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44895A1 -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44895A1
WO2023044895A1 PCT/CN2021/120897 CN2021120897W WO2023044895A1 WO 2023044895 A1 WO2023044895 A1 WO 2023044895A1 CN 2021120897 W CN2021120897 W CN 2021120897W WO 2023044895 A1 WO2023044895 A1 WO 202304489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ode
zero
network
load
n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2089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王淑坤
林雪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1/12089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044895A1/zh
Priority to CN202180099787.XA priority patent/CN117561787A/zh
Publication of WO202304489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44895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6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该方法包括:零功耗终端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网络标识、第一门限、第二门限;其中,网络标识用于标识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第一门限用于零功耗终端评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驻留条件;第二门限用于零功耗终端评估网络节点的负荷是否满足驻留条件(1301);零功耗终端基于网络系统信息确定网络节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驻留在网络节点;其中,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属于发布零功耗终端的运营商;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大于等于第一门限;网络节点的负荷小于等于第二门限(1302)。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背景技术
零功耗终端需要采集网络节点发送的无线电波获得能量后,才可以驱动自身进行工作。因此,在获得能量之前,零功耗终端是处于“关机”状态的,即脱网状态。此外,对于零功耗通信系统,网络部署可能是孤岛覆盖方式,不能做到全覆盖方式,所以零功耗终端会因为没有网络覆盖而处于脱网状态。
对于零功耗终端,由于供能受限以及网络覆盖受限,因而可能会经常处于脱网状态。由于零功耗终端经常处于脱网状态,所以零功耗终端很难时刻测量网络的信号质量,以及时刻可以和网络建立连接进行位置更新。考虑到零功耗终端的移动性特征,零功耗终端如何选择需要驻留的网络是个需要明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芯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包括:
零功耗终端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网络系统信息,所述网络系统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网络标识、第一门限、第二门限;其中,所述网络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所述第一门限用于所述零功耗终端评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驻留条件;所述第二门限用于所述零功耗终端评估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是否满足驻留条件;
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所述网络系统信息确定所述网络节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驻留在所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属于发布所述零功耗终端的运营商;
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
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门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装置,应用于零功耗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网络系统信息,所述网络系统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网络标识、第一门限、第二门限;其中,所述网络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所述第一门限用于所述零功耗终端评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驻留条件;所述第二门限用于所述零功耗终端评估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是否满足驻留条件;
驻留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网络系统信息确定所述网络节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驻留在所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属于发布所述零功耗终端的运营商;
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
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门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用于实现上述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具体地,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设备执行上述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 执行上述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移动性管理方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明确了网络节点的选择原则,使得零功耗终端可以选择合适的网络节点进行驻留,从而使得零功耗终端可以支持轻量化的移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零功耗通信的原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能量采集的原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向散射通信的原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阻负载调制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向不归零编码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曼彻斯特编码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极性归零编码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差动双相编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米勒编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零功耗通信系统的架构图一;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零功耗通信系统的架构图二;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示意性结构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终端110和网络设备120。网络设备120可以通过空口与终端110通信。终端110和网络设备120之间支持多业务传输。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仅以通信系统100进行示例性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于此。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系统、增强的机器类型通信(enhanced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eMTC)系统、5G通信系统(也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或未来的通信系统等。
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中,网络设备120可以是与终端110通信的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110(例如UE)进行通信。
网络设备120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下一代无线接入网(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NG RAN)设备,或者是NR系统中的基站(gN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120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终端110可以是任意终端,其包括但不限于与网络设备120或其它终端采用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的终端。
例如,所述终端110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IoT设备、卫星手持终端、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终端等。
终端110可以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的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与基站进行通信的核心网设备130,该核心网设备130可以是5G核心网(5G Core,5GC)设备,例如,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又例如,认证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又例如,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又例如,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可选地,核心网络设备130也可以是LTE网络的分组核心演进(Evolved Packet Core,EPC)设备,例如,会话管理功能+核心网络的数据网关(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Core Packet Gateway,SMF+PGW-C)设备。应理解,SMF+PGW-C可以同时实现SMF和PGW-C所能实现的功能。在网络演进过程中,上述核心网设备也有可能叫其它名字,或者通过对核心网的功能进行划分形成新的网络实体,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通信系统100中的各个功能单元之间还可以通过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NG)接口建立连接实现通信。
例如,终端通过NR接口与接入网设备建立空口连接,用于传输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信令;终端可以通过NG接口1(简称N1)与AMF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接入网设备例如下一代无线接入基站(gNB),可以通过NG接口3(简称N3)与UPF建立用户面数据连接;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NG接口2(简称N2)与AMF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UPF可以通过NG接口4(简称N4)与SMF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UPF可以通过NG接口6(简称N6)与数据网络交互用户面数据;AMF可以通过NG接口11(简称N11)与SMF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SMF可以通过NG接口7(简称N7)与PCF建立控制面信令连接。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基站、一个核心网设备和两个终端,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基站设备并且每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只是以示例的形式示意本申请所适用的系统,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法还可以适用于其它系统。此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指示”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还可以是表示具有关联关系。举例说明,A指示B,可以表示A直接指示B,例如B可以通过A获取;也可以表示A间接指示B,例如A指示C,B可以通过C获取;还可以表示A和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预定义”或“预定义规则”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比如预定义可以是指协议中定义的。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协议"可以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相关技术进行说明,以下相关技术作为可选方案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任意结合,其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零功耗通信技术原理
零功耗(Zero Power)通信采用能量采集和反向散射通信技术。零功耗通信系统由网络设备和零功耗终端构成,如图2所示。其中,网络设备用于向零功耗终端发送供能信号(也即无线电波)、下行通信信号以及接收零功耗终端的反向散射信号。作为示例,零功耗终端包括能量采集模块,反向散射通信模块以及低功耗计算模块。此外,零功耗终端还可具备存储器和/或传感器,存储器用于存 储一些基本信息(如物品标识等),传感器用于获取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传感数据。
以下对零功耗通信的关键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1)能量采集(Power Harvesting)
图3是能量采集的原理图,如图3所示,能量采集模块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对空间电磁波能量的采集,进而获得驱动零功耗终端工作所需的能量,实现对负载电路的驱动(如对低功耗计算模块、传感器等的驱动)。因此,零功耗终端无需传统电池,实现了免电池通信。
作为示例,能量采集模块是指射频能量采集模块,射频能量采集模块可以采集空间中的无线电波携带的能量,实现对空间电磁波能量的采集。
(2)反向散射通信(Back Scattering)
图4是反向散射通信的原理图,如图4所示,零功耗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即图4中的载波),对该无线信号进行调制,即在无线信号上加载需要发送的信息,并将调制后的信号从天线辐射出去,这一信息传输过程称之为反向散射通信。
反向散射通信和负载调制功能密不可分,负载调制是零功耗终端经常使用的加载信息的方法。负载调制通过对零功耗终端的振荡回路的电路参数按照数据流的节拍进行调节和控制,使零功耗终端的阻抗的大小和/或相位随之改变,从而完成调制的过程。负载调制技术主要包括电阻负载调制和电容负载调制两种方式。
如图5所示,在电阻负载调制中,负载并联一个电阻,称为负载调制电阻,该电阻基于二进制数据流的控制接通或断开,电阻的通断会导致电路电压的变化,因此实现幅度键控调制(ASK),即通过调整零功耗终端的反向散射信号的幅度大小实现信号的调制。类似地,在电容负载调制中,负载并联一个电容,称为负载调制电容,该电容取代了图5中负载调制电阻,通过电容的通断可以实现电路谐振频率的变化,因此实现频率键控调制(FSK),即通过调整零功耗终端的反向散射信号的工作频率实现信号的调制。
可见,零功耗终端借助于负载调制的方式,对来波信号进行信息调制,从而实现反向散射通信过程。因此,零功耗终端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一方面,零功耗终端不主动发射信号,因此不需要复杂的射频链路,如功率放大器、射频滤波器等。另一方面,零功耗终端不需要主动产生高频信号,因此不需要高频晶振。再一方面,零功耗终端借助反向散射通信,其传输过程不需要消耗零功耗终端自身的能量。
零功耗通信的编码方式
零功耗终端传输的数据,可以用不同形式的代码来表示二进制的“1”和“0”。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通常使用下列编码方法中的一种:反向不归零(Non Return Zero,NRZ)编码、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单极性归零(Unipolar RZ)编码、差动双相(DBP)编码、米勒(Miller)编码以及差动编码。用不同形式的代码来表示二进制的“1”和“0”,也可以理解为,用不同的脉冲信号表示0和1。以下对几种编号方式进行说明。
(1)反向不归零编码
反向不归零编码用高电平表示二进制的“1”,低电平表示二进制的“0”,如图6所示。
(2)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也被称为分相编码(Split-Phase Coding)。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某位的值是由该位长度内半个位周期时电平的变化(上升/下降)来表示的,在半个位周期时的负跳变表示二进制的“1”,半个位周期时的正跳变表示二进制的“0″,如图7所示。
曼彻斯特编码在采用载波的负载调制或者反向散射调制时,通常用于从零功耗终端到网络设备的数据传输,因为这有利于发现数据传输的错误。这是因为在位长度内,“没有变化”的状态是不允许的。当多个零功耗终端同时发送的数据位有不同值时,接收的上升边和下降边互相抵消,导致在整个位长度内是不间断的载波信号,由于该状态不允许,所以网络设备利用该错误就可以判定碰撞发生的具体位置。
(3)单极性归零编码
单极性归零编码在第一个半个位周期中的高电平表示二进制的“1”,而持续整个位周期内的低电平信号表示二进制的“0”,如图8所示。单极性归零编码可用来提取位同步信号。
(4)差动双相编码
差动双相编码在半个位周期中的任意的边沿表示二进制的“0”,而没有边沿就是二进制的“1”,如图9所示。此外,在每个位周期开始时,电平都要反相。因此,对接收端来说,位节拍比较容易重建。
(5)米勒(Miller)编码
米勒编码在半个位周期内的任意边沿表示二进制的“1”,而经过下一个位周期中不变的电平表示二进制的“0”。位周期开始时产生电平交变,如图10所示。因此,对接收器来说,位节拍比较容易重建。
(6)差动编码
在差动编码中,每个要传输的二进制“1”都会引起信号电平的变化,而对于二进制“0”,信号电平保持不变。
零功耗终端的分类
基于零功耗终端的能量来源以及使用方式可以将零功耗终端分为如下类型:
(1)无源零功耗终端
零功耗终端不需要内装电池,零功耗终端接近网络设备时,零功耗终端处于网络设备天线辐射形成的近场范围内,因此,零功耗终端的天线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驱动零功耗终端的低功耗计算模块(也即低功耗芯片电路)工作,实现对前向链路信号的解调,以及后向链路的信号调制等工作。对于反向散射链路,零功耗终端使用反向散射实现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
可以看出,无源零功耗终端无论是前向链路还是反向链路都不需要内置电池来驱动,是一种真正意义的零功耗终端。
由于无源零功耗终端不需要电池,因而无源零功耗终端的射频电路以及基带电路都非常简单,例如不需要低噪声放大器(LNA)、功率放大器(PA)、晶振、ADC等,因此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
(2)半无源零功耗终端
半无源零功耗终端自身也不安装常规电池,但可使用能量采集模块采集无线电波能量,同时将采集的能量存储于一个储能单元(如电容)中。储能单元获得能量后,可以驱动零功耗终端的低功耗计算模块(也即低功耗芯片电路)工作,实现对前向链路信号的解调,以及后向链路的信号调制等工作。对于反向散射链路,零功耗终端使用反向散射实现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
可以看出,半无源零功耗终端无论是前向链路还是反向链路都不需要内置电池来驱动,虽然工作中使用了电容储存的能量,但能量来源于能量采集模块采集的无线电波的能量,因此也是一种真正意义的零功耗终端。
半无源零功耗终端继承了无源零功耗终端的诸多优点,因此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
(3)有源零功耗终端
有些场景下使用的零功耗终端也可以为有源零功耗终端,该类终端可以内置电池。电池用于驱动零功耗终端的低功耗计算模块(也即低功耗芯片电路)工作,实现对前向链路信号的解调,以及后向链路的信号调制等工作。但对于反向散射链路,零功耗终端使用反向散射实现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因此,这类终端的零功耗主要体现于反向链路的信号传输不需要终端自身功率,而是使用反向散射的方式。
有源零功耗终端,内置电池向射频芯片供电,以增加通信距离,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因此在一些对通信距离,通信时延等方面要求相对较高的场景得以应用。
蜂窝无源物联网
随着行业应用增加,连接物的种类和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对通信终端的价格和功耗也将有更高要求。免电池、低成本的无源物联网设备的应用成为蜂窝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充实了网络链接终端类型和数量,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其中,无源物联网设备可以基于零功耗通信技术,如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以适用于蜂窝物联网。
零功耗终端需要采集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电波的能量,在获得能量后才可以驱动自身进行工作。因此,在获得能量之前,零功耗终端是处于“关机”状态的,即此时不能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号,也不能向网络设备发送信号。
由于零功耗终端具有供能受限、传输数据量小、处理能力有限等特点,所以通信系统要求简单且适用。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零功耗通信系统的架构图一,如图11所示,该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零功耗终端、接入网节点、核心网节点、数据中心节点以及业务控制节点;其中,
所述零功耗终端,能够与所述接入网节点进行通信;
所述接入网节点,能够与所述零功耗终端和所述接入网节点中的至少之一进行通信;
所述核心网节点,能够与所述接入网节点、所述数据中心节点和所述业务控制节点中的至少之一进行通信;
所述数据中心节点,能够与所述核心网节点和所述业务控制节点中的至少之一进行通信;
所述业务控制节点,能够与所述核心网节点和所述数据中心节点中的至少之一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零功耗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上述全部的功能节点,也可以包括上述部分的功能节点。不局限于此,零功耗通信系统除了包括上述全部或部分功能节点以外,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功能节点。
以下对零功耗通信系统中的各个功能节点进行描述。
1)零功耗终端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零功耗终端包括:能量采集模块和通信模块;其中,所述能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无线电波的能量,将能量提供给所述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进行所述零功耗终端与所述接入网节点之间的信号传输。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能量采集模块为RF能量采集模块。零功耗终端可以通过使用RF能量采集模块采集无线电波的能量,通过采集的能量驱动零功耗终端进行工作。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使用反向散射通信的方式,进行所述零功耗终端与所述接入网节点之间的信号传输。这里,所述通信模块可以是反向散射通信模块,零功耗终端可以使用反向散射通信模块按照反向散射通信的方式进行信号的传输。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零功耗终端还包括:低功耗计算模块。这里,作为示例,低功耗计算模块可以包括低功耗解调模块和/或低功耗调制模块。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零功耗终端还包括:传感器,用于获取传感数据。这里,作为示例,传感器可以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零功耗终端可以是RFID标签。
需要说明的是,零功耗终端的理解可以参照前述有关“零功耗终端”的描述。
2)接入网节点
接入网节点也即是无线接入网节点(RAN node)。作为示例,接入网节点可以是基站节点。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网节点可以但不局限于是5G接入网节点或者6G接入网节点。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入网节点,用于:向所述零功耗终端发送无线电波,所述无线电波用于为所述零功耗终端供能;和/或,为所述零功耗终端提供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用于所述零功耗终端与所述接入网节点之间的信号传输。
3)核心网节点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核心网节点可以但不局限于是5G核心网节点或者6G核心网节点。
以5G核心网节点为例,所述核心网节点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网元:AMF、UDP。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核心网节点,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之一:接收零功耗终端的数据;处理零功耗终端的数据;控制零功耗终端的业务;管理零功耗终端的业务。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核心网节点,用于提供网关等功能。
4)数据中心节点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中心节点可以是统一数据管理网元(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中心节点,用于存储以下至少之一:零功耗终端的签约数据、零功耗终端的通信相关配置。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通信相关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承载配置、零功耗终端标识、安全配置、业务标识。
5)业务控制节点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业务控制节点可以是蜂窝物联网业务(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service,CIoT service)控制节点。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业务控制节点,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之一:配置零功耗终端的业务相关配置;管理零功耗终端的零功耗终端标识;管理零功耗终端的业务。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管理零功耗终端的业务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开启零功耗终端的业务;关闭零功耗终端的业务。
这里,业务控制节点可以是业务服务器或者提供业务的第三方。
本申请实施例中,零功耗终端与接入网节点之间的接口为第一接口。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接口可以称为Uu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节点与核心网节点之间的接口为第二接口。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口可以称为NG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零功耗通信系统中的以上功能节点的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零功耗通信系统中的零功耗终端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零功耗通信系统的架构图二,如图12所示,该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零功耗终端、常规终端(如12以手机为例)、接入网节点。如图12所示,在情况1中,接入网节点可以向零功耗终端发送供能信号和触发信号,零功耗终端通过供能信号进行充能,基于触发信号的触发与接入网节点进行通信,向接入网节点发送反向反射信号,情况1适用于蜂窝直连的通信场景。在情况2中,零功耗终端可以视为常规终端的附加模块,常规终端可以向零功耗终端发送供能信号和触发信号,零功耗终端通过供能信号进行充能,基于触发信号的触发与常规终端进行通信,向常规终端发送唤醒信号;常规终端被唤醒后,可以接收接入网节点发送的Uu信令,也可以向接入网节点发送数据,情况2适用于零功耗唤醒的通信场景。在情况3中,微接入网节点(如微基站)向零功耗终端仅发送供能信号,宏接入网节点(如宏基站)向终零功耗终端仅发送触发信号,零功耗终端通过供能信号进行充能,基于触发信号的触发与宏接入网节点进行通信,向宏接入网节点发送反向反射信号,情况3适用于辅助功能的蜂窝直连的通信场景。
从图12可知,为零功耗终端供能的接入网节点和与零功耗终端通信的接入网节点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例如在情况1中,为零功耗终端供能的接入网节点和与零功耗终端通信的接入网节点相同;例如在情况3中,为零功耗终端供能的接入网节点和与零功耗终端通信的接入网节点不同。为了提高供能的覆盖范围和供能效率,可以部署专门用于供能的接入网节点(如情况3),此外,也可以利用常规终端为零功耗终端进行供能以及与零功耗终端进行通信(如情况2)。
基于以上描述,零功耗终端需要采集无线电波获得能量后,才可以驱动自身进行工作。因此,在获得能量之前,零功耗终端是处于“关机”状态的,即脱网状态。此外,对于零功耗通信系统,网络部署可能是孤岛覆盖方式,不能做到全覆盖方式,所以零功耗终端会因为没有网络覆盖而处于脱网状态。对于零功耗终端,由于供能受限以及网络覆盖受限,因而可能会经常处于脱网状态。
由于零功耗终端经常处于脱网状态,所以零功耗终端很难时刻测量网络的信号质量,以及时刻可以和网络建立连接进行位置更新。
零功耗终端获取供能并且进入零功耗网络覆盖范围内时,零功耗终端需要接收网络侧的信号、配置信息、信令等。在这之前,零功耗终端需要选择网络进行驻留,如何选择需要驻留的网络是个需要明确的问题。此外,如果零功耗终端在数据发送过程中由于零功耗终端的移动而导致信号质量变差,那么零功耗终端需要重新选择网络进行驻留,才能保证数据继续进行可靠的传输,如何重新选择需要驻留的网络是个需要明确的问题。
为此,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以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但不局限于应用于图11或图12所示零功耗通信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如不做特别说,是指零功耗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网络节点”可以是接入节点(Access Point,AP)或者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本申请对网络节点的类型不做限制,任何可以实现网络接入的节点都可以作为本申请的网络节点。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上相关技术作为可选方案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任意结合,其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部分内容。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移动性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301:零功耗终端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网络系统信息,所述网络系统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网络标识、第一门限、第二门限;其中,所述网络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所述第一门限用于所述零功耗终端评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驻留条件;所述第二门限用于所述零功耗终端评估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是否满足驻留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发送网络系统信息,零功耗终端进入该网络节点的网络覆盖范围内且零功耗终端获得供能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为零功耗终端处于“开机”状态),可以接收该网络节点发送的网络系统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网络系统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网络标识、第一门限、第二门限;其 中,所述网络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所述第一门限用于所述零功耗终端评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驻留条件;所述第二门限用于所述零功耗终端评估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是否满足驻留条件。
这里,第一门限也可以称为信号质量门限,第二门限也可以称为负荷门限。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节点是否满足驻留条件,可以理解为,零功耗终端是否可以在网络节点覆盖的网络下进行下行信号和/或下行数据的接收,以及是否可以在网络节点覆盖的网络下进行上行数据的发送,使得网络节点可以接收到零功耗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步骤1302: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所述网络系统信息确定所述网络节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驻留在所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属于发布所述零功耗终端的运营商;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门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所述网络系统信息确定以下至少一个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驻留在所述网络节点:
条件1:所述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属于发布所述零功耗终端的运营商。
条件2: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
条件3: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门限。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可以是零功耗终端对网络节点发送的同步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可选地,信号质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接收功率、信干比、信噪比。这里,同步信号用于零功耗终端进行和网络侧的同步。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可以通过所述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给出。
作为示例:零功耗终端获取到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后,基于所述网络系统信息确定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属于发布所述零功耗终端的运营商,且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大于等于第一门限,且网络节点的负荷小于等于第二门限,那么,零功耗终端优先驻留在该网络节点下。
作为示例:零功耗终端获取到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后,基于所述网络系统信息确定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属于发布所述零功耗终端的运营商,且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大于等于第一门限,那么,零功耗终端优先驻留在该网络节点下。
作为示例:零功耗终端获取到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后,基于所述网络系统信息确定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属于发布所述零功耗终端的运营商,且网络节点的负荷小于等于第二门限,那么,零功耗终端优先驻留在该网络节点下。
作为示例:零功耗终端获取到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后,基于所述网络系统信息确定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大于等于第一门限,且网络节点的负荷小于等于第二门限,那么,零功耗终端优先驻留在该网络节点下。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选择需要驻留的网络节点的条件可以包括上述条件1、条件2和条件3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多个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称为方案一,通过上述方案一实现了零功耗终端进行网络节点的初选。进一步,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以下方案二和方案三,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方案二和方案三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与上述方案一进行任意的结合进行实施。
方案二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多个网络节点均满足所述条件的情况,所述零功耗终端按照第一规则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重选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进行驻留。
这里,当零功耗终端检测到周边存在多个满足条件的网络节点时,零功耗终端可以按照第一规则选择最终服务零功耗终端的网络节点(也即第一网络节点)。
以下对所述第一规则的实现进行说明。
选项1)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零功耗终端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作为示例:零功耗终端检测到满足条件的网络节点包括AP1、AP2和AP3,其中,AP1的信号质量最好,那么零功耗终端选择AP1进行驻留。
选项2)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零功耗终端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负荷最低的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作为示例:零功耗终端检测到满足条件的网络节点包括AP1、AP2和AP3,其中,AP3的负荷最低,那么零功耗终端选择AP3进行驻留。
这里,可选地,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的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选项3)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零功耗终端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随机选择一个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作为示例:零功耗终端检测到满足条件的网络节点包括AP1、AP2和AP3,零功耗终端从这3个AP中随机选择一个AP(例如AP2)进行驻留。
选项4)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零功耗终端确定所述多个网络节点的重选评估值,所述重选评估值基于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和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确定;所述零功耗终端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重选评估值最大的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这里,可选地,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的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网络节点,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该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确定第一权重值,基于该网络节点的负荷确定第二权重值;基于所述第一权重值和所述第二权重值对所述信号质量对应的第一映射值和所述负荷对应的第二映射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该网络节点的重选评估值。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零功耗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一权重值和第二权重值:
所述零功耗终端从该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获取至少一个信号质量范围对应的权重值,以及至少一个负荷范围范围对应的权重值;
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该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所落入的第一信号质量范围,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对应的第一权重值;
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该网络节点的负荷所落入的第一负荷范围,确定所述第一负荷范围对应的第二权重值。
作为示例:零功耗终端检测到满足条件的网络节点包括AP1、AP2和AP3,其中,AP1的信号质量和负荷分别为P1和L1,AP2的信号质量和负荷分别为P2和L2,AP3的信号质量和负荷分别为P3和L3。这里,AP的信号质量越高越好,该AP的重选评估值越高,AP的负荷越低,该AP的重选评估值越高。可以通过以下表1和表2确定信号质量对应的映射值以及负荷对应的映射值,其中,映射值越高,对应AP的重选评估值越高。
AP的信号质量 映射值
P1 K11
P2 K12
P3 K13
表1
AP的负荷 映射值
L1 K21
L2 K22
L3 K23
表2
基于以上表1和表2,那么,AP1的评估值=W11×K11+W12×K21,AP2的评估值=W21×K12+W22×K22,AP3的评估值=W31×K13+W32×K24。假设AP3的评估值的最高,那么零功耗终端选择AP3进行驻留。
选项5)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待传输的数据所属的业务的优先级,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每个网络节点支持的业务的优先级携带在该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作为示例:零功耗终端检测到满足条件的网络节点包括AP1、AP2和AP3,其中,AP1支持的业务的优先级为H1和H2,AP2支持的业务的优先级为H3,AP3支持的业务的优先级为H4,零功耗终端待传输的数据所属的业务的优先级为H3,那么,零功耗终端选择AP2进行驻留。
选项6)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待传输的数据所属的业务的标识,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
上述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每个网络节点支持的业务的标识携带在该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作为示例:零功耗终端检测到满足条件的网络节点包括AP1、AP2和AP3,其中,AP1支持的业务的标识包括S1和S2,AP2支持的业务的标识包括S3和S4,AP3支持的业务的标识包括S5, 零功耗终端待传输的数据所属的业务的标识为S5,那么,零功耗终端选择AP3进行驻留。
通过上述方案二实现了零功耗终端在多个满足条件的网络节点中选择合适的网络节点进行驻留。
方案三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零功耗终端可能出网络质量波动,这里网络质量的波动例如可以是网络的信号质量的波动,也可以是网络的负荷的波动。导致这种波动的原因包括但不局限于零功耗终端发生了移动、网络本身的出现了波动。这种情况下,零功耗终端有需求进行网络节点的重选,从而保障数据的持续传输。
选项A)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零功耗终端向所述网络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后,若所述零功耗终端检测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所述零功耗终端启动第一定时器;若所述零功耗终端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前,未收到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响应消息,则所述零功耗终端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重选到第一网络节点,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重传所述上行数据。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上行数据携带第一标签,所述第一标签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为更换网络节点后的重传。
作为示例:AP1触发了零功耗终端进行数据上报,零功耗终端向AP1发送上行数据后,若检测到AP1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AP1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所述零功耗终端启动第一定时器;若所述零功耗终端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前,未收到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响应消息,则所述零功耗终端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重选到AP2,向所述AP2重传所述上行数据。进一步,可选地,在上行数据重传的过程中,该上行数据可以携带第一标签,所述第一标签用于指示该上行数据的传输为更换AP后的重传。进一步,可选地,AP接收到上行数据后,可以将该上行数据转发给其他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数据收集实体、服务器等,其他设备可以判断是否丢弃该上行数据还是直接利用该上行数据更新已有的数据。
这里,AP1可以理解为零功耗终端的原服务节点,AP2可以理解为零功耗终端的新服务节点。需要说明的是,AP2(即第一网络节点)是满足条件的网络节点,这里,“满足条件的网络节点”可以参照与前述方案一相关的方案。
选项B)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零功耗终端被所述网络节点触发了数据上报后,若所述零功耗终端检测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所述零功耗终端重选到第一网络节点,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上行数据。
作为示例:AP1触发了零功耗终端进行数据上报,在零功耗终端尚未向AP1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若检测到AP1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AP1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那么,零功耗终端重选到AP2,向所述AP2发送上行数据。
选项C)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零功耗终端被所述网络节点触发了数据上报后,若所述零功耗终端检测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所述零功耗终端重选到第一网络节点;若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属于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则所述零功耗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上行数据。
这里,可选地,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的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这里,可选地,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从触发数据上报的网络节点获取,所述触发数据上报的网络节点通过触发数据上报的小区配置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
作为示例:AP1触发了零功耗终端进行数据上报,并且AP1通过触发数据上报的小区配置上报的区域范围,可选地,该区域范围可以是一个AP列表。在零功耗终端尚未向AP1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若检测到AP1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AP1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那么,零功耗终端重选到AP2,若AP2属于AP1配置的区域范围,那么,零功耗终端向AP2发送上行数据。
上述选项C)的方案也可以做如下变形:所述零功耗终端被所述网络节点触发了数据上报后,若所述零功耗终端检测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重选到第一网络节点,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属于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所述零功耗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上行数据。
通过上述方案三实现了零功耗终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何控制网络节点的重选。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定义了零功耗终端对于驻留的网络节点的选择原则。进一步,在数据传输或者数据上报触发过程中,定义了零功耗终端如何进行网络节点的重选,使得零功耗终端可以支持轻量化的移动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例如,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又例如,本申请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申请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申请所公开的内容。又例如,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申请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和/或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和现有技术任意的相互组合,组合之后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方法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下行”、“上行”和“侧行”用于表示信号或数据的传输方向,其中,“下行”用于表示信号或数据的传输方向为从站点发送至小区的用户设备的第一方向,“上行”用于表示信号或数据的传输方向为从小区的用户设备发送至站点的第二方向,“侧行”用于表示信号或数据的传输方向为从用户设备1发送至用户设备2的第三方向。例如,“下行信号”表示该信号的传输方向为第一方向。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具体地,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应用于终端,如图14所示,所述移动性管理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1401,用于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网络系统信息,所述网络系统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网络标识、第一门限、第二门限;其中,所述网络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所述第一门限用于所述零功耗终端评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驻留条件;所述第二门限用于所述零功耗终端评估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是否满足驻留条件;
驻留单元1402,用于基于所述网络系统信息确定所述网络节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驻留在所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属于发布所述零功耗终端的运营商;
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
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门限。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选择单元1403,用于在多个网络节点均满足所述条件的情况,按照第一规则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
所述驻留单元1402,用于重选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进行驻留。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1403,用于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1403,用于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负荷最低的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1403,用于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随机选择一个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1404,用于确定所述多个网络节点的重选评估值,所述重选评估值基于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和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确定;
所述选择单元1403,用于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重选评估值最大的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1404,用于对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网络节点,基于该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确定第一权重值,基于该网络节点的负荷确定第二权重值;基于所述第一权重值和所述第二权重值对所述信号质量对应的第一映射值和所述负荷对应的第二映射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该网络节点的重选评估值。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从该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获取至少一个信号质量范围对应的权重值,以及至少一个负荷范围范围对应的权重值;
所述确定单元1404,用于基于该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所落入的第一信号质量范围,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基于该网络节点的负荷所落入的第一负荷范围,确定所述第一负荷范围对应的第二权重值。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的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1403,用于基于待传输的数据所属的业务的优先级,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每个网络节点支持的业务的优先级携带在该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1403,用于基于待传输的数据所属的业务的标识,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每个网络节点支持的业务的标识携带在该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单元1405,用于向所述网络节点发送上行数据;
检测单元1406,用于检测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
重选单元1407,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网络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后,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启动第一定时器;若所述接收单元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前,未收到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响应消息,则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重选到第一网络节点;
所述发送单元1405,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重传所述上行数据。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行数据携带第一标签,所述第一标签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为更换网络节点后的重传。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1405,用于检测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
重选单元1407,用于在所述零功耗终端被所述网络节点触发了数据上报后,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重选到第一网络节点;
发送单元1405,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1405,用于检测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
重选单元1407,用于在所述零功耗终端被所述网络节点触发了数据上报后,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重选到第一网络节点;
发送单元1405,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属于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则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的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从触发数据上报的网络节点获取,所述触发数据上报的网络节点通过触发数据上报的小区配置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移动性管理装置的相关描述可以参照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性管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进行理解。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1500示意性结构图。该通信设备可以终端(如上述方案中的零功耗终端),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如上述方案中的网络节点)。图15所示的通信设备1500包括处理器1510,处理器15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5所示,通信设备1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520。其中,处理器1510可以从存储器15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5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5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510中。
可选地,如图15所示,通信设备15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530,处理器15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15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15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15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15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如上述方案中的网络节点),并且该通信设备15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如上述方案中的网络节点)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15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终端(如上述方案中的零功耗终端),并且该通信设备15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如上述方案中的零功耗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6所示的芯片1600包括处理器1610,处理器16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16所示,芯片1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620。其中,处理器1610可以从存储器16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6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6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610中。
可选地,该芯片16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1630。其中,处理器16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16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16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1640。其中,处理器16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16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如上述方案中的网络节点),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如上述方案中的网络节点)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如上述方案中的零功耗终端),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如上述方案中的零功耗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7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7所示,该通信系统1700包括终端1710和网络设备1720。
其中,该终端17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终端(如上述方案中的零功耗终端)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以及该网络设备172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如上述方案中的网络节点)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 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如上述方案中的网络节点),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如上述方案中的网络节点)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如上述方案中的零功耗终端),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实现(如上述方案中的零功耗终端)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如上述方案中的网络节点),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如上述方案中的网络节点)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如上述方案中的零功耗终端),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如上述方案中的零功耗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如上述方案中的网络节点),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如上述方案中的网络节点)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如上述方案中的零功耗终端),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如上述方案中的零功耗终端)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 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3)

  1.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零功耗终端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网络系统信息,所述网络系统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网络标识、第一门限、第二门限;其中,所述网络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所述第一门限用于所述零功耗终端评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驻留条件;所述第二门限用于所述零功耗终端评估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是否满足驻留条件;
    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所述网络系统信息确定所述网络节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驻留在所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属于发布所述零功耗终端的运营商;
    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
    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门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多个网络节点均满足所述条件的情况,所述零功耗终端按照第一规则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重选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进行驻留。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零功耗终端按照第一规则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包括:
    所述零功耗终端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零功耗终端按照第一规则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包括:
    所述零功耗终端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负荷最低的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零功耗终端按照第一规则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包括:
    所述零功耗终端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随机选择一个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零功耗终端按照第一规则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包括:
    所述零功耗终端确定所述多个网络节点的重选评估值,所述重选评估值基于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和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确定;
    所述零功耗终端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重选评估值最大的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零功耗终端确定所述多个网络节点的重选评估值,包括:
    对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网络节点,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该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确定第一权重值,基于该网络节点的负荷确定第二权重值;基于所述第一权重值和所述第二权重值对所述信号质量对应的第一映射值和所述负荷对应的第二映射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该网络节点的重选评估值。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该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确定第一权重值,基于该网络节点的负荷确定第二权重值,包括:
    所述零功耗终端从该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获取至少一个信号质量范围对应的权重值,以及至少一个负荷范围范围对应的权重值;
    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该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所落入的第一信号质量范围,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对应的第一权重值;
    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该网络节点的负荷所落入的第一负荷范围,确定所述第一负荷范围对应的第二权重值。
  9. 根据权利要求4、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的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零功耗终端按照第一规则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包括:
    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待传输的数据所属的业务的优先级,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每个网络节点支持的业务的优先级携带在该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1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零功耗终端按照第一规则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包括:
    所述零功耗终端基于待传输的数据所属的业务的标识,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每个网络节点支持的业务的标识携带在该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零功耗终端向所述网络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后,若所述零功耗终端检测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所述零功耗终端启动第一定时器;
    若所述零功耗终端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前,未收到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响应消息,则所述零功耗终端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重选到第一网络节点,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重传所述上行数据。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数据携带第一标签,所述第一标签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为更换网络节点后的重传。
  16.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零功耗终端被所述网络节点触发了数据上报后,若所述零功耗终端检测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所述零功耗终端重选到第一网络节点,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上行数据。
  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零功耗终端被所述网络节点触发了数据上报后,若所述零功耗终端检测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所述零功耗终端重选到第一网络节点;
    若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属于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则所述零功耗终端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上行数据。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的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从触发数据上报的网络节点获取,所述触发数据上报的网络节点通过触发数据上报的小区配置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
  20. 一种移动性管理装置,应用于零功耗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节点发送的网络系统信息,所述网络系统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网络标识、第一门限、第二门限;其中,所述网络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所述第一门限用于所述零功耗终端评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是否满足驻留条件;所述第二门限用于所述零功耗终端评估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是否满足驻留条件;
    驻留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网络系统信息确定所述网络节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驻留在所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网络节点覆盖的小区归属的运营商属于发布所述零功耗终端的运营商;
    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
    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门限。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在多个网络节点均满足所述条件的情况,按照第一规则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
    所述驻留单元,用于重选到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进行驻留。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信号质量最好的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23.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负荷最低的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24.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随机 选择一个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25.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多个网络节点的重选评估值,所述重选评估值基于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和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确定;
    所述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重选评估值最大的网络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节点。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对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网络节点,基于该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确定第一权重值,基于该网络节点的负荷确定第二权重值;基于所述第一权重值和所述第二权重值对所述信号质量对应的第一映射值和所述负荷对应的第二映射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该网络节点的重选评估值。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从该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获取至少一个信号质量范围对应的权重值,以及至少一个负荷范围范围对应的权重值;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该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所落入的第一信号质量范围,确定所述第一信号质量范围对应的第一权重值;基于该网络节点的负荷所落入的第一负荷范围,确定所述第一负荷范围对应的第二权重值。
  28. 根据权利要求23、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的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29.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选择单元,用于基于待传输的数据所属的业务的优先级,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每个网络节点支持的业务的优先级携带在该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31.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选择单元,用于基于待传输的数据所属的业务的标识,从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第一网络节点。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中每个网络节点支持的业务的标识携带在该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33. 根据权利要求2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网络节点发送上行数据;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
    重选单元,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向所述网络节点发送上行数据后,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启动第一定时器;若所述接收单元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前,未收到所述网络节点发送的响应消息,则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之后重选到第一网络节点;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重传所述上行数据。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上行数据携带第一标签,所述第一标签用于指示所述上行数据的传输为更换网络节点后的重传。
  35. 根据权利要求2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
    重选单元,用于在所述零功耗终端被所述网络节点触发了数据上报后,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重选到第一网络节点;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上行数据。
  36. 根据权利要求20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
    重选单元,用于在所述零功耗终端被所述网络节点触发了数据上报后,若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网络节点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和/或所述网络节点的负荷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则重选到第一网络节点;
    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属于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则向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上行数据。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的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网络节点的网络系统信息中。
  38. 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从触发数据上报的网络节点获取,所述触发数据上报的网络节点通过触发数据上报的小区配置所述数据上报的区域范围。
  39. 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0. 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1.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2.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3. 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21/120897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WO2023044895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20897 WO2023044895A1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CN202180099787.XA CN117561787A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20897 WO2023044895A1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4895A1 true WO2023044895A1 (zh) 2023-03-30

Family

ID=85719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20897 WO2023044895A1 (zh) 2021-09-27 2021-09-27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61787A (zh)
WO (1) WO2023044895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12826A1 (en) * 2014-10-21 2016-04-2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User equipment near-field communications gating according to kinetic speed detection and cell visitation history
CN108141646A (zh) * 2015-08-12 2018-06-08 华盛顿大学 反向散射装置及结合反向散射装置的网络系统
CN111294929A (zh) * 2018-12-06 2020-06-16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00229247A1 (en) * 2017-07-07 2020-07-16 Zte Corpor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method, wireless access device, terminal,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630896A (zh) * 2018-01-29 2020-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712727A (zh) * 2018-02-13 2020-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辅助位置估计技术
US20210099331A1 (en) * 2017-09-12 2021-04-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Nod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Multicarrier Signals by Backscattering
US20210226315A1 (en) * 2020-01-21 2021-07-2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method for antenna contro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12826A1 (en) * 2014-10-21 2016-04-2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User equipment near-field communications gating according to kinetic speed detection and cell visitation history
CN108141646A (zh) * 2015-08-12 2018-06-08 华盛顿大学 反向散射装置及结合反向散射装置的网络系统
US20200229247A1 (en) * 2017-07-07 2020-07-16 Zte Corpor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method, wireless access device, terminal,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10099331A1 (en) * 2017-09-12 2021-04-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Nod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Multicarrier Signals by Backscattering
CN111630896A (zh) * 2018-01-29 2020-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712727A (zh) * 2018-02-13 2020-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辅助位置估计技术
CN111294929A (zh) * 2018-12-06 2020-06-16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10226315A1 (en) * 2020-01-21 2021-07-2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method for antenna contro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61787A (zh) 202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10321A1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WO2023044895A1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WO2023122975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004714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3044911A1 (zh)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WO2023000175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WO2023050043A1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WO2023050051A1 (zh)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WO2023004791A1 (zh) 一种零功耗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WO202300476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CN117813874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20240163802A1 (en) Zero power consump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WO2023000209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27932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WO2023000231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159495A1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WO2023004788A1 (zh) 一种安全认证方法及装置、终端
WO2023122909A1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23283758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通信设备
US2024016086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3010341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039709A1 (zh) 资源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零功耗终端
US2024016300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3133840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供能节点
WO2023044781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580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