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6972C - 流量控制装置和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量控制装置和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6972C
CN100436972C CNB2006100958105A CN200610095810A CN100436972C CN 100436972 C CN100436972 C CN 100436972C CN B2006100958105 A CNB2006100958105 A CN B2006100958105A CN 200610095810 A CN200610095810 A CN 200610095810A CN 100436972 C CN100436972 C CN 10043697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fluid path
permeable material
heat converter
throttle orif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958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12507A (zh
Inventor
平国悟
隅田嘉裕
牧野浩招
望月厚志
大西茂树
田边义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B2006100958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36972C/zh
Priority to HK07106932.1A priority patent/HK1099659A1/xx
Priority claimed from HK031087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HK1057085A1/xx
Publication of CN1912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2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697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697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8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versible cycles, e.g. bidirectional expansion restrictors

Abstract

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具有,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可在所说阀本体内部旋转的、对冷媒流进行节流的节流孔,以及设置在所说节流孔附近成为一体而形成节流部地设置的、对从所说节流孔中通过的冷媒流进行整流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并且,通过旋转所说节流孔,能够切换到所说第1流体路径和所说第2流体路径二者通过所说节流部而连通的节流路径,以及所说第1流体路径和所说第2流体路径不通过所说节流部而从阀本体内部中通过而连通的开放路径。

Description

流量控制装置和空调装置
本申请为在先申请(申请日:2001年1月31日,申请号:01807525.8,发明名称:冷冻循环装置、空调装置、节流装置、流量控制装置)的分案申请。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适于控制冷媒的流动的节流结构的、适于对二相冷媒的流动进行控制的冷冻循环装置,还涉及一种制冷或供暖运行时温度和湿度的可控制性得到提高的同时冷媒流动声也得以减小的、相对于室内温湿度及噪音而言舒适性得到提高的空调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的、可减小流体流动声的低噪音的节流装置或流量控制装置。
现有的空调装置中,为能够适应空调负荷的变化而使用变频器等容量可变型压缩机,根据空调负荷的大小对压缩机的旋转频率进行控制。但是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若制冷运行时压缩机转速降低,则蒸发温度也将升高,蒸发器的除湿能力降低,甚至蒸发温度升高到室内的露点温度以上而无法进行除湿。
作为提高这种制冷低容量运行时的除湿能力的方式,有人提出下述空调装置。图97示出例如特开平11-51514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空调装置的冷媒回路图,图98示出图97所具有的一般节流阀的剖视图。图中,1是压缩机,2是四通阀,3是室外热交换器,4是第1流量控制装置,5是第1室内热交换器,6是第2流量控制装置,7是第2室内热交换器,用配管将它们顺序连接而构成冷冻循环。下面,对现有空调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进行制冷运行时,从压缩机1流出的冷媒从四通阀2通过,在室外热交换器3冷凝液化,由于第1流量控制装置4的二通阀12是关闭的,故经节流装置11减压并在室内热交换器5内蒸发气化,再次从四通阀2中通过而返回压缩机1。供暖运行与制冷运行相反,从压缩机1流出的冷媒从四通阀2通过,在室内热交换器5冷凝液化,由于第1流量控制装置4的二通阀12是关闭的,故经主节流装置11减压并在室外热交换器3内蒸发气化,再次经由四通阀12返回压缩机1。
而进行除湿运行时,将第1流量控制装置4的主节流装置11关闭,将二通阀12打开,以第2流量控制阀6控制冷媒流量,从而使第1室内热交换器5作为冷凝器即再热器、第2室内热交换器7作为蒸发器进行工作,室内空气被第1室内热交换器5加热,因此,能够进行室温降低较少的除湿运行。
在上述现有空调装置中,作为设置在室内单元内的第2流量控制阀,通常使用的是具有节流孔的流量控制阀,因此,冷媒通过该节流孔时产生的冷媒流动声较大,这是导致室内环境变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进行除湿运行时在第2流量控制阀的入口处变成二相冷媒,因而冷媒流动声更大。
作为减小这种除湿运行时第2流量控制阀的冷媒流动声的措施,有特开平11-51514号公报所公开的、在图98所示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阀座18的阀内设置由多个切制槽31和阀芯17构成的呈节流孔形状的节流路径这样一种方案。16是使阀芯17移动的电磁线圈,31是在作为阀座的配管的开口18处进行切制而形成节流孔上的节流路径的多个切制槽。但是,这种减小冷媒流动声的措施,虽然将节流部特意做成多个呈节流孔形状的流体路径从而使得气液二相冷媒能够连续性流动,但从加工的角度来说,所能够设置的流体路径数是有限的,因而效果不大,冷媒流动声仍较大。其结果,需要采取在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周围增加隔音材料和防振材料等措施,导致成本增加,安装性以及可循环利用性差。
与之相比,特开平7-146032号公报公开的空调装置中所使用的流量控制装置中,如图99的剖视图所示,为了减小冷媒流动声,在节流部的上游和下游作为过滤器设置了多孔体32。但是,由于多孔体32与节流部之间存在距离,因此无法有效地将气液二相冷媒连续供向节流部,冷媒流动声仍较大。
此外,特开平10-131681号公报公开的空调机中所使用的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剖视图示于图100。为减小冷媒流动声,在节流部的上游和下游设置有具有使两个端部间连通的多个孔的消音器36的蜂窝管37。所说蜂窝管的剖视图示于图101。而在配管内设置多个孔的做法使得冷媒的流通面积减小,容易被流动于冷冻循环中的异物堵塞,冷媒流量的减少将导致性能的降低,而且,由于节流部没有旁路流体路径,故冷媒不能无压力损失地流动。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能够大幅度减小冷媒流动声的、不会被循环内的异物堵塞的节流装置或流量控制装置的冷冻循环装置以及空调装置。此外,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噪音且可靠性高的冷冻循环装置。此外,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噪音的节流装置和流量控制装置。此外,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发生异物堵塞等现象的可靠性高的节流装置和流量控制装置。此外,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装置。此外,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方向随意的作业性良好的装置。此外,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随意性好的空调装置。此外,其目的是,作为一种将冷冻循环的冷凝热利用来作为室内空气的加热源的空调装置,可使其在制冷、除湿、供暖等各种运行中,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性得到提高,无论在制冷季节还是供暖季节均能够实现再热除湿运行。以上所述目的可通过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实现。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形式1的空调装置的冷媒回路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部的放大详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放大图。
图6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制冷除湿运行时的工作状态进行说明的压力-热焓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组装于空调机中的控制装置的总体构成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部入口处冷媒的流动状态图。
图9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噪音特性加以展示的附图。
图10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其它形式进行说明的放大详细图。
图11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其它形式进行说明的放大详细图。
图12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其它形式进行说明的多孔状透过材料的放大图。
图13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其它形式进行说明的多孔状透过材料的放大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的前罩拆下时的主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的前罩拆下时的主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22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未设有既定间隙时的节流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29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30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33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34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35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36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37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38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39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40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41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42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43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44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45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46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47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48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49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50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51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52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53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其它多孔状透过材料的立体图。
图54是本发明实施形式1所涉及的其它多孔状透过材料的立体图。
图55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56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主阀芯的详细图。
图57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的附图。
图58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59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主阀芯的详细图。
图60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61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62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63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64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65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66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67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68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69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中使用的节流孔板的详细图。
图70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71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72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的附图。
图73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74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的附图。
图75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76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详细图。
图77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详细图。
图78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冷媒回路图。
图79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流量控制装置的外观图。
图80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流量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图81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流量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图82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再热除湿运行时的工作状态进行说明的特性图。
图83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供暖再热除湿运行时的工作状态进行说明的特性图。
图84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供暖再热除湿运行时的工作状态进行说明的特性图。
图85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86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87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外观图。
图88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89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外观图。
图90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91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外观图。
图92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93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节流孔部的说明图。
图94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外观图。
图95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
图96是本发明实施形式2所涉及的冷媒回路图。
图97是对现有的空调机加以展示的冷媒回路图。
图98是现有节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99是对现有的节流装置的其它例子加以展示的结构剖视图。
图100是对现有的节流装置的其它例子加以展示的结构剖视图。
图101是图100的节流装置的消音部剖视图。
实施发明的优选形式
实施形式1
图1是对本发明实施形式的一个例子加以展示的空调装置的冷媒回路图,与现有装置相同的部分以相同的编号表示之。图中,1是压缩机,2是对制冷运行及供暖运行时冷媒的流向进行切换的流体路径切换机构,例如是四通阀,3是室外热交换器,4是第1流量控制装置,5是第1室内热交换器,6是第2流量控制装置,7是第2室内热交换器,通过配管将它们顺序连接而构成冷冻循环。此外,室外单元33中内装有附设于室外热交换器3的室外风扇40,室内单元34中内装有附设于两个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风扇41。该冷冻循环的冷媒使用的是作为R32与R125的混合冷媒的R410A,冷冻机油使用烷基苯系油。
图2是对图1所示空调装置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结构加以展示的附图,图中,8是连接第1室内热交换器5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配管,11是节流装置,12是二通阀,15是连接第2流量控制装置6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的配管,9是连接配管8与节流装置11的配管,10是连接配管8与二通阀12的配管,13是连接节流装置11与配管15的配管,14是连接二通阀12与配管15的配管。第2流量控制装置6是将二通阀12与节流装置11以配管并联连接而构成。此外,图3是对图2所示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的结构剖视图,(a)示出进行制冷运行或供暖运行时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工作状态,(b)示出再热除湿运行时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工作状态。图中,16是电磁线圈,17是阀芯,18是阀座。
图4是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节流装置11的放大剖视图,19是入口消音空间,20是设置在入口侧的发泡金属,21是入口侧发泡金属上所设置旁路流体路径(贯通孔),23是靠小直径流体路径进行节流的节流孔,22是入口侧发泡金属20与节流孔23之间的空间,25是出口侧发泡金属,24是节流孔23与出口侧发泡金属25之间的空间,26是出口侧发泡金属25上所设置的旁路流体路径(贯通孔),27是出口侧消音空间。61是设有作为节流孔的小直径贯通孔23的诸如圆筒状、多角形形状、圆盘状等形状的具有厚度的本体,62是插在本体61中的、具有使内部空间19、26与外部连通的流体路径例如配管的推压部件。作为设置于节流孔23的出入口处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发泡金属20和发泡金属25的形状是相同的,它们的流动方向的剖面图示于图5。发泡金属整体为多孔性透过材料,若通气孔(多孔体表面及内部的流体可透过的气孔)的孔径在100微米以上则能够得到减小流动声的效果;作为本实施例,考虑到堵塞问题而使所说气孔的孔径为500微米,空隙率为92±6%。若发泡金属20(25)上所设置的旁路流体路径21(26)是设置在与节流孔23不相重合的一处,并且直径为不小于气孔的最小孔径100μm的贯通孔,则能够起到旁路的作用,能够防止发泡金属发生堵塞而提高可靠性。本实施例中,设有直径为2毫米的贯通孔。发泡金属是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上涂布金属粉末或合金粉末后,进行热处理将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烧除,使金属成形为3维的格栅状而成,材料是Ni(镍)。为提高强度,也可以是经过镀Cr(铬)处理的。
作为流体路径的配管13是相对于本体61的冷媒流动方向配置在直线上的,因此,在多孔性透过材料20至节流孔23之间的通路中不会产生大的阻力。此外,在本体61上,在流动方向的、节流孔23的前后设有环状的定位突起61b,以使得在作为节流通路的节流孔23与多孔性透过材料20之间产生既定的间隙61c。由于具有该既定的间隙61c,使得能够较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流体(冷媒)所从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中通过的通过面积,因此,即使流体(冷媒)中混入有异物时相对于异物的防堵塞能力可得到提高。此外,由于具有定位突起61b,使得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进行多孔性透过材料20和推压部件62的定位,组装性也得到提高。
环状的定位突起61b的内径设定为10mm~20mm。此外,节流孔23的内径为0.5mm~2mm,节流孔23的长度为1mm~4mm,可根据流体(冷媒)所需要的节流量在上述范围内确定其尺寸。此外,定位突起61b的突出量这样设定,即,使得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与节流孔23的间隙61c在5mm以下的范围内。实验证明,当设定为以上范围内的值时,可得到减小噪音的效果。
多孔性透过材料20,是通过与定位突起61b接触而实现在流体(冷媒)流动方向上的定位的。此外,多孔性透过材料20,是被定位突起61b侧之相反侧的面上具有流体路径13的推压部件62推压在定位突起61b侧而得到固定的。推压部件62具有内径不小于流体路径13的内径的、长度为既定长度的空间19,兼对多孔性透过材料20进行固定的同时插入本体61内而与之接合。多孔性透过材料20使用的是由通气孔的平均孔径为100μm至500μm、厚度为1毫米至10毫米左右的Ni或Ni-Cr或不锈钢所构成的发泡金属。而本体61、推压部件62是由铜、黄铜、铝、不锈钢等金属经过切削或锻造等而制成的。
图7示出组装在该空调机内的控制装置的总体构成框图。该控制装置42由微处理器等构成,当例如居住人手中的遥控器43发出对空调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设定的运行模式信号、目标温度信号、目标湿度信号、风量切换信号、运行开始/停止信号等信号时,将边监视室内温度检测机构50和室内湿度检测机构51的输出,边对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风扇40、室内风扇41、第1流量控制装置4、第2流量控制装置6进行控制。44是可改变压缩机1的运行频率的压缩机控制机构,45是切换四通阀2的四通阀控制机构,46是切换室外风扇40的转速的室外风扇控制机构,47是切换室外风扇40的转速的室内外风扇控制机构,48是控制第1流量控制装置的阀的开闭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控制机构,49是控制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阀的开闭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控制机构。
下面,就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的冷冻循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图1中,制冷时的冷媒的流向以实线箭头表示。制冷运行可分为,与启动时或夏季等房间的空调显热负荷与潜热负荷均较大的场合对应的一般制冷运行,以及与运行过程中或梅雨期等空调显热负荷虽小但潜热负荷较大的场合对应的除湿运行。进行一般制冷运行时,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二通阀,在接受来自控制装置42的指令、对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阀的开闭进行控制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控制机构49的控制下,变成打开状态,将第1室内热交换器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以冷媒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况连接起来。
此时,从以与空调负荷相适应的转速运行的压缩机1流出的高温高压的蒸气冷媒从四通阀2通过,在室外热交换器3内冷凝液化,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4内减压而成为低压二相冷媒后流入第1室内热交换器5而蒸发气化,无较大压力损失地从第2流量控制装置6中通过并再次在第2室内热交换器7内蒸发气化,变成低压蒸气冷媒后再次从四通阀2中通过而返回压缩机1。
第1流量控制装置4被对第1流量控制装置的阀的开闭进行控制的第1流量控制装置控制机构控制为例如使得压缩机1吸入口处的冷媒的过热度为10℃。在这种冷冻循环中,通过冷媒在第1室内热交换器5内蒸发而吸收室内的热量,通过冷媒在室外热交换器3内冷凝而将自室内吸收的热量释放到室外。
下面,对除湿运行的工作原理,结合图6所示的压力-热焓曲线进行说明。图6所示英文字母对应于图1所示英文字母。进行该除湿运行时,靠控制装置42的指令使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二通阀12处于关闭状态。
此时,从以与空调负荷相适应的转速运行的压缩机1流出的高温高压蒸气冷媒(A点)从四通阀2中通过,经室外热交换器3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气液二相冷媒(B点)。该高压二相冷媒经第1流量控制装置4被减压若干,成为中压气液二相冷媒流入第1室内热交换器5(C点)。流入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中压气液二相冷媒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再次冷凝(D点)。从第1室内热交换器流出的气液二相冷媒流入第2流量控制装置6。
在第2流量控制装置6中,由于二通阀12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冷媒将从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入口配管8经由连接配管9流入节流装置11。在节流装置11中,从连接配管9经由入口侧消音空间19、入口侧发泡金属20、入口侧发泡金属20与节流孔23之间的空间22,在节流孔23处减压而变成低压气液二相冷媒,按顺序从节流孔23与出口侧发泡金属25之间的空间24、出口侧发泡金属25、出口侧消音空间27、连接配管13中通过而流入第2室内热交换器7(E点)。设置在该节流孔的出入口的发泡金属在冷媒流动方向上的厚度从减小流动声的效果及其易加工性考虑在1毫米以上即可,本实施例则为3毫米左右。此外,节流孔的内径为1毫米,厚度为3毫米左右。流入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冷媒吸收室内空气的显热和潜热而蒸发。从第2室内热交换器流出的低压蒸气冷媒再次从四通阀2中通过而返回压缩机1。室内空气被第1室内热交换器5加热,被第2室内热交换器7冷却除湿,因此,能够在防止房间室温降低的情况下进行除湿。
另外,在该除湿运行中,可通过调整压缩机1的旋转频率和室外热交换器3的室外风扇40的转速来控制室外热交换器3的热交换量、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5对室内空气的加热量,从而在较大范围内对吹出温度进行控制。此外,也可以通过控制第1流量控制装置4的开度和室内风扇41的转速来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凝温度、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5对室内空气的加热量。此外,第2流量控制装置6被控制为例如使压缩机吸入的冷媒的过热度为10℃。
作为该实施形式1,在节流装置11中,节流过程由节流孔23进行。由于在节流孔23的入口侧与出口侧设置作为多孔性透过材料的发泡金属,在入口侧发泡金属20的上游和出口侧发泡金属25的下游分别设置可得到消音效果的空间19和27,因此,能够使气液二相冷媒通过时产生的冷媒流动声大幅度减小。
气液二相冷媒从通常的节流孔型流量控制装置中通过时,会在节流孔前后产生较大的冷媒流动声。特别是气液二相冷媒的流动形式为团流时,会在节流孔上游产生很大的冷媒流动声。其原因在于,当气液二相冷媒的流动形式为团流时,如对冷媒的流动状态加以展示的图8所示,在流动方向上蒸气冷媒断续流动,当比节流孔流体路径大的蒸气团或蒸气气泡从节流部流体路径中通过时,因节流孔流体路径上游的蒸气团或蒸气气泡破裂而产生振动,而且,由于蒸气冷媒与液态冷媒交替从节流孔中通过,因而就冷媒的速度而言,蒸气冷媒通过时速度较快而液态冷媒通过时速度较慢,因此节流部上游的压力也随之发生变化。此外,在现有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出口处,其出口流体路径为1处~4处因而冷媒流速快,冷媒在出口部位处变成高速气液二相流撞击壁面,因此,节流孔板本体和出口流体路径总是振动因而产生噪音。此外,由于出口部位的高速气液二相喷流可产生紊流和旋涡,因而也导致喷流噪音较大。
流入图4所示节流装置11的节流孔23的气液二相冷媒和液态冷媒从入口侧发泡金属20的无数微小的通气孔通过而得到整流。因此,气液断续地流入的团流等蒸气团(大气泡)变成小气泡,冷媒的流动状态变成均匀的气液二相流(蒸气冷媒与液态冷媒良好混合的状态),因此,蒸气冷媒与液态冷媒能够同时通过节流孔23因而冷媒速度不会改变,压力也不会变化。此外,象入口侧发泡金属20那样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其内部的流体路径构成复杂,在其内部压力反复变化从而在一部分能量变成热能的同时压力变动趋于恒定,由于具有这样的效果,因此,即使节流孔23处压力发生变化也能够将其吸收,其影响难以波及到上游侧。此外,节流孔23的下游的高速气液二相喷流在出口侧发泡金属25的作用下,冷媒在其内部的流速被充分减速,速度分布也变得均匀,因此,高速气液二相喷流不会撞击壁面,冷媒流中不会产生大的旋涡,因而喷流噪音也减小。
而且,由于在节流装置11的入口侧设有入口侧消音空间19,因此能够减小靠入口侧发泡金属20难以抑制的压力的低频变化。同样地,由于节流装置11的出口侧也设有出口消音空间27,因此能够减小靠出口侧发泡金属20难以抑制的压力的低频变化。此外,作为多孔性透过材料20,相对于相对于本体61内的冷媒流动方向大约成直线配置的入口内部空间19和出口内部空间27,配置在大约成直线的位置上。因此,多孔性透过材料20和直到作为节流通路的节流孔23为止的流体路径大约呈直线状,并且结构简单且阻力小,因此,从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中通过的冷媒的流动状态变成均匀的气液二相流(蒸气冷媒与液态冷媒良好混合的状态),而且冷媒能够保持该均匀气液二相流(蒸气冷媒与液态冷媒良好混合的状态)状态从节流通路(节流孔)23中通过,因而冷媒的速度不会改变,压力也不会变化,不容易产生噪音。此外,多孔性透过材料20这样进行组装,即,使其与定位突起61b接触,之后以推压部件62进行推压而将多孔性透过材料20夹在与定位突起61b之间。此时,将推压部件62压入本体61中,以热套、焊接等方法固定。因此,进行组装时,多孔性透过材料20的定位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进行,因此,能够得到组装时间短、可靠性高、成本低的节流装置。此外,由于结构简单,因而能够得到低成本的节流装置。此外,不必采取现有装置所必须采取的、在节流装置的周围卷绕隔音材料和防振材料等措施,因而能够得到低成本的冷冻循环装置。
因此,由于不必采取现有装置所必须采取的、在节流装置6的周围卷绕隔音材料和防振材料等措施,因而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提高空调装置的可循环利用性。另外,上述因气液二相冷媒而产生冷媒流动声的问题,不仅存在于空调器中,也存在于冰箱等一般冷冻循环中,通过将本实施形式的节流装置广泛应用于该一般冷冻循环中,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制冷除湿运行时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流量特性(冷媒流量与压力损失的关系)可通过调整节流孔23的直径、冷媒所经过的流体路径的长度以及节流孔的数量进行调整。即,要想使某种流量的冷媒以较小的压力损失流过时,只要加大节流孔直径、缩短流体路径长度、或者使用多个节流孔即可。而反之,要想使某种流量的冷媒以较大的压力损失流过时,只要减小节流孔23的直径、或者增加流体路径长度、或者使用一个节流孔即可。对于这种用于节流部的节流孔的直径和流体路径长度等形状,可在设计设备时将其设计为最佳。
另外,关于用于节流孔入口侧和出口侧的多孔状透过材料,本实施例就使用发泡金属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使用陶瓷、烧结金属、发泡树脂以及金属网等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由于在入口侧发泡金属20和出口侧发泡金属25上,分别在与节流孔23不重合的位置设置了旁路流体路径(贯通孔),因此,即使入口侧发泡金属20和出口侧发泡金属25被冷冻循环内的异物堵塞,也能够防止因堵塞而导致性能降低。并且,由于设置有入口侧发泡金属20与节流孔23之间的空间22以及节流孔23与出口侧发泡金属25之间的空间24,因而发泡金属的大部分成为冷媒流通路径,因此,能够保证作为节流装置的功能,作为节流装置其可靠性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作为空调装置,也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充分的可靠性的空调装置。本实施例以具有一个形状为圆筒状的旁路流体路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受此限定,在图12和图13中也示出旁路流体路径的形状,即便是呈缺口形状还是设置多个圆筒状旁路流体路径,均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图9示出现有的节流装置所产生的噪音的频率特性和本实施例的节流装置的噪音频率特性的检测结果。图中,横轴是频率[Hz],纵轴是声压(SPL)[dBA]。此外,虚线表示本实施例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实线表示现有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由图可知,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声压水平降低。特别是,得到了在人耳较敏感的2000赫兹至7000赫兹的范围内得以大幅度降低的效果。
下面,对该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的运行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空调装置中,为了设定成居住在房间内的居住者所喜好的温湿度环境,例如在空调装置运行时设定整定温度和整定湿度。而该整定温度和整定湿度,既可以由居住者通过室内单元的遥控器43直接分别输入其整定值,也可以在怕热的人用、怕冷的人用、孩子用、老人用等的室内单元的遥控器中,存储作为用户对象的不同居住者所决定的温度和湿度的最佳值表,仅输入作为用户对象的居住者所需要的值。此外,为了检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在室内单元34中,分别设有对室内单元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当空调装置启动时,将整定温度与当前的室内吸入空气温度之差作为温度偏差、将整定湿度与当前的室内吸入空气湿度之差作为湿度偏差进行运算,对空调装置的压缩机1的旋转频率、室外风扇的转速、室内风扇的转速、第1流量控制阀4的节流开度、以及第2流量控制阀6的开闭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偏差最终为零或在既定值以内。此时,在将温度和湿度的偏差控制在零或既定值以内时,是以温度偏差优先于湿度偏差进行空调装置的控制的。
即,在空调装置启动时,当温度偏差和湿度偏差均较大时,控制部发出指令使得第2流量控制阀6如图3(a)所示,二通阀12的阀芯17处于打开的位置。从该第2流量控制装置通过的冷媒几乎没有压力损失,因此制冷能力和效率等不会降低。在第2流量控制阀6如上所述处于打开的状态下,首先进行一般制冷运行,一直运行到室内的温度偏差优先变成零或达到既定值以内。当空调装置的制冷能力与房间的热负荷平衡,温度偏差达到零或既定值以内时,对湿度偏差进行检测,此时,若湿度偏差为零或在既定值以内,则继续进行当前的运行。
在温度偏差变成零或达到既定值以内而此时的湿度偏差尚较大时,使第2流量控制阀6如图3(b)所示,其阀芯17移动到与阀座18紧密接触的位置上。这样使第2流量控制阀12进行节流,切换为制冷除湿运行。在该制冷除湿运行中,对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加热量进行控制以使室内的温度偏差保持在零或既定值以内,同时,对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冷却除湿量进行控制以使湿度偏差变成零或达到既定值以内。对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加热量的控制是通过调整室外热交换器3的室外风扇的转速或第1流量控制阀4的开度等进行的。而对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冷却除湿量的控制是通过调整压缩机1的旋转频率或室内单元34的室内风扇转速等进行控制的。如上所述,在该实施形式中,根据制冷运行时房间的负荷将冷媒回路切换为一般制冷运行和制冷除湿运行,从而能够按照居住者的喜好将房间内的温湿度环境控制在最佳状态。此外,若能够使得从节流装置通过的冷媒的相态或气液混合比随着制冷、除湿、供暖等运行模式的改变和空调负荷的改变而改变,也能够使冷媒低噪音且稳定地流过节流部11。
本实施例中,冷冻机油使用的是难溶于冷媒的烷基苯系油,但由于冷冻循环内存在有不溶于冷媒的异物和溶于冷冻机油的异物,在所说异物附着在作为多孔性透过材料的发泡金属上的场合,在难溶于冷媒的冷冻机油从发泡金属中通过时,具有将所说异物洗净的效果,因此,提高了防止节流部堵塞的可靠性。
此外,若使用易溶于冷媒的冷冻机油,发泡金属上将会附着冷冻机油,即使压缩机处于停止状态,在下次启动压缩机时,冷媒也能够将所附着的冷冻机油洗净,因此,能够提高可靠性。
下面,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供暖运行进行说明。构成空调机的冷媒回路例如与图1相同,第2流量控制阀6的结构与图3相同,节流部11的详细结构与图4相同。图1中,供暖时的冷媒流向用虚线箭头表示。进行一般供暖运行时,控制部指令第2流量控制阀6如图3(a)所示使其二通阀12的阀芯17处于打开的位置。
此时,从压缩机1流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蒸气经由四通阀2流入第2室内热交换器7和第1室内热交换器5,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作为第2流量控制阀6,如图3(a)所示,配管8与配管15之间是以较大的开口面积相连接的,因此,冷媒从该阀中通过时几乎没有压力损失,不会因压力损失引起供暖能力和效率降低。从第1室内热交换器5流出的高压液态冷媒在第1流量控制阀4处减压而变成低压,成为气液二相冷媒并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室外热交换器3流出的低压蒸气冷媒经由四通阀2再次返回压缩机1。该一般制冷运行时的第1流量控制阀4的开度被控制为例如使室外热交换器3的出口冷媒的过热度为5℃。
下面,对供暖除湿运行时的工作原理结合图1所示的英文字母进行说明。进行该供暖除湿运行时,控制部指令第2流量控制阀6如图3(b)所示,使二通阀12的阀芯17位于与阀座18紧密接触的位置上。此时,从压缩机1流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蒸气(A点)经由四通阀2流入第2室内热交换器7,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E点)。该高压液态冷媒或气液二相冷媒流入第2流量控制阀6。
在第2流量控制阀6中,由于如图3(b)所示,二通阀12的阀芯17与阀座18紧密接触,因此,经由配管13流入节流装置11并在节流孔23内减压膨胀,成为低压气液二相冷媒而经由配管9、配管8流入第1室内热交换器5(D点)。该流入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冷媒的饱和温度在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吸收室内空气的显然和潜热而蒸发(C点)。从第1室内热交换器5流出的低压气液二相冷媒流入第1流量控制阀4,进一步减压并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室内外热交换器4流出的低压的蒸气冷媒经由四通阀2再次返回压缩机1。
在该供暖除湿运行中,室内空气在被第2室内热交换器7加热的同时,还被第1室内热交换器5冷却除湿,因此,能够边对房间供暖边进行除湿。此外,在供暖除湿运行中,可以调整压缩机1的旋转频率或室外热交换器3的风扇的转速,以控制室外热交换器3的热交换量,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5对室内空气的加热量,从而在大范围内控制吹出温度。此外,也可以调整第1流量控制阀4的开度或室内风扇转速,以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蒸发温度,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5对室内空气的除湿量。此外,第2流量控制阀6的开度被控制为例如使得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出口冷媒的过冷却度达到10℃。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式中,由于节流装置11使用的是以发泡金属将节流孔23夹在中间而构成的第2流量控制阀,因此,能够在供暖时进行除湿运行,而且能够防止该供暖除湿运行时产生冷媒流动声,能够提供温湿度环境及噪音环境也舒适的空间。
下面,对空调装置的具体的供暖运行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该空调装置中,如图7中已说明的,已输入了整定温度、整定湿度以及吸入空气温度和湿度。该空调装置在供暖启动时吹出高温并运行既定时间例如5分钟,之后转入一般供暖运行。此后,根据房间的温度偏差和湿度偏差,进行一般供暖运行和供暖除湿运行的切换控制。
供暖运行启动时,在第2流量控制阀6如图3(b)所示,处于二通阀12的阀芯17与阀座18紧密接触的节流状态后,启动压缩机1.此时,为了使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冷却除湿能力为零,对室外热交换器3的风扇转速或第1流量控制阀4的阀的开度等进行调整,以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蒸发温度变得与吸入空气温度相等。压缩机启动后经过既定时间5分钟,使第2流量控制阀6处于如图3(a)所示的打开状态,转入一般供暖运行。
此时,调整压缩机1的旋转频率、室内风扇的转速、室外风扇的转速,以使温度偏差变为零或达到既定值以内。当通过该一般供暖运行,温度偏差变为零或达到既定值以内时,对湿度偏差进行检测;当该湿度偏差为零或在既定值以内时,以及虽然湿度偏差大于既定值但需要加湿时,继续进行一般供暖运行。另一方面,当湿度偏差为零或既定值以上而需要进行除湿时,使第2流量控制阀6处于如图3(b)所示的节流状态,进行供暖除湿运行。
进行该供暖除湿运行时,对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加热量进行控制,以使室内的温度偏差保持为零或在既定值以内,同时,对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冷却除湿量进行控制,以使湿度偏差为零或进入既定值以内。对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加热量的控制是通过调整压缩机1的旋转频率或室内单元22的风扇转速等进行。而对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冷却除湿量的控制是通过调整室外热交换器3的风扇转速或第1流量控制阀4的开度等进行。
如上所述,该实施形式中,根据供暖运行时的运行时间和房间的负荷将冷媒回路切换为供暖高温吹出运行、一般供暖运行、或供暖除湿运行,从而能够按照居住者的喜好将房间内的温湿度环境控制在最佳状态。
图10是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其它节流装置11的结构加以展示的详细剖视图。凡与图4所示相同或同样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编号,将其重复性说明省略。该例中,在入口消音空间19内部的周围设有凸块28。
与图4所示成形有入口消音空间19的例子相比,若如本结构所示在入口消音空间中形成有凸块28,则可在凸块28的前后形成冷媒流的滞流部分,使得在冷冻循环内流动的异物能够停留在前述滞流部分中,防止其附着在入口侧发泡金属20上,使空调装置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本实施形式中,就为了形成滞流部分而设置凸块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凹形的槽,只要能够使冷媒产生滞流即可。
图11是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节流装置11的其它结构加以展示的详细剖视图,凡与图4所示相同或同样的结构部件赋予相同的编号,将其重复性说明省略。该结构中,设置有由入口消音空间19与出口消音空间27内部的金属网形成的滤网29。滤网的平均气孔直径比入口侧发泡金属20和出口侧发泡金属25的平均气孔直径50微米小。
与图10所示在入口消音空间设置凸块28相比,若如本实施形式所示,在入口消音空间设置金属网滤网29,则能够更为可靠地防止冷媒循环内的异物附着到入口侧发泡金属20上,因此,可得到可靠性更高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提供可靠性高的空调装置。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对空调装置的冷媒使用R410A的例子进行了说明。R410A是HFC系冷媒,是一种不会破坏臭氧层的适应地球环境保护要求的冷媒,而且与以往作为冷媒一直使用的R22相比,冷媒蒸气密度大、冷媒的流速慢因而压力损失小,是一种可将第2流量控制装置6中所使用的多孔体的通气孔的直径做得较小,能够得到更好的减小冷媒流动声的效果的冷媒。
并且,作为该空调装置的冷媒,并不限于R410A,也可以是属于HFC系冷媒的R407C、R404A、R507A。此外,从防止地球变暖的观点来说,也可以是属于地球变暖系数小的HFC系冷媒的单一R32、单一R152a或R32/R134a等混合冷媒。此外,还可以是丙烷、丁烷、或异丁烷等HC系冷媒或者氨、二氧化碳、乙醚等自然系冷媒及它们的混合冷媒。特别是丙烷、丁烷、异丁烷及它们的混合冷媒,与R410A相比,工作压力小,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的压力差小,因此,节流孔的内径可以做得较大,可进一步提高防止堵塞的可靠性。
另外,以上以构成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节流装置与二通阀相组合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二通阀,还可以是使用多通阀例如三通阀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作为这种场合下的三通阀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具有,除了与所说节流部并联连接的流体路径之外有进行分流的流体路径连接在第2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侧配管上而成的冷媒回路,作为根据空调负荷条件降低除湿能力的机构对冷媒进行旁路。
作为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是在由压缩机、冷凝器、流量控制装置、蒸发器连接成环状的冷冻循环中具有节流装置,该节流装置由多通阀和在流体路径中具有在冷媒流动方向上连通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节流孔二者并联连接而成,并且,使气液二相冷媒从节流孔中通过,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可防止冷媒蒸气团的产生和冷媒气泡的破裂,因而能够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减小噪音并且防止循环内发生异物堵塞。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由于节流路径中具有节流孔,因此,能够得到可稳定调整冷媒流量的效果。此外,由于在节流孔的冷媒流动方向的上游和下游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多孔性透过材料,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使蒸气团和蒸气气泡微小化、使气液二相冷媒均匀、减小在节流孔上游产生的冷媒流动声和喷流噪音。此外,由于在节流孔与多孔性透过材料之间设置有空间,因此,能够得到可防止节流装置堵塞的效果。此外,由于多孔性透过材料的气孔直径为100μm以上,因此,能够得到减小冷媒流动声、防止堵塞的效果。此外,由于多孔性透过材料在冷媒流动方向上的厚度为1mm以上,因此,能够得到减小冷媒流动声、防止堵塞并且易于加工的效果。此外,由于多孔性透过材料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直径为100μm以上的贯通孔,因此,能够得到防止堵塞、提高可靠性的效果。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由于在设置于节流孔上游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上游、以及、设置于节流孔下游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下游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过滤器,因此,能够得到防止上游侧或下游侧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堵塞、进一步提高可靠性的效果。由于多孔性透过材料的上游具有滞流部,因此,能够得到防止上游侧多孔性透过材料堵塞、进一步提高可靠性的效果。此外,由于在设置于节流孔的上游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上游、以及、设置于节流孔的下游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下游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空间,因此,能够得到减小节流孔的上游或下游产生的冷媒流动声的效果。此外,由于冷媒为非共沸混合冷媒,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无论冷媒的相态变为液态、气态、二相等何种状态,均能够低噪音且稳定地控制冷媒的流动阻力使之通过,可实现稳定的冷冻循环。此外,由于冷媒为蒸气密度大于R22的冷媒,因此,能够得到可使节流装置小型化的效果。此外,由于冷媒为碳氢化合物系冷媒,因此,能够得到节流部的节流孔内径可做得较大、提高可靠性的效果。此外,由于再热除湿运行时将多通阀关闭,因此,能够得到在不降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对室内进行除湿的效果。此外,由于使用易溶于冷媒的冷冻机油,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即使不溶于冷媒而溶于冷冻机油的循环内的异物附着在多孔性透过材料上,也能够以冷冻机油进行清洗,可提高防止堵塞的可靠性。此外,由于使用难溶于冷媒的冷冻机油,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即使在压缩机停止工作的过程中冷冻机油附着在多孔性透过材料上,当压缩机启动时能够通过冷媒将附着的冷冻机油洗净,因此可靠性提高。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属于一种具有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装置、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装置、第2室内热交换器连接而成的冷冻循环的空调装置,由于第2流量控制装置由这样的节流装置构成,即,多通阀与在流体路径中具有在冷媒流动方向上连通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节流孔二者并联连接而成的节流装置,因此,具有这样的效果,即,气液二相冷媒从节流孔中通过时,能够防止冷媒蒸气团的产生和冷媒气泡的破裂,因而能够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降低噪音并防止循环内发生异物堵塞。此外,由于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在进行使潜热比减小的运行时使节流装置成为冷媒流通路径,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即使气液二相冷媒从节流孔中通过也能够减小冷媒流动声,提供舒适的室内空间。此外,由于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在进行制冷或除湿以及供暖运行时使节流装置成为冷媒流通路径,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即使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冷媒的相态改变,也能够有效减小冷媒流动声并能够舒适地进行除湿。此外,由于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在供暖运行启动时使节流装置成为冷媒流通路径,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提高吹出温度而能够舒适地进行速暖性好的供暖。此外,由于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在供暖运行中整定温度与室内温度之差大于既定值时使节流部成为冷媒流通路径,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在室内温度相对于整定温度足够低的场合吹出高温的吹出风,因而能够无冷风感而舒适地进行供暖。
图14、图15是冷冻循环装置例如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前罩拆下时的主视图,6是前面已说明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75表示配置于室内机中的第1室内热交换器5或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器,74是图7中所说明的控制装置,73是驱动室内机风扇的风扇马达,88是室内机外围的壳体,而图16、图17、图18是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中,75是热交换器,89是送风风扇,88是室内机的壳体。在将本发明中所说明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中的节流装置11设置在室内机机内时,可如图14所示,在壳体的正面位置,在室内机壳体88的内部的、热交换器75与风扇马达73、控制装置74之间的空间进行设置,此外,由于本实施形式的节流装置噪音小,因此若不需要安装隔音材料等,只要有空间可设置在任何地方,例如在壳体88的剖视图上,可设置在图16所示的前部、图17所示的壳体88的上部、或者图18所示的壳体的后侧等等位置上。此外,也可以如图15所示,设置在热交换器25与壳体88之间的空间内。其设置位置可以与上述同样,位于图16~图18所示位置上。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节流装置11是低噪音装置而不需要吸音材料,因此可以设置在冷冻循环装置的室内机的其它任何空闲的空间内。此外,节流装置11的设置方向可以相对于流体(冷媒)流向平行、大约垂直、或者倾斜等。而在大约垂直、或者倾斜设置的场合,流体(冷媒)的流向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均可。
此外,也可以使用图19所示的推压部件112。图19是对其它结构例加以展示的节流装置11的剖视图。图中,112是推压部件,配管连接部经过翻边加工,通过压力成形或拉伸加工而制成。由于推压部件112的连接配管9、13的连接部经过翻边加工而成,因此以压力机等设备很容易生产出推压部件112,得到成本低的节流装置。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为便于进行说明,一直是将入口侧和出口侧分开进行说明的,但若考虑冷媒流向发生逆转等情况,例如也可以并用使20为多孔性透过材料、61c像既定空间那样作为相同材料、相同结构的说明。此外,节流孔23是靠小孔进行节流的流体路径或通路,也并用功能上的表达。
图20、图21是对其它结构例加以展示的节流装置11的剖视图。图20中,122是推压部件,作为流体路径的配管9A、9B、13以与本体61的流向大约平行地进行连接。而图21中,作为流体路径的配管9A、9B、13A、13B以与本体61的流向大约平行地进行连接。前述推压部件62、112,其连接配管9、13为入口一处、出口一处,但也可以如图20所示,入口两处、出口一处,或者如图21所示,入口两处、出口两处。
配管9A、9B、13A、13B与本体61内的流体(冷媒)的流向大约平行地同推压部件122的内部的空间19、27相连接,节流通路23与配管9A、9B、13A、13B是连通的。此外,也可以从入口、出口均为两处以上的多处连接连接配管。此外,多孔性透过材料20被夹在推压部件62等部件与定位突起61b之间,被推压部件62等部件沿本体内流体(冷媒)的流向推压而固定在本体61上。当如上所述地构成时,即使热交换器的入口、出口有多根,也能够与节流装置6的节流装置11直接进行连接,而不必特意集中为一根,可缩短加工和组装的时间。
此外,即使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不是圆盘状,而是多边形形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与此同时,本体61、推压部件61、112、122也不是圆筒形,而是多角形的筒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本发明中,在节流孔23与多孔性透过材料20之间设置了既定的间隙61c,但也可以没有该既定间隙61c。图22是对未设置既定间隙61c的节流装置的一个例子加以展示的剖视图。当如图22所示,在节流孔23与多孔性透过材料20之间没有既定的间隙(图4中已说明的既定的间隙61c)的场合,不需要设置定位突起61b,因此,能够得到成本低的节流装置。此外,本发明中,就将节流装置11作为第2流量控制装置使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显然,作为第1流量控制装置4使用也能够得到同等的效果。
图23、图24、图25、图26是其它结构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凡与前述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编号将其说明省略。图23中,20是多孔性透过材料,61是具有作为节流孔23的小直径的贯通孔的、例如圆盘状或圆柱状的本体,64是从本体61内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侧插入本体61内的、具有内部空间64a、64b的、具有使内部的空间64b与外部连通的流体路径(例如配管)9、13的推压部件。作为流体路径的配管9、13是在推压部件64上从与本体61内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大约垂直的方向与内部的空间64b相连接,从而使得节流孔23与外部连通。这样,可使得图2~图4所示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装配结构和空调机室内机中的节流装置6的装配结构具有灵活性,可根据安装场所选择节流装置与配管的位置。
并且,节流孔23的尺寸是根据所需要的节流量在内径为0.5mm~2mm、长度为1mm~4mm的范围内进行选择的。本体61中,在本体61内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上设置有例如环状的定位突起61b,以使得在节流孔23与多孔性透过材料20之间形成既定的间隙61c。当具有该既定间隙61c时,从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中通过的流体(冷媒)的通过面积能够较大限度地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即使流体(冷媒)中混入异物时也能够提高抗异物堵塞的能力。此外,由于具有定位突起61b,可使得多孔性透过材料20及推压部件62的定位能够简单可靠地进行,组装性也得到提高。此外,不需要在冷媒回路中另外设置过滤器,可得到成本低且可靠性高的冷冻循环装置。
定位突起61b的高度这样设计,即,使得环状的定位突起61b的内径为10mm~20mm,并且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与节流孔23的间隙61c在5mm以下。此外,多孔性透过材料20通过从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插入本体61的推压部件64,以被夹在定位突起61b上的状态插入并固定在本体61上。多孔性透过材料20使用的是由通气孔的直径为100μm至500μm、厚度为1毫米至10毫米的Ni或Ni-Cr或不锈钢制成的发泡金属。而本体61、推压部件64是由铜、黄铜、铝、不锈钢等金属经过切削或锻造而制成。
此外,也可以如图24所示,不具有内部的空间64b。图中,114是推压部件,作为流体路径的配管9、13直接与内部的空间64a连通,也可以如图23所示不设置内部的空间64a,因此,可缩短加工时间,得到成本低的节流装置。此外,也可以如图25所示,对流体路径进行翻边加工。图中,124是推压部件,对作为流体路径的配管9、13的连接部进行了翻边加工。
因此,能够通过压力加工等方法很容易制造出推压部件124,因而能够得到成本低的节流装置。此外,在图26中,134是连接有作为流体路径的配管9、13的推压部件,65是盖子。由于如图所示,做成将筒状的管件作为推压部件134而与盖子15接合的结构,因此,能够利用市售的管子,可得到成本低的节流装置。此外,将配管9、13设置在盖子65上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这种结构中,流体路径的入口、出口各有一个,但也可以如图27、图28所示,设置多个流体路径。图27、图28是对其它结构例加以展示的节流装置11的剖视图。图27中,9A、9B、13A、13B是作为流体路径的配管,64是连接有配管9A至13B的推压部件。配管13A至13B以与本体61内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大约垂直地同推压部件64的内部的空间64b相连接,节流通路23与配管9A至13B相连通。
此外,多孔性透过材料20被夹在推压部件64与定位突起61b之间,被推压部件64在本体内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上推压固定在本体61上。此外,图27中配管9、13有4个,但也可以如图28所示有9A、9B、13B三个。当如上所述地构成时,即使热交换器的入口、出口有多根,也能够与节流装置11直接进行连接,因而不必特意集中为一根,可缩短加工和组装的时间。
另外,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不仅可以是发泡金属,还可以是金属粉末烧结而成的烧结金属,或者陶瓷的多孔性透过材料,或者金属网、几片金属网重叠而成的材料、几片金属网重叠后进行烧结而成的烧结金属网、层叠金属网等,均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多孔性透过材料20可以不是圆盘状,做成多边形形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推压部件64不是圆筒形而是多角形的筒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图29、图30、图31、图32是其它结构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凡与前述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编号将其说明省略。图29中,20是多孔性透过材料,61是与具有作为节流孔的节流通路23的圆盘状的板成为一体的圆筒形本体,62是插在本体61内的推压部件,作为流体路径的配管9以与本体61内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大约平行地连接在推压部件62上,而配管13以与本体61内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大约垂直地连接在推压部件64上。这样,可使节流装置的配置变得简单。
在本体61上,在流动方向的、节流孔23的前后设有环状的定位突起61b,以使得在节流孔23与多孔性透过材料20之间产生既定的间隙61c。环状的定位突起61b的内径设计为10mm~20mm。而节流孔23的内径为0.5mm~2mm,节流孔23的长度为1mm~4mm,根据流体(冷媒)所需节流量在上述尺寸范围内确定其尺寸。此外,定位突起61b的突出量这样设定,即,使得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与节流孔23的间隙61c在5mm以下的范围内。在实验中,当设定在以上范围内时得到了降低噪音的效果。
多孔性透过材料20是通过与定位突起61b接触而实现在流体(冷媒)流动方向上的定位的。此外,多孔性透过材料20是被定位突起61b侧之相反侧的面上具有流体路径9、13的推压部件62、64推压在定位突起61b一侧的状态下得到固定的。推压部件62、64具有内径不小于流体路径9、13的内径的、具有既定长度的空间62a,兼对多孔性透过材料20进行固定的同时插在本体61内而与之接合。多孔性透过材料20使用的是由通气孔的平均孔径为100μm至500μm、厚度为1毫米至10毫米左右的Ni或Ni-Cr或不锈钢所构成的发泡金属。而本体61、推压部件62是由铜、黄铜、铝、不锈钢等金属经过切削或锻造等而制成的。
此外,也可以如图30所示不具有图29所示的内部的空间64b。图30中,114是推压部件,作为流体路径的配管13直接与内部的空间64a相连通,由于不必如图29所示设置内部的空间64b,因此,能够缩短加工时间,得到成本低的节流装置。此外,也可以使用图31所示的推压部件112或124。图中,112、124是推压部件,配管连接部经过翻边加工,通过压力成形或拉伸加工而制成。由于推压部件112、124的连接配管9、13的连接部是经过翻边加工而成,因此以压力机等设备很容易生产出推压部件112、124,得到成本低的节流装置。
此外,在图32中,112是作为流体路径的配管9以与本体的流动方向大约平行地与之连接的推压部件,134是作为流体路径的配管13以与本体的流动方向大约垂直地与之连接的推压部件,65是盖子。由于如图所示,做成将盖子65接合在由筒形管子等成形而成的推压部件134上的结构,因此,能够利用市售的管子,可得到成本低的节流装置。此外,将配管9、13设置在盖子15上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本例中,通向节流装置11的流体(冷媒)的入口为一处、出口为一处,但也可以如图33、图34、图35所示,入口、出口均为多个。图33、图34、图35是对其它结构加以展示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凡与前述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编号将其说明省略。图33中,9A、9B、13A、13B是作为流体路径的配管,62是连接有配管9A、9b的推压部件,64是连接有配管13A、13B的推压部件。配管9A、9B以与本体61内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大约平行地同推压部件62的内部的空间62a相连接,配管13A、13B以与本体61内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大约垂直地同推压部件64的内部的空间64b相连接,节流通路23与配管9A、9B、13A、13B相连通。
此外,多孔性透过材料20被夹在推压部件62、64与定位突起61b之间,被推压部件62、64在本体内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上推压固定在本体61上。此外,图33中配管9、13有4个,但也可以如图34所示有9A、9B、13三个,或者如图35所示有9、13A、13B三个。当如上所述地构成时,即使热交换器的入口、出口有多根,也能够直接与节流装置11进行连接,因而不必特意集中为一根,可缩短加工和组装的时间。
另外,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不仅可以是发泡金属,还可以是金属粉末烧结而成的烧结金属,或者陶瓷的多孔性透过材料,或者金属网、几片金属网重叠而成的材料、几片金属网重叠后进行烧结而成的烧结金属网、层叠金属网等,均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多孔性透过材料20可以不是圆盘状,做成多边形形状等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推压部件62、64、本体61不是圆筒形而是多角形的筒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与两个空间62a、64a连通的配管的流体路径9、13能够从与本体61内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大约平行或大约垂直等方向上取出,因此,在组装到冷冻循环装置等所有的装置中时,不必对组装配管进行弯曲因而便于进行组装,可缩短组装时间。
图36、图37是其它结构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与前述同样的冷媒回路相连接。图中,20是多孔性透过材料,68是具有作为节流孔的节流通路68a的、例如圆筒形的节流部件,在节流通路68a的两侧通过压入或铆紧等方法将插入的多孔性透过材料20固定。节流孔68a的尺寸根据需要的节流量在内径0.5毫米~2mm、长度1mm~4mm的范围内确定。
另外,在节流部件68上,沿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在节流孔68a的前后设置有例如环状的定位突起68b,以使得在节流孔68a与多孔性透过材料20之间形成既定的间隙68c。定位突起68b的内径为10mm~20mm,而定位突起68b的高度这样设定,即,使得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与节流孔68a的间隙68c为5mm以下。并且,多孔性透过材料20被固定成一体的节流部件68是通过压入或铆紧等方法固定在例如呈管状的本体69内,将内部分为两个空间69a、69a。环状的定位突起68b既可以与节流部件68做成一体也可以单独为一体。因此,能够在预先将节流孔68a与多孔性透过材料20组装起来的状态下组装到本体上,因此,不仅能够提高组装性,而且能够得到高可靠性的节流装置。
此外,本体69是在插入节流部件68使之固定之后,对其两端进行拉伸加工而形成流体路径,并使配管9、13与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大约平行地连接在该流体路径上。此时,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与配管9、13之间的空间具有既定的距离和既定的内径。另外,多孔性透过材料20使用的是由通气孔的直径为100μm至500μm、厚度为1毫米至10毫米的Ni或Ni-Cr或不锈钢制成的发泡金属。此外,节流部件68是由铜、黄铜、铝、不锈钢经过切削或锻造等加工制成。
也可以如图37所示,在将节流部件68插入本体69内之后,对本体69如图37所示进行拉伸加工从而将节流部件68固定。图中,20是多孔性透过材料,68是多孔性透过材料20固定在节流孔68a的前后的节流部件,69是本体,比节流部件68的外径大若干。并且,将节流部件68插入本体69内之后,对本体69的与节流部件68的两端对应位置的进行拉伸加工,从而将节流部件68固定在本体69内。
因此,不必实施压入或热套便能够简单地将节流部件68插入本体69内,因此,不仅组装性提高,而且能够缩短节流装置的制造时间。此外,这种结构中,流体(冷媒)的入口有一处、出口有一处,但如前已说明的,入口、出口均有一处以上也可,也可以是两处以上。此外,也可以使入口、出口的流向反向。
图38、图39是其它结构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与前已说明的例子同样的冷媒回路相连接。图中,20是多孔性透过材料,68是具有作为节流孔的节流通路68a的例如圆筒形的节流部件,在节流通路68a的两侧通过压入或铆紧等方法将插入的多孔性透过材料20固定。节流孔68a的尺寸是根据需要的节流量,在内径0.5毫米~2mm、长度1mm~4mm的范围内确定的。
另外,在节流部件68上,沿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在节流孔68a的前后设置有例如环状的定位突起68b,以使得在节流孔68a与多孔性透过材料20之间形成既定的间隙68c。定位突起68b的内径为10mm~20mm,而定位突起68b的高度这样设定,即,使得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与节流孔68a的间隙68c为5mm以下。并且,一体地固定了多孔性透过材料20的节流部件68是通过压入或铆紧等方法固定在例如呈管状的本体70内的。环状的定位突起68b既可以与节流部件68做成一体也可以单独为一体。
此外,本体70是在插入节流部件68使之固定之后,使盖子65气密性接合在其两端上。并且,在本体70上,在与本体70内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大约垂直的方向上进行翻边加工以形成流体路径,并使配管9、13与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大约垂直地连接在该流体路径上。此时,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与配管9、13之间的空间具有既定的距离和既定的内径。另外,多孔性透过材料20使用的是由通气孔的直径为100μm至500μm、厚度为1毫米至10毫米的Ni或Ni-Cr或不锈钢制成的发泡金属。此外,节流部件68是由铜、黄铜、铝、不锈钢经过切削或锻造等加工制成。
此外,也可以如图39所示,在将节流部件68插入本体70内之后,对本体70进行拉伸加工从而将节流部件68固定。图中,20是多孔性透过材料,68是多孔性透过材料20固定在节流孔68a的前后的节流部件,70是本体,比节流部件68的外径大若干。并且,将节流部件68插入本体70中之后,对本体70的与节流部件68的两端对应的部位进行拉伸加工,从而将节流部件68固定在本体70内。
因此,不必实施压入或热套便能够简单地将节流部件68插入本体70内,因此,不仅组装性提高,而且能够缩短节流装置的制造时间。此外,流体(冷媒)的入口有一处、出口有一处,但如前已说明的,入口、出口均有一处以上也可,也可以是两处以上。此外,也可以使入口、出口的流向反向。
图40、图41、图42、图43是其它结构的节流装置的剖视图,与前已说明的例子同样的流体(冷媒)回路相连接。图40中,20是多孔性透过材料,68是具有作为节流孔的节流通路68a的例如圆筒形的节流部件,在节流通路68a的两侧通过压入或铆紧等方法将插入的多孔性透过材料20固定。节流孔68a的尺寸是根据需要的节流量在内径0.5毫米~2mm、长度1mm~4mm的范围内确定。
另外,在节流部件68上,沿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在节流孔68a的前后设置有例如环状的定位突起68b,以使得在节流孔68a与多孔性透过材料20之间形成既定的间隙68c。定位突起68b的内径为10mm~20mm,而定位突起68b的高度这样设定,即,使得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与节流孔68a的间隙68c为5mm以下。并且,多孔性透过材料20被固定成一体的节流部件68是通过压入或铆紧等方法固定在例如呈管状的本体71内的。环状的定位突起68b既可以与节流部件68做成一体也可以单独为一体。
此外,本体71是在将节流部件68从图中的左侧沿箭头71a所示方向插入使之固定之后,以与本体内的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大约平行地进行拉伸加工并连接作为流体路径的配管9。而本体71的图中的右侧是封闭的,在与本体71内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大约垂直的方向上进行翻边加工以连接配管13。此时,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与配管9、13之间的空间具有既定的距离和既定的内径。另外,多孔性透过材料20使用的是由通气孔的直径为100μm至500μm、厚度为1毫米至10毫米的Ni或Ni-Cr或不锈钢制成的发泡金属。此外,节流部件68是由铜、黄铜、铝、不锈钢经过切削或锻造等加工制成。
此外,也可以如图41所示,在将节流部件68插入本体71内之后,对本体71的与节流部件68的两端对应的部位进行拉伸加工从而将节流部件68固定。图中,20是多孔性透过材料,68是多孔性透过材料20固定在节流孔68a的前后的节流部件,71是本体,比节流部件68的外径大若干。并且,将节流部件68插入本体71中之后,对本体71的与节流部件68的两端对应的部位进行拉伸加工,从而将节流部件68固定在本体71中。
因此,不必实施压入或热套便能够简单地将节流部件68插入本体71内,因此,不仅组装性提高,而且能够缩短节流装置的制造时间。此外,如图42、图43所示,在本体71的一端呈气密性接合盖子65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流体(冷媒)的入口有一处、出口有一处,但入口、出口均有一处以上也可,也可以是两处以上。此外,也可以使入口、出口的流向反向。
与上述说明同样,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不仅可以是发泡金属,还可以是金属粉末烧结而成的烧结金属,或者陶瓷的多孔性透过材料,或者金属网、凡片金属网重叠而成的材料、凡片金属网重叠后进行烧结而成的烧结金属网、层叠金属网等,均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多孔性透过材料20可以不是圆盘状,做成多边形形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节流部件68、本体71同样不是圆筒形而是多角形等筒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如以上所说明的,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与节流孔23、68a之间设有既定的间隙61c,但也可以如已说明的那样不设置既定的间隙61c。这样一来,也可以不设置定位突起62b,因此可得到成本低的节流装置。
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是其它节流装置的剖视图,是在到上述说明为止的节流装置11中设置过滤器72而成。此外,图49、图50、图51、图52是过滤器72的立体图。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编号并将其说明省略。并且与业已说明的例子同样的冷媒回路相连接。72是过滤器,如图49所示,网72a固定在例如环状的固定部件72b上,并如图44所示,通过压入等方法固定在节流装置11的推压部件62的内壁上。过滤器72的网72a使用的是由金属网等构成的、孔径比多孔性透过材料20的通气孔的孔径小的网。
冷冻循环的回路结构与前相同,在冷冻循环中流动的流体(冷媒)之中产生异物的场合,当异物大于过滤器72的网72a的通气孔孔径时,将被保持在过滤器72上而不会附着到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上。而当异物小于过滤器72的网72a的通气孔孔径时,虽能够从过滤器72中通过而到达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上,但由于多孔性透过材料20的通气孔的直径大于过滤器72的网72a的通气孔的直径,因此也会从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中通过。因此,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不会被异物堵塞,可提高防堵塞能力。此外,能够防止因多孔性透过材料20堵塞引起的压力损失导致性能降低,可得到可靠性高的节流装置。此外,若将过滤器72设置在多孔性透过材料70与作为节流孔的节流通路23之间,则即使使流动方向反向而使用时,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上也不会堵塞异物,使防堵塞能力得到提高。
此外,当将如图50所示网72a的表面积加大的过滤器72的固定部件72b如图45所示通过压入等方法固定在推压部件62的内壁上时,可以增加过滤器72可保持的异物的量,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堵塞性。此外,将过滤器72做成这样的结构,即,如图51所示,在固定网72a的固定部件72b上设置固定用延伸部72c,将固定用延伸部72c如图46所示夹在推压部件62与多孔性透过材料20之间而将过滤器72固定的结构,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将过滤器72做成这样的结构,即,如图52所示增加表面积并做成固定部件72b上设置有固定用延伸部72c的形状,将固定用延伸部72c如图47所示夹在推压部件62与多孔性透过材料20之间而将过滤器72固定的结构,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过滤器72虽为一个,但也可以设置多个。过滤器72虽然只设置在节流通路23的单侧,但也可以如图48所示设置在节流通路23的两侧。此外,本实施形式的过滤器72也可以用于至此已说明的任何一种节流装置11中,可得到防堵塞性得到提高的高可靠性节流装置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此外,过滤器72的构成部件虽使用的是金属网,但使用发泡金属、金属粉末烧结而成的烧结金属、或者陶瓷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几片金属网重叠而成的材料、几片金属网重叠后进行烧结而成的烧结金属网、层叠金属网等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在以上说明的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上如图53、图54所示设置贯通孔。图53、图54是多孔性透过材料的立体图。图中,20是多孔性透过材料,21是设置在与节流通路23的中心线错开的位置上的贯通孔。在多孔性透过材料20的流动方向上偏离节流通路23的位置设置1mm~3mm(不小于节流孔的内径)的贯通孔21,也能够在不丧失减小流动噪音的功能的情况下,提高防堵塞性,得到可靠性高的防堵塞装置。
由于贯通孔21在流体(冷媒)的流动方向上偏离节流通路23,在流体容易流入节流通路23的位置上存在有多孔性透过材料20,因此,能够在不丧失减小流动噪音的功能的情况下,提高多孔性透过材料20的防堵塞性。此外,由于多孔性透过材料的空隙率大,因此,流体(冷媒)不会集中于贯通孔21中,不会使多孔性透过材料20丧失上述功能。此外,如图54所示,在两处设置贯通孔21或者设置3个以上,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就作为冷冻循环装置中的流体使用冷媒、而作为该冷媒使用R410A的例子进行了说明。该R410A冷媒是HFC系冷媒,是一种不会破坏臭氧层的适应地球环境保护要求的冷媒,而且与以往作为冷媒一直使用的R22相比压力损失小,因此,能够得到比使用R22冷媒时更好的减小冷媒流动声的效果。
此外,作为该冷冻循环装置中使用的冷媒,并不限于R410A,也可以是属于HFC系冷媒的R407C、R404A、R507A。此外,从防止地球变暖的观点来说,也可以是属于地球变暖系数小的HFC系冷媒的单一R32、单一R152a或R32/R134a等的混合冷媒。此外,还可以是丙烷、丁烷、或异丁烷等HC系冷媒或者氨、二氧化碳、乙醚等自然系冷媒及它们的混合冷媒。此外,本发明的节流装置不仅能够应用于冷冻·空调装置,还能够应用于具有蒸发器与冷凝器成一体构成的、将内部空间分隔开使用的热交换器的除湿机、冷冻循环仅在室内完成的冰箱、窗式空调等。此外,本发明的节流装置不仅能够用于冷冻循环装置,只要是需要进行节流的装置,任何装置中均可使用。此外,节流装置中使用的流体可以是任何流体。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由于具有内部具有经由作为节流孔的节流通路而连通的、相对于流体的流动方向配置在大约直线上的两个空间的本体,使本体内部的两个空间与本体的外部分别连通的流体路径,以及以相对于本体内部的两个空间配置在大约直线上的状态固定在本体内部的、将两个空间中的至少一个空间分隔为节流通路侧与流体路径侧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因此,能够使蒸气态的流体与液态的流体成为均匀的气液二相流同时从节流通路通过,因而,流体的速度不会改变,压力也不会变化,而且不容易产生噪音。
此外,本发明由于具有内部具有经由作为节流孔的节流通路而连通的、相对于流体的流动方向配置在大约直线上的两个空间的本体,被设置成能够使流体在两个空间中的至少一个空间的流体流动方向上通过的、将至少一个空间分隔为节流通路侧空间与相反侧空间的多孔性透过材料,设置在多孔性透过材料与节流通路之间的、使多孔性透过材料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定位的定位突起,以及具有使相反侧空间与外部连通的流体路径的、将多孔性透过材料从节流通路的相反侧推入的推压部件,并且,多孔性透过材料是通过与定位突起相接触而进行定位的,因此,进行组装时,多孔性透过材料的定位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进行,可缩短组装时间,得到低成本的节流装置。
此外,本发明由于在节流孔与多孔性透过材料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从多孔性透过材料中通过的流体的通过面积可较大地有效地得到利用,因此,即使流体中混入异物,相对于异物的防堵塞能力得到提高,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节流装置。此外,由于节流孔与多孔性透过材料做成一体以节流通路将本体的内部分成两个空间的状态固定在本体内部,因此,能够将节流通路与多孔性透过材料预先进行组装后组装到本体上,因此,不仅提高了组装性,而且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节流装置。此外,由于在与节流通路的流动方向的中心线相偏离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部位设置有直径大于节流通路的直径的贯通孔,因此,能够在不丧失减小流动噪音的功能的情况下,提高多孔性透过材料的防堵塞性。
此外,由于在节流通路与多孔性透过材料之间的部位,或者在多孔性透过材料与流体路径之间的部位设置有具有直径比多孔性透过材料的通气孔的直径小的网的过滤器,因此,异物不会堵塞多孔性透过材料,可提高防堵塞性,防止堵塞引起的压力损失的增加引起性能降低,可得到可靠性高的节流装置。此外,由于相对于一个空间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配管的流体路径,因此,即使热交换器的入口、出口有多根配管,也能够直接与节流装置进行连接,因此,不必特意集中为一根,能够得到可缩短加工与组装时间的节流装置。此外,由于流体路径的取出方向相对子一个空间是在相对于本体内流体的流动方向大约平行或大约垂直的方向上的,因此,在冷冻循环装置等所有装置上进行组装时,不必将组装配管弯曲,能够很容易地装入,可得到组装时间得以缩短的节流装置。
此外,由于将包含内部具有经由节流通路而连通的、相对于冷媒的流动方向配置在大约直线上的两个空间的本体,使本体内部的两个空间与本体的外部分别连通的流体路径,以及以相对于本体内部的两个空间配置在大约直线上的状态固定在本体内部的、将两个空间中的至少一个空间分隔为节流通路侧与流体路径侧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节流装置配置在构成冷冻循环的热交换器的附近或冷媒回路中且配置在室内,因此,不必采取现有装置所必须采取的、将隔音材料和防振材料卷绕在装置周围等措施,能够得到成本低且噪音小的冷冻循环装置。
此外,由于将包含内部具有经由节流通路而连通的、相对于冷媒的流动方向配置在大约直线上的两个空间的本体,被设置成能够使冷媒在两个空间中的至少一个空间的冷媒流动方向上通过的、将至少一个空间分隔为节流通路侧空间与相反侧空间的多孔性透过材料,设置在多孔性透过材料与节流通路之间的、使得在多孔性透过材料与节流通路之间形成间隙的定位突起,以及具有使相反侧空间与外部连通的流体路径的、将多孔性透过材料从节流通路的相反侧推压在定位突起上的推压部件的节流装置配置在构成冷冻循环的热交换器的附近或冷媒回路中且配置在室内,因此,不必在冷媒回路中另外设置过滤器,能够得到成本低·噪音小且可靠性高的冷冻循环装置。
此外,空调装置中具有室内机,该室内机具有配置在壳体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以及配置在壳体内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侧方的控制装置,并且,在热交换器与控制装置之间配置有本发明的节流装置,因此,能够得到这样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即,由于节流装置的噪音小,因此,不必装设隔音材料等,能够安装在任何位置上,节流装置的安装自由度大,成本低。此外,由于具有室内机,该室内机具有配置在壳体内的、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并且节流装置配置在壳体与热交换器之间,因此,能够得到这样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即,由于节流装置的噪音小,因此,不必装设隔音材料等,能够安装在任何位置上,节流装置的安装自由度大,成本低。
实施形式2
在实施形式1中,主要以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为与多通阀并联使用的节流装置为例就其应用例等进行了说明,而在这里,将以与阀做成一体的节流装置的结构为主进行说明。因此,说明内容中除了具体结构部分之外,冷冻循环的工作原理、空调装置的运行和构成等与实施形式1相同。将对多通阀与节流装置组装成一体或者小型化进行探讨,以提供一种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节流装置或流量控制装置。
图55是图1所示空调装置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剖视结构图,图中,9是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作为冷媒流入口的配管,13是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作为冷媒流出口的配管,150是主阀芯,呈圆柱状形成,能够以圆柱中心线为轴在周向上边滑动边旋转。151是驱动主阀芯150的步进马达,按照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指令对步进马达151进行驱动以调整主阀芯150。
图56是图55所示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主阀芯150的剖视图,图中,153是形成于主阀芯150上的、作为使冷媒几乎不受流体路径阻力作用地通过的贯通路径的槽。主阀芯150整体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形成,由通气孔(多孔体表面及内部的流体可透过的气孔)的平均直径为40微米的烧结金属(以下称作多孔体152或烧结金属)构成。烧结金属是将金属粉末或合金粉末放入模具中加压成形后以不高于熔点的温度进行烧结而制成。
此外,主阀芯上所设置的槽153,其截面面积不小于与第2流量控制阀6和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各配管的截面面积。并且,通过对步进马达151进行驱动,可如图57的(b)所示,使主阀芯的槽153移动到与第2流量控制阀和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的位置处,从而能够以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态实现连接。此外,同样地,通过对步进马达151的驱动,可如图57(a)所示,使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8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9经由主阀芯10的多孔体12实现连接。
下面,就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的冷冻循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图1中,制冷时的冷媒流向以实线箭头表示。制冷运行可分为,与启动时或夏季等房间的空调显热负荷与潜热负荷均较大的场合对应的一般制冷运行,以及与运行过程中或梅雨期等空调显热负荷虽小但潜热负荷较大的场合对应的除湿运行。进行一般制冷运行时,通过驱动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步进马达151,主阀芯150的槽153将固定在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和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的位置上。
此时,从以与空调负荷相适应的转速运行的压缩机1流出的高温高压的蒸气冷媒从四通阀2通过,在室外热交换器3内冷凝液化,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4内减压而成为低压二相冷媒后流入第1室内热交换器5而蒸发气化,无较大压力损失地从第2流量控制装置6中通过并再次在第2室内热交换器7内蒸发气化,变成低压蒸气冷媒后再次从四通阀2中通过而返回压缩机1。
第2流量控制装置如图57(b)所示,主阀芯150的槽153位于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和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的位置上,因此,从该第2流量控制装置中通过的冷媒几乎无压力损失,因而不会出现制冷能力和效率降低等问题。此外,第1流量控制装置被控制为例如使得压缩机1吸入口处的冷媒的过热度为10℃。在这样的冷冻循环中,通过冷媒在室内热交换器5内蒸发而吸收室内的热量,通过冷媒在室外热交换器3内冷凝而将自室内吸收的热量释放到室外,从而对室内制冷。
下面,对除湿运行的工作原理,结合图6所示的压力-热焓曲线进行说明。图6所示英文字母对应于图1所示英文字母。进行该除湿运行时,未图示的控制部驱动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步进马达,使主阀芯150如图57(a)所示,主阀芯150的槽153以外的部分位于同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和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的端部、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的端部紧密接触的位置上。
此时,从以与空调负荷相适应的转速运行的压缩机1流出的高温高压蒸气冷媒(A点)从四通阀2中通过,经室外热交换器3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为气液二相冷媒(B点)。该高压二相冷媒经第1流量控制装置4压力减小若干,成为中压的气液二相冷媒流入第1室内热交换器5(C点)。流入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中压气液二相冷媒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再次冷凝(D点)。从第1室内热交换器流出的气液二相冷媒流入第2流量控制装置6。
在第2流量控制装置6中,由于如图57(a)所示,主阀芯150位于同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和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的端部、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的端部紧密接触的位置上,因此,将从构成主阀芯150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通气孔中通过而流入第2室内热交换器7。该主阀芯150的通气孔为40微米左右,从该通气孔通过的冷媒被减压而成为低压气液二相冷媒流入第2室内热交换器7(E点)。流入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冷媒吸收室内空气的显热和潜热而蒸发。从第2室内热交换器流出的低压蒸气冷媒再次从四通阀2中通过而返回压缩机1。室内空气被第1室内热交换器5加热,被第2室内热交换器7冷却除湿,因此,能够在防止房间室温降低的情况下进行除湿。
另外,在该除湿运行中,可通过调整压缩机1的旋转频率或室外热交换器3的风扇转速来控制室外热交换器3的热交换量、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5对室内空气的加热量,从而在较大范围内对吹出温度进行控制。此外,也可以通过控制第1流量控制装置4的开度或室内风扇转速来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凝温度、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5对室内空气的加热量。此外,第2流量控制装置6被控制为例如使压缩机吸入的冷媒的过热度为10℃。
在该实施形式中,由于主阀芯150由烧结金属构成,因此,可大幅度减小气液二相冷媒通过时产生的冷媒流动声。我们知道,气液二相冷媒从通常的节流孔型流量控制装置中通过时,会产生较大的冷媒流动声。特别是气液二相冷媒的流动形式为团流时,会产生很大的冷媒流动声。其原因在于如前所述,当气液二相冷媒的流动形式为团流时,在流动方向上蒸气冷媒断续流动,当比节流部流体路径大的蒸气团或蒸气气泡从节流部流体路径中通过时,因节流部流体路径上游的蒸气团或蒸气气泡破裂而发生振动,而且,由于蒸气冷媒与液态冷媒交替从节流孔中通过,因此就冷媒的速度而言,蒸气冷媒通过时较快而液态冷媒通过时较慢,因此压力也将随之变化。此外,在现有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出口处,出口流体路径为1处~4处因而冷媒流速快,在出口部位的冷媒流中产生旋涡,因而喷流噪音也较大。
在图55所示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中,气液二相冷媒和液态冷媒是从烧结金属构成的主阀芯150的无数微小通气孔中通过而减压的。因此,可防止蒸气团的产生和蒸气泡的破裂。此外,由于蒸气冷媒与液态冷媒同时通过节流部,因此,冷媒速度不会改变,压力也不会变化。现有的节流孔中,流体路径只有一处,而作为烧结金属,内部的流体路径构成复杂,在其内部压力会降低。使用像烧结金属那样的多孔体具有这样的效果,即,在其内部流速的变化变成压力的反复变化而在一部分能量变成热能的同时使压力变动为一定。一般将这种现象称作吸音效应,可认为是一种消音机理。此外,在多孔体内部,冷媒的流速被降低得足够低并且恒定,因此,在节流部的出口处,冷媒流中也不会产生旋涡,喷流噪音也变小。
因此,不必采取现有装置所必须采取的、在节流装置6的周围卷绕隔音材料和防振材料等措施,因而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提高空调装置的可循环利用性。另外,上述因气液二相冷媒而产生冷媒流动声的问题不仅存在于空调器中,而且也存在于冰箱等一般冷冻循环中,通过将本实施形式的节流装置广泛应用于这种一般冷冻循环中,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对于制冷除湿运行时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流量特性(冷媒流量与压力损失的关系),可通过调整主阀芯150中所使用的多孔体的直径和冷媒所通过的流体路径的长度以及多孔体的空隙率(单位体积的间隙容积)进行调整。即,使某种流量的冷媒以较小的压力损失流过的场合,只要加大多孔体的通气孔孔径(加大多孔体元件的大小)、或者缩短流体路径长度(缩短阀本体)、或者使用空隙率大的多孔体即可。而反之,使某种流量的冷媒以较大的压力损失流过的场合,只要减小多孔体的通气孔孔径(减小多孔体元件的大小)、或者增加流体路径长度(加长阀本体)、或者使用空隙率小的多孔体即可。这种主阀芯中所使用的多孔体的通气孔的直径和阀本体的形状,可在设计设备时将其设计为最佳。
而主阀芯中所使用的多孔体元件使用烧结金属(将金属粉末或合金粉末放入模具内加压成形,以不高于熔点的温度进行烧结而制成)、陶瓷、发泡金属、发泡树脂等。
此外,由于能够通过步进马达151驱动主阀芯150,因此,即使节流部入口部的主阀芯150被循环内的异物堵塞,也能够通过马达驱动其新的面移动到入口部,防止因堵塞引起性能的降低。而且,即使主阀芯整个面的多孔体入口部发生堵塞,由于主阀芯150上设置有槽153,因此,通过马达将主阀芯150驱动到节流部入口包含有一部分槽部的位置上,使其作为节流装置的功能可得到保证,作为节流装置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因此,作为空调装置也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足够可靠性的空调装置。
下面,对该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的运行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空调装置中,为了设定成居住在房间内的居住者所喜好的温湿度环境,例如在空调装置运行时设定整定温度和整定湿度。而该整定温度和整定湿度既可以由居住者通过室内单元的遥控器直接分别输入其整定值,也可以在怕热的人用、怕冷的人用、孩子用、老人用等的室内单元的遥控器中,存储作为用户对象的不同居住者所决定的温度和湿度的最佳值表,仅直接输入与作为用户对象的居住者所需要的值。此外,为了检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在室内单元34中分别设有对室内单元的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当空调装置启动时,将整定温度与当前的室内吸入空气温度之差作为温度偏差、将整定湿度与当前的室内吸入空气湿度之差作为湿度偏差进行运算,对空调装置的压缩机1的旋转频率、室外风扇转速、室内风扇转速、第1流量控制阀4的节流开度、以及第2流量控制阀6的开闭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偏差最终为零或在既定值以内。此时,在将温度和湿度的偏差控制在零或既定值以内时,是以温度偏差优先于湿度偏差进行空调装置的控制的。
即,在空调装置启动时,当温度偏差和湿度偏差均较大时,控制部发出指令以使第2流量控制阀6如图57(b)所示,主阀芯150的槽153位于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和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的位置上。从该第2流量控制装置通过的冷媒几乎没有压力损失,因此制冷能力和效率等不会降低。在使第2流量控制阀6如上所述处于打开的状态下,首先进行一般制冷运行,一直运行到室内的温度偏差优先变成零或达到既定值以内。当空调装置的制冷能力与房间的热负荷变得一致,温度偏差达到零或既定值以内时,对湿度偏差进行检测,此时,若湿度偏差为零或在既定值以内,则继续进行当前的运行。
在温度偏差变成零或达到既定值以内而此时的湿度偏差尚较大时,使第2流量控制阀6如图57(a)所示,主阀芯150的槽153之外的部分位于同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和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的端部、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的端部紧密接触的位置上。似这样使第2流量控制阀6进行节流,切换为制冷除湿运行。在该制冷除湿运行中,对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加热量进行控制以使室内的温度偏差保持在零或既定值以内,同时,对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冷却除湿量进行控制以使湿度偏差变为零或进入既定值以内。对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加热量的控制是通过调整室外热交换器3的风扇转速或第1流量控制阀4的开度等进行的。而对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冷却除湿量的控制是通过调整压缩机1的旋转频率或室内单元34的风扇41的转速等进行控制的。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形式中,根据制冷运行时房间的负荷将冷媒回路切换为一般制冷运行和制冷除湿运行,从而能够按照居住者的喜好将房间内的温湿度环境控制在最佳状态。此外,若能够使得从节流装置中通过的冷媒的相态或气液混合比随着制冷、除湿、供暖等运行模式的改变和空调负荷的改变而改变,也能够使冷媒低噪音且稳定地从多孔体152的烧结金属内流过。
下面,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因涉及到供暖运行,因此构成空调机的冷媒回路例如与实施形式1的图1相同,而第2流量控制阀6的结构如图55所示。对空调装置供暖时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图1中供暖时冷媒的流向用虚线箭头表示。进行一般供暖运行时,控制部发出指令使第2流量控制阀6如图57(b)所示,其主阀芯150的槽153位于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和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的位置上。
此时,从压缩机1流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蒸气经由四通阀2流入第2室内热交换器7和第1室内热交换器5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第2流量控制阀6如图57(b)所示,配管9与配管13之间是以较大的开口面积相连接的,因此,冷媒从该阀中通过时几乎没有压力损失,不会因压力损失引起供暖能力和效率降低。从第1室内热交换器5流出的高压液态冷媒在第1流量控制阀4处减压而变成低压,成为气液二相冷媒并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室外热交换器3流出的低压蒸气冷媒经由四通阀2再次返回压缩机1。该一般制冷运行的第1流量控制阀4的开度被控制为例如使室外热交换器3的出口冷媒的过热度为5℃。
下面,对供暖除湿运行的工作原理结合图1所示的英文字母进行说明。进行该供暖除湿运行时,控制部发出指令使第2流量控制阀6如图57(a)所示,主阀芯150位于同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和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的端部、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的端部紧密接触的位置上。此时,从压缩机1流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蒸气经由四通阀2流入第2室内热交换器7,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E点)。该高压的液态冷媒或气液二相冷媒流入第2流量控制阀6。
在第2流量控制阀6中,由于如图57(a)所示,主阀芯150同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和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的端部、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的端部紧密接触,因此,流入该阀的冷媒从烧结金属构成的主阀芯150内的通气孔流入第1室内热交换器5。该主阀芯150的通气孔为40微米左右,从该通气孔通过的冷媒被减压,成为中压的气液二相冷媒流入第1室内热交换器5(D点)。流入该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冷媒的饱和温度为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吸收室内空气的显然和潜热而蒸发(C点)。从第1室内热交换器5流出的中压气液二相冷媒流入第1流量控制阀4,被减压为低压后进一步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从室内外热交换器4流出的低压蒸气冷媒经由四通阀2再次返回压缩机1。
在该供暖除湿运行中,室内空气在被第2室内热交换器7加热的同时,还被第1室内热交换器5冷却除湿,因此,能够边对房间供暖边进行除湿。此外,在供暖除湿运行中,可以调整压缩机1的旋转频率或室外热交换器3的风扇转速,以控制室外热交换器3的热交换量,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5对室内空气的加热量,从而在大范围内控制吹出温度。此外,也可以调整第1流量控制阀4的开度或室内风扇转速,以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蒸发温度,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5对室内空气的除湿量。此外,第1流量控制阀4的开度被控制为例如使得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出口冷媒的过冷却度成为10℃。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式中,由于使用了将烧结金属作为阀本体使用的第2流量控制阀,因此,能够在供暖时进行除湿运行,而且能够防止该供暖除湿运行中产生冷媒流动声,能够提供就温湿度环境及噪音而言也舒适的空间。
此外,也可以在诸如供暖启动时使第2流量控制阀6如图57(a)所示,通过主阀芯150同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和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的端部、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端部紧密接触而进行节流,从而实现供暖吹出温度的高温化。即,对第2流量控制阀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供暖启动时形成上述供暖除湿循环,使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蒸发温度与室内吸入空气的温度大约相等。由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蒸发温度与室内吸入空气温度大约相等,因此,第1室内热交换器5几乎不进行冷却和除湿,其结果,供暖时的冷凝器的传热面积将大约变为一般供暖运行的一半,因而冷凝温度将比进行一般供暖运行时高,使得吹出温度的高温化成为可能。而且即使在进行该供暖高温吹出运行时,第2流量控制阀6也不会产生冷媒流动声,不会出现噪音方面的问题。
下面,对该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的具体的供暖运行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该空调装置中,如在实施形式1中已说明的,已输入了整定温度、整定湿度以及吸入空气温度和湿度。该空调装置在供暖启动时吹出高温,运行既定时间例如5分钟后转入一般供暖运行。之后,根据房间的温度偏差和湿度偏差,进行一般供暖运行和供暖除湿运行的切换控制。
供暖运行启动时,在第2流量控制阀6如图57(a)所示,处于主阀芯150同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和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的端部、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的端部紧密接触的节流状态后,进行压缩机1的启动。此时,为了使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冷却除湿能力为零,对室外热交换器3的风扇转速或第1流量控制阀4的阀的开度等进行调整,以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蒸发温度变得与吸入空气温度相等。压缩机启动后经过既定时间5分钟,使第2流量控制阀6处于如图57(b)所示的打开状态,转入一般供暖运行。
此时,调整压缩机1的旋转频率、室内风扇的转速、室外风扇的转速,以使温度偏差变为零或达到既定值以内。当通过该一般供暖运行,温度偏差变为零或达到既定值以内时,对湿度偏差进行检测;当该湿度偏差为零或在既定值以内时,以及虽然湿度偏差为既定值以上但需要加湿时,继续进行一般供暖运行。另一方面,当湿度偏差为零或既定值以上而需要进行除湿时,使第2流量控制阀6处于如图57(a)所示的节流状态,进行供暖除湿运行。
进行该供暖除湿运行时,对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加热量进行控制以使室内的温度偏差保持为零或在既定值以内,同时,对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冷却除湿量进行控制以使湿度偏差为零或进入既定值以内。对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加热量的控制是通过调整压缩机1的旋转频率或室内单元34的风扇转速等进行。而对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冷却除湿量的控制是通过调整室外热交换器3的风扇转速或第1流量控制阀4的开度等进行。
如上所述,该实施形式中,根据供暖运行时的运行时间和房间的负荷将冷媒回路切换为供暖高温吹出运行、一般供暖运行、或供暖除湿运行,从而能够按照居住者的喜好将房间内的温湿度环境控制在最佳状态。
图58是对其它例子加以展示的空调装置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59是图58所示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主阀芯150的剖视图,凡与图55和图56所示相同或同样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编号,将其重复性说明省略。在该实施形式中,主阀芯150是将多孔体152装在通常使用的树脂或金属的芯部150a上而构成。
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发出指令驱动步进马达151使主阀芯150位于图60(a)所示的位置,可使得主阀芯的槽153将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几乎无压力损失地连接起来。此外,同样通过驱动步进马达151,可如图60(b)所示,使得主阀芯150的多孔体152在152b的位置上,同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相向并通过通气孔相连接。同样通过驱动步进马达151,可如图60(c)所示,使得主阀芯150的多孔体152在多孔体152c的位置上,同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8、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相向而通过通气孔相连接。同样通过驱动步进马达151,可如图60(d)所示,使得主阀芯150的阻断部150d同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相向而将流体路径阻断。
与如图56所示,主阀芯150整体由烧结金属成形相比,在如本实施形式所示主阀芯150的局部以烧结金属成形时,能够得到材料费低廉且不会产生冷媒流动声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此外,由于通过芯部150a可使得槽153处于不与多孔性透过体152连通的状态,因此,在图60(a)的打开状态下,冷媒不会流入多孔性透过体152,可提高多孔性透过体152的使用寿命。
而且,当在空调负荷比压缩机1转速最低时的空调装置的能力小等场合,在压缩机1反复进行启停那样的断续运行状况下,若使主阀芯150那样具有树脂或金属表面的阻断部150d与配管相向而如图60(d)所示完全关闭,则在压缩机停止时可使室外热交换器3内的压力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内的压力保持运行时的状态,使压缩机1下次启动时的上升性能得到提高,从而能够实现节能运行。
图61是对该发明的其它例子加以展示的空调装置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62是对该发明的其它例子加以展示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主阀芯150的剖视图,凡与图55和图56所示相同或同样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编号,将其重复性说明省略。在该实施形式中,主阀芯15是将烧结金属相对于阀芯中心连续变厚地装在通常使用的树脂或金属上而构成。
通过来图示的控制部发出指令驱动步进马达151,使得主阀芯150如图63(a)所示,主阀芯的槽153位于能够形成同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相连接的连接用流体路径的位置上。在该状态下,能够几乎无压力损失地相连接。此外,同样通过驱动步进马达151,可如图63(b)所示,使得主阀芯150的多孔体152位于作为流动阻力大的多孔体152的薄壁部的152b同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相向的位置上而通过通气孔相连接。
此外,同样通过驱动步进马达151,可如图63(c)所示,使得主阀芯150的多孔体152位于作为流动阻力小的多孔体152的厚壁部的152c同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相向的位置上而通过通气孔相连接。而且,同样通过驱动步进马达151,可如图152(d)所示,使得主阀芯150的阻断部150d同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相向而将冷媒流通路径阻断。
与如图56所示主阀芯150整体由烧结金属成形相比,当如本结构所示主阀芯15的局部以烧结金属成形时,能够得到材料费低廉且不会产生冷媒流动声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而且,在根据空调负荷对空调装置的压缩机1的转速进行了调整等场合,可通过用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步进马达151使阀芯移动调整旨在使冷冻循环以最佳效率运行的第1室内热交换器5和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压力差。使烧结金属连续地形成,可使得主阀芯150的加工变得简单,而且,多孔体152的与配管9、13直接相向的部分及其周围部分可被作为流体路径,因此,能够实现主阀芯150的小型化。
图64是空调装置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65是该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主阀芯150的剖视图,凡与图55和图56所示相同或同样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编号,将其重复性说明省略。在该实施形式中,主阀芯150这样构成,即,以通常使用的树脂或金属作为芯152a,在该芯152a上,按照流动阻力大小的顺序组装配置3种通气孔平均直径不相同的烧结金属多孔体152d、152e、152f,并将它们之间以与芯152a的材料相同的隔离部150b进行隔离。
通过来图示的控制部发出指令驱动步进马达151,可使得主阀芯150如图66(a)所示,主阀芯的槽153将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几乎无压力损失地连接起来。此外,同样通过驱动步进马达151,可如图66(b)所示,使得主阀芯150中的流动阻力较小的多孔体152d同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相向而通过通气孔相连接。
而且,同样通过驱动步进马达,可如图66(c)所示,使得流动阻力居中的多孔体152e同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相向而通过通气孔相连接。并且,同样通过驱动步进马达,可如图66(d)所示,使得流动阻力较大的多孔体152c同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相向而通过通气孔相连接。并且,同样通过驱动步进马达,可如图66(e)所示,使得主阀芯150的阻断部150d同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以及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相向而将冷媒流通路径阻断。
与图61所示在通常所使用的树脂或金属上组装烧结金属而使得烧结金属相对于阀芯中心连续性变厚地成形相比,当如图65所示在主阀芯150的3处组装3种通气孔平均直径不相同的烧结金属而形成主阀芯150时,能够得到容易进行加工的、廉价且不会产生冷媒流动声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而且,通过将多个多孔体152以隔离部150b进行隔离,能够将各多孔体152的流体路径截面面积准确地隔离,以良好的精度进行流量控制。特别是若如本实施形式这样将流动阻力不相同的多孔体之间以隔离部150d进行隔离,则能够防止冷媒流入流动阻力小的多孔体中。
图67是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结构剖视图,凡与图55所示相同或同样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编号,将其重复性说明省略。在该实施形式中,主阀芯150是通常使用的树脂或金属,在阀室内,由主阀芯150和阀座154形成的冷媒流通路径的空间被呈圆柱状形成的多孔体152填充。该烧结金属,其通气孔的平均直径为0.5微米至200微米。阀座154上形成有连通口,该连通口在阀室内的配管13侧使其周围的多孔体152与配管13二者呈连通状态。
当电磁线圈155断电时,主阀芯150与阀座154分离,将如图67(a)所示,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通过较大的开口面积相连接,因此,能够以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态使上述配管之间实现连接。而当电磁线圈155通电时,可如图67(b)所示,使得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8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经由多孔体152的通气孔,与通过主阀芯150与阀座154紧密接触而形成的烧结金属多孔体152的节流路径实现连接。
该本实施形式中,由于是以电磁线圈155驱动主阀芯150的,因此,与采用步进马达相比,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得到低噪音节流装置。并且,由于多孔体呈圆柱状形成,因此其加工也较为容易。此外,由于能够将多孔体的冷媒入口部做得较大,因此防堵塞性也大幅度提高。在该实施形式中,是对多孔体呈圆柱状形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与阀芯150和阀座154所形成的空间相符的形状即可。
图68是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结构剖视图,凡与图55所示相同或同样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编号,将其重复性说明省略。此外,图69是该流量控制装置中使用的节流孔板156的详图。主阀芯150和阀座154由通常使用的树脂或金属形成,随着电磁线圈155的通断电,主阀芯150在阀室内上下移动。在由主阀芯150和阀座154形成的阀室内,有对阀座154进行旁路的、通向配管13的冷媒流通路径形成于筒状阀座154的周围。
在冷媒流通路径中,均匀地设置有与阀座154的上端大致在一个面上的、通气孔的直径为100微米至500微米的烧结金属多孔体152,并且,在多孔体152之间,在冷媒流动方向上设置有均等设置的4处内径0.5毫米、厚度1毫米的节流孔板156。节流孔板156被上下的多孔体152夹在中间,与阀室侧壁相嵌合的同时通过下方(冷媒流向的下游侧)的多孔体152接触阀室底面而被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虽然阀座154与阀室内的下部(配管9侧)不相接触,存在有使冷媒流通路径与配管13二者连通的一定的间隔,但通过将阀座154固定在节流孔板156上或与之一体成形,便能够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处于固定状态的节流孔板156保持上述间隔。
当电磁线圈155断电时,主阀芯150与阀座154分离,将如图68(a)所示,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通过以阀座154内为通路的较大的开口面积相连接,因此,能够以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态实现连接。而当电磁线圈155通电时,可如图68(b)所示,使得通过主阀芯150与阀座154紧密接触而形成的阀座154周围的冷媒流通路径经由烧结金属多孔体152的通气孔和节流孔板156,同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相连接。
节流孔板156与多孔体152均作为节流部发挥作用。节流孔板156与其上下的多孔体152处于紧密接触的状态。节流孔板156上方(冷媒流向的上游侧)的多孔体152使气液二相冷媒以混合状态通过,并且防止因节流孔板156而产生的压力变化向上游侧传递。节流孔板156的下方(冷媒流向的下游侧)的多孔体152中不会因节流孔板156而发生压力的降低,但能够防止出口处因喷流而产生的压力变化传递到下游侧。可使得冷冻循环中的冷媒流稳定,作为空调装置能够尽快接近目标空调环境。
成为冷媒流入口的配管9连接在阀室的侧部,冷媒经由配管9从阀室侧部流入。此时,主阀芯150在阀室的中央是上下方向设置的,发挥着可使流入的冷媒扩散的扩散部件的作用。如上所述,从配管9流入的冷媒碰撞主阀芯150而扩散,因此,能够防止冷媒同配管9相反侧的阀室内壁相撞而偏向并流入阀室内的配管9相反侧的多孔体152,使冷媒流通路径得到有效的利用。此外,若与阀室内壁相撞而扩散,将使得气液二相冷媒在阀室内的冷媒所与之相撞的一侧和配管侧(所扩散的冷媒向多孔体152流入的一侧)分离为液体和气体,从节流部流过的冷媒的相态将变得不均匀,但由于主阀芯150在阀室中央使得流入的冷媒扩散,因而冷媒能够以更为均匀的相态流入多孔体152。
由于阀座154的上端部与多孔体152的上表面大致在一个平面上,因此,在阀打开时(主阀芯150向上移动而与阀座154相分离的状态),从配管9流入的冷媒流畅地流入阀座154内。而且,通过使阀座154的上端部与多孔体152的上表面大致在一个平面上,可减小阀室内的高度尺寸。由于主阀芯150的与阀座154相接触的面的周围的角部被去除,因此,阀关闭时(主阀芯150与阀座154相接触的状态)不会与多孔体152相接触,多孔体152不必具有与主阀芯150进行接触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由于阀座154与节流孔板156做成一体,节流孔板156与多孔体152紧密接触,因此,阀座154与多孔体152二者的位置关系可保持一定,经过长期使用,主阀芯150与多孔体152二者也不会接触。
在这种结构中,由于主节流部是节流孔板156,因而作为辅助节流部的烧结金属多孔体152其通气孔直径可以做得较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堵塞性。此外,由于阀座154与节流孔板156一体成形,因此,阀座154容易定位。此外,由于多孔体152紧挨着节流孔板156配置在其前后,因此,即便是气液二相冷媒也能够连续地通过,可实现冷媒流动声的减小。此外,实施形式中列举的是节流孔板156的节流孔设置在4处的例子,但由于节流孔的内径与厚度可在设计时根据流量特性进行最佳设计,因此也可以在一处乃至多处设置。
图70是对本发明的其它例子加以展示的空调装置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结构剖视图,凡与图55所示相同或同样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编号,将其重复性说明省略。在该实施形式中,主阀芯150和阀座154由通常使用的树脂或金属形成,在由主阀芯150和阀座154形成的阀室内的冷媒流通路径和紧挨着节流部出口的后侧,设置有通气孔的直径为100微米至500微米的、担当辅助节流部功能的烧结金属多孔体152i、h。烧结金属的通气孔的平均直径为100微米至500微米,减小了冷媒的流动阻力。
主阀芯150的前端这样构成,即,形成有呈周围的角部被切除的形状的槽153,而且,相对的阀座154也比阀座154中所充满的多孔体152h的与主阀芯150相接触的面低。其结果,在主阀芯150与多孔体152h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槽153形成流体路径。由于该流体路径狭窄、流体路径阻力大,因此构成了作为主节流部发挥功能的节流孔部。
当电磁线圈155断电时,主阀芯150与阀座154分离,将如图70(a)所示,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通过较大的开口面积相连接,因此,能够以与烧结金属多孔体152的压力损失相当的程度将冷媒流通路径连接起来。而当电磁线圈155通电时,可如图70(b)所示,使得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经由通过主阀芯150与阀座154紧密接触而形成的烧结金属多孔体152的通气孔、以及由设置在主阀芯150与阀座上的槽153所形成的节流孔部而连接。
在该结构中,由于主节流部是节流孔板156,因而作为辅助节流部的烧结金属多孔体152的通气孔直径可以做得较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防堵塞性。
图71是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72是图71的A-A’剖视图,示出切换用流体路径的工作原理。凡与图55所示相同或同样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编号,将其重复性说明省略。157是切换用流体路径,由电磁线圈或步进马达进行驱动。158是第2流量控制装置出口流体路径,在切换用流体路径157的旋转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流通用流体路径,分别成为,将流体无流动阻力地引向配管9的通行孔158a,以及设置有产生流动阻力的多孔体152的、将流体减压后引向配管13的节流部158b。
当步进马达151驱动的切换用流体路径157与作为第2流量控制装置出口流体路径的通行孔158a相连接时,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能够几乎元压力损失地实现连接(图72(a))。此外,同样通过步进马达的驱动,可如图72(b)所示,使得切换用流体路径157与作为第2流量控制装置出口流体路径的节流部158b相连接,从而使得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经由烧结金属多孔体152的通气孔实现连接。
在该结构中,由于多孔体152是以与节流部158b的形状相符的圆柱状构成的,因此,其加工也很容易,能够提供低成本且低噪音的流量控制装置。并且,由于多孔体152的冷媒入口部形状容易加以改变,因此,便于根据流体路径特性变更设计。在该结构中,对多孔体呈圆柱状形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与阀座154的形状相符的形状即可。
图73是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结构剖视图。凡与图71或图72所示相同或同样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编号,将其重复性说明省略。图74与图72的A-A’剖视图同样,示出切换用流体路径的工作原理。该实施形式中,在第2流量控制装置出口流体路径中的节流部158b、158c上,组装有通气孔的直径(流体路径阻力)不相同的烧结金属多孔体152e、152f。
当步进马达驱动的切换用流体路径157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出口流体路径中的通行孔158a相连接时,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能够几乎无压力损失地实现连接(图74(a))。此外,同样通过步进马达的驱动,当如图72(b)所示,切换用流体路径157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出口流体路径的流体路径阻力较小的节流部158b相连接时,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经由烧结金属多孔体152的通气孔实现连接。此外,同样通过步进马达的驱动,当如图72(c)所示,切换用流体路径157与第2流量控制装置出口流体路径中的流体路径阻力较大的节流部158c相连接时,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经由流动阻力大于158b的烧结金属多孔体152的通气孔实现连接。
在该例中,第2流量控制装置出口流体路径158为三处,两处通过改变其通气孔的直径使其流动阻力不相同,因而能够根据空调负荷控制冷媒流量,调整冷冻能力,因此,能够实现更为舒适的除湿运行。
在以上的结构中,对节流部使用通气孔直径为0.5微米至100微米的多孔体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在通气孔直径为100微米至500微米的多孔体的中途夹进内径为0.5至3毫米的节流孔板而构成的节流部。
图75是对本发明的其它例子加以展示的空调装置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结构图,图中,12是二通阀,159是作为将二通阀12旁路的旁路流体路径的配管160中所形成的节流部。在该例中,示出二通阀与节流部靠近设置并以配管进行连接的结构。此外,图75是节流部159的详图,图76是其它节流部的详图。图75中,152是多孔体,156是节流孔板,160是配管。多孔体152是在将节流孔板156无间隙地夹在中间的状态下被压入配管160中的。作为多孔体152,在通气孔直径为100微米至500微米、厚度为1毫米至100毫米的烧结金属多孔体152之间设置有一处内径为1.0毫米、厚度为1毫米的节流孔板156。
当电磁线圈155断电时,主阀芯150与阀座154分离,将如图75(a)所示,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以较大的开口面积相连接,因此能够以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态实现连接。而当电磁线圈155通电时,可如图75(b)所示,通过主阀芯150与阀座154紧密接触,使得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5相连接的配管9和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相连接的配管13经由节流部159中所形成的烧结金属多孔体152的通气孔实现连接。
在该结构中,由于将节流装置与二通阀二者进行组合,因此,使得节流部159的结构简单化,能够实现低成本且低噪音的节流。此外,由于多孔体152与节流孔板156是无间隙地设置在配管160内的,因此,能够使气液二相冷媒保持均匀混合的状态流入节流孔,抑制压力的变化,减小冷媒流动声。此外,虽列举的是节流孔板156为一处的例子,但由于节流孔的内径和厚度是根据设计时的流体路径特性按照最佳设计的,因此,节流孔的个数可以从一个到无数个,厚度也可以是任意的。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就作为空调装置的冷媒使用R410A的例子进行了说明。R410A是HFC系冷媒,是一种不会破坏臭氧层的适应地球环境保护要求的冷媒,而且,与以往作为冷媒一直使用的R22相比压力损失小,因此,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节流部所使用的多孔体的通气孔的直径可以做得较小,是一种能够得到更好的减小冷媒流动声的效果的冷媒。
此外,作为该空调装置的冷媒,并不限于R410A,也可以是属于HFC系冷媒的R407C、R404A、R507A。此外,从防止地球变暖的观点来说,也可以是属于地球变暖系数小的HFC系冷媒的单一R32、单一R152a或R32/R134a等的混合冷媒。此外,还可以是丙烷、丁烷、或异丁烷等HC系冷媒或者氨、二氧化碳、乙醚等自然系冷媒及它们的混合冷媒。
如以上所说明的,作为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在组装有这样一种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中,即,该节流装置具有可在周向上旋转的圆柱状或圆盘状的活动部、以及由形成于该活动部上的通过所说旋转而在冷媒流动方向上连通的多孔性透过材料构成的节流部,由于使气液二相冷媒从所说节流部中通过,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可防止冷媒蒸气团的产生和冷媒气泡的破裂,从而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降低噪音。
此外,由于具有形成于所说活动部上的、通过所说旋转而在冷媒流动方向上贯通的贯通路径,因此,能够得到,可选择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因而噪音小的节流状态以及几乎没有流动阻力的打开状态的效果。
此外,由于具有形成于所说活动部上的、通过所说旋转而将冷媒流阻断的阻断部,因此,能够得到可选择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因而噪音小的节流状态以及无冷媒流动的关闭状态的效果。
此外,由于所说节流部具有多个,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有选择地使用多孔性透过材料的节流部,不仅能够延长节流装置的寿命,而且能够稳定地维持冷冻循环的性能。
此外,由于具有通过所说活动部的旋转可进行选择的、流动阻力不同的节流部,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形成流动阻力可变的、可微细控制冷媒流量的、低噪音冷冻循环。
此外,由于所说流动阻力不同的节流部按照流动阻力大小的顺序在所说活动部的旋转方向上配置,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防止在进行节流控制时流动阻力意外地向所希望方向的反方向变化而导致冷冻循环处于不稳定状态。
此外,在组装有这样一种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中,即,该节流装置具有在阀室内可通过彼此的离合而开闭的主阀座和主阀芯、在所说主阀座和主阀芯闭合时在所说阀室内将闭合部旁路的旁路流体路径、以及设在该旁路流体路径中的在冷媒流动方向上连通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节流部,由于使气液二相冷媒从所说节流部中通过,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可防止冷媒蒸气团的产生和冷媒气泡的破裂从而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而且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防堵塞性的节流部,实现噪音小且寿命长的冷冻循环。
此外,由于所说旁路流体路径中具有节流孔,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使节流部在保持高的节流能力的同时具有优异的防堵塞性,实现高性能、低噪音,且寿命长的冷冻循环。
此外,由于紧挨着所说节流孔在其前具有多孔性透过材料,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防止因节流孔而产生的压力变化传递到冷冻循环的上游侧,实现冷冻循环的低噪音化和稳定化。
此外,由于紧挨着所说节流孔在其后具有多孔性透过材料,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防止从节流孔中通过的喷流所产生的压力变化传递到下游侧,实现冷冻循环的低噪音化和稳定化。
此外,在组装有这样一种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中,即,该节流装置具有具有节流功能的节流孔、以及紧挨着该节流孔在其前或后设置的具有节流功能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由于使所说气液二相冷媒从所说节流部中通过,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可防止冷媒蒸气团的产生和冷媒气泡的破裂从而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并且,不仅能够减少因节流孔而产生的压力变化向冷冻循环内的传递,而且能够防止在节流孔与多孔性透过材料之间产生紊流和噪音,实现冷冻循环的低噪音化和稳定化。
此外,在组装有这样一种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中,即,该节流装置具有在阀室侧壁上开口有第1流体路径的阀本体、在阀室底面开口有第2流体路径的主阀座、以及在阀室内可将所说主阀座封闭的主阀芯,并且由所说主阀芯和主阀座构成主节流部,紧挨着所说主节流部在其前或后构成有使用多孔性透过材料的辅助节流部,由于使气液二相冷媒从所说节流部中通过,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可防止冷媒蒸气团的产生和冷媒气泡的破裂从而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而且多孔性透过材料的通过直径可以做得较大,提高防堵塞性,因而能够实现高性能、低噪音,延长冷冻循环的寿命。
此外,在组装有这样一种节流装置的冷冻循环中,即,该节流装置具有二通阀、以及由在冷媒流动方向上连通的多孔性透过材料构成的节流部,并且由所说二通阀与节流部并联连接而构成,由于使气液二相冷媒从所说节流部中通过,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可防止冷媒蒸气团的产生和冷媒气泡的破裂从而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而且能够简化节流部的结构,因而能够实现噪音小且可靠性高的冷冻循环。
此外,由于所说节流部中具有节流孔,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使节流部在保持较高的节流能力的同时具有优异的防堵塞性,实现高性能、低噪音,延长冷冻循环的寿命。
此外,由于冷媒是非共沸混合冷媒,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即使冷媒的相态变成液态、气态、二相等各种相态,也能够低噪音且稳定地控制冷媒的流动阻力而使之通过,使冷冻循环稳定。
此外,由于使用冷媒压力损失比R22冷媒小的冷媒,因此,能够得到可使节流装置小型化的效果。
此外,作为空调装置,属于一种具有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装置、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装置、第2室内热交换器顺序连接而成的冷冻循环的空调装置,由于所说第2流量控制装置由这样的节流装置构成,即,该节流装置具有在周向上旋转的圆柱状或圆盘状活动部、以及由形成于该活动部上的通过所说旋转而在冷媒流动方向上连通的多孔性透过材料构成的节流部,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即使因空调负荷的变化等引起冷媒的相态或气液比改变,多孔性透过材料的节流部仍能够防止冷媒蒸气团的产生和冷媒气泡的破裂从而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使冷媒流稳定,因而能够提供低噪音且舒适的空调环境。
此外,所说节流装置具有形成于所说活动部上的、通过所说旋转在冷媒流动方向上贯通的贯通流体路径,因此,能够得到可选择防止发生冷媒流动声而使噪音得以减小的节流状态以及几乎没有流动阻力的打开状态的多种空调运行模式,因而能够提供低噪音且舒适的空调环境的效果。
此外,所说节流装置具有形成于所说活动部上的、通过所说旋转将冷媒流阻断的阻断部,因此,能够得到可选择防止发生冷媒流动声而使噪音得以减小的节流状态以及几乎没有流动阻力的打开状态的多种空调运行模式,因而能够将不需要的冷媒流阻断,提供低噪音且舒适的空调环境的效果。
此外,由于所说节流部具有多个,因此,能够得到可选择地使用多孔性透过材料的节流部,延长节流装置的寿命,因而能够防止空调机性能的降低的效果。
此外,由于具有能够通过所说活动部的旋转而进行选择的不同流动阻力的节流部,因此,能够得到可根据不同的空调模式和负荷改变流动阻力,以低噪音实现微细的空调控制的效果。
此外,由于所说不同流动阻力的节流部是按照流动阻力大小的顺序配置在所说活动部的旋转方向上的,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防止在进行节流控制时流动阻力意外地向所希望的方向的反方向改变而导致冷冻循环处于不稳定状态,能够避免室内环境发生一时的紊乱而向舒适的方向进行引导。
此外,在具有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装置、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装置、第2室内热交换器顺序连接而成的冷冻循环的空调装置中,所说第2流量控制装置由这样的节流装置构成,即,该节流装置具有在阀室内通过彼此的离合而开闭的主阀座和主阀芯、在所说主阀座和主阀芯闭合时在阀室内将闭合部旁路的旁路流体路径、以及设置在该旁路流体路径中的在冷媒流动方向上连通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节流部,因此,即使因空调负荷改变等原因引起冷媒的相态或气液比改变,多孔性透过材料的节流部仍能够防止冷媒蒸气团的产生和冷媒气泡的破裂从而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还能够使冷媒流稳定,因而能够提供低噪音且舒适的空调环境。而且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使节流部具有优异的防堵塞性,能够在防止空调性能降低的同时实现低噪音。
此外,由于所说旁路流体路径中具有节流孔,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使节流部在保持高的节流能力的同时具有优异的防堵塞性,能够在防止空调性能降低的同时实现高性能、低噪音。
此外,由于紧挨着所说节流孔在其前具有多孔性透过材料,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防止因节流孔而产生的压力变化传递到冷冻循环的上游侧,使冷冻循环稳定地运行,因而能够提供低噪音且稳定的空调环境。
此外,由于紧挨着所说节流孔在其后具有多孔性透过材料,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防止从节流孔中通过的喷流所产生的压力变化传递到下游侧,使得包括压缩机等单体在内的冷冻循环能够稳定地运行,因而能够提供低噪音且稳定的空调环境。
此外,在具有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装置、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装置、第2室内热交换器顺序连接而成的冷冻循环的空调装置中,所说第2流量控制装置由这样的节流装置构成,即,该节流装置具有具有节流功能的节流孔、以及紧挨着该节流孔设置在其前或后的具有节流功能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即使因空调负荷改变等原因引起冷媒的相态或气液比改变,多孔性透过材料的节流部仍能够防止冷媒蒸气团的产生和冷媒气泡的破裂从而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还能够使冷媒流稳定,而且,不仅能够减少因节流孔而产生的压力变化向冷冻循环内的传递,而且能够防止在节流孔和多孔性透过材料之间产生紊流和噪音,提供低噪音且舒适的空调环境。
此外,在具有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装置、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装置、第2室内热交换器顺序连接而成的冷冻循环的空调装置中,所说第2流量控制装置由这样的节流装置构成,即,该节流装置具有在阀室侧壁上开口有第1流体路径的阀本体、在阀室底面开口有第2流体路径的主阀座、以及在阀室内可将所说主阀座封闭的主阀芯,并且由所说主阀芯和主阀座构成主节流部,紧挨着所说主节流部在其前或后构成有使用多孔性透过材料的辅助节流部,因此,即使因空调负荷改变等原因引起冷媒的相态或气液比改变,多孔性透过材料的节流部仍能够防止冷媒蒸气团的产生和冷媒气泡的破裂从而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还能够使冷媒流稳定,因而能够提供低噪音且舒适的空调环境。而且能够得剖这样的效果,即,多孔性透过材料的通过直径可以做得较大,可使防堵塞性得到提高,因而能够实现高性能、低噪音,防止空调性能降低。
此外,在具有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装置、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装置、第2室内热交换器顺序连接而成的冷冻循环的空调装置中,所说第2流量控制装置由这样的节流装置构成,即,该节流装置具有二通阀、以及由在冷媒流动方向上连通的多孔性透过材料构成的节流部,并且所说二通阀与节流部并联连接,因此,即使因空调负荷改变等原因引起冷媒的相态或气液比改变,多孔性透过材料的节流部仍能够防止冷媒蒸气团的产生和冷媒气泡的破裂从而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使得冷媒流稳定,因而能够提供低噪音且舒适的空调环境。而且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可使节流部的结构变得简单,因而能够得到噪音低且可靠性高的空调装置。
此外,由于所说节流部中具有节流孔,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使节流部在保持高的节流能力的同时具有优异的防堵塞性,实现高性能、低噪音,防止空调性能降低。
此外,由于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在进行使潜热比减小的运行时进行控制以使所说节流部成为冷媒流通路径,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在减小冷媒流动声的同时在大范围内进行温度控制,能够令人舒适地进行除湿。
此外,由于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在制冷或除湿以及供暖运行时进行控制以使所说节流部成为冷媒流通路径,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即使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冷媒的相态改变,也能够在有效减小冷媒流动声的同时令人舒适地进行除湿。
此外,由于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在供暖运行启动时进行控制以使所说节流部成为冷媒流通路径,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提高吹出温度而能够舒适地进行速暖性好的供暖。
此外,由于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在供暖运行时整定温度与室内温度二者之差大于既定值时进行控制以使所说节流部成为冷媒流通路径,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在室内温度相对于整定温度足够低时能够吹出高温的吹出风,因而能够无冷风感地舒适地进行供暖。
此外,由于冷媒为非共沸混合冷媒,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即使冷媒相态变为液态、气态、二相等各种相态,也能够低噪音且稳定地控制冷媒的流动阻力使之通过,实现低噪音且稳定的空调控制。
由于使用冷媒压力损失小于R22冷媒的冷媒,因此,能够得到节流装置小型化、利用该节流装置的装置小型化的效果。
由于如上所述,具有在周向上旋转的圆柱状或圆盘状的活动部、以及由形成于该活动部上的通过所说旋转在冷媒流动方向上连通的多孔性透过材料构成的节流部,因此,能够得到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从而减小噪音的效果。
此外,由于具有形成于所说活动部上的、通过所说旋转在冷媒流动方向上贯通的贯通流体路径,因此,能够得到可选择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以减小噪音的节流状态以及几乎没有流动阻力的打开状态的效果。
此外,由于具有形成于所说活动部上的、通过所说旋转将冷媒流阻断的阻断部,因此,能够得到可选择防止产生冷媒流动声以减小噪音的节流状态以及无冷媒流动的关闭状态的效果。
此外,由于所说贯通流体路径其周壁由所说多孔性透过材料形成,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冷媒流通路径可通过贯通流体路径和多孔性透过材料得到保证。
此外,由于在所说活动部的周面设置有冷媒流入口和冷媒流出口,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活动部的各口对应部位的面积能够通过周面进行调节,活动部的直径可以做得较小。
此外,由于在所说活动部的旋转轴方向上设置有冷媒流入口和冷媒流出口,因此,能够得到使冷媒在节流部内呈直线均匀流过的效果。
此外,由于所说节流部具有多个,因此,能够得到可有选择地使用多孔体、延长寿命的效果。
此外,由于所说活动部仅节流部由多孔性透过材料构成,因此,能够得到成本低、节流部的流动阻力准确的效果。
此外,由于所说活动部整体由多孔性透过材料构成,因此,能够得到成形容易、可实现小型化的效果。
此外,由于具有可通过所说活动部的旋转进行选择的不同流动阻力的节流部,因此,能够得到流动阻力可变的效果。
此外,由于所说不同流动阻力的节流部按照流动阻力大小的顺序在所说活动部的旋转方向上配置,因此,在活动部旋转时能够按照阻力大小的顺序位于所希望的位置上,因而能够防止流动阻力意外过低。
此外,由于所说不同流动阻力的节流部是连续的,因此,能够得到多孔室透过材料成形容易且活动部可小型化的效果。
此外,由于所说不同流动阻力的节流部是断续排列的,因此,能够得到各节流部的流动阻力独立、精度得到提高的效果。
此外,由于在所说不同流动阻力的节流部之间设置有分隔壁,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缩小不同流动阻力的节流部之间的距离,实现小型化。
此外,由于所说活动部在步进马达驱动下旋转,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使冷媒流入口和冷媒流出口与节流部之间的位置关系准确,实现活动部的小型化。
此外,由于具有在阀室内通过彼此的离合而开闭的主阀座和主阀芯,在所说主阀座和主阀芯闭合时将闭合部在所说阀室内进行旁路的旁路流体路径,以及设在该旁路流体路径中的、在冷媒流动方向上连通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并且由所说多孔性透过材料构成节流部,因此,能够得到使节流部成为具有优异的防堵塞性的节流部的效果。
此外,由于所说旁路流体路径中具有节流孔,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使节流部在保持高的节流能力的同时具有优异的防堵塞性。
此外,由于紧挨着所说节流孔在其前具有多孔性透过材料,因此,能够得到可防止因节流孔而产生的压力变化传递到上游侧的效果。
此外,由于紧挨着所说节流孔在其后具有多孔性透过材料,因此,能够得到可防止从节流孔中通过的喷流所产生的压力变化传递到下游侧的效果。
此外,由于所说主阀芯所与之接触的所说主阀座的端部与所说多孔性透过材料二者大致在一个平面上,因此,能够得到在阀打开时使冷媒流畅地流入主阀座内的效果。
此外,由于节流部是以将所说主阀座围起来的状态配置的,因此,能够得到在阀打开时使被节流的冷媒流畅地流过的效果。
此外,由于具有形成于阀室侧部的与主阀芯移动方向相垂直的冷媒流入口、以及使从该冷媒流入口流入的冷媒流扩散的扩散部件,因此,能够得到在阀室内将冷媒使之不偏斜地引向节流部的效果。
此外,由于将所说扩散部件作为主阀芯,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不需要特殊的部件而能够将冷媒使之不跑偏地引向节流部。
此外,由于具备具有节流功能的节流孔,以及紧挨着该节流孔在其前或后设置的、具有节流功能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不仅能够抑制因节流孔而产生的压力变化向其它部位的传递,而且能够防止在节流孔与多孔性透过材料之间产生紊流和噪音。
此外,由于具有在阀室侧壁开口有第1流体路径的阀本体,在阀室底面开口有第2流体路径的主阀座,以及在阀室内可将所说主阀座封闭的主阀芯,并且,由所说主阀芯和主阀座构成主节流部,紧挨着所说主节流部在其前或后构成有使用多孔性透过材料的辅助节流部,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多孔性透过材料的通过直径可以做得较大,提高防堵塞性。
此外,由于在主阀座侧的流体路径中设置有与所说主阀芯接触的辅助节流部,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可防止在主节流部与辅助节流部之间产生紊流和噪音。
此外,由于将所说主阀芯前端周围的角部除去而在与所说辅助节流部相接触时与所说主阀座构成节流孔部,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通过辅助节流部防止因主节流部而产生的压力变化向其它部位的传递,防止在主节流部与辅助节流部之间产生紊流和噪音。
此外,由于具有二通阀以及由在冷媒流动方向上连通的多孔性透过材料构成的节流部,所说二通阀与节流部二者并联连接,因此,能够得到简化节流部结构的效果。
此外,由于所说节流部中具有节流孔,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使冷媒流入节流孔时变得均匀,减少因节流孔而产生的压力变化向其它部位的传递。
此外,由于多孔性透过材料的通气孔在200至0.5微米的范围内,因此,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能够防止液态冷媒和气液二相冷媒通过时产生冷媒流动声。
此外,由于多孔性透过材料为烧结金属,因此,能够得到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节流装置的效果。
图78是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的一个例子加以展示的空调装置的冷媒回路图,凡与图1的结构相同的同样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编号。图78中,1是压缩机,2是对制冷运行及供暖运行的冷媒的流向进行切换的流体路径切换机构,例如是四通阀,3是室外热交换器,4是第1流量控制装置,5是第1室内热交换器,6是作为节流装置的第2流量控制装置,7是第2室内热交换器,它们通过配管顺序连接而构成冷冻循环。该冷冻循环的冷媒,例如使用的是作为R32与R125的混合冷媒的R410A,冷冻机油使用烷基苯系油。图78的结构中,第2流量控制装置也可以使开闭阀和节流装置一体化进行流量控制。
图79是图78所示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外观图。图79中,208是旋转驱动装置,9是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13是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此外,图80是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详细剖视图,(a)、(b)分别示出工作状态。211a是第1多孔性透过材料,212是小孔的节流孔,第2多孔性透过材料211b是将具有一定程度宽度的连通路径213夹在中间而设置的。在第1多孔性透过材料211a和小孔的节流孔212之间设有一个台阶以形成一定的间隙214。间隙214设定为0~3mm之间。多孔性透过材料211a、211b,其厚度设定为1mm~5mm,通过面积设定为70mm2~700mm2,被固定在可旋转的阀芯215上。作为节流孔的小孔也被支撑在阀芯215上或与之做成一体,或者作为单独的部件被固定。此外,由第1多孔性透过材料211a、作为小孔的节流孔212、第2多孔性透过材料211b组合而形成节流部。此外,图81是对图80的A-A、B-B、C-C向剖面分别以(a)(b)(c)进行说明的剖面说明图。示出从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侧看过去时的阀本体的剖面。另外,上述数字是作为一个例子示出的,当然,根据冷冻循环的条件,即使超出该范围也具有效果。
图80中,当旋转第2流量控制装置将其设定为如图80(a)所示时,冷媒将从由多孔性透过材料211a、节流孔212、多孔性透过材料211b形成的节流部流过,从节流孔通过时冷媒被减压。当旋转第2流量控制装置将其设定为如图80(b)所示时,冷媒将从连通路径213流过,第1室内热交换器5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之间处于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态。而阀芯215的旋转是由作为旋转驱动装置208的DC马达或步进马达经由减速装置进行驱动的。如图81(a)所示,对于从第一流体路径连接配管流出的冷媒来说,第1多孔性透过材料211a之外的流体路径被阀芯215封闭。节流孔212用虚线示出。如图81(b)所示,从节流孔212流出的冷媒将从第2多孔性透过材料211b中通过。图81(c)示出靠旋转轴208b旋转到图80(a)的阀芯位置上时的状态,冷媒能够流畅地流动。
下面,对空调装置的冷冻循环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图78中,制冷时的冷媒流向以实线箭头表示。制冷运行可分为,与启动时或夏季等房间的空调显热负荷与潜热负荷均较大的场合对应的一般制冷运行,以及与运行过程中或梅雨期等空调显热负荷虽小但潜热负荷较大的场合对应的除湿运行。进行一般制冷运行时,旋转第2流量控制装置使之如图80(b)所示,使第1室内热交换器5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之间以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态相连接。
此时,从以与空调负荷相适应的转速运行的压缩机1流出的高温高压的蒸气冷媒从四通阀2通过,在室外热交换器3内冷凝液化,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4内减压而成为低压二相冷媒后流入第1室内热交换器5而蒸发气化,从作为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节流装置6中无较大压力损失地通过并再次在第2室内热交换器7内蒸发气化,变成低压蒸气冷媒后再次从四通阀2中通过而返回压缩机1。
由于第2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态,因此,不会出现制冷能力和效率降低等现象。此外,第1流量控制装置被控制为例如使得压缩机1吸入口处的冷媒的过热度为10℃。在这样的冷冻循环中,通过冷媒在室内热交换器5、7内蒸发而吸收室内的热量,通过冷媒在室外热交换器3内冷凝而将自室内吸收的热量排放到室外,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下面,对制冷除湿运行的工作原理结合图82所示的压力-热焓曲线进行说明。图82所示英文字母对应于图78所示英文字母。进行该除湿运行时,旋转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阀芯215使之如图80(a)所示。
此时,从以与空调负荷相适应的转速运行的压缩机1流出的高温高压蒸气冷媒(A点)从四通阀2中通过,经室外热交换器3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气液二相冷媒(B点)。该高压二相冷媒经第1流量控制装置4被减压若干,成为中压的气液二相冷媒流入第1室内热交换器5(C点)。流入第1室内热交换器的中压气液二相冷媒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再次冷凝(D点)。从第1室内热交换器流出的气液二相冷媒流入第2流量控制装置6。
冷媒从第2流量控制装置通过后流入第2室内热交换器7。此时,从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节流孔212通过的冷媒被减压,变成低压气液二相冷媒流入第2室内热交换器7(E点)。流入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冷媒吸收室内空气的显热和潜热而蒸发。从第2室内热交换器7流出的低压蒸气冷媒再次从四通阀2中通过而返回压缩机1。室内空气被第1室内热交换器5加热,被第2室内热交换器7冷却除湿,因此,能够在防止房间室温降低的情况下进行除湿。
另外,在该除湿运行中,可通过调整压缩机1的旋转频率或室外热交换器3的风扇转速来控制室外热交换器3的热交换量、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5对室内空气的加热量,从而在较大范围内对吹出温度进行控制。此外,也可以通过控制第1流量控制装置4的开度或室内风扇转速来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冷凝温度、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5对室内空气的加热量。此外,将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节流量设定为例如使得压缩机吸入的冷媒的过热度为10℃。通过将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节流孔构成的节流部设定为使得过热度达到上述程度,可使得冷冻循环的效率得到提高。
图78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供暖运行时的冷媒流向,分为一般供暖运行和供暖除湿运行。一般供暖运行时,旋转第2流量控制装置6使之如图80(b)所示,使第1室内热交换器5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之间以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态相连接。
此时,从以与空调负荷相适应的转速运行的压缩机1流出的高温高压的蒸气冷媒从四通阀2通过,在室外热交换器3内冷凝液化,从第2流量控制装置6中无较大压力损失地通过并再次在第2室内热交换器7内液化,在第1流量控制装置4内减压而成为低压二相冷媒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而蒸发气化,变成低压蒸气冷媒后再次从四通阀2中通过而返回压缩机1。
由于第2流量控制装置6处于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态,因此,不会出现供暖能力和效率降低等现象。此外,第1流量控制装置4被控制为例如使得压缩机1吸入口处的冷媒的过热度为10℃。在这样的冷冻循环中,通过冷媒在室外热交换器3内蒸发而从室外吸收热量,通过冷媒在室内热交换器5、7内冷凝而将自室外吸收的热量向室内排放,从而提高室内温度。
下面,对供暖再热除湿运行的工作过程结合图83所示的压力-热焓曲线进行说明。图83中的A~G分别对应于图78中的冷媒回路的A~G。从压缩机1输出的、从四通阀2中通过的冷媒进行这样的冷冻循环,即,从F点开始,在第2室内热交换器7内冷凝而到达E点,在第2流量控制阀6内减压而到达D点,流入第1室内热交换器5。此时,第2室内热交换器7作为再热器起作用,第1室内热交换器5作为蒸发器起作用。之后经由C点到达从第1流量控制阀4通过后进入压缩机1的F点。该例中,对在E点处产生过冷却的状态进行了说明,但根据运行状态,有时不产生过冷却,不产生过冷却时为图83所示的虚线。此时,第1流量控制阀4完全打开,不会产生压力损失。此时,冷媒在第1室内热交换器5内蒸发,要进行除湿则必须达到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因此,只要通过调整室内送风机的风量或调整压缩机转速对蒸发温度进行控制从而使之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即可。这样,室内单元能够与外部气温条件无关地将被第1室内热交换器5冷却除湿的空气和被第2室内热交换器7加热的空气混合后吹出。此外,在图83所示第1室内热交换器5内的蒸发温度过低因而室内的吹出温度降低得过多的场合,也可以对第1流量控制阀进行调整而将蒸发温度调整为如图84所示。图84的工作过程虽与图83相同,但由于是对第1流量控制阀4进行控制,因此在B-C之间产生压力差。
因此,通过进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能够在室温不降低的情况下进行除湿,或者在使室温上升的同时进行除湿。即,无论外部气温条件如何,无论是制冷季节还是供暖季节,只要根据所需要的空调负荷进行制冷再热除湿运行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的切换,便能够在对室温进行控制(降低、同等、提高)的同时进行除湿。
作为本例的流量控制阀6,由于由多孔性透过材料211a、节流孔212、多孔性透过材料211b形成的节流部一体旋转,可切换为从节流部通过的冷媒流或不从节流部通过的冷媒流,因此,即使冷媒的流向相反,也能够进行流量控制,因而能够以一个流量控制装置同时实现制冷再热除湿和供暖再热除湿,实现零部件数量少的冷冻循环。
此时,虽然气液二相冷媒从节流孔212通过时会产生噪音,但由于在节流孔的前后具有多孔性透过材料211a、211b,因此,能够大幅度减小气液二相冷媒通过时产生的冷媒流动声。因此,不必采取现有装置所必须采取的、在第2流量控制装置6的周围卷绕隔音材料和防振材料等措施,因而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提高空调装置的可循环利用性。
多孔性透过材料210使用由通气孔的直径为100μm至500μm、厚度为1毫米至10毫米的Ni或Ni-Cr或不锈钢制成的发泡金属。第2流量控制装置6将因冷凝和蒸发温度之差而产生2~8K的压力差。由于压力损失与多孔性透过材料的厚度有关,而为了增加消音效果、改善防堵塞性而有必要使该厚度尽可能厚,因而使多孔性透过材料的厚度至少为1~3毫米。该厚度越薄装置体积能够越小。此外,也可以多片重叠而构成。此外,在节流孔的出口处到多孔性透过材料之间喷流会对多孔性透过材料产生侵蚀,因而设置有不太大的例如2、3毫米左右以上的间隙。节流孔直径的大小要做得能够得到冷冻循环所需要的压力损失,但若像0.1毫米那样过小,则会影响产品制造时的精度和批量化,因此做成0.5~2毫米左右的直径。
此外,对于冷媒回路中的异物问题,由于多孔性透过材料211a、211b的通气孔的直径是比一般冷媒回路所使用的过滤器大的100μm~500μm,因此,能够不发生堵塞地、稳定地工作。在节流孔的两侧设置有多孔性透过材料,这是为了在冷媒入口侧使液体和气体均匀分布而实现整流,在出口侧对吹出的冷媒流进行阻挡的同时起到吸音作用。多孔性透过材料的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堵塞问题的解决,并且能够减少压力损失减小噪音,但将导致装置体积变大,因此使其直径为流体路径连接配管的3倍以上。
此外,流量控制阀的设置方向相对于冷媒流向为水平、垂直、倾斜等均可,具有同样的效果。而垂直和倾斜设置的场合,无论冷媒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从何种方向流动均可。壳体210使用铁、不锈钢、铜等强度较大的材料,与在该壳体210中转动的多孔性透过材料一体形成的阀芯215用黄铜、不锈钢或树脂等制造,但为了防止发生泄漏且能够进行接触性旋转,在与壳体相接触的接触部上,被覆氟树脂等被覆层以防止磨损和产生磨屑。
此外,本例的流量控制阀是由流量控制机构、阀驱动装置、吸音机构一体化而成的,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具有增加安装的自由度的效果,即使在空调的室内机中也能够很容易地进行配置安装。
另外,多孔性透过材料不仅可以是发泡金属,还可以是金属粉末烧结而成的烧结金属,或者陶瓷的多孔性透过材料,或者金属网、几片金属网重叠而成的材料、几片金属网重叠后进行烧结而成的烧结金属网、层叠金属网等,均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对供暖再热除湿运行时室外热交换器中也有冷媒流过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96所示增加设置有开关阀240的旁路回路,该开关阀240可将从室内热交换器流出的冷媒对室外热交换器进行旁路、使之被直接吸入压缩机。进行除湿时,将第1流量控制阀4关闭,将旁路回路的开关阀240打开,进行一般运行时将旁路回路的该开关阀240关闭。通过增加该旁路回路,能够在不受外部空气温度左右的情况下控制第1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温度,能够更为稳定地控制除湿能力。因此,压缩机吐出温度不会变低从而得到稳定的冷冻循环。
图85是流量控制装置6的其它结构的剖视图,9是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13是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210是阀壳,在多孔性透过材料211之间具有节流孔212,多孔性透过材料211与节流孔之间设置有可产生一定间隙的间隙214。间隙214设定在0~3mm之间。多孔性透过材料的厚度设定为1mm~5mm,通过面积设定为70mm2~700mm2,被固定在可在壳体210中旋转的阀芯215上。节流孔212也与旋转的阀芯215一体旋转。此外,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13安装在离开阀芯215的旋转中心的位置上。另外,阀芯的驱动装置与前述的流量控制装置相同。此外,图86是图85的相同结构从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侧看过去时的阀本体的剖视图。
图85中,在使作为流量控制装置的阀芯215的底座在阀壳210中旋转为如图85(a)所示的场合,进行制冷运行时,冷媒按照顺序从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多孔性透过材料211、节流孔212、多孔性透过材料211、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13流过,在第1室内热交换器5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之间冷媒被减压。当旋转节流装置的底座将其设定为如图85(b)所示时,冷媒将不从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多孔性透过材料211通过而从其前面的阀壳210中的空间、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13流过,第1室内热交换器5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之间处于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态。转动该阀芯215时,是以DC马达、步进马达经由减速装置进行驱动的。而供暖运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时冷媒的流向相反。
图86(a)是图85(a)从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侧看过去时的图,中央存在有作为冷媒流通路径的多孔性透过材料211。而图86(b)是图85(b)从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侧看过去时的图,该结构的作用与效果和前面已说明的相同,但由于第2流量控制装置的阀芯215利用的是在壳体210中进行旋转的空间,因此,打开时,即可不浪费不经由节流孔12的回路地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图87、图88是其它结构的节流装置的外形图和剖视说明图。图中,208是旋转驱动装置,9是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13是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210是壳体,216是消音器,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13分别连接在消音器上。此外,图88是图87的详细剖视图,211是多孔性透过材料,在两个多孔性透过材料211之间具有节流孔212,多孔性透过材料211与节流孔212之间设置有可产生一定间隙的间隙214。间隙214设定在0~3mm之间。多孔性透过材料的厚度设定为1mm~5mm,通过面积设定为70mm2~700mm2,被固定在可旋转的阀芯215上。节流孔板也与旋转的阀芯215为一体,或者做为单独的部件被固定。并且,阀壳210上具有开口部217。此外,消音器216被安装固定在阀壳210上。
图88中,在使流量控制装置的阀芯215旋转为如图85(a)所示的场合,冷媒按照顺序从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消音器216、开口部217、多孔性透过材料211、节流孔212、多孔性透过材料211、开口部217、消音器216、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31流过,在第1室内热交换器5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之间冷媒被减压。当旋转作为节流装置底座的阀芯将其设定为如图88(b)所示时,冷媒从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消音器216、开口部217、多孔性透过材料211的前面的空间、开口部217、消音器216、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31中流过,第1室内热交换器5与室内热交换器7之间处于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态。此时,转动该阀芯215时,是以DC马达、步进马达经由减速装置进行驱动的。而供暖运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时冷媒的流向相反。
本结构的作用与效果与前述结构相同,但由于使用了消音器,可实现噪音的进一步减小。即,由于具有消音器,因此,除了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211的整流作用得到减小冷媒声音的效果之外,还能够通过消音器得到减小冷媒声音的效果。此外,通过如图88(b)所示使用消音器216,能够相对于节流部将阀壳210的开口部217做得较大,不经过节流部的回路中压力几乎不会降低。
图89、图90是其它结构的节流装置的外形图和剖视说明图。图中,208是旋转驱动装置,9是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31是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210是阀壳,216是消音器。此外。图90是图89的详细剖视图,211是多孔性透过材料,在单侧的多孔性透过材料211a和211b之间具有分隔壁218,在该分隔壁的两侧形成有两个空间。有分别与所说空间连接的节流孔212a、212b,在它们的后面有相反侧的多孔性透过材料211c。在各多孔性透过材料211a、211b、211c与节流孔212a、212b之间设置有可产生一定间隙的间隙214。间隙214设定在0~3mm之间。作为多孔性透过材料211,厚度设定为1mm~5mm,单侧的多孔性透过材料211的通过面积设定为70mm2~700mm2,被固定在可旋转的阀芯215上。节流孔212a、212b也与旋转的阀芯215成一体或者作为单独的部件被固定。并且,壳体210上具有开口部217,装有消音器216。
图90中,当旋转流量控制装置的阀芯215使之如图90(a)所示时,冷媒从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消音器216、开口部217、两侧的多孔性透过材料211的后面的没有分隔壁的空间、开口部217、消音器216、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31流过,不经过节流而从开放空间流过,因此,第1室内热交换器5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之间处于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态。当接着旋转流量控制装置的阀芯215将其设定为如图90(b)所示时,冷媒从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消音器216、开口部217流过,从开口部217分别流入被分隔壁218分隔开的两个空间,从分别设置的多孔性透过材料211a、211b、节流孔212a、212b、多孔性透过材料211c、开口部217、消音器216、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31按顺序流过,由于是经由节流部流动的,因此,在第1室内热交换器5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之间冷媒被减压。当进一步旋转阀芯215使之如图90(c)所示时,这一次冷媒将仅流入被分隔壁218分隔的一个空间中。因此,冷媒仅从一个节流孔212a流过,因而与图90(b)相比,减压量要大。当接着旋转作为底座的阀芯使之如图90(d)所示时,这一次由于分隔壁218的存在,冷媒将仅流入被分隔壁218分隔的另一个空间。因此,冷媒仅从一个节流孔212b流过。因此,若改变节流孔212a和节流孔212b的内径,便能够将减压量调整得与图90(c)不同。此时,转动阀芯215时,是以DC马达、步进马达经由减速装置进行驱动的。而供暖运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时冷媒的流向相反。
本结构例的作用和效果与前述例子相同,但根据图82的压力-热焓曲线,进行制冷除湿运行时,在流量控制装置6入口(D)处冷媒为气液二相状态,但根据图83压力-热焓曲线,供暖除湿运行时流量控制装置6的入口(E),冷媒有时为液态。冷媒从截面面积相同的节流孔中通过时,比起液态来气液二相状态时的压力损失要大,因此,要使既定的冷媒量流过,供暖除湿运行时的节流量应大于制冷除湿运行时。作为本结构的第2流量控制阀6,根据其阀芯215相对于阀壳210旋转的角度,冷媒的减压量可设定为2~3级。因此,进行制冷除湿运行和供暖除湿运行时,能够改变节流量,能够控制为最佳除湿运行。例如在节流孔的截面面积为(节流孔212a+节流孔212b)>(节流孔212a)>(节流孔212b)的场合,进行一般的制冷运行、供暖运行时,使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图90(a)的状态,处于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态。进而进行制冷再热除湿运行时,使之处于图90(b)的状态。此时,将节流孔212a+节流孔212b的截面面积设定为能够得到进行制冷所需的节流量,以使得第2室内热交换器7中的蒸发温度最适于进行制冷再热除湿运行。继而在进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时,设定为图90(d)的状态。此时,将节流孔212b的截面面积设定为能够得到进行制冷所需的节流量,以使得第1室内热交换器5的冷媒的蒸发温度最适于进行供暖除湿运行。而进行制冷再热除湿运行时,在需要增加除湿量等场合希望降低第2室内热交换器7的蒸发温度时,使之处于图(c)或图(d)的状态,使冷媒的节流量比图(b)时增加。此外,进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时也同样,在需要减少除湿量等场合希望提高第1热交换器5的蒸发温度时,使之处于图(b)、图(c)的状态,使冷媒的节流量比图(d)时减少。
这样,即使在进行制冷除湿运行、供暖除湿运行时,将室内蒸发器的蒸发温度设定为能够进行除湿的、比室内温度的露点温度低的、并且比防止冷凝水结冰的温度高2℃以上的温度,在上述范围内,需要增加除湿量时降低蒸发温度、需要减少除湿量时提高蒸发温度,诸如此类可使室内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保持最佳,因而对节流量的控制成为可能。
此外,由于本结构例还具有消音器,因此,除了能够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211的整流作用得到减小冷媒声音的效果之外,还能够通过消音器得到减小冷媒声音的效果。此外,在图90的例子中,以相对于壳体210的一个开口部有一个分隔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数量、或者设置不是在旋转轴的方向上呈直线设置的而是变形的分隔壁等使得节流量能够以数倍的档级改变,能够更为精细地控制除湿。
图91、图92是其它结构的节流装置的外形图和剖视说明图。图中,208是旋转驱动装置,9是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31是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210是阀芯。此外,图92是图91的详细剖视图,211是多孔性透过材料,220是表面具有多个节流孔的可作旋转运动的圆盘状的板,222是开有不小于连接配管的内径的孔的板,221是固定多孔性透过材料211的部件,开有孔的板222与部件221做成一体。219是为了使圆盘状的板旋转的轴,连接在驱动装置208上。圆盘状的板220与开有孔的板222是夹在多孔性透过材料211之间进行设置的,圆盘状的板220和开有孔的板222和多孔性透过材料21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214。间隙214设定在0~3mm之间。多孔性透过材料211的厚度设定为1mm~5mm,通过面积设定为70mm2~700mm2。223是连通孔。
图93是将设有多个节流孔的可进行旋转运动的圆盘状的板220、以及固定在阀壳210上的开有孔的板222取下后重叠时的节流孔的说明图,212c、212d、212e、212f是节流孔,223是开有孔的板222上所开设的孔。在图93(a)的状态下,冷媒从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多孔性透过材料211、节流孔212c、多孔性透过材料211、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通过。旋转圆盘状的板220将其设定为如图93(b)、图93(c)、图93(d)所示,设定为图93(b)时冷媒从节流孔212f流过,设定为93(c)时冷媒从节流孔212e流过,而设定为图93(d)时冷媒从节流孔212d流过。此时,若节流孔的内径各自不同,则冷媒减压量能够以与节流孔的数量相同的档数改变,可调整第1室内热交换器5和第2室内热交换器7之间的冷媒的压力损失。此外,若使节流孔的内径为开有孔的板222的连通孔223的内径以上、即为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31的内径以上,则从节流装置流过的冷媒能够不被减压而保持原有的压力流过。此时,第1室内热交换器5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之间将处于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态。旋转圆盘状的板220时,是以DC马达、步进马达经由减速装置进行驱动的。而供暖运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时冷媒的流向相反。
在该结构例中,由于冷媒减压量能够以与节流孔数量相同的档数进行设定,因此具有与前述例子同样的效果。图93是有4个节流孔的例子,但具有2~3个或5个以上的节流孔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而图92、图93的结构例中,采用仅使设置有节流孔的旋转圆盘旋转的结构,不仅能够实现小型化,而且有较小的驱动力即可,可以简单地配置在室内机中。即,本发明的这个例子的流量控制装置中,具有,设置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的、多个流动阻力不同的小孔设置在既定的角度位置上的可旋转的圆盘,将该圆盘夹在中间地隔着间隙配置的多孔性透过材料,以及驱动所说圆盘的驱动机构,并且,通过旋转圆盘,可对与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连通的小孔进行切换,因此,能够分多个档级进行流体路径阻力的控制。作为该例的流量控制装置,也可以与之相反,使开设有连通孔223的圆盘222旋转,在固定多孔性透过材料211的部件221上固定具有多个节流孔的圆盘状的板。这样,可得到这样的结构,即具有,设置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的、设置有面积等于或大于第1流体路径或第2流体路径的流体路径面积的孔的可旋转的圆盘,通过与该圆盘接触而固定在阀本体上的、在既定的角度位置上设置有多个流动阻力不同的小孔以及等于或大于所说圆盘的孔的内径的孔的节流孔支持体,以及将圆盘和节流孔支持体夹在中间地隔着间隙配置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并且,通过使开设有连通孔的圆盘旋转到该连通孔223与被固定部件的流体路径阻力不同的各小孔212对齐的角度,可使得冷媒经过相应小孔的节流而流动。其结果,可利用相应小孔的节流作用而对连通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流体路径进行切换。
图94、图95是其它节流装置的外径图和剖视说明图。图94中,208是旋转驱动装置,9是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31是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210是阀芯,216是消音器。此外,图95是图94的详细剖视图,211是多孔性透过材料,通过固定部件221固定在消音器216上。该消音器216固定在阀壳210上。阀壳210上开有不小于连接配管的内径的开口部217。212g、212h、212i是贯穿阀芯215呈孔状形成的节流孔,211d是多孔性透过材料,固定在阀芯215上。此外,节流孔212g、212h、212i也是与阀芯215成一体或做为单独部件固定在阀芯215上,随着阀芯的旋转而旋转。节流孔212g、212h、212i和多孔性透过材料具有一定的间隙214。间隙214设定在0~3mm之间。并且,阀芯215上具有开口面积为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31的截面面积以上的通管路径213a、213b和空间226。多孔性透过材料211、211d的厚度设定为1mm~5mm,通过面积设定为70mm2~700mm2
在图95中,当旋转流量控制装置的阀芯215将其设定为如图95(a)所示时,从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消音器216、多孔性透过材料211、开口部217、通管路径213a、空间226、通管路径213b、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通过,第1室内热交换器5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之间处于几乎无压力损失的状态。接着当设定为图95(b)所示时,冷媒从第1流体路径连接配管9、消音器216、多孔性透过材料211、开口部217、节流孔212g、多孔性透过材料211d、空间226、第2流体路径连接配管31通过,在第1室内热交换器5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7之间冷媒被减压。进而将阀芯旋转为如图(c)所示时,冷媒不从图(b)的节流孔12g而改为从节流孔212h流过。同样地,当使阀芯214如图(d)所示时,冷媒将从节流孔212i通过。此时,若节流孔212g、212h、212I的内径不同,则在上述各状态下,冷媒流量能够改变,第1室内热交换器5和第2室内热交换器7之间的冷媒的减压量能够改变。此时,旋转阀芯215时,是以DC马达、步进马达经由减速装置进行驱动的。而供暖运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时冷媒的流向相反。
图95所示的流量控制阀也能够调整3种减压量,因此,效果与前述例子相同。图95是3个节流孔212的例子,但2个或4个以上的节流孔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由于本发明这样构成,即,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具有由多孔性透过材料211和小孔构成的节流部,设有可在阀本体内部旋转的阀芯,通过旋转所说阀芯,能够在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二者通过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节流部连通的工况,以及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不通过节流部连通的工况之间进行切换,因此,不仅能够实现制冷再热除湿运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而且能够得到小型化、低噪音的流量控制阀。
本发明能够获得比以小孔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配置有多孔性透过材料为特征的流量控制阀小型化、低噪音化的流量控制阀,节流部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流动阻力不同的多个小孔构成,在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二者通过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节流部连通的场合,通过切换冷媒所从中通过的小孔,能够对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流动阻力进行切换,从而,不仅能够实现对于制冷再热除湿运行、供暖再热除湿来说是最佳的流量控制,而且能够得到小型化、低噪音的流量控制阀。
由于具有如下特征,即,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具有顺序配置有圆盘状或多边形形状的具有厚度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小孔、连通路径、以及圆盘状或多边形形状的具有厚度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可旋转的阀芯,具有驱动所说阀芯旋转的驱动机构,能够在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二者通过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节流部连通的状态,以及仅通过连通路径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连通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不仅能够实现制冷再热除湿运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而且能够得到小型化、低噪音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
由于具有如下特征,即,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具有圆盘状或多边形形状的具有厚度的多孔性透过材料以将小孔夹在中间进行设置的、可旋转的阀芯,具有驱动所说阀芯旋转的驱动机构,能够在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二者通过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节流部连通的状态,以及通过节流部前面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连通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不仅能够实现制冷再热除湿运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而且能够得到小型化、低噪音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
由于具有如下特征,即,在通过消音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具有圆盘状或多边形形状的具有厚度的多孔性透过材料以将小孔夹在中间进行设置的、可旋转的阀芯,具有驱动所说阀芯旋转的驱动机构,能够在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二者通过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节流部连通的状态,以及通过节流部前面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连通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不仅能够实现制冷再热除湿运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而且能够得到小型化、低噪音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
由于具有如下特征,即,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具有在被分隔的空间内分别具有圆盘状或多边形形状的具有厚度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在其邻近处在被分隔的空间内分别具有作为节流孔的小孔的、经由小孔和流体所从中通过的流体路径还设置有圆盘状或多边形形状的具有厚度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可旋转的阀芯,具有驱动所说阀芯旋转的驱动机构,通过旋转座体的角度,能够在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二者使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被分隔空间的一个空间连通的状态,以及使两个空间连通时不通过多孔性透过材料、小孔进行连通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不仅能够实现对于制冷再热除湿运行、供暖再热除湿来说是最佳的流量控制,而且能够得到小型化、低噪音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
由于具有如下特征,即,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具有具备多个内径不同的小孔的可旋转的圆盘,具有将所说圆盘夹在中间的、圆盘状或多边形形状的具有厚度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具有驱动该圆盘旋转的驱动机构,通过旋转圆盘,能够进行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连通的小孔的切换,因此,不仅能够实现对于制冷再热除湿运行、供暖再热除湿来说是最佳的流量控制,而且能够得到小型化、低噪音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
由于具有如下特征,即,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具有具备多个小孔的、在其之后紧挨着设置有圆盘状或多边形形状的具有厚度的多孔性透过材料的可旋转的阀芯,设置在其前面具有空间,为圆盘状或多边形形状的具有厚度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并且,具有驱动所说阀座旋转的驱动机构,通过旋转可旋转的阀芯,能够在对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连通的小孔进行切换的状态,以及不通过小孔实现连通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不仅能够实现对于制冷再热除湿运行、供暖再热除湿来说是最佳的流量控制,而且能够得到小型化、低噪音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
由于具有如下特征,即,具有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阀、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阀、第2室内热交换器顺序连接而成的冷冻循环,使用如下构成的流量控制阀作为第2流量控制阀,即,在阀本体内部具有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节流部,设置有能够在阀本体内部旋转的阀芯,通过旋转阀芯,能够在使第1热交换器和第2热交换器二者通过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节流部连通的状态,以及使第1室内热交换器和第2室内热交换器二者不通过节流部连通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能够得到可进行制冷再热除湿运行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的、低噪音的空调装置。此外,由于具有如下特征,即,在第2流量控制阀内的小孔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配置有多孔性透过材料,因此,能够得到可进行制冷再热除湿运行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的、低噪音的空调装置。
由于具有如下特征,即,具有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阀、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阀、第2室内热交换器顺序连接而成的冷冻循环,使用如下构成的流量控制阀作为所说第2流量控制阀,即,在阀本体内部具有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节流部,设置有能够在阀本体内部旋转的阀芯,通过旋转所说阀芯,能够在使所说第1室内热交换器和所说第2室内热交换器二者通过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所说节流部连通的状态,以及使所说第1室内热交换器和所说第2室内热交换器二者不通过所说节流部连通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且,所说节流部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流动阻力不同的多个小孔构成,在使所说第1室内热交换器和所说第2室内热交换器通过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节流部连通时,通过对冷媒所从中通过的小孔进行切换,能够进行所说第1室内热交换器和所说第2室内热交换器的流动阻力的切换,因此,能够得到不仅能够进行制冷再热除湿运行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而且各运行能够实现最佳控制的、低噪音的空调装置。
由于具有如下特征,即,具有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阀、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阀、第2室内热交换器顺序连接而成的冷冻循环,能够进行使冷媒按照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阀、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阀、第2室内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的制冷再热除湿运行,以及使冷媒按照压缩机、第2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阀、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阀、室外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的供暖再热除湿运行,并且,在制冷再热除湿运行和供暖再热除湿时改变所说第2流量控制阀的流动阻力,因此,能够得到不仅能够进行制冷再热除湿运行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而且各运行能够实现最佳控制的、低噪音的空调装置。由于具有如下特征,即,供暖再热除湿运行时的第2流量控制阀的流动阻力大于制冷再热除湿运行时的流动阻力,因此,能够得到不仅能够进行制冷再热除湿运行和供暖再热除湿运行,而且各运行能够实现最佳控制的、低噪音的空调装置。
本发明的流量控制装置具有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能够在阀本体内部旋转的、对冷媒流进行节流的节流孔,以及在节流孔附近成一体设置而形成节流部的、对从节流孔通过的冷媒进行整流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并且,通过旋转节流孔,能够在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二者通过节流部连通的节流路径,以及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不通过节流部而通过阀本体内部连通的开放路径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能够得到低噪音的流量控制阀。
本发明的流量控制装置由于在节流孔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设置有多孔性透过材料,因此能够减小节流孔的入口侧与出口侧的噪音,得到噪音进一步减小的装置。
本发明的流量控制装置具有,设置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的、面积小于第1流体路径或第2流体路径的流体路径面积的、对冷媒流进行节流的节流孔,对节流孔进行支持的、受到驱动时能够改变与阀本体之间的位置的节流孔支持体,设置在阀本体内部的、在节流孔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分别配置在节流孔附近的多孔性透过材料,以及经由两个多孔性透过材料之间或外侧而不对冷媒流进行节流地将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连接起来的阀本体内部的开放路径,并且,通过改变节流孔支持体的位置,在开放路径与从节流孔及多孔性透过材料通过的节流路径之间进行切换而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连通,因此,能够得到小型且噪音小的装置。
本发明的流量控制装置具有,设置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的、面积小于第1流体路径或第2流体路径的流体路径面积的、对冷媒流进行节流的多个节流孔,对节流孔进行支持的、受到驱动时能够改变与阀本体之间的位置的节流孔支持体,设置在阀本体内部的、在节流孔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和下游分别配置在节流孔附近的多孔性透过材料,以及使冷媒至少从一个多孔性透过材料中以等于或大于第1流体路径或第2流体路径的流体路径面积的面积流过的、将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连接起来的阀本体内部的开放路径,并且,通过改变节流孔支持体的位置,在开放路径与使冷媒从节流孔通过的流体路径之间进行切换而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连通,因此,能够得到噪音小、压力损失小的装置。
本发明的流量控制装置由于是在节流孔及至少一个多孔性透过材料隔着间隙被固定的状态下旋转既定角度进行节流路径和开放路径的切换的,因此,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装置,对节流孔进行支持的节流孔支持体具有流动阻力不同的多个小孔,在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二者通过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特定的小孔构成的节流部连通的场合,通过进行旋转而对冷媒所从中通过的小孔进行切换,能够进行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二者的流动阻力的切换,因此,能够得到噪音小、能够进行多级流量控制的装置。
本发明的流量控制装置由于在从两个多孔性透过材料通过的冷媒流的上游侧或下游侧设置有固定在阀本体上的消音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噪音。
作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装置,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具有圆盘状或多边形形状的具有厚度的多孔性透过材料以将小孔夹在中间进行设置的、可旋转的阀芯,能够在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二者通过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节流部连通的状态,以及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不通过节流部而通过阀本体内部的空间连通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得到小型且噪音小的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装置,具有设置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的、多个流动阻力不同的小孔配置在既定的角度位置上的、可旋转的圆盘,将该圆盘夹在中间地隔着间隔配置的多孔性透过材料,以及驱动所说圆盘旋转的驱动机构,通过旋转圆盘,能够对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连通的小孔进行切换,因此,能够得到驱动功率小的、体积更小且噪音小的装置。
本发明的流量控制装置具有,设置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的、配置有面积等于或大于第1流体路径或第2流体路径的流体路径面积的孔的、可旋转的圆盘,通过与该圆盘接触而被固定在阀本体上的、多个流动阻力不同的小孔及等于或大于所说圆盘的孔的内径的孔配置在既定的角度位置上的节流孔支持体,以及将圆盘和节流孔支持体夹在中间地隔着间隙配置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并且,通过旋转圆盘,能够对使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连通的流体路径进行切换,因此,能够降低成本,进一步减小体积,减小噪音。
作为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在具有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阀、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阀、第2室内热交换器顺序连接而成的冷冻循环的空调装置中,具有在第2流量控制阀的阀本体内部可旋转地设置的、具有对冷媒流进行节流的小孔的支持体,以及在小孔附近成为一体而形成节流部的、对从小孔中通过的冷媒进行整流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并且,通过旋转第2流量控制阀的阀本体内部的支持体,能够在使第1室内热交换器和第2室内热交换器二者通过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节流部连通的状态,以及使第1室内热交换器和第2室内热交换器二者不通过节流部而通过阀本体内部连通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能够得到噪音小可靠性高的装置。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节流部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流动阻力不同的多个小孔构成,在使第1室内热交换器和第2室内热交换器二者通过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所说节流部连通的场合,通过旋转支持体而对冷媒所从中通过的小孔进行切换,使得能够对所说第1室内热交换器和所说第2室内热交换器的流动阻力进行切换,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多级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空调装置,能够通过对冷冻循环的切换进行如下运行,即,使冷媒按照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阀、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阀、第2室内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的制冷再热除湿运行,以及使冷媒按照压缩机、第2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阀、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阀、室外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的供暖再热除湿运行,并且,在制冷再热除湿运行、供暖再热除湿时改变第2流量控制阀的流动阻力,因此,能够得到使用随意性好的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供暖再热除湿运行时的第2流量控制阀的流动阻力大于制冷再热除湿运行时的流动阻力,因此,能够得到效率好的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在小孔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配置有多孔性透过材料,在从该两个多孔性透过材料中通过的冷媒流的上游侧或下游侧设置有固定在阀本体上的消音器,因此,能够得到噪音小的装置。

Claims (9)

1.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具有,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可在所说阀本体内部旋转的、对冷媒流进行节流的节流孔,以及在所说节流孔附近成为一体而形成节流部地设置的、对从所说节流孔中通过的冷媒流进行整流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并且,通过旋转所说节流孔,能够切换到所说第1流体路径和所说第2流体路径二者通过所说节流部而连通的节流路径,以及所说第1流体路径和所说第2流体路径不通过所说节流部而从阀本体内部中通过而连通的开放路径.
2.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具有,设置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的、面积小于第1流体路径或第2流体路径的流体路径面积的、对冷媒流进行节流的节流孔,对所说节流孔进行支持的、通过驱动能够改变与所说阀本体之间的位置的节流孔支持体,设置在所说阀本体内部的、在所说节流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配置在所说节流孔附近的多孔性透过材料,以及经由所说两个多孔性透过材料之间或外侧而不对冷媒流进行节流地将所说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连接起来的阀本体内部的开放路径,并且,通过改变所说节流孔支持体的位置,在所说开放路径以及从所说节流孔和所说多孔性透过材料中通过的节流路径之间进行切换,以使所说第1流体路径和所说第2流体路径连通.
3.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具有,设置在连接有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的阀本体的内部的、面积小于第1流体路径或第2流体路径的流体路径面积的、对冷媒流进行节流的多个节流孔,对所说节流孔进行支持的、通过驱动能够改变与所说阀本体之间的位置的节流孔支持体,设置在所说阀本体内部的、在所说节流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配置在所说节流孔附近的多孔性透过材料,以及从至少一个所说多孔性透过材料中通过以与所说第1流体路径或第2流体路径的流体路径面积同等或更大的面积使冷媒流过的、将所说第1流体路径和第2流体路径连接起来的阀本体内部的开放路径,并且,通过改变所说节流孔支持体的位置,在所说开放路径以及从所说节流孔中通过的节流路径之间进行切换,以使所说第1流体路径和所说第2流体路径连通.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说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说节流孔及至少一个多孔性透过材料在隔着间隙被固定的状态下旋转既定角度以进行所说节流路径与所说开放路径之间的切换.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说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对所说节流孔进行支持的节流孔支持体具有流动阻力不相同的多个小孔,在使所说第1流体路径和所说第2流体路径二者通过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特定的小孔构成的节流部实现连通的场合,通过旋转冷媒所通过的小孔进行切换,能够切换所说第1流体路径和所说第2流体路径的流动阻力.
6.一种空调装置,具有由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阀、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阀、第2室内热交换器顺序连接而成的冷冻循环,其特征是,具有,在第2流量控制阀的阀本体内部可旋转地设置的、具有对冷媒流进行节流的小孔的支持体,以及在所说小孔附近成为一体而形成节流部地设置的、对从所说小孔中通过的冷媒进行整流的多孔性透过材料,并且,通过旋转第2流量控制阀的阀本体内部的支持体,能够切换成使所说第1室内热交换器和所说第2室内热交换器二者通过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所说节流部连通,以及使所说第1热交换器和所说第2热交换器二者不通过所说节流部而通过阀本体内部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说的空调装置,其特征是,所说节流部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流动阻力不相同的多个小孔构成,在使所说第1室内热交换器和所说第2室内热交换器二者通过由多孔性透过材料和小孔构成的所说节流部实现连通的场合,通过旋转支持体对冷媒所通过的小孔进行切换,能够切换所说第1热交换器和所说第2热交换器的流动阻力.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说的空调装置,其特征是,能够通过对冷冻循环的切换进行如下运行,即,使冷媒按照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流量控制阀、第1室内热交换器、第2流量控制阀、第2室内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的制冷再热除湿运行,以及使冷媒按照所说压缩机、所说第2室内热交换器、所说第2流量控制阀、所说第1室内热交换器、所说第1流量控制阀、所说室外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的供暖再热除湿运行,并且,在所说制冷再热除湿运行、所说供暖再热除湿时改变所说第2流量控制阀的流动阻力.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说的空调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说小孔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配置所说多孔性透过材料,在从该两个多孔性透过材料中通过的冷媒流的上游侧或下游侧设置有固定在阀本体上的消音器.
CNB2006100958105A 2001-01-31 2001-01-31 流量控制装置和空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697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958105A CN100436972C (zh) 2001-01-31 2001-01-31 流量控制装置和空调装置
HK07106932.1A HK1099659A1 (en) 2001-01-31 2003-11-28 A flow controller and a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958105A CN100436972C (zh) 2001-01-31 2001-01-31 流量控制装置和空调装置
HK03108707A HK1057085A1 (en) 2001-01-31 2003-11-28 Refrigerating cycle device, air conditioner, choke, and flow rate controller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8075258A Division CN1304803C (zh) 2001-01-31 2001-01-31 冷冻循环装置、空调装置、节流装置、流量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2507A CN1912507A (zh) 2007-02-14
CN100436972C true CN100436972C (zh) 2008-11-26

Family

ID=37721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9581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6972C (zh) 2001-01-31 2001-01-31 流量控制装置和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36972C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7300A (en) * 1970-01-15 1972-07-18 Dunlop Holdings Ltd Pressure reducing devices
US3815379A (en) * 1972-10-30 1974-06-11 Gen Motors Corp Unified orifice filter/muffler expansion controller
GB2002495A (en) * 1977-07-20 1979-02-21 Reglerbau Hanneman Gmbh & Co K Stopcock
JPS61256069A (ja) * 1985-05-10 1986-11-13 Gadelius Kk 注入混合用ボ−ル弁
JPS6319476A (ja) * 1986-07-10 1988-01-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スコツク装置
JPH05141813A (ja) * 1991-11-18 1993-06-08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膨張弁
CN1123892A (zh) * 1994-11-17 1996-06-0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制作所 膨胀阀
US5906225A (en) * 1997-09-10 1999-05-2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Orifice tube type refrigerant expansion valve assembly with combined particulate and noise attenuation filters
JP2000346493A (ja) * 1999-06-01 2000-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絞り装置、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0346495A (ja) * 1999-06-01 2000-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絞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7300A (en) * 1970-01-15 1972-07-18 Dunlop Holdings Ltd Pressure reducing devices
US3815379A (en) * 1972-10-30 1974-06-11 Gen Motors Corp Unified orifice filter/muffler expansion controller
GB2002495A (en) * 1977-07-20 1979-02-21 Reglerbau Hanneman Gmbh & Co K Stopcock
JPS61256069A (ja) * 1985-05-10 1986-11-13 Gadelius Kk 注入混合用ボ−ル弁
JPS6319476A (ja) * 1986-07-10 1988-01-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スコツク装置
JPH05141813A (ja) * 1991-11-18 1993-06-08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膨張弁
CN1123892A (zh) * 1994-11-17 1996-06-0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制作所 膨胀阀
US5906225A (en) * 1997-09-10 1999-05-2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Orifice tube type refrigerant expansion valve assembly with combined particulate and noise attenuation filters
JP2000346493A (ja) * 1999-06-01 2000-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絞り装置、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0346495A (ja) * 1999-06-01 2000-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絞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2507A (zh) 2007-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8139C (zh) 冷冻循环装置
JP3918421B2 (ja) 空気調和機、空気調和機の運転方法
JP2007085730A (ja) 空気調和機、空気調和機の運転方法
CN101600919B (zh) 具有不同多通路管道的多通路热交换器
JP3428516B2 (ja) 絞り装置
JP4103363B2 (ja) 流量制御装置、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H1151514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1082761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2221353A (ja) 空気調和機
JP381798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390110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0436972C (zh) 流量控制装置和空调装置
JP2000346493A5 (zh)
JP2001311573A (ja) 絞り装置、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3050061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0346493A (ja) 絞り装置、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4221922B2 (ja) 流量制御装置、絞り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3417351B2 (ja) 絞り装置
JP2008261626A (ja) 流量制御装置、絞り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4151236B2 (ja) 流量制御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4106867B2 (ja) 流量制御装置、空気調和装置
WO2013061365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294339A (ja) 絞り装置
JP3412602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AU2004242542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96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996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1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