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5090221A1 - 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5090221A1
WO2015090221A1 PCT/CN2014/094268 CN2014094268W WO2015090221A1 WO 2015090221 A1 WO2015090221 A1 WO 2015090221A1 CN 2014094268 W CN2014094268 W CN 2014094268W WO 2015090221 A1 WO2015090221 A1 WO 201509022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shape
mobile terminal
cartridge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9426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路宽
Original Assignee
路宽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路宽 filed Critical 路宽
Publication of WO201509022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5090221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其包括:设置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二连接模块,与第二连接模块之间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模块,第一连接模块连接镜头组,镜头组与第一连接模块内的感光元件正对设置,所述感光元件以及镜头组均可与所述移动终端设备通信连接。本申请可以根据需要,将移动终端设备与外接摄像组件组合,实现高品质拍摄,满足用户对拍照摄像的高层次要求;该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安装到移动终端设备的过程简单,且拆卸方便,便于用户携带。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多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都配备了摄像头,但是受成本、美观程度以及安装空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移动终端配备的摄像头通常为性能一般的微型摄像头,因此很难实现例如光学变焦、精准对焦、光圈调节等功能,从而无法实现高品质的拍摄效果。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部分问题或者全部问题,提供可实现高品质摄像,且安装及拆卸均很方便的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其包括:设置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二连接模块,与第二连接模块之间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模块,第一连接模块连接镜头组,镜头组与第一连接模块内的感光元件正对设置,所述感光元件以及镜头组均可与所述移动终端设备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包括:圆筒状的外壳,外壳内设置与镜头组连接的连接部件,外壳底板内侧设置感光元件,外壳底板外侧设置固定柱,固定柱上安装第一卡片,固定柱相对的两侧设置过孔,两 个过孔的连线与第一卡片的长度方向垂直,过孔内设置凸块,凸块在受压时嵌入过孔内,在未被施压时凸出底板外侧;
所述第二连接模块包括:柱状卡筒,卡筒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处具有外凸的翼形;第二卡片的形状与第一卡片形状相同且第二卡片底面设置有突出其两端的凸翼,凸翼的形状与翼形形状相同;卡筒底部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形状与第二卡片形状相同且卡槽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处具有外凸的翼形,卡槽通过弹簧连接第二卡片;卡筒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上开设与卡槽形状相同的开孔,第一盖板上方设置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上开设与第一卡片形状相同的开孔;第二卡片连接的弹簧未发生形变时,凸翼嵌入第一盖板的翼形开孔处,第二卡片嵌入第二盖板上的开孔内。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包括:圆筒状的外壳,外壳内设置与镜头组连接的连接部件,外壳底板内侧设置感光元件,外壳底板外侧设置固定柱,固定柱上安装第一卡片,固定柱一侧设置过孔,过孔远离第一卡片,过孔内设置凸块,凸块在受压时嵌入过孔内,在未被施压时凸出底板外侧;
所述第二连接模块包括:柱状卡筒,卡筒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处具有外凸的翼形;第二卡片的形状与第一卡片形状相同且第二卡片底面设置有突出其两端的凸翼,凸翼的形状与翼形形状相同;卡筒底部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形状与第二卡片形状相同且卡槽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处具有外凸的翼形,卡槽通过弹簧连接第二卡片;卡筒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上开设与卡槽形状相同的开孔,第一盖板上方设置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上开设与第一卡片形状相同的开孔;第二卡片连接的弹簧未发生形变时,凸翼嵌入第一盖板的翼形开孔处,第二卡片嵌入第二盖板上的开孔内;其中,卡筒横截面形状满足在第一卡片进入卡筒且凸块嵌入第二盖板开孔内时,第一卡片和凸块嵌入卡筒内且在水平面内不能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包括:圆筒状的外壳,外壳内设置与镜头组连接的连接部件,外壳底板内侧设置感光元件,外壳底板外侧设置过孔,过孔内设置凸块,凸块形状与第一卡片形状一致,所述凸块开有通孔,通孔内部穿有固定柱,固定柱连接第一卡片,凸块在受压时嵌入过孔内,在未被施压时凸出底板外侧,所述第一卡片旋转一定角度或平移后,其外轮廓与所述凸块的外轮廓对齐;
所述第二连接模块包括:柱状卡筒,卡筒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处具有外凸的翼形;第二卡片的形状与第一卡片形状相同且第二卡片底面设置有突出其两端的凸翼,凸翼的形状与翼形形状相同;卡筒底部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形状与第二卡片形状相同且卡槽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处具有外凸的翼形,卡槽通过弹簧连接第二卡片,卡筒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上开设与卡槽形状相同的开孔,第一盖板上方设置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上开设与第一卡片形状相同的开孔;第二卡片连接的弹簧未发生形变时,凸翼嵌入第一盖板的翼形开孔处,第二卡片嵌入第二盖板上的开孔内;所述凸块及过孔的位置满足第一卡片进入卡筒且旋转一定角度或者平移一定距离后所述凸块可以嵌入第二盖板开孔内。
其中,所述凸块固定在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位于底板内侧,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端部设置第一安装端,第一连接柱上套设弹簧;连接杆上设置有楔形槽;底板内侧还设置有压杆,压杆一端为与楔形槽形状匹配的楔形块,压杆另一端设置按钮,按钮穿过外壳外壁上的开口而露出外壳外部,压杆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端部设置第二安装端,第二连接柱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变形方向与按钮的可按压方向一致,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均固定在外壳内部;按压按钮,楔形块嵌入楔形槽内,抵压连接杆使凸块嵌入过孔内。
其中,第一卡片上设置与感光元件电连接的第一接线区,卡槽的 外沿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接线区电连接的第二接线区,第二接线区与移动终端设备内部主电路连接;所述感光元件与第一接线区之间的连接线穿过所述固定柱中间开设的走线孔。
其中,所述镜头组或者第一连接模块内设有无线通信连接芯片,从而通过无线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设备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卡槽、第一盖板的开孔和第二盖板的开孔,均同轴设置;所述卡槽的深度等于第二卡片和凸翼的厚度之和,第一盖板的厚度等于凸翼的厚度,第二盖板的厚度等第二卡片的厚度,第一卡片的厚度等于外沿上方卡筒的深度,卡槽的深度不小于第二卡片和凸翼的厚度之和,所述凸块未被施压时,凸块在底板外侧的高度不小于固定柱的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卡片为方形,第一接线区包括两部分,分别设置在第一卡片的两端;相应地,第二接线区也包括两部分,分别设置在卡槽两侧的外沿上;第一接线区和第二接线区的位置相对应。
其中,所述卡筒内部的横截面相同且大于所述第一卡片旋转90度所扫过的形状。
(三)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中,通过设置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二连接模块,与第二连接模块之间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模块,第一连接模块连接镜头组,镜头组与第一连接模块内的感光元件正对设置,所述感光元件以及镜头组均可与所述移动终端设备通信连接;可以根据需要,将移动终端设备与外接摄像组件组合,实现高品质拍摄,满足用户对拍照摄像的高层次要求;该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安装到移动终端设备的过程简单,且拆卸方便,便于用户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至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的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的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和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的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模块连接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使用手机作为移动终端设备时手机的外形图。
图中:1:第一连接模块;101:第一卡片;102:固定柱;103:底板;104:凸块;105:第一接线区;106:第一安装端;107:第一连接柱;108:弹簧;109:压杆;110:按钮;111:第二连接柱;112:弹簧;113:第二安装端;114:连接杆;2:第二连接模块;201:卡筒;202:卡槽;203:外沿;204:第二接线区;205:第二卡片;206:凸翼;207:弹簧;208:第一盖板;209:第二盖板;3:镜头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 围。
本申请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包括设置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二连接模块,与第二连接模块之间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模块,第一连接模块连接镜头组,镜头组与第一连接模块内的感光元件正对设置,所述感光元件以及镜头组均可与所述移动终端设备通信连接。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移动终端设备与外接摄像组件组合,实现高品质拍摄,满足用户对拍照摄像的高层次要求;该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安装到移动终端设备的过程简单,且拆卸方便,便于用户携带。
下面结合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以及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中的移动终端设备可以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本实施例以手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连接模块1和第二连接模块2。
第一连接模块1具体包括:圆筒状的外壳,外壳内设置与镜头组3连接的连接部件,如图8所示,外壳底板103内侧,也即外壳内,设置感光元件,外壳底板103外侧设置固定柱102,固定柱102上安装第一卡片101,第一卡片101上设置与感光元件电连接的第一接线区105,固定柱102相对的两侧设置过孔,两个过孔的连线与第一卡片101的长度方向垂直,过孔内设置凸块104,凸块104在受压时嵌入过孔内,在未被施压时凸出底板103外侧;所述感光元件与第一接线区104之间的连接线穿过所述固定柱102中间开设的走线孔。
第一连接模块1的外壳内部还设置有控制凸块104嵌入或凸出底板103的控制机构;如图3所示,控制机构包括连接杆114,所述凸块104固定在连接杆114上,所述连接杆114位于底板103内侧,连接杆114 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107,第一连接柱107端部设置第一安装端106,第一连接柱107上套设弹簧108;连接杆114上设置有楔形槽;底板103内侧还设置有压杆109,压杆109一端为与楔形槽形状匹配的楔形块,压杆109另一端设置按钮110,按钮110穿过外壳外壁上的开口而露出外壳外部,如图9所示;压杆109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柱111,第二连接柱111端部设置第二安装端113,第二连接柱111上套设有弹簧112,弹簧112的变形方向与按钮110的可按压方向一致,第一安装端106和第二安装端113均固定在外壳内部;按压按钮110,楔形块嵌入楔形槽内,抵压连接杆114,以带动凸块104嵌入过孔内。其中,以凸块104位于连接杆114上方定义方位,则弹簧112未被压缩时,楔形槽的下表面高度位于楔形块的上下表面高度之间,以保证弹簧112压缩时,楔形块接触楔形槽的过程中,逐步将连接杆向下压。
本实施例中,凸块104设置有两块,为了实现连接杆114带动凸块104发生位置变化时两个凸块能够动作一致,为此,所述第一连接柱107设置有至少两个,均匀分布在连接杆114上,每个第一连接柱107的端部都设置第一安装端106,其上都套设有弹簧108。优选地,设置两个第一连接柱107,分别设置在连接杆114的两端。
通过按压按钮110,压杆109朝向连接杆114移动,同时弹簧112被压缩,连接杆109端部的楔形块逐渐接触连接杆114上的楔形槽,将连接杆114下压,同时带动凸块104向下移动,嵌入底板103内侧,此时,弹簧108被压缩;释放按钮110之后,弹簧112被释放,带动压杆109离开连接杆114,此时,弹簧108被释放,凸块104也被释放,凸出底板103外侧。
第二连接模块2包括:柱状卡筒201,卡筒201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处具有外凸的翼形,即卡筒201为近似圆筒,是在圆筒的结构上增加了两个相对的外凸的翼形环;第二卡片205的形状与第一卡片101形状相同且第二卡片205底面设置有突出其两端的凸翼206,凸翼206 的形状与翼形形状相同;卡筒201底部开设有卡槽202,卡槽202的形状与第二卡片205的形状相同且卡槽202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处具有外凸的翼形,卡槽202通过弹簧207连接第二卡片205,,卡槽202两侧的外沿203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接线区105电连接的第二接线区204,第二接线区204与移动终端设备内部主电路连接;卡筒201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208,第一盖板208上开设与卡槽202形状相同的开孔,第一盖板208上方设置第二盖板209,第二盖板209上开设与第一卡片101形状相同的开孔;第二卡片205连接的弹簧207未发生形变时,凸翼206嵌入第一盖板208的翼形开孔处,第二卡片205嵌入第二盖板209上的开孔内。
因第二连接模块2设置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在移动终端设备不外接摄像组件时,需要保证移动终端设备的外观完整、美观,所以设置了两层盖板,同时设置了第二卡片205和凸翼206相结合的结构,以使得未外接摄像组件时,弹簧207不发生形变,第二卡片205嵌入第二盖板209的开孔内,完全吻合,不留开孔和大的缝隙,此时,凸翼206卡在第二盖板209下方且嵌入第一盖板208的翼形开孔处,防止第二卡片205弹出第二盖板209外部。
第一连接模块1和第二连接模块2需要实现电连接,才能将外接摄像组件与移动终端设备连接起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片101为方形,第一接线区105包括两部分,分别设置在第一卡片101的两端;相应地,第二接线区204也包括两部分,分别设置在卡槽202两侧的外沿203上;第一接线区105和第二接线区204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202、第一盖板208的开孔和第二盖板209的开孔,均同轴设置,以实现第一连接模块1和第二连接模块2相连接时,第二卡片205和凸翼206的组合结构能够顺利嵌入卡槽202内。相应地,还需要满足,所述卡槽202的深度等于第二卡片205和凸翼206的厚度之和,第一盖板208的厚度等于凸翼206的厚度,第二盖板209的厚度 等第二卡片205的厚度,第一卡片101的厚度等于外沿203上方卡筒的深度,卡槽202的深度不小于第二卡片205和凸翼206的厚度之和,所述凸块104未被施压时,凸块104在底板103外侧的高度不小于固定柱102的高度,以实现第一连接模块1和第二连接模块2的连接吻合。
将摄像组件连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第一连接模块1安装在移动终端设备的第二连接模块2上。具体为,将第一卡片101与第二盖板209上的第二卡片205对齐,并按压第一连接模块1,使弹簧207发生变形,第二卡片205和凸翼206的组合结构嵌入卡槽202内,第一卡片101逐渐嵌入卡筒201内外沿203上部的空间内,此时,第一卡片101的接线区表面与第二接线区204所在的表面相平;转动第一连接模块1使其转动90°,实现第一接线区105的两部分分别和第二接线区204的两部分接触并电连接。在上述过程中,发生变化的还有凸块104,第一卡片105嵌入第二连接模块2的过程中,凸块104首先受第二盖板209挤压而嵌入底板103内侧,直到转动第一连接模块1使两接线区电连接的过程中,会顺带转动凸块104,凸块104恰好达到第二盖板209上的开孔位置时,凸块104的外压力被移出,凸块104被释放,凸块104嵌入第二盖板209上的开孔内,使得第一连接模块1在竖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均不能移动,实现了两连接模块之间的稳定连接。
然后,在第一连接模块1上外接上摄像组件即可。
在进行第一连接模块1和第二连接模块2的拆卸时,手动按压按钮110,使凸块104回缩至底板103内侧,转动第一连接模块1,使第一卡片101返回至第二卡片205上方,即可将第一连接模块1拔出;弹簧207恢复,第二卡片205和凸翼206恢复至第二盖板209和第一盖板208处。
本实施例的镜头组优选为可变焦的光学镜头组等,尤其是自动对焦镜头组,使用可变焦的光学镜头组进行拍摄时,通过光学变焦实现精确对焦,扩大了对焦的焦距范围和提高了拍摄品质。本实施例中的 感光元件以及镜头组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单反相机或者数码相机中的既有设备,也可以是单独设置的设备;由于本实施例中感光元件以及镜头组的大小和类型不受安装空间的限制,可以选择成像质量优秀的部件来进行拍摄,从而使对焦更精确,而很好地提高拍摄品质。
为了节省空间占用,所述卡筒201内部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相同且大于所述第一卡片101旋转90度所扫过的形状,即第一卡片101在卡筒201内部可以实现90度旋转,且旋转扫过的区域形状与卡筒201内部的形状相同,但卡筒201内部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一卡片101旋转90度扫过的面积,使得第一卡片101在旋转时与卡筒201之间留有气隙。
实施例二
参照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中的第一连接模块1和第二连接模块2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相似,具体描述如下。
首先,关于第一连接模块1,在底板103上同样设置有固定柱102、第一卡片101和凸块104,在底板103内侧设置有控制凸块104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卡片101表面上一端设置与感光元件电连接的第一接线区105,固定柱102一侧设置过孔,过孔远离第一卡片101的第一接线区105,过孔内设置凸块104,第一接线区105和凸块104均有一个,且第一卡片101并不是中心点安装在固定柱102上。
相应地,关于第二连接模块2,其第二卡片205和卡槽202的形状,就需要与第一卡片101的形状相适配,第二接线区204的形状也需要与第一接线区105的形状相适配。尤其地,卡筒201横截面形状需满足在第一接线区105与第二接线区204电连接时,第一卡片101和凸块104嵌入卡筒201内且在水平面内不能移动,以实现第一连接模块1和第二连接模块2的稳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将摄像组件连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时,首先将第 一连接模块1安装在移动终端设备的第二连接模块2上。具体为,将第一卡片101与第二盖板209上的第二卡片205对齐,并按压第一连接模块1,使弹簧207发生变形,第二卡片205和凸翼206的组合结构嵌入卡槽202内,第一卡片101逐渐嵌入卡筒201内外沿203上部的空间内,此时,第一卡片101的接线区表面与第二接线区204所在的表面相平;推动第一连接模块1使第一卡片101向前移动,实现第一接线区105和第二接线区204接触并电连接。在上述过程中,发生变化的还有凸块104,第一卡片105嵌入第二连接模块2的过程中,凸块104首先受第二盖板209挤压而嵌入底板103内侧,直到推动第一连接模块1使两接线区电连接的过程中,会顺带移动凸块104,凸块104恰好达到第二盖板209上的开孔位置时,凸块104的外压力被移出,凸块104被释放,凸块104嵌入第二盖板209上的开孔内,使得第一连接模块1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不能移动,实现了两连接模块之间的稳定连接。
然后,在第一连接模块1上外接上摄像组件即可。
在进行第一连接模块1和第二连接模块2的拆卸时,手动按压按钮110,使凸块104回缩至底板103内侧,反向移动第一连接模块1,使第一卡片101返回至第二卡片205上方,即可将第一连接模块1拔出;弹簧207恢复,第二卡片205和凸翼206恢复至第二盖板209和第一盖板208处。
实施例三
参照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中的第一连接模块1和第二连接模块2与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卡片101和第二卡片205的形状不同。
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第一卡片101和第二卡片205的形状可以随意选择,即可以为规则的几何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只要美观,能够使移动终端设备整体协调即可,不过,可以优先选择与移动终端设备本身所带有的图案标示相同的形状,以不加重一种终端 设备外形的繁琐。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中的第一连接模块1和第二连接模块2与以上三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凸块104的形状不同,具体为凸块104套设在固定柱102上,凸块104的形状与第一卡片101的形状相同,当第一卡片101进入卡筒201后并且旋转或平移之后,凸块104嵌入第二盖板209开孔,且形状与第二盖板209开孔相同,即所述第一卡片101旋转一定角度或平移后,其外轮廓与所述凸块104的外轮廓对齐,故可实现良好的固定效果。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以上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通信连接方式是无线连接;采用无线连接时,可以在所述镜头组3或者第一连接模块1内设置无线通信连接芯片,从而通过无线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设备通信连接。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申请可将移动终端设备与外接摄像组件组合,实现高品质拍摄,满足用户对拍照摄像的高层次要求;该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安装到移动终端设备的过程简单,且拆卸方便,便于用户携带。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 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第二连接模块,与第二连接模块之间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模块,第一连接模块连接镜头组,镜头组与第一连接模块内的感光元件正对设置,所述感光元件以及镜头组均可与所述移动终端设备通信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包括:圆筒状的外壳,外壳内设置与镜头组连接的连接部件,外壳底板内侧设置感光元件,外壳底板外侧设置固定柱,固定柱上安装第一卡片,固定柱相对的两侧设置过孔,两个过孔的连线与第一卡片的长度方向垂直,过孔内设置凸块,凸块在受压时嵌入过孔内,在未被施压时凸出底板外侧;
    所述第二连接模块包括:柱状卡筒,卡筒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处具有外凸的翼形;第二卡片的形状与第一卡片形状相同且第二卡片底面设置有突出其两端的凸翼,凸翼的形状与翼形形状相同;卡筒底部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形状与第二卡片形状相同且卡槽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处具有外凸的翼形,卡槽通过弹簧连接第二卡片;卡筒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上开设与卡槽形状相同的开孔,第一盖板上方设置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上开设与第一卡片形状相同的开孔;第二卡片连接的弹簧未发生形变时,凸翼嵌入第一盖板的翼形开孔处,第二卡片嵌入第二盖板上的开孔内。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包括:圆筒状的外壳,外壳内设置与镜头组连接的连接部件,外壳底板内侧设置感光元件,外壳底板外侧设置固定柱,固定柱上安装第一卡片,固定柱一侧设置过孔,过孔远离第一卡片,过孔内设置凸块,凸块在受压时嵌入过孔内,在未被施压时凸出底板外侧;
    所述第二连接模块包括:柱状卡筒,卡筒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处具有外凸的翼形;第二卡片的形状与第一卡片形状相同且第二卡片底面设置有突出其两端的凸翼,凸翼的形状与翼形形状相同;卡筒底部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形状与第二卡片形状相同且卡槽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处具有外凸的翼形,卡槽通过弹簧连接第二卡片;卡筒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上开设与卡槽形状相同的开孔,第一盖板上方设置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上开设与第一卡片形状相同的开孔;第二卡片连接的弹簧未发生形变时,凸翼嵌入第一盖板的翼形开孔处,第二卡片嵌入第二盖板上的开孔内;其中,卡筒横截面形状满足在第一卡片进入卡筒且凸块嵌入第二盖板开孔内时,第一卡片和凸块嵌入卡筒内且在水平面内不能移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模块包括:圆筒状的外壳,外壳内设置与镜头组连接的连接部件,外壳底板内侧设置感光元件,外壳底板外侧设置过孔,过孔内设置凸块,凸块形状与第一卡片形状一致,所述凸块开有通孔,通孔内部穿有固定柱,固定柱连接第一卡片,凸块在受压时嵌入过孔内,在未被施压时凸出底板外侧,所述第一卡片旋转一定角度或平移后,其外轮廓与所述凸块的外轮廓对齐;
    所述第二连接模块包括:柱状卡筒,卡筒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处具有外凸的翼形;第二卡片的形状与第一卡片形状相同且第二卡片底面设置有突出其两端的凸翼,凸翼的形状与翼形形状相同;卡筒底部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形状与第二卡片形状相同且卡槽的横截面上相对的两处具有外凸的翼形,卡槽通过弹簧连接第二卡片,卡筒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上开设与卡槽形状相同的开孔,第一盖板上方设置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上开设与第一卡片形状相同的开孔;第二卡片连接的弹簧未发生形变时,凸翼嵌入第一盖板的翼形开孔处,第二卡片嵌入第二盖板上的开孔内;
    所述凸块及过孔的位置满足第一卡片进入卡筒且旋转一定角度或者平移一定距离后所述凸块可以嵌入第二盖板开孔内。
  5. 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固定在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位于底板内侧,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端部设置第一安装端,第一连接柱上套设弹簧;连接杆上设置有楔形槽;底板内侧还设置有压杆,压杆一端为与楔形槽形状匹配的楔形块,压杆另一端设置按钮,按钮穿过外壳外壁上的开口而露出外壳外部,压杆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端部设置第二安装端,第二连接柱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变形方向与按钮的可按压方向一致,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均固定在外壳内部;按压按钮,楔形块嵌入楔形槽内,抵压连接杆使凸块嵌入过孔内。
  6. 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卡片上设置与感光元件电连接的第一接线区,卡槽的外沿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接线区电连接的第二接线区,第二接线区与移动终端设备内部主电路连接;所述感光元件与第一接线区之间的连接线穿过所述固定柱中间开设的走线孔。
  7. 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或者第一连接模块内设有无线通信连接芯片,从而通过无线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设备通信连接。
  8.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第一盖板的开孔和第二盖板的开孔,均同轴设置;所述卡槽的深度等于第二卡片和凸翼的厚度之和,第一盖板的厚度等于凸翼的厚度,第二盖板的厚度等第二卡片的厚度,第一卡片的厚度等于外沿上方卡筒的深度,卡槽的深度不小于第二卡片和凸翼的厚度之和,所述凸块未被施压时,凸块在底板外侧的高度不小于固定柱的高度。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片为方形,第一接线区包括两部分,分别设置在第一卡片的两端;相应地,第二接线区也包括两部分,分别设置在卡槽两侧的外沿上;第一接线区和第二接线区的位置相对应。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筒内部的横截面相同且大于所述第一卡片旋转90度所扫过的形状。
PCT/CN2014/094268 2013-12-20 2014-12-18 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 WO2015090221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13576.8A CN103945095B (zh) 2013-12-20 2013-12-20 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
CN201310713576.8 2013-1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90221A1 true WO2015090221A1 (zh) 2015-06-25

Family

ID=51192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4/094268 WO2015090221A1 (zh) 2013-12-20 2014-12-18 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45095B (zh)
WO (1) WO201509022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1315A (zh) * 2016-12-28 2017-05-31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及监控装置
CN107087093A (zh) * 2017-06-20 2017-08-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的摄像模组及终端
CN107521590A (zh) * 2017-08-16 2017-12-29 赵娜 一种机踏车辆用的警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5095B (zh) * 2013-12-20 2017-04-05 路宽 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96224A1 (en) * 2009-10-23 2011-04-2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package
CN203193768U (zh) * 2013-04-27 2013-09-11 董科 手机摄像设备
CN203352636U (zh) * 2013-07-31 2013-12-18 吴春梅 一种终端照相镜头套件
CN103945095A (zh) * 2013-12-20 2014-07-23 路宽 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78950U (zh) * 2013-06-18 2013-11-06 广州苏悦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外接镜头或滤镜装置的手机保护壳
CN203708328U (zh) * 2013-12-20 2014-07-09 路宽 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96224A1 (en) * 2009-10-23 2011-04-2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package
CN203193768U (zh) * 2013-04-27 2013-09-11 董科 手机摄像设备
CN203352636U (zh) * 2013-07-31 2013-12-18 吴春梅 一种终端照相镜头套件
CN103945095A (zh) * 2013-12-20 2014-07-23 路宽 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1315A (zh) * 2016-12-28 2017-05-31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及监控装置
CN106791315B (zh) * 2016-12-28 2022-08-09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及监控装置
CN107087093A (zh) * 2017-06-20 2017-08-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的摄像模组及终端
CN107087093B (zh) * 2017-06-20 2023-06-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的摄像模组及终端
CN107521590A (zh) * 2017-08-16 2017-12-29 赵娜 一种机踏车辆用的警示装置
CN107521590B (zh) * 2017-08-16 2023-08-15 赵娜 一种机踏车辆用的警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5095A (zh) 2014-07-23
CN103945095B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90221A1 (zh) 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
KR102390760B1 (ko) 카메라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WO2020108278A1 (zh) 摄像头组件及终端设备
WO2015085861A1 (zh) 自动翻转摄像头
WO2015109998A1 (zh) 数码产品外接摄像组件安装机构
EP3993369A1 (en) Camera module and terminal device
TWI663462B (zh) 鏡頭驅動裝置、攝影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04272716A (zh) 相机模块
TWI698693B (zh) 鏡頭驅動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0218830B1 (en) Decoration component, housing component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same
CN103636189A (zh) 相机模块
WO2020181978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TW202019060A (zh) 使用彈簧片的攝影模組及電子裝置
TWM584902U (zh) 相機裝置
WO2020192253A1 (zh) 镜头结构及其组装方法以及摄像模组
US20130258187A1 (en) Camera module
CN204906517U (zh) 摄像模组及其线路板
CN203708328U (zh) 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摄像组件
US9411136B2 (en) Image capturing module and optical auxiliary unit thereof
TWI718900B (zh) 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WO2019042065A1 (zh) 装饰组件、壳体组件及其装配方法和移动终端
KR20200045472A (ko) 감광 어셈블리, 이미징 모듈, 인텔리전트 단말 및 감광 어셈블리의 제조 방법과 몰드
WO2019052147A1 (zh) 一种智能投影互动装置
TWI728769B (zh) 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TW201506517A (zh) 攝像裝置及其閃光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48713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48713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32PN Ep: public notification in the ep bulletin as address of the adressee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ee format text: NOTING OF LOSS OF RIGHTS PURSUANT TO RULE 112(1) EPC (EPO FORM 1205A DATED 01.12.2016)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48713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