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2296A - 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62296A CN115662296A CN202211358194.3A CN202211358194A CN115662296A CN 115662296 A CN115662296 A CN 115662296A CN 202211358194 A CN202211358194 A CN 202211358194A CN 115662296 A CN115662296 A CN 1156622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bending
- display module
- holes
- leng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476 body wat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3 sol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the display being foldable up to the back of the other housing with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e.g. by 360° rotation over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rear edge of the base enclosur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该折叠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及支撑板,支撑板包括多个第一挖孔组和多个第二挖孔组,一第一挖孔组与一第二挖孔组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第一挖孔组包括多个第一过孔,第二挖孔组包括多个第二过孔,第一过孔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过孔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第二过孔与相邻两个第一过孔之间的第一间隙部对应设置;本发明通过在弯折区设置长度不同且交替设置的长短过孔,利用短过孔减小第一间隙部的弯折应力,短过孔减少了支撑板材料的去除,提高了支撑板的支撑性能,增大了过孔排布复杂程度,应力释放路径更加多样化,平衡了支撑板的扭转应力及支撑刚性,使折叠时的弯折弧形段更趋近圆形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折叠显示模组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然而随着折叠屏显示模组长时间使用,折叠屏显示模组的弯折区内容易形成较为明显的折痕,导致在熄屏和显示状态下出现明显凹凸不平的现象,折痕问题的存在,一直影响着折叠屏显示模组市场进一步释放。
因此,亟需一种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可以缓解目前折叠屏显示模组的弯折区有折痕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显示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和与所述弯折区连接的非弯折区,所述弯折区连接于两个所述非弯折区之间,所述弯折区包括第一弯折中心线,所述第一弯折中心线与第一方向平行,所述折叠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
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支撑板包括多个第一挖孔组和多个第二挖孔组,各所述第一挖孔组和各所述第二挖孔组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一所述第一挖孔组与一所述第二挖孔组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方向呈一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挖孔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过孔,所述第二挖孔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第一挖孔组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过孔之间的第一间隙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间隙部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挖孔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过孔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挖孔组两端的两个第一类孔、及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类孔之间的至少一第二类孔;所述第一类孔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挖孔组的对应端部的第一部分、及远离所述第一挖孔组的对应端部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类孔包括两个第三部分、及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部分之间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最小宽度,所述第三部分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第四部分的最大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孔包括与所述第一间隙部对应的第五部分、及位于所述第五部分两端的第六部分;其中,所述第五部分及所述第六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五部分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第六部分的最大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六部分的长度小于对应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所述第六部分的长度小于对应所述第三部分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所述第三部分的端部、及所述第六部分的端部的外轮廓为弧形;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外轮廓为弧形,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外轮廓为弧形,所述第五部分与所述第六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外轮廓为弧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一所述第二挖孔组中,靠近所述第二挖孔组的中心的所述第二过孔的所述第五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二挖孔组的中心的所述第二过孔的所述第五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在至少一所述第二挖孔组中,靠近所述第二挖孔组的中心的所述第二过孔的所述第六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二挖孔组的中心的所述第二过孔的所述第六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二过孔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过孔的长度与所述第五部分的长度的比值为12至15。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一所述第一挖孔组中,靠近所述第一挖孔组的中心的所述第二类孔的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一挖孔组的中心的所述第二类孔的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二类孔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类孔的长度与所述第四部分的长度的比值为1.5至2.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包括第一弯折子区、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区外围的第一平面子区、及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子区外围的第二弯折子区,所述第二弯折子区与所述非弯折区连接;所述第一弯折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区内,各所述第一挖孔组和各所述第二挖孔组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区内;其中,所述支撑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子区内的多个第三挖孔组,各所述第三挖孔组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三挖孔组的开孔深度小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还包括第二弯折中心线,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与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区内;其中,靠近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三挖孔组的深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三挖孔组的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靠近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的方向上,相邻两组所述第三挖孔组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折叠显示装置,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折叠显示模组。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弯折区设置长度不同的过孔,长过孔组与短过孔组交替设置,同时将第二过孔与第一间隙部对应设置,利用短过孔进一步减小第一间隙部的弯折应力,使弯折应力更均匀释放,同时短过孔减少了支撑板材料的去除,提高了支撑板的支撑性能,交替设置的长短过孔,增大了过孔排布复杂程度,使应力释放路径更加多样化,从而平衡了支撑板的扭转应力及支撑刚性,使弯折应力更均匀释放,在折叠状态下,使折叠显示模组的水滴型弯折形态的弯折弧形段更趋近圆形态,进一步减小受力以及使受力更均匀,以减轻折叠显示模组的折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模组的支撑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模组的第二类孔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模组的第二过孔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模组的支撑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沿C1-C2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模组的仿真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模组的折叠仿真对比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模组的一种对比实验表征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显示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近些年,折叠显示模组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然而随着折叠屏显示模组长时间使用,折叠屏显示模组的弯折区内容易形成较为明显的折痕,导致在熄屏和显示状态下出现明显凹凸不平的现象,折痕问题的存在,一直影响着折叠屏显示模组市场进一步释放。
请参阅图1至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显示模组100,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110和与所述弯折区110连接的非弯折区120,所述弯折区110连接于两个所述非弯折区120之间,所述弯折区110包括第一弯折中心线101,所述第一弯折中心线101与第一方向平行,所述折叠显示模组100包括:
显示面板200;
支撑板30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200的一侧;
其中,所述支撑板300包括多个第一挖孔组400和多个第二挖孔组500,各所述第一挖孔组400和各所述第二挖孔组500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一所述第一挖孔组400与一所述第二挖孔组500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方向呈一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挖孔组40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过孔410,所述第二挖孔组50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过孔510,所述第一过孔41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过孔51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第一挖孔组400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过孔410之间的第一间隙部4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过孔510与所述第一间隙部420对应设置。
本发明通过在弯折区设置长度不同的过孔,长过孔组与短过孔组交替设置,同时将第二过孔与第一间隙部对应设置,利用短过孔进一步减小第一间隙部的弯折应力,使弯折应力更均匀释放,同时短过孔减少了支撑板材料的去除,提高了支撑板的支撑性能,交替设置的长短过孔,增大了过孔排布复杂程度,使应力释放路径更加多样化,从而平衡了支撑板的扭转应力及支撑刚性,使弯折应力更均匀释放,在折叠状态下,使折叠显示模组的水滴型弯折形态的弯折弧形段更趋近圆形态,进一步减小受力以及使受力更均匀,以减轻折叠显示模组的折痕。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图9,所述折叠显示模组100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110和与所述弯折区110连接的非弯折区120,所述弯折区110连接于两个所述非弯折区120之间,所述弯折区110包括第一弯折中心线101,所述第一弯折中心线101与第一方向平行。
所述折叠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200、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200的一侧的支撑板300,所述支撑板300包括多个第一挖孔组400和多个第二挖孔组500,各所述第一挖孔组400和各所述第二挖孔组500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一所述第一挖孔组400与一所述第二挖孔组500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方向呈一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挖孔组40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过孔410,所述第二挖孔组50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过孔510,所述第一过孔41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过孔51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一挖孔组400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过孔410之间的第一间隙部4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过孔510与所述第一间隙部420对应设置。
以第一方向为X轴,第二方向为Y轴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挖孔组400包括沿X轴方向设置延伸的多个第一过孔410,在所述第一挖孔组400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个过孔之间有第一间隙部420,所述第一间隙部420为所述支撑板300的实体材料,即未挖孔部分,在进行折叠过程中,折叠的扭转应力主要集中在所述第一间隙部420,扭转应力仍无法得到有效释放,故在第二方向的相邻两个第一挖孔组400之间设置第二挖孔组500,第二挖孔组500包括沿X轴方向设置延伸的多个第二过孔510,在Y轴方向上,所述第二过孔510与所述第一间隙部420对应设置。
若只在所述第一间隙部420内设置位于第一挖孔组400内的过孔,会使孔的排布过于单一,使应力释放路径单一,无法释放各个方向的复杂扭转应力,利用所述第二过孔510,在所述第一过孔410的旁边设置与第一间隙对应的第二过孔510,增大过孔排布复杂程度,使应力释放路径更加多样化,在折叠过程中,有利于释放复杂的扭转应力,使弯折应力更均匀释放,在折叠状态下,使折叠显示模组100的水滴型弯折形态的弯折弧形段更趋近圆形态,进一步减小受力以及使受力更均匀,以减轻折叠显示模组100的折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6,所述第一挖孔组400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过孔41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挖孔组400两端的两个第一类孔431、及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类孔431之间的至少一第二类孔432;所述第一类孔431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挖孔组400的对应端部的第一部分610、及远离所述第一挖孔组400的对应端部的第二部分620;所述第二类孔432包括两个第三部分630、及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部分630之间的第四部分640,所述第三部分630和所述第四部分640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610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620的最小宽度,所述第三部分630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第四部分640的最大宽度。
所述第一部分610及所述第四部分640的宽度缩小,以提高所述第一部分610及所述第四部分640周围的支撑材料的支撑塑形性能,保证支撑板300在折叠过程中不易变形坍塌;所述第三部分630及所述第二部分620的宽度增大,以降低在折叠过程中的扭转应力,从而平衡了均匀扭转应力及支撑刚性,进一步提高过孔的复杂程度,使所述支撑板300的材料挖孔轮廓可以覆盖更多的应力释放方向,使弯折应力可以朝更多方向释放,增多了弯折应力的释放路径,有利于弯折应力均匀释放,在折叠状态下,使折叠显示模组100的水滴型弯折形态的弯折弧形段更趋近圆形态,进一步减小受力以及使受力更均匀,以减轻折叠显示模组100的折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6,所述第二过孔510包括与所述第一间隙部420对应的第五部分650、及位于所述第五部分650两端的第六部分660;其中,所述第五部分650及所述第六部分660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五部分650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第六部分660的最大宽度。
将对应所述第一间隙部420的所述第五部分650的宽度增大,从而减小所述第一间隙部420周围的支撑材料,以降低在折叠过程中的扭转应力,支撑材料的路径为应力释放的载体,增大所述第五部分650与所述第二部分620和所述第三部分630之间的支持材料的轮廓复杂程度,使所述支撑板300的材料挖孔轮廓可以覆盖更多的应力释放方向,使弯折应力可以朝更多方向释放,增强了应力释放路径的多样性,使弯折应力更均匀释放,在折叠状态下,使折叠显示模组100的水滴型弯折形态的弯折弧形段更趋近圆形态,进一步减小受力以及使受力更均匀,以减轻折叠显示模组100的折痕。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实验组和对比组,在不同支撑板300实验条件下进行折叠实验,对比组和实验组的支撑板300的厚度均为0.2mm。
对比组的条件为阵列式的均一开孔的支撑板300;实验组的条件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610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620的最小宽度,所述第三部分630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第四部分640的最大宽度,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五部分650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第六部分660的最大宽度。
请参阅图9至图12,进行所述折叠显示模组100在折叠终态的仿真图、以及应力测量。其中,在应力对比图12中,横坐标表示测量点与所述第一弯折中心线101之间的路径距离,单位是毫米;纵坐标表示应力大小,单位是兆帕。
通过对比发现,运用本申请中的挖孔结构形貌设计,可使得水滴形态得到优化,即模组折叠后,水滴弯折弧形区的第一弯折子区111可由椭圆形态向圆形态接近,以此将水滴中间曲率降低,半径增大,从而改善模组受力。
在对比组中,因中间弯折区110曲率小导致整体受力较大,且无法调控屏体水滴弯折形态;在实验组中,可调控水滴形态,使得中间弯折区110曲率增大,水滴弯折弧形区的第一弯折子区111更接近圆弧形,可起到分散应力作用,从而使得模组中膜层的视窗盖板230受力明显得到降低,有利于减少折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6,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六部分660的长度小于对应所述第二部分620的长度,所述第六部分660的长度小于对应所述第三部分630的长度。
所述第一部分610和所述第四部分640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所述支撑板300更好的刚度,保证支撑板300在折叠过程中不易变形坍塌,第二部分620和所述第三部分630的主要作用是降低扭转应力,提高应力释放均匀性,故所述第六部分660不宜向所述第一部分610或所述第四部分640延伸,即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部分610之间不设置所述第二过孔510,相邻两个所述第四部分640之间不设置所述第二过孔510,减少弯折区110的通孔率,使弯折区110具备更高的支撑性,以保证支撑板300的刚度,避免支撑板300在折叠过程中变形坍塌,减轻折叠显示模组100的折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第二部分620的端部、所述第三部分630的端部、及所述第六部分660的端部的外轮廓为弧形;所述第一部分610与所述第二部分620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外轮廓为弧形,所述第三部分630与所述第四部分640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外轮廓为弧形,所述第五部分650与所述第六部分660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外轮廓为弧形。
弧形有利于应力的均匀释放,同时在相同周长条件下,弧形的面积比直边形图形的面积大,可以增大挖孔的面积,进一步降低扭转应力,降低应力集中的风险,提高应力释放均匀性。弧形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在此只做举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第一部分610和所述第二部分620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外轮廓为弧形,所述第三部分630和所述第四部分640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外轮廓为弧形,所述第五部分650和所述第六部分660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外轮廓为弧形。弧形的面积比直边形图形的面积大,可以增大挖孔的面积,进一步降低扭转应力,降低应力集中的风险,提高应力释放均匀性。弧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二次曲线、抛物线中任一种或两种或多种的组合,在此只做举例,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弧形可以由两段椭圆弧r1、r2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一类孔431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部分620的最大宽度与所述第一部分610的最小宽度的比值为1.5至2。该比值过大或过小会导致应力释放性能和支撑刚性之间的不平衡,影响所述支撑板300的性能参数,导致折痕明显。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二类孔432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部分630的最大宽度与所述第四部分640的最小宽度的比值为1.5至2。该比值过大或过小会导致应力释放性能和支撑刚性之间的不平衡,影响所述支撑板300的性能参数,导致折痕明显。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第二过孔510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五部分650的最大宽度与所述第六部分660的最小宽度的比值为1.5至2。该比值过大或过小会导致应力释放性能和支撑刚性之间的不平衡,影响所述支撑板300的性能参数,导致折痕明显。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610的宽度为0.1mm至0.15mm,所述第四部分640的宽度a3为0.1mm至0.15mm。该数值范围可以有效释放应力,又可以提供较强的支撑刚性。所述第一部分610的宽度与所述第四部分640的宽度类似,不再重复作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类孔432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过孔510的长度的比值为2至5。该比值过大或过小会导致应力释放性能和支撑刚性之间的不平衡,影响所述支撑板300的性能参数,导致折痕明显。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6,所述第二部分620的端部、所述第三部分630的端部、及所述第六部分660的端部的外轮廓为半椭圆形,其中,半椭圆形的长半轴a2与短半轴a1的比值为2至3。该比值过大或过小会导致应力释放性能和支撑刚性之间的不平衡,影响所述支撑板300的性能参数,导致折痕明显。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在同一第二类孔432中,所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类孔432的长度L1与所述第四部分640的长度L2的比值为1.5至2.5。
关于所述第二类孔432的两部分长度比例,需要有一定的限制,限制规则如下:
关于孔长度尺寸与应力关系问题,是与所述支撑板300的材料相关的设计参数,一般的,所述支撑板300的材料为SUS不锈钢,其屈服强度为1600MPa左右,因疲劳强度通常为材料屈服强度的0.5倍左右,故设计时以800MPa疲劳强度为设计基准应力为参考,通过仿真来确定长度的比例,如下表1所示,为L1与L2的比值与应力之间的仿真对照表。
表1
关于孔长度尺寸与支撑性关系问题,是通过校核孔长度比值与弯折后仿真得出的反弹力进行校准。反弹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支撑性,其判定主要有两方面考虑:疲劳应力强度与闭合后的模组的弹力,理论上反弹力越大,则支撑性越好,越不易弯折,应力越大,但反弹力过大,在屏幕折叠后不易闭合,因此需要在如折叠显示装置的中框上增加磁铁吸附,磁体的大小与反弹力直接相关,一般的,磁体的极限力为4N左右,故设计时以4N为设计基准反弹力为参考,通过仿真来确定长度的比例,如下表2所示,为L1与L2的比值与反弹力之间的仿真对照表。
表2
项目比值 | 反弹力/N |
L1/L2=0.5 | 4.8 |
L1/L2=0.75 | 4.73 |
L1/L2=1 | 4.23 |
L1/L2=1.25 | 3.93 |
L1/L2=1.5 | 3.56 |
L1/L2=1.75 | 3.23 |
L1/L2=2 | 2.95 |
L1/L2=2.25 | 2.66 |
L1/L2=2.5 | 1.96 |
L1/L2比值过大或过小会导致应力释放性能和支撑刚性之间的不平衡,影响所述支撑板300的性能参数,导致折痕明显,故选择L1/L2比值为1.5至2.5,以平衡所述支撑板300的支撑刚性和弯折性,同时符合产品的出货标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在同一所述第二过孔510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过孔510的长度L4与所述第五部分650的长度L3的比值为12至15。
关于所述第二过孔510的两部分长度比例,同样需要有一定的限制,限制规则请参考L1/L2比值的限定规则,L4/L3的比值与应力之间的仿真结果请参阅表3、L4/L3的比值与反弹力之间的仿真结果请参阅表4。
表3
项目比值 | 应力/MPa |
L4/L3=6 | 1060.3 |
L4/L3=8 | 986.1 |
L4/L3=10 | 920.5 |
L4/L3=12 | 790.1 |
L4/L3=14 | 760.8 |
L4/L3=16 | 801.3 |
L4/L3=18 | 837.8 |
L4/L3=20 | 913.9 |
表4
项目比值 | 反弹力/N |
L1/L2=0.5 | 4.72 |
L1/L2=0.75 | 4.53 |
L1/L2=1 | 4.13 |
L1/L2=1.25 | 3.63 |
L1/L2=1.5 | 3.57 |
L1/L2=1.75 | 3.33 |
L1/L2=2 | 2.85 |
L1/L2=2.25 | 2.56 |
L1/L2=2.5 | 4.72 |
L4/L3比值过大或过小会导致应力释放性能和支撑刚性之间的不平衡,影响所述支撑板300的性能参数,导致折痕明显,故根据趋势选择L4/L3比值为12至15,以平衡所述支撑板300的支撑刚性和弯折性,同时符合产品的出货标准。
其中,图中的比例仅为示意,具体比例请参阅上述具体数据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类孔43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类孔432的长度的比值为1/2至2/3。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图11,为采取以上比例参数的平均值作为实验值进行实验,通过优化以上结构特征及各尺寸组合关系,结合力学仿真方式,调控以上尺寸参数,各尺寸控制在以上所述范围内,以控制折叠屏在弯折状态下的水滴型弯折形态,使得弯折区110的第一弯折子区111的中间弯折弧形段R1呈圆形状态,从而减小受力,或更为均匀,整体降低模组弯折部位的受力大小和应变,以减轻折痕。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一所述第二挖孔组500中,靠近所述第二挖孔组500的中心的所述第二过孔510的所述第五部分65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二挖孔组500的中心的所述第二过孔510的所述第五部分65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在至少一所述第二挖孔组500中,靠近所述第二挖孔组500的中心的所述第二过孔510的所述第六部分66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二挖孔组500的中心的所述第二过孔510的所述第六部分66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在所述第二挖孔组500的端部至所述第二挖孔组500的中心的方向上,越远离所述第二挖孔组500的端部,弯折应力的交叉变化越复杂,使所述第二挖孔组500的挖孔率提高,减小所述第五部分650与所述第三部分630之间的支撑板300的材料,提高支撑板300的弯折性能,同时增大所述第五部分650与所述第三部分630之间的支撑板的轮廓复杂程度,使所述支撑板300的材料挖孔轮廓可以覆盖更多的应力释放方向,使弯折应力可以朝更多方向释放,增强了应力释放路径的多样性,使弯折应力更均匀释放,在折叠状态下,使折叠显示模组100的水滴型弯折形态的弯折弧形段更趋近圆形态,进一步减小受力以及使受力更均匀,以减轻折叠显示模组100的折痕。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一所述第一挖孔组400中,靠近所述第一挖孔组400的中心的所述第二类孔432的所述第三部分6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一挖孔组400的中心的所述第二类孔432的所述第三部分6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在所述第一挖孔组400的端部至所述第一挖孔组400的中心的方向上,越靠近所述第一挖孔组400的中心,第三部分630越长,所述第四部分640越短,所述第一挖孔组400的挖孔率越高,所述支撑板300的弯折性能越强,可以释放更多的弯折应力,以减轻折叠显示模组100的折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8、图9,所述弯折区110包括第一弯折子区111、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区111外围的第一平面子区112、及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子区112外围的第二弯折子区113,所述第二弯折子区113与所述非弯折区120连接;所述第一弯折中心线101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区111内,各所述第一挖孔组400和各所述第二挖孔组500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区111内;其中,所述支撑板3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子区113内的多个第三挖孔组700,各所述第三挖孔组700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三挖孔组700的开孔深度小于所述支撑板300的厚度。
在所述折叠显示模组10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弯折区110的形状为水滴形,除了水滴形的底部有对应第一弯折子区111为弧形段R1,在水滴形的顶部有对应第二弯折子区113也有弧形段R2,以辅助折叠,释放折叠应力,而在所述第二弯折子区113内的弯折弧度较小,不需要进行过孔的设置,故所述第三挖孔组700为半蚀刻孔,以在提供增强弯折性能的同时,更多保留刚性支撑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所述弯折区110还包括第二弯折中心线102,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102与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102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区113内;其中,在靠近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102的方向上,所述第三挖孔组700的深度逐渐增大。
越靠近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102,弯折弧度越大,所述第三挖孔组700的深度越大,可以提供更强的弯折性能,可以释放更多的弯折应力,以减轻折叠显示模组100的折痕。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靠近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102的方向上,相邻两组所述第三挖孔组70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越靠近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102,弯折弧度越大,所述第三挖孔组700的设置密度越高,挖空率越高,可以提供更强的弯折性能,可以释放更多的弯折应力,以减轻折叠显示模组100的折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挖孔组700的挖孔深度与所述支撑板300的厚度的比值为1/2至2/3。该比值过大或过小,会影响弯折性能与支撑性能之间的平衡,影响所述支撑板300的性能参数,导致折痕明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挖孔组700的挖孔宽度与相邻两个所述挖孔组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1至5。该比值过大或过小,会影响弯折性能与支撑性能之间的平衡,影响所述支撑板300的性能参数,导致折痕明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挖孔组700的挖孔宽度为0.25mm至0.5mm。该数值范围可以有效释放应力,又可以提供较强的支撑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图9,所述显示面板200包括面板主体210、位于靠近所述面板主体210的出光一侧的偏光层220、位于所述偏光层220远离所述面板主体210一侧的视窗盖板230、及位于远离所述面板主体210的出光一侧的背板240。其中,为方便作图,在图9中,所述偏光层220与所述视窗盖板230用合并膜层250表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图9,所述支撑板300位于远离所述面板主体210的出光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00的材料为钢片、钛合金、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中任一种,在此只做举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00的厚度为0.1mm至0.2mm,以平衡挖孔率与支撑性能。
本发明通过在弯折区设置长度不同的过孔,长过孔组与短过孔组交替设置,同时将第二过孔与第一间隙部对应设置,利用短过孔进一步减小第一间隙部的弯折应力,使弯折应力更均匀释放,同时短过孔减少了支撑板材料的去除,提高了支撑板的支撑性能,从而平衡了支撑板的扭转应力及支撑刚性,使弯折应力更均匀释放,在折叠状态下,使折叠显示模组的水滴型弯折形态的弯折弧形段更趋近圆形态,进一步减小受力以及使受力更均匀,以减轻折叠显示模组的折痕。
请参阅图13、图1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折叠显示装置10,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折叠显示模组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显示装置10还包括装置主体20,所述折叠显示模组100与所述装置主体20组合为一体。
所述折叠显示模组10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任一上述折叠显示模组100的实施例及附图,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主体20可以包括中框、框胶、外挂元件、铰链等,所述折叠显示装置1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视等显示终端,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子区112对应的所述支撑板300可以用于与铰链的浮板结构贴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显示装置10还包括对应的粘结层30。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该折叠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及支撑板,支撑板包括多个第一挖孔组和多个第二挖孔组,一第一挖孔组与一第二挖孔组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第一挖孔组包括多个第一过孔,第二挖孔组包括多个第二过孔,第一过孔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过孔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第二过孔与相邻两个第一过孔之间的第一间隙部对应设置;本发明通过在弯折区设置长度不同且交替设置的长短过孔,利用短过孔减小第一间隙部的弯折应力,短过孔减少了支撑板材料的去除,提高了支撑板的支撑性能,增大了过孔排布复杂程度,应力释放路径更加多样化,平衡了支撑板的扭转应力及支撑刚性,使折叠时的弯折弧形段更趋近圆形态。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折叠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和与所述弯折区连接的非弯折区,所述弯折区连接于两个所述非弯折区之间,所述弯折区包括第一弯折中心线,所述第一弯折中心线与第一方向平行,所述折叠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
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支撑板包括多个第一挖孔组和多个第二挖孔组,各所述第一挖孔组和各所述第二挖孔组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一所述第一挖孔组与一所述第二挖孔组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方向呈一预设夹角,所述第一挖孔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过孔,所述第二挖孔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第一挖孔组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过孔之间的第一间隙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间隙部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挖孔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过孔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挖孔组两端的两个第一类孔、及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类孔之间的至少一第二类孔;
所述第一类孔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挖孔组的对应端部的第一部分、及远离所述第一挖孔组的对应端部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类孔包括两个第三部分、及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三部分之间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最小宽度,所述第三部分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第四部分的最大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孔包括与所述第一间隙部对应的第五部分、及位于所述第五部分两端的第六部分;
其中,所述第五部分及所述第六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五部分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第六部分的最大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六部分的长度小于对应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所述第六部分的长度小于对应所述第三部分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所述第三部分的端部、及所述第六部分的端部的外轮廓为弧形;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外轮廓为弧形,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外轮廓为弧形,所述第五部分与所述第六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外轮廓为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所述第二挖孔组中,靠近所述第二挖孔组的中心的所述第二过孔的所述第五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二挖孔组的中心的所述第二过孔的所述第五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在至少一所述第二挖孔组中,靠近所述第二挖孔组的中心的所述第二过孔的所述第六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二挖孔组的中心的所述第二过孔的所述第六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第二过孔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过孔的长度与所述第五部分的长度的比值为12至1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所述第一挖孔组中,靠近所述第一挖孔组的中心的所述第二类孔的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一挖孔组的中心的所述第二类孔的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第二类孔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类孔的长度与所述第四部分的长度的比值为1.5至2.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包括第一弯折子区、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区外围的第一平面子区、及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子区外围的第二弯折子区,所述第二弯折子区与所述非弯折区连接;
所述第一弯折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区内,各所述第一挖孔组和各所述第二挖孔组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子区内;
其中,所述支撑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子区内的多个第三挖孔组,各所述第三挖孔组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三挖孔组的开孔深度小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还包括第二弯折中心线,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与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区内;
其中,靠近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三挖孔组的深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三挖孔组的深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第二弯折中心线的方向上,相邻两组所述第三挖孔组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13.一种折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显示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58194.3A CN115662296A (zh) | 2022-11-01 | 2022-11-01 | 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 |
PCT/CN2023/104841 WO2024093322A1 (zh) | 2022-11-01 | 2023-06-30 | 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 |
KR1020237041041A KR20240065042A (ko) | 2022-11-01 | 2023-06-30 | 폴딩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폴딩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58194.3A CN115662296A (zh) | 2022-11-01 | 2022-11-01 | 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62296A true CN115662296A (zh) | 2023-01-31 |
Family
ID=84994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58194.3A Pending CN115662296A (zh) | 2022-11-01 | 2022-11-01 | 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20240065042A (zh) |
CN (1) | CN115662296A (zh) |
WO (1) | WO2024093322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93322A1 (zh) * | 2022-11-01 | 2024-05-1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 |
WO2024174323A1 (zh) * | 2023-02-23 | 2024-08-2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503727B2 (en) * | 2020-02-14 | 2022-11-15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
CN211481295U (zh) * | 2020-02-29 | 2020-09-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1508370B (zh) * | 2020-05-19 | 2023-01-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US20220343807A1 (en) * | 2021-04-23 | 2022-10-27 | E Ink Holdings Inc.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
CN113257123A (zh) * | 2021-04-29 | 2021-08-1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屏模块和电子设备 |
CN114446170B (zh) * | 2022-01-29 | 2024-08-23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支撑板、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
CN217113706U (zh) * | 2022-04-06 | 2022-08-02 | 韦达精密电子(南通)有限公司 | 屏幕支撑件 |
CN115662296A (zh) * | 2022-11-01 | 2023-01-3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 |
-
2022
- 2022-11-01 CN CN202211358194.3A patent/CN115662296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6-30 WO PCT/CN2023/104841 patent/WO2024093322A1/zh unknown
- 2023-06-30 KR KR1020237041041A patent/KR20240065042A/ko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93322A1 (zh) * | 2022-11-01 | 2024-05-1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 |
WO2024174323A1 (zh) * | 2023-02-23 | 2024-08-2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40065042A (ko) | 2024-05-14 |
WO2024093322A1 (zh) | 2024-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662296A (zh) | 折叠显示模组及折叠显示装置 | |
CN111508370B (zh)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
CN110792905B (zh) | 支撑结构及显示装置 | |
EP4145427A1 (en) |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 |
US10827631B2 (en) | Foldable display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 |
JP7354269B2 (ja) | 支持板及び折畳み表示装置 | |
CN111862820A (zh) | 支撑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0767096A (zh) | 支撑结构及显示装置 | |
CN212411484U (zh) | 支撑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11604573U (zh) | 一种折叠屏的支撑和保护装置及折叠屏 | |
CN214042900U (zh) |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 | |
CN212750239U (zh) | 一种支撑结构及显示装置 | |
CN112435578A (zh) | 面板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218788250U (zh) | 柔性显示屏的支撑板 | |
JPS61120611A (ja) | 金属フィルタ | |
CN110636416A (zh) | 振膜折环 | |
CN114927067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3658516B (zh) | 显示面板 | |
CN212135827U (zh) | 可穿戴显示设备用支撑件及可穿戴显示设备 | |
CN205987349U (zh) | 一种fpcb结构及扬声器模组 | |
CN111054818B (zh) | 零件冲压方法 | |
CN209071434U (zh) | 电池包上壳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 |
CN114093256A (zh) | 支撑板和显示面板 | |
CN116741048A (zh) | 显示组件、电子设备及支撑架的制造方法 | |
CN219029320U (zh) | 片材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