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1160449A1 -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1160449A1
WO2011160449A1 PCT/CN2011/070153 CN2011070153W WO2011160449A1 WO 2011160449 A1 WO2011160449 A1 WO 2011160449A1 CN 2011070153 W CN2011070153 W CN 2011070153W WO 2011160449 A1 WO2011160449 A1 WO 201116044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rt block
transport
information
target
blo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7015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杨维维
徐俊
戴博
梁春丽
喻斌
Original Assigne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116044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1160449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Definitions

  • the step of selecting a transport block from the two transport blocks as the target transport block is One of the following ways selects one transport block from the two transport blocks as the target transport block;
  • M ⁇ TM indicates the bandwidth of the initial PUSCH transmission, expressed in the number of subcarriers; Representing the number of symbols remaining in the initial PUSCH transmission except for the symbols used to demodulate the reference signal and measure the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 a selecting unit configured to select a transport block from the two transport blocks as the target transport block; and an arithmetic unit configured to calculate a target encoding of the CQI/PMI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on the codeword stream corresponding to the target transport block as follows Number of symbols ⁇ ':
  • each parameter in the formula is the same as the meaning of each parameter in the above, wherein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of the transport block uses the selected parameter information of the transport block, including the code block information of the transport block, the bandwidth and the number of symbols during transmission,
  • the code block information refers to a code block size and a code block number corresponding to a transport block obtained by performing code block division on a transport block.
  •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of the transport block may also include the number of transport layers corresponding to the target transport block transmission.
  • the size of the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fers to the number of bits of the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 ⁇ indicates the bandwidth used by the current subframe for PUSCH transmission, expressed in number of subcarriers
  • This embodiment provides an encoding method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based on PUSCH transmission in LTE-A.
  • the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s ACK/NACK information or RI information.
  • Step 1 The UE calculates the number of the first target coding symbols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he offset value of the high layer configuration, and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of the transport block with the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the offset of the upper layer configuration. Calculating the number of second target coded symbols by the value and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of another transport block;
  • the ° of this embodiment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formula when the transmission block with the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and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block without the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are respectively used.
  • An application example based on Embodiment 9 is given below.
  • M ⁇ indicates the bandwidth used by the current subframe for PUSCH transmission, expressed in the number of subcarriers
  • the uplink transmission is based on a regular CP, that is, there are 14 symbols in the subframe, 2 symbols are used to transmit the DMRS, and the UE configuration supports two transport blocks, where the first transport block is used to transmit uplink data, After the transport block is operated by channel coding and rate matching, the corresponding codeword stream is mapped to the two-layer transmission; there is no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on the second transport block. Further, in the uplink transmission of this example, no SRS needs to be sent, and only 10 bits of CQI/PMI information of the UE needs to be s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该PUSCH传输采用空间复用形式,当前配置了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共两个传输块,UE对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包括: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两个传输块或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的一传输块的参数信息,计算上行控制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Q'layer;将Q'layer乘以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块的调制阶数,得到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以及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后,将信道编码后的比特重复,直到满足相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止。本发明解决了上行控制信息如何确定目标编码符号个数的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共 享信道( 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传输的问题。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系统(LTE: Long Term Evolution ) 中, 上行需要传输的上 行控制信息有正确 /错误应答信息 (ACK/NACK: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 , 以及反映下行物理信道状态信息 ( CSI: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的三种形式: 信道质量指示 ( CQI: Channels quality indication ) 、 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PMI: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和秩指示信息(RI: Rank Indicator ) 。
LTE系统中, ACK/NACK信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上以格式 1/la/lb ( PUCCH format 1/lal/b )传输, 如果终端 ( UE: User Equipment )需要发送上行数据时,则在 PUSCH上传输。 CQI/PMI、 RI的反馈可以是周期性的反馈, 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反馈, 其中, 对于周期 性反馈的 CQI/PMI和 RI而言, 如果 UE不需要发送上行数据, 则周期反馈 的 CQI/PMI、 RI在 PUCCH上以格式 2/2a/2b ( PUCCH format2/2a/2b )传输, 如果 UE需要发送上行数据时, 则 CQI/PMI、 RI在 PUSCH上传输; 对于非 周期性反馈的 CQI/PMI、 RI而言, 只在 PUSCH上传输。
图 1示出了 LTE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复用方式的示意图,图 2示出了 LTE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复用时的编码过程, 上行数据 以传输块( TB: Transport Block )的形式传输, TB经过循环冗余校验添加( CRC attachment ) , 码块分割 ( Code block segmentation )和子块 CRC添力口( Code block CRC attachment ) , 信道编码 ( Channel coding ) , 速率匹西己 ( Rate matching ) , 码块合成( Code block concatenation )后和编码后 CQI/PMI进行 上行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复用, 最后通过信道交织把编码后的 ACK/NACK信 息和 RI信息和数据复用在一起。 图 3示出了 LTE系统中 PUSCH传输方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 PUSCH 是以单天线的形式传输的, 所以 PUSCH只对应一个传输块, 该传输块经过 编码、 复用就形成了一个码字流, 也就是说 LTE系统中 PUSCH只有一个码 字流。
其中, 上述控制信息的编码过程包括如下三个步骤:
步骤一, 根据给定的公式计算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乘以传输块的调制阶数得到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上行控制信息包括 ACK/NACK信息、 RI信息和 CQI/PMI信息, 计算时 分为上行数据和控制信息在 PUSCH上传输和只有控制信息在 PUSCH上传输 两种情形。 只有控制信息在 PUSCH上传输时, 对 CQI/PMI信息, 可以直接 计算得到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CQI 和 PMI 信息是作为一个信息单元传输的, 该信息单元表示为 CQI/PMI信息,在传输时可能只有 CQI信息或 PMI信息,也可能同时有 CQI 和 PMI信息。 在计算目标编码符号个数时, 计算的是该信息单元的目标编码 符号个数。 另外, 本文公式中作为参数下标或上标的 CQI用于指代 CQI/PMI 信息。 ACK和 NACK的情况类似, 本文公式中作为参数下标或上标的 ACK 用于指代 ACK/NACK信息。
步骤二, 对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
ACK/NACK和 RI的信道编码方式相同, 如果 ACK/NACK信息或者 RI 信息为 1比特时, 在调制方式为 QPSK的情况下, 信道编码后信息为 [O。, ] ; 在调制方式为 16QAM的情况下, 信道编码后信息为 [O。,_y,x,x] ; 在调制方式 为 64QAM 的情况下, 信道编码后信息为 [O。,_y,x,x,x,x]; 其中, 0。表示 ACK/NACK信息或者 RI信息, x, _y表示用于加扰时最大化调制符号的欧氏 距离的占位符;
如果 ACK/NACK信息或者 RI信息为 2比特时,在调制方式为 QPSK的 情况下, 信道编码后信息为
Figure imgf000004_0001
; 在调制方式为 16QAM 的情 况下,信道编码后信息为 [θ。 在调制方式为 64QAM 的情况下, 信道编码后信息为 [^,Ο,,χ,χ,χ,χ, ,^,χ,χ,χ,χ,Ο,,^,χ,χ,χ,χ] ; 其中, Ο0,Ο,,表示 2比特的 ACK/NACK信息或者 RI信息, O2 = (O。㊉ O ) (㊉表示异 或运算), X表示用于加扰时最大化调制符号的欧氏距离的占位符;
由于 LTE系统中存在 ACK/NACK信息的个数大于 2比特的情况, 如在 TDD系统中, 所以当 ACK/NACK信息大于 2比特时, 釆用 (32, 0 ) 的编 码方式进行信道编码。
当 CQI/PMI的比特数小于等于 11比特时, CQI釆用 (32, 0 )的编码方 式进行信道编码; 否则, 先进行 CRC添加, 然后釆用长度为 7 , 码率为 1/3 的咬尾卷积码的编码方式进行信道编码。
步骤三, 将 ACK/NACK信息, RI, CQI/PMI信道编码后的比特重复, 直到满足各自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止。
编 码 后 比 特 分 别 记 为 [^ ,^ ,^ ,..·, ^^^] 、
Figure imgf000005_0001
控制信息的编码完成后, 上行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复用就是将编码后的 CQI/PMI信息和数据以调制符号的形式级联起来, 记为 [^,^,^,···,^^.— 。 信道交织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将编码后的 ACK/NACK 信息比特 q ,q ,q ".o , RI信息比特 - J以及经过数据与控 制复用的 fe ^i,^,...,^^]写入到一个虚拟矩阵中去, 然后按照先行后列的 顺序读出虚拟矩阵, 从而保证在后续的调制符号到物理资源映射的过程中,
ACK/NACK, RI, CQI/PMI以及数据分别能够映射到如图 1所示的位置上。
作为 LTE的演进标准的高级长期演进系统( LTE-A: 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 ) 支持上行更大的传输速率, 所以 PUSCH的传输支持空间复用的 形式。 对于釆用空间复用形式传输的 PUSCH来说, 相关技术给出了码字流 到层的映射的关系, 和 LTE系统下行传输时码字流到层的映射相同, 具体的 映射关系如表 1所示:
表 1 LTE-A系统中 PUSCH釆用空分复用码字到层的映射表
Figure imgf000006_0001
表中, , 是各层编码调制符号的索引; 表示每层传输的数据量, M^h , M B分别表示每个码字流上的编码调制符号数; d('H 分别表 示每个码字流上的数据; (°) ( ) , . . . χ^ (0分别表示各个层上传输的数据。 目前关于上行控制信息在空间复用的 PUSCH 上传输的结论是: 对于
ACK/NACK信息和 RI信息, 在两个码字流的所有传输层上重复传输, 在所 有传输层上和数据时分复用, 并且各传输层上控制信息的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相同。 对于 CQI/PMI信息, 在一个码字流上传输。
但是,现有技术没有披露 ACK/NACK信息和 RI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 输时如何确定目标编码符号个数,也没有披露 CQI/PMI选择哪个码字流和在 该码字流上传输时如何确定目标编码符号个数,导致基于空间复用的 PUSCH 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还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 PUSCH传输釆用空间复用形式时, 基于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 该 PUSCH传输釆用空间复用形 式, 当前配置了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共两个传输块, 用户设备 (UE)对上 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包括: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及两个传输块或从两个传 输块中选择的一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计算上行控制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将¾ ^乘以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块的调制阶数, 得到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以及
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后, 将信道编码后的比特重复, 直到满足 对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止。
上述方法还包括:
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块;
其中,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两个传输块或 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的一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计算上行控制信息的目标编码 符号个数¾ ^的步骤为: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 所选择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计算上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输时的目 标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上行控制信息为正确 /错误应答 ACK/NACK信息或秩指示 RI信息。 上述方法中, 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块是指: 按照以下多种方式中 的一种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块:
(1) 选择两个传输块中调制编码索引较小的一个传输块, 如果两个传输 块的调制编码索引相同, 选择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者选择默认传输块;
(2) 比较两个传输块分别经循环冗余校验 CRC 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得到的各码块的比特数之和, 选择比特数之和较大的一传输块, 如果比特数之和相等, 就选择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者选择默认传输块;
(3) 选择两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大小较大的一个传输块, 如果两个传输块 的大小相同, 就选择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选择默认传输块; (4)根据下行信令指示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个传输块; 以及
(5)根据与基站的约定, 固定选择第一传输块或者第二传输块。
上述方法中,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所选择 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计算上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 符号个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所选择的传输块的参 数信息, 计算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Μ' ; 以及
按下式计算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Qhyer = , 4M c USCH )
Figure imgf000008_0001
其中:
1=0或 1,表示所选择的传输块的索引; M SCH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 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 ]表示向上取整; min表示取最小值。 上述方法中,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两个传 输块或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的一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计算上行控制信息的目 标编码符号个数¾ ^的步骤为: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 值以及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计算上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 层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上行控制信息为正确 /错误应答 ACK/NACK信息或秩指示 RI信息。 上述方法中,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第一传 输块和第二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计算上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输时的 目标编码符号个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第一传输块的参数信 息计算第一编码符号个数 M°;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第二传输块的参数信 息计算第二编码符号个数 M1
按以下方式之一计算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1) 分别基于 M。和 M1 , 按下式计算出 ρ; , Q? r : M 4M 以 Q er中较大的一个作为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
(2)按与方式 (1)相同的方法得到 ρ , ρ; 后, 按 2 =「"C + 2 1 计算出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3)基于 M。和 M1, 按下式得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ιη(「 ·Μ。 +
Figure imgf000009_0001
(4)基于 Μ。和 Μ1, 按下式得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2 = mm(«{ °] + ^{ 1], 4· ™ ); 以上各式中:
,表示传输块的索引, z=0,l; M/7^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 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 ]表示向上取整; min表示取最小值; 为加权 因子。
上述 中的一种确定:
(ΐ) , 其中 分别为索引为 0的
Figure imgf000009_0002
传输块和索引为 1的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 2 )基站和 UE约定好的固定值;
(3)信令指示。
上述方法中, 在第一传输块和 /或第二传输块上有上行数据传输, 编码符 号个数 Μ'釆用的传输块的信息参数为有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有:
Ο USCH -initial USCH -initial nP USCH
M1 = ^-^ · Poffset ( = Oorl) r=0
其中:
i为计算 Μ'时釆用的有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块的索引, ,等于 0或 1; 0表示 ACK/NACK信息或者 RI信息的比特数; M c™表示初始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C d表示初始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 信号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 crcK或 , 其中 β κ和 分别表示高层配置的 ACK/NACK信息和 RI信息的偏移值;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的 码块个数;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 CRC添加、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每 个码块的比特数。
上述方法中, 两个传输块中只有一传输块上有上行数据传输, 另一传输 块用于传输信道质量指示 CQI/预编码矩阵指示 ΡΜΙ信息; 计算编码符号个 数 Μ'时釆用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为用于传输 CQI/PMI信息的传输块的参数 信息, 有:
Q j^- PUSCH j^ r PUSCH β PUSCH
M' = · · Poffset (i = Oorl)
Figure imgf000010_0001
其中:
,为计算 Μ'时釆用的用于传输 CQI/PMI信息的传输块的索引, ί=0或 1 ; 0表示 ACK/NACK信息或者 RI信息的比特数;
M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N™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β匿 H = R ARQ-ACK / nCQI ^ RI / CQI 立中 nHARQ-ACK RI , nCQI分 Poffset Poffset 1 Poffset 一人 Poffset 1 Poffset , T , Poffset 、 Poffset 4 offset 刀 别表示高层配置的 ACK/NACK信息、 RI信息和 CQI/PMI信息的偏移值; 表示假定下行的秩为 1时, CRC校验后的 CQI/PMI比特数。 上述方法中, 两个传输块中只有一传输块有上行数据传输, 另一传输块 用于传输信道质量指示 CQI/预编码矩阵指示 PMI信息; 上行控制信息为正 确 /错误应答 ACK/NACK信息或秩指示 RI信息; 按下式计算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 MPUSCH )
Figure imgf000011_0001
其中:
^ J-PUSCH . rPUSCH nPUSCH
ML = _Λ SYMB · POFFSET (,· = Oorl)
Σ + ^CQI-MM 上述两式中:
ι为有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块的索引, z=0或 1;
「 ]表示向上取整; min表示取最小值;
M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0表示 ACK/NACK信息或者 RI信息的比特数;
NJT "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 crcK或 , 其中 β κ和 分别表示高层配置的
ACK/NACK信息和 RI信息的偏移值;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的 码块个数;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 CRC添加、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每 个码块的比特数;
表示假定下行的秩为 1时, CRC校验后的 CQI/PMI比特数。 上述方法中, 两个传输块都有上行数据传输, 上行控制信息为信道质量 指示 CQI/预编码矩阵指示 PMI信息;
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按下式计算 CQI/ PMI 信息在目标传输块对应的码字流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ρ':
Q ' = rmn(Q '(l), Q '(2))
Figure imgf000012_0001
其中:
i为目标传输块的索引, z=0或 1;
O表示 CQI/PMI信息的比特数;
M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C d表示初始 PUSCH传输中,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 号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L是 CQI/PMI信息进行 CRC校验时校验比特的数量, 如果 O小于等于 11 , 则 =0, 否者 =8;
表示目标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为一个传输层上 RI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em是目标传输块的调制阶数;
N2T "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 ]表示向上取整;
于 β , ,表示高层配置的 CQI/PMI信息的偏移值;
C表示目标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的码块个 数;
表示目标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每个码块 的比特数;
M /^™表示初始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上述方法中, 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的步骤为按 以下方式中的一种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1)按照信令指示选择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2) 选择调制编码索引较大的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如果两个传输块 的调制编码索引相同, 就选择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选择默认传输块作为目 标传输块;
(3)比较两个传输块经 CRC添加、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得到的各 码块的比特数之和, 选择比特数之和较大的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如果 比特数之和相等, 就任意选择一传输块或者选择默认的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 输块;
(4) 选择传输块大小和传输块所占资源的比值较大的一传输块作为目标 传输块,如比值相等,任选一传输块或选择一默认的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5)根据与基站的约定, 固定选择第一传输块或者第二传输块为目标传 输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 息的编码方法, PUSCH传输釆用空间复用形式, 当前配置了两个传输块, 两 个传输块中只有一传输块上有上行数据传输, 另一传输块用于传输信道质量 指示 CQI/预编码矩阵指示 PMI信息, 用户设备 UE对 CQI/ PMI信息的编码 方法包括:
选择用于传输 CQI/PMI信息的传输块为目标传输块, 计算 CQI/PMI信 息在目标传输块对应的码字流传输时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以及 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后, 将信道编码后的比特重复, 直到满足 CQI/PMI信息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止;
其中, 计算 的公式如下:
Figure imgf000013_0001
其中:
z为传输块的索引, ζ· =0或 1 ;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M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N™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为一个传输层上秩指示 RI信息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是目标传输块的调制阶数。
相应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传输的上行 控制信息的编码系统, PUSCH传输釆用空间复用形式, 该系统包括:
配置模块, 用于在当前配置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共两个传输块; 第一运算模块, 其设置为根据要编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 的偏移值以及两个传输块或从中选择的一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计算得到上行 控制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第二运算模块, 其设置为将目标编码符号个数乘以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 息的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块的调制阶数, 得到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信道编码模块, 其设置为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 以及 比特重复模块, 其设置为将信道编码后的比特重复, 直到满足目标编码 调制符号个数为止。
上述编码系统中, 第一运算模块包括选择单元和第一运算单元; 选择单元设置为按以下多种方式中的一种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 块:
(1) 选择两个传输块中调制编码索引较小的一个传输块, 如果两个传输 块的调制编码索引相同, 选择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者选择默认输块;
(2) 比较两个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得到的 各码块的比特数之和, 选择比特数之和较大的一传输块, 如果比特数之和相 等, 就选择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者选择默认传输块;
(3)选择两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大小较大的一个传输块, 如果两个传输块的 大小相同, 就选择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选择默认传输块;
(4)根据下行信令指示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个传输块;
(5)根据与基站的约定, 固定选择第一传输块或者第二传输块; 第一运算单元设置为根据选择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上行控制信息的大 小和高层配置的偏移值计算得到上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输时的目标 编码符号个数。
上述编码系统中, 配置模块配置的两个传输块均有上行数据传输; 第一运算单元计算目标编码符号个数时, 先根据选择的传输块的参数信 息、 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和高层配置的偏移值计算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 个数 Μ 然后按下式计算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2 = mm(「M'.],4M ) 其中:
1=0或 1, 表示选择的传输块的索引; M SCH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 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 ]表示向上取整; min表示取最小值。 上述编码系统中, 第一运算模块包括: 第一运算单元和第二运算单元; 第一运算单元设置为根据第一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和高层配置的偏移值计算出第一编码符号个数 M。,根据第二传输块的参数信 息、 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和高层配置的偏移值计算出第二编码符号个数 M1 ; 第二运算单元设置为按以下方式之一计算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ρ;^ :
(1) 分别基于 Μ。和 Μ1 , 按下式计算出 ρ ,
以 Q er中较大的一个作为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
(2)按与方式 (1)相同的方法得到 ρ , ρ; 后, 按 2 =「"C + 2 1 计算出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3)基于 M°和 M1 , 按下式得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2 =匪 (「 ·Μ。 + , 4 *Μ, )
(4)基于 Μ。和 Μ1 , 按下式得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 。 + Μΐη, 4* 以上各式中:
,表示传输块的索引, z=0,l; M/7^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 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表示向上取整; min表示取最小值; , 为加权因子, 《 的值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一种确定:
(1) Ν。 : ,β = Ν 1: , 其中 N ,<^分别为索引为 0的 layer layer layer layer
传输块和索引为 1的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 2 )基站和 UE约定好的固定值;
(3)信令指示。
上述编码系统中, 第一运算单元釆用以下方式计算编码符号个数 Μ': 在计算编码符号个数 Μ'釆用的传输块的信息参数为有上行数据传输的 传输块的参数信息时, 有:
D Λ AP USCH -initial USCH -initial P USCH
M' =— ^ ^ ·£ ^ ί = oorl)
计算编码符号个数 M'时釆用的传输块的信息参数为没有上行数据传输 的用于传输 CQI/PMI信息的传输块时, 有:
Figure imgf000016_0001
其中:
i为计算 M'时釆用的有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块的索引, ,等于 0或 1; 0表示 ACK/NACK信息或者 RI信息的比特数;
Μ αί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M ^™表示初始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Figure imgf000016_0002
表示初始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 信号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N™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β: Η表示高层配置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偏移值;
QPUSCH _ HARQ-ACK I CQI ; RI I CQI +]- HARQ-ACK nRI , CQI h1 offscfl ~ offset / offset ^offset! offset ' T , h1 offset 、 P offset " P offset刀 别表示高层配置的 ACK/NACK信息、 RI信息和 CQI/PMI信息的偏移值;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的 码块个数;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 CRC添加、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每 个码块的比特数;
表示假定下行的秩为 1时, CRC校验后的 CQI/PMI比特数。 上述编码系统中, 配置模块配置的两个传输块中只有一传输块有上行数 据传输,另一传输块用于传输信道质量指示 CQI/预编码矩阵指示 PMI信息; 上行控制信息为正确 /错误应答 ACK/NACK信息或秩指示 RI信息;
第一运算模块按下式计算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r=mm(「M ,4M,) 其中:
Figure imgf000017_0001
上述两式中:
ι为有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块的索引, z=0或 1;
「 ]表示向上取整; min表示取最小值;
M^^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0表示 ACK/NACK信息或者 RI信息的比特数;
NJT "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βρ Η表示高层配置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偏移值;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的 码块个数;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 CRC添加、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每 个码块的比特数;
表示假定下行的秩为 1时, CRC校验后的 CQI/PMI比特数。 上述编码系统中, 配置模块配置的两个传输块都有上行数据传输, 上行 控制信息为信道质量指示 CQI/预编码矩阵指示 PMI信息;
第一运算模块包括:
选择单元, 其设置为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运算单元, 其设置为按下式计算 CQI/ PMI信息在目标传输块对应的码 字流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ρ':
Figure imgf000018_0001
QH iM ·Ν=Γ 其中:
,为目标传输块的索引, ζ=0或 1 , 「,表示向上取整;
Ο表示 CQI/PMI信息的比特数;
M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C d表示初始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 信号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L是 CQI/PMI信息进行循环冗余校验 CRC校验时校验比特的数量, 如 果 ( 小于等于 11 , 则 =0, 否者 =8;
表示目标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为一个传输层上秩指示 RI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em是目标传输块的调制阶数;
NJT "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 SC-FDMA符号外余下的 SC-FDMA符号的个数;
于 β , ,表示高层配置的 CQI/PMI信息的偏移值; C表示目标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的码块个 数;
表示目标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每个码块 的比特数;
M/^™表示初始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上述编码系统中, 选择单元按以下方式中的一种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 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1)按照信令指示选择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2) 选择调制编码索引较大的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如果两个传输块 的调制编码索引相同, 就选择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选择默认传输块作为目 标传输块;
(3)比较两个传输块经 CRC添加、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得到的各 码块的比特数之和, 选择比特数之和较大的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如果 比特数之和相等, 就选择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者选择默认传输块作为目标 传输块;
(4) 选择传输块大小和传输块所占资源的比值较大的一传输块作为目标 传输块, 如比值相等, 选择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选择默认传输块作为目标 传输块;
(5)根据与基站的约定, 固定选择第一传输块或者第二传输块为目标传 输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 息的编码系统, PUSCH传输釆用空间复用形式, 编码系统包括: 配置模块, 其设置为配置两个传输块, 其中只有一传输块有上行数据传 输, 另一传输块用于传输信道质量指示 CQI/预编码矩阵指示 PMI信息, 要 编码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CQI/ PMI信息;
选择模块, 其设置为选择用于传输 CQI/PMI信息的传输块为目标传输 块;
计算模块,其设置为计算 CQI/PMI信息在目标传输块对应的码字流传输 时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 ;
比特重复单元, 其设置为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后, 将信道编码 后的比特重复, 直到满足 CQI/PMI信息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止; 计算模块釆用下式计算 QCQI
QCQI = Kyeri · M · Qm - Qm ){l = ΟθΠ = 1)
其中:
ι为用于传输 CQI/PMI信息的传输块的索引;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Μ αί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N™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为一个传输层上秩指示 RI信息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是目标传输块的调制阶数。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提出一种 PUSCH传输釆用空间复用形式的 LTE-A系 统中,基于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和系统,涉及 ACK/NACK 信息和 RI信息在 PUSCH每个传输层上重复传输时确定目标编码符号个数的 方法,以及选择哪个码字流传输 CQI/PMI信息以及在该码字流上传输时确定 目标编码符号个数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 ACK/NACK信息, RI信息在 PUSCH 每个传输层传输时如何确定目标编码符号个数和选择哪个码字流传输 CQI/PMI信息以及在该码字流传输时如何确定目标编码符号个数的问题, 从 而可以实现对基于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正确编码。 附图概述
图 1是 LTE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复用的示意图;
图 2是 LTE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复用的编码过程的示意图; 图 3是 LTE系统中 PUSCH传输的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方法的流程图;
图 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方法的流程图。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可 以用于 LTE-A系统, 也可以用于其他 PUSCH传输釆用空间复用形式的通信 系统。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 当前 配置了两个传输块, 且两个传输块都有上行数据传输, 编码后得到两个码字 流。 其中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ACK/NACK信息或 RI信息。
如图 4所示, 本实施例方法包括:
步骤 410, 用户设备 (UE)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个传输块;
UE可以按照以下多种方式中的一种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个传输块:
(1) UE选择两个传输块中调制编码索引 iMCS人 i=o, 1)较小的一个传输块, 如果两个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索引相同, 就任意选择一传输块或者选择默认的 一传输块;
(2) UE比较两个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得到 的各码块的比特数之和, 选择比特数之和较大的一传输块, 如果所述比特数 之和相等, 就任意选择一传输块或者选择默认的一传输块;
(3) UE选择两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大小较大的一个传输块, 如果两个传输 块的大小相同, 就任意选择一传输块或选择默认的一传输块;
(4) UE根据下行信令指示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个传输块;
(5) UE和基站约定, 固定选择第一传输块或者第二传输块。
步骤 420, UE根据选择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和高 层配置的偏移值, 计算得到上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 个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分别对应于该两个传输块编码形成的码字流; 本步骤中, UE计算上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的公式与 LTE系统有上行数 据和控制信息在 PUSCH传输时 UE计算该上行控制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 数的公式相同, 设每个传输层上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为 ρ;^, 有:
Figure imgf000022_0001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与上文中各参数的含义相同, 其中的传输块的参数信 息釆用选择的该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包括传输块的码块信息、 传输时的带宽 和符号个数, 码块信息是指对传输块进行码块分割得到的传输块对应的码块 大小和码块个数。 传输块的参数信息还可以包括目标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 输层个数。 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指上行控制信息的比特数。 各个实施例公式 中相同的参数表示相同的含义。
可以定义一编码符号个数 Μ',计算目标编码符号个数时釆用的传输块的 参数信息为有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时, 有:
Figure imgf000022_0002
这样, 上式可简化为: ^],4 ,=0, 1 ) 其中:
ζ·表示在步骤 410中选择的传输块的索引,ζ=0或 1 ;
0表示 ACK/NACK信息或者 RI信息的比特数;
Μ αί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M /^™表示初始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C Mtid表示初始 PUSCH传输中,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 (DMRS)和测 量参考信号 (SRS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表示上行控制信息的偏移值, ΑΪΓ为 c 或 ,, β ?— ffset分别表示 ACK/NACK信息和 RI信息的偏移值, 该值由高层配置; 表示所选择的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的码 块个数;
表示所选择的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每个 码块的比特数。
上述 C 、 和 Ms p c USCH-initial的获取可参照 LTE系统。 考虑到 ACK/NACK 信息或者 RI 信息在每个子帧最多可占 4 个 SC-FDMA 符号上, 因此 Qlayer应小于 4 腦 , 如果 1的计算结果大于
4· Γ- , 就取 4·Μ ,。 步骤 430, 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 方式与 LTE相同; 步骤 440, 将上行控制信息信道编码后的比特重复, 直到满足相应的目 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止。
上行控制信息编码后要在某一码字流上传输时, 步骤 440中 "相应的目 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是用该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块的调制阶数和该上行控制 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相乘得到的。 如果上行控制信息要在两个码字流上 传输, 则在将该上行控制信息复用到每一码字流之前执行上述步骤 440时, 步骤 440中 "相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是用该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块的 调制阶数和该上行控制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相乘得到的。 下面给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若干应用示例, 每个示例中釆用不同的方式 来选择传输块, 由于在步骤 430和 440中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和将 信道编码后的比特重复的处理是相同的, 在以下示例的说明中略去。
示例一
本示例的应用场景和相关参数如下:
假设上行传输基于常规循环前缀, 也就是该子帧中共有 14个符号, 2个 符号用于发送 DMRS, 同时上行传输的传输块个数为 2个, 该两个传输块经 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等操作后, 对应的码字流均映射到两层传输。 上行传输 中没有 SRS需要发送, UE有数据信息需要发送, 同时有 2比特 ACK/NACK 信息和 2比特 RI信息需要发送,这样 ACK/NACK信息、 RI信息与上行数据 信息复用在 PUSCH上传输。
假设 UE根据 DCI格式 0中信息得到基站为 PUSCH传输分配的带宽为 1个资源块 (RB),两个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索引为 IMCS。,IMCS (lMCSo < IMCSx ) , UE 根据
Figure imgf000024_0001
RB个数可以获取对应的传输块 ΤΒ size分别为 120,224, 调制阶数分别为 0^=2,^=2; 这样对两个传输块分别添加 24比特的 CRC, 并经过码块分割后,每个传输块的码块个数分别是 C° =1,^=1,码块大小分别 是 =144,^: =248 , 配置的
本示例中, 在步骤 410, UE选择两个传输块中调制编码索引 iMCSi (=0, 1) 较小的一个传输块 (z=0), 因为 /MCT。</MCTi, 所以选择的是索引为 0的第一传输 块。 在步骤 420中, 相应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imgf000024_0002
PUSCH -initial _ j^j- PUSCH
根据前面的分析, 上式中 O=2, M = 12, N =12,
Cu-1
∑ =144, 这样由上式可以计算出 ACK/NACK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输时 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e^w< =8,因为 =2,相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QACKPerlayer = ^ \ 同理可以得到 RI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符 号个数 ¾/^/„^=8, 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β RIperlayer =16
示例二
本示例的应用场景和各项参数均与实施例一的示例一相同。
本示例中, 在步骤 410中, UE是选择两个传输块中对应的 (z=0, 1) 较大的一个传输块。 由于每个传输块的码块个数分别是 C° =1,^=1,码块大小 分别是 =144, =248, ∑^ >∑ , 因此选择的是索引为 1的传输块, 称 为第二传输块。 在步骤 420中釆用的相应的计算公式为:
输时
Figure imgf000025_0001
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C^w< =5, QACKperlayer = ^ 同理得到 RI信息在每个 传输层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 =5, Q perlayer =10。
示例三
本示例的应用场景和各项参数均与实施例一的示例一相同。
本示例中, 在步骤 410, UE是选择两个传输块中较大的一个传输块。 由 于经过码块分割后, 每个传输块的码块大小分别是 =144, =248 , 有 TB0size < TBlsize, 其中, TB0size为索引为 0的传输块的大小, TB\size为索引为 1的 传输块的大小。 所以选择的是索引为 1的传输块。 在步骤 420中, 釆用的计 算公式和计算结果与实施例一的示例二相同, 不再重复。
示例四
本示例的应用场景和各项参数均与实施例一的示例一相同。
本示例中, 在步骤 410, UE根据信令指示选择一个传输块, 假定信令指 示 UE选择第一传输块, 则在步骤 420中釆用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与实施例 一的示例一相同, 不再重复。
示例五
本示例的应用场景和各项参数均与实施例一的示例一相同。
本示例中, 在步骤 410, UE 和基站约定固定选择第一传输块, 在步骤 420中釆用的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与实施例一的示例一相同, 不再重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 LTE-A中基于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 法, 当前配置了两个传输块, 且两个传输块都有上行数据传输, 编码后得到 两个码字流。 其中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ACK/NACK信息或 RI信息。
如图 5所示, 本实施例的编码方法包括:
步骤 510, 用户设备 (UE)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 和第一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以及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和 第二传输块的参数信息分别计算, 得到两个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本步骤中, UE计算每个传输块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的公式与 LTE系统 有上行数据和控制信息在 PUSCH传输时 UE计算该上行控制信息的目标编 码符号个数的公式相同。 设基于索引为 z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计算得到的目 标编码符号个数为 ρ;^, 则有:
Figure imgf000027_0001
该式同样可简化, 请参照实施例一。 该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与实施例 一相同, 在此不再重复。
步骤 520, UE从计算得到的两个目标编码符号个数中选择较大的一个, 即
Figure imgf000027_0002
, 作为该上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输时的目标编
两个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步骤 530, 同步骤 430;
步骤 540, 同步骤 440。
下面给出基于实施例二的一个应用示例。
示例一
本示例的应用场景和各项参数与实施例一的示例一相同, 不再重复。 在步骤一中, 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
Figure imgf000027_0003
请参照实施例一的示例一, 式中各参数的取值为:
0=2,
Figure imgf000027_0004
=12, N s.ymb =12 =248 P _ P 。
在步骤 510中, 分别基于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可以计 算出 ACK/NACK信息的两个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 = 8, Q CK— = 5; 同 样, 也可以计算出 RI信息的两个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0 rf =8, Q%perlayer=5. 在步骤 520中, ACK/NACK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符号 个数为 maX(8, 5) = 8 , 对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 16, RI信息在每个传输 层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同样是 8, 对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 16。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 LTE-A中基于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 法, 当前配置了两个传输块, 且两个传输块都有上行数据传输, 编码后得到 两个码字流。 其中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ACK/NACK信息或 RI信息。
本实施例的编码方法包括:
步骤一, 同实施例二的步骤一, 计算得到的两个目标编码符号个数记为
'° 和 o'1
步骤二, UE对 ρ; 和 ρ; 进行加权运算, 将运算结果作为该上行控制信 息在每个传输层上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ρ;^ , 有:
其中,
「,表示向上取整, 《, 的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一种确定: 其中 分别为索引为 0和
Figure imgf000028_0001
1的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 2 )基站和 UE约定好的固定值;
( 3 ) 下行信令指示。
然后将得到的目标编码符 m ^」
Figure imgf000028_0002
对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步骤三, 同步骤 430;
步骤四, 同步骤 440。 下面给出基于实施例三的一个应用示例。
示例一
本示例的应用场景和各项参数与实施例一的示例一相同, 不再重复。 在步骤一中, 分别基于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可以计算 出 ACK/NACK信息的两个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 = 8, ^^ = 5;同样, 也可以计算出 RI信息的两个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2 rf =8, Q —=5。请参 照实施例二的示例一。
在步骤二中, 均为 2, «, 的值按下式计算:
Figure imgf000029_0001
=0.5
Kyer +Kyer Kyer +
Figure imgf000029_0002
则每个传输层上的 ACK/NACK 信息的 目 标编码符号个数 2;^=[0.5*8 + 0.5*5 = 7, 对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 14; 同样地, 可以 计算出 RI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为 7,对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 14。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 LTE-A中基于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 法, 当前配置了两个传输块, 且两个传输块都有上行数据传输, 编码后得到 两个码字流。 其中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ACK/NACK信息或 RI信息。
本实施例的编码方法包括:
步骤一, UE才艮据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和两个传输 块的参数信息, 按下式计算得到该上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的目标编码 得到两个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Figure imgf000030_0001
根据上文基于有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计算目标编码符号个 数时对编码符号个数 Μ'的定 简化为:
Figure imgf000030_0002
上式中:
C^C1分别表示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的码块个数;
, 分别表示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每个码块的比特数;
「,表示向上取整, 《, 的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1) α= Νο :; i ,β二 No :; i , 其中 N ,N 分别为索引为 0 layer layer layer layer
和 l的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 2 )基站和 UE约定好的固定值;
(3)信令指示。
其他各参数的含义同实施例一。
步骤二, 同步骤 430;
步骤三, 同步骤 440。
下面给出基于实施例四的一个应用示例, 略去步骤二和步骤三。
示例一
本示例的应用场景和各项参数与实施例一的示例一相同, 不再重复,有: 0=2, M uSCH - M= , N=b CH-inmd = , ∑^0=i44, ∑^=248,
Figure imgf000031_0001
将上述参数代入式 (5), 计算每个传输层上的 ACK/NACK信息的目标编 码符号个数为 =「0.5*8 + 0.5*4.645^ = 7 , 对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
14; 同样, 可以计算出 RI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为 7, 对应的目标编码调 制符号个数为 14。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 LTE-A中基于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 法, 当前配置了两个传输块, 且两个传输块都有上行数据传输, 编码后得到 两个码字流。 其中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ACK/NACK信息或 RI信息。
本实施例的编码方法与实施例四基本相同, 只是用于计算上行控制信息 在每个传输层上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Q;^的公式略有不同, 该公式如下:
Figure imgf000031_0002
同理, 上式可简化为:
= mm (« .「Μ。 ] + ^ ·「 ] ,
该式中各参数的含义, 以及《, 的取值方式均同实施例四。
下面给出基于实施例四的一个应用示例。 示例一
该示例的应用场景和各项参数的取值与实施例四的示例一相同, 将这些 参数代入式 (6)可以得到: 在每个传输层上, ACK/NACK信息的目标编码符 号个数^^ =「0.5 * 8 + 0.5 * 5^ = 7 , 对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 14; 同样, RI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也为 7, 对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 14。
以下各个实施例中配置了两个传输块,只有一个传输块有上行数据传输, 另外一个传输块用来传输 CQI/PMI信息。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 LTE-A中基于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 法, 当前配置了两个传输块, 只有一个传输块有上行数据传输, 另外一个传 输块用来传输 CQI/PMI信息, 编码后得到两个码字流。 其中的上行控制信息 为 ACK/NACK信息或 RI信息。
本实施例的编码方法包括:
步骤一, UE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和有上行数 据传输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计算出第一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根据上行控制信 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和另一传输块的参数信息计算出第二目标编码 符号个数;
本步骤中, UE计算第一目标编码符号个数的公式与 LTE系统有上行数 据和控制信息在 PUSCH传输时 UE计算该上行控制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 数的公式相同。 公式如下:
式中, ,为
Figure imgf000032_0001
β ρ 该值由高层配置, 式中其他参数的含义同实施例一。
本步骤中, UE计算第二目标编码符号个数的公式与 LTE系统只有控制 信息在 PUSCH传输时 UE计算上行控制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的公式相 同, 公式 ¾口下:
/ A OPUSCH
-M^" (/ = 0orl)
QCcQI-MIN 式中, βΡ Η = ofS?~ACK I offL或 ίί; OcQ!— 表示假定下行的秩 为 1时, CRC校验后的 CQI/PMI比特数; 式中其他参数的含义同实施例一。
计算目标编码符号个数时釆用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为没有上行数据传输 (用于传输 CQI/PMI信息) 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时, 定义编码符号个数 Μ':
D Mpusch rPUSCH QPUSCH
= ~ 'Poffsst2 (i = Oorl)
Figure imgf000033_0001
按照上文对编码符号个数 的定义, 上面计算¾ ^和 两式都可以简 化为:
flayer =
Figure imgf000033_0002
) 但在计算编码符号个数 Μ'时釆用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是有上行数据传 输和没有上行数据传输时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时, Μ'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
步骤二, UE从计算得到的两个目标编码符号个数中选择较大的一个, 即 max( ^, U , 作为该上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 个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步骤三, 同步骤 430;
步骤四, 同步骤 440。
下面给出基于实施例六的一个应用示例, 略去步骤二和步骤三。 示例一
本示例的应用场景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 区别在于在第一传输块上有上 行数据传输, 在第二传输块上只有上行控制信息传输。 相关参数方面, 高层 配置的 2 =4,
Figure imgf000033_0003
層 =50;其他参 数的取值同实施例一的示例一。
在步骤一, 按照实施例六给出的公式, 计算得到 ACK/NACK信息对应 的第一目 标编码符号个数 Q CKperlayer = 8 , 第二目 标编码符号个数 U^^ = 24。 同理, 也可以计算得到 RI信息对应的第一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Q'U , 第二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32
在步骤二, UE得到的每个传输层上 ACK/NACK信息或 RI信息的目标 编码符号个数是 max(8, 24) = 24 , 对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 48。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 LTE-A中基于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 法, 当前配置了两个传输块, 只有一个传输块有上行数据传输, 另外一个传 输块用来传输 CQI/PMI信息, 编码后得到两个码字流。 其中的上行控制信息 为 ACK/NACK信息或 RI信息。
本实施例的编码方法包括:
第一步, 与实施例六的步骤 810相同, 计算得到两个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flayer , flayer,
第二步, UE对 β 和 β 进行加权运算「 *ρ + 2 〗,将运算结果 作为该上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然后将得到的目 标编码符号个数分别乘以两个传输块的调制阶数, 得到对应的目标编码调制 符号个数;
其中, ]表示向上取整, 《, 的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一种确定: ( 1 ) 其中 分别为索引为 0和
Figure imgf000034_0001
1的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 2 )基站和 UE约定好的固定值;
( 3 )信令指示。 第三步和第四步分别与实施例六的步骤 830和步骤 840相同。
下面给出基于实施例七的一个应用示例, 略去第三步和第四步。
示例一
本示例的应用场景和相关参数与实施例六的示例一相同。 新增的参数:
N。 N1
= Q 5 β— — r d 在第一步, 可以计算出 。^ =8, Q'ACKperlcver=2 - 同理得到 ¾^ =8 ,
Q' , 具体可参照实施例六的示例一。
在第二步, 可以计算出每个传输层上, ACK/NACK信息或 RI信息的目 标编码符号个数均为「0.5*8 + 0.5*24, = 16, 对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
32。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 LTE-A中基于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 法, 当前配置了两个传输块, 只有一个传输块有数据传输, 另外一个传输块 用来传输 CQI/PMI信息, 编码后得到两个码字流。 其中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ACK/NACK信息或 RI信息。
本实施例的编码方法包括:
步骤一, UE才艮据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和两个传输 块的参数信息, 按下式计算得到该上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的目标编码 符号个数 β , 然后将 β^分别乘以两个传输块的调制阶数, 得到对应的目 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Figure imgf000036_0001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同实施例六, α,β的取值方法也同实施例 按上文 对编码符号个数的定义, 可以将上式简化为:
Figure imgf000036_0002
步骤二, 同步骤 430;
步骤三, 同步骤 440。
下面给出基于实施例八的一个应用示例, 略去步骤二和步骤三。
示例一
本示例的应用场景和相关参数与实施例七的示例一相同。 有:
C°-l
Ί /f PUSCH -initial _ A/f PUSCH - A]-PUSCH -initial _ V - \ AA- D - O-
UZ1V1 sc ~1V1sc symb ~ WCQI-MIN ~ JU' r=0 a= n r、 =0.5,β= n r、 =0.5 , 将这些参数代入实施例八的公式, 计 layer layer layer layer
算得到的每个传输层上的 ACK/NACK 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2^=「0.5*8 + 0.5*23.04>16,同样可计算出 RI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是 16。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 LTE-A中基于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 法, 当前配置了两个传输块, 只有一个传输块有数据传输, 另外一个传输块 用来传输 CQI/PMI信息, 编码后得到两个码字流。 其中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ACK/NACK信息或 RI信息。
本实施例的编码方法与实施例八基本相同, 只是用于计算上行控制信息 在每个传输层上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的公式略有不同, 该公式如下:
Figure imgf000037_0001
该式中各参数的含义, 以及《, 的取值方式均同实施例六。
按照上文对编码符号个数的定义, 上式可简化为:
= min (「+。, + ,], 4·Μ )
本实施例的 ° , 分别按照釆用有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块和没有上行 数据传输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时的公式计算得到。 下面给出基于实施例九的一个应用示例。
示例一
该示例的应用场景和各项参数的取值与实施例六的示例一相同, 将这些 参数代入本实施例的公式可以得到: 在每个传输层上, ACK/NACK信息或 RI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Q r =「0.5 * 8 + 0.5 * 24] = 16。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 LTE-A中基于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 法, 当前配置了两个传输块, 只有一个传输块有数据传输, 另外一个传输块 用来传输 CQI/PMI信息, 编码后得到两个码字流。 其中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ACK/NACK信息或 RI信息。
本实施例的编码方法包括:
步骤一, UE按下式计算得到该上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的目标编 数, 得到两个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4*M- (z = Oorl)
Figure imgf000038_0001
该式中, ,为有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块的索引, Z=l或 1 ; 其他参数的含 义同实施例六。 下面给出基于实施例十的一个应用示例。
示例一
该示例的应用场景和各项参数的取值与实施例六的示例一相同, 将这些 参数代入本实施例的公式可以得到: 在每个传输层上, ACK/NACK信息或 RI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 8 , 相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 16。
下面的实施例用于说明选择哪个码字流传输 CQI/PMI信息以及在该码 字流上传输时确定 CQI/PMI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的方法。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 LTE-A中基于 PUSCH传输的 CQI/PMI信息的编码方 法, 当前配置了两个传输块, 且两个传输块都有上行数据传输, 编码后得到 两个码字流。 本实施例的编码方法包括:
步骤一, 用户设备 (UE)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个传输块, 作为目标传输 块;
UE可以按照以下 5种方式中的一种从两个传输块中选择目标传输块, 目标传输块对应于用于传输 CQI/PMI信息的码字流:
(1) UE按照信令指示选择目标传输块;
(2) UE选择调制编码索引较大的传输块为目标传输块, 如果两个传输块 的调制编码索引相同, 就任意选择一传输块或选择一个默认的传输块; (3) UE比较两个传输块经 CRC添加、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得到 的各码块的比特数之和, 选择比特数之和较大的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如果所述比特数之和相等, 就任意选择一传输块或者选择默认的一传输块作 为目标传输块;
(4) 选择传输块大小和传输块所占资源的比值较大的传输块为目标传 输块, 如果比值相等, 就任意选择一传输块或选择一个默认的传输块;
(5) UE和基站约定,固定选择第一传输块或者第二传输块为目标传输块。
步骤二, UE根据目标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CQI/PMI信息的大小和高层 配置的偏移值,计算得到 CQI/PMI信息在目标传输块对应的码字流上传输时 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然后将得到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乘以目标传输块 的调制阶数, 得到对应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本步骤中, UE计算上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ρ'的公式如下:
2'= (2' (讓 2))
+ ) PUSCH— initial PUSCH-initial nPUSCH
symb ― P offiet layer
Q 2) TPUSCH _
= NL I AYER - (MI
Figure imgf000039_0001
其中:
i为目标传输块的索引, z=0或 1;
O表示初始 CQI/PMI信息的比特数;
em是目标传输块的调制阶数;
M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PUSCH - initial
N s;ymb 表示初始 PUSCH传输中,除了用于 DMRS和 SRS传输的符号 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ΝΖ 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是 CQI/PMI信息进行 CRC校验的比特数量, 如果 ( 小于等于 11 , 则 =0, 否者 =8;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为一个传输层上 RI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 ]表示向上取整;
于 β , ,表示高层配置的 CQI/PMI信息的偏移值;
C表示目标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的码块个 数;
表示目标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每个码块 的比特数;
M /^™表示初始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上述 、 和 Ms p c usai-initial的获取方式与 LTE系统相同。 CQI/PMI信息的最大的调制符号个数为所有可用的 RE中去掉 RI占用的 资源, 因此其最大值为 K CH -ΝΖ -^)。 步骤三, 对 CQI/PMI信息进行信道编码, 方式与 LTE相同;
步骤四, 将 CQI/PMI信息信道编码后的比特重复, 直到满足 CQI/PMI 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为止。
下面给出基于实施例十的一个应用示例, 在说明中略去步骤三、 四。 示例一
本示例中,假设上行传输基于常规 CP,也就是该子帧中共有 14个符号, 2个符号用于发送 DMRS, UE配置支持两个传输块,传输块经信道编码和速 率匹配等操作后, 对应的码字流均映射到两层传输。 进一步的, 本示例中上 行传输中没有 SRS需要发送 , UE有数据信息需要发送,有 10比特的 CQI/PMI 信息需要发送, 这样 CQI/PMI信息与数据信息复用在 PUSCH上传输。 假设 UE根据 DCI格式 0中信息得到基站为 PUSCH传输分配的带宽为 1个 RB和同时两个传输块的 IMCSo , IMCSl , UE根据 Mc , !MCS,和 RB个 数可以获取对应的 TB size分别为 120, 224, 调制阶数分别为 Qm l ; 这样 对传输块分别添加 24比特的 CRC, 并经过码块分割后, 每个传输块的码块 个数分别是 C°=l, Cl=l, 码块大小分别是 =144, =248, 对应的传输层 个数分别是: N er
Figure imgf000041_0001
UE根据 相应规则选择索引为 0的第一传输块为目标传输块,
可以得到:
c°-i
O=io, f =M scH = , N ― , Kr° = 144 , Νί λ
r=0 将上述参数的值代入实施例十的公式,可以得到 CQI/PMI信息在目标传 输块对应的码字流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2' =20 , 对应的目标编码调 制符号个数为 40。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 LTE-A中基于 PUSCH传输的 CQI/PMI信息的编码方 法, 当前配置了两个传输块, 只有一个传输块有上行数据传输, 另一个传输 块没有上行数据传输, 用于传输 CQI/PMI信息, 编码后得到两个码字流。
本实施例的编码方法包括:
步骤一, UE选择用于传输 CQI/PMI信息的传输块为目标传输块; 步骤二 , UE根据公式 QCQI = N\ayer (N CH · 丽 -Qm-Qm )( = Oori = 1)计 算得到 CQI/PMI信息在目标传输块对应的码字流传输时的目标编码调制符 号个数, 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同实施例十;
步骤三, 同实施例十一的步骤三;
步骤四, 同实施例十一的步骤四。 下面给出基于实施例十一的一个应用示例, 在说明中略去步骤三和四。 示例一
本示例中,假设上行传输基于常规 CP,也就是该子帧中共有 14个符号, 2个符号用于发送 DMRS , UE配置支持两个传输块,其中第一传输块用来传 输上行数据, 该传输块经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等操作后, 对应的码字流均映 射到两层传输; 第二传输块上没有上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 本示例的上行 传输中没有 SRS需要发送, UE只有 10比特的 CQI/PMI信息需要发送。
假设 UE根据 DCI格式 0中信息得到基站为 PUSCH传输分配的带宽为 1 个 RB , 两个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索引为 和 /MC 对应的传输层个数分 别是: yer = 2, N]ayer = 2 , UE选择传输块 1为目标传输块, 按照下面的公式 计算:
Figure imgf000042_0001
) λ
根据前面的分析, 式中 , Nayer = 2
Figure imgf000042_0002
, Qm = Q , 则
CQI/PMI 信息在目标传输块对应的码字流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ρ' = 576。
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均可以保证上行控制信息的正常传输。 各个示例中开 销的大小不同, 这是在同样的偏移值配置下的结果, 如各示例配置的偏移值 不同, 开销会有所变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提出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和系统, 涉及 ACK/NACK信息 和 RI信息在 PUSCH每个传输层上重复传输时确定目标编码符号个数的方 法,以及选择哪个码字流传输 CQI/PMI信息以及在该码字流上传输时确定目 标编码符号个数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 ACK/NACK信息, RI信息在 PUSCH 每个传输层传输时如何确定目标编码符号个数和选择哪个码字流传输 CQI/PMI信息以及在该码字流传输时如何确定目标编码符号个数的问题, 从 而可以实现对基于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正确编码。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 所述 PUSCH传输釆用空间复用形式, 当前配置了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 共两个传输块, 用户设备 UE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所述两个传输块 或从所述两个传输块中选择的一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计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 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将¾ ^乘以用于传输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块的调制阶 数, 得到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以及
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后, 将信道编码后的比特重复, 直到 满足所述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止。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编码方法, 还包括:
从所述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块;
其中, 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所述两个 传输块或从所述两个传输块中选择的一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计算所述上行控 制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的步骤为: 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所选择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计算得到所述上行控制 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其中,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正确 /错误应答 ACK/NACK信息或秩指示 RI 信息。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编码方法, 其中,
从所述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块是指: 按照以下多种方式中的一种从 所述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块:
(1) 选择所述两个传输块中调制编码索引较小的一个传输块, 如果所述 两个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索引相同, 选择所述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者选择默 认传输块;
(2) 比较所述两个传输块分别经循环冗余校验 CRC添加、码块分割和子 块 CRC 添加后得到的各码块的比特数之和, 选择比特数之和较大的一传输 块, 如果所述比特数之和相等, 就选择所述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者选择默 认传输块;
(3) 选择所述两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大小较大的一个传输块, 如果两个传 输块的大小相同, 就选择所述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选择默认传输块;
(4)根据下行信令指示从所述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个传输块; 以及
(5)根据与基站的约定, 固定选择所述第一传输块或者所述第二传输块。
4、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编码方法, 其中,
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所选择的传输块 的参数信息, 计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符号 个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所选择的传输块 的参数信息, 计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Μ' ; 以及
按下式计算所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 (「 '. ] , 4 其中:
ι=0或 1,表示所选择的传输块的索引; M SCH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 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 ]表示向上取整; min表示取最小值。
5、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编码方法, 其中:
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所述两个传输块 或从所述两个传输块中选择的一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计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 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的步骤为: 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 置的偏移值以及所述第一传输块和所述第二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计算所述上 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正确 /错误应答 ACK/NACK信息或秩指示 RI信息。
6、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编码方法, 其中,
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所述第一传输块 和所述第二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计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输 时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所述第一传输块 的参数信息计算第一编码符号个数 M°;
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的偏移值以及所述第二传输块 的参数信息计算第二编码符号个数 M1
按以下方式之一计算所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1) 分别基于 M。和 M1 , :
Figure imgf000046_0001
以 β; , ρ; 中较大的一个作为所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2)按与方式 (1)相同的方法得到 C Ο 按 L =「《C + 计算出所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3)基于 M。和 M1 , 按下式得到所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Figure imgf000046_0002
(4)基于 M。和 M1 , 按下式得到所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Figure imgf000046_0003
以上各式中:
,表示传输块的索引, z=0,l ; M /7^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 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 ]表示向上取整; min表示取最小值; 为加权 因子。
7、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编码方法, 其中, 所述《 的值通过以下方式中 的一种确
( 1 ) , 其中 NK e分别为索引为 0的
Figure imgf000046_0004
传输块和索引为 1的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 2 )基站和 UE约定好的固定值;
( 3 )信令指示。
8、 如权利要求 4或 6所述的编码方法, 其中:
在所述第一传输块和 /或所述第二传输块上有上行数据传输,所述编码符 号个数 Μ'釆用的传输块的信息参数为有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有:
Ο USCH -initial USCH -initial nP USCH
M1 = ^-^ · Poffset ( = Oorl) r=0
其中:
i为计算 Μ'时釆用的有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块的索引, ,等于 0或 1 ; 0表示 ACK/NACK信息或者 RI信息的比特数;
M ^™表示初始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Figure imgf000047_0001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 信号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ZH = P cK或 , 其中 β κ和 分别表示高层配置的
ACK/NACK信息和 RI信息的偏移值;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循环冗余校验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的码块个数;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 CRC添加、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每 个码块的比特数。
9、 如权利要求 4或 6所述的编码方法, 其中:
所述两个传输块中只有一传输块上有上行数据传输, 另一传输块用于传 输信道质量指示 CQI/预编码矩阵指示 ΡΜΙ信息; 计算所述编码符号个数 Μ' 时釆用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为用于传输所述 CQI/PMI信息的传输块的参数 信息, 有:
-k fPUSCH - nPUSCH
Ml ~ · Poffset (i = Oorl)
Figure imgf000047_0002
其中:
i为计算 M'时釆用的用于传输所述 CQI/PMI信息的传输块的索引, z=0 或 1;
O表示 ACK/NACK信息或者 RI信息的比特数;
M^^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N™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β匿 H = R ARQ-ACK / nCQI ^ RI / CQI 立中 nHARQ-ACK RI , nCQI分 P offset P offset 1 P offset一人 P offset 1 h1 offset , T , P offset 、 P offset 4 offset刀 别表示高层配置的 ACK/NACK信息、 RI信息和 CQI/PMI信息的偏移值; 表示假定下行的秩为 1时,循环冗余校验 CRC校验后的 CQI/PMI 比特数。
10、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编码方法, 其中:
所述两个传输块中只有一传输块有上行数据传输, 另一传输块用于传输 信道质量指示 CQI/预编码矩阵指示 PMI信息;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正确 /错 误应答 ACK/NACK信息或秩指示 RI信息;
按下式计算所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G =mm(「M' ,4M 其中:
Figure imgf000048_0001
上述两式中:
ι为有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块的索引, z=0或 1;
「,表示向上取整; min表示取最小值;
M^^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0表示 ACK/NACK信息或者 RI信息的比特数;
N™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β Η = ffnrCK或 , 其中 p ACK和 分别表示高层配置的 ACK/NACK信息和 RI信息的偏移值;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循环冗余校验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的码块个数;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 CRC添加、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每 个码块的比特数;
表示假定下行的秩为 1时, CRC校验后的 CQI/PMI比特数。
11、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编码方法, 其中:
所述两个传输块都有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为信道质量指示 CQI/预编码矩阵指示 PMI信息;
从所述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按下式计算所述 CQI/PMI信息在所述目标传输块对应的码字流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Figure imgf000049_0001
Mi
Q '(2) = N layer - I(MA/FsPcUSCH · N MsPyUmSbCH -— QR―I、
) 其中:
ι为目标传输块的索引, z=0或 1;
O表示 CQI/PMI信息的比特数;
M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C d表示初始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 信号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L是 CQI/PMI信息进行 CRC校验时校验比特的数量,如果 O小于等于 11 , 则 =0 , 否者 =8; 表示目标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为一个传输层上 RI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em是目标传输块的调制阶数;
N™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 ]表示向上取整;
于 β , ,表示高层配置的 CQI/PMI信息的偏移值;
C表示目标传输块经循环冗余校验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 加后的码块个数;
表示目标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每个码块 的比特数;
M /^™表示初始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12、 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编码方法, 其中,
从所述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是指: 按以下方式中 的一种从所述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1)按照信令指示选择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2) 选择调制编码索引较大的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如果所述两个传 输块的调制编码索引相同, 就选择所述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选择默认传输 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3)比较所述两个传输块经循环冗余校验 CRC 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得到的各码块的比特数之和,选择比特数之和较大的一传输块作 为目标传输块, 如果所述比特数之和相等, 就任意选择一传输块或者选择默 认的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4) 选择传输块大小和传输块所占资源的比值较大的一传输块作为目标 传输块,如比值相等,任选一传输块或选择一默认的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5)根据与基站的约定, 固定选择所述第一传输块或者所述第二传输块 为目标传输块。
13、 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 法, PUSCH传输釆用空间复用形式, 当前配置了两个传输块, 所述两个传输 块中只有一传输块上有上行数据传输, 另一传输块用于传输信道质量指示 CQI/预编码矩阵指示 PMI信息, 用户设备 UE对所述 CQI/ PMI信息的编码 方法包括:
选择用于传输所述 CQI/PMI 信息的传输块为目标传输块, 计算所述 CQI/PMI信息在所述目标传输块对应的码字流传输时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 数 ¾; 以及
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后, 将信道编码后的比特重复, 直到 满足所述 CQI/PMI信息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止;
其中, 计算 的公式如下:
QCQI = Kyeri · M · Qm - Qm){l = ΟθΠ = 1) 其中:
z为传输块的索引, ζ· =0或 1 ;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M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N™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为一个传输层上秩指示 RI信息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em是目标传输块的调制阶数。
14、 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系 统, PUSCH传输釆用空间复用形式, 所述系统包括:
配置模块,其设置为在当前配置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共两个传输块; 第一运算模块, 其设置为根据要编码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 高层配置 的偏移值以及所述两个传输块或从中选择的一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计算得到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第二运算模块, 其设置为将目标编码符号个数乘以用于传输所述上行控 制信息的码字流对应的传输块的调制阶数, 得到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信道编码模块, 其设置为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 以及 比特重复模块, 其设置为将信道编码后的比特重复, 直到满足所述目标 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止。
15、 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编码系统, 其中,
所述第一运算模块包括选择单元和第一运算单元;
所述选择单元设置为按以下多种方式中的一种从所述两个传输块中选择 一传输块:
(1) 选择所述两个传输块中调制编码索引较小的一个传输块, 如果所述 两个传输块的调制编码索引相同, 选择所述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者选择默 认输块;
(2) 比较所述两个传输块经循环冗余校验 CRC 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得到的各码块的比特数之和, 选择比特数之和较大的一传输块, 如果所述比特数之和相等, 就选择所述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者选择默认传 输块;
(3)选择所述两个传输块中传输块大小较大的一个传输块, 如果所述两个 传输块的大小相同, 就选择所述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选择默认传输块;
(4)根据下行信令指示从所述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个传输块;
(5)根据与基站的约定, 固定选择所述第一传输块或者所述第二传输块; 所述第一运算单元设置为根据选择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上行控制信息 的大小和高层配置的偏移值计算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在每个传输层上传输 时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16、 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编码系统, 其中:
所述配置模块配置的两个传输块均有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运算单元计算所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时, 先根据选择的传输块 的参数信息、 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和高层配置的偏移值计算所述上行控制信 息的编码符号个数 Μ' , 然后按下式计算所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min(| Ml \, 4M^Ch ) 其中:
ι=0或 1, 表示选择的传输块的索引; M SCH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 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 ]表示向上取整; min表示取最小值。
17、 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编码系统, 其中:
所述第一运算模块包括: 第一运算单元和第二运算单元;
所述第一运算单元设置为根据所述第一传输块的参数信息、 上行控制信 息的大小和高层配置的偏移值计算出第一编码符号个数 M。,根据所述第二传 输块的参数信息、 上行控制信息的大小和高层配置的偏移值计算出第二编码 符号个数 M1 ;
所述第二运算单元设置为按以下方式之一计算所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1) 分别基于 M。和 M1 , 按下式计算出 β; , Qt
Figure imgf000053_0001
以 Q er , ¾^中较大的一个作为所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2)按与方式 (1)相同的方法得到 C Ο 按 L =「《C +
计算出所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3)基于 M。和 M1 , 按下式得到所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4)基于 Μ。和 Μ1 , 按下式得到所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Figure imgf000053_0002
以上各式中:
,表示传输块的索引, z=0,l ; M /7^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 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表示向上取整; min表示取最小值; 式中的一种确定: 其中 分别为索引为 0的
Figure imgf000053_0003
传输块和索引为 1的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 2 )基站和 UE约定好的固定值;
(3)信令指示。
18、 如权利要求 16或 17所述的编码系统, 其中,
所述第一运算单元釆用以下方式计算所述编码符号个数 Μ':
在计算所述编码符号个数 Μ'釆用的传输块的信息参数为有上行数据传 输的传输块的参数信息时, 有:
. -K PUSCH -initial -initial nPUSCH
M' =— ^ '-^ ·Ρφ^ ί = Oorl) r=0
计算所述编码符号个数 M'时釆用的传输块的信息参数为没有上行数据 传输的用于传输 CQI/PMI信息的传输块时, 有:
Figure imgf000054_0001
其中:
i为计算 M'时釆用的有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块的索引, ,等于 0或 1; 0表示 ACK/NACK信息或者 RI信息的比特数;
Μ αί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M/^™表示初始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Figure imgf000054_0002
表示初始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 信号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N™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β: Η表示高层配置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偏移值;
nPUSCH _ HARQ-ACK I CQI ^ RI I CQI +]- HARQ-ACK nRI , CQI h1 offscfl ~ offset / offset ^offset! offset ' T , h1 offset 、 P offset " P offset刀 别表示高层配置的 ACK/NACK信息、 RI信息和 CQI/PMI信息的偏移值;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循环冗余校验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的码块个数;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 CRC添加、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每 个码块的比特数;
表示假定下行的秩为 1时, CRC校验后的 CQI/PMI比特数。
19、 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编码系统, 其中:
所述配置模块配置的两个传输块中只有一传输块有上行数据传输, 另一 传输块用于传输信道质量指示 CQI/预编码矩阵指示 PMI信息; 所述上行控 制信息为正确 /错误应答 ACK/NACK信息或秩指示 RI信息;
所述第一运算模块按下式计算所述目标编码符号个数¾^:
其中: Μ' = (i = Oorl)
Figure imgf000055_0001
上述两式中:
ι为有上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块的索引, z=0或 1;
「,表示向上取整; min表示取最小值;
M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0表示 ACK/NACK信息或者 RI信息的比特数;
N™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β Η表示高层配置的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偏移值;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循环冗余校验 CRC添加和码块分割及子块 CRC添加后的码块个数;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经 CRC添加和码块分割及子块 CRC添加后每 个码块的比特数;
表示假定下行的秩为 1时, CRC校验后的 CQI/PMI比特数。
20、 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编码系统, 其中:
所述配置模块配置的两个传输块都有上行数据传输, 所述上行控制信息 为信道质量指示 CQI/预编码矩阵指示 PMI信息;
所述第一运算模块包括:
选择单元,其设置为从所述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运算单元, 其设置为按下式计算所述 CQI/ PMI信息在所述目标传输块 对应的码字流上传输时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ρ':
β' = ηώ (β'(1),β'(2))
Figure imgf000056_0001
Q « CH ·Ν - ) 其中:
,为目标传输块的索引, ζ=0或 1 , 「,表示向上取整; Ο表示 CQI/PMI信息的比特数;
M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C 表示初始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 信号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L是所述 CQI/PMI信息进行循环冗余校验 CRC校验时校验比特的数量, 如果 ( 小于等于 11 , 则 =0, 否者 =8;
表示所述目标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为一个传输层上秩指示 RI信息的目标编码符号个数;
em是目标传输块的调制阶数;
NJT "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 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等于 >¾ , >¾ 表示高层配置的所述 CQI/PMI信息的偏移值; C表示目标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的码块个 数;
表示目标传输块经 CRC添加、 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每个码块 的比特数;
M /^™表示初始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21、 如权利要求 20所述的编码系统, 其中,
所述选择单元按以下方式中的一种从所述两个传输块中选择一传输块 作为目标传输块;
(1)按照信令指示选择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2) 选择调制编码索引较大的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如果所述两个传 输块的调制编码索引相同, 就选择所述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选择默认传输 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3)比较所述两个传输块经 CRC添加、码块分割和子块 CRC添加后得到 的各码块的比特数之和, 选择比特数之和较大的一传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如果所述比特数之和相等, 就选择所述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者选择默认传 输块作为目标传输块;
(4) 选择传输块大小和传输块所占资源的比值较大的一传输块作为目标 传输块, 如比值相等, 选择所述两个传输块中任一个或选择默认传输块作为 目标传输块;
(5)根据与基站的约定, 固定选择所述第一传输块或者所述第二传输块 为目标传输块。
22、 一种基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系 统, PUSCH传输釆用空间复用形式, 所述编码系统包括:
配置模块, 其设置为配置两个传输块, 其中只有一传输块有上行数据传 输, 另一传输块用于传输信道质量指示 CQI/预编码矩阵指示 PMI信息, 要 编码的上行控制信息为 CQI/ PMI信息; 选择模块, 其设置为选择用于传输 CQI/PMI信息的传输块为目标传输 块;
计算模块,其设置为计算 CQI/PMI信息在目标传输块对应的码字流传输 时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 ;
比特重复单元, 其设置为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后, 将信道 编码后的比特重复, 直到满足 CQI/PMI信息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为止; 所述计算模块釆用下式计算
QCQI = Kyeri · M · Qm - Qm ){l = ΟθΠ = 1)
其中:
ι为用于传输 CQI/PMI信息的传输块的索引;
^^表示索引为 I的传输块传输时对应的传输层个数;
M ^^表示当前子帧用于 PUSCH传输的带宽, 以子载波个数表示; N™表示当前 PUSCH传输中,除了用于解调参考信号和测量参考信号 传输的符号外余下的符号的个数;
^为一个传输层上秩指示 RI信息的目标编码调制符号个数;
Qm是所述目标传输块的调制阶数。
PCT/CN2011/070153 2010-06-22 2011-01-10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WO2011160449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17709.9 2010-06-22
CN2010102177099A CN101902313B (zh) 2010-06-22 2010-06-22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60449A1 true WO2011160449A1 (zh) 2011-12-29

Family

ID=43227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1/070153 WO2011160449A1 (zh) 2010-06-22 2011-01-10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02313B (zh)
WO (1) WO201116044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28091B2 (en) * 2017-06-15 2022-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hannel coding and decoding in communication or broadcasting system
US11870572B2 (en) 2017-06-15 2024-0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hannel coding and decoding in communication or broadcasting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313B (zh) * 2010-06-22 2013-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CN102315897B (zh) * 2010-06-30 2015-10-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US8769365B2 (en) 2010-10-08 2014-07-01 Blackberry Limited Message rearrangement for improved wireless code performance
CN102064921B (zh) * 2010-12-28 2015-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3348612B (zh) * 2011-02-23 2017-0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传输多个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US9043667B2 (en) * 2011-11-04 2015-05-26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HARQ-ACK and CSI transmission
CN103095398B (zh) * 2011-11-04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3188033B (zh) * 2011-12-29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9398573B2 (en) * 2012-03-08 2016-07-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reception
US10178651B2 (en) 2012-05-11 2019-01-0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HARQ and CSI multiplex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3516487B (zh) * 2012-06-18 2017-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终端
CN103220083B (zh) 2013-03-27 2017-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44029B (zh) * 2013-05-09 2019-04-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5721380B (zh) * 2016-01-29 2018-11-16 深圳市极致汇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专网的ofdma的物理层上下行处理方法
US10425922B2 (en) 2016-02-20 2019-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0397904B2 (en) 2016-02-20 2019-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17167305A1 (zh) * 2016-04-01 2017-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MX2019008099A (es) * 2017-01-05 2019-12-0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dispositivo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 red.
CN109246042B (zh) 2017-08-25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687346B2 (en) 2017-10-02 2020-06-16 Mediatek Inc. Encod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in physical channel
CN110474757B (zh) * 2018-05-10 2022-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WO2019218367A1 (zh) * 2018-05-18 2019-11-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JP7313839B2 (ja) * 2019-02-14 2023-07-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3746599B (zh) * 2021-08-24 2024-03-22 湖南遥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终端、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478266A (zh) * 2022-07-20 2024-01-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5017A (zh) * 2009-10-27 2010-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方法与装置
CN101702631A (zh) * 2009-11-04 2010-05-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902313A (zh) * 2010-06-22 2010-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88115A1 (en) * 2008-02-04 2013-03-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and data multiplex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5017A (zh) * 2009-10-27 2010-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方法与装置
CN101702631A (zh) * 2009-11-04 2010-05-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1902313A (zh) * 2010-06-22 2010-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28091B2 (en) * 2017-06-15 2022-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hannel coding and decoding in communication or broadcasting system
US11870572B2 (en) 2017-06-15 2024-0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hannel coding and decoding in communication or broadcast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2313B (zh) 2013-03-20
CN101902313A (zh) 201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160449A1 (zh)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CN111954982B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广播系统中使用极性码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装置和方法
EP345449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JP6204543B2 (ja) トランスポートブロックサイズの決定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信号伝送方法
CN101924606B (zh)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JP6100206B2 (ja)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の伝送方法及びシステム、符号化されたシンボル数の決定方法及び装置
EP284085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5165166A1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447071B1 (ko) 다입력 다출력 시스템을 기반으로 하는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처리방법과 장치 및 그의 전송방법
US1125181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control information
EP2274854B1 (en) Block encoding with a variable rate block code
US2006022190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t mapping enhanced-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E-DPCCH) information in UM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636974B (zh)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信息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1357205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TWI520647B (zh) 配置傳輸資源之系統及方法
CN115843455A (zh) 使用奇偶校验块的无线数据传输
WO2011150760A1 (zh) 信息比特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3023375A1 (zh) 增强控制信道的码字到层的映射方法、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179748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9748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