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8228269A1 -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8228269A1
WO2018228269A1 PCT/CN2018/090270 CN2018090270W WO2018228269A1 WO 2018228269 A1 WO2018228269 A1 WO 2018228269A1 CN 2018090270 W CN2018090270 W CN 2018090270W WO 2018228269 A1 WO2018228269 A1 WO 201822826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display
module
optical fingerprint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8/09027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王风平
钟轶良
成英华
张文涛
徐颖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188181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3629227B1/en
Priority to EP22196779.7A priority patent/EP4178183A1/en
Priority to US16/622,689 priority patent/US20200143134A1/en
Publication of WO201822826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8228269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Abstract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以及光学指纹模组,所述光学指纹模组位于所述显示屏背离出光面的一面且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所述光学指纹模组的指纹检测区在所述显示屏的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且光线可穿过所述显示屏照射到所述指纹检测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光学指纹模组检测指纹,并且将光学指纹模组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在手指按压屏幕时即可采集指纹,相比与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由于光学指纹模组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因此,无需额外占用移动终端前面板的空间,可以留出更多的面积用于设置显示屏,从而增大了显示屏的面积,进而增大了移动终端的显示面积,提高了屏占比。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6月1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PCT/CN2017/088275、发明名称为“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国际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是指通过指纹来识别个体的技术,通过比较实时采集到的指纹和预先保存的指纹,验证用户的真实身份。每个人(包括指纹在内)皮肤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叉点上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指纹是唯一的,并且终生不变。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上的指纹解锁结构均设置在显示屏外侧,即在移动终端的前面板上专门设置一块区域用于放置指纹解锁结构,由于该指纹解锁结构单独占用一块前面板区域,造成移动终端的前面板需要设置很大的非显示区域。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用以增加移动终端的显示面积,提高屏占比。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以及光学指纹模组,所述光学指纹模组位于所述显示屏背离出光面的一面且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所述光学指纹模组的指纹检测区在所述显示屏的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且光线可穿过所述显示屏照射到所述指纹检测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光学指纹模组检测指纹,并且将光学指纹模组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在手指按压屏幕时即可采集指纹,相比与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由于光学指纹模组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因此,无需额外占用移动终端前面板的空间,可以留出更多的面积用于设置显示屏,从而增大了显示屏的面积,进而增大了移动终端的显示面积,提高了屏占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屏背离出光面一面的显示屏保护层,且所述显示屏保护层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保护层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光线穿过所述通孔照射到所述指纹检测区。通过显示屏保护层保护显示屏,提高显示屏的安全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指纹检测区在所述显示屏的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通孔在所述显示屏的出光面的垂直投影内。保证了光线能够传递到指纹检测区与上,提高了指纹检测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光学指纹模组通过框贴胶与所述显示屏保护层粘接连接。通过粘接的方式将光学指纹模组与显示屏固定连接,在具体设置时,框贴胶围成一个 框形,中间露出指纹检测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光学指纹模组通过框贴胶与所述显示屏粘接连接。保证了连接时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光学指纹模组还通过光学胶与所述显示屏粘接连接,且所述光学胶设置在所述指纹检测区。更进一步的提高光学指纹模组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光学胶的透光率不小于90%。保证了光学指纹模组可靠的工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光学指纹模组包括传感器、封装所述传感器的封装层、与所述传感器连接的柔性电路板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显示屏一面的补强板,所述补强板与所述封装层固定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光学指纹模组包括传感器、封装所述传感器的封装层、与所述传感器连接的柔性电路板以及U形的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凹陷区域内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板的两个侧壁设置有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与所述显示屏保护层粘接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折弯结构与所述显示屏保护层通过框贴胶粘接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光学指纹模组检测指纹,并且将光学指纹模组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在手指按压屏幕时即可采集指纹,相比与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由于光学指纹模组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因此,无需额外占用移动终端前面板的空间,可以留出更多的面积用于设置显示屏,从而增大了显示屏的面积,进而增大了移动终端的显示面积,提高了屏占比。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了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了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了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了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首先介绍一下目前移动终端上指纹解锁结构3的设置方式,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由图1可以看出, 显示屏2以及指纹解锁结构3由终端的上端至下端顺序的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前面板1上,此时,前面板1上需要留出一个宽度为d的区域用来设置指纹解锁结构3,造成移动终端上的非显示区域比较宽,显示屏2占用的面积较小,采用该设置方式时,移动终端的屏占比较低(屏占比=显示屏2的显示区域面积/前面板1面积),不利于提高屏占比。
为了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即在移动终端的前面板大小不变时,增大显示屏10占用的面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一并参考图2及图3,图2示出了显示模组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显示模组的侧视图。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10以及光学指纹模组30,其中,光学指纹模组30位于显示屏10背离出光面的一面且与显示屏10固定连接,光学指纹模组30的指纹检测区311在显示屏10的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显示屏10的显示区域11内,且光线可穿过显示屏10照射到指纹检测区311。
首先参考图2,图2示出了显示模组的俯视图,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1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该显示屏10包含依次层叠的玻璃盖板、光学透明胶层、触控显示模组、保护层。该显示屏10为自发光显示屏,且显示屏10发出的光线可以穿过显示屏10照射出,使显示屏10正常显示画面,此外,外部的光线也可射入到显示屏10并穿过显示屏10照射到光学指纹模组30上。
该显示屏10包含显示区域11以及非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11及非显示区域是在显示屏10的出光面上划定的区域。如图2中所示,位于显示屏10中间的部分为显示区域11,环绕显示区域11的部分为非显示区域,该非显示区域为一个框形区域,并用于遮挡显示面板上的走线。此外,为了保护显示屏10,该显示屏10背离出光面一面还设置了显示屏保护层20,该显示屏保护层20与显示屏10固定连接,此外,显示屏保护层20上设置有通孔21,该通孔21形成了手指反射光线到达指纹检测区311接收手指反射光线的通路,该反射光线穿过通孔21后照射到指纹检测区311。在具体设置时,该通孔21可以为不同的形状,如圆形、矩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检测指纹的装置为光学指纹模组30,该光学指纹模组30接收从手指的反射光线,并通过该反射光线判断手指的指纹。在本申请中,为了改善移动终端的屏占比,将光学指纹模组30设置在了显示屏10的下方,即光学指纹模组30位于显示屏10背离出光面的一侧。为了保证光学指纹模组30工作的可靠性,光学指纹模组30的指纹检测区311位于显示屏10的显示区域11范围内,在具体设置时满足如下条件:光学指纹模组30的指纹检测区311在显示屏10的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显示屏10的显示区域11内。其中,光学指纹模组30的指纹检测区311为光学指纹模组30上用于检测指纹的区域,其为光学指纹模组30的传感器31的感应区域,在使用时,显示屏10发出的光照射到指纹上,并经指纹反射回来,反射回的光线可以穿过显示屏10照射到光学指纹模组30的指纹检测区311,使得光学指纹模组30可以正常的工作。
参考图2,图2中的虚线示出了光学指纹模组30的指纹检测区311。由于图2为显示模组的俯视图,该视图的方向为从竖直方向向下看向显示模组时的视图,而显示屏10的出光面垂直于视图的观测方向,因此,图2中所示的结构为将竖直高度上的不同部件显示在一个平面上,即出光面、指纹检测区311等位于同一平面。因此,表示指纹检测区311的虚线可以理解为在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所在的位置,由图2可以看出,该垂直投影的区域完全落入在显示区域11内。即指纹检测区311位于显示屏10的显示区域11内,一并参考图3,指纹反射出的光线可以照射到指纹检测区311内。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指纹检测区在显示屏10的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通孔21在显示屏10的出光面的垂直投影内。避免了屏幕保护层20遮挡到指纹反射的光线,保证了光线能够传递到指纹检测区与上,提高了指纹检测效果。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图2示出的指纹检测区311为长方形,该长方形仅仅是指纹检测区311的一个具体的示例,指纹检测区311还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形状,具体的指纹检测区311形状可以根据实际设计而定。
在具体设置时,仅需要指纹检测区311位于显示区域11范围内即可,不要求光学指纹模组30整个结构均位于显示区域11的范围内。对于光学指纹模组30的其他结构,可以位于显示区域11内,也可以位于显示区域11外。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如图3所示,该光学指纹模组30包括传感器31,封装传感器31的封装层32,以及与传感器31连接的柔性电路板33。其中,封装层32包裹传感器31,并使得传感器31上的指纹检测区311外露,在提高传感器31的安全的同时,保证传感器31可以接收到指纹反射的光线。柔性电路板33与传感器31连接,并用于将传感器31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移动终端的控制芯片。此外,为了提高光学指纹模组30的强度,该光学指纹模组30还设置了一层补强板34,该补强板34与封装层32固定连接。该补强板34为具有一定强度支撑的金属板或者塑料板,如钢板、铁板、铝板或者聚氯乙烯板。如图3所示,该补强板34位于所述封装层32背离所述传感器31的一面,即在光学指纹模组30组装到显示屏10后,封装层32背离显示屏10的一面。在具体设置时,光学指纹模组30的封装层32即可如图2所示的位于显示屏10的显示区域11内,也可以部分位于显示区域11外,在此不进行限定。
如图9所示,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应用到移动终端后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常见的移动终端。对比图1及图9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模组由于将光学指纹模组30设置在显示屏10的下方,因此,移动终端的前面板无需额外留出安放光学指纹模组30的区域,原来用于设置光学指纹模组30的区域可以减小宽度,仅仅留出用于遮挡显示屏10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D,相比与图1中需要留出宽度为d的区域来设置指纹模组30,可以看出,D远远小于d,并且省去的区域可以用来设置显示屏10,即增大显示屏10的面积,在移动终端的前面板大小不变时,显示屏10面积增大,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在具体设置时,为了光学指纹模组30与显示屏10之间的相对稳定,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光学指纹模组30与显示屏10固定连接。并且,在连接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连接,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以及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继续参考图2及图3,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10及光学指纹模组30的结构与上述实例中的结构相同,仅仅为了示出光学指纹模组30与显示屏1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指纹模组30与显示屏10之间粘接连接,具体的,光学指纹模组30通过框贴胶40与显示屏10粘接连接。如图3所示,该框贴胶40环绕传感器31的指纹检测区311设置一圈,并与封装层32粘接,在连接时,框贴胶40将显示屏10与封装层32粘接连接在一起,实现光学指纹模组30与显示屏10之间的相对固定。
此时,如图3所示,屏幕保护层20的通孔21较大,可以容纳光学指纹模组30的封装层32,以保证封装层32能够与显示屏10稳定的连接。
在采用此种连接方式时,传感器31和显示屏10之间为空气层,从而可以防止在粘接 时形成气泡对光线的传播带来干扰。
可选的,光学显示模组30还可以通过中框42与显示屏连接。如图7所示,中框42具有大于指纹检测区311,且小于显示屏保护层20的通孔21的第二通孔22。框贴胶41例如可以环绕第二通孔42设置一圈,从而保证粘结强度并防尘。中框42通过该框贴胶41与显示屏10连接,该框贴胶41厚度大于或等于显示屏保护层20即可,对中框42与显示屏保护层20之间的间隙不做限定。
光学指纹模组30通过框贴胶40与中框42的背离显示屏10的一侧表面粘结。如图7所示,该框贴胶40环绕传感器31的指纹检测区311设置一圈,并与封装层32粘接,在连接时,框贴胶40将中框42与封装层32粘接在一起,实现光学指纹模组30与中框42之间的相对固定。
其中,图7中中框42与显示屏10的连接关系为示意关系,中框42与显示屏10的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中框42与显示屏10连接的端部可以设置台阶结构(未图示),显示屏10中的保护玻璃(未图示)与所述台阶结构相连接,中框42与显示屏10的连接关系,以及中框10的具体结构、显示屏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形,如图4所示,光学指纹模组30还通过光学胶50与显示屏10粘接连接,且光学胶50设置在指纹检测区。即通过框贴胶40及光学胶50共同连接光学指纹模组30及显示屏10,此时,光学胶50覆盖指纹检测区311,框贴胶40环绕光学胶50设置,为了保证光学指纹模组30工作的稳定性,光学胶50的透光率不小于90%,如透光率为90%、95%、98%等。从而保证指纹反射的光线可以照射到指纹检测区311上。该光学胶可以为聚氨酯胶、有机硅凝胶、光固化胶等不同的光学胶。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10及光学指纹模组30的结构与上述实例中的结构相同,仅仅为了示出光学指纹模组30与显示屏1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指纹模组30与显示屏保护层20之间粘接连接,具体的,光学指纹模组30通过框贴胶40与显示屏保护层20粘接连接。如图5所示,该框贴胶40环绕传感器31的指纹检测区311设置一圈,并与封装层32粘接,在连接时,框贴胶40将显示屏保护层20与封装层32粘接连接在一起,实现光学指纹模组30与显示屏10之间的相对固定。
此时,如图5所示,屏幕保护层20的通孔21较小,且不允许封装层32穿过,以便屏幕保护层20能够与封装层32粘接连接。
在采用此种连接方式时,传感器31和显示屏10之间为空气层,从而可以防止在粘接时形成气泡对光线的传播带来干扰。
在采用该方式时,显示屏10不与光学指纹模组30直接接触,从而可以规避组装或维修过程中对显示屏10造成的损伤。提高显示屏10的安全性。
可选的,如图8所示的显示模组的结构,光学指纹膜组30还可以通过中框42与显示屏保护层20连接。如图8所示,中框42具有大于指纹检测区311,且小于或等于显示屏保护层20的通孔21的尺寸的第二通孔22,中框42通过框贴胶41粘结在显示屏保护层20上,光学指纹膜组30通过框贴胶40粘结在中框42的背离显示屏保护层20的一侧表面上。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指纹模组30包括传感器31,封装传感器31的封装层32,以及与传感器31连接的柔性电路板33;还包括U形的支撑板35,且支撑板35的凹陷区域内并与支撑板35固定连接,且支撑板35的两个侧壁设置有折弯结构,折弯结构与显示屏保护层20粘接连接。该U形的支撑板35可以理解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补强板34的一个变形,即将补强板34的两侧延伸并进行折弯,已形成一个支撑结构,并且该折弯结构与屏幕保护层20粘接连接,具体的,折弯结构与显示屏保护层20通过框贴胶40粘接连接。
在连接时,在折弯结构上涂覆一层框贴胶40,并将框贴胶40与显示屏保护层20粘接连接。
此时,如图6所示,屏幕保护层20的通孔21较小,且不允许封装层32穿过,以便屏幕保护层20能够与封装层32粘接连接。
在采用此种连接方式时,传感器31和显示屏10之间为空气层,从而可以防止在粘接时形成气泡对光线的传播带来干扰。
在采用该方式时,显示屏10不与光学指纹模组30直接接触,从而可以规避组装或维修过程中对显示屏10造成的损伤。提高显示屏10的安全性。
通过上述具体的实施例1、实施例2及实施例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指纹模组30可以与显示屏10之间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固定,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及实施例3仅仅是一种具体的连接方式的示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10与光学模组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已知的连接方式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与显示屏10连接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经弯折后位于该通孔的下方,则不言而喻,所述FPC也同样需要设置与通孔21形状尺寸对应的第二通孔,以提供必须的光线路径,进而,中框42可以通过框贴胶41粘结在该FPC上,或光学指纹模组30可以通过框贴胶40粘结在该FPC上,在此不予过多陈述。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框贴胶40、41与显示屏10出光面垂直的平面的上的宽度不限于图3-7中所示的宽度,只要保证不遮挡光学指纹传感器30的指纹检测区311即可。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上述任一项的显示模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光学指纹模组30检测指纹,并且将光学指纹模组30设置在显示屏10的下方,在手指按压屏幕时即可采集指纹,相比与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由于光学指纹模组30设置在显示屏10的下方,因此,无需额外占用移动终端前面板的空间,可以留出更多的面积用于设置显示屏10,从而增大了显示屏10的面积,进而增大了移动终端的显示面积,提高了屏占比。
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应用到移动终端后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常见的移动终端。对比图1及图9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模组由于将光学指纹模组30设置在显示屏10的下方,因此,移动终端的前面板无需额外留出安放光学指纹模组30的区域,原来用于设置光学指纹模组30的区域可以减小宽度,仅仅留出用于遮挡显示屏10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D,相比与图1中需要留出宽度为d的区域来设置指纹模组30,可以看出,D远远小于d,并且省去的区域可以用来设置显示屏10,即增大显示屏10的面积,在移动终端的前面板大小不变时,显示屏10面积增大,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以及光学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指纹模组位于所述显示屏背离出光面的一面且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所述光学指纹模组的指纹检测区在所述显示屏的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且光线可穿过所述显示屏照射到所述指纹检测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屏背离出光面一面的显示屏保护层,且所述显示屏保护层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保护层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光线穿过所述通孔照射到所述指纹检测区。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检测区在所述显示屏的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通孔在所述显示屏的出光面的垂直投影内。
  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指纹模组通过框贴胶与所述显示屏保护层粘接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指纹模组通过框贴胶与所述显示屏粘接连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指纹模组还通过光学胶与所述显示屏粘接连接,且所述光学胶设置在所述指纹检测区。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的透光率不小于90%。
  8.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指纹模组包括传感器、封装所述传感器的封装层、与所述传感器连接的柔性电路板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显示屏一面的补强板,所述补强板与所述封装层固定连接。
  9.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指纹模组包括传感器、封装所述传感器的封装层、与所述传感器连接的柔性电路板以及U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凹陷区域内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板的两个侧壁设置有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与所述显示屏保护层粘接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结构与所述显示屏保护层通过框贴胶粘接连接。
  11.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结于所述显示屏保护层的中框,所述光学指纹模组通过框贴胶与所述中框的背离所述显示屏保护层的一侧表面粘结。
  12.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结于所述显示屏的中框,所述光学指纹模组通过框贴胶与所述中框的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表面粘结。
  13. 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指纹检测区之间具有空气间隙。
  14. 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PCT/CN2018/090270 2017-06-14 2018-06-07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WO2018228269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818105.1A EP3629227B1 (en) 2017-06-14 2018-06-07 Display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EP22196779.7A EP4178183A1 (en) 2017-06-14 2018-06-07 Display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US16/622,689 US20200143134A1 (en) 2017-06-14 2018-06-07 Display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88275 WO2018227435A1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PCT/CN2017/088275 2017-06-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28269A1 true WO2018228269A1 (zh) 2018-12-20

Family

ID=646588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7/088275 WO2018227435A1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PCT/CN2018/090270 WO2018228269A1 (zh) 2017-06-14 2018-06-07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7/088275 WO2018227435A1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43134A1 (zh)
EP (2) EP3629227B1 (zh)
CN (1) CN109416558B (zh)
WO (2) WO201822743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26438A4 (en) * 2019-02-19 2022-04-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DISPLAY HAVING AN APERTURE HAVING A DIFFERENT SHAPE FROM THAT OF THE SENSOR
EP4044566A4 (en) * 2019-11-14 2022-12-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NECTION CLAMP WITH REINFORCEMEN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96660B1 (ko) 2016-04-19 2017-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지문 인식 기능을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운용 방법
US11017199B2 (en) * 2018-06-07 2021-05-2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sensor opening
CN111381390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EP3913523B1 (en) 2019-03-25 2023-08-09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474997A (zh) * 2019-07-30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0399015A (zh) * 2019-07-31 2019-11-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0599905A (zh) * 2019-08-29 2019-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0581910A (zh) 2019-09-17 2019-1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539061B (zh) * 2020-04-21 2023-06-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感应组件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45065U (zh) * 2016-05-31 2016-12-28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指纹辨识装置
WO2017070711A1 (en) * 2015-10-23 2017-04-27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fingerprint sensor and packaging
CN106709455A (zh) * 2016-12-23 2017-05-24 张帆 一种支持全屏光学指纹传感器的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74685A (zh) * 2017-01-18 2017-05-31 张帆 一种全屏显示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71681B2 (en) * 2012-07-26 2019-11-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eat de-bondable adhesive articles
CN103942559A (zh) * 2013-01-21 2014-07-23 义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感测装置以及影像感测装置的解码电路
US9690328B2 (en) * 2014-10-17 2017-06-2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ternal display module support
US9710689B2 (en) * 2015-10-30 2017-07-18 Essential Products, Inc. Fingerprint sensors for mobile devices
EP3236390B1 (en) * 2016-04-19 2021-1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205721515U (zh) * 2016-04-21 2016-11-23 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器
CN205721719U (zh) * 2016-04-22 2016-11-23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003884B2 (en) * 2016-06-16 2021-05-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ingerprint sensor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205809952U (zh) * 2016-07-01 2016-12-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的连接结构
CN106778620A (zh) * 2016-12-19 2017-05-31 徐片红 一种屏幕录入指纹的方法
CN106529516A (zh) * 2016-12-29 2017-03-22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6843390B (zh) * 2017-01-09 2020-02-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电子装置及显示屏组件的制作方法
CN106845436B (zh) * 2017-02-10 2020-06-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方法及触控屏
CN106774689B (zh) * 2017-03-07 2023-1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US10275634B2 (en) * 2017-03-16 2019-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sonic fingerprint sensor with acoustic shielding
CN107169452B (zh) * 2017-05-12 2020-04-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模组、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256067B (zh) * 2017-05-12 2021-03-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移动终端
KR102207690B1 (ko) * 2018-02-06 2021-01-26 선전 구딕스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언더-스크린 생체 특징 인식 장치, 생체 특징 인식 어셈블리 및 단말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70711A1 (en) * 2015-10-23 2017-04-27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fingerprint sensor and packaging
CN205845065U (zh) * 2016-05-31 2016-12-28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指纹辨识装置
CN106709455A (zh) * 2016-12-23 2017-05-24 张帆 一种支持全屏光学指纹传感器的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74685A (zh) * 2017-01-18 2017-05-31 张帆 一种全屏显示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3629227A4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26438A4 (en) * 2019-02-19 2022-04-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 DISPLAY HAVING AN APERTURE HAVING A DIFFERENT SHAPE FROM THAT OF THE SENSOR
US11789501B2 (en) 2019-02-19 2023-10-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with opening having shap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ensor
EP4044566A4 (en) * 2019-11-14 2022-12-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NECTION CLAMP WITH REINFORC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6558A (zh) 2019-03-01
EP3629227A1 (en) 2020-04-01
CN109416558B (zh) 2022-09-09
WO2018227435A1 (zh) 2018-12-20
EP4178183A1 (en) 2023-05-10
EP3629227B1 (en) 2022-12-07
EP3629227A4 (en) 2020-05-20
US20200143134A1 (en) 2020-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228269A1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US1121663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fingerprint sensor
CN210605745U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0691910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US11893822B2 (en) Terminal device
CN110799990B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EP3913523B1 (e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133443B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200074588A (ko) 플렉서블 인쇄 회로 기판과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전자 기기
CN107291163A (zh) 显示模组及终端
WO2018227399A1 (zh) 光学生物识别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9170433U (zh) 移动终端
WO2020077994A1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190143584A (ko) 광학센서 패키지
CN211698975U (zh) 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155685U (zh) 生物特征检测系统及其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
KR20180003904A (ko) 지문센싱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디바이스
CN210573820U (zh) 生物特征检测系统
KR20220021562A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모듈용 분할형 폼 테이프
CN207115259U (zh) 终端
JP4222289B2 (ja) 画像検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6625710U (zh) 指纹开关发光模块
JP2014002558A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CN110738136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180054335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88181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88181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