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2367C - 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2367C
CN100402367C CNB2004100020711A CN200410002071A CN100402367C CN 100402367 C CN100402367 C CN 100402367C CN B2004100020711 A CNB2004100020711 A CN B2004100020711A CN 200410002071 A CN200410002071 A CN 200410002071A CN 100402367 C CN100402367 C CN 1004023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vehicle
main car
automotive
bod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20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7264A (zh
Inventor
長葭道夫
南出宪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17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7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23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23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在确保高刚性的同时,实现有效的轻量化、紧凑化,并可有效搭载防盗装置。在车架1的前后支承前轮11及后轮12,借助动力传递手段向后轮12传递搭载在车架1上的动力部件100的输出。由连接在下部车架3上的一对主车架4和分别连接在各主车架4上的支撑架7悬架动力部件100。一方的支撑架7L为开环结构,在该支撑架7L本体上设定相对于动力部件100的悬架处9L3。与闭环结构侧相比,在开环结构侧设定更多个悬架处。

Description

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用于摩托车、特别是小型摩托车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此种摩托车中,在具有低地板式底板的小型摩托车中,利用车架搭载支持配置在底板部的发动机。对于小型摩托车,有紧凑化或轻量化等要求,因此,在有限的空间内如何高效率配置车辆的构成部件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小型车辆与大型车辆相比重量轻、紧凑,因此,考虑到被盗原因等,必须注意车辆的保管方法。在保管车辆时,研究了多种防盗装置,以往,例如已知有,在卡合构件的端部设置锁合手段,通过利用锁合手段将卡合构件锁合在车体上,在固定在车体上的行李载置托架的内侧,不容易拆卸地安装该卡合构件(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已知还有专利文献2记载的防盗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15776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315976号
在以往的车辆中,形成车体骨架部分的车架在确保必要的刚性的同时,希望结构简单。如前所述,在小型车辆中,由于空间等关系,不易实现轻量化和确保刚性的两全其美,假设重视轻量化,有时会因刚性不足而影响操纵的稳定性等。
此外,在搭载防盗装置时,称之为所谓的“U字锁”等的防盗具的位置对合比较麻烦,根据配置空间等的关系,从操纵性及使用性等方面考虑,也许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所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在确保高刚性的同时,有效地实现轻量化、紧凑化,并可有效搭载防盗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摩托车的车架结构,所述摩托车在车架前后支承前轮及后轮,借助动力传递装置向所述后轮传递搭载于所述车架上的动力部件的输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具有左右一对主车架和左右一对支撑架,所述左右一对主车架连接在下部车架上,所述左右一对支撑架的前端部与所述各主车架相连接,其后端部具有后轮支持板;所述左右一对支撑架在后部设有弯曲部,弯曲形成为大致U字型,并且,一方的支撑架为相对于所述主车架具有开放端的开环结构,而另一方的支撑架在其与所述主车架之间形成为闭环结构;所述形成为开环结构的一方的支撑架与所述主车架通过在开放端部设置相对于所述动力部件的悬架部位、并悬架动力部件,从而形成为实质上的闭环结构。
此外,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动力传动装置侧的所述支撑架形成闭环结构,同时在与所述动力传动装置侧相反一侧的所述一方的支撑架为开环结构的非对称结构,在包括设定于该一方的支撑架上的所述悬架处的所述开环结构侧,比所述闭环结构侧多地设定多个悬架处。
此外,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环结构侧配设所述动力部件的变速器部,将所述变速器部的外壳用作所述车体框架的刚性构件的一部分。
此外,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部的所述外壳侧的所述支撑架的端部,指向与车辆前后方向配置的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相同的方向。
此外,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的发动机部的前端部位于所述下部车架的后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将连接于该下部车架的上面侧的所述主车架形成为后高的形状。
此外,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下部车架,在与车宽方向及车高方向大致并行且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设置排气系统消音器,借助比所述消音器直径小的排气管,连接该消音器和所述动力部件的所述发动机部。
此外,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在支承于所述主车架的车座的最近位置具有防盗具保持装置,用于保持由卡合构件和锁在此卡合构件中的锁构件构成的防盗具;所述防盗具保持装置具有:第1保持架,用于保持所述锁构件,向车辆外侧可摆动地支持所述卡合构件;第2保持架,用于向摆动方向可装卸地保持所述卡合构件。
此外,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在靠近所述车座的宽部的位置,安装所述第1保持架,形成能转动自如地保持所述锁构件的大致中央部的筒状。
此外,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座的下侧,沿所述主车架的外侧,大致上下方向配置通过所述第1保持架及所述第2保持架保持的所述防盗具。
此外,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配置脚蹬起动踏板的一侧,在该脚蹬起动踏板的上方,且装在内侧地配置构成所述防盗具保持装置。
如果采用本发明,车架在车宽方向一侧具有开环结构,通过该开环结构可将动力部件本体用作强度构件,在开环侧确保高刚性。在本发明的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在开环结构侧配置脚蹬起动踏板,通过由动力部件和车架分散接受在该脚蹬起动时施加的力,能够在确保车架刚性的范围内提高操纵稳定性。
此外,通过恰当地设定动力部件的发动机部周围与车架的配置关系,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发动机周围。如此保护的发动机部能够保证安全性,同时能够大致水平配置,由此,能够不降低车座的座高度,能够提高对骑者脚的承载舒适性。
此外,作为防盗对策,使用防盗用具,典型的是将防盗具保持装置配置在车座的最近位置。防盗具保持装置,由于配置在比较高的位置,除能够以骑者不弯腰的舒适姿势操作外,能够紧凑地保持防盗用具,同时实现优良的使用性、操纵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方式的摩托车的侧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方式的摩托车的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另一方式的摩托车的侧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另一方式的摩托车的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正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背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架的主要部位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动力装置的构成例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摩托车与动力装置等的配置关系的上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防盗具保持装置的安装结构例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防盗具保持装置的安装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防盗具保持装置的托架周围的平面图及侧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防盗具保持装置的使用例的各自侧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防盗具保持装置的其他方式的各自侧面图。
具体买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图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整体构成。其中,图1及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3及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但双方的基本构成实质上相同,一边参照所述附图一边说明。
在摩托车10中,钢制或铝合金材料等制的车架1形成车辆的骨架部分,支承后述的动力部件100及前后轮11、12。在车架1的前部,设置由转向头管2左右可转动地支承的2根前叉13。前轮11可转动地支承在前213的下部,同时,覆盖前轮11上部地固定前挡泥板14。前轮11可通过例如鼓式的前制动器15控制。
在转向头管2,转动自如地内嵌结合于前叉13的上端部的转向轴杆,在该转向轴杆的上端固定车把杆16,在车把杆16的两端具有把手17。在右侧及左侧的把手17的极近位置,附设前制动拉杆18及后制动拉杆19,通过操作所述拉杆18、19,借助制动钢丝20、21,能够控制前制动器15及后述的后制动器的工作。
在车把杆16的中央部附近,配置包括速度表的仪表盘22。在仪表盘22中,机械式地检测前轮11的车轴的转动,借助电缆23使速度表工作。另外,在右侧的把手17的基部附近,借助向右上方倾斜直设的支杆24支承后视镜25。
此外,图7示出了车架1的构成例。在转向头管2的侧面,结合1根以向后下方倾斜配置的、后端部接近大致水平(稍微向后下降)的形状的弯曲的下部车架3。在下部车架3的后端部3a的上面侧,结合一对左右对称地向后方分支的主车架4(4L、4R)。典型的下部车架3和主车架4由圆管或方管构成。
在各主车架4上,左右分支地形成肩部4a,在构成从肩部4a稍微向后升高延出的直线部4b后,借助弯曲部4c,构成向上方立起的立起部4d。该立起部4d的上部大致水平弯曲,构成车座支持部4e。在左右的主车架4(4L、4R)相互之间,在弯曲部4c附近横架桥接架5,此外,在车座支持部4e的后端部附近横架板6。
在各主车架4的后部,结合弯曲成大致U字型的支撑架7(7L、7R)。支撑架7R的一端(下侧)结合在主车架4R的直线部4,另一端(上侧)结合在立起部4d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跨越主车架4R的弯曲部4c地配置该支撑架7R。另外,对于支撑架7L,其一端与车辆前后方向大致平行,且与地面平行地形成开放端,另一端结合在主车架4L的立起部4d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
如此,结合在各主车架4的支撑架7L、7R形成左右非对称,即支撑架7R在其与主车架4R之间具有闭环结构,而另一方的支撑架7L相对于主车架4L具有带开放端的开环结构。此处,支撑架7L如后述,通过悬架动力部件100,实质上具有与闭环结构同等的功能,但在车架1单体中形成“开环结构”。
此外,支撑架7L配置在动力部件100的后述的变速器部103侧,此时,指向与在车辆前后方向配置传动链条138(参照图8)的方向相同的方向。
此外,在各支撑架7的U字型弯曲部分上附设后轮支持板8(8L、8R)。在所述各后轮支持板8之间,横架后轮12的车轴,通过该车轴,可转动地轴支承后轮12。在各后轮支持板8上开设支承车轴的插通孔8a。插通孔8a作为长孔形成在前后方向,在其后部设置链条张紧装置(未图示)的安装部8b,该链条张紧装置用于设定调节传动链条的张力。此外,在各后轮支持板8的上部,突设形成后挡泥板安装部8c。
此外,对于主车架4,在各直线部4各自的前后部,在本例中,向下方各突设2个大致三角形的动力部件100的悬架用托架9L1、9L2及9R1、9R2。此时,在所述的支撑架7L的开放端,再设置悬架用托架9L3。如此,在本发明中,在具有开环结构的支撑架7L侧,比支撑架7R侧多设置悬架处。
接下来,在摩托车10的前部,与坐在车座上的骑手的下半身周围对应地配置挡风板26。如图1等所示,挡风板26以覆盖转向头管1、下部车架2及前叉13的方式从车把16的前部附近敷设到前轮11的后部附近,以向前突出的形状缓慢弯曲而成。如图5所示,在挡风板26的中央部设置前照灯27,在其斜上方,配设左右的方向指示灯28。此外,在本例中,在前照灯27的右侧部,以内藏在挡风板26内的形状配置警报喇叭29。
此外,在挡风板26的后方,覆盖各主车架4的直线部4b及弯曲部4c地连设脚踏板30。如图1及图2等所示,脚踏板30以与挡风板26大致相同的宽度,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其上面进行平坦化,以能够确保足够的立足空间。另外,脚踏板30的后部(与主车架4的弯曲部4c对应部分)适度起伏。此外,在靠近脚踏板30的后部的中央部(车座的大致下方)设置膨出部31。另外。在膨出部31的里侧,确保凹状空间,在该空间配设后述的化油器等燃料供应系统。
在各主车架4的车座支持部4e的上面,设置车座32。此时,利用横架在车座支持部4e的后端部附近的板6等(参照图10),通过在车座支持部4e上直接设置车座32,能够牢固支持车座32,同时能够削减部件数量。此外,在车座32的里侧,在左右的车座支持部4e之间,配设油箱33。该油箱33也可以借助托架等由车座支持部4e支持。如图1等所示,在车座32的大致下方(主车架4的下侧),由于配置后述的动力部件100,由此能够在稳定位置,设定把就座车座32的骑手的体重估计在内的车辆整体的重心。
在车座32的斜下方,借助所述的支撑架7的后轮支持板8,支持后轮12。后轮12的上部被安装在后挡泥板安装部8c的后挡泥板34覆盖。此外,如图1所示,在支撑架7的适当位置,能够搭载蓄电池(箱)35。后轮12,例如由鼓式的后制动器36制动。此时,通过操作车把杆16的后制动拉杆19,能够借助制动钢丝21控制后制动器36的工作。
在此,如图1及图2所示,在车座32的后部,附设后托架37。后托架37由例如钢制的棒材弯曲而成,通过将其腿部37a固定在后轮支持板8上,牢固地支持在后轮12的上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腿部37a安装包括尾灯39及方向指示灯40的后组合灯38。
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后托架37。此时,如图3及图4所示的方式,后组合灯38不借助后托架37,也就是说利用主车架4的板6等直接安装在车体侧。
下面,说明动力部件100。动力部件100配置在主车架4的下侧。下面首先说明动力部件100的具体构成例。
如图8所示,动力部件100包括构成内燃机发动机的发动机部101、产生供给发动机本体及电动系统所需电力的发电机部102、变速·传递发动机部101的发动机输出的变速器部103、减速变速器部103的输出并将其动力向后轮12输出的减速器部104。此外,在图8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Rr表示车辆后方侧。
在发动机部101中,在汽缸(汽缸体)105内可往返移动地内嵌活塞106,曲轴108转动自如地支持在结合于汽缸体105的曲轴箱(上曲轴箱及下曲轴箱)107内。活塞106的往返运动借助连杆109变换成曲轴108的旋转运动。此外,汽缸轴线(汽缸内径中心轴线)S,如图1所示,在从车辆侧面看时,相对于水平面稍微向前上方倾斜地设定。
在活塞106的上方,在安装有火花塞110的燃烧室中,通过吸气阀111a、排气阀111b进行混合气的吸入·排气控制。吸气阀111a及排气阀111b配设在汽缸头112乃至汽缸盖113内,但在本例中,通过摇杆114驱动吸气阀111a及排气阀111b。包括摇杆114的气门传动机构配置在汽缸体105的右侧,也就是说,曲轴108的转动借助齿轮115传递给凸轮轴116,借助连接在凸轮轴116上的凸轮推杆117及推杆118,通过驱动摇杆114,形成开关吸气阀111a及排气阀111b的构成。
在配置于发动机部101右侧的发电机部102中,在由结合于曲轴箱107上的磁壳119(右壳体)和盖着该壳体的磁盖120形成的壳体内,构成发电装置。即,在曲轴108的右侧轴端,借助飞轮永磁发电机121支承磁铁122,该磁铁122通过在感应线圈123的周围转动,产生感应电力。
在配置于发动机部101左侧的变速器部103中,在由结合于曲轴箱107上的变速器壳体124(左壳体)和盖着该壳体的变速器盖125形成的壳体内,构成动力传递装置。即,以V带式自动无级变速器构成动力传递装置,在配置于曲轴108的左侧轴端的驱动侧滑轮126和支承在从动轴127的从动侧滑轮128之间,架装V带129,通过变化驱动侧滑轮126和从动侧滑轮128中的V带129的转动半径,能够可变地控制驱动侧和从动侧之间的变速比。
此时,在驱动侧滑轮126的可动平面126a内安装滚子130,根据发动机的转速改变变速比。即,例如,如果增大发动机的转速,由于滚于130因离心力向外侧扩展,可动平面126a向固定平面126b侧移动,驱动侧滑轮126的宽度变窄,V带129向外侧挤压。由此,增大驱动侧滑轮126的V带129的转动半径,另外,此时,从动侧滑轮128的宽度扩大,减小V带129的转动半径。因此,能够增大从动侧滑轮128的转速,如此能够改变变速比。此外,从动侧滑轮128的转动进一步借助离合器131传递给从动轴127,在减速器部104减速该输出。
在配置于发动机部101后侧的减速器部104中,在结合于变速器壳体124上的减速器箱132内构成减速机构。即,后驱动轴133借助轴承134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减速器箱132内。此外,在轴承134的侧部,装有密封垫135。后驱动轴133借助固定在其一端侧的减速齿轮136,与从动轴127连结。此外,固定在其另一端侧的链轮137借助作为动力传动装置的传动链条138,连结在安装于后轮12的车轴12a上的扣链齿上(未图示)。
在所述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变速器部103的外侧部附设反冲式起动器装置。如图8或图1等所示,具有结合在安装于变速器盖125上的支轴139上的脚蹬起动踏板140,支轴139借助齿轮组141与曲轴108的左侧轴端部连结。通过脚踏脚蹬起动踏板140,能够使曲轴108转动。此外,也可以利用变速器壳体124等安装支承主支架41。
由所述构成形成的动力部件100搭载支承在所述的车架1上。此时,在车架1,如上所述,设置悬架用托架9L1、9L2及9R1、9R2,另外还设有悬架用托架9L3。在动力部件100上,与所述托架对应地突设多个悬架用凸起部。
例如,如图1所示,与左侧的悬架用托架9L1、9L2及9L3对应地,在变速器壳体124的适当位置以一体突出的形状,设置悬架用凸起部142、143、144。特别是悬架用凸起部144,也如图8所示,配置在后轮12的轮胎42的左侧附近位置,与设在支撑架7L的开放端的悬架用托架9L3结合。而且,支撑架7L的端部和变速器壳体124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
如图9或图1等所示,在车座32的下方对应位置,并且在踏板30的下侧,配置动力部件100。此外,以在踏板30的下侧且被配设在左右内方的车架1(主车架4L、4R)夹着的形状,搭载动力部件100。此外,此时,从图1也可以看出,动力部件100的前端部,即包括气门传动机构的汽缸头112乃至汽缸盖113周围配置在下部车架3的后端部3a的附近。此外,变速器部103位于踏板30的车辆前进方向左侧的后部下方。此外,发电机部102位于踏板30的车辆前进方向右侧的后部下方。
如上所述,在设于踏板30的膨出部31的里侧的凹状空间内,配设空气净化器及化油器,向该化油器供给油箱33的燃料。在本例中,从发动机部101的上部后方供给混合气体。
此外,在发动机部101的前方配置消声器43,通过排气管44连接该消声器43和发动机部101(汽缸头112)。此时,消声器43相对于下部车架3与车宽方向及车高方向大致平行地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此外,排气管44的直径大大小于消声器43,如图1或图5等所示,从消声器43的下侧部旋入地与该消声器43连接。
此外,在本发明中,具有防盗具保持装置200。如以上所述,在此种车辆中,通常使用称之为所谓的“U字锁”等的防盗具。在本发明中也采用典型的所述U字锁,谋求防盗对策。作为防盗具保持装置200的最优选方式,如图1-图4所示,将其隐藏在车座32的下侧地配置在其最近位置。在此例中,在配置有脚蹬起动踏板140的车辆左侧,在该脚蹬起动踏板140的上方,且位于内侧地配置构成(参照图4)。
在此,作为防盗具的U字锁300,如图13等所示,由卡合安装在后轮12等上U字状的卡合部件301、卡合锁在卡合部件301的U字开放端的圆筒状的锁部件302(锁柱)、上锁/开锁该锁部件302的钥匙303构成,从锁部件302的一端侧插拔钥匙303。此外,在图1-图4的图示例中,从锁部件302的后端插入钥匙303。锁部件302具有能够卡合卡合部件301的U字的开放端301a的卡合孔302a。
防盗具保持装置200具有嵌插保持U字锁300的锁部件302的保持架201(第1保持部件)、可装卸地保持卡合于锁部件302内的卡合部件301的夹子202(第2保持部件)。在本例中,具有托架203,借助该托架203,能够将保持架201固定在车架1上的主车架4的车座支持部4e等上。
如图3及图4等所示,保持架201安装在沿车辆大致前后方向靠近车座32的幅宽部位置,形成圆筒状,转动自如地保持U字锁300的锁部件302的大致中央部。因此,能够以保持架201为支点,可摆动地朝车辆外侧支承卡合于锁部件302内的卡合部件301。此外,夹子202在本例中被安装在支撑架7的适当位置,例如,如图7所示,以能够插脱可向车辆外侧摆动的卡合部件301的方式,在车辆外侧方向形成开口部202a。由保持架201及夹子202保持的U字锁300,沿主车架4的外侧,配置于大致上下方向。
此外,图10~图12表示防盗具保持装置200的安装结构例。如本例所示,也可以在车辆右侧配置构成防盗具保持装置200,包括此时及在车辆左侧配置时,如图12所示,可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托架203。另外,例如,如图11所示,通过将托架203与油箱33的周缘部33a紧固在一起,能够在主车架4的车座支持部4e上连接固定托架203。
在所述构成中,首先,结合在各主车架4的支撑架7L、7R形成左右非对称,如上所述,支撑架7R在其与主车架4R之间具有闭环结构,相对于主车架4L,支撑架7L具有带开放端的开环结构。此时,在具有开环结构的支撑架7L侧,比支撑架7R侧多地设定悬架处。
通常,开环结构难以确保车架刚性,不适合直接采用。在本发明中,在开环侧,有较多的动力部件100的悬架处(悬架用托架9L1、9L2及悬架用托架9L3),通过这些托架悬架动力部件100。即,通过形成开环结构,将动力部件100本体用作强度部件,能够确保开环侧的高刚性。
此时,特别在开环结构侧配置脚蹬起动踏板140,通过动力部件100和车架1分散接受在该脚蹬起动时施加给车架1的力,如此能够至少在确保车架刚性的程度内提高操纵稳定性。
另外,在成为支撑架7L侧的开环的部分,能够谋求无此构成部件程度的轻量化。
此外,在形成为左右非对称的开环结构侧,配置动力部件100的变速器部103。即,在开环结构侧,将容易向车宽方向突出的变速器壳体124用作车架1的刚性部件的一部分。变速器壳体124形成箱形状,以在其内部收纳变速机构,由此,能增大截面模量,形成易于确保刚性的结构。另外,通过在车架1的悬架用托架9L1、9L2及悬架用托架9L3上结合变速器壳体124的悬架用凸起部142、143、144,能够将变速器壳体124的刚性用于确保支撑架7(支撑架7L)的刚性,通过此点也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
此外,变速器壳体124侧的支撑架7L的端部朝向与传动链条138相同的方向。在车辆运行中,此传动链条138在驱动轴(后驱动轴133)及从动轴(后轮车轴12a)之间,通过拉伸或松弛,重复紧张和松弛状态。其结果对支撑架7也施加车辆前后方向的反复载荷。特别是开环结构侧的支撑架7L,通过朝向与传动链条138相同的方向,在尽量减小其直径的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刚性。由此,能够不增加多余重量地构成车架1。因此,有助于通过减轻重量提高燃料费用的经济性,同时能够在确保车架刚性的程度内提高操纵稳定性。
此外,通过使动力部件100中的发动机部101的前端部位于下部车架3的后端部3a,使连接在该下部车架3的上面侧的主车架4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后高的形状。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在4冲程发动机中,在发动机前端部组装有气门传动机构。尽管在本发明中,大致水平地配置发动机部101,但是,在所述发动机的配置构成中,下部车架3(特别是后端部3a附近)具有保护发动机前端部周围的作用。也就是说,在车辆行驶中,能够防止伤害物或前轮11甩出的飞石等碰撞发动机前端部形成的撞击。
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具有大致水平配置的发动机部101的动力部件100的配置方面,相对于发动机的心脏部即气门传动机构的部件,即使在容易受到伤害物或飞石等的撞击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护发动机部101周围。在如此保护发动机部101的同时,能够大致水平配置,由此能够降低车座32的座高度,能够提高对骑者脚的承载舒适性。
此外,配设在发动机部101前方的消声器43,相对于下部车架3,与车宽方向及车高方向大致平行地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比消声器43直径小地形成连接消声器43和发动机部101的排气管44。如从排气装置整体考虑,可以比较容易更换的压缩烟道(クラツシヤブル)部件配置构成排气管44。例如,在与路缘等伤害物接触时,由于具有所述排气管44,能够有效保护发动机部101周围不受路缘或伤害物等撞击。此时,作为压缩烟筒部件的排气管44如可容易地更换,则能够实质上降低修理工时及部件成本。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车座32的最近位置配置防盗具保持装置200。从图1等可以看出,防盗具保持装置200,由于配置在接近车座32的比较高的位置,能够以不弯腰的舒适姿势操作。
例如,在由防盗具保持装置200保持U字锁300时,在保持架201内嵌插锁部件302,将卡合部件301的开放端301a卡合在该卡合孔302a。此时,通过在保持架201内适当转动锁部件302,使卡合孔302a朝向车辆外侧。由此,由于能够容易确认卡合孔302a的位置,能够简单、确实卡合卡合部件301的开放端301a。然后,从锁部件302的后端侧插入钥匙303进行锁定。通过向夹子202侧摇动卡合在锁部件302的卡合部件301,插入其开口部202a,U字锁300沿主车架4的外侧,保持在大致上下方向。
如此,由防盗具保持装置200保持的U宇锁300,由于锁在卡合部件301和锁部件302之间,即使在行驶中,也能保持稳定。此外,由于被夹子202确实卡紧,卡合部件301也不因振动等而晃荡,能够保持稳定。此外,能够防止U字锁300本身被盗。
此外,嵌插在保持架201内的锁部件302,在靠近车座32宽部的位置,配置在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卡合部件301以其纵向沿着主车架4的外侧的方式保持在大致上下方向。通过如此保持,能防止骑者的脚碰到U字锁300。此外,对于轴距短、车座32的后方长度也短的此种1人乘用摩托车,能够有效且适当地将长卡合部件301配置在有限的空间内。
此外,在以典型的方式,在配置有脚蹬起动踏板140的车辆左侧,在该脚蹬起动踏板140的上方,且向内侧收纳地配置构成防盗具保持装置200。即使在脚蹬起动踏板140侧设置防盗具保持装置200时,如上所述,也不向车宽方向突出,但在车宽方向一侧,由于能够进行U字锁300的开锁作业、利用脚蹬起动踏板140起动动力部件100、在车架1上安装U字锁300的作业等,因此使用性及操纵性极为优良。
在此,图14表示防盗具保持装置200及保持在其上的U字锁300的其他实施方式。
例如,如图14(a)所示,在主车架4的立起部4d固定保持架201,在车座支持部4e及支撑架7上设置夹子202。如果采用此种方式,能够沿主车架4的外侧,在大致车辆前后方向,保持U字锁300的卡合部件301。
此外,如图14(b)所示,在支撑架7上固定保持架201,在车座支持部4e上设置夹子202。如果采用此种方式,能够沿主车架4的外侧,以相对于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倾斜的形状保持U字锁300的卡合部件301。
此外,如图14(c)所示,在主车架4的立起部4d的下部附近及支撑架7上固定保持架201,在车座支持部4e上设置夹于202。如果采用此种方式,能够沿主车架4的外侧,在大致上下方向保持U宇锁300的卡合部件301。
以上,与实施方式一同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只局限于此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可进行变更等。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动力部件100的发动机部101具有4冲程发动机的例子,但也可以是2冲程发动机,此时,由于不具有气门传动机构,能够谋求发动机的轻量·紧凑化。
此外,说明了圆筒状构成防盗具保持装置200的保持架201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具有四边形或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等截面形状的筒状。
综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通过在此种车架中具有开环结构,能够将动力部件本体用作强度部件,确保开环侧的高刚性,此外,通过钻研相对于车架的动力部件或其周边部件等的配置关系,能够谋求部件的防护功能,同时实现有效的轻量·紧凑化。结果,能够提供廉价且结构简单的、容易制作的车架结构,能够实现在紧凑化的同时,能够有效搭载防盗装置的摩托车。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的车架结构,所述摩托车在车架前后支承前轮及后轮,借助动力传递装置向所述后轮传递搭载于所述车架上的动力部件的输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具有左右一对主车架和左右一对支撑架,所述左右一对主车架连接在下部车架上,所述左右一对支撑架的前端部与所述各主车架相连接,其后端部具有后轮支持板;
所述左右一对支撑架在后部设有弯曲部,弯曲形成为大致U字型,并且,一方的支撑架为相对于所述主车架具有开放端的开环结构,而另一方的支撑架在其与所述主车架之间形成为闭环结构;
所述形成为开环结构的一方的支撑架与所述主车架通过在开放端部设置相对于所述动力部件的悬架部位、并悬架动力部件,从而形成为实质上的闭环结构。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动力传动装置侧的所述支撑架形成闭环结构,同时在与所述动力传动装置侧相反一侧的所述一方的支撑架为开环结构的非对称结构,在包括设定于该一方的支撑架上的所述悬架处的所述开环结构侧,比所述闭环结构侧多地设定多个悬架处。
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环结构侧配设所述动力部件的变速器部,将所述变速器部的外壳用作所述车体框架的刚性构件的一部分。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部的所述外壳侧的所述支撑架的端部,指向与车辆前后方向配置的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相同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的发动机部的前端部位于所述下部车架的后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将连接于该下部车架的上面侧的所述主车架形成为后高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下部车架,在与车宽方向及车高方向大致并行且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地设置排气系统消音器,借助比所述消音器直径小的排气管,连接该消音器和所述动力部件的所述发动机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支承于所述主车架的车座的最近位置具有防盗具保持装置,用于保持由卡合构件和锁在此卡合构件中的锁构件构成的防盗具,
所述防盗具保持装置具有:用于保持所述锁构件并向车辆外侧可摆动地支承所述卡合构件的第1保持架,和向摆动方向可装卸地保持所述卡合构件的第2保持架。
8.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车座的幅宽部位置沿车辆的大致前后方向安装所述第1保持架,并且该第1保持架以能转动自如地保持所述锁构件的大致中央部的方式形成为筒状。
9.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座的下侧、沿所述主车架的外侧、大致上下方向配置通过所述第1保持架及所述第2保持架保持的所述防盗具。
10.如权利要求7记载的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配置有脚蹬起动踏板的一侧、在该脚蹬起动踏板的上方且装在内侧地配置构成所述防盗具保持装置。
CNB2004100020711A 2003-01-09 2004-01-09 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23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03373A JP3901096B2 (ja) 2003-01-09 2003-01-09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003373/2003 2003-0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7264A CN1517264A (zh) 2004-08-04
CN100402367C true CN100402367C (zh) 2008-07-16

Family

ID=32894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207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2367C (zh) 2003-01-09 2004-01-09 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901096B2 (zh)
CN (1) CN10040236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8448B (zh) * 2017-11-02 2023-01-01 義大利商比雅久股份有限公司 電驅動機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5234B2 (ja) * 2004-08-06 2010-08-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盗難防止具保持装置
BRPI0805388B1 (pt) * 2007-12-27 2018-06-2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cicleta
CN105189275B (zh) * 2013-03-28 2019-02-12 哈特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小型摩托车
US9650100B2 (en) * 2013-11-07 2017-05-16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of straddle-type vehicle
JP6222852B2 (ja) * 2015-07-21 2017-11-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CN107128431A (zh) * 2017-05-15 2017-09-05 江苏新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动车或电动摩托车用中置电机组件
JP6648197B2 (ja) * 2018-06-26 2020-02-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8349A (ja) * 1992-07-31 1994-02-22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US5480001A (en) * 1993-10-19 1996-01-0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rame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JPH08133158A (ja) * 1994-11-04 1996-05-28 Soqi Inc 自動二輪車
JPH10100959A (ja) * 1996-09-30 1998-04-21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H11286293A (ja) * 1998-04-02 1999-10-19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JP3315976B2 (ja) * 1992-11-17 2002-08-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盗難防止装置
JP3315776B2 (ja) * 1992-11-17 2002-08-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盗難防止装置
JP2002284064A (ja) * 2000-09-22 2002-10-03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物品収納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8349A (ja) * 1992-07-31 1994-02-22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JP3315976B2 (ja) * 1992-11-17 2002-08-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盗難防止装置
JP3315776B2 (ja) * 1992-11-17 2002-08-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盗難防止装置
US5480001A (en) * 1993-10-19 1996-01-0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rame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JPH08133158A (ja) * 1994-11-04 1996-05-28 Soqi Inc 自動二輪車
JPH10100959A (ja) * 1996-09-30 1998-04-21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H11286293A (ja) * 1998-04-02 1999-10-19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JP2002284064A (ja) * 2000-09-22 2002-10-03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物品収納部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8448B (zh) * 2017-11-02 2023-01-01 義大利商比雅久股份有限公司 電驅動機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901096B2 (ja) 2007-04-04
CN1517264A (zh) 2004-08-04
JP2004216938A (ja) 2004-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83351B1 (ko) 하이브리드식 안장형 차량
JP5404913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式鞍乗り型車両
US7753157B1 (en) Motorcycle with pedals
US7610979B1 (en) Reverse drive system for a three-wheeled vehicle
US10875595B2 (en) Three-wheeled straddle-seat vehicle
CN108698498B (zh) 三轮跨骑座椅式车辆族系
CA2735496C (en) Suspension-supporting bracket for a vehicle
JP2002079983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取付構造
CN100402367C (zh) 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JP2011126514A (ja) 前二輪式三輪車
EP3408165B1 (en) Three-wheeled straddle-seat vehicle
CN102001383B (zh) 跨骑型车辆用发动机壳的保护罩
JP3743239B2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694491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転舵構造
JPWO2005063559A1 (ja) 電動車両
KR20060050460A (ko) 자동 이륜차
JP2621273B2 (ja)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取付構造
KR200339371Y1 (ko) 좌판이 절첩가능한 충전식 스쿠터
CN104136315A (zh) 车辆
JPH1067240A (ja) 小型車両のドライブシャフト支持構造
EP1366977B1 (en) Exhaust muffler layout structure in motorcycle
KR100342970B1 (ko) 스쿠터형 차량의 스윙식 파워 유닛 및 킥 시동장치
JP2001097272A (ja)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KR20060050552A (ko) 저상식 차량
JPH0314884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16

Termination date: 201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