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0348C - 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及照相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及照相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0348C
CN100470348C CNB2005100025955A CN200510002595A CN100470348C CN 100470348 C CN100470348 C CN 100470348C CN B2005100025955 A CNB2005100025955 A CN B2005100025955A CN 200510002595 A CN200510002595 A CN 200510002595A CN 100470348 C CN100470348 C CN 10047034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rrect
data
intermediate adapter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25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45233A (zh
Inventor
井出昌孝
高头英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45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5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03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034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和照相机系统,其使具有TTL相位差方式的AF检测装置的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即使是通过中间适配器安装交换镜头,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自动聚焦。该照相机系统具有交换镜头单元(10)、中间适配器(20)、照相机主体单元(30)。上述交换镜头单元(10)的焦点偏移量由AF传感器(46)检测。交换镜头单元(10)内的数据存储部(16)中存储有由上述交换镜头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第1AF校正用数据;和由组合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中间适配器时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第2AF校正用数据。

Description

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及照相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TTL相位差方式的AF检测装置的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及照相机系统,尤其涉及根据摄影镜头等的色相差来进行AF校正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安装有TTL相位差AF装置的照相机中,即使根据AF装置所检测出的焦点信息来调节摄影镜头的焦点,在不同光源的照明下进行拍摄时,有时也会出现图像焦点不实的问题。这是由于因摄影镜头的色像差特性,在对应各种光源的最佳像面位置之间产生差异。
所以,提出了如下技术:将与色像差特性对应的最佳像面位置的校正量(以下,称为AF校正用数据)保存在摄影镜头内,根据该AF校正用数据,对AF装置的输出进行校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镜头可换式照相机中,通过在照相机和交换镜头之间安装中间适配器,可以改变焦点距离。作为该中间适配器,例如公知有使焦点距离变长的望远倍率镜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照相机上安装了这种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中间适配器所具有的色像差也与交换镜头的色像差同样地影响焦点位置。因此,提出了如下的技术:将上述AF校正用数据存储到交换镜头和中间适配器这二者中,并合成它们来校正AF装置的输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公平3-738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许第3345890号公报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由于只对交换镜头和中间适配器中各自具有的AF校正用数据进行简单地合成,所以对组合了交换镜头和中间适配器的状态的最终AF精度的考虑不充分。即,考虑到为了实现更高精度的AF性能,希望根据组合了交换镜头和中间适配器的状态下所决定的光学特性,来决定AF校正用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在具有TTL相位差方式AF检测装置的镜头可换式照相机中隔着中间适配器安装有交换镜头时,也能实现高精度的AF的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和照相机系统。
即,本发明之一的照相机系统,包括照相机主体和可以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照相机主体上的交换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适配器,可以自由地装卸在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照相机主体之间,可以改变上述交换镜头的焦距;焦点检测单元,设置在上述照相机主体内,检测上述交换镜头的焦点偏移量;存储单元,设置在上述交换镜头内,存储用于对上述焦点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上述交换镜头的焦点偏移量进行校正的AF校正用数据,存储在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上述AF校正用数据包含:第1AF校正用数据,由上述交换镜头的光学特性决定,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第2AF校正用数据,由组合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中间适配器时的光学特性决定,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
本发明之二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一的照相机系统中,上述照相机主体还包括: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读出单元,读出存储在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上述第1和第2AF校正用数据;校正单元,根据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照相机主体之间是否安装有上述中间适配器,择一地选择上述第1和第2AF校正用数据,并根据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的输出,对上述焦点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焦点偏移量进行校正。
本发明之三的照相机系统,包括照相机主体和可以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照相机主体上的交换镜头,可以在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照相机主体之间安装有第1中间适配器或与上述第1中间适配器不同的第2中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焦点检测单元,检测上述交换镜头的焦点偏移量;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第1存储单元,存储由上述交换镜头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第1AF校正用数据,以及由组合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中间适配器时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第2AF校正用数据;第2存储单元,是对上述第2校正用数据进行校正的装置,存储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校正数据;校正单元,在上述第1和上述第2中间适配器都没有安装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第1AF校正用数据、在安装了上述第1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在安装了上述第2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使用通过上述校正数据校正过的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根据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的输出,对上述焦点检测单元的输出进行校正。
本发明之四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三的照相机系统中,上述第1存储单元设置在上述交换镜头内,上述第2存储单元设置在上述中间适配器内。
本发明之五的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包括照相机主体和可以装卸在该照相机主体上的交换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适配器,可以安装在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照相机主体之间,可以改变上述交换镜头的焦距;焦点检测单元,设置在上述照相机主体内,检测上述交换镜头的焦点偏移量;判定单元,判定上述照相机主体和上述交换镜头之间是否安装有上述中间适配器;读出单元,从所安装的上述交换镜头中读出由上述交换镜头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第1AF校正用数据,以及由组合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中间适配器时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第2AF校正用数据;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校正单元,在上述判定单元判定出没有安装上述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1AF校正用数据,在判定出安装了上述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并根据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的输出,对上述焦点检测单元的输出进行校正。
本发明之六的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五的镜头可换式照相机中,上述判定单元包含判定上述中间适配器是第1种类还是第2种类的适配器判定单元;上述校正单元在上述适配器判定单元判定出上述中间适配器是第2种类的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将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转换为适合上述第2中间适配器的组合之后,对上述焦点检测单元的输出进行校正。
本发明之七的照相机系统,包括照相机主体和可以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照相机主体上的交换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适配器,可以自由地装卸在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照相机主体之间,可以改变上述交换镜头的焦距;光源检测单元,设置在上述照相机主体内,检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焦点检测单元,设置在上述照相机主体内,检测上述交换镜头的焦点偏移量;存储单元,设置在上述交换镜头内,存储用于对上述焦点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上述交换镜头的焦点偏移量进行校正的AF校正用数据,存储在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上述AF校正用数据包含由上述交换镜头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第1AF校正用数据,和由组合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中间适配器时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与第1AF校正用数据不同的第2AF校正用数据。
本发明之八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七的照相机系统中,上述照相机主体还包括:读出单元,读出存储在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上述第1和第2AF校正用数据;中间适配器安装判定部,判定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照相机主体之间是否安装有上述中间适配器;选择单元,根据上述中间适配器安装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择一地选择上述第1和第2AF校正用数据;校正单元,根据上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AF校正用数据,对上述焦点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焦点偏移量进行校正。
本发明之九的照相机系统,包括照相机主体和可以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照相机主体上的交换镜头,可以在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照相机主体之间安装有第1中间适配器或与上述第1中间适配器不同的第2中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焦点检测单元,检测上述交换镜头的焦点偏移量;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存储单元,其存储:由上述交换镜头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第1AF校正用数据;由组合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中间适配器时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第2AF校正用数据;以及对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进行校正的、与上述光源检测单元所检测的上述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校正数据;中间适配器安装判定单元,判定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照相机主体之间是否安装有上述中间适配器;校正单元,在由上述中间适配器安装判定部判定出没有安装适配器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第1AF校正用数据、在判定出安装了上述第1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在判定出安装了上述第2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使用用上述校正数据校正过的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对应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的输出,对上述焦点检测单元的输出进行校正。
本发明之十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九的照相机系统中,上述存储单元采用如下结构,具有:存储上述第1AF校正用数据和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的第1存储部、以及存储上述校正数据的第2存储部。
本发明之十一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十的照相机系统中,上述第1存储单元设置在上述交换镜头中,上述第2存储单元设置在上述中间适配器中。
根据本发明,使具有TTL相位差方式的AF检测装置的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即使通过中间适配器安装交换镜头,也能实现高精度的自动聚焦(AF)。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的基本结构的框图。
图2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中的构成焦点检测装置的一部分的AF传感器46的检测区域和光源传感器51的检测区域,且分别示出了这些检测区域相对于摄影画面(摄影视角)55的关系的图。
图3是表示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各种照明光源的分光特性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根据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成像于AF传感器46的受光部上的两个像的间隔产生偏移的状态。
图5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对照明被摄体的照明光进行测定的图,是分别示出了可视传感器69的分光灵敏度特性和红外光传感器68的分光灵敏度特性的图。
图6是以钨丝灯为基准,标准化地表示出光源的红外测光和可视测光的差(ΔBV)的图,是表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源判定的方法的图。
图7是表示光源传感器51的配置的图。
图8是表示光源传感器51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的第1变体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的第2变体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的第3变体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照相机CPU35获得镜头信息的顺序的概略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由照相机CPU35进行用于对焦的焦点偏移量的校正运算的顺序的概略流程图。
图14是对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1的子程序“光源检测”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5是对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3的子程序“光源判定、AF校正值(ΔAFDOS)选择”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6是对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8的子程序“光源判定、AF校正值(ΔAFD1S)选择”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7是对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1的子程序“光源判定、校正系数(αs)选择”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只关于一种光源的特性的图。
图19是对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3的子程序“光源判定、AF校正值(ΔAFDOS)选择”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0是对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3的子程序“光源判定、AF校正值(ΔAFDOS)选择”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1是对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8的子程序“光源判定、AF校正值(ΔAFD1S)选择”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2是对作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8的子程序“光源判定、AF校正值(ΔAFD1S)选择”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3是对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1的子程序“光源判定、校正系数(αs)选择”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4是对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1的子程序“光源判定、校正系数(αs)选择”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中:10:交换镜头单元;11a:摄影透镜;11b:摄影透镜;12:光阑;15:镜头CPU;16:数据存储部;16a:AF校正用数据;16b:AF校正用数据;20:中间适配器;20a:A型中间适配器;20b:B型中间适配器;22:适配器CPU;23:适配器存储部;30:照相机主体单元;31:快速复原反光镜;35:照相机CPU;39:照相机存储部;42:测光电路;43:辅助光部;46:AF传感器;47:测距部;50:漫射板;51:光源传感器;52:光源检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的基本结构的框图。
在图1中,该照相机系统采用具有交换镜头单元10、中间适配器20、以及照相机主体单元30的结构。并且,上述交换镜头单元10、中间适配器20、以及照相机主体单元30采用通过未图示的安装机构可以相互拆装的结构。
上述交换镜头单元10具有:摄影镜头11a和11b、光阑12、镜头驱动机构13、光阑驱动机构14、镜头CPU15、以及数据存储部16。
上述镜头CPU15是对交换镜头单元10进行统一控制的装置。即,向镜头驱动机构13输出控制信号,为了对焦动作,使摄影镜头11a和11b的位置前后移动。另外,向光阑驱动机构14输出控制信号,为了曝光控制,变更光阑12的光圈收缩位置。进而,镜头CPU15通过与照相机主体单元30之间的信号收发,接收各种信息。
数据存储部16是存储镜头固有信息(例如,镜头焦点距离、开放F值、AF校正用数据等)的存储单元(第1存储单元、第1存储部)。这些镜头固有信息由作为读出单元的镜头CPU15和后述的照相机CPU35读出。
上述中间适配器20具备望远转换镜头21、适配器CPU22、以及适配器存储部(第2存储单元、第2存储部)23。
望远转换镜头21是用于变更上述交换镜头单元10的焦点距离的装置。利用该望远转换镜头21可以扩大镜头的倍率、例如2倍。
适配器存储部23存储中间适配器固有的信息(例如,镜头种类、AF校正用数据等)。适配器CPU22与上述照相机主体单元30之间进行信号收发,发送用于AF校正的中间适配器固有的信息。
上述照相机主体单元30包括:快速复原反光镜31、快门32、摄像元件33、图像处理电路34、照相机CPU35、图像监视器36、图像存储器37、照相机存储部39、对焦屏40、五棱镜41、测光电路42、辅助光部43、副反射镜44、AF镜头45、AF传感器46、测距部47、快门驱动机构48、反光镜驱动机构49、漫射板50、光源传感器51、以及光源检测电路52。
上述快速复原反光镜31的中央部是半反射镜,在摄影动作以外时,将被摄体像导入给五棱镜41和AF传感器46。
摄像元件33例如使用CCD将被摄体的光像转换成作为电信号的图像数据。照相机CPU35对该照相机系统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并且,通过控制图像处理电路34对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该照相机CPU35的动作所必需的信息保存在照相机存储部39中。
另外,照相机CPU35通过与交换镜头单元10内的镜头CPU15、中间适配器20内的适配器CPU22之间的通信,获得摄影镜头11a和11b的镜头特性信息、和用于AF校正的中间适配器固有的信息。该照相机CPU35具备读出单元、选择单元、校正单元、判定单元(适配器判定单元、适配器安装判定部)。
用于照相机CPU35的信息收发的信号线路设置有“ASEL”、“LSEL”、“DATA”、“CONT”。“ASEL”是用于选择与中间适配器20进行通信的线路。“LSEL”是用于选择与交换镜头单元10进行通信的线路。另外,“DATA”是用于对镜头固有信息等进行通信的共同线路。进而,“CONT”是用于对控制命令(例如,镜头信息要求、光阑驱动指令等)进行通信的控制器信号线路。
图像监视器36是由液晶监视器等构成的装置,显示图像数据。图像存储器37是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注册商标))等的存储介质,用于存储图像数据。
上述对焦屏40是用于对利用快速复原反光镜31向上方反射的被摄体光像进行调焦的装置。
测光电路42是用于利用未图示的光电转换元件接收来自五棱镜41的被摄体光像的一部分来测定被摄体亮度的装置。照相机CPU35根据该测光电路42的测定数据,算出曝光条件。
辅助光部43是使用公知的辅助光,由照相机CPU35控制。该辅助光部43的辅助光在被摄体是低亮度的情况下,与AF传感器46的积分动作同步,由该辅助光部43内的未图示的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来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分光特性由图3所示(详细的在后面进行叙述)。
副反射镜44可以折叠地安装在快速复原反光镜31上。该副反射镜44在快速复原反光镜31配置在摄影镜头11a和11b的光轴上时,将透过该快速复原反光镜31的一部分的光束导入AF传感器46侧。
AF传感器46是通过AF镜头45接收由上述副反射镜44分成两部分的被摄体光像的焦点检测单元。测距部47根据该AF传感器46的输出,算出用于对焦的镜头驱动量。该AF测距机构是基于所谓的TTL相位差方式的装置,焦点检测所用的光束是相当于将摄影镜头的光阑缩小到F8程度时的光束。
图2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中的构成焦点检测装置的一部分的AF传感器46的检测区域和作为光源检测单元的光源传感器51的检测区域,且分别示出了这些检测区域相对于摄影画面(摄影视角)55的关系的图。
在图2中,区域56(图2中斜线表示的区域)表示AF传感器46的检测区域。同样地,区域57a、57b表示光源传感器51的检测区域。
接下来,说明根据照明被摄体的光源的种类,对AF传感器46和测距部47的测距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对光源的波长特性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各种照明光源的分光特性的概略图。作为照明光源,如图所示,示出了A:荧光灯、B:日光、C:白炽灯、D:蓝泛光灯、E:辅助光的各特性曲线。
如图3所示,荧光灯的分光特性以大致500nm附近为顶点,在大致300nm附近至大致800nm附近的范围内。另外,白炽灯的分光特性以大致1000nm附近为顶点,在从大致300nm附近开始到靠近长波长的区域内。蓝泛光灯的分光特性在大致800nm附近具有陡峭的灵敏度,在大致300nm附近至大致850nm附近的区域内。并且,一般的自然光(日光)的分光特性具有从大致300nm附近开始到靠近长波长区域的跨越大致整个范围的分光特性。并且,辅助光的分光特性在大致700nm附近有陡峭的灵敏度。
图4是表示对应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成像在AF传感器46的受光部上的两个像的间隔发生偏移的状态的图。
例如,两个像的间隔在日光中以对焦状态成像的情况下,如果用蓝泛光灯对同一被摄体照明来进行拍摄,则变为如下所述的那样。即,如图4所示,与在日光中的对焦状态相比,在AF传感器46的受光面上,产生约+0.2像素的偏移。这是因为AF检测光束的波长成分不同时摄影镜头和AF光学系统的光学作用也不同,所以产生上述偏移。由于专利第2666274号公报公开了该详细情况,所以此处省略其说明。
另外,将上述约+0.2像素换算成焦距位置,例如,相当于+0.1mm。测距传感器具有线传感器,表示该像素。
这样,如果在对焦位置由照明光源产生偏移,则会出现生成所谓的焦点不实的照片这样的问题。因此,在本发明中,由光源传感器51判别光源的种类,根据该判别结果使用存储在交换镜头单元10内的数据存储部16和中间适配器20内的适配器存储部23等中的AF校正值和校正系数,来解决上述问题。
上述光源传感器51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外光式传感器构成的光源检测单元,通过漫射板50对没有通过交换镜头单元10的被摄体光进行检测。该光源传感器51包括可视光传感器69和红外光传感器68(参照图7,将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由于采用了通过漫射板50来入射被摄体光的结构,所以,从传感器的角度来看是相同的,具有很宽的视角。
可视光传感器69确切地说具有可视光和近红外光的分光灵敏度,但是,采用了在可视光传感器69和漫射板50之间插入红外消除滤镜(未图示),最终只接受可视光的结构。光源传感器51对与各分光灵敏度的传感器对应的光电流进行压缩、电流电压转换并输出。其采用了如下的结构:光源检测传感器的输出被光源检测电路52进行A/D转换,且可以检测与各传感器的分光灵敏度对应的被摄体整体的亮度。
接下来,对检测光源的种类的原理进行说明。
图5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对照明被摄体的照明光进行测定的图,是分别示出后述的可视光传感器69的分光灵敏度特性和后述的红外光传感器68的分光灵敏度特性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中的可视光传感器69的分光灵敏度特性如图5的符号F所示,具有以大致500nm附近为顶点(峰值;最大值)的靠近短波长区域的分光灵敏度特性,在可视光区域具有灵敏度。另外,该照相机中的红外光传感器68的分光灵敏度特性如图5的符号G所示,具有以大致700nm附近为顶点,直到1000nm附近的长波长区域的分光灵敏度特性。
另外,对于以下的说明,将可视光传感器69的测光称为可视测光,将红外光传感器68的测光称为红外测光。
图6是以钨丝灯(白炽灯)为基准,标准化地表示出上述光源的红外测光和可视测光的差(ΔBV)的图,是表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源判定的方法的图。
在图6中,由于基准光源被设为钨丝灯,所以亮度差ΔBV在用钨丝灯时为0.0、用太阳光时为-1.1、用白色荧光灯时为-7.1、用3波白色荧光灯时为-7.5、用日光色荧光灯时为-6.2、用3波日光色荧光灯时为-7.5、并且用蓝泛光灯时为+1.3。此处,所谓的“用钨丝灯标准化”是指各光源光照射到照相机中时的亮度差减掉钨丝灯照射到照相机中时的亮度差所得的值。
此处,例如将阈值设在亮度差-3和+0.5的位置上时,上述亮度差ΔBV的值如果超过-3,则判定为荧光灯,如果超过+0.5,则可以判定为蓝泛光灯。
图7是表示光源传感器51的配置的图,图8是表示光源传感器51的结构的平面图。
光源传感器51配置在照相机主体单元30的照相机外壳65内侧的漫射板50的后方。并且,该光源传感器51采用了在透明塑模66上安装红外光传感器68、可视光传感器(SPD)69、以及对这些传感器进行控制的控制IC72的结构。进而,在可视光传感器69的前面部、即与漫射板50相对的一侧配置有红外消除滤镜70。由于利用该红外消除滤镜70可以消除红外光,所以,可视光传感器69成为具有近似可视光的分光灵敏度的可视光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行可视测光,对在红外可视区域内具有分光灵敏度的传感器和红外消除滤镜进行组合。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从红外消除滤镜的位置产生极少量的没被消除的入射到传感器中的红外光。并且,因照相机组装误差等,使该量不同,因此将各光源照射到照相机中时的可视光和红外光的亮度差的绝对值不同。
但是,根据基准光源(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钨丝灯光)而使亮度差标准化的值是一定的,与照相机个体差无关。因此,根据图6所示的原理,可以稳定地判定光源。
接下来,对这种构成的照相机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摄影者将照相机主体单元30的未图示的释放钮按下一段,则由照相机CPU35根据测光电路42所测定的被摄体亮度的数据,计算用于获得适当曝光的光圈值,并将其结果发送给镜头CPU15。在镜头CPU15中,将信号输出给光阑驱动机构14,以使其成为所期望的光阑。
另外,照相机CPU35根据测距部47的检测结果和事先接收的交换镜头单元10的镜头信息、中间适配器20的镜头信息,实施AF校正等处理,算出用于对焦的摄影镜头11a和11b的驱动量,并发送给镜头CPU15。在镜头CPU15中,根据该驱动量,将用于使摄影镜头11a和11b移动到对焦位置的控制信号输出给镜头驱动机构13。
并且,如果摄影者将照相机主体单元30的未图示的释放钮按下两段,则由照相机CPU35将快速复原反光镜31退避到摄影光路外。然后,快门32动作,将被摄体光像导入到摄像元件33中,对从该摄像元件33中得到的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
接下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系统的构成的变体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包含图1所示的结构(包含上述交换镜头单元10、中间适配器20、以及照相机主体单元30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如下所示的3个变体的结构。
另外,在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和变体的说明中,由于基本上与图1至图8所示的相同,因此,相同部分被赋予相同的参照号码,并省略其图示和说明,只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的第1变体结构的图。在第1变体中,照相机系统包括交换镜头单元10和照相机主体单元30。
数据存储部16中,作为AF校正数据,保存有没有中间适配器20时的AF校正用数据(ΔAFD0)16a和有中间适配器20时的AF校正用数据(ΔAFD1)16b。
并且,照相机CPU35使用AF校正数据,对来自测距部47的例如根据TTL相位差方式的测距输出(AFD)进行校正,将摄影镜头的焦点调节驱动量发送给镜头CPU15。
此处,对AF校正用数据的构成进行说明。
下述表1表示事先保存在交换镜头单元10内的数据存储部16中的AF校正用数据ΔAFDO的构成。
[表1]
Figure C200510002595D00191
与交换镜头单元10的焦点距离1~n相对应,进而,与光源的种类相对应,保存各个AF校正用数据。这些AF校正用数据例如分别保存荧光灯用fluo0n、日光用sun0n、白炽灯用infr0n、蓝泛光灯用bruf0n、辅助光用hojo0n。这些数据通过照相机主体单元30内的照相机CPU35和交换镜头单元10内的镜头CPU15之间的通信,从数据存储器16中读出,并保存在照相机主体单元30的照相机存储部39中。
同样,AF校正用数据ΔAFD1也保存在交换镜头单元10内的数据存储部16中。下述表2表示事先保存在交换镜头单元10内的数据存储部16中的AF校正用数据ΔAFD1的构成。
[表2]
Figure C200510002595D00192
Figure C200510002595D00201
作为数据构成,采用与上述表1的AF校正用数据ΔAFD0相同的构成。
另外,关于存储在图11所示的中间适配器(B型)20b内的适配器存储部23中的校正系数α,如下述表3那样构成。
[表3]
另外,在交换镜头单元10不是由变焦透镜构成的情况下,只存储与焦点距离1对应部分的数据。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的第2变体结构的图。在第2变体中,照相机系统包括交换镜头单元10、A型中间适配器20a、以及照相机主体单元30。此处,A型中间适配器20a表示中间适配器的初级版本。
数据存储部16中,作为AF校正数据,保存有没有中间适配器20时的AF校正用数据(ΔAFD0)16a和有A型中间适配器20a时的AF校正用数据(ΔAFD1)16b。A型中间适配器20a中设置有适配器CPU22,但是,没必要特别设置适配器存储部23。即使设置了,也不存储与AF校正有关的数据。
并且,照相机CPU35使用AF校正数据,对来自测距部47的例如根据TTL相位差方式的测距输出(AFD)进行校正,将摄影镜头的焦点调节驱动量发送给镜头CPU15。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照相机系统的第3变体结构的图。在第3变体中,照相机系统包括交换镜头单元10、B型中间适配器20b、以及照相机主体单元30。此处,B型中间适配器20b表示对A型中间适配器进行改良后的升级产品。
数据存储部16中,作为AF校正数据,保存有没有中间适配器20时的AF校正用数据(ΔAFD0)16a和有A型中间适配器20a时的AF校正用数据(ΔAFD1)16b。B型中间适配器20b中与适配器CPU22一起还设置有适配器存储部23,存储用于将A型中间适配器20a用的AF校正用数据转换为B型中间适配器20b用的AF校正用数据的校正系数α。
并且,照相机CPU35使用AF校正数据,对来自测距部47的例如根据TTL相位差方式的测距输出(AFD)进行校正,将摄影镜头的焦点调节驱动量发送给镜头CPU15。
接下来,对照相机系统的AF校正动作进行说明。
照相机系统的AF校正动作大致具有以下两种。
(1)照相机主体单元30内的照相机CPU35从交换镜头单元10、中间适配器20获取镜头信息的动作。
(2)照相机主体单元30内的照相机CPU35计算用于对焦的对焦偏移校正量的动作。
以下,对这些动作进行说明。另外,照相机CPU35具有可以对应上述3种结构的变体(参照图9至图11)的处理功能。
图12是表示照相机CPU35获得镜头信息的顺序的概略的流程图。该流程图在接通照相机主体单元30的电源时或者在安装交换镜头单元10、中间适配器20时开始。
首先,在步骤S1中,为了从交换镜头单元10获取信息,从照相机CPU35输出镜头选择信号。即,“LSEL”线路的信号电平从Low(低电平)变为High(高电平)。接着,在步骤S2中,判定有无来自交换镜头单元10的响应。
此处,如果是处于可通信的状态,则由镜头CPU返回表示处于可通信状态(ready)的意思的响应信号。在没有来自交换镜头单元10的响应的情况下,结束照相机CPU35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有来自交换镜头单元10的响应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照相机CPU35要求镜头信息。即,在“CONT”线路上设定镜头信息要求命令。
根据该要求信号,在镜头CPU15中,检索数据存储部16,抽出镜头信息。将该抽出的镜头信息从镜头CPU15发送到照相机CPU35中。所发送的镜头信息例如是镜头种类、开放FNo、焦点距离、焦点镜头位置、AF校正数据(ΔAFD0、ΔAFD1)等。
并且,在步骤S4中,由照相机CPU35读出这些发送来的镜头信息,并保存在照相机存储部39中。接着,在步骤S5中,为了从中间适配器20获取适配器信息,由照相机CPU35输出适配器选择信号。即,“ASEL”线路的信号电平从Low变为High。
并且,在步骤S6中,判定有无来自中间适配器20的响应。此处,如果处于可通信的状态,则从适配器CPU22向照相机CPU35返回表示处于可通信状态(ready)的意思的响应信号。
在没有来自中间适配器20的响应的情况下,照相机系统是图9所示的结构,结束照相机CPU35。另一方面,在有来自中间适配器20的响应的情况下,由该照相机CPU35检查该响应,判定安装在照相机主体单元30上的中间适配器的种类。
接着,转移到步骤S8,判定安装在照相机主体30上的中间适配器的种类是否是B型中间适配器。此处,在不是B型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即、是A型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照相机系统是图10所示的结构。因此,由于已经由照相机CPU35获取了镜头校正数据(ΔAFD1),所以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8中,在安装的中间适配器的种类是B型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照相机系统是图11所示的结构,由照相机CPU35要求适配器信息。即,在“CONT”线路上设定适配器信息要求命令。根据该要求信号,由适配器CPU22检索适配器存储部23,抽出适配器信息。并且,将该抽出的适配器信息发送到照相机CPU35中。所发送的适配器信息例如是上述校正系数α等。
在步骤S9中,由照相机CPU35读出这些发送的适配器信息,并保存在照相机存储部39中。
根据以上顺序,照相机CPU35获取与上述各个构成的变体1~3对应的AF校正数据,并将该数据保存在照相机存储部39中。
图13是表示由照相机CPU35进行用于对焦的焦点偏移量的校正运算的顺序的概略流程图。该流程图表示由摄影者在按下照相机主体单元30的未图示的释放钮时执行的、用于摄影准备的AF动作。
首先,在步骤S11中,照相机CPU35使光源传感器51动作,执行子程序“光源检测”。
此处,参照图14的流程图,对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1的子程序“光源检测”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进入该程序,首先清除表示未图示的光源的种类的标志F_FLUO、F_SUN、F_INFR、F_BRUF、F_HOJO,读出光源传感器51的输出。接着,在步骤S31中,判别在AF传感器46积分动作时辅助光是否发光。此处,在辅助光发光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6,标志[F_HOJO]被设定为1。然后退出该程序。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31中辅助光没有发光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2,读出光源传感器51的输出。接着,在步骤S33中,通过上述光源传感器51的输出算出光源的亮度。进而,在步骤S34中,分别算出可视光和红外光的亮度值。
在步骤S35中,可视光(BV_eye)和红外光(BV_ir)的差根据下述式子算出。
D_BV←BV_ir-BV_eye
D_BV←D_BV-DBV_REF
此处,DBV_REF是标准的钨丝灯光(白炽灯)照射时的可视光和红外光的亮度差,作为根据照相机个体而不同的值保存在照相机CPU35内以作为调整值。
这样,以钨丝灯光(白炽灯)为标准,对上述算出的差进行标准化。
接下来,在步骤S36中,判定上述可视光的亮度值是否是可以使用的值。这是因为在亮度过明或过暗的情况下,该光源传感器的光源检测精度恶化,所以光源检测的输出不太可信。该情况下,在步骤S36中,判定可视光的亮度值是否是小于-2或者大于8。
此处,如果上述可视光的亮度值小于-2或者大于8,则转移到步骤S45,光源不明。另一方面,如果上述亮度值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8,则转移到步骤S37。
在步骤S37中,上述步骤S35算出的亮度差D_BV与荧光灯的阈值BV_TH_kei进行比较。此处,如果上述亮度差D_BV比荧光灯的阈值BV_TH_kei小,则转移到步骤S41,如果大,则转移到步骤S38。
在步骤S38中,判定上述步骤S35算出的亮度差D_BV是否在荧光灯的阈值BV_TH_kei和太阳光的阈值BV_TH_sun之间。此处,如果亮度差D_BV在两者阈值的范围内,则转移到步骤S42,如果在两者阈值的范围外,则转移到步骤S39。
另外,在步骤S39中,判定上述步骤S35算出的亮度差D_BV是否在太阳光的阈值BV_TH_sun和钨丝灯光的阈值BV_TH_f1之间。此处,如果亮度差D_BV在两者阈值的范围内,则转移到步骤S43,如果在两者阈值的范围外,则转移到步骤S40。
在步骤S40中,上述步骤S35算出的亮度差D_BV与钨丝灯光的阈值BV_TH_f1进行比较。此处,如果上述亮度差D_BV比钨丝灯光的阈值BV_TH_f1大,则转移到步骤S44,如果小,则转移到步骤S45。
上述各光源的阈值如下述表4所示,例如,荧光灯的阈值BV_TH_kei设定为-3、太阳光的阈值BV_TH_sun设定为-0.5、钨丝灯光的阈值BV_TH_f1设定为+0.5。
[表4]
 
名称 光源阈值(ΔBV)
BV_TH_kei -3
BV_TH_sun -0.5
BV_TH_f1 +0.5
并且,在步骤S41中,将光源视为荧光灯(标志[F_FLUO]被设定成1)。同样,在步骤S42中,将光源视为太阳光,在步骤S43中,将光源视为钨丝灯光。进而,步骤S44中,将光源视为蓝泛光灯。另外,在步骤S45中,如上所述,光源不明。在光源不明的情况下,使用作为对镜头内焦点偏移校正值进行调整时的基准光源的荧光灯的校正值,所以设定标志[F_FLUO]。
这样,如果检测出光源,则退出本程序。
返回到图13的流程图,在步骤S12中,由照相机CPU35输出对AF传感器46开始动作的指示。并且,在接下来的步骤S13中,由测光电路42的输出判别被摄体是否是低亮度。其结果,如果被摄体是低亮度,则转移到步骤S14,在AF传感器46的积分动作的同时,辅助光部43发光。另外,在上述步骤S13中不是低亮度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14。
在步骤S15中,从AF传感器46取得AF传感器数据,接下来,在步骤S16中,测距部47根据该AF传感器数据求出传感器上的偏移间距数值,进而,根据该间距数值,计算摄影镜头11a、11b的焦点偏移量(AFD)。
接着,在步骤S17中,判别是否连接有中间适配器20。此处,在没有连接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照相机系统是图9所示的结构。因此,转移到步骤S23,对于来自测距部47的焦点偏移量(AFD),从没连接中间适配器20时的AF校正用数据(ΔAFDO)16a中,根据光源检测结果,判定光源的种类,选择数据,设为ΔAFDOS。
此处,参照图15的流程图,对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3的子程序“光源判定、AF校正值(ΔAFDOS)选择”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进入该子程序,则首先在步骤S51中,将从镜头CPU15通信的焦点距离信息n输入给m。接着,在步骤S52中,判定是否设定了表示辅助光的标志[F_HOJO]。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3。在该步骤S53中,根据上述表1,选择hojoOm并赋值给AF校正值ΔAFDOS。然后,退出该程序。
在上述步骤S52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4。并且,在步骤S54中,判别是否设定了表示蓝泛光灯的标志[F_BRUF]。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BRUF]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5。在该步骤S55中,根据上述表1,选择brufOm并赋值给AF校正值ΔAFDOS。然后,退出该程序。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54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BRUF]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6。并且,在步骤S56中,判别是否设定了表示白炽灯的标志[F_INFR]。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INFR]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7。在该步骤S57中,根据上述表1,选择infrOm并赋值给AF校正值ΔAFDOS。然后,退出该程序。
在上述步骤S56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INFR]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8。并且,在步骤S58中,判别是否设定了表示荧光灯的标志[F_FLUO]。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FLU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9。在该步骤S59中,根据上述表1,选择fluoOm并赋值给AF校正值ΔAFDOS。然后,退出该程序。
另外,在上述步骤S58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FLU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0,根据上述表1,选择sunOm并赋值给AF校正值ΔAFDOS。然后,退出该程序。
返回到图13的流程图,在步骤S24中,通过在上述焦点偏移量(AFD)上加上ΔAFDOS,算出校正焦点偏移量(AFD’)。
在上述步骤S17中,在连接了中间适配器20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8,从照相机存储部39中抽出具有中间适配器20时的AF校正用数据(ΔAFD1)16b,并且进行光源测定,选择数据,设定为ΔAFD1S。
此处,参照图16的流程图,对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8的子程序“光源判定、AF校正值(ΔAFD1s)选择”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进入该子程序,则首先在步骤S71中,将从镜头CPU15通信的焦点距离信息n赋值给m。接着,在步骤S72中,判定是否设定了表示辅助光的标志[F_HOJO]。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3。在该步骤S73中,根据上述表2,选择hojolm并赋值给AF校正值ΔAFD1S。然后,退出该程序。
在上述步骤S72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4。并且,在步骤S74中,判别是否设定了表示蓝泛光灯的标志[F_BRUF]。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BRUF]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5。在该步骤S75中,根据上述表2,选择bruflm并赋值给AF校正值ΔAFD1S。然后,退出该程序。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74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BRUF]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6。并且,在步骤S76中,判别是否设定了表示白炽灯的标志[F_INFR]。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INFR]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7。在该步骤S77中,根据上述表2,选择infrlm并赋值给AF校正值ΔAFD1S。然后,退出该程序。
在上述步骤S76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INFR]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8。并且,在步骤S78中,判别是否设定了表示荧光灯的标志[F_FLUO]。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FLU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9。在该步骤S79中,根据上述表2,选择fluolm并赋值给AF校正值ΔAFD1S。然后,退出该程序。
另外,在上述步骤S78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FLU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80,根据上述表2,选择sunlm并赋值给AF校正值ΔAFD1S。然后,退出该程序。
返回到图13的流程图,在步骤S19中,检索照相机存储部39来判别中间适配器的种类,检查该中间适配器的种类是否是B型中间适配器。此处,在不是B型中间适配器、即是A型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照相机系统为图10所示的结构,照相机CPU35已经获取了AF校正用数据(ΔAFD1)16b。此处,转移到步骤S20,在照相机CPU35中,将来自测距部47的焦点偏移量(AFD)加上具有中间适配器20时的AF校正用数据(ΔAFD1S)16b,算出校正焦点偏移量(AFD’)。然后,退出该程序。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9中,在判别是B型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照相机系统为图11所示的结构。因此,转移到步骤S21,由照相机CPU35从照相机存储部39中抽出校正系数α,进行光源测定,选择数据,设为αs。
此处,参照图17的流程图,对图13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1的子程序“光源判定、校正系数(αs)选择”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进入该子程序,则首先在步骤S91中,将从镜头CPU15通信的焦点距离信息n赋值给m。接着,在步骤S92中,判定是否设定了表示辅助光的标志[F_HOJO]。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93。在该步骤S93中,根据上述表3,选择αhm并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退出该程序。
在上述步骤S92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94。并且,在步骤S94中,判别是否设定了表示蓝泛光灯的标志[F_BRUF]。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BRUF]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95。在该步骤S95中,根据上述表3,选择αbm并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退出该程序。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94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BRUF]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96。并且,在步骤S96中,判别是否设定了表示白炽灯的标志[F_INFR]。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INFR]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97。在该步骤S97中,根据上述表3,选择αim并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退出该程序。
在上述步骤S96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INFR]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98。并且,在步骤S98中,判别是否设定了表示荧光灯的标志[F_FLUO]。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FLU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99。在该步骤S99中,根据上述表3,选择αfm并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退出该程序。
另外,在上述步骤S98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FLU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00,根据上述表3,选择αsm并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退出该程序。
返回到图13的流程图,在步骤S22中,在来自测距部47的焦点偏移量(AFD)上加上具有中间适配器20时的AF校正用数据(ΔAFD1S)16b乘以校正系数αs所得的值,算出校正焦点偏移量(AFD’)。
并且,照相机CPU35将以上述顺序算出的校正焦点偏移量(AFD’)发送给镜头CPU15。镜头CPU15根据该值,移动摄影镜头11a、11b,进行对焦动作。
另外,在步骤S22中,通过AF校正用数据(ΔAFD1S)16b乘以校正系数αs来算出校正焦点偏移量(AFD’),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AF校正用数据(ΔAFD1S)16b加上(减去)校正系数αs,或者使用将AF校正用数据(ΔAFD1S)16b和校正系数αs作为参数的函数来算出校正焦点偏移量(AFD’)的结构。
进而,在照相机CPU35中,从交换镜头单元10和中间适配器20中获得AF校正用数据(ΔAFD1S)16b和校正系数αs,但是,照相机CPU35也可以采用利用通信单元从外部装置(例如,服务器)中接收该信息来进行AF校正动作的结构。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第2实施方式是根据光源的种类又增加了被摄体距离校正的例子。
众所周知由光源产生的焦点偏移量因调焦镜头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因调焦镜头的位置、即调焦镜头的探出量导致球面像差的变化,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参照图18)。
调焦镜头位置由于与被摄体距离对应,所以,以下,作为同一个意思进行说明。
下述表5表示保存在交换镜头单元10内的数据存储器16的ΔAFD016a内的与光源对应的焦点偏移校正数据。
[表5]
 
被摄体距离(调焦镜头位置) 无限~5m 5~2m 2~1m 1~0.5m
荧光灯 g<sub>1f0</sub> g<sub>2f0</sub> g<sub>3f0</sub> g<sub>4f0</sub>
太阳光 g<sub>1s0</sub> g<sub>2s0</sub> g<sub>3s0</sub> g<sub>4s0</sub>
白炽灯 g<sub>1i0</sub> g<sub>2i0</sub> g<sub>3i0</sub> g<sub>4i0</sub>
蓝泛光灯 g<sub>1b0</sub> g<sub>2b0</sub> g<sub>3b0</sub> g<sub>4b0</sub>
辅助光 g<sub>1h0</sub> g<sub>2h0</sub> g<sub>3h0</sub> g<sub>4h0</sub>
该调焦镜头例如最近的拍摄距离为0.5m,将0.5m~无限的被摄体距离分成4个区域,具有焦点偏移校正数据。
图18是表示只关于一种光源的特性的图,将上述各区域内的平均值的焦点偏移量设为校正数据g。
图19和图20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表5的焦点偏移校正数据来校正焦点偏移的子程序“光源判定·AF校正值(ΔAFD0S)选择”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以下,对该动作进行说明。
另外,调焦镜头位置(=距离)由镜头驱动机构13内的未图示调焦编码器检测,并通过通信从镜头CPU15中获取。
如果进入到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23的子程序“光源判定·AF校正值”,则首先在步骤S111中,判别标志[F_HOJO]。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12,判定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13,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1h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12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14,判别被摄体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15,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2h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进而,在上述步骤S114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16,判别被摄体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17,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3h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并且,在上述步骤S116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18,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4h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与此相对,在上述步骤S111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19,判别是否设定了标志[F_BRUF]。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BRUF]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20。
在步骤S120中,判别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21,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1b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0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22,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23,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2b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进而,在步骤S122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24,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25,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3b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并且,在步骤S124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26,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4b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在上述步骤S119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BRUF]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27,判别是否设定了标志[F_INFR]。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INFR]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29。
在步骤S129中,判定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30,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1i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9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31,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32,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2i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进而,在步骤S131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33,判别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34,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3i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并且,在步骤S133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35,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4i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另外,在上述步骤S127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INFR]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28,判别是否设定了标志[F_FLUO]。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FLU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36。
在步骤S136中,判别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37,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1f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另一方面,在步骤S136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38,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39,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2f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进而,在步骤S138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40,判别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41,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3f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并且,在步骤S140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42,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4f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在上述步骤S128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FLU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43。该情况下,由于不是上述辅助光、蓝泛光灯、白炽灯、荧光灯中的任意一个,所以判定出光源为太阳光。
在步骤S143中,判别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44,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1s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另一方面,在步骤S143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45,判别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46,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2s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进而,在步骤S145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47,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48,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3s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并且,在步骤S147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49,根据上述表5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4s0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0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下述表6与上述表5同样,表示与保存在交换镜头单元10内的数据存储器16的ΔAFD116b内的光源对应的焦点偏移校正数据。
[表6]
 
被摄体距离(调焦镜头位置) 无限~5m 5~2m 2~1m 1~0.5m
荧光灯 g<sub>1f1</sub> g<sub>2f1</sub> g<sub>3f1</sub> g<sub>4f1</sub>
太阳光 g<sub>1s1</sub> g<sub>2s1</sub> g<sub>3s1</sub> g<sub>4s1</sub>
白炽灯 g<sub>1i1</sub> g<sub>2i1</sub> g<sub>3i1</sub> g<sub>4i1</sub>
蓝泛光灯 g<sub>1b1</sub> g<sub>2b1</sub> g<sub>3b1</sub> g<sub>4b1</sub>
辅助光 g<sub>1h1</sub> g<sub>2h1</sub> g<sub>3h1</sub> g<sub>4h1</sub>
该调焦镜头也是例如最近的拍摄距离为0.5m,将0.5m~无限的被摄体距离分成4个区域,具有焦点偏移校正数据。
图21和图22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表6的焦点偏移校正数据来校正焦点偏移的子程序“光源判定·AF校正值(ΔAFD1S)选择”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以下,对该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进入到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18的子程序“光源判定·AF校正值”,则首先在步骤S151中,判别标志[F_HOJO]。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52,判定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53,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1h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52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54,判别被摄体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55,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2h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进而,在上述步骤S154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56,判别被摄体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57,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3h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并且,在上述步骤S156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58,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4h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与此相对,在上述步骤S151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59,判别是否设定了标志[F_BRUF]。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BRUF]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60。
在步骤S160中,判别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61,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1b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另一方面,在步骤S160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62,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63,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2b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进而,在步骤S162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64,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65,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3b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并且,在步骤S164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66,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4b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在上述步骤S159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BRUF]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67,判别是否设定了标志[F_INFR]。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INFR]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69。
在步骤S169中,判定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70,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1i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另一方面,在步骤S169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71,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72,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2i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进而,在步骤S171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73,判别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74,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3i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并且,在步骤S173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75,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4i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另外,在上述步骤S167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INFR]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68,判别是否设定了标志[F_FLUO]。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FLU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76。
在步骤S176中,判别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77,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1f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另一方面,在步骤S176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78,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79,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2f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进而,在步骤S178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80,判别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81,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3f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并且,在步骤S180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82,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4f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在上述步骤S168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FLU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83。该情况下,由于不是上述辅助光、蓝泛光灯、白炽灯、荧光灯中的任意一个,所以判定出光源为太阳光。
在步骤S183中,判别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84,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1s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另一方面,在步骤S183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85,判别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86,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2s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进而,在步骤S185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87,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88,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3s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并且,在步骤S187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89,根据上述表6的校正数据,将像差校正量g4s1赋值给作为AF校正用数据的ΔAFD1S。然后,退出该子程序。
下述表7与上述表5、表6同样,表示用于对保存在B型中间适配器20b内的适配器存储部23内的与光源对应的焦点偏移校正数据进行校正的校正数据。
[表7]
 
被摄体距离(调焦镜头位置) 无限~5m 5~2m 2~1m 1~0.5m
荧光灯 α<sub>1f</sub> α<sub>2f</sub> α<sub>3f</sub> α<sub>4f</sub>
太阳光 α<sub>1s</sub> α<sub>2s</sub> α<sub>3s</sub> α<sub>4s</sub>
白炽灯 α<sub>1i</sub> α<sub>2i</sub> α<sub>3i</sub> α<sub>4i</sub>
蓝泛光灯 α<sub>1b</sub> α<sub>2b</sub> α<sub>3b</sub> α<sub>4b</sub>
辅助光 α<sub>1h</sub> α<sub>2h</sub> α<sub>3h</sub> α<sub>4h</sub>
该调焦镜头也是例如最近的拍摄距离为0.5m,将0.5m~无限的被摄体距离分成4个区域,具有焦点偏移校正数据。
图23和图24是对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上述表7的焦点偏移校正数据来校正焦点偏移的子程序“光源判定·校正系数(αs)选择”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以下,对该动作进行说明。
另外,调焦镜头位置(=距离)通过通信从镜头CPU15中获得。
如果进入到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21的子程序“光源判定·校正系数(αs)选择”,则首先在步骤S191中,判别标志[F_HOJO]。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92,判定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93,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1h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92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194,判别被摄体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95,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2h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进而,在上述步骤S194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196,判别被摄体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197,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3h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并且,在上述步骤S196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198,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4h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与此相对,在上述步骤S191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HOJ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99,判别是否设定了标志[F_BRUF]。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BRUF]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00。
在步骤S200中,判别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201,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1b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0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202,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203,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2b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进而,在步骤S202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204,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205,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3b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并且,在步骤S204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206,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4b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在上述步骤S199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BRUF]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07,判别是否设定了标志[F_INFR]。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INFR]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09。
在步骤S209中,判定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210,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1i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9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211,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212,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2i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进而,在步骤S211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213,判别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214,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3i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并且,在步骤S213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215,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4i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另外,在上述步骤S207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INFR]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08,判别是否设定了标志[F_FLUO]。此处,在设定了标志[F_FLU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16。
在步骤S216中,判别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217,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1f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6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218,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219,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2f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进而,在步骤S218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220,判别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221,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3f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并且,在步骤S220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222,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4f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在上述步骤S208中,在没有设定标志[F_FLUO]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23。该情况下,由于不是上述辅助光、蓝泛光灯、白炽灯、荧光灯中的任意一个,所以判定出光源为太阳光。
在步骤S223中,判别被摄体距离L是否大于等于5m。其结果,如果被摄体距离L大于等于5m,则转移到步骤S224,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1s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另一方面,在步骤S223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5m,则转移到步骤S225,判别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2m~5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2m~5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226,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2s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进而,在步骤S225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2m,则转移到步骤S227,判定被摄体的距离L是否在1m~2m之间。此处,如果被摄体的距离L在1m~2m之间,则转移到步骤S228,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3s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并且,在步骤S227中,如果被摄体距离L小于1m,则转移到步骤S229,根据上述表7的校正数据,将校正用数据α4s赋值给校正系数αs。然后返回。
然后,转移到图13的流程图的步骤S22,由此,得到适当的校正系数。
如上所述,由于对调焦镜头位置、即距离进行了与光源种类对应的焦点偏移校正,所以,可以进行更高精度的AF。
另外,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对太阳光、荧光灯、钨丝灯光(白炽灯)、蓝泛光灯这4种光源进行检测,但是并不限于这4种,也可以通过检测被细分为更多种的光源来进行高精度的校正。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可以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主要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照相机系统,包括照相机主体和可以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上述照相机主体上的交换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适配器,在上述交换镜头与上述照相机主体之间装卸自如,可以改变上述交换镜头的焦距;
焦点检测单元,设置在上述照相机主体内,用于检测上述交换镜头的焦点偏移量;
存储单元,设置在上述交换镜头内,存储用于对上述焦点检测单元所检测出的上述交换镜头的焦点偏移量进行校正的AF校正用数据,
上述AF校正用数据包含:第1AF校正用数据,由上述交换镜头的光学特性决定,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第2AF校正用数据,由将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中间适配器组合时的光学特性决定,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
校正单元,其对应于在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照相机主体之间是否安装有上述中间适配器,择一地使用存储在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上述第1和第2AF校正用数据,对上述焦点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焦点偏移量进行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照相机主体还包括:
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
读出单元,读出存储在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上述第1和第2AF校正用数据,并输出到上述校正单元。
3、一种照相机系统,包括照相机主体和可以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上述照相机主体上的交换镜头,在上述交换镜头与上述照相机主体之间可以安装第1中间适配器或与上述第1中间适配器不同的第2中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焦点检测单元,检测上述交换镜头的焦点偏移量;
光源检测单元,检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
第1存储单元,存储由上述交换镜头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第1AF校正用数据,以及由组合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中间适配器时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第2AF校正用数据;
第2存储单元,存储用于对上述第2校正用数据进行校正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校正数据;
校正单元,在上述第1和上述第2中间适配器都没有安装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第1AF校正用数据、在安装了上述第1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在安装了上述第2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使用用上述校正数据校正过的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对应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的输出,对上述焦点检测单元的输出进行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存储单元设置在上述交换镜头内,上述第2存储单元设置在上述中间适配器内。
5、一种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包括照相机主体和可以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照相机主体上的交换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适配器,可以安装在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照相机主体之间,可以改变上述交换镜头的焦距;
焦点检测单元,设置在上述照相机主体内,用于检测上述交换镜头的焦点偏移量;
判定单元,用于判定在上述照相机主体与上述交换镜头之间是否安装有上述中间适配器;
读出单元,从所安装的上述交换镜头中读出由上述交换镜头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第1AF校正用数据,以及由将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中间适配器组合时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第2AF校正用数据;
光源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
校正单元,在上述判定单元判定出没有安装上述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1AF校正用数据,在判定出安装了上述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选择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并对应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的输出,对上述焦点检测单元的输出进行校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单元包含判定上述中间适配器是第1种类还是第2种类的适配器判定单元;
上述校正单元在上述适配器判定单元判定出上述中间适配器是第2种类的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转换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使其适合于上述第2中间适配器的组合,然后对上述焦点检测单元的输出进行校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照相机主体还包括:
读出单元,读出存储在上述存储单元中的上述第1和第2AF校正用数据;
中间适配器安装判定部,用于判定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照相机主体之间是否安装有上述中间适配器;
选择单元,根据上述中间适配器安装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择一地选择上述第1和第2AF校正用数据,并输出到上述校正单元。
8、一种照相机系统,包括照相机主体和可以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照相机主体上的交换镜头,可以在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照相机主体之间安装有第1中间适配器或与上述第1中间适配器不同的第2中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焦点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上述交换镜头的焦点偏移量;
光源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
存储单元,存储:由上述交换镜头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第1AF校正用数据;由将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中间适配器组合时的光学特性决定的、具有与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第2AF校正用数据;以及用于对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进行校正的、具有与上述光源检测单元所检测的上述光源的种类对应的结构的校正数据;
中间适配器安装判定单元,判定在上述交换镜头和上述照相机主体之间是否安装有上述中间适配器;和
校正单元,在由上述中间适配器安装判定部判定出没有安装适配器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第1AF校正用数据、在判定出安装了上述第1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在判定出安装了上述第2中间适配器的情况下使用用上述校正数据校正过的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对应上述光源检测单元的输出,对上述焦点检测单元的输出进行校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相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单元具有:存储上述第1AF校正用数据和上述第2AF校正用数据的第1存储部、以及存储上述校正数据的第2存储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系统,上述第1存储单元设置在上述交换镜头中,上述第2存储单元设置在上述中间适配器中。
CNB2005100025955A 2004-01-21 2005-01-21 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及照相机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03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13285 2004-01-21
JP2004013285A JP4460904B2 (ja) 2004-01-21 2004-01-21 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及び交換レン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5233A CN1645233A (zh) 2005-07-27
CN100470348C true CN100470348C (zh) 2009-03-18

Family

ID=34879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259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0348C (zh) 2004-01-21 2005-01-21 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及照相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60904B2 (zh)
CN (1) CN10047034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7865B2 (ja) * 2005-11-04 2010-10-06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4746110B2 (ja) 2007-02-15 2011-08-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本体
JP5376993B2 (ja) * 2009-02-19 2013-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229060B2 (ja) * 2009-03-31 2013-07-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焦点検出方法
JP2012247578A (ja) * 2011-05-26 2012-12-13 Olympus Imaging Corp 変換アダプタ、カメラシステム、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335478B2 (ja) * 2013-11-08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影装置
JP6562693B2 (ja) * 2015-04-27 2019-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WO2019065821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交換式デジタルカメラ、その作動方法および作動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208235A (ja) 2005-08-04
JP4460904B2 (ja) 2010-05-12
CN1645233A (zh) 2005-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0348C (zh) 镜头可换式照相机及照相机系统
TWI233507B (en) Melting-connection device and melting-connection method
CN102801929B (zh) 图像传感器和摄像设备
CN102422196B (zh) 焦点检测设备
CN102055911B (zh)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US6215961B1 (en) Camera
US11060848B2 (en) Measuring device,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CN101640764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CN111263059B (zh) 一种可交换镜头旁轴相机的手动对焦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2799049B (zh) 摄像设备、发光装置、摄像系统和控制方法
JP4504031B2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11413070A (zh) 亮度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JPS604912A (ja) 一眼レフカメラのttl焦点検出装置
CN106060344A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1611279U (zh) 一种亮度测量装置
JP2005208235A5 (zh)
CN111025522B (zh) 一种镜头调焦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JP4911114B2 (ja) 閃光制御装置及び閃光制御システム
JP2007033653A (ja) 焦点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CN106231193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
JP4413385B2 (ja) 測光装置
CN112284528A (zh) 一种辐射亮度计
JP2001108886A (ja) カメラ
CN106017540A (zh) 基于光通量的微孔检测方法
US6385402B1 (en) Distance measur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