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5838C - 盘片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95838C
CN100395838C CNB2005100666102A CN200510066610A CN100395838C CN 100395838 C CN100395838 C CN 100395838C CN B2005100666102 A CNB2005100666102 A CN B2005100666102A CN 200510066610 A CN200510066610 A CN 200510066610A CN 100395838 C CN100395838 C CN 10039583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blowing device
reproducing unit
supporting member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666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84180A (zh
Inventor
伊东成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84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4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58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583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1Selecting or spacing of record carriers for introducing the hea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21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ith movable magazine
    • G11B17/223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ith movable magazine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Abstract

一种盘片装置,包括再生部、圆弧状的放料器和支承构件,所述再生部具有读取盘片的记录信息的读取构件和载置该盘片的转台,且该再生部可在盘片搬送路径的侧方与盘片中心部之间移动,所述圆弧状的放料器将所述盘片作为储备,且为了使所述再生部可移动到被储备的所述盘片中心部,该放料器形成为圆的包含中央部的过半部凹缺的形状,所述支承构件与所述盘片的不被该放料器保持的部位对置,且与所述放料器分体设置,对所述盘片的水平方向运动作出限制。本发明所提供的盘片装置,能减少部件数,并可防止被储备在放料器上的盘片向下方倾斜,防止盘片的脱落,对盘片的高度位置能作出限制,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提高可靠性。

Description

盘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片的记忆信息再生用的盘片装置,特别是涉及搭载在汽车等的可动物上使用的盘片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盘片装置,具有:可在盘片搬送路径的侧方与盘片中心部之间移动的再生部;以及将被插入的盘片作为储备、同时为了使所述再生部可移动到被储备的盘片中心部而将包含该中央部的过半部形成凹缺(日文:欠如)形状的放料器,由设置在各放料器上的支承构件将与所述凹缺位置对应的盘片周缘部的一部分抵接支承,不需要支承时,将支承构件转动退避到不作用于盘片的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197774号公报(段落0011、0073、0074、0076、0077及图2)
传统的盘片装置,由于将设置在各放料器上的支承构件与放料器的凹缺位置对应的盘片周缘部的一部分抵接支承,不需要支承时,将支承构件转动退避到不作用于盘片的位置,因此,可防止被储备在放料器上的盘片朝水平方向偏离,然而,盘片的负载只由放料器一侧保持,故在与放料器的凹缺位置对应的一侧,盘片向下倾斜,盘片有可能脱落在装置内,对此不能予以防止。又,为了装置小型和薄型化,在将再生部的水平移动高度位置与放料器对盘片的储备高度位置接近的场合,当被储备在放料器上的盘片倾斜时,存在着再生部与盘片的边缘抵接、不能转动到该盘片的中心部的课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所提供的盘片装置,能减少部件数,并可防止被储备在放料器上的盘片向下方倾斜,防止盘片的脱落,对盘片的高度位置能作出限制,小型,薄型化且高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盘片装置包括再生部、圆弧状的放料器和支承构件,所述再生部具有读取盘片的记录信息的读取构件和载置该盘片的转台,且该再生部可在盘片搬送路径的侧方与盘片中心部之间移动,所述圆弧状的放料器将所述盘片作为储备,且为了使所述再生部可移动到被储备的所述盘片的中心部,该放料器形成为圆的包含中央部的过半部凹缺的形状,所述支承构件与所述盘片的不被所述放料器保持的部位对置,且与所述放料器分体设置,对所述盘片的水平方向作出限制,所述支承构件构成为可以转动和上下运动,该支承构件的外筒与具有齿轮的轴部嵌合,在所述外筒的外面上部具有夹持盘片的夹持片,在所述外筒的下面部具有与从转动板凸设的销卡合的圆周槽,在搬送盘片时,所述支承构件退避至盘片搬送路径的下方。
又,本发明的盘片装置包括再生部、圆弧状的放料器和支承构件,所述再生部具有读取盘片的记录信息的读取构件和载置该盘片的转台,且该再生部可在盘片搬送路径的侧方与盘片中心部之间移动,所述圆弧状的放料器将所述盘片作为储备,且为了使所述再生部可移动到被储备的所述盘片的中心部,该放料器形成为圆的包含中央部的过半部凹缺的形状,所述支承构件可以转动,且具有将所述盘片的不被所述放料器保持的部位夹持、对所述盘片的高度位置作出限制的夹持片,所述支承构件构成为可以转动和上下运动,该支承构件的外筒与具有齿轮的轴部嵌合,在所述外筒的外面上部具有夹持盘片的所述夹持片,在所述外筒的下面部具有与从转动板凸设的销卡合的圆周槽,在搬送盘片时,所述支承构件退避至盘片搬送路径的下方。
采用本发明,由于配设了与放料器储备的盘片的不被该放料器保持的部位对置、对水平方向运动作出限制并与放料器分体设置的支承构件,因此可减少部件数。
又,由于配设了具有夹持片的盘片支承手段,所述夹持片将放料器储备的盘片的不被该放料器保持的部位夹持,对高度位置作出限制。因此,在与放料器的凹缺位置对应的一侧,能可靠地防止盘片向下倾斜,其结果,不仅能低成本制造装置,而且可将盘片正确地保持成水平,为了装置薄型化,即使将再生部的水平移动高度位置与放料器对盘片的储备高度位置接近,也具有不会妨碍再生部水平移动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盘片装置内部构成的俯视图。
图2为表示将顶板和框体前面板取下后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将盘片插入装置内状态的要部的左半部分主视图。
图4为盘片导向构件上升后的左半部分的主视图。
图5为表示图4中使盘片上升到再生部进入位置的状态立体图。
图6为表示将盘片夹持保持在转台上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装置本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8为表示将顶板从框体取下后的内部立体图。
图9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0为表示将框体的前面板取下后状态的立体图。
图11为将顶板取下后、表示框体内部的俯视图。
图12为从装置右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13为将侧板取下表示的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14为从装置左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15为从装置右前方看的立体图。
图16为从装置左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17为将盘片载置时的侧板取下表示的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18为从装置左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19为从装置右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20为表示将顶板取下表示的框体内部的俯视图。
图21为从装置左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22为再生部插入时的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23为将再生单元转动到再生位置时表示的框体内部的俯视图。
图24为从装置右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25为从装置右前方看的立体图。
图26为从装置左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27为从装置右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28为表示再生状态下的框体内部的俯视图。
图29为从装置右前方看的立体图。
图30为再生状态下的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31为将顶板取下表示的框体内部的俯视图。
图32为从装置左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33为从装置左后方看的立体图。
图34为表示第2旋转体的凸轮槽和与该凸轮槽卡合的杆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35为使放料器上下运动的螺旋槽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态1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盘片装置内部构成的俯视图,图2为表示将顶板和框体前面板取下后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将盘片插入装置内状态的要部的左半部分主视图,图4为盘片导向构件上升后的左半部分的主视图,图5为表示图4中使盘片上升到再生部进入位置的状态立体图,图6为表示将盘片夹持保持在转台上状态的立体图。
在框体10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部、盘片插入·排出部、盘片转换部和再生部,为使这些各部件配合动作,而设置有多个凸轮和杆等。驱动部由配置于框体101的底板101e里侧拐角处的驱动源即电动机、与框体101的后面板101c、左右侧面板101b、101d和底板101c相互配合设置的凸轮构件、杆等所构成。盘片插入·排出部设置于框体101的前面板侧,其详细内容后述。
如图2所示,盘片转换部相对于连接前面板的右端部与后面板的左端部的对角线,在大致0度、90度、180度的角度位置上,将3个盘片上下移动体(以下称为旋转轴)401、402、403支承于框体底板101e与顶板(未图示)之间。在各旋转轴401、402、403的上下部分,分别形成有可收纳规定枚数(比如5枚)的盘片450高度的小径部401b、401 c、402b、402c、403b、403c,中间的大径部的外周面上,分别形成有台阶状的螺旋槽401a、402a、403a。
支承盘片450的放料器405,由将包含中心部的过半部作成凹缺的圆弧状的片材构成,在相对于连接前面板的右端部与后面板的左端部的对角线大致0度、90度、180度的角度位置的部分,安装着支承构件406、407、408。在从该支承构件406、407、408向盘片450的外方凸出的凸出部406a、407a、408a上,如图1所示设置有销406c、407c、408c,这些销406c、407c、408c与并列设置于旋转轴401、402、403旁边的导销409、410、411穿通的孔406b、407b、408b及旋转轴401、402、403的螺旋槽401a、402a、403a卡合。在凸出部407a上安装着放料板弹簧215a、215b的安装臂407d、407e。
采用这种结构,大径齿轮404通过齿轮组419接受电动机418的驱动力进行旋转,由此,通过设置于与该大径齿轮404啮合的各旋转轴401、402、403上端部的齿轮401d、402d、403d,使该各旋转轴同时旋转,放料器405沿着螺旋槽401a、402a、403a进行上下运动。
如图5所示,盘片转换部还包括:近接于盘片插入·排出口303(图7)侧、与大径齿轮404啮合的齿轮412;与该齿轮412啮合的齿轮413;销414a与该齿轮413上形成的8字形凸轮槽413a卡合的摆动杆414;通过销416b与该摆动杆414连接、沿着框体前面板101a左右滑动的滑板415;具有与该滑板415的销415a卡合的凸轮槽416a并能沿着框体前面板101a上下滑动的滑板416;以及一端具有与该滑板416的销416b卡合的双股部417a的转动板417。
如图5所示,转动板417被转动构件423的垂直折曲片423a所支承,该转动构件423可水平转动地被轴支承在框体底板101e上。在该转动构件423上,可转动地支承看轴部421c,在该轴部421c的下部设置有齿轮421b。外筒421d与该轴部421c嵌合,在该外筒421d的下部形成有圆周槽421e,该圆周槽421e与设置于转动板417的自由端上的销417b卡合,上部形成有夹持盘片450的夹持片421a,由这些构件等构成了盘片支承手段即盘片导向构件421。
齿轮412、413和摆动杆414被支承在顶板上,滑板415的左右端上设置的销415b与框体前面板101a的水平长孔420a(图7)卡合。又,滑板416上设置的销416a与框体前面板101a上形成的垂直长孔420b卡合。
如图2所示,再生部具有再生构件502,该再生构件502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在竖立于框体101的底板101e的轴110上,当盘片不进行再生时,沿着盘片搬送路径退避于框体侧方,再生时,从框体侧方转动移动到框体中央的再生位置(盘片中心部)。
下面说明动作。
如图3所示,盘片插入·排出时,盘片导向构件421退避在盘片的搬送路径之外的下方。在此状态下,一旦将盘片插入,则盘片导向构件421的上方通过盘片450,当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已插入规定位置时,电动机418根据该检测信号而起动,起动后的电动机418的驱动力通过齿轮组419传向大径齿轮404,通过齿轮401d、402d、403d使各旋转轴401、402、403旋转。与此同时,经由与大径齿轮404啮合的齿轮412、与该齿轮412啮合的齿轮413、销414a与该齿轮413上形成的8字形凸轮槽413a卡合的摆动杆414、通过销416b与该摆动杆414连接而沿着框体前面板101a左右滑动的滑板415、具有与该滑板415的销415a卡合的凸轮槽416a并能沿着框体前面板101a上下滑动的滑板416、以及一端具有与该滑板416的销416b卡合的双股部417a的转动板417,使盘片导向构件421上升到图4所示的盘片搬送路径内。
在此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齿轮组将旋转力传向齿轮421b,使盘片导向构件421转动,由夹持片421a将盘片夹持,在该保持状态下,盘片450如图5所示上升到再生构件502的进入位置。
继续使大径齿轮404旋转,盘片导向构件421再次下降到图6所示的位置,盘片450被载置在与上述的动作同步地从退避位置移动到再生位置的再生构件502的转台上。在此状态下,夹持器508a在转台上将盘片450夹持,再生部执行再生动作。
这样,采用该实施形态1,由于配设了具有夹持片的盘片导向构件,所述夹持片将放料器储备的盘片的不被该放料器保持的部位夹持,对高度位置作出限制。因此,能可靠地防止盘片向下朝放料器的凹缺部分倾斜,其结果,可将盘片正确地保持成水平,为了装置薄型化,即使将再生部的水平移动高度位置与放料器对盘片的储备高度位置接近,也不会妨碍再生部的水平移动。又,盘片搬送时,盘片导向构件退避到盘片搬送路径的下方,故即使将该盘片导向构件配置于盘片搬送区域内,也不会妨碍盘片的搬送,与将盘片导向构件配置于盘片搬送区域之外的场合相比,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的盘片装置一例子。
图7为装置本体100的外观立体图,图8为表示将顶板102从框体101取下后的内部立体图,图9为图10的俯视图,图10为表示将框体101的前面板101a取下后状态的立体图。
如这些图所示,在框体10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部200、盘片插入·排出部300、盘片转换部400和再生部500,为使这些各部件配合动作,而设置有多个凸轮和杆等。下面参照图1~图35作出说明。
驱动部200
如图21所示,驱动部200,具有配置于框体101的底板101e里侧拐角处的驱动源即电动机201、通过齿轮组202供给电动机201的动力的第1旋转体203及第2旋转体204。在第1旋转体203上形成有涡旋状的凸轮槽203a,在第2旋转体204上形成有相互独立的4个凸轮槽204a、204b、204c、204d。这些齿轮组202、第1、第2旋转体203、204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框体101的底板101e上。
如图12所示,凸轮槽204a的中间部和两端部形成了与第2旋转体204同心的圆弧状,将该两部连接的连接部形成在第2旋转体204的半径方向上。如图34所示,销205a被设置在了配置于第2旋转体204下面的L字形的第1机构驱动杆(以下称为第1驱动杆)205的中间部,该销205a与所述凸轮槽204a卡合,该第1驱动杆205的一端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设于框体101的底板101e的轴205b上。
如图12所示,凸轮槽204b在与凸轮槽204a的反向侧上,具有形成了与凸轮槽204a大致相同半径形状的半圆弧状部。并且,如图34所示,销310a被设置在了配置于第2旋转体204下面的开闭器驱动杆即第2机构驱动杆(以下称为第2驱动杆)310的中间部,该销310a与所述凸轮槽204b卡合,第2驱动杆310的一端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齿轮组202中的1个齿轮轴上。
如图12所示,凸轮槽204c形成半圆弧状,其一端位于第2旋转体204的外周侧,另一端位于第2旋转体204的中心侧。并且,如图34所示,配设在配置于第2旋转体204下面的传感器驱动杆213中间部的销213a与凸轮槽204c卡合。传感器驱动杆213的一端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设于框体101的底板101e的轴213c上。
如图12所示,凸轮槽204d以第2旋转体204有轴为中心形成半圆弧状,其一端靠近轴,从途中弯曲而形成,并且,如图34所示,销501a被设置在了配置于第3旋转体204上面的第3机构驱动杆(以下称为第3驱动杆)510的中间部,该销510a与所述凸轮槽204d卡合,第3驱动杆510的一端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设于框体101的底板101e的轴510b上。
如图34所示,设置于第1驱动杆205的自由端上的轴205b,与沿着框体101的后面板101c平行移动的滑板206的长孔206a卡合,在滑板206上形成有4个凸轮槽206b、206c、206d、206e。又,如图18所示,在滑板206的弯曲成直角的立起面上形成有L字形的凸轮槽206f。如图19所示,转动杆207具有与凸轮槽206b卡合的柱体207a,在柱体207a的上部具有盘片检测板207b。
参照图19,具有与L字形的凸轮槽206f卡合的销208a的杆208,可旋转地被支承在框体101的后面板101c上。杆209通过销207c和长孔209a与杆207的一端连接。如图20所示,L字形杆210具有通过转动轴210a与杆209连接的中间部,设于其一端的销210b与槽206e卡合,设于另一端的销210c与滑板211的弯曲双股部211a卡合。
滑板211设置成能沿着框体101的右侧板内面滑动,如图19所示,具有与该上缘凹部211b卡合的卡合部212a的滑板212,设置成能沿着框体101的右侧板内面滑动。该滑板212具有朝向框体内弯曲成与齿条212b大致呈直角的双股卡合部212c。
盘片插入·排出部300
如图12所示,盘片插入·排出部300具有沿着框体前面板101a的内面左右运动的凸轮板301,在凸轮板301上,左右形成有2个凸轮槽301a、301b。2个开闭器302R、302L具有与凸轮槽301a、301b卡合的销302a、302b,可转动地被支承于框体前面板内面,对框体前面板101a上形成的盘片插入·排出口303进行开闭。
如图5所示,在盘片插入·排出口303的上方,设置有从框体前面板101a的内面向内方凸出的基板314,在基板314上的两端部形成有直线状的导槽314a~314c和L字状的导槽314d。在基板314的下部配置着盘片搬送板315,将设于盘片搬送板315上面的销315a~315c通过导槽314a~314c,其上端部经铆接处理,使这些销子不会从导槽中脱出,盘片搬送板315被下吊支承在基板314上。在盘片搬送板315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弧状的凹部315d,不与盘片的外缘接触。
如图6所示,在盘片搬送板315的两端,通过轴316a安装着转动杆316,在转动杆316之间设置与轴316a平行的盘片搬送滚子317,由盘片搬送板315和盘片搬送滚子317形成的间隔与盘片插入·排出口303一致。在从一方的转动杆316向外方凸出的盘片搬送滚子317的轴317a上设置动力传递用的齿轮318,齿轮组320与齿轮318啮合,传递来自框体右侧板101b的内部安装的图15所示的电动机319的旋转力。又,在转动杆316上设置齿轮318及其导销321,导销321与框体右侧板101b上形成的凸轮槽101g卡合。
如图18所示,在安装着图15所示的齿轮组320的盘片搬送板315右侧的上表面,可转动地支承着锁定杆322,设于锁定杆322的销322a与图9所示的基板314的L字状的导槽314d卡合,设于锁定杆322的销322b与滑板212的双股卡合部212c卡合。形成于滑板212的齿条部212b与齿轮组320中的1个齿轮啮合。
盘片转换部400
如图13和图14所示,盘片转换部400相对于连接前面板的右端部与后面板的左端部的对角线,在大致0度、90度、180度的角度位置上,将3个盘片上下移动体(以下称为旋转轴)401、402、403支承于框体底板101d与顶板102之间。在各旋转轴401、402、403的上下部分,分别形成有可收纳规定枚数(比如5枚)的盘片450高度的小径部401b、401c、402b、402c、403b、403c,中间的大径部的外周面上,分别形成有台阶状的螺旋槽401a、402a、403a。
框体里侧的旋转轴402、403的台阶状的螺旋槽402a、403a是同一形状,但前侧的旋转轴401的台阶状的螺旋槽401a如图35所示,从台阶差H2转移至H3比里侧的旋转轴402、403要快。采用这种结构,在该台阶差变化早的时点保持的盘片的前侧形成从里侧朝下的形状。旋转轴401、402、403各自的上端部具有齿轮401d、402d、403d,齿轮401d、402d、403d与1个大径齿轮404啮合。另外,图35中,H1表示再生部进入高度(即、安装在比转台507上方位置上的、不会妨碍转台507向盘片的下面移动并被放料器405和盘片导向构件421支承的盘片高度位置),H2表示盘片夹紧高度(即、载置于转台507上的盘片被夹持器508a推压的位置),H3表示再生部退避高度(即、当转台507退避到盘片侧方时被放料器405和盘片导向构件421支承的盘片高度位置)。又,M1表示使转台507向支承盘片的位置移动的再生部进入模式,M2表示载置于转台507上的盘片被夹持器508a推压·保持的盘片夹紧模式,M3表示转台507向盘片的侧方退避的再生部退避模式,M4表示将盘片插入盘片装置中的那一盘片从盘片装置排出的盘片插入·排出模式。
支承盘片450的放料器405,由将包含中心部的大部分除去的半圆弧状的片材构成,在相对于连接前面板的右端部与后面板的左端部的对角线大致0度、90度、180度的角度位置上安装着支承构件406、407、408。如图11和图15所示,在从该支承构件406、407、408向盘片450的外方凸出的凸出部406a、407a、408a上,设置有销406c、407c、408c,这些销406c、407c、408c与并列设置于旋转轴401、402、403旁边的导销409、410、411穿通的孔406b、407b、408b及旋转轴401、402、403的螺旋槽401a、402a、403a卡合。在凸出部407a上安装着放料板弹簧215a、215b的安装臂407d、407e。
采用这种结构,大径齿轮404通过齿轮组419接受电动机418的驱动力进行旋转,由此,通过齿轮401d、402d、403d使各旋转轴401、402、403同时旋转,放料器405沿着螺旋槽401a、402a、403a进行上下运动。在该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因上述里侧的旋转轴402、403的台阶状的螺旋槽402a、403a与前侧的旋转轴401的台阶状的螺旋槽401a不一样,故发生被保持于放料器405的盘片450的前侧朝下方的情况。
如图16所示,盘片转换部400还包括:接近盘片插入·排出口303侧、与大径齿轮404啮合的齿轮412;与该齿轮412啮合的齿轮413、销414a与该齿轮413上形成的8字形凸轮槽413a卡合的摆动杆414;通过销416b与该摆动杆414连接、沿着框体前面板101a左右滑动的滑板415;形成有与该滑板415的销415a卡合的凸轮槽416a并沿着框体前面板101a上下滑动的滑板416;以及一端具有与该滑板416的销416b卡合的双股部417a的转动板417。
齿轮412、413和摆动杆414被支承在顶板102上,如图8所示,滑板415的左右端上设置的销415b与框体前面板101a的水平长孔420a卡合。又如图8所示,滑板416上设置的销416a与框体前面板101a上形成的垂直长孔420b卡合。
参照图18,将设于第2驱动杆310前端的齿轮310b与设于盘片导向构件421下部的齿轮421b连接的齿轮组422,设置在轴支承于框体底板101e的转动轴支承板423上。在转动轴支承板423的垂直折曲片上可转动地支承着所述转动板417。在所述盘片导向构件421上,外筒421d与具有齿轮421b的轴部421c嵌合,在外筒421d的外面上部具有夹持盘片的夹持片421a,外筒421d的下面部与从转动板417凸设的销417b卡合,采用这种结构,盘片导向构件421可以转动和上下运动。
再生部500
再生部500具有图23所示的转动杆502和图24所示的再生构件502,所述转动杆501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一端被设置于框体101的图10的轴110上,并且,被插设的销501b与第1旋转体203的凸轮槽203a卡合。所述再生构件502通过转动杆501,从盘片的区域外的退避位置向盘片再生位置驱动。再生构件502具有如图24所示的再生部支承板503和支承板504,如图10和图23所示,通过将设于一端的孔503a、504a与竖立于框体101的底板101e上的轴110嵌合,两个板被安装成转动自如。
如图23所示,在再生部支承板503上,形成有与设于所述转动杆501的销501c卡合的凸轮槽503b,在前端部两侧和基端部上设置有冲击吸收体503c。在再生部支承板503的前端旁边,形成有与设于框体101的底板101e的图8~图10所示的盘片对中心定位构件103卡合的切口槽503d。如图31所示,具有相互啮合的齿轮505a、506a的锁定构件505、506,通过这些齿轮的转动轴505b、506b转动自如地被支承在再生部支承板503上。在锁定构件505、506的自由端部,形成垂直状弯曲的并具有卡合凹部的卡合部505c、506c。
如图14所示,在支承板504的两前端部和基端部上,形成有与图23所示的再生部支承板503的冲击吸收体503c的上部卡合的孔504b,在其前端的旁边,设置有载置盘片并旋转的转台507。该转台507设置在圆盘形电动机512a的轴上,该圆盘形电动机512a被设置在回路基板512上。并且,设置有从基端部移动于前端部之间、读取盘片450的记忆内容的读取部(拾波器)513。
设于夹板508一端部的两侧上的垂直折曲片508b,通过轴508c分别可转动地被支承在设于支承板504的基端部两侧的垂直折曲片504c上,在夹板508的前端,摆动自如地支承着夹持器508a,该夹持器508a将盘片推压保持在转台507上,在夹板508的后端设置螺旋弹簧509,该螺旋弹簧509将夹持器508a向转台507推压。
如图26所示,沿着框体左侧面内面滑动的驱动杆511,在第3驱动杆510的前端部用销510c和长孔511a连接,在该滑动构件511的上表面形成有锁定动作用凸轮槽511b和盘片动作用凸轮槽511c。设于图31所示的锁定构件506的销506d与锁定动作用凸轮槽511b卡合,可摆动地将夹板506的驱动板515与连接板513连接,设于连接板513的销514与盘片动作用凸轮槽511c卡合。
下面说明动作。
(从盘片插入至再生的动作)
首先,关闭未图示的开关,图12所示的电动机201起动,通过齿轮组202使第1、第2旋转体203、204转动。如图12所示,随着第2旋转体204的转动,与凸轮槽204b卡合的第2驱动杆310朝箭头A方向转动,在其转动中,中间杆311朝箭头B方向转动,凸轮板301朝箭头C方向移动。随着该移动,将销302a、302b与凸轮板301的凸轮槽301a、301b卡合的开闭器302R、302L分别朝箭头D、E方向转动,将盘片插入·排出口303开放。
此时,如图13和图15所示,再生部500退避到盘片的移动区域之外,盘片搬送板315位于框体101的前面板侧,放料器405所需的台阶移动到盘片搬送高度。并且,只有将与盘片插入·排出口303接近的旋转轴401的螺旋槽401a卡合的一部分,成为了下降到再生部退避高度位置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一旦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从盘片插入·排出口303插入的盘片,则接受从该传感器发出的检测信号,图15的电动机319起动,通过齿轮318使滚子317旋转驱动。由此,盘片的上下面受盘片搬送板315和放料器405的引导,盘片的左右侧受旋转轴401和图14的夹板508的侧壁引导,向框体101的内部搬送。如图34所示,第2旋转体204的模式检测是由位置传感器214执行,该位置传感器214具有通过销213a与第2旋转体204的凸轮槽204c卡合的传感器驱动杆213、以及与传感器驱动杆213前端的双股部213b卡合的销214a。
当被插入的盘片450搬送到规定位置时,如图15所示,盘片检测板207b推向盘片,朝箭头F方向转动,通过转动杆207使开关杆209朝箭头G方向转动,将开关216关闭。
此外,如图12所示,第2旋转体204依靠电动机201的继续驱动而旋转,由此,第2驱动杆310朝箭头A’方向转动,中间杆311朝箭头B’方向转动,凸轮板301朝箭头C’方向移动,开闭器302R、302L向盘片插入路径内凸出,将盘片插入·排出口303关闭。
另一方面,与从开关216发出的关闭信号相对应,当电动机418起动时,如图16所示,通过齿轮组419、大径齿轮404、齿轮401d、402d、403d使旋转轴401、402、403旋转,如图17所示,通过与各旋转轴401、402、403的螺旋槽401a、402a、403a卡合的支承构件的凸出部的销406c、407c、408c,放料器405的盘片插入侧的高度恢复到盘片搬送高度。
同时,齿轮412旋转,具有卡合于齿轮412与齿轮413的8字形凸轮槽413a的销414a的摆动杆414,朝箭头H方向转动,滑板415随着该转动朝箭头J方向转动,滑板416朝箭头K方向转动,转动板417朝箭头L方向转动,由此,如图16所示,盘片导向构件421朝箭头M方向上升到盘片搬送高度。
如图18所示,第2旋转体204依靠电动机201的继续驱动而旋转,由此,第1驱动杆205朝箭头N方向转动,滑板206朝箭头P方向移动。由此,盘片检测板207b朝箭头F方向转动退避。接着,滑板206朝箭头P方向移动,杆208朝箭头Q方向移动,L字形杆210朝箭头R方向移动,滑板211朝箭头S方向移动,由此,将盘片推压于放料器的放料板弹簧215a、215b的推压解除,滑板212与滑板211抵接,滑板212被滑板211推压。
这样,如图18和图19所示,滑板212朝箭头T方向移动一定量,通过双股卡合部212c使锁定构件322朝箭头U方向转动,销322b与L字形槽314d的卡合解开。同时,第2驱动杆310朝箭头A方向转动,通过齿轮组422使盘片导向构件421朝箭头f方向转动,如图18所示,由盘片导向构件421的夹持片421a将盘片450支承。并且,当电动机309起动时,被滑板211推动而使齿条212b与齿轮组320中的1个齿轮啮合的滑板212,其后接受电动机319的驱动力,将盘片搬送板315移动到盘片插入·排出口侧(图15的2箭头V方向)。
另一方面,电动机418的继续旋转,通过齿轮组419、大径齿轮404、齿轮401d、402d、403d使旋转轴401、402、403旋转,如图22所示,放料器405上升到再生部进入高度。同时,如图16所示,齿轮412旋转,具有与啮合于齿轮412的齿轮413的8字形凸轮槽413a卡合的销414a的摆动杆414,朝箭头H方向转动,滑板415随着该转动朝箭头J方向转动,滑板416朝箭头K方向转动,转动板417朝箭头L方向转动,由此,如图21所示,盘片导向构件421在支承盘片的状态下上升到再生部进入高度。
依靠通过电动机201和齿轮组202驱动的第1旋转体203的涡旋型的凸轮槽203a,转动杆501如图23所示朝箭头W方向转动,再生部支承板503的切口槽503d与定位构件103卡合。其结果,如图23所示,转台507的轴线与由放料器405保持的盘片的轴线一致。
随着再生部支承板503的上述转动,配置在该支承板上的支承板504与盘片导向构件421抵接,转动轴支承板423朝图24的箭头Z方向转动,盘片导向构件421从再生部进入位置退避。此时,夹板508是非夹紧状态。
当电动机418继续旋转,通过齿轮组419、大径齿轮404、齿轮401d、402d、403d使旋转轴401、402、4032旋转时,如图17所示,放料器405的卡合部高度下降到盘片夹紧高度(盘片搬送高度)。同时,如图25所示,随着齿轮412的旋转,具有与啮合于该齿轮412的齿轮413的8字形凸轮槽413a卡合的销414a的摆动杆414,朝箭头H’方向转动,滑板415随着该转动朝箭头J’方向移动,滑板416朝箭头K’方向移动,转动板417朝箭头L’方向转动,如图25和21所示,盘片导向构件421朝箭头M’方向下降到夹紧高度,将盘片450载置在转台507上。
通过电动机201、齿轮组202、第2旋转体204的凸轮槽204d,如图26所示,杆510朝箭头a方向转动,滑动构件511朝箭头b方向转动,连接板513朝箭头c方向转动,夹板508的驱动板515朝箭头d方向移动。其结果,因设于驱动板515的夹板508的转动阻止构件(未图示)解除了转动阻止,故如图26所示,夹板508利用螺旋弹簧509的弹力朝箭头e方向下降,如图28所示,夹持器508a将盘片推压至转台507将其夹紧。
接着,第2旋转体204随着电动机201的继续驱动而旋转,由此,如图19和图20所示,第1驱动杆205朝箭头N’方向移动,滑板206朝箭头P’方向移动,杆208朝箭头Q’方向旋转,L字形杆210朝箭头R’方向旋转,滑板211朝箭头S’方向移动。其结果,如图27所示,杆208和滑板211的前端部分别与放料板弹簧215a、215b抵接,放料板弹簧215a、215b被上推,从盘片退避。同时,如图28所示,第2驱动杆310朝箭头A’方向转动,通过齿轮组422使盘片导向构件421朝箭头f’方向转动,将夹持片421a对盘片的支承解开。
电动机418继续旋转,通过齿轮组419、大径齿轮404、齿轮401d、402d、403d使旋转轴401、402、403继续旋转,如图30所示,放料器405下降到再生高度。同时,齿轮412旋转,如图25所示,具有与啮合于该齿轮412的齿轮413的8字形凸轮槽413a卡合的销414a的摆动杆414,朝箭头H’方向转动,滑板415随着该转动朝箭头J’方向转动,滑板416朝箭头K’方向转动,转动板417朝箭头L’方向转动,由此,如图29所示,盘片导向构件421朝箭头M’方向下降到再生部退避高度,从再生的盘片退避。
接着,通过电动机201、齿轮组202和第2旋转体204的凸轮槽204d,如图26所示,经由了杆510朝箭头a方向的转动,滑动构件511朝箭头b方向的移动,如图31所示,锁定构件505、506朝箭头g、h方向转动,图24所示的支承板504的锁定被解开,移行到再生动作。
从再生至盘片排出的动作
通过电动机201、齿轮组202和第2旋转体204的凸轮槽204d,经由了杆510朝箭头a’方向的转动,滑动构件511朝箭头b’方向的移动,如图31所示,锁定构件505、506朝箭头g’、h’方向转动,将图24所示的支承板504锁定。
随着电动机418的驱动,通过齿轮组419、大径齿轮404、齿轮401d、402d、403d使旋转轴401、402、403旋转,由此,如图17所示,放料器405的卡合部高度上升到盘片夹紧高度。同时,齿轮412旋转,具有与啮合于该齿轮412的齿轮413的8字形凸轮槽413a卡合的销414a的摆动杆414,朝箭头H方向转动,滑板415随着该转动朝箭头J方向转动,滑板416朝箭头K方向转动,转动板417朝箭头L方向转动,由此,如图29所示,盘片导向构件421朝箭头M方向上升到盘片夹紧高度。
第2旋转体204随着电动机201的驱动而旋转,杆205朝箭头N方向转动,滑板206朝箭头P方向移动,杆208朝箭头Q方向旋转,L字形杆210朝箭头R方向旋转,滑板211朝箭头S方向移动。这样,如图19所示,杆208和滑板211的前端部分别与放料板弹簧215a、215b抵接解除,放料板弹簧215a、215b与盘片接触。同时,第2驱动杆310朝箭头A方向转动,通过齿轮组416使盘片导向构件421朝箭头f方向转动,如图28所示,由夹持片421a将盘片支承。
接着,通过电动机201、齿轮组202和第2旋转体204的凸轮槽204d,如图26所示,杆510朝箭头a方向转动,滑动构件511朝箭头b方向移动,连接板513朝箭头c’方向转动,驱动板515朝箭头d’方向移动。其结果,如图26所示,夹板508克服螺旋弹簧509的弹力朝箭头e’方向上升,夹持器508a从盘片脱开。
电动机418继续旋转,通过齿轮组419、大径齿轮404、齿轮401d、402d、403d使旋转轴401、402、403旋转,如图22所示,放料器405的卡合部高度上升到再生部进入高度。同时,随着齿轮412的旋转,具有与啮合于该齿轮412的齿轮413的8字形凸轮槽413a卡合的销414a的摆动杆414,朝箭头H方向转动,滑板415随着该转动朝箭头J方向转动,滑板416朝箭头K方向转动,转动板417朝箭头L方向转动,由此,如图25所示,盘片导向构件421朝箭头M方向上升到再生部进入高度,盘片从转台507的嵌合部脱开。
通过电动机201和齿轮组202,依靠由电动机201驱动的第1旋转体203的涡旋型的凸轮槽203a,如图23和图24所示,转动杆501朝箭头W’方向转动,支承再生部整体的再生部支承板503转动到退避于盘片收纳区域之外的位置。随着该再生部支承板503的退避转动,转动轴支承板423朝箭头Z’方向转动,盘片导向构件421返回初始位置。
当电动机418继续旋转,通过齿轮组419、大径齿轮404、齿轮401d、402d、403d使旋转轴401、402、4032旋转时,如图17所示,放料器405下降到盘片搬送高度。同时,齿轮412旋转,具有与啮合于该齿轮412的齿轮413的8字形凸轮槽413a卡合的销414a的摆动杆414,朝箭头H’方向转动,滑板415随着该转动朝箭头J’方向移动,滑板416朝箭头K’方向移动,转动板417朝箭头L’方向转动,由此,如图21所示,盘片导向构件421在将盘片支承的状态下,朝箭头M’方向下降到盘片搬送高度。
随着电动机319的旋转,如图19所示,通过齿轮组320使滑板212朝箭头T’方向移动,在锁定杆322即将被锁定时,盘片搬送板315向框体101的里侧移动。随着该滑板212的移动,销321沿着框体右侧面101b的凸轮槽101g移动,转动杆316朝图15的箭头1’方向转动,设于盘片搬送滚子轴上的齿轮318与齿轮组320啮合。
第2旋转体204随着电动机201的驱动而旋转,由此,如图19所示,第1驱动杆205朝箭头N’方向移动,滑板206朝箭头P’方向移动,杆208朝箭头Q’方向旋转,L字形杆210朝箭头R’方向旋转,滑板211朝箭头S’方向移动由此,杆208和滑板211的端部与放料板弹簧215a、215b抵接,其结果,放料板弹簧215a、215b被上推,滑板211与滑板212的抵接解除。
由此,滑板212朝箭头T’方向移动到初始位置,通过双股卡合部211c使锁定杆322朝箭头U’方向转动,成为锁定状态。同时,第2驱动杆310朝箭头A’方向转动,通过齿轮组422使盘片导向构件421朝箭头f’方向转动,如图19所示,将夹持片421a对盘片的支承解除。并且,滑板206朝箭头P’方向移动,将盘片检测板207b的转动限制解开。
电动机418继续旋转,通过齿轮组419、大径齿轮404、齿轮401d、402d、403d使旋转轴401、402、403旋转,如图13所示,放料器405跟前侧的卡合部高度下降到再生部退避高度。同时,随着齿轮412的旋转,具有与啮合于该齿轮412的齿轮413的8字形凸轮槽413a卡合的销414a的摆动杆414,朝箭头H’方向转动,滑板415随着该转动朝箭头J’方向转动,滑板416朝箭头K’方向转动,转动板417朝箭头L’方向转动,由此,如图16所示,盘片导向构件421朝箭头M’方向下降。其结果,如图17所示,盘片下降到再生部退避高度。
第2旋转体204随着电动机201的驱动而旋转,第2驱动杆310朝箭头A方向转动,中间杆311朝箭头B方向旋转。其结果,凸轮板301朝箭头C方向移动,如图12所示,开闭器302R、302L退避到盘片搬送路径之外,将盘片插入·排出口303打开。
并且,电动机319旋转,通过齿轮组320使盘片搬送滚子317旋转,将盘片排出。一旦盘片从盘片插入·排出口303排出到规定位置,则传感器(未图示)检测该排出动作,将电动机319停止,成为图14所示的状态。
盘片转换部动作
通过上述的动作,再生部500从盘片再生位置转动到再生部退避位置,盘片导向构件421返回初始位置。然后,随着第2旋转体204的旋转,第2驱动杆310朝箭头A’方向转动,通过齿轮组422使盘片导向构件421朝箭头f’方向转动,将夹持片421a对盘片的夹持解放。同时,如图32所示,与齿轮组422的1个齿轮啮合的齿条构件424朝箭头j’方向移动,与转动构件425的齿轮部425a啮合,接着,随着齿条构件424的移动,转动构件425朝箭头k方向转动立起,阻止盘片从与盘片的周面抵接的放料器405中露出。
电动机418继续旋转,通过齿轮组419、大径齿轮404、齿轮401d、402d、403d使旋转轴401、402、403旋转,由此,放料器405移动到所需高度。
第2旋转体204随着电动机201的驱动而旋转,第2驱动杆310朝箭头A方向转动,与齿轮组422的1个齿轮啮合的齿条构件424朝箭头j’方向移动,具有与该齿条构件424啮合的齿轮部425a的转动构件425,随着该齿条构件的移动朝箭头k’方向转动退避。同时,经由了齿轮组422的旋转,如图33所示,盘片导向构件421朝箭头f’方向转动,将盘片支承。
再生时,通过上述说明过的动作,将再生部单元500转动到转台507的轴线与盘片的轴线一致的位置,将被选择的盘片载置在转台507上,将该盘片450夹紧,放料板弹簧215a、215b从盘片退避,将再生构件502的锁定解除,移行至再生动作。

Claims (2)

1.一种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再生部、圆弧状的放料器和支承构件,
所述再生部具有读取盘片的记录信息的读取构件和载置该盘片的转台,且该再生部可在盘片搬送路径的侧方与盘片中心部之间移动,
所述圆弧状的放料器将所述盘片作为储备,且为了使所述再生部可移动到被储备的所述盘片的中心部,该放料器形成为圆的包含中央部的过半部凹缺的形状,
所述支承构件与所述盘片的不被所述放料器保持的部位对置,且与所述放料器分体设置,对所述盘片的水平方向运动作出限制,
所述支承构件构成为可以转动和上下运动,该支承构件的外筒与具有齿轮的轴部嵌合,在所述外筒的外面上部具有夹持盘片的夹持片,在所述外筒的下面部具有与从转动板凸设的销卡合的圆周槽,在搬送盘片时,所述支承构件退避至盘片搬送路径的下方。
2.一种盘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再生部、圆弧状的放料器和支承构件,
所述再生部具有读取盘片的记录信息的读取构件和载置该盘片的转台,且该再生部可在盘片搬送路径的侧方与盘片中心部之间移动,
所述圆弧状的放料器将所述盘片作为储备,且为了使所述再生部可移动到被储备的所述盘片的中心部,该放料器形成为圆的包含中央部的过半部凹缺的形状,
所述支承构件可以转动,且具有将所述盘片的不被所述放料器保持的部位夹持、对所述盘片的高度位置作出限制的夹持片,
所述支承构件构成为可以转动和上下运动,该支承构件的外筒与具有齿轮的轴部嵌合,在所述外筒的外面上部具有夹持盘片的所述夹持片,在所述外筒的下面部具有与从转动板凸设的销卡合的圆周槽,在搬送盘片时,所述支承构件退避至盘片搬送路径的下方。
CNB2005100666102A 2004-04-16 2005-04-13 盘片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583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21912A JP2005310208A (ja) 2004-04-16 2004-04-16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121912 2004-04-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4180A CN1684180A (zh) 2005-10-19
CN100395838C true CN100395838C (zh) 2008-06-18

Family

ID=35097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661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5838C (zh) 2004-04-16 2005-04-13 盘片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44650B2 (zh)
JP (1) JP2005310208A (zh)
CN (1) CN100395838C (zh)
DE (1) DE102005017273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32077A4 (en) * 2004-03-31 2008-11-19 Pioneer Corp RECORDING MEDIUM READER
JP2005310213A (ja) * 2004-04-16 2005-11-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202406A (ja) * 2005-01-20 2006-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JP4684831B2 (ja) * 2005-09-30 2011-05-18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収納型ディスク装置
US7986491B2 (en) * 2008-10-09 2011-07-26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Hard disk drive with disk separator for creating axial gaps between disks for access by read/write heads
JP2013058280A (ja) * 2011-09-07 2013-03-28 Sony Corp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JP6152687B2 (ja) * 2013-04-17 2017-06-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搬送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7774A (ja) * 2001-11-13 2002-07-1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CN1129902C (zh) * 1997-03-10 2003-12-03 三菱电机工程株式会社 盘片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45200C2 (zh) 1985-03-08 1992-05-1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Tokio/Tokyo, Jp
JP3540538B2 (ja) * 1996-12-27 2004-07-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10293954A (ja) 1997-04-17 1998-11-04 Nakamichi Corp クランプ機構
US6262963B1 (en) 1998-03-27 2001-07-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c changer with spindles and elevating means
JP3753649B2 (ja) * 2001-11-06 2006-03-08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チェンジャ型ディスク装置
JP3781681B2 (ja) * 2002-01-17 2006-05-31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3970252B2 (ja) 2004-03-12 2007-09-05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02C (zh) * 1997-03-10 2003-12-03 三菱电机工程株式会社 盘片装置
JP2002197774A (ja) * 2001-11-13 2002-07-1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5017273B4 (de) 2013-01-31
DE102005017273A1 (de) 2005-11-17
US7444650B2 (en) 2008-10-28
US20050235296A1 (en) 2005-10-20
JP2005310208A (ja) 2005-11-04
CN1684180A (zh) 2005-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5838C (zh) 盘片装置
JPH07169168A (ja) 記録再生ディスクの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
US7069564B2 (en) Disk apparatus
CN1691190B (zh) 车载播放器
JP3565248B2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6817022B1 (en) Disk device
JP3502766B2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11353769A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3624687B2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6807673B2 (en) Disc player containing discs to be played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3647809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100378850C (zh) 盘片装置
CN100511449C (zh) 盘片装置
JP2004022146A (ja)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S649675B2 (zh)
US6996835B1 (en) Disk device
CN100514467C (zh) 碟片装置
JP3961506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3996143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4068078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H0648602Y2 (ja) ディスク装着装置
JP2729878B2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1332004A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2005310212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310202A (ja) 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4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