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6124C - 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6124C
CN100426124C CNB03145822XA CN03145822A CN100426124C CN 100426124 C CN100426124 C CN 100426124C CN B03145822X A CNB03145822X A CN B03145822XA CN 03145822 A CN03145822 A CN 03145822A CN 100426124 C CN100426124 C CN 10042612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scharge tube
luminous
illuminating par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458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72587A (zh
Inventor
寺田洋志
土田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72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2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61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612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Focu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 Discharge-Lamp Control Circuits And Pulse- Fe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即使在发出AF测距用辅助光和减轻红眼用光之后,可以不降低拍摄时正式发光的光量,且可以缩短AF测距所需要的时间,另外,可以不使用主电容器而由电池直接发光。其具有:放电管(12),发出闪光灯灯光;第1发光构件,通过蓄积在主电容器(17)中的能量使上述放电管(12)发光;第2发光构件,不使用上述主电容器只通过电池(100)使上述放电管发光;控制构件(130),进行控制,以便在拍摄时使上述放电管(12)发光之际,使用上述第1发光构件进行,而在拍摄前使上述放电管(12)发光之际,使用上述第2发光构件进行。

Description

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具体涉及具有AF(自动聚焦)测距用辅助光发光功能和减轻红眼现象用发光功能的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具有AF测距功能的AF照相机中,被摄体暗时不能测距,因此通过从照相机侧向被摄体照射AF测距用辅助光,对从被摄体来的反射光进行测距,即使光量不足,AF功能也能工作。
另一方面,一般知道具有所谓减轻红眼现象用(以下称减轻红眼用)发光功能的照相机,在拍摄前,通过闪光灯装置向被摄体照射低亮度光,使人或动物等被摄体的眼睛瞳孔缩小。
但是,尽管发出的AF测距用辅助光和减轻红眼光是少量的光,还是要使用蓄积在闪光灯装置的主电容器中的能量。这样,在发出AF测距用辅助光和减轻红眼光后,如果进行此次拍摄时的正式发光,则由于闪光灯装置的主电容器蓄积的能量减少,恐怕闪光灯光量会不足。
为防止该闪光灯光量不足,在发出AF测距用辅助光和减轻红眼光后,实际应用再次充电来达到要发光的能量,但充电需要时间,因此存在AF测距所需时间变长、拍摄的总时间延长,从而错过按快门的机会这样的问题。
另外,还知道用闪光灯装置以外的灯等发出AF测距用辅助光和减轻红眼光,但灯配装在照相机壳体之内时,需要有与闪光灯装置不同的专用空间,因此存在照相机机体变大、及成本提高的担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被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即使在发出AF测距用的辅助光和减轻红眼用光后,正式发光的光量也不会降低,且可以缩短AF测距所需的时间。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其特征是具有:放电管,发出用于照射被摄体的闪光灯灯光;第1发光构件,通过蓄积在上述主电容器中的能量使上述放电管发光;第2发光构件,不通过上述主电容器而只通过电池使上述放电管发光;及控制构件,其进行控制,以便在拍摄时使上述放电管发光时,使用上述第1发光构件进行,在拍摄前使上述放电管发光时,使用上述第2发光构件进行,另外,上述第2发光构件控制上述放电管的发光,用于减轻红眼现象,再有,上述第2发光构件控制上述放电管的发光,用作自动聚焦的辅助光。
另外,本发明的照相机,其特征是,在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的照相机中具有:放电管,发出用于照射被摄体的闪光灯灯光;第1发光构件,通过蓄积在上述主电容器中的能量使上述放电管发光;及第2发光构件,不通过上述主电容器而只通过电池使上述放电管发光;曝光时通过上述第1发光构件进行发光,被摄体亮度低时在曝光前通过上述第2发光构件照射被摄体;另外,上述第1发光构件是提供蓄积在电容器中的能量而使放电管发光的构件,而且,上述第2发光构件是与振荡变压器的周期连动而使放电管发光的构件,再有,在不能进行距离测量时,使通过上述第2发光构件的发光时间慢慢地增加。
另外,本发明的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其特征是,在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中具有:放电管,发出用于照射被摄体的闪光灯灯光;第1发光构件,通过蓄积在上述主电容器中的能量使上述放电管发光;及第2发光构件,不通过上述主电容器而只通过电池使上述放电管发光;曝光时,通过上述第1发光构件进行发光,曝光前进行预定发光时,通过上述第2发光构件进行发光,另外,上述第1发光构件是将蓄积在发光用主电容器中的能量提供给放电管而使该放电管发光的构件,上述第2发光构件是将振荡变压器的直接电流提供给放电管而使该放电管发光的构件,另外,其特征还有:曝光前进行的一定的发光是减轻红眼现象用的预先发光。
另外,本发明的照相机,其特征是,在具有减轻红眼现象功能的照相机中,具有:放电管,发出用于照射被摄体闪光灯灯光;第1发光构件,通过蓄积在上述主电容器中的能量使上述放电管发光;第2发光构件,不通过上述主电容器而只通过电池使上述放电管发光;曝光时,通过上述第1发光构件进行发光,选择减轻红眼现象时,通过上述第2发光构件进行发光后,用上述第1发光构件进行曝光。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具有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示闪光灯装置的照相机的右侧斜上方看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沿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照相机内部结构的概要的透视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照相机中闪光灯发光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照相机的闪光灯装置的发光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对图5发光电路中的主电容器充电时的各部分动作输出波形的时序图。
图7是说明用图5发光电路发出AF测距用辅助光时的发光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发出AF测距用辅助光时的发光电路的各部分动作输出波形时序图。
图9是说明用图5发光电路发出减轻红眼光时的发光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发出减轻红眼光时的发光电路的动作输出波形的时序图。
图11是说明图5所示发光电路的正式发光动作的时序图。
图12是从具有本发明第2实施例所示闪光灯装置的照相机的右侧斜上方看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13是沿图12中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2照相机的内部结构的透视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2照相机的闪光灯发光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2照相机的闪光灯装置的发光电路的电路图。
图17是表示图16所示发光电路的AF测距用辅助光或减轻红眼光的发光动作的各部分输出波形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从具有本发明第1实施例所示闪光灯装置的照相机的右侧斜上方看到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沿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照相机内部结构的概要的透视立体图。
如图1所示,在形成照相机机身的外壳1的前面中央部分,配有具有用于拍摄被摄体的摄影光学系统的透镜镜筒8,在其上方配有用于光学观察被摄体的取景窗4,再有,在上述透镜镜筒8的右侧斜上方,配有用于向被摄体照射闪光灯灯光的闪光灯发光窗3。
另外,在上述照相机外壳1的上面左侧,配有用于使摄影开始的释放(release)按钮5,而且,在上述照相机外壳1的背面左侧上部配有缩放按钮6,该缩放按钮6用于在摄影人摄影时驱动上述透镜镜筒8对被摄体设定任意的摄影倍率。
另外,在本第1实施例中,规定上述照相机外壳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l”。
如图2所示,在照相机外壳1的内部,在中央部分配有上述透镜镜筒8,其可以在光轴方向0上自由移动,在其左侧设有胶卷盒室9,而且,在该上述透镜镜筒8的右侧,配有卷曲胶卷用卷轴室7,并且,在该上述透镜镜筒8的背面,配有焦平面快门10。另外,在上述胶卷盒室9的左侧,配有闪光灯用主电容器17。
另外,如图3所示,在上述透镜镜筒8的上方,设有包含取景窗4的取景光学系统4a,而且,在该取景光学系统4a的右侧,上述照相机外壳1的前面右侧上部的位置,配有包含上述闪光灯发光窗3的闪光灯发光部3a,并且,在该闪光灯发光部3a的背面配有电池11,给整个照相机驱动装置提供电源。
上述闪光灯发光部3a如图4所示由下面几个部分构成:反射伞15、发光放电管(以下称Xe管)12、该Xe管的电极端子13、由该Xe管12的外壁形成的触发电极。上述反射伞15用来向预定的照射范围反射从上述Xe管12发出的光,而且,上述Xe管12通过由后述的控制电路130(参照图5)发出的控制信号开始发光。而且,在本第1实施例中,规定上述Xe管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m”。
图5所示是表示图1照相机闪光灯装置的发光电路的电路图,图6所示是表示图5所示发光电路的对主电容器充电动作的各部分的输出的时序图,图7所示是说明用图5所示发光电路发出AF测距用辅助光时的发光动作的流程图,图8所示是表示图7的发光动作的各部的输出的时序图,图9所示是说明用图5发光电路发出减轻红眼光时的发光动作的流程图,图10所示是图9的发光动作的各部的输出的时序图,图11所示是说明图5示出的发光电路的该发光动作的各部输出的时序图。
如图5所示,该第1实施例的闪光灯装置的发光电路由以下部分构成:电源电池100;具有输出端子140、150、160、170的控制电路130;充电用开关元件200、230;由第1初级线圈241、第2初级线圈242、及次级线圈243构成的振荡变压器240;桥式整流二极管250;发光切换用继电器开关260;电阻110;发光用开关元件120;触发电容器290;由初级线圈281、及次级线圈282构成的触发线圈280;闪光灯用主电容器17;及表面涂有透明电极(触发电极)301的Xe管12。
上述电源电池100与下述两个电路并联,即,上述振荡变压器240的上述第1初级线圈241与上述充电用开关元件200串联的电路、及上述振荡变压器240的上述第2初级线圈242与上述充电用开关元件230串联的电路。
另外,上述充电用开关元件200的栅极端子与上述控制电路130的上述输出端子150连接,而且,上述充电用开关元件230的栅极端子与上述控制电路130的上述输出端子140连接,而且,上述振荡变压器240的上述次级线圈243的两端与上述桥式整流二极管250的输入端连接。
上述桥式整流二极管250的输出端与下述三个电路并联,即,上述发光切换用继电器开关260与上述闪光灯用主电容器17串联的电路、上述Xe管12与上述发光用开关元件120串联的电路、及上述电阻110与上述触发电容器290与上述触发线圈280的初级线圈281串联的电路。
另外,上述发光切换用继电器开关260的控制端子与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60连接,而且,上述发光用开关元件120的栅极端子与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70连接,而且,上述Xe管12和上述发光用开关元件120的连接点与上述电阻110和上述触发电容器290的连接点连接。
接下来,用图5和图6的时序图来说明对如上所述构成的闪光灯发光电路的主电容器进行充电的动作。
在初始状态下,从上述控制电路130的上述输出端子160输出导通(ON)信号“H”时(参照图6-b),上述发光切换用继电器开关260闭合,从而可以对上述主电容器17充电。
接下来,从上述控制电路130的上述输出端子150输出导通信号“H”时(参照图6-c),电流从上述电源电池100流向上述振荡变压器240的第1初级线圈241、上述充电用开关元件200。
电流流向上述第1初级线圈241时,在初级线圈中产生电能,该电能通过电磁感应作用传递给上述振荡变压器240的次级线圈243,通过该次级线圈243磁能被转换成电能,电流流过次级线圈243。该电流通过上述桥式整流二极管250被转换成直流,在上述主电容器17和上述触发电容器290中蓄积电荷。
由上述第1初级线圈241产生的能量释放结束时,使从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50来的导通信号变成截止(OFF)(参照图6-c),同时从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40,输出导通信号(参照图6-d)。
从上述输出端子140输出导通信号“H”时,电流从上述电池100流向上述振荡变压器240的第2初级线圈242、上述充电用开关元件230。
电流一流过上述第2初级线圈242,就在初级线圈中产生电能,该电能通过电磁感应作用传递给上述振荡变压器240的次级线圈243,通过该次级线圈243磁能被转换成电能,电流流过次级线圈243,该电流通过上述桥式整流二极管250在上述主电容器17和上述触发电容器290中蓄积电荷。
这样,通过使上述控制电路130的上述输出端子150、140交替导通、截止(参照图6-c、d),上述充电用开关元件200、230交替导通、截止,在上述主电容器17和上述触发电容器290中蓄积电荷而进行充电。然后,上述主电容器17的充电电压(V)达到预定电压(Va)(参照图6-e)时,上述控制电路130就停止输出。之后,从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60输出截止信号“L”(参照图6-b),使上述发光切换用继电器开关260断开,使充电动作结束。而且,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70在充电期间一直保持截止状态(参照图6-a)。
接下来,用图5、图7、图8来详细说明采用本发明的上述闪光灯发光电路进行的AF测距用辅助光发光的动作。
如图7所示,在图6说明的充电动作结束后,在步骤S1中,通过按动上述图1的释放按钮5导通第1释放开关时(参照图8-a),在步骤S2进行测光、测距动作,并移至步骤S3。
在步骤S3中,基于上述步骤S2的测光、测距结果判定被摄体是否是低亮度。判定是低亮度时,移至步骤S4,如果不是低亮度,则不需要发出AF测距用辅助光,因此跳到步骤S14,返回。
在上述步骤S3判定被摄体是低亮度时,在步骤S4,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60保持截止(参照图8-b),从输出端子170发出导通信号(参照图8-e),接收到该导通信号后上述发光用开关元件120导通,然后移至步骤S5。该发光用开关元件120一导通,蓄积在上述触发电容器290上的电荷就流过发光用开关元件120、上述触发线圈280的初级线圈281。
电流流过上述触发线圈280的初级线圈281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次级线圈282中产生感应电流。该次级线圈282与上述Xe管12的外壁301的触发电极连接着,上述Xe管12由于有非常大的电阻值,因此在上述触发线圈280的次级线圈282中,感应能量转换为电压,从而对上述Xe管12的外壁301的触发电极施加高电压。上述Xe管12的触发电极一被施加高电压,就激励Xe管12内的氙气,绝缘电阻变小。
另外,在续上述步骤S4之后的步骤S5中,设定发光次数(初次设为2次),然后移至步骤S6开始测距动作。该测距动作在接下来的步骤S7中,通过从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50输出导通信号(参照图8-c),在如上所述的上述振荡变压器240的第1初级线圈241产生能量,能量被传给次级线圈243,电流Ixe(参照图8-g)经过上述桥式整流二极管250流向上述Xe管12。电流一流过该Xe管12,上述Xe管12就进行第1次的多次的发光。
在此,由于上述振荡变压器240的第1初级线圈241产生的能量小,因此上述Xe管12的发光时间短(参照图8-c、g)。
因此,在接下来的步骤S8中,使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50截止的同时,从上述输出端子140输出导通信号(参照图8-c、d),由上述振荡变压器240的第2初级线圈242产生能量,将能量传给上述次级线圈243。电流Ixe经过上述桥式整流二极管250流向上述Xe管12(参照图8-g)。电流一流过该Xe管12,上述Xe管12就进行第2次的多次的发光。
这样,进行在上述步骤S5中设定的用于测距的两次发光,并进行AF测距(参照图8-f),然后移至步骤S9。而且,规定此时两次发光的发光量为n1。
在步骤S9中,判定是否达到上述步骤S5设定的发光次数。如果未达到,则返回步骤S7,如果已经达到,则移至步骤S10,使上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子150、140都截止,并停止测距动作,而且使上述发光用开关元件120截止,停止发光(参照图8-c、d、e、f、g)。然后,移至步骤S11,进行用于测距的运算,之后,移至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判定在上述步骤S5中设定的发光次数下测距是否完成。如果在上述步骤S5中开始设定的两次发光下测距完成,则移至步骤S14返回。在两次发光后测距还没完成时,移至步骤S13,增加发光次数,例如4次,然后返回步骤S6,进行再次测距动作。
这样,通过使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50、140交替地导通、截止4次、6次、8次…直到测距结束,上述振荡变压器240的第1初级线圈241、第2初级线圈242交替地反复产生能量(参照图8-c、d),因此在上述放电管12中电流Ixe只流过了增加了的次数(参照图8-g),在步骤S6~步骤S12之间反复进行发光动作。然后,在上述步骤S12中,如果判定在增加的发光次数下测距结束了,就移至步骤S14返回。而且,输出端子160在该测距用辅助光的发光动作之间一直保持截止(参照图8-b)。
接下来,通过图5、图9、图10详细地说明使用上述闪光灯发光电路来减轻红眼用的预发光动作。
如图9所示,图6说明的充电结束后,在步骤S20使上述输出端子160截止(参照图10-a),并使发光切换用继电器开关260截止。然后,移至步骤S21,判定该发光是否是减轻红眼用的预发光。
在步骤S21中,如果判定不是减轻红眼用的预发光,则移至步骤S22,读取上述图7、图8说明的用于测距的AF辅助光发光的发光时间,然后移至步骤S24。如果是减轻红眼用的预发光,则转至步骤S23,将发光时间设定为0~1秒,然后移至步骤S24。
在步骤S24中,上述步骤S22或上述步骤S23所设定的发光时间,设定上述控制电路130的上述输出端子150为导通,然后移至步骤S25,在步骤S25中,上述步骤S22或上述步骤S23所设定的发光时间,同样设定上述控制电路130的上述输出端子140为导通,然后移至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60保持截止(参照图10-a),从输出端子170输出导通信号(参照图10-d)。接受该导通信号后上述发光用开关元件120导通,蓄积在上述触发电容器290中的电荷流过发光用开关元件120、上述触发线圈280的初级线圈281。
当电流流过上述触发线圈280的初级线圈281时,在该初级线圈281产生电能,并且该电能通过电磁感应作用被传到次级线圈282,电流流过次级线圈282。由于该次级线圈282与上述Xe管12外壁的触发电极301连接着,上述Xe管12电阻变得非常高,因此传到上述触发线圈280的次级线圈282的电能被转换为电压,将高电压施加给上述Xe管12的触发电极301。上述Xe管12的触发电极301一被施加高电压,Xe管内的氙气就被激励且绝缘电阻减小。
在接下来的步骤S27中,从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50、140交替地输出在上述步骤S24、25中所设定的时间份儿的导通信号(图10-b、c)。这样,如上所述,在上述振荡变压器240的第1初级线圈241产生能量,因此,在次级线圈243产生感应能量,电流Ixe经过上述桥式整流二极管250流向上述Xe管12(参照图10-e)。该电流一流过该Xe管12,上述Xe管12就进行减轻红眼用的多次预发光。并且,规定此时的发光量为n2。
这样,减轻红眼用的预发光只进行上述步骤S23所设定的时间,接下来,移至步骤S28。
在该步骤28中,判定是否达到上述步骤S23设定的发光时间。如果未达到,就一直进行发光直到达到发光时间,如果达到发光时间,就移至步骤S29,使上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子150、140都截止(参照图10-b、c),从而停止振荡,移至步骤S30,通过使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70截止(参照图10-d),使上述发光用开关元件120截止,从而停止发光(参照图8-e),之后返回。
之后,使上述发光切换用开关元件260导通,在使焦平面快门打开的期间(参照图10-f)进行正式发光。
接下来,用图5以及图11的时序图来说明用该闪光灯发光电路的主电容器进行大容量发光的正式发光动作。
图6中说明的充电完成后,通过上述图1的释放按钮5的按动操作,释放信号被输入到图中未示出的CPU中时(参照图11-a),通过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60输出导通信号(参照图11-b),通过使发光切换用继电器开关260导通,上述主电容器17和上述Xe管12成导通状态。
在该状态下,从上述输出端子170输出导通信号时(参照图11-e),接受该导通信号从而上述发光用开关元件120导通,蓄积在上述触发电容器290中的电荷流过上述发光用开关元件120、上述触发线圈280的初级线圈281。
上述触发线圈280的初级线圈281上流过电流时,该初级线圈281的电能被传给触发线圈280的次级线圈282,由于该次级线圈282与上述Xe管12外壁的触发电极301连接,而且上述Xe管12的电阻非常高,因此传给上述触发线圈280的次级线圈282的电能被转换成电压,从而上述Xe管12外壁的触发电极301被施加高压。
上述Xe管12外壁的触发电极301被施加高压时,Xe管内部的氙气就被激励,从而绝缘电阻变小,上述主电容器17中蓄积的电荷流过上述Xe管12,并作为电流Ixe流经发光用开关元件120,(参照图11-f)。电流一流过该Xe管12,上述Xe管12就发光。
这样,在焦平面快门从打开到遮光期间(参照图11-g),上述Xe管12可以进行大容量的发光。
而且,在进行上述大容量发光时,由于在上述主电容器17中积蓄电荷被放电,因此如果规定该发光量为n′,则发光量n′比用上述电源电池100和振荡变压器240进行预发光时的发光量n1、n2(参照图8、图10)还大很多。
如果正式发光达到规定时间,则使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70截止,停止发光(参照图11e、f)。而且在该发光期间,上述控制电路130的输出端子150、140一直保持截止(参照图11-c、d)。
这样,在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闪光灯装置中,通过发光切换用释放开关260导通、截止的切换,发出AF测距用的辅助光和减轻红眼用光时,不用主电容器17而使用用于升高电源电池100电压的振荡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摄影时的正式发光时,要使用主电容器17,因为可以选择地使用,因此即使在先于正式发光进行AF用辅助光和减轻红眼光的发光后,主电容器的电荷也不减少,所以可以进行大容量发光,并且可以缩短AF测距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图12是从右斜上方看到的具有本发明第2实施例所示的闪光灯装置的照相机的外观立体图,图13是沿图12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图12内部结构的概要的透视立体图。
该第2实施例的照相机,该照相机外壳以及照相机内部构成的概况与上述图1至图4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照相机大致相同,不同点是从照相机外壳内去除了闪光灯用主电容器,配置了闪光灯电路,该闪光灯电路从使电源电池的电压升高的振荡电容器直接提供给Xe管能量。因此,只对该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部件给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从上述照相机外壳1去除闪光灯用主电容器时,上述照相机外壳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变为“l′”,比第1实施例中规定的上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l”还短,从而可以使照相机外壳变小。
另外,图15是表示图14的闪光灯发光部3a的构成的剖视图,去除上述闪光灯用主电容器时,根据发光量规定上述Xe管12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m′”,比上述图3所示的上述Xe管1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m”还短,从而闪光灯发光部3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变短。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闪光灯装置发光电路的电路图,图17是说明使用图16所示的发光电路发出AF测距用辅助光和减轻红眼用光时的发光动作的发光电路各部分动作的时序图。
如图16所示,上述发光电路由电源电池20、控制电路30、开关元件40、50、振荡变压器60、及上述Xe管12A构成,该控制电路30具有开关用输出端子ST1、ST2、及电压测量端子VB,该开关元件40、50由场效应晶体管(FET)等组成,振荡变压器60由第1初级线圈61、第2初级线圈62、比初级线圈61、62的匝数还多的第1次级线圈63、及具有匝数比初级线圈61、62及第1次级线圈63的匝数还多的作为触发线圈的第2次级线圈64构成,为了易于发光,在该Xe管12A的表面涂敷了透明电极(触发电极)71。
上述电源电池20与以下两个电路并联,即,上述第1初级线圈61与上述开关元件40串联的电路、及上述第2初级线圈62与上述开关元件50串联的电路。
另外,上述第1次级线圈63的两端与充有Xe气的上述Xe管12A并联,而且第2次级线圈64的输出端与上述Xe管12A外壁的触发电极71连接。
另外,上述控制电路30的输出端子ST1与上述开关元件40的栅极端子连接,而且,上述输出端子ST2与上述开关元件50的栅极端子连接。
接下来,对通过这样构成的闪光灯发光电路发出AF测距用的辅助光、以及减轻红眼用光的发光动作,与图17的时序图说明一起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上述图12的释放按钮5的按动操作,释放信号被输入到图中未示出的CPU中时,照相机变成拍摄状态(参照图17-a)。与此同时,由图16所示的上述控制电路30的输出端子ST1输出导通信号“H”(高)(参照图17-b),上述开关元件40导通,从上述电源电池20流出的电流经过上述第1初级线圈61流向开关元件40。
电流一流过上述变压器60的初级线圈,在初级线圈上就产生电能,该电能通过电磁感应作用传给次级线圈63。
传给次级线圈63的磁能被转换成电能,电流从该次级线圈63流向上述第2次级线圈64。此时,成为如下状态,即,上述第1次级线圈63的下端63a(图16中)的电压变成最低,上述第2次级线圈64的上端64b(图16中)的电压变成最高。而且,在该状态下,上述Xe管12A上无电流流过,因此电阻变成无穷大,次级线圈63的输出侧成高阻状态。
另外,在该状态下,在次级线圈侧与初级线圈61上流过的电流反向地产生电能,转换成电压,因此,在上述第1次级线圈的上端63b(图16中)上产生高压,而且在上述第2次级线圈的上端64b上产生的电压比在上述第1次级线圈的上端63b上产生的电压还高。因此,上述Xe管12A外壁的触发电极71被施加高电压,从而激励上述Xe管12A。
在此,只通过上述开关元件40,上述Xe管12A不能被激励,因此,在从上述输出端子ST1输出截止信号“L”(低)(参照图17-b)的同时,在上述输出端子ST2上输出导通信号“H”(参照图17-c)。这样,流过开关元件40以及第1初级线圈61的电流截止,上述开关元件50导通,因此从上述电池20流出的电流经过上述第1初级线圈62流向开关元件50。
电流一流过上述初级线圈62,就在初级线圈上产生电能,该电能通过电磁感应作用被传给次级线圈64。
传给次级线圈64的磁能被转换成电能,电流从该次级线圈64流向上述第2次级线圈63。在此,流过上述第2初级线圈62的电流,由于与上述第1初级线圈61中流过的电流的方向相反,因此在次级线圈63、64上产生的能量,也与从上述输出端子ST1输出导通信号时产生的能量的方向相反。这样,在上述Xe管12A外壁的触发电极71上被施加了高电压,该高电压的符号与从上述输出端子ST1输出导通信号时相反(参照图17-d)。
这样,通过从上述控制电路30的输出端子ST1、ST2交替地输出任意次数的导通信号“H”(参照图17-b、c),上述Xe管12A的氙气变成激励状态,从而电阻减小。电阻一减小,上述第1次级线圈63两端的电阻就变小,上述Xe管12A上将流过电流Ixe(参照图17-e)。而且,由于上述控制电路30的输出端子ST1、ST2象这样交替地反复输出导通、截止信号,因此上述Xe管12A上流过的电流Ixe的电流方向也随着上述输出端子每次输出的导通、截止信号而反转。
而且,随着上述Xe管12A的电阻的降低,从上述第1次级线圈63两端流出电流Ixe,使上述Xe管12A发光。上述Xe管12A一发光,上述变压器60的次级线圈侧的抵抗也降低,所以上述变压器60的初级线圈侧流过的电流急剧增加。因此,上述初级线圈的电流一增加,上述电源电池20的电压就产生变动。上述控制电路30的VB测量端子监测该电压来确认发光(参照图17-g),按照上述电池20的电压,使上述输出端子ST1、ST2输出导通、截止信号的输出周期慢慢地变化(参照图17-b、c)。
如果这样控制闪光灯发光电路,就可以在拍摄之前使用测距用AF辅助光和减轻红眼用光。而且,使上述Xe管12A开始发光,在上述控制电路30中,从未示出的控制装置发送发光停止信号,使上述控制电路30的上述ST1、ST2同时截止(参照图17-b、c),从而发光停止(参照图17-e)。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规定AF测距用辅助光发光一次,但并不限于此,当然可以如上述第1实施例那样,反复发光多次直到AF测距成功。
另外,在该第2实施例中的发光例中,虽然发光量小,但由于变成了可以持续一定秒数的多次发光的泛光发光,因此使用焦平面快门照相机时,可以用作使用闪光灯拍摄时的闪光灯灯光,快门秒数比闪光灯同步时更快。
这样在本发明第2实施例所示的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中,在Xe管的发光不使用电容器,因此,可以减小照相机外壳,而且可以实现低成本化。
另外,可以提供能不用主电容器而从电池直接发光的闪光灯装置。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通过选择提供给放电管的发光供给源,即使在发出AF测距用辅助光和减轻红眼用发光之后,也可以不使拍摄时的正式发光的光量降低,而且可以缩短AF测距所需要的时间。

Claims (10)

1.一种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具有发出用于照射被摄体的闪光灯光的放电管,其特征是,具备:
第1发光部,通过蓄积在主电容器中的能量使上述放电管发光;
第2发光部,不用上述主电容器而只用电池使上述放电管发光;及
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便在拍摄时通过上述第1发光部使上述放电管发光,在拍摄前通过上述第2发光部使上述放电管发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控制部为了减轻红眼现象,通过第2发光部使上述放电管发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控制部通过第2发光部使上述放电管发光,作为自动聚焦用辅助光。
4.一种照相机,具有自动聚焦部,其特征是,具备:
放电管,发出用于照射被摄体的闪光灯光;
第1发光部,通过蓄积在主电容器中的能量使上述放电管发光;
第2发光部,不用上述主电容器而只用电池使上述放电管发光;及
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便在曝光时通过上述第1发光部使上述放电管发光,在被摄体亮度低时在曝光前通过上述第2发光部使上述放电管发光来照射被摄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是:上述第1发光部提供蓄积在电容器中的能量而使上述放电管发光,上述第2发光部与振荡变压器的周期连动而使上述放电管发光。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是:上述自动聚焦部照射上述被摄体的距离测量失败时,上述控制部在再次进行距离测量时,使通过上述第2发光部的发光时间增加。
7.一种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具有用于发出照射被摄体的闪光灯光的放电管,其特征是,具备:
第1发光部,通过蓄积在主电容器中的能量使上述放电管发光;
第2发光部,不用上述主电容器而只用电池使上述放电管发光;及
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便在曝光时通过上述第1发光部使上述放电管发光,在曝光前进行预定的发光时,通过上述第2发光部使上述放电管发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1发光部将蓄积在发光用主电容器中的能量提供给放电管使放电管发光,上述第2发光部从振荡变压器向放电管直接提供电流使放电管发光。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控制部为了减轻红眼现象,在曝光前通过第2发光部使上述放电管预先发光。
10.一种照相机,具有红眼现象减轻部,其特征是,具备:
放电管,发出用于照射被摄体的闪光灯光;
第1发光部,通过蓄积在主电容器中的能量使上述放电管发光;
第2发光部,不用上述主电容器而只用电池使上述放电管发光;及
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便在曝光时通过上述第1发光部使上述放电管发光,在选择减轻红眼现象时,在曝光前通过上述第2发光部使上述放电管发光。
CNB03145822XA 2002-07-12 2003-07-11 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61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04365A JP2004045863A (ja) 2002-07-12 2002-07-12 カメラのためのストロボ装置
JP204365/2002 2002-07-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2587A CN1472587A (zh) 2004-02-04
CN100426124C true CN100426124C (zh) 2008-10-15

Family

ID=30437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582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6124C (zh) 2002-07-12 2003-07-11 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045863A (zh)
CN (1) CN10042612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9550B2 (ja) * 2005-12-27 2011-03-09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カメラ
CN101359153B (zh) * 2007-08-02 2010-12-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曝光驱动电路
EP2466873B1 (en) * 2010-12-17 2014-07-23 BlackBerry Limited Reduced pre-flash for camera devices with LED flash
JP5948050B2 (ja) 2011-12-20 2016-07-06 ローム株式会社 撮影補助光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59526A (ja) * 1990-10-24 1992-06-02 Nikon Corp 発光制御装置
JPH05150302A (ja) * 1991-11-11 1993-06-18 Nitto Kogaku Kk 撮影制御装置
CN1268226A (zh) * 1997-08-25 2000-09-27 富士摄影胶片株式会社 闪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59526A (ja) * 1990-10-24 1992-06-02 Nikon Corp 発光制御装置
JPH05150302A (ja) * 1991-11-11 1993-06-18 Nitto Kogaku Kk 撮影制御装置
CN1268226A (zh) * 1997-08-25 2000-09-27 富士摄影胶片株式会社 闪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2587A (zh) 2004-02-04
JP2004045863A (ja) 200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0520B2 (en) Camera system with current and discharge controlled illumination
KR970006278B1 (ko) 충전량에 따라 자동 발광하는 카메라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9098477A (ja) 撮像装置
CN100426124C (zh) 照相机用闪光灯装置
CA2029474C (en)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human eyelid closures during exposure
JP3139067B2 (ja)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
KR100229101B1 (ko) 카메라의 적목 발광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3939967B2 (ja) カメラのストロボ装置
JP2000089315A (ja) ストロボ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トロボ装置
CN100356265C (zh) 照相机用的闪光灯装置
JP2641171B2 (ja) カメラの閃光発光装置
JP5968133B2 (ja) 発光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641170B2 (ja) カメラの閃光発光装置
JP2907287B2 (ja) 閃光発光装置
JP3574154B2 (ja) ストロボ調光回路
JPH0961896A (ja) カメラのストロボ装置
JP2894682B2 (ja) 閃光発光装置
JP4174280B2 (ja) カメラ
JP2006301520A (ja) カメラ
JP2005339987A (ja) 撮影用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カメラ
JP3335702B2 (ja) カメラ
JPS6128329B2 (zh)
JP2005114835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KR100706116B1 (ko) 광량 조절이 가능한 스트로보 장치
JPS6241304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