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7991C - 一种治疗肿瘤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肿瘤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7991C
CN100477991C CNB200610122521XA CN200610122521A CN100477991C CN 100477991 C CN100477991 C CN 100477991C CN B200610122521X A CNB200610122521X A CN B200610122521XA CN 200610122521 A CN200610122521 A CN 200610122521A CN 100477991 C CN100477991 C CN 1004779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ogambogic acid
adjuvant
acid
filler
neogambog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225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51382A (zh
Inventor
赵爱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6101225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77991C/zh
Publication of CN1951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1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79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799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肿瘤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以新藤黄酸为活性成分,其余成分为辅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新藤黄酸1~100份,辅料1~100份;所述的口服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滴丸、颗粒剂、胶丸、干混悬剂、混悬凝胶剂或散剂中的任何一种。本发明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质量稳定可控、服用方便和安全有效的目的,经济实用,产品外观好,疗效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肿瘤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藤黄酸中药制剂,尤其涉及到一种治疗肿瘤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
背景技术
藤黄(Gamboge)系藤黄科(Gittiferae)植物(Garcinia hanburyi Hook.f.)所分泌的干燥树脂。呈红黄色或橙红色,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块状物,质脆易碎。主要产于柬埔寨、泰国、越南以及印度等地区。《海药本草》始载“酸涩有毒”、主治虫牙蛀齿,点之便落“,历代以藤黄为主要成分的膏、丸、散计有多种。现代中医临床应用藤黄也较为广泛,单用或与其它药物合用治疗痈肿初起、创疡、带状疱疹、骨髓炎、毛囊炎等取得良好疗效。美国药典曾收载该品,酸性成分为藤黄树脂中主要活性成分。1955年M.Amorosa在Ann.Chim.Itay 54,40(1955)文献首次报道了获得藤黄酸成分,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了藤黄酸的分子结构。吕归宝等在《药学学报》1984,19(8)P636-639,篇名“藤黄中新藤黄酸的分离及其结构”的文章中报道了从藤黄中分离得到新藤黄酸,并用紫外、红外广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1991年曲宝玺等在《中国肿瘤临床》1991,18(1),P50-52,篇名为“藤黄II号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中报道了以新藤黄酸给予模型小鼠,表明该药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与藤黄酸相比具有更高的治疗指数,对部分类型的恶性肿瘤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新藤黄酸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潜在抗肿瘤治疗药物,但是只有用2%吐温80配制的新藤黄酸水溶液,稳定性差,临床使用十分不便。
申请号为200510039059.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注射用新藤黄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注射剂在临床治疗中有其优势,药理作用迅速起效,但是对于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来讲,极易由于其血管刺激性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使患者无法继续用药而导致治疗中断;同时,有些药物还可以引起溶血作用等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已经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对其临床应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肿瘤患者来讲,由于其体质与正常人相比虚弱很多,这些不良反应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生命威胁;即使无上述问题,相对于注射给药来讲,由于口服给药不会给患者造成疼痛,因而患者对口服给药无疑具有更高的依从性,对于同时患有血液传播疾病的患者,口服给药也可以减少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风险;另外,对于非住院患者来讲,口服给药因为方便使用,无需特殊的医疗条件和设备,也为患者的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方便。因此,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可以弥补注射给药的不足和限制,在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肿瘤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该新藤黄酸口服制剂质量稳定可控、服用方便和安全有效的目的,经济实用,产品外观好,疗效显著。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肿瘤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以新藤黄酸为活性成分,其余成分为辅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新藤黄酸1~100份,辅料1~100份;
所述的口服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滴丸、颗粒剂、胶丸、干混悬剂、混悬凝胶剂或散剂中的任何一种。
上述的片剂为普通片、薄膜衣片、肠溶片、胃溶片、分散片、口腔崩解片、泡腾片中的任何一种;
所述的辅料为填充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或其它辅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3~30份
崩解剂        0.3~25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粘合剂        0.19~20份
其它辅料      0.2~20份。
上述的片剂为控释片、缓释片中的任何一种;所述的辅料为填充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或缓/控释材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4~40份
粘合剂         0.19~25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缓/控释材料    0.4~30份。
上述的胶囊剂为硬胶囊;所述的辅料为填充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或其它辅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3~30份
崩解剂        0.4~30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粘合剂        0.19~20份
其它辅料      0.1~15份。
上述的胶囊剂为软胶囊;所述的辅料为填充剂、包囊材料或其它辅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5~45份
包囊材料      0.5~45份
其它辅料      0~10份。
上述的口服制剂为胶囊剂,所述的胶囊剂为缓释胶囊或控释胶囊中的任何一种;所述的辅料为填充剂、缓/控释材料和其它辅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5~40份
缓/控释材料    0.5~40份
其它辅料       0~20份。
上述的口服制剂为滴丸,所述的辅料为填充剂、包囊材料或其它辅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40份
包囊材料       0.8~40份
其它辅料       0~20份。
上述的口服制剂为颗粒剂,所述的辅料为填充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或其它辅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3~20份
崩解剂        0.2~20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粘合剂        0.19~15份
其它辅料      0.3~40份。
上述的填充剂为乳糖、蔗糖、葡萄糖、糊精、甘露醇、山梨醇、硫酸钙、葡萄糖酸钙、磷酸氢钙、磷酸钙、碳酸钙、碳酸氢钙、淀粉、羧甲基淀粉及其钠盐、预胶化淀粉、十六烷醇、L-精氨酸、各种粘度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羧乙烯、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中的任选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粘合剂为明胶、阿拉伯胶、麦芽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各种粘度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中的任选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泊洛沙姆、普流罗尼克、吐温80、溴化十六烷三甲胺、月桂醇硫酸钠、硬脂醇硫酸钠、聚氧乙烯衍生物、蔗糖酯、山梨醇脂肪酯、大豆磷脂中的任选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崩解剂为微晶纤维素、纯木质纤维素、海藻酸、瓜耳树胶、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任选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包囊材料为明胶、甘油、阿拉伯胶、虫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烯、聚酰胺、硬脂酸及其酯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缓/控释材料为巴西棕榈蜡、氢化蓖麻油、蓖麻蜡、氢化大豆磷脂、虫胶、明胶、海藻酸钠、甲壳胺、支链淀粉、琼脂、角叉菜胶、瓜耳胶、纤维素衍生物、丙烯酸树脂类、聚乙烯类高分子材料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其它辅料为润滑剂、湿润剂、吸附剂、泡腾剂、溶剂、助溶剂、矫味剂、混悬剂、助悬剂、助崩剂、助流剂、包衣材料、包合材料中的一种或任何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镁、硬脂酸钙、硬脂酸锌、滑石粉、单硬脂酸甘油酯、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苯甲酸钠、己二酸、富马酸、硼酸、氯化钠、油酸钠、三乙酸甘油酯、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单月桂醇硫酸镁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湿润剂为水、乙醇、丙二醇、异丙醇等,可任选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组合。
上述的吸附剂为二氧化硅、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微粉硅胶、高岭土、碱式碳酸镁、轻质氧化镁、氢氧化铝干燥凝胶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泡腾剂为磷酸二氢钠、焦磷酸二氢钠、亚硫酸氢钠、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氢钾、甘氨酸碳酸钠、倍半碳酸钠、枸橼酸、酒石酸、富马酸、硼酸、马来酸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溶剂包括为水、乙醇、丙二醇、异丙醇、植物油、矿物油等,可任选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组合。
上述的助溶剂为聚山梨酯类、普流罗尼克、聚乙二醇、聚乙烯醇、丙二醇、乙醇、甘油、有机酸及其钠盐、酰胺及胺类、聚维酮、L-精氨酸、赖氨酸、葡甲胺、碳酸氢钠、碳酸钠、亚硫酸氢钠、依地酸二钠、氢氧化钠、硼酸钠、蜂胶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矫味剂为甜菊素、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浆、蜂蜜、阿斯巴坦、蛋白糖、木糖醇、甘露醇、乳糖、山梨醇、麦芽糖醇、甘草甜素、甘茶叶素、环己氨基磺酸钠、香蕉香精、菠萝香精、桔子香精、薄荷香精、茴香、香兰素、柠檬香精、樱桃香精、玫瑰香精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混悬剂为辛苯氧基聚乙氧乙醇、山梨醇酐聚乙二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聚烷基苯磺酸钠、月桂基硫酸酯钠、西黄耆胶、果胶、瓜耳树胶、微粉硅胶、海藻酸钠、硅藻土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组合。
所述的助悬剂为辛苯氧基聚乙氧乙醇、四丁酚醛、山梨醇酐聚乙二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衍生物、吐温80、聚烷基苯磺酸钠、月桂基硫酸酯钠、阿拉伯胶、聚乙烯吡咯烷酮、西黄耆胶、果胶、明胶、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瓜耳树胶、微粉硅胶、硅酸铝镁、羟乙基纤维素、高岭土、海藻酸钠、硅藻土、氢氧化铝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助流剂为微粉硅胶。
上述的包衣材料为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丙烯酸树脂类、乙烯聚合物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包合材料为β-环糊精。
本发明新藤黄酸口服制剂的制备工艺是:
本发明新藤黄酸口服普通片的制备工艺,以新藤黄酸为活性成分,其余成分为填充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加湿润剂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后,加入助流剂混匀,压片,制成口服普通片。将该口服普通片包薄膜衣或肠溶衣可以进一步制成薄膜衣片或肠溶片。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3~30份
崩解剂        0.3~25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粘合剂        0.19~20份
湿润剂        0.1~10份
助流剂        0.1~10份
优选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20份
填充剂        1~10份
崩解剂        1~10份
表面活性剂    0.1~1份
粘合剂        1~5份
湿润剂        1~5份
助流剂        1~2份
本发明新藤黄酸口服含片、咀嚼片、舌下片的制备工艺,以新藤黄酸为活性成分,其余成分为填充剂、粘合剂,加入矫味剂混合均匀后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后压片,制成含片、咀嚼片、舌下片。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5~40份
粘合剂        0.3~40份
矫味剂        0.2~20份
优选原料重量份配比范围:
新藤黄酸      1~10份
填充剂        2~10份
粘合剂        1~5份
矫味剂        1~5份
本发明新藤黄酸口服分散片、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以新藤黄酸为活性成分,其余成分为填充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加矫味剂、助崩剂混匀后压片,制成分散片、口腔崩解片。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4~30份
崩解剂        0.3~20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粘合剂        0.19~20份
矫味剂        0.1~10份
助崩剂        0.1~10份
优选原料重量份配比范围:
新藤黄酸      1~20份
填充剂        1~10份
崩解剂        1~10份、
表面活性剂    0.1~5份
粘合剂        0.9~5份
矫味剂        1~2份
助崩剂        1~2份
本发明新藤黄酸口服泡腾片的制备工艺,以新藤黄酸为活性成分,其余成分为填充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加其它辅料泡腾剂混合均匀,压片,制成泡腾片。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3~30份
崩解剂        0.3~20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粘合剂        0.2~20份
泡腾剂        0.3~20份
优选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20份
填充剂        1~10份
崩解剂        0.5~10份
表面活性剂    0.1~5份
粘合剂        0.5~5份
泡腾剂        1~10份
本发明新藤黄酸口缓释片、速释片、控释片的制备工艺,以新藤黄酸为活性成分,其余成分为填充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加其它缓释、速释、控释材料等辅料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制成缓释片、速释片、控释片。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4~40份
粘合剂         0.19~25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缓/控释材料    0.4~30份
优选原料重量份配比范围:
新藤黄酸       1~30份
填充剂         1~20份
粘合剂         1~10份
表面活性剂     0.1~2份
缓/控释材料    1~10份
本发明新藤黄酸口服硬胶囊的制备工艺,以新藤黄酸为活性成分,其余成分为崩解剂、填充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加湿润剂制软材,制粒后,加助流剂混匀后填充入空心胶囊,制成硬胶囊。将制备的硬胶囊用包衣肠溶材料处理可进一步制成肠溶胶囊。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3~30份
崩解剂        0.4~30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粘合剂        0.19~20份
湿润剂        0.05~10份
助流剂        0.05~5份
优选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崩解剂        5~20份
填充剂        5~20份
表面活性剂    0.1~2份
粘合剂        2~10份
湿润剂        1~5份
助流剂        1~2份
本发明新藤黄酸口服软胶囊的制备工艺,以新藤黄酸为活性成分,用胶体磨使成2~5μm,均匀分散于填充剂中,密封于球形或椭球形的软质胶囊中,制成软胶囊,用肠溶包衣材料处理可制得肠溶软胶囊。其原料重量份配比: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6~50份
包囊材料    0.4~50份。
优选原料重量份配比范围:
新藤黄酸    1~20份
填充剂      5~10份
包囊材料    2~10份。
本发明新藤黄酸口服缓/控释胶囊的制备工艺,以新藤黄酸为活性成分,其余成分为填充剂,使其分散于缓/控释材料中,制成一种缓/控释小丸,单独填充或与填充剂混合均匀,填充于空心胶囊中,制成缓/控释胶囊。其原料重量份配比范围: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5~40份
缓/控释材料    0.5~40份
优选原料重量份配比范围:
新藤黄酸       5~20份
填充剂         5~20份
缓/控释材料    1~10份
本发明新藤黄酸口服滴丸,将新藤黄酸与药用辅料的混合物加入熔融的包囊材料中,混合均匀,滴入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腊中形成滴丸,然后从溶液中收集滴丸,用肠溶包衣材料处理可制得肠溶滴丸。其原料重量配比范围: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40份
包囊材料       0.8~40份
优选原料质量配比范围:
新藤黄酸       1~50份
填充剂         1~10份
包囊材料       5~20份
本发明新藤黄酸口服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以新藤黄酸为活性成分,其余成分为填充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矫味剂,经制粒、干燥、整粒后,分装,封装,制成单剂量或多剂量颗粒剂。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3~20份
崩解剂        0.2~20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粘合剂        0.19~15份
矫味剂        0.3~40份
优选原料重量份配比范围:
新藤黄酸      1~20份
填充剂        5~10份
崩解剂        5~10份
表面活性剂    0.1~1份
粘合剂        2~5份
矫味剂        2~20份
本发明新藤黄酸口服混悬凝胶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以新藤黄酸为活性成分,其余成分为填充剂、表面活性剂,加混悬剂、助悬剂、矫味剂,混合均匀后加水、搅拌、分装,灭菌,制成单剂量或多剂量混悬凝胶剂。其原料重量份配比范围: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49~45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混悬剂        0.2~20份
助悬剂        0.2~20份
矫味剂        0.1~10份
优选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50份
填充剂        10~20份
表面活性剂    0.1~1份
混悬剂        5~10份
助悬剂        1~10份
矫味剂        1~5份
本发明新藤黄酸口服干混悬剂或散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以新藤黄酸为活性成分,其余成分为填充剂、表面活性剂,加混悬剂、助悬剂、矫味剂混合均匀后,分装,制成单剂量或多剂量干混悬剂或散剂。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49~45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混悬剂        0.2~20份
助悬剂        0.2~20份
矫味剂        0.1~10份
优选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50份
填充剂        10~20份
表面活性剂    0.1~1份
混悬剂        5~10份
助悬剂        1~10份
矫味剂        1~5份
本发明一种新藤黄酸口服制剂是以新藤黄酸为活性成分与药用辅料经适宜的制剂工艺制成的片剂、胶囊、胶丸、颗粒剂、滴丸、混悬剂、散剂等。该口服制剂对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可以用于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黑色素瘤、白血病、食管癌、卵巢癌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抗癌活性强,抗瘤谱广,毒性低等优点,使用安全、方便、有效,特别适合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
本发明新藤黄酸口服制剂质量稳定、可控,安全有效。
本发明口服制剂的药效成分为新藤黄酸,酸碱度适中,口服后对胃肠道无明显刺激性,长期服用不良反应不明显,耐受性良好。而注射用的新藤黄酸制剂有一定的刺激性,静脉注射有可能造成血管刺激性导致静脉炎的发生,肌肉注射则产生一定的局部疼痛,静脉给药渗漏时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和组织损伤,可能使患者无法继续用药而导致治疗中断;同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已经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对其临床应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中药注射剂可以引起溶血作用等不良反应,对于肿瘤患者来讲,由于其体质与正常人相比虚弱很多,这些不良反应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生命威胁;另外,相对于注射给药来讲,由于口服给药不会给患者造成疼痛,无需占用静脉给药那么多的时间,无需限制患者的体位和行动自由,因而患者对口服给药无疑具有更高的依从性和意愿。对于同时患有血液传播疾病(如肝炎、AIDS等)的患者,口服给药也可以减少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风险;还有,对于非住院患者来讲,新藤黄酸口服给药方便使用,无需特殊的医疗条件和设备,也为患者的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方便。因此,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弥补了注射给药的不足和限制,不仅方便实用,而且疗效显著,在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
通过实验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验例1.
本发明对小鼠同种移植性肿瘤的抗肿瘤作用
1.实验材料
实验用药
新藤黄酸口服片剂,50mg/片;
氟尿嘧啶注射液(5-FU),0.25g/支,江苏南通制药总厂,批号:031203
受试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兼用,实验前适应性饲养1周。置于SPF级实验室饲养,室温25±2℃,所有实验用品均经高压蒸汽消毒处理。
肿瘤细胞株
荷S-180、H22、艾氏腹水瘤小鼠购自中山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中心,接种细胞后7~8天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腹水用于实验。
2.实验方法
给药途径:新藤黄酸口服片剂研碎后灌胃给予受试小鼠,每日1次。5-FU尾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次。给药方法如下。
给药周期:按照陈奇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第2版)1006-1027页所载方法,抽取荷S-180、H22、艾氏腹水瘤小鼠的腹水,用注射用生理盐水进行1∶1稀释,涡旋振荡混匀,用无菌注射器接种于受试动物腹腔,每只0.2mL,制备荷腹水瘤小鼠模型,随机分组;用无菌注射器接种于受试动物后肢腋窝皮下,每只0.2mL,制备荷实体瘤小鼠模型,随机分组。荷实体瘤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次日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天,20天后处死动物称取瘤重。荷腹水瘤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次日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天,计算小鼠存活时间。
3.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用Microcal Origin 6.0 Professiona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水平。
4.实验结果
新藤黄酸对荷S-180腹水瘤及实体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实验结果见表1.新藤黄酸对荷H22腹水瘤及实体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实验结果见表2.新藤黄酸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见表3.
表1.新藤黄酸对荷S-180腹水瘤及实体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x±s)(n=12)
Figure C20061012252100131
与0.9%NaCl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与5-FU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表2.新藤黄酸对荷H22腹水瘤及实体瘤的抗肿瘤作用(x±s)(n=12)
Figure C20061012252100141
与0.9%NaCl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与5-FU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表3.新藤黄酸灌胃给药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作用(x±s)(n=10)
Figure C20061012252100142
结果显示,对于S-180肿瘤细胞株所致实体瘤和腹水瘤,口服新藤黄酸可抑制其增殖,疗效确切,在实验剂量其抑瘤效果优于(p<0.05)或相当于(p>0.05)10mg.kg-15-FU(下同)的治疗效果。对荷H22肝癌细胞株所致实体瘤和腹水瘤,注射用新藤黄酸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疗效确切,在实验剂量其抑瘤效果优于(p<0.05)或相当于(p>0.05)10mg.kg-15-FU(下同)的治疗效果。对艾氏腹水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显示,新藤黄酸逐日连续给药效果优于间隔给药,且20mg.kg-1以下剂量时,抗肿瘤作用与给药剂量有明显依赖关系。
实验例2.
本发明对小鼠异种移植性肿瘤的抗肿瘤作用
1.实验材料
实验用药
新藤黄酸口服片剂,50mg/片;
维甲酸,Sigma公司,批号:031203
受试动物,BALB/C小鼠,4~5周龄,体重16~18g,雄性,置于SPF级实验室饲养,室温25±2℃,所有实验用品均经高压蒸汽消毒处理。
细胞株,人肺癌A549细胞、人胃癌SGC7901细胞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所。
2.实验方法
细胞培养
人肺癌A549细胞、人胃癌SGC7901细胞复苏后置于37℃、5%CO2孵育箱中,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培养基为含10%小牛血清的高糖型DMEM培养液。实验时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的体外培养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离心收集细胞,用生理盐水调整为1×107细胞/mL。
瘤组织接种
取上述细胞悬液,涡旋振荡混匀,在SPF级实验室内用1mL注射器将细胞悬液注入BALB/C小鼠背部皮下,2×106个细胞/只。
给药途径、方法
灌胃给药接种肿瘤细胞后受试动物随机分组,每组12只,次日给药,每日灌胃一次,连续给药10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拉颈处死动物,剥离肿瘤组织称重。
肿瘤抑制率=(C-T)/C×100%(C:对照组平均瘤重;T:给药组平均瘤重)。
给药途径:新藤黄酸口服片剂研碎后灌胃给予受试小鼠,每日1次。
3.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用Microcal Origin 6.0 Professiona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水平。
4.实验结果
新藤黄酸对荷人肺癌A549细胞、人胃癌SGC7901细胞实体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实验结果见表4.表5.
表4.新藤黄酸对荷人肺癌A549细胞实体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x±s)(n=12)
Figure C20061012252100151
表5.新藤黄酸对荷人胃癌SGC7901细胞实体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x±s)(n=12)
Figure C20061012252100152
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对荷人肿瘤细胞的小鼠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治疗效果与临床常用抗肿瘤治疗药物维甲酸的疗效基本相同。
实验例3
新藤黄酸连续30天灌胃给药对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1.实验材料
受试动物SD大鼠160只,体重80~100克,♀♂各半,年龄5~6周龄,购回后饲养观察2周,作药前体重、采食量记录。按性别分组,动物每笼5只。全价饲料及饮水自由采食,每周消毒一次笼具。室温空调保持18~24℃,相对湿度60~70%。
受试药物新藤黄酸片,50mg/片,临用前用研钵研成细粉,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所需浓度。对照组用氯化钠注射液(NS)。
主要仪器电子天平5003型,上海天平仪器厂,全自动血球计数仪(M-4000,德国),BASIC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法国SECOMAM公司),切片机徕卡-2015(德国),显微镜等。
主要试剂血球稀释液,溶血素(220402 050501),由四川美生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血液生化检测试剂:AST(020710),ALT(020708 020826),ALP(020206 020808),TP(020220),Alb(020123 020702),Crea(020515 021009),Bun(020712 021022),T-Bil(020601 300011),TC(020416 021014),Glu(020527 020924)。AST、ALT、ALP三种血清检测试剂为柏定生物工程(北京)有限公司产品,T-Bil北京中生公司产品,其余6种血清检测试剂均为四川迈克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甲醛(分析纯)、乙醇(95%分析纯)、二甲苯(分析纯)等均为市购。
2.实验方法
剂量与分组见表6。
表6.给药剂量与实验分组
Figure C20061012252100161
给药方法灌胃给药。每天上午8~10点进行,每天给药一次,连续30天。每周日称一次体重,并根据体重调整给药剂量。
检测指标
血液学指标:给药30天,活杀动物取血,Medicon-4000仪器测定WBC(白细胞)、LYM(淋巴细胞计数)、MID(中间细胞计数)、GRAN(粒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百分率),MID(中间细胞百分率)、GRAN(粒细胞百分率)、RBC(红细胞)、HG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压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数)、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PLT(血小板计数)、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CT(血小板压积容量)、LCDW(血小板趋向电极噪声端的控制限)、RCDW(红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分布控制区间)、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普通光镜方法计数RC(网织红细胞),玻片法测CT(凝血时间)。
血液生化检测:给药30天,股动脉、静脉切断取血分离血清,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酶法、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酶法、ALP(碱性磷酸酶)速率法、TP(总蛋白)双缩脲法、Alb(白蛋白)BCG法、TBIL(总胆红素)重氮法BUN(尿素氮)脲酶-波氏比色法、Glu(葡萄糖)FOD-POD法、TC(总胆固醇)CE-COD-POD法、Crea(肌肝)苦味酸两点法。
3.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用Microcal Origin 6.0 Professiona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水平。
4.实验结果
新藤黄酸连续30天灌胃给药对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见表7.
表7.新藤黄酸连续30天灌胃给药对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x±s,n=30)
Figure C2006101225210017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新藤黄酸连续30天灌胃给药对大鼠血液学指标基本无明显影响,受试的各剂量组相关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提示在实验剂量范围内,新藤黄酸口服给药对大鼠基本是安全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详细组分由下列实施例给出,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通过下述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处方:
新藤黄酸        100g
预胶化淀粉      28g
微晶纤维素      28g
羟丙基纤维素    10g
羧甲基淀粉钠    4.5g
微粉硅胶        5g
硬脂酸镁        2g
羟丙甲纤维素        10g
50%乙醇溶液        200mL
                            
制成                1000片
制备工艺:
将处方量新藤黄酸、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混合均匀,用5%羟丙甲纤维素打浆后喷浆,用高速搅拌、沸腾床、一步制粒机或摇摆颗粒机制粒,经干燥后,过14目筛整粒,再依次加入剩余辅料后混合均匀,压片。
实施例2
处方:
新藤黄酸          100g
预胶化淀粉        25g
微晶纤维素        25g
羟丙甲纤维素      10g
羧甲基淀粉钠      3.5g
微粉硅胶          5g
羟丙甲纤维素      5g
乙基纤维素        10g
50%乙醇溶液      200mL
                           
制成              1000片
将新藤黄酸与15g微晶纤维素混合,用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纤维素的乙醇溶液打浆制软材,经16目筛网制粒,干燥。用12目筛网过筛制粒(亦可用一步制粒机、沸腾床、流化床喷浆制粒)后与剩余辅料混匀后压片,压片后在素片外进行胃溶、肠溶包衣剂包衣,制成控释片。
实施例3
处方:
新藤黄酸               200g
羧甲基纤维素钠         30g
微晶纤维素             50g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20g
聚乙烯吡咯烷酮         20g
微粉硅胶               30g
泊洛沙姆               2g
聚山梨酯80             2g
十二烷基磺酸钠         5g
甘露醇                 50g
甜菊素                 10g
单硬脂酸甘油酯         10g
硬脂酸镁               8g
香精                   适量
                               
制成                   1000片
制备工艺:
除硬脂酸镁外,将处方中所有其余原料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硬脂酸镁混匀,过18目筛网,在摇摆颗粒机上过2次即可用于直接压片,采用Φ6.5mm冲模压片。或将上述处方中除硬脂酸镁外所有原辅料充分搅拌混匀,调整一定水分,在压力≥3吨/cm2条件下用特制的机器压成颗粒状或片状,片状需经粗粉碎后过16~18目筛,再经控制水分后与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后压片。
实施例4
处方:
新藤黄酸         300g
十六烷醇         140g
羟丙基纤维素     43g
聚丙烯酸树脂     40g
吐温80           20g
硬脂酸镁         10g
                            
制成             1000片
制备工艺:
除硬脂酸镁外,将处方中所有其余原料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硬脂酸镁混匀,过18目筛网,在摇摆颗粒机上过2次即可用于直接压片,采用Φ6.5mm冲模压片。或将上述处方中除硬脂酸镁外所有原辅料充分搅拌混匀,调整一定水分,在压力≥3吨/cm2条件下用特制的机器压成颗粒状或片状,片状需经粗粉碎后过16~18目筛,再经控制水分后与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后压片,即制成胃内漂浮的控释片。本品在人工胃液中可漂浮5~6小时。
实施例5
处方:
新藤黄酸           300g
巴西棕榈蜡         86g
氢化蓖麻油         10g
硫酸钙             25g
甘露醇             15g
硬脂酸镁           15g
羟丙基纤维素       50g
吐温80             20g
海藻酸钠           14g
                            
制成               1000片
制备工艺:
巴西棕榈蜡和氢化蓖麻油混合均匀后,加热融化,将粉碎至100μm的新藤黄酸加入上述液体中,搅拌混匀,放冷,磨细,过80目筛,加硫酸钙、甘露醇、硬脂酸镁、羟丙基纤维素,混匀,用海藻酸钠的水溶液作粘合剂制粒,干燥,整粒,加入吐温80混合均匀,异形片压片机压制成椭圆形异形片,即制得生物溶蚀性控释片。
实施例6
处方:
新藤黄酸        200g
羟丙基纤维素    88g
乳糖            170g
硬脂酸镁      12g
聚维酮        10g
水            400g
                         
制成          1000片
制备工艺:
将原、辅料研细过80目筛,称取上述除硬脂酸镁外处方量的羟丙基纤维素与其它辅料混合均匀后,再与新藤黄酸混合均匀,加水,湿法制粒,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异形片压片机压制成17×8.5mm椭圆形异形片,硬度7~9Kg/mm2,即制得亲水凝胶控释片。
实施例7
处方:
新藤黄酸        40g
乳糖            100g
羟丙基纤维素    8g
羧甲基淀粉钠    22g
滑石粉          16g
吐温80          20g
水              适量
乙醇            适量
                             
制成            1000粒
制备工艺:
新藤黄酸原料与吐温80混合均匀,加水适量使溶解,将8g羟丙基纤维素溶于150mL水中,配成羟丙基纤维素水溶液,采用流化沸腾制粒法,将100g乳糖和22g羧甲基淀粉钠放进流化室筛网上于60℃的热空气中呈沸腾状态,喷入新藤黄酸溶液,沸腾状态的乳糖和羧甲基淀粉钠的混合物与主药开始凝结成粒状,经过反复喷雾,在50℃恒温箱内干燥制粒5小时,待颗粒干燥后用16目钢筛整粒,再将预先配好的适量羟丙基纤维素的乙醇溶液亦用流化沸腾法对进入流化室的颗粒、滑石粉进行包衣,用14目尼龙筛过筛整粒,填充入三号空心胶囊中,即得新藤黄酸胶囊。
实施例8
处方:
新藤黄酸    200g
大豆磷脂    100g
微粉硅胶    100g
乳糖        250g
淀粉        50g
滑石粉      4g
吐温80      80g
70%糖浆    50g
乙醇        1500g
                       
制成        1000粒
制备工艺:
将粉碎至100μm的新藤黄酸与大豆磷脂按重量2∶1比例,在50℃回流搅拌条件下使溶于5倍无水乙醇中,充分溶解后,将乙醇蒸干,50℃真空干燥12小时,得到新藤黄酸磷脂复合物,研磨过120目筛;取200g新藤黄酸磷脂复合物与100g微粉硅胶、250g乳糖、50g淀粉混匀,再取50%乙醇80g,吐温8080g混合均匀后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混匀;用70%糖浆50g搅拌混匀制软材,过20目不锈钢筛制颗粒,50℃干燥6小时,过尼龙筛整粒,含量测定合格后,加入滑石粉4g,分装入硬胶囊壳即得新藤黄酸胶囊剂。
实施例9
处方:
新藤黄酸      200g
聚羧乙烯      150g
乙基纤维素    20g
微粉硅胶      10g
硬脂酸镁      7g
聚维酮        8g
                       
制成          1000粒
制备工艺:
将新藤黄酸与辅料粉碎均过80目筛,称取处方量的聚羧乙烯和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后,再加新藤黄酸混合均匀,加入8%聚维酮乙醇溶液,制成软材,过20目筛制粒,50℃干燥6小时后整粒,80目筛去除细粉,加入微粉硅胶和硬脂酸镁混合均匀,装填硬胶囊壳,即得新藤黄酸控释胶囊剂。
实施例10
处方
新藤黄酸              100g
聚乙烯吡咯烷酮6000    270g
微粉硅胶              10g
L-精氨酸              50g
                              
制成                  1000丸
制备工艺:
将粉碎至100μm的新藤黄酸10g,与L-精氨酸、微粉硅胶混合物(按1∶1比例均匀混合);将聚乙烯吡咯烷酮6000 270g置于油浴中,加热至145℃使成均相熔融液体;将新藤黄酸混合物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6000熔融液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后,以固定速度滴入套有冰浴的二甲基硅油冷凝液中,形成滴丸。滴丸呈淡黄色,取出后,滤纸擦干,用石油醚淋洗粘附在胶丸外的油迹,冷风吹干。即得新藤黄酸滴丸。
实施例11
处方
新藤黄酸        80g
乳糖            150g
羟丙基纤维素    4g
羧甲基淀粉钠    12g
聚山梨酯80    40g
水            适量
制备工艺:
将粉碎至100μm的新藤黄酸80g与40g聚山梨酯80搅拌混合均匀,加水适量,制成新藤黄酸水溶液,将4g羟丙基纤维素溶于150mL水中,配成羟丙基纤维素的水溶液,采用流化沸腾制粒法,将150g乳糖和12g羧甲基淀粉钠放进流化室筛网上于60℃的热空气中呈沸腾状态,喷入新藤黄酸水溶液,沸腾状态的乳糖和羧甲基淀粉钠的混合物与主药开始凝结成粒状,经过反复喷雾,干燥,得新藤黄酸颗粒。
实施例12
处方
新藤黄酸        300g
十六烷醇        250g
卵磷脂          30g
聚维酮          10g
聚丙烯酸树脂    40g
硬脂酸镁        10g
制备工艺:
将新藤黄酸与辅料粉碎均过80目筛,称取处方量的卵磷脂和新藤黄酸混合均匀后,再加十六烷醇混合均匀,加入8%聚维酮乙醇溶液,制成软材,过20目筛制粒,粒径1~1.5mm,50℃干燥6小时后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合均匀,用聚丙烯酸树脂包衣,即得新藤黄酸控释颗粒剂。
实施例13
处方
新藤黄酸    100g
大豆磷脂    100g
微粉硅胶    200g
淀粉        100g
乳糖        300g
70%糖浆    150g
滑石粉      2g
乙醇        525g
制备工艺:
将粉碎至100μm的新藤黄酸与大豆磷脂按重量1∶1比例,在50℃回流搅拌条件下使溶于5倍无水乙醇中,充分溶解后,将乙醇蒸干,50℃真空干燥10小时,得到新藤黄酸磷脂复合物,研磨过120目筛;取200g新藤黄酸磷脂复合物与200g微粉硅胶、300g乳糖、100g淀粉混匀,再取50%乙醇50g,吐温80 50g混合均匀后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混匀;用70%糖浆150g搅拌混匀制软材,过20目不锈钢筛制颗粒,50℃干燥6小时,过尼龙筛整粒,含量测定合格后,加入滑石粉2g,分装,封口,即得新藤黄酸颗粒剂。
实施例14
处方
新藤黄酸        10g
羧甲基淀粉钠    20g
蔗糖            100g
聚山梨酯80      10g
柠檬香精        适量
硬脂酸镁        1g
制备工艺:
除硬脂酸镁外,将处方中其余所有原辅料粉碎过200目筛网,再与硬脂酸镁充分混合均匀,分装入胶袋中,封口,即制得新藤黄酸干混悬剂,用时以温水冲服。
实施例15
处方
新藤黄酸    200g
PEG4000     5g
PEG400      180g
丙二醇      20g
制备工艺:
取处方量PEG4000、PEG400、丙二醇,加热至60℃,PEG4000融化,搅拌均匀,制成基质;取上述基质的50%,加新藤黄酸搅拌均匀,经胶体磨研磨粉碎至2~5μm,然后再与上述剩余部分基质搅拌混匀,在保温35~45℃的条件下灌装、轧囊,即制得新藤黄酸软胶囊。。囊壳材料由明胶∶甘油∶水以1∶0.35∶0.9比例组成。
实施例16
处方
新藤黄酸        100g
注射用大豆油    130g
蜂胶            20g
制备工艺:
取处方量注射用大豆油、蜂胶加热融化制成基质,将新藤黄酸加入基质中,经胶体磨研磨粉碎至2~5μm,在保温30~50℃的条件下灌装、轧囊,即制得新藤黄酸软胶囊。囊壳材料由明胶∶甘油∶水以1∶0.35∶0.9比例组成。
实施例17
处方
新藤黄酸     100g
PEG1000      4g
PEG400       180g
丙二醇       10g
制备工艺:
取处方量PEG1000、PEG400、丙二醇,加热至60℃,PEG1000融化,搅拌均匀,制成基质;取上述基质的40%,加新藤黄酸搅拌均匀,经胶体磨研磨粉碎至2~5μm,然后再与上述剩余部分基质搅拌混匀,在保温40~50℃的条件下灌装、轧囊,即制得新藤黄酸软胶囊。囊壳材料由明胶∶甘油∶水以1∶0.35∶0.9比例组成。
实施例18
处方
新藤黄酸    100g
大豆磷脂    25g
吐温80      50g
PEG400      150g
丙二醇      120g
乙醇        600g
水          50g
制备工艺:
将新藤黄酸与大豆磷脂在50℃搅拌条件下,使溶于5倍量无水乙醇中,充分溶解后,蒸干溶剂,50℃真空干燥得新藤黄酸磷脂复合物,经研磨过120目筛,取复合物粉末,加入吐温80 50g,聚乙二醇400 150g,丙二醇120g,水50g用胶体磨研磨至2~8μm,测定含量合格后,将其置于轧囊机的贮液槽中,保温45~50℃轧囊。轧囊用明胶浆,由明胶∶甘油∶水以1∶0.5∶1比例组成。冷风干燥24小时,无水乙醇洗涤,干燥,选粒即得新藤黄酸软胶囊。
实施例19
实施例15、16、17、18样品的稳定性:
将实施例15、16、17、18制备的软胶囊,按市售包装(铝塑包装)置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75%条件下加速试验6个月,检查外观,测定含量和溶出度,试验表明新藤黄酸软胶囊质量稳定,结果如下:
Figure C20061012252100241

Claims (15)

1、一种治疗肿瘤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以新藤黄酸为活性成分,其余成分为辅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新藤黄酸1~100份,辅料1~100份;
所述的口服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滴丸、颗粒剂、胶丸、干混悬剂、混悬凝胶剂或散剂中的任何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片剂为普通片、薄膜衣片、肠溶片、胃溶片、分散片、口腔崩解片、泡腾片中的任何一种;所述的辅料为填充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或其它辅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3~30份
崩解剂                      0.3~25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粘合剂                      0.19~20份
其它辅料                    0.2~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片剂为控释片、缓释片中的任何一种;所述的辅料为填充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或缓/控释材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4~40份
粘合剂                      0.19~25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缓/控释材料                 0.4~3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囊剂为硬胶囊;所述的辅料为填充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或其它辅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3~30份
崩解剂                      0.4~30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粘合剂                      0.19~20份
其它辅料                    0.1~15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囊剂为软胶囊;所述的辅料为填充剂、包囊材料或其它辅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5~45份
包囊材料                        0.5~45份
其它辅料                        0~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囊剂为缓释胶囊或控释胶囊中的任何一种;所述的辅料为填充剂、缓/控释材料或其它辅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5~40份
缓/控释材料                     0.5~40份
其它辅料                        0~20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服制剂为滴丸,所述的辅料为填充剂、包囊材料或其它辅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40份
包囊材料                        0.8~40份
其它辅料                        0~20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服制剂为颗粒剂,所述的辅料为填充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或其它辅料;其原料重量份配比为:
新藤黄酸                        1~100份
填充剂                          0.3~20份
崩解剂                          0.2~20份
表面活性剂                      0.01~5份
粘合剂                          0.19~15份
其它辅料                        0.3~40份。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何一项所述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剂为乳糖、蔗糖、葡萄糖、糊精、甘露醇、山梨醇、硫酸钙、葡萄糖酸钙、磷酸氢钙、磷酸钙、碳酸钙、碳酸氢钙、淀粉、羧甲基淀粉及其钠盐、预胶化淀粉、十六烷醇、L-精氨酸、各种粘度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羧乙烯、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中的任选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3、4、8任何一项所述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剂为明胶、阿拉伯胶、麦芽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各种粘度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中的任选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2、3、4、8任何一项所述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泊洛沙姆、普流罗尼克、吐温80、溴化十六烷三甲胺、月桂醇硫酸钠、硬脂醇硫酸钠、聚氧乙烯衍生物、蔗糖酯、山梨醇脂肪酯、大豆磷脂中的任选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2、4、8任何一项所述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崩解剂为微晶纤维素、纯木质纤维素、海藻酸、瓜耳树胶、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任选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7任何一项所述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囊材料为明胶、甘油、阿拉伯胶、虫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烯、聚酰胺、硬脂酸及其酯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3、6任何一项所述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控释材料为巴西棕榈蜡、氢化蓖麻油、蓖麻蜡、氢化大豆磷脂、虫胶、明胶、海藻酸钠、甲壳胺、支链淀粉、琼脂、角义菜胶、瓜耳胶、纤维素衍生物、丙烯酸树脂类、聚乙烯类高分子材料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5、根据权利要求2、4、5、6、7、8任何一项所述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它辅料为湿润剂、润滑剂、助崩剂、混悬剂、助悬剂、助流剂、矫味剂、泡腾剂、吸附剂、包衣材料、包合材料、溶剂中的一种或任何几种的组合。
CNB200610122521XA 2006-09-30 2006-09-30 一种治疗肿瘤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799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22521XA CN100477991C (zh) 2006-09-30 2006-09-30 一种治疗肿瘤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22521XA CN100477991C (zh) 2006-09-30 2006-09-30 一种治疗肿瘤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1382A CN1951382A (zh) 2007-04-25
CN100477991C true CN100477991C (zh) 2009-04-15

Family

ID=38058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2252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7991C (zh) 2006-09-30 2006-09-30 一种治疗肿瘤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7799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8929B (zh) * 2007-04-02 2011-05-18 王效山 含有藤黄酸类化合物的药物及藤黄酸类化合物的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1947204B (zh) * 2010-07-21 2013-01-02 彭代银 新藤黄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71983B (zh) * 2012-10-31 2015-12-0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藤黄酸结肠定位控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42587B (zh) * 2014-06-06 2017-09-26 汪电雷 新藤黄酸渗透泵型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6351A (zh) * 2014-11-07 2016-06-01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一种新藤黄酸混合胶束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81696A (zh) * 2018-08-27 2019-02-26 长沙创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治猪圆环病毒病的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
TWI728709B (zh) * 2020-02-19 2021-05-21 台灣森本生物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得自於藤黃樹脂的丙酮萃取產物的藥學組成物以及由該組成物所製得的配方
CN111195286A (zh) * 2020-03-28 2020-05-26 新乡医学院 一种抗肿瘤组合物
CN114404362A (zh) * 2022-02-15 2022-04-29 南京芩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藤黄酸口服组合物及其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CN115212201A (zh) * 2022-08-23 2022-10-21 上海中医药大学 新藤黄酸在制备Nrf2蛋白抑制剂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1382A (zh) 2007-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7991C (zh) 一种治疗肿瘤的新藤黄酸口服制剂
US20160303178A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use thereof
EP1707192A2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US20170028007A1 (en) Solid dispersion containing desmodium styracifolium (osb.) merr. flavonoids, method of preparing same, and use thereof
CN101224211B (zh) 恩替卡韦的固体分散体、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应用
CN101120943A (zh) 一种治疗脑胶质瘤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制剂
CN104922143A (zh) Egcg与壳寡糖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46822B (zh) 淫羊藿苷元的医药用途
CN1762341B (zh)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的丹参酚酸复合物及其应用
JP2019131597A (ja) 超速崩壊錠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524355A (zh) 抗结核药物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4195A (zh) 一种治疗白癜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07714A (zh) 一种含有7,9-二羟基-15-羰基-16-贝壳杉烯-19,6-内酯的口服制剂
WO2017038455A1 (ja) 超速崩壊錠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565779A (zh) 氧化苦参碱生物粘附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7765B (zh) 盐酸雷尼替丁枸橼酸铋钾药物组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
CN100348221C (zh) 一种治疗气虚阳脱的参附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81227B (zh) 甘草酸二铵的组合物
CN106943390B (zh) 马钱苷元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应用
CN104605344A (zh) 一种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87229C (zh) 盐酸胺碘酮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698619A (zh) 新的齐墩果酸制剂及其处方和制备方法
CN102440959B (zh) 一种匹多莫德脂质体固体制剂
CN100484519C (zh) 一种治疗气虚阳脱的参附注射用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31713C (zh) 一种治疗气虚阳脱的参附高浓度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