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71523A1 -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71523A1
WO2023071523A1 PCT/CN2022/116720 CN2022116720W WO2023071523A1 WO 2023071523 A1 WO2023071523 A1 WO 2023071523A1 CN 2022116720 W CN2022116720 W CN 2022116720W WO 2023071523 A1 WO2023071523 A1 WO 2023071523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chromic
layer
light
shooting area
scre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11672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张帅
Original Assignee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228854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280845A1/en
Publication of WO2023071523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71523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降低屏下光学器件对于显示的不良影响。显示面板,在屏下拍摄区域,显示层的出光侧设置有电致变色层,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电致变色层与像素区域无交叠;在电致变色层靠近显示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层,在电致变色层远离显示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层;电致变色层在第一电压差作用下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在第二电压差作用下具有第二光吸收特性,第一光吸收特性为对可见光具有第一吸收率、对红外光具有第二吸收率,第二光吸收特性为对可见光具有第三吸收率、对红外光具有第四吸收率,第一吸收率大于第三吸收率,第二吸收率小于第四吸收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10月2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1263082.5、申请名称为“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屏下摄像头技术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屏下摄像头技术需要将摄像头制作在屏幕下方。随着技术的发展,屏下摄像头会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可见光摄像头,另一种是飞行的时间(Time-of-Flight,ToF)摄像头,可见光摄像头用于拍摄照片,ToF摄像头用于利用红外光通过景深数据来进行人脸识别,因此,为了实现这两种功能,需要同时设置可见光摄像头和ToF摄像头作为屏下摄像头,其中可见光摄像头搭载对于可见光透过率较高的滤光片,ToF摄像头搭载对于红外光透光率较高的滤光片,由于同时设置两种类型的屏下摄像头,导致更多的光学器件对于显示的不良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可以降低屏下光学器件对于显示的不良影响。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层,显示层包括非像素区域和多个像素区域,每个像素区域中设置有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显示区域包括屏下拍摄区域和非屏下拍摄区域;在屏下拍摄区域,显示层的出光侧设置有电致变色层,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电致变色层与像素区域无交叠;在电致变色层靠近显示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层,在电致变色层远离显示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层;电致变色层在第一电压差作用下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在第二电压差作用下具有第二光吸收特性,第一光吸收特性为对可见光具有第一吸收率、对红外光具有第二吸收率,第二光吸收特性为对可见光具有第三吸收率、对红外光具有第四吸收率,第一吸收率大于第三吸收率,第二吸收率小于第四吸收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层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电致变色部;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变色电极,多个相互独立的电致变色部与多个相互独立的变色电极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像素区域呈矩阵排布为多个像素行和多个像素列;多个电致变色部包括多个第一电致变色部和多个第二电致变色部;每个第一电致变色部位于像素行中或像素列中;每个第二电致变色部位于任意像素行以及任意像素列之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电致变色部为圆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层还设置于非屏下拍摄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层在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和在非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相互独立;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一者在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和在非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相互独立。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前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位于显示面板的屏下拍摄区域,前置摄像头位于显示层的非出光侧;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当电子设备工作于前置摄像头人脸识别模式时,控制位于屏下拍摄区域的电致变色层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当电子设备工作于前置摄像头拍照模式时,控制位于屏下拍摄区域的电致变色层的至少部分具有第二光吸收特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电致变色部;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变色电极,多个相互独立的电致变色部与多个相互独立的变色电极一一对应;多个像素区域呈矩阵排布为多个像素行和多个像素列;多个电致变色部包括多个第一电致变色部和多个第二电致变色部;每个第一电致变色部位于像素行中或像素列中;每个第二电致变色部位于任意像素行以及任意像素列之外;处理器具体用于,当前置摄像头拍摄预览画面中的场景对比度大于预设值,且当电子设备工作于前置摄像头拍照模式时,控制屏下拍摄区域的多个电致变色部,使每个第一电致变色部具有第二光吸收特性,使每个第二电致变色部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当前置摄像头拍摄预览画面中的场景对比度不大于预设值时,根据当前的拍摄预览画面确定光吸收特性排布方式,当电子设备工作于前置摄像头拍照模式时,基于当前确定的光吸收特性排布方式控制屏下拍摄区域的多个电致变色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电致变色部为圆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层还设置于非屏下拍摄区域;电致变色层在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和在非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相互独立;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中的一者在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和在非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相互独立;处理器还用于,控制位于非屏下拍摄区域的电致变色层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当电子设备工作于非前置摄像头工作模式时,控制电致变色层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在屏下拍摄区域设置电致变色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电致变色层可以在两个电极层所施加的电压差作用下具有不同的光吸收特性,在其中第一光吸收特性下,电致变色层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吸收率、较低的红外光吸收率,从而适用人脸识别场景,在其中第二光吸收特性下,电致变色层具有较低的可见光吸收率、较高的红外光吸收率,从而适用拍照场景,因此,可以无需区分两种场景设置不同类型的前置摄像头,通过同一种摄像头配合电致变色层的光吸收特性变化,即可以实现人脸识别和拍照两种功能,从而可以减少屏下拍摄区域的前置摄像头的数量,从而降低屏下光学器件对于显示的不良影响。另外,在不需要通 过前置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的场景下,也可以控制电致变色层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吸收率,即可以通过电致变色层实现BM的挡光功能,从而降低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提高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部分屏下拍摄区域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部分屏下拍摄区域的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致变色层材料的吸收光谱曲线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电致变色材料的一种透光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部分时间的一种具体示意图;
图7为图1中部分屏下拍摄区域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部分屏下拍摄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1中部分屏下拍摄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10为一种拍摄环境下的衍射效果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部分屏下拍摄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另一种拍摄环境下的衍射效果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部分屏下拍摄区域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层1,显示层1包括非像素区域11和多个像素区域12,非像素区域11具有像素定义层(pixel define layer,PDL),像素定义层PDL上具有开口,像素定义层PDL的开口即定义了像素区域12,每个像素区域12中设置有发光器件,发光器件例如包括红色发光器件R、绿色发光器件G和蓝色发光器件B,一个像素区域12中设置有一个发光器件,各发光器件呈阵列排布,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发光材料层和阴极,其中,不同发光器件中的阳极相互独立,以通过阳极向不同发光器件提供对应的阳极电压,不同发光器件的阴极可以为连续的膜层,通过阴极可以向发光器件提供统一的阴极电压,发光材料层在阳极和阴极提供的电压差下发光,发光亮度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压差相关,即像素区域12用于发光显示,而非像素区域11不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AA,显示区域AA包括屏下拍摄区域AA1和非屏下拍摄区域AA2;在屏下拍摄区域AA1,显示层1的出光侧设置有电致变色层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电致变色层2与像素区域12无交叠,以避免电致变色层2对于显示的影响;在电致变色层2靠近显示层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层21,在电致变色层2远离显示层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层22,电致变色层2在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所施加的电压差作用下具有与电压差对应的光吸收特性,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为透明电极层,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例如可以由氧化 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材料制成;电致变色层2在第一电压差(例如0V)作用下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在第二电压差(例如0.75V)作用下具有第二光吸收特性,第一光吸收特性为对可见光具有第一吸收率、对红外光具有第二吸收率,第二光吸收特性为对可见光具有第三吸收率、对红外光具有第四吸收率,第一吸收率大于第三吸收率,第二吸收率小于第四吸收率,通过在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上施加电压,即可通过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之间所施加的电压差实现对电致变色层2的光吸收特性的控制。例如如图4所示的一种电致变色层2材料的吸收图谱,电致变色层2在0V的第一电压差作用下,对于可见波段的光吸收较强,对于红外波段的光吸收较弱,即可以实现阻挡可见光、透射红外光;电致变色层2在0.75V的第二电压差作用下,对于可见波段的光吸收较弱,对于红外波段的光吸收较强,即可以实现透射可见光、阻挡红外光。图5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材料在20s时间中不同电压差作用下对于1050nm波长的光的透光率变化曲线,图6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层材料在2s时间中不同电压差作用下对于1050nm波长的光的透光率变化曲线,可见,电致变色层材料基于电压差的变化,透光率相应变化,透光率由低至高的变化过程中的变化时间t b=0.7s,透光率由高变低的变化过程中的变化时间t c=1.3s,经过多次变化之后,透光率仍能够达到原来的水平,即说明可以通过电压差对电致变色层2的透光率反复进行控制。
具体地,当显示面板应用在电子设备中时,显示层1的非出光侧,即显示层1远离电致变色层2的一侧设置有前置摄像头1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前置摄像头10与电致变色层2交叠。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前置摄像头10不需要分别设置两种类型的摄像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前置摄像头10具有可见光拍摄和ToF拍摄两种功能。当电子设备工作于前置摄像头人脸识别模式时,可以控制位于屏下拍摄区域AA1中的电致变色层2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即使电致变色层2对红外光透过率较高、对可见光吸收较强,使得前置摄像头10可以通过电致变色层2接收红外光,以实现人脸识别功能;当电子设备工作于前置摄像头拍照模式时,可以控制屏下拍摄区域AA1中的电致变色层2的至少部分具有第二光吸收特性,即使电致变色层2对红外光吸收较强、对可见光透过率较高,在该场景下,前置摄像头10可以通过电致变色层2接收到更强的可见光,以利用可见光实现拍照功能;另外,在除了前置摄像头人脸识别模式的其他的场景下,均可以控制电致变色层2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即使电致变色层2对可见光吸收较强,实现对可见光的阻抗,由于电致变色层2与像素区域12无交叠,因此不会影响正常的显示功能,但是会对非像素区域11对应的电路或器件等起到阻挡作用,降低外界环境的反射光在非像素区域11被反射而对显示造成不良影响,即可以通过电致变色层2实现黑矩阵(Black Matrix,BM)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在屏下拍摄区域设置电致变色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电致变色层可以在两个电极层所施加的电压差作用下具有不同的光吸收特性,在其中第一光吸收特性下,电致变色层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吸收率、较低的红外光吸收率,从而适用人脸识别场景,在其中第二光吸收特性下,电致变色层具有较低的可见光吸收率、较高的红外光吸收率,从而适用拍照场景,因此,可以无需区分两种场景设置不同类型的前置摄像头,通过同一种摄像头配合电致变色层的光吸收特性变 化,即可以实现人脸识别和拍照两种功能,从而可以减少屏下拍摄区域的前置摄像头的数量,从而降低屏下光学器件对于显示的不良影响。另外,在不需要通过前置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的场景下,也可以控制电致变色层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吸收率,即可以通过电致变色层实现BM的挡光功能,从而降低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在屏下拍摄区域AA1,电致变色层2可以为连续的整层结构,只需要使发光器件露出即可,同时,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同样可以为连续的整层结构,并且,由于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为透明电极,因此不会对发光器件的发光造成不良影响,通过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可以对屏下拍摄区域AA1的电致变色层2进行整体的统一控制,且结构较为简单。
由于前置摄像头拍照是通过在不同透光位置接收外界光线实现的,因此,在拍照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衍射光斑,从而影响所拍摄的照片效果。其中,透光区域的形状排布是衍射光斑的内在因素,而外界光源形状是衍射光斑的外在因素。例如,某种透光位置排布方式对日光灯管的衍射改善效果较好,但是对路灯衍射没有改善效果。基于上述衍射问题,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9所示,电致变色层2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电致变色部20;第一电极层21或第二电极层22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变色电极,多个相互独立的电致变色部20与多个相互独立的变色电极一一对应。例如,第一电极层21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变色电极,每个变色电极连接于处理器,可以由处理器为每个变色电极单独施加电压,第二电极层22可以为整层的电极,施加统一的电压,例如向第二电极层22施加0V电压,向不同的变色电极施加不同的电压,既可以使不同的电致变色部20具有不同的电压差,从而使不同的电致变色部20具有不同的光吸收特性。在该结构的基础上,当电子设备工作于前置摄像头拍照模式时,针对外界不同环境的场景,电致变色部20的吸光特性的不同排布方式可以对应相应的场景降低衍射光斑,从而改善照片的图像效果,因此,可以控制位于屏下拍摄区域AA1的部分电致变色部20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另一部分电致变色部20具有第二光吸收特性,通过电致变色部20的光吸收特性的排布方式,来针对特定的场景改善对应的拍照衍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像素区域12呈矩阵排布为多个像素行和多个像素列,例如,X方向为行方向,Y方向为列方向,每个像素行中的多个像素区域12沿X方向排列,每个像素列中的多个像素区域12沿Y方向排列;多个电致变色部20包括多个第一电致变色部201和多个第二电致变色部202;每个第一电致变色部201位于像素行中或像素列中,即每个第一电致变色部201位于像素行或者像素列中相邻的两个像素区域12之间;每个第二电致变色部202位于任意像素行以及任意像素列之外。所有的像素区域12和电致变色部20呈矩阵排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电致变色部20为圆形,以利于改善衍射。
具体地,可以预先获取一些典型的图片,在拍照预览模式下,将预览图像与典型图片进行对比,以获取预览图像的特点,并针对预览图像的特定对电致变色部20的吸 光特性排列方式进行控制,以改善衍射,例如,如图10所示,针对室内,筒灯或方形灯场景,由于环境较亮,灯与环境的对比度不高,衍射级数一般在3级以内,因此,可以根据预览图像判断得到的衍射级数范围适应性对电致变色部20的吸光特性排列方式进行控制,例如使电致变色部20的吸光特性排列方式如图11所示,其中无填充的电致变色部20具有第二光吸收特性,对于可见光的吸收率较低、透过率较高,其中斜线填充的电致变色部20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对于可见光的吸收率较高、透过率较低,以利于改善该场景下的衍射。另外,如图12所示,针对对比度较强黑夜室外场景,大路灯造成的衍射可能多达N级,N大于3,因此,可以将电致变色部20的吸光特性排列方式控制为按照像素排列的正交方向排布,例如如图13所示,其中第一电致变色部201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对于可见光的吸收率较低、透过率较高,其中第二电致变色部202具有第二光吸收特性,对于可见光的吸收率较高、透过率较低,以利于改善该场景下的衍射。另外,还可以在软件层面,通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学习的方式对电致变色部20的吸光特性排列方式的控制进行调教优化,以优化衍射改善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层2还设置于非屏下拍摄区域AA2。在非屏下拍摄区域AA2,无需考虑前置摄像头对不同光的选择,只需要使用电致变色层2来替代原有的BM,实现对非像素区域的遮光,降低外界环境光的反射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非屏下拍摄区域AA2中也可以不设置电致变色层2,而是使用传统的遮光材料来作为BM,实现非屏下拍摄区域AA2中对非像素区域的遮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层2在屏下拍摄区域AA1的部分和在非屏下拍摄区域AA2的部分相互独立;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中的一者在屏下拍摄区域AA1的部分和在非屏下拍摄区域AA2的部分相互独立。由于屏下拍摄区域AA1的电致变色层2需要用于根据前置摄像头的功能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光吸收特性,而非屏下拍摄区域AA2的电致变色层2只用于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即可,因此,两者之间独立控制,对于非屏下拍摄区域AA2的电致变色层2,可以始终控制其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电致变色层2的控制中,并不一定需要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进行光吸收特性的转换,根据电致变色层2的材料特性,如果其在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可以具有例如第一光吸收特性,则在控制电致变色层2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时,可以停止向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施加电压,以节省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电路层3,驱动电路层3位于显示层1的非出光侧,驱动电路层3中设置有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电容和信号线组成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电连接于发光器件,用于实现对发光器件的驱动控制。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层1出光侧的封装层4,封装层4依次包括第一无机保护层41、有机保护层40和第二无机保护层42,其中第一无机保护层41和第二无机保护层42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工艺形成,有机保护层40可以通过喷墨打印(Ink Jet Printing,IJP)工艺形成。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封装层4远离显示层1一侧的第一保护层51和第二保护层 52,第一保护层51和第二保护层52用于对触控电极进行保护或绝缘,图2中仅示意了屏下拍摄区域AA1中的结构,实际上,在非屏下拍摄区域AA2,封装层4远离显示层1的一侧还设置有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可以包括两层结构,其中,第一保护层51用于实现触控电极中两层结构之间的绝缘,第二保护层52用于实现平坦化和对触控电机的保护作用,触控电极仅在非屏下拍摄区域AA2中设置,在屏下拍摄区域AA1不设置触控电极,即避免触控电极和屏下拍摄之间的影响。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二保护层52远离显示层1一侧的彩色滤光层6,彩色滤光层包括不同颜色的滤光部,例如包括蓝色滤光部6B、绿色滤光部6G和红色滤光部6R,蓝色滤光部6B与蓝色发光器件B对应,绿色滤光部6G与绿色发光器件G对应,红色滤光部6R与红色发光器件R对应,彩色滤光层用于实现滤光作用,在具有彩色滤光层的结构基础上,发光器件可以不区分颜色,而是均发白光,进一步通过彩色滤光层来实现彩色显示,或者发光器件也可以分别为发不同颜色的光,进一步再通过彩色滤光层进一步滤光,或者,彩色滤光层也可以为量子点层,发光器件可以统一发射蓝光,当蓝光通过绿色滤光部6G时,会激发对应的量子点层产生绿光,当蓝光通过红色滤光部6R时,会激发对应的量子点层产生红光,以实现彩色显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色滤光层6远离显示层1一侧的保护层7,保护层7上设置有与电致变色层2对应的开口,电致变色层2即设置于保护层7的开口中。以下对包括彩色滤光层6、电致变色层2和保护层7的一种制作工艺流程进行说明,首先形成彩色滤光层6,然后形成第一电机层21,然后涂覆保护层材料,形成保护层7,然后通过打印工艺形成电致变色层2,并进行流平、干燥处理,实现电致变色层2的制作,然后形成第二电极层2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制作工艺仅为举例,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工艺流程来实现上述结构的制作,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制作工艺不做限定。
如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面板100;前置摄像头10,前置摄像头10位于显示面板100的屏下拍摄区域AA1,前置摄像头10位于显示层1的非出光侧;处理器(图中未示出),处理器用于当电子设备工作于前置摄像头人脸识别模式时,控制位于屏下拍摄区域AA1的电致变色层2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当电子设备工作于前置摄像头拍照模式时,控制位于屏下拍摄区域AA1的电致变色层2的至少部分具有第二光吸收特性。
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和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处理器可以通过对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施加电压,以控制电致变色层2的吸收特性,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均可以电连接于处理器,也可以设置为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中的一者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固定电位,另一者电连接于处理器,通过处理器的控制来改变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之间的电压差,进而实现对电致变色层2的光吸收特性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在屏下拍摄区域设置电致变色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电致变色层可以在两个电极层所施加的电压差作用下具有不同的光吸收特性,在其中第一光吸收特性下,电致变色层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吸收率、较低的红外光吸收率,从而适用人脸识别场景,在其中第二光吸收特性下,电致变色层具有较低的可见光吸收率、较高的红外光吸收率,从而适用拍照场景,因此,可以无需区分两种 场景设置不同类型的前置摄像头,通过同一种摄像头配合电致变色层的光吸收特性变化,即可以实现人脸识别和拍照两种功能,从而可以减少屏下拍摄区域的前置摄像头的数量,从而降低屏下光学器件对于显示的不良影响。另外,在不需要通过前置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的场景下,也可以控制电致变色层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吸收率,即可以通过电致变色层实现BM的挡光功能,从而降低显示面板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层2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电致变色部20;第一电极层21或第二电极层22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变色电极,多个相互独立的电致变色部20与多个相互独立的变色电极一一对应;多个像素区域12呈矩阵排布为多个像素行和多个像素列;多个电致变色部20包括多个第一电致变色部201和多个第二电致变色部202;每个第一电致变色部201位于像素行中或像素列中;每个第二电致变色部202位于任意像素行以及任意像素列之外;处理器具体用于,当前置摄像头拍摄预览画面中的场景对比度大于预设值,且当电子设备工作于前置摄像头拍照模式时,控制屏下拍摄区域的多个电致变色部20,使每个第一电致变色部201具有第二光吸收特性,使每个第二电致变色部202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即如图13所示的吸光特性排布方式,以此来改善场景对比度较大时的衍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具体用于,当前置摄像头拍摄预览画面中的场景对比度不大于预设值时,根据当前的拍摄预览画面确定光吸收特性排布方式,当电子设备工作于前置摄像头拍照模式时,基于当前确定的光吸收特性排布方式控制屏下拍摄区域的多个电致变色部20,例如,如果当前的拍摄预览画面符合如图10所示的场景,则控制多个电致变色部20具有如图11所示的光吸收特性排布,以基于不同画面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控制电致变色部20的吸光特性排布,从而有针对性的改善不同场景下的衍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电致变色部20为圆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层2还设置于非屏下拍摄区域AA2;电致变色层2在屏下拍摄区域AA1的部分和在非屏下拍摄区域AA2的部分相互独立;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中的一者在屏下拍摄区域AA1的部分和在非屏下拍摄区域AA2的部分相互独立;处理器还用于,控制位于非屏下拍摄区域AA2的电致变色层2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由于屏下拍摄区域AA1的电致变色层2需要用于根据前置摄像头的功能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光吸收特性,而非屏下拍摄区域AA2的电致变色层2只用于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即可,因此,两者之间独立控制,对于非屏下拍摄区域AA2的电致变色层2,可以始终控制其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当电子设备工作于非前置摄像头工作模式时,控制电致变色层2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例如在非人脸识别、非拍摄的息屏状态下,或者在非人脸识别、非拍摄的画面显示状态下,均控制电致变色层2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通过对可见光的较高吸收率来阻挡光线,降低外界环境光的反射,从而提高画面显示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包括非像素区域和多个像素区域,每个所述像素区域中设置有发光器件;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屏下拍摄区域和非屏下拍摄区域;
    在所述屏下拍摄区域,所述显示层的出光侧设置有电致变色层,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电致变色层与所述像素区域无交叠;
    在所述电致变色层靠近所述显示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电致变色层远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极层;
    所述电致变色层在第一电压差作用下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在第二电压差作用下具有第二光吸收特性,所述第一光吸收特性为对可见光具有第一吸收率、对红外光具有第二吸收率,所述第二光吸收特性为对可见光具有第三吸收率、对红外光具有第四吸收率,所述第一吸收率大于所述第三吸收率,所述第二吸收率小于所述第四吸收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电致变色部;
    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变色电极,所述多个相互独立的电致变色部与所述多个相互独立的变色电极一一对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像素区域呈矩阵排布为多个像素行和多个像素列;
    所述多个电致变色部包括多个第一电致变色部和多个第二电致变色部;
    每个所述第一电致变色部位于所述像素行中或所述像素列中;
    每个所述第二电致变色部位于任意所述像素行以及任意所述像素列之外。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电致变色部为圆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层还设置于所述非屏下拍摄区域。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层在所述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和在所述非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相互独立;
    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一者在所述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和在所述非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相互独立。
  7.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
    前置摄像头,所述前置摄像头位于显示面板的屏下拍摄区域,所述前置摄像头位于所述显示层的非出光侧;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工作于前置摄像头人脸识别模式时,控制位于所述屏下拍摄区域的所述电致变色层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当所述电子设备工作于前置摄像头拍照模式时,控制位于所述屏下拍摄区域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至少部分具有第二光吸收特性。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电致变色部;
    所述第一电极层或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变色电极,所述多个相互独立的电致变色部与所述多个相互独立的变色电极一一对应;
    所述多个像素区域呈矩阵排布为多个像素行和多个像素列;
    所述多个电致变色部包括多个第一电致变色部和多个第二电致变色部;
    每个所述第一电致变色部位于所述像素行中或所述像素列中;
    每个所述第二电致变色部位于任意所述像素行以及任意所述像素列之外;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当前置摄像头拍摄预览画面中的场景对比度大于预设值,且当所述电子设备工作于前置摄像头拍照模式时,控制所述屏下拍摄区域的多个电致变色部,使每个所述第一电致变色部具有所述第二光吸收特性,使每个所述第二电致变色部具有所述第一光吸收特性。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当前置摄像头拍摄预览画面中的场景对比度不大于预设值时,根据当前的所述拍摄预览画面确定光吸收特性排布方式,当所述电子设备工作于前置摄像头拍照模式时,基于当前确定的光吸收特性排布方式控制所述屏下拍摄区域的多个电致变色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电致变色部为圆形。
  11. 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层还设置于非屏下拍摄区域;
    所述电致变色层在所述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和在所述非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相互独立;
    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中的一者在所述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和在所述非屏下拍摄区域的部分相互独立;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位于所述非屏下拍摄区域的所述电致变色层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
  12. 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工作于非前置摄像头工作模式时,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层具有第一光吸收特性。
PCT/CN2022/116720 2021-10-28 2022-09-02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WO2023071523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2885414.7A EP4280845A1 (en) 2021-10-28 2022-09-02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3082.5A CN115020445B (zh) 2021-10-28 2021-10-28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202111263082.5 2021-10-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1523A1 true WO2023071523A1 (zh) 2023-05-04

Family

ID=83064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116720 WO2023071523A1 (zh) 2021-10-28 2022-09-02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80845A1 (zh)
CN (1) CN115020445B (zh)
WO (1) WO2023071523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4941A (ja) * 2006-11-14 2008-05-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可変フィルタの制御方法
CN105763774A (zh) * 2016-02-29 2016-07-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图像采集方法
CN110245627A (zh) * 2019-06-19 2019-09-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63922A (zh) * 2020-07-30 2020-10-30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显示效果的面板结构及制作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0607B (zh) * 2021-04-02 2023-08-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4941A (ja) * 2006-11-14 2008-05-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可変フィルタの制御方法
CN105763774A (zh) * 2016-02-29 2016-07-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以及图像采集方法
CN110245627A (zh) * 2019-06-19 2019-09-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63922A (zh) * 2020-07-30 2020-10-30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显示效果的面板结构及制作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0445B (zh) 2023-08-29
EP4280845A1 (en) 2023-11-22
CN115020445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6136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234134A1 (en) Anti-peeping display panel and anti-peeping display apparatus
US11393877B2 (en)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first pixel unit and second pixel unit with unequal effective light-emitting areas and equal light-reflecting areas,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1289564B2 (en) Double-sided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416275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WO2021244266A1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0522602B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379940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KR20150133184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JP3065458B2 (ja) El素子
WO2020140284A1 (zh)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2928148A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US20190237523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CN108878496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7075292B2 (ja) 有機デバイス、表示装置、撮像装置、照明装置、移動体用灯具、および、移動体
WO2019041990A1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42814A (zh) 显示装置
JPWO2020175235A1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131291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071523A1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US11222925B2 (en) Array substrate,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ing filter and self-emission technologies,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9216196A1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1598891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H0594879A (ja) 薄膜elパネル
JP2004062108A (ja) 投写型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28854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30816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82793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US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88541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