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0778A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40778A CN111540778A CN202010514980.2A CN202010514980A CN111540778A CN 111540778 A CN111540778 A CN 111540778A CN 202010514980 A CN202010514980 A CN 202010514980A CN 111540778 A CN111540778 A CN 1115407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transmitting
- layer
- display device
- transmiss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VVQNEPGJFQJSBK-UHFFFAOYSA-N Methyl methacrylate Chemical compound COC(=O)C(C)=C VVQNEPGJFQJSBK-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29920005372 Plexiglas® Polymer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3437 ind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indium(iii)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In+3].[In+3]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94 sapphi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0 sapphi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9/00—Combinations of cameras, projectors or 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non-photographic non-optical apparatus, e.g. clocks or weapons; Cameras having the shape of other objec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包括邻接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第一显示区包括:像素层,像素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阳极层,与像素层邻接,阳极层包括多个反射阳极,多个反射阳极与多个第一像素一一对应电性连接;多条透光导线,每一条透光导线与一个或多个反射阳极电性连接,多条透光导线间隔设置;以及多个透光填充块,每一个透光填充块设置于间隔的两条透光导线之间,透光填充块与透光导线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光线可以均匀的透过透光导线所在的层结构,不会因为透光导线和填充块之间的光学差异产生衍射效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其显示屏显示画面。
为了更好的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在显示屏背面设置前置摄像头,显示屏对应前置摄像头设置透光显示区,前置摄像头获取通过透光显示区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同时透光显示区也能显示图像,从而既实现了全面屏的显示屏,又满足前置摄像的需求。但是,因为透光显示区中设置有电路的原因,导致前置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质量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可以提高显示装置透光效果,以提升通过显示装置第一显示区拍摄的图像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邻接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
像素层,所述像素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
阳极层,与所述像素层邻接,所述阳极层包括多个反射阳极,所述多个反射阳极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多条透光导线,每一条所述透光导线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反射阳极电性连接,所述多条透光导线间隔设置;以及
多个透光填充块,每一个所述透光填充块设置于间隔的两条所述透光导线之间,其中,所述透光填充块与所述透光导线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邻接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
像素层,所述像素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
阳极层,与所述像素层邻接,所述阳极层包括多个反射阳极,所述多个反射阳极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一一电性连接;
透光绝缘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层背离所述像素层一侧;
多条透光导线,每一条所述透光导线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反射阳极电性连接,所述多条透光导线间隔设置;以及
多个透光填充块,每一个所述透光填充块设置于间隔的两条所述透光导线之间,其中,所述透光填充块与所述透光导线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所述透光绝缘层与所述透光导线的光学参数之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邻接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
像素层,所述像素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
阳极层,与所述像素层邻接,所述阳极层包括多个反射阳极,所述多个反射阳极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多个第一驱动单元,每一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电性连接于一个或多个所述多个反射阳极,每一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在所述阳极层的投影位于一个所述反射阳极内;
多条透光导线,每一条所述透光导线均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多条透光导线间隔设置;以及
多个透光填充块,设置于间隔设置的所述多条透光导线之间,所述透光填充块与所述透光导线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如上述所述的显示装置;以及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所述镜头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区设置,所述摄像头用于获取透过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中,间隔设置的多条透光导线之间填充透光填充块,并且透光填充块的光学参数与多条透光导线的光学参数相同,当光线透过透光导线所在层结构时,部分光线透过透光导线,部分光线透过透光填充块,因为透光填充块和透光导线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光线可以均匀的透过透光导线所在的层结构,不会因为透光导线和填充块之间的光学差异产生衍射效应,提高了显示装置透光效果,并提升通过显示装置第一显示区拍摄的图像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一种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二种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X部分的第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X部分的第二种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所示X部分的第三种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三种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和摄像头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和摄像头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包括显示装置和摄像头,摄像头的镜头相对显示装置设置,即摄像头获取透过该显示装置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可以理解的是,常规显示装置的透光率较低,摄像头透过显示装置成像的效果不佳。为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显示装置分区设置,如将显示装置对应摄像头部分的透光率设置大于显示装置其他部分的透光率,可以改善摄像头成像效果。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还可以是游戏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车载电脑、笔记本电脑、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可穿戴设备等具有显示装置的设备,其中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
为方便理解,下面以电子设备为手机进行举例说明。具体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包括显示装置20,显示装置20包括邻接的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240的透光率。电子设备10内设有摄像头60,摄像头60包括镜头,摄像头60的镜头朝向第一显示区220设置,摄像头60用于获取透过第一显示区220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也可以理解为,摄像头60设置在显示装置20第一显示区220的下方,摄像头60用于获取透过显示装置20第一显示区220的外界光信号,并根据获取的外界光信号成像。显示装置20的显示区域完整,没有因为摄像头60而设置无法显示的透光通道,提高了显示装置20的屏占比,也可以理解为提供了真正的全面屏,可以全屏显示图像。摄像头60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的前置摄像头60,摄像头60可以用于透过显示装置20的第一显示区220获取用户的自拍照等图像。
为了更加全面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下面对显示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20可以包括邻接的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
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都可以用于显示文字或图像,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可以共同显示同一图像。例如,第一显示区220显示预设图像的一部分,第二显示区240显示预设图像剩下的部分。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也可以显示不同的图像。例如,第一显示区220显示任务栏图像,第二显示区240显示预设图像。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都可以显示内容,显示区域完整,显示装置20的屏占比高。其中,第二显示区240可以围绕第一显示区220,第一显示区220周缘可以都与第二显示区240邻接,即第一显示区220位于第二显示区240中间。第二显示区240也可以部分围绕透第一显示区220,第一显示区220的部分边缘与第二显示区240邻接,例如,第一显示区220位于显示装置20的边角位置或位于显示装置20的顶端中间。
请结合图3和图4,图3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一种层叠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第一显示区220包括阳极层224和像素层226。
像素层226包括多个第一像素2262。第一像素2262为有机发光单元,第一像素2262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第一像素2262可以通过多个子像素之间的配合来显示多种颜色。第一像素2262可以包括红绿蓝三种子像素或其他种子像素。第一像素2262根据不同子像素的排布方式包括不同数量的子像素。例如,第一像素2262可以包括红绿蓝三个子像素或红绿绿蓝四个子像素等,在此不对第一像素2262包括子像素的数量和排布进行限定。
阳极层224与像素层226邻接,阳极层224包括多个反射阳极2242,多个反射阳极2242与多个第一像素2262电性连接,也可以理解为每一反射阳极2242与一第一像素2262电性连接。反射阳极2242可以用于驱动第一像素2262发光,还可以将第一像素2262发出的光信号发射出去,提高第一显示区220的发光效率。可以理解的,发射阳极为不透光的材料形成,例如发射阳极由不透光的金属材料形成。
第一显示区220还包括多条透光导线223和多个透光填充块225,多条透光导线223电性连接于多个反射阳极2242,也可以理解为,每一条透光导线223与一个或多个反射阳极2242电性连接,多条透光导线223用于将设置于第一显示区220外的多个第一驱动单元(图中未示出)和多个第一像素2262电性连接,以使每一个第一驱动单元驱动一个或多个第一像素2262,多条透光导线223间隔设置。因为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不透光的薄膜晶体管,所以将驱动第一像素2262的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20外,可以增加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率,还可以将连接于第一驱动单元的很多走线也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20,优化第一显示区220的光学特性。例如,减少因为第一驱动单元造成的反射干扰、折射干扰等,同时第一显示区220原本设置第一驱动单元的层结构变得简单,光线透过更均匀。
每一个透光填充块225设置于间隔的两条透光导线223之间,也可以理解为,多个透光填充块225设置于间隔设置的多条透光导线223之间,透光填充块225与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可以理解的,透光导线223用于传输电信号,透光填充块225填充在间隔设置的多条透光导线223之间,透光填充块225的材料为绝缘材料。
第一显示区220中,间隔设置的多条透光导线223之间填充透光填充块225,并且透光填充块225的光学参数与多条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当光线透过透光导线223所在层结构时,部分光线透过透光导线223,部分光线透过透光填充块225,因为透光填充块225和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光线可以均匀的透过透光导线223所在的层结构,不会因为透光导线223和填充块之间的光学差异产生衍射效应,提高了显示装置20透光效果。摄像头60获取透过第一显示区220的外界光信号成像时,因为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不会产生衍射效应,可以获取非常好的成像效果,提高了摄像头60通过第一显示区220拍摄的图像质量。也可以理解为,光线透过透光导线223所在的层结构时,不会因为透光导线223和填充块之间的光学差异产生衍射效应,那么就可以认为,透光填充块225与多条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可以理解的,第一显示区220可以分成透光区和非透光区,不透光的反射阳极2242对应的区域为非透光区,其他区域为透光区。摄像头60获取透过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区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
材料光学性质主要是折射率与消光系数。用复数表示n1=n+ik,n1为复数折射率,n为普通折射率,k为消光系数。
其中,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包括第一折射率和第一消光系数,透光填充块225的光学参数包括第二折射率和第二消光系数;透光填充块225与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可以理解为第一折射率和第二折射率相等或第一折射率和第二折射率之差小于预设折射率阈值,且第一消光系数和第二消光系数相等或第一消光系数和第二消光系数之差小于预设消光系数阈值。
透光导线223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ITO),ITO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透光性,ITO在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在80%以上,通过调整氧化铟的比例、调整ITO的制备工艺等可使ITO在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甚至达到90%以上。由于ITO的制备工艺、ITO的微观结构、ITO的后处理工艺、ITO中氧化铟的比例、ITO中锡的比例等原因,ITO的折射率在1.5~2.5之间,ITO的消光系数在0.4~0.8之间。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导线223的材料为氧化铟锡可以具有很好的透光率,还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因此,可以根据ITO的第一折射率和第一消光系数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透光填充块225,即选择一种材料的第二折射率与ITO的第一折射率相等或小于预设折射率阈值,且该材料的第二消光系数与ITO的第一消光系数相等或小于预设消光系数阈值,从而使光线经过透光填充块225与透光导线223不会产生衍射效应。其中,预设折射率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如0.3、0.2或0.1等,预设消光系数阈值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如0.2、0.1或0.05等。
可以理解的,为了提高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率,透光填充块225的透光率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透光填充块225的透光率要大于70%、80%或者其他值。其中,透光填充块225的材料可以为聚碳酸酯、有机玻璃、聚氨酯等材料。需要说明的是,透光填充块225的材料并不限于聚碳酸酯、有机玻璃、聚氨酯等材料,只要光学参数与ITO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且透光率较高的绝缘材料都可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透光填充块225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对透光填充块225的材料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可以在折射率1.5~2.5之间,消光系数0.4~0.8之间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透光填充块225的材料,再根据透光填充块225材料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通过调整ITO的制备工艺、ITO的微观结构、ITO的后处理工艺、ITO中氧化铟的比例、ITO中锡的比例等方式,调整ITO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从而使ITO的光学参数与透光填充块225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使ITO的第一折射率与透光填充块225的第二折射率相等或小于预设折射率阈值,且ITO的第一消光系数与透光填充块225的第二消光系数相等或小于预设消光系数阈值,使光线经过透光填充块225与透光导线223不会产生衍射效应。
其中,透光填充块225与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可以相同。需要说明的是,透光填充块225与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相同也可以理解为大致相同。或者说,只要光线经过透光填充块225与透光导线223不会产生衍射效应,即可认为透光填充块225与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相同,而不需要强求透光填充块225与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的数值完全相同。
可以理解的,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可以包括第一折射率和第一透光率,透光填充块225的光学参数包括第二折射率和第二透光率;透光填充块225与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相同可以理解为第一折射率和第二折射率相等或相近,且第一透光率和第二透光率相等或相近。
第一显示区220还包括第一基板221,第一基板221可以作为第一显示区220其他层结构的载体。第一基板221可以由玻璃或树脂等材料形成。第一基板221和阳极层224之间具有透光绝缘层222,也可以理解为透光绝缘层222邻接阳极层224,且设置于阳极层224背离像素层226一侧。
多条透光导线223可以设置于透光绝缘层222背离阳极层224一侧,透光绝缘层222具有过孔2222,多条透光导线223通过设置于过孔2222内的连接线2224与多个反射阳极2242电性连接。透光导线223与反射阳极2242位于透光绝缘层222两侧,有更多的空间让多条透光导线223布设。另外,透光导线223可以与设置于第一显示区220外的第一驱动单元位于同一层或大致水平的位置,方便透光导线223与第一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其中,连接线在透光层的正投影位于反射阳极2242内。考虑到发射阳极不透光,外界光信号进入第一显示区220,不会经过位于反射阳极2242的下方的连接线,即使连接线和其周围的透光绝缘层222的光学参数不同,连接线也不会对外界光信号造成影响。当然,连接线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连接线在透光层的正投影位于反射阳极2242外或与反射阳极2242部分重合,连接线的材料可以选择与透光绝缘层222光学参数相同或相近的材料。
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邻接透光绝缘层222上,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的厚度相同。
其中,第一基板221为平整的基板,即第一基板221用于承载其他层结构的那一面为平整的表面,透光绝缘层222设置在第一基板221上,透光绝缘层222两面也为平整的表面,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邻接透光绝缘层222,即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设置在透光绝缘层222上。因为,透光绝缘层222邻接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的一面为平整的表面,若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的厚度相同,则光线可以通过同样厚度且光线参数相同的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不会产生衍射效应,同时也不会造成其他层结构不同位置厚度不同,不会使光信号透过其他层结构时产生光学性能差异。
可以理解的,多条透光导线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也可以在多条透光导线和第一基板之间设置另一绝缘层。
需要说明的是,多条透光导线还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请结合图5,图5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二种层叠结构示意图。多条透光导线223还可以设置在阳极层224,即与反射阳极2242处于同一层,多条透光导线223与多个反射阳极2242间隔设置,透光导线223与反射阳极2242电性连接更方便,不需要设置过孔连接。同时透光绝缘层222可以设置在阳极层224和第一基板221之间,即,第一基板221和阳极层224之间只需要一层透光绝缘层222即可,第一显示区220的整体层结构简洁,方便制造。
同样的,第一基板221为平整的基板,即第一基板221用于承载其他层结构的那一面为平整的表面,透光绝缘层222设置在第一基板221上,透光绝缘层222两面也为平整的表面,阳极层224邻接透光绝缘层222,即透光导线223、透光填充块225和反射阳极2242均设置于透光绝缘层222上,因为,透光绝缘层222邻接透阳极层224的一面为平整的表面,若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的厚度相同,则光线可以通过同样厚度且光线参数相同的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不会产生衍射效应,同时也不会造成其他层结构不同位置厚度不同,不会使光信号透过其他层结构时产生光学性能差异。另外,透光导线223、透光填充块225和反射阳极2242的厚度相同,可以方便设置阳极层224上的其他层结构,如像素层226。
第一像素2262为有机材料制成,第一像素2262具有较好的透光率,即外界光信号可以透过第一像素2262。若第一像素2262与反射阳极2242错开设置,对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率影响不大。但是,为了提高第一显示区220的显示亮度,可以将反射阳极2242设置在第一像素2262正下方,且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像素2262,也可以理解为,每一第一像素2262在阳极层224的正投影位于一反射阳极2242内,从而将第一像素2262发出的光信号尽可能的发射出去,得到较好的显示亮度。另外,第一像素2262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不同颜色的子像素的光学参数不同,若摄像头60获取透过第一像素2262的外界光信号成像,很难处理好透过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光信号,而且还要处理不透过第一像素2262的光信号。因此,每一第一像素2262在阳极层224的正投影位于一反射阳极2242内,可以提高透过第一显示区220的光线的均匀性,提高透过第一显示区220进行成像的质量。
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多个第二像素的分布密度大于多个第一像素的分布密度。示例性地,请参阅图6,图6为图2所示X部分的第一种放大示意图。第二像素242的尺寸可以与第一像素2262的尺寸相同,第一显示区220的第一像素2262之间的间距较大,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率。例如,第一显示区220的第一像素2262的分布密度为200ppi,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二像素242的分布密度可以达到400ppi以上。另一示例中,请参阅图7,图7为图2所示X部分的第二种放大示意图。第一显示区220的第一像素2262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显示区240的第二像素242的尺寸,第一像素2262之间的间距和第一像素2262的尺寸正相关,即,第一像素2262的尺寸越大,第一像素2262之间的间隔距离也越大,因此,第一显示区220的第一像素2262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240第二像素242的分布密度。
可以理解的,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的分布密度,第一像素的分布密度越小,第一像素之间透光率更高的区域占比越大,以实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并且,驱动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一显示区,驱动第二像素的第二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二显示区,从而使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更加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
请参阅图8,图8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20还包括非显示区260,如显示装置20的边缘位置。设置于第一显示区220外的第一驱动单元2264可以设置于非显示区260,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率,同时不影响第二显示区240。
请参阅图9,图9为图2所示X部分的第三种放大示意图。
设置于第一显示区220外的第一驱动单元2264还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显示区240。例如,将每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264设置在多个第二驱动单元之间。可以更好的将第一驱动单元2264设置在第二显示器,第一驱动单元2264可以采用简略的驱动电路。例如,第一驱动单元2264可以采用2T1C或5T1C的驱动电路,第二驱动单元采用7T1C的驱动电路,从而获取更好的驱动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像素的尺寸相同,但是为了减少驱动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像素的第一驱动单元中TFT的数量,可以将多个第一显示区并联设置,从而减少第一驱动单元中TFT的数量,方便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可以包括过渡区,过渡区邻接第一显示区,过渡区中的多个第二像素并联设置,过渡区中的一个第二驱动单元可以驱动联的多个并第二像素,从而空出部分空间,空出的部分空间可以用于设置第一驱动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主要区别在于透光填充块。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9,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包括邻接的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240的透光率,第一显示区220包括像素层226、阳极层224、透光绝缘层222、多条透光导线223和多个透光填充块225。
像素层226包括多个第一像素2262。像素层226的结构可以参阅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像素层226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阳极层224与像素层226邻接,阳极层224包括多个反射阳极2242,多个反射阳极2242与多个第一像素2262电性连接,也可以理解为,每一反射阳极2242与一第一像素2262电性连接。阳极层224的结构可以参阅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阳极层224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透光绝缘层222设置于阳极层224背离像素层226一侧。透光绝缘层222的结构可以参阅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透光绝缘层222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多条透光导线223电性连接于多个反射阳极2242,也可以理解为,每一条透光导线223与一个或多个反射阳极2242电性连接,多条透光导线223用于将设置于第一显示区220外的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264和多个第一像素2262电性连接,以使每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264驱动一个或多个第一像素2262,多条透光导线223间隔设置。透光导线223的结构可以参阅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透光导线223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每一个透光填充块225设置于间隔的两条透光导线223之间,也可以理解为,多个透光填充块225设置于间隔设置的多条透光导线223之间,透光填充块225与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透光绝缘层222与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之差。
相关技术中,透光导线设置于透光绝缘层的凹槽内,透光导线和透光绝缘层之间的光学参数相差较大,透光导线排布密集且不规则,光线经过透光导线和透光绝缘层之时会产生衍射效应,同时,由于透光导线走线复杂,造成的衍射效应是不规则的,后端做补偿算法时难度更大,消耗的计算资源更多,而且也很难完全解决衍射效应,对拍照和手机性能有比较大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中,透光导线223没有设置在透光绝缘层222的凹槽内,而是在间隔设置的透光导线223中填充透光填充块225,而且透光填充块225与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透光绝缘层222与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之差,可以改善光线经过透光导线223所在层结构时会产生衍射效应。
其中,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包括第一折射率和第一消光系数,透光填充块225的光学参数包括第二折射率和第二消光系数,透光绝缘层222的光学参数包括第三折射率和第三消光系数;第一折射率和第二折射率之差小于第一折射率和第三折射率之差,第一消光系数和第二消光系数之差小于第一消光系数和第三消光系数之差。
透光导线223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ITO),ITO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透光性,ITO在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在80%以上,通过调整氧化铟的比例、调整ITO的制备工艺等可使ITO在可见光区域的透过率甚至达到90%以上。由于ITO的制备工艺、ITO的微观结构、ITO的后处理工艺、ITO中氧化铟的比例、ITO中锡的比例等原因,ITO的折射率在1.5~2.5之间,ITO的消光系数在0.4~0.8之间。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导线223的材料为氧化铟锡可以具有很好的透光率,还具有很好的导电性。透光绝缘层222的材料可以为树脂等,其折射率在1.49~1.74之间,消光系数在0.6~1.0之间,折射率和消光系数很难都与ITO相同或相近。需要说明的是,透光绝缘层222的材料还可以为其他材料,如聚酰亚胺等。因此,可以根据ITO的第一折射率和第一消光系数、以及透过绝缘层的第三折射率和第三消光系数,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透光填充块225,即第一折射率和第二折射率之差小于第一折射率和第三折射率之差,第一消光系数和第二消光系数之差小于第一消光系数和第三消光系数之差,从而改善光线经过透光导线223所在层结构的衍射效应。
为了更好的改善光线经过透光导线223所在层结构的衍射效应,透光填充块225的第二折射率等于透光导线223的第一折射率,透光填充块225的第二消光系数等于透光导线223的第一消光系数。从而消除光线经过透光导线223所在层结构的衍射效应。
可以理解的,为了提高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率,透光填充块225的透光率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例如,透光填充块225的透光率要大于70%、80%或者其他值。其中,透光填充块225的材料可以为聚碳酸酯、有机玻璃、聚氨酯等材料。需要说明的是,透光填充块225的材料并不限于聚碳酸酯、有机玻璃、聚氨酯等材料,只要光学参数与ITO的光学参数相同,且透光率较高的绝缘材料都可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透光填充块225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对透光填充块225的材料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可以在折射率1.5~2.5之间,消光系数0.4~0.8之间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透光填充块225的材料,再根据透光填充块225材料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通过调整ITO的制备工艺、ITO的微观结构、ITO的后处理工艺、ITO中氧化铟的比例、ITO中锡的比例等方式,调整ITO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从而使ITO的光学参数与透光填充块225的光学参数相同,即使ITO的第一折射率与透光填充块225的第二折射率相等或相近,且ITO的第一消光系数与透光填充块225的第二消光系数相等或相近,使光线经过透光填充块225与透光导线223不会产生衍射效应。
第一显示区220还包括第一基板221,第一基板221可以作为第一显示区220其他层结构的载体。第一基板221可以由玻璃或树脂等材料形成。第一基板221和阳极层224之间具有透光绝缘层222,也可以理解为透光绝缘层222邻接阳极层224,且设置于阳极层224背离像素层226一侧。
多条透光导线223可以设置于透光绝缘层222背离阳极层224一侧,透光绝缘层222具有过孔,多条透光导线223通过设置于过孔内的连接线与多个反射阳极2242电性连接。透光导线223与反射阳极2242位于透光绝缘层222两侧,有更多的空间让多条透光导线223布设。另外,透光导线223可以与设置于第一显示区220外的第一驱动单元2264位于同一层或大致水平的位置,方便透光导线223与第一驱动单元2264电性连接。
其中,连接线在透光层的正投影位于反射阳极2242内。考虑到反射阳极不透光,外界光信号进入第一显示区220,不会经过位于反射阳极2242的下方的连接线,即使连接线和其周围的透光绝缘层222的光学参数不同,连接线也不会对外界光信号造成影响。当然,连接线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连接线在透光层的正投影位于反射阳极2242外或与反射阳极2242部分重合,连接线的材料可以选择与透光绝缘层222光学参数相同或相近的材料。
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均设置在透光绝缘层222上,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的厚度相同。
其中,第一基板221为平整的基板,即第一基板221用于承载其他层结构的那一面为平整的表面,透光绝缘层222设置在第一基板221上,透光绝缘层222两面也为平整的表面,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邻接透光绝缘层222,即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设置在透光绝缘层222上。因为,透光绝缘层222邻接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的一面为平整的表面,若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的厚度相同,则光线可以通过同样厚度且光线参数相同的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不会产生衍射效应,同时也不会造成其他层结构不同位置厚度不同,不会使光信号透过其他层结构时产生光学性能差异。
可以理解的,多条透光导线223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一基板221上,也可以在多条透光导线223和第一基板221之间设置另一绝缘层。
需要说明的是,多条透光导线223还可以设置在阳极层224,即与反射阳极2242处于同一层,多条透光导线223与多个反射阳极2242间隔设置,透光导线223与反射阳极2242电性连接更方便,不需要设置过孔连接。同时透光绝缘层222可以设置在阳极层224和第一基板221之间,即,第一基板221和阳极层224之间只需要一层透光绝缘层222即可,第一显示区220的整体层结构简洁,方便制造。
同样的,第一基板221为平整的基板,即第一基板221用于承载其他层结构的那一面为平整的表面,透光绝缘层222设置在第一基板221上,透光绝缘层222两面也为平整的表面,阳极层224邻接透光绝缘层222,即透光导线223、透光填充块225和反射阳极2242均设置于透光绝缘层222上,因为,透光绝缘层222邻接透阳极层224的一面为平整的表面,若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的厚度相同,则光线可以通过同样厚度且光线参数相同的透光导线223和透光填充块225,不会产生衍射效应,同时也不会造成其他层结构不同位置厚度不同,不会使光信号透过其他层结构时产生光学性能差异。另外,透光导线223、透光填充块225和反射阳极2242的厚度相同,可以方便设置阳极层224上的其他层结构,如像素层226。
每一第一像素2262在阳极层224的正投影位于一反射阳极2242内。第一像素2262、阳极层224、反射阳极2242的结构可以参阅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显示装置20还包括非显示区260,第一驱动单元2264可以设置于非显示区260,第一驱动单元2264还可以设置于第二显示区240。第一驱动单元2264的结构和位置、以及第二驱动单元的结构和位置可以采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2264的结构和位置、以及第二驱动单元的结构和位置,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显示区240包括多个第二像素242,多个第二像素242的分布密度大于多个第一像素2262的分布密度。第一像素2262的结构和分布方式、第二像素242的结构和分布方式可以采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像素2262的结构和分布方式、第二像素242的结构和分布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区22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221、透光绝缘层222、阳极层224、像素层226、公共电极层和第二基板。其中,第一基板221邻接透光绝缘层222,且位于透光绝缘层222背离像素层226一侧,公共电极层邻接像素层226,且位于像素层226背离第一基板221一侧,第二基板邻接公共电极层,且位于公共电极层背离像素层226一侧。公共电极层和发射阳极用于共同驱动像素层226的第一像素2262显示,将驱动第一像素2262的第一驱动单元2264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20外,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率,而且第一显示区220的层结构简洁,方便光线均匀的透光第一显示区220。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驱动单元。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9,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包括邻接的第一显示区220和第二显示区240,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240的透光率。第一显示区220包括像素层226、阳极层224、多个第一驱动单元2264、多条透光导线223和多个透光填充块225。
像素层226包括多个第一像素2262。像素层226的结构可以参阅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像素层226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阳极层224与像素层226邻接,阳极层224包括多个反射阳极2242,多个反射阳极2242与多个第一像素2262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也可以理解为,每一反射阳极2242与一第一像素2262电性连接。阳极层224的结构可以参阅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阳极层224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每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264电性连接于一个或多个反射阳极2242,并通过反射阳极2242驱动第一像素2262,每一个第一驱动单元2264在阳极层224的投影位于一个反射阳极2242内。
每一条透光导线223均电性连接于第一驱动单元2264,多条透光导线223间隔设置。透光导线223的结构可以参阅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透光导线223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每一个透光填充块225设置于间隔的两条透光导线223之间,透光填充块225与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材料光学性质主要是折射率与消光系数。用复数表示n1=n+ik,n1为复数折射率,n为普通折射率,k为消光系数。其中,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包括第一折射率和第一消光系数,透光填充块225的光学参数包括第二折射率和第二消光系数;透光填充块225与透光导线223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可以理解为第一折射率和第二折射率相等或第一折射率和第二折射率之差小于预设折射率阈值,且第一消光系数和第二消光系数相等或第一消光系数和第二消光系数之差小于预设消光系数阈值。透光导线223的结构可以参阅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透光导线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透光填充块225的结构可以参阅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透光填充块225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其中,预设折射率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如0.3、0.2或0.1等,预设消光系数阈值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如0.2、0.1或0.05等。
驱动第一像素2262的第一驱动单元226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20,但是为了不影响第一显示区220的光学特征,将第一驱动单元2264设置在反射阳极2242下方,即第一驱动单元2264在阳极层224的投影位于反射阳极2242内,因为不透光的反射阳极2242,外界光信号无法照射到第一驱动单元2264,第一驱动单元2264不会产生折射干扰、反射干扰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透光导线223可以将驱动第一显示区220的驱动芯片和第一驱动单元2264电性连接,第一显示区220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层等层结构,第一驱动单元2264设置于驱动电路层,透光导线223可以设置于驱动电路层,第一驱动单元2264与发射阳极电性连接的连接线可以设置在反射阳极下方,连接线的结构可以采用与透明导线相同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如不透明的结构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像素2262等的结构可以采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对应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0,图10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第三种层叠结构示意图。第一显示区22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221、透光绝缘层222、阳极层224、像素层226、公共电极层228和第二基板229。其中,第一基板221邻接透光绝缘层222,且位于透光绝缘层222背离像素层226一侧,公共电极层228邻接像素层226,且位于像素层226背离第一基板221一侧,第二基板229邻接公共电极层228,且位于公共电极层228背离像素层226一侧。公共电极层228和反射阳极用于共同驱动像素层226的第一像素显示,将驱动第一像素的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第一显示区220外,可以提高第一显示区220的透光率,而且第一显示区220的层结构简洁,方便光线均匀的透光第一显示区2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部分层结构,例如,第一显示区可以不设置第二基板。
可以理解的,透光导线和透光填充块可以设置在像素层和第一基板之间,本申请实施例不对透光导线和透光填充块的具体位置进行限定,例如,透光导线和透光填充块可以设置于阳极层,也可以设置在透光绝缘层和第一基板之间。
电子设备中摄像头的镜头朝向显示装置的第一基板,摄像头并用于获取透过第一显示区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为了减小摄像头占用的空间,可以让摄像头的镜头接近或邻接显示装置的第一基板。显示装置的第一基板主要用于承载显示装置的其他层结构,本身不需要特别的功能。因为,为了进一步减小摄像头占用的空间,可以将摄像头部分设置在第一基板内。具体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和摄像头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在第一基板相对摄像头60的位置设置一第一安装孔2912,摄像头60至少部分设置于该第一安装孔2912内。第一安装孔2912可以为盲孔,即第一基板291相对摄像头60的部分厚度小于其他部分的厚度,第一基板291还是完整的基板291,不影响其承载显示装置20其他层结构的作用,又能空出部分空间容纳摄像头60。第一安装孔2912和摄像头60的安装方式可以根据第一安装孔2912的尺寸和摄像头60的尺寸进行设置。示例性地,若第一安装孔2912的空间不足以安装整个摄像头60,则将摄像头60的镜头62部分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912内。若摄像头60足够小,则将整个摄像头60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912内。
因为第一显示区可以不设置第一驱动单元,第一显示区的层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电路,可以将摄像头安装进第一显示区的其他层结构如透光绝缘层。具体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和摄像头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第一安装孔2912为通孔,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绝缘层具有相对摄像头60的第二安装孔2922,第一安装孔2912和第二安装孔2922连通,摄像头60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安装孔2922内。例如,摄像头60的镜头62位于在第一安装孔2912和第二安装孔2922内。第二安装孔2922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第一安装孔2912和第二安装孔2922可以在显示装置20的部分层叠结构形成后再制作出来。例如,显示装置20的透光绝缘层、阳极层、像素层、公共电极层都设置在基板291上以后,对应摄像头60镜头62位置利用激光等方式制作出第一安装孔2912和第二安装孔2922。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第一显示区的摄像头60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前置摄像头60,前置摄像头一般为镜头不能移动的摄像头,显示装置的基板291和透光绝缘层可以设置第一安装孔2912和第二安装孔2922,则相对第一显示区的摄像头60可以为镜头62可移动的摄像头60,摄像头60的镜头62可移动用于实现自动对焦等功能。
第一显示区下方可以设置一个摄像头也可以设置多个摄像头。多个摄像头可以为相互配合的摄像头,如两个相同的摄像头、一个普通摄像头和一个虚化摄像头或黑白摄像头等,第一显示区下方除了设置摄像头以外还可以设置其他功能器件,如接近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测距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中的第一像素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第一像素可以矩形,还可以为类圆形。类圆形的第一像素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圆角矩形等。类圆形的第一像素因为边缘为弧形过渡,可以改善第一显示区的衍射问题。
显示装置可以呈规则形状,如矩形、圆角矩形或圆形。当然,在一些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也可以呈非规则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更加全面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下面对电子设备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请继续参阅图1,电子设备10还包括壳体40和摄像头60。
壳体40可以包括后盖(图中未示出)和边框420,边框420围绕后盖的周缘设置。显示装置20可以设置于边框420内,显示装置20和后盖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的相对的两面。摄像头60设置在壳体40的后盖和显示装置20之间。显示装置2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20(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装置20。显示装置20可以为全面屏,即,显示装置20的显示面基本全部都是显示区域。显示装置20上还可以设置有盖板。盖板覆盖显示装置20,以对显示装置20进行保护,防止显示装置20被刮伤或者被水损坏。其中,盖板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从而用户可以透过盖板观察到显示装置20显示的信息。例如,盖板可以为蓝宝石材质的盖板。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电路板、电池和中板。边框420围绕中板设置,其中,边框420可以与中板形成电子设备10的中框。中板和边框420在中板两侧各形成一个容纳腔,其中一个容纳腔用于容置显示装置20,另一个容纳腔用于容置电路板、电池和电子设备10的其他电子元件或功能组件。
其中,中板可以为薄板状或薄片状的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中框用于为电子设备10中的电子元件或功能组件提供支撑作用,以将电子设备10中的电子元件、功能组件安装到一起。电子设备10的摄像头60、受话器、电池等功能组件都可以安装到中框或电路板上以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中框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等。
电路板可以安装在中框上。电路板可以为电子设备10的主板。其中,电路板上可以集成有麦克风、扬声器、受话器、耳机接口、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显示装置20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以通过电路板上的处理器对显示装置20的显示进行控制。显示装置20和摄像头60可以均与处理器电性连接;当处理器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处理器控制第一显示区关闭显示,并控制摄像头60透过第一显示区采集图像;当处理器未接收到拍摄指令,且接收到显示图像指令时,处理器控制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共同显示图像。
电池可以安装在中框上。同时,电池电连接至电路板,以实现电池为电子设备10供电。其中,电路板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电子设备10中的各个电子元件。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邻接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
像素层,所述像素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
阳极层,与所述像素层邻接,所述阳极层包括多个反射阳极,所述多个反射阳极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多条透光导线,每一条所述透光导线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反射阳极电性连接,所述多条透光导线间隔设置;以及
多个透光填充块,每一个所述透光填充块设置于间隔的两条所述透光导线之间,其中,所述透光填充块与所述透光导线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导线具有第一折射率和第一消光系数,所述透光填充块具有第二折射率和第二消光系数;
所述第一折射率和所述第二折射率相等或所述第一折射率和所述第二折射率之差小于预设折射率阈值,且所述第一消光系数和所述第二消光系数相等或所述第一消光系数和所述第二消光系数之差小于预设消光系数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透光导线设置于所述阳极层,所述多条透光导线与所述多个反射阳极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还包括透光绝缘层,所述透光绝缘层邻接所述阳极层,且设置于所述阳极层背离所述像素层一侧;
所述多条透光导线设置于所述透光绝缘层背离所述阳极层一侧,所述透光绝缘层具有过孔,所述多条透光导线通过设置于所述过孔内的连接线与所述多个反射阳极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在所述透光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反射阳极内。
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邻接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
像素层,所述像素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
阳极层,与所述像素层邻接,所述阳极层包括多个反射阳极,所述多个反射阳极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一一电性连接;
透光绝缘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层背离所述像素层一侧;
多条透光导线,每一条所述透光导线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反射阳极电性连接,所述多条透光导线间隔设置;以及
多个透光填充块,每一个所述透光填充块设置于间隔的两条所述透光导线之间,其中,所述透光填充块与所述透光导线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所述透光绝缘层与所述透光导线的光学参数之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导线具有第一折射率和第一消光系数,所述透光填充块具有第二折射率和第二消光系数,所述透光绝缘层具有第三折射率和第三消光系数;
所述第一折射率和所述第二折射率之差小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和所述第三折射率之差,所述第一消光系数和所述第二消光系数之差小于所述第一消光系数和所述第三消光系数之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率等于所述第二折射率,所述第一消光系数等于所述第二消光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透光导线设置于所述阳极层,所述多条透光导线与所述多个反射阳极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导线、所述透光填充块和所述反射阳极均设置于所述透光绝缘层上,所述透光导线、所述透光填充块和所述反射阳极的厚度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透光导线设置于所述透光绝缘层背离所述阳极层一侧,所述透光绝缘层具有过孔,所述多条透光导线通过设置于所述过孔内的连接线与所述多个反射阳极电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在所述透光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反射阳极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导线和所述透光填充块邻接所述透光绝缘层,所述透光导线和所述透光填充块的厚度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像素在所述阳极层的正投影位于一所述反射阳极内。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像素的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或者,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所述多个第二像素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的分布密度。
17.根据权利要求6-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填充块的材料为聚碳酸酯、有机玻璃和聚氨酯中的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6-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还包括第一基板、公共电极层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邻接所述透光绝缘层,且位于所述透光绝缘层背离所述像素层一侧,所述公共电极层邻接所述像素层,且位于所述像素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所述第二基板邻接所述公共电极层,且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层背离所述像素层一侧。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邻接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
像素层,所述像素层包括多个第一像素;
阳极层,与所述像素层邻接,所述阳极层包括多个反射阳极,所述多个反射阳极与所述多个第一像素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多个第一驱动单元,每一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电性连接于一个或多个所述多个反射阳极,每一个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在所述阳极层的投影位于一个所述反射阳极内;
多条透光导线,每一条所述透光导线均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多条透光导线间隔设置;以及
多个透光填充块,每一个所述透光填充块设置于间隔的两条所述透光导线之间,所述透光填充块与所述透光导线的光学参数之差小于预设参数阈值。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以及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镜头,所述镜头朝向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区设置,所述摄像头用于获取透过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外界光信号进行成像。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14980.2A CN111540778A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EP21820952.6A EP4156278A4 (en) | 2020-06-08 | 2021-04-14 |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PCT/CN2021/087197 WO2021249015A1 (zh) | 2020-06-08 | 2021-04-14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US18/059,143 US20230089394A1 (en) | 2020-06-08 | 2022-11-28 |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14980.2A CN111540778A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40778A true CN111540778A (zh) | 2020-08-14 |
Family
ID=71978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14980.2A Pending CN111540778A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40778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85742A (zh) * | 2020-08-25 | 2020-10-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271195A (zh) * | 2020-10-22 | 2021-01-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发光元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CN112599712A (zh) * | 2020-12-15 | 2021-04-02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713177A (zh) * | 2020-12-25 | 2021-04-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块、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CN112864217A (zh) * | 2021-04-02 | 2021-05-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CN113345949A (zh) * | 2021-06-25 | 2021-09-03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WO2021249015A1 (zh) * | 2020-06-08 | 2021-12-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2020
- 2020-06-08 CN CN202010514980.2A patent/CN11154077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49015A1 (zh) * | 2020-06-08 | 2021-12-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1785742A (zh) * | 2020-08-25 | 2020-10-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1785742B (zh) * | 2020-08-25 | 2022-07-1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271195A (zh) * | 2020-10-22 | 2021-01-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发光元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CN112599712A (zh) * | 2020-12-15 | 2021-04-02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713177A (zh) * | 2020-12-25 | 2021-04-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块、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WO2022135019A1 (zh) * | 2020-12-25 | 2022-06-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块、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CN112864217A (zh) * | 2021-04-02 | 2021-05-2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CN112864217B (zh) * | 2021-04-02 | 2024-01-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CN113345949A (zh) * | 2021-06-25 | 2021-09-03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40778A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EP3993079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1726502B (zh) |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 |
CN110599944B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0706649B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0648622A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0783363B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0783364B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0767729A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1983843B (zh) |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
CN110752240B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220190099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0648623B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WO2021083007A1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4144827B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0728921B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230247891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0648624A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1584609A (zh) |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制程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212230433U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0516182U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0378415U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0752239A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230089394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12542439U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