CN100513914C - 通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3914C
CN100513914C CNB2005100729968A CN200510072996A CN100513914C CN 100513914 C CN100513914 C CN 100513914C CN B2005100729968 A CNB2005100729968 A CN B2005100729968A CN 200510072996 A CN200510072996 A CN 200510072996A CN 100513914 C CN100513914 C CN 10051391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outdoor
indoor
ventila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729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5018A (zh
Inventor
金廷勇
李起燮
金景桓
崔皓善
郑百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825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5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39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391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2012/007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 by-pass for bypassing the heat-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4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unted on the cei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热交换器的通风系统,该热交换器用于使被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的热量与提供至室内的室外空气的热量进行交换。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风系统,其包括:壳体,具有用于将室外空气引导至室内的第一流道,以及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导至室外的第二流道;以及在该壳体中的风扇单元,该风扇单元具有用于从该第一流道抽取室外空气的第一侧面,用于抽取室内空气的第二侧面,以及用于将通过该第一侧面抽取的室外空气排至室内并且将通过该第二侧面抽取的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或室内的周边。

Description

通风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在2005年2月22日申请的韩国申请No.P2005-0014457的权利,由此将其并入参考,即如同于此完整地阐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热交换器的通风系统,该热交换器用于使被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的热量与提供至室内的室外空气的热量进行交换。
背景技术
在密闭房间内的空气由于室内人们的呼吸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被污染。因此,需要以新鲜的室外空气替换污染的室内空气,为此提供通风系统。
通常,在房间内的天花板中安装通风系统。因此,便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安装通风系统,而要求相邻层的地板之间的高度、即层高很大,这就减小了建筑物的空间效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近来,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条件,不仅是通风系统,而且空气净化器也开始被使用,以净化室内空气。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设计尽可能小的通风系统。
同时,近来,为了提高制热效率,通风系统设置有预热交换器,用于使被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的热量和被提供至室内的室外空气的热量进行热交换。但是,这种预热交换器不得不使通风系统的壳体更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采用预热交换器的小型通风系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充分消除由于相关技术的局限和缺陷而造成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通风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尺寸的通风系统。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以下说明中部分地阐述,并且通过检视下文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部分地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了解。通过在书面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及其它优点。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用途,这里作为具体化和概括描述,一种通风系统包括:壳体,具有用于将室外空气引导至室内的第一流道,以及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导至室外的第二流道;以及在该壳体中的风扇单元,该风扇单元具有:用于从该第一流道抽取室外空气的第一侧面,用于抽取室内空气的第二侧面,以及用于将通过该第一侧面抽取的室外空气排至室内并且将通过该第二侧面抽取的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或室内的周边。
该第一侧面和该第二侧面在位置上是相对的。
该风扇单元包括:第一风扇,用于通过该第一侧面抽取室外空气并将室外空气提供至室内;以及第二风扇,用于通过该第二侧面抽取室内空气并将其排出至室外。该第一风扇和该第二风扇绕相同的轴旋转。
该通风系统在该壳体中进一步包括热交换器,用于使提供至室内的室外空气与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该通风系统在该壳体中进一步包括:供气蜗壳,用于容置该第一风扇,并且将被抽取的空气引导进该第一风扇;以及与该供气蜗壳隔离的排气蜗壳,用于容置该第二风扇,并且将被抽取的空气引导进该第二风扇。
该供气蜗壳和该排气蜗壳包括侧面,每个所述侧面具有出口,用于将该第一风扇或者该第二风扇抽取的空气排至室内。
该供气蜗壳包括入口空间,由于该供气蜗壳的一个侧面与该壳体的内表面相隔预定距离而形成该入口空间,以使该供气蜗壳与该第一流道连通。该入口空间包括向上的斜面,用于减小从该第一流道流至该入口空间的空气的流阻。
该排气蜗壳包括侧面,在该排气蜗壳中形成有与该第二流道连通的排气空间。
该通风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绕过该热交换器的旁路流道,以使室外空气被直接提供至该风扇单元,而不流经该热交换器。
该通风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气闸,用于开/关该入口空间。
该通风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气闸,用于开/关该排气空间。
该通风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三气闸,用于开/关该旁路流道。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一种通风系统,包括:风扇单元室,其中安装有用于沿轴向抽取室外空气、并且沿径向排出室外空气的第一风扇,以及在该第一风扇上方或者下方与该第一风扇平行设置的第二风扇,用于沿轴向抽取室内空气、并且沿径向排出室内空气;使室内和室外连通的供气流道,用于通过使用该第一风扇将室外空气引导至室内;以及使室内和室外连通的排气流道,用于通过使用该第二风扇将室内空气引导至室外或室内。
该风扇单元室包括:第一空间,用于容置该第一风扇;以及与该第一空间隔开的第二空间,用于容置该第二风扇。
该第二风扇具有比该第一风扇的空气流速更大的空气流速。
该第一空间包括一个侧面,在该第一空间中形成有具有预定打开部分的入口空间,以与该供气流道连通;并且该第二空间包括一个侧面,在该第二空间中形成有具有预定打开部分的排气空间,以与该排气流道连通。
该风扇单元室具有带出口的侧面,用于将抽取的空气排至室内。
该通风系统进一步包括:传热空间,用于使被抽进室内的空气与被排出至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旁路流道,用于使被抽进室内的空气不流经而是绕过该传热空间。
该旁路流道包括旁路气闸,用于开/关该旁路流道。该供气流道包括供气气闸,用于开/关该供气流道。该排气流道包括排气气闸,用于开/关该排气流道。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一种通风系统,包括:壳体,具有用于将室外空气引导至室内的供气流道,以及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导至室外的排气流道;双吸型离心式风扇,具有用于通过该供气流道抽取室外空气的供气风扇,以及用于抽取室内空气、并通过该排气流道将室内空气的一部分排出至室外且将其余部分排至室内的排气风扇,其中,该排气风扇具有比该供气风扇的高度更大的高度,并且该供气风扇和该排气风扇在上/下方向上设置;热交换器,用于使抽进室内的空气与排出至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旁路流道,用于使抽进室内的空气不流经而是绕过该热交换器,以使空气被直接抽进该供气风扇。
该通风系统在该壳体中进一步包括供气蜗壳,用于容置该供气风扇,并且将被抽取的空气引导进该供气风扇;以及与该供气蜗壳隔离的排气蜗壳,用于容置该排气风扇,并且将被抽取的空气引导进该排气风扇。
该供气蜗壳包括入口空间,由于该供气蜗壳的一个侧面与该壳体的内表面相隔而形成该入口空间,以与该供气流道连通,并且该排气蜗壳包括一个侧面,在该排气蜗壳中形成有与该排气流道连通的排气空间。
该供气蜗壳和该排气蜗壳各具有用于将抽取的空气排至室内的出口。
该通风系统进一步包括:旁路气闸,用于开/关该旁路流道;供气气闸,用于开/关该供气流道;以及排气气闸,用于控制流经该排气流道的空气流速。
该通风系统,进一步包括:空气净化过滤器,用于过滤通过该供气风扇提供至室内的室外空气,以及通过该排气风扇被排至室内的室内空气。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概括描述和随后的详细描述都是典型的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被包括以提供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而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通风系统的立体图;
图2示出图1中的通风系统的底面立体图;
图3示出图1中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4示出沿I—I线的图3中的通风系统的截面图;
图5示出沿II—II线的图3中的通风系统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具体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在全部附图中尽可能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和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通风系统的立体图。为利于描述,图1示出主体的上部被打开的状态。
参考图1和图2,该通风系统包括壳体100和风扇单元。该壳体100具有内部具有空间的盒形。
壳体100优选为附着至房间的天花板上,并且优选具有小高度h0和大宽度,以减小为安装壳体100所需的天花板高度。
壳体100具有用于将室外空气引导至室内的第一流道110,以及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导至室外的第二流道。也就是说,第一流道110是供气流道110,第二流道120是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的排气流道120。
实线箭头表示提供至室内的室外空气的流径,虚线箭头表示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的流径。供气流道110和排气流道120被隔离,以防止流过各个流道的空气混合。
为了减小壳体100的高度,供气流道110和排气流道120被隔离在壳体100的左侧和右侧。而且,供气流道110和排气流道120在壳体100的预定部分处交叉。
风扇单元在壳体100中,并且具有:用于从供气流道110抽取室外空气的第一侧面,用于抽取室内空气的第二侧面,以及用于将通过第一侧面抽取的室外空气排出至室内并且将通过第二侧面抽取的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的周边(circumference)。
更详细地,参考图4,该风扇单元包括:第一风扇114,用于通过该第一侧面抽取室外空气并提供至室内;以及第二风扇124,用于通过该第二侧面抽取室内空气并排出至室外。
该第一侧面与供气流道110连通,并且该第二侧面与室内连通。第一风扇114的周边与室内连通,并且第二风扇124的周边与排气流道120连通。
优选地,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彼此相对,并且第一风扇114和第二风扇124都向各自的周边排气。
因此,第一风扇114从供气流道110通过该第一侧面抽取室外空气,并且第二风扇124通过该第二侧面抽取室内空气并排出至排气流道120。
优选的是,第一风扇114和第二风扇124绕相同的轴旋转。优选的是,该第一侧面是第一风扇114的上侧面,并且该第二侧面是第二风扇124的下侧面。因而,第一风扇114是用于将室外空气提供至室内的供气风扇114,而第二风扇124是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的排气风扇124。
更优选地,该风扇单元是双吸型离心式风扇。该双吸型风扇具有:将室外空气抽取至室内的供气风扇114,以及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的排气风扇124,其在上/下方向上水平设置。
更优选地,供气风扇114设置在上侧,而排气风扇124设置在下侧。而且,供气风扇114和排气风扇124具有相同的轴,并且是通过中心部分抽取空气并沿径向排出空气的离心式。
优选地,供气风扇114和排气风扇124利用单一发动机驱动。为了方便,在附图中没有显示发动机。
在上/下方向上设置的供气风扇114和排气风扇124具有:用于抽取室外空气的供气风扇114的一侧面,以及用于抽取室内空气的排气风扇124的一侧面,其彼此相对设置。
当供气风扇114设置在上侧、并且排气风扇124设置在下侧时,用于抽取室外空气的供气风扇114的侧面在上侧,用于抽取室内空气的排气风扇124的侧面在下侧。
在壳体100中,具有其中安装有该风扇单元的风扇单元室140。
风扇单元室140包括第一空间142和第二空间144。第一空间142容纳供气风扇114,并且将被抽取的空气引导向供气风扇114。第二空间144容纳排气风扇124,并且将被抽取的空气引导向排气风扇124。
第二空间144与第一空间142隔离,以防止第一空间142中的空气与第二空间144中的空气混合。
也就是说,其中容纳有供气风扇114的第一空间142作为供气蜗壳142,用作供气风扇114的外壳;并且其中容纳有排气风扇124的第二空间144作为排气蜗壳144,用作排气风扇124的外壳。
此外,参考图1,在壳体100中具有传热空间130,用于使提供至室内的室外空气与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优选地,在室外空气提供至室内的流向上,热交换部分130形成在风扇单元室140的前面。这是为将风扇单元室140和传热空间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减小壳体100的总高度h0
在传热空间中,具有热交换器132。热交换器132使抽进室内的室外空气和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间接地交会并进行热交换。更详细地说,参考图3,热交换器132包括:多个彼此以预定距离间隔开的排气通道136,用于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的流动;以及在排气通道136之间的多个供气通道134,用于抽至室内的室外空气的流动。
在供气通道134和排气通道136之间具有平板138,用于使供气通道134与排气通道136隔离,并且使流经供气通道134与排气通道136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供气通道134和排气通道136彼此垂直交叉。
供气通道134与供气流道110连通,并且排气通道136与排气流道120连通。因此,供气流道110和排气流道120在热交换器132中交叉,并使其中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同时,参考图4,离心式供气风扇114在其上侧面的中心处沿轴向抽取室外空气。因此,与供气风扇114的中心相对的供气蜗壳142的上侧面的部分被打开,以形成室外空气入口116。
为了使室外空气入口116与供气流道110连通,供气蜗壳142的上侧面与壳体100的内表面以预定距离间隔。
据此,在供气蜗壳142的上侧面与壳体10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与供气流道110连通的空间,其将被称作入口空间112。特别是,风扇单元室140和入口空间112的传热空间的边界被称作入口空间112的入口112a。
同时,由于供气蜗壳142在排气蜗壳144的上方,所以入口空间的入口112a与壳体100的底部具有或多或少的高度差,以造成从供气流道110引导至室内的空气的流阻。
此外,因为入口空间112具有比传热空间130的供气流道的截面积小的截面积,以致当室外空气从供气流道110流至入口空间112时造成流阻。
因此,为了减小空气的流阻,优选的是,该入口空间的入口112a具有朝向风扇单元室140向上倾斜的表面。也就是说,因为在入口空间112附近的室外空气通过该入口空间的入口112a的倾斜表面被引导至入口空间112,因此空气的流阻减小。
此外,离心式排气风扇124在其底部的中心处沿轴向抽取室内空气。因此,与排气风扇124的中心相对的排气蜗壳144的底面的部分被打开,以形成室内空气入口126。
在此实例中,优选的是室内空气入口126暴露于室内以直接抽取空气,室内空气入口126可以设置有与其连接的单独管道以间接与室内连通。
参考图5,排气蜗壳144具有一个侧面,该侧面中形成有排气空间122,用于将空气从排气风扇124的周边排出至排气流道120。
当邻接传热空间130的排气蜗壳144的一个侧面被打开时,形成排气空间122,以使排气蜗壳144与排气流道120连通。
在借助排气风扇124的吸力将室内空气抽进排气蜗壳144之后,室内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排气空间122被排出至排气流道120,其余通过出口146在室内重新循环。
优选的是,排气风扇124的空气流速大于供气风扇114的空气流速。这是为使提供至室内的空气流速与从室内排出的空气流速之间平衡,因为通过排气风扇124抽取的室内空气仅有一部分通过排气流道120被排出至室外,其余在室内重新循环,而在供气风扇114处抽取的所有室外空气被排至室内。
参考图4,为了使排气风扇124的空气流速大于供气风扇114的空气流速,排气风扇的高度h2形成为大于供气风扇的高度h1
但是,用于使排气风扇124的空气流速大于供气风扇114的空气流速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而是可以通过使用其它方法使得排气风扇124的空气流速较大。
出口146具有其上安装的空气净化过滤器150,用于过滤从供气风扇114和排气风扇124排至室内的空气。
虽然空气净化过滤器150优选为HEPA(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rrestor)或者ULPA(超低穿透率空气过滤器,Ultra LowPenetration Absolute),其具有很高的管道过滤效率,但是空气净化过滤器150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1,该通风系统可以进一步包括旁路流道160,以使室外空气绕过热交换器132而直接提供至供气风扇114。该旁路流道设置在壳体100的一个侧面,以便与入口空间112和室外连通。
本发明的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一气闸118,用于开/关供气流道110;第二气闸128,用于开/关排气流道120;以及第三气闸168,用于开/关旁路流道160。
更详细地说,第一气闸118开/关供气流道110,用于使朝向室内抽取的室外空气截止或者通过。虽然第一气闸118优选安装在入口空间112的入口处,但是安装位置并不限于此,并且第一气闸118将被称作供气气闸118。
第二气闸128开/关排气流道120,以使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截止或者通过。虽然第二气闸128优选安装在排气空间122处,但是第二气闸128的安装位置并不限于此,并且第二气闸128将被称作排气气闸128。
优选的是,该排气气闸的打开程度是可控制的,用于控制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的空气流速。
第三气闸168开/关旁路流道160,以使通过旁路流道160提供至供气风扇114的室外空气截止或者通过,并且第三气闸168将被称作旁路气闸168。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通风系统的操作。
该通风系统具有三种操作模式:热交换模式、旁路模式以及室内空气专用净化模式。
下面将描述热交换模式。
热交换模式是当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存在很大的温度差、例如夏季或者冬季时执行的一种操作模式,在由于过度污染、例如室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使房间通风时,该操作模式用于减少为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变化而冷却/加热房间所产生的能量损失。
在该热交换模式中,供气气闸118和排气气闸128被打开,旁路气闸168被关闭。因此,室外空气通过供气流道110被提供,而室内空气通过排气流道120被排出。由于旁路流道160被关闭,因此没有空气经其流过。
优选的是,排气气闸128被打开至最大,因为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排出室内空气。
然后,发动机投入工作,以驱动供气风扇114和排气风扇124。供气风扇114通过供气流道110抽取室外空气,并且排气风扇124通过室内空气入口126抽取室内空气。
下面将描述提供至室内的室外空气的流径。
通过供气风扇114抽进空气流道的室外空气流经热交换器132的供气通道134。流经热交换器132的室外空气通过入口空间112的倾斜表面而流至入口空间112,然后通过供气蜗壳142的上表面中的室外空气入口116而被抽进供气风扇114的中心。
抽进供气风扇114的室外空气被排至供气风扇114的周向,由此通过出口146被排至室内。在此实例中,室外空气流经空气净化过滤器150,并且被过滤。
下面将描述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的流径。
借助排气风扇124,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空气入口126被抽取至排气风扇124的中心。
被抽取的室内空气被排至排气风扇124的周向,室内空气的一部分通过排气蜗壳144的侧面中的出口146而在室内重新循环,其余则通过排气蜗壳144的一个侧面处的排气空间122被排出至排气流道120。
在此实例中,在室内重新循环的室内空气流经安装在出口146的空气净化过滤器150,并且被过滤。
当室内空气流经热交换器132的排气通道136时,排出至排气流道120的室内空气与流经供气通道134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随后被排出至室外。
因此,如此抽取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被过滤并且重新循环,而其余则被排出至室外。当室外空气流经热交换器132时,如此抽取的室外空气被冷却或者加热,以减小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温度差,过滤该室外空气并将其排至室内。
由于排气气闸128被打开至最大,所以在借助排气风扇124抽取的室内空气中,在室内重新循环的室内空气的部分被最小化,而通过热交换器132被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的部分被最大化,以使室内空气的通风速度和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的速度最大化。
下面将描述旁路模式。
该旁路模式是这样一种操作模式:在由于过度污染、例如室内空气的过量二氧化碳浓度而需要进行通风的情形下,当由于在春季或者秋季室内和室外之间的温度差不大而不必然需要通过热交换器132进行热交换时,该旁路模式用于减少源自热交换器132等的流阻的能量损失。
在该旁路模式中,供气气闸118被关闭,并且排气气闸128和旁路气闸168被打开。因此,通过旁路气闸168提供室外空气,并通过排气流道120排出室内空气。由于供气流道110被关闭,所以没有空气经其流过。
排气气闸128的打开程度由控制器控制。
当发动机投入工作以驱动供气风扇114和排气风扇124时,供气风扇114通过旁路流道160抽取室外空气,并且排气风扇124通过室内空气入口126抽取室内空气。
下面将描述提供至室内的室外空气的流径。
供气风扇114通过旁路流道160抽取室外空气。由于旁路流道160绕过热交换器132而直接与入口空间112连通,因此室外空气从旁路流道160经过室外空气入口116直接被抽取至供气风扇114,而不流经热交换器132。
抽至供气风扇114的室外空气沿供气风扇114的周向被排出,由此通过出口146被排至室内。在此实例中,室外空气流经在出口146处的空气净化过滤器150,并被过滤。
通常,当空气流经热交换器132的供气通道134和排气通道136时出现流阻。但是,在本发明的通风系统的旁路模式中,由于没有室外空气流经热交换器132,因此在热交换器132处不会出现抽至室内的室外空气的流阻。
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的流径与热交换模式相同。
但是,由于仅有排至室外的室内空气流过热交换器132,而没有提供至室内的室外空气流过,因此在热交换器132处不发生热交换。
通过控制排气气闸128的打开程度,控制通过排气空间122排出的室内空气的流速。
这是因为当室内空气流经热交换器的排气通道时,排出的室内空气可能造成流阻。因此,控制器(未示出)根据所需的通风量计算室内空气的排出速度,并且根据计算出的排出速度控制排气气闸128的打开程度,以使能量损失最小化。
也就是说,如果由于室内空气严重污染而需要通风,那么排气气闸128就被打开至最大,以提高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的流速,从而使通风速度最大化。
与此相反,如果室内空气的污染很轻,那么就减小排气气闸128的打开程度,以减慢通过热交换器132而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的流速,并增大流经空气净化过滤器150并在此过滤以在室内重新循环的室内空气的流速,以减小净化室内空气中的能量损失。
下面将描述室内空气专用净化模式。
室内空气专用净化模式是这样一种模式,其中:如果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在适当的程度因而不需进行通风,那么仅有室内空气循环,以过滤杂质而不进行通风,从而减少空气调节所需的能量。
在室内空气专用净化模式中,供气气闸118、排气气闸128和旁路气闸168都被关闭。
因此,没有室外空气通过供气流道110和旁路流道160被提供至室内,也没有室内空气通过排气流道120被排出至室外。
仅有通过室内空气入口126抽入排气风扇124的空气流经出口146,在空气净化过滤器150处被过滤,然后在室内重新循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通风系统具有下列优点。
由于在该通风系统的壳体中,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在上/下方向上水平设置,其中容纳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的风扇单元室和其中容纳热交换器的传热空间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并且供气流道和排气流道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以使壳体的厚度较薄,因此本发明的通风系统能够容易地被安装在小空间内;并且即使该通风系统安装在室内的天花板的底面上,但是由于从天花板的突出很小,所以该通风系统的安装仍然能够提供雅致的外观。
由于排气风扇的空气流速大于供气风扇的空气流速,以使提供至室内的空气流速与排出至室外的空气流速平衡,因此通风非常流畅。
本发明的热交换模式、旁路模式和室内空气专用净化模式允许该通风系统以最佳模式工作。因此,能够使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减小至最低限。此外,通过控制排气气闸的打开程度,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的空气流速被控制为最佳。因此,能够使流阻和用于冷却/加热房间所需的能量损失最小化。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内在本发明中能够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而,这就意味着本发明覆盖了在随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范围内对于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

Claims (19)

1.一种通风系统,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将室外空气引导至室内的第一流道,以及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导至室外的第二流道;以及
在该壳体中的风扇单元,该风扇单元具有:用于从该第一流道抽取室外空气的第一侧面,用于抽取室内空气的第二侧面,以及用于将通过该第一侧面抽取的室外空气排至室内并且将通过该第二侧面抽取的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或室内的周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中该第一侧面和该第二侧面在位置上是相对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在该壳体中进一步包括热交换器,用于使提供至室内的室外空气与排出至室外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系统,其中该风扇单元包括:
第一风扇,用于通过该第一侧面抽取室外空气并将室外空气提供至室内;及
第二风扇,用于通过该第二侧面抽取室内空气并将其排出至室外;以及
该壳体中的供气蜗壳,用于容置该第一风扇,并且将被抽取的空气引导进该第一风扇;以及
与该供气蜗壳隔离的排气蜗壳,用于容置该第二风扇,并且将被抽取的空气引导进该第二风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系统,其中室外空气在被抽进该第一风扇之前流经该热交换器,并且室内空气在从该第二风扇被排出之后流经该热交换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系统,其中该供气蜗壳包括入口空间,由于该供气蜗壳的一个侧面与该壳体的内表面相隔预定距离而形成该入口空间,以使该供气蜗壳与该第一流道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系统,其中该入口空间包括向上的斜面,用于减小从该第一流道流至该入口空间的空气的流阻。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绕过该热交换器的旁路流道,以使室外空气被直接提供至该风扇单元,而不流经该热交换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气闸,用于开/关该入口空间。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系统,其中该排气蜗壳包括侧面,在该排气蜗壳中形成有与该第二流道连通的排气空间;并且进一步包括第二气闸,用于开/关该排气空间。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风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三气闸,用于开/关该旁路流道。
12.一种通风系统,包括:
风扇单元室,其中安装有用于沿轴向抽取室外空气、并且沿径向排出室外空气的第一风扇,以及在该第一风扇上方或者下方与该第一风扇平行设置的第二风扇,用于沿轴向抽取室内空气、并且沿径向排出室内空气;
使室内和室外连通的供气流道,用于通过使用该第一风扇将室外空气引导至室内;以及
使室内和室外连通的排气流道,用于通过使用该第二风扇将室内空气引导至室外或室内;
其中该第二风扇具有比该第一风扇的空气流速更大的空气流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风系统,其中该第一空间包括一个侧面,在该第一空间中形成有具有预定打开部分的入口空间,以与该供气流道连通;并且该第二空间包括一个侧面,在该第二空间中形成有具有预定打开部分的排气空间,以与该排气流道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风系统,进一步包括:传热空间,用于使被抽进室内的空气与被排出至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旁路流道,用于使被抽进室内的空气不流经而是绕过该传热空间。
15.一种通风系统,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将室外空气引导至室内的供气流道,以及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导至室外的排气流道;
双吸型离心式风扇,该双吸型离心式风扇具有:用于通过该供气流道抽取室外空气的供气风扇,以及用于抽取室内空气、并通过该排气流道将室内空气的一部分排出至室外且将其余部分排至室内的排气风扇,其中,该排气风扇具有比该供气风扇的高度更大的高度,并且该供气风扇和该排气风扇在上/下方向上设置;
热交换器,用于使抽进室内的空气与排出至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
旁路流道,用于使抽进室内的空气不流经而是绕过该热交换器,以使空气被直接抽进该供气风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风系统,在该壳体中进一步包括供气蜗壳,用于容置该供气风扇,并且将被抽取的空气引导进该供气风扇;以及
与该供气蜗壳隔离的排气蜗壳,用于容置该排气风扇,并且将被抽取的空气引导进该排气风扇。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风系统,其中该供气蜗壳包括入口空间,由于该供气蜗壳的一个侧面与该壳体的内表面相隔而形成该入口空间,以与该供气流道连通,并且该排气蜗壳包括一个侧面,在该排气蜗壳中形成有与该排气流道连通的排气空间。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风系统,进一步包括:
旁路气闸,用于开/关该旁路流道;
供气气闸,用于开/关该供气流道;以及
排气气闸,用于控制流经该排气流道的空气流速。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风系统,进一步包括:
空气净化过滤器,用于过滤通过该供气风扇提供至室内的室外空气,以及通过该排气风扇被排至室内的室内空气。
CNB2005100729968A 2005-02-22 2005-05-25 通风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391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14457 2005-02-22
KR20050014457A KR100617085B1 (ko) 2005-02-22 2005-02-22 초박형 환기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5018A CN1825018A (zh) 2006-08-30
CN100513914C true CN100513914C (zh) 2009-07-15

Family

ID=36570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299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3914C (zh) 2005-02-22 2005-05-25 通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199511A1 (zh)
EP (1) EP1693629A3 (zh)
KR (1) KR100617085B1 (zh)
CN (1) CN10051391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17082B1 (ko) * 2005-02-15 2006-08-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초박형 환기장치
KR100628058B1 (ko) * 2005-05-31 2006-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열교환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환기시스템
KR100651879B1 (ko) * 2005-08-16 2006-12-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환기시스템
WO2007035025A2 (en) * 2005-09-22 2007-03-29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KR100747802B1 (ko) * 2005-11-14 2007-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환기장치 및 환기장치의 제어방법
KR100838870B1 (ko) 2005-11-14 2008-06-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환기장치
US20070163292A1 (en) * 2006-01-18 2007-07-19 Cohand Technology Co., Ltd. Thin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er having a greate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JP5061642B2 (ja) * 2007-02-23 2012-10-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換気装置
WO2008147838A1 (en) * 2007-05-22 2008-12-04 Mku Cyprus Ltd Multi compartment green shelter
DE102008003674A1 (de) * 2008-01-09 2009-07-16 Manfred Grimm Anordnung mit Beleuchtungsfunktion und Klimafunktion
KR20130012411A (ko) * 2011-07-25 2013-02-04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외기냉방 환기장치
EP2551607B1 (en) * 2011-07-28 2018-10-17 LG Electronics Inc. Ventilation apparatus
EP2825826A2 (en) * 2012-03-16 2015-01-21 OY Halton Group Ltd. Chilled beam with multiple modes
US10775071B2 (en) * 2013-01-04 2020-09-15 Carrier Corporation Energy recovery ventilator
DE102013111389A1 (de) * 2013-10-15 2015-04-16 Ebm-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Lüfterrad, Belüftungseinheit, Belüftungssystem sowie Belüftungsverfahren
CN105202698A (zh) * 2015-07-03 2015-12-30 深圳市环球博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新风空调控制系统
KR101703672B1 (ko) * 2015-08-11 2017-02-08 박정호 전열교환기의 바이패스장치
CN105485828B (zh) * 2015-10-31 2018-05-29 中山新风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内循环净化空气的全热新风交换器
CN105333556B (zh) * 2015-10-31 2018-05-29 中山新风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内循环净化空气的全热新风交换器
JP2019516061A (ja) * 2016-03-31 2019-06-13 インダストリアル デザイン ラボラトリ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小型熱回収式換気システム
DE102018003346A1 (de) * 2018-01-02 2019-07-04 Kampmann Gmbh Vorrichtung zum Lüften von Räumen
KR102125693B1 (ko) * 2018-07-06 2020-07-08 박정호 무덕트 환기시스템
CN111174351A (zh) * 2020-03-04 2020-05-19 余姚零今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加湿功能的热交换空气净化器
KR20210154284A (ko) * 2020-06-11 2021-12-21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환기형 공기청정기 및 이의 운전방법
KR102532499B1 (ko) * 2020-06-11 2023-05-18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환기형 공기청정기 및 이의 운전방법
EP4148335A1 (en) * 2021-09-14 2023-03-15 Dantherm A/S A heat recovery ventilation unit, an airstream swap unit and a pre-heater sub-assembly
CZ2021539A3 (cs) * 2021-11-26 2023-07-19 ALTEKO, s.r.o. Zařízení pro dopravu a úpravu vzduchu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3336U (zh) * 1976-07-16 1978-02-03
JPS5615453Y2 (zh) * 1976-07-20 1981-04-10
JPS6014030A (ja) * 1983-07-04 1985-01-24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調換気扇
JPS60182630U (ja) * 1984-05-15 1985-1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換気扇
JPS6118448U (ja) * 1984-07-09 1986-0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同時吸排式換気扇
GB2179437B (en) * 1985-08-19 1989-09-13 Toshiba Kk Ventilator
FI83134C (fi) * 1987-12-18 1991-05-27 Ilmaterae Oy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reglering av luftstroemmar och tryck i luftkonditionering.
JPH01175242U (zh) * 1988-06-01 1989-12-13
JPH0889566A (ja) * 1994-09-21 1996-04-09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換気機能付空気清浄機
CA2134168C (en) * 1994-10-24 2002-06-11 Frederic Lagace Ventilation system
DE19709145C1 (de) * 1997-03-06 1998-09-24 Autz & Herrmann Maschf Zweiteilige Wärmetauscherein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93742A (ko) 2006-08-25
CN1825018A (zh) 2006-08-30
KR100617085B1 (ko) 2006-08-30
US20060199511A1 (en) 2006-09-07
EP1693629A3 (en) 2012-04-04
EP1693629A2 (en) 2006-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3914C (zh) 通风系统
CN212987396U (zh)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US7591720B2 (en) Ventilating system
US20060270335A1 (en) Total heat exchanger and ventil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102724C (zh) 通风机/干燥机组件
CN1821668B (zh) 通风系统
KR102597089B1 (ko) 프레쉬에어 어셈블리를 구비하는 에어컨 실내기
CN1916517A (zh) 通风系统
CN100439808C (zh) 通风系统
CN1821672B (zh) 通风系统
CN100547306C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前板
CN1300513C (zh) 空调器
KR100577206B1 (ko) 환기시스템
CN1329694C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空气导向构件
KR101992285B1 (ko) 설치공간의 제약을 해소한 공기 청정 순환 장치
CN1633574A (zh) 内镶式空调室外机
KR20110128009A (ko) 천장형 제트공조장치
KR102114586B1 (ko) 기류 순환식 공장용 냉난방 장치
CN109140738A (zh)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KR100506405B1 (ko) 이중 덕트에 의한 열회수 방식을 이용한 환기 장치
CN208025736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CN112229007A (zh) 新风机
JP2020148386A (ja) 加圧型熱交換換気式建屋
CN1782576A (zh) 一拖多空气调节器
CN106196442A (zh) 一种收费亭环境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