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082302A1 - 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082302A1
WO2021082302A1 PCT/CN2020/075955 CN2020075955W WO2021082302A1 WO 2021082302 A1 WO2021082302 A1 WO 2021082302A1 CN 2020075955 W CN2020075955 W CN 2020075955W WO 2021082302 A1 WO2021082302 A1 WO 2021082302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signal
control signal
display pane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0/0759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李本友
杨水蛟
李旭彤
董志春
Original Assignee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21832230.9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11669319U/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105413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752090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105292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750388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002328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750389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1082302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082302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1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Abstract

一种测试装置、测试方法以及主板测试装置。测试装置包括控制器,被配置为检测用户操作或者检测预置文件生成控制指令;驱动装置,被配置为响应控制指令,生成第一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转接装置,被配置为将第一上屏信号转换成与显示面板匹配的第二上屏信号,并且,输出屏控制信号;显示面板,被配置为在第二上屏信号下执行屏幕点亮;测试盒,被配置为检测屏控制信号。此方案节省了调试和维修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9年10月3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1052923.0,于2019年10月3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1054132.1,于2019年10月3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11054219.9,于2019年10月2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921832230.9,于2020年1月1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010023282.2,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晶电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电视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得十分激烈,所以对液晶电视的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相关技术中,普遍将液晶显示面板的计数器控制寄存器(Timer Control Register,TCON)板整合到电视主板上、将TCON芯片整合到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里,直接输出P2P(Point to Point)信号到显示面板显示,这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即TCONLESS方案。
然而,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显示面板的规格信息和兼容的通信协议存在差异,导致主板和显示面板的型号必须匹配对应才能正常显示画面,而工厂在调试或者售后维修时需要对使用了不同规格的显示面板的电视准备相对应的显示面板,才能通过TCONLESS板点亮显示面板,进行TCONLESS板的调试或者维修,导致维修和生产成本较高。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拟克服相关技术中TCONLESS板不能兼容多种显示面板,而导致的维修和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器,被配置为检测用户操作或者检测预置文件生成控制指令;
驱动装置,被配置为响应所述控制指令,生成第一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
转接装置,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上屏信号转换成与显示面板匹配的第二上屏信号,并且,输出所述屏控制信号;
显示面板,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上屏信号下执行屏幕点亮;
测试盒,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屏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VbyOne接口,所述第二上屏信号匹配所述VbyOne接口,并驱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P2P信号接口,所述第二上屏信号匹配所述P2P信号接口,并驱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装置还包括:模数转换子电路、微控制单元MCU子电路、电平转换子电路;
所述MCU子电路分别与所述模数转换子电路和所述电平转换子电路连接;
所述模数转换子电路用于将所述屏控制信号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所述MCU子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发送给所述电平转换子电路;
所述电平转换子电路用于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升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装置还包括:所述线序整理电路,用于对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的第一上屏信号的线序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显示面板匹配的第二上屏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控制信号包括伽马校正GAMMA电压、为显示面板提供供电的电压控制信号以及用于驱动显示面板显示的驱动控制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装置的输入插座为两个60pin插座,所述转接电路的输出插座为51pin插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盒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屏控制信号和预设置的各路电压的标准范围,确定每个屏控制信号是否处于对应的电压的标准范围内;
若是,则确定所述屏控制信号正常;
若存在至少一个屏控制信号不处于对应的电压的标准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屏控制信号异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在开机启动过程中,检测待控制的显示面板的规格信息,所述规格信息包括数据格式、控制信号、接口类型以及协议类型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规格信息,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待设置的屏参 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为:
在Boot阶段,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设置与所述待设置的屏参数对应的环境变量;
在系统启动阶段,通过检测当前设置的环境变量,设置与所述环境变量对应的屏参数;
根据所述屏参数,生成所述第一上屏信号和所述屏控制信号。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主板和与所述主板连接的显示模组,所述主板内置有屏驱动电路,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
所述主板用于获取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与显示模组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其中,所述上屏信号为多组差分信号对,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主板通过检测用户操作或者检测预置文件生成的;所述屏控制信号包括伽马校正GAMMA电压、为显示面板提供供电的电压控制信号以及用于驱动显示面板显示的驱动控制电压;
所述显示面板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上屏信号和/或所述屏控制信号驱动所述显示模组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连接的转接电路;若所述控制指令为用于指示所述主板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信号的第一控制指令,则所述主板的输出端通过所述转接电路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转接电路用于为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提供供电电压;
所述主板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生成第一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上屏信号为8组符合数字接口标准VbyOne的差分信号对;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具有VbyOne接口;
所述主板还用于将所述第一上屏信号通过所述转接电路发送给所述第一显示面板,驱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信号检测电路;
所述主板通过所述转接电路与所述控制信号检测电路连接;
所述转接电路用于对所述主板发送的所述屏控制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再将所述屏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信号检测电路;
所述控制信号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屏控制信号是否正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电路包括:屏控制信号处理电路;
所述屏控制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模数转换子电路、微控制单元MCU子电路、电平转换子电路;
所述MCU子电路分别与所述模数转换子电路和所述电平转换子电路连接;
所述模数转换子电路用于将所述屏控制信号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所述MCU子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发送给所述电平转换子电路;
所述电平转换子电路用于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升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电路还包括:线序整理电路;
所述线序整理电路连接在所述主板和所述屏控制信号处理电路之间,包括多个输入插座和两个输出插座;
所述线序整理电路用于将所述主板的输出端的线序与所述屏控制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的线序进行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电路包括:输入插座、输出插座以及供电电路;
所述转接电路通过所述输入插座与所述主板的输出插座连接,接收所述主板发送的所述第一上屏信号和所述屏控制信号;
所述转接电路通过所述输出插座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输入插座连接;
所述转接电路将所述第一上屏信号通过所述输出插座中的上屏信号输出引脚发送给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输入插座的上屏信号输入引脚;
所述供电电路通过输出插座的供电引脚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输入插座的电源引脚连接,为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提供供电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电路的输入插座为两个60pin插座,所述转接电路的输出插座为51pin插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电路还包括:控制信号输出端;
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转接电路通过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将所述屏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信号检测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包括第二显示面板;若所述控制指令为用于指示所述主板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二显 示面板的信号的第二控制指令,则所述主板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主板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生成第二上屏信号和所述屏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上屏信号为多组P2P信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具有多组P2P信号接口;
所述主板还用于将所述第二上屏信号和/或所述屏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显示面板,驱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板包括:主芯片、电源管理PMU电路、伽玛校正GAMMA电路、电平转换电路以及输出插座;所述主芯片为SOC和TCON芯片的集成芯片;
所述主芯片的供电控制引脚与所述PMU电路的电源引脚连接,向所述PMU电路提供供电电压;所述主芯片通过总线引脚与所述PMU电路和所述GAMMA电路的总线引脚连接,与所述PMU电路和所述GAMMA电路进行通信;所述主芯片通过驱动控制引脚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引脚连接,向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发送驱动控制信号;所述PMU电路与所述GAMMA电路连接;所述输出插座与所述主芯片的上屏信号输出引脚连接,并于所述PMU电路、所述GAMMA电路和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引脚连接;
所述主芯片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所述上屏信号和控制信号;
所述PMU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所述电压控制信号;
所述GAMMA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所述GAMMA电压信号;
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主芯片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得到驱动控制信号,并将所述驱动控制信号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板的输出插座为两个60pin插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测试方法,应用于一种测试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主板和与所述主板连接的显示模组,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主板获取控制指令;
所述主板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与显示模组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
所述主板根据所述上屏信号和/或所述屏控制信号驱动所述显示模组进行显示;
其中,所述上屏信号为多组差分信号对;所述屏控制信号包括伽马校正 GAMMA电压、为显示面板提供供电的电压控制信号以及用于驱动显示面板显示的驱动控制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显示模组显示的内容是否满足预设置的显示标准;
若是,则所述主板生成的上屏信号正常;
否则,所述主板生成的上屏信号异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连接的转接电路,若所述控制指令为第一控制指令,则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与显示模组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包括:
所述主板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生成第一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上屏信号为8组符合数字接口标准VbyOne的差分信号对;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面板具有VbyOne接口;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信号;
所述主板将所述第一上屏信号通过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转接电路发送给所述第一显示面板,驱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信号检测电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转接电路对所述屏控制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再将所述屏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信号检测电路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屏控制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包括:
将所述屏控制信号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将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升压,得到处理后的屏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信号检测电路根据接收到的屏控制信号和预设置的各路电压的标准范围,确定每个屏控制信号是否处于对应的电压的标准范围内;
若是,则确定所述主板生成的屏控制信号正常;
若存在至少一个屏控制信号不处于对应的电压的标准范围内,则确定所述主板生成的屏控制信号异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包 括第二显示面板,若所述控制指令为第二控制指令,则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与显示模组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包括:
所述主板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生成第二上屏信号和所述屏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上屏信号为多组P2P信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具有多组P2P信号接口;
所述主板将所述第二上屏信号和/或所述屏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显示面板,驱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控制指令,包括:
在开机启动过程中,所述主板检测待控制的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所述规格信息包括数据格式、控制信号、接口类型以及协议类型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规格信息,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待设置的屏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待控制的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包括:
检测是否在开机启动过程中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一操作;若是,则确定所述规格信息为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对应的规格信息;否则,确定所述规格信息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对应的规格信息;
或者,
检测是否存在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控制装置测试装置连接的移动存储介质;若是,则所述主板读取所述预置文件,并根据所述预置文件,确定所述待控制的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否则,确定所述规格信息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对应的规格信息;其中,所述移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所述预置文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与显示模组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包括:
在Boot阶段,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设置与所述待设置的屏参数对应的环境变量;
在系统启动阶段,通过检测当前设置的环境变量,设置与所述环境变量对应的屏参数;
根据所述屏参数,生成与所述显示模组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置与所述待设置的屏参数对应的环境变量,包括:
确定上一次开机时设置的屏参数与所述待设置的屏参数是否一致;
若不一致,则根据所述待设置的屏参数设置对应的环境变量。
本申请提供一种主板测试装置,包括:工作台,包括底座和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架;载板,浮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可相对于所述底座弹性升降而靠近或远离所述底座;所述载板用于承载主板,其上设有多个贯通的检测孔;多个探针,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对应于所述检测孔设置,并在所述载板下移时能够贯穿所述检测孔,以对应对接所述主板的检测位;及下压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位于所述载板机构的上方;所述下压机构包括驱动件、压板以及多个压柱;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连接并驱动所述压板升降;多个压柱均安装于所述压板上,并向下伸出,各所述压柱能够相对于所述压板弹性升降;所述压柱的下端用于弹性抵接主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板开设有多个容纳槽,该容纳槽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压柱的上端容纳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接,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柱的下端的截面在向下的方向上渐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导向柱和第二弹性件;所述导向柱固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载板与所述底座,使得所述载板能够沿所述导向柱弹性升降,而靠近或远离所述底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安装座、手柄、连杆和驱动杆;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所述安装座的一端铰接所述手柄,另一端开设有导向孔;所述驱动杆贯穿所述导向孔,所述驱动杆的一端经所述连杆铰接所述手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板;所述手柄能够绕所述安装座摆动,以带动所述驱动杆沿所述导向孔移动,从而驱动所述压板上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包括连接段和握柄段;所述握柄段连接所述连接段,并与所述连接段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握柄段与所述连接段的连接处与所述连杆的端部铰接;所述连接段远离于所述握柄段的端部与所述安装座的端部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探针具有外筒和弹性凸伸出所述外筒的接触部;所述外筒可拆卸地固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接触部在朝向所述载板的方向上竖直 地延伸,且能够弹性对接所述主板的对应的检测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件连接并驱动压板升降,多个压柱均弹性安装于压板内,并向下伸出,在压柱的下端弹性抵接主板时,载板向下靠近底座,使得主板与探针接触,而定位承载主板的载板受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从而主板在与探针接触时受到两股反向的弹性作用力,降低主板与探针的刚性损伤,并降低探针所承受的负荷,进而避免探针翘曲,提高探针的使用寿命,另外,探针贯穿载板的检测孔接触主板,进一步地避免探针翘曲。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包括控制器接收用户操作或者检测预置文件后,控制驱动装置来生成第一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第一上屏信号在转接装置中进行转换,得到第二上屏信号,其中,第二上屏信号能够驱动显示面板进行屏幕点亮,屏控制信号能够输出到测试盒进行检测。
通过上述方案,能够匹配不同的显示面板进行调试或者维修,不必非要找与驱动装置所对应的显示面板,节省了调试和维修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Gate工作时序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压电路;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板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主板测试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主板测试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本申请主板测试装置的主视图;
图20是图19的A向的剖视图;
图21是图20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2是图20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3是图22的E处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00、主板测试装置;1200、显示屏;1300、上位机;
11、工作台;111、底座;112、支撑架;
12、载板机构;121、导向柱;122、载板;1221、检测孔;123、第二弹性件;
13、探针;131、外筒;132、接触部;
14、下压机构;141、驱动件;1411、安装座;14111、导向孔;1412、手柄;14121、连接段;14122、握柄段;1413、连杆;1414、驱动杆;142、压板;1421、容纳槽;143、压柱;144、第一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 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相关技术中,往往通过将计数器控制寄存器(Timer Control Register,TCON)板整合到电视主板上,即TCONLESS方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然而,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在主板与显示面板的型号不匹配时,无法点亮显示面板,进而给工厂调试和售后维修带来不便。
针对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测试装置,能够使主板在匹配销售产品中使用的显示面板的同时也能兼容用于调试以及维修的显示面板。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测试装置进行说明。
本方案中的测试装置,可以应用于任一具有显示屏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视、个人计算机、笔记本、可穿戴等,也可以应用于工业设备、或者医疗设备等等。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测试装置包括:主板01和显示模组02,主板01与显示模组02连接,该主板内置有屏驱动(TCON)电路,可以理解,该主板通过TCON电路能够实现TCON板的全部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01与显示模组02可通过两对60pin插座连接,即在主板01的输出端设置有两个60pin插座,显示模组02的输入端设置有对应的两个60pin插座,主板01通过输出端的两个60pin插座与显示模组02的输入端的两个60pin插座连接。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定主板01和显示模组02连接的插座是60pin,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不同规格的插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可以包括显示面板,或者,还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连接的功能性电路、转接电路或者其他器件等。
主板01用于获取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生成与显示模组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其中,上屏信号为多组差分信号对,控制指令为主板通过检 测用户操作或者检测预置文件生成的,屏控制信号包括伽马校正GAMMA电压、为显示面板提供供电的电压控制信号以及用于驱动显示面板显示的驱动控制电压。主板01还用于根据上屏信号和/或所述屏控制信号驱动所述显示模组进行显示,相应的,显示模组02被配置为根据上屏信号和/或屏控制信号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方案提供的获取控制指令的方法包括:在系统引导(Boot)阶段,主板01对用户操作和预置文件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待控制的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其中,规格信息包括数据格式、控制信号、接口类型以及协议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再根据规格信息,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包括待设置的屏参数。
例如,检测用户是否通过遥控下发了请求指令,该请求指令用于请求进入调试或者维修环境,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请求指令可以是通过特定的遥控下发的,也可以是通过按压特定的按键下发的;再例如,检测是否存在预置文件,该预设文件用于指示需要进入调试或者维修环境,或者,检测预置文件中的内容,根据内容判断是否需要进入调试或者维修环境,在一些实施例中,预置文件可以设置在外接存储设备中,例如存储于U盘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需要进入调试或者维修环境,则确定待控制的显示模组为用于对主板进行调试或者维修的显示模组,例如符合数字接口标准(VbyOne,VB1)的显示模组;或者,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不进入调试或者维修环境,则确定待控制的显示模组为正常生产及销售(非调试或维修环境)中使用的显示模组,例如符合EPI/ISP/CEDS/USIT/CMPI协议的显示模组。进而,根据待控制的显示模组的不同,生成不同的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控制指令的方法还包括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
其中,上屏信号根据显示模组的不同为不同的多组差分信号对,例如,若显示模组为调试或维修主板时使用的通用VB1显示模组,则上屏信号为8组VB1差分信号对,若显示模组为正常生产或销售时使用的与主板匹配的端对端(Point to Point,P2P)显示模组,则上屏信号为12组P2P信号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到的VB1显示模组是仅接收VB1信号的那类显示模组,而为了方便起见,将接收其他信号的那些显示模组称为正常生产或销售时使用的与主板匹配的端对端显示模组。当然,也不限定是接收信号的格式就是P2P, 方案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义传输信号的格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试装置,包括主板01和与主板01连接的显示模组02,主板01内置有屏驱动电路,主板01用于获取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生成与显示模组02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其中,上屏信号为多组差分信号对,控制指令为所述主板通过检测用户操作或者检测预置文件生成的,主板01还用于根据上屏信号和/或所述屏控制信号驱动所述显示模组进行显示,根据待控制的不同的显示面板,获取对应的控制指令,实现了对不同显示面板的控制,尤其在对主板进行调试或者维修时采用通用的显示模组,增加了TCONLESS方案的实用性,节省了调试和维修的成本。
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模组02包括第一显示模组021,如图2所示,第一显示模组021中包括第一显示面板0211,该第一显示面板0211通常为对主板进行调试或者维修时使用的通用的显示面板,例如VB1显示面板,其具有VB1接口,因VB1显示面板的输入端往往设置有51pin插座,无法与主板01直接连接,因此,在第一显示模组021中除第一显示面板0211,还包括转接电路0212,第一显示面板0211与转接电路0212连接。
基于显示模组02为第一显示模组021,控制指令应为用于指示主板01生成对应于第一显示面板021的信号的第一控制指令,则主板01的输出端通过转接电路0212与第一显示面板0211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转接电路0212用于为第一显示面板0211提供供电电压;主板01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生成第一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其中,第一上屏信号为8组符合数字接口标准VB1的差分信号对。
主板01还用于将第一上屏信号通过转接电路0212发送给第一显示面板0211,驱动第一显示面板0211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显示面板0211显示的内容对主板01进行调试或者维修。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电路0212可以独立于第一显示模组021,连接于主板和第一显示模组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信号检测电路03。
主板01通过转接电路0212与控制信号检测电路03连接。
转接电路0212用于对主板01发送的屏控制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再将屏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信号检测电路03。
控制信号检测电路03用于检测屏控制信号是否正常。
在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二,结合图4a所示,转接电路0212包括:屏控制信号处理电路100。
屏控制信号处理电路100包括:模数转换子电路101、微控制单元MCU子电路102、电平转换子电路103;MCU子电路102分别与模数转换子电路101和电平转换子电路103连接;
模数转换子电路101用于将屏控制信号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MCU子电路102用于从模数转换子电路101获取的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发送给电平转换子电路103,电平转换子电路103用于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升压。
示例性的,经模数转换子电路101转换得到的数字信号为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ransistor transistor logic,TTL)电平信号,电平转换子电路103将TTL电平信号进行升压,转换为符合RS232标准的电平信号。
结合图4a和4b所示,转接电路0212还包括:输入插座104、输出插座105以及供电电路1。
转接电路0212通过输入插座104与主板01的输出插座连接,接收主板01发送的第一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转接电路0212通过输出插座105与第一显示面板021的输入插座XP3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01的输出插座包括两个60pin插座,分别为XP11和XP12。
转接电路0212将第一上屏信号通过输出插座中的上屏信号输出引脚(例如VB1_0N~VB1_7N、VB1_0P~VB1_7P)发送给第一显示面板021的输入插座XP3的上屏信号输入引脚(例如VB1_0N~VB1_7N、VB1_0P~VB1_7P)。
供电电路1通过输出插座的供电引脚VCC_Panel与第一显示面板021的输入插座XP3的电源引脚VCC_Panel连接,为第一显示面板021提供供电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电路0212的输入插座为两个60pin插座,转接电路0212的输出插座为一个51pin插座。
本实施例中,在需要对主板01进行调试时,与主板01连接的显示模组02为第一显示模组021,主板01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向第一显示模组021输出对应的上屏信号和驱动信号,驱动第一显示模组021显示,通过结合第一显示模组021显示的内容,实现对主板01的调试或者维修,而不需对每个主板匹配各自的显示模组进行调试或者维修,节约了成本,增加了TCONLESS方案的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电路0212还包括:控制信号输出端XP5;控制信号输出端XP5与控制信号检测电路03的输入端连接;
转接电路0212通过控制信号输出端XP5将屏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信号检测电路03。其中,屏控制信号为经过屏控制信号处理电路100处理得到的屏控制信号,屏控制信号包括电压控制信号,例如VCOM电压、VGH电压、VGL电压、VDDA电压、主板的GAMMA电路输出的GAMMA电压(VG1、VG7、VG8和VG14);还包括驱动控制信号,例如主板的电平转换电路输出的驱动控制信号(HC1~HC8、ST1、LC1、LC2和VSS_XON)等。
本实施例中,主板01将屏控制信号经过转接电路0212的控制信号输出端XP5发送至控制信号检测电路03,实现了对屏控制信号的检测,通过检测屏控制信号是否正常,对主板01进行调试或者维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三,如图4c所示,转接电路0212还包括:线序整理电路200;
线序整理电路200连接在主板01和屏控制信号处理电路100之间,包括多个输入插座201和两个输出插座202;
线序整理电路200用于将主板01的输出端的线序与屏控制信号处理电路100的输入端的线序进行匹配。
根据主板01的线序或者接口封装,将主板01的输出端分别与线序调整电路200中对应的一对插座连接,例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的与输入插座1和输入插座2连接,或者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的分别与输入插座3和输入插座4连接。
本实施例中,转接电路0212还包括线序整理电路200,根据主板01的线序及接口封装,选择线序调整电路200中对应的一对输入插座,使主板01和线序整理电路200中的对应的一对输入插座连接,接收主板01输出的上屏信号和 屏控制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由线序调整电路200的两个输出插座202输出给屏控制信号处理电路100,实现了对多种不同线序或者不同接口封装的主板的兼容,避免了对多种主板匹配多个屏控制信号处理电路100导致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模组02包括第二显示模组022,如图5所示,第二显示模组022中包括第二显示面板0221,该第二显示面板0221通常为产品生产或者销售时使用的与主板01匹配的显示面板,而非调试或者维修时使用的通用的显示面板,例如P2P显示面板,其具有P2P信号接口,且符合EPI/ISP/CEDS/USIT/CMPI协议。
基于显示模组02为第二显示模组022,控制指令应为用于指示主板01生成对应用第二显示面板0221的信号的第二控制指令,则主板01的输出端与第二显示面板0221的输入端连接。
主板01用于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生成第二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其中,第二上屏信号为多组P2P信号对。
主板01还用于将第二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二显示面板022,驱动第二显示面板022进行显示。
在图1至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主板01包括:主芯片011、电源管理PMU电路012、伽玛校正GAMMA电路013、电平转换电路014以及输出插座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芯片011为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和TCON芯片的集成芯片,或者为SOC和TCON芯片的组合芯片,或者,为集成有TCON芯片功能的SOC。
主芯片011的供电控制引脚VCC_Panel_ctrol与所述PMU电路012的电源引脚VCC_Panel连接,向PMU电路012提供供电电压;主芯片011通过总线引脚(例如I2C_SDA、I2C_SCL)与PMU电路012和GAMMA电路013的总线引脚(例如I2C_SDA、I2C_SCL)连接,与PMU电路012和GAMMA电路013进行通信;主芯片011通过驱动控制引脚(例如Panel_LC、Panel_YDIO、Panel_TER、Panel_Yclk)与电平转换电路014的输入引脚(例如Panel_LC、Panel_YDIO、Panel_TER、Panel_Yclk)连接,向电平转换电路014发送驱动 控制信号;PMU电路012(例如VDDA引脚和VDDD引脚)与GAMMA电路013(例如VDDA引脚和VDDD引脚)连接;输出插座015与主芯片011的上屏信号输出引脚(例如P2P_0N~P2P11N、P2P_0P~P2P_11P)连接,并于PMU电路012、GAMMA电路013和电平转换Levelshift电路014的输出引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插座015包括两个60pin插座XP1和XP2。
主芯片011用于根据控制指令生成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
PMU电路012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输出电压控制信号,电压控制信号可以为显示面板供电,示例性的,该电压控制信号包括VCOM电压信号、VGH电压信号、VGL电压信号、VDDA和VDDD电压信号等。
GAMMA电路013用于根据控制信号,例如VDDA、VDDD电压信号,生成GAMMA电压信号,并输出GAMMA电压信号,例如VG1、VG7、VG8、VG14。
Levelshift电路014用于将主芯片011发送的控制信号,例如Panel_LC、Panel_YDIO、Panel_TER、Panel_Yclk、CPV1、CPV2等,进行电平转换,并将转换后的驱动控制信号输出,例如HC1~HC8、ST1、LC1、LC2和VSS_XON。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01根据获取的控制指令,生成与显示模组对应的驱动控制电压,该驱动控制电压可以是一种时序控制信号。结合图7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Gate工作时序示意图,示例性的,主芯片011根据控制指令,生成控制信号,例如CPV1信号和CPV2信号,CPV1信号和CPV2信号为面板端Levelshift电路的输入端,共同决定时序控制CLK(CLK1-CLK6)信号,CPV1的下降沿作为CKL1的起始,CPV2的上升沿作为CLK1的终止,依此类推直至2160行全部扫描完,Levelshift电路根据CPV1信号、CPV2信号以及预设置的STV(用于控制每一帧面板Gate工作时序,低电平有效,高电平复位)信号,生成并输出时序控制信号(CLK1-CLK6),如图7,CLK1-CLK6为2160行Gate工作时序,作为Levelshift芯片的输出,高电平为VGH,低电平为VGL(负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转接电路0212接收主板01发送的屏控制信号之前,需要对各路信号进行分压,本方案提供一种取样电路,该取样电路包括多个如图8所示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压电路,设置于转接电路0212中与转接电路的 各信号输入端连接,将主板01输出的屏控制信号调整至模数转换子电路的输入电压范围。该分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电阻R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和R3的一端连接,R1的另一端连接至转接电路输入插座中对应的信号引脚,R3的另一端连接至模数转换电路201,针对不同的信号设置不同的电阻大小。
以电压控制信号VDDA为例,该信号是通过覆晶薄膜(Chip On Flex,or,Chip On Film,COF)给显示面板供电的,其电压范围依据不同面板而不同,介于14-18V范围之内,而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电压范围是10V以内,因此需要通过连接分压电路以满足要求,在一些实施例中,R1=10k欧姆、R2=10k欧姆、R3=47k欧姆;再例如,测试得到的CLK1信号输出为VGL,即-5.5V,依然采用如图8所述的分压电路,在一些实施例中,R1、R2、R3均为100K欧姆,将CLK1调整至满足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电压范围。本方案通过对主板01不同的输入信号设置不同的分压电阻,兼容各个面板的正负电压的取样电路设计。
示例性的,本方案中模数转换电路使用的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芯片为ADS8688DBT,支持8路信号输入,带SPI通讯的16位ADC处理能力,输入电压从±10V,±5V,±2.5V,0到10V和0到5V,该芯片工作电压为5V。在一些实施例中,ADS8688DBT芯片的数量为5个。芯片工作时,采集到的正负电压均可以通过“差分信号”形式输入接口输入ADS8688DBT,即一个电压信号一个参考电平信号。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测试方法,可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测试装置中,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控制指令。
在本步骤中,安装于测试装置中的软件系统获取用于指示生成对应于所要驱动的显示模组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可以是自身生成的,或者可以是获取外部设备发送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控制指令,包括如图10所示的具体步骤,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S1011:在开机启动过程中,主板检测待控制的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
其中,规格信息包括数据格式、控制信号、接口类型以及协议类型中的至少一种。
检测待控制的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是否在开机启动过程中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一操作;若是,则确定规格信息为第一显示模组对应的规格信息;否则,确定规格信息为第二显示模组对应的规格信息。其中,第一操作可以是遥控按键的按压操作,例如连按两次开关键、长按音量键、同时按下开关键和菜单键等,该第一操作所触发的指令用于请求进入调试或者维修环境,在开机启动阶段,具体可以是Boot阶段,中检测到用户输入的第一操作,则确定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对应于第一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如果未检测到用户的第一操作,则确定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对应于第二显示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是否存在与测试装置连接的移动存储介质;若是,则主板读取预置文件,并根据预置文件,确定待控制的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否则,确定规格信息为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对应的规格信息;其中,移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预置文件,移动存储介质包括U盘、软盘、移动硬盘、光盘、存储卡等,预置文件可以是存储于移动存储介质中的.his格式的文件,预置文件的内容包括待控制的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若在开机启动阶段,具体可以是Boot阶段,检测到移动存储介质中的预置文件,则根据阈值文件中的内容确定待控制的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若未检测到连接有移动存储介质,或者,未检测到预置文件,或者预置文件中的内容未能提供相关信息,则主板默认待控制的显示模组为第二显示模组,并确定待控制的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为第二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
其中,第一显示模组为VB显示模组,第二显示模组为P2P显示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规格信息包括至少包括数据格式、控制信号、接口类型以及协议类型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步骤中的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具体可以是显示模组中的显示面板的规格信息。
S1012:根据规格信息,生成控制指令。
在本步骤中,根据待控制的显示模组的规格信息,生成对应于显示模组的控制指令,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可以是生成对应于显示模组中的显示面板的 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包括待设置的屏参数。
S102:根据控制指令生成与显示模组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
在本步骤中,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生成显示模组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针对显示模组的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可以是显示面板的不同,控制指令将指示生成不同的上屏信号,屏控制信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针对VB1显示模组,生成的上屏信号为8组VB1差分信号对,针对P2P显示模组,则生成的上屏信号为12组P2P信号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步骤包括如图11所示的具体步骤,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S1021:在Boot阶段,根据控制指令,设置与待设置的屏参数对应的环境变量。
在本步骤中,根据控制指令中的待设置的屏参数,将环境变量设置为与该屏参数对应的环境变量,例如,待设置的屏参数为VB1屏参数,则将环境变量设置为VB1环境变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设置环境变量之前,应确定上一次开机时设置的屏参数与待设置的屏参数是否一致,或者确定上一次开机时设置的环境变量是否和待设置的屏参数对应的环境变量一致,若一致,则不需要设置环境变量,跳到下一步骤执行,若不一致,则执行本步骤中设置与待设置的屏参数对应的环境变量的过程。
S1022:在系统启动阶段,通过检测当前设置的环境变量,设置与环境变量对应的屏参数。
在系统启动阶段,对当前设置的环境变量进行检测,根据当前设置的环境变量设置对应的屏参数,例如当前环境变量为VB1环境变量,则设置屏参数为VB1屏参数。
S1023:根据屏参数,生成与显示模组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
其中,针对不同的显示模组生成的屏控制信号可以相同,针对不同显示模组生成的上屏信号一般不同。
S103:根据上屏信号和/或屏控制信号驱动显示模组进行显示。
其中,所述上屏信号为多组差分信号对,例如8组VB1差分信号对或者12组P2P信号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根据待控制的显示面板或显示模组的不同,生成不同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完成环境变量的设置,并输出屏参数,进而得到与待控制的显示面板或显示模组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以驱动不同的显示面板或显示模组进行显示,提高了主板的兼容性,在对主板进行调试或者维修时,可采用驱动通用的显示模组或者显示面板,实现对值班的调试或者维修。
本方案在主板驱动显示模组显示后,可结合显示模组的显示内容,检测主板或者主板生成的上屏信号是否正常。示例性的,确定显示模组显示的内容是否满足预设置的显示标准;若是,则主板生成的上屏信号正常;否则,主板生成的上屏信号异常。预设置的显示标准可根据领域内任一衡量显示效果的标准设定,也可以是预期显示内容的参照样本。
在图9至图1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在显示模组为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连接的转接电路时,若控制指令为第一控制指令,则根据控制指令生成与显示模组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包括:
S201:根据第一控制指令生成第一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
其中,第一上屏信号为8组符合数字接口标准VbyOne的差分信号对,第一显示面板通常为对主板进行调试或者维修时使用的通用的显示面板,例如VB1显示面板,其具有VB1接口,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生成对应于第一显示面板的信号。
S202:将第一上屏信号通过第一显示模组的转接电路发送给第一显示面板,驱动第一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当控制指令为第一控制指令时,生成对应于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第一显示面板通常为调试或者维修主板时使用的通用的VB1显示面板,因此,采用通用的显示面板对主板进行调试或者维修,为调试和维修节约了成本,并提高了TCONLESS方案的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方法还包括:转接电路对屏控制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再将屏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信号检测电路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屏控制信号是否正常,对主板进行进一步的调试或者维修。
示例性的,对屏控制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包括:将屏控制信号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将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升压,得到处理后的屏控制信号。
控制信号检测电路将对处理后的屏控制信号进行检测,包括:控制信号检测电路根据接收到的屏控制信号和预设置的各路电压的标准范围,确定每个屏控制信号是否处于对应的电压的标准范围内;若是,则确定主板生成的屏控制信号正常;若存在至少一个屏控制信号不处于对应的电压的标准范围内,则确定所述主板生成的屏控制信号异常。
在图9至图1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显示模组为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包括第二显示面板时,若控制指令为第二控制指令,则根据控制指令生成与显示模组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包括:
S301:主板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生成第二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
其中,第二上屏信号为多组P2P信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具有多组P2P信号接口。
S302:主板将第二上屏信号和/或屏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二显示面板,驱动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以VB1显示面板和P2P显示面板为例,通过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对本方法如何切换驱动不同的显示面板进行说明,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Boot启动。
S12:检测用户操作或者配置文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进入特定模式后对用户操作或者配置文件进行检测,在没有进入特定模式时不进行该检测,而直接进入步骤S14,以免用户误操作和消耗系统功耗。
根据检测用户操作或者配置文件,确定需要进入调试或维修模式,或者确定待控制的显示面板为VB1显示面板,则进入步骤S13;根据检测用户操作或者配置文件,确定不需要进入调试或维修模式,或者确定待控制的显示面板为P2P显示面板,则进入步骤S14
S13:设置VB1屏参数输出,并进入步骤S15。
S14:设置P2P屏参数输出,并进入步骤S16。
S15:检测上次开机是否在VB1环境。
若是,则直接进入步骤S19:系统启动;若否,则进入步骤S17:设置VB1环境变量,并进入步骤S19:系统启动。
S16:检测上次开机是否在P2P环境。
若是,则直接进入S19:系统启动;若否,则进入步骤S18:设置P2P环境变量,并进入步骤S19:系统启动。
S20:检查环境变量。
若环境变量为VB1,则进入步骤S21:设置VB1屏参数;若环境变量为P2P,则进入步骤S22:设置P2P屏参数。
S23:切换完成。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板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主板200包括:
处理器201、存储器202以及计算机程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1具体为本方案中的主芯片,存储器202具体为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DDR)和/或存储器(Embedded Multi Media Card,EMMC)。
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202中,所述处理器2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实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
图15为主板的一种简单设计,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主板中处理器和存储器个数,图15仅以个数为1作为示例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2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201集成在一起。
当存储器202独立设置时,该主板还包括总线20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202和处理器201。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参考图16,包括:
控制器,被配置为检测用户操作或者检测预置文件生成控制指令;
驱动装置,被配置为响应所述控制指令,生成第一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
转接装置,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上屏信号转换成与显示面板匹配的第二上屏信号,并且输出所述屏控制信号;
显示面板,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上屏信号下执行屏幕点亮;
测试盒,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屏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在开机启动过程中,检测待控制的显示面板的规格信息,所述规格信息包括数据格式、控制信号、接口类型以及协议类型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所述规格信息,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待设置的屏参数,具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被配置为:
在Boot阶段,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设置与所述待设置的屏参数对应的环境变量;
在系统启动阶段,通过检测当前设置的环境变量,设置与所述环境变量对应的屏参数;
根据所述屏参数,生成所述第一上屏信号和所述屏控制信号。
例如:控制指令生成方式可以为:在系统引导(Boot)阶段,控制器对用户操作和预置文件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显示面板的规格信息,其中,规格信息包括数据格式、控制信号、接口类型以及协议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再根据规格信息,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包括待设置的显示面板相关参数。
例如,检测用户是否通过遥控下发了请求指令,该请求指令用于请求进入调试或者维修环境,该请求指令可以是通过特定的遥控下发的,也可以是通过按压特定的按键下发的;再例如,检测是否存在预置文件,该预设文件用于指示需要进入调试或者维修环境,或者,检测预置文件中的内容,根据内容判断是否需要进入调试或者维修环境,预置文件可以设置在外接存储设备中,例如存储于U盘中。
具体的介绍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这里不再展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所产生的上屏信号为多组差分信号对,例如可以为前文提到的8组VB1差分信号对,也可以为前文提到的12组P2P信号对。上屏信号的具体介绍可以参考前文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装置可以为前文提到的任一一种转接电路,具体介绍可以参考前文。其目的是为了匹配显示面板所要求的信号输入,通过转接装置,在驱动装置输入过来的信号提取出显示面板所需的信号,即第二上屏信号, 能够驱动显示面板正常显示;另外,还要在驱动装置输入过来的信号中提取出屏控制信号,这些信号被输入到测试盒子中进行测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VbyOne接口,所述第二上屏信号匹配所述VbyOne接口,并驱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显示。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的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P2P信号接口,所述第二上屏信号匹配所述P2P信号接口,并驱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显示。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的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装置还包括:模数转换子电路、微控制单元MCU子电路、电平转换子电路;
所述MCU子电路分别与所述模数转换子电路和所述电平转换子电路连接;
所述模数转换子电路用于将所述屏控制信号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所述MCU子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发送给所述电平转换子电路;
所述电平转换子电路用于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升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述转接装置还包括:所述线序整理电路,用于对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的第一上屏信号的线序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显示面板匹配的第二上屏信号;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控制信号包括伽马校正GAMMA电压、为显示面板提供供电的电压控制信号以及用于驱动显示面板显示的驱动控制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装置的输入插座为两个60pin插座,所述转接电路的输出插座为51pin插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试盒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屏控制信号和预设置的各路电压的标准范围,确定每个屏控制信号是否处于对应的电压的标准范围内;
若是,则确定所述屏控制信号正常;
若存在至少一个屏控制信号不处于对应的电压的标准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屏控制信号异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盒可以为电脑,即电脑通过数据线与转接装置相连,采集屏控制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判断是否处于各自的标准范围内;在一些 实施例中,测试盒还可以是基于需求设计的DSP装置,本申请不做限定。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接入不同的显示面板的情况下,都可以通过转接装置来生成接入显示面板对应的第二上屏信号,使得点亮该显示面板。这样就可以拿任一一个显示面板就能够实现测试的过程,不必须找到匹配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测试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主板测试装置。主板测试装置主要用于测试主板,并对主板上的各个测试位进行测试,其中,主板测试装置测试的对象也可以是与主板的结构相似的部件。主板测试装置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应用于各大检测工序中。
在相关技术中,主板测试装置中探针固定连接于工作台上,并刚性接触处于下降状态的主板,探针在承受主板的载荷时容易翘曲,使得探针的使用寿命较低。
图17是本申请主板测试装置1100的连接示意图。
参阅图17所示,主板测试装置1100能够搭配显示屏1200和上位机1300使用,通过主板测试装置1100中的集成电路电连接连接显示屏1200和上位机1300上位机1300,该集成电路接收主板测试装置1100对主板的检测信号,并经指定VbyOne配置文件输出VByOne屏参信号及其他信号,而显示屏1200直接输出测试结果,同时上位机1300计算后显示并判断采集电压是否正确。
图18是本申请主板测试装置1100的立体图。图19本申请主板测试装置1100的主视图。
参阅图18和图19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主板测试装置1100主要包括工作台11、载板机构12、多个探针13和下压机构14,载板机构12、多个探针13和下压机构14均位于工作台11上,工作台11包括底座111和安装于底座111上的支撑架112,载板机构12和多个探针13连接底座111上,下压机构14连接支撑架112,并面向载板机构12。
图20是图19的A向的剖视图。
结合图20所示,底座111在一些实施例中呈矩状,内设有容纳腔,该容纳腔可以用于存储电子部件。支撑架112安装于底座111上,可选地位于底座111 的一侧;支撑架112由多个支板连接而成,主要用于支撑其他部件。
载板机构12安装于底座111上,包括导向柱121、载板122和第二弹性件123。导向柱121固设于底座11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呈竖直向上。导向柱121具有多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具体的,导向柱121为圆柱。
载板122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平板,载板122与底座111间隔相对。载板122主要用于定位承载待检测的主板,载板122设有定位主板的定位槽,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槽的外轮廓与待检测的主板的外轮廓一致。
图21是图20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参阅图21所示,载板122上设有多个贯通的检测孔1221,该检测孔1221连通定位槽。检测孔1221相对于待检测的主板的检测位布置,检测孔1221可选为圆孔。另外,载板122贯穿导向柱121,并能够沿导向柱121升降,且靠近或远离底座111。
第二弹性件123具有弹性,可以为弹簧。第二弹性件123具有多个,位于载板122和底座111之间。多个第二弹性件123根据实际情况均匀地分布于载板122和底座111之间,多个第二弹性件123与导向柱121间隔设置。
第二弹性件123的一端连接底座111,另一端连接载板122,并施加弹性力至载板122上,使得载板122在升降的过程中受到弹性力,降低载板122在下降时的作用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弹性件123施力于载板122上,载板122并没有向上超出导向柱121。通过第二弹性件123使得载板122能够浮动安装于底座111上,从而实现载板122相对于底座111弹性升降而靠近或远离底座111。
多个探针13安装于底座111和载板122之间,并向上朝向载板122。探针13对应于检测孔1221设置,能够弹性对接主板的对应的检测位。
探针13具有外筒131和接触部132。外筒131具有中空结构,可拆卸地固设于底座111上。具体的,外筒131通过螺纹连接底座111。
接触部132用于弹性接触主板。接触部132安装于外筒131上,并弹性凸伸出外筒131,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部132的下端与外筒131的内壁弹性连接。接触部132在朝向载板122的方向上竖直地延伸,能欧贯穿检测孔1221,且能够弹性对接主板的对应的检测位。
图22是图20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23是图22的E处的内部结构图。
参阅图22和图23所示,下压机构14安装于支撑架112上,并位于载板机构12的上方。下压机构14用于施加压力至主板上,使得载板122竖直下降,使得探针13接触主板,此时,主板受到两股方向的弹性作用力,降低主板与探针13的刚性损伤,并降低探针13所承受的负荷,进而避免探针13翘曲,提高探针13的使用寿命,另外,探针13贯穿载板的检测孔1221接触主板,从而避免探针13翘曲。
下压机构14包括驱动件141、压板142以及多个压柱143。驱动件141安装于支撑架112上,驱动件141连接并驱动压板142和多个压柱143升降。
驱动件141主要提供驱动力,可以为手动式驱动件,也可以为电动式驱动件或气动式驱动件。
以驱动件141为手动式驱动件进行说明,驱动件141包括安装座1411、手柄1412、连杆1413和驱动杆1414。
安装座1411作为驱动件141的支撑部件,安装于支撑架112的一侧。安装座1411的一端铰接手柄1412,另一端开设有导向孔14111。
手柄1412作为驱动件141的摆动部,包括连接段14121和握柄段14122。连接段14121远离握柄段14122的一端铰接安装座1411的端部。握柄段14122连接连接段14121,并与连接段14121的夹角为锐角。
而握柄段14122与连接段14121的连接处与连杆1413的端部铰接,连杆1413的另一端部与驱动杆1414的上端铰接。驱动杆1414在一些实施例中呈长圆杆,与导向孔14111间隙配合,并沿导向孔14111升降,手柄1412能够绕支撑架112摆动,以带动驱动杆1414沿导向孔14111移动。
压板142在一些实施例中呈平板状,固定连接于驱动杆1414的下端。压板142随驱动杆1414的升降而升降,使得压板142在驱动件141的带动下实现上下移动。
压板142开设有多个容纳槽1421,该容纳槽1421的开口向下。该容纳槽1421内设有第一弹性件144,第一弹性件144为弹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44处于压缩状态。
压柱143具有多个,且与容纳槽1421一一对应。压柱143可选为圆柱,压柱143的上端容纳于容纳槽1421中,并与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件144弹性抵接,使得压柱143弹性安装于压板142内,并且压柱143在受压时候具 有向上移动的空间,从而实现主板的受力平衡。
压柱143的下端向下超出压板142,且面向于主板的非电子区,压柱143的下端的截面在向下的方向上渐缩,使得压柱143作用于主板上的面积较小,避免主板的表面大面积受损。
由于压柱143与压板142弹性连接,使得压柱143弹性抵接于主板。在手柄1412受到向下的压力时,手柄1412向下旋转,且经驱动杆1414带动压板142和压柱143竖直向下移动,并带动主板和载板122下降,此时,探针13贯穿检测孔1221,以对接主板的对应的检测位。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件141连接并驱动压板142升降,多个压柱143均弹性安装于压板142内,并向下伸出,在压柱143的下端弹性抵接主板时,载板122向下靠近底座111,使得主板与探针13接触,而定位承载主板的载板122受到第二弹性件123的作用力,从而主板在与探针13接触时受到两股反向的弹性作用力,降低主板与探针13的刚性损伤,并降低探针13所承受的负荷,进而避免探针13翘曲,提高探针13的使用寿命,另外,探针13贯穿载板122的检测孔接触主板,从而避免探针13翘曲。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 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被配置为检测用户操作或者检测预置文件生成控制指令;
    驱动装置,被配置为响应所述控制指令,生成第一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
    转接装置,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上屏信号转换成与显示面板匹配的第二上屏信号,并且,输出所述屏控制信号;
    显示面板,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上屏信号下执行屏幕点亮;
    测试盒,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屏控制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VbyOne接口,所述第二上屏信号匹配所述VbyOne接口,并驱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P2P信号接口,所述第二上屏信号匹配所述P2P信号接口,并驱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装置还包括:模数转换子电路、微控制单元MCU子电路、电平转换子电路;
    所述MCU子电路分别与所述模数转换子电路和所述电平转换子电路连接;
    所述模数转换子电路用于将所述屏控制信号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所述MCU子电路用于获取所述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发送给所述电平转换子电路;
    所述电平转换子电路用于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升压。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装置还包括:所述线序整理电路,用于对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的第一上屏信号的线序进行调整,得到与所述显示面板匹配的第二上屏信号。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控制信号包括伽马校正GAMMA电压、为显示面板提供供电的电压控制信号以及用于驱动显示面板显示的驱动控制电压。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装置的输入插座为两个60pin插座,所述转接电路的输出插座为51pin插座。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盒还用于,根 据接收到的屏控制信号和预设置的各路电压的标准范围,确定每个屏控制信号是否处于对应的电压的标准范围内;
    若是,则确定所述屏控制信号正常;
    若存在至少一个屏控制信号不处于对应的电压的标准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屏控制信号异常。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被配置为:在开机启动过程中,检测待控制的显示面板的规格信息,所述规格信息包括数据格式、控制信号、接口类型以及协议类型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规格信息,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待设置的屏参数。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为:
    在Boot阶段,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设置与所述待设置的屏参数对应的环境变量;
    在系统启动阶段,通过检测当前设置的环境变量,设置与所述环境变量对应的屏参数;
    根据所述屏参数,生成所述第一上屏信号和所述屏控制信号。
  11. 一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一种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主板和与所述主板连接的显示模组,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主板获取控制指令;
    所述主板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与显示模组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
    所述主板根据所述上屏信号和/或所述屏控制信号驱动所述显示模组进行显示;
    其中,所述上屏信号为多组差分信号对;所述屏控制信号包括伽马校正GAMMA电压、为显示面板提供供电的电压控制信号以及用于驱动显示面板显示的驱动控制电压。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显示模组显示的内容是否满足预设置的显示标准;
    若是,则所述主板生成的上屏信号正常;
    否则,所述主板生成的上屏信号异常。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连接的转接板,若所述控制指令为第一控制指令,则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与显示模组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包括:
    所述主板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生成第一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上屏信号为8组符合数字接口标准VbyOne的差分信号对;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第一显示面板具有VbyOne接口;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信号;
    所述主板将所述第一上屏信号通过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转接板发送给所述第一显示面板,驱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信号检测装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转接板对所述屏控制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再将所述屏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信号检测装置进行检测。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屏控制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包括:
    将所述屏控制信号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将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升压,得到处理后的屏控制信号。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信号检测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屏控制信号和预设置的各路电压的标准范围,确定每个屏控制信号是否处于对应的电压的标准范围内;
    若是,则确定所述主板生成的屏控制信号正常;
    若存在至少一个屏控制信号不处于对应的电压的标准范围内,则确定所述主板生成的屏控制信号异常。
  17.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包括第二显示面板,若所述控制指令为第二控制指令,则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与显示模组对应的上屏信号和屏控制信号,包括:
    所述主板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生成第二上屏信号和所述屏控制信号;其中,所述第二上屏信号为多组P2P信号对;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具有多组P2P信 号接口;
    所述主板将所述第二上屏信号和/或所述屏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第二显示面板,驱动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18. 一种主板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包括底座和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架;
    载板,浮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可相对于所述底座弹性升降而靠近或远离所述底座;所述载板用于承载主板,其上设有多个贯通的检测孔;
    多个探针,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对应于所述检测孔设置,并在所述载板下移时能够贯穿所述检测孔,以对应对接所述主板的检测位;及
    下压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位于所述载板机构的上方;所述下压机构包括驱动件、压板以及多个压柱;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连接并驱动所述压板升降;多个压柱均安装于所述压板上,并向下伸出,各所述压柱能够相对于所述压板弹性升降;所述压柱的下端用于弹性抵接主板。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主板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开设有多个容纳槽,该容纳槽内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压柱的上端容纳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接,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20.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导向柱和第二弹性件;所述导向柱固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载板与所述底座,使得所述载板能够沿所述导向柱弹性升降,而靠近或远离所述底座。
PCT/CN2020/075955 2019-10-28 2020-02-20 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WO2021082302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32230.9 2019-10-28
CN201921832230.9U CN211669319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主板测试装置
CN201911052923.0 2019-10-31
CN201911054219 2019-10-31
CN201911054132.1A CN112752090A (zh) 2019-10-31 2019-10-31 测试装置
CN201911052923.0A CN112750388A (zh) 2019-10-31 2019-10-31 测试方法
CN201911054132.1 2019-10-31
CN201911054219.9 2019-10-31
CN202010023282.2 2020-01-09
CN202010023282.2A CN112750389A (zh) 2019-10-31 2020-01-09 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82302A1 true WO2021082302A1 (zh) 2021-05-06

Family

ID=75714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0/075955 WO2021082302A1 (zh) 2019-10-28 2020-02-20 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WO (1) WO2021082302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33386U (zh) * 2011-03-16 2011-11-09 华容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电视主板测试夹具
CN106878814A (zh) * 2017-03-22 2017-06-2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兼容液晶电视标准屏和Tconless屏的系统及方法
CN107240371A (zh) * 2017-08-07 2017-10-1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conless屏的多屏参驱动数据正确性检查方法
CN206879010U (zh) * 2017-06-28 2018-01-1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电视tconless板的通用点屏装置
CN207215947U (zh) * 2017-08-04 2018-04-10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主板自动测试装置
CN110007216A (zh) * 2019-05-16 2019-07-12 创领心律管理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印刷电路板组件测试装置
CN110087008A (zh) * 2019-04-01 2019-08-02 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conless接口的兼容装置
CN110310586A (zh) * 2019-05-31 2019-10-08 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conless板的硬件调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33386U (zh) * 2011-03-16 2011-11-09 华容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电视主板测试夹具
CN106878814A (zh) * 2017-03-22 2017-06-2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兼容液晶电视标准屏和Tconless屏的系统及方法
CN206879010U (zh) * 2017-06-28 2018-01-1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电视tconless板的通用点屏装置
CN207215947U (zh) * 2017-08-04 2018-04-10 东莞华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主板自动测试装置
CN107240371A (zh) * 2017-08-07 2017-10-10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conless屏的多屏参驱动数据正确性检查方法
CN110087008A (zh) * 2019-04-01 2019-08-02 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conless接口的兼容装置
CN110007216A (zh) * 2019-05-16 2019-07-12 创领心律管理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印刷电路板组件测试装置
CN110310586A (zh) * 2019-05-31 2019-10-08 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conless板的硬件调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74441A1 (zh) 一种显示模组检测设备
CN100395720C (zh) 开关机自动化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CN202600083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组件测试装置及系统
CN101373589A (zh) 在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显示控制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1051434A (zh) 一种用于平板显示产品edid抄写及测试的方法
CN109522165A (zh) 显示模组测试平台
CN112752090A (zh) 测试装置
CN204480644U (zh) 显示模组edid数据读写测试装置
WO2019227731A1 (zh) 显示屏点灯测试装置及方法
WO2021082302A1 (zh) 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2750389A (zh) 测试装置
CN112750388A (zh) 测试方法
CN202256605U (zh) 主板接口负载能力测试装置
CN103777386A (zh) 一种lcm测试机
CN104900202A (zh) 一种驱动液晶屏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US7825680B2 (en) Componet supplied with an analog value
CN112492304A (zh) 一种tcon板和tconless主板功能测试系统
CN210136709U (zh) 一种背光测试装置以及显示器
CN110310586B (zh) 一种tconless板的硬件调试方法
CN101894057A (zh) 主板故障诊断卡
CN111402771A (zh) 一种显示驱动芯片和显示模组的检测设备
CN204256725U (zh) 一种检测装置
US11842704B2 (en) Mainboard with at least two interfaces to boost performance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displays and the related device and method
CN211505748U (zh) 显示模组的检测装置
CN213183606U (zh) 存储卡耗电特性用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08817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8817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