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0875C - 面板组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面板组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0875C
CN100510875C CNB2006100867500A CN200610086750A CN100510875C CN 100510875 C CN100510875 C CN 100510875C CN B2006100867500 A CNB2006100867500 A CN B2006100867500A CN 200610086750 A CN200610086750 A CN 200610086750A CN 100510875 C CN100510875 C CN 10051087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perforation
connecting portion
bolt
buff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867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4575A (zh
Inventor
江荣盛
林伯安
黄文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l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B2006100867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10875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94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4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087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087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面板组装结构,适用于将一面板组装在一面板盖体的一内面,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一螺栓、一第二连接部以及一第二螺栓。第一连接部形成于面板盖体的内面,并延伸至面板的一第一侧,且具有一第一连接贯孔。第一螺栓锁入第一连接贯孔及面板的第一侧的一第一面板螺孔,用以锁合第一连接部及面板的第一侧。第二连接部形成于面板盖体的内面,并延伸至面板的相对于第一侧的一第二侧,且具有一第二连接贯孔。第二螺栓锁入第二连接贯孔及面板的第二侧的一第二面板螺孔,用以锁合第二连接部及面板的第二侧。上述面板组装结构可减少用来固定面板的组件的重量,使得电子装置的设计可朝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

Description

面板组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面板组装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笔记本计算机中的显示面板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自从第一台以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为工作模式的黑白电视机发明以来,影像显示技术便以飞快的速度不断演进。然而,由于此种以阴极射线管模式工作的显示器具有体积大、重量重及辐射量高等缺点,因此新的平面显示技术便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在这些平面显示技术中,以具有轻薄短小、省电、无辐射、全彩及方便携带等优点的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技术最为纯熟且普及化。举凡移动电话、语言翻译机、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计算机等可携式电子装置,甚至于桌上型显示器及电视机等大型电子装置,都有液晶显示器的应用。
图1A为公知的笔记本计算机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组装结构示意图,而图1B为图1A中的A区域的立体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及图1B,笔记本计算机的上机体的机壳(cover)10的内面配置有一液晶显示面板20,其借由一对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左右两侧的框架(bracket)30而固定于机壳10的内面。
就液晶显示面板20组装于机壳10的内面的流程而言,首先,将数个第一螺栓42a~42d分别锁入于这对框架30及液晶显示面板20的两侧边,使得液晶显示面板20的两侧边分别固定于这对框架30上。之后,再借由数个第二螺栓44将框架30锁固于机壳10的内面,使液晶显示面板20透过这对框架30而固定于机壳10的内面。
然而,上述的面板组装方法仍具有下列几项缺点:
(一)由于这对框架通常是以金属来加以制作,使得这对框架的配置将会导致笔记本计算机的整体的重量增加,因而不利于笔记本计算机朝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
(二)由于笔记本计算机中仅借由数个螺栓将液晶显示面板的两侧边固定于这对框架上,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及这对框架之间的组装公差控制不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面板组装结构,适于将一液晶显示面板组装于笔记本计算机的一面板盖体上。
为达上述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面板组装结构,其适用于将一面板组装在一面板盖体的一内面。此面板组装结构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一螺栓、一第二连接部以及一第二螺栓。第一连接部是一体成形于面板盖体的内面,并延伸至面板的一第一侧,且第一连接部具有一第一连接贯孔。第一螺栓锁入第一连接贯孔及面板的第一侧的一第一面板螺孔,用以锁合第一连接部及面板的第一侧。第二连接部是一体成形于面板盖体的内面,并延伸至面板的相对于第一侧的一第二侧,且第二连接部具有一第二连接贯孔。第二螺栓锁入第二连接贯孔及面板的第二侧的一第二面板螺孔,用以锁合第二连接部及面板的第二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面板组装结构更包括一弹性垫片,其位于第一连接部及面板的第一侧之间,并具有一垫片贯孔,而第一螺栓依序锁入第一连接贯孔、垫片贯孔及第一面板螺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垫片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卡合部,而第一连接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二卡合部,其适于卡合至对应的第一卡合部,用以限制弹性垫片相对于第一连接部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垫片具有一套管,其具有上述的垫片贯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面板组装结构更包括一缓冲组件,其具有一缓冲贯孔,此缓冲组件借由缓冲贯孔而套入套管的外缘,而位于弹性垫片及第一连接部之间。此外,上述的缓冲组件可为一弹簧或一橡皮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面板组装结构更包括一缓冲组件,其位于面板的第一侧与第一连接部之间。此外,缓冲组件可具有一缓冲贯孔,且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连接贯孔及缓冲贯孔,而锁入第一面板螺孔。再者,上述的缓冲组件可为一弹簧或一橡皮体。
为达上述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面板组装结构,其适用于将一面板组装至一面板盖体。此面板组装结构包括一对螺栓;这对螺栓分别设于面板盖体的两相对应侧边上,用以将位于面板盖体的两相对应侧边之间的面板固定在面板盖体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面板组装结构更包括一弹性垫片,位于这对螺栓之一的头部与面板的对应螺栓的一侧边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垫片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卡合部,且弹性垫片所位在的面板盖体的侧边具有一连接部,其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二卡合部,其适于卡合至对应的第一卡合部,用以限制弹性垫片相对于连接部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垫片具有一套管,其具有一垫片贯孔,而螺栓锁入垫片贯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面板组装结构更包括一缓冲组件,具有一缓冲贯孔,而缓冲组件借由缓冲贯孔套入套管的外缘,而位于弹性垫片及连接部之间。而上述的缓冲组件可为一弹簧或一橡皮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面板组装结构更包括一缓冲组件,其位于面板的一侧边及连接部之间。此外,连接部具有一连接贯孔,且缓冲组件具有一缓冲贯孔,而面板的对应的侧边具有一面板螺孔,且第一螺栓穿过连接贯孔及缓冲贯孔,而锁入面板螺孔中。再者,缓冲组件可为一弹簧或一橡皮体。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面板组装结构具有下列的优点:
(一)本发明借由直接形成于电子装置的面板盖体上的连接部及螺栓的搭配,将液晶显示面板固定于面板盖体上,故可省略公知的一对用以将面板固定至机壳上的框架,因而减少用来固定面板的组件的重量,使得电子装置的设计可朝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
(二)本发明可于连接部与面板侧边之间设置一弹性垫片,用以吸收面板的宽度上的公差。
(三)本发明可于弹性垫片与连接部之间选择性地设置一缓冲组件,或是直接于面板的侧及连接部之间设置一缓冲组件,以提供适当的应力缓冲来保护面板免于受损。
(四)由于面板可直接借由本发明的多个连接部及多个螺栓的搭配而锁固于面板盖体上,这可简化面板的组装过程,因而提升组装完成后的液晶显示面板模块的可信赖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公知的笔记本计算机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的A区域的立体示意图;
图2A及2B分别为本发明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组装前的立体分解图及俯视图;
图2C及图2D分别为图2A中的B1区域及B2区域的放大图;
图3A及3B分别为本发明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组装后的立体图及俯视图;
图3C及3D分别为图3A中的C区域的立体图及剖面图;
图4A及4B绘示分别为当液晶显示面板的宽度较窄及宽度较宽时,利用第一螺栓、弹性垫片与缓冲组件锁固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框架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的面板组装结构可将一显示面板组装于电子装置的一机壳的内面。在本实施例中,以笔记本计算机及组装于笔记本计算机的面板盖体上的液晶显示面板为例来作说明。此外,本发明的面板组装结构亦可应用于其它具有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语言翻译机、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个人数字助理等。
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面板组装结构其将面板组装至机壳前的立体分解图及俯视图,而图2C及图2D分别为图2A中的B1区域及B2区域的放大图,且图3A及图3B分别为图2A及图2B的面板组装结构其将面板组装至机壳后的立体图及俯视图,而图3C及图3D分别为图3A中的C区域的放大图及横向剖面图。
请同时参考图2A至图2C及图3A至图3D,本发明的面板组装结构适于将一液晶显示面板20组装于一笔记本计算机的一面板盖体12的内面12a。此液晶显示面板20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侧22与第二侧24,且其第一侧22与第二侧24上分别具有一第一面板螺孔22a及一第二面板螺孔(图中未示)。本实施例的面板组装结构主要包括一第一连接部110、一第一螺栓120、一第二连接部130以及一第二螺栓140。
第一连接部110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面板盖体12的内面12a,并延伸至液晶显示面板20的第一侧22,且其具有一第一连接贯孔112,以供第一螺栓120穿设之用。第一螺栓120锁入于第一连接部110的第一连接贯孔112以及液晶显示面板20的第一面板螺孔22a,以将形成于面板盖体12上的第一连接部110与液晶显示面板20的第一侧22锁合在一起。
同样地,第二连接部130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形成于面板盖体12的内面12a,并延伸至液晶显示面板20的第二侧24,且其具有一第二连接贯孔132,以供第二螺栓140穿设之用。第二螺栓140锁入于第二连接部130的第二连接贯孔132以及液晶显示面板20的第二面板螺孔(图中未示)中,以将形成于面板盖体12上的第二连接部130与液晶显示面板20的第二侧24锁合在一起。
如此一来,可借由这些连接部110及130与这些螺栓120及140的搭配,而将液晶显示面板20固定于面板盖体12上,故可省略公知技术的一对用以将液晶显示面板固定至机壳上的框架,因而降低笔记本计算机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及螺栓的位置及其数目不作任何限制。此外,这些第一连接部110之间或是这些第二连接部130之间亦可借由支撑肋150而相互连接,以增加其结构强度。
为了吸收液晶显示面板20的宽度上的公差,及避免锁固过程中受力集中在螺栓120前端,造成液晶显示面板20的框架30受损,甚至是扭曲造成液晶显示面板20产生水波纹的情形,故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可于第一连接部110与液晶显示面板20的第一侧22之间选择性地配置有一弹性垫片160,借由弹性垫片160使螺栓120锁固的力由单点受力转换成平面受力,进而平均分散在液晶显示面板20的框架30上,以确保液晶显示面板20的安全。弹性垫片160具有一穿设于第一连接贯孔112中的套管162,而套管162更具有一垫片贯孔164。当液晶显示面板20的第二侧24已固定于第二连接部130而欲将其第一侧22固定于面板盖体12上时,将第一螺栓120依序锁入第一连接贯孔112、垫片贯孔164以及第一面板螺孔22a中。借由第一螺栓120将弹性垫片160锁合至液晶显示面板20,使得弹性垫片160的套管162可在第一连接贯孔112之中滑移,故可吸收液晶显示面板20的宽度上的公差。
为了在结合第一连接部110及弹性垫片160之前,预先将弹性垫片160暂时地固定在第一连接部110上,弹性垫片160的两端可分别设有一第一卡合部166,而第一连接部110的两端则可分别设有一对应于第一卡合部166的第二卡合部114,且这些第二卡合部114适于分别卡合至对应的这些第一卡合部166,以限制弹性垫片16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10的位置,进而将弹性垫片160暂时性地固定至第一连接部110。
此外,为了提供适当的应力缓冲以保护液晶显示面板20免于受损,并进一步地分散螺栓120施加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力量,本发明更可于弹性垫片160与第一连接部110之间设置一缓冲组件170,其具有一缓冲贯孔172。此缓冲组件170借由此缓冲贯孔172而套入套管162的外缘,使其位于弹性垫片160与第一连接部110之间。上述的缓冲组件170可为弹簧、橡皮体或是其它具有弹性的组件。
图4A及4B绘示分别为当液晶显示面板的宽度较窄及宽度较宽时,利用第一螺栓、弹性垫片与缓冲组件锁固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框架的局部俯视图。由图4A及4B可知:当组装于面板盖体上的液晶显示面板20的宽度较窄时,缓冲组件170不会受到任何挤压,且弹性垫片160两端的第一卡合部166是卡扣于第一连接部110的第二卡合部114上;反之,当液晶显示面板20的宽度较宽时,弹性垫片160会朝第一连接部110的方向移动,并挤压缓冲组件170使其变形。本发明即是借由弹性垫片160及缓冲组件170的配置而吸收液晶显示面板20宽度上的公差。
此外,在本发明的未以图示表现的另一实施例中,更可直接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第一侧22与第一连接部110之间设置上述的缓冲组件170,而省略掉上述的弹性垫片160。因此,当第一螺栓120穿过第一连接贯孔112及缓冲贯孔172,而锁入第一面板螺孔22a时,缓冲组件170亦可同时吸收液晶显示面板20的宽度上的公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面板组装结构借由直接形成于电子装置的面板盖体上的多个连接部及多个螺栓的搭配,将液晶显示面板固定于面板盖体上,故可省略公知的一对用以将面板固定至机壳上的框架,因而减少用来固定面板的组件的重量,使得电子装置的设计可朝向轻量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本发明更可于上述第一连接部与面板侧边之间选择性地设置一弹性垫片,用以吸收面板的宽度上的公差。再者,本发明还可于弹性垫片与上述第一连接部之间选择性地设置一缓冲组件,或是直接于面板的侧边及连接部之间设置一缓冲组件,以提供适当的应力缓冲来保护面板免于受损。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8)

1.一种面板组装结构,适用于将一面板组装在一面板盖体的一内面,其特征在于,该面板组装结构包括:
一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形于该面板盖体的该内面,并延伸至该面板的一第一侧,其中该第一连接部往该面板延伸并在接近该面板处形成一第一凹部,且该第一凹部的底面具有一第一连接贯孔;
一第一螺栓,锁入该第一连接贯孔及该面板的该第一侧的一第一面板螺孔,用以锁合该第一连接部及该面板的该第一侧,其中该第一螺栓锁入该第一连接贯孔与该面板后,该第一螺栓的头部会完全位于该第一凹部内而不会凸出于该面板盖体;
一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形于该面板盖体的该内面,并延伸至该面板的相对于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其中该第二连接部往该面板延伸并在接近该面板处形成一第二凹部,且该第二凹部的底面具有一第二连接贯孔;以及
一第二螺栓,锁入该第二连接贯孔及该面板的该第二侧的一第二面板螺孔,用以锁合该第二连接部及该面板的该第二侧,其中该第二螺栓锁入该第二连接贯孔与该面板后,该第二螺栓的头部会完全位于该第二凹部内而不会凸出于该面板盖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弹性垫片,位于该第一连接部及该面板的该第一侧之间,并具有一垫片贯孔,而该第一螺栓依序锁入该第一连接贯孔、该垫片贯孔及该第一面板螺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弹性垫片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卡合部,而该第一连接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二卡合部,其适于卡合至对应的该第一卡合部,用以限制该弹性垫片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部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弹性垫片具有一套管,其具有该垫片贯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缓冲组件,具有一缓冲贯孔,该缓冲组件借由该缓冲贯孔而套入该套管的外缘,而位于该弹性垫片及该第一连接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缓冲组件为一弹簧或一橡皮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缓冲组件,位于该面板的该第一侧与该第一连接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缓冲组件具有一缓冲贯孔,而该第一螺栓穿过该第一连接贯孔及该缓冲贯孔,而锁入该第一面板螺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缓冲组件为一弹簧或一橡皮体。
10.一种面板组装结构,适用于将一面板组装至一面板盖体,其特征在于,该面板组装结构包括:
两个连接部,一体成形于该面板盖体的一内面,并分别延伸至该面板的相对两侧而形成两个凹部;以及
一对螺栓,分别设于该面板盖体的两相对应侧边上,用以将位于该面板盖体的两相对应侧边之间的该面板固定在该面板盖体的该些凹部上,其中该对螺栓分别锁入对应的凹部与该面板后,该对螺栓的头部会完全位于对应的凹部内而不会凸出于该面板盖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弹性垫片,位于该对螺栓之一的头部与该面板的对应该螺栓的一侧边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弹性垫片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卡合部,且该弹性垫片所在的该面板盖体的该侧边具有一连接部,其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二卡合部,其适于卡合至对应的该第一卡合部,用以限制该弹性垫片相对于该连接部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弹性垫片具有一套管,其具有一垫片贯孔,而该螺栓锁入该垫片贯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缓冲组件,具有一缓冲贯孔,该缓冲组件借由该缓冲贯孔而套入该套管的外缘,而位于该弹性垫片及该连接部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缓冲组件为一弹簧或一橡皮体。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缓冲组件,位于该面板与该连接部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连接部具有一连接贯孔,而该缓冲组件具有一缓冲贯孔,且该面板的对应的该侧边具有一面板螺孔,而该第一螺栓穿过该连接贯孔及该缓冲贯孔,而锁入该面板螺孔。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面板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缓冲组件为一弹簧或一橡皮体。
CNB2006100867500A 2006-06-20 2006-06-20 面板组装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087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867500A CN100510875C (zh) 2006-06-20 2006-06-20 面板组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867500A CN100510875C (zh) 2006-06-20 2006-06-20 面板组装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4575A CN101094575A (zh) 2007-12-26
CN100510875C true CN100510875C (zh) 2009-07-08

Family

ID=38992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675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0875C (zh) 2006-06-20 2006-06-20 面板组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1087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2225B (zh) * 2011-01-05 2014-01-01 Inventec Corp 顯示面板模組
CN102592518B (zh) * 2011-01-05 2014-04-2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模块
CN102681629B (zh) * 2011-03-18 2014-04-02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显示面板模块
TWI502824B (zh) * 2012-12-04 2015-10-01 Wistron Corp 卡合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CN105260684B (zh) * 2015-11-06 2018-02-16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带防盗装置的笔记本电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4575A (zh) 200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0875C (zh) 面板组装结构
EP3904953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216633A (zh) 用于背光模块中的背板装置
CN101261381B (zh) 背光模块组装结构及制造方法
CN100414350C (zh) 液晶显示模块及其固定装置
CN210725729U (zh) 防水结构及led显示屏
CN212587477U (zh) 一种热阻低的可控硅模块
CN108612221B (zh) 建筑墙体结构
CN201982810U (zh) 一种密封装置
CN106451872B (zh) 一种用于高速电机的稳定支架
CN218959191U (zh) 一种用于Mini-Led显示的盲孔线路板
CN218092313U (zh) 一种分段组装大弯矩电杆
CN203845018U (zh) 无人机用相机安装架
CN216817737U (zh) 一种可任意拼装的异形显示屏led
CN210978152U (zh) 一种农机齿轮箱
CN212604883U (zh) 一种组合式车前标结构
CN210947171U (zh) 一种钢结构节点连接装置
CN100548094C (zh) 显示器及其电路板的固定方法
CN210639892U (zh) 边框结构及显示屏
CN218825991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标识牌
CN214226388U (zh) 一种拼装结构的led显示屏
CN211001171U (zh) 防震效果良好的车载摄像头
CN214355494U (zh) 快换支架及包含其的电动汽车
CN216562280U (zh) 一种地下警示牌结构
CN214587813U (zh) 一种led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