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2403C - 一种耐高温浸渍胶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高温浸渍胶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2403C
CN100462403C CNB2006101036082A CN200610103608A CN100462403C CN 100462403 C CN100462403 C CN 100462403C CN B2006101036082 A CNB2006101036082 A CN B2006101036082A CN 200610103608 A CN200610103608 A CN 200610103608A CN 100462403 C CN100462403 C CN 10046240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omatic
hour
polyimide
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
high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036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0164A (zh
Inventor
王贤明
杨凯
胡爱军
杨士勇
范琳
余刚
轩立新
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 OF OCEAN CHEMISTRY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Original Assignee
Marine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ine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filed Critical Marine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B2006101036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62403C/zh
Publication of CN1900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0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24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240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由两种聚酰亚胺聚合物的共混物制成的具有耐高温性能的浸渍胶。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是芳香族含氟二胺与芳香族四酸二酐,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两步法缩合反应制备得到;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是芳香族四酸二酐与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步法缩合反应制备得到;两种聚酰亚胺聚合物的共混比例2-10∶1,该浸渍胶用于碳纤维蜂窝材料、玻璃纤维蜂窝材料或纸制蜂窝材料,得到耐高温、增强型蜂窝夹心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耐高温浸渍胶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由两种聚酰亚胺的共混物制成的具有耐高温性能的浸渍胶的制备方法和浸渍方法。
背景技术
浸渍胶的合成和应用在国内有许多专利报道(中国专利:02233769.5、03151268.2、03178347.3、200410028458.4、200510070308.4),但这些专利均是以酚醛类树脂做有机黏合剂,虽然有便于加工的优点,但明显存在不能耐高温、热稳定性能差、介电性能差的缺点,限制了使用范围。聚酰亚胺是类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耐热性高分子材料。自六十年代在美国开发并产业化以来,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由于聚酰亚胺自身的特点使得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所以,通常用溶解性良好的前驱体聚酰胺酸来进行加工,然后再进行脱水亚胺环化处理获得聚酰亚胺。但是,聚酰胺酸对水敏感,不能长时间存储,以致在某些场合上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改性聚酰亚胺。近年来,有关含氟型聚酰亚胺的专利见诸报道(中国专利:85101150A、95100239.2),含氟型聚酰亚胺成为具有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高性能材料。含氟基的引入,增大了分子链的柔顺性,一CF3侧基增加大分子链间距离,减少了分子间作用力,从而使其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介电性能方面,在所有高分子材料中,聚四氟乙烯的介电常数(2.0)是最低的。经研究也表明,在聚酰亚胺中引入氟原子,可降低电子极化效应。随着氟含量的增加,含氟型聚酰亚胺的介电常数随自由体积分数的增加呈线性下降。另外,一CF3为疏水基团,降低材料的吸水性,减少电子极化效应和偶极取向极化,对提高介电性能有利。含氟型聚酰亚胺的介电常数一般小于3.0。与通常的聚酰亚胺相比,它具有低吸湿性、低折光指数和低介电常数等优良性能,在航空、航天、微电子和军工领域备受关注。但由于含氟单体价格昂贵,所以限制了应用范围。为降低成本出现了共混型聚酰亚胺的专利报道(中国专利:96104106.4),对聚酰亚胺开拓了研究新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由两种聚酰亚胺聚合物的共混物制成的具有耐高温性能的浸渍胶。
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是芳香族含氟二胺与芳香族四酸二酐,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两步法缩合反应制备得到。
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是芳香族四酸二酐与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步法缩合反应制备得到。
将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与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按比例2-10:1共混,得到耐高温浸渍胶。所述的比例较好是3-8:1。
该耐高温浸渍胶用于玻璃纤维蜂窝材料或Nomex蜂窝材料,得到增强型蜂窝材料。
所述的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采用下列组分合成:
(1)具有以下结构的芳香族四酸二酐:
Figure C200610103608D00061
其中Ar为芳香族的四价基团,包括稠环芳香族基团或其它连接基团所连接的非稠环芳香族基团。
所述的芳香族四酸二酐包括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双酚A二酐和2,2`-双(3,4-二羧苯基)六氟丙烷二酐,任选一种或几种混合组成。
(2)芳香族含氟二胺具有下面的结构通式:
H2N—R—NH2
其中R为芳香族的二价基团。
所述的芳香族含氟二胺包括: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酚基)苯、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酚基)联苯、4,4`-双(3-氨基-5-三氟甲基酚基)联苯,任选一种或几种混合组成。
(3)有机溶剂是N-甲基吡咯烷酮或N,N`-二甲基甲酰胺中任选一种或两种混合组成的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的重量比是1:1-5,较好的比例是1:2-4。
(4)催化剂是醋酸酐和三乙胺的混合物,或者醋酸酐和吡啶的混合物,用量是总投料量的0.1-2%重量百分比。
所述的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按下述方法制备:
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将本发明所述的含氟二胺在搅拌下溶解于有机溶剂体系中,溶解完毕后,在0—25℃下,分批加入芳香族四酸二酐,持续反应1-24小时得到粘稠液体。在0—25℃下加入催化剂,反应再连续搅拌下持续1-24小时,得到透明溶液。
所述的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采用下列组分合成:
(1)具有以下结构的芳香族四酸二酐:
Figure C200610103608D00071
其中Ar为芳香族的四价基团,包括稠环芳香族基团或其它连接基团所连接的非稠环芳香族基团。
芳香族四酸二酐包括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和双酚A二酐,任选一种或几种组成。
(2)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具有下面的结构通式:
OCN—R—NCO
其中R为芳香族的二价基团。
所述的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包括:2,4`-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任选一种或两种混合组成。
(3)有机溶剂是N-甲基吡咯烷酮或N,N`-二甲基甲酰胺,任选一种或两种混合组成的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的重量比是1:1-5,较好的比例是1:2-4。
(4)催化剂是异丙醇铝,用量是总投料量的0.1-2%重量百分比。
所述的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按下述方法制备:
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将本发明所述的芳香族四酸二酐在搅拌下溶解于有机溶剂体系中。溶解完毕后,在0—25℃下,分批加入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及催化剂,反应在连续搅拌下持续4-6小时,升温至55-140℃反应4-1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透明溶液。
所述的两种聚酰亚胺按下述方法共混得到聚酰亚胺浸渍胶:
将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与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按比例2-10:1在有机溶剂中共混,得到共混型聚酰亚胺耐高温浸渍胶。
所述的共混比例较好是3-8:1。
所述的有机溶剂是N,N`-二甲基甲酰胺。
所述的共混型聚酰亚胺浸渍胶按下述浸渍方法使用:
将玻璃纤维蜂窝材料或Nomex蜂窝材料浸渍于胶中均匀渗透后,于80-95℃烘烤2-4小时,110-140℃烘烤2-4小时,在160-180℃烘烤3-5小时,制得树脂增强型蜂窝材料。
所述的共混型聚酰亚胺浸渍胶及浸渍后的蜂窝材料具有下述优异的综合性能:
1)优良的溶解性能。可溶于常见的极性、弱极性有机溶剂,尤其是在低沸点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2)很好的耐热氧化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20—260℃,热分解温度高于500℃。
3)优越的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经过浸渍的玻璃纤维蜂窝材料:耐热温度超过了400℃,并且在400℃/20min试验后,蜂窝的平压强度仍大于1MPa。经过浸渍的Nomex蜂窝材料:耐热温度超过200℃,并且在200℃/120min试验后,平压强度仍高达1MPa以上。室温下测得蜂窝的介电常数平均为2.5(波导短路法)。
4)较低的固化温度。共聚型聚酰亚胺浸渍胶的固化温度低于200℃。
5)优异的耐低温性能和低吸湿性能。低温下(-55℃)蜂窝材料平压强度不变,剪切强度不变;吸水率小于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制备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45份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酚基)苯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完毕后,在0—25℃下,分批加入50份均苯四甲酸二酐,反应1-24小时。得到均相粘稠液体。将50份醋酸酐和三乙胺(1:1)的混合物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0—25℃下反应1-24小时,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在1720cm-1和1780cm-1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制备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50份3,3`,4,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和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的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完毕后,在0—5℃下,分批加入50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1)的混合物,反应4-6小时,将5份异丙醇铝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升温至55-140℃反应4-1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在1720cm-1和1780cm-1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取第一种聚酰亚胺溶液500份与第二种聚酰亚胺溶液100份,在2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得到共混型聚酰亚胺浸渍胶。
取玻璃纤维蜂窝材料或Nomex蜂窝材料浸渍于上述浸渍胶中,均匀渗透后,取出蜂窝材料在85-95℃下烘烤2-4小时后,再在110-140℃烘烤2-4小时,160-180℃烘烤3-5小时,得到树脂增强型蜂窝材料。浸渍后的玻璃纤维蜂窝:耐热温度超过了400℃,并且在450℃/20min试验后,蜂窝的平压强度仍大于1Mpa。浸渍后的Nomex蜂窝:耐热温度超过200℃,并且在200℃/120min试验后,平压强度仍高达1MPa以上。室温下测得蜂窝的介电常数在2.5左右。
实施例2
制备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50份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酚基)联苯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完毕后,在0—25℃下,分批加入48份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反应1-24小时,得到均相粘稠液体。将50份醋酸酐和三乙胺(1:1)的混合物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0—25℃下反应1-24小时,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制备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50份均苯四甲酸二酐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完毕后,在0—5℃下,分批加入50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3)的混合物,反应4-6小时,将5份异丙醇铝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升温至55-140℃反应4-1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取第一种聚酰亚胺溶液800份与第二种聚酰亚胺溶液100份,在2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得到共混型聚酰亚胺浸渍胶。
采用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浸渍玻璃纤维蜂窝材料或Nomex蜂窝材料,得到的效果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制备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56份4,4`-双(3-氨基-5-三氟甲基酚基)联苯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完毕后,在0—25℃下,分批加入46份3,3`,4,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反应1-24小时。得到均相粘稠液体。将50份醋酸酐和三乙胺(1:1)的混合物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0—25℃下反应1-24小时,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制备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52份双酚A二酐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完毕后,在0—5℃下,分批加入49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4-6小时,将5份异丙醇铝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升温至55-140℃反应4-1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取第一种聚酰亚胺溶液300份与第二种聚酰亚胺溶液100份,在1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得到共混型聚酰亚胺浸渍胶。
采用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浸渍玻璃纤维蜂窝材料或Nomex蜂窝材料,得到的效果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制备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46份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酚基)苯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溶解完毕后,在0—25℃下,分批加入51份均苯四甲酸二酐和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1:3)的混合物,反应1-24小时。得到均相粘稠液体。将50份醋酸酐和三乙胺(1:1)的混合物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0—25℃下反应1-24小时,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制备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56份均苯四甲酸二酐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完毕后,在0—5℃下,分批加入46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5)的混合物,反应4-6小时将5份异丙醇铝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升温至55-140℃反应4-1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取第一种聚酰亚胺溶液700份与第二种聚酰亚胺溶液100份,在15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得到共混型聚酰亚胺浸渍胶。
采用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浸渍玻璃纤维蜂窝材料或Nomex蜂窝材料,得到的效果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制备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48份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酚基)苯和4,4`-双(3-氨基-5-三氟甲基酚基)联苯(1:2)的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N`-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5:2)的混合溶剂中。溶解完毕后,在0—25℃下,分批加入54份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反应1-24小时,得到均相粘稠液体。将50份醋酸酐和三乙胺(1:1)的混合物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0—25℃下反应1-24小时,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制备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54份双酚A二酐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完毕后,在0—5℃下,分批加入48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4:1)的混合物,反应4-6小时,将5份异丙醇铝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升温至55-140℃反应4-1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取第一种聚酰亚胺溶液400份与第二种聚酰亚胺溶液100份,在2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得到共混型聚酰亚胺浸渍胶。
采用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浸渍玻璃纤维蜂窝材料或Nomex蜂窝材料,浸渍胶的效果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制备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44份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酚基)苯、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酚基)联苯(1:2)的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N`-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4:1)的混合溶剂中。溶解完毕后,在0—25℃下,分批加入52份3,双酚A二酐和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1:4)的混合物,反应1-24小时。得到均相粘稠液体。将50份醋酸酐和三乙胺(1:1)的混合物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0—25℃下反应1-24小时,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制备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52份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和3`,4,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1:2)的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完毕后,在0—5℃下,分批加入46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3)的混合物,反应4-6小时,将5份异丙醇铝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升温至55-140℃反应4-1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取第一种聚酰亚胺溶液600份与第二种聚酰亚胺溶液100份,在1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得到共混型聚酰亚胺浸渍胶。
采用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浸渍玻璃纤维蜂窝材料或Nomex蜂窝材料,得到的效果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制备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47份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酚基)联苯、4,4`-双(3-氨基-5-三氟甲基酚基)联苯(1:1)的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N`-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3:1)的混合溶剂中。溶解完毕后,在0—25℃下,分批加入53份双酚A二酐,反应1-24小时,得到均相粘稠液体。将50份醋酸酐和三乙胺(1:1)的混合物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0—25℃下反应1-24小时,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制备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53份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和均苯四甲酸二酐(3:1)的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完毕后,在0—5℃下,分批加入48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3)的混合物,反应4-6小时将5份异丙醇铝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升温至55-140℃反应4-1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取第一种聚酰亚胺溶液800份与第二种聚酰亚胺溶液100份,在2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得到共混型聚酰亚胺浸渍胶。
采用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浸渍玻璃纤维蜂窝材料或Nomex蜂窝材料,得到的效果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制备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54份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酚基)联苯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完毕后,在0—25℃下,分批加入46份2,2`-双(3,4-二羧苯基)六氟丙烷二酐,反应1-24小时,得到均相粘稠液体。将50份醋酸酐和三乙胺(1:1)的混合物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0—25℃下反应1-24小时,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制备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将58份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和3,3`,4,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1:1)的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搅拌下加入850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完毕后,在0—5℃下,分批加入44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1)的混合物,反应4-6小时,将5份异丙醇铝在连续搅拌下加入上述液体中,升温至55-140℃反应4-1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透明溶液。用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出现亚胺基和羰基特征吸收峰,证明通过合成反应得到相应的聚酰亚胺目标产物。
取第一种聚酰亚胺溶液300份与第二种聚酰亚胺溶液100份,在2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得到共混型聚酰亚胺浸渍胶。
采用同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浸渍玻璃纤维蜂窝材料或Nomex蜂窝材料,得到的效果同实施例1。

Claims (7)

1.一种耐高温浸渍胶,其特征在于:由两种聚酰亚胺聚合物混合制得,
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采用下列组分合成:
(1)具有以下结构的芳香族四酸二酐:
Figure C200610103608C00021
其中Ar为芳香族的四价基团,包括稠环芳香族基团或其它连接基团所连接的非稠环芳香族基团;
具有上述结构的芳香族四酸二酐进一步限定为下列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双酚A二酐、2,2`-双(3,4-二羧苯基)六氟丙烷二酐;
(2)芳香族含氟二胺具有下面的结构通式:
H2N—R—NH2
其中R为含氟芳香族的二价基团;
(3)有机溶剂,选自下列一种或两种的混合: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
(4)催化剂是醋酸酐和三乙胺的混合物,或者醋酸酐和吡啶的混合物,用量是总投料量的0.1-2%重量百分比;
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采用下列组分合成:
(1)具有以下结构的芳香族四酸二酐:
Figure C200610103608C00022
其中Ar为芳香族的四价基团,包括稠环芳香族基团或其它连接基团所连接的非稠环芳香族基团;
具有上述结构的芳香族四酸二酐进一步限定为下列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酮四甲酸二酐、双酚A二酐;
(2)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具有下面的结构通式:
OCN—R—NCO
其中R为芳香族的二价基团;
具有上述结构通式的芳香族二异氰酸酯进一步限定为下列一种或两种的混合:2,4、-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3)有机溶剂,选自下列一种或两种的混合: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
(4)催化剂是异丙醇铝,用量是总投料量的0.1-2%重量百分比;
将上述的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与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按比例2-10:1在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中共混,得到耐高温浸渍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耐高温浸渍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种聚酰亚胺聚合物通过下列方法获得:
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将所述的芳香族含氟二胺在搅拌下溶解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中,溶解完毕后,在0—25℃下,分批加入所述的芳香族四酸二酐,持续反应1-24小时得到粘稠液体;在0—25℃下加入所述的催化剂,反应在连续搅拌下持续1-24小时,得到透明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耐高温浸渍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种聚酰亚胺聚合物通过下列方法获得:
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将所述的芳香族四酸二酐在搅拌下溶解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中,溶解完毕后,在0—25℃下,分批加入所述的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及所述的催化剂,反应在连续搅拌下持续4-6小时,升温至55-140℃,反应4-11小时,冷却至室温得到透明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耐高温浸渍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香族含氟二胺选自下列一种或几种的混合: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酚基)苯、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酚基)联苯、4,4`-双(3-氨基-5-三氟甲基酚基)联苯。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耐高温浸渍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比例是3-8:1。
6.如权利要求1的耐高温浸渍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玻璃纤维蜂窝材料或Nomax蜂窝材料浸渍于所述的耐高温浸渍胶中,均匀渗透。
7.一种增强型蜂窝材料,其特征在于,将玻璃纤维蜂窝材料或Nomax蜂窝材料浸渍于如权利要求1的耐高温浸渍胶中,均匀渗透后,于80-95℃烘烤2-4小时,110-140℃烘烤2-4小时,在160-180℃烘烤3-5小时,制得增强型蜂窝材料。
CNB2006101036082A 2006-07-24 2006-07-24 一种耐高温浸渍胶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240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036082A CN100462403C (zh) 2006-07-24 2006-07-24 一种耐高温浸渍胶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036082A CN100462403C (zh) 2006-07-24 2006-07-24 一种耐高温浸渍胶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0164A CN1900164A (zh) 2007-01-24
CN100462403C true CN100462403C (zh) 2009-02-18

Family

ID=37656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360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2403C (zh) 2006-07-24 2006-07-24 一种耐高温浸渍胶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6240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0196B (zh) * 2008-02-26 2010-06-02 东南大学 原位聚合pi改性尼龙复合材料
CN110028788B (zh) * 2018-01-11 2021-11-26 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多孔聚酰亚胺保持架及其制备方法、轴承
CN108485592A (zh) * 2018-03-23 2018-09-04 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 一种长期耐300℃纸蜂窝用芯条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52340B (zh) * 2018-12-21 2021-12-28 福建省海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yasi-bdapofp型有机氟硅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0570A (zh) * 1998-04-01 1999-10-0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含短纤维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288925A (zh) * 1999-09-21 2001-03-2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涂层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303878A (zh) * 1999-10-22 2001-07-1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耐水解、高固含量的聚酰亚胺涂层胶及其制备方法
JP2001262116A (ja) * 2000-03-16 2001-09-26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電子部品用接着性ポリイミド樹脂
CN1535994A (zh) * 2003-04-04 2004-10-1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可溶性含氟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0570A (zh) * 1998-04-01 1999-10-0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含短纤维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288925A (zh) * 1999-09-21 2001-03-2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涂层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303878A (zh) * 1999-10-22 2001-07-1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耐水解、高固含量的聚酰亚胺涂层胶及其制备方法
JP2001262116A (ja) * 2000-03-16 2001-09-26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電子部品用接着性ポリイミド樹脂
CN1535994A (zh) * 2003-04-04 2004-10-1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可溶性含氟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0164A (zh) 2007-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3609B (zh) 一种含活性乙烯基聚酰亚胺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1704989B (zh) 先进复合材料用含氟亚胺基体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Takeichi et al. Star and linear imide oligomers containing reactive end-caps: preparation and thermal properties
US5478915A (en) Polyimide oligomers
CN101560371B (zh) 一种耐高温热固性聚酰亚胺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7241B (zh) 高透明低膨胀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Takekoshi Polyimides
Li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self‐catalyzed fluorinated novolac‐phthalonitrile resin
EP0466766A1 (en) Conductive polymer-maleimide blend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Connell et al. Oligomers and polymers containing phenylethynyl groups
CN100462403C (zh) 一种耐高温浸渍胶及其应用
CN101307013A (zh) 含邻苯二甲腈侧基的芳香族二胺及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聚酰亚胺或聚酰胺
CN101190968A (zh) 一种聚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Hsiao et al. Polyimides from 1, 5-bis (4-amino-2-trifluoromethylphenoxy) naphthalene and aromatic 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s
CN111533907A (zh) 一种含苯并咪唑结构的耐热聚酰亚胺模塑粉的制备方法
Rukmanikrishnan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olyimides Containing 1, 2, 3‐Triazole Moieties
CN111607088A (zh) 可自交联型磺化聚酰亚胺共聚物、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92745A (zh) 一种热塑性聚苯并噁唑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Organosoluble, low‐dielectric‐constant fluorinated polyimides based on 2, 6‐bis (4‐amino‐2‐trifluoromethylphenoxy) naphthalene
CN116218357B (zh) 一种氰酸脂原位改性聚酰亚胺耐高温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2678A (zh) 含三苯基吡啶和叔丁基的芳香二胺和由其制备的可溶性聚酰亚胺以及制备方法
CN102910840B (zh) 一种耐高温苯并咪唑型光导纤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olyimides derived from 1, 7‐bis (4‐aminophenoxy) naphthalene and aromatic 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s
US3926913A (en) Low temperature curing polyimides
Yang et al. New soluble poly (amide–imide–imide) s based on tetraimide-dicarboxylic acid condensed from 4, 4′-oxydiphthalic anhydride, 2, 2-bis [4-(4-aminophenoxy) phenyl] sulfone, and p-aminobenzoic acid, and various aromatic diami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1222

Address after: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city Jinhu Road No. 4

Applicant after: Research Inst of Ocean Chemistry

Co-applicant after: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city Jinhu Road No. 4

Applicant before: Research Inst of Ocean Chemistry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8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