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44716A1 - 信道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道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44716A1
WO2023044716A1 PCT/CN2021/120173 CN2021120173W WO2023044716A1 WO 2023044716 A1 WO2023044716 A1 WO 2023044716A1 CN 2021120173 W CN2021120173 W CN 2021120173W WO 2023044716 A1 WO2023044716 A1 WO 2023044716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priority
channel access
sideline
side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201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赵振山
张世昌
马腾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1/12017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044716A1/zh
Priority to CN202180101249.XA priority patent/CN117751644A/zh
Publication of WO2023044716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44716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Definitions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channel access method,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first device, including: if the first device is on the shared frequency spectrum according to the channel access parameter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channel access priority After successfully accessing the channel, send the first side channel and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o the second device, where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dicate the occupation time of the first shared channel.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first device, including: a processing module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 first channel access priority according to the first sideline priority or sideline resourc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rst channel The channel access parameter corresponding to the access priority performs channel access on the shared frequency spectrum.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second device, including: a receiving module, configured to receive the first side channel and indication information from the first device, and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dicate the occupation duration of the first shared channel and a processing module,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 channel access type according to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use the channel access type to perform channel access on the shared frequency spectrum.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second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memory and a processor, the memory is used to store a computer program, and the processor is used to call and run the computer program from the memory , causing the processor to run the computer program to execute the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third aspec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a computer program, and when the computer program is run on a computer, the computer executes the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first aspect or the second aspect of the application .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a computer program, and when the computer program runs on a computer, the computer executes the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third aspec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computer program, which is used to execute the method described in the first aspect or the second aspec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when the computer program is executed by a processor.
  • FIG. 2 is a second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7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 PSFCH resource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8 is a first schematic flowchart of a channel access method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9 is a second schematic flow diagram of a channel access method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12 is a first structural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first device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13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II of the first device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14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second device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15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hardware structure of the first device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provided by this application can also be applied to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inter-machine communication long-term evolution technology (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 LTE-M), device to device (device to device, D2D) A network, a machine to machine (M2M) network, a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network, or other networks.
  • MTC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 LTE-M inter-machine communication long-term evolution technology
  • D2D device to device
  • a network a machine to machine (M2M) network
  • M2M machine to machine
  • IoT Internet of things
  • the IoT network may include, for example, the Internet of Vehicles.
  •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s in the Internet of Vehicles system are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vehicle to other devices (vehicle to X, V2X, X can represent anything), for example, the V2X can include: vehicle to vehicle (vehicle to vehicle, V2V) communication, vehicle and Infrastructure (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 V2I) communication, vehicle to pedestrian (vehicle to pedestrian, V2P) or vehicle to network (vehicle to network, V2N) communication, etc.
  • vehicle to vehicle vehicle to vehicle
  • V2V vehicle to vehicle
  • V2I 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
  • V2P vehicle to pedestrian
  • V2N vehicle to network
  •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provided in this application can also be applied to fu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such as the six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he like. This application is not limited to this.
  • the terminal equipment may also be referred to as user equipment (user equipment, UE), access terminal, subscriber unit, subscriber station, mobil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remote station, remote terminal, mobile device, user terminal, terminal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er agent, or user device.
  • user equipment user equipment
  • UE user equipment
  • access terminal subscriber unit, subscriber station, mobil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remote station, remote terminal, mobile device, user terminal, terminal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er agent, or user device.
  • a terminal device may be a device that provides voice/data connectivity to users, for example, a handheld device with a wireless connection function, a vehicle-mounted device, and the like.
  • some terminals can be: mobile phone (mobile phone), tablet computer (pad), computer with wireless transceiver function (such as notebook computer, palmtop computer, etc.), mobile internet device (mobile internet device, MID), virtual reality (virtual reality, VR) equipment, augmented reality (augmented reality, AR) equipment, wireless terminals in industrial control (industrial control), wireless terminals in self driving (self driving), wireless in remote medical (remote medical) Terminals, wireless terminals in smart grid, wireless terminals in transportation safety, wireless terminals in smart city, wireless terminals in smart home, cellular 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phones, wireless local loop (WLL) stations,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handheld devices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computing devices, or connected Other processing devices to wireless modems, vehicle-mounted devices, wearable devices, terminal devices in the 5G network or
  • wearable devices can also be called wearable smart devices, which is a general term for the application of wearable technology to intelligently design daily wear and develop wearable devices, such as glasses, gloves, watches, clothing and shoes.
  • a wearable device is a portable device that is worn directly on the body or integrated into the user's clothing or accessories.
  • Wearable devices are not only a hardware device, but also achieve powerful functions through software support, data interaction, and cloud interaction.
  • Generalized wearable smart devices include full-featured, large-sized, complete or partial functions without relying on smart phones, such as smart watches or smart glasses, etc., and only focus on a certain type of application functions, and need to cooperate with other devices such as smart phones Use, such as various smart bracelets and smart jewelry for physical sign monitoring.
  • the terminal device may also be a terminal device in an Internet of Things (Internet of things, IoT) system.
  • IoT Internet of things
  • Its main technical feature is to connect objects to the network through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o as to realize the intelligent network of human-machine interconnection and object interconnection.
  • IoT technology can achieve massive connections, deep coverage, and terminal power saving through, for example, narrow band (NB) technology.
  • NB narrow band
  • terminal equipment can also include sensors such as smart printers, train detectors, and gas stations.
  • the main functions include collecting data (partial terminal equipment),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ownlink data from network equipment, and send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to transmit uplink data to network equipment. .
  • the network device may be any device with a wireless transceiver function.
  • Network equipment includes but not limited to: evolved Node B (evolved Node B, eNB),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RNC), Node B (Node B, NB),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BSC)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 home base station (for example, home evolved NodeB, or home Node B, HNB), baseband unit (baseband unit, BBU), wireless fidelity (wireless fidelity, WiFi) system Access point (access point, AP), wireless relay node, wireless backhaul node, transmission point (transmission point, TP) 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TRP), etc., can also be 5G, such as NR , a gNB in the system, or, a transmission point (TRP or TP), one or a group (including multiple antenna panels) antenna panels of a base station in a 5G system
  • 5G such
  • a gNB may include a centralized unit (CU) and a DU.
  • the gNB may also include an active antenna unit (AAU).
  • the CU implements some functions of the gNB, and the DU implements some functions of the gNB.
  • the CU can be responsible for processing non-real-time protocols and services, for example, it can implement the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layer, service data adaptive protocol (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 (SDAP) layer and/or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layer functions.
  • DU can be responsible for handling physical layer protocols and real-time services.
  • a DU can be connected to only one CU or to multiple CUs, and a CU can be connected to multiple DUs, and CUs and DUs can communicate through the F1 interface.
  • the AAU can realize some physical layer processing functions, radio frequency processing and related functions of active antennas.
  • high-level signaling such as RRC layer signaling, also It can be considered as sent by the DU, or sent by the DU+AAU.
  • the network device may be a device including one or more of a CU node, a DU node, and an AAU node.
  • the CU can be divided into network devices in an access network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and the CU can also be divided into network devices in a core network (core network, CN), which is not limited in this application.
  • RAN radio access network
  • CN core network
  • the "instruction" mentioned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may be a direct indication, may also be an indirect indication, and may also mean that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relationship.
  • a indicates B which can mean that A directly indicates B, for example, B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A; it can also indicate that A indirectly indicates B, for example, A indicates C, and B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C; it can also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A and B relation.
  • the term "corresponding" may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direct or indirect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two, or that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two, or that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cating and being instructed, configuring and being configured, etc. .
  • FIG. 2 is a second schematic diagram of an application scenario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scenario shown in FIG. 2 also includes a network device 101 and two terminal devices.
  • the difference from FIG. 1 is that the terminal device 103 is within the coverage of the network device 101 and the terminal device 104 is outside the coverage of the network device 101 .
  • the network device 101 is connected i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terminal device 103
  • the terminal device 103 is connected i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terminal device 104 .
  • the terminal device 103 may receiv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network device 101, and perform sidelink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Since the terminal device 104 cannot receive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network device 101, the terminal device 104 can perform sidelink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e-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carried in the Physical Sidelink Broadcast Channel (PSBCH) sent by the terminal device 103.
  • PSBCH Physical Sidelink Broadcast Channel
  • FIG. 4 is a fourth schematic diagram of an application scenario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multiple terminal devices form a communication group, for example, terminal devices 106, 107, and 108 form a communication group.
  • a central control node in the communication group which may also be called a cluster header terminal (cluster header, CH), such as the terminal device 106 .
  • the central control node has one of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responsibl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cation groups; joining and leaving of group members; performing resource coordination, allocating side transmission resources for other terminals, and receiving side transmission feedback information from other terminals;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 communication groups Resource coordination and other functions.
  • NR-V2X is a communication scenario based on sidelink links.
  • X can generally refer to any device with wireless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capabiliti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slow-moving wireless devices, fast Mobile vehicle equipment, network control nodes with wireless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apabilities, etc.
  • the sending terminal For unicast transmission, the sending terminal sends sidelink data (including PSCCH and PSSCH) to the receiving terminal, and the receiving terminal sends feedback information o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to the sending terminal, and the sending terminal sends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of th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according to the receiving terminal's
  • 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determines whether data retransmission is required.
  • the HARQ feedback information is carried in the PSFCH.
  • the sidelink feedback can be activated or deactivated through pre-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r the sending terminal. If the sidelink feedback is activated, the receiving terminal receives the sidelink data sent by the sending terminal, and needs to feed back HARQ ACK/NACK (confirmation/non-confirmation) to the sending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detection result, and the sending terminal decides to send retransmission data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of the receiving terminal or new data. If the sidelink feedback is deactivated, the receiving terminal does not need to send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the sending terminal usually sends data in a blind retransmission manner, for example, the sending terminal repeatedly sends a preset number of retransmissions for each sidelink data.
  • FIG. 7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PSFCH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period of PSFCH is 4 time slots.
  •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of the PSSCH transmitted in time slots 2, 3, 4, and 5 is transmitted in time slot 7, so time slots 2, 3, 4, and 5 can be regarded as a set of time slots, and the set of time slots.
  • the PSSCH transmitted in the PSSCH, the PSFCH corresponding to the PSSCH is in the same time slot (slot 7).
  • the minimum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PSSCH and the PSFCH corresponding to the PSSCH can be configured through the resource pool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s shown in FIG. 7 , the minimum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PSSCH and the PSFCH corresponding to the PSSCH is 2 time slots.
  • the unlicensed spectrum is the spectrum allocated by the country and region that can be used for radio device communication.
  • This spectrum is usually considered a shared spectrum, that is,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ystems can be used as long as they meet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set by the country or region on the spectrum. To use this spectrum, there is no need to apply to the government for exclusive spectrum authorization. Therefore, unlicensed spectrum is also called shared spectrum.
  • Channel occupancy time refers to the length of time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using an unlicensed spectrum channel after the LBT is successful, and the signal occupation channel may be discontinuous within this time length. Wherein, a COT cannot exceed 20 ms at most, and the time length occupi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in the COT does not exceed the MCOT.
  • Downlink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A group of downlink transmissions performed by network equipment (that is, including one or more downlink transmissions), the group of downlink transmissions is continuous transmission (that is, there is no gap between multiple downlink transmissions), or the group of downlink transmissions There is a gap in the group downlink transmission but the gap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16 ⁇ s. If the gap between two downlink transmissions performed by the network device is greater than 16 ⁇ s, then the two downlink transmissions are considered to belong to two downlink 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 the type2C channel access type does not perform channel detection and transmits directly. Because the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this transmission and the previous transmission is less than 16us, it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same transmission, but the length of this transmission does not exceed 584us.
  • the channel access method of this embodimen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 the first channel access priority is the channel access priority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first lateral priority.
  • the channel access priority is as shown in Table 1 above.
  • the first device can obtain the channel access parameter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channel access priority based on Table 1.
  • the channel access parameters include the number of back-off time slots, the size of the contention window, the maximum Access parameters Channel access is performed on the shared frequency spectrum. It should be understood that, in this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the channel access parameters corresponding to the channel access priorities are not limited to the correspondence shown in Table 1.
  • the second device includes a peer device that performs unicast communication with the first device, or other devices that belong to the same communication group as the first device. If a certain device is the receiving end of the side data sent by the first device, the device can share the shared channel occupancy time indicated by the first device; if a certain device is not the receiving end of the side data sent by the first device, the device can The shared channel occupancy period indicated by the first device cannot be shared. Therefore, when the first device initiates channel sharing,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channel access of the first device to the terminal device can be improved, but the channel access rate of other devices (not the data receiving end devices of the first device) in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ll also be reduced. The success rate, for which the maximum channel occupation time of the shared channel of the first device may be appropriately limited.
  • the memory 702 can be independent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rocessor 701 .
  • the electronic device 700 may further include: a bus 704, configured to connect the memory 702 and the processor 701.
  • the processing module 401 in FIG. 12 may be integrat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processor 701
  • the sending module 402 in FIG. 12 may be integrat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703 .
  • the second device provided in this embodiment can be used to execute the method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device in the aforementioned method embodiment shown in FIG. 11 , and its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ical effects are similar, and will not be repeated here.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lso provides a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here computer-executable instructions are stored in the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when the computer-executable instructions are executed by a processor, they are used to implement the foregoing method embodiment shown in FIG. 11
  •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second device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lso provided.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lso provides a computer program, which is used to execute the technical solution of the second device in the method embodiment shown in FIG. 11 when the computer program is executed by a processor.
  • sequence numbers of the above-mentioned processes do not mean the order of execution, and the order of execution of the processes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their functions and internal logic, and should not be us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application.
  •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amples constitutes no limi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可用于侧行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侧行设备根据侧行优先级或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信道接入优先级,根据确定的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进行信道接入,提高侧行设备接入信道的成功率。侧行设备还可以根据侧行优先级或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共享信道的占用时长,并向对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共享信道的占用时长,以使第二设备能够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信道接入类型,提高对端设备信道接入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信道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新空口(New Radio,NR)车到设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是基于侧行链路(sidelink,SL)传输的一种技术,与传统的蜂窝系统中通信数据通过基站接收或者发送的方式不同,终端之间通过SL直接通信,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以及更低的传输时延。
终端之间直接通信的系统又称为侧行传输系统,当侧行传输系统工作在非授权频谱时,侧行传输系统的终端需要通过“先听后说”(listen before talk,LBT)方式使用非授权频谱,终端如何通过该方式接入信道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提高侧行信道接入的成功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或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根据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若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成功接入信道,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侧行信道和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包括: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侧行信道和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信道接入类型;使用所述信道接入类型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或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根据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若所述处理模块根据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成功接入信道,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侧行信道和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侧行信道和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信道接入类型;使用所述信道接入类型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该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设备,该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本申请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本申请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本申请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可用于侧行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侧行设备根据侧行优先级或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信道接入优先级,根据确定的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进行信道接入,提高侧行设备接入信道的成功率。侧行设备还可以根据侧行优先级或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共享信道的占用时长,并向对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共享信道的占用时长,以使第二设备能够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信道接入类型,提高对端设备信道接入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通信的时隙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通信的时隙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理侧行反馈信道PSFCH资源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行资源配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接入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或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其中,5G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包括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和/或独立组网(standalone,SA)。
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应用于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机器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网络、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网络、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其中,IoT网络例如可以包括车联网。其中,车联网系统中的通信方式统称为车到其他设备(vehicle to X,V2X,X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例如,该V2X可以包括: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辆与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 pedestrian,V2P)或车辆与网络(vehicle to network,V2N)通信等。
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如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
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可以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如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 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其中,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IoT技术可以通过例如窄带(narrow band,NB)技术,做到海量连接,深度覆盖,终端省电。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智能打印机、火车探测器、加油站等传感器,主要功能包括收集数据(部分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的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并发送电磁波,向网络设备传输上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可以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如,可以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业务数据自适应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和/或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可以负责可以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例如可以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一个DU可以仅连接到一个CU或者连接到多个CU,而一个CU可以连接到多个DU,CU与DU之间可以通过F1接口进行通信。AAU可以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被递交至PHY层从而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
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分配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小区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例如,宏eNB或宏gNB等),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等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做出如下几点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指示”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还可以是表示具有关联关系。举例说明,A指示B,可以表示A直接指示B,例如B可以通过A获取;也可以表示A间接指示B,例如A指示C,B可以通过C获取;还可以表示A和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定义”或“预配置”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比如预定义可以是指协议中定义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协议”可以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一。图1所示场景包括一个网络设备101以及两个终端设备,分别为终端设备102和103,终端设备102和终端设备103均处于网络设备101的覆盖范围内。网络设备101分别与终端设备102、终端设备103通信连接,终端设备102与终端设备103通信连接。示例性的,终端设备102可以通过网络设备101向终端设备103发送通信消息,终端设备102还可以直接向终端设备103发送通信消息。其中,终端设备102与终端设备103之间直接通信的链路称为D2D链路,也可以称为临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ProSe)链路、侧行链路等。D2D链路上的传输资源可以由网络设备分配。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二。图2所示场景同样包括一个网络设备101以两个终端设备,与图1不同的是,终端设备103处于网络设备101的覆盖范围内,终端设备104在网络设备101的覆盖范围之外。网络设备101与终端设备103通信连接,终端设备103与终端设备104通信连接。示例性的,终端设备103可以接收网络设备101发送的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进行侧行通信。由于终端设备104无法接收网络设备101发送的配置信息,终端设备104可以根据预配置信息以及终端设备103发送的侧行广播信道(Physical Sidelink Broadcast Channel,PSBCH)中携带的信息,进行侧行通信。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三。图3所示场景中,终端设备104和终端设备105均在网络设备101的覆盖范围之外。终端设备104与终端设备105均可以根据预配置信息确定侧行配置,进行侧行通信。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四。图4所示场景中,多个终端设备构成一个通信组,例如终端设备106、107和108组成一个通信组。通信组内具有中央控制节点,又可以称为组头终端(cluster header,CH),例如终端设备106。其中中央控制节点具有以下功能之一:负责通信组的建立;组成员的加入、离开;进行资源协调,为其他终端分配侧行传输资源,接收其他终端的侧行反馈信息;与其他通信组进行资源协调等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问题,同样适用。
与传统的蜂窝系统中通信数据通过基站接收或发送的方式不同,D2D通信具有更高的频率效率以及更低的传输时延。车联网系统采用终端到终端直接通信的方式,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定义了两种传输模式: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
第一传输模式:终端设备的传输资源是由基站分配的,终端设备根据基站分配的资源在侧行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基站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单次传输的资源,也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半静态传输的资源。
示例性的,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2位于网络设备101覆盖范围内,网络设备101为终端设备102分配侧行传输使用的传输资源。
第二传输模式:终端设备在资源池中选取一个资源进行数据的传输。
示例性的,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2可以在网络配置的资源池中自主选取传输资源进行侧行传输。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104和105均位于网络设备101覆盖范围外,终端设备104和105可以在预配置的资源池中自主选取传输资源进行侧行传输。
NR-V2X是基于侧行链路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场景,在NR-V2X通信中,X可以泛指任意具有无线接收和发送能力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慢速移动的无线装置,快速移动的车载设备,具有无线发射接收能力的网络控制节点等。
NR-V2X通信支持单播、组播、广播的传输方式。对于单播传输,发送终端发送数据,接收终端只有一个。对于组播传输,发送终端发送数据,接收终端是一个通信组内的所有终端,或者是在一定传输距离内的所有终端。对于广播传输,发送终端发送数据,接收终端是发送终端周围的任意一个终端。
NR-V2X通信需要支持自动驾驶,因此对车辆之间数据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更高的吞吐量、更低的时延、更高的可靠性、更大的覆盖范围、更灵活的资源分配等。为了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在NR-V2X中引入了物理侧行反馈信道(physical sidelink deedback channel,PSFCH)。
对于单播传输,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侧行数据(包括PSCCH和PSSCH),接收终端向发送终端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的反馈信息,发送终端根据接收终端的反馈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数据重传。其中,HARQ的反馈信息承载在PSFCH中。
对于组播传输,支持如下两种侧行反馈方式:
方式1: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的终端接收发送终端的侧行数据,如果检测结果是NACK,则需要发送侧行反馈;如果检测结果是ACK,则不需要发送侧行反馈。在该距离范围外的终端,无论检测结果是什么都不需要发送侧行反馈。
方式2:对于一个通信组,所有的接收终端都需要发送侧行反馈。例如,一个通信组包括P个终端,当一个终端作为发送终端发送侧行数据时,其他的P-1个终端都需要发送侧行反馈信息。
可以通过预配置信息、网络配置信息或发送终端激活或去激活侧行反馈。如果侧行反馈被激活,接收终端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侧行数据,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向发送终端反馈HARQ ACK/NACK(确认/不确认),发送终端根据接收终端的反馈信息决定发送重传数据或新数据。如果侧行反馈被去激活,接收终端不需要发送反馈信息,发送终端通常采用盲重传的方式发送数据,例如发送终端对每个侧行数据重复发送预设的重传次数。
下面对NR-V2X通信中的时隙结构进行说明。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通信的时隙结构的示意图一。图5所示的时隙不包括PSFCH的符号,该时隙的第一个侧行符号通常用作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在AGC符号上,终端设备复制第二个符号上发送的数据,AGC符号上的数据通常不用于数据解调。该时隙的最后一个侧行符号为保护间隔(guard period,GP),用于收发转换,用于终端设备从发送(或接收)状态转换到接收(或发送)状态。在该时隙的剩余侧行符号中,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可以占用从第二个侧行符号开始的两个或三个OFDM符号,在频域上PSCCH可占用{10,12 15,20,25}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为了降低终端设备对PSCCH的盲检测的复杂度,在一个资源池内只允许配置一个PSCCH符号个数和PRB个数。另外,因为子信道为NR-V2X中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资源分配的最小粒度,PSCCH占用的PRB个数必须小于或等于资源池内一个子信道中包含的PRB个数,以免对PSSCH资源选择或分配造成额外的限制。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SSCH可占用从该时隙的第二个侧行符号开始,直至该时隙最后一个GP符号之前的符号。PSSCH在频域上占据K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包括M个连续的PRB。其中,K是正整数,M的取值包括{10,12,15,20,25,50,75,100}。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行通信的时隙结构的示意图二。图6所示的时隙结构中,最后一个符号用作GP,倒数第二个符号用于PSFCH传输,倒数第三个符号数据和PSFCH符号的数据相同,用作AGC,倒数第四个符号也用作GP,时隙中的第一个符号用作AGC,该符号上的数据和该时隙中第二个时域符号上的数据相同,PSCCH占据3个时域符号,剩余的符号可用于PSSCH传输。
为了降低PSFCH信道的开销,可定义侧行反馈资源的周期,例如周期为N个时隙slot,N取1、2、4等,参数N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SFCH资源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PSFCH的周期为4个时隙。其中时隙2、3、4、5中传输的PSSCH,其反馈信息都是在时隙7中传输,因此可以把时隙2、3、4、5看作一个时隙集合,该时隙集合中传输的PSSCH,PSSCH对应的PSFCH是在相同的时隙(时隙7)中。可以通过资源池配置信息配置PSSCH与PSSCH对应的PSFCH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如图7所示,PSSCH与PSSCH对应的PSFCH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是2个时隙。
NR系统是用于在已有的和新的授权频频上使用的通信系统,可以实现蜂窝网络的无缝覆盖、高频谱效率、高峰值速率和高可靠性。在LTE系统中,非授权频谱作为授权频谱的补充频谱用于蜂窝网络已经实现。同样,NR系统也可以使用非授权频谱,作为5G蜂窝网络技术的一部分,为用户提供服务。
非授权频谱是国家和地区划分的可用于无线电设备通信的频谱,该频谱通常被认为是共享频谱,即不同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只要满足国家或地区在该频谱上设置的法规要求,就可以使用该频谱,不需要向政府申请专有的频谱授权,因此,非授权频谱也被称为共享频谱。
为了让使用非授权频谱进行无线通信的各个通信系统在该频谱上能够友好共存,一些国家或地区规定了使用非授权频谱必须满足的法规要求。例如,通信设备遵循“先听后说”原则,即通信设备在非授权频谱的信道上进行信号发送前,需要先进行信道侦听,只有当信道侦听结果为信道空闲时,该通信设备才能接入信道,进行信号发送;如果通信设备在非授权频谱的信道上的信道侦听结果为信道忙,该通信设备不能进行信号发送。为了保证公平性,在一次传输中,通信设备使用非授权频谱的信道进行信号传输的时长不能超过最大信道占用时间(maximum channel occupancy time,MCOT)。
下面对非授权频谱上的信道传输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说明。
1、最大信道占用时间(MCOT):指LBT成功后允许使用非授权频谱的信道进行信号传输的最大时间长度,不同信道接入优先级下有不同的MCOT。当前MCOT的最大取值为10ms(毫秒)。应理解,该MCOT为信号传输占用的时间。
2、信道占用时间(COT):指LBT成功后使用非授权频谱的信道进行信号传输的时间长度,该时间长度内信号占用信道可以是不连续的。其中,一次COT最长不能超过20ms,并且,该COT内的信号传输占用的时间长度不超过MCOT。
3、网络设备(例如基站)的信道占用时间(gNB-initiated COT):也称为网络设备发起的COT,指网络设备LBT成功后获得的一次信道占用时间。网络设备的信道占用时间内除了可以用于下行传输,也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用于UE进行上行传输。
4、UE的信道占用时间(UE-initiated COT):也称为UE发起的COT,指UE LBT成功后获得的一次信道占用时间。
5、下行传输机会(DL burst):网络设备进行的一组下行传输(即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行传输),该组下行传输为连续传输(即多个下行传输之间没有空隙),或该组下行传输中有空隙但空隙小于或等于16μs。如果网络设备进行的两个下行传输之间的空隙大于16μs,那么认为该两个下行传输属于两次下行传输机会。
6、上行传输机会(UL burst):一个UE进行的一组上行传输(即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行传输),该组上行传输为连续传输(即多个上行传输之间没有空隙),或该组上行传输中有空隙但空隙小于或等于16μs。如果该UE进行的两个上行传输之间的空隙大于16μs,那么认为该两个上行传输属于两次上行传输机会。
在NR-U系统中,有以下几种信道接入类型,信道接入类型又称为LBT类型:
1、第一信道接入(channel access)类型,即type1的信道接入类型:基于竞争窗口大小调整的随机回退的多时隙的信道检测,根据信道接入优先级p,可以发起长度为Tmcot的信道占用。基站使用type1的信道接入类型,除了发送自己的数据,还可以将COT共享给UE,UE使用type1的信道接入类型,除了发送自己的数据,还可以将COT共享给基站。表1示出了终端进行type1信道接入类型时的信道接入优先级与信道接入参数的对应关系。
表1
Figure PCTCN2021120173-appb-00000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表1中,m p是指信道接入优先级p对应的回退时隙个数,CW p是指信道接入优先级p对应的竞争窗口大小,CW min,p是指信道接入优先级p对应的CW p取值的最小值,CW max,p是指信道接入优先级p对应的CW p取值的最大值,T mcot,p是指信道接入优先级p对应的信道最大占用时间长度(或称为最大信道占用时长)。
NR-U中第一信道接入类型的4种信道接入优先级,p=1为最高优先级。
2、第二信道接入类型,即type2的信道接入类型:基于固定长度的信道监听时隙的信道接入方式,具体包括如下三种方式:
type2A的信道接入类型,固定长度(或固定时长)为25us(微秒)的单时隙的信道检测,数据开始发送前25us开始信道检测。包括1个16us的检测和1个9us的检测,如果信道都是空闲,则认为信道空闲的,可以进行信道接入。
type2B的信道接入类型,固定长度(或固定时长)为16us的单时隙的信道检测,检测最后的9us的时间内,有4us以上空闲就认为信道是空闲的。
type2C的信道接入类型,不进行信道检测,直接传输,因为本次传输距离上一次传输之间时间差小于16us,则可以认为是同一次的传输,但本次传输长度不超过584us。
在非授权频谱上可能存在多种通信系统的设备,设备之间共享频谱资源。因此,在非授权频谱上,当终端需要进行传输时,需要进行LBT,如果LBT成功,则可以使用该非授权频谱进行数据传输,否则需要推迟进行数据传输,直至LBT成功为止。
当侧行传输系统工作在非授权频谱时,侧行传输系统的终端也需要通过LBT的方式确定是否可以使用该非授权频谱进行传输,因此,终端如何通过上述的第一信道接入类型接入信道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信道接入方法,通过配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信道接入优先级与侧行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侧行设备在获取当前侧行优先级后,根据该配置确定与当前侧行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优先级;或者,通过侧行资源配置确定信道接入优先级,进而根据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非授权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基于上述信道接入方法,提高侧行设备信道接入的成功率。
侧行设备基于上述方式成功接入信道后,可以根据侧行优先级以及信道接入优先级确定共享信道的占用时长,并向对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共享信道的占用时长。侧行设备还可以根据侧行资源配置确定共享信道的最大占用时长,并向对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使得对端设备能够通过第二信道接入类型接入信道,提高对端设备信道接入的成功率。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中的部分或全部,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本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接入方法适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为侧行传输系统的任意一个设备。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信道接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确定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
步骤102、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行优先级可以理解为第一设备当前待传输侧行信道的优先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设备当前待传输侧行信息的优先级,例如,待传输侧行信息包括侧行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侧行SSB包括侧行主同步信号、侧行辅同步信号和物理侧行广播信道PSBCH。
本实施例中,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即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确定的信道接入优先级,可选的,信道接入优先级如上述表1所示。第一设备基于表1可以获取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例如信道接入参数包括回退时隙个数、竞争窗口大小、最大信道占用时长等,进而根据确定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不限定于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以及第一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侧行优先级与信道接入优先级的对应关系。第一配置信息可以是预定义、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信息,第一配置信息也可以是第二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的,第一配置信息也可以是第一设备确定的,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侧行优先级包括8个优先等级,对应优先级取值范围为[1,8]或[0,7]。其中,优先级取值范围[1,8]是高层配置的优先等级,优先级取值范围[0,7]是侧行控制信道SCI中指示的优先等级,这两个优先等级范围之间有对应关系,例如高层配置的优先级取值减1即是SCI中指示的优先级取值。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两个优先等级的确定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即本申请实施例同样适用于上述两种优先等级的取值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优先级取值范围[1,8]为例进行说明。
由于侧行优先等级包括8个等级,而信道接入优先级包括4个优先等级(如表1所示),因此,可以通过预定义、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方式确定侧行优先等级与信道接入优先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参见表2或表3。
表2
侧行优先级(P_SL) 信道接入优先级(p)
1 1
2 1
3 2
4 2
5 3
6 3
7 4
8 4
表3
侧行优先级(P_SL) 信道接入优先级(p)
1 1
2 1
3 1
4 2
5 2
6 2
7 3
8 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2和表3所示的对应关系仅作为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侧行优先级与信道接入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侧行信道的优先级确定第一侧行优先级。其中,第一侧行信道是第一设备成功接入信道后待传输的信道。例如,若第一设备成功接入信道,第一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侧行信道。
可选的,第一侧行信道包括以下任意一项: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SCCH,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SSCH,物理侧行反馈信道PSFCH,侧行同步信号块SSB。
具体的,第一设备可通过如下任意一种方式确定第一侧行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侧行信道是PSCCH,第一设备根据PSCCH承载的侧行控制信道SCI中携带的优先级信息确定第一侧行优先级。具体的,第一设备将PSCCH承载的SCI中携带的优先级作为第一侧行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侧行信道是PSSCH,第一设备根据调度PSSCH的SCI中携带的优先级信息确定第一侧行优先级。具体的,第一设备将调度PSSCH的SCI中携带的优先级作为第一侧行优先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侧行信道是PSFCH,第一设备根据与PSFCH对应的PSSCH的优先级确定第一侧行优先级。具体的,第一设备将与PSFCH对应的PSSCH的优先级作为第一侧行优先级。其中,PSFCH对应的PSSCH表示PSFCH承载的侧行反馈信息是该PSSCH的侧行反馈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侧行信道是侧行SSB,第一设备根据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侧行SSB的优先级确定第一侧行优先级。具体的,第一设备将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侧行SSB的优先级作为第一侧行优先级。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在网络覆盖范围内时,第一设备获取网络侧发送的系统信息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12,该系统信息中包括参数sl-SSB-PriorityNR,该参数用于配置侧行SSB的优先级,优先级的取值范围是[1,8]。上述示例中,第一设备可根据网络配置的侧行SSB的优先级确定第一侧行优先级。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在网络覆盖范围外时,第一设备获取预配置信息SidelinkPreconfigNR,该预配置信息中包括参数sl-SSB-PriorityNR,该参数用于配置侧行SSB的优先级,优先级的取值范围是[1,8]。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信道接入方法,侧行设备通过获取第一侧行优先级,确定与第一侧行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优先级,根据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由于考虑侧行优先级,上述方案能够提高侧行设备接入信道的成功率。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本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接入方法同样适用于第一设备,第一设备为侧行传输系统的任意一个设备。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信道接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设备根据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
步骤202、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
本实施例中,侧行资源配置信息包括PSFCH的资源配置,PSFCH的资源配置包括PSFCH的周期,PSFCH与PSFCH对应的PSSCH的最小时间间隔等,如图7所示,PSFCH的周期为4个时隙,PSFCH与PSFCH对应的PSSCH的最小时间间隔是2个时隙。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通过如下步骤确定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
步骤2011、第一设备根据侧行资源配置信息中PSFCH的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间间隔;
步骤2012、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时间间隔确定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
其中,第一时间间隔为PSFCH与PSFCH对应的PSSCH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PSFCH承载的是PSSCH的侧行反馈信息。例如,图7所示的PSFCH的资源配置,配置了PSFCH与PSFCH对应的PSSCH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为2个时隙。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时间间隔确定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包括: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时长以及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
其中,第一时长是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时间间隔确定的时长。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最大信道占用时长与信道接入优先级的对应关系。第二配置信息如表1所示,不同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不同的最大信道占用时长,例如,信道接入优先级1对应的最大信道占用时长是2ms,信道接入优先级4对应的最大信道占用时长是6ms或10ms。第二配置信息可以是预定义、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信息,第二配置信息也可以是第二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的,第二配置信息也可以是第一设备确定的,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应理解,PSFCH与PSFCH对应的PSSCH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通常表示为PSSCH所在的资源池内的时隙个数,而最大信道占用时长是按照物理时间计算的。因此,需要将第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资源池内的逻辑时隙的个数转换成相对应的物理时间,即上述第一时长。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行资源配置的示意图。图10示意性的表示了系统传输资源包括20个物理时隙,分别为时隙0至19,资源池的可用时隙包括20个物理时隙中的奇数时隙,即对应物理时隙索引1/3/5/7/9/11/13/15/17/19,将该10个属于资源池的时隙重新进行编号,对应的资源池内逻辑时隙的索引为0/1/2/3/4/5/6/7/8/9。PSFCH的周期是2个时隙,PSFCH的资源位于逻辑时隙1/3/5/7/9,PSSCH与PSSCH对应的PSFCH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是2个时隙。示例性的,当UE1在逻辑时隙2发送PSSCH时,PSSCH对应的PSFCH位于逻辑时隙5。逻辑时隙2对应物理时隙5,逻辑时隙5对应物理时隙11,即PSSCH与PSSCH对应的PSFCH之间间隔6个物理时隙,当系统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一个时隙对应1ms,因此PSSCH与PSFCH之间的时间间隔是6ms,即第一时长是6ms。UE1根据第一时长,从第二配置信息中确定与该第一时长对应的信道接入优先级(即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例如根据表1,信道接入优先级3或4对应的最大信道占用时长为6ms,信道接入优先级1或2对应的最大信道占用时长小于6ms,因此,UE1确定采用与第一时长为6ms对应的信道接入优先级3或4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进行信道接入。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信道接入方法,侧行设备通过侧行资源配置确定PSSCH与PSSCH对应的PSFCH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而确定与该时间间隔对应的信道接入优先级,根据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上述方案能够提高侧行设备接入信道的成功率。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接入方法的交互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接入方法涉及侧行传输系统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信道接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若第一设备成功接入信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
可选的,第二设备包括与第一设备进行单播通信的对端设备,或者,与第一设备属于同一通信组的其他设备。若某一设备是第一设备发送侧行数据的接收端,则该设备可以共享第一设备指示的共享信道占用时长;若某一设备不是第一设备发送侧行数据的接收端,则该设备不能共享第一设备指示的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因此,当第一设备发起信道共享后,可提高第一设备对端设备信道接入的成功率,但是也会降低通信系统内其他设备(不是第一设备的数据接收端的设备)接入信道的成功率,对此可以适当限制第一设备共享信道的最大信道占用时长。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采用上述两个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接入方法进行信道接入,对此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即第一设备可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或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根据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第一设备成功接入信道可以理解为第一设备成功接入共享频谱对应的信道或第一设备可以使用共享频谱的信道 或传输资源进行侧行传输。
应理解,第一设备也可以采用其他信道接入方法进行信道接入,对此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侧行优先级,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确定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其中,第一侧行优先级可以理解为第一设备当前待传输侧行信道的优先级,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设备当前待传输侧行信息的优先级,例如,待传输侧行信息包括侧行SSB。
可选的,第一侧行优先级包括第一侧行信道对应的优先级。第一侧行信道包括以下任意一项:PSCCH,PSSCH,PSFCH,侧行SSB。第一设备确定第一侧行信道对应的优先级的方式可参见上文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确定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包括: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以及第三配置信息,确定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其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确定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的方式可参见上文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信道接入优先级、侧行优先级与共享信道占用时长的对应关系。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一侧行优先级以及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后,基于第三配置信息,即可确定与第一侧行优先级以及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如表4所示,如果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为p=2,第一侧行优先级为P_SL=2,则根据表4确定的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为4ms。
可选的,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信道接入优先级、侧行优先级与最大信道占用时长的对应关系。相应的,第一设备在确定第一侧行优先级以及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后,基于第三配置信息,即可确定与第一侧行优先级以及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第一最大信道占用时长。如表4所示,如果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为p=2,第一侧行优先级为P_SL=4,则根据表4确定的第一最大信道占用时长为3ms。
应理解,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最大信道占用时长。如表4所示,如果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为p=2,第一侧行优先级为P_SL=4,则根据表4确定的第一最大信道占用时长为3ms。则第一设备在指示信息中指示的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可以小于或等于3ms,如,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为2ms。
本实施例中,第三配置信息可以是预定义、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信息,第三配置信息也可以是第二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的,第三配置信息也可以是第一设备确定的,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表4示出了信道接入优先级、侧行优先级与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或最大信道占用时长的对应关系。
表4
Figure PCTCN2021120173-appb-000002
可选的,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或最大信道占用时长小于或等于根据信道接入优先级确定的最大信道占用时长T mcot,p,如表
Figure PCTCN2021120173-appb-000003
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表4所示的对应关系仅作为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信道接入优先级、侧行优先级与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或最大信道占用时长的对应关系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上述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SCI、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MAC CE、PC5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PSFCH中。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的同时,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侧行信道,即在相同时隙发送第一侧行信道和指示信息。第一侧行信道是第一设备成功接入信道后待传输的信道,例如第一侧行信道为PSCCH,该指示信息承载在SCI中。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成功接入信道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侧行信道,进一步的,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第一侧行信道是第一设备成功接入信道后待传输的信道,例如第一侧行信道为PSSCH。其中,该指示信息可以和第一侧行信道同时发送,即在相同的时隙发送,或在第一侧行信道之后发送,即在不同的时隙发送。
可选的,当第一设备发起信道共享时,可根据预配置信息或网络配置信息获取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信道共享的最大信道占用时长T 1,因此,第一设备根据该第一参数确定其共享的信道占用时长T,使T小于或等于T 1
可选的,第一参数是与服务质量Qos参数相关的参数,其中Qos参数包括:优先级、可靠性、时延、数据速率等。
其中,优先级表示第一设备发送SCI中携带的优先级,优先级越高,T越大。
其中,可靠性表示第一设备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可靠性越高,T越大。
其中,时延表示第一设备传输数据的时延,时延越小,T越大。
其中,数据速率表示第一设备传输数据的速率,数据速率越大,T越大。
步骤302、第二设备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信道接入类型。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信道接入类型,包括:第二设备根据来自第一设备的指示信息以及第一侧行信道,确定信道接入类型。
可选的,第二设备根据来自第一设备的指示信息以及接收第一侧行信道的时刻,确定在共享频谱上发送第二侧行信道的信道接入类型。
若第二侧行信道的发送时刻位于该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对应的时域范围内,第二设备使用目标信道接入类型进行信道接入。
若第二侧行信道的发送时刻位于该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对应的时域范围之外,第二设备使用上文所述的第一信道接入类型(即type1的信道接入类型)进行信道接入。
其中,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对应的时域范围是第二设备根据接收第一侧行信道的时刻以及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确定的。
可选的,第一侧行信道包括PSSCH,第二侧行信道包括PSSCH对应的PSFCH,PSFCH承载的是PSSCH的侧行反馈信息。相应的,第二设备根据指示信息以及PSSCH确定信道接入类型,包括:第二设备根据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以及接收PSSCH的时刻,确定信道接入类型。
可选的,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最大信道占用时长。
若侧行反馈被激活,第二设备在接收PSSCH后,需要向第一设备发送PSFCH,PSFCH承载的是PSSCH的侧行反馈信息。若PSFCH的发送时刻位于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对应的时域范围内,第二设备使用目标信道接入类型进行信道接入,在成功接入信道后向第一设备发送PSFCH。其中,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对应的时域范围是第二设备根据接收PSSCH的时刻以及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确定的。
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使用目标信道接入类型进行信道接入表示:第二设备通过对信道侦听固定时长,根据侦听结果确定是否接入信道,或者,第二设备不对信道进行侦听直接接入信道。其中,固定时长包括25微秒或16微秒。换言之,第二设备使用目标信道接入类型进行信道接入即第二设备使用上文所述的第二信道接入类型(包括type2A、type2B或type2C的信道接入类型)进行信道接入。
步骤303、第二设备使用信道接入类型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
作为一种示例,当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PSSCH时,且激活了侧行反馈,第二设备接收PSSCH时需要向第一设备发送PSFCH。第一设备通过第一信道接入类型成功接入信道,第一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共享信道占用时长,使得第二设备发送PSFCH时,不需要通过第一信道接入类型接入信道,而只需要通过第二信道接入类型(包括type2A、type2B或type2C的信道接入类型)接入信道,提高第二设备信道接入的成功率。
为了确保第二设备发送PSFCH的时隙位于第一设备共享的信道占用时长对应的时隙范围内,第一设备需要根据第二设备发送PSFCH的时隙与第一设备当前发送PSSCH的时隙之间的第一时 间间隔,确定信道接入优先级,使得该信道接入优先级所对应的最大信道占用时长大于或等于该第一时间间隔。
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信道接入方法,第一设备通过第一信道接入类型成功接入信道后,可以向第二设备共享信道占用时长,通过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共享信道时长。其中第一共享信道时长是第一设备根据侧行优先级以及信道接入优先级确定的。第一共享信道时长可以是侧行优先级以及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最大信道占用时长。上述方案可提高第二设备接入信道的成功率。
上文中详细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接入方法,下面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行设备,侧行设备包括直接通信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400包括:处理模块401和发送模块402。
处理模块401,用于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或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
根据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处理模块4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以及第一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侧行优先级与信道接入优先级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处理模块401,用于根据第一侧行信道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所述第一设备成功接入信道后待传输的信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行信道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SCCH;
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SSCH;
物理侧行反馈信道PSFCH;
侧行同步信号块SSB,其中侧行同步信号块包括侧行主同步信号、侧行辅同步信号和物理侧行广播信道PSBCH。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处理模块401,用于若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PSCCH,根据所述PSCCH承载的侧行控制信息SCI中携带的优先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处理模块401,用于若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PSSCH,根据调度所述PSSCH的SCI中携带的优先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处理模块401,用于若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PSFCH,根据与所述PSFCH对应的PSSCH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处理模块401,用于若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侧行SSB,根据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所述侧行SSB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
可选的,所述侧行资源配置信息包括PSFCH的资源配置。
处理模块401,用于根据所述PSFCH的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间间隔;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所述PSFCH与所述PSFCH对应的PSSCH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所述PSFCH承载的是所述PSSCH的侧行反馈信息。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处理模块401,用于根据第一时长以及第二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
其中,所述第一时长是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确定的时长,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最大信道占用时长与信道接入优先级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最大信道占用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可选的,所述第一时长表示物理时间长度。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发送模块402,用于若所述第一设备成功接入信道,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承载在SCI、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MAC CE或PC5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处理模块4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或所述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处理模块4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以及第三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信道接入优先级、侧行优先级与共享信道占用时长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发送模块402,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侧行信道,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所述第一设备成功接入信道后待传输的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用于执行前述图8或图9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500包括:发送模块501和处理模块502。
若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成功接入信道,发送模块501,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侧行信道和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承载在侧行控制信息SCI、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MAC CE或PC5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处理模块502,用于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包括所述第一侧行信道对应的优先级。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处理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以及第三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信道接入优先级、侧行优先级与共享信道占用时长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处理模块502,用于根据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所述侧行资源配置信息包括PSFCH的资源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行信道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SCCH;
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SSCH;
物理侧行反馈信道PSFCH;
侧行同步信号块SSB,其中侧行同步信号块包括侧行主同步信号、侧行辅同步信号和物理侧行广播信道PSBCH。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用于执行前述图1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执行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600包括:接收模块601,处理模块602和发送模块603。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侧行信道和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
处理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信道接入类型;
使用所述信道接入类型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
可选的,所述指示信息承载在侧行控制信息SCI、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MAC CE或PC5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行信道包括PSSCH。处理模块602,用于根据接收所述PSSCH的时刻以及所述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确定所述信道接入类型。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发送模块603,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PSFCH,所述PSFCH承载所述PSSCH的侧行反馈信息。
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若所述PSFCH的发送时刻位于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对应的时域范围内,处理模块602使用目标信道接入类型进行信道接入,发送模块603,用于在成功接入信道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PSFCH;
其中,所述时域范围是根据接收所述PSSCH的时刻以及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确定的,所述目标信道接入类型表示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对信道侦听固定时长,根据侦听结果确定是否接入信道,或者,所述目标信道接入类型表示所述第二设备不对信道进行侦听直接接入信道。
可选的,所述固定时长包括25微秒或16微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用于执行前述图1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执行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700,可以包括:
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和通信接口703。其中,存储器7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2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所执行的方法。通信接口703,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或者信号通信。
可选的,存储器7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701集成在一起。当所述存储器702是独立于处理器70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电子设备700还可以包括:总线704,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702和处理器70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12中的处理模块401可以集成在处理器701中实现,图12中的发送模块402可以集成在通信接口703中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13中的处理模块502可以集成在处理器701中实现,图13中的发送模块501可以集成在通信接口703中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800,可以包括:
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和通信接口803。其中,存储器8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存储器802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图1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所执行的方法。通信接口803,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或者信号通信。
可选的,存储器8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801集成在一起。当所述存储器802是独立于处理器80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电子设备800还可以包括:总线804,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802和处理器80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14中的处理模块602可以集成在处理器801中实现,图14中的接收模块601和发送模块603可以集成在通信接口803中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设备,可用于执行前述图1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模块与通信接口,该处理模块能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技术方案。进一步的,该芯片还包括存储模块(如,存储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并且对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处理模块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前述图1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前述图1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前述图1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模块与通信接口,该处理模块能执行前述图1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技术方案。进一步的,该芯片还包括存储模块(如,存储器),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存储模块存储的指令,并且对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指令的执行使得处理模块执行前述图1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处理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中,“至少两个”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4)

  1.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或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
    根据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以及第一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侧行优先级与信道接入优先级的对应关系。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侧行信道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所述第一设备成功接入信道后待传输的信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道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SCCH;
    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SSCH;
    物理侧行反馈信道PSFCH;
    侧行同步信号块SSB,其中侧行同步信号块包括侧行主同步信号、侧行辅同步信号和物理侧行广播信道PSBCH。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侧行信道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包括:若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PSCCH,根据所述PSCCH承载的侧行控制信息SCI中携带的优先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
  6.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侧行信道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包括:若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PSSCH,根据调度所述PSSCH的SCI中携带的优先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
  7.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侧行信道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包括:若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PSFCH,根据与所述PSFCH对应的PSSCH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
  8.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侧行信道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包括:若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侧行SSB,根据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所述侧行SSB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资源配置信息包括PSFCH的资源配置;根据所述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包括:
    根据所述PSFCH的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间间隔;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所述PSFCH与所述PSFCH对应的PSSCH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所述PSFCH承载的是所述PSSCH的侧行反馈信息。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包括:
    根据第一时长以及第二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
    其中,所述第一时长是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确定的时长,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最大信道占用时长与信道接入优先级的对应关系。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最大信道占用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表示物理时间长度。
  13. 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设备成功接入信道,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在SCI、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MAC CE或PC5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或所述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以及第三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信道接入优先级、侧行优先级与共享信道占用时长的对应关系。
  17. 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侧行信道,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所述第一设备成功接入信道后待传输的信道。
  18.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若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成功接入信道,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侧行信道和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在侧行控制信息SCI、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MAC CE或PC5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包括所述第一侧行信道对应的优先级。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以及第三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信道接入优先级、侧行优先级与共享信道占用时长的对应关系。
  22.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所述侧行资源配置信息包括PSFCH的资源配置。
  23. 根据权利要求18-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道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SCCH;
    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SSCH;
    物理侧行反馈信道PSFCH;
    侧行同步信号块SSB,其中侧行同步信号块包括侧行主同步信号、侧行辅同步信号和物理侧行广播信道PSBCH。
  24.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侧行信道和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信道接入类型;
    使用所述信道接入类型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在侧行控制信息SCI、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MAC CE或PC5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
  26. 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道包括PSSCH,所述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信道接入类型,包括:
    根据接收所述PSSCH的时刻以及所述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确定所述信道接入类型。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PSFCH,所述PSFCH承载所述PSSCH的侧行反馈信息。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PSFCH,包括:
    若所述PSFCH的发送时刻位于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对应的时域范围内,使用目标信道接入类型进行信道接入,在成功接入信道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PSFCH;
    其中,所述时域范围是根据接收所述PSSCH的时刻以及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确定的,所述目标信道接入类型表示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对信道侦听固定时长,根据侦听结果确定是否接入信道,或者,所述目标信道接入类型表示所述第二设备不对信道进行侦听直接接入信道。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时长包括25微秒或16微秒。
  30. 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或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
    根据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以及第一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侧行优先级与信道接入优先级的对应关系。
  32. 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第一侧行信道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所述第一设备成功接入信道后待传输的信道。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道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SCCH;
    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SSCH;
    物理侧行反馈信道PSFCH;
    侧行同步信号块SSB,其中侧行同步信号块包括侧行主同步信号、侧行辅同步信号和物理侧行广播信道PSBCH。
  34. 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若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PSCCH,根据所述PSCCH承载的侧行控制信息SCI中携带的优先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
  35. 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若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PSSCH,根据调度所述PSSCH的SCI中携带的优先级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
  36. 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若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PSFCH,根据与所述PSFCH对应的PSSCH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
  37. 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若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侧行SSB,根据预配置或网络配置的所述侧行SSB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
  38.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行资源配置信息包括PSFCH的资源配置;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PSFCH的资源配置确定第一时间间隔;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所述PSFCH与所述PSFCH对应的PSSCH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所述PSFCH承载的是所述PSSCH的侧行反馈信息。
  39.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第一时长以及第二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
    其中,所述第一时长是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确定的时长,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最大信道占用时长与信道接入优先级的对应关系。
  40.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最大信道占用时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时长。
  41. 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表示物理时间长度。
  42. 根据权利要求30-41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若所述第一设备成功接入信道,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向第二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
  43.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在SCI、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MAC CE或PC5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
  44. 根据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或所述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
  45.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以及第三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信道接入优先级、侧行优先级与共享信道占用时长的对应关系。
  46. 根据权利要求42-45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侧行信道,所述第一侧行信道是所述第一设备成功接入信道后待传输的信道。
  47. 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
    若所述处理模块根据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在共享频谱上成功接入信道,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侧行信道和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
  48.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在侧行控制信息SCI、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MAC CE或PC5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
  49. 根据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第一侧行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包括所述第一侧行信道对应的优先级。
  50.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侧行优先级、所述第一信道接入优先级以及第三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信道接入优先级、侧行优先级与共享信道占用时长的对应关系。
  51. 根据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侧行资源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所述侧行资源配置信息包括PSFCH的资源配置。
  52. 根据权利要求47-51任一项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道包括以下任意一项:
    物理侧行控制信道PSCCH;
    物理侧行共享信道PSSCH;
    物理侧行反馈信道PSFCH;
    侧行同步信号块SSB,其中侧行同步信号块包括侧行主同步信号、侧行辅同步信号和物理侧行广播信道PSBCH。
  53. 一种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侧行信道和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信道接入类型;
    使用所述信道接入类型在共享频谱上进行信道接入。
  54.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承载在侧行控制信息SCI、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MAC CE或PC5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中。
  55. 根据权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信道包括PSSCH,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接收所述PSSCH的时刻以及所述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确定所述信道接入类型。
  56. 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PSFCH,所述PSFCH承载所述PSSCH的侧行反馈信息。
  57. 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PSFCH的发送时刻位于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对应的时域范围内,所述处理模块使用目标信道接入类型进行信道接入,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在成功接入信道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PSFCH;
    其中,所述时域范围是根据接收所述PSSCH的时刻以及所述第一共享信道占用时长确定的,所述目标信道接入类型表示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对信道侦听固定时长,根据侦听结果确定是否接入信道,或者,所述目标信道接入类型表示所述第二设备不对信道进行侦听直接接入信道。
  5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时长包括25微秒或16微秒。
  59. 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8-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0. 一种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24-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1.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8-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2.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24-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3.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8-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4.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24-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21/120173 2021-09-24 2021-09-24 信道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44716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20173 WO2023044716A1 (zh) 2021-09-24 2021-09-24 信道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2180101249.XA CN117751644A (zh) 2021-09-24 2021-09-24 信道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20173 WO2023044716A1 (zh) 2021-09-24 2021-09-24 信道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4716A1 true WO2023044716A1 (zh) 2023-03-30

Family

ID=85719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20173 WO2023044716A1 (zh) 2021-09-24 2021-09-24 信道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51644A (zh)
WO (1) WO2023044716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1314A (zh) * 2018-09-11 2020-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20210092783A1 (en) * 2019-09-25 2021-03-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occupancy time (cot) sharing for sidelink
US20210298070A1 (en) * 2020-03-20 2021-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access priority for sidelink and relay communications in nr-u
WO2021212354A1 (en) * 2020-04-22 2021-10-28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channel occupancy time
CN114051747A (zh) * 2021-09-23 2022-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信道占用时间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22046441A1 (en) * 2020-08-28 2022-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oritized channel acces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shared channe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1314A (zh) * 2018-09-11 2020-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20210092783A1 (en) * 2019-09-25 2021-03-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occupancy time (cot) sharing for sidelink
US20210298070A1 (en) * 2020-03-20 2021-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access priority for sidelink and relay communications in nr-u
WO2021212354A1 (en) * 2020-04-22 2021-10-28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channel occupancy time
WO2022046441A1 (en) * 2020-08-28 2022-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oritized channel acces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shared channel
CN114051747A (zh) * 2021-09-23 2022-02-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信道占用时间的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1644A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15587A1 (en) Data send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1226858A1 (zh) 传输资源的确定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4066145A1 (zh) 侧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19415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212372A1 (zh) 资源分配方法和终端
WO2015109824A1 (zh) 一种信道切换同步传输的方法及站点设备
US20230069425A1 (en) Side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23082356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3029008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44716A1 (zh) 信道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47797A1 (zh) 信道接入方法及设备
WO2022134076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3065362A1 (zh) 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65363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4061092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2213328A1 (zh) 侧行链路资源配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4061072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2150990A1 (zh)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WO2024060187A1 (zh) 用于侧行通信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WO2023030134A1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4061069A1 (zh) 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197200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
US11997699B2 (e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141955A1 (zh) 边链路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WO2023050404A1 (zh) 资源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578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180101249.X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N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19578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19578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40318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