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1023C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61023C CN100461023C CNB2005100772031A CN200510077203A CN100461023C CN 100461023 C CN100461023 C CN 100461023C CN B2005100772031 A CNB2005100772031 A CN B2005100772031A CN 200510077203 A CN200510077203 A CN 200510077203A CN 100461023 C CN100461023 C CN 10046102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toner
- pattern
- quality evaluation
- col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沿感光体(或显影辊)的移动方向,形成超过与显影辊周长对应的长度(Ld)的测试图案(P3)。在显影辊最初的旋转中,由于表面的调色剂传送量大,所以测试图案为高浓度,但若调色剂余量少,则在下面的旋转中调色剂传送量就会减少,因此,在测试图案(P3)中超过长度(Ld)的部分的图像浓度就会下降。若在对应于第一周和第二周边界的位置有浓度差,则可知产生了因调色剂余量不足而引起的像质劣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使用调色剂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用于评价图像品质的图像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装置等使用调色剂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随着装置的使用,例如由于装置的老化或调色剂的余量降低等装置的状态变化从而产生图像品质的劣化。这样的情况下若直接禁止图像的形成当然可以防止图像品质的进一步劣化。但是,也有即使图像品质多少有些劣化的状态,用户也希望继续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为了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例如特许文献1中记载的打印装置中,当调色剂余量低于第一预定值时,通过显示打印物有产生飞白的可能性的信息对用户进行警告,并同时至少可以对当前处理中的打印工作数据,根据用户的操作作为打印物输出。这样,就可以满足用户的上述要求,提高对用户的便利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196628号公报。
允许图像品质的劣化到什么程度,根据用户的意图和或图像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最好是最终用户可以判断图像品质是否良好。为了使这个成为可能,例如,可以考虑在纸等记录材料上形成并输出图像品质评价用的适当的测试图案。但是,对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一般用户而言,通过目视进行图像品质的评价作业未必容易。因此,最好是通过在作为图像品质评价用而输出的图像的图案上下功夫,从而确立即使不具备专业知识,也可以简单地评价图像品质是否良好的技术,但对这样的技术至今还没有做充分的研究。
发明内容
这项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容易目测分辨图像品质评价用图像来简单地判断图像品质是否良好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在具有在承载调色剂的同时在预定的方向旋转移动从而传送所述调色剂的调色剂承载单元,并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用于评价像质的像质评价用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形成方法中,为达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在调色剂承载单元的第一次旋转中,通过使用调色剂承载单元所承载的调色剂进行图像形成来消耗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上预定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并在接着该第一次旋转的调色剂承载单元的第二次旋转中,使用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上预定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的至少一部分。
并且,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在被构成为可以承载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图像载体和在表面承载从调色剂储存单元供给的调色剂的同时在预定的方向旋转移动的调色剂载体相对配置,并使调色剂从调色剂载体移动到图像载体,从而在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形成方法中,为达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形成具有沿着相对位置的调色剂载体表面的移动方向而延伸的均匀的图像图案的带状图案,同时,在该带状图案的附近沿着调色剂载体的移动方向以预定的间隔形成刻度图案。
并且,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是,在具有承载调色剂的同时在预定的方向旋转移动从而传送所述调色剂的调色剂承载单元,并可在记录材料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形成方法中,为达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作为评价像质的像质评价用图像,在记录材料的一个主面上形成第一基准图像部以及第一评价图像部,同时,在记录材料的另一主面上形成第二基准图像部以及第二评价图像部。其中,在记录材料的一个主面上,使用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上在前一次旋转时没有由于形成图像而消耗调色剂的第一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第一基准图像部,同时,使用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上在前一次旋转时由于形成图像而消耗了调色剂的第二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第一评价图像部。并且在记录材料的另一主面的与第一基准图像部对应的位置上,使用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上在前一次旋转时没有由于形成图像而消耗调色剂的第三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第二基准图像部,同时,在记录材料的另一主面的与所述第一评价图像部对应的位置上,使用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上在前一次旋转时由于形成图像而消耗了调色剂的第四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第二评价图像部。
并且,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是,在能够在记录材料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形成方法中,为达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在记录材料的第一主面上形成用于评价图像品质的像质评价用图像,同时,在第一主面相反侧的记录材料的第二主面中与像质评价用图像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背景用图像。
并且,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是,在能够在记录材料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形成方法中,为达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在记录材料的主面中的第一面上形成预定的背景用图像,在与形成背景用图像的所述记录材料的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中与背景用图像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用于评价图像品质的像质评价用图像。
此外,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是,在能够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由多种调色剂颜色形成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形成方法中,为达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作为用于对多种调色剂颜色中的一个对象调色剂颜色的图像品质进行评价的像质评价用图像,将该对象调色剂颜色和多种调色剂颜色中所述调色剂颜色以外的一种混色用调色剂颜色的混色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显影器构造的截面图;
图4A至图4C是表示显影辊的表面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测试图案的浓度差的原理图;
图6是调色剂传送量以及测试图案浓度的示意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测试图案的其他示例的示意图;
图8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状态页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9A至图9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测试图案的其他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状态页上的图像图案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状态页上的图像图案的其它示例的示意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状态页中的测试图案的配置示意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状态页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状态页的制成顺序的流程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状态页上的图像图案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6A以及图16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测试图案的其他示例的示意图;
图17A以及图17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状态页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状态页的制成顺序的流程图;
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像质评价用图像以及背景用图像的调色剂颜色的示意图;
图20A到图20D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像质评价用图像以及背景用图像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21A以及图21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状态页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状态页的制成顺序的流程图;
图23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像质评价用图像以及背景用图像的调色剂颜色的示意图;
图24A以及图24B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像质评价用图像以及背景用图像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25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测试图案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6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混色用调色剂颜色的确定方法的示例图;
图2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状态页的制成顺序的流程图;
图28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各调色剂颜色的图像图案的示意图;
图2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状态页的其他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并且图2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该装置是将黄色(Y)、青色(C)、品红色(M)、黑色(K)这四种颜色的调色剂(显影剂)重合形成全彩色图像或仅使用黑色(K)的调色剂形成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来自主计算机等外部装置的图像信号被传给主控制器11后,响应于该来自主控制器11的指令,设在引擎控制器10中的CPU 101控制引擎部EG的各部来执行预定的图像形成动作,从而在纸张S上形成对应于图像信号的图像。
在该引擎部EG中设置感光体22,该感光体22可在图1的箭头方向D1上自由回转。并且在该感光体22的周围沿其回转方向D1分别配置有带电单元23、旋转显影单元4以及清洁部25。带电单元23被施加预定的带电偏压,从而使感光体22的外表面均一带电为预定的表面电位。清洁部25将一次转印后残留附着在感光体22表面上的调色剂除去,并回收到设置在内部的废弃调色剂罐中。这些感光体22、带电单元23以及清洁部25一体地构成感光体盒2,该感光体盒2作为一体相对于装置主体可自由装卸。
并且,光线L从曝光单元6向通过该带电单元23带电的感光体22的外表面进行照射。该曝光单元6响应于从外部装置传给的图像信号,将光线L在感光体22上曝光,从而形成对应于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
这样形成的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4进行调色剂显影。即,在该实施方式中,显影单元4具有可绕着与图1纸面垂直的回转轴中心自由回转而设置的支架40;作为相对于支架40可自由装卸的盒构成,且分别内装有各种颜色调色剂的黄色用显影器4Y、青色用显影器4C、品红色用显影器4M、以及黑色用显影器4K。该显影单元4由引擎控制器10进行控制。并且,若根据来自该引擎控制器10的控制指令,在显影单元4被回转驱动的同时,这些显影器4Y、4C、4M、4K有选择地与感光体22接触,或者被定位于间隔预定间隔相对的预定位置,则设置在所述显影器并承载所选择颜色的调色剂的显影辊44与感光体22相对配置,并在该相对位置上,从显影辊44向感光体22的表面附着调色剂。这样,感光体22上的静电潜像以选择的调色剂颜色显影。
图3是表示显影器构造的截面图。各显影器4Y、4C、4M、4K都具有同一构造。因此,虽然在这里是参照图3对显影器4K的构成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对于其它的显影器4Y、4C、4M,其构造以及功能都一样。在该显影器4K中,供给辊43以及显影辊44通过轴可旋转地安装于内部容纳有调色剂T的壳体41上,若所述显影器4K被定位于上述预定位置,则显影辊44与感光体2接触,或者间隔预定间隔而相对定位,同时,这些辊43、44与设置在主体侧的回转驱动部(图示省略)啮合,从而在预定方向回转。该显影辊44由铜、铝、不锈钢等金属或合金形成圆柱状。并且,通过两个辊43、44边接触边回转,将调色剂擦到显影辊44的表面上,从而在显影辊44的表面形成预定厚度的调色剂层。
并且,在该显影器4K上配置有用于将形成于显影辊44表面的调色剂层的厚度限制在预定厚度的限制刮刀45。该限制刮刀45由不锈钢或磷青铜等的板状部件451和安装在板状部件451前端部的橡胶或树脂部件等的弹性部件452构成。该板状部件451的后端部被固定在壳体41,在图3箭头所示的显影辊44的回转方向上,将安装在板状部件451的前端部的弹性部件452配置成位于板状部件451的后端部的上游侧。并且,该弹性部件452与显影辊44的表面弹性接触,并将形成于显影辊44表面的调色剂层最终限制在预定的厚度。
这样,形成于显影辊44表面的调色剂层通过显影辊44的回转而被顺次运送到与表面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2相对的位置。并且,若将来自引擎控制器10的显影偏压施加到显影辊44上,则显影辊44上所承载的调色剂根据感光体2的表面电位而部分地附着在其表面各部,这样感光体2上的静电潜像就作为该调色剂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而被显影。
如上所述那样在显影单元4显影的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区域TR1被一次转印到转印单元7的中间转印带71上。转印单元7具有架在多个辊72~75上的中间转印带71和通过对辊73进行回转驱动而使中间转印带71在预定的回转方向D2上回转的驱动部(图示省略)。并且,当将彩色图像转印到纸张S上时,使感光体22上所形成的各色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71上重合从而形成彩色图像,同时,将彩色图像二次转印到从纸盒8逐张取出并沿送纸路径F而被送至二次转印区域TR2的纸张S上。
此时,为了将中间转印带71上的图像正确地转印到纸张S上的预定位置,对将纸张S送入二次转印区域TR2的定时进行管理。具体来说,在送纸路径F上,在二次转印区域TR2的前侧设置闸辊81,闸辊81配合中间转印带71的旋转移动的定时而回转,从而将纸张S以预定的定时送入二次转印区域TR2。
并且,这样形成彩色图像的纸张S由定影单元9进行定影,并经由排出前辊82以及排出辊83传送到设置在装置主体上表面部的排出托盘部89。此外,当在纸张S的两面形成图像时,当如上述那样在单面形成了图像的纸张S的后端部被传送到排出前辊82后方的反转位置PR时,排出辊83的回转方向进行反转,这样纸张S就沿反转送纸路径FR向箭头D3方向传送。然后,在闸辊81的前面再次经过送纸路径F,但此时在二次转印区域TR2中与中间转印带71接触并进行图像转印的纸张S的纸面,是与先前转印了图像的纸面相反的面。这样,可在纸张S的双面形成图像。
并且,在辊75的近旁配置有清洁部76。该清洁部76可通过图示省略的电磁离合器相对于辊75进行接近、离开移动。并且,在向辊75侧移动的状态下,清洁部76的刮刀与架在辊75上的中间转印带71的表面接触,从而除去二次转印后残留附着在中间转印带71外周面上的调色剂。
并且,如图2所示,在该装置1中具有由主控制器11的CPU111控制的显示部12。该显示部12,例如由液晶显示器构成,其响应于来自CPU111的控制指令,显示对用户的操作引导和图像形成动作的进展状况,此外还进一步显示用于通知装置发生异常或某一单元的更换时期等的预定信息。
并且,在图2中,标号113是为了存储图像而设置在主控制器11中的图像存储器,其中所述图像是由主计算机等外部装置经由接口112提供的。标号106是用于存储CPU101所执行的计算程序或用于控制引擎部EG的控制数据等的ROM;此外,标号107是用于暂时存储CPU101中的计算结果和其它数据的RAM。
并且,标号200是用于求得调色剂消耗量的调色剂计数器。该调色剂计数器200对各调色剂颜色计算伴随图像形成动作的执行而消耗的调色剂量并存储。调色剂消耗量的计算方法是任意的,可应用各种公知技术。例如,可以解析从外部装置输入的图像信号,从而对各个调色剂颜色的调色剂点的形成个数进行计数,并从该计算值计算出调色剂消耗量。
然后,CPU 101从各显影器4Y等所储存的调色剂量的初始值中减去由调色剂计数器200求得的各色调色剂的消耗量,从而掌握各时刻显影器内的调色剂余量。然后,根据需要,将用于通知用户各色的调色剂余量或发生调色剂用光等的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2上。
具体来说,当某一显影器中的调色剂余量变为预定的基准值以下时,显示表示对于所述调色剂颜色已经接近应该更换显影器的时期的信息(以下称之为“接近结束显示”)。此时的基准值被设定为如下的值:即使在调色剂余量下降到该基准值的状态下进行图像形成,也可以维持预定的图像品质。通过进行接近结束显示,可以在由于调色剂用光而造成显著的像质劣化之前,给客户一个准备新的显影器的宽余时间。
若调色剂余量进一步减少并达到被设想为图像品质的劣化严重的水平,则CPU 101显示催促所述显影器更换的信息(以下称之为“结束显示”),并禁止以后的图像形成动作。这样,可以防止形成图像品质显著劣化的图像。但为了满足希望尽量使用完调色剂的用户或允许像质劣化来形成图像的用户的要求,也可以通过用户的操作来解除这个禁止。
从进行接近结束显示到进行结束显示为止的这段时间,随着调色剂余量的降低而产生图像品质劣化的可能性逐渐升高。可以允许这样的像质劣化到什么程度,根据用户的要求或形成图像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难以从调色剂余量来明确求得应该在哪一个时刻更换显影器。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进行接近结束显示以后,若有来自用户的请求,则输出包括预定图案的图像的状态页,使用户进行像质的确认。
这里,对在该实施方式中形成于状态页上的图像图案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用户可以容易地目测分辨由于调色剂余量的降低而产生的图像品质的劣化,在1张状态页中,包括如下两个图像部,一个是使用在显影辊44的表面中由于在上次旋转时形成图像而调色剂被消耗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另一个是使用在显影辊44的表面中调色剂没有由于在上次旋转时形成图像而被消耗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这样做的理由将在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图4A到图4C是表示显影辊表面状态的示意图。首先考虑显影器内有充足的调色剂余量的情况。此时如图4A所示,在设置于显影器的供给辊43和显影辊44被相对配置的调色剂供给位置SP的周边,存在大量的调色剂粒子T。在供给位置SP擦到显影辊44表面上的调色剂随着显影辊44的回转而被传送到与感光体22相对的显影位置DP。在显影位置DP,通过一部分调色剂移动到感光体22,使感光体22上的静电潜像显像。其结果是,在显影辊44的回转方向上显影位置DP的下游侧,显影辊44表面的调色剂密度暂时低于显影位置DP的上游侧。但是,通过显影辊44的进一步回转,在供给位置SP,新的调色剂T被供给到显影辊44的表面上。因此,从供给位置SP运送到显影位置DP的调色剂的量是稳定的,其结果,形成的图像浓度也是稳定的。
下面,对显影器内的调色剂余量减少的情况进行研究。开始图像形成动作,并从显影辊44的旋转开始到表面的调色剂实际用于图像形成,显影辊44至少要重复多次的旋转。在此期间,由于余量变少的显影器内的调色剂聚集到显影辊44的表面,所以如图4B所示,在显影辊44的表面上承载有一定程度的量的调色剂。因此在这个时候,对于使用承载于显影辊44表面上的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可以得到原来的浓度或与之接近的浓度。
但是,在显影位置DP调色剂被消耗之后,由于在供给位置SP新供给的调色剂的量减少,所以如图4C所示,在显影辊44的下次旋转中传送到显影位置DP的调色剂的量减少。并且,若显影辊44上的调色剂传送量降低,则由于供给辊43以及限制刮刀45的摩擦而产生的调色剂的带电量增加。由于这些原因,在这次旋转中由于形成图像而从显影辊44向感光体22移动的调色剂的量减少,从而容易产生图像浓度的降低或飞白、浓度不均等图像缺陷。
即,当经过显影辊44的旋转的两周来进行图像形成时,在其第一周中可以得到较高的图像浓度,而相反在第二周中容易产生图像浓度降低或飞白等图像缺陷。由此,对于通过实际的图像形成动作是否产生图像缺陷,优选根据上述显影辊44的第二周中所形成的图像的品质来进行判断。换言之,作为为了像质评价而形成于状态页上的图像图案(测试图案),优选是包括上述显影辊44的第2周旋转中所形成的图像。
图5是用于说明测试图案的浓度差的原理图。并且,图6是调色剂传送量以及测试图案浓度的示意图。考虑在调色剂余量少的状态下,一边使显影辊44在图5的箭头方向回转,一边使用其表面的一部分区域441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图像的情况。此时,在感光体22上最初形成的图像图案P1由于是通过之前显影辊44表面所承载的调色剂进行显影,因此有足够的图像浓度。另一方面,在显影辊44的下次旋转中,由相同表面区域441所承载的调色剂进行显影的图像图案P2由于在上次旋转中该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为形成图像图案P1而被消耗,且新供给的调色剂的量少,所以较之于图像图案P1浓度变低。并且,图像图案P1以P2的形成开始位置相互间隔与显影辊44周长对应的长度Ld。这里所谓的“与周长对应的长度”是指显影辊44旋转一周期间,感光体22表面移动的长度。若显影辊44以及感光体22的表面移动速度(圆周速度)相同,则该长度Ld与显影辊44的周长一致。另一方面,当各自的圆周速度不同时,显影辊44的周长乘以显影辊44的圆周速度相对于感光体22的圆周速度之比(圆周速度比)所得到的长度就是该长度Ld。
若在状态页上形成同时包括这两个图像图案P1以及P2的图像,则可以通过两个图案的浓度差是否是可以目测分辨的水平来容易地进行像质的评价。特别是,若将两图像图案互相连接配置,则可以根据是否能够察觉其边界部分的浓度差来进行像质的判断。即,若不能察觉两图案之间的浓度差,则可以期望在使显影辊44多次旋转的同时连续形成的图像中的浓度不均不明显。另一方面,当能够察觉两图案之间的浓度差时,可以预想到在连续形成的图像中会产生浓度不均。这些图像图案P1和P2,分别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基准图像部”和“评价图像部”。
并且,对于相当于基准图像部的图案P1,为了尽量多地消耗显影辊44表面的调色剂,优选使用较好(better)图像。并且,对于相当于评价图像部的图案P2也可以是其它的图案,但由于能够容易地发现飞白等图像缺陷,且可与图案P1进行比较,所以同样优选实体图像。并且这两个图案当然必须是使用同一显影辊来形成的。即,需要两个图案是由相同的调色剂颜色形成。
图7是测试图案其它示例的示意图。该示例中的测试图案P3是这样的图像:沿感光体22的旋转方向的长度比与显影辊44的周长对应的长度Ld长,且在所述图像内具有均匀的图像图案。考虑进行这样的测试图案P3的形成的过程。在显影位置DP(图5)测试图案P3的形成开始后,显影辊44表面的调色剂开始被消耗。然后,在显影辊44刚好旋转一周,从而在感光体22上显影的图像的长度达到上述长度Ld时,显影辊44的旋转进入第二周,但继续图像的形成。即在该示例中,可以认为是连续一体地形成图6中的两个图案P1以及P2。在第二周的旋转中,由于在上次旋转中调色剂由于形成测试图案P3而被消耗,因此,若显影器内的调色剂余量少,则显影辊44表面上的调色剂传送量低于第一周。因此,在测试图案P3中距感光体旋转方向上的前端部(图7中的左端)的距离超出上述长度Ld的部分,产生由于调色剂不足而导致的图像浓度降低。其结果是,在测试图案P3中,以相当于距前端部的距离Ld的位置为边界,在其两侧,图像浓度不同。
这样的均匀图像图案中的图像浓度的不连续性比图6中被隔离配置的两个图像图案P1和P2之间的浓度差更容易被察觉。并且,若夹有边界而产生可以察觉的浓度差,则可以推测通过普通的图像形成动作应该形成的图像中可能会发生明显的浓度不均。另一方面,若不能够察觉浓度差,则可以推测不会产生明显的浓度不均。这样,作为像质评价用图像,包括通过显影辊44的表面中在先前旋转时消耗了调色剂的区域和没有消耗调色剂的区域各自所承载的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部,并且,通过形成使那些图像部互相连接而配置的图像,可以简单地评价因调色剂不足而产生的像质劣化的程度。
并且,可任意确定与感光体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图案的宽度。但是,若测试图案没有一定程度的面积,则很难评价像质。根据本申请发明者的实验,该宽度至少需要2mm。并且,若宽度过大,则调色剂的消耗量增多,因此认为几个毫米(mm)是合适的。对图6中的各图案P1、P2的宽度以及长度也是一样。
图8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状态页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在该状态页ST中,分别在中央部分、左端部分、右端部分这三个地方形成由K、M、C、Y四种调色剂颜色形成的四条带状图案所构成的测试图案。更详细地说,在纸张的左端部分形成空出预定间隔而平行配置了黑色的带状图案301、品红色的带状图案302、青色的带状图案303、黄色的带状图案304的左端部测试图案300。同样,在纸张的中央部分形成平行配置了黑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黄色的带状图案311~314的中央部测试图案310,还形成由相同颜色顺序的带状图案321~324构成的右端部测试图案320。
对将状态页ST设为这样的图像内容的理由进行说明。首先,对每种调色剂颜色形成沿纸张传送方向延伸的带状图案,是因为容易发现随着显影辊44的回转而逐渐显著的飞白等图像缺陷。即使在显影器内的调色剂已经减少从而特性已经劣化的状态下,也是在图像形成的初期阶段所形成的图像的前端部分浓度比较高。通过在开始形成图像之前旋转显影辊44,是因为可以将调色剂集中到显影辊44的表面。另一方面,开始形成图像后,新供给显影辊44的调色剂的量赶不上在图像形成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量,从而图像逐渐出现飞白。通过使图像图案是沿显影辊44表面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带状,可以容易发现这样逐渐出现的图像缺陷。特别地,若带状图案的长度长于显影辊44的周长,则更容易发现图像缺陷。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带状图案的长度作为直径比显影辊44大的感光体22的长度,所以满足了这个重要条件。
并且,标在带状图案侧方的刻度图案352是为了使用户对像质劣化的程度有更为直观的把握。即,用户不仅单纯确认各带状图案中是否产生图像缺陷,还可以根据是从哪条刻度位置开始产生图像缺陷来知道像质劣化的程度。并且,虽说在带状图案中产生了图像缺陷,但并不是说随后形成的图像的品质会急剧地下降。这是因为该带状图案301等是沿显影辊44表面的移动方向连续形成的实体图像,其具有从显影辊44表面流失的调色剂的量为最大(即最容易产生图像缺陷)的图像图案。由于在形成普通图像时,几乎不会进行这样极端的调色剂消耗,因此不会产生这种显著程度的图像缺陷。
但是,图像缺陷在图8中越靠近上部开始出现,像质的劣化就越早产生也是事实。因此,若将各刻度位置与推测可形成的图像的张数相对应(例如,1刻度相当于100张),并显示在各刻度图案的旁边或装置的使用说明书中,则用户可以掌握还可继续形成的图像的大概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便利性。并且,从带状图案的最上部开始产生飞白时,也可以附加显示,表示该显影器已经处于不适于图像形成的状态。
并且,各带状图案的长度大体和感光体22的周长相等。这是由于容易发现因感光体22的偏心或弯曲等而引起的以其周长为周期出现的浓度变动或图像缺陷。若带状图案比其短,则有时会看漏这种周期性的浓度变动。
另一方面,这种周期性的浓度变动或图像缺陷有时也会以显影辊44的周长为周期出现。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刻度图案352的间隔与显影辊44相同,可以容易地发现由显影辊44的转动而引起的这样的周期性浓度变动。并且,同样的浓度变动有时也会对应于设置在显影器内并向显影辊44表面供给调色剂的供给辊43的周长而出现,因此优选根据这种浓度变动的出现来适当确定带状图案的长度或刻度图案的间隔。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显影辊44以及感光体22的对向位置上两者的表面移动速度相同,所以将刻度的间隔作为显影辊44的周长。但是,特别是在非接触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两者的移动速度有时不相同。这种情况下,优选根据与显影辊44周长相当的长度来适当改变刻度间隔(或带状图案的长度)。具体来说,在显影辊44旋转一周期间,感光体22的表面在与显影辊44相对的位置上移动的距离为此时的“与显影辊44周长相当的长度”。
并且,分别在纸张的中央以及左右这三个地方各形成一组由4条带状图案构成的测试图案310、300、320,这是为了易于发现因感光体22或显影辊44的偏心或弯曲而导致的沿着与回转轴平行的方向出现的浓度不均。
并且,为了对各带状图案正确评价每种调色剂颜色的图像缺陷的有无,优选分别是单色图像。另一方面,对于在带状图案周边形成的刻度图案352,也可以是以预定基准选择的颜色的单色图像以及重合2种以上颜色的调色剂的混色图像中的任何一种。刻度图案需要以用户可分辨的状态显示,因为这些刻度图案产生飞白无助于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因此,刻度图案为单色图像时,为了获得充足的浓度,例如可以如下决定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第一,若使用各显影器中调色剂余量最多的,则产生飞白的可能性最低。此外,在有多个有充足调色剂余量的显影器时,可以使用其中最容易分辨的颜色。在任何情况下,由于黄色单色图像反射率高,一般用户难以分辨,因此当应该作为状态页的纸张S例如是白色时,最好避免使刻度图案为黄色单色图像。
另一方面,若刻度图案352是两种以上颜色的混色图像,则只要其中一种颜色有足够的浓度,就可以无障碍地进行分辨。特别是在四种颜色全有的混色图像的情况下,只要不是所有的显影器都用尽调色剂就不会产生难以进行刻度分辨的程度的飞白。并且,也可以将各个刻度图案用彼此不同的调色剂颜色形成。
如上所述,在该状态页ST中包括沿显影辊44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各调色剂颜色的带状图案和在其附近根据显影辊44的周长而设置的刻度图案。因此,用户可以对由各显影器形成的图像的品质进行个别且准确地确认。
并且,由于在将带状图案的长度设定为与感光体22的周长相同的程度的同时,使刻度图案的间隔与显影辊44的周长相同,因此,即使由于这些回转而导致周期性产生的图像缺陷,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
并且,由于互相变换位置而形成多个一种调色剂颜色的带状图案,所以,即使由于位置的变动而产生了图像浓度的变动,也可以容易地发现图像缺陷。
并且,刻度图案若是余量最多的调色剂颜色的单色图像或是多种调色剂颜色的混色图像,则可以抑制由于飞白而不能分辨的问题发生。
图9A至图9C是测试图案的其它示例的示意图。并且图9A至图9C表示从感光体22经过中间转印带71而转印到作为状态页的纸张S上的测试图案。图9A中例示的测试图案具有沿送纸路径F的纸张传送方向的长度为L4和与其垂直方向(以下称为“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W4的图像P4,以及长度为L5、宽度为W5(但L5≤L4、W5>W4)的图像图案P5。并且,两者前端部(图中各图案的左端)之间的距离是与显影辊44的周长对应的长度Ld。在这样的测试图案中,图案P5中以虚线夹持的区域相当于评价图像部。此外,图案P5中虚线外侧的区域,和评价图像部一样,尽管是在显影辊44第二周旋转中形成的,但由于在与该区域对应的显影辊44的表面上在其前次的旋转中没有消耗调色剂,所以该区域成为本发明的基准图像部。
并且,图9B的例子是如下的测试图案,即:在形成了长度为L6、宽度为W6的图案P6的显影辊44的下次旋转中,通过显影辊44表面中将由于形成图案P6而消耗了调色剂的表面区域围起来的区域的调色剂,从而形成了长度为L7、宽度为W7(但L7>L6、W7>W6)的图案P7。在图案P7中,与图案P6对应的评价图像部P61的周围完全被基准图像部覆盖。因此,即使是比较小的图像图案,也可以将评价图像部和基准图像部的边界线的长度延长,因此不会降低像质评价的容易度就可以抑制调色剂的消耗量。
并且,在这些示例中,在上次的旋转中形成的图像图案P4、P6是四边形,但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并且例如也可以是记号或字母等。若这样,则可以通过能否在以后的旋转中所形成的图像图案P5或P7中读取这些记号或字母来判断图像品质是否良好。即,例如当图像图案P5或P7内这些记号或字母如同浮出轮廓(纸张S为白纸时)时,明显是调色剂余量不足。并且,当这些记号被微弱地读取时,调色剂接近用光。另一方面,若能全部读取这些记号,则不用担心像质的劣化。
并且,图9C中例示的测试图案是长度为Ld、宽度为W8的图像部P8和与其后端部连接形成的宽度为W9的图像部P9。在这样的测试图案中,评价图像部(图像部P9中的下半部分)在其两个边与基准图像部(图像部P8以及图像部P9中的上半部分)相连接。并且,可以通过其边界线上的图像浓度是否具有不连续性来判断图像品质是否良好。
这些测试图案可以适当地应用于评价由调色剂不足所导致的图像品质的劣化的程度的时候。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对任何调色剂颜色进行接近结束显示时,若有来自用户的请求,则输出包含每种调色剂颜色的测试图案的状态页,从而使用户可以进行像质的确认。对于此时的测试图案,既可以仅针对进行接近结束显示的调色剂颜色形成,也可以针对所有的调色剂颜色分别形成。在这里是,若针对一种调色剂颜色进行接近结束显示,则对所有的调色剂颜色形成测试图案。
图10是状态页上的图像图案的示例的示意图。在该示例中,在横向传送的纸张S的宽度方向上彼此位置不同的三个地方形成由各种调色剂颜色,即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各自的图像Py、Pm、Pc以及Pk形成的测试图案TP1。各图像的形状相当于图9C的示例。在这里,形成三组测试图案的理由如下所述。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容易发生因感光体22以及显影辊44的偏心或弯曲而导致的纸张S宽度方向上的浓度不均。由此,仅在一个地方形成测试图案TP1,则有可能看漏在其它地方会产生的浓度不均等的像质劣化。虽然这样说,但是将测试图案自身在宽度方向上延长会增大调色剂消耗量,是不经济的。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寻求通过在宽度方向彼此不同的位置上形成多组测试图案来解除问题。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纸张S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及两端部共计三个地方分别形成测试图案TP1,从而即使由于感光体22以及显影辊44的偏心或弯曲而在每个位置产生图像品质的不均匀,也可以准确地进行图像品质的评价,而不会有看漏。
图11是状态页上的图像图案的其它示例的示意图。在该示例中,纸张S被纵向传送,所形成的图像图案相当于图6的图案。即,在该示例中,在纸张S上共计形成六组由四个调色剂颜色各自的带状图像构成的测试图案TP2。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用于评价像质的状态页上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该像质评价用图像包括使用显影辊44表面中在其上次旋转时由于形成图像而消耗了调色剂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的图像部。在这样的图像部中,由于因调色剂余量不足而易于产生像质劣化,所以用户通过观察这样形成的状态页就可以简单地评价像质的优劣。此外,通过一并形成使用在显影辊44的表面中在上次旋转时没有消耗调色剂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部,可以比较两个图像部的浓度差来进行评价。特别地,若两个图像部邻接配置,则由于浓度差在其边界不连续而显著出现,所以更容易进行评价。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中,各显影器4Y、4C、4M以及4K分别作为本发明的“调色剂储存单元”来发挥功能。并且,设置在各显影器上的显影辊44以及引擎部EG分别作为本发明的“调色剂承载单元”以及“图像形成单元”来发挥功能。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尽管构成测试图案的各图像部是实体图像,但各图像部的图像图案并不限于此,其它图案,例如半色调图像图案也可以。但是为了易于判别两个图像部的浓度差,优选两图像部是相同的图案。并且,对于图像的形状也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形状。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至少对四个调色剂颜色中的一个进行接近结束显示之后,输出如下的状态页,所述状态页具有如下的测试图案,所述测试图案包含所有颜色的图像。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论调色剂余量如何,当有来自用户或外部装置的请求时就输出状态页;也可以在对任何一种调色剂颜色进行接近结束显示时,不论有无来自外部的请求都输出状态页。并且,在状态页中,不需要经常形成针对所有调色剂颜色的测试图案,例如,也可以仅对进行接近结束显示的调色剂颜色形成该调色剂颜色的测试图案。并且,对各色的图像图案的排列是任意的。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只在纸张(记录材料)S的单面形成测试图案,但如下说明,也可以在纸张S两面形成测试图案。以下,参照图12至图15、图16A以及图16B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装置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同一构成标有相同记号并省略说明。
图12是状态页中的测试图案的配置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作为状态页的纸张S的一个面Sa上形成由两个图像部I1和I2构成的测试图案TPa。这两个图像部I1和I2由相同的图像图案,例如实体图像图案构成。即该测试图案TPa是具有合并了两个图像部I1和I2的面积,且图像浓度原本应该均匀的图像头。并且,在测试图案TPa的形成之前,形成头图像部Ia。该头图像部Ia具有与图像部I2大体相同或较之稍大的尺寸,并形成在相对于图像部I2在纸张传送方向上在前方错开长度Ld的位置上。因此,图像部I2以及Ia与在先所述的图像图案P1和P2之间的关系相同(参照图5以及图6),通过显影辊44表面中的大体相同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进行显影。
这样,测试图案TPa中的图像部I2是使用如下的调色剂而形成的,所述调色剂是在旋转的显影辊44的表面上在之前的旋转中由于形成头图像部Ia而调色剂被使用并在显影器内重新供给了调色剂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因此,如在前说明的那样,若显影器内的调色剂余量不充足,则有可能发生浓度不足或浓度不均。对此,关于头图像部Ia以及图像部I1,在其前方不设置其它图像。即,这些图像部是由显影辊44表面中在之前旋转中没有消耗调色剂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形成的。因此,在这些图像部I1以及Ia中,与图像部I2相比发生浓度不足或浓度不均的可能性要低。因此,当调色剂余量少时,在构成测试图案TPa的两个图像部I1以及I2之间会产生浓度差。特别是在图像部I1以及I2互相连接配置时,在其边界部可以明确地分辨图像浓度的不连续性。另一方面,若调色剂余量充足,则这样的浓度差几乎不明显。即,通过识别在这些图像部之间是否有浓度差,可以判断由调色剂余量不足引起的像质的劣化是否开始。
但是,由于在这样的像质劣化的初期阶段,两图像部I1以及I2之间的浓度差非常微小,所以对一般的用户来说不容易识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可以容易地进行像质的评价,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状态页的反面也形成同样的图像图案。即,在作为状态页的纸张S上中,在与形成测试图案TPa的一个面相反的另一个面Sb上也形成测试图案TPb。并且,为在以下说明中方便,将纸张S的一个面Sa称为“表面”,另一面Sb称为“背面”,但这些称呼与实际的状态页中纸页的前后或图像的形成顺序无关。
图13是状态页的截面示意图。更详细地说,该图是将纸张S在图12所示的点划线A—A处切断时的截面图。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测试图案TPb由两个具有与表面Sa上所形成的图像部I1以及I2相同尺寸的头图像部I3以及I4构成。并且,图像部I3被形成在与表面Sa中形成图像部I1的位置相对应的背面Sb上的位置。即,图像部I1和图像部I3被设置在透过纸张S看时两者正好互相重合的位置。同样,图像部I4被形成在与表面Sa中形成图像部I2的位置相对应的背面Sb上的位置。
进而,在纸张传送方向上,图像部I4的前方设置头图像部Ib。并且,由于在该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具有图1所示的纸张传送路径F、FR,所以在纸张S中最初形成图像时的纸张S的前端部,在后面形成图像时变成其后端部。因此,送纸方向上的“前方”在纸张S的表面Sa和背面Sb之间为相反方向,所以如图12所示,各面中的头图像部Ia以及Ib不互相重合。
该头图像部Ib也被形成在从图像部I4向前方错开长度Ld的位置。其结果,图像部I4是使用如下的调色剂而形成的,所述调色剂是旋转的显影辊44的表面中在上次旋转时由于形成头图像部Ib而使用调色剂,并在显影器内重新被供给调色剂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另一方面,图像部I3由显影辊44的表面中在上次旋转时没有消耗调色剂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因此,调色剂余量少时,即使是在测试图案TPb中,两图像部I3、I4之间也会产生浓度差。
一般作为纸张S使用的用纸并不具有完全的遮光性,因此其一个面上所形成的图像,从其相反的面也可以透视看到。如上所述,在两面形成测试图案TPa以及TPb的状态页中,测试图案中图像浓度高的部分之间、图像浓度低的部分之间在纸张S的两面彼此重合。因此,分别构成各个测试图案的两个图像部之间的浓度差由于被强调而可见,从而使由调色剂余量不足引起的像质劣化的初期阶段中的像质的优劣判断变得容易。
此外,当不能在两图像部之间分辨浓度差时,可以判断为像质劣化的程度小。此外,若调色剂余量明显不足,则或是在各测试图案中产生明显的浓度不足或飞白,或是构成各测试图案的两个图像部之间的浓度差变得明显,因此,通过形成由本实施方式这样的测试图案构成的状态页,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简单地进行像质的评价。
图14是表示状态页制成顺序的流程图。并且,图15是状态页上的图像图案的例子的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至少对一种调色剂的颜色进行接近结束显示以后,当有来自用户的请求时,执行图14所示的处理,从而制成具有图15所示的图像图案的状态页。在该状态页制成处理中,首先在纸张S的表面Sa分别形成四个调色剂颜色的测试图案。即,将黄色显影器4Y、青色显影器4C、品红色显影器4M以及黑色显影器4K按该顺序依次定位在与感光体22相对的位置上,并同时以各自的调色剂颜色形成与图12左侧所示的图案相同的图像图案,并使它们彼此位置不同(步骤S1~S4)。并且,将这些图像图案转印在纸张S的表面Sa上并使其定影(步骤S5)。由此,如图15所示,在纸张S的表面Sa上形成黄色、青色、品红色以及黑色各自的调色剂颜色的头图像部Iay、Iac、Iam以及Iak,和各自的调色剂颜色的测试图案Iy、Ic、Im以及Ik。
接着,在纸张S的背面Sb上以各个调色剂颜色形成与图12右侧所示的图案相同的图像图案(步骤S6~S10)。在这样制成的状态页中,纸张S各面上所形成的相同调色剂颜色的测试图案之间互相重合。并且,各种颜色的测试图案分别将评价图像部和基准图像部互相连接而构成,其中所述评价图像部是使用显影辊44的表面中在上次旋转时由于形成图像而消耗了调色剂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的,所述基准图像部是使用显影辊44的表面中在上次旋转时调色剂没有由于形成图像而被消耗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的。并且,在纸张S的两面中,使得使用显影辊44的表面中在上次旋转时由于形成图像而消耗了调色剂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的图像部,和使用显影辊44的表面中在上次旋转时调色剂没有由于形成图像而被消耗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的图像部之间彼此重合。
这样,在该实施方式中,当调色剂余量变少时,即使有因其余量不足而产生的小的图像浓度的变化,也可以作为构成测试图案的各图像部之间的浓度差进行分辨。特别是,由于通过在纸张的两面形成测试图案来强调该浓度差,所以即使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一般用户也可以简单地分辨该浓度差。其结果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容易地判定因调色剂余量不足而引起的像质劣化的程度。
如上说明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图12中构成测试图案的图像部I1至I4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基准图像部”、“第一评价图像部”、“第二基准图像部”以及“第二评价图像部”,并且包含这些的测试图案TPa以及TPb一体地相当于本发明中所称的“像质评价用图像”。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测试图案的各图像部是实体图像,但各图像部的图像图案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它的图案,例如半色调图像图案。但是为了易于判别两个画像部的浓度差,优选两图像部是相同的图案。并且,测试图案的形状也不限于上述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下述的图案。
图16A以及图16B是测试图案其它示例的示意图。在图16A的例子中,在纸张传送方向上,在测试图案I11的前方设置头图像部I10。在这样的图案中,测试图案I11的中心部I12是由显影辊44的表面中在上次旋转时由于形成头图像部I10而消耗了调色剂的区域的调色剂来形成的。即,本发明中所称的“评价图像部”,是完全被包围在“基准图像部”中的配置。通过这样,由于即使是面积比较小的测试图案,也可以延长两图像部的边界线的长度,所以分辨浓度差很容易。
并且,在图16B的示例中,连接形成头图像部I20和相当于第一评价图像部的图像部I22。即使这样,也和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可以从第一基准图像部I21以及第一评价图像部I22之间的浓度差来评价像质劣化的程度。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测试图案及其变形例中,各图像部的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但它们的形状可以使用任意的形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四种调色剂颜色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接近结束显示以后,输出具有上述测试图案的状态页。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不论调色剂余量如何,当有来自用户或外部装置的请求时就输出状态页;也可以在对任一种调色剂颜色进行接近结束显示时,不论有无来自外部的请求都输出状态页。并且,在状态页中,不需要经常形成针对所有调色剂颜色的测试图案,例如,可以仅对进行接近结束显示的调色剂颜色形成该调色剂颜色的测试图案。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在状态页上形成各种调色剂颜色的一组测试图案,但也可以形成多组。例如,鉴于因具有圆柱形状的感光体22以及显影辊44的偏心或弯曲而易于沿其轴线方向产生图像的浓度不均,所以在其轴线方向,即与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多个位置上分别形成各种颜色的测试图案也可以。
第三实施方式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状态页的一例的示意图。更为详细地说,图17A是状态页的立体图,图17B是状态页的截面图。该状态页SS是通过引擎部EG在作为记录材料的纸张S的两面形成预定的图像而制成的。具体地说,在纸张S的一个面Sa上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AI。并且在纸张S的另一面Sb上形成背景用图像BI。
像质评价用图像AI是用户希望确认像质的调色剂颜色,也就是以进行接近结束显示的调色剂颜色形成的单色图像。为了易于发现因调色剂余量不足而引起的图像飞白或浓度不均等图像缺陷,优选是实体图像或灰度等级比较高的半色调图像等实质上均匀的图像图案,并且对于通过目视确认像质而言具有足够的面积。
对于这样形成的像质评价用图像AI,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一般用户有时难以判断像质的好坏。例如,对于白纸上所形成的黄色的单色图像,由于黄色本来就是难以引人注目的颜色,所以即使在像质评价用图像AI上多少产生一些飞白或不均匀等的图像缺陷,对于没有足够训练的用户来说也是不容易发现的。
因此,通过在与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AI的面相反的面上覆盖像质评价用图像AI的背后而形成背景用图像BI,可以更为容易地目测分辨像质评价用图像AI。这被认为是因为通过在像质评价用图像的反面形成背景用图像,可以抑制纸张背面的光的反射或透过。因此,如图17所示,优选背景用图像BI被形成为当从像质评价用图像AI侧透过纸张S观看时,是完全覆盖住像质评价用图像AI的外边缘的形状及大小。并且,优选该图像图案是实体图像或灰度等级恒定的半色调图像等实质上均匀的图像图案。
并且,为了提高像质评价用图像的分辨性,对于颜色,优选与像质评价用图像AI不同的颜色,尤其优选与像质评价用图像AI相比易于目测分辨的颜色。根据本发明人的知识,对于白色的纸张S,黑色是最容易分辨的,接下来按青色、品红色的顺序分辨性依次递减,黄色是最难以分辨的。即,越是明亮的、淡的颜色越难以分辨。因此,例如对于黄色的像质评价用图像AI,虽说其它三种颜色都适合作为背景用图像,但其中光吸收率最高的黑色是最有效果的。
根据本申请发明者的知识,每种颜色的调色剂的分光反射特性和该调色剂颜色的易于分辨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在可见光带域内的比较宽的范围内,光的反射率高的调色剂有由于其反射特性接近白纸的特性而变得难以分辨的倾向。与之相反,高反射率的范围比较狭窄,或是反射率低的调色剂其分辨性更高。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中,黄色在可见光带域中反射率最高,且反射率高的跨度范围广。因此,在四种颜色中黄色最难分辨。接下来按品红色、青色、黑色的顺序反射率依次降低,而相反分辨性依次提高。
并且,对于像质评价用图像AI,由于需要确认特定调色剂颜色中的像质,因此优选单色图像,但背景用图像BI并没有这样的制约。即,只要不是妨碍像质评价用图像AI分辨的颜色或图案,背景用图像BI是混合了两种以上的调色剂颜色的图像也可以。
并且,可以在状态页SS中包含除此之外的任意图像进行输出。例如,除产品标志外,还可以通过将关于装置各部的寿命的信息或动作条件的设定值、图像形成张数等各种信息与像质评价用图像AI以及背景用图像BI一同输出,从而可以谋求用户或服务人员的维修作业的高效率。并且,若输出此时的各显影器的调色剂余量,则用户可更加准确地掌握显影器的更换时期。
图18示为状态页的制成顺序的流程图。图19是像质评价用图像以及背景用图像的调色剂颜色的示意图。在步骤S11中,从除了作为像质确认对象的调色剂颜色,即进行了接近结束显示的调色剂颜色的调色剂颜色中选择背景用图像的调色剂颜色。在这里,作为背景用图像的调色剂颜色的候补的,是比作为像质确认的对象的调色剂颜色更容易分辨的调色剂颜色。即,如图19所示,当作为像质确认的对象的调色剂颜色(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是黄色时,作为背景用图像的候补的调色剂颜色(背景用候补调色剂颜色)是其它的三种颜色,即品红色、青色、黑色。并且,当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是品红色时,青色以及黑色是背景用候补调色剂颜色。此外,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是青色时,黑色是背景用候补调色剂颜色。此外,对于黑色,由于光的吸收率高,因此分辨性高,从而即使不设置背景用图像,像质的确认也是容易的。因此,对于黑色的像质评价用图像,不形成背景用图像。
对于以背景用候补调色剂颜色中的哪种颜色作为背景用调色剂颜色进行说明。如前所述,作为背景用图像,光吸收率高的黑色最有效果。因此,不论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是黄色、品红色、青色中的哪个,使背景用调色剂颜色为黑色是最简单的方法。但也有最好是以其它颜色为背景用调色剂颜色的情况。例如黑色的调色剂余量很少时,最好以其它的调色剂颜色形成背景用图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由于形成背景用图像而消耗调色剂颜色,从而有发生调色剂用光的可能性,此外当背景用图像本身产生图像缺陷时,不能发挥作为背景用图像的作用。由此,可以将在背景用候补调色剂颜色中显影器内的调色剂余量最多的作为背景用调色剂颜色。这样,可以将由于形成背景用图像而发生的调色剂用光或背景用图像本身产生图像缺陷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并且,如下那样也可以。即,当黑色调色剂有足够的余量时,例如对黑色还没有到接近结束显示时,不论调色剂余量的多少都将黑色作为背景用调色剂颜色。另一方面,当黑色调色剂的余量变少从而接近结束显示时,将其它的背景用候补调色剂颜色中分辨性最高的颜色(或调色剂余量最多的颜色)作为背景用调色剂颜色。此外,作为别的方法,也可以当黑色调色剂的余量少时,通过形成黑色与其它调色剂颜色的混合颜色的背景用图像,来减小黑色调色剂的消耗量。
此外,当有多种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时,针对其全部来选择满足图19的关系的背景用调色剂颜色。例如,当针对黄色和青色进行接近结束显示时,这两种颜色是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此时的背景用调色剂颜色仅限于黑色。但对每种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单独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以及背景用图像时就则不限于此。
返回到图18继续状态页制成顺序的说明。在接下来的步骤S12中,引擎部EG执行图像形成动作,从而以这样选择的背景用调色剂颜色在从纸盒8取出的纸张S的一个面(第一面)上形成背景用图像BI。接着以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在纸张S的另一面(第二面)上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AI(步骤S13)。这里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的用语是将纸张S的各个面按形成图像的顺序来称呼的。与此相对,本发明中所称的“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分别是指“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的面”和“形成背景用图像的面”,与上述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具有不同的概念。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纸张S的两面中,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AI的面Sa相当于“第一主面”,形成背景用图像BI的面Sb相当于“第二主面”。
图20A至图20D是像质评价用图像以及背景用图像的示例的示意图。并且,图20A~图20C的任何一个都是从状态页SS两面中的一面Sa一侧看状态页SS两面的图像图案的图,另一面Sb的背景用图像的外边缘用虚线来表示。首先,当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只是一种颜色时,如图17A所示,针对该调色剂颜色的像质评价用图像AI,在与其相对应的纸张S的背面位置上形成背景用图像BI即可。与此相对,当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是两种颜色以上时,如图20A所示,形成由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各自对应的单色的像质评价用图像片构成的像质评价用图像AI1和覆盖其的背景用图像BI1即可。此时,各图像片既可以互相连接,也可以互相隔离。并且,如图20B所示,在每个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单独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AI2和AI3的同时,分别与其相对应形成背景用图像BI2和BI3。此时,背景用图像BI2和BI3的颜色不必相同。
并且,当确认对象调色剂中含有黑色时,如图20C所示,也可以形成包括黑色图像片的像质评价用图像AI4和覆盖该像质评价用图像AI4的背景用图像BI4,或者如图20D所示,也可以形成由黑色以外的图像片构成的像质评价用图像AI5,使得其被背景用图像BI5覆盖,在另一方面,将黑色的图像片AIk形成在从背景用图像BI5所覆盖的区域偏移的位置上。如前所述是因为对于黑色,背景用图像的有无对分辨性没有大的影响。
如图18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纸张S的两面相继形成图像来制成状态页SS,但此时,在纸张S中最初形成图像的面(第一面)上形成背景用图像,在之后形成图像的面(第二面)上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图17所示的状态页SS中形成背景用图像BI的面Sb是先形成图像的第一面,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AI的面Sa是后形成图像的第二面。这样做的理由如下所述。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记录材料的一面上转印调色剂图像时的转印效率根据是否在另一面上形成图像而不同。即,在一面上已经形成图像时,其相反的面上的转印效率就低。因此,在记录材料的反正面上顺次形成图像的装置中,在后形成图像的面,即第二面上,与第一面相比,转印效率低,易于产生图像缺陷。特别是在调色剂余量变少,其特性劣化的状态下,转印效率的降低很显著。
因此,在第一面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而在第二面形成背景用图像的,有可能在背景用图像中产生图像缺陷却有损像质评价用图像的分辨性,或者会看漏第二面中可能发生的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中的像质劣化。对此,如本实施方式,若在第二面上形成用于确认像质劣化程度的像质评价用图像,则可以抑制背景用图像中的图像缺陷的发生,同时可以更加易于发现像质评价用图像中出现的图像缺陷。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在纸张S的一个面上形成了像质评价用图像的状态页SS,以供用户进行像质确认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在像质评价用图像的相反面上的与像质评价用图像对应的位置形成背景用图像。通过这样来提高像质评价用图像的分辨性,从而图像品质是否良好的判断也变容易了。例如,可以准确发现伴随显影器内调色剂余量的降低而可能产生的图像的飞白或浓度不均。特别是为了提高分辨性,优选通过与像质评价用图像不同的颜色且覆盖像质评价用图像的背面全部来形成背景用图像,其中,当使用比像质评价用图像更易于分辨的颜色来形成背景用图像时,其效果显著。从这点看来,光吸收率大的黑色作为背景用调色剂颜色最为合适。
例如,由于形成于白纸上的黄色调色剂颜色的单色图像难以分辨,所以一般用户难以评价其像质。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在像质评价用图像的反面用其它颜色形成背景用图像,来提高像质评价用图像的分辨性,从而图像品质的优劣判断也变容易了。
此外,当有多种可以用于背景用图像的调色剂颜色时,若使用其中调色剂余量最多的调色剂颜色,则可以将背景用图像中产生图像缺陷,或是由于形成背景用图像而引起调色剂用光等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此外,纸张S的两面中后形成图像的面与先形成图像的面相比,转印效率低,容易产生图像缺陷。由此,通过在先形成图像的面上形成背景用图像,可以将背景用图像中产生图像缺陷的情况防患于未然。并且,通过在后形成图像的面上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更易于发现像质评价用图像中可能产生的图像缺陷。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图18的流程图中,步骤S12和S13,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背景用图像形成工序”和“像质评价用图像形成工序”。
并且,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像质评价用图像,使用实体图像或半色调图像等具有大体均匀的图案的图像,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字母图像或细线图像等也可以作为像质评价用图像。
并且,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CPU 101从调色剂计数器200的调色剂消耗量计算结果中求得各显影器的调色剂余量,并仅对调色剂余量在预定值以下(即进行接近结束显示)的调色剂颜色根据用户的请求来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除此之外,例如可以不管调色剂余量如何,当有用户的请求时随时输出包括像质评价用图像和背景用图像的状态页。并且,也可以不管调色剂余量的多少而对所有的调色剂颜色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在状态页SS的中央部形成有一组像质评价用图像和背景用图像,但也可以形成多组。例如,鉴于因具有圆柱形状的感光体22以及显影辊44的偏心或弯曲而易于沿其轴线方向产生图像的浓度不均,所以分别在其轴线方向的多个位置上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以及背景用图像。
第四实施方式
图21A是第四实施方式状态页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更详细地说,图21A是状态页的立体图,图21B是状态页的截面图。该状态页SS是通过引擎部EG在作为记录材料的纸张S的两面形成预定的图像而制成的。具体地说,在纸张S的一面Sa上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CI。并且在纸张S的另一面Sb上形成背景用图像DI。该状态页SS是通过在纸张S的两面形成预定的图像而作成的。
如前所述,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中,通过首先在纸张S的一个面上形成图像,接着将纸张S反转在另一面上形成图像,来给纸张S两面进行图像形成。以下,将纸张S中最初形成图像的面称为第一面,将之后形成图像的面称为第二面。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制成上述状态页SS时,在纸张S的第一面上形成背景用图像DI,在第二面上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CI。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CI的、状态页SS中的面Sa是后形成图像的第二面,形成背景用图像DI的面Sb是先形成图像的第一面。以下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如下性质,即:当从中间转印带71向纸张S转印调色剂图像时,若在纸张S的背面(与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面相反的面)已经形成有图像,则转印效率降低。这可以被认为是由于附着在纸张背面上的作为绝缘物的调色剂阻碍了向转印面的调色剂转印。即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与第一面相比,第二面上的转印效率降低。其结果,特别是在显示接近结束后,因调色剂余量的降低或其劣化和上述转印效率的降低而易于产生显著的图像缺陷。
在这里,状态页SS是为了确认实际形成的图像根据装置的状态产生了什么程度的品质劣化而制成的。即,像质评价用图像CI需要是反映装置状态的图像。因此,当装置的状态有可能产生图像缺陷时,若该情况没有可靠反映在像质评价用图像CI中,则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的意义就不大了。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形成两面图像时的上述性质,即第二面上的转印效率低于第一面的性质,来将装置的状态准确地反映在像质评价用图像CI中。即,在状态页SS的第一面Sb上预先形成背景用图像DI,然后在第二面Sa中与背景用图像DI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CI。由此,像质评价用图像CI被形成在纸张S的一个面Sa中的、其背面附着有调色剂的区域。因此,在像质评价用图像CI中,以更易于分辨的状态出现随着装置老化的图像的劣化,从而用户可以容易地评价其图像品质的优劣。
并且,由于是通过在难以发生像质劣化的状态下形成背景用图像DI来减轻在背景用图像DI中产生图像缺陷的可能,因此也可以将由于背景用图像DI的飞白或浓度不均而妨碍像质评价用图像CI的分辨性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下面,对像质评价用图像CI以及背景用图像DI的图像图案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像质评价用图像CI是用户希望确认像质的调色剂颜色,也就是由进行接近结束显示的调色剂颜色形成的单色图像。而且,为了易于发现因调色剂余量不足而引起的图像的飞白或浓度不均等图像缺陷,优选是实体图像或灰度等级较高的半色调图像等实质上均匀的图像图案,并且对通过目测确认像质具有足够的面积。
对于这样形成的像质评价用图像CI,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一般用户有时难以判断像质的优劣。例如,对于在白纸上形成的黄色单色图像,由于黄色本来就是难以引人注目的颜色,所以即使在像质评价用图像CI上多少产生一些飞白或不均匀等的图像缺陷,对于没有足够训练的用户来说也是不容易发现的。
根据本发明人的知识,对于这样本来就难以分辨的调色剂颜色,可以通过以更易于分辨的颜色,例如黑色来形成背景用图像DI从而提高分辨性。这可以被认为是由于通过背景用图像抑制纸张背面的光的反射或透过,从而使像质评价用图像CI和纸张S的反差变大。并且,对于白色的纸张S,黑色是最容易分辨的,接下来按青色、品红色的顺序分辨性依次递减,黄色是最难以分辨的。即,越是明亮的、淡的颜色越难以分辨。因此,例如对于黄色的像质评价用图像CI,虽说其它三种颜色都适合作为背景用图像,但其中光吸收率最高的黑色是最有效果的。
根据本申请发明者的知识,每种颜色的调色剂的分光反射特性和该调色剂颜色的易于分辨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在可见光带域内的比较宽的范围内,光的反射率高的调色剂有由于其反射特性接近白纸的特性而变得难以分辨的倾向。与之相反,高反射率的范围比较狭窄,或是反射率低的调色剂其分辨性更高。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中,黄色在可见光带域中反射率最高,且反射率高的跨度范围广。因此,在四种颜色中黄色最难分辨。接下来按品红色、青色、黑色的顺序反射率依次降低,而相反分辨性依次提高。
另一方面,对于黑色等原本分辨性比较高的调色剂颜色,背景用图像DI的颜色不会给像质评价用图像CI的分辨性带来大的影响。并且,第二面上转印效率降低的程度也不会由于附着在第一面上的调色剂颜色而产生大的差别。在这一点上,背景用图像DI的颜色可以是任意的,但优选比像质评价用图像CI的调色剂颜色分辨性低的颜色。据此,可以将背景用图像DI的颜色对像质评价用图像CI的分辨性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
并且如图21A以及图21B所示,优选背景用图像BI被形成为当从像质评价用图像CI侧透过纸张S观看时,是完全覆盖住像质评价用图像CI的外边缘的形状及大小。并且,优选该图像图案是实体图像或灰度等级恒定的半色调图像等实质上均匀的图像图案。
并且,对于像质评价用图像CI,由于需要确认特定调色剂颜色中的像质,因此优选是单色图像,但对背景用图像DI没有这样的制约。即,只要不是妨碍像质评价用图像CI分辨的颜色或图案,背景用图像DI是混合了两种以上的调色剂颜色的图像也可以。
并且,可以在状态页SS中包含除此之外的任意图像进行输出。例如,除产品标志外,还可以通过将关于装置各部的寿命的信息或动作条件的设定值、图像形成张数等各种信息与像质评价用图像CI以及背景用图像DI一同输出,从而可以谋求用户或服务人员的维修作业的高效率。并且,若输出此时的各显影器的调色剂余量,则用户可更加准确地掌握显影器的更换时期。
图22是表示状态页的制成顺序的流程图。并且,图23是像质评价用图像以及背景用图像的调色剂颜色的示意图。在步骤S21中,从除了作为像质确认对象的调色剂颜色,即进行了接近结束显示的调色剂颜色的调色剂颜色中选择背景用图像的调色剂颜色。在这里,背景用图像的调色剂颜色的候补如图22所示。即,当作为像质确认对象的调色剂颜色(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是分辨性比较低的黄色时,通过使背景用图像DI的颜色为易于分辨的品红色、青色、黑色中的任何一种,来谋求像质评价用图像CI的分辨性的提高。并且,当作为比较容易分辨的调色剂颜色的品红色、青色、黑色是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时,使背景用图像为更难以分辨的黄色,以便不妨碍像质评价用图像CI的分辨性。
在有多种背景用候补调色剂颜色时,对于以哪种颜色作为背景用调色剂颜色进行说明。当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是黄色时,作为背景用图像,光吸收率高的黑色最有效果。因此,若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是黄色,则自动使背景用调色剂颜色为黑色是最简单的方法。但也有最好是以其它颜色为背景用调色剂颜色的情况。例如黑色的调色剂余量很少时,最好以其它的调色剂颜色形成背景用图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由于形成背景用图像而消耗调色剂颜色,从而有发生调色剂用光的可能性,此外当背景用图像本身产生图像缺陷时,不能发挥作为背景用图像的作用。由此,可以将在背景用候补调色剂颜色中显影器内的调色剂余量最多的作为背景用调色剂颜色。这样,可以将由于形成背景用图像而发生的调色剂用光或背景用图像本身产生图像缺陷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并且,如下那样也可以。即,当黑色调色剂有足够的余量时,例如对黑色还没有到接近结束显示时,不论调色剂余量的多少都将黑色作为背景用调色剂颜色。另一方面,当黑色调色剂的余量变少从而接近结束显示时,将其它的背景用候补调色剂颜色中分辨性最高的颜色(或调色剂余量最多的颜色)作为背景用调色剂颜色。此外,作为别的方法,也可以当黑色调色剂的余量少时,通过形成黑色与其它调色剂颜色的混合颜色的背景用图像,来减小黑色调色剂的消耗量。
此外,当有多种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时,优选针对其全部来选择满足图22的关系的背景用调色剂颜色。例如,当针对黑色和青色进行接近结束显示时,这两种颜色是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此时的背景用调色剂颜色仅限于黄色。
另一方面,像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例如是黄色以及品红色的情况那样,在没有共用的背景用候补调色剂颜色时可以如下所述。第一,有如下方法:对每个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单独设置分别对应的颜色的背景用图像。若是这样,对于任何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都可以以分辨性最好的状态来进行像质的确认。第二,有如下方法:对于多个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将背景用图像设为一种颜色。在这种情况下,结果产生不满足图23的条件的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从而提高分辨性的效果稍微降低,但通过使背景用调色剂颜色为一种颜色,可以简化形成背景用图像的工序,缩短处理时间。
返回到图22继续状态页制成顺序的说明。在接下来的步骤S22中,引擎部EG执行图像形成动作,从而以这样选择的背景用调色剂颜色在从纸盒8取出的纸张S的一个面(第一面)上形成背景用图像DI。接着以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在纸张S的另一面(第二面)上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CI(步骤S23)。
图24A以及图24B是与第四实施方式有关的像质评价用图像以及背景用图像的示例的示意图。并且,这些图面的任何一个都是从状态页SS两面中的一面Sa一侧看状态页SS两面的图像图案的图,另一面Sb的背景用图像的外边缘用虚线来表示。首先,当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只是一种颜色时,如图21所示,针对该调色剂颜色的像质评价用图像CI,在与其相对应的纸张S的背面位置上形成背景用图像DI即可。与此相对,当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是两种颜色以上时,如图24A所示,形成由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各自对应的单色的像质评价用图像片构成的像质评价用图像CI1和覆盖其的背景用图像DI1即可。此时,各图像片既可以互相连接,也可以互相隔离。并且,如图24B所示,在每个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单独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CI2和CI3的同时,分别与其相对应形成背景用图像DI2和DI3。此时背景用图像DI2和DI3的颜色不必相同。即,当针对每个确认对象调色剂颜色改变背景用图像的颜色时,优选图24B所示的图像图案。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输出在纸张S的一面上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的状态页SS,以供用户进行像质确认作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在纸张S的一个面形成背景用图像,接着在另一面与背景用图像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这样,通过在先形成图像的面,即第一面上预先形成背景用图像,可以将背景用图像中产生图像的情况缺陷防患于未然。并且,由于后形成图像的面容易发生图像缺陷,因此,通过在该面,即第二面上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从而易于发现像质评价用图像中产生的像质缺陷。
并且,通过形成背景用图像来提高像质评价用图像的分辨性,从而图像品质是否良好的判断也变容易了。例如,可以准确发现伴随显影器内调色剂余量的降低而可能产生的图像的飞白或浓度不均。特别是为了提高分辨性,优选通过与像质评价用图像不同的颜色且覆盖像质评价用图像的背面全部来形成背景用图像。例如,由于形成于白纸上的黄色调色剂颜色的单色图像难以分辨,所以一般用户难以评价其像质。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在像质评价用图像的反面用其它颜色形成背景用图像,来提高像质评价用图像的分辨性,从而图像品质的优劣判断也变容易了。其中,当使用比像质评价用图像容易分辨的颜色来形成背景用图像时,其效果显著。从这点看来,光吸收率大的黑色作为背景用调色剂最为合适。
对此,当以原本分辨性高的调色剂颜色来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时,由于背景用图像有助于提高分辨性的程度很小,因此对背景用图像的颜色的制约就比较宽松。因此,也可以通过难以对像质评价用图像的分辨性造成影响的、难以分辨的颜色来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
并且,当有多种可以用于背景用图像的调色剂颜色时,若使用其中调色剂余量最多的调色剂颜色,则可以将背景用图像中产生图像缺陷,或是由于形成背景用图像而引起调色剂用光等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如以上说明的,在图22的流程图中,步骤S22和S23,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背景用图像形成工序”和“像质评价用图像形成工序”。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像质评价用图像,使用实体图像或半色调图像等具有大体均匀的图案的图像,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字母图像或细线图像等也可以作为像质评价用图像。
并且,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CPU 101从调色剂计数器200的调色剂消耗量计算结果中求得各显影器的调色剂余量,并仅对调色剂余量在预定值以下(即进行接近结束显示)的调色剂颜色根据用户的请求来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除此之外,例如可以不管调色剂余量如何,当有用户的请求时随时输出包括像质评价用图像和背景用图像的状态页。并且,也可以不管调色剂余量的多少而对所有的调色剂颜色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但是由于第二面上的转印效率的降低在调色剂余量减少时表现特别强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或包含像质评价用图像的状态页)时,本发明的效果最为显著。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在状态页SS的中央部形成有一组像质评价用图像和背景用图像,但也可以形成多组。例如,鉴于因具有圆柱形状的感光体22以及显影辊44的偏心或弯曲而易于沿其轴线方向产生图像的浓度不均,所以分别在其轴线方向的多个位置上形成像质评价用图像以及背景用图像。
第五实施方式
图25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测试图案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该测试图案TP是至少对黄色进行接近结束显示时制成的图案。并且在这里,至少对于青色,将其作为有足够的调色剂余量,即没有到接近结束显示的调色剂颜色来进行说明。该测试图案TP由以下五部分构成:黄色单色实体图像Iy;以适当的比率混合了黄色以及青色的混色图像Iyc;青色单色实体图像Ic;品红色单色实体图像Im以及黑色单色实体图像Ik。
通过使用如此构成的测试图案TP,用户可以进行各调色剂颜色的像质确认。四种调色剂颜色中,青色、品红色以及黑色各色是其各自的单色容易引人注目的颜色。因此,可以根据在单色实体图像中出现的飞白或浓度不均的程度来判断像质的优劣。
对此,黄色调色剂颜色是单色不容易引人注目的颜色,特别是对于白纸上所形成的黄色图像,对一般用户来说其像质的评价很不容易。根据本申请发明者的知识,每种颜色的调色剂的分光反射特性和该调色剂颜色的分辨性容易度(分辨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在可见光带域内的比较宽的范围内,光的反射率高的调色剂有由于其反射特性接近白纸的特性而变得难以分辨的倾向。与之相反,高反射率的范围比较狭窄,或是反射率低的调色剂其分辨性更高。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中,黄色在可见光带域中反射率最高,且反射率高的跨度范围广。因此,在四种颜色中黄色最难分辨。接下来按品红色、青色、黑色的顺序反射率依次降低,而相反分辨性依次提高。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除了黄色单色图像,还形成黄色和青色的混色图像Iyc。该混色图像Iyc是将预定灰度等级(例如80%)的均匀的黄色半色调图像和预定灰度等级(例如20%)的均匀的青色半色调图像在中间转印带71上互相重合而成的图像。这样,由于均匀的半色调图像之间重合,所以混色图像Iyc应该是黄绿色的大体均匀的图像。该黄绿色图像与黄色单色图像相比,具有容易分辨的颜色。
在这里,例如考虑因黄色调色剂的余量不足而引起在黄色半色调图像中产生飞白或浓度不均等图像缺陷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产生图像缺陷的位置上黄色调色剂的量不同于其它地方,因此黄色和青色的混合比率根据图像Iyc内的地点的不同而不同。调色剂混合比率的不同造成图像颜色的不同。即,当黄色图像中有浓度不均时,混色图像Iyc中会出现颜色不均。例如,当黄色图像的一部分中产生飞白时,本来应该是黄绿色的图像中的、黄色产生了飞白的部分,作为与周围相比更接近于品红色的绿色或青色的颜色而被分辨出。
这样,对于单色难以进行分辨的调色剂颜色,可以通过形成与其它颜色的混色图像而被置换为更易于分辨的颜色。并且通过这样,由于浓度不均作为更易于分辨的颜色不均出现,所以可以容易地判断图像品质是否良好。并且,尽管根据混色图像Iyc的自身颜色也可以进行像质的评价,但此时评价者预先知道图像Iyc的本来颜色吗,所以需要准备颜色样本。另一方面,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根据图像Iyc内的颜色的变化程度来进行图像品质的评价,因此即使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一般用户也可以简单地判断图像品质的是否良好。在该意义上,优选混色图像Iyc是由黄色、青色各个颜色形成的、实质上具有均匀的图像图案的图像之间重合而成的。
该混色图像Iyc是为了更容易地进行黄色的图像品质评价而形成的。因此,对于与黄色混合的青色,必须不能产生浓度不均。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若青色中有浓度不均,就无法判断混色图像Iyc颜色不均的原因是在于黄色还是青色的调色剂。
在上述的说明中,假定青色调色剂的余量充足,不必担心青色会产生浓度不均,但在实际的装置中,由于青色调色剂的余量不足或特性劣化,青色图像中也有可能产生浓度不均。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混色图像Iyc的同时,以夹持混色图像Iyc的配置来形成黄色单色图像Iy以及青色单色图像Ic,因此,也可以通过对比这些单色图像和混色图像Iyc来进行评价。例如,若混色图像Iyc中有颜色不均,而青色单色图像Ic中没有浓度不均,则可以明确混色图像Iyc的颜色不均的原因在于黄色调色剂。另一方面,在青色单色图像Ic中也有浓度不均的情况下,就难以判断混色图像Iyc的颜色不均的原因是仅在于青色调色剂还是也在于黄色调色剂。此时,有时可以通过仔细检查黄色单色图像Iy来进行判断。这样,不仅通过混色图像Iyc,还可通过一并形成原先的调色剂颜色的单色图像Iy、Ic中的至少一个来更适当地进行像质的评价。
当然,优选本来与黄色重合的调色剂颜色(混色用调色剂颜色)不产生浓度不均。因此,也可以不预先限定混色用调色剂颜色,而使用在当时最合适的调色剂颜色。适合作为混色用调色剂颜色的是在与作为评价对象的黄色混合时可以提高混色图像分辨性(分辨容易度)的颜色。在这点上,由于黑色无助于提高使图像的明亮度发生变化的颜色分辨性,因此基本不合适。与此相对,青色以及品红色都具有提高分辨性的效果。因此这些调色剂颜色都可以作为混色用调色剂来使用,但优选使用满足难以产生浓度不均的条件的调色剂颜色。在该实施方式中如下确定混色用调色剂。
图26是混色用调色剂颜色的确定方法的示例图。图26中所谓的“接近结束以前”是指没有到接近结束显示的状态,即调色剂余量在基准值以上的状态。所谓“接近结束以后”是指调色剂余量变为基准值以下,从而进行接近结束显示或结束显示的状态。为了在混色用调色剂颜色中不产生浓度不均,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青色、品红色两种调色剂中调色剂余量充足的调色剂。即,当青色在接近结束以前时,由于没有产生浓度不均的担心,所以将青色作为混色用调色剂颜色。此外,若青色在接近结束以后而品红色在接近结束以前,则将没有产生浓度不均的担心的品红色作为混色用调色剂。并且,当都是接近结束以后时,将两种颜色中调色剂余量多的作为混色用调色剂。这样,由于降低了混色用调色剂颜色中产生浓度不均的可能性,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黄色调色剂颜色的图像品质的评价。
并且可以在状态页中包含除此之外的任意图像进行输出。例如,除产品标志外,还可以通过将关于装置各部的寿命的信息或动作条件的设定值、图像形成张数等各种信息与测试图案TP一同输出,从而可以谋求用户或服务人员的维修作业的高效率。并且,若输出此时的各显影器的调色剂余量,则用户可更加准确地掌握显影器的更换时期。
图27表示状态页的制成顺序的流程图。图28是各调色剂颜色的图像图案的示意图。状态页是通过将具有图28所示的图像图案的各调色剂颜色的图像在中间转印带71上互相重合而形成的测试图案TP转印到纸张S上来形成的。并且,下面对使混色用调色剂颜色为青色的情况进行说明。首先,使用黄色显影器4Y来形成黄色图像图案(步骤S31)。如图28所示,该黄色图像图案是将黄色的实体图像部,即灰度等级100%的图像I1和同色的灰度等级80%的半色调图像部I2邻接配置而成的。
接下来,使用青色显影器4C形成青色图像图案(步骤S32)。如图28所示,该青色图像图案是将青色的灰度等级20%的半色调图像部I3和青色实体图像部I4邻接配置而成的。其中的半色调图像部I3形成在与黄色图像图案的半色调图像部I2互相重合的位置上。接下来,分别使用品红色显影器4M以及黑色显影器4K来顺次形成由品红色的实体图像部I5构成的品红色图像图案以及由黑色的实体图像部I6构成的黑色图像图案(步骤S33以及S34)。
这样在中间转印带71上形成重合各种颜色的图像图案而成的测试图案TP。通过将该测试图案TP转印到纸张S上而形成状态页(步骤S35)。上述形成的黄色图像图案中的实体图像部I1与状态页上的测试图案TP中的黄色单色实体图像Iy相对应。同样,青色图像图案中的青色实体图像部I4、品红色图像图案I5以及黑色图像图案I6分别对应于测试图案TP中的青色单色实体图像Ic、品红色单色实体图像Im以及黑色单色实体图像Ik。另一方面,黄色半色调图像部I2和青色半色调图像部I3互相重合,从而形成测试图案TP上的混色图像Iyc。
并且,各图像图案或其排列顺序不限于上面所述。例如,当使品红色代替青色来作为混色用调色剂颜色时,将图28所示的图像图案在青色和品红色之间交换即可。这种情况下,各调色剂颜色的图像形成顺序难以在装置结构上交换。因此,形成黄色图像图案之后,先在相当于图28所示的品红色图像图案的位置上形成青色图像图案,接着在相当于图28所示的青色图像图案的位置上形成品红色图像图案即可。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黄色的调色剂余量在基准值以下时,根据需要,输出形成了测试图案TP的状态页,所述测试图像TP包括各调色剂颜色的单色图像。此时,对于黄色调色剂颜色,鉴于以单色难以分辨,从而除了单色图像还形成与其它调色剂颜色的混色图像。这样,黄色调色剂图像被置换为易于分辨的颜色。并且,黄色调色剂图像的浓度不均作为混色图像中的颜色不均出现。其结果,用户可以通过评价混色图像中出现的颜色不均的程度来判断黄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品质是否良好。这样,在该实施方式中,即使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一般用户也可以简单地进行图像品质的评价。
并且,混色用图像是具有大体均匀的图案的黄色图像图案和同样具有大体均匀的图案的青色图像图案相互重合而成的图像。因此,对于混色用图像,若黄色调色剂图像中没有图像缺陷,则其内部是大体均匀的颜色,另一方面,若黄色调色剂图像中有图像缺陷,则产生与周围部分相对颜色不同的部分。因此,用户即使不知道测试图案TP本来的颜色,且无须与颜色样本进行比较,也可以从分辨测试图案TP的结果中简单地判断出图像品质是否良好。特别地,通过使与黄色混色的混色用调色剂颜色为调色剂余量在基准值以上从而没有到达接近结束显示状态的调色剂颜色,可以将混色用调色剂颜色中的浓度不均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从而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对黄色的像质评价。此外,通过不仅形成混色图像,还一并形成其所混合了的原本调色剂颜色的各自的单色图像,可以更适当地进行对黄色的像质评价。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显影器4Y、4C、4M、4K分别作为本发明的“调色剂存储单元”来发挥功能。并且,引擎部EG做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单元”来发挥功能。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黄色是本发明的“对象调色剂颜色”,青色是“混色用调色剂颜色”。并且这些混色图像Iyc相当于本发明的“像质评价用图像”。并且,用于对黄色判断是否进行接近结束显示的调色剂余量的基准值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基准值”,用于对青色以及品红色判断是否进行接近结束显示的调色剂余量的基准值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基准值”。
并且,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没有脱离其基本思想,就可以进行上述方式之外的各种改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对黄色进行接近结束显示时,输出包括上述测试图案TP的状态页。但是没有对输出状态页的时刻进行限定。例如,也可以不论接近结束显示的有无而根据用户或外部装置的请求输出状态页。并且例如,当到了对某一调色剂颜色进行接近结束显示时,也可以不论来自外部的请求而输出状态页。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了包括所有调色剂颜色的图像图案的测试图案TP,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对进行了接近结束显示的调色剂颜色形成测试图案,或是仅对有请求的调色剂颜色形成测试图案。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当黄色符合应该包含在测试图案中的调色剂颜色时,形成黄色与其它调色剂颜色的混色图像。并且,上述对黄色为“对象调色剂颜色”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其它的调色剂颜色中也可以同样地考虑。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混色图像Iyc中的黄色(对象调色剂颜色)和青色(混色用调色剂颜色)的混合比是80%对20%,但该比率并不限于上述值,而是任意的。但是,若青色的比率过低,就会降低提高辨认性的效果。并且,若混色用调色剂颜色的比率过高,则对象调色剂颜色对结果形成的混色图像的颜色的影响变小,从而难以进行对对象调色剂颜色的像质评价。因此,在用于像质评价的混色图像中,优选将混色用调色剂颜色的比率抑制在50%以下。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黄色(对象调色剂颜色)以及青色(混色用调色剂颜色)各自的半色调图像互相重合,来形成做为像质评价用图像的混色图像Iyc,但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将黄色实体图像和青色半色调图像相互重合而成的图像作为像质评价用图像。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状态页中形成一组测试图案TP,但也可以形成多组。例如,鉴于因具有圆柱形状的感光体22以及显影辊44的偏心或弯曲而容易沿其轴线方向产生图像的浓度不均,如以下举例说明的那样,可以分别在其轴线方向的多个位置形成测试图案。
图29是状态页其它示例的示意图。在该示例中,沿着与纸张S的送纸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感光体22以及显影辊44的轴线方向形成三组测试图案TP。这样,在沿感光体22以及显影辊44的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以及端部各自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测试图案TP,从而即使由于感光体22和显影辊44的偏心或弯曲而在每个位置上产生图像品质的不均匀,也可以不看漏它们而准确地进行图像品质的评价。
上述第一到第五实施方式是在使用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四种颜色的调色剂来形成图像的装置中应用了本发明,但对于调色剂颜色的种类以及数量,并不限于上面所述而是任意的。并且,不仅对于本发明这样的旋转显影方式的装置,对于将与各调色剂颜色对应的显影器沿纸张传送方向排成一列地配置的、所谓的串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应用本发明。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电子照相方式的装置,而是可以应用在所有使用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Claims (2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调色剂储存单元,用于储存调色剂;
调色剂承载单元,通过在承载从所述调色剂储存单元供给的调色剂的同时,向预定的方向旋转移动,从而传送所述调色剂;和
图像形成单元,使用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所承载的调色剂,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将包括评价图像部和基准图像部的像质评价用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上并为了通过目测来评价图像质量而输出所述记录材料,其中所述评价图像部是使用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上在前一次的旋转中由于形成图像而消耗了调色剂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而形成的,所述基准图像部是使用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上在前一次的旋转中没有由于形成图像而消耗调色剂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而形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像质评价用图像是在所述评价图像部和所述基准图像部之间彼此连接而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像质评价用图像是将所述评价图像部的所有边缘部和所述基准图像部连接而构成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像质评价用图像具有比沿着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的移动方向而与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的周长对应的长度长的、且大体均匀的图像图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可以在所述记录材料的两面形成图像;
作为所述像质评价用图像的所述基准图像部,使用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的表面上在前一次的旋转中没有由于形成图像而消耗调色剂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在所述记录材料的一个主面上形成第一基准图像部,同时,在所述记录材料的另一主面的、与所述第一基准图像部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第二基准图像部,并且,
作为所述像质评价用图像的所述评价图像部,使用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的表面上在前一次的旋转中由于形成图像而消耗了调色剂的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在所述记录材料的一个主面上形成第一评价图像部,同时,在所述记录材料的另一主面的、与所述第一评价图像部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第二评价图像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像质评价用图像是在所述第一基准图像部和所述第一评价图像部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二基准图像部和所述第二评价图像部之间分别彼此连接而形成的。
7.如权利要求1至3、5以及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当所述调色剂储存单元内的调色剂余量在预定的基准值以下时,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根据需要形成所述像质评价用图像。
8.如权利要求1至3、5以及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分别对应于彼此不同的多种调色剂颜色的多个所述调色剂储存单元,其中,所述基准图像部及评价图像部都是由相同调色剂颜色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具有所述评价图像部和刻度图案的像质评价用图像,其中所述评价图像部是具有沿着所述相对位置中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的移动方向而延伸的均匀的图像图案的带状图案,所述刻度图案在所述带状图案的附近沿着所述移动方向以预定的间隔而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沿着所述带状图案的所述移动方向的长度在相当于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的周长的长度以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刻度图案的间隔与相当于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的周长的长度相等。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
调色剂供给部件,被设置于所述调色剂储存单元,并通过在与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接触的同时旋转,来向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供给预定量的调色剂。
其中,沿着所述带状图案的所述移动方向的长度在相当于所述调色剂供给部件的周长的长度以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刻度图案的间隔与相当于所述调色剂供给部件的周长的长度相等。
14.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图像载体,所述图像载体是在预定的方向旋转的环状旋转体,用于暂时承载应转印在所述记录材料上的所述像质评价用图像,沿着所述带状图案的所述移动方向的长度在相当于所述图像载体的周长的长度以上。
15.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像质评价用图像具有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使位置互不相同而形成的多个所述带状图案。
16.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多个所述调色剂储存单元,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使用所述调色剂储存单元中所储存的调色剂来形成所述多个调色剂储存单元分别对应的所述带状图案。
17.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多个所述调色剂储存单元,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使用所述多个调色剂储存单元中调色剂余量最多的调色剂储存单元中所储存的调色剂,来形成所述刻度图案。
18.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多个所述调色剂储存单元,
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使用所述多个调色剂储存单元中的至少两个中所分别储存的调色剂来形成所述刻度图案,并且,使用各自的调色剂形成的刻度图案在所述记录材料上互相重合。
19.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是在具有调色剂承载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用于评价像质的像质评价用图像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通过在承载调色剂的同时在预定的方向旋转移动来传送所述调色剂,所述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的第一次旋转中,通过使用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所承载的调色剂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形成所述像质评价用图像中的基准图像部来消耗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上预定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的工序;
在接着所述第一次旋转的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的第二次旋转中,使用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上所述预定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形成所述像质评价用图像中的评价图像部的工序;和
为了通过目测来评价图像质量而输出所述记录材料的工序。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像质评价用图像,形成包括带状图案和刻度图案的图像,其中所述带状图案具有沿着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的移动方向而延伸的均匀的图像图案,所述刻度图案在所述带状图案的附近沿着所述移动方向以预定的间隔而配置。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构成为可以在所述记录材料的两个面上形成图像,并且作为所述像质评价用图像,在所述记录材料的一个主面上,使用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上在前一次旋转时没有由于形成图像而消耗调色剂的第一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第一基准图像部,同时,使用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上在前一次旋转时由于形成图像而消耗了调色剂的第二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第一评价图像部,
并且,在所述记录材料的另一主面的、与所述第一基准图像部对应的位置上,使用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上在前一次旋转时没有由于形成图像而消耗调色剂的第三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第二基准图像部,同时,在所述记录材料的所述另一主面的、与所述第一评价图像部对应的位置上,使用所述调色剂承载单元表面上在前一次旋转时由于形成图像而消耗了调色剂的第四区域所承载的调色剂来形成第二评价图像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78674/2004 | 2004-06-16 | ||
JP178678/2004 | 2004-06-16 | ||
JP178675/2004 | 2004-06-16 | ||
JP2004178674A JP2006003555A (ja) | 2004-06-16 | 2004-06-16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178677/2004 | 2004-06-16 | ||
JP178676/2004 | 2004-06-16 | ||
JP057357/2005 | 2005-03-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13087A CN1713087A (zh) | 2005-12-28 |
CN100461023C true CN100461023C (zh) | 2009-02-11 |
Family
ID=35718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7720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1023C (zh) | 2004-06-16 | 2005-06-16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6003555A (zh) |
CN (1) | CN100461023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28550B2 (ja) * | 2009-07-06 | 2013-01-23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493192B2 (ja) * | 2015-12-15 | 2019-04-03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3020238A (ja) * | 2021-07-30 | 2023-02-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7879A (ja) * | 1995-07-11 | 1997-01-28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
US5950043A (en) * | 1996-10-21 | 1999-09-0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low level of toner |
US6185386B1 (en) * | 1997-12-25 | 2001-02-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6243542B1 (en) * | 1998-12-14 | 2001-06-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density of toner images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434352A (zh) * | 2002-01-24 | 2003-08-06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
2004
- 2004-06-16 JP JP2004178674A patent/JP2006003555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
- 2005-06-16 CN CNB2005100772031A patent/CN10046102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7879A (ja) * | 1995-07-11 | 1997-01-28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
US5950043A (en) * | 1996-10-21 | 1999-09-0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low level of toner |
US6185386B1 (en) * | 1997-12-25 | 2001-02-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6243542B1 (en) * | 1998-12-14 | 2001-06-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density of toner images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434352A (zh) * | 2002-01-24 | 2003-08-06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6003555A (ja) | 2006-01-05 |
CN1713087A (zh) | 2005-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78792C (zh) |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 |
US644945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82495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US7536126B2 (en) | Apparatus for forming image-quality evaluation image | |
US8406640B2 (en) | Toner cartridge and control method of displaying the residual toner quantity in the same toner cartridge | |
JP507067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461023C (zh)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
US912220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replaceable member determination unit | |
US20060263107A1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capable of displaying total remaining amount of developing agent in monochrome printing mode | |
US6954596B2 (en) | Storage area storing information of the amount of use of each feature of differen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es, a cartridge having such a storage area,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unting such a cartridge | |
JPH06161239A (ja) | カラー電子写真装置 | |
US898960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reference control unit | |
US833181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program | |
US693121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memory device | |
US1040921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7058321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of calculating toner consump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US1048642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
JP500748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1004426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3114571A (ja)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57902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553404A (ja)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
JP483963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0624324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200225869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1 Termination date: 2011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