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1771C - 电子邮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邮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1771C
CN100461771C CNB2005100081870A CN200510008187A CN100461771C CN 100461771 C CN100461771 C CN 100461771C CN B2005100081870 A CNB2005100081870 A CN B2005100081870A CN 200510008187 A CN200510008187 A CN 200510008187A CN 100461771 C CN100461771 C CN 10046177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ail
mail
server
terminal
gat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81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61992A (zh
Inventor
井野敏明
小林德二
冈本洋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ta Corp
Aruz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ta Corp, Aruze Corp filed Critical Se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61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1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17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177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7Computer-aided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mailing [e-mai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2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filtering or selective blo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邮件系统,其具有基于构成电子邮件发送源和发送目的的各种类型终端(12,14)的终端识别信息将电子邮件分发到指定地址的电子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该电子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具有在电子邮件上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GW)(4),执行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的邮件服务器(MTA)(6),登记各种类型终端的终端识别信息的数据库(例如用于邮件分发的DB)(8),以及基于终端识别信息将电子邮件分发到网关或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结果,当“按现状”利用现有系统时,新的服务可以被提供。

Description

电子邮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邮件系统,其基于邮件地址提供各种服务例如将电子邮件存储在指定目录中,将电子邮件发送到目标服务器,或者消除寄生在电子邮件上的病毒。
背景技术
当前,因特网已经扩展成极大的网络,其中分散在各个地区的计算机网络(LAN(局域网)和WAN(广域网))由专用线彼此连接,并且使得能够利用各种服务。因特网是任何人可以进行连接的开放网络;但是,为了利用因特网的服务,必须作为客户端(终端)连接到构成因特网的服务器。例如,属于具有服务器的教育组织,组,企业等的人可以经由LAN利用因特网;但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此后缩写为“ISP”)可以提供必需装备和各种类型的外围服务,使得即使没有服务器的企业或个人可以利用因特网。
由ISP提供的服务的一个实例是邮件服务,其允许从公众电话电路连接到因特网,并且分配独立的邮件地址给各个客户端(终端);在该服务中,当连接合同与ISP订立时,用户ID(标识符),连接密码,邮件地址等被提供。随后,客户端可以利用提供的邮件地址经由ISP的电子邮件系统(例如,包括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服务器和POP(邮局协议)服务器的邮件服务器)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例如,电子邮件从SMTP服务器经由因特网发送到目标终端,并且来自其他网络的电子邮件经由POP服务器传输。
可能存在称作计算机病毒的程序包含在经由这种ISP这样发送或接收的电子邮件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下面的问题可能产生:也就是,发送或接收的电子邮件自身可能损坏,发送或接收病毒污染电子邮件的终端的系统可能损坏,等。
为了预先防止这种问题的出现,存在例如(例如)日本未经审查专利公开2002-108778号中所示提供一种为了检查病毒的新服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新服务的服务器(也就是病毒检查服务器)与上述电子邮件系统(邮件服务器)一起安装,并且在具有新合同的客户端的情况下,在与其订立合同的服务器被选择之后,进行该服务器的通知,并且邮件系统为客户端而设置。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与上述电子邮件系统(邮件服务器)订立合同的客户端必须重新与病毒检查服务器订立合同以便在合同期间接收病毒检查,并且终端和病毒检查服务器之间的邮件系统必须停止;因此,这的麻烦、时间和成本由客户端自身承受。
此外,在病毒检查服务由不具有病毒检查服务器的ISP重新执行的情况下,除了现有电子邮件系统(邮件服务器)之外,病毒检查服务器必须重新增加,并且这的麻烦、时间和成本由ISP自身承受。
在尝试如此在现有电子邮件系统中提供新服务(例如病毒检查服务)的情况下,该服务的麻烦、时间和成本由客户端和ISP承担;因此,为了消除这种问题,需要一种电子邮件系统构造,其使得能够利用现有系统“按现状”提供新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设计;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构造一种电子邮件系统,其使得能够利用现有系统“按现状”提供新服务。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是具有电子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的电子邮件系统,该电子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基于构成上述电子邮件发送源和发送目的的各种类型终端(12,14)的终端识别信息来将电子邮件分发到指定地址,上述电子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包括在上述电子邮件上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GW)4,执行上述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的邮件服务器(MTA)6,登记上述各种类型终端的终端识别信息的数据库(例如用于邮件分发的DB)8,以及基于上述终端识别信息将上述电子邮件分发到上述网关或上述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
在本发明中,上述终端识别信息登记在上述数据库中的终端指定为已注册终端,而上述终端识别信息没有登记在上述数据库中的终端指定为未注册终端,从上述已注册终端发送的上述电子邮件由上述邮件分发服务器分发到上述网关,然后经受上述网关的指定处理并送出到上述邮件服务器,而从上述未注册终端发送的上述电子邮件由上述邮件分发服务器分发到上述邮件服务器,而不使其经过上述网关。
此外,上述终端识别信息包含至少上述各种类型终端的IP地址,以及使用上述各种类型终端的用户的用户ID,密码和邮件地址。
此外,在本发明中,当上述电子邮件被接收时基于登记在上述数据库中的上述终端识别信息认证上述电子邮件的发送源终端是已注册终端还是未注册终端的认证部分(POP认证部分20),基于上述认证部分的认证结果将上述电子邮件分发到上述网关或上述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分发部分22,以及基于上述邮件分发部分的分发结果将上述电子邮件发送到上述网关或上述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分发发送部分24,位于上述邮件分发服务器中。
消除包含在上述电子邮件中的计算机病毒的病毒消除装置位于上述网关中以便执行指定处理。
此外,基于上述电子邮件的邮件地址至少将上述电子邮件存储在目的目录(Foo1,Foo2)中并将电子邮件发送到其他目的的SMTP服务器16,以及将存储在上述目的目录中的上述电子邮件传输到指定终端的POP服务器18位于邮件服务器中。
在本发明中,在电子邮件从上述已注册终端发送到上述邮件分发服务器的情况下,以及在电子邮件从上述未注册终端发送到上述邮件分发服务器的情况下,对话控制都在上述邮件分发服务器上执行。
此外,在本发明中,存储从未注册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的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例如Foo1),和存储从已注册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的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例如Foo2)位于目的目录中,并且其中存储在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1)中的电子邮件传输到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由SMTP服务器发送到地址重写网关48的电子邮件的邮件地址重写为与已注册终端相对应的另一个邮件地址,并且电子邮件再次发送到邮件分发服务器,其后经受网关的指定处理,送出到邮件服务器,然后存储在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中。
为了实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邮件系统,其具有基于构成所述电子邮件发送源和发送目的的各种类型终端的终端识别信息将电子邮件分发到指定地址的电子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所述电子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包括:网关,其对所述电子邮件执行指定处理;邮件服务器,其执行所述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数据库,其登记所述各种类型终端的终端识别信息;以及邮件分发服务器,其基于所述终端识别信息将所述电子邮件分发到所述对所述电子邮件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或所述邮件服务器;其中所述终端识别信息登记在所述数据库中的终端被指定为已注册终端,而所述终端识别信息没有登记在所述数据库中的终端被指定为未注册终端,其中从所述已注册终端发送的所述电子邮件由所述邮件分发服务器分发到所述对所述电子邮件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然后经受所述对所述电子邮件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的指定处理并送出到所述邮件服务器,而从所述未注册终端发送的所述电子邮件由所述邮件分发服务器分发到所述邮件服务器而不使其经过所述对所述电子邮件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其中所述邮件服务器包括至少将所述电子邮件存储在目的目录中并基于所述电子邮件的邮件地址将电子邮件发送到其他目的的SMTP服务器,以及将存储在所述目的目录中的所述电子邮件传输到指定终端的POP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目录包括存储从所述未注册终端发送的所述电子邮件的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以及存储从所述已注册终端发送的所述电子邮件的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其中提供了用于由所述SMTP服务器将待存储在所述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中的所述电子邮件经由地址重写网关传输到所述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的装置,被发送到所述地址重写网关的所述电子邮件的邮件地址被重写成与所述已注册终端之一相对应的另一个指定邮件地址,并且将所述电子邮件再次发送到所述邮件分发服务器,此后经受所述对所述电子邮件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的指定处理,送出到所述邮件服务器,然后存储在所述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中。
附图说明
图1是以示意图的形式显示构成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的电子邮件系统的总体构造的图;
图2是显示安装在电子邮件系统中的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的构造的图;
图3是显示在电子邮件从已注册终端发送到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的情况下对话控制的图;以及
图4是显示在电子邮件从未注册终端发送到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的情况下对话控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构成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的电子邮件系统将参考附随附图在下面描述。
如图1中所示,基于构成电子邮件发送源和发送目的的各种类型终端的终端识别信息将电子邮件分发到指定目的的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位于本实施方案的电子邮件系统中。此外,这些各种类型的终端可以想象成(例如)计算机(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型计算机等),移动电话(蜂窝式电话,PHS(个人手提电话系统)等)或PDA(个人数字助理);在下面的实施方案中,桌上型计算机想象为一种类型的终端。
在该电子邮件系统中,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包括在电子邮件上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GW)4,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邮件服务器(MTA(消息传输代理))6,登记各种类型终端的终端识别信息的数据库(邮件分发DB(数据库))8,以及基于终端识别信息将电子邮件分发到网关4或邮件服务器6的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
在这种构造中,在其终端识别信息登记在数据库8中的终端指定为已注册终端,而其终端识别信息没有登记在数据库8中的终端指定为未注册终端的情况下,从已注册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由邮件分发服务器10分发到网关4,然后经受该网关4的指定处理并送出到邮件服务器6。另一方面,从未注册终端发送的邮件由邮件分发服务器10分发到邮件服务器6而不使其经过网关4。
终端识别信息包含至少各种类型终端的IP地址,使用各种类型终端的用户的ID,密码(用于拨号连接的密码)和邮件地址。
在这种情况下,IP地址由用来区别网络中各种类型终端的32位地址信息组成。例如,连接到LAN等的终端(计算机)的IP地址是固定的且不改变;但是,在利用公众电路拨号IP连接的情况下,因为IP地址由ISP自动分配,IP地址随着每次连接而改变。
用户ID是在网络系统内部使用的用户(客户端)识别号码;其不直接由客户端使用,而是仅用来设置指定处理和资源的限制。此外,术语“指定处理”指由OS(操作系统)内核使用以在这些程序执行时控制程序(内存控制和任务控制)的单元,而术语“资源”指构成程序的软件产品。
例如,密码(拨号连接密码)是当因特网服务或个人计算机通信服务被使用时用来检查身份和访问权限存在或不存在的字符序列。
此外,邮件地址是电子邮件目的以“用户名@域名”的形式表示的地址;邮件服务器(MTA)6由使用邮件地址域名DNA(域名系统)调查邮件发送目的的IP地址,并且使用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将电子邮件发送到这些目的。
“DNS”指提供从域名指定IP地址的服务的系统。DNS服务器(图中没有显示)被构造,其具有因特网上IP地址和域名的对应表。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电子邮件系统中,在电子邮件经由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从发送源终端12发送到发送目的终端14的情况下,首先执行询问,以便确定发送目的终端14的IP地址是否存在于最接近发送源终端12的DNS服务器中。在该地址不存在于该DNS服务器中的情况下,对更高一级DNS服务器执行这种询问的处理被重复。然后,在包含发送源终端12和发送目的终端14二者的IP地址的DNS服务器被找到之后,具有该IP地址的发送目的终端可以通过从这里降低DNS服务器的层次来访问;在这种状态下,使用SMTP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是可能的。此外,DNS服务器从图1中省略。
例如,邮件服务器(MTA)6具有基于邮件地址发送从发送源终端12发送到发送目的终端14的电子邮件,执行关于电子邮件是否已经传递到发送目的终端14的传输确认,在发送目的终端14的IP地址不清楚的情况下、在到发送目的终端14的通信路径中存在阻塞或故障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错误例如发送目的终端14的繁忙状态的情况下等执行重新发送处理,以及将错误消息送回到发送源终端12的功能。
此外,具有至少基于电子邮件的邮件地址将电子邮件存储在目的目录(Foo1,Foo2)中以及发送电子邮件到其他目的(例如发送目的终端14)的功能的SMTP服务器16,和将存储在目的目录(Foo1,Foo2)中的电子邮件传输到指定终端(图中没有显示)的POP(邮局协议)服务器18,位于邮件服务器6中。
在因特网中,电子邮件经由路径“发送源终端12”~“发送源终端12的邮件服务器”~“因特网上用作通路的邮件服务器(也就是本实施方案的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发送目的终端14的邮件服务器”~“发送目的终端14”发送和接收。此外,在图1中,发送源终端12的邮件服务器和发送目的终端14的邮件服务器被省略。
SMTP是在上述路径中从“发送源终端12”到“发送目的终端14的邮件服务器”使用的通信协议,并且如果从发送源终端12发送的电子邮件指向任何自己终端,SMTP服务器16接收该电子邮件并且基于邮件地址将该电子邮件存储在目的目录(Foo1,Foo2)中。另一方面,如果从发送源终端12发送的电子邮件不指向任何自己终端,SMTP服务器16检查目的,并且基于邮件地址将该电子邮件发送到发送目的终端14。
此外,POP是从“发送目的终端14的邮件服务器”到“发送目的终端14”使用的通信协议,并且在本实施方案的电子邮件系统中,POP服务器18将存储在目录(Foo1,Foo2)中的电子邮件传输到相应终端(图中没有显示)。在存储在目录(Foo1,Foo2)中的电子邮件被接收到的情况下,当客户端(终端)在POP中访问邮件服务器(MTA)6时,开始消息从POP服务器18中送回。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端(终端)可以检查电子邮件是否已经传递到其自己的目录(Foo1,Foo2)中,或者可以通过发送用户ID或密码(拨号连接密码)并接收POP确认来从相应目录(Foo1,Foo2)接收期望的电子邮件。
通过经由用户ID或密码(拨号连接密码)这样执行POP确认使得客户端的身份在电子邮件发送到客户端(SMTP之前POP)被确认,能够防止电子邮件被其他客户端阅读而没有阻止。
在这种POP确认的情况下,使用POP3控制的确认可以被执行。但是,在POP3确认的情况下,因为密码作为字符序列发送而没有特殊地编码,使用密码被编码以提高安全性的APOP(认证的POP)控制是期望的。
在本实施方案中,期望指定处理的客户端(例如发送源终端12)的终端识别信息经由网关(GW)4登记在邮件分发DB 8中。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识别信息登记在邮件分发DB 8中的发送源终端12指定为已注册终端;例如,邮件地址,IP地址,用户ID,密码(拨号连接密码)等作为每个已注册终端12的终端识别信息登记在邮件分发DB 8中。另一方面,在不期望经由网关(GW)4接收指定处理的情况下,该终端识别信息不登记在邮件分发DB 8中。此外,关于用于在邮件分发DB 8中登记的方法,如果已注册终端可以基于终端识别信息来指定,这足够;因此,这里不存在任何特殊限制。
此外,例如,除了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之外,由ISP最新提供给客户端的各种类型的服务可以设置为由网关(GW)4执行的指定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各种类型服务的实例包括主页准备服务,到其他内容的链接服务,消除包含在(也就是污染)电子邮件的病毒的服务,以及预先防止已知为垃圾邮件的电子邮件,例如未指定的广播广告,连锁邮件等的发送和接收的服务。在下面的描述中,消除计算机病毒的服务将描述为指定处理的一个实例。
在这种情况下,消除包含在电子邮件中的计算机病毒的病毒消除装置安装在网关(GW)4中。关于该病毒消除装置,例如,病毒消除设备可以直接构造在网关(GW)4自身中,或者当前销售的病毒消除软件可以利用,并且该软件可以安装。此外,“InterScan VirusWall”(Trend Micro K.K.销售的产品的商业名字)可以用作病毒消除软件的一个实例。
此外,为了执行电子邮件分发处理,当这种电子邮件被接收时基于登记在邮件分发DB8中的终端识别信息来认证电子邮件的发送源终端是已注册终端还是未注册终端的认证部分(POP认证部分)20,基于POP认证部分20的认证结果将电子邮件分发到网关(GW)4或邮件服务器(MTA)6的邮件分发部分22,以及基于邮件分发部分22的分发结果分发并发送电子邮件到网关(GW)4或邮件服务器(MTA)6的邮件分发发送部分24,位于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中。
这里,上述电子邮件系统(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的操作将被描述。
在操作的该描述中,一种情况被想象,其中在上述电子邮件系统(也就是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图1)构造在因特网上任意ISP中的状态下,在与期望ISP订立新合同时某个客户端(例如发送源终端12)期望经由网关(GW)4接收指定处理(计算机病毒消除服务)。
此外,关于用来与ISP订立连接合同的方法,各种方法例如通过电话联系、传真发送以及合同文档通过邮件邮寄等是可考虑的。但是,在下面的描述中,连接合同通过客户端(发送源终端12)的web浏览器与ISP订立的情况被想象。因此,在线签约系统26(参看图1和2)构造在该ISP的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邮件分发服务器10)中。
当在连接合同通过web浏览器与ISP订立的时候客户端(发送源终端12)从各种类型的服务中选择“病毒消除”时,选择信号经由因特网发送到邮件分发服务器10的web接口28。由ISP提供的各种类型服务程序30登记在在线签约系统26中,并且主登记程序32基于发送到web接口28的选择信号经由主登记接口34从服务程序30中提取“病毒消除”程序,并且将该提取的信号从主登记接口34发送到次登记接口36。
然后,次登记程序38经由邮件分发DBI(数据库接口)40将发送到次登记接口36的提取信号记录在邮件分发DB8中。在这种情况下,当与ISP的连接合同订立时从ISP提供到客户端(发送源终端12)的终端识别信息例如用户ID和密码(拨号连接密码),邮件地址等登记在邮件分发DB 8中,并且提取的信号与该终端识别信息相关联地记录在邮件分发DB 8中。结果,客户端(发送源终端12)作为期望经由网关(GW)4接收“病毒消除服务”的已注册终端登记在邮件分发DB 8中。
此外,当与ISP的合同订立时,终端识别信息例如用户ID和密码,邮件地址等可以登记在邮件分发DB 8中;作为选择,如图1和2中所示,所述终端识别信息可以从登记在客户端控制DB 42中的各种类型信息中提取,并且该信息可以登记在邮件分发DB 8中。
在图1和2中,当与ISP的连接合同订立时与客户端(发送源终端12)交换的合同信息(例如客户端的用户ID,密码,邮件地址,名字,年龄和职业,客户端的地址,电话号码和传真号码,合同内容等)与每个客户端相关联地登记在客户端控制DB 42中。
在这种情况下,当客户端(发送源终端12)最新与ISP订立连接合同时,上述各种类型的合同信息登记在客户端控制DB 42中,并且在接收上述“病毒消除服务”作为选项选择的情况下,主登记程序32经由客户端控制DBI 44从客户端控制DB 42中提取相应的终端识别信息,并且将提取的终端识别信息与上述选择信号一起登记在邮件分发DB 8中。结果,客户端(发送源终端12)作为期望接收“邮件消除服务”的已注册终端登记在邮件分发DB 8中。
此外,除病毒消除之外的服务,例如(例如)主页准备服务等,也在服务程序30中可获得;不用说,作为期望接收该“主页准备服务”的已注册终端的登记也可以由类似于上述的过程来完成。
随后,从作为已注册终端的发送源终端12发送到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的电子邮件由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分发到网关(GW)4;在病毒消除处理在这里执行之后,该电子邮件送出到邮件服务器(MTA)6。另一方面,从没有登记在邮件分发DB 8中的未注册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由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分发到邮件服务器(MTA)6,而不使其通过网关(GW)4。
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将电子邮件从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分发到网关(GW)4或邮件服务器(MTA)6的想得到的方法也包括电子邮件的所有数据(标题和主文本)在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中假脱机(排队等待),然后电子邮件从这里分发到网关(GW)4或邮件服务器(MTA)6的方法。但是,如果这样做,必须在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中维持大的内存容量;因此,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的制造成本增加,并且当假脱机(排队等待)的电子邮件正在由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分发时,其他电子邮件分发处理不能执行,或者延迟,使得在某些情况下保证有效的分发处理是不可能的。
因此,本实施方案的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使用电子邮件经由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从发送源终端12分发到网关(GW)4或邮件服务器(MTA)6而不被假脱机(排队等待)的方法。
为了具体地描述这一方法,在电子邮件从已注册终端(发送源终端12)(图3)发送到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的情况下,或者在电子邮件从未注册终端(图中没有特别显示)(图4)发送到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的情况下,对话控制在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上执行。
首先,如图3和4中所示,在电子邮件从已注册终端或未注册终端发送到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的情况下,“HELO”的对话开始问候从已注册终端或未注册终端发送,并且构成发送源的已注册终端或未注册终端的邮件地址“MAIL From”在肯定响应(图中没有显示)和确认响应“ok”从邮件分发服务器10接收之后被指定。然后,在确认响应“ok”从邮件分发服务器10接收之后,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目的“RCPT To”)被指定,并且确认响应“ok”被接收,使得对话控制在已注册终端或未注册终端和邮件分发服务器10之间执行。此外,“ok”指TCP(传输控制协议)对话中的确认响应(ACK:确认)。
在该对话阶段,POP认证部分20(参看图1和2)基于登记在邮件分发DB 8中的终端识别信息执行POP认证(SMTP之前POP),并且邮件分发部分22(参看图1和2)根据分发程序46确认电子邮件分发到网关(GW)4还是邮件服务器(MTA)6。在这种情况下,分发程序46经由邮件分发DBI 40访问邮件分发DB 8,确定确认的终端是已注册终端还是未注册终端,并且基于确定结果控制邮件分发部分22。
在由邮件分发部分22确定终端是已注册终端(图3)的情况下,对话控制在邮件分发发送部分24(图1和2)与网关(GW)4之间执行;接下来,对话控制在网关(GW)4和邮件服务器(MTA)6之间执行。接下来,指示电子邮件主文本发送的适当“DATA”经由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从已注册终端发送到网关(GW)4和邮件服务器(MTA)6,并且当“ok”的确认响应因响应其而送回时,“ACK”的确认从已注册终端发送,使得二者之间的对话被确认。此外,“ACK”是与“ok”的确认响应具有相同含义的代码;但是,不同代码被使用以区分确认和响应。
在这种状态下,从已注册终端发送到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的电子邮件的主文本从邮件分发发送部分24分发并发送到网关(GW)4;这里,在病毒消除执行之后,这送出到邮件服务器(MTA)6。
另一方面,在由邮件分发部分22确定终端是未注册终端(图4)的情况下,对话控制在邮件分发发送部分24和邮件服务器(MTA)6之间执行。随后,指示电子邮件主文本发送的适当“DATA”经由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从未注册终端发送到邮件服务器(MTA)6,并且当“ok”的确认响应因响应其而送回时,“ACK”的确认从未注册终端发送,使得二者之间的对话被确认。
在这种状态下,从未注册终端发送到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的电子邮件的主文本被分发并发送到邮件服务器(MTA)6而不经过网关(GW)4。
然后,当电子邮件的全部主文本已经分发并发送到邮件服务器(MTA)6之后对话结束“BYE”从已注册终端或未注册终端发送时,“ok”的确认响应送回,从而结束对话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送的电子邮件不指向自身,邮件服务器(MTA)6确认电子邮件的目的,并且该电子邮件由SMTP服务器16基于邮件地址发送到发送目的终端14。另一方面,如果发送的电子邮件指向邮件服务器(MTA)6自身,该电子邮件被接收并基于邮件地址存储在目的目录(Foo1,Foo2)中。
在本实施方案的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中,存储从未注册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的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1和存储从已注册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的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作为目的目录的实例位于邮件服务器(MTA)6中。
这里,如果从未注册终端(图中没有显示)发送的电子邮件的邮件地址指定为“Foo1@mta-domain.com”,而从已注册终端(例如发送源终端12)发送的电子邮件的地址指定为“Foo2@mta-domain.com”,那么邮件服务器(MTA)6可以通过检查“mta-domain.com”的域名来确定电子邮件是否寻址到自身,并且在电子邮件寻址到自身的情况下,该电子邮件根据这些邮件地址的帐户名“Foo1”和“Foo2”存储在相应目的目录(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1和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图1)中。在这种情况下,具有“Foo1@mta-domain.com”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存储在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1中而病毒消除没有执行;另一方面,具有“Foo2@mta-domain.com”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在病毒消除已经执行完的状态下存储在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中。
在电子邮件依次存储在相应目录(Foo1,Foo2)中的状态下,如果某一客户端(图中没有显示)发送“将存储在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1(邮件地址:Foo1@mta-domain.com)中的电子邮件传输到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的命令(例如,经由POP)到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2,邮件服务器(MTA)6根据该命令执行传输处理。因为存储在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1中的电子邮件还没有经受病毒消除,如果这种电子邮件传输到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那么已经经受病毒消除的电子邮件和还没有经受病毒消除的电子邮件在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中混合。
在初始设置中,仅已经经受病毒消除的电子邮件存储在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中;通过POP从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接收的电子邮件都是没有污染任何病毒的电子邮件。但是,如果还没有经受病毒消除的电子邮件如上所述混合,那么污染有病毒的电子邮件“按现状”传输到客户端;结果,这引起客户端系统中麻烦的情况可能被设想。
因此,在本实施方案的电子邮件系统中,使用一种构造,其被设计使得在存储于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1中的电子邮件传输到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的情况下,到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的该传输在该电子邮件已经经受病毒消除之后完成。
作为该构造的实例,在信包重写LAN中构造的地址重写网关(GW)48位于图1中所示的电子邮件系统中。这里,术语“信包”指邮件地址信息例如发送源和发送目的。
在这种构造中,在存储在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1(发送源邮件地址:Foo1@mta-domain.com)中的电子邮件将传输到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的情况下,邮件服务器(MTA)6将该电子邮件的邮件地址重写为地址重写网关(GW)48的代替地址(例如Foo2@ex.mta-domain.com),并且该电子邮件经由SMTP服务器16基于该代替地址发送到地址重写网关(GW)48。
地址重写网关(GW)48将代替地址(Foo2@ex.mta-domain.com)重写为发送目的地址(Foo2@mta-domain.com),并且将其发送到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发送目的地址对应于从已注册终端(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发送的电子邮件的目的,发送到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的电子邮件分发并发送到网关(GW)4或邮件服务器(MTA)6,然后存储在目的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中。
因为该电子邮件还没有经受病毒消除,已经从地址重写网关(GW)48发送到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的电子邮件必须分发到网关(GW)4,以便防止还没有经受病毒消除的电子邮件与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混合。
例如,用来将电子邮件分发到网关(GW)4的方法可能是地址重写网关(GW)48的终端识别信息预先登记在邮件分发DB 8中的方法。如果这样做,从地址重写网关(GW)48发送到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的电子邮件可以看作与从已注册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相同,所以邮件分发服务器(前端MTA)10将该电子邮件分发并发送到网关(GW)4。结果,已经经受病毒消除的电子邮件存储在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中。特殊地,存储在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1中的电子邮件在病毒消除已经执行的状态下传输到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中,使得不存在已经经受病毒消除的电子邮件和还没有经受病毒消除的电子邮件在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中的混合。
因此,在本实施方案中,例如,即使在尝试发展一种新服务例如病毒消除服务等的情况下,不需要像常规系统中一样为该新服务添加服务器(也就是病毒检查服务器),并且这种新服务可以通过仅在网关(GW)4中安装病毒消除软件“按现状”使用现有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来提供。
此外,例如,即使在已经与现有电子邮件系统订立合同的客户端在合同期间接收新服务例如病毒消除等的情况下,不需要像常规系统中一样与病毒检查服务器的新合同的订立,或者重新设置终端和病毒检查服务器之间的邮件系统的麻烦和成本;这种新服务的提供可以仅通过在客户端的web浏览器上与ISP订立连接合同容易且便宜地接收。
此外,即使在存储于邮件服务器(MTA)6的目录(Foo1,Foo2)中的电子邮件在目录之间传输的情况下,通过使数据经过构造在信包重写LAN中的地址重写网关(GW)48,这种电子邮件传输可以执行而没有已经经受病毒消除的电子邮件和还没有经受电子邮件消除的电子邮件的任何混合。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描述一种情况,其中当与ISP订立新的连接合同时,客户端期望经由网关(GW)4接收病毒消除服务。但是,即使在病毒消除服务在连接合同已经订立之后重新接收的情况下,病毒消除服务可以仅通过从显示在web浏览器上的各种类型服务中选择“病毒消除”来随后接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描述一种情况,其中存储于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1中的电子邮件传输到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但是,在电子邮件相反地从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传输到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1的情况下,即使已经经受病毒消除的电子邮件和还没有经受病毒消除的电子邮件在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1中混合,也没有任何问题。因此,在这种数据传输的情况下,例如,电子邮件可以由邮件服务器(MTA)6从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2直接传输到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Foo1,而不使其经过这种信包重写LAN。

Claims (6)

1.一种电子邮件系统,其具有基于构成所述电子邮件发送源和发送目的的各种类型终端的终端识别信息将电子邮件分发到指定地址的电子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所述电子邮件分发系统服务器包括:
网关,其对所述电子邮件执行指定处理;
邮件服务器,其执行所述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数据库,其登记所述各种类型终端的终端识别信息;以及
邮件分发服务器,其基于所述终端识别信息将所述电子邮件分发到所述对所述电子邮件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或所述邮件服务器;
其中所述终端识别信息登记在所述数据库中的终端被指定为已注册终端,而所述终端识别信息没有登记在所述数据库中的终端被指定为未注册终端,
其中从所述已注册终端发送的所述电子邮件由所述邮件分发服务器分发到所述对所述电子邮件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然后经受所述对所述电子邮件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的指定处理并送出到所述邮件服务器,而从所述未注册终端发送的所述电子邮件由所述邮件分发服务器分发到所述邮件服务器而不使其经过所述对所述电子邮件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
其中所述邮件服务器包括至少将所述电子邮件存储在目的目录中并基于所述电子邮件的邮件地址将电子邮件发送到其他目的的SMTP服务器,以及将存储在所述目的目录中的所述电子邮件传输到指定终端的POP服务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的目录包括存储从所述未注册终端发送的所述电子邮件的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以及存储从所述已注册终端发送的所述电子邮件的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其中提供了用于由所述SMTP服务器将待存储在所述未注册邮件存储部分中的所述电子邮件经由地址重写网关传输到所述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的装置,被发送到所述地址重写网关的所述电子邮件的邮件地址被重写成与所述已注册终端之一相对应的另一个指定邮件地址,并且将所述电子邮件再次发送到所述邮件分发服务器,此后经受所述对所述电子邮件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的指定处理,送出到所述邮件服务器,然后存储在所述已注册邮件存储部分中。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所述终端识别信息包括至少所述各种类型终端的IP地址,以及使用所述各种类型终端的用户的用户ID、密码和邮件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所述邮件分发服务器包括当所述电子邮件被接收时基于登记在所述数据库中的所述终端识别信息来认证所述电子邮件的发送源终端是所述已注册终端之一还是所述未注册终端之一的认证部分,基于所述认证部分的认证结果将所述电子邮件分发到所述对所述电子邮件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或所述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分发部分,以及基于所述邮件分发部分的分发结果将所述电子邮件发送到所述对所述电子邮件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或所述邮件服务器的邮件分发发送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所述对所述电子邮件执行指定处理的网关包括用于消除包含在所述电子邮件中的计算机病毒的病毒消除装置以便执行指定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在所述电子邮件从所述已注册终端之一发送到所述邮件分发服务器的情况下,以及在所述电子邮件从所述未注册终端之一发送到所述邮件分发服务器的情况下,对话控制都在所述邮件分发服务器上执行。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在所述数据库中预先将所述邮件地址重写网关的所述指定邮件地址登记为分配给所述已注册终端的邮件地址。
CNB2005100081870A 2004-02-23 2005-02-22 电子邮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17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45707A JP4276105B2 (ja) 2004-02-23 2004-02-23 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
JP2004045707 2004-0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1992A CN1661992A (zh) 2005-08-31
CN100461771C true CN100461771C (zh) 2009-02-11

Family

ID=34747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818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1771C (zh) 2004-02-23 2005-02-22 电子邮件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98178A1 (zh)
EP (1) EP1571574A1 (zh)
JP (1) JP4276105B2 (zh)
CN (1) CN100461771C (zh)
AU (1) AU2005200559A1 (zh)
TW (1) TWI266192B (zh)
ZA (1) ZA2005012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97408A1 (en) * 2006-06-22 2007-12-27 Jooyong Kim Message control system in a shared hosting environment
CN101179532B (zh) * 2007-12-13 2011-06-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邮件服务器系统及邮件分发的方法
GB2463047A (en) * 2008-09-01 2010-03-03 David Richard Gardner Providing a wireless e-mail backup link for when an ADSL or primary internet mail link is unavailable
KR101513195B1 (ko) * 2014-07-15 2015-04-17 (주) 엠앤와이즈 게이트웨이 서버를 이용하여 보안을 강화한 메일발송 방법
CN109218163B (zh) * 2017-07-05 2021-05-07 北京二六三企业通信有限公司 邮件投递方法及服务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67754A2 (en) * 1998-06-19 1999-12-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w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incompatible addressing formats
US6101320A (en) * 1997-08-01 2000-08-08 Aurora Communications Exchange Ltd. Electronic mai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P1091532A2 (en) * 1999-10-04 2001-04-11 Microsoft Corporation A flexib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a broad range of networks and devices
CN1377165A (zh) * 2001-03-23 2002-10-30 美商·惠普公司 电子消息系统
US6650890B1 (en) * 2000-09-29 2003-11-18 Postini, Inc. Value-added electronic messaging services and transparent implementation thereof using intermediate ser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8827A (ja) * 1997-08-20 1999-03-09 Toshiba Corp 電子メール受信装置および同装置に適用されるメール分類方法
JP2000036830A (ja) * 1998-07-16 2000-02-02 Nec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メール転送装置
US6321267B1 (en) * 1999-11-23 2001-11-20 Es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junk email
JP2001217861A (ja) * 2000-01-31 2001-08-10 Kddi Corp いたずらメール防止システム及びメールセンタ装置
US20030009698A1 (en) * 2001-05-30 2003-01-09 Cascadezone, Inc. Spam avenger
US20030023736A1 (en) * 2001-07-12 2003-01-30 Kurt Abkemeier Method and system for filtering messages
JP2003218944A (ja) * 2002-01-18 2003-07-31 Nec Corp メール送受信方式
AUPS193202A0 (en) * 2002-04-23 2002-05-30 Pickup, Robert Barkley Mr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horising electronic mail
JP2002281091A (ja) * 2002-05-10 2002-09-27 Takeaki Mori 電子メールサービス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4030626A (ja) * 2002-05-10 2004-01-29 Takeaki Mori 電子メールサービスシステム及び該電子メールサービス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を実行するプログラム
CA2420391C (en) * 2003-02-28 2014-08-26 Internet Light And Power Inc. Email message filte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7366761B2 (en) * 2003-10-09 2008-04-29 Abaca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reating a whitelist for processing e-mails
JP4581104B2 (ja) * 2003-03-28 2010-11-17 学校法人明治大学 ネットワーク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
WO2005050934A1 (en) * 2003-11-17 2005-06-02 Fotta Keith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ulating unsolicited electronic mail
US20080163075A1 (en) * 2004-01-26 2008-07-03 Beck Christopher Clemmett Macl Server-Client Interaction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1320A (en) * 1997-08-01 2000-08-08 Aurora Communications Exchange Ltd. Electronic mai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P0967754A2 (en) * 1998-06-19 1999-12-2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w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incompatible addressing formats
EP1091532A2 (en) * 1999-10-04 2001-04-11 Microsoft Corporation A flexibl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a broad range of networks and devices
US6650890B1 (en) * 2000-09-29 2003-11-18 Postini, Inc. Value-added electronic messaging services and transparent implementation thereof using intermediate server
CN1377165A (zh) * 2001-03-23 2002-10-30 美商·惠普公司 电子消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236825A (ja) 2005-09-02
JP4276105B2 (ja) 2009-06-10
EP1571574A1 (en) 2005-09-07
US20050198178A1 (en) 2005-09-08
ZA200501211B (en) 2006-07-26
AU2005200559A1 (en) 2005-09-08
TW200602874A (en) 2006-01-16
TWI266192B (en) 2006-11-11
CN1661992A (zh) 2005-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lensin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Klensin RFC2821: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CN100573442C (zh) 用于控制对电子消息接收者的访问的系统和方法
US2006016805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ed electronic mail processing
US20090044006A1 (en) System for blocking spam mail and method of the same
WO200104495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firming receipt of electronic mail transmitted via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529399B (zh) 代理服务器和代理方法
EP1281267A2 (en) Method of enabl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communication when current destination for recipient is unknown to sender
CN100461771C (zh) 电子邮件系统
US20130198303A1 (en) Automated user-initiated invi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4857246B2 (ja) 承認装置、承認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01010089A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electronic messaging
JP4711086B2 (ja) 迷惑メール判定装置、および迷惑メール判定方法、並びに判定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CN1275442C (zh) 一种电子邮件的传递方法
JP2002051071A (ja) 電子メール自動転送システム
KR20060005138A (ko) 대표 이-메일 서비스시스템
KR20050040377A (ko) 전자메일로 동호회의 게시판을 구성하는 방법
Protocol Network Working Group J. Klensin Internet-Draft April 25, 2007 Obsoletes: 821 (if approved) Intended status: Standards Track Expires: October 27, 2007
Protocol Network Working Group J. Klensin Internet-Draft April 17, 2007 Obsoletes: 2821 (if approved) Intended status: Standards Track Expires: October 19, 2007
KR20070077809A (ko) 무선 멀티미디어 메시지 처리 서버
JP2005267190A (ja) 冗長構成における情報共有システム
Protocol Network Working Group J. Klensin Internet-Draft July 7, 2005 Obsoletes: 2821 (if approved) Expires: January 8, 2006
Protocol Network Working Group J. Klensin Internet-Draft November 18, 2007 Obsoletes: 2821 (if approved) Intended status: Standards Track Expires: May 21, 2008
KR20070072475A (ko) 멀티미디어 컨텐츠 등록 시스템
Protocol Network Working Group J. Klensin Internet-Draft October 16, 2007 Obsoletes: 2821 (if approved) Intended status: Standards Track Expires: April 18, 2008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ETA CORP.

Owner name: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RUZE CORP.

Effective date: 201108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8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Universal Entertainment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Aruze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8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ruze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Seta Corp.

Patentee before: Aruze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