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1558C - 蝶阀 - Google Patents

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1558C
CN100351558C CNB2004100334973A CN200410033497A CN100351558C CN 100351558 C CN100351558 C CN 100351558C CN B2004100334973 A CNB2004100334973 A CN B2004100334973A CN 200410033497 A CN200410033497 A CN 200410033497A CN 100351558 C CN100351558 C CN 10035155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face
valve body
chimeric
sleev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334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11824A (zh
Inventor
龟泽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moe Technical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moe Technical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moe Technical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moe Technical Resear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11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1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155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155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蝶阀,是能在阀轴套柱与阀主体的接合部上有效地分散扭力的构造,发挥对应于扭应力的充分的强度,同时以更加简单的构造来确切地防止阀主体与阀轴套柱的脱落。本发明是在相互嵌合的阀轴套柱与阀杆轴支撑部的端部形成相互对接的接合面,在该接合面内形成相互嵌合的凹部与凸都,该凹部与凸部具有沿轴方向延伸的大致垂直的嵌合面,该嵌合面在断面上形成封闭的形状,该嵌合面形成在相互贴紧的面上,同时在没有前述凹部与凸部的接合面上,与阀轴方向平行地配置连结阀轴套柱与阀杆轴支撑部的连结构件,通过前述凹部与凸部的嵌合面的嵌合,以及通过连结构件的连结,来承担施加在阀轴套柱与阀杆轴支撑部之间的驱动扭矩,并防止脱落。

Description

蝶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启闭和控制流体流动的液道的蝶阀。特别是涉及阀主体和阀轴套柱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蝶阀。
背景技术
以往,提议有如下所述的蝶阀,即,为了防止在因流过管道的流体与大气的温差而暴露在大气中的阀轴套柱或者促动器上产生结露,而采用与阀主体不同的其他种类的绝热性材料,例如合成树脂来制造阀轴套柱,从而使流过阀主体的流体温度不会传递到阀轴套柱或促动器上,由此来防止产生结露的蝶阀结构。有关具有防止结露功能的蝶阀的例子,在日本专利第3026251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12795号公报(专利文献2)等中都已揭示过。另外,关于阀轴套柱与阀主体分别用不同的构件制成,再将二者连接在一起的蝶阀也已公之于众,例如,在日本特开2001-50414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就曾有揭示。
在阀主体与阀轴套柱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情况下,二者的接合构造是非常重要的。阀主体内配置了圆板状的阀体,为了驱动该阀体转动,使阀杆从阀轴套柱内向外伸出,与安装在阀轴套柱外端的促动器连接起来。因为在阀主体与阀轴套的接合部施加有扭应力,所以要求采用坚固的连接结构。
在前述专利文献1中所公布的蝶阀提出了如下所述的结构,即、在阀轴套柱的周围每隔多个间隔地配置将阀主体与阀轴套柱的连接部相互嵌合的连接槽和连接脚而成,通过连接槽和连接脚的接合来保证对应于扭应力的强度,且用螺钉相互连接以防止脱落,而形成二者可自由分离的结构。然而,在这样的结构中,如果在连接槽和连接脚的嵌合中具有间隙的话,就会产生晃动,而成为破损的原因,所以,必须在提高加工精度的同时,在阀轴套柱的周围,等间隔地设置多个连接槽和连接脚,这样一来就有可能使成本增加。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布的蝶阀,采用以螺栓固定在阀主体的阀杆轴支撑部的罩,来保持阀杆贯通的套管,以防止其向外的脱落。通过采取用弹簧来使套管向外弹射的结构,有可能使阀轴套部缩短,使绝热被覆比较容易实施。在这样的构造中,由于阀轴套部较短,不能在从阀主体分离的位置配置促动器,会产生蝶阀的安装位置受到限制的问题。
专利文献3中所列示的旋转阀,将阀轴套柱的内端用螺栓可自由拆装地固定安装在阀主体的阀杆轴支撑部,阀轴套柱至少预备二种。通过更换阀轴套柱来对应不同的促动器,如同在绝热结构方面无任何指点一样,对相应于阀轴套柱与阀杆轴支撑部之间所产生的扭应力的强度,也没有任何提示和指点。
在阀主体与阀轴套柱的接合面上,施加有驱动阀门的促动器的转动驱动力与来自阀体的反作用力,所以要求能够充分承担这些荷重的强度。由于铝压铸件与合成树脂这样的不同材料的机械性能中,伸缩率非常低,所以在受到破坏时,很少变形,达到临界点即发生断裂。尤其是在将阀体从关闭状态移动到打开状态时,因为阀轴套柱与阀主体的连接部受到猛增的扭力,所以希望在二者的接合部能够有效地将扭力进行分散和传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阀轴套柱和阀主体的接合部上有效地使扭力分散的结构,实现能够充分与扭应力对抗的强度,同时还可以以非常简单的结构,确确实实地防止阀主体与阀轴套柱的脱落。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手段是,在相互嵌合的阀轴套柱与阀杆轴支撑部的端部形成相互对接的接合面,在该接合面内形成相互嵌合的凹部和凸部,该凹部和凸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大致垂直的嵌合面,该嵌合面在断面上形成封闭的形状,该嵌合面形成在相互贴紧的面上,同时在没有前述凹部和凸部的接合面上,与阀轴方向平行地配置连结阀轴套柱和阀杆轴支撑部的连结构件,通过前述凹部和凸部的嵌合面的嵌合,以及连结构件的连结,来承担施加在阀轴套柱与阀杆轴支撑部之间的驱动扭矩,以防止脱落。
本发明所述的阀门中,嵌合面由围绕形状构成,该围绕形状是由凹部与凸部至少在2个以上的面上接触的向多个不同的方向延伸的面封闭而成。优选,该嵌合面至少包含相互垂直的两个面和与该面相连接的段差面。
本发明所述的阀门中,嵌合面中两个相互垂直的面和段差面是由相对于接合面垂直的面构成。该垂直的面的断面为直线或者曲线。
嵌合面中两个相互垂直的面和段差面由相对于接合面倾斜的面构成。该接合面是在接触时能使摩擦力增大的粗糙面。
连接构件由螺栓构成,从阀轴套柱一侧插入,并螺接固定在阀杆轴支撑部。
阀主体是由铝压铸件模铸成型,阀轴套柱由具有绝热性的合成树脂模塑成型。
根据此发明,因为通过凹部和凸部相嵌合,且该凹部和凸部具有阀主体与阀轴套柱相互对接的接合面和沿轴向延伸的大致垂直的嵌合面,该嵌合面在至少两个以上的面上接触,并且断面呈封闭的形状,嵌合面由多个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面封闭的环绕形状构成,最好是由至少包含2个相垂直的面和与该面相连接的段差面的嵌合面构成,因此,可以有效地分散阀轴套柱与阀杆轴支撑部的接合面所承受的扭应力,还可以有效地避免破损或损伤。可实现良好的嵌接合的结果,阀主体与阀轴套柱可以由机械伸缩率低的铝压铸件和树脂材料这样的不同的材料制成,能够以对应扭应力的充分的强度接合,防止扭应力造成的破损或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有部分剖面的整体外观立体图;
图2是整体分解立体图;
图3是除了促动器的整体纵向剖面图;
图4是带有部分剖面的阀主体主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将上阀杆轴支撑部放大显示的俯视图;
图7是阀轴套柱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仰视图;
图9是图7的俯视图;
图10是图7的纵向剖面图;
图11是上套筒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剖面图;
图13是下套筒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剖面图;
图15是部分剖面的阀座环的侧视图;
图16是阀座环的不同位置的剖面图;
图17是显示阀座环与阀主体的装配构造的关键部位的放大剖面图;
图18是阀体的主视图;
图19是阀体俯视图;
图20是促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表示上齿轮箱内部的图;
图22是表示上下齿轮箱结合部的详细状况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阀主体             101      液道
102、103     阀杆轴支撑部       104      阀杆孔
105          接合面             106      凹部
107          嵌合面             108      直交面
109          段差面             110      圆弧面
111          螺钉孔             112      接合凸部
2            阀座环             201      山形阀座部
202          阀轴孔             203      斜面
204          凹槽               3        阀体
301          阀杆孔             302      纵向肋
303、304、305横向肋             4        阀杆
401          上阀杆             402      下阀杆
403          上套筒             404      下套筒
405          固定销             406      O型环
407          旋钮部             408      槽
409          O型环              410      槽
411          压板               5        阀轴套柱
501          接合面             502      凸部
503          支板部             504      阀杆孔
505          嵌合面             506      直交面
507          段差面             508      圆弧面
509      连结螺栓            510      螺栓插孔
511      凹陷部              6        促动器
601      下齿轮箱            602      上齿轮箱
603      蜗轮                604      蜗杆
605      手柄                606      手柄轴
607      开度指示板          608      前沿壁
609      密封凸条            610      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所希望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特征是用如金属和合成树脂这样的不同的材料制成阀主体和阀轴套柱,接合后具有对应于扭应力和防止脱落的充分的强度。阀主体由如铝压铸件、铸造物等金属制成,阀轴套柱用尼龙、ABS、PBT、PPS等的合成树脂或者与阀主体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二者通过凹部与凸部的相互嵌合而接合。
在阀轴套柱与阀杆轴支撑部的端部,形成相互对接的接合面的同时,在该接合面内形成相互嵌合的凹部与凸部。该蝶阀的特征在于,凸部与凹部具有沿着轴向延伸的大致垂直的嵌合面,该嵌合面在至少2个以上的面上相接,并在断面上形成相互封闭的形状,该嵌合面形成在相互贴紧的面上,同时在没有前述凹部与凸部的接合面上,与阀轴方向平行地配置有连结阀轴套柱与阀杆轴支撑部的连结构件,通过前述凹部与凸部的嵌合面的嵌合,以及连结构件的连结,来承担施加在阀轴套柱和阀杆轴支撑部之间的驱动扭矩。一般来说,铝压铸件或树脂材料如前所述机械强度的伸缩率非常低,在遇到破坏时,很少变形,具有达到临界点后立即断裂的缺点。
在本发明中,通过凹部和凸部进行嵌合,该凹部和凸部具有沿着轴方向延伸的大致垂直的嵌合面,该嵌合面在至少2个以上的面上相接触,且断面形成封闭的形状,且嵌合面由多个沿着不同方向延伸的面形成封闭的围绕形状,最好用至少包含相互垂直的两个面和与该面连接的段差面的嵌合面来构成,所以,可以有效地分散施加在阀轴套柱与阀杆轴支撑部之间的接合面上的扭应力,还可以有效地避免破损或损伤,以达到良好的嵌结合。
形成封闭形状的嵌合面也可以与接合面呈垂直的状态。但是,如果使之成为倾斜面,就没有必要特意设置在模铸或树脂模塑成型中所要求的用于从模具中取出制品的拔模斜度。另外,嵌合面不仅仅限于直线的面,也可以用曲面构成。再者,形成嵌合面的阀轴套柱和阀杆轴支撑部的接合面可以是平滑的面,但是,通过制成粗糙的面,可以增大用以对抗施加在二者之间的扭应力的摩擦力。由此,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阀主体和阀轴套柱在连接时具有充分的强度,能够实现可充分地经得住施加在二者接合部上的扭应力的连接。被连接在一起的阀主体和阀轴套柱通过沿轴方向延伸的螺栓连结起来,在将阀轴套柱固定在阀主体上,并防止其脱落的同时,可以更换阀轴套柱。在阀主体和阀轴套柱的接合面上还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密封垫片,以提高密封性。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1是贯穿有圆筒状液道101的由铝压铸件制成的阀主体。在阀主体的内部可拆卸地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密封材料制成的阀座环2,由该阀座环2来设定液道101的实际的直径。3是在该阀座环2内被阀杆4可旋转地轴支撑的圆板状阀体,通过阀体的转动,使外圆周面与阀座环2的内圆周面接触或分离,来进行前述液道的开启和关闭。阀杆4在从阀主体1的直径方向向外延伸出来的阀杆轴支撑部102、103上,可自由转动地被轴支撑。阀杆的上部,即上阀杆401从阀杆轴支撑部102穿过阀轴套柱5向外长长地伸出,在其外端处,连结有驱动阀杆转动的促动器6。另外,促动器6不受图中所示手动式齿轮的限制,可以使用杆式、电动式、气缸式等多种结构的促动器。
如上所述,阀主体1由铝压铸件模铸成型或者采用铸造物成型品,阀座环采用橡胶等弹性密封材料的加硫成型品。阀体3与阀主体1一样是铝压铸件或者铸造物成型品或者压制加工品。阀杆4是从圆棒切削成的成型品或者拔制的制品。阀轴套柱5是尼龙、ABS、PBT、PPS等具有绝热性的合成树脂成型品。另外,促动器的上、下齿轮箱602、601、蜗轮603、蜗杆604、以及手柄605与阀轴套柱一样由绝热性合成树脂模塑成型。此外,蜗轮603、蜗杆604、以及手柄605并不一定非要用合成树脂制造。
请参照图3~图6,用铝压铸件制成的阀主体1内部贯穿有圆筒状的液道101,阀杆轴支撑部102、103从外圆周面沿着直径方向向外侧伸出。在阀主体内圆周面的中央部分,绕内圆周面形成有具有内圆周面的大致一半宽度的接合凸部。在安装后述的阀座环2时,该接合凸部使朝向阀座环2的压缩空间与接合凸部的两侧相异的样子,这样就可以如后面所述那样地减小阀体3的转动扭矩。
如图4~图6所示,阀杆轴支撑部102、103形成有从内部向外部贯穿的阀杆孔104。在上阀杆轴支撑部102上连接着阀轴套柱5。在上阀杆轴支撑部102的上端面形成有与阀轴套柱5的接合面501对接的接合面105。虽然图中所示的接合面105形成平滑的平面,但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最好将其做成粗糙面。此外,如图4~图6所示,在接合面105内的位置凹设有凹部106,使其能够与在阀轴套柱5的下部形成的凸部502嵌合。凹部106由在断面上呈封闭形状的大致垂直的嵌合面107构成。请参照图6,该嵌合面107由2个直交面108、108和与该直交面连接的段差面109,以及与该段差部上面连接的圆弧面110连续形成封闭状态。在没有形成凹部的接合面105内形成有用于螺接后述连结螺栓509的螺钉孔111。
请参照图2以及图7~图10,阀轴套柱5是一个由尼龙制成的具有所需长度的略呈方形的筒体,前面所说的上阀杆401贯穿其内部,向上方穿出。在阀轴套柱5的下面形成与前述阀主体1的上阀杆轴支撑部102的接合面105所对接的接合面501和与凹部106嵌合的凸部502,在阀轴套柱5的上部形成载放和支持促动器6的下齿轮箱601的支板部503。在阀轴套柱的中心上下贯通有阀杆孔504。接合面501是与前述阀杆轴支撑部102的接合面105对接的平面,形成平滑面或者粗糙面。
凸部502位于前述接合面501内突出而成,具有模仿凹部106的嵌合面107而成的嵌合面505,可以与凹部106嵌合。凸部502的嵌合面505与凹部106的嵌合面107一样,具有由2个直交面506和与该直交面506连接的段差面507,以及与段差面相连接的圆弧面508所组成的封闭的断面形状。在没有凸部502的接合面501上,与阀杆平行地贯设有用于插入连结螺栓509的螺栓插孔510。在图8中,511为接纳螺钉的凹陷部,该螺钉将后述压板411(参见图2)固定到凹部106的内底面。
阀主体1与阀轴套柱5的接合是将凸部502嵌入凹部106,使两者的接合面105、501对接。之后,将连结螺栓509从上方插入螺栓插孔510,并与在阀杆轴支撑部102的接合面105上形成的螺钉孔111螺接,使阀主体与阀轴套柱连结。这样一来,通过嵌合面107与嵌合面505之间的矩形形状的接触和接合面105、505之间的摩擦力,阀主体1与阀轴套柱5可以有效地分散作用在阀主体与阀轴套之间的扭应力,避免在接合部发生破损、损伤的同时,通过螺栓的连结,可以确切地防止朝轴方向的脱落,并可以获得非常坚固和安定的接合。正因为如此,可以用如铝压铸件和合成树脂这样的机械伸缩率低的不同材料形成阀主体和阀轴套柱。
下端与阀体3连接的上阀杆401具有所需的长度,贯穿上阀杆轴支撑部102以及阀轴套柱5而向上方延伸出来,通过与上端相连接的促动器6驱动旋转。上阀杆401在上阀杆轴支撑部102内插入上套筒403。请参照图11和图12,上套筒403由上下贯通的短筒状体构成,在外圆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嵌套O型环406的槽408,该O型环406密封其外圆周面与上阀杆轴支撑部102的内圆周面之间的空隙。此外,在上套筒403的上端内面上也嵌套有O型环409,用以密封与上阀杆之间的空隙。再有,在上阀杆401的途中形成有用于配入被分割成两部分的压板411的槽410(参见图2),通过将该压板411用螺钉固定在上阀杆轴支撑部102的阀杆孔104的内底面上,可以防止阀杆401的脱落。
在下阀杆轴支撑部103上,短下阀杆402从下方插入并与阀体3相连接的同时,短筒状的下套筒404被套装到下阀杆402上,通过横向打入的固定销405支撑下面,以轴支撑防止脱离的状态。如图13、图14所示,下套筒404由上方开放、下方封闭的短筒体构成,从下方套装到下阀杆402上,上端则被嵌入到阀座环2内,进行轴封。在下套筒的外圆周面上也与上套筒403一样,形成用于装配O型环406的槽408,以便密封与下阀杆轴支撑部103的内圆周面之间的空隙。在封闭的下面突设有角柱状的旋钮部407,使用夹子、钳子等任何想用的夹紧工具都可以很容易地将套筒取出。此外,因为下套筒404的底面被封死,在可以防止流体漏出外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O形环的密封作用,有效地防止流体向外周的漏出,以及来自外部流体的流入。还有,只要将套筒插入到下阀杆,并打入固定销405进行固定,就可以使下套筒404的开放端与阀座环密接在一起,进而实现下阀杆的轴封,使下阀杆的轴封自动化就变成很容易。
参照图15~图17,阀座环2由橡胶等弹性密封材料形成,通过加硫成型而制成。在阀座环2的内圆周面上形成有向内径方向凸出的山形阀座部201,阀体的外圆周面压接就位在该山形阀座部201上,来实现阀的闭合。山形阀座部201在与直径方向上穿透阀座环2的阀轴孔202垂直的位置上宽度达到最大程度,越接近阀轴孔202,其宽度就越小,在阀轴孔的凸起部的周缘上为最小。由此,能够将与阀体3之间的接触压力大致均匀地分散在阀座环的全部内圆周面上,使密封均匀化,进而可以防止因密封泄漏造成的流体的泄漏。
阀座环2的内圆周面和外圆周侧面之间形成斜面203。该斜面203与外周侧面形成的角度以及斜面的宽度在与阀轴垂直的位置上最大,在阀轴位置上最小。此外,从斜面的宽度和角度最大的阀轴垂直位置到最小的阀轴位置,用模仿余弦曲线的曲面来进行连接。通过在阀座环2的内圆周面与外圆周面之间形成斜面203,在阀体处于微小开度的状态下,阀体前端与阀座环内圆周面之间的间隙变得十分大,所以可以减少在微小开度下在与阀轴垂直的位置上变得最大的节流孔一侧的吸引力,可以使阀座环的吸引量尽可能地变小,还可以防止阀座环的剥离或损伤等。另外,所述阀座环的这种结构,已在日本专利第3188680号公报中进行过详细的公布。
在阀座环2的外圆周面中央部形成环绕外圆周面的凹槽204。该凹槽204具有在前述阀主体内圆周面上形成的接合凸部112接入的宽度和深度。阀座环2的外径按如下形成,即在凹槽204的部分(见图17的A部分)并不是按照与阀主体的内面紧密压接的尺寸制作,而是呈宽松的接触状态。另一方面,使凹槽的两侧部分(见图17的B和C部分)按照与内圆周面紧密压接的外径尺寸形成,以形成过盈的接触状态。由此,阀座环2在凹槽两侧的B和C部分保持插接在阀主体1的内圆周面上,在发挥密封性能的同时,在阀体3压接的山形密封部的部分(相当于A部分),随着与阀体的接触,阀座环的A部分容许略有偏移,有可能减小阀体3的转动扭矩。也就是说,通过使阀座环2的压缩空间在A、B和C部分各不相同,可以同时实现相反扭矩的减小和密封力的保持。
虽然阀座环2在A部分处于宽松的接触状态,但是,由于在B和C部分以充足的压缩率被紧密地安装在阀主体1的内圆周面上,所以可以在B和C部分,将阀座环牢固地固定在阀主体上。还可以防止流体压力将阀座环从阀主体上剥离开来,以防止损坏。此外,通过阀体压接达成密封的A部分并不与阀主体内圆周面紧密压接,在与阀体3接触时,允许伴随着阀体移动的结果,阀体的转动扭矩变小,可防止阀体带来的不必要的压缩,因为可以仅将密封所需的压缩施加给橡胶材料,所以可以使阀座环为压缩率很小的物质,还可以防止橡胶的劣化。反过来,也可以在阀座环上使用硅橡胶那样具有比较低的扯裂强度的材料。
请参照图18,19,阀体3的基本形状为圆板状,如图19所示,形成向外圆周边缘厚度逐渐减少的倾斜表面的同时,形成有在连接上下阀杆孔301的凸起部的状态下,使阀体表面的中心沿轴方向延伸的纵向肋302。此外,在阀体的喷嘴侧以及节流孔侧的表面上,在与阀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形成有大致并列延伸的3根横肋303、304和305。各个横肋303、304、305具有从阀体表面凸出的一定的高度,通过该肋来控制流过阀体表面旁边的流体的方向。
也就是说,中央横肋304位于管内的最大流速部分,将最大流速一分为二,且使其流速增加。在中央肋的上下位置配置的横肋303、305向着中央横肋倾斜,在使管壁近旁的低速区域的流体流向中央肋方向,并在被卷入通过中央肋被加速了的流速的状态,增加其速度。对流体来说,上下阀杆孔301的凸起部成为液道的阻力,在凸起部冲突的流体在凸起部的次级侧产生旋涡,进一步增大了流体的阻力。对此,前述3根横肋对在凸起部的次级侧产生的旋涡发挥整流作用,减少旋涡的发生。结果,3根横肋在阀体附近,对管内的流速进行分断和整流,并通过肋部所具有的对流向的控制来补充对管壁的流体阻力和阀体表面流体的阻力,具有减小阀整体的流体阻力的效果。
参照图2以及图20~图22,促动器6在由下齿轮箱601和上齿轮箱602接合而成的齿轮箱内,具备被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的蜗轮603和与该蜗轮相啮合的蜗杆604。前述上阀杆401的上端以相对不转动的状态连接在蜗轮603上,在蜗杆604上连接有手柄轴606。在手柄轴606的外端安装有手柄605。在上下齿轮箱内部装入了蜗轮和蜗杆,并安装在前述阀轴套柱5上部的支板部503上,并通过插入进去的螺栓螺母连结。607是一体直立在蜗轮603的开度指示板,从上齿轮箱向上方突出,显示阀体的开启度。
上、下齿轮箱602、601都是用如尼龙、ABS、PBT、PPS等合成树脂模塑成型。如图21所示,在上齿轮箱602的内部一体成型有止动器610,该止动器610在转动90度的全开位置以及全闭的位置上使蜗轮603停止。另外,又如图22所示,在下齿轮箱601的上部周缘处,沿着其圆周形成有用于嵌合上齿轮箱的前沿壁608。再者,在该前沿壁608的外侧间隔一定间隔,同样在周围凸设有密封凸条609。由于前沿壁608的存在,可以很轻易且确切地组合上下齿轮箱的同时,密封凸条609接触在上齿轮箱的下面,通过螺栓螺母拧紧固定时嵌入,而发挥其密封性。另外,当进一步在二者之间插入垫片时,密封凸条使垫片压缩,而可以得到切切实实的密封。
由于整个上、下齿轮箱都是用合成树脂模塑成型的,所以提高了尺寸精度,可以一体形成开度止动器610。结果,由于不需要像以往那样的具有通过螺钉来调整开度的装置的止动器,所以整体的构造得以简化,又可以降低成本。另外,通过使用具有绝热性的合成树脂,可以有效地防止结露。还可以使用润滑性能高的树脂,很容易形成无润滑脂的构造。齿轮箱润滑油的密封从迄今为止的这种蝶阀安置在室内的现实情况来看是极为有益的构造,它可以解除因润滑油的泄漏而造成的室内地板或墙面等的污染问题。

Claims (11)

1.一种蝶阀,在贯设有圆筒状液道的阀主体内装配由弹性密封材料制成的阀座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与该阀座环接触或分离的圆板状阀体,在阀主体的直径方向上形成阀杆轴支撑部对阀杆进行轴支撑,其中该阀杆轴支撑前述阀体,同时,使促动器与外端连接而驱动阀体转动的一侧阀杆从阀杆轴支撑部向外方延伸出去,采用与上述阀主体不同的材料形成轴支撑向该外方延伸的一侧阀杆的阀轴套柱,使该阀轴套柱与前述阀杆轴支撑部的被接合的端部通过相互嵌合的方式接合,其特征是,
在前述相互嵌合的阀轴套柱与阀杆轴支撑部的端部形成相互对接的接合面,在该接合面内形成相互嵌合的凹部与凸部,该凹部与凸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大致垂直的嵌合面,该嵌合面在断面上形成封闭的形状,该嵌合面形成在相互贴紧的面上,同时在没有前述凹部和凸部的接合面上,与阀轴方向平行地配置有连结阀轴套柱和阀杆轴支撑部的连结构件,通过前述凹部与凸部的嵌合面的嵌合,以及连结构件的连结,来承担施加在阀轴套柱和阀杆轴支撑部之间的驱动扭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阀,其特征是,嵌合面由环绕形状构成,该环绕形状是由凹部和凸部至少在2个以上的面上接合的、向多个不同的方向延伸的面封闭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阀,其特征是,嵌合面至少包含两个相互垂直的面和与该面连接的段差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蝶阀,其特征是,嵌合面中相互垂直的两个面和段差面由相对于接合面垂直的面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蝶阀,其特征是,垂直的面的断面为直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蝶阀,其特征是,垂直的面的断面为曲线。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蝶阀,其特征是,嵌合面中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与段差面由相对于接合面倾斜的面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阀,其特征是,接合面是接触时增大摩擦力的粗糙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阀,其特征是,连结构件由螺栓形成,从阀轴套柱侧插入,并螺接在阀杆轴支撑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阀,其特征是,阀主体由铝压铸件模铸成型,阀轴套柱由具有绝热性能的合成树脂模塑成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阀,其特征是,阀主体由铝压铸件模铸成型,阀轴套柱由铁类铸造物或者与阀主体不同的金属材料模铸成型。
CNB2004100334973A 2003-10-30 2004-04-09 蝶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155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70730A JP3721372B2 (ja) 2003-10-30 2003-10-30 バタフライ弁
JP2003370730 2003-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1824A CN1611824A (zh) 2005-05-04
CN100351558C true CN100351558C (zh) 2007-11-28

Family

ID=34647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349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1558C (zh) 2003-10-30 2004-04-09 蝶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721372B2 (zh)
CN (1) CN10035155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4848B (zh) * 2006-03-14 2011-04-13 株式会社巴技术研究所 蝶阀
CN101853045B (zh) * 2010-04-13 2012-10-03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定时器旋钮的防脱装置
CN102537383A (zh) * 2011-12-01 2012-07-04 广东宏威陶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蝶阀
KR200480250Y1 (ko) * 2015-10-20 2016-04-29 삼창주철공업(주) 버터플라이 밸브
CN107906213A (zh) * 2017-12-18 2018-04-13 湖南省力宇燃气动力有限公司 燃气阀及燃气发动机
CN108679241A (zh) * 2018-06-21 2018-10-19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铰接式阀门
CN110107718B (zh) * 2019-04-28 2020-06-09 博工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轴流式止回阀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3243A2 (en) * 1990-07-20 1992-03-04 Tomoe Technical Research Company Butterfly valve to prevent dew condensation therefrom
US5370148A (en) * 1994-04-25 1994-12-06 Shafer; Terry C. Butterfly valv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103470A (zh) * 1993-12-01 1995-06-07 Okm株式会社 蝶阀
JP2001050414A (ja) * 1999-08-04 2001-02-23 Kitz Corp 回転弁
CN1650124A (zh) * 2003-03-28 2005-08-03 株式会社巴技术研究所 蝶形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3243A2 (en) * 1990-07-20 1992-03-04 Tomoe Technical Research Company Butterfly valve to prevent dew condensation therefrom
CN1103470A (zh) * 1993-12-01 1995-06-07 Okm株式会社 蝶阀
US5370148A (en) * 1994-04-25 1994-12-06 Shafer; Terry C. Butterfly valv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01050414A (ja) * 1999-08-04 2001-02-23 Kitz Corp 回転弁
CN1650124A (zh) * 2003-03-28 2005-08-03 株式会社巴技术研究所 蝶形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33831A (ja) 2005-05-26
CN1611824A (zh) 2005-05-04
JP3721372B2 (ja) 2005-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1558C (zh) 蝶阀
CN1650124A (zh) 蝶形阀
CN1028379C (zh) 带浮动密封装置的涡型机械
CN1948071A (zh) 转向系统中所用的滑配接头
CN101685996B (zh) 马达总成及其轴承套
CN101065590A (zh) 轴颈和带有螺纹套筒的恒速万向接头之间的连接组件
CN101059154A (zh) 离合器致动器、发动机单元和跨骑式车辆
CN1534425A (zh) 摩擦铰链
CN104916397B (zh) 固接有伸缩式外翅片的变压器散热器
JP2017026136A (ja) バタフライバルブ開閉用油圧式ロータリー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831382A (zh) 溢流管
CN1192924C (zh) 用于汽车刮水装置的刮水器轴承和装配刮水器轴承的方法
CN101059103A (zh) 节气门装置
CN1267665C (zh) 闸门阀装置
CN1854025A (zh) 用于长形物体的无间隙包装
CN209444767U (zh) 行星螺杆及具有该行星螺杆的工具机
CN1726355A (zh) 阻尼器装置
CN2310975Y (zh)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CN1772408A (zh) 中空金属管的扭转成型方法
CN110508185B (zh) 一种紫外光固化油墨生产制造加工系统
CN1624327A (zh) 活塞式压缩机
CN218564364U (zh) 变速箱多联动式换挡操纵装置
CN213611106U (zh) 一种制备邻氟硝基苯的研磨搅拌装置
CN220031623U (zh) 一种防磨损汽车后桥半轴套管
CN1910097A (zh) 用于传输预型件的具有模制板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