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3097385A1 - 信号收发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号收发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3097385A1
WO2013097385A1 PCT/CN2012/074587 CN2012074587W WO2013097385A1 WO 2013097385 A1 WO2013097385 A1 WO 2013097385A1 CN 2012074587 W CN2012074587 W CN 2012074587W WO 2013097385 A1 WO2013097385 A1 WO 201309738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ntenna
symbols
interleav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458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朱昀
陈薇
Original Assigne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309738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3097385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号收发方法,包括:将信源产生的比特信息分配到多个发送天线上,并对分配到各天线上的比特信息分别进行编码、调制;对各路编码、调制后的调制符号分别进行空间交织、Q路交织;对Q路交织后的各路符号进行预编码,之后分别通过天线发送;收到多路接收符号,对所述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预解码;对预解码后的各路符号分别进行Q路解交织、空间解交织;对空间解交织后的各路符号进行解调、译码。本发明还相应地公开了信号收发系统、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本发明既可以使系统达到很高的传输效率,提高频谱利用率,又可以通过分集提高传输可靠性,大大增加了无线系统抗衰落性能,能够满足下一下无线传输网发展的要求。

Description

信号收发方法及系统、 信号发送、 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输入输出(MIMO )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信号收发方 法及系统、 信号发送、 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推进, 无线通信的容量需求在迅 速增长, 另一方面, 世界的无线频谱是有限的, 运营商们往往要付出巨大 的经济代价才能获得一段宝贵的频谱资源, 这就要求通信设备必须要不断 地提高无线频谱的利用率, 否则就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无线业务需求, 多 输入输出( MIMO )技术就是通过增加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天线数量达到显著 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效果。
另外, 需要说明的是, 在衰落信道中, 分集显得尤为重要, 在最佳分 集情况下,错误概率会随着平均信噪比的增加呈指数下降,但是,在 MIMO 的某些应用场景下, 虽然比特交织调制增大了编码调制的时间分集度, 然 而, 由于最小欧式距离的减小, 又使得高频谱效率 (高码率)条件下的传 输性能明显恶化。 如何在提高传输性能的同时提高传输可靠性, 成为业界 人士比较关注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收发方法及系统、 信 号发送、 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 能够在提高传输性能的同时提高传输可靠 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信号收发方法, 包括:
发送端将信源产生的比特信息分配到多个发送天线上, 并对分配到各 天线上的比特信息分别进行编码、 调制;
发送端对各路编码、 调制后的调制符号分别进行空间交织、 Q路交织; 发送端对 Q路交织后的各路符号进行预编码,之后分别通过天线发送; 接收端收到多路接收符号, 对所述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预解码; 接收端对预解码后的各路符号分别进行 Q路解交织、 空间解交织; 接收端对空间解交织后的各路符号进行解调、 译码。
所述发送端进行空间交织为:
采用旋转分层编码方式, 假设 t时刻第 1根天线上的调制符号为 , t 时刻第 1,根天线上的空间交织符号为 , 那么,
Figure imgf000004_0001
= W + )m。d"r]。
所述发送端进行 Q路交织为:
空间交织后的符号按照实部 I和虚部 Q表示为
Figure imgf000004_0002
将 ητ根发射天线上空间交织后的符号 {(^ a),^ 记做 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 将 ητ个 Q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 (/,·,, ¾·,), 则^; '= ',=' 1W , 将 Q路信号块重 排以后, 对每根天线上的 I路和 Q路信号进行块内的 S随机交织。
所述接收端进行 Q路解交织为: 将 根接收天线上预解码后的信号的 I路和 Q路信号做解 S随机交织后记为(;, ¾), 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 将 个0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 ¾·,), 则
{¾, = Qi i' = (i_l)%nr °
所述接收端进行空间解交织为: t时刻第 根天线上的 Q路解交织符号 为 , t时刻第 '根天线上的空间解交织符号为 Ϋ; , 则 y"
Figure imgf000004_0003
= [(i-t)modnT]。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 包括: 将信源产生的比特信息分配到多个发送天线上, 并对分配到各天线上 的比特信息分别进行编码、 调制;
对各路编码、 调制后的调制符号分别进行空间交织、 Q路交织; 对 Q路交织后的各路调制符号进行预编码, 之后分别通过天线发送。 所述进行空间交织为:
采用旋转分层编码方式, 假设 t时刻第 1根天线上的调制符号为 X; , t 时刻第 Γ根天线上的空间交织符号为 , 那么, x't =xi;,l' = [(l + t)modnT] c 所述进行 Q路交织为:
空间交织后的符号按照实部 I和虚部 Q表示为 {(。, βΛ ,
将 ητ根发射天线上空间交织后的符号
Figure imgf000005_0001
2 , ...,( , β„τ)}记做 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 将 ητ个 Q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 (/,·,, ¾·,), 则^; '= ',=' 1W , 将 Q路信号块重 排以后, 对每根天线上的 I路和 Q路信号进行块内的 S随机交织。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 包括:
收到多路接收符号, 对所述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预解码;
对预解码后的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 Q路解交织、 空间解交织; 对空间解交织后的各路接收符号进行解调、 译码。
所述进行 Q路解交织为: 将 根接收天线上预解码后的信号的 I路和 Q路信号做解 S随机交织后记为(/,·,¾·), 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 将 个 Q 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¾·,) , 则
{¾, = Qi i' = (i_l)%nr °
所述进行空间解交织为: t时刻第 根天线上的 Q路解交织符号为 y;', t 时刻第 '根天线上的空间解交织符号为 , 则 =Yi,i' = [(i-t) mod ητ ]。
一种信号发送装置, 包括: 编码模块、 调制模块、 空间交织模块、 Q 路交织模块、 预编码模块、 发送天线; 其中,
所述编码模块, 设置为将信源产生的比特信息分配到多个发送天线上, 并对分配到各天线上的比特信息分别进行编码;
所述调制模块, 设置为对编码后的信息进行调制;
所述空间交织模块, 设置为对调制后的调制符号分别进行空间交织; 所述 Q路交织模块, 设置为对空间交织后的符号进行 Q路交织; 所述预编码模块, 设置为对 Q路交织后的各路符号进行进行预编码, 之后分别通过发送天线发送。
所述空间交织模块对调制后的调制符号分别进行空间交织为: 采用旋转分层编码方式, 假设 t时刻第 1根天线上的调制符号为 X; , t 时刻第 Γ根天线上的空间交织符号为 , 那么, x't =xi;,l' = [(l + t)modnT] c 所述 Q路交织模块对空间交织后的符号进行 Q路交织为:
空间交织后的符号按照实部 I和虚部 Q表示为 {(ο,βΛ ,
将 ητ根发射天线上空间交织后的符号 {(。, Q , QnT)}记做 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 将 ητ个 Q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 (/,·,, ¾·,), 则^; '= ',=' 1W , 将 Q路信号块重 排以后, 对每根天线上的 I路和 Q路信号进行块内的 S随机交织。
一种信号接收装置, 包括: 接收天线、 预解码模块、 Q路解交织模块、 空间解交织模块、 解调模块和译码模块; 其中,
所述预解码模块, 设置为对接收天线收到的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预 解码;
所述 Q路解交织模块, 设置为对预解码后的各路符号分别进行 Q路解 交织;
所述空间解交织模块,设置为对 Q路解交织后的符号进行空间解交织; 所述译码模块, 设置为对解调后的符号进行译码。
所述 Q路解交织模块对预解码后的各路符号分别进行 Q路解交织为: 将 根接收天线上预解码后的信号的 I路和 Q路信号做解 S随机交织后记 为(;, ¾) ,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将 个 Q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 (/,·,, ¾·,) , 则^ \ Q; 'V= = Ql ι ', == ' (ι - 11W)%ητ。 所述空间解交织模块对 Q路解交织后的符号进行空间解交织为: t时刻 第 根天线上的 Q路解交织符号为 , t时刻第 根天线上的空间解交织符号 为 , 贝1 J = y; , z' ' = id― mod ητ ]。
一种信号收发系统, 包括上述信号发送装置, 以及上述信号接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信号收发方法及系统、 信号发送、 接收方法及相 关装置, 发送端将信源产生的比特信息分配到多个发送天线上, 并对分配 到各天线上的比特信息分别进行编码、 调制; 发送端对各路编码、 调制后 的调制符号分别进行空间交织、 Q路交织; 发送端对 Q路交织后的各路符 号进行预编码, 之后分别通过天线发送; 接收端收到多路接收符号, 对所 述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预解码;接收端对预解码后的各路符号分别进行 Q 路解交织、 空间解交织; 接收端对空间解交织后的各路符号进行解调、 译 码。本发明实施例将 ΜΙΜΟ和联合编码调制结合起来,有效利用时间分集、 空间分集和调制分集特性, 既可以使系统达到很高的传输效率, 提高频谱 利用率, 又可以通过分集提高传输可靠性, 大大增加了无线系统抗衰落性 能, 能够满足下一下无线传输网发展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信号收发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信号收发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的解调性能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 发送端将信源产生的比特信息分配到多个发送 天线上, 并对分配到各天线上的比特信息分别进行编码、 调制; 发送端对 各路编码、 调制后的调制符号分别进行空间交织、 Q路交织; 发送端对 Q 路交织后的各路符号进行预编码, 之后分别通过天线发送; 接收端收到多 路接收符号, 对所述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预解码; 接收端对预解码后的 各路符号分别进行 Q路解交织、 空间解交织; 接收端对空间解交织后的各 路符号进行解调、 译码。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信号收发方法,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信号收发方法流程示意图, 如图 1所示, 该方法包括: 步驟 101 : 发送端将信源产生的比特信息分配到多个发送天线上, 并对 分配到各天线上的比特信息分别进行编码、 调制。
这里, 首先由信源产生 K0个比特信息 5 = {υ2,···,½。}, 分配到 ητ^^发送 天线上, 每根天线上的信息位个数 k=K0/nT, 对每根天线上的 k个比特进行 编码、 调制。
编码后数据长度 m=k/r, 其中, r表示编码速率。 调制、 编码后的符号数^ ^ , ητ根天线上的符号总数
M M X r rotal5ymbol =——, 其中, Μ为调制阶数。
Mxr
步驟 102: 发送端对各路编码、 调制后的调制符号分别进行空间交织、 Q路交织。
这里, 所述空间交织可以采用旋转分层编码方式, 也可以按照传统的 不同天线端口采用不同码本的预编码方法, 旋转分层编码方式即在每一时 刻的 ητ路输出信息的位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重排,所述规则具体可以为: 假设 t时刻第 1根天线上的调制符号为 X; , t时刻第 1,根天线上的空间交织符 号为 x;', 那么: x; =x;,/' = [(/ + mod^], 空间交织后的符号按照实部 I和虚 部 Q可以表示为
Figure imgf000009_0001
这里, 所述 Q路交织可以为: 将 ητ根发射天线上空间交织后的符号 {(/。,¾),( , 看做 ητ个小块, 记做: (/,·,¾·), 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 将 ητ个 Q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设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 为 则^ \Q; 'V= = Ql ι ', ==' (ι + 11W)%ητ , 需要说明的是, 将 Q路信号块重排以 后, 对每根天线上的 I路和 Q路信号还需要进行块内的 S随机交织。
步驟 103: 发送端对 Q路交织后的各路调制符号进行预编码, 之后分 别通过天线发送。
根据奇异值分解(SVD) 理论, 任何一个 >< 的矩阵 Η都可以写成 H = c/£»vH,其中, 0是 >< 的非负对角矩阵, U和 V分别是 x 和 X 的 酉矩阵。于是将多径信道矩阵 H通过 SVD分解,分别得到 U,D,V三个矩阵。
以 nR =nT =2例, 多径信道矩阵 H可分解为下列形式:
Figure imgf000009_0002
设 Q路交织以后 根天线上的调制符号为 ^ = ,假设预编码 以后 ^天线上的符号为 = («···0 , t = l,2,...,numSymbol, 那么, 预编码 后 = ¾'。
步驟 104: 接收端收到多路接收符号,对所述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预 解码。
设接收端 根天线上的接收信号为^ W^2,-,d ,发送端信号 X经过信 道以后接收端得到 = + 其中 n表示高斯噪声。
假设预解码后的信号为 y = W, ,..., )T ,将 SVD分解出的 U矩阵取共轭 后与接收到的信号 做乘积, 得到 y = f/H r, 结合 r = Hx + «及步驟 103 中的公 式, 得到预解码以后的信号 y = '+f , 由于"是一个零均值高斯随机变量 且 ί/Η也是一个酉矩阵, 令 n' = UHn , 则"'也是一个零均值高斯随机变量。 需要说明的是, 接收端信号可以简化为: ^= '+"'。 若天线数相等, 那 么每根天线上的信号 · =^+^。
步驟 105: 接收端对预解码后的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 Q路解交织、 空间解交织。
这里, Q路解交织具体可以为: 将 根接收天线上预解码后的信号的 I 路和 Q路信号做解 S随机交织后记为('·, Q〖 , 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 将 个 Q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设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 ('·', ¾ } , 则 ' '. Γ = ί
{Qr = Qi i' = (i-\)%nT
所述空间解交织具体可以为: 空间解交织是步驟 102 中空间交织的逆 变换, 假设 t时刻第' '根天线上的 Q路解交织符号为 ^, t时刻第'' '根天线上 的空间解交织符号为 , 那么: yi =yi,'''=[(''_0m。d ]。
步驟 106: 接收端对空间解交织后的各路接收符号进行解调、 译码。 需要说明的是,译码后的结果与信源信号对比,可以计算误码率(BER) 与误块率的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出了一种信号发送方法, 包括:
将信源产生的比特信息分配到多个发送天线上, 并对分配到各天线上 的比特信息分别进行编码、 调制;
对各路编码、 调制后的调制符号分别进行空间交织、 Q路交织; 对 Q路交织后的各路调制符号进行预编码, 之后分别通过天线发送。 所述进行空间交织为:
采用旋转分层编码方式, 假设 t时刻第 1根天线上的调制符号为 X; , t 时刻第 Γ根天线上的空间交织符号为 , 那么, X = ,r = [(Z + t)m0d"r]。
所述进行 Q路交织为: 空间交织后的符号按照实部 I和虚部 Q表示为 {(^aMA, ),···( , )} , 将 ητ根发射天线上空间交织后的符号 {(^ a), ^ β„τ)}记做 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 将 ητ个 Q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 (/,·,, ¾·,) , 则^; ' = ', = ' 1W , 将 Q路信号块重 排以后, 对每根天线上的 I路和 Q路信号进行块内的 S随机交织。
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出了一种信号接收方法, 包括:
收到多路接收符号, 对所述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预解码;
对预解码后的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 Q路解交织、 空间解交织; 对空间解交织后的各路接收符号进行解调、 译码。
所述进行 Q路解交织为: 将 根接收天线上预解码后的信号的 I路和 Q路信号做解 S随机交织后记为(/;, ¾·) , 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 将 个 Q 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 ¾·,) , 则
{¾, = Qi i ' = (i _ l)%nr °
所述进行空间解交织为: t时刻第 根天线上的 Q路解交织符号为 , t 时刻第 '根天线上的空间解交织符号为 , 则 = y; , Γ = [( - t) mod ητ ]。
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出了一种信号发送装置, 该信号发送装置包 括: 编码模块、 调制模块、 空间交织模块、 Q路交织模块、 预编码模块、 发送天线; 其中,
所述编码模块, 设置为将信源产生的比特信息分配到多个发送天线上, 并对分配到各天线上的比特信息分别进行编码;
所述调制模块, 设置为对编码后的信息进行调制;
所述空间交织模块, 设置为对调制后的调制符号分别进行空间交织; 所述 Q路交织模块, 设置为对空间交织后的符号进行 Q路交织; 所述预编码模块, 设置为对 Q路交织后的各路符号进行进行预编码, 之后分别通过发送天线发送。
所述空间交织模块对调制后的调制符号分别进行空间交织为: 采用旋转分层编码方式, 假设 t时刻第 1根天线上的调制符号为 X; , t 时刻第 Γ根天线上的空间交织符号为 , 那么, x;=x;,/' = [(/ + mod^]o 所述 Q路交织模块对空间交织后的符号进行 Q路交织为:
空间交织后的符号按照实部 I和虚部 Q表示为 {(^aMA,
将 ητ根发射天线上空间交织后的符号 {(。, 记做 (/;, Q), 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 将 ητ个 Q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 (/,·,, ¾·,), 则^; '= ',=' 1W , 将 Q路信号块重 排以后, 对每根天线上的 I路和 Q路信号进行块内的 S随机交织。
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出了一种信号接收装置, 该信号接收装置包 括: 接收天线、 预解码模块、 Q路解交织模块、 空间解交织模块、 解调模 块和译码模块; 其中,
所述预解码模块, 设置为对接收天线收到的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预 解码;
所述 Q路解交织模块, 设置为对预解码后的各路符号分别进行 Q路解 交织;
所述空间解交织模块,设置为对 Q路解交织后的符号进行空间解交织; 所述解调模块, 设置为对空间解交织后的各路符号进行解调; 所述译码模块, 设置为对解调后的符号进行译码。
所述 Q路解交织模块对预解码后的各路符号分别进行 Q路解交织为: 将 根接收天线上预解码后的信号的 I路和 Q路信号做解 S随机交织后记 为(;, ¾),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将 个 Q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 (/,·,, ¾·,), 则^ \Q; 'r= = Q. ι ', ==' (ι- 1ΐW)%ητ。 所述空间解交织模块对 Q路解交织后的符号进行空间解交织为: t时刻 第 根天线上的 Q路解交织符号为 , t时刻第 根天线上的空间解交织符号 为 , 贝1 J = y; , i ' = id― 0 mod ητ ]。
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出了一种信号收发系统, 该系统包括上述的 信号发送装置和上述的信号接收装置,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 2所示。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的解调性能对比图, 图 3中, BICM表 示采用现有方法, Rotation2表示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 且采用旋转分层 编码方式进行空间交织过程中作一次旋转, Rotation4D表示采用本发明所 述的方法, 且采用旋转分层编码方式进行空间交织过程中作两次旋转, 从 图 3可以看出,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所获得的解调性能优于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信号收发方法, 其中, 该方法包括:
发送端将信源产生的比特信息分配到多个发送天线上, 并对分配到各 天线上的比特信息分别进行编码、 调制;
发送端对各路编码、 调制后的调制符号分别进行空间交织、 Q路交织; 发送端对 Q路交织后的各路符号进行预编码,之后分别通过天线发送; 接收端收到多路接收符号, 对所述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预解码; 接收端对预解码后的各路符号分别进行 Q路解交织、 空间解交织; 接收端对空间解交织后的各路符号进行解调、 译码。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信号收发方法, 其中, 所述发送端进行空间 交织为:
采用旋转分层编码方式, 假设 t时刻第 1根天线上的调制符号为 , t 时刻第 1,根天线上的空间交织符号为 , 那么, x =O' = W + 0m。d; ]。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信号收发方法, 其中, 所述发送端进行 Q路 交织为:
空间交织后的符号按照实部 I和虚部 Q表示为 {(^aMA, ),···( , )} , 将 ητ根发射天线上空间交织后的符号 {(^ a), ^ β„τ)}记做 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 将 ητ个 Q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 (/,·,, ¾·,) , 则^ \ Q; 'V= = Ql ι ', == ' (ι + 11W)%ητ , 将 Q路信号块重 排以后, 对每根天线上的 I路和 Q路信号进行块内的 S随机交织。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信号收发方法, 其中, 所述接收端进行 Q路 解交织为: 将 根接收天线上预解码后的信号的 I路和 Q路信号做解 S随 机交织后记为(/,·, ¾) ,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将 个0路信号块进行位 置上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 ,, ¾·,), 则^ [Q; 'v = - Qi ι ', = = ' (ι- 1ϊW)%ητ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信号收发方法, 其中, 所述接收端进行空间 解交织为: t时刻第 根天线上的 Q路解交织符号为 y;', t时刻第 '根天线上 的空间解交织符号为 " , 则 y" =Yi,i' = [(i-t)modnT]。
6、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 其中, 该方法包括:
将信源产生的比特信息分配到多个发送天线上, 并对分配到各天线上 的比特信息分别进行编码、 调制;
对各路编码、 调制后的调制符号分别进行空间交织、 Q路交织; 对 Q路交织后的各路调制符号进行预编码, 之后分别通过天线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信号发送方法, 其中, 所述进行空间交织为: 采用旋转分层编码方式, 假设 t时刻第 1根天线上的调制符号为 X; , t 时刻第 Γ根天线上的空间交织符号为 , 那么, X = ,r = [(Z + t)m0d"r]。
8、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信号发送方法,其中,所述进行 Q路交织为: 空间交织后的符号按照实部 I和虚部 Q表示为 {(^aMA,
将 ητ根发射天线上空间交织后的符号 {(^ a),^ β„τ)}记做
(/;, Q), 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 将 ητ个 Q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 (/,·,, ¾·,), 则^ \Q; 'V= = Ql ι ', ==' (ι + 11W)%ητ , 将 Q路信号块重 排以后, 对每根天线上的 I路和 Q路信号进行块内的 S随机交织。
9、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 其中, 该方法包括:
收到多路接收符号, 对所述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预解码;
对预解码后的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 Q路解交织、 空间解交织; 对空间解交织后的各路接收符号进行解调、 译码。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 其中, 所述进行 Q路解交 织为: 将 根接收天线上预解码后的信号的 I路和 Q路信号做解 S随机交 织后记为(/,·, Qd,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将 个 Q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 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 则^ [Q; 'r= = Qi ι ', == ' (ι - 1ΐW)%ητ
11、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 其中, 所述进行空间解交 织为: t时刻第 根天线上的 Q路解交织符号为 , t时刻第 根天线上的空 间解交织符号为 , 则 Ϋΐ = y; , Γ = [( - ί) mod ητ ]。
12、 一种信号发送装置, 其中, 该信号发送装置包括: 编码模块、 调 制模块、 空间交织模块、 Q路交织模块、 预编码模块、 发送天线; 其中, 所述编码模块, 设置为将信源产生的比特信息分配到多个发送天线上, 并对分配到各天线上的比特信息分别进行编码;
所述调制模块, 设置为对编码后的信息进行调制;
所述空间交织模块, 设置为对调制后的调制符号分别进行空间交织; 所述 Q路交织模块, 设置为对空间交织后的符号进行 Q路交织; 所述预编码模块, 设置为对 Q路交织后的各路符号进行进行预编码, 之后分别通过发送天线发送。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信号发送装置, 其中, 所述空间交织模块 对调制后的调制符号分别进行空间交织为:
采用旋转分层编码方式, 假设 t时刻第 1根天线上的调制符号为 X; , t 时刻第 Γ根天线上的空间交织符号为 , 那么, x; = x; , / ' = [(/ + mod^ ] o
14、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信号发送装置, 其中, 所述 Q路交织模块 对空间交织后的符号进行 Q路交织为:
空间交织后的符号按照实部 I和虚部 Q表示为 {(^aMA,
将 ητ根发射天线上空间交织后的符号 {(。, 记做 (/;, Q) , 保持每路信号的 I路不变, 将 ητ个 Q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量为 (/,·,, ¾·,) , 则^; ' = ', = ' 1W , 将 Q路信号块重 排以后, 对每根天线上的 I路和 Q路信号进行块内的 S随机交织。
15、 一种信号接收装置, 其中, 该信号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天线、 预 解码模块、 Q路解交织模块、 空间解交织模块、 解调模块和译码模块; 其 中,
所述预解码模块, 设置为对接收天线收到的各路接收符号分别进行预 解码;
所述 Q路解交织模块, 设置为对预解码后的各路符号分别进行 Q路解 交织;
所述空间解交织模块,设置为对 Q路解交织后的符号进行空间解交织; 所述解调模块, 设置为对空间解交织后的各路符号进行解调; 所述译码模块, 设置为对解调后的符号进行译码。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 其中, 所述 Q路解交织模 块对预解码后的各路符号分别进行 Q路解交织为: 将 根接收天线上预解 码后的信号的 I路和 Q路信号做解 S随机交织后记为(;, Qd, 保持每路信 号的 I路不变, 将 个 Q路信号块进行位置上的重排, 重排以后的信号矢 量为 (/,·,, ¾·,) , 则^Q; 'v= - Qi ι = (ι - 1ϊW)%ητ
17、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 其中, 所述空间解交织模 块对 Q路解交织后的符号进行空间解交织为: t时刻第 根天线上的 Q路解 交织符号为 y;', t 时刻第 '根天线上的空间解交织符号为 , 则 y = y; ,i ' = [(i _ i) mod wr ]。
18、 一种信号收发系统, 其中, 该系统包括权利要求 12至 14任一项 所述的信号发送装置, 以及权利要求 15至 17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接收装置。
PCT/CN2012/074587 2011-12-26 2012-04-24 信号收发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13097385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0945.1 2011-12-26
CN2011104409451A CN103178890A (zh) 2011-12-26 2011-12-26 信号收发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97385A1 true WO2013097385A1 (zh) 2013-07-04

Family

ID=48638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2/074587 WO2013097385A1 (zh) 2011-12-26 2012-04-24 信号收发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78890A (zh)
WO (1) WO20130973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11598A1 (zh) * 2014-07-22 2016-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织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以及系统
JP2019510402A (ja) * 2016-02-15 2019-04-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非直交多元接続に適用される情報伝送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0454548B2 (en) * 2016-03-09 2019-10-22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ccording to a transmit space-frequency diversity schem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6284A (zh) * 2009-08-13 2010-01-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mimo系统的旋转调制信号的方法
CN101631003A (zh) * 2009-08-20 2010-01-2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mimo-ofdm系统的旋转调制信号的方法
CN101984570A (zh) * 2010-10-25 2011-03-0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于mimo-ofdm系统下克服弱散射的码本选择调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40974B2 (en) * 2006-11-29 2011-10-1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ift space-time coding for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6284A (zh) * 2009-08-13 2010-01-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mimo系统的旋转调制信号的方法
CN101631003A (zh) * 2009-08-20 2010-01-2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mimo-ofdm系统的旋转调制信号的方法
CN101984570A (zh) * 2010-10-25 2011-03-0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于mimo-ofdm系统下克服弱散射的码本选择调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8890A (zh)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306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n-loop MIMO communications in a SCM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496986B2 (en) Layer mapping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MIMO system
US838545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spatial temporal turbo channel coding (STTCC) using eigen-beamforming
KR100688120B1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시공간 주파수 블록 부호화 장치 및방법
JP4386941B2 (ja) 単一レート階層化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複数の変調スキーム
JP200905522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080111774A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WO2007107110A1 (fr)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transmission de signal dans un système à plusieurs antennes
EP2351277A1 (en) Spatial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enhanced codeword mapping with flexible rate selection on each spatial layer and with single harq process
WO2010060355A1 (zh) 多天线广播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07049926A2 (en) Method for encoding space-time c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multiple antennas
JP2010093815A (ja) 時空間符号化方法、無線信号の送信、受信・復号方法及び装置
US8139668B2 (en) Unified STTC encoder for WAVE transceivers
WO2013097385A1 (zh) 信号收发方法及系统、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09003410A1 (fr) Procédé de mise en oeuvre, dispositif et appareil à entrées multiples/sorties multiples
Mohanty et al. Design of MIMO space-time code for high data ra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0499396C (zh) 一种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Gao et al. Enhanced MIMO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signal space diversity
JP2009518924A (ja) シンボ拡散で空間多重を行うシステム、装置及び方法
Abderrahmane et al. Diversity Techniques to combat fading in WiMAX
Shwetha et al.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IMO OFDM system with different M-QAM modulation and Convolution channel coding
Moldovan et al. Link adaptation performances of a MIMO based WLAN system
Moldovan et al. Spatial Multiplexing and Diversity in a MIMO based WLAN System
Mahadevan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Spatial Modulation
Sampath et al. A simple scalable space-frequency coding scheme for MIMO-OFD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286397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286397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