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5062C - 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15062C CN100415062C CNB2004100430631A CN200410043063A CN100415062C CN 100415062 C CN100415062 C CN 100415062C CN B2004100430631 A CNB2004100430631 A CN B2004100430631A CN 200410043063 A CN200410043063 A CN 200410043063A CN 100415062 C CN100415062 C CN 10041506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er board
- case body
- kink
- interior case
- heating coo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3 base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8—Foundations or supports plates; Legs or pillars; Casings;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kers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及其装配方法,其采用铆接工序不需要大型设备可靠地进行简单的操作,成本低且不发生电波泄漏地安装。加热烹饪用内箱包括具有开口部(11)的前板(13)和与该开口部(11)的周缘接合的内箱本体(23);其用高频波照射该内箱本体(23)进行加热烹饪。至少在所述前板(13)与所述内箱本体(23)的接合部(28)中的任一方形成把端部反向弯折接合的第一弯折部(25)和把该第一弯折部端部一部分以空出规定间隙反向弯折的第二弯折部(27),在前板(13)和内箱本体(23)中的任一方形成插在所述第一弯折部(25)与第二弯折部(27)间的间隙内的凸缘部(33);形成把凸缘部(33)插在所述间隙内的对前板(13)与内箱本体(23)的接合部进行铆接的构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多块板材接合而形成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特别涉及对面板接合部分的改进。
背景技术
如图9示意显示,现有的加热烹饪器内箱的金属板结构由具有开口部的前板51、背板53、设置在这些前板51和背板53之间的内箱本体55和从上面覆盖的顶面板57构成。
这种内箱本体55如图10(a)所示前板51与内箱本体55的面板61的接合部,在前板51的开口部的端边形成弯折部59,并从弯折部59处相对前板51表面作成V字形而形成向内箱本体55的面板61的倾斜地伸出的弯折部63。另一方面,在内箱本体55的面板61的端部,与前板51同样在端边也形成弯曲部65,其前端65a置于弯折部63的内侧后被铆接。
如图10(b)所示,在铆接工序中,在支承前板51的图中下方的状态下,保持把面板61的弯折部的前端部65a插入前板51的弯折部63与前板51之间的空间内状态,对面板61和前板51的接合部分的全周,从面板61的上方把图中未出的铆接夹具挤压前板51。这样,前板51的弯折部63与面板61的弯折部65相互夹紧结合,利用所谓的卷边工序使前板51和内箱本体的面板61固定。(例如,参照特许文献1)
【特许文献1】
实开昭59-1729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加热烹饪器用内箱中,在把内箱本体55的与前板51接合的四块面板61同时铆接到前板51上,因此需要对铆接夹具施加较大的压力,另外,进行这种铆接工序的设备也较大。为此,假如不采用同时铆接四块面板61的方法,而是一块一块地顺次把面板61接合到前板51上,则无需在铆接夹具上施加较大的压力而简单地进行铆接,但在上述接合结构上产生如下的问题。
即,当利用铆接夹具挤压内箱本体55的面板61时,在各弯折部63,65之间在铆接前板51时的挤压方向上存在间隙,即由于双方的弯折部63,65向较高的方向伸出,所以由铆接时的挤压向面板61的挤压方向上的滑动量ΔH变长。为此,在内箱本体55的与前板51接合的四块面板61分别处在分开的状态下进行铆接工序时,在铆接工序后的面板和与其邻接的铆接工序前的面板之间上述的ΔH高度会产生偏差。由于这种高度的偏差,在四块面板接合的内箱本体55上会发生变形,从而使前板51挠曲。当在这样的各面板与前板分别处于挠曲状态下进行铆接工序时,内箱55是在变形、弯曲和纵弯的状态下加工成的。
另外,由于最近的电器产品在美观上的要求,常常例如要在前板51的表面和内箱55的各面板61的表面上进行预涂金属(PCM)等表面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预涂金属具有绝缘性,所以,在利用铆接工序紧密接触的表面只是绝缘面时,各面板61相互间处于非导通状态,并且在高频波照射到内箱55的情况下,内箱55的电波屏蔽不完全,因而发生电波泄漏。由于必须使各面板61相互电连接,所以使弯折部63,65的形状在设计上受到制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及其装配方法。其不用大型设备简单可靠地操作用于接合的铆接工序进行安装,使成本低、不出现电波泄漏故障。
上述目的是利用下述结构实现的。
(1)本发明的加热烹饪器用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其具有带开口部的前板和与该开口部的周边接合的内箱本体,在内箱本体内进行加热烹饪。在所述前板与所述内箱本体接合的接合部和所述内箱本体与所述前板接合的接合部中的任一接合部,形成把端部反向弯折并紧密接合的第一弯折部和把该第一弯折部的端部的一部分空出规定间隙地反向弯折的第二弯折部;所述前板的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内箱本体的所述接合部中的另一接合部形成插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间隙内的凸缘部;把所述凸缘部插入所述间隙内,对所述接合部进行铆接接合。
该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在接合的一方的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间隙内配置另一方的凸缘部,用铆接方式在接合部夹持固定前板和内箱本体。因此,在内箱本体的面板触接前板的位置进行铆接,在铆接前后,几乎不产生面板与前板的错位。另外,由于不对接合部的整个周边一次施加较大的压力进行铆接,而是分开地进行铆接,所以可用较小的压力来进行接合。这样就不需要较多的设备投资,并能简化装配过程。
(2)在(1)中所述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其中在所述第二弯折部形成卡定孔,同时在所述凸缘部形成插入所述卡定孔中的卡定突起。
该加热烹饪器用内箱通过接合的一方的第二弯折部上的卡定孔及接合的另一方的凸缘上的卡定突起,很难产生接合位置错位。
(3)在(2)中所述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其中所述卡定突起是利用冲压形成的。
在该加热烹饪器用内箱上,无需另外安装构件,而是利用简单的冲压加工方法形成销钉。
(4)在(2)或(3)所述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其中与所述前板的和所述内箱本体的连接侧的相对侧表面及所述内箱本体的外侧表面上形成绝缘膜。
在该加热烹饪器用内箱上,尽管在前板和内箱本体的表面进行了电绝缘的表面处理,但也能形成电通路,不受电绝缘的表面处理薄膜的影响而获得电波屏蔽效果。因此,通过铆接方式,使卡定突起与卡定孔的内周面面接触,从而可确保可靠地导通。
(5)在(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箱本体的与所述前板连接的面板端部以单独连接每一面板的方式接合到所述前板上。
这种加热烹饪器用内箱的装配方法不会使内箱本体变形,另外,不需使用大型设备进行铆接工序,从而可抑制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的局部剖开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在铆接工序前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4是表示图2的铆接工序后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铆接后的接合部状态的局部剖开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加热烹饪器用内箱的分解图;
图7是与内箱本体的顶板接合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8是把形成在凸缘部上的卡定突起作为冲压圆孔突起的一个实例的剖面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的金属板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10是现有技术的铆接工序的图,(a)为铆接接合前,(b)为铆接接合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内箱,11开口部,13前板,15底板,17顶板,21侧板,23内箱本体,25第一弯折部,27第二弯折部,28接合部,31卡定孔,33凸缘部,35卡定突起,37铆接夹具,41表面处理薄膜(绝缘膜),100加热烹饪器用内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及其装配方法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的局部剖开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在铆接工序前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100由带开口部11的前板13和由底板15、顶板17、后板19、侧板21组成的内箱本体23构成,作为加热烹饪器一个实例,它是一种在形成高频加热烹饪器的加热室的情况下,用高频波照射内箱内部,使放置在内箱中的被加热物受热的箱体。
前板13在中央部形成开口部11,与关闭该开口部11(被加热物的放入口)图中未示出的开关门相对。而且,在开口部11的四周边缘,形成把端部反向弯折并与前板13紧密接合的第一弯折部25和把第一弯折部25的端部的一部分以空出规定间隙反向弯折的第二弯折部27。这样,第一弯折部25和第二弯折部27之间形成大致呈コ字形的形状。在该面板13的接合部28上,内箱本体23的四块面板(底板15、顶板17及各侧板21)通过铆接接合。
图2表示前板周边部分与内箱本体的接合部在铆接前的局部放大分解示意图。
第一弯折部25的反转部25a紧贴在前板13上,由于断面系数增大而使刚性提高。第二弯折部27在铆接前以张开间隙29的方式与前板13倾斜。另外,在第二弯折部27,沿接合部28的周边方向以规定间隔形成多个所谓销钉孔这样的长形的卡定孔31。
另一方面,在内箱本体23侧的面板的接合部形成插入前板13的第一弯折部25与第二弯折部27之间的间隙29中的凸缘部33。另外,在凸缘部33,与前板13侧的卡定孔31对应设置多个作为所谓销钉突起的卡定突起35。卡定突起35利用冲压加工,以从凸缘部33的内表面(图中下侧)冲压出突起的方式简单地形成。
图3表示前板与内箱本体装配在一起时的图2的A-A剖面图。在把内箱本体23的面板的接合部28的凸缘部33插入第一弯折部25与第二弯折部27之间的间隙29的同时,沿图中的B方向进行挤压,并限制与前板13相对的内箱本体23的面板在B方向上的位置。并且在这种状态下,由在两个接合方向上挤压夹具37,前板13的第二弯折部27被挤压到前板13的侧面上,使凸缘部33的卡定突起35插入卡定孔31内。利用这种铆接工序,如图4所示,前板13与内箱本体的面板中的第一弯折部25、凸缘部33、第二弯折部27大致平行地紧密接合。并且由于使凸缘部33的卡定突起35在卡定孔31内受压力而向外扩张,这样,卡定孔31的内周表面与卡定突起35面接触而防止松脱。另外,由于卡定孔31为长孔形状,所以在钣金加工时允许有尺寸误差。
图5是表示铆接后接合部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在内箱10用在高频加热烹饪器时,卡定突起35和卡定孔31在周边方向的配置间距P应小于高频波波长的1/4,以防止电波泄漏到箱体外。
另外,在把内箱10用于高频加热烹饪器上时,为了在箱内外获得电波屏蔽的效果,各面板间必须导通,为此,必须使各面板间的接合部电导通。但是,前板13与内箱本体23中一个的表面上形成预涂金属等的电绝缘表面处理膜;在把凸缘部33插入所述第一弯折部25与第二弯折部27之间的间隙29的装配中,前板13与内箱本体23的面板之间以绝缘表面相互接触,处于非导通状态。这里,如图4所示,通过卡定孔31及插入该孔中的卡定突起35可使双方处于导通状态。
也就是说,图4中所示的卡定孔31内周表面上不形成表面处理膜(绝缘膜),因而成为导通面。另外,卡定突起35的突出侧表面为与形成表面处理膜41侧的相对侧的表面,具有导电性的基体金属表面。因此,作为导通表面的卡定突起35与作为导通表面卡定孔31的内周表面接触,使前板13与内箱本体23的面板电连接,从而获得良好的电波屏蔽效果。
另外,卡定孔31和卡定突起35在不必把接合面板相互电连接及错位的问题和接合强度等不特别严格的情况下,也可不采用卡定孔31和卡定突起35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简单的接合结构。
下面对上述加热烹饪器内箱的装配方法进行描述。
图6是加热烹饪器内箱的分解图,图7表示内箱本体的顶板接合的一个实例。
内箱本体23把一块板通过冲压压成由侧板21,21和底板15构成的コ字形框体,再利用铆接或点焊的方式,或如图7所示,以卡定爪43与卡定孔45结合把顶板17接合到该框体的开口侧(图中的上面)。四个面接合的内箱本体23在前板13的开口部11的周边部分处重合,使四个面的端部都处于如图3所示的啮合状态。也就是成为把内箱本体23的各面板的凸缘部33插入间隙29中的状态。然后利用铆接夹具把每一边顺次进行铆接接合。
按照上述装配方法,即使把每一边顺次地进行铆接接合,由于在相对于相邻面板的所述高度方向上不发生偏差,所以接合也不会发生由于高度偏差造成变形。另外,与在内箱本体23的四块面板相互接合后,与四边同时铆接到前板13的情况相比,铆接工序所需的压力较小。因此,利用小型的加压装置就可进行铆接工序,从而抑制了铆接装置的大型化倾向,并降低了装配工序的成本。另外,内箱本体23的装配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可把面板适当地接合成断面为“コ”字形的框体而形成“口”字形断面,而且也不局限于“コ”字形断面,只要把一块面板或两块以上面板进行适当装配,最终形成“口”字形断面就可以。也就是说,只要从各种装配方法中,考虑内箱的使用目的、材质、加热效率等后采用最适当的内箱本体23装配方法就可以,即使采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装配方法以外的方法,都适于本发明。
根据上述的加热烹饪用内箱,在把板材接合成内箱本体23的面板与前板13接合成直角时,至少在前板13和内箱本体23的接合部中的任一方形成把端部反向弯折并紧密接触的第一弯折部和把该第一弯折部的端部的一部分以空出规定间隙反向弯折成的第二弯折部;另外,在前板13及内箱本体23中的另一方形成插入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间隙的凸缘部,通过把凸缘插入上述间隙中形成铆接前板13与内箱本体23的接合部的结构,这样不需要大型设备进行铆接工序,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也就是说,在凸缘部33处于与弯折后形成的第一弯折部25触接的状态,则由于通过凸缘部33把第二弯折部27朝第一弯折部25方向挤压的铆接工序,因而使内箱本体23的面板在触接前板13的接触位置上进行铆接,在铆接前和铆接后,面板和前板13之间几乎没有错位。即,对于相邻面板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另外,由于不用对接合部的整个周边一次以较大的压力进行铆接,而是分别进行铆接,所以只使用较小的压力进行接合。因此,不需要较多的设备投资可使装配过程简单化。
另外,由于在第二弯折部27上形成卡定孔31的同时在凸缘部33上形成插入卡定孔31的卡定突起35,所以即使在前板13和内箱本体23的表面上进行非导电性的表面处理,但由于利用前板13的卡定孔31和凸缘部的卡定突起35形成通电回路,所以可不受绝缘的表面处理薄膜影响地获得电波屏蔽的效果。而且,通过铆接使卡定突起35与卡定孔31的内周表面面接触可确保导通。另外,通过卡定孔31与卡定突起35两方接合位置不会产生错位。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的第二实施例。
图8是把凸缘上形成的卡定突起作成挤压圆突起的的一个实例的剖面图。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挤压加工,在内箱本体的面板端部形成具有开口孔的挤压圆孔突起47,并把该挤压圆孔突起47插入前板13的卡定孔31内,进行铆接接合。因此,只要卡定突起的形状成为能与卡定孔31的内周表面接触并卡定的形状,就能达到与上述效果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和改进。例如,在前板13上形成凸缘部,并在内箱本体的各面板上形成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来进行装配时,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至少在前板与内箱本体的接合部中的任一方上形成把端部反向弯折并压紧的第一弯折部和把该第一弯折部的端部侧的一部分以规定间隙反向空弯折的第二弯折部中的一个弯折部;另外,在所述前板和所述内箱本体中的另一方上形成插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间隙内的凸缘部,通过把凸缘插入上述间隙中形成铆接前板与内箱本体的接合部的结构,使在铆接工序前后不产生面板错位,从而可简单地进行铆接工序。
另外,根据本加热烹饪器内箱的装配方法,把连接前板的四块面板以单独连接每一面板方式接合到前板上,这样,不需要大型设备并只用较小的压力就可进行铆接工序,从而可降低制造成本。
Claims (6)
1. 一种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其具有带开口部的前板和与该开口部的周边接合的内箱本体,在内箱本体内进行加热烹饪,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板的与所述内箱本体接合的接合部和所述内箱本体的与所述前板接合的接合部中的任一接合部,形成把端部反向弯折并紧密接合的第一弯折部和把该第一弯折部的端部的一部分空出规定间隙地反向弯折的第二弯折部;
在所述前板的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内箱本体的所述接合部中的另一接合部,形成插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间隙内的凸缘部;
把所述凸缘部插入所述间隙内,对所述接合部进行铆接接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弯折部上形成卡定孔,同时在所述凸缘部上形成插入所述卡定孔中的卡定突起。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定突起是利用压模形成的。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板的与所述内箱本体连接侧的相反一侧的表面及所述内箱本体的外侧表面上形成绝缘膜。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板的与所述内箱本体连接侧的相反一侧的表面及所述内箱本体的外侧表面上形成绝缘膜。
6. 一种装配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加热烹饪器用内箱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箱本体的与所述前板连接的面板端部以单独连接每一面板的方式接合到所述前板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068221A JP4263002B2 (ja) | 2003-03-13 | 2003-03-13 | 加熱調理器用の内箱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
JP068221/2003 | 2003-03-13 | ||
JP068221/03 | 2003-03-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35077A CN1535077A (zh) | 2004-10-06 |
CN100415062C true CN100415062C (zh) | 2008-08-27 |
Family
ID=33285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43063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15062C (zh) | 2003-03-13 | 2004-03-15 | 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及其装配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86069B2 (zh) |
JP (1) | JP4263002B2 (zh) |
CN (1) | CN100415062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340646B1 (es) * | 2008-03-07 | 2011-04-12 | Bsh Electrodomesticos España, S.A. | Aparato de coccion. |
PL2329199T3 (pl) * | 2008-09-12 | 2017-06-30 | Arçelik Anonim Sirketi | Piekarnik z komorą do pieczenia |
DE102011004217A1 (de) * | 2011-02-16 | 2012-08-16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Einbaufähiges Haushaltsgerät |
ITUB20160049A1 (it) * | 2016-01-29 | 2017-07-29 | Can S R L | Cucina a gas a struttura semplificata nonche' suo metodo di montaggio |
PL233736B1 (pl) * | 2018-01-04 | 2019-11-29 | Food Robotics Spolka Z Ograniczona Odpowiedzialnoscia | Komora grzewcza z hybrydowym systemem podgrzewania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30688A (ja) * | 2000-10-26 | 2002-05-09 | Sharp Corp | 加熱調理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63559A (en) * | 1982-12-27 | 1986-01-07 | Enami Seiki Mfg. Co., Ltd. | Inner box for a cooking appliance |
JPS59172904A (ja) | 1983-03-17 | 1984-09-2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電気車の制御方法 |
JPS6099404A (ja) | 1983-11-02 | 1985-06-03 | Nippon Steel Corp | 竪型圧延機 |
JPS60259832A (ja) | 1984-06-06 | 1985-12-21 | Sharp Corp | 電子レンジの加熱室製造方法 |
US4609801A (en) * | 1985-07-08 | 1986-09-02 | Whirlpool Corporation | Cavity construction for microwave oven |
JP2612047B2 (ja) | 1988-08-31 | 1997-05-2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ータ処理装置 |
JPH02179324A (ja) | 1988-12-29 | 1990-07-12 | Enami Seiki:Kk | ヘミング加工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2003
- 2003-03-13 JP JP2003068221A patent/JP426300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3-12 US US10/800,062 patent/US7586069B2/en active Active
- 2004-03-15 CN CNB2004100430631A patent/CN10041506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30688A (ja) * | 2000-10-26 | 2002-05-09 | Sharp Corp | 加熱調理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35077A (zh) | 2004-10-06 |
JP2004278852A (ja) | 2004-10-07 |
US20040232134A1 (en) | 2004-11-25 |
JP4263002B2 (ja) | 2009-05-13 |
US7586069B2 (en) | 2009-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405961B2 (ja) | リセプタクルタイプの中継用コネクタ | |
US4788395A (en) | Configuration for joining components of a microwave oven | |
JP4258972B2 (ja) | 電気器具の箱形端子 | |
JPH1093265A (ja) | 組立システム | |
KR20080070495A (ko) | 전자기 인터피어런스 차단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S6010435B2 (ja) | 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 |
CN100415062C (zh) | 加热烹饪器用内箱及其装配方法 | |
US7452234B2 (en) | Socket connector with matchable padding | |
US7041896B2 (en) | Housing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 |
JP3384606B2 (ja) | 金属製板材の接合構造及び接合方法 | |
JP3803837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金属シェル | |
JP4805729B2 (ja) | 端子金具同士の固定方法及び端子金具 | |
AU593423B2 (en) | Heating box for a microwave oven | |
JPH103953A (ja) | 電気接続箱における電子部品の保持構造、電子部品保持体及び電気接続箱 | |
JPH08306400A (ja) | 端子金具 | |
JP2866638B2 (ja) | アセンブリキャリア | |
JP3812806B2 (ja) | 電磁波シールド処理構造 | |
US8246395B2 (en) | Contact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 |
KR100395928B1 (ko) | 전자렌지의 내부케이스 | |
JPS6233276Y2 (zh) | ||
JP2000228252A (ja) | 同軸コネクタの端末処理構造及び端末処理方法 | |
CN214856117U (zh) | 一种微波烤箱腔体 | |
JPH07106011A (ja) | 接続端子 | |
JP4241230B2 (ja) | 加熱調理器用の内箱の組み立て方法 | |
JP3625494B2 (ja) | 金属製板材の接合構造及び接合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7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