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6051C - 一种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46051C
CN100446051C CNB2006100127506A CN200610012750A CN100446051C CN 100446051 C CN100446051 C CN 100446051C CN B2006100127506 A CNB2006100127506 A CN B2006100127506A CN 200610012750 A CN200610012750 A CN 200610012750A CN 100446051 C CN100446051 C CN 10044605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embryo
model
implantation
hum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127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3738A (zh
Inventor
刘芳
高亚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6100127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46051C/zh
Publication of CN1873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3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60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605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用途,它包括选取子宫内膜、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蜕膜化的诱导、胚胎培养、人胚胎与蜕膜化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共培养等过程,由于本发明建立了使用蜕膜化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人胚泡在体外进行共培养模型,并且观察到了人胚胎黏附、外延生长及侵入整个着床过程。该模型更接近于人类在体胚胎着床环境,利用该模型可进行一系列与胚胎着床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使在体外观察人胚胎着床成为现实并为深入研究人胚胎着床机理提供了条件。能提高不育症治疗技术水平及辅助生殖技术水平,改善育龄人群的生育质量、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殖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类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不育症治疗技术的提高,尤其是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成熟卵母细胞的获得率、体外受精的成功率及胚胎的植入率均明显提高,但妊娠率却很低,究其原因在于胚胎着床失败。胚胎着床是指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可分为定位/黏附、突破和侵入三个阶段,该过程复杂而精细。以往由于临床观察手段有限及妊娠后子宫内膜取材困难,因而无法直接观察到人胚胎着床过程,着床机理也不十分清楚。为揭示着床机制的奥秘和克服在体研究中难以精确观察到胚泡着床各阶段的变化及各种有关因素间的协调作用,人们不断探索并建立了多种动物着床模型。其中与人体内环境较接近的模型有以下两类:一类模型是用囊胚与子宫单层上皮细胞体外共培养。利用该模型,已发现了大量与胚胎着床有关的上皮细胞分泌的因子,如整合素、瘦素、IL-1等,观察了17-B雌二醇(E2)对胚胎发育的促进作用及其粘附和扩展作用。但是该模型中的囊胚仅仅定位黏附在上皮细胞层上并不能侵入上皮细胞中,利用该模型仅能进行胚胎着床第一阶段的研究;另一种着床模型是胚泡与子宫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共培养,在这个着床模型中,子宫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通过一个人工的基底膜分开,胚泡被种植在上皮细胞层上。光镜及电镜观察到囊胚黏附并侵入到上皮细胞层中,但是未穿透基底膜到达基质细胞层。因此该模型也只能观察到胚胎着床第二阶段的过程。另外,用人子宫蜕膜细胞与小鼠胚泡共培养建立的着床模型,也只能观察到小鼠胚泡在人蜕膜上能够孵出、黏附、铺展,同样无法进行人类胚胎着床第三阶段即囊胚侵入子宫内膜基质细胞阶段的观察及研究。
发明目的
本发明旨在用人胚胎和人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基质细胞为材料,建立一个更为接近人在体着床过程的体外模型,对囊胚侵入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过程进行观察和研究,深入了解人胚胎着床机制,进而提高不育症治疗技术水平及辅助生殖技术水平。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a.无菌收集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或清宫术的育龄妇女子宫内膜组织。
b.将无菌收集的子宫内膜组织用培养液充分洗涤后制成颗粒,加入10~20ml的消化酶恒温震荡消化50~120分钟,然后用250μm的细胞筛过滤细胞悬液除去未消化的组织碎片,再用细胞筛过滤除去上皮细胞和腺体成分;
c.将上述过滤后的细胞悬液梯度离心25~35分钟,静置后取梯度离心液交界面中的细胞,将其悬浮在缓冲液中,然后进行活细胞染色并计数;
d.将上述细胞种植在组织培养瓶中,使细胞密度为1×106~1×105/ml,加入含10%~15%胎牛血清、100IU/ml的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后,于培养箱中培养并传代;
e.传代后2~8代基质细胞被种植在培养板的单孔底部盖玻片上,待细胞贴壁汇合成层后,加入含0.5mM 8-溴-环磷酸腺苷的F12培养液继续培养,培养3天后部分细胞蜕膜化;
f.胚胎培养:受精后2天的胚胎在BlastAsist System培养液中培养5~6天,直至进入孵化阶段;
g.将孵化的胚胎种植在预先准备好的蜕膜化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上,在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以上。
所述颗粒体积为0.5~1.5mm3
所述消化酶采用胶原酶I或胶原酶I与DNA酶I组成的混合酶。
所述梯度离心液其浓度为25%和65%。
所述缓冲液为含有0.1%牛血清白蛋白的磷酸盐缓冲液。
所述活细胞染色所用染色剂为含0.4%台盼兰的染液。
该着床模型用于体外人胚胎着床过程的观察。
将孵化的胚胎与预先准备好的蜕膜化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共培养5~10小时后,胚胎黏附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层上;共培养24~36小时后,可观察到滋养层细胞逐渐从囊胚的两个极端开始外延生长,随着囊胚的铺展及滋养细胞的外延生长,囊胚也渐渐变大;最终侵入蜕膜化的基质细胞中。至此,体外着床模型已经建立,利用该模型可进行一系列胚胎体外着床机理的研究。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
本发明建立了使用蜕膜化的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人胚泡在体外进行共培养模型,并且观察到了人胚胎黏附、外延生长及侵入整个着床过程。该模型更接近于人类在体胚胎着床环境,利用该模型可进行一系列与胚胎着床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使在体外观察人胚胎着床成为现实并为深入研究人胚胎着床机理提供了条件。而胚泡着床是生殖的关键环节,是在激素的调节下有多种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对着床机理的探讨,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研究。通过对着床过程的控制可避免人口过度增长、促进牲畜的繁衍以及提高基因动物与克隆动物的成功率。此外还能提高不育症治疗技术水平及辅助生殖技术水平,改善育龄人群的生育质量、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因此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一、选取实验材料:子宫内膜取自年龄在29-40岁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或清宫术的妇女。上述病人月经周期应规则,且近三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激素类药物。胚胎由行IVF治疗的病人捐赠。
二、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蜕膜化的诱导:
①.清洗:将无菌收集的子宫内膜组织用DMEM培养液洗涤3~5次,以去掉血及其黏液。
②.制备颗粒:将上述收集的子宫内膜组织剪切成1mm3大小的颗粒,以利于消化。
③.消化:将上述子宫内膜组织颗粒放入一个体积为30ml的带盖离心管内,加入10~20ml浓度为330IU/ml的胶原酶I,该酶采用美国Wathington生化公司产品,于37℃恒温水浴箱中震荡消化60分钟,当组织颗粒消失变为圆形单个细胞时,结束消化。整个消化过程要随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以免消化过度损伤细胞或消化程度不够。当使用一种消化酶消化一个小时,细胞依然呈现团状聚集时,应再加入DNA酶I继续消化,该酶采用美国Wathington生化公司产品。
④.细胞分离:用250μm的细胞筛过滤上述消化后的细胞悬液,以除去未消化的组织碎片,然后用含0.1%BSA的PBS清洗1遍;再用40μm的细胞筛过滤除去上皮细胞和腺体成分,再用含0.1%BSA的PBS清洗2遍。该BSA即牛血清白蛋白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PBS即磷酸盐缓冲液,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250um和40um的细胞筛为英国Lockertex公司产品。
⑤.梯度离心:将上述过滤后的细胞悬液在25%和60%的梯度离心液中于12℃以1800转/分钟速度离心30分钟,静置后取25%和60%Percoll交界面中的细胞,然后将其悬浮在含有0.1%牛血清白蛋白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上述梯度离心液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⑥.细胞计数:用0.4%的台盼兰染色,用白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活细胞计数,该台盼兰染液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⑦.种植:将上述细胞种植在75cm2组织培养瓶中(细胞密度1×106/ml),加入含10%胎牛血清、100IU/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15ml,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并传代,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纯度检测大于95%。胎牛血清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二氧化碳水套式培养箱(型号:3110)为美国Forma Scientific公司产品。
⑧.诱导人子宫基质细胞蜕膜化:,将传代后2~8代基质细胞种植在4孔培养板上,使细胞密度为1×106/ml。此时细胞呈圆形,加入含10%胎牛血清、100IU/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放入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培养4~5天后细胞变成梭形并汇合成层时,换成含0.5mM 8-溴-环磷酸腺苷的F12培养液继续培养,8-溴-环磷酸腺苷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可诱导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培养3天后基质细胞由梭形变成多边形的蜕膜细胞,此时的子宫内膜细胞更接近于在体人胚胎着床时的内膜细胞。F12培养液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三、胚胎培养:受精后2天的胚胎在BlastAsistSystem培养液中培养5~6天,直至透明带脱落进入孵化阶段。用德国ZEISS公司生产的倒置显微镜(型号:Axiovert 135)密切观察整个培养过程。BlastAsist System培养液为丹麦Medi Cult公司产品。
四、人胚胎与蜕膜化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共培养:将孵化的胚胎种植在预先准备好的蜕膜化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层上,每孔加入500ml DMEM培养液,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分别在5、24、48、72、96小时时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胚胎黏附、外延生长及侵入情况。透明带脱落为孵出;轻轻摇晃培养板胚泡不随液体飘动者为黏附;在显微镜下见滋养细胞从附着处向外生长定为铺展及外延生长;光镜下观察有滋养细胞侵入母体的细胞或细胞外基质为侵入。共培养5~10小时后,胚胎黏附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层上;共培养24~36小时后,滋养层细胞逐渐从囊胚的两个极端开始外延生长,随着囊胚的铺展及滋养细胞的外延生长,囊胚也渐渐变大;最终侵入蜕膜化的基质细胞中。至此,体外着床模型已经被建立。

Claims (7)

1.一种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a.无菌收集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或清宫术的育龄妇女子宫内膜组织;
b.将无菌收集的子宫内膜组织用培养液充分洗涤后制成颗粒,加入10~20ml的消化酶恒温震荡消化50~120分钟,然后用250μm的细胞筛过滤细胞悬液除去未消化的组织碎片,再用35~42μm细胞筛过滤除去上皮细胞和腺体成分;
c.将上述过滤后的细胞悬液梯度离心25~35分钟,静置后取梯度离心液交界面中的细胞,将其悬浮在缓冲液中,然后进行活细胞染色并计数;
d.将步骤c梯度离心液交界面中的细胞种植在组织培养瓶中,使细胞密度为1×106~1×105/ml,加入含10%~15%胎牛血清、100I U/ml的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后,于培养箱中培养并传代;
e.传代后2~8代基质细胞被种植在培养板上,待细胞贴壁汇合成层后,加入含0.5mM 8-溴-环磷酸腺苷的F12培养液继续培养,培养3天后部分细胞蜕膜化;
f.胚胎培养:受精后2天的胚胎在BlastAsist System培养液中培养5~6天,直至进入孵化阶段;
g.将孵化的胚胎种植在预先准备好的蜕膜化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上,在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体积为0.5~1.5m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化酶采用胶原酶I或胶原酶I与DNA酶I组成的混合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离心液其浓度为25%和6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为含有0.1%牛血清白蛋白的磷酸盐缓冲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细胞染色所用染色剂为含0.4%台盼兰的染液。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用途,其特征在于该着床模型用于体外人胚胎着床过程的观察。
CNB2006100127506A 2006-05-19 2006-05-19 一种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605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27506A CN100446051C (zh) 2006-05-19 2006-05-19 一种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27506A CN100446051C (zh) 2006-05-19 2006-05-19 一种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3738A CN1873738A (zh) 2006-12-06
CN100446051C true CN100446051C (zh) 2008-12-24

Family

ID=37484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1275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6051C (zh) 2006-05-19 2006-05-19 一种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4605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1877B (zh) * 2014-05-14 2016-11-23 浙江大学 一种早期胚胎体外植入子宫内膜模型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1631A (zh) * 1998-07-14 2000-01-19 任春严 胚胎移植物的制造和应用方法
US6372493B1 (en) * 1991-06-24 2002-04-16 Pacific Biomedical Research, Inc. [Cell Mart, Inc.] Hormone-secreting cells maintained in long-term culture
CN1416909A (zh) * 2002-11-27 2003-05-14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一种制备人工子宫内膜的方法
US20050100549A1 (en) * 2001-08-30 2005-05-12 Roberts Claire T. Regulation of cytotrophoblast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cell migr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2493B1 (en) * 1991-06-24 2002-04-16 Pacific Biomedical Research, Inc. [Cell Mart, Inc.] Hormone-secreting cells maintained in long-term culture
CN1241631A (zh) * 1998-07-14 2000-01-19 任春严 胚胎移植物的制造和应用方法
US20050100549A1 (en) * 2001-08-30 2005-05-12 Roberts Claire T. Regulation of cytotrophoblast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cell migration
CN1416909A (zh) * 2002-11-27 2003-05-14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一种制备人工子宫内膜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3738A (zh) 2006-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1218B (zh) 一种完全培养基及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
CN103409368A (zh) 干细胞及胚胎来源的心肌细胞及推定的心肌细胞的纯化方法
CN106754674A (zh) 从人胎盘羊膜制备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3667349B (zh) 一种高效获取猪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方法
CN104004708A (zh) 一种绵羊精原干细胞分离纯化、传代长期培养、冻存及复苏的方法
CN101735983B (zh)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
CN108504625A (zh) 一种小鼠成纤维细胞及其用途
CN104818251A (zh) 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CN108384749A (zh) 鸡性腺原始生殖细胞快速分离与建系的方法
CN106434536B (zh) 人精原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功能精子细胞的三维诱导方法
CN102994452A (zh) 一种高效分离和培养神经元的方法
CN102994451A (zh) 一种神经元分离和培养的改进型方法
CN102703387A (zh) 一种星形胶质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
CN104531612A (zh) 卵母细胞培养液及其培养方法
CN102978162A (zh) 一种神经元分离和培养方法及试剂
CN105754943B (zh) 一种裸鼹鼠海马神经元培养方法
CN100446051C (zh) 一种胚胎体外着床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用途
CN108774630A (zh) 一种饰纹姬蛙骨骼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Lelkes et al. Culture of neuroendocrine and neuronal cell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CN106635990A (zh) 一种原代培养背根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的方法
CN102268404B (zh) 猪卵丘干细胞的分离方法
EP1749089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m kultivieren von stammzellen
CN109666642A (zh) 一种树鼩大脑皮层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体外分离纯化的方法
CN110205283A (zh) 一种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向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化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5695411B (zh) 一种裸鼹鼠皮层神经元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