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142819A1 - 可调弯导管 - Google Patents

可调弯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142819A1
WO2022142819A1 PCT/CN2021/131171 CN2021131171W WO2022142819A1 WO 2022142819 A1 WO2022142819 A1 WO 2022142819A1 CN 2021131171 W CN2021131171 W CN 2021131171W WO 2022142819 A1 WO2022142819 A1 WO 202214281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driven bevel
driving
wire
driv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311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关成梅
刘晓颖
王刚
Original Assignee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219135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272795A1/en
Publication of WO202214281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142819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74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openable, closable, expandable or deform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5/0136Handl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61M25/0147Tip steering devices with movable mechanical means, e.g. pull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2Blood circulatory syste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调弯导管(100),其设置具有可弯曲段(11)的鞘管(10)及锚固于鞘管(10)的可弯曲段(11)上的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并设置了驱动机构(30)用于对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进行牵拉和释放,且该驱动机构(30)牵动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中的任意一个牵引丝而使得鞘管(10)朝向该被牵引的牵引丝的那一侧进行弯曲时,另一牵引丝则进行相应释放,从而使得鞘管(10)在其可弯曲段(11)可朝鞘管(10)的至少两个方向进行双向弯曲,这样,可充分满足对于血管扭曲及血管开口位置多变等复杂病变位置进行介入治疗时的需要,大大地降低了临床操作人员需要多次调整导管及替换导管的频率,从而使手术更易于操作,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产生的风险。

Description

可调弯导管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弯导管。
背景技术
血管腔内技术是借助于导管沿血管管腔运动到病变位置(如冠脉,颈动脉,腹腔干动脉,肾动脉等),然后通过植入支架或药物或其它植入器械对体内病变进行微创治疗的新兴医疗方法,导管是腔内手术建立体外至体内的工具。由于各级外周血管如髂动脉、股动脉、颈总动脉、无名干及冠脉等与主动脉血管的开口位置多变性、复杂性,为准确定位带来一定的困难。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导管头端,会针对靶病变位置的血管路径特点,预塑形成不同的弯曲形状,如翻山鞘、梭子鞘、折弯鞘等。但需治疗多处血管疾病或血管解剖复杂的疾病时,需要准备大量的导管,增加器械的消耗和手术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可调弯导管,可调弯导管的远端一段管体可调弯,可增加其适用性,避免需要手术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选择导管的型号。
目前市场上的可调弯导管大多为单向可调弯导管,鞘管头端只能单向调弯,对于血管扭曲及血管开口位置多变的靶向位置,单向调弯往往无法一次性到达预期位置和角度,导管定位困难,需要通过体外旋转调节鞘管,有时还需要替换不同的导管,进行多次调整,增加了手术操作的复杂性,且容易导致并发症产生。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弯导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可调弯导管只能实现单向调弯而无法实现双向调弯的问题。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调弯导管,其包括:
鞘管,所述鞘管具有可弯曲段;
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一牵引丝锚固于所述鞘管的可弯曲段上;
第二牵引丝,所述第二牵引丝锚固于所述鞘管的可弯曲段上,且与所述第一牵引丝位于所述鞘管的周向不同的位置;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牵引丝和所述第二牵引丝均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可对所述第一牵引丝和所述第二牵引丝进行牵拉和释放,所述驱动机构对所述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二牵引丝中的任一个进行牵拉时,可同步对所述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二牵引丝中的另外之一进行释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弯导管,其通过设置具有可弯曲段的鞘管,及锚固于鞘管的可弯曲段上的第一牵引丝、第二牵引丝,并还设置了驱动机构用于对第一牵引丝、第二牵引丝进行牵拉和释放,且该驱动机构牵动第一牵引丝、第二牵引丝中的任意一个牵引丝而使得鞘管朝向该被牵引的牵引丝的那一侧进行弯曲时,另一牵引丝则进行相应释放,从而使得鞘管在其可弯曲段可朝鞘管的至少两个方向进行双向弯曲,这样,可充分满足对于血管扭曲及血管开口位置多变等复杂病变位置进行介入治疗时需要的需要,大大地降低了临床操作人员需要多次调整导管及替换导管的频率,从而使手术更易于操作,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产生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弯导管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弯导管去掉手柄壳的部分壳体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柄壳部分去掉部分壳体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锚固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锚固环与第一牵引丝、第二牵引丝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弯导管的鞘管部分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弯导管的驱动机构与调节构件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弯导管的驱动机构与调节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支撑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第一从动锥齿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第一从动锥齿轮与罩架的组装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的罩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弯导管的手柄壳部分的底壳和上壳炸开后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机构、调节构件、止停机构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止停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止停机构的止停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止停机构的止停销的剖视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套筒、T形接头、导向套、尾套的爆炸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T形接头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此处限定术语“近端”及“远端”为介入医疗领域惯用术语。具体而言,“远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远离操作人员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人员的一端。
如图1至图2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弯导管的各相关附图。
参见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弯导管100包括具有可弯曲段11的鞘管10、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均锚固于鞘管10的可弯曲段11上,还包括与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均连接的驱动机构30以及调节构件40、手柄壳50,驱动机构30可对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进行牵拉和释放,驱动机构30牵拉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中的任意一个牵引丝时,使得鞘管10朝向该被牵引的牵引丝的那一侧进行弯曲,与此同时,驱动机构30还同步使得另一个未被牵引的牵引丝随着鞘管10的弯曲而进行相应释放,例如,如图2所示,当驱动机构30牵拉第一牵引丝21使鞘管10的远端朝向第一牵引丝21所在一侧弯曲时,第二牵引丝22则随鞘管10的弯曲而进行长度的释放;当驱动机构30牵拉第二牵引丝22并带动鞘管10朝向第二牵引丝22所在一侧弯曲时,第一牵引丝21则随鞘管10的弯曲而进行长度的释放,这样,通过驱动机构30、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的相互配合使得鞘管10在可弯曲段11可进行两个方向的弯曲,从而可实现双向弯曲。
本申请提供的可调弯导管100,其通过设置具有可弯曲段11的鞘管10,及锚固于鞘管10的可弯曲段11上的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并还设置了驱动机构30用于对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进行牵拉和释放,该驱动机构30牵拉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中的任意一个牵引丝时,鞘管10朝向该被牵引的牵引丝的那一侧进行弯曲,与此同时,另一个牵引丝则进行同步释放,从而使得鞘管10在其可弯曲段11可分别朝鞘管10的至少两个方向进行双向弯曲,从而充分满足对于血管扭曲及血管开口位置多变等复杂病变位置进行介入治疗的需要,大大地降低了临床操作人员需要多次调整导管及更换导管的频率,从而使手术更易于操作,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产生的风险。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鞘管10还包括第一硬质段12、第二硬质段13,可弯曲段11位于第一硬质段12和第二硬质段13之间,其中,第一硬质段12位于鞘管10的近端,第二硬质段13位于鞘管10的远端,且可弯曲段11靠近鞘管10的远端设置,这样,既能保证鞘管10在体内输送时具有一定的刚度从而减小与人体组织的触碰及剐蹭,同时,也能保证在病变组织需要建立弯曲输送通道时鞘管10在相应位置可进行弯曲的目的。可弯曲段11可采用以金属支架作为架体,并在表面覆着聚四氟乙烯膜等生物材料的结构制成。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鞘管10的侧壁内设置有穿设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的穿丝通道(图中未示出),从而既能为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提供专门的移动通道,保证其顺畅移动,同时也能为其提供防护,避免受外界的干扰。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4,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通过一锚固环14固定连接于鞘管10的可弯曲段11上,且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与该锚固环14的锚固点为间隔设置,这样,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就可在鞘管10的可弯曲段11的同一圆周的不同径向平面上引导鞘管10进行两个不同方向的弯曲。
当然,作为另一实施方式,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也可位于锚固 环14的同一径向平面内,也即位于鞘管10的可弯曲段11的同一圆周的同一径向平面内(图未示出)。这样,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可在鞘管10的可弯曲段11的同一圆周进行两个方向完全相反的弯曲,从而可根据不同病人生理解剖结构的个体化差异,选择合适的导管,并可调整鞘管10的可调弯段11的弯曲曲率,如小弯、中弯、大弯,以适应不同人体的需求,减少穿刺次数及对人体的损伤,简化手术过程及缩短手术时间。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参见图4和图5,锚固环14的侧壁上设置有对称设置的缺口141、142,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的远端端部分别固定连接于该一对缺口141、142内,具体可通过焊接或粘贴等方式进行固定。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可设置成扁平状或圆形,当设置为扁平状时,该扁平状的牵引丝其外表面与内表面不凸出于锚固环14的内、外侧壁,这样,可减小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所受到的应力冲击,从而保证其与锚固环14连接的稳固性。此种实施方式可避免牵引丝凸出于锚固环的表面,从而避免鞘管加工热熔过程中出现漏丝或漏环的风险;相关技术中也有将牵引丝对折后,然后将锚固环穿入到牵引丝中,实现锚固环和牵引丝的连接,此种方式的连接会导致在调弯过程中,锚固环受到牵引丝的剪切应力,由于剪切应力集中,会导致锚固环断开或者调弯丝断丝的风险。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弯导管,通过在锚固环14上开设缺口141、142,然后将牵引丝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锚固环14的缺口141、142处,从而实现锚固环14与牵引丝的固定连接,既避免了漏丝或漏环的风险,而且焊接更牢靠,安全性更高。
作为另一替代实施例,参见图6,还可在鞘管10的可弯曲段11上设置两个间隔设置的锚固环14,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分别锚固于该两个锚固环14上,这样,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可在鞘管10的可弯曲段11的不同周向的径向方向上牵拉鞘管10进行两个不同方向的弯曲,亦可满足临床需求,此种结构尤其适用于在主血管通道不同部段具有分叉支血管的情形。
驱动机构30包括主动件(本实施例中主动件为主动锥齿轮31)、与主动 件联动的第一从动件(本实施例中第一从动件为第一从动锥齿轮32)、与主动件联动的第二从动件(本实施例中第二从动件为第二从动锥齿轮33),第一从动件与第一牵引丝相连,第二从动件与第二牵引丝相连,主动件驱动第一从动件、第二从动件中的任一个对与之相连的牵引丝进行牵拉,并同步驱动第一从动件、第二从动件中的另外之一对与之相连的牵引丝进行释放,从而可实现双向调弯。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件还可以是蜗杆,第一从动件可以是与蜗杆啮合的蜗轮,第二从动件可以是与蜗杆啮合的另一蜗轮。
作为第一实施例,同时参见图7和图8,主动锥齿轮31与鞘管10为同轴设置,第一从动锥齿轮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均与主动锥齿轮31啮合设置,第一从动锥齿轮32与第一牵引丝21连接,第二从动锥齿轮33与第二牵引丝22相连接,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从动锥齿轮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关于主动锥齿轮31的至少一个轴向平面对称设置,即第一从动锥齿轮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位于主动锥齿轮31的周向不同位置,这样,可使得主动锥齿轮31、第一从动锥齿轮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之间具有较稳定的结构稳定性及较平稳的传动性,同时,也能保证第一从动锥齿轮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分别同步驱动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进行收容或释放,当主动锥齿轮31驱动第一从动锥齿轮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中的任一个转动时,相应地对与之相连的牵引丝进行牵拉时,可同步驱动第一从动锥齿轮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中的另一个从动锥齿轮转动,并对与该另一个从动锥齿轮相连接的牵引丝进行相应释放。这样,即可通过主动锥齿轮31、第一从动锥齿轮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的相互配合和联动,从而既能实现鞘管10的双向弯曲,还能对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进行同步收容和释放。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从动锥齿轮32的转动中心轴线与第二从动锥齿轮33的转动中心轴线同轴设置,且第一从动锥齿轮32和第二从动锥齿轮33的转动中心轴线均垂直于主动锥齿轮31的中轴线。这样,第一从动锥齿轮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在径向方向上施加给主动锥齿轮31的径向应力将更为均衡, 从而使得整个锥齿轮传动系统结构更稳固,力矩的传递也更为均衡,使得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在进行牵拉和释放时同步性也将更好。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从动锥齿轮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均与主动锥齿轮31啮合,当主动锥齿轮31驱动第一从动锥齿轮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同时转动时,第一从动锥齿轮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的转动方向将相反,此时,将第一牵引丝21按逆时针方向缠绕于第一从动锥齿轮32上,将第二牵引丝22亦按逆时针方向缠绕于第二从动锥齿轮33上,即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的缠绕方向相同(即都按顺时针方向缠绕,或者都按逆时针方向缠绕),可实现通过主动锥齿轮31的驱动,第一牵引丝21在进行牵拉时,第二牵引丝22则进行释放,反之亦然。此时,通过一个锥齿轮、两个从动锥齿轮即可实现对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的同步控制,其结构紧凑,占据空间较小,可较好的满足医疗器械既要实现精准控制,且体积不宜过大而不便于操控的要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从动锥齿轮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一牵引丝21和第二牵引丝22的缠绕方向相反,例如,第一牵引丝21与第二牵引丝22其中之一按照顺时针方向缠绕,第一牵引丝21与第二牵引丝22其中之另一按照逆时针方向缠绕。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参见图8、图9,所述驱动机构30还包括支撑架34。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支撑架34包括支撑环341、第一转轴342、第二转轴343,第一转轴342、第二转轴343均与支撑环341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42与第二转轴343为同轴设置,且第一转轴342和第二转轴343位于鞘管10的同一径向平面内,其中,第一转轴342与第一从动锥齿轮32的中心部位转动连接,第二转轴343与第二从动锥齿轮33的中心部位转动连接,主动锥齿轮31的中轴线穿过支撑架34的支撑环341的中心。这样,可在结构上保证第一从动锥齿轮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的中轴线始终在同一中轴线上,从而使得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尽可能的保持同步运动。作为一实施方式,支撑架34可采用刚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从而可较好的承受第一从动锥齿轮 32和第二从动锥齿轮33较大的径向应力。具体实施时,第一转轴342与第一从动锥齿轮32可转动接触的表面为较光滑的表面,第二转轴343与第二从动锥齿轮33可转动接触的表面亦为较光滑的表面。此处“光滑的表面”是指粗糙度不超过6.4Ra,第一转轴342与第一从动锥齿轮32转动接触面、第二转轴343与第二从动锥齿轮33转动接触面的粗糙度较低,需较好的降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转轴342、第二转轴343均可相对顺畅的转动,从而使得驱动其转动的驱动力较小,以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同时也可提高驱动机构30整体的可靠性。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参见图10、图11,第一从动锥齿轮32包括与主动锥齿轮31啮合的齿轮部321及与齿轮部321连接的绕线盘322,第一牵引丝21的近端端部固定连接于该绕线盘322上,具体地,绕线盘322包括呈圆筒状的绕线轮3221及凸设于绕线轮3221的外表面的第一栏板3222、第二栏板3223,第一栏板3222和第二栏板3223间隔设置,第一牵引丝21可缠绕于绕线轮3221上第一栏板3222和第二栏板3223中间的部位,绕线盘322上开设有供牵引丝穿设的穿线口3224。当第一从动锥齿轮32转动时,将带动固定连接于绕线盘322上的第一牵引丝21环绕绕线盘322进行回收或放松,从而实现第一牵引丝21的收容与释放。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从动锥齿轮33的具体结构及第二牵引丝22与第二从动锥齿轮33的连接关系均可参照第一从动锥齿轮32的结构而进行相同设计,在此不予赘述。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参见图12,绕线盘322上套设有用于限位第一牵引丝21的罩套35,罩套35上设置有供第一牵引丝21穿设的开口351,更具体地,罩套35套设于绕线盘322的绕线轮3221上,并与绕线盘322围合形成一独立空间。罩套35的设置,可将第一牵引丝21限制在绕线盘322与罩套35围合的独立空间内活动,从而避免第一牵引丝21跳脱而误绕于其它部件上造成卡丝的情况。
作为一实施方式,可在第二从动锥齿轮33上亦设置相应的罩套来避免第二牵引丝22发生卡丝的情况,在此不作赘述。
参见图13和图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构件40用于对驱动机构30进行调节,进而可对鞘管10的弯曲方向及弯曲角度进行选择及调节,调节构件40包括至少部分曝露于手柄壳50外的调节部件41,调节部件41具体可为旋钮,调节部件41部分或全部曝露于手柄壳50外,这样,对于血管扭曲及血管多开口的复杂病变位置,通过在体外调节调节部件41,即可对在体内的鞘管10的弯曲方向及弯曲角度进行选择及调节,实现双向弯曲。作为一实施方式,手柄壳50用于在操作时方便进行握持,手柄壳50具有容置内腔51,驱动机构30装载于手柄壳50的容置内腔51内,手柄壳50同时可为驱动机构30等部件提供防护功能及安装支持功能,手柄壳50包括底壳52和与底壳52对接并形成容置内腔51的上壳53,进一步地,上壳53和底壳52的外表面上均可设置防滑凸条55,从而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握持。
作为一实施方式,手柄壳50的内壁内设置有多个加强筋56,加强筋56的设置既可增强手柄壳50的强度,也可为手柄壳50的容置内腔51内的各部件提供安装支持功能。
鞘管10的近端穿设于手柄壳50中,以便于在手柄壳50的容置内腔51内与驱动机构30进行连接。第一牵引丝21在手柄壳50的容置内腔51内自鞘管10的内壁内穿出而绕接于第一从动锥齿轮32的绕线盘322上(可同时参见图2),第二牵引丝22在手柄壳50的容置内腔51内自鞘管10的内壁穿出而绕接于第二从动锥齿轮33的绕线盘上,从而既可实现第一牵引丝21与第一从动锥齿轮32的连接及第二牵引丝22与第二从动锥齿轮33的连接,同时,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在手柄壳50的容置内腔51内同时也可受到其保护。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调节构件40还包括一端与主动锥齿轮31连接的调节管42,鞘管10可穿设于调节管42内,调节部件41与调节管42的另一端通过键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调节部件41驱动调节管42转动并可带动主动锥齿轮31 同步转动,以实现对鞘管10的弯曲进行控制。
调节管4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件421,以用于对调节管42进行轴向限位,更具体地,限位件421为凸设于调节管42的外周面的环状凸条,相应地,手柄壳50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环状凸条相抵持的限位筋板501、502,从而对调节管42在轴向方向上的前进和后退均进行限位与定位。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两限位件421可位于两限位筋板501、502之间,当然,作为替换实施方式,两限位筋板501、502也可位于两限位件421之间(图中未示出)。
作为一实施方式,调节构件40还包括套筒60,套筒60可转动地套设于限位件421上,限位件421的轴向长度小于套筒60的轴向长度,这样,可减小限位件421与套筒60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强其转动性能。套筒60的设置,一方面可给调节管42提供径向支撑的作用,增强其径向受力功能,以弥补锥齿轮传动径向应力较大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套筒60是与调节管42转动连接,因而可减小调节管42转动时所受的摩擦阻力,使调节管42在保持刚性的同时转动更加顺畅,因而调节起来更为省力、轻便。作为一实施方式,同时参见图15、图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弯导管100还包括与调节部件41相对设置的止停机构70,止停机构70用于在鞘管10的可弯曲段11弯曲至预设位置后使其保持相应的弯曲状态,从而便于手术操作人员进行相应操作。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参见图15至图17,止停机构70包括第一止停件71、第二止停件72,第一止停件71和第二止停件72其中之一与主动锥齿轮31相连,且与主动锥齿轮31同步转动。
第一止停件71和第二止停件72其中之另一相对于鞘管10保持静止,第一止停件71与第二止停件72之间具有止停力,止停力使得第一止停件71与第二止停件72周向限位,止停力对主动锥齿轮31产生的力矩为A1;鞘管10处于弯曲状态时,鞘管10的回直力对主动锥齿轮31产生的力矩为A2,A1大于或等于A2,使得鞘管10可以通过止停机构70保持在某一弯曲形态。
当作用于主动锥齿轮31的力矩大于A1时,第一止停件71与第二止停件72可相对转动,可使得鞘管10的弯曲形态发生改变。
本实施例中,第一止停件71与主动锥齿轮31相连,第一止停件71可与主动锥齿轮31周向固定;第二止停件72相对于鞘管10保持静止。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止停件71与调节部件41固定,进而使得第一止停件71通过调节部件41、调节管42与主动锥齿轮31相连接,第一止停件71可随调节管42和/或主动锥齿轮31同步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止停件72可固定于手柄壳上,进而使得第二止停件72相对于鞘管10保持静止,第二止停件72与调节部件41相对间隔设置,第二止停件72上具有多个呈环形布局的定位凹槽721,当第一止停件71随调节部件41和/或主动锥齿轮31同步转动后,其可与第二止停件72上相对应位置的定位凹槽721相对应弹性卡接,从而使得调节部件41在周向上被限位,而调节部件41与调节管42和主动锥齿轮31在周向上固定(即调节部件41与调节管42和主动锥齿轮31同步转动),从而与调节管42连接的主动锥齿轮31在周向上也被限位,继而鞘管10即可保持相应的弯曲形态。
作为一实施方式,参见图18,第一止停件71包括与调节部件41固定连接的止停管711、容置于止停管711的内腔中的弹性件712及与弹性件712相抵持的滚珠713,滚珠713的部分露出于止停管711的端口并面向第二止停件72。更具体地,弹性件712可为弹簧,弹性件712与滚珠713相抵顶,从而迫使滚珠713朝向第二止停件72运动,并嵌入第二止停件72上的定位凹槽721中,实现调节部件41及鞘管10的止停定位,当使用足够大的力旋转调节部件41时,进而使得作用于主动锥齿轮31的力矩大于A1,该力矩克服弹性件712的张力从而迫使滚珠713进一步压缩弹性件712,滚珠713也向止停管711内回缩既而脱离定位凹槽721,第一止停件71与第二止停件72彼此的周向限位作用解除,调节旋转41即可继续转动进行下一次调节。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止停件71和第二止停件 72上的定位凹槽721的设置位置可进行对调设置,即将第一止停件71固定连接于第二止停件72上,相应地,将定位凹槽设置在调节部件41上,此种设置方式同样地可实现对鞘管10的弯曲方向及弯曲角度进行定位保持功能。
作为一实施方式,同时参见图19、图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弯导管100还包括穿设于第二止停件72的中部的连接轴套80及T形接头81,T形接头81包括横套部811及与横套部811垂直设置的附管连接部812,T形接头81的横套部811的一端与连接轴套80螺纹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有一尾套90,附管连接部812可用于连接软管等其它附件,尾套90的设置,不仅可将手柄壳50的近端进行封闭,同时,也可作为中间转接件而连接其它部件,例如与需要进行植入的支架或输送的器械等配合连接。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T形接头81的横套部811的近端端口设置有一密封圈91,从而可对T形接头81内部进行密封防护。鞘管10的近端端部嵌接于连接轴套80内,并依次穿过调节管42、支撑架34,然后自手柄壳50的远端伸出。
作为一实施方式,T形接头81的横套部811内还设置有一导向套92,该导向套92可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嵌接于T形接头81的内部,导向套92的远端端部可设置为锥形孔的形式,导向套92的孔径尺寸可根据所输送的不同孔径尺寸的支架或器械等进行相应设置,从而为其提供较适宜的输送通道。
第二实施例
作为驱动机构30的替代实施例,驱动机构30还可设置为采用两组锥齿轮组件分别对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进行控制的形式。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主动件包括第一主动锥齿轮31a和第二主动锥齿轮31b,第一主动锥齿轮31a与第二主动锥齿轮31b为同轴设置,但为反向设置,第一主动锥齿轮与第一从动锥齿轮啮合设置,第二主动锥齿轮与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设置,当第一主动锥齿轮31a与第二主动锥齿轮31b转动时,其转动方向相同,根据锥齿轮副的转向传动规则,其分别驱动的第一从动锥齿轮32、第二从动锥齿轮33转动方向亦相同,此时将第一牵引丝21与第一从动锥齿轮32的缠绕方向、第二 牵引丝22与第二从动锥齿轮33的缠绕方向分别往互为相反的方向缠绕,亦可实现对第一牵引丝21、第二牵引丝22中的任一牵引丝进行牵拉时,另一牵引丝则进行相应释放,继而对鞘管10进行双向弯曲控制。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 一种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鞘管,所述鞘管具有可弯曲段;
    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一牵引丝锚固于所述鞘管的可弯曲段上;
    第二牵引丝,所述第二牵引丝锚固于所述鞘管的可弯曲段上,且与所述第一牵引丝位于所述鞘管的周向不同的位置;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牵引丝和所述第二牵引丝均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可对所述第一牵引丝和所述第二牵引丝进行牵拉和释放,所述驱动机构对所述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二牵引丝中的任一个进行牵拉时,可同步对所述第一牵引丝、所述第二牵引丝中的另外之一进行释放。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件、与所述主动件联动的第一从动件、与所述主动件联动的第二从动件,所述第一从动件与所述第一牵引丝相连,所述第二从动件与所述第二牵引丝相连,所述主动件驱动所述第一从动件、所述第二从动件中的任一个对与之相连的牵引丝进行牵拉,并同步驱动所述第一从动件、所述第二从动件中的另外之一对与之相连的牵引丝进行释放。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为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件为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从动件为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与所述第一牵引丝相连,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与所述第二牵引丝相连,所述主动锥齿轮驱动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中的任一个对与之相连的牵引丝进行牵拉,并同步驱动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中的另外之一对与之相连的牵引丝进行释放。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丝沿第一方向缠绕于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上,所述第二牵引丝沿第二方向缠绕于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上,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同向;所述主动锥齿轮驱动所 述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同时转动,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关于所述主动锥齿轮的至少一个轴向平面对称设置。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位于所述主动锥齿轮周向不同位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的转动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的转动中心轴线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的转动中心轴线均垂直于所述主动锥齿轮的中轴线。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共线设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且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鞘管的同一径向平面内,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可转动接触的表面为光滑的表面,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可转动接触的表面为光滑的表面。
  9.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丝与所述第二牵引丝位于所述鞘管的同一轴向平面内。
  1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构件,所述调节构件包括一端与所述主动锥齿轮连接的调节管以及与所述调节管的另一端连接的调节部件,所述鞘管可穿设于所述调节管内,所述调节部件驱动所述调节管转动并可带动所述主动锥齿轮转动。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柄壳,所述手柄壳具有容置内腔,所述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手柄壳的容置内腔内,所述调节管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调节管进行轴向限位的至少两限位件,所述手柄壳的内壁上设置有与两所述限位件一一对应相抵持的限位筋板,所述两限位件位于两 所述限位筋板之间,或两所述限位筋板位于两所述限位件之间。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凸出于所述调节管的外周面,所述调节构件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限位件上,所述限位件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套筒的轴向长度。
  13.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弯导管还包括止停机构,所述止停机构包括第一止停件和第二止停件,所述第一止停件和所述第二止停件其中之一与所述主动锥齿轮相连,且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一止停件和所述第二止停件其中之另一相对于所述鞘管保持静止,所述第一止停件与所述第二止停件之间具有止停力,所述止停力使得所述第一止停件与所述第二止停件彼此周向限位,所述止停力对所述主动锥齿轮产生的力矩为A1;所述鞘管处于弯曲状态时,所述鞘管的回直力对所述主动锥齿轮产生的力矩为A2,A1大于或等于A2。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当作用于所述主动锥齿轮的力矩大于A1时,所述第一止停件与所述第二止停件可相对转动。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停件与所述主动锥齿轮相连,且所述第一止停件可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二止停件上具有多个呈环形设置的定位凹槽,所述第一止停件随所述主动锥齿轮同步转动,并可与所述第二止停件上的多个定位凹槽中的其中一个定位凹槽相对应弹性卡接。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停件包括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固定连接的止停管、容置于所述止停管的内腔中的弹性件及与所述弹性件相抵持的滚珠,所述滚珠部分露出于所述止停管的端口并面向所述定位凹槽时,所述弹性件将弹性挤压所述滚珠使其嵌入所述定位凹槽中。
  1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包括第一主动锥齿轮和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件为与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从动件为与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啮合设置的第 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牵引丝沿第一方向缠绕于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上,所述第二牵引丝沿第二方向缠绕于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上,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反向,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PCT/CN2021/131171 2020-12-31 2021-11-17 可调弯导管 WO2022142819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913562.1A EP4272795A1 (en) 2020-12-31 2021-11-17 Protective structure of electric-vehicle fault diagnostic instru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19716.1A CN114681754B (zh) 2020-12-31 2020-12-31 可调弯导管
CN202011619716.1 2020-12-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42819A1 true WO2022142819A1 (zh) 2022-07-07

Family

ID=82135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31171 WO2022142819A1 (zh) 2020-12-31 2021-11-17 可调弯导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72795A1 (zh)
CN (1) CN114681754B (zh)
WO (1) WO202214281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570A1 (zh) * 2022-08-24 2024-02-29 应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输送设备及医疗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7741A (zh) * 2021-12-30 2023-07-11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可调弯导管
CN116271428B (zh) * 2023-05-05 2023-07-21 心航路医学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弯曲控制装置及可调弯鞘管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0062B1 (en) * 1999-11-10 2002-08-27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wire driving mechanism for use in endoscope
CN101708130A (zh) * 2008-09-16 2010-05-19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公司 具有可调节偏转灵敏度的导管
CN104782331A (zh) * 2015-05-05 2015-07-22 海南大学 异向双辊防缠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
CN105960311A (zh) * 2014-02-24 2016-09-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线驱动装置以及机械手
CN206494647U (zh) * 2017-03-01 2017-09-15 天津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炭电极吊装吊具
CN111246908A (zh) * 2017-10-20 2020-06-05 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 可操纵的导管
CN211314043U (zh) * 2019-09-02 2020-08-21 昆山欣达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一种遮阳帘的收放限位机构
CN211935127U (zh) * 2019-12-30 2020-11-17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导管导丝协同推送装置及导管导丝协同推送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89416U (zh) * 2014-07-29 2014-12-10 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导引导管及消融系统
CN204600668U (zh) * 2015-03-19 2015-09-02 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管手柄及采用该手柄的射频消融导管
CN208481382U (zh) * 2017-08-04 2019-02-12 常州市延陵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手术器械用导管弯曲装置
CN208851537U (zh) * 2018-03-16 2019-05-14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显示弯曲角度的可调弯输送鞘管
CN111110985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调弯手柄及可调弯导管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0062B1 (en) * 1999-11-10 2002-08-27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wire driving mechanism for use in endoscope
CN101708130A (zh) * 2008-09-16 2010-05-19 韦伯斯特生物官能公司 具有可调节偏转灵敏度的导管
CN105960311A (zh) * 2014-02-24 2016-09-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线驱动装置以及机械手
CN104782331A (zh) * 2015-05-05 2015-07-22 海南大学 异向双辊防缠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
CN206494647U (zh) * 2017-03-01 2017-09-15 天津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炭电极吊装吊具
CN111246908A (zh) * 2017-10-20 2020-06-05 爱德华兹生命科学公司 可操纵的导管
CN211314043U (zh) * 2019-09-02 2020-08-21 昆山欣达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一种遮阳帘的收放限位机构
CN211935127U (zh) * 2019-12-30 2020-11-17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导管导丝协同推送装置及导管导丝协同推送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570A1 (zh) * 2022-08-24 2024-02-29 应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输送设备及医疗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1754A (zh) 2022-07-01
CN114681754B (zh) 2023-08-25
EP4272795A1 (en) 2023-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42819A1 (zh) 可调弯导管
JP6712600B2 (ja) 操作機構を持つガイドカテーテル
JP7004772B2 (ja) プルワイヤを有する操向可能なカテーテル
US11938283B2 (en) Bendable sheath and delivery system using bendable sheath
US10369031B2 (en) Delivery and release device for stent-graft
US8066664B2 (en) Tri-directional articulating catheter
JP5134729B2 (ja) 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JP6294669B2 (ja) 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US20210338983A1 (en) Steerable catheter suitable for left-hand operation
US20140052232A1 (en) Handle assemblies for stent graft delivery system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WO1993014805A1 (en) Guidewire extension system
AU2009236657B2 (en) Device delivery catheter having a curved distal tip
WO2023124904A1 (zh) 可调弯导管
CN109953843B (zh) 主动脉支架的输送释放装置
US9233227B2 (en) Operating member
WO2020030073A1 (zh) 控制支架分步释放的输送装置及输送系统
CN212415986U (zh) 一种支架装置及支架系统
WO2020134219A1 (zh) 可调弯导管
EP4295815A1 (en) Rotatably adjustable positioning device
CN110536661B (zh) 导管的手柄和相应的导管
CN217186607U (zh) 输送系统及其输送导管组件
CN114680954A (zh) 可调弯医用装置
CN115715838A (zh) 一种可调弯医用器械
AU2019412317B2 (en) Delivery catheter and delivery device for artificial valve
WO2023202318A1 (zh) 输送系统及手柄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135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191356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