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03065C - 拉丝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丝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03065C CN100503065C CNB2007100855739A CN200710085573A CN100503065C CN 100503065 C CN100503065 C CN 100503065C CN B2007100855739 A CNB2007100855739 A CN B2007100855739A CN 200710085573 A CN200710085573 A CN 200710085573A CN 100503065 C CN100503065 C CN 10050306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lster
- distolateral
- eccentric axial
- roller die
- axial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3/00—Profiling tools for metal drawing; Combinations of dies and mandrels
- B21C3/02—Dies; Selection of material therefor; Cleaning thereof
- B21C3/08—Dies; Selection of material therefor; Cleaning thereof with section defined by rollers, balls,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1/00—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metal wire, metal rods, metal tubes by drawing
- B21C1/16—Metal drawing by machines or apparatus in which the drawing action is effected by other means than drums, e.g. by a longitudinally-moved carriage pulling or pushing the work or stock for making metal sheets, bars, or tub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3/00—Profiling tools for metal drawing; Combinations of dies and mandrels
- B21C3/02—Dies; Selection of material therefor; Cleaning thereof
- B21C3/06—Dies; Selection of material therefor; Cleaning thereof with adjustable s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 Extrac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丝装置,其具有框架;在轴内部具有冷却介质流路的第一、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固定于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偏心轴部、而且旋转自如地支承一方的辊轮拉丝模的第一轴承;固定于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偏心轴部、而且旋转自如地支承另一方的辊轮拉丝模的第二轴承;用于在框架分别保持各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使其能够在其轴方向上滑动变位的第一、第二辊轮拉丝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和用于在框架分别保持各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使其能够以其轴线为中心旋转变位的第一、第二辊轮拉丝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容易地对一对辊轮拉丝模的轴线方向和径向的各位置进行调整,并且对发热源的冷却效果良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丝装置,其在制造电弧焊接用钢丝(wire)等时使用,使线材通过由在外周具有模具槽的一对辊轮拉丝模(roller dies)形成的模具孔,对该线材进行拉丝加工。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这种拉丝装置,已经在日本特开2005—34873号公报公示,在此用图7~图10对其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现有的拉丝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如图7所示,该拉丝装置104a基本上由辊轮拉丝模101;轴承箱(bearing box)107a~107d;轴承固定用梁108a、108b;以及构成一体型框架的框架109a~109d等构成。
辊轮拉丝模101由一对轧辊102a、102b构成。各轧辊102a、102b的辊轴(轴)106a、106b通过轴承箱107a~107d内的未图示的轴承(轴承)被分别旋转自如地轴支承。轴承箱107a、107c与轴承固定用梁108a结合固定,通过该轴承固定用梁108a而被固定于一体型框架的框架109d部分。另外,轴承箱107b、107d与轴承固定用梁108b结合固定,通过该轴承固定用梁108b而被固定于一体型框架的框架109b部分。所述轴承固定用梁108a、108b分别经由轧辊间隙(轧辊间距离)调整用螺栓而被固定在框架109d、109b上。
在图7中,111a~111d是用于调整辊轮拉丝模101的辊轴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的辊轴方向位置调整用螺栓,113a~113d是用于调整辊轮拉丝模101的径向的位置的轧辊间隙调整用螺栓。这些调整用螺栓,由止动螺栓和拉制螺栓等构成。
图8是表示现有的拉丝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在此,该图8中省略了轧辊102a、102b的图示。
下面,对轧辊间距离的调整(轧辊的径向位置的调整)进行说明。在图8中,两根113a、两根113b是由具有锁紧螺母(lock nut)的钢制止动螺栓构成的轧辊间隙调整用螺栓,112a、112b是由钢制拉制螺栓构成的轧辊间隙调整用螺栓。螺栓113a、113a、112a经由分别穿过框架109d和轴承固定用梁108a的阴螺纹125,从框架外侧插入,卡合在轴承固定用梁108a上。另外,螺栓113b、113b、112b经由分别穿过框架109b和轴承固定用梁108b的阴螺纹125,从框架外侧插入,卡合在轴承固定用梁108b上。通过旋转由这些止动螺栓和拉制螺栓构成的轧辊间隙调整用螺栓,使轴承固定用梁108a、108b接近·远离,来调整轧辊(102a、102b)之间距离。
图9是表示图8的主要部位的图,其中,(a)是主要部位剖面主视图、(b)是(a)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对于轧辊的轴方向位置的调整进行说明。如图9(a)所示,在轧辊(102a)的轧辊旋转轴106a、106a上分别设有通过改变轴径而得到的台阶126。而且,由这些台阶126分别支承两个轴承114的内圈114a。另一方面,轴承盖(cap)117分别抵接于各轴承114的外圈114b侧。图9(a)中上侧的轴承盖117,被固定在经由穿过框架109a的阴螺纹125插入的辊轴方向位置调整用螺栓111a的前端部。另外,图9(a)中下侧的轴承盖117,被固定在经由穿过框架109c的阴螺纹125插入的辊轴方向位置调整用螺栓111c的前端部。
通过这样的结构,例如通过使辊轴方向位置调整用螺栓111a前进,经由轴承盖117将上侧的轴承114的外圈114b向下方押下,同时,使另一辊轴方向位置调整用螺栓111c后退,由此使轧辊102a向下方移动而定位。对于另一方的轧辊102b也同样,调整辊轴方向的位置。
如图9(b)中将主要部位放大所示,更详细地说,轴承114例如具备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型的轴承114c和外侧壳体114d,轴承114的外侧壳体114d形成了轴承114的所述外圈114b。因此,例如通过使辊轴方向位置调整用螺栓111c前进,经由轴承盖117将轴承114的外侧壳体114d(外圈114b)押向上方,同时,使另一方的辊轴方向位置调整用螺栓111a后退,由此使轧辊102a移向上方而定位。
图10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拉丝装置的冷却结构的图。
当轧辊102a、102b因温度上升而膨胀时,拉丝加工了的线材,其线径比目标线径范围细,还有,其圆度也会恶化。因此,以防止拉丝加工所得到的线材的线径·形状精度下降为目的,如图10的(a)~(e)所示,在轴承固定用梁108a内、轴承固定用梁108a内及轴承箱107a、107c内设置有作为冷却介质流路的冷却水流路119。由此,可以抑制在作为发热源的位置的、轧辊与线材的摩擦面及轴承的温度上升。
但是,在所述现有的拉丝装置中,在调整轧辊102a的轴方向位置时,由于利用通过辊轴方向位置调整用螺栓111a、111c的旋转而作进退动作的轴承盖117、117,按压支承轧辊102a的轧辊旋转轴106a、106a的轴承114、114的各外圈114b并使其进退,所以,按压力的施加程度会使轴承114、114的旋转阻力变动,从而可能会对轧辊102a的旋转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在所述现有的拉丝装置中,在调整轧辊102a的径向位置时,由于通过使安装在框架109d上的轧辊间隙调整用螺栓113a、113a、112a旋转,来使间接支承轧辊102a的轴承固定用梁108a进退,所以,需要旋转操作这些多个调整用螺栓,而且,需要同时旋转操作两根轧辊间隙调整用螺栓113a、113a,从而存在调整工序烦琐的缺点。
另外,在所述目前的拉丝装置中,由于是在间接支承轧辊102a的轴承固定用梁108a内、或者在轴承固定用梁108a内以及轴承箱107a、107c内设有冷却水流路119的间接冷却方式,所以,缩短从冷却水流路119到轧辊102a的与线材摩擦的摩擦面(最大发热源)的距离存在限度,而使得冷却效果不充分。另外,在所述图10的(f)中,虽然显示有设置轧辊102a以及通过其轧辊轴106a、106a的轴中心的冷却水流路119的结构,但是,我们认为能够将冷却水导入·导出向设于这样的高速旋转体上的冷却水流路的冷却结构,其实现并不容易,而是相当难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拉丝装置,其在使线材通过由在外周具有模具槽的一对辊轮拉丝模形成的模具孔、对该线材进行拉丝加工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很容易地调整辊轮拉丝模的轴线方向和径向的各位置,同时,对发热源的冷却效果较好,由此生产率良好,另外,还能够拉丝加工出线径·形状精度良好的线材。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手段。
即,本发明提供对线材进行拉丝加工的拉丝装置,其包括:
框架;一对辊轮拉丝模,其在外周具有模具槽,通过使线材通过由所述辊轮拉丝模形成的模具孔,对该线材进行拉丝加工;第一及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所述第一及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分别由:一端侧轴部、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一端侧轴部相互一致的另一端侧轴部、以及在所述一端侧轴部和所述另一端侧轴部之间形成的相对于所述一端侧轴部及所述另一端侧轴部的轴心偏心的偏心轴部构成,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内部具有冷却介质流路;第一轴承,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所述偏心轴部,而且,以外嵌方法安装有所述一对辊轮拉丝模中的一方的辊轮拉丝模,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一方的辊轮拉丝模;第二轴承,其被固定于所述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所述偏心轴部,而且,以外嵌方法安装有所述一对辊轮拉丝模中的另一方的辊轮拉丝模,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另一方的辊轮拉丝模;第一及第二辊轮拉丝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其用于将所述第一及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分别保持在所述框架上,并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能够在其轴方向上滑动变位;以及第一及第二辊轮拉丝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其用于将所述第一及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分别保持在所述框架上,并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能够分别以其所述一端侧轴部以及另一端侧轴部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变位。
本发明的拉丝装置,使线材通过由在外周具有模具槽的一对辊轮拉丝模形成的模型孔,对该线材进行拉丝加工,其中,在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偏心轴部固定有旋转自如地支承一方的辊轮拉丝模的第一轴承,通过第一辊轮拉丝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在框架上保持该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并使其在其轴方向上能够滑动变位。另外,在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偏心轴部固定有旋转自如地支承另一方的辊轮拉丝模的第二轴承,通过第二辊轮拉丝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在所述框架上保持该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并使其在其轴方向上能够滑动变位。因此,和现有装置不同,通过使第一、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在轴方向上滑动变位而进退,从而能够将一对辊轮拉丝模的模具槽定位在最合适的位置,从而能够很容易地进行一对辊轮拉丝模的轴线方向位置的调整。
还有,本发明的拉丝装置,通过第一辊轮拉丝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将所述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能够旋转变位地保持于所述框架,同时,通过第二辊轮拉丝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将所述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能够旋转变位地保持于所述框架。因此,和现有装置不同,通过使第一、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旋转变位,使固定有安装了辊轮拉丝模的轴承的偏心轴部偏心旋转变位,由此,能够使一对辊轮拉丝模的模具槽彼此接近·离开而定位于最合适的位置,从而能够很容易地对一对辊轮拉丝模的径向位置进行调整。因此,本发明的拉丝装置可以容易地在短时间内对辊轮拉丝模的轴线方向和径向的各位置进行调整,辊轮拉丝模的位置调整不耗费时间,从而能够提高拉丝加工的生产率。
另外,本发明的拉丝装置,在所述第一、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内部设有冷却介质流路。因此,从该冷却介质流路至辊轮拉丝模的与线材摩擦的摩擦面(最大的发热源)的距离比现有装置的间接冷却方式短,冷却效果高,因此,可以抑制由一对辊轮拉丝模的温度上升导致的膨胀,从而能够得到线径·形状精度良好的拉丝加工品。
在上述结构的拉丝装置中,所述第一及第二辊轮拉丝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也可以分别在前端部抵接于在该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所述一端侧及另一端侧轴部形成的台阶部的状态下,分别外嵌在该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轴部,并且,具有在外周具有拧合于所述框架的阴螺纹部的阳螺纹部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调整部件,旋转这些调整部件,使该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在其轴方向滑动变位。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拉丝装置中,所述第一、第二辊轮拉丝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分别具有在该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一端形成的扳手卡合部,通过在该扳手卡合部卡合工具并转动,也可以使该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旋转变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拉丝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3是图2的主要部位说明图;
图4是图1的B向视侧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2中的第一、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将图2所示的拉丝装置重叠多个而成的重叠型拉丝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现有的拉丝装置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现有的拉丝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图8的主要部位的图,其中,(a)是主要部位的剖面主视图、(b)是(a)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拉丝装置的冷却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拉丝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面图(主视图);图3是图2的主要部位说明图,图4是图1的B向视侧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图2中的第一、第二带偏心轴部支承轴的主视图。
在图1~图5中,10是框架。框架10由两个呈四角柱状的安装用块体11、11和正面观察呈矩形形状的支承用框架12构成,利用连接用螺栓17将安装用块体11、11分别固定在支承用框架12的两侧面。在支承用框架12上设有以贯通状态嵌入后述的两个带偏心轴部支承轴20、30的轴通孔。在安装用块体11、11的四角设有螺栓孔16,该螺栓孔16在组装重叠多个拉丝装置而成的重叠型拉丝装置时、插入长尺寸的重叠连接用螺栓。另外,还设有从支承用框体12的内侧连通到安装用块体11、11外部的贯通孔15、15。该贯通孔15,15用于在后述的辊轮拉丝模1A、1B进行拉丝加工时将从线材脱落的油等散落物导出向装置外部。
20是第一带偏心轴部支承轴。该第一带偏心轴部支承轴20也如图5所示,其结构为,具有:一端侧轴部21;轴线的延长线与该一端侧轴部21相互一致的另一端侧轴部23;以及在这些轴部21、23之间形成的相对于该轴部21、23的轴心而偏心的偏心轴部22。偏心轴部22相对于上述轴部21、23的轴心线偏心例如0.2~0.4mm左右的范围内的一定值。另外,在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的内部形成有作为冷却介质流路的在长度方向贯通的冷却水流路24,在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内侧,形成有用于拧合安装流通冷却水用的连接用接头的锥形阴螺纹部。
另外,与一端侧轴部21邻接的偏心轴部22的外径比一端侧轴部21的外径小,另外,与偏心轴部22邻接的另一端侧轴部23的外径比偏心轴部22的外径小。而且,在一端侧轴部21,通过在朝向偏心轴部22的中途扩大直径,而形成有台阶部21a,同样,在另一端侧轴部23,通过在远离偏心轴部22的中途缩小直径,而形成有台阶部23a。还有,在一端侧轴部21上,在其一端形成有扳手卡合部21b。
第二带偏心轴部支承轴30也具有与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相同的结构,具有一端侧轴部31、偏心轴部32以及另一端侧轴部33,同时在轴内部具有冷却水流路34。另外,在一端侧轴部31,通过在朝向偏心轴部32的中途扩大直径,而形成有台阶部31a,同样,在另一端侧轴部33,通过在远离偏心轴部32的中途缩小直径,而形成有台阶部33a。还有,在一端侧轴部31,在其一端形成有扳手卡合部31b。
这样构成的第一、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30,分别被嵌入支承用框架12的上述轴通孔,在旋转自如地支承辊轮拉丝模1A、1B的轴承40、50被固定于偏心轴部22、32的状态下,通过后述的辊轮拉丝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和辊轮拉丝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而被保持于框架10。
即,在上述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的偏心轴部22上固定有旋转自如地支承一方的辊轮拉丝模1A的第一轴承40。该第一轴承40为在轴线方向层叠了两个轴承单体的形态的轴承,在两个外圈42上外嵌安装有辊轮拉丝模1A,通过轴承固定用螺母44的拧紧,利用在从偏心轴部22到一端侧轴部21的边界形成的台阶部,将两个内圈41固定在偏心轴部22上。第一轴承40具有两个防尘用法兰型护盖43。另外,使装有辊轮拉丝模1A的第一轴承40位于支承用框架12的内侧中空部,使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从图2中的上方前进,在内圈41、41的内侧嵌入偏心轴部22,将第一轴承40安装在偏心轴部22上。
另外,由于为与上述的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的情况相同的结构,从而在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30的偏心轴部32上固定有旋转自如地支承另一侧辊轮拉丝模1B的第二轴承50。在图2、图3中,51是第二轴承50的内圈,52是第二轴承50的外圈,53是第二轴承50的防尘用法兰型护盖,54是轴承固定用螺母。
下面,对第一辊轮拉丝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进行说明(参照图2、图3)。60是一端侧的调整部件,该一端侧的调整部件60外嵌在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的一端侧轴部21的小直径部,并且通过形成于外周的阳螺纹部拧合在支承用框架12的阴螺纹部13a上。61是能够抵接于支承用框架12的、拧合于一端侧调整部件60的上述阳螺纹部的调整部件固定用螺母。
另外,62是另一端侧的调整部件,该另一端侧调整部件62外嵌在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的另一端侧轴部23的小径部,并且通过形成于外周的阳螺纹部拧合于支承用框架12的阴螺纹部13b。63是能够抵接于支承用框架12的、拧合于另一端侧调整部件62的上述阳螺纹部的调整部件固定用螺母。上述调整部件60、62以及上述调整部件固定用螺母61、63构成第一辊轮拉丝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该机构用于在框架10保持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使其能够在其轴方向上滑动变位。
而且,用于在框架10保持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30使其在其轴方向能够滑动变位的第二辊轮拉丝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其结构与上述的第一辊轮拉丝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的结构相同,由如图2、图3所示部位的、一端侧调整部件70、另一端侧调整部件72以及调整部件固定用螺母71、73构成。
下面,对第一辊轮拉丝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进行说明(参照图3、图5)。80是拧合安装于在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的一端侧轴部21形成的阳螺纹部21c上的、能够抵接于上述一端侧调整部件60的固定用螺母。该固定用螺母80以及在一端侧轴部21上形成的上述扳手卡合部21b构成第一辊轮拉丝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该机构用于在框架10保持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使其能够以其一端侧及另一端侧轴部21、23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变位。
还有,用于在框架10保持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30并使其能够以其一端侧及另一端侧轴部31、33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变位的第二辊轮拉丝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与上述的第一辊轮拉丝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的结构相同,其由如图3、图5所示部位的、在固定用螺母90及一端侧轴部31形成的扳手卡合部31b构成。
下面,参照图2对在这样构成的拉丝装置中,在开始拉丝之前进行的辊轮拉丝模1A、1B的位置调整进行说明。
在进行径向位置调整前,进行辊轮拉丝模1A、1B的轴线方向位置的调整。例如,在使辊轮拉丝模1A向图2的下方移动时,在松开了固定用螺母80的状态下,首先,松开调整部件固定用螺母63,使另一端侧调整部件62后退,然后,松开调整部件固定用螺母61,使一端侧调整部件60顺时针旋转。其结果是,通过使一端侧调整部件60在该一端侧调整部件60的前端抵接于一端侧轴部21的台阶部21a的状态下前进,由此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向下方滑动变位,将辊轮拉丝模1A的模具槽定位在线材行走线的高度位置。在定位之后,由调整部件固定用螺母61固定一端侧调整部件60,另一方面,使后退了的另一端侧调整部件62前进、直到该另一端侧调整部件62的前端抵接于另一端侧轴部23的台阶部23a,之后,由调整部件固定用螺母63将该另一端侧调整部件62固定。
另外,在使辊轮拉丝模1A向图2的上方移动的情况下,在松开了固定用螺母80的状态下,首先,松开调整部件固定用螺母61,使一端侧调整部件60后退,然后,松开调整部件固定用螺母63,使另一端侧调整部件62顺时针旋转。其结果是,通过使另一端侧调整部件62在其前端抵接于另一端侧轴部23的台阶部23a的状态下前进,从而使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向上方滑动变位,将辊轮拉丝模1A的模具槽定位在线材行走线的高度位置。在定位之后,由调整部件固定用螺母63固定另一端侧调整部件62,另一方面,在使后退了的一端侧调整部件60前进、直到其前端抵接于一端侧轴部21的台阶部21a,之后,由调整部件固定用螺母61将该一端侧调整部件60固定。
如上述那样对辊轮拉丝模1A的轴线方向位置进行调整。关于另一方的辊轮拉丝模1B的轴线方向位置的调整顺序,由于与上述的辊轮拉丝模1A的情况的顺序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这样,在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的偏心轴部22上固定有旋转自如地支承一方的辊轮拉丝模1A的第一轴承40,通过由调整部件60、62以及调整部件固定用螺母61、63构成的第一辊轮拉丝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在框架10保持该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并使其在其轴方向能够滑动变位。另外,在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30的偏心轴部32上固定有旋转自如地支承另一方的辊轮拉丝模1B的第二轴承50,通过由调整部件70、72及调整部件固定用螺母71、73构成的第二辊轮拉丝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在框架10保持该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30,使其能够在其轴方向滑动变位。
因此,和现有的装置不同,通过使第一、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30在轴方向上滑动变位并作进退动作,从而可以将一对辊轮拉丝模1A、1B的模具槽定位在最合适的位置,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很容易地对一对辊轮拉丝模1A、1B的轴线方向位置进行调整。
接着,在进行了上述的辊轮拉丝模1A、1B的轴线方向位置的调整后,对辊轮拉丝模1A、1B的径向位置进行调整。举一例进行说明。首先,在松开了固定用螺母90的状态下,通过在扳手卡合部31b卡合工具并转动,使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30旋转变位,由此,相对于辊轮拉丝模1A的模具槽,使安装在偏心轴部32上的辊轮拉丝模1B的模具槽在保持线材行走线的高度位置的状态下分离。然后,在松开了固定用螺母80的状态下,通过在扳手卡合部21b卡合工具并转动,使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旋转变位,由此,将安装在偏心轴部22上的辊轮拉丝模1A的模具槽定位于线材行走线的位置。
然后,通过在扳手卡合部31b卡合工具并转动,使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30旋转变位,由此,使辊轮拉丝模1B相对于辊轮拉丝模1A接近,将辊轮拉丝模1B的模具槽定位于线材行走线的位置,通过辊轮拉丝模1A、1B的模具槽在线材行走线上形成模具孔。然后,确认能够正确地定位后,在一端侧调整部件60上拧紧固定用螺母80,将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固定在框架10(支承用框架12)上,同时,在一端侧调整部件70上拧紧固定用螺母90,将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30固定在框架10(支承用框架12)上。
这样,通过由扳手卡合部21b及固定用螺母80构成的第一辊轮拉丝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能够旋转变位地被保持在框架10上,同时,通过由扳手卡合部31b以及固定用螺母90构成的第二辊轮拉丝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30能够旋转变位地被保持在框架10上。
因此,和现有的装置不同,使第一、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30旋转变位,使固定有安装了辊轮拉丝模1A、1B的轴承40、50的偏心轴部22、32偏心旋转变位,由此,能够使一对辊轮拉丝模1A、1B的模具槽彼此之间接近·离开而定位在最合适的位置,从而能在短时间内很容易地对一对辊轮拉丝模1A、1B的径向位置进行调整。
下面,说明该拉丝装置的冷却结构,如上所述,在第一、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30内部形成有在长度方向贯通的冷却水流路24、34。而且,例如按照冷却水供给源→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30的一端侧轴部31→同偏心轴部32→同另一端侧轴部33→连接冷却水流路24、34彼此的外部管路→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20的另一端侧轴部23→同偏心轴部22→同一端侧轴部21→返回冷却水供给源的路线,使冷却水流通。
因此,与在轴承固定用梁内、或在轴承固定用梁内及轴承箱内设置了冷却水流路的间接冷却方式的现有装置相比,由于从冷却水流路24(34)到辊轮拉丝模1A(1B)与线材摩擦的摩擦面(最大发热源)的距离短,冷却效果高,所以,能够抑制由一对辊轮拉丝模1A、1B的温度上升引起的膨胀,从而能够得到直径·形状精度良好的拉丝加工品。
图6是表示重叠多个图2所示的拉丝装置而成的重叠型拉丝装置的侧视图。
如图6所示,具有一对辊轮拉丝模1A、1B的上述拉丝装置,在本例中重叠四个而构成重叠型拉丝装置。如该图所示,邻接的拉丝装置相互错开90度角度配置,同时,为了防止线材的扭拧,而使邻接的辊轮拉丝模彼此尽可能地接近。200是L字形状的安装基板,利用四根重叠连接用螺栓201,将四个拉丝装置以重叠连接了的状态固定在安装基板200上。在实际的拉丝加工中,一般使用重叠型拉丝装置。
Claims (3)
1、一种对线材进行拉丝加工的拉丝装置,其中,其包括:
框架;
一对辊轮拉丝模,其在外周具有模具槽,通过使线材通过由所述辊轮拉丝模形成的模具孔,对该线材进行拉丝加工;
第一及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所述第一及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分别由:一端侧轴部、轴线的延长线与所述一端侧轴部相互一致的另一端侧轴部、以及在所述一端侧轴部和所述另一端侧轴部之间形成的相对于所述一端侧轴部及所述另一端侧轴部的轴心偏心的偏心轴部构成,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内部具有冷却介质流路;
第一轴承,其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所述偏心轴部,而且,以外嵌方法安装有所述一对辊轮拉丝模中的一方的辊轮拉丝模,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一方的辊轮拉丝模;
第二轴承,其被固定于所述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所述偏心轴部,而且,以外嵌方法安装有所述一对辊轮拉丝模中的另一方的辊轮拉丝模,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另一方的辊轮拉丝模;
第一及第二辊轮拉丝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其用于将所述第一及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分别保持在所述框架上,并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能够在其轴方向上滑动变位;以及
第一及第二辊轮拉丝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其用于将所述第一及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分别保持在所述框架上,并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能够分别以其所述一端侧轴部以及另一端侧轴部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变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装置,其中,
其构成为,所述第一辊轮拉丝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在其前端部抵接于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所述一端侧轴部及另一端侧轴部形成的台阶部的状态下,分别被外嵌于所述一端侧轴部以及另一端侧轴部,并且,具有一端侧调整部件及另一端侧调整部件,该一端侧调整部件及另一端侧调整部件在其外周具有拧合于所述框架的阴螺纹部的阳螺纹部,通过使所述一端侧调整部件及所述另一端侧调整部件旋转,能够使对应的所述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在其轴方向上滑动变位;
所述第二辊轮拉丝模轴线方向位置调整机构,在其前端部抵接于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所述一端侧轴部及另一端侧轴部形成的台阶部的状态下,分别被外嵌于所述一端侧轴部以及另一端侧轴部,并且,具有一端侧调整部件及另一端侧调整部件,该一端侧调整部件及另一端侧调整部件在其外周具有拧合于所述框架的阴螺纹部的阳螺纹部,通过使所述一端侧调整部件及所述另一端侧调整部件旋转,能够使对应的所述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在其轴方向上滑动变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装置,其中,
其构成为,所述第一辊轮拉丝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具有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一端形成的扳手卡合部,通过在该扳手卡合部卡合工具并转动该工具,能够使对应的所述第一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旋转变位;
所述第二辊轮拉丝模径向位置调整机构,具有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的一端形成的扳手卡合部,通过在该扳手卡合部卡合工具并转动该工具,能够使对应的所述第二带偏心轴部的支承轴旋转变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10071A JP4904074B2 (ja) | 2006-04-12 | 2006-04-12 | 線引き装置 |
JP2006110071 | 2006-04-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53879A CN101053879A (zh) | 2007-10-17 |
CN100503065C true CN100503065C (zh) | 2009-06-24 |
Family
ID=38740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0855739A Active CN100503065C (zh) | 2006-04-12 | 2007-03-12 | 拉丝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904074B2 (zh) |
KR (1) | KR100867047B1 (zh) |
CN (1) | CN100503065C (zh) |
NL (1) | NL1033679C2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7916A (zh) * | 2011-09-13 | 2012-01-25 | 江苏宝钢精密钢丝有限公司 | 一种水箱拉丝机的拉丝模模架 |
CN111468546A (zh) * | 2020-04-26 | 2020-07-31 | 佳腾电业(赣州)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倒圆角功能的微细扁线拉拔模具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13392A (zh) * | 2011-12-30 | 2012-06-27 | 江阴市威尔巨拉科技有限公司 | 拉丝机辊模装置 |
JP5968264B2 (ja) * | 2013-05-27 | 2016-08-10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線引き装置 |
CN103433314B (zh) * | 2013-08-15 | 2016-12-28 | 王玉凯 | 金属线材拉拔模座装置 |
CN106607467B (zh) * | 2015-10-22 | 2019-02-22 | 无锡市海福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极低摩擦力自动调心机构 |
CN111889527A (zh) * | 2020-04-20 | 2020-11-06 | 孟庆博 | 一种电力电缆线变径装置 |
CN113857274B (zh) * | 2020-09-22 | 2024-04-30 | 长沙微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紧凑型一体化无打滑拉丝机 |
RU2768322C1 (ru) * | 2021-05-04 | 2022-03-23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агнитого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 Г.И. Носова" (ФГБОУ ВО "МГТУ им. Г.И. Носова") | Роликовая волока |
CN114054524A (zh) * | 2021-11-19 | 2022-02-18 | 广州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可拆卸辊轮的拉丝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34545B2 (ja) * | 1997-08-26 | 2001-12-04 |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 圧延機のロール圧下量調整装置 |
JP2001246415A (ja) * | 2000-03-02 | 2001-09-11 | Nippon Steel Weld Prod & Eng Co Ltd | 引抜き加工装置 |
JP4299604B2 (ja) * | 2003-07-14 | 2009-07-22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線引き装置 |
-
2006
- 2006-04-12 JP JP2006110071A patent/JP4904074B2/ja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3-12 CN CNB2007100855739A patent/CN100503065C/zh active Active
- 2007-04-11 KR KR1020070035598A patent/KR10086704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4-12 NL NL1033679A patent/NL1033679C2/nl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特开平11-290936A 1999.10.26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7916A (zh) * | 2011-09-13 | 2012-01-25 | 江苏宝钢精密钢丝有限公司 | 一种水箱拉丝机的拉丝模模架 |
CN111468546A (zh) * | 2020-04-26 | 2020-07-31 | 佳腾电业(赣州)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倒圆角功能的微细扁线拉拔模具 |
CN111468546B (zh) * | 2020-04-26 | 2021-11-19 | 佳腾电业(赣州)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倒圆角功能的微细扁线拉拔模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NL1033679A1 (nl) | 2007-10-15 |
KR20070101784A (ko) | 2007-10-17 |
JP2007283314A (ja) | 2007-11-01 |
JP4904074B2 (ja) | 2012-03-28 |
CN101053879A (zh) | 2007-10-17 |
KR100867047B1 (ko) | 2008-11-04 |
NL1033679C2 (nl) | 2013-0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03065C (zh) | 拉丝装置 | |
CN101782116A (zh) | 离合器支座 | |
CN1433853A (zh) | 用于油膜轴承的衬套 | |
CN102762891B (zh) | 减速装置 | |
CN103143604A (zh) | 一种管材内壁环状沟槽的滚压成型装置 | |
CN107427883A (zh) | 滚轧成形加工装置 | |
CN1259064A (zh) | 辊轧成形的轴承套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286323A (zh) | 利用涨胎式芯轴加工长薄壁套的方法 | |
CN101391393B (zh) | 一种实现微型凸缘轴承外圈内沟道研磨加工的方法 | |
CN203265358U (zh) | 内增强外减薄筒形件旋压成形设备 | |
EP1888267B1 (en) | Coiler head for a hot rolling mill | |
CN102133587B (zh) | 一种异型管成型机 | |
US20090255312A1 (en) | Apparatus for feeding and turning tube products into a pilger mill machine | |
CN105798068B (zh) | 轧辊轴向调整机构 | |
CN203526206U (zh) | 轧管机轧辊的径向同步调整机构 | |
CN210286320U (zh) | 一种卷链装置的防转主轴结构 | |
US7024906B2 (en) | Roll stand for rolling bar-shaped or tubular material | |
CN101426602A (zh) | 连铸坯导辊 | |
CN101450350A (zh) | 用于制造无缝钢管的方法和轧机 | |
CN103157716A (zh) | 内增强外减薄筒形件旋压成形设备 | |
CN201419195Y (zh) | 可调型开卷机 | |
CN101428338A (zh) | 离心铸造装置及金属模具的更换方法 | |
CN201283528Y (zh) | 用于凸缘轴承外圈沟道研磨加工的装置 | |
CN206988308U (zh) | 一种缠绕机绕线轮的轴承座结构及轴承安装结构 | |
RU2486024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профилирования тру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