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142580A1 - 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142580A1
WO2023142580A1 PCT/CN2022/129556 CN2022129556W WO2023142580A1 WO 2023142580 A1 WO2023142580 A1 WO 2023142580A1 CN 2022129556 W CN2022129556 W CN 2022129556W WO 2023142580 A1 WO2023142580 A1 WO 2023142580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upport plate
sub
strip
shaped groov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1295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徐古胜
乔贵洲
袁波
林昶
Original Assignee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KR1020237037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KR20230158126A/ko
Publication of WO2023142580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142580A1/zh
Priority to US18/491,218 priority patent/US20240045477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5Flexible substrates, e.g. plastics, organic fil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Definitions

  • FIG. 10 show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partial structure of the first bendable region in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15 show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econd strip-shaped grooves in the second bendable region in another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rigidity of the support structure is too high, the bending activity of the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will be limited, and the support structure is prone to breakage under repeated bending, and if the rigidity is too small, the flatness of the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cannot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 the first direction is a direction in which the first bendable region 422 points to the second bendable region 424
  • the second direction is parallel to the bending axis X of the support plate 40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direction.
  • the first bendable region 422 is an axisymmetric structure with the bending axis X of the support plate 40 as the axis of symmetry. In this way, the two second bendable regions 424 and the two symmetrically disposed parts of the first bendable region 422 can be symmetrically folded or unfolded around the bending axis X of the support plate 40 , thereby further avoiding stress concentration.
  • the first strip-shaped groove 4222 is provided with different width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direction of its extension, and the second strip-shaped groove 4242 (see Figures 14-18) is The width of each position in its extending direction is equal.
  • the first bar-shaped groove 4222 includes a first groove segment 4221 in its extending direction, and a second groove segment 4223 located at both ends of the first groove segment 4221, the first groove segment 4221 and The second slot sections 4223 are all of equal width, and the width of the second slot section 4223 is greater than the width of the first slot section 4221 .
  • the junction of the first groove segment 4221 and the second groove segment 4223 forms a width variation.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may optionally form a circle at the junction of the first groove segment 4221 and the second groove segment 4223 arc transition.
  • the plurality of first strip-shaped grooves arranged symmetric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same first axis of symmetry Y
  • the width dimension of the shaped groove 4222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is a constant value, and T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adjacent rows of first strip shaped grooves 4222 that are symmetrical about the same first axis of symmetry 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支撑板(40)、一种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100),支撑板(40)包括至少一可弯折区(42)和与可弯折区(42)连接的非弯折区(44)。可弯折区(42)包括第一可弯折区(422),以及位于第一可弯折区(422)和非弯折区(44)之间的第二可弯折区(424)。第一可弯折区(422)设有第一刻蚀图案,第二可弯折区(424)设有第二刻蚀图案,使第二可弯折区(424)的抗弯强度大于第一可弯折区(422)的抗弯强度,小于非弯折区(44)的抗弯强度。第一可弯折区(422)中越靠近第二可弯折区(424)的区域抗弯强度越大。

Description

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22年1月29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210111830.6,名称为“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此将其全文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可折叠式终端设备既能够满足用户对屏幕大尺寸的需求,又能够避免大尺寸屏幕所带来的体积大、不便携带的问题,是目前终端设备领域发展的趋势之一。可折叠式终端设备通常包括柔性显示屏。由于柔性显示屏比较柔软,因此柔性显示屏的表面平整度较差,其表面容易出现波浪形纹路,影响所显示的画面的质量。
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柔性显示屏的表面平整度,通过在柔性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支撑板,来支撑柔性显示屏。然而,若支撑板的厚度过厚,则会限制柔性显示屏的弯折活动,若支撑板的厚度过薄,其机械强度不够,无法有效改善柔性显示屏的表面平整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至少一可弯折区和与所述弯折区连接的非弯折区;
所述可弯折区包括第一可弯折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可弯折区和所述非弯折区之间的第二可弯折区;
所述第一可弯折区设有第一刻蚀图案,所述第二可弯折区设有第二刻蚀图案,使所述第二可弯折区的抗弯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可弯折区的抗弯强度,小于所述非弯折区的抗弯强度;
所述第一可弯折区中越靠近所述第二可弯折区的区域抗弯强度越大。
上述支撑板,第一可弯折区、第二可弯折区和非弯折区的抗弯强度呈现递减的变化,且使第一可弯折区的抗弯强度呈现区域化递减变化,从而改善支撑板对应区的弯折延展性和耐疲劳性,减小支撑板在折叠状态下各个位置的曲率半径的差异,使得可弯折区的过渡更为平缓,可弯折区整体的弧度更为连续。此外,不仅改善了支撑板中可弯折区的弯折应力集中,降低了支撑板断裂及失效的风险,还减少支撑板施加给柔性显示面板的应力,防止柔性显示面板发生膜层脱粘或断裂的风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为50微米-200微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刻蚀图案包括多个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二刻蚀图案包括多个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深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深度等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以在所述第一可弯折区形成镂空结构,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板厚度的二分之一,小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可弯折区连接于两个所述非弯折区之间,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位于所述第一可弯折区;
以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为参考基准,所述第一可弯折区包括在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 线同一侧沿第一方向连续排布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每一所述第一子弯折区设有至少一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条形槽,且每一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有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均相等;
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越靠近所述第二可弯折区的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越小;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可弯折区指向所述第二可弯折区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彼此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弯折区为以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为对称轴线的轴对称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行所述第一条形槽沿所述支撑板厚度方向的投影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对称轴线,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沿所述支撑板厚度方向的投影,与一行所述第一条形槽沿所述支撑板厚度方向的投影在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对称轴线重合。
在一实施例中,与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对应的一行所述第一条形槽位于一第一子弯折区,且该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最长。
在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以第一预设规律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规律包括为固定值、等差数列、二阶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沿所述第一方向,第N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任一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为L N,第N+1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任一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为L N+1,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
L N-L N+1=m,m>0且m为常数。
在一实施例中,m的范围为0.05毫米~0.5毫米。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沿所述第一方向,第1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为L 1,第N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为L N,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
L N=L 1-(N-1)*d 1,d 1>0。
在一实施例中,d 1的范围0.05毫米~0.3毫米。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沿所述第一方向,第1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为L 1,第N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为L N,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
L N=L 1+(N-1)*b 1+(N-1)*(N-2)*d 2/2,d 2=b 2-b 1,b 1=L 2-L 1<0,b 2=L 3-L 2<0。
在一实施例中,d 2的范围为0.05毫米~0.15毫米。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沿所述第一方向,第1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为L 1,第N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为L N,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
L 1=L N*q N-1,q>0,L 1>0。
在一实施例中,1<q≤2。
在一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行的所述第一条形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错位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条形槽沿所述支撑板厚度方向的投影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对称轴线;
在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第M行的任一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所述第一对称轴线,与第M+2行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所述第一对称轴线 彼此重合;
其中,M为正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形槽在其延伸方向包括第一槽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槽段两端的第二槽段;
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二槽段均为等宽结构,所述第二槽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槽段的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段的中间位置设有过渡段,所述第一条形槽的侧壁在所述过渡段被构造为向外凸出,以使所述第一条形槽在所述过渡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槽段的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所述过渡段的槽壁沿所述支撑板厚度方向的投影,关于该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所述第一对称轴线对称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一行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条形槽之间均具有相同的第一间距;
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一间距逐渐增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相垂直,在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至少部分设有边缘条形槽,每一所述边缘条形槽与对应的一行所述第一条形槽排布成一行,且一端贯穿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一个侧面;
所述边缘条形槽和同一行中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条形槽之间的间距,与同一行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条形槽之间的第一间距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所有所述第一条形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尺寸均相等;和/或
任意相邻的两行所述第一条形槽之间的第二间距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可弯折区越靠近所述非弯折区的区域抗弯强度越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可弯折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连续排布的多个第二子弯折区,每一所述第二子弯折区设有至少一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条形槽,且每一所述第二子弯折区中的所有所述第二条形槽的长度均相等;
越靠近所述非弯折区的所述第二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二条形槽的长度越小。
在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连续排布的多个第二子弯折区中,所述第二条形槽的长度以第二预设规律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可弯折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连续排布的多个第二子弯折区,每一所述第二子弯折区设有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条形槽,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条形槽贯穿所述支撑板的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可折叠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刻蚀图案和所述第二刻蚀图案形成于所述第二侧面;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支撑于所述支撑板的所述第一侧面。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可折叠显示模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支撑板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支撑板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支撑板的可弯折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可弯折区的第一子弯折区中的第一条形槽的排布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可弯折区的第一子弯折区中的第一条形槽的排布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可弯折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所述的第一可弯折区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可弯折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可弯折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可弯折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可弯折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可弯折区中的第二条形槽的排布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可弯折区中的第二条形槽的排布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可弯折区中的第二条形槽的排布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可弯折区中的第二条形槽的排布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可弯折区中的第二条形槽的排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便携式显示装置,诸如通信终端、游戏机、多媒体播放器、便携式计算机或便携式成像器件,通常包括能够显示图像的显示屏。这些显示装置的一些设有可折叠结构,例如,上述的显示装置设有彼此可折叠的两个壳体,分别在两个壳体上设置一个显示屏,这样虽然实现了可折叠,但无法提供连续布置的大屏显示。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已将柔性显示屏应用到设有折叠结构的显示装置中,在这种情况下,柔性显示屏可以设置在两个壳体上方并横跨两个壳体之间的连接单元。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的内折叠屏设备,内折叠屏设备是指电子设备的机身能够向显示屏一侧折叠,显示屏在电子设备的机身折叠后隐藏于电子设备的机身内侧,由此形成显示屏在机身折叠状态下隐藏,在机身展开状态下呈现正常直屏的效果。相对地,外折叠屏设备是指电子设备的机身能够向机身背面一侧折叠,显示屏在电子设备的机身折叠后环绕于电子设备的机身外侧,由此形成显示屏在机身折叠状态下环绕机身,形成环绕屏,在机身展开状态下呈现正常直屏的效果。
为保证柔性显示屏的平整度,一些显示装置中,仅对柔性显示屏的非弯折部分进行支撑,由于柔性显示屏自身强度和刚度较差,弯折部分容易褶皱,且当用户对柔性显示屏的弯曲部分进行按压操作、或者用户握持显示装置而对柔性显示屏的弯曲部分施力,则柔性显示屏的弯曲部分容易因得不到支撑而发生塌陷,进而导致损坏。另一些显示装置,在柔性显示屏背面设有能够对其进行一定支撑的支撑结构,例如,采用不锈钢板(SUS)作为柔性显示屏的支撑结构。但该支撑结构如果刚度过大,会限制柔性显示屏的弯折活动,且多次弯折下支撑结构容易发生断裂,如果刚度过小则无法有效改善柔性显示屏的平整度。
此外,由于整面型不锈钢板的弹性模量与柔性显示屏中的膜层、光学透明胶层(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的弹性模量差异性明显,不锈钢板在弯折过程中不易变形,尤其是在弯折区十分显著,故在折叠过程中通常存在膜层之间受力变形不一致的现象,导致膜层之间出现脱粘、断裂的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板,能够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有效支撑以使该柔性显示面板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抗冲击性,且不会限制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活动,支撑板也不易发生断裂,提高了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可折叠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其可以包括具有显示功能的柔性显示面板,也可以包括兼具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的柔性显示面板。该柔性显示面板例如可以采用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柔性液晶显示(LCD)面板、或其他类型的柔性显示面板。当手机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使手机占用的空间较小,从而便于手机的存放和携带。当手机处于展开状态时,可以使手机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从而便于用户对手机进行操作和阅读。
又例如,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可以是平板电脑。当平板电脑处于弯折状态时,如果平板电脑朝向显示面侧弯折,可以使平板电脑的一部分水平放置,配置为显示键盘,从而形成办公操作区,另一部分倾斜放置,配置为显示图像或文字,从而形成办公显示区。这样,可以便于用户进行移动办公操作或游戏操作。又例如,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可以是电纸书,这时,通过使电纸书弯折,可以使该电纸书呈现更好的模仿书籍的折页效果。再例如,该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可以是笔记本电脑,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延伸至键盘区域,实现显示面积的扩大。此外,该可折叠显示装置还可以应用于仿生电子、电子皮肤、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物联网设备及人工智能设备等领域,以及各种涉及弯折或折叠的应用场景,在此不再赘述。
柔性显示面板的平整度是指: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可弯折部分在未弯折时的表面平整程度,以及可弯折部分在弯折时表面的圆滑程度。其中,圆滑是指,可弯折部分在弯折时表面无纹路或凹凸不平等问题,或者此类问题很少。可弯折部分在弯折时的表面纹路或凹凸不平等问题越少,则可弯折部分在弯折时表面的圆滑程度越高,可弯折部分在弯折时的表面平整度越高。
抗弯强度:即截面弯曲刚度,使截面产生单位转角所需施加的弯矩,它体现了截面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即抗弯强度越大意味着该部分越不易弯折,抗弯强度越小意味着该部分越易弯折。
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可折叠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部分10、第二部分20及位于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之间的可弯曲部分30。可弯曲部分30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部分10相对第二部分20展开(如图1所示)或折叠(如图2所示)。
该可折叠显示装置100包括可折叠显示模组和折叠组件,折叠组件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连接单元。连接单元连接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以使第一主体相对第二主体能够围绕一弯折轴线相对转动,可折叠显示模组支撑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上,以随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转动过程中实现展开和折叠。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单元可以包括铰链,即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可以通过铰链实现相对转动。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可折叠显示装置10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弯折轴线,可折叠显示装置100的宽度方向为平行于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弯折轴线。本申请以下实施例将基于弯折轴线平行于可折叠显示装置100的宽度方向进行描述。可以理解,弯折轴线不限于沿该方向。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弯折轴线可平行于可折叠显示装置100的长度方向、对角线或者沿其他方向延伸。
如图3和图4所示,可折叠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支撑板40,支撑板40用于支撑柔性显示面板。具体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弯折显示区及第二显示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折叠显示装置100可以向内折叠,即当其处于折叠状态,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彼此相向设置,此时,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和弯折显示区可以均不显示。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折叠显示装置100可以向外折叠,即当可折叠显示装置100处于折叠状态,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彼此相背设置,显示装置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缩小,便于收纳和携带。此时,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弯折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中的至少一者能够进行显示。
支撑板40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柔性显示面板设置于支撑板40的第一侧面。其中,柔性显示面板与支撑板40的第一侧面相接触的一侧为背侧,这样支撑板40能够对柔性显示面板较好地支撑的同时,避免对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造成遮挡。
可以理解,如前文所述,可折叠显示模组经常在弯折的使用场景下使用,因此,支撑板40需要具有一定的塑性和刚性,以使可折叠显示模组在不同的开合状态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支撑形态。支撑板4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或合金,例如301不锈钢、304不锈钢以及316L不锈钢,亦例如铜镍锡合金、钛合金或高强度镁铝合金等。当然,支撑板40的材质还可以为玻璃、有机聚合物等,在此不作限定。支撑板40的厚度为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40的厚度为50微米-200微米,示例地,支撑板40的厚度可以为50微米、60微米、70微米、80微米、90微米、100微米、125微米、150微米、175微米或者200微米等。如此,可以使支撑板40具有较佳的刚度,从而起到对柔性显示面板良好的支撑。
支撑板40包括至少一可弯折区42和与可弯折区42连接的至少一非弯折区44。其中,可弯折区42是指在可折叠显示模组折叠时支撑板40会发生弯折的区域,非弯折区44是指在可折叠显示模组折叠时支撑板40不会发生弯折的区域。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非弯折区44可以为平直区,用于对应支撑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可弯折区42对应支撑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显示区。如图3所示,在可折叠显示模组处于非弯折状态,可弯折区42和非弯折区44形成一个平面支撑,便于柔性显示面板进行平面显示。在可折叠显示模组处于弯折状态,如图4所示,支撑板40的可弯折区42能够发生弯折,此时,非弯折区44支撑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可弯折区42能够支撑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显示区以保证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活动不受限制的同时,能够使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显示区具有较佳的弯曲平整度,从而实现良好的弯曲显示。
需要指出,可弯折区42的数量由可折叠显示模组的折叠数量决定,如果可折叠显示模组只折叠一次(即单折),那么支撑板40可以包括一个可弯折区42,如果可折叠显示模组折叠两次(即双折),那么支撑板40可以包括两个可弯折区42。
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弯折区42包括第一可弯折区422以及位于第一可弯折区422和非弯折区44之间的第二可弯折区424,第一可弯折区422设有第一刻蚀图案,第二可弯折区424设有第二刻蚀图案。具体地,第一刻蚀图案和第二刻蚀图案均形成于支撑板40的第二侧面,柔性显示面板设置于支撑板40第一侧面。
其中,第二可弯折区424的抗弯强度大于第一可弯折区422的抗弯强度,且小于非弯折区44的抗弯强度,第一可弯折区422中越靠近所述第二可弯折区424的区域抗弯强度越大。需要说明的是,抗弯强度体现了平面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因此,抗弯强度越大意味着该部分越不易弯折,抗弯强度越小意味着该部分越易弯折。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分别在第一可弯折区422和第二可弯折区424设置不同的刻蚀图案,使第二可弯折区424的抗弯强度大于第一可弯折区422的抗弯强度,第一可弯折区422中越靠近第二可弯折区424位置的区域抗弯强度越大。如此,一方面,使第一可弯折区422、第二可弯折区424和非弯折区44的抗弯强度呈现区域化递增的变化,从而改善支撑板40不同区域的弯折延展性和耐疲劳性,减小支撑板40在折叠状态下各个弯折区的曲率半径的差异,使得可弯折区42的过渡更为平缓,可弯折区42整体的弧度更为连续,不仅改善了支撑板40中的弯折应力集中,降低了支撑板40断裂及失效的风险,还减少支撑板40施加给柔性显示面板的应力,防止柔性显示面板发生膜层脱粘或断裂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参阅图5-图7,第一刻蚀图案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条形槽4222,第二刻蚀图案可以包括多个第二条形槽4242,其中,第一条形槽4222的深度大于第二条形槽4242的深度。容易理解,在支撑板40上刻蚀形成条形槽结构,不仅可以降低支撑板40对应区域的刚度,还可以降低支撑板40对应区域的应力集中系数。而将第一条形槽4222的深度设置为大于第二条形槽4242的深度,可以使第一可弯折区422的抗弯强度小于第二可弯折区424的抗弯强度。这样,改善了支撑板40不同区的弯折延展性和耐疲劳性,能够减小支撑板40在折叠状态下各个弯折区的曲率半径的差异,使得可弯折区42的过渡更为平缓。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条形槽4222的深度等于所述支撑板40的厚度,以在第一可弯折区422形成镂空结构,这样,能够在第一可弯折区422提供给支撑板40更多的形变空间,以减小支撑板40的第一可弯折区422形变时产生的内应力,提高第一可弯折区422的弯折性能。第二条形槽4242的深度可以小于所述支撑板40的厚度,也即第二条形槽4242没有完全贯穿支撑板40,这样,支撑板40在第二可弯折区424的底部依然设有一定的厚度,保持连续结构。示例地,该第二条形槽4242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支撑板40厚度的二分之一,小于所述支撑板40的厚度。
为便于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对一些技术术语进行说明:
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L和宽度H: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条形槽4222呈长条状,则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L即为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条形槽4222的宽度H即为沿与其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
同一行相邻的两个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间距J:如图6和图7所示,同一行相邻的两个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间距J即为相邻的两个第一条形槽4222的彼此相邻的两端之间的间距;
第一条形槽4222的开口率:第一条形槽4222占据第一子弯折区4220的面积比,每一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第一条形槽4222所占面积比越大,则意味着第一条形槽4222的开口率越大,反之亦然。
如图5-图8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可弯折区42连接于两个非弯折区44之间,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位于第一可弯折区422。以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为参考基准,第一可弯折区422包括在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同一侧沿第一方向连续排布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每一第一子弯折区4220设有至少一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条形槽4222,且每一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所有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L相等。其中,第一方向为第一可弯折区422指向第二可弯折区424的方向,第二方向与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彼此平行,且与第一方向相垂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弯折区422为以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为对称轴线的轴对称结构。这样,两个第二可弯折区424和第一可弯折区422对称设置的两部分可以绕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对称地进行折叠或展开,从而进一步避免应力集中。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每一第一条形槽4222沿所述支撑板40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对称轴线Y,在第二方向上,多个第一条形槽4222并排设置,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条形槽4222构成一行,每一行中多个第一条形槽4222沿支撑板40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具有沿第二方向的对称轴线Z。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在支撑板40所在平面的投影,与其中一行第一条形槽4222沿支撑板40的厚度方向的投影与沿第二方向的对称轴线Z重合。如此,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板40的弯折性能。
可以理解,每一第一子弯折区4220可以设有一行第一条形槽4222,也可以设置有多行第一条形槽4222,在此不作限定。例如,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子弯折区4220可以设有多行长度L相等的第一条形槽4222。
还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一方向连续排布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行数可以完全相同,例如,如图8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均设有多行长度L相等的第一条形槽4222。当然,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行数亦可以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越靠近第二可弯折区424的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L越小。可以理解,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开口率越大,则可以表征支撑板40在该第一子弯折区4220的抗弯强度越小。因此,每一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每一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同一行中相邻的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第 一间距J,决定了该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第一条形槽的开口率,也就决定了第一子弯折区4220的抗弯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40的宽度是固定值,则在第一条形槽4222的宽度相等,且相邻的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第一间距J相等的前提下,越靠近所述第二可弯折区424的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L越小,则意味着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排布的第一条形槽的开口率越小,可以使第一可弯折区422中越靠近第二可弯折区424的区域抗弯强度越大,从而实现前述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的区域抗弯强度的平缓过渡。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与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对应的一行第一条形槽4222位于一第一子弯折区4220,且该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的长度最长,则在第一条形槽4222的宽度相等,且相邻的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第一间距J相等的前提下,与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对应的一行第一条形槽4222所在的第一子弯折区4220的区域抗弯强度最小。如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支撑板40的弯折性能,防止支撑板40在其弯折轴线X处发生断裂。
应当理解的是,为了更佳地精确控制支撑板40不同区域位置的抗弯强度平缓过渡,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一行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均具有相同的第一间距J,沿第一方向,在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间距J逐渐增大。如此,使越靠近第二可弯折区424的第一子弯折区4220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开口率呈现更为平缓的过渡,从而使越靠近第二可弯折区424的第一子弯折区4220的区域抗弯强度更佳平缓过渡,进而改善了支撑板40对应区的弯折延展性和耐疲劳性,减小支撑板40在完全折叠状态下各个弯折区的曲率半径的差异,使得可弯折区42的过渡更为平缓。
如图6所示,相邻两行的第一条形槽4222对齐排布,随着第一条形槽4222的开口率越大,支撑板40的耐弯折性能越强,但相邻两行的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宽度I较窄,可弯折区42在弯折过程中越容易断裂。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相邻两行的第一条形槽4222错位排布,使相邻两行的第一条形槽4222中相邻的第一条形槽4222,在支撑板40沿第一方向的侧面的投影设有交叠区域。也即,同一行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连接桥A在支撑板40沿第一方向的侧面的投影与相邻行的一个第一条形槽4222在在支撑板40沿第一方向的侧面的投影有重叠。这样,相较于如图6所示相邻两行的第一条形槽4222对齐排布,连接桥A增加了相邻两行第一条形槽4222中相邻的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强度,从而在满足耐弯折性能和不发生断裂的需求之间达到了较佳地平衡。
应当理解的是,在支撑板40的宽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沿第一方向,不同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L逐渐减小,第一间距J逐渐增大,相应地,不同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相邻两行中相邻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错位程度也逐渐增大,这样,不同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相邻两行的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强度也越大,对应第一子弯折区4220的抗弯强度也逐渐增大。需要指出,该交叠区域沿第一条形槽4222的延伸方向的交叠宽度可以为正数,亦可减小至负数,即如图8所示,越靠近第二可弯折区424,不同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相邻的两行的第一条形槽4222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条形槽4222亦可完全错开。
所述支撑板40可进一步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相垂直,且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分别连接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至少部分设有边缘条形槽4224,每一边缘条形槽4224与对应的一行第一条形槽4222排布成一行,且一端贯穿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其中,该边缘条形槽4224和同一行相邻的一个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间距,与同一行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第一间距J相等。如此,一方面,使第一条形槽的排布更为规律, 另一方面,能够减小支撑板40中靠近与其弯折轴线X相垂直的侧边缘部分的应力,进一步地提升了支撑板40的耐弯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任意相邻的两行所述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第二间距I可以相等。也即是说,任意两行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连接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等,如此,通过控制不同行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和宽度,以及不同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同一行相邻两个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第一间距J即可精确控制不同第一子弯折区4220的抗弯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每一第一条形槽4222沿支撑板40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设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对称轴线Y,在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中4220中,第M行的任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对称轴线Y,与第M+2行的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对称轴线Y彼此重合,其中,M为正整数。如此,使多行第一条形槽4222的错位排布更为规律,有利于精确控制多个支撑板40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域沿第一方向平缓过渡。
一些实施例中,与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对应的一行第一条形槽4222,可以为在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中4220中的第1行第一条形槽4222,即M=1时对应的一行第一条形槽4222。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3所示,第一条形槽4222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区间设有不同的宽度,第二条形槽4242(见图14-图18)在其延伸方向的各个位置宽度相等。具体到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条形槽4222在其延伸方向包括第一槽段4221,以及位于第一槽段4221两端的第二槽段4223,第一槽段4221和第二槽段4223均为等宽结构,第二槽段422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槽段4221的宽度。这样,使得第一条形槽4222整体上形成两端宽中间细的哑铃型结构,宽度更大的第二槽段4223能够在第一条形槽4222两端形成更大半径的圆角过渡,有利于降低弯折时的应力集中。由于第二槽段4223的作用是为了使第一条形槽4222两端形成更大半径的圆角过渡,因此第二槽段4223不需要设置的过长。
第一槽段4221和第二槽段4223的连接处会形成宽度变化。为避免第一条形槽4222在第一槽段4221和第二槽段4223的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本申请实施例可选在第一槽段4221和第二槽段4223的连接处形成圆弧过渡。
在第一条形槽4222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行的相邻两个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第一间距J可以指的是相邻两个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二槽段4223之间的距离。当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第二槽段4223长度较小,因此亦可为相邻两个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槽段4221之间的间距。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条形槽4222的中间位置包括过渡段4225,第一条形槽4222的侧壁在所述过渡段4225被构造为向外凸出,以使得第一条形槽4222在所述过渡段4225的宽度大于第一槽段4221的宽度。应当理解的是,由于相邻两行的所述第一条形槽4222错位排布,在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第M行的任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对称轴线Y,与第M+2行的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对称轴线Y彼此重合,则每一个第一条形槽4222的中心附近可以包括最多四个其他第一条形槽4222的末端(第二槽段4223),而相邻的两个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均设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会形成一个尺寸较大的未开槽的区域,这个未开槽的区域在弯折时会产生较大的应力,不利于提高支撑板40整体的弯折性能。为了减小该未开槽区域,第一条形槽4222的侧壁在过渡段4225向两侧呈圆弧形或者样条形凸出,使得第一条形槽4222在过渡段4225的宽度大于第一槽段4221的宽度,从而增加了过渡段4225的尺寸,减小了前述未开槽区的尺寸,进而可以降低这一区域在弯折时的应力,提高支撑板40整体的弯折性能。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任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过渡段4225沿支撑板40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关于该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对称轴线Y对称设置。如此,进一步地避免 应力集中,提高支撑板40整体的弯折性能。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位于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沿第一方向,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以第一预设规律减小,为便于理解,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对第一条形槽4222的排布规律进行说明:
将与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对应的一行第一条形槽4222所在的第一子弯折区4220,定义为在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中4220中的第1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即N=1时对应的第一子弯折区4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沿第一方向,第N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任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为L N,第N+1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任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为L N+1,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L N-L N+1=m,m>0,也即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变化呈固定值m缩减。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固定值m的范围为0.05毫米~0.5毫米,例如,以固定值缩减规律变化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变化呈固定值0.1毫米缩减。
具体到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任意相邻两行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第二间距I相等,该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第M行的任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对称轴线Y,与第M+2行的一个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对称轴线Y彼此重合。第1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包括多行长度为L1的第一条形槽4222,从第2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开始,每一个子弯折区包括一行第一条形槽4222,且不同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以固定值m缩减规律变化。此时,在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以固定值m依次缩减变化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将关于同一条第一对称轴线Y对称排布的多个第一条形槽4222中,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槽段4223边缘的中心依次相连,形成一具有斜率的直线,则该直线的斜率K=f/m,f=H+T,其中,H为第一条形槽422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尺寸,其为定值,T为关于同一第一对称轴线Y对称的相邻两行的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沿第一方向,第1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任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为L 1,第N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任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为L N,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L N=L 1-(N-1)*d 1,d 1>0,也即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变化呈等差数列缩减。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d 1的范围0.05毫米~0.3毫米,例如,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以0.4毫米、0.3毫米、0.2毫米、0.1毫米的等差数列依次缩减。
具体到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任意相邻两行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第二间距I相等,该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第M行的任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对称轴线Y,与第M+2行的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对称轴线Y彼此重合。第1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包括多行长度为L1的第一条形槽4222,从第2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开始,每一个子弯折区包括一行第一条形槽4222,且不同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以等差数列依次缩减规律变化。此时,在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以等差数列依次缩减变化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将关于同一条第一对称轴线Y对称排布的多个第一条形槽4222中,位于同一端的第二槽段4223的边缘的中心依次相连,形成多条具有不同斜率的直线。任意相邻的两条直线的斜率的倒数之差Q为固定值,Q=d 1/f,d 1为等差数列的公差,f=H+T,其中,H为第一条形槽4222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尺寸,其为定值,T为关于同一第一对称轴线Y对称的相邻两行的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沿第一方向,第1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任一所述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为L 1,第N个第一子 弯折区4220中的任一所述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为L N,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L N=L 1+(N-1)*b 1+(N-1)*(N-2)*d 2/2,d 2=b 2-b 1,b 1=L 2-L 1<0,b 2=L 3-L 2<0,也即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变化呈二阶等差数列缩减。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d 2的范围0.05毫米~0.15毫米,例如,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变化以0.7毫米、0.4毫米、0.2毫米、0.1毫米的二阶等差数列依次缩减。
具体到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任意相邻两行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第二间距I相等,该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第M行的任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对称轴线Y,与第M+2行的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对称轴线Y彼此重合。第1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包括多行长度为L1的第一条形槽4222,从第2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开始,每一个子弯折区包括一行第一条形槽4222,且不同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以二阶等差数列依次缩减规律变化。此时,在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以二阶等差数列依次缩减变化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将关于同一条第一对称轴线Y对称排布的多个第一条形槽4222中,位于同一端的第二槽段4223的边缘的中心依次相连,形成多条具有不同斜率的直线,则任意相邻的两条直线的斜率的倒数之差呈等差数列变化,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沿第一方向,第1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任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为L 1,第N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任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为L N,N为正整数。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L 1=L N*q N-1,q>0,L 1>0,也即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变化呈等比数列依次缩减。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1<q≤2,例如,多行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变化呈0.8毫米、0.4毫米、0.2毫米、0.1毫米的等比数列缩减。
具体到一些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弯折轴线X同一侧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任意相邻两行第一条形槽4222之间的第二间距I相等,该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第M行的任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对称轴线Y,与第M+2行的一第一条形槽4222的第一对称轴线Y彼此重合。第1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包括多行长度为L1的第一条形槽4222,从第2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开始,每一个子弯折区包括一行第一条形槽4222,且不同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以等比数列依次缩减规律变化。此时,在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以等比数列依次缩减变化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将关于同一条第一对称轴线Y对称排布的多个第一条形槽4222中,位于同一端的第二槽段4223的边缘的中心依次相连,形成多条具有不同斜率的直线。则任意相邻的两条直线的斜率之商为固定值P,P=q。
可见,通过不同第一子弯折区4220中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以第一规律缩小,能够实现精确控制支撑板40不同区域位置的抗弯强度,进而使可弯折区42的过渡更为平缓,可弯折区42整体的弧度更为连续。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可弯折区424越靠近非弯折区44的区域抗弯强度越大。如此,第二可弯折区424的抗弯强度进一步地呈现区域化递减的变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支撑板40对应区的弯折延展性和耐疲劳性,减小支撑板40在完全折叠状态下各个可弯折区的曲率半径的差异,使得可弯折区42的过渡更为平缓,可弯折区42整体的弧度更为连续,不仅改善了支撑板40中的弯折应力集中,降低了支撑板40断裂及失效的风险,还减少支撑板40施加给柔性显示面板的应力,防止柔性显示面板发生膜层脱粘或断裂的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4、图14-图17所示,第二可弯折区424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行第二条形槽4242,第二条形槽4242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相平行。沿第一方向,第二条形槽4242的长度以第二预设规律减小。第二条形槽4242的长度的变化规律与前述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变化规律可以相同。
为便于描述,相关变化规律可参照前文所述的第一条形槽4222的长度变化规律。例如,如图1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多行中的第二条形槽4242的长度变化呈固定值缩减规律变化。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多行中的第二条形槽4242的长度变化呈等差数列缩减规律变化。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多行中的第二条形槽4242的长度变化呈二阶等差数列缩减规律变化。再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多行中的第二条形槽4242的长度变化呈等比数列缩减规律变化。
当然,基于使第二可弯折区424的抗弯强度保持均匀一致的目的,第二条形槽4242的排布规律亦可与第一条形槽4222的排布规律不同。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第二可弯折区424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行第二条形槽4242,第二条形槽4242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板40的弯折轴线X相平行,每一第二条形槽4242贯穿支撑板40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Claims (20)

  1. 一种支撑板,包括至少一可弯折区和与所述至少一可弯折区连接的非弯折区;
    所述可弯折区包括第一可弯折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可弯折区和所述至少一非弯折区之间的第二可弯折区;
    所述第一可弯折区设有第一刻蚀图案,所述第二可弯折区设有第二刻蚀图案,所述第二可弯折区的抗弯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可弯折区的抗弯强度且小于所述非弯折区的抗弯强度;
    所述第一可弯折区中越靠近所述第二可弯折区的区域抗弯强度越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板,其中,
    所述第一刻蚀图案包括多个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二刻蚀图案包括多个第二条形槽,
    其中,
    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深度;或者
    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深度等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或者
    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板厚度的二分之一,小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板,其中,所述至少一非弯折区包括两个非弯折区,所述至少一可弯折区连接于两个所述非弯折区之间,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位于所述第一可弯折区;
    以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为参考基准,所述第一可弯折区包括在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且沿第一方向连续排布的多个第一子弯折区,每一所述第一子弯折区设有至少一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条形槽,且每一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有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均相等;
    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越靠近所述第二可弯折区的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越小;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可弯折区指向所述第二可弯折区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彼此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一可弯折区为以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为对称轴线的轴对称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板,其中,每一行所述第一条形槽沿所述支撑板厚度方向的投影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对称轴线,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沿所述支撑板厚度方向的投影,与一行所述第一条形槽沿所述支撑板厚度方向的投影在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对称轴线重合。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板,其中,与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对应的一行所述第一条形槽位于一第一子弯折区,且该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最长。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板,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以第一预设规律减小。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板,其中,在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 述第一子弯折区中,沿所述第一方向,第N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任一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为L N,第N+1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任一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为L N+1,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
    L N-L N+1=m,m>0且m为常数。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板,其中,在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沿所述第一方向,第1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为L 1,第N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一条形槽的长度为L N,N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规律为:
    L N=L 1-(N-1)*d 1,d 1>0;或者
    L N=L 1+(N-1)*b 1+(N-1)*(N-2)*d 2/2,d 2=b 2-b 1,b 1=L 2-L 1<0,b 2=L 3-L 2<0;或者
    L 1=L N*q N-1,q>0,L 1>0。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板,其中,任意相邻两行的所述第一条形槽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错位排布;
    每一所述第一条形槽沿所述支撑板厚度方向的投影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对称轴线;
    在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第M行的任一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所述第一对称轴线,与第M+2行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所述第一对称轴线彼此重合;
    其中,M为正整数。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一条形槽在其延伸方向包括第一槽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槽段两端的第二槽段;
    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二槽段均为等宽结构,所述第二槽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槽段的宽度。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一槽段的中间位置设有过渡段,所述第一条形槽的侧壁在所述过渡段被构造为向外凸出,以使所述第一条形槽在所述过渡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槽段的宽度;
    任一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所述过渡段的槽壁沿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的投影,关于该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所述第一对称轴线对称设置。
  1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板,其中,在同一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一行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条形槽之间均具有相同的第一间距;
    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一间距逐渐增大。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板,其中,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相垂直,在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同一侧的多个所述第一子弯折区中的至少部分设有边缘条形槽,每一所述边缘条形槽与对应的一行所述第一条形槽排布成一行,且一端贯穿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中的一个侧面;
    所述边缘条形槽和同一行中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条形槽之间的间距,与同一行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条形槽之间的第一间距相等。
  15.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板,其中,沿第一方向,所有所述第一条形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尺寸均相等;和/或
    任意相邻的两行所述第一条形槽之间的第二间距相等。
  16. 根据权利要求3~15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二可弯折区越靠近所述非弯折区的区域抗弯强度越大。
  1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二可弯折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连续排布的多个第二子弯折区,每一所述第二子弯折区设有至少一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条形槽,且每一所述第二子弯折区中的所有所述第二条形槽的长度均相等;
    越靠近所述非弯折区的所述第二子弯折区中的所述第二条形槽的长度越小;
    沿所述第一方向连续排布的多个第二子弯折区中,所述第二条形槽的长度以第二预设规律减小。
  18. 根据权利要求3~15所述的支撑板,其中,所述第二可弯折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连续排布的多个第二子弯折区,每一所述第二子弯折区设有一个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条形槽,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支撑板的弯折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条形槽贯穿所述支撑板的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
  19. 一种可折叠显示模组,其中,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刻蚀图案和所述第二刻蚀图案设于所述第二侧面;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设于所述支撑板的所述第一侧面。
  20.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折叠显示模组。
PCT/CN2022/129556 2022-01-29 2022-11-03 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WO2023142580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37037608A KR20230158126A (ko) 2022-01-29 2022-11-03 지지판,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8/491,218 US20240045477A1 (en) 2022-01-29 2023-10-20 Support plate, foldable display module,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1830.6 2022-01-29
CN202210111830.6A CN114446170A (zh) 2022-01-29 2022-01-29 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8/491,218 Continuation US20240045477A1 (en) 2022-01-29 2023-10-20 Support plate, foldable display module,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42580A1 true WO2023142580A1 (zh) 2023-08-03

Family

ID=81372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129556 WO2023142580A1 (zh) 2022-01-29 2022-11-03 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45477A1 (zh)
KR (1) KR20230158126A (zh)
CN (1) CN114446170A (zh)
WO (1) WO20231425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6170A (zh) * 2022-01-29 2022-05-0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4882797A (zh) * 2022-06-01 2022-08-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588359A (zh) * 2022-08-31 2023-01-1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662296A (zh) * 2022-11-01 2023-01-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
CN118038751A (zh) * 2022-11-04 2024-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00529A1 (en) * 2013-04-03 2014-10-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10992828A (zh) * 2019-11-28 2020-04-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柔性显示装置的支撑基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211928943U (zh) * 2020-05-29 2020-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背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018962A1 (en) * 2019-07-17 2021-01-21 Google Llc Hinge mechanism with integrated slider and foldable device having same
CN112927625A (zh) * 2021-03-27 2021-06-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装置
CN112991953A (zh) * 2021-03-09 2021-06-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板及可折叠显示模组
CN214042900U (zh) * 2021-01-25 2021-08-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
CN113593417A (zh) * 2021-08-05 2021-11-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背板、折叠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14446170A (zh) * 2022-01-29 2022-05-0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8114A (zh) * 2019-12-27 2023-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和可折叠设备
CN113129752A (zh) * 2021-04-15 2021-07-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屏
CN113257123A (zh) * 2021-04-29 2021-08-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模块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00529A1 (en) * 2013-04-03 2014-10-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20210018962A1 (en) * 2019-07-17 2021-01-21 Google Llc Hinge mechanism with integrated slider and foldable device having same
CN110992828A (zh) * 2019-11-28 2020-04-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柔性显示装置的支撑基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211928943U (zh) * 2020-05-29 2020-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背板及显示装置
CN214042900U (zh) * 2021-01-25 2021-08-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
CN112991953A (zh) * 2021-03-09 2021-06-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板及可折叠显示模组
CN112927625A (zh) * 2021-03-27 2021-06-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装置
CN113593417A (zh) * 2021-08-05 2021-11-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背板、折叠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14446170A (zh) * 2022-01-29 2022-05-0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45477A1 (en) 2024-02-08
KR20230158126A (ko) 2023-11-17
CN114446170A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142580A1 (zh) 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US20210165454A1 (en) Support substrate for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O2022042036A1 (zh) 显示组件及显示装置
TWI715215B (zh) 可折疊顯示裝置
US9429999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9164547B1 (en) Foldable display apparatus
TWI248017B (en) A display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4476375B2 (ja) 携帯用電子表示装置
US11792946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folding area
WO2020073380A1 (zh) 一种显示装置、保护盖板
JP2019067279A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EP2573644A2 (en) Display, electronic unit, and supporting substrate
US11487329B2 (en)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having a flexible display
KR20170122554A (ko)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396955A (zh) 显示设备
WO2021248519A1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设备
US20240103587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with movable support body
US11262793B2 (en) Folding-type electronic device
KR20210145118A (ko) 폴더블 메커니즘 및 그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40098916A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JP200124283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752541B (zh) 拼接顯示器
US20240090150A1 (en) Support plate,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697435B (zh) 一种折叠组件及终端设备
WO2023087358A1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92337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370376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KR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