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4194705A1 -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4194705A1
WO2014194705A1 PCT/CN2014/073396 CN2014073396W WO2014194705A1 WO 2014194705 A1 WO2014194705 A1 WO 2014194705A1 CN 2014073396 W CN2014073396 W CN 2014073396W WO 2014194705 A1 WO2014194705 A1 WO 201419470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nnular
heat exchange
supply device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7339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刘伟杰
李大森
矫立涛
Original Assignee
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31021631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3453644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 20132031480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03274163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filed Critical 海尔集团公司
Priority to ES14807808.2T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S2685408T3/es
Priority to EP14807808.2A priority patent/EP3006838B1/en
Publication of WO201419470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4194705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62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having one or more bowls or cones diverging in the flow direction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1)。立式空调送风装置(1)包括三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的圆环形导风体(11、12、13),每一圆环形导风体(11、12、13)为单体部件,三个圆环形导风体(11、12、13)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位于后端的后端圆环形导风体(12)的进风口(122)形成送风装置的非热交换风进口,位于前端的前端圆环形导风体(11)的出风口(111)形成混合风出口,相邻两圆环形导风体(11、12、13)之间形成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4、15),在至少一个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14、15)中设置有对热交换风进行周向分配的气流分配组件(16)。采用该送风装置(1)的立式空调,送风均匀、送风风量大、送风温度适宜。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 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及立式空 调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立式空调送风时, 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风直接在内部风扇的作用下、 从空调上开设的出风口吹出, 且所吹出的风全部是热交换风。 一般的, 在热交 换器与出风口之间不设置额外的送风装置。 这种空调送风的一个缺点是由于送 出风全部是热交换风, 风量较少, 室内风循环速度慢; 另一个缺点是送出的风 不够柔和, 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 所吹出的凉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 用户感觉 不舒适。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人曾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在空调上的空调送风装 置, 空调送风装置包括有圆环形罩体, 在圆环形罩体中间形成有贯穿圆环形罩 体的贯通风道, 在圆环形罩体壁上形成圆环形开口, 在圆环形开口上设置若干 圆环形导流片, 相邻圆环形导流片之间形成圆环形出风风道。 在空调热交换器 与空调壳体的出风口之间设置该空调送风装置后,不仅可以增大空调的进风量、 加速室内空气流动, 而且能够提高空调出风的柔和性, 改善用户舒适性体验效 果。 但是, 由于圆环形导流片及圆环形出风风道均形成在一个圆环形罩体上, 不便于灵活选择和控制圆环形导流片及出风风道的结构,适用范围较窄。而且, 由于空调风扇由下向上送风, 热交换风在从进入圆环形出风风道时周向方向上 不均匀, 使得圆环形出风风道下端风量较大, 而左右两侧风量较小, 进而导致 空调送风装置所送出的风在整个周向方向上分布不均匀, 影响用户舒适性使用 效果。如何设计一种送风均匀、适用范围广、装配方便的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 则是本发明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该装置不仅适用范围 广, 且送风比较均匀, 送风性能较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三个中间贯通、 具有前后开 口的圆环形导风体, 每一所述圆环形导风体为单体部件, 所述圆环形导风体的 后开口为进风口、 前开口为出风口, 三个所述圆环形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 中 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 位于后端的后端圆环形导风体的进风口为所述送 风装置的非热交换风进口, 相邻两所述圆环形导风体之间形成圆环形热交换风 风道, 在至少一个所述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中设置有对来自具有该送风装置的 立式空调的热交换器、 并进入所述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热交换风进行周向分 配的气流分配组件。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每个所述圆环形导风体从其进风口至其出 风口渐缩。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每个所述圆环形导风体进风口的内口径大 于其出风口的内口径。
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 所述锥形体的表面为曲面。
如上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 多个所述圆环形导风体同轴设置, 各所述圆环 形导风体的出风口的内口径沿从所述后端圆环形导风体的进风口至所述前端圆 环形导风体的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所述送风装置还设有中间贯通、 具有前后 开口的混合风导流部, 所述混合风导流部设于所述前端圆环形导风体的前端。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为方便安装,所述送风装置还设有安装部, 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后端圆环形导风体的后端。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所述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具有靠近所述贯 通风道的出风端和远离所述贯通风道的进风端, 所述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从所 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渐缩。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形成所述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相邻两所 述圆环形导风体之间的相切圆的直径以 5-25%的缩减比例从所述进风端至所述 出风端渐缩, 且形成所述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相邻两所述圆环形导风体在所 述进风端处具有进风端相切圆、 在所述出风端处具有出风端相切圆, 所述出风 端相切圆的直径是所述进风端相切圆直径的 60-70%。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所述前端圆环形导风体与位于中间位置的 中间圆环形导风体之间形成第一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所述中间圆环形导风体 与所述后端圆环形导风体之间形成第二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所述第二圆环形 热交换风风道的进风端相切圆直径和出风端相切圆直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圆环 形热交换风风道的进风端相切圆直径和出风端相切圆直径。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所述气流分配组件设置在位于中间位置的 中间圆环形导风体上、 并向由该中间圆环形导风体所形成的内、 外两个所述圆 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中延伸。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分配组件包括有多 个气流分配板,所述多个气流分配板在所述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周向方向上、 沿所述热交换风送风风向左右对称分布。
优选的, 所述多个气流分配板为具有相同弯曲方向的弯曲分配板, 且多个 所述弯曲分配板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热交换风的送风方向相逆。
优选的, 所述气流分配组件包括有在所述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周向方向 上、 沿所述热交换风送风风向左右对称分布的四对所述气流分配板。
优选的, 多对所述气流分配板沿所述热交换风送风方向间距逐渐减小。 优选的, 所述气流分配板的表面均为弧形曲线面。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立式空调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立式空调, 包括前面板、 后背板、 左右两侧面板, 所述前面板、 后面 板及左右两侧面板限定所述空调的内部风道, 在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圆形混合 风出口, 在所述后背板上至少与所述圆形混合风出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圆 形非热交换风进口, 在所述空调内部设置有上述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所 述空调送风装置中的前端圆环形导风体的出风口或混合风导流部的前开口及后 端圆环形导风体的进风口分别与所述前面板上的圆形混合风出口和所述后背板 上的圆形非热交换风进口对应封闭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采用三个单体 部件形式的圆环形导风体组合构成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不仅便于根据送风要求 灵活控制每个圆环形导风体的结构,方便地加工出结构不同的各圆环形导风体, 还可以灵活选择整个送风装置在空调中的装配方式, 进而提高了空调送风装置 的适用范围和空调的生产效率。 在将送风装置应用到立式空调中之后, 将空调 内部风道中的热交换风经贯通风道前端吹出的同时, 能利用负压作用吸入部分 外部未热交换的非热交换风参与到空调最后的出风中, 增大了空调的整体进风 量, 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 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性。 且, 这样 的混合空气较为柔和, 吹到用户身上会感觉更加舒适, 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 效果。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 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的立式空调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 2是图 1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 3是图 2中立式空调送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 4是图 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 5是 3的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 6是图 5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 7是图 4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 对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术语作一简要说明: 下述在提到 每个结构件的前端或后端时, 是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 来定义的; 对于多个结构件的排列位置进行前或后的描述时, 也是以多个结构 件构成的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所做的定义。 下述的热交 换风是指来自空调内部、 经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风; 非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 所处环境空间的风, 是相对于热交换风而言、 不是直接来自于热交换器的部分 风; 混合风是指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混合形成的风。
请参考图 1和图 2所示的本发明立式空调的一个实施例, 其中, 图 1是该 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 2是其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如图 1及图 2所示意, 该实施例的空调包括有构成空调壳体的前面板 2、 后背板 3、 左侧面板、 右侧面板及顶板和底板(图中未标注), 壳体限定了空调 的内部风道 4。在前面板 2的上部开设有圆形混合风出口 21,在后背板 3上部、 与前面板 2上的混合风出口 21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圆形非热交换风进口 31。 在内部风道 4中自下而上设置有风机(图中未示出)、热交换器 5和空调送风装 置 1, 且风机 6的设置使得空调内部风道 4中的风从前面板 2上的混合风出口 21吹出。
其中, 空调送风装置 1的结构请参考图 3至图 7所示。
如图 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图 4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所示意, 同时结合图 1 和图 2所示意, 该实施例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1包括有三个圆环形导风体, 分别 为前端圆环形导风体 11、 第一中间圆环形导风体 13和后端圆环形导风体 12。 前后依次排列的这三个圆环形导风体中的每一个圆环形导风体均为单体部件, 独立成型。其中, 前端圆环形导风体 11中间贯通、 具有前后两个开口, 前开口 为出风口 111, 后开口为进风口 112 ; 第一中间圆环形导风体 13中间贯通、 具 有前后两个开口, 前开口为出风口 131, 后开口为进风口 132; 后端圆环形导风 体 12中间贯通、具有前后两个开口,前开口为出风口 121,后开口为进风口 122, 且该进风口 122为空调送风装置 1的非热交换风进口。 前端圆环形导风体 11、 第一中间圆环形导风体 13和后端圆环形导风体 12前后依次排列之后, 中间形 成前后贯通所有三个圆环形导风体的贯通风道(图中未标注)。而且, 前端圆环 形导风体 11与第一中间圆环形导风体 13之间形成有第一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4, 第一中间圆环形导风体 13与后端圆环形导风体 12之间形成有第二圆环形 热交换风风道 15。 在将空调送风装置 1应用到空调中时, 空调中的内部风道 4 将通过第一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4及第二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5与空调送风 装置 1中的贯通风道相连通。
此外, 在第一中间圆环形导风体 13 上设置有向第一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4和第二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5中延伸的气流分配组件 16。 而且, 为方便加 工, 气流分配组件 16优选与第一中间圆环形导风体 13—体成型。 当然, 也可 以是分体成型, 然后将气流分配组件 16安装固定在第一中间圆环形导风体 13 上。
结合图 2所示意, 在将空调送风装置 1装配到空调中时, 后端圆环形导风 体 12将与空调的后背板 3进行固定, 第一中间圆环形导风体 13先与前端圆环 形导风体 11通过螺钉固定, 然后将固定有第一中间圆环形导风体 13的前端圆 环形导风体 11 固定到空调的前面板 2上。 固定到位之后, 前端圆环形导风体 11的出风口 111作为整个空调送风装置 1的出风口,将与前面板 2上的混合风 出口 21进行封闭装配; 而后端圆环形导风体 12中的进风口 122作为整个空调 送风装置 1的非热交换风进风口,将与后背板 3上的非热交换风进口 31进行封 闭装配。
在空调中采用上述结构的空调送风装置 1之后, 空调运行时, 室内风进入 空调内部, 在风机的作用下, 加速吹向热交换器 5进行热交换。 热交换后的热 交换风从内部风道 4吹向空调送风装置 1。热交换风在气流分配组件 16的分配 下,沿周向方向均匀地进入第一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4和第二圆环形热交换风 风道 15内,再经热交换风风道进入贯通风道,进而经贯通风道从前端圆环形导 风体 11上的出风口 111及前面板 2上的混合风出口 21吹出。 由于热交换风从 面积较大的内部风道 4吹至面积变小的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中, 使得从环形热交 换风风道吹出的热交换风风速变大, 从而使得相应环形导风体表面压力减小而 在贯通风道内形成负压,空调外部的室内风作为非热交换风,在负压的作用下, 将从后背板 3上的非热交换风进口 31及后端圆环形导风体 12的进风口 122进 入贯通风道, 并与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所吹出的热交换风形成混合风, 然后在 外扩的混合风导流部 113的导流下一起顺畅送到室内。
在一定风机转速下、 对立式空调进行风量测试及温度检测, 采用上述空调 送风装置 1之后, 引入的非热交换风为热交换风风量的 1. 1倍左右, 获得的混 合风风量为热交换风风量的 2. 1倍左右, 比同状况下、 未采用空调送风装置 1 的空调送风相比, 空调出风增加了 1. 1倍左右。 而且, 如果室温为 26°C左右, 未采用空调送风装置 1的空调所吹出的风为热交换风, 其温度为 13°C左右; 而 使用空调送风装置 1之后, 空调所送出的混合风为 19. 5°C左右, 混合风的温度 更符合人体体感温度舒适性的要求。 这样的混合风较为柔和, 吹到用户身上会 感觉更加舒适, 提高了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 而且, 利用空气送风装置 1所产 生的负压作用吸入部分外部未热交换的风参与到空调最后的出风中, 增大了空 调的整体进风量, 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 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整体均匀 性。
在该实施例中, 通过采用多个单体部件形式的圆环形导风体组合构成空调 送风装置 1, 便于根据送风要求灵活控制每个圆环形导风体的结构, 方便地加 工出结构不同的各圆环形导风体, 以保证送风的均匀性和送风速度。 而且, 由 于每个圆环形导风体为单体部件, 可以灵活选择整个空调送风装置 1在空调中 的装配方式,进而提高了空调送风装置 1的适用范围和空调的生产效率。而且, 通过在热交换风风道内设置气流分配组件, 可利用气流分配组件对进入送风装 置的热交换风在周向方向上进行分配, 从而提高了送风装置的送风均匀性。
结合图 5的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所示, 在该实施例中, 为提高空调送风装 置 1的导风性能, 尤其是对热交换风的导风能力, 以使得混合风沿环形导风体 的表面均匀送出, 这三个圆环形导风体的表面均为曲面, 每个圆环形导风体从 其进风口至其出风口渐缩, 形成后粗前细的结构, 且每个圆环形导风体的进风 口的内口径均大于其出风口的内口径。也即,以第一中间圆环形导风体 13为例, 其进风口 132的内口径大于其出风口 131的口径。
而且, 三个圆环形导风体同轴设置, 各圆环形导风体的出风口的内口径沿 从后端圆环形导风体 12的进风口 122至前端圆环形导风体 11的出风口 111的 方向逐渐增大。也即, 从前向后, 前端圆环形导风体 11的出风口 111的内口径 大于第一中间圆环形导风体 13的出风口 131的内口径,而第一中间圆环形导风 体 13的出风口 131的内口径又大于后端圆环形导风体 12的出风口 121的内口 径。 这里所说的内口径, 是指圆环形开口的内周长。
为增加气流流动的顺畅性、 尤其是混合风的顺畅流动, 空调送风装置 1还 可以在前端圆环形导风体 11的前端设置混合风导流部 113,也即该混合风导流 部 113位于前端圆环形导风体 11与空调前面板 2之间。优选的,前端圆环形导 风体 11与混合风导流部 113—体成型, 形成无缝结合, 保证表面的连续性, 利 于气流流动。
其中, 前端圆环形导风体 11 作为对热交换风进行导流的主要部件, 其表 面为曲面, 以便引导热交换风沿该前端圆环形导风体 11进入贯通风道内。混合 风导流部 113作为对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混合而成的混合风进行导流的主要 部件, 采用表面为平面或微弧面 (曲率半径较大的弧面) 的结构, 更优选的是 平面。 且, 混合风导流部 113整体从后向前逐渐外扩, 形成喇叭口形状, 能够 把混合风顺畅地从贯通风道中引流至其前开口 1131,进而从空调前面板 2上的 混合风出口 21中吹出。
此外, 为方便空调送风装置 1在空调上进行装配, 在后端圆环形导风体 12 的后端还设有安装部 124, 该安装部 124为一翻边结构, 且优选与后端圆环形 导风体 12—体成型。 其中, 后端圆环形导风体 12作为对热交换风及非热交换 风进行导流的主要部件, 采用表面为曲面的结构, 以便引导热交换风及非热交 换风沿其内、 外两个导风面分别进入贯通风道内。 而安装部 124优选采用表面 为平面的外翻边结构, 以方便与空调的后背板 3进行安装固定。
对于能够将空调热交换器热交换风及外部非热交换风形成混合风而送出 的空调送风装置 1来说, 热交换风风道的结构对减少风阻、 降低压损、 降低噪 音至关重要, 进而会影响到空调送风装置所吸入的外部非热交换风的风量及混 合风出风的温度, 而热交换风风道的结构主要取决于形成该风道的相邻两个圆 环形导风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导风体自身的结构。 所以, 该实施例的空调送风 装置 1的各热交换风风道具体采用如图 6所示的结构。
图 6所示为图 5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中去掉了气流分配组件 16。任一热 交换风风道按照下述条件来设置:以前端圆环形导风体 11与第一中间圆环形导 风体 13之间所形成的第一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4为例, 该风道具有靠近空调 送风装置 1的贯通风道的出风端 142和远离贯通风道、 位于出风端 142相对侧 的进风端 141, 且该第一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4从其进风端 141向出风端 142 渐缩。
具体来说, 前端圆环形导风体 11与第一中间圆环形导风体 13的位置设置 使得位于第一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4 中的这两个导风体表面间的相切圆的直 径以 5-25%的缩减比例从进风端 141至出风端 142渐缩, 且优选以非等比例的 缩减速度渐缩。 更优选的缩减比例为 10-20%。 举例来说, 如图 6所示, 在第一 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4中存在三个相切圆, 分别为 143、 144和 145。 其中, 相切圆 143为进风端 141处的相切圆, 定义为进风端相切圆, 其直径为 D1 ; 相 切圆 145为中间相切圆, 其直径为 D2 ; 相切圆 144为出风端 142处的相切圆, 定义为出风端相切圆, 其直径为 D3。 各直径之间满足下述关系: D3/D2= [ l- (5-25%) ] , D2/D1= [ 1- (5- 25%) ]。 优选的, D3/D2= [ 1- (10-20%) ], D2/D1= [ 1- (10- 20%) ], 且 D3/D2≠D2/D1。 并且, 在该实施例中, 进风端相切圆 143 的直径 D1 与出风端相切圆 144 的直径 D3 之间还满足下述关系: D3/Dl=60-70 更优选的, D3/Dl=65 同样的, 第二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5 中也存在三个相切圆, 分别为靠近 进风端 151的进风端相切圆、 靠近出风端 152的出风端相切圆 154及位于中间 的中间相切圆 155, 这三个相切圆的直径关系也满足上述条件。
而且, 在该实施例中, 第二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5 的进风端相切圆 153 的直径大于第一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4的进风端相切圆 143的直径,而第二圆 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5的出风端相切圆 154的直径大于第一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4的出风端相切圆 144的直径。从而使得各热交换风风道的体积满足从后端圆 环形导风体 12的非热交换风进口 122至前端圆环形导风体 11的混合风出口 111 的方向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
各环形热交换风风道按照上述结构设置之后, 可以改变热交换风的方向, 使得热交换风及非热交换风均沿环形导风体的表面吹出, 有效避免了因两部分 风在贯通风道内的非环形导风体表面处交汇碰撞而降低风速、 产生凝露等问题 的发生。
再参考图 7的后视结构示意图所示意, 该实施例的气流分配组件 16采用 多个气流分配板来实现。该实施例的气流分配组件 16共包括有四对、八个气流 分配板, 分别为主气流分配板 161和 162、第一辅助气流分配板 163和 164、第 二辅助气流分配板 165和 166、第三辅助气流分配板 167和 168。所有气流分配 板为具有相同弯曲方向的弯曲分配板, 且每个气流分配板的表面均为弧形曲线 面, 可以有效地引导风向, 并降低气流在分流过程中的压损和噪音, 实现低噪 音前提下的高速送风。 这四对气流分配板以主气流分配板 161和 162在下、 第 一辅助气流分配板 163和 164、 第二辅助气流分配板 165和 166及第三辅助气 流分配板 167和 168依次往上的顺序左右对称分布在第一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4和第二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5的周向方向上。 也即沿自下而上的热交换风 送风方向上, 空调送风装置 1的左侧 (以后视图方向而言的左、 右侧) 自下而 上设置有主气流分配板 161、 第一辅助气流分配板 163、 第二辅助气流分配板 165和第三辅助气流分配板 167,而主气流分配板 162、第一辅助气流分配板 164、 第二辅助气流分配板 166和第三辅助气流分配板 168以左右对称的形式设置在 空调送风装置 1的右侧。 而且, 各气流分配板的弯曲方向与热交换风送风方向 相逆。 也即, 热交换风送风方向自下而上, 则各气流分配板的弯曲反向将是逆 向送风方向, 即如图 7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弯曲。
通过在热交换风风道中设置呈放射状对称分布的多个弯曲气流分配板构 成的气流分配组件 16,可以利用主气流分配板 161和 162将来自热交换器的热 交换风分成左、 中、 右三部分, 而左、 右两侧的热交换风又可以被各辅助气流 分配板再次分流, 最终实现了空调送风装置 1的热交换风风道在周向方向上进 风及出风的均匀性, 提高了空调送风装置 1的送风均匀性。
当然, 气流分配组件 16 除了采用多个弯曲气流分配板来实现之外, 还可 以采用其他的结构, 只要能保证将来自热交换器 5的热交换风在周向方向上进 行均匀分配即可。
对于各个气流分配板, 其形状、 面积以及在热交换风风道中的设置位置是 影响送风均匀性的关键性因素。 在该实施例中, 成对的气流分配板的形状和面 积均相同。 但是, 对于其中一侧的多个气流分配板来说, 自下而上, 主气流分 配板 161或 162的面积大于第一辅助气流分配板 163或 164的面积, 第一辅助 气流分配板 163或 164的面积大于第二辅助气流分配板 165或 166的面积, 第 四辅助气流分配板 165或 166的面积又大于第三辅助气流分配板 167或 168的 面积。
而且, 由于周向方向上的气流密度不一致, 同一侧的各气流分配板按照不 等间距来分布。具体来说,主气流分配板 161或 162与第一辅助气流分配板 163 或 164之间的弧 L2的长度(表示了两者的间距)大于第一辅助气流分配板 163 或 164与第二辅助气流分配板 165或 166之间的弧 L3的长度,而第一辅助气流 分配板 163或 164与第二辅助气流分配板 165或 166之间的弧 L3的长度又大于 第二辅助气流分配板 165或 166与第三辅助气流分配板 167或 168之间的弧 L4 的长度。 优选的, 弧 L2、 弧 L3及弧 L4的长度之比为 6 : 5 : 3。 此外, 对于设置在第一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4及第二圆环形热交换风风 道 15下部的主气流分配板 161和 162, 将两个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划分为上、 下两部分, 其中, 下部分对应的弧为 L1 , 除 L1之外的弧均为上部分。 为保证 周向方向上的送风均匀性,下部分对应的弧 L1的弧长与上部分弧(图中未标注, 是整个圆周方向上除 L1之外的其余弧)的弧长之比为 1 : 2-1 : 4。而位于这两圆 环形热交换风风道顶部的第三辅助气流分配板 167和 168限定了顶部的一段弧 L5, 该段弧 L5的长度占整个第一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14或第二圆环形热交换 风风道 15的周向总长度的 1/5-1/3。
通过对各个气流分配板的形状、 面积以及在热交换风风道中的设置位置进 行合理的设计, 使得热交换风在周向方向上均匀进入热交换风风道中, 从而提 高空调送风装置的送风均匀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进行限制; 尽管参照 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依 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 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三个中间 贯通、 具有前后开口的圆环形导风体, 每一所述圆环形导风体为单体部件, 所 述圆环形导风体的后开口为进风口、 前开口为出风口, 三个所述圆环形导风体 前后依次排列, 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 位于后端的后端圆环形导风体 的进风口为所述送风装置的非热交换风进口, 相邻两所述圆环形导风体之间形 成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在至少一个所述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中设置有对来自 具有该送风装置的立式空调的热交换器、 并进入所述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热 交换风进行周向分配的气流分配组件。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圆 环形导风体从其进风口至其出风口渐缩。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圆 环形导风体进风口的内口径大于其出风口的内口径。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圆 环形导风体的表面为曲面。
5、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圆环形 导风体同轴设置, 各所述圆环形导风体的出风口的内口径沿从所述后端圆环形 导风体的进风口至所述前端圆环形导风体的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 置还设有中间贯通、 具有前后开口的混合风导流部, 所述混合风导流部设于所 述前端圆环形导风体的前端。
7、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 置还设有安装部, 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后端圆环形导风体的后端。
8、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环形 热交换风风道具有靠近所述贯通风道的出风端和远离所述贯通风道的进风端, 所述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从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渐缩。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圆 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相邻两所述圆环形导风体之间的相切圆的直径以 5-25%的 缩减比例从所述进风端至所述出风端渐缩, 且形成所述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 相邻两所述圆环形导风体在所述进风端处具有进风端相切圆、 在所述出风端处 具有出风端相切圆, 所述出风端相切圆的直径是所述进风端相切圆直径的 60-70%。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圆 环形导风体与位于中间位置的中间圆环形导风体之间形成第一圆环形热交换风 风道, 所述中间圆环形导风体与所述后端圆环形导风体之间形成第二圆环形热 交换风风道, 所述第二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进风端相切圆直径和出风端相切 圆直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进风端相切圆直径和出风端相 切圆直径。
11、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10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气流分配组件设置在位于中间位置的中间圆环形导风体上、 并向由该 中间圆环形导风体所形成的内、 外两个所述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中延伸。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 分配组件包括有多个气流分配板, 所述多个气流分配板在所述圆环形热交换风 风道的周向方向上、 沿所述热交换风送风风向左右对称分布。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 气流分配板为具有相同弯曲方向的弯曲分配板, 且多个所述弯曲分配板的弯曲 方向与所述热交换风的送风方向相逆。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 分配组件包括有在所述圆环形热交换风风道的周向方向上、 沿所述热交换风送 风风向左右对称分布的四对所述气流分配板。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多对所述 气流分配板沿所述热交换风送风方向间距逐渐减小。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 分配板的表面均为弧形曲线面。
17、 一种立式空调, 包括前面板、 后背板、 左右两侧面板, 所述前面板、 后面板及左右两侧面板限定所述空调的内部风道,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面板 上开设有圆形混合风出口, 在所述后背板上至少与所述圆形混合风出口相对应 的位置处开设有圆形非热交换风进口, 在所述空调内部设置有上述权利要求 1 至 5及 6至 16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所述空调送风装置中的前端 圆环形导风体的出风口和后端圆环形导风体的进风口分别与所述前面板上的圆 形混合风出口和所述后背板上的圆形非热交换风进口对应封闭连接。
18、 一种立式空调, 包括前面板、 后背板、 左右两侧面板, 所述前面板、 后面板及左右两侧面板限定所述空调的内部风道,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面板 上开设有圆形混合风出口, 在所述后背板上至少与所述圆形混合风出口相对应 的位置处开设有圆形非热交换风进口, 在所述空调内部设置有上述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所述空调送风装置中的混合风导流部的前开口和后 端圆环形导风体的进风口分别与所述前面板上的圆形混合风出口和所述后背板 上的圆形非热交换风进口对应封闭连接。
PCT/CN2014/073396 2013-06-03 2014-03-13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WO2014194705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S14807808.2T ES2685408T3 (es) 2013-06-03 2014-03-13 Equipo de aire acondicionado vertical y dispositivo de suministro de aire del mismo
EP14807808.2A EP3006838B1 (en) 2013-06-03 2014-03-13 Vertical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supply devic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16313.6A CN103453644B (zh) 2013-06-03 2013-06-03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 201320314800 CN203274163U (zh) 2013-06-03 2013-06-03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201310216313.6 2013-06-03
CN201320314800.1 2013-06-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94705A1 true WO2014194705A1 (zh) 2014-12-11

Family

ID=52007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4/073396 WO2014194705A1 (zh) 2013-06-03 2014-03-13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06838B1 (zh)
ES (1) ES2685408T3 (zh)
WO (1) WO201419470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0733A (zh) * 2017-06-13 2017-09-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160141A (zh) * 2019-06-25 2019-08-2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混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11853938A (zh) * 2020-07-24 2020-10-3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4110785A (zh) * 2021-11-23 2022-03-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交换风口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30858A4 (en) * 2018-03-07 2021-04-14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DLE AIR DUCT FOR AIR CONDITION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1751A (ja) * 1996-11-12 1998-05-29 Shinko Kogyo Co Ltd 空調用の誘引式吹出装置
CN1759279A (zh) * 2003-03-24 2006-04-12 达丹可有限公司 诱导型扩散器
CN102374624A (zh) * 2010-08-17 2012-03-14 木村工机株式会社 诱导吹出口
CN102374625A (zh) * 2010-08-17 2012-03-14 木村工机株式会社 诱导吹出口
CN102829511A (zh) * 2011-12-20 2012-12-1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KR101234065B1 (ko) * 2011-12-20 2013-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20130103288A (ko) * 2012-11-26 2013-09-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203274153U (zh) * 2013-06-03 2013-11-06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气流分配组件的空调送风装置
CN203274163U (zh) * 2013-06-03 2013-11-06 海尔集团公司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203274149U (zh) * 2013-06-03 2013-11-06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气流分配组件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KR20130129062A (ko) * 2012-10-30 2013-1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03453644A (zh) * 2013-06-03 2013-12-18 海尔集团公司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103453643A (zh) * 2013-06-03 2013-12-18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气流分配组件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103453638A (zh) * 2013-06-03 2013-12-18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气流分配组件的空调送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0627B (zh) * 2011-12-08 2013-10-30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KR101203540B1 (ko) * 2011-12-20 2012-11-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41751A (ja) * 1996-11-12 1998-05-29 Shinko Kogyo Co Ltd 空調用の誘引式吹出装置
CN1759279A (zh) * 2003-03-24 2006-04-12 达丹可有限公司 诱导型扩散器
CN102374624A (zh) * 2010-08-17 2012-03-14 木村工机株式会社 诱导吹出口
CN102374625A (zh) * 2010-08-17 2012-03-14 木村工机株式会社 诱导吹出口
CN102829511A (zh) * 2011-12-20 2012-12-1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KR101234065B1 (ko) * 2011-12-20 2013-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20130129062A (ko) * 2012-10-30 2013-1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20130103288A (ko) * 2012-11-26 2013-09-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203274163U (zh) * 2013-06-03 2013-11-06 海尔集团公司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203274149U (zh) * 2013-06-03 2013-11-06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气流分配组件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203274153U (zh) * 2013-06-03 2013-11-06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气流分配组件的空调送风装置
CN103453644A (zh) * 2013-06-03 2013-12-18 海尔集团公司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103453643A (zh) * 2013-06-03 2013-12-18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气流分配组件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103453638A (zh) * 2013-06-03 2013-12-18 海尔集团公司 设有气流分配组件的空调送风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0733A (zh) * 2017-06-13 2017-09-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160141A (zh) * 2019-06-25 2019-08-2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混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11853938A (zh) * 2020-07-24 2020-10-3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4110785A (zh) * 2021-11-23 2022-03-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交换风口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CN114110785B (zh) * 2021-11-23 2023-0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交换风口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685408T3 (es) 2018-10-08
EP3006838A1 (en) 2016-04-13
EP3006838B1 (en) 2018-05-30
EP3006838A4 (en)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06855B1 (en) Method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by air supply apparatus of air conditioner
CN203478539U (zh) 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WO2014194769A1 (zh) 利用空调送风装置送风的方法
WO2014194705A1 (zh)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104807077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3453632B (zh) 空调送风装置
CN103453641B (zh) 一种空调送风装置
CN103453644B (zh)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CN105091090B (zh) 空气调节器
CN105091084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5091118B (zh) 一种空调器
CN105091085B (zh) 一种空气调节器
CN105091086B (zh) 空调器
WO2017190343A1 (zh) 一种混合出风空调室内机
WO2019029418A1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WO2014194763A1 (zh) 设有气流分配组件的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EP3006853B1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an air supply device
CN105091088B (zh) 一种具有送风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WO2017049542A1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WO2014194767A1 (zh) 一种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WO2017049447A1 (zh)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WO2017049465A1 (zh) 一种分体壁挂式空调
CN20392813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453633B (zh) 立式空调中的空调送风装置
CN105091091B (zh) 具有送风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48078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48078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