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082999A1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082999A1
WO2021082999A1 PCT/CN2020/122419 CN2020122419W WO2021082999A1 WO 2021082999 A1 WO2021082999 A1 WO 2021082999A1 CN 2020122419 W CN2020122419 W CN 2020122419W WO 2021082999 A1 WO2021082999 A1 WO 202108299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pixel
common electrode
electrode layer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12241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杨鑫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2088106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020577A4/en
Publication of WO202108299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082999A1/zh
Priority to US17/689,155 priority patent/US20220190099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2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4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1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Definitions

  • the first display area may include a stacked substrate, a driving circuit layer, an anode layer, a first light-emitting layer, a first common electrode layer, a planarization layer, and the like.
  • the driving circuit layer, the anode layer and the first common electrode layer jointly drive the first pixel in the first light-emitting layer to emit light and display.
  • the second display area has a layered structu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first display area, which will not be repeated he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公共电极层、第一发光层和辅助导电部;辅助导电部设置于第一公共电极层背离第一发光层一侧,第一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辅助导电部在发光层的正投影位于多个第一像素之间,辅助导电部与第一公共电极层电性连接。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0月3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11049783.1、申请名称为“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其显示屏显示画面。
为了更好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显示屏的尺寸越来越大,但是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超过一定尺寸后很难握持,因此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越来越重要。相关技术中,将摄像头设置在显示装置的显示背面,显示装置对应摄像头设置透光通道,摄像头用于获取通过透光通道的外界光信号成像,透光通道尺寸小,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但是透光通道无法显示图像,使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不完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使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完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公共电极层和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层;以及
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二公共电极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还包括辅助导电部,所述辅助导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发光层一侧,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所述辅助导电部在所述发光层的正投影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之间,所述辅助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电性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一公共电极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包括辅助导电部和多个第一导电块,所述辅助导电部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具有多个开口,每一所述开口内设有一所述第一导电块,每一所述第一导电块邻接一所述第一像素,所述辅助导电部电性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导电块;以及
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二发光层和第二公共电极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二像素,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导电块,每一所述第二导电块邻接一所述第二像素,多个所述第二导电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厚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如上述所述的显示装置;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所述镜头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所述摄像头用于获取透过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部分层叠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区中第一公共电极层的层叠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部分层叠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种部分层叠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区的层叠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显示装置X部分的像素分布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显示装置X部分的驱动单元分布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一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公共电极层和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层;以及
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二公共电极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覆盖所述第 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还包括辅助导电部,所述辅助导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发光层一侧,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所述辅助导电部在所述发光层的正投影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之间,所述辅助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辅助导电部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透光率。
其中,所述辅助导电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厚度;和/或所述辅助导电部的电阻率小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电阻率。
其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包括至少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不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三金属层的材料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的材料均为金属镁,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为金属银。
其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和所述辅助导电部电性连接后具有单位面积的第一阻抗,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具有单位面积的第二阻抗,所述第一阻抗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阻抗。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的多个第一驱动单元,多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集合,每一个所述第一像素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连接的所述第一像素,每个所述第一像素集合中的所有所述第一像素与一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二子显示区通过所述第一子显示区连接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分辨率低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的分辨率。
其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子显示区的像素密度。
其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集合和多个第二驱动单元,每一个所述第二像素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连接的第二像素,每个所述第二像素集合中的所有所述第二像素与一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一公共电极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包括辅助导电部和多个第一导电块,所述辅助导电部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具有多个开口,每一所述开口内设有一所述第一导电块,每一所述第一导电块邻接一所述第一像素,所述辅助导电部电性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导电块;以及
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二发光层和第二公共电极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二像素,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导电块,每一所述第二导电块邻接一所述第二像素,多个所述第 二导电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厚度。
其中,所述辅助导电部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透光率。
其中,所述辅助导电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厚度;和/或所述辅助导电部的电阻率小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电阻率。
其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单位面积的阻抗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单位面积的阻抗。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还包括第一像素定义层,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具有多个像素孔,每一像素孔内设置所述第一像素,所述第一导电块设置于所述像素孔内并覆盖所述第一像素。
其中,所述辅助导电部邻接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所述辅助导电部具有邻接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块背离所述第一像素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
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的多个第一驱动单元,多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集合,每一个所述第一像素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连接的所述第一像素,每个所述第一像素集合中的所有所述第一像素与一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二子显示区通过所述第一子显示区连接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分辨率低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的分辨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所述镜头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所述摄像头用于获取透过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可包括显示装置和摄像头,摄像头的镜头相对显示装置设置,即摄像头获取透过该显示装置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可以理解的是,常规显示装置的透光率较低,摄像头透过显示装置成像的效果不佳。为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显示装置分区设置,如将显示装置对应摄像头部分的透光率设置大于显示装置其他位置的透光率,可以改善摄像头成像效果。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还可以是游戏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车载电脑、笔记本电脑、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可穿戴设备等具有显示装置的设备,其中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示出了电子设备为手 机的示例,其中,显示装置20包括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240的透光率。电子设备10内设有传感器,传感器用于透过第一显示区220传输信号。例如,传感器为摄像头60,摄像头60的镜头朝向第一显示区220设置,摄像头60用于获取透过第一显示区220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也可以理解为,摄像头60设置在显示装置20的第一显示区220下方,摄像头60用于获取透过显示装置20的第一显示区220的外界光信号,并根据获取的外界光信号成像。显示装置20朝向外界的一面可以基本都为显示面,即第一显示区220的显示面和第二显示区240的显示面可以占据显示装置20的整个正面,也可以理解为电子设备10为全面屏设备,显示装置20的显示区域完整,提高了电子设备10的屏占比。例如,摄像头60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摄像头60可以用于透过显示装置20的第一显示区220获取用户的自拍照等图像。可以理解,传感器可以为摄像头、接近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测距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等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更加全面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下面对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20可以包括邻接的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都可以用于显示文字或图像,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可以共同显示同一图像,例如,第二显示区240显示预设图像的一部分,第一显示区220显示预设图像剩下的部分。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也可以显示不同的图像,例如,第二显示区240显示预设图像,第一显示区220显示任务栏图像。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都可以显示内容,显示区域完整,显示装置20的屏占比高。其中,第二显示区240可以围绕第一显示区220设置,第一显示区220周缘可以都与第二显示区240邻接,即第一显示区220位于第二显示区240中间。第二显示区240也可以部分围绕透第一显示区220,第一显示区220的部分边缘与第二显示区240邻接,例如,第一显示区220位于显示装置20的边角位置或位于显示装置20的顶端中间。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部分层叠结构示意图。第一显示区220包括第一公共电极层224和第一发光层222,第一公共电极层224覆盖第一发光层222。第一发光层222包括多个第一像素2222。第二显示区240包括第二公共电极层244和第二发光层242,第二公共电极层244覆盖第二发光层242,第二公共电极层244的厚度大于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厚度。
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厚度小于第二公共电极层244的厚度,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透光率大于第二公共电极层244的透光率,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但是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阻抗(电阻)会大于第二公共电极层244的阻抗,会造成比第二公共电极层244更大的压降,第一公共电极层224间隔一段距离就会有较大的电压差,第一发光层不同第一像素的第一公共电极层电压差也会很大,第一像素的实际驱动电压偏离真正需要的驱动电压也越大,实际显示效果偏离预期也越大。
可以通过增加辅助导电部的方式降低驱动第一像素的第一公共电极层的阻抗。具体的,第一显示区220还可以包括辅助导电部2242,辅助导电部2242设置于第一公共电极层224背离第一发光层222一侧,辅助导电部2242在第一发光层222的正投影位于多个第一像素2222之间,辅助导电部2242与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电性连接。辅助导电部2242对应第一像素2222之间的间隔设置,辅助导电部2242结合第一公共电极层224使两者整体的阻抗降低,使第一公共电极层224和辅助导电部2242结合后的整体阻抗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如第一公共电极层224和辅助导电部2242结合后的单位面积的阻抗约等于第二公共电极层244单位面积的阻抗。第一公共电极层224即使间隔一段距离后,因为辅助导电部也不会有较大的电压差,第一发光层不同第一像素的第一公共电极层电压差很小,第一像素的实际驱动电压与真正需要的驱动电压相等或相近,实际显示效果与预期吻合。另外,第一公共电极层224铺满第一显示区220整层,第二公共电极层244铺满第二显示区240整层,方便制作第一公共电极层224和第二公共电极层244,第一公共电极层224上再增设辅助导电部2242,方便两者电性连接,而且两者接触面积大,接触性能良好稳定。
其中,第一公共电极层224需要配合区其他部件驱动第一像素2222,辅助导电部2242用于电性连接第一公共电极层224,并降低第一公共电极层224和辅助导电部电性连接后的整体阻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辅助导电部2242的材料可以选择比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透光率更大的材料,以使辅助导电部2242的透光率大于同等厚度的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透光率,同时,辅助导电部2242和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透光率均大于第二公共电极层244的透光率。如此,可以使得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透光率大于第二公共电极层244的透光率。例如,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材料为镁金属或银金属等。辅助导电部2242可以选择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ITO)等透明导电材料。
其中,第一公共电极层224可以通过溅射超薄金属的方式实现。例如,溅射超薄金属镁或金属银得到第一公共电极层224。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区中第一公共电极层的层叠示意图。第一公共电极层224可以为多层结构。示例性地,第一公共电极层224包括至少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262、第二金属层264和第三金属层266,第一金属层262的材料和第二金属层264的材料不同,第二金属层264的材料和第三金属层266的材料不同。例如,第一金属层262和第三金属层266的材料均为金属镁,第二金属层264的材料为金属银。既可以保证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导电率,又可以实现较好的透光率,以及降低成本。第一公共电极层224还可以采用其他层叠结构,例如,第一金属层262和第三金属层266的材料均为金属银,第二金属层264的材料为金属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公共电极层224还可以为单层结构、两层结构、四层结构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第一发光层上设置铟锌氧化物得 到第一导电块。
辅助导电部连接第一公共电极层可以用于降低第一公共电极层和辅助导电部电性连接后的整体阻抗,因此,辅助导电部的阻抗越低越好。其中,可以选择电阻率小于第一公共电极层的材料形成辅助导电部,即辅助导电部的电阻率小于第一公共电极层的电阻率,辅助导电部本身的材料的电阻率小于第一公共电极层本身材料的电阻率,可以降低辅助导电部本身的阻抗,以及降低第一公共电极层和辅助导电部电性连接后的整体阻抗。其中,辅助导电部的厚度可以和第一导电块的厚度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还可以通过提高辅助导电部体积的方式来降低辅助导电部的阻抗。辅助导电部的表面积很难提高,可以通过提高辅助导电部厚度的方式提高辅助导电部的体积,即辅助导电部的厚度大于第一公共电极层的厚度,从而降低辅助导电部本身的阻抗,以及降低第一公共电极层和辅助导电部电性连接后的整体阻抗。其中,辅助导电部的电阻率可以与第一公共电极层的电阻率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辅助导电部的阻抗,可以选择电阻率较小的材料、同时增加辅助导电部的厚度来实现。即,辅助导电部的电阻率可以小于第一公共电极层的电阻率,同时辅助导电部的厚度大于第一公共电极层的厚度。在不改变第一公共电极层阻抗的基础上,通过降低辅助导电部的阻抗,尽可能的降低第一公共电极层和辅助导电部电性连接后的整体阻抗。
通过辅助导电部电性连接第一公共电极层,使第一公共电极层单位面积的阻抗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如大致等于第二公共电极层单位面积的阻抗,第一公共电极层和第二公共电极层单位距离的压降相同或相近,驱动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的驱动电压区别不大,不会因为第一公共电极层的厚度小于第二公共电极层,导致第一公共电极层和第二公共电极层单位面积的阻抗不同,造成两者的驱动电压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导电部和第一公共电极层的厚度之和可以与第二公共电极层的厚度相同,也可以大于第二公共电极层的厚度。
第一显示区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板、驱动电路层、阳极层、第一发光层、第一公共电极层、平坦化层等。其中,驱动电路层、阳极层和第一公共电极层共同驱动第一发光层中的第一像素发光显示。第二显示区具有与第一显示区类似的层叠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部分层叠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20同样包括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显示区22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层222和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第一发光层222包括多个第一像素2222,第一公共电极层224包括辅助导电部2242和多个第一导电块2244,辅助导电部2242对应多个第一像素2222具有多个开口,每一开口内设有第一导电块2244,每一第一导电块2244 邻接一第一像素2222,辅助导电部2242电性连接多个第一导电块2244。
第二显示区240包括第二发光层242和第二公共电极层244,第二发光层242包括多个第二像素2422,第二公共电极层244包括多个第二导电块2444,每一第二导电块2444邻接一第二像素2422,多个第二导电块2444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块2444的厚度大于第一导电块2244的厚度。第一导电块2244的厚度小于第二导电块2444,第一导电块2244的透光率大于第二导电块2444的透光率,同时多个第一导电块2244通过辅助导电部2242电性连接,可以降低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阻抗,从而提高第一导电块2244的透过率,并将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阻抗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电块2244的厚度小于第二导电块2444的厚度,第一导电块2244的阻抗(电阻)会大于第二导电块2444的阻抗,造成比第一导电块2244更大的压降,不利于多个第一导电块2244的电压相等或相近,通过辅助导电部2242将多个第一导电块2244电性连接,增大了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面积,减小了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阻抗,降低了第一公共电极层224中不同位置的第一导电块2244压降。
其中,第一导电块2244需要配合区其他部件驱动第一像素2222,辅助导电部2242用于电性连接多个第一导电块2244,并可以降低整个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阻抗。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辅助导电部2242的材料可以选择比第一导电块2244的透光率更大的材料,以使辅助导电部2242的透光率大于同等厚度的第一导电块2244的透光率,同时,辅助导电部2242和第一导电块2244的透光率均大于第二导电块2444的透光率。如此,可以使得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透光率大于第二公共电极层244的透光率,同时,通过将第一导电块2244的厚度设置于小于辅助导电部2242的厚度,可以使得整个第一公共电极层244的透光率更均匀,且由于辅助导电部2242的存在,可以使得整个第一公共电极层244的阻抗更低,从而避免因局部降低第一公共电极层224的厚度而影响第一显示区220的驱动电压,进而影响第一显示区220的显示效果。例如,第一导电块2244的材料为镁金属或银金属等。辅助导电部2242可以选择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ITO)等透明导电材料。
其中,第一导电块2244可以通过溅射超薄金属的方式实现。例如,溅射超薄金属镁或金属银得到第一导电块2244。
第二导电块可以覆盖整个第二显示区。第二导电块还可以仅对应第二像素设置,多个第二导电块通过其他导线电性连接。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导电块的结构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公共电极层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电块的材料和/或结构可以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公共电极层的材料和结构。辅助导电部的材料和/或结构可以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辅助导电部的材料和结构。
辅助导电部连接多个第一导电块可以用于降低整个第一公共电极层的阻抗,因此,辅助导电部的阻 抗越低越好。其中,可以选择电阻率小于第一导电块的材料形成辅助导电部,即辅助导电部的电阻率小于第一导电块的电阻率,辅助导电部本身的材料的电阻率小于第一导电块本身材料的电阻率,可以降低辅助导电部本身的阻抗,以及降低整个第一公共电极层的阻抗。其中,辅助导电部的厚度可以和第一导电块的厚度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还可以通过提高辅助导电部截面积的方式来降低辅助导电部的阻抗。辅助导电部的表面积很难提高,可以通过提高辅助导电部厚度的方式提高辅助导电部的截面积,即辅助导电部的厚度大于第一导电块的厚度,从而降低辅助导电部本身的阻抗,以及降低整个第一公共电极层的阻抗。其中,辅助导电部的电阻率可以与第一导电块的电阻率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辅助导电部的阻抗,可以选择电阻率较小的材料、同时增加辅助导电部的厚度来实现。即,辅助导电部的电阻率可以小于第一导电块的电阻率,同时辅助导电部的厚度大于第一导电块的厚度。在不改变第一导电块阻抗的基础上,通过降低辅助导电部的阻抗,尽可能的降低整个第一公共电极层的阻抗。
通过辅助导电部电性连接第一导电块,使第一公共电极层单位面积的阻抗大致等于第二公共电极层单位面积的阻抗,第一公共电极层和第二公共电极层单位距离的压降相同或相近,驱动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的驱动电压区别不大,不会因为第一导电块的厚度小于第二导电块,导致第一公共电极层和第二公共电极层单位面积的阻抗不同,造成两者的驱动电压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导电部的厚度可以与第二导电块的厚度相同,也可以大于第二导电块的厚度。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区的层叠结构示意图。第一发光层222还包括第一像素定义层2224,第一像素定义层2224具有多个像素孔,每一像素孔内设置第一像素2222,第一导电块2244设置于像素孔内并覆盖第一像素2222。第一导电块2244可以设置在像素孔内,并且覆盖第一像素2222,第一导电块2244可以很好的与第一像素2222电性连接。
辅助导电部2242邻接第一像素定义层2224,也可以理解为辅助导电部2242设置在第一像素定义层2224上,辅助导电部2242具有邻接第一像素定义层2224的第一表面,第一导电块2244背离第一像素2222的表面与第一表面平齐,第一像素2222没有填满像素孔,第一导电块2244覆盖第一像素2222后填平该像素孔,第一导电块2244的边缘与辅助导电部2242电性连接。
第一显示区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板、驱动电路层、阳极层、第一发光层、第一公共电极层、平坦化层等。其中,驱动电路层、阳极层和第一公共电极层共同驱动第一发光层中的第一像素发光显示。第二显示区具有与第一显示区类似的层叠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至图10,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显示装 置X部分的像素分布示意图,图10为图8所示显示装置X部分的驱动单元分布示意图。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中,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多个第一像素2222的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224,以及驱动多个第二像素2422的多个第二驱动单元2424,多个第二驱动单元2424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40。第一驱动单元2224和第二驱动单元2424均包括多个不透光的薄膜晶体管(TFT),而摄像头等传感器不需要透过第二显示区240传输信号,相对于将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224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20,将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224全部或部分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40,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率。
其中,第二驱动单元2424设置于第二显示区240,并且与第二像素2422对应设置。示例性地,每一个第二驱动单元2424与一个第二像素2422电性连接,第二驱动单元2424与第二像素2422一一对应设置,第二驱动单元2424设置在第二像素2422下方。第二驱动单元2424的尺寸根据其驱动电路不同而不同。例如,第二驱动单元2424可以为7T1C、5T1C、2T1C等,其中,第二驱动单元2424中薄膜晶体管(TFT)的数量越多,其尺寸也越大。为了让第二显示区240的显示效果更好,第二驱动单元2424可以为7T1C,其尺寸也最大,其尺寸可以与对应的第二像素2422的尺寸相近。
第一驱动单元2224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显示区240,第一驱动单元2224可以为比第二驱动单元2424更简略的驱动电路,例如,第二驱动单元2424为7T1C,第一驱动单元2224为2T1C。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224包括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小于一个第二驱动单元2424包括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第一驱动单元2224中薄膜晶体管(TFT)的数量越少,其尺寸也越小,以使得可以将第一驱动单元2224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40多个第二驱动单元2424之间。例如,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224设置在两个或四个第二驱动单元2424之间。
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一驱动单元2224越多,工艺难度越大,成本也越高。而第一显示区220为了满足摄像头的光信号需求,第一显示区220的面积很难缩小,一个第一驱动单元可以驱动多个第一像素,在不改变第一显示区220面积、第一显示区220中第一像素2222的数量的前提下,减少驱动多个第一像素2222的第一驱动单元2224的数量,降低将第一驱动单元2224设置在第二显示区240的难度,降低工艺难度,降低成本。
为了方便理解多个第一像素2222并联,下面以第一驱动单元2224为2T1C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其中VDADA为数据线,SEL可以理解为栅极线,VDD为供电线,OLED为第一像素2222。图中示出了3个第一像素2222并联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根据需要可以并联其他数量个第一像素2222,如2个、4个、9个、16个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单元2224还可以为5T1C等驱动电路。第一像素2222并联连接可以通过第一像素2222的直接连接形成。例如,多个第一像素2222通过与其材料相同的材料并联连接或通过其他材料的连接线并联连接。第一像素2222并联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并联连 接。具体的,第一显示区220还可以包括多个金属阳极,一个金属阳极与一个第一像素2222对应设置且电性连接,可以通过金属阳极的并联连接实现第一像素2222的并联连接。
多个并联连接的第一像素可以形成一个第一像素集合。一个第一像素集合中并联连接的多个第一像素可以为多个同色第一像素。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的结构示意图。例如,第一像素集合282中可以仅包括多个蓝色的第一像素2222,即多个蓝色的第一像素2222并联连接形成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82。当然,第一像素集合282还可以仅包括多个红色的第一像素2222,第一像素集合282还可以仅包括多个绿色的第一像素2222。第一像素集合282还可以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第一像素2222。例如,第一像素集合可以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的第一像素。
第一显示区的多个第一像素可以以像素单元的方式设置。第一像素集合282可以根据像素单元进行设置。请继续参阅图12,第一显示区的多个第一像素2222可以分成多个像素单元284,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284,每一个像素单元284包括至少三个不同颜色的第一像素2222。第一显示区的一个像素单元284可以混色显示,一个像素单元284可以根据需要显示需要的颜色。例如,一个像素单元284包括R、G、B三种颜色的第一像素2222,其可以根据需要显示红色、绿色、蓝色、白色、粉色、青色等各种颜色。第一显示区中至少两个像素单元284的同色第一像素2222并联连接形成第一像素集合282。例如,4个像素单元284可以形成3个第一像素集合282,具体的,其中4个红色第一像素2222并联连接形成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82,4个绿色第一像素2222并联连接形成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82,4个蓝色第一像素2222并联连接形成一个第一像素集合282,该4个像素单元284形成一个显示单元。图中示出了一个像素单元284包括R、G、B三种颜色的第一像素222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像素单元还可以包括R、G、B、W或R、G、B、Y等多种颜色的第一像素2222。
可以理解的,一个第一驱动单元驱动多个并联的第一像素时,第一驱动单元除了全部或部分设置在第二显示区以外,也可以全部设置在第一显示区,第一驱动单元的分布密度小,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也较高,满足摄像头等传感器的需要。
为了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下面对其他提高第一显示区透光率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显示区内各层结构中除了驱动电路层以为都采用高透光材料,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此外,第一显示区的信号线可以采用ITO或纳米银等透光材料制。第一显示区的驱动电路层的TFT无法采用透光材料,第一显示区的驱动电路层中除了TFT其他部分也可以采用透光材料。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提高材料的透光率以及改变布线的排布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方案均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为了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还可以设置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的尺寸大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 像素的尺寸,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的尺寸大于第二像素的尺寸,第一像素之间的间距和第一像素的尺寸正相关,即,第一像素的尺寸越大,第一像素之间的间隔距离也越大,因此,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第二像素的分布密度,第一像素之间的像素定义层的透光率大于第一像素的透光率,因此,第一像素的尺寸越大,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越高。示例性的,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可以达到400ppi以上,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的尺寸可以为第二像素的四倍,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可以为200ppi。
为了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还可以设置第一像素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像素的分布密度。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的尺寸与第二像素的尺寸相同,增大第一像素之间的间隔距离,使第一像素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像素的分布密度,第一像素之间的像素定义层的透光率大于第一像素的透光率,因此,第一像素的分布密度越小,第一像素之间的间隔距离越大,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越高。示例性的,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可以达到400ppi以上,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的间隔距离远大于第二像素之间的间隔距离,以使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为200ppi。
进一步地,通过采用图1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并联驱动第一显示区的四个第一像素的方式,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区的等效像素密度降低到100ppi;同时,通过将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驱动单元全部或部分设置在第二显示区,从而可以极大地提升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设置在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驱动单元可以为简略的驱动电路。具体的,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可以少于第二驱动单元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因为,薄膜晶体管不透光,第一驱动单元中不透光的薄膜晶体管的数量较少,其占据的面积也较少,驱动电路层不透光的区域也较少,提高驱动电路层可透光的区域的占比,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例如,第二驱动单元为7T1C驱动电路,第一驱动单元可以为5T1C或2T1C等驱动电路。
为了让第二显示区更好的容纳第一驱动单元,第二显示区可以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其中,第二子显示区通过第一子显示区连接第一显示区,第一子显示区的分辨率低于第二子显示区的分辨率,第一子显示区具有更大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第一驱动单元。
具体的,第一子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子显示区的像素密度,驱动第一子显示区的第二驱动电路的密度自然也小于驱动第二子显示区的第二驱动电路的密度,从而有更多的容纳空间容纳第一驱动单元。
第一子显示区的第二像素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子显示区的第二像素的尺寸,第二像素之间的间距与第二像素的尺寸成正比,而第二驱动单元的尺寸不变,驱动电路层中第二驱动单元以外的空间变大,从而可以容纳第一驱动单元。第一子显示区的第二像素的尺寸可以等于第二子显示区的第二像素的尺寸, 第一子显示区的第二像素的间距可以比第二子显示区的第二像素的间距更大,从而容纳第一驱动单元。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集合和多个第二驱动单元,每一个所述第二像素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连接的第二像素,每个所述第二像素集合中的所有所述第二像素与一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电性连接。相互并列的多个第二像素等效于一个显示点,降低了第一子显示区的分辨率。第二像素集合的具体结构可以参阅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像素集合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偏光片,偏光片对应第一显示区可以具有第一偏光部,第一偏光部可以为通孔或透光材料。例如,先对应第一显示区设置一通孔,然后在通孔内填充透明材料形成第一偏光部。又例如,先对应第一显示区设置一通孔,然后在通孔内填充高透光低偏光性材料形成第一偏光部,使第一偏光部既可以实现高透光率的功能,又可以实现防止光线反射出去,让用户看到内部结构的功能。
电子设备中摄像头的镜头朝向显示装置的基板,摄像头并用于获取透过第一显示区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为了减小摄像头占用的空间,可以让摄像头的镜头接近或邻接显示装置的基板。显示装置的基板主要用于承载显示装置的其他层结构,本身不需要特别的功能。因为,为了进一步减小摄像头占用的空间,可以将摄像头部分设置在基板内。具体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包括显示装置和摄像头60,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基板291和盖板293,基板291和盖板293之间设有第一发光层222和第二发光层242。第一发光层222对应的为第一显示区,第二发光层242对应的为第二显示区。在基板291相对摄像头60的位置设置一第一安装孔2912,摄像头60至少部分设置于该第一安装孔2912内。第一安装孔2912可以为盲孔,即基板291相对摄像头60的部分厚度小于其他部分的厚度,基板291还是完整的基板291,不影响其承载显示装置20其他层结构的作用,又能空出部分空间容纳摄像头60。第一安装孔2912和摄像头60的安装方式可以根据第一安装孔2912的尺寸和摄像头60的尺寸进行设置。示例性地,若第一安装孔2912的空间不足以安装整个摄像头60,则将摄像头60的镜头62部分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若摄像头60足够小,则将整个摄像头60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912内。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第一显示区220的摄像头60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60,前置摄像头一般为镜头不能移动的摄像头,显示装置的基板291可以设置第一安装孔,则相对第一显示区220的摄像头60可以为镜头62可移动的摄像头60,摄像头60的镜头62可移动用于实现自动对焦等功能。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第一发光层中第一像素的第一驱动单元可以全部设置于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驱动电路层可以不设置第一驱动单元,第一安装孔可以为通孔,第一显示区的驱动电路层对应第一安装孔设置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中的第一像素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第一像素可以矩形,还可以为类圆形。类圆形的第一像素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圆角矩形等。 类圆形的第一像素因为边缘为弧形过渡,可以改善第一显示区的衍射问题。
显示装置可以呈规则形状,如矩形、圆角矩形或圆形。当然,在一些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也可以呈非规则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一显示区下方可以设置一个摄像头也可以设置多个摄像头。多个摄像头可以为相互配合的摄像头,如两个相同的摄像头、一个普通摄像头和一个虚化摄像头或黑白摄像头等,第一显示区下方除了设置摄像头以外还可以设置其他功能器件,如接近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测距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等。
为了更加全面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下面对电子设备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请继续参阅图1,电子设备10还包括壳体40和摄像头60。
壳体40可以包括后盖(图中未示出)和边框420,边框420围绕后盖的周缘设置。显示装置20可以设置于边框420内,显示装置20和后盖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的相对的两面。摄像头60设置在壳体40的后盖和显示装置20之间。显示装置2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20(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装置20。显示装置20可以为全面屏,即,显示装置20的显示面基本全部都是显示区域。显示装置20上还可以设置有盖板。盖板覆盖显示装置20,以对显示装置20进行保护,防止显示装置20被刮伤或者被水损坏。其中,盖板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从而用户可以透过盖板观察到显示装置20显示的信息。例如,盖板可以为蓝宝石材质的盖板。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电路板、电池和中板。边框420围绕中板设置,其中,边框420可以与中板形成电子设备10的中框。中板和边框420在中板两侧各形成一个容纳腔,其中一个容纳腔用于容置显示装置20,另一个容纳腔用于容置电路板、电池和电子设备10的其他电子元件或功能组件。
其中,中板可以为薄板状或薄片状的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中框用于为电子设备10中的电子元件或功能组件提供支撑作用,以将电子设备10中的电子元件、功能组件安装到一起。电子设备10的摄像头60、受话器、电池等功能组件都可以安装到中框或电路板上以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中框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等。
电路板可以安装在中框上。电路板可以为电子设备10的主板。其中,电路板上可以集成有麦克风、扬声器、受话器、耳机接口、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显示装置20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以通过电路板上的处理器对显示装置20的显示进行控制。显示装置20和摄像头60可以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当处理器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处理器控制第一显示区关闭显示,并控制摄像头60透过第一显示区220采集图像;当处理器未接收到拍摄指令,且接收到显示图像指令时,处理器控制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共同显示图像。
电池可以安装在中框上。同时,电池电连接至电路板,以实现电池为电子设备10供电。其中,电 路板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电子设备10中的各个电子元件。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1)

  1.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公共电极层和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层;以及
    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二公共电极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覆盖所述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的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还包括辅助导电部,所述辅助导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背离所述第一发光层一侧,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所述辅助导电部在所述发光层的正投影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之间,所述辅助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电性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导电部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透光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导电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厚度;和/或所述辅助导电部的电阻率小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电阻率。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包括至少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不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三金属层的材料不同。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的材料均为金属镁,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为金属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和所述辅助导电部电性连接后具有单位面积的第一阻抗,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具有单位面积的第二阻抗,所述第一阻抗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阻抗。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的多个第一驱动单元,多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集合,每一个所述第一像素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连接的所述第一像素,每个所述第一像素集合中的所有所述第一像素与一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二子显示区通过所述第一子显示区连接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分辨率低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的分辨率。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二子显示区的像素密度。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集合和多个第二驱动单元,每一个所述第二像素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连接的第二像素,每个所述第二像素集合中的所有所述第二像素与一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12.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发光层和第一公共电极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包括辅助导电部和多个第一导电块,所述辅助导电部对应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具有多个开口,每一所述开口内设有一所述第一导电块,每一所述第一导电块邻接一所述第一像素,所述辅助导电部电性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导电块;以及
    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二发光层和第二公共电极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多个第二像素,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导电块,每一所述第二导电块邻接一所述第二像素,多个所述第二导电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块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厚度。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导电部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透光率。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导电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厚度;和/或所述辅助导电部的电阻率小于所述第一导电块的电阻率。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单位面积的阻抗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层单位面积的阻抗。
  16.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还包括第一像素定义层,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具有多个像素孔,每一像素孔内设置所述第一像素,所述第一导电块设置于所述像素孔内并覆盖所述第一像素。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导电部邻接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所述辅助导电部具有邻接所述第一像素定义层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块背离所述第一像素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
  18.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多个所述第一像素的多个第一驱动单元,多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集合,每一个所述第一像素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连接的所述第一像素,每个所述第一像素集合中的所有所述第一 像素与一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二子显示区通过所述第一子显示区连接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分辨率低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的分辨率。
  21.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所述镜头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所述摄像头用于获取透过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
PCT/CN2020/122419 2019-10-31 2020-10-21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82999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881061.4A EP4020577A4 (en) 2019-10-31 2020-10-21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7/689,155 US20220190099A1 (en) 2019-10-31 2022-03-08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9783.1 2019-10-31
CN201911049783.1A CN110767728B (zh) 2019-10-31 2019-10-31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7/689,155 Continuation US20220190099A1 (en) 2019-10-31 2022-03-08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82999A1 true WO2021082999A1 (zh) 2021-05-06

Family

ID=69334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122419 WO2021082999A1 (zh) 2019-10-31 2020-10-21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90099A1 (zh)
EP (1) EP4020577A4 (zh)
CN (1) CN110767728B (zh)
WO (1) WO20210829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7728B (zh) * 2019-10-31 2022-07-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99648B (zh) * 2020-08-24 2022-09-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542121B (zh) * 2020-12-03 2023-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结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39181A1 (en) * 2017-02-21 2018-08-2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input/output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device
CN108780805A (zh) * 2016-10-09 2018-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9273512A (zh) * 2018-10-17 2019-01-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9859646A (zh) * 2019-03-29 2019-06-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0007532A (zh) * 2019-03-29 2019-07-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12188A (zh) * 2019-04-24 2019-08-0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0265462A (zh) * 2019-06-27 2019-09-2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9487511U (zh) * 2018-12-28 2019-10-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728A (zh) * 2019-10-31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0944B (zh) * 2018-09-26 2020-1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0061038B (zh) * 2019-04-26 2021-08-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48621B (zh) * 2019-06-28 2021-07-3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基板、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80805A (zh) * 2016-10-09 2018-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20180239181A1 (en) * 2017-02-21 2018-08-2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input/output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device
CN109273512A (zh) * 2018-10-17 2019-01-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双面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9487511U (zh) * 2018-12-28 2019-10-1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59646A (zh) * 2019-03-29 2019-06-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0007532A (zh) * 2019-03-29 2019-07-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12188A (zh) * 2019-04-24 2019-08-0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0265462A (zh) * 2019-06-27 2019-09-2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67728A (zh) * 2019-10-31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4020577A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7728A (zh) 2020-02-07
US20220190099A1 (en) 2022-06-16
EP4020577A1 (en) 2022-06-29
EP4020577A4 (en) 2022-10-26
CN110767728B (zh) 2022-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82949A1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83003A1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82999A1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648622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599944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82983A1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083007A1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66263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083255A1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40778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77646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783364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28921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516182U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378415U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84609A (zh)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程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2230433U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249015A1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249016A1 (zh)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程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2542439U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88106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088106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20325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