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1140932A1 - 左行制四个"y"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 Google Patents

左行制四个"y"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1140932A1
WO2011140932A1 PCT/CN2011/073488 CN2011073488W WO2011140932A1 WO 2011140932 A1 WO2011140932 A1 WO 2011140932A1 CN 2011073488 W CN2011073488 W CN 2011073488W WO 2011140932 A1 WO2011140932 A1 WO 2011140932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tunnel
straight
turn
gr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7348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邹世才
廖礼毅
高健
邹凌云
罗凡洲
陆洋
廖大中
Original Assignee
Zou Shicai
Liao Liyi
Gao Jian
Zou Lingyun
Luo Fanzhou
Lu Yang
Liao Dazho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u Shicai, Liao Liyi, Gao Jian, Zou Lingyun, Luo Fanzhou, Lu Yang, Liao Dazhong filed Critical Zou Shicai
Publication of WO2011140932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1140932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4Road crossings on different levels;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different lev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Navigation (AREA)

Description

左行制四个 "Y "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使十字交叉路口机动车交通畅通的立交桥或隧道, 特别是四个独立的分叉 形拱桥组合成能使十字路口的直行机动车 (以下简称: 直行车) 和右转弯机动车 (以下简 称: 右转弯车) 无交叉占道冲突的多个桥畅通组合结构, 或四个独立的分叉形隧道组合成 能使十字路口的直行机动车(以下简称: 直行车)和右转弯机动车(以下简称: 右转弯车) 无交叉占道冲突的多个隧道畅通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 国际国内的城市干道平交十字路口的交通非常拥挤, 经常发生堵塞, 是全世界 各大城市的通病。 究其原因, 是因为两条道路平交, 在交叉点上, 两条道路重叠变成了一 条道路, 两条道路上的机动车辆在节点上只能共用一条道, 损失了一半的道路资源。 再加 上行人、 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 拥堵是必然的结果。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人们想到了加 宽路面, 增加路口行车道的数量, 但路面不可能无限加宽。 人们又想到了立交桥, 但在现 有立文桥设计方案中, 能使十字路口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无交叉占道冲突的立交桥最小 直径在 120米以上, 不仅修建成本高, 而且旧城区双向六车道的十字路口都不能修建, 使 现在旧城区的十字路口堵车非常严重, 有的十字路口经常交通瘫痪。
中国专利 200720043390.6 《单层全畅通立交桥》 公开了一种在十字路口设一个直跨桥 和一个环形桥的畅通组合结构联合桥。 其缺点: 司机在十字路口必须要认清行车标志, 一 旦没有看清或看清后己不能变道, 会导致在变道交叉点即进十字路口处堵车。 使该立交桥 不能在现有规范的道路上应用。
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 《直接左、 右转互通立交桥》 公开了一种立交桥, 由于该专 利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对技术方案的描述很不清楚, 但就以说明书附图似乎可理解该网 框形立交桥的结构和缺陷为: 一、 增加了不需要的高度和长度: 在远离十字路口的地面支 道位置, 直行桥从对面的右转弯桥下面穿过后再延续一段桥体才与地面连接, 使上层桥的 离地面高度很高, 增加了桥的总长度, 这样使整个桥体又高又长又大, 浪费建桥费用, 遮 挡了城市景观。 二、 局部损坏导致整体损坏: 右转弯桥从右侧地面支道的直行桥和右转弯 桥下面穿过后, 与左侧地面支道的直行桥的下桥段平接后再与地面连接, 也使上层桥的离 地面高度很高, 增加了桥的总长度, 还使全部桥体连接为一个大型整体桥, 一但该大型整 体桥的局部有地质变化, 其局部被损坏就将导致全部大型整体桥损坏。 三、 整个桥成网框 形占用面积太大: 右转弯桥和左转弯桥分别用两个成交叉的桥体, 增加了整个立交桥体宽 度, 而且立交桥的整体形状又为有两条对角线的网框形桥体, 要求十字路口没有建筑物的 空地圆形最小直径为 115米, 而在旧城区的双向六车道十字路口, 直径达到 115米的几乎 没有, 也就是该说明书附图提供的立交桥几乎不能用于旧城区双向六车道十字路口, 即使 把右转弯桥和左转弯桥向内凹到最小半经只有 15.0米, 整个网框形立交桥的最小直径也致 少要 75.0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符合现有左行制交通规范的道路车道排列, 在双向六车道的小面 积十字路口能修建, 四个 "Y"字形分叉桥组合成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无交叉占道冲突, 离开十字路口的多个车道有较长的合并车道区段而不易堵车的多桥组合式畅通桥; 还提供 四个 "Y"字形分叉隧道组合成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无交叉占道冲突, 离开十字路口的 多个车道有较长的合并车道区段而不易堵车的多隧道组合式畅通隧道。 本发明解决交叉占道冲突点的构思是: 把十字交叉路口平面交通的多个冲突点分为三 种冲突点: 第一种是直行车道和对面的右转弯车道有占道冲突; 第二种是四条直行车道分 为两组在十字路口中心区域有交叉占道冲突; 第三种是右转弯车道与该右转弯道所到达地 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有交叉占道冲突。
解决第一种, 直行车道和对面的右转弯车道有占道冲突的技术方案: 十字交叉路口的 每个地面支道上的直行桥和右转弯桥为一组, 每组的上桥端都与同一条地面支道连接。 相 对直行的两个直行桥是相互独立的, 使一个直行桥在跨过十字交叉路口后, 经过地面从对 面的 "Y"字形分叉形拱桥的右转弯桥下穿过, 解决了直行车道与对面的右转弯车道的交 叉冲突问题。 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四个占道冲突点。 或者十字交叉路口的每个地面支道下的 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为一组, 每组的进隧道端都与同一条地面支道连接。 相对直行的两 个直行隧道是相互独立的,使一个直行隧道在穿过十字交叉路口后,上到地面从对面的" Y" 字形分叉隧道的右转弯隧道上面跨过, 解决了直行车道与对面的右转弯车道的交叉冲突问 题。 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四个占道冲突点。 解决第二种,四条直行车道分为两组在十字路口中心区域有交叉占道冲突的技术方案: 交叉行驶的直行车道在十字路口中心部位成立体交通, 解决了四条直行车道在十字路口中 心区域的交通冲突问题。 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四个占道冲突点。 或者四条直行车道分为两组 在十字路口中心区域有交叉占道冲突的技术方案: 交叉行驶的直行隧道在十字路口中心部 位成立体交通, 解决了四条直行车道在十字路口中心区域的交通冲突问题。 该技术方案解 决了四个占道冲突点。
解决第三种, 是右转弯车道与所到达地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有交叉占道冲 突的技术方案: 用右转弯桥的下桥端连通的离开十字路口的地面车道, 从该右转弯桥到达 的地面支道的分叉形拱桥 [直行桥和右转弯桥] 的下面穿过, 解决了右转弯车道与到达的 地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的交叉冲突问题。 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八个占道冲突点。 或者是右转弯车道与所到达地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有交叉占道冲突的技术方 案: 用右转弯隧道的出隧道端连通的离开十字路口的地面车道, 从该右转弯隧道到达的地 面支道的分叉隧道 [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 的上面跨过, 解决了右转弯车道与到达的地 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的交叉冲突问题。 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八个占道冲突点。
这样, 平面交通的十字路口, 四个直行桥和四个右转弯桥共有的十六个占道冲突点被 完全实现了立体交通, 不再有占道冲突点。 同样, 四个直行车道和四个右转弯车道共有的 十六个占道冲突点被完全实现了立体交通, 不再有占道冲突点。 本发明新功能的构思: 为尽量减少本发明组合桥占用地面和空间, 把行车路线完全可 以相同的右转弯桥和该右转弯桥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桥, 用一个能相反方向行驶的右、 左合并桥, 一个右、 左转合并桥的宽度比并排的两个单独右转弯桥和左转弯桥的总宽度可 减少 5.0米右左的宽度。 所以, 本发明不用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 《直接左、 右转互通 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右、左转是两个独立桥的方式, 而是把右转弯桥设计成右、 左转合并桥达到减少组合桥占用地面和空间的目的。 把行车路线完全可以相同的右转弯隧 道和该右转弯隧道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隧道,用一个能相反方向行驶的右、左合并隧道, 一个右、 左转合并隧道的宽度比并排的两个单独右转弯隧道和左转弯隧道的总宽度可减少 5.0米右左的宽度。 所以, 本发明不用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右、 左转是两个独立桥的方式, 而是把右转弯隧道设计成右、 左转合并隧道达到减少组合隧道 占用地面和空间的目的。
为避免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附图提供的大型立交桥在桥体位置有地质变化, 对桥 体一个局部的破坏而导致整个桥体的破坏, 也避免大型立交桥不能用于旧城区双向六车道 小型十字路口的问题, 把可以不相连接的这种大型立交桥分为四个小型的同向分叉 "Y" 字形叉桥, 每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分别为十字路口的一条地面支道提供右转弯车道 和直行车道。 也就是在能实现十字路口右转弯车和直行车畅通交通的条件下, 把一个大型 立交桥分为四个小型立交桥, 可以大大降低地质变化对桥体的破坏性, 并使个别小型立交 桥的破坏不影响其它小型立交桥的结构和使用。 在旧城十字路口是商业要地, 立交桥对十 字路口的商业有较大影响, 所以本发明用隧道解决十字路口机动车辆的无交叉占道冲突问 题, 以便尽量少地影响十字路口商业, 又使十字路口能不要红绿灯等交通指挥也没有堵车 的问题。
本发明不仅要解决十字路口的行车线路无交叉冲突问题, 还提供在离开十字路口的地 面道路上有足够长的合并车道区段, 解决合并车道在桥上仅仅只有一个点而产生堵车的问 题。 十字路口的直行车辆和右转弯车辆不仅要做到没有占道冲突点, 还要做到来自不同地 面支道的直行车辆、 右转弯车辆、 左转弯车辆在离开十字路口地面支道上有多个合并车道 点的合并车道区段。 本发明把合并车道区段设在地面, 虽然合并车道区段是地面道路划分 的规则, 不属于本发明立交桥的结构内容, 但本发明立交桥的结构能使地面支道可以获得 合并车道区段。而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可理解为 在离开十字交中心的多个桥体在一个点合并车道, 使直行车辆、 右转弯车辆和左转弯车辆 在桥上只有一个合并车道点, 这种三条车道在立交桥上同用一个合并车道点, 很易造成在 桥上堵车的后果。 而本发明用可提供在地面一定长度的合并车道区段进行车道合并, 能很 好的解决来自不同桥体上的车辆因合并车道点太窄太窄太少而产生的堵车问题。 所以, 本 发明不仅可解决十字路口各条地面支道的直行车辆和右转弯车辆无交叉占道畅通, 还能解 决来自不同地面支道桥体上的车辆在一条地面支道上离开十字路口时, 有很宽裕的地面作 为合并车道区段, 相比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只有 一个位置合并车道, 则本发明可成倍减少因合并车道点太窄太窄太少而产生的堵车问题。 本发明新结构的构思:
一、 右转弯桥不穿过右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用独立的四个同向分叉 "Y"字 形叉桥, 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两个分组桥, 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桥单行段成立体十字形 交叉结构,但每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的右转弯桥不穿过、不跨过右边的同向分叉 "Y" 字形叉桥, 而是右转弯桥在接近右边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的高位置区段的下面与地 面连通, 不仅使右转弯桥上的车辆能下到地面, 从地面穿过右边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 桥, 还使该右转弯桥与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道连通, 该左转弯车道上的车辆能用该右 转弯桥的外侧桥面实现左转, 把该右转弯桥变为右、 左转两用桥。
右转弯隧道不穿过右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用独立的四个同向分叉 "Y"字 形叉隧道, 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两个分组隧道, 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成立 体十字形交叉结构, 但每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的右转弯隧道不穿过、 不跨过右边 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而是右转弯隧道在接近右边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的深位置区段的上面与地面连通, 不仅使右转弯隧道上的车辆能上到地面, 从地面跨过右 边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还使该右转弯隧道与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道连通, 该左转弯车道上的车辆能用该右转弯隧道的外侧隧道面实现左转,把该右转弯隧道变为右、 左转两用隧道。
二、 直行拱桥不穿过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的右转弯桥: 用独立的四个同向分 叉 "Y"字形叉桥, 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两个分组桥, 两个分组桥的四个直行拱桥分别 与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的右转弯桥在远离十字路口的地面支道位置进行立体交通。 右弯桥单行段的形状是向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桥单行段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 弧形结构, 与其它桥的立交位置也在远离十字路口中心的地面支道, 延长了右转弯桥长度, 从而减少了右转弯桥因坡度需要的桥长要在十字路口占用很大面积的问题, 使十字路口对 角方向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只需要 65米以上, 就能满足右转弯桥的需要, 也就能满足本发明 组合畅通桥占用地面和空间的需要。 这就要求相对面的两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相反 方向行车的两个直行拱桥相互独立、 不用同一个桥, 且有纵向错位, 即一个直行拱桥的下 桥段直桥接地端与对面那一个直行拱桥的地面上桥段共同起桥接地端之间有间隔距离而不 在同一个位置, 直行拱桥的下桥段直桥接地端更接近十字路口中心, 即直桥接地端只要在 接近对面直行拱桥的中段高位置区域或在此之前接地面, 就为对面直行拱桥让出右侧的上 方空间, 让对面的右转弯桥直接在右转弯一侧分叉出右弯桥单行段, 实现直行拱桥与对面 的右转弯桥在十字路口以外的地面支道上立体交通。 但直桥单行段不穿过对面右弯桥单行 段, 使该位置的右弯桥单行段下面没有直桥单行段而呈一层桥体的结构。在十字路口中心, 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桥单行段成立体交通。 在远离十字路口中心的地面支道上, 每个右弯 桥单行段的地面延长车道都与右转弯所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成立体 交通, 但右弯桥单行段不穿过右转弯所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用独立的四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两个分组隧道, 两 个分组隧道的四个直行隧道分别与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的右转弯隧道在远离十 字路口的地面支道位置进行立体交通。 右弯隧道单行段的形状是向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 隧道单行段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 与其它隧道的立交位置也在远离 十字路口中心的地面支道, 延长了右转弯隧道长度, 从而减少了右转弯隧道因坡度需要的 隧道长要在十字路口占用很大面积的问题, 使旧城区小十字路口也能实行车辆不交叉占道 畅通。 这就要求相对面的两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相反方向行车的两个直行隧道相 互独立、 不用同一个隧道, 且有纵向错位, 即一个直行隧道的出隧道段直隧道接地端与对 面那一个直行隧道的地面下隧道段共同进隧道接地端之间有间隔距离而不在同一个位置, 直行隧道的出隧道段直隧道接地端更接近十字路口中心, 直隧道接地端只要在接近对面直 行隧道的中段深位置区域接地面, 就为对面直行隧道让出右侧的下方空间, 即让对面的右 转弯隧道直接在右转弯一侧分叉出右弯隧道单行段, 实现直行隧道与对面的右转弯隧道在 十字路口以外的地面支道位置立体交通。 只要有一个分组隧道中的两个直隧道单行段的部 分出隧道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的分叉口之中, 成直隧道单行段部分出 隧道区段嵌入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分叉口之中的结构, 但直隧道单行段不穿过 对面右弯隧道单行段, 使该位置的右弯隧道单行段上面没有直隧道单行段而呈一层隧道的 结构。 在十字路口中心, 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成立体交通。 在远离十字路口 中心的地面支道下, 每个右弯隧道单行段的地面延长车道都与右转弯所到达的地面支道的 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成立体交通, 但右弯隧道单行段不穿过与右转弯所到达的地面 支道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本发明组合桥的结构是:
右转和直行畅通的四个独立 "Y"字形分叉桥的组合桥, 包括四个分叉形拱桥, 其特 征在于: 每个分叉形拱桥都有一个直行拱桥 2和一个右转弯桥 3, 右转弯桥 3位于直行拱 桥 2的右侧, 右转弯桥 3都在右转弯一侧与直行拱桥 2分叉, 该分叉部位为分叉点 15, 使 —个直行拱桥 2和一个右转弯桥 3组成一个 "Y"字形分叉桥, 则四个分叉形拱桥成为四 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 ;
每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直行拱桥 2和右转弯桥 3有共同起桥接地端 4, 和 共同起桥接地端 4到分叉点 15之间的两桥并排段 14; 在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中段 高位置区域, 右转弯桥 3与直行拱桥 2分叉; 右转弯桥 3离开直行拱桥 2的高位置区域为 分叉段 7; 直行拱桥 2还有一个直桥接地端 5, 右转弯桥 3也还有一个右转桥接地端 6; 从 分叉点 15到直桥接地端 5为直桥单行段 8; 从分叉点 15到右转桥接地端 6为右弯桥单行 段 13 ;
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组成一个分组桥, 四个同向分叉 "Y" 字形叉桥 1分别组成两个分组桥; 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桥单行段 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 在 同一个分组桥中, 两个直桥单行段 8的部分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分 叉口之中,该分组桥成为一个双嵌入式分组桥;右弯桥单行段 1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 "Y" 字形叉桥 1与右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之间。 本发明右转弯桥 3的结构特点使右转弯桥 3成为右、 左转共用桥, 减少组合桥中心区 域的占地面积:右弯桥单行段 1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与右侧同向分叉 "Y" 字形叉桥 1之间, 即右转弯桥 3的右弯桥单行段 13不穿过、不跨过本右转弯桥 3右侧的同 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 使右转桥接地端 6与右侧的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道连通, 右侧 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可以直接用该右转弯桥 3的外侧作为左转弯桥使用, 实现左转弯。 也 就是相邻地面支道的右转车和左转车可共用右转弯桥 3达到各自转弯的目的, 只是右转车 在右转弯桥 3靠两组直桥单行段 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内侧桥面,而左转车在靠外侧桥面。 右转车和左转车共用右转弯桥 3实现右转和左转, 比用右转桥和左转桥两个桥实现右转和 左转更少占用十字路口的地面和空间, 成更小形化的组合桥, 有利于在更小的十字路口可 以使用这种组合桥, 也减少建桥费用。
本发明直行拱桥 2的结构特点增加合并车道的长度防止堵车: 用独立互不连接的四个 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两个分组桥, 两个分组桥的直桥单行段 8结构形式: 两个分组桥的每个直桥单行段 8的部分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 桥 1的分叉口之中,但不穿过或不跨过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右弯桥单行段 13, 该两个分组桥都为双嵌入式分组桥。 这样从直桥单行段 8的直桥接地端 5下桥的直行车辆 在地面, 与从右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右转弯桥 3的右转桥接地端 6下桥到地面的 右转弯车辆合并车道, 即来自两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直行车辆与右转弯车辆在 地面合并车道, 则可以在地面车道的较长一个区段合并车道,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合并 车道点, 这样可以解决因合并车道的位点太少太窄而造成的堵车问题。 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是指右转弯桥 3与直行拱桥 2有一段并排, 但右转弯桥 3 在直行拱桥 2的中段高位置区域右侧有分叉点 15。 在分叉点 15附近的右转弯桥 3和直行 拱桥 2区段最好有合符交通规范的 4.5米以上净高, 使其下面能通过机动车辆。右转弯桥 3 作为机动车辆右转弯使用。 "同向"是指每个 "Y"字形叉桥的右转弯桥 3与直行拱桥 2的 分叉方向都相同, 即每个右转弯桥 3都在直行拱桥 2的右侧分叉, 不与其它任何桥体立交 而直接右转。 所以一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整体形状是: 一个右转弯桥 3和一个 直行拱桥 2在共同起桥接地端 4到分叉点 15是并排的, 该并排段为两桥并排段 14。 分叉 后的直行拱桥 2为直桥单行段 8, 分叉后的右转弯桥 3为右弯桥单行段 13。
同一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直行拱桥 2和右转弯桥 3的共同起桥接地端 4可 以是一个小区域, 则直行拱桥 2起桥点和右转弯桥 3起桥点在相同区域; 在这个相同区域 中, 直行拱桥 2起桥点和右转弯桥 3起桥点可以是同一位置, 或有一定的前后距离。
直行拱桥 2是用于十字路口相对面的两条地面支道通行的桥, "直行" 是指机动车辆 到达十字路口对面道路的意义, "直行"不是指桥的形状, 而是指桥的用途。
右转弯桥 3是用于十字路口左行交通制度的右转弯桥, "右转弯"是用途为右转弯的意 义。
右转弯桥 3的分叉段 7是用于来自对面的直行拱桥 2的机动车辆从地面穿过通行之用 的桥段, 分叉段 7的高度需要满足下面有机动车辆穿过需要的高度, 所以同一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右转弯桥 3与直行拱桥 2最好在满足交通规范的高位置区域分叉。
右转桥接地端 6最好位于右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分 叉点 15附近的地面, 右弯桥单行段 13不穿过、 不跨过右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 叉 "Y"字形叉桥 1, 以便右转弯机动车辆从地面穿过所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 "Y" 字形叉桥 1。 右转弯机动车辆在地面与左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直行拱桥 2下到地 面的直行车辆合并车道, 可以有较长的合并车道地面区段, 而不是只有一个合并车道点。 避免了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 要使右转弯车辆与左 侧地面支道上来的直行车辆在两个桥的桥体位置合并车道, 由于合并车道点在桥面太少太 窄而产生的堵车问题。
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中段设有高位置区域, 以便来自左侧同向分叉 "Y"字 形叉桥 1 的右转弯车辆从右转桥接地端 6 到地面后从其下面穿过, 从而实现本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与来自左侧的右转弯车辆能立体交通。 分组桥是由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组合结构, 作为十字路口 相对面的两条地面支道的相反方向行驶的直行车实现直行、 和右转弯车实现右转弯的组合 桥。 一个十字路口需要两个分组桥, 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桥单行段 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 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桥单行段 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 "十字"意义并不限定两个分组 桥的两组直桥单行段 8互相呈 90度角交叉, 这里的 "十字"与十字路口的 "十字"含义相 同, 即 "十字"泛指两条道有交叉, 不限定交叉角度。 所以, 直桥单行段 8如果有弯曲也 仍然将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桥单行段 8视为十字形结构。 立体十字形结构的形状是指在十 字形结构的上方俯视观察, 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桥单行段 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 但两个分 组桥的上下两组直桥单行段 8并不相连接, 有上下空间距离, 且能满足机动车辆通行。 直桥接地端 5的优选位置: 对于双嵌入式分组桥直桥单行段 8的直桥接地端 5优选位 置是位于接近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分叉段 7下方地面位置。 使其直行车辆 可从地面穿过分叉段 7, 则分叉段 7的高度能尽量降低, 即只要一层桥的高度。
右转弯桥 3的优选结构:右转弯桥 3的右弯桥单行段 13最好是向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 桥单行段 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 为了延长右弯桥单行段 13的长 度而满足坡度符合交通规范要求, 并尽量少占用十字路口地面或空间位置, 而将右弯桥单 行段 13的转弯部分设置成向内凹的弧形结构。这种优选结构使本发明可用于十字路口对角 处建筑物之间只有 65米以上,并且双向六车道两侧建筑物之间有八车道以上宽度的小型十 字路口, 都能修建本发明的组合畅通桥。 这就使本发明可用于旧城市的干道十字路口, 实 现人们希望的旧城市干道十字路口直行车和右转车无交叉占道畅通。
向内凹弧形的右弯桥单行段 13最小转弯半径设计: 以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桥单行段 8 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点为中心, 同一个分组桥向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内凹的两个弧形 右弯桥单行段 13相对最短距离长度为 L, 两个弧形右弯桥单行段 13的最小转弯半径为 R, 当 30.0米 : L 80.0米的范围内, L和 R的数学关系式为: R = L÷4 + 8。 当 L=60.0米 时, R=23.0米。 L越长, 说明十字路口面积越大, 则转弯半径 R可以越大, 弧形右弯桥单 行段 13可承受机动车越快的行驶速度。 在十字路口, 由于左行制的左转弯不存在机动车辆之间交叉占道冲突问题, 所以左转 弯不是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地面左转弯可以不用立交桥, 但要与非机动车和行人 有交叉占道冲突。 为避免该交叉占道冲突, 可将右转弯桥 3的外侧即右侧扩宽, 用于右侧 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使用, 也就是右转弯桥 3成为本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和右侧地面支道 的左转弯车共同使用的两用桥。右转弯桥 3的结构没有任何变化, 就成为右、左转两用桥, 使本发明成为十字路口的四条直行道、 四条右转弯道、 四条左转弯道完全畅通, 没有一个 交叉占道冲突点的全互通组合桥, 即实现了十字路口全部车道畅通的全互通立交桥。 但中 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要达到十字路口全部车道畅通的 立体交通, 设置了左转弯专用桥, 即左转弯桥和右转弯桥是两个立体交叉并排的桥。 按照 立交桥设计规范, 本发明的右、 左转两用桥的最小宽度可以是 10.0 米, 但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的左转弯桥和右转弯桥并排的最小宽度 为 16.0米。 其结果是, 单侧实现右、 左转, 本发明减少了 5.0米的占地宽度; 而本发明整 个组合桥最小占用地面和空间的圆直经 65.0米,比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 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最小占用地面和空间的圆直经 75.0米减少了 10.0米宽度。 这 10.0米 的宽度差, 使本发明的组合桥可用于几乎任何双向六车道的十字路口, 而有很多的双向六 车道的十字路口都不能使用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 也就是说, 使本发明的组合桥比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 桥有更广泛的使用性, 使本发明的组合桥能解决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 开的网框形立交桥的任何问题外, 还能解决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 网框形立交桥不能解决的更小十字路口的立体交通问题。
本发明组合隧道的结构是:
右转和直行畅通的四个 "Y"字形隧道的组合隧道, 包括四个分叉隧道, 其特征在于: 每个分叉隧道都有一个直行隧道 22和一个右转弯隧道 23,右转弯隧道 23位于直行隧道 22 的右侧, 右转弯隧道 23都在右转弯一侧与直行隧道 22分叉, 该分叉部位为分叉点 35, 使 一个直行隧道 22和一个右转弯隧道 23组成一个 "Y"字形分叉隧道, 则四个分叉隧道成 为四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
每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的直行隧道 22和右转弯隧道 23有共同进隧道接 地端 24, 和共同进隧道接地端 24到分叉点 35之间的两隧道并排段 34; 在同向分叉 "Y" 字形叉隧道 21中段深位置区域, 右转弯隧道 23与直行隧道 22分叉; 右转弯隧道 23离开 直行隧道 22的深位置区域为分叉段 27; 直行隧道 22还有一个直隧道接地端 25,右转弯隧 道 23也还有一个右转隧道接地端 26;从分叉点 35到直隧道接地端 25为直隧道单行段 28; 从分叉点 35到右转隧道接地端 26为右弯隧道单行段 33 ;
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组成一个分组隧道, 四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分别组成两个分组隧道; 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 28成立 体十字形结构; 在同一个分组隧道中,两个直隧道单行段 28的部分区段分别位于对面同向 分叉 " Y"字形叉隧道 21的分叉口之中, 该分组隧道成为一个双嵌入式分组隧道; 右弯隧 道单行段 3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 "Υ"字形叉隧道 21 与右侧同向分叉 "Υ"字形叉隧道 21之间。 本发明右转弯隧道 23的结构特点使右转弯隧道 23成为右、 左转共用隧道, 减少组合 隧道中心区域的占地面积: 右弯隧道单行段 3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 "Υ"字形叉隧道 21 与右侧同向分叉 "Υ"字形叉隧道 21之间, 即右转弯隧道 23的右弯隧道单行段 33不穿 过、 不跨过本右转弯隧道 23右侧的同向分叉 "Υ"字形叉隧道 21。 使右转隧道接地端 26 与右侧的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道连通, 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可以直接用该右转弯隧道 23的外侧作为左转弯隧道使用, 实现左转弯。 也就是相邻地面支道的右转车和左转车可共 用右转弯隧道 23达到各自转弯的目的, 只是右转车在右转弯隧道 23靠两组直隧道单行段 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内侧隧道面, 而左转车在靠外侧隧道面。 右转车和左转车共用右转 弯隧道 23实现右转和左转,比用右转隧道和左转隧道两个隧道实现右转和左转更少占用十 字路口的地面和地下空间, 成更小形化的组合隧道, 有利于在更小的十字路口可以使用这 种组合隧道, 也减少建隧道费用。
本发明直行拱隧道 22的结构特点增加合并车道的长度防止堵车:用独立互不连接的四 个同向分叉 "Υ"字形叉隧道 21 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两个分组隧道, 两个分组隧道的 直隧道单行段 28结构形式: 两个分组隧道的每个直隧道单行段 28的部分区段位于对面同 向分叉 "Υ"字形叉隧道 21的分叉口之中, 但不跨过或不穿过对面同向分叉 "Υ"字形 叉隧道 21 的右弯隧道单行段 33, 该两个分组隧道都为双嵌入式分组隧道。 这样从直隧道 单行段 28的直隧道接地端 25出隧道的直行车辆在地面, 与从右侧同向分叉 "Υ"字形叉 隧道 21右转弯隧道 23的右转隧道接地端 26出隧道到地面的右转弯车辆合并车道,即来自 两个同向分叉 "Υ"字形叉隧道 21 的直行车辆与右转弯车辆在地面合并车道, 则可以在 地面车道的较长一个区段合并车道,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合并车道点, 这样可以解决因 合并车道的位点太少太窄而造成的堵车问题。 同向分叉 "Υ"字形叉隧道 21是指右转弯隧道 23与直行隧道 22有一段并排, 但右 转弯隧道 23在直行隧道 22的中段深位置区域右侧有分叉点 35。 在分叉点 35附近的右转 弯隧道 23和直行隧道 22区段最好有合符交通规范的净深空间高度, 使其地表上面能通过 机动车辆。 右转弯隧道 23作为机动车辆右转弯使用。 "同向"是指每个 "Υ"字形叉隧道 的右转弯隧道 23与直行隧道 22的分叉方向都相同, 即每个右转弯隧道 23都在直行隧道 22的右侧分叉, 不与其它任何隧道立交而直接右转。 所以一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的整体形状是: 一个右转弯隧道 23和一个直行隧道 22在共同进隧道接地端 24到分叉 点 35是并排的, 该并排段为两隧道并排段 34。 分叉后的直行隧道 22为直隧道单行段 28, 分叉后的右转弯隧道 23为右弯隧道单行段 33。
同一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的直行隧道 22和右转弯隧道 23的共同进隧道 接地端 24可以是一个小区域,则直行隧道 22进隧道点和右转弯隧道 23进隧道点在相同区 域; 在这个相同区域中,直行隧道 22进隧道点和右转弯隧道 23进隧道点可以是同一位置, 或有一定的前后距离。
直行隧道 22是用于十字路口相对面的两条地面支道通行的隧道, "直行" 是指机动车 辆到达十字路口对面道路的意义, "直行"不是指隧道的形状, 而是指隧道的用途。
右转弯隧道 23是用于十字路口左行交通制度的右转弯隧道, "右转弯"是用途为右转 弯的意义。
右转弯隧道 23的分叉段 27是用于来自对面的直行隧道 22的机动车辆从地面过通行之 用的隧道段, 分叉段 27的深度需要满足上面有机动车辆通行需要的深度,所以同一个同向 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的右转弯隧道 23与直行隧道 22最好在满足交通规范的深位置 区域分叉。
右转隧道接地端 26最好位于右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的分叉点 35附近的地面, 右弯隧道单行段 33不跨过、 不穿过右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 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以便右转弯机动车辆从地面跨过所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 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右转弯机动车辆在地面与左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直行隧道 22的直行车辆合并车道,可以有较长的合并车道地面区段, 而不是只有一个合并 车道点。 避免了合并车道点在隧道下面太少太窄而产生的堵车问题。
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的中段设有深位置区域, 以便来自左侧同向分叉 "Y" 字形叉隧道 21的右转弯车辆从右转隧道接地端 26到地面后从其上面跨过, 从而实现本同 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与来自左侧的右转弯车辆能立体交通。 分组隧道是由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的组合结构, 作为十 字路口相对面的两条地面支道的相反方向行驶的直行车实现直行、 和右转弯车实现右转弯 的组合隧道。一个十字路口需要两个分组隧道,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 28成立 体十字形结构。
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 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 "十字"意义并不限定两个 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 28互相呈 90度角交叉, 这里的 "十字"与十字路口的 "十 字"含义相同, 即 "十字"泛指两条道有交叉, 不限定交叉角度。 所以, 直隧道单行段 28 如果有弯曲也仍然将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 28视为十字形结构。但两个分组隧 道的上下两组直隧道单行段 28并不相连接,有上下高差距离, 且能满足两隧道中的机动车 辆通行。 直隧道接地端 25的优选位置: 对于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直隧道单行段 28的直隧道接地 端 25优选位置是位于接近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的分叉段 27上方地面位置。 使其直行车辆可从地面跨过分叉段 27, 则分叉段 27的深度能尽量减少。
右转弯隧道 23的优选结构:右转弯隧道 23的右弯隧道单行段 33最好是向两个分组隧 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 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 为了延长右弯隧 道单行段 33 的长度而满足坡度符合交通规范要求, 并尽量少占用十字路口地面或地下位 置, 而将右弯隧道单行段 33的转弯部分设置成向内凹的弧形结构。这种优选结构使本发明 可用于十字路口对角处建筑物之间只有 65米以上,并且双向六车道两侧建筑物之间有八车 道以上宽度的十字路口, 都能修建本发明的组合畅通隧道。 这就使本发明可用于旧城市的 干道十字路口, 实现人们希望的旧城市干道十字路口直行车和转大车无交叉占道畅通。
向内凹弧形的右弯隧道单行段 33最小转弯半径设计:以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 行段 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点为中心,同一个分组隧道向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内凹的 两个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 33相对最短距离长度为 L, 两个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 33的最小 转弯半径为 R, 当 30.0米 L 80.0米的范围内, L和 R的数学关系式为: R = L÷4 + 8。 当 L=60.0米时, R=23.0米。 L越长, 说明十字路口面积越大, 则转弯半径 R可以越大, 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 33可承受机动车越快的行驶速度。 在十字路口, 由于左行制的左转弯不存在机动车辆之间交叉占道冲突问题, 所以左转 弯不是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地面左转弯可以不用立交隧道, 但要与非机动车和行 人有交叉占道冲突。 为避免该交叉占道冲突, 可将右转弯隧道的外侧即右侧扩宽, 用于右 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使用, 也就是右转弯隧道成为本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和右侧地面支 道的左转弯车共同使用的两用隧道。 右转弯隧道的结构没有任何变化, 就成为右、 左转两 用隧道, 使本发明成为十字路口的四条直行道、 四条右转弯道、 四条左转弯道完全畅通, 没有一个交叉占道冲突点的全互通组合隧道, 即实现了十字路口全部车道畅通的全互通立 交隧道。但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要达到十字路口全 部车道畅通的立体交通, 设置了左转弯专用桥, 即左转弯桥和右转弯桥是两个立体交叉并 排的桥。 按照立交桥或隧道设计规范, 本发明的右、 左转两用隧道的最小宽度可以是 10.0 米, 但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的左转弯桥和右转弯桥 并排的最小宽度为 15.0米。 其结果是, 单侧实现右、 左转, 本发明减少了 5.0米的占地宽 度; 而本发明整个组合隧道最小占用地面的圆直经 65.0 米, 比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 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最小占用地面的圆直经 75.0米减少了 10.0米宽度。 这 10.0米的宽度差, 使本发明的组合隧道可用于几乎任何双向六车道的十字路口, 而有很多 的双向六车道的十字路口都不能使用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 立交桥。 也就是说, 使本发明的组合隧道比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 网框形立交桥有更广泛的使用性, 使本发明的组合隧道能解决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 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的任何问题外, 还能解决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 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不能解决的更小十字路口的立体交通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右边或左边、 右面或左面、 右侧左侧的 "右" "左"是指人站在某一个同 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共同起桥接地端 4位置, 面对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 的共同起桥接地端 4去判断 "右"或 "左 "; 或是指人站在某一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 隧道 21的共同进隧道接地端 24位置, 面对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的共同进 隧道接地端 24去判断 "右"或 "左"。
本发明所述的两桥并排段 14至少包括两条车道; 所述的两隧道并排段 34至少包括两 条车道。
本发明所述的桥或隧道是至少可通行一辆机动车的桥梁或隧道, 但车道不限定宽度, 即可增加宽度并排多辆车。
本发明所述的直行拱桥 2是指机动车辆在桥上的行驶方向是直行为目的跨过十字路口 的桥, 但有水平高度意义的上坡和下坡, 所以直行拱桥 2的形状可以是直线形状或弯曲形 状, 在实际建桥时, 直行拱桥 2的形状以地面道路的形状为依据确定。 所述的直行隧道 22 是指机动车辆在隧道內的行驶方向是直行为目的穿过十字路口的隧道, 但有水平深度意义 的下坡和上坡, 所以直行隧道 22的形状可以是直线形状或弯曲形状, 在实际建隧道时, 直 行隧道 22的形状以地面道路的形状为依据确定。
本发明所述的右转弯桥 3是指用于右转弯机动车辆使用的桥。 左行制的右转桥在直行 拱桥 2的高位置右侧分叉, 使右转弯桥 3直接向右转弯的方向转弯, 不需从左边地面支道 和对面地面支道作多余的绕行。 所述的右转弯隧道 23 是指用于右转弯机动车辆使用的隧 道。 左行制的右转隧道在直行隧道 22的深位置右侧分叉, 使右转弯隧道 23直接向右转弯 的方向转弯, 不需从左边地面支道和对面地面支道作多余的绕行。
本发明所述的左行制, 指机动车辆靠左行驶的交通管理制度。
本发明所述的交叉占道冲突指在十字路口机动车辆之间的交通冲突。
本发明所述的高位置区域是指下面能通行机动车辆高度的桥体区段。 所述的深位置区 域是指上面能通行机动车辆深度的隧道体区段。
本发明没有指明是非机动车的 "车"或 "车辆"是指机动车或指机动车辆。 本发明的优点:
一、 把大型立交桥分为四个小型 "Y"字形立交桥, 减少地质变化的灾害程度: 中国 专利 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是连为一体的一个整体大型立交 桥, 一个整体大型立交桥的总长度很长, 占地面积很大, 当在总长度和占地面积内有地质 变化, 就会对该立交桥产生破坏, 导致整个大型立交桥不能使用, 该十字路口交通完全瘫 痪。 而本发明把上述的整体大型立交桥拆分为四个独立不相连接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 桥即小型立交桥, 用这四个小型立交桥分别完成十字路口四条地面支道道路的右转和直行 畅通功能, 在相同的行车时速、 相同的桥体坡度等技术参要条件下, 相比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的大型网框立交桥, 本发明的每个小型立交桥比现在的大型立 交桥的总长度缩短 30-35%, 四个小型立交桥占地总面积减少 30-50%; 很少占用地面支道 以外的地面, 以及该地面的地下和地上空间; 也就是本发明大大减小了局部损坏导至整体 损坏的程度; 由于本发明是独立的四个小型立交桥, 即便有地质变化对某个小型立交桥造 成破坏不能使用, 也不会导至不相连接的其它桥受损坏, 这样大大减小了地质变化造成损 坏的经济损失, 也能使十字路口的交通不会完全瘫痪; 总之, 本发明用小型立交桥比现有 的大型立交桥, 大大降低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而本发明用四个小型 "Y"字形隧道, 任何局部地质变化只对该局部隧道有损坏, 不 会使十字路口全部隧道不能使用, 即局部损坏不影响整体, 提高了交通设施的安全性。 小 型化能更少占用地面支道以外的地面, 以及该地面的地下和地上空间。 二、 右转弯桥可以作为右转弯和左转弯共用桥: 右转弯桥的右转桥接地端与右侧地面 支道的左转弯车道相连通, 右转弯桥就可以作为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的共用桥。 右转 弯和左转弯共用桥的最小桥面宽度比用右转桥和左转桥两个独立桥的总宽度要减少 5.0米 右左。 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的右转桥和左转桥是 两个独立桥。 所以, 本发明整个组合桥最小占用地面的圆直经 65.0 米, 比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最小占用地面和空间的圆直经 75.0米减 少了 10.0米宽度。 则本发明的组合桥能用于更小的十字路口, 可使用的范围更广。
右转弯隧道的右转隧道接地端与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道相连通, 右转弯隧道就可 以作为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共用隧道。 右转弯和左转弯共用隧道的最小隧道面宽度比 用右转隧道和左转隧道两个独立隧道的总宽度要减少 5.0米右左。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 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的右转桥和左转桥是两个独立桥。 所以, 本发明整个 组合隧道最小占用地面和地下空间的圆直经 65.0米,比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 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最小占用地面和空间的圆直经 75.0米减少了 10.0米宽度。则本发 明的组合隧道能用于更小的十字路口, 可使用的范围更广。
三、 离开十字路口的车辆有较宽的地面作为合并车道区段: 从直桥单行段的直桥接地 端下桥的直行车辆在地面直行并从对面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右转弯桥下面穿过, 与 从右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的右转弯桥下桥到地面的右转弯车辆合并车道, 则可以在 较长的一个地面区段合并车道, 避免了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 框形立交桥在桥体上合并车道位置太小太窄而导致的堵车问题。
从直隧道单行段的直隧道接地端出隧道的直行车辆在地面直行并从对面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右转弯隧道上面跨过, 与从右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的右转弯隧 道出隧道到地面的右转弯车辆合并车道, 则可以在较长的一个地面区段进行合并车道, 避 免了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在桥体上合并车道位置 太小太窄而导致的堵车问题。
四、 基本同于平面交通原线路而无多余绕行: 能使双向六车道十字路口直行机动车道 和右转弯车机动道无交叉占道畅通, 解决了在十字路口因两条道路平交而产生的堵车、 堵 塞交通问题。 这是一种没有多余绕行线路, 在十字路口机动车辆仅有上坡和下坡不同于平 面交通, 而行车线路基本同于现行有红绿灯的平面道路上的行车线路, 不改变人们在平交 十字路口的行车方向和习惯, 不会在十字路口的通行过程中因多余的绕行而迷失方向, 另 外修建桥或隧道的工程量少于现有的任何全互通立交桥或隧道, 节约建桥工程费用。 五、 双向六车道的小十字路口可用: 本发明只用四个同向分叉 " Y"字形拱桥的组合, 或只用四个同向分叉 "Y"字形分叉隧道的组合, 就实现了十字路口无交叉占道冲突的完 全畅通, 比现有绕行的全互通立交桥大量减少了桥或隧道的长度, 大量减少了占地面积和 空间, 使其在圆形直径只有 65米的城市双向六车道小面积十字路口也能实现立交畅通, 即 没有交叉占道冲突点, 也没有交织段, 为解决世界性的城市干道机动车交通拥堵问题提供 了新的设计方案。
六、 可还道于行人: 用四个同向分叉 " Y"字形拱桥组合成的两个双嵌入式组合桥用 于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的地面可允许行人和非机动车随意通行, 没有机动车干扰。
七、 直行车辆与右转车辆的立体交通只用一层桥或隧道: 不论是直行车辆下穿对面的 右转弯桥, 还是右转弯车辆下穿右侧的直行桥和右转弯桥, 都只用一层立交桥。 对城市景 观影响更小。 不论是直行车辆上跨对面的右转弯隧道, 还是右转弯车辆上跨右侧的直行隧 道和右转弯隧道, 都只用一层隧道。 本发明的发明点是:
一、 按十字路口地面支道的条数设相同个数、 基本相同结构、 互不连接的小型独立立 交桥或隧道: 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是连为一体的 一个整体大型立交桥, 把十字路口各种行车道的全部立体桥连接为一体。 而本发明认为, 来自不同地面支道的立交桥在经过十字路口后,不必要与来自其它地面支道的立交桥连接, 更能实现与来自其它地面支道的立交桥的车辆合并车道,驶离该十字路口,还更不易堵车, 所以本发明把来自不同地面支道的立交桥都不相互连接, 使十字路口的四条地面支道分别 用四个同向分叉 "Y"字形小型立交桥、 互不连接的组合成一个组合桥。 而且这种四个小 型立交桥的组合桥在防止地质变化、 加宽了合并车道的长度等方面优于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 也就是说: 从单个比较, 本发明把 网框式立交桥拆分为四个小型 " Y"字形立交桥; 从整体比较, 四个小型 " Y"字形立交桥 的组合桥成占地面积小的十字形, 而不是占地面积宽的网框形。
而本发明认为, 来自不同地面支道的隧道在经过十字路口后, 不必要与来自其它地面 支道的隧道连接, 更能实现与来自其它地面支道的隧道的车辆合并车道,驶离该十字路口, 还更不易堵车, 所以本发明把来自不同地面支道的隧道都不相互连接, 也包括经过十字路 口后不相互连接,使十字路口的四条地面支道分别用四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小型隧道、 互不连接的组合成一个组合隧道。 而且这种四个小型隧道的组合隧道在防止地质变化、 加 宽了合并车道的长度等方面优于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 《直接左、 右转互通立交桥》 的 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 也就是说: 从单个比较, 本发明把网框式立交桥拆分 为四个小型 " γ"字形隧道; 从整体比较, 四个小型 " Y"字形隧道的组合隧道成占地面积 小的十字形, 而不是占地面积宽的网框形。
二、 直行桥和右转弯桥的桥体不相互穿越: 这种直行桥不穿过、 不跨过对面的右转弯 桥, 就使直行桥上的车辆从地面穿过对面的右转弯桥实现直行; 并且右转弯桥不穿过、 不 跨过右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的直行桥和右转弯桥, 使右转弯桥上的车辆从地面穿过 右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的直行桥和右转弯桥。 这种结构使不同的同向分叉 "Y"字 形叉桥上的直行车辆和右转车辆能在地面实现合并车道, 只要在地面合并车道就可以有较 长距离的合并车道区段,不易因合并车道太小太窄而堵车,克服了中国专利 200820230509.5 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在立交桥上合并车道只有一个合并车道位点而易产生 堵车的问题。
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的隧道不相互穿越: 这种直行隧道不跨穿过对面的右转弯隧 道, 就使直行隧道内的车辆从地面跨过对面的右转弯隧道实现直行; 并且右转弯隧道不跨 穿过右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的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 使右转弯隧道内的车辆从 地面跨过右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的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 这种结构使不同的同 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内的直行车辆和右转车辆能在地面实现合并车道, 只要在地面合 并车道就可以有较长距离的合并车道区段, 不易因合并车道太小太窄而堵车。
三、把交通冲突点移到远离十字路口的支道位置去立体交通: 本发明不是在平面交通 状态发生交叉占道冲突的位置, 即不在十字路口范围内的位置, 解决来自不同地面支道的 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 以及右转弯车道之间的交叉占道冲突, 而是创造性的把这两类交 通冲突点移到远离十字路口的四条地面支道上立体交通解决交通冲突, 从而能最少地占用 十字路口的地面和空间。 本畅通结构对十字路口的环形区域地面面积要求大大降低。 只要 地面支道的建筑物之间有八车道宽度,和十字路口直径 65米以上的地面和空间就能建成本 发明的组合畅通桥或隧道, 实现旧城六车道的十字路口交通畅通, 对于解决旧城区小十字 路口交通堵塞有开创性的意义。
四、 在两对面的地面支道上, 直行桥的地面延长车道下穿对面的右转弯桥: 相对直行 即相反方向直行的两个双向直行拱桥, 相互独立、 不共用一个桥; 即直桥接地端比对面同 向分叉 "Y"字形叉桥的共同起桥接地端更接近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行拱桥的立体十字交 叉中心; 直桥接地端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的高位置区域或在此之前接地, 这样直桥接地端留出了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的高位置区段右侧空间, 让对面的右 弯桥单行段可以直接在右转弯一侧与对面的直行拱桥分叉, 两桥分叉使右转弯车辆可直接 右转弯而不需要多余的绕行, 又能使离开直桥接地端的车辆能从相对面右转弯桥的分叉段 下方地面穿过, 实现直行车辆与对面右转弯车辆的立体交通。
在两对面的地面支道上, 直行隧道的地面延长车道跨过对面的右转弯隧道: 相对直行 即相反方向直行的两个双向直行隧道, 相互独立、 不共用一个隧道; 即直隧道接地端比对 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的共同进隧道接地端更接近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行隧道的 立体十字交叉中心; 直隧道接地端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的深位置区域接 地, 这样直隧道接地端留出了对面同向分叉 " Y"字形叉隧道的深位置区段右侧空间, 让 对面的右弯隧道单行段可以直接在右转弯一侧与对面的直行隧道分叉, 两隧道分叉使右转 弯车辆可直接右转弯而不需要多余的绕行, 又能使离开直隧道接地端的车辆能从相对面右 转弯隧道的分叉段上方地面跨过, 实现直行车辆与对面右转弯车辆的立体交通。
五、右转弯桥的地面延长车道下穿右侧地面支道的直行桥和右转弯桥: 右弯桥单行段 按右转弯方向直接到达右侧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的高位置区域附近接地, 其地面延 长车道与该高位置区域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立体交通, 就解决了右转弯车辆与右转 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直行车和右转弯车的交叉占道冲突问题。 右转弯车辆不绕行, 减少 了不必要的交通冲突点。
右转弯隧道的地面延长车道跨过右侧地面支道的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右弯隧道单 行段按右转弯方向直接到达右侧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的深位置区域附近接地面, 其地面延长车道与该深位置区域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立体交通, 就解决了右转弯 车辆与右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直行车和右转弯车的交叉占道冲突问题。 右转弯车辆不 绕行, 减少了不必要的交通冲突点。
六、 把右转弯桥设计成右、 左转弯两用桥: 把右转弯桥不穿过不跨过右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并且右转桥接地端与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车道连通, 右转弯桥就成为右、 左转弯两用桥。 而不需要两个桥分别作为右、 左转弯使用。
把右转弯隧道设计成右、左转弯两用隧道: 把右转弯隧道不穿过不跨过右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并且右转隧道接地端与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车道连通, 右转弯隧道就 成为右、 左转弯两用隧道。 而不需要两个隧道分别作为右、 左转弯使用。
七、 同一个分组桥中, 直桥单行段伸入到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的分叉口中: 两个分叉口相对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组成一个分组桥, 该分组桥位于相对直行的两 条地面支道上。 两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相互独立不相连接, 但它们直桥单行段伸入 到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的分叉口中, 成两个双嵌入式分组桥。 两个分组桥的两组 直桥单行段在十字路口中心区域为两层桥体的立体交通。 就可以将十字路口中心区域地面 还道于行人和非机动车, 实现更人性化的交通行式。
同一个分组隧道中, 直隧道单行段伸入到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的分叉口中: 两个分叉口相对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组成一个分组隧道, 两个同向分叉 "Y"字形 叉隧道相互独立不相连接, 但它们直隧道单行段伸入到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的 分叉口中, 成两个双嵌入式分组隧道。 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在十字路口中心 区域为两层隧道的立体交通。 附图说明
图 1是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 2是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组合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组合隧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 5是本发明组合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 意义为上坡车道, 意义为平行车道, 意义为下坡车道。 图中: 1是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2是直行拱桥、 3是右转弯桥、 4是共同起桥接地端、 5 是直桥接地端、 6是右转桥接地端、 7是分叉段、 8是直桥单行段、 13是右弯桥单行段、 14 是两桥并排段、 15是分叉点、 21是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2是直行隧道、 23是右转 弯隧道、 24是共同进隧道接地端、 25是直隧道接地端、 26是右转隧道接地端、 27是分叉段、 28是直隧道单行段、 33是右弯隧道单行段、 34是两隧道并排段、 35是分叉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左行交通制度的十字路口, 由两个双嵌入分组桥组成的右转和直行畅通的四个 独立 "Y"字形分叉桥的组合桥。
如图 1、 3、 5,
一、 十字形主体结构: 十字路口有四条地面支道, 两条相对面的地面支道与另外两条 相对面的地面支道成十字形结构, 四条地面支道上方分别建有一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 桥 1。 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组成一个分组桥, 四个同向分叉 "Y" 字形叉桥 1分别组成两个分组桥。 四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四个共同起桥接地 端 4分别与四条地面支道远离十字路口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连通。
二、 一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结构: 每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直行 拱桥 2和右转弯桥 3有共同起桥接地端 4, 和共同起桥接地端 4到分叉点 15之间的两桥并 排段 14; 在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中段高位置区域, 右转弯桥 3在右转弯一侧与直行 拱桥 2分叉; 右转弯桥 3离开直行拱桥 2的分叉区段为分叉段 7; 直行拱桥 2还有一个直 桥接地端 5, 右转弯桥 3也还有一个右转桥接地端 6; 从分叉点 15到直桥接地端 5为直桥 单行段 8; 从分叉段 7到右转桥接地端 6为右弯桥单行段 13。
三、 双嵌入式分组桥的直桥单行段 8结构: 双嵌入式分组桥的每个直桥单行段 8跨过 十字路口并伸入到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分叉口之中, 其接地端 5位于接近对 面的分叉段 7的下面。 同一个双嵌入式分组桥中的两个直桥单行段 8从上向下的正投影成 部分并排形, 且人占在直桥单行段 8某一侧地面看该两个直桥单行段 8成立体交叉结构。
四、 双嵌入式分组桥的右转弯桥 3的结构: 其立交结构为: 分叉段 7是最高区段。 右 转桥接地端 6位于接近右边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高位置区段下方地面, 右转弯机 动车辆从右转桥接地端 6到地面, 从地面下穿右边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 实现右转弯机动车辆与右边的地面支道上的直行车和右转弯车的立体交通。 其形状结构 为: 同一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中, 右转弯桥 3的分叉段 7在直行拱桥 2中段高位 置区域的右边分叉。 适用于左行制交通规则机动车辆从直行拱桥 2的右边分道进入右弯桥 单行段 13实现右转弯。 右转桥接地端 6的地面延长车道从右边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 桥 1的高位置区段净空 4.5米高处的下面穿过。
五、 畅通组合结构: 两个双嵌入式分组桥的两组直行拱桥 2成立体十字形结构, 具体 是两组直行拱桥 2的两组直桥单行段 8成上下层十字形结构。 其交叉区段的上下两层之间 净空高差 4.5米, 下层桥离地面净空高度为 3.0米, 使下层桥的下面能允许非机动车和行人 通行。
每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直行拱桥 2和右转弯桥 3的共同起桥接地端 4在远 离十字路口分别与一条地面支道连通, 每个两桥并排段 14分别位于一条地面支道的上面, 每个直桥单行段 8分别从空中跨过十字路口中心后下坡, 伸入到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 叉桥 1的分叉口之间, 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分叉段 7的下面接地。 每 个右转弯桥 3的上桥段沿本地面支道范围的上面直行, 到高位置区段向右分叉, 再逐渐下 行到接近十字路口再向右转弯, 右转弯后又沿右边地面支道范围下坡, 在接近对面同向分 叉 "Y"字形叉桥 1的高位置的下面接地。
六、 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 下层的双嵌入式分组桥上直行车的行车路线为: 某地 面支道-- --共同起桥接地端 4----两桥并排段 14 [图中的 0] -- --直行拱桥 2与右转弯桥 3分 叉的中段高位置区域, 即直行拱桥 2达到 4.5米净空高度 [图中的§]…-直桥单行段 8 [图 中的 §] ---跨过十字路口中心一 -直桥接地端 5-…地面延长车道从对面同向分叉 "Y"字 形叉桥 1右弯桥单行段 13的分叉段 7下面穿过… -到达对面的地面支道的离开十字路口车 道, 实现在十字路口直行。
七、 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 上层的双嵌入式分组桥上直行车的行车路线为: 某地 面支道-- --共同起桥接地端 4----两桥并排段 14 [图中的 0] -- --直行拱桥 2与右转弯桥 3分 叉的中段高位置区域, 即直行拱桥 2达到 4.5米净空高度 [图中的 §] ---直桥单行段 8的 前段 [图中的 0] 继续爬升高度-…跨过十字路口中心 [图中的 §], 与下层桥之间有 4.5米 净空高度… -直桥单行段 8的后段 [图中的 …-直桥接地端 5----地面延长车道从对面同向 分叉 "Y"字形叉桥 1右弯桥单行段 13的分叉段 7下面穿过… -到达对面的地面支道的离 开十字路口车道, 实现在十字路口直行。
八、 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 右转弯车的行车路线为: 某地面支道- ---共同起桥接地 端 4----两桥并排段 14 [图中的 0] -- --直行拱桥 2与右转弯桥 3分叉的中段高位置区域, 即
"Y" 字形叉桥 1达到 4.5米净空高度 [图中的回] 向右转进入分叉段 7 [图中的回] -- 右弯桥单行段 13 [图中的 …-右转弯桥接地端 6----右弯桥单行段 13的地面延长车道从 右边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下面穿过… -到达右边的地面支道离开十字路 口车道, 实现在十字路口右转弯。
九、 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 左转弯车的行车路线为: 某地面支道- ---右转弯桥接地 端 6的外侧 -- 右弯桥单行段 13的外侧 ---分叉段 7的外侧-- --直行拱桥 2与右弯转桥 3分叉 的中段高位置区域的外侧… -两桥并排段 14的右外侧… -到达左边的地面支道离开十字路口 车道, 实现在十字路口左转弯。 实施例 2、 左行交通制度的十字路口, 右弯桥单行段为内凹的弧形两个双嵌入分组桥的组 合畅通桥。
包括实施例 1的全部结构, 并且双嵌入式分组桥的直桥接地端 5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的分叉段 7下面位置。 右弯桥单行段 13是向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桥单行 段 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 以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桥单行段 8成立 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点为中心, 同一个分组桥向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内凹的两个弧形右弯 桥单行段 13相对最短距离长度为 L, 该两个弧形右弯桥单行段 13的最小转弯半径为 R, 当 30.0米 : L 80.0米的范围内, L和 R的数学关系式为: R = L÷4 + 8。本实施例 R=20.5 米, L= 50.0米, 加上两条右弯桥单行段 13宽度之和的 18.0米, 则本实施例的立交桥在十 字路口的地上面只占用直径为 68.0米的圆形空间区域, 就能使十字路口的直行和右转弯车 辆实现无交叉占道畅通, 地面不再要红绿灯指挥交通。 实施例 3、 左行交通制度的十字路口, 由两个双嵌入分组隧道组成的右转和直行畅通的四 个 "Y"字形隧道的组合隧道。
如图 2、 4,
一、 十字形主体结构: 十字路口有四条地面支道, 两条相对面的地面支道与另外两条 相对面的地面支道成十字形结构, 四条地面支道下方分别建有一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 隧道 21。 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组成一个分组隧道, 四个同向 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分别组成两个分组隧道。 四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的四个共同进隧道接地端 24 分别与四条地面支道远离十字路口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 连通。
二、 一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的结构: 每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的 直行隧道 22和右转弯隧道 23有共同进隧道接地端 24, 和共同进隧道接地端 24到分叉点
35之间的两隧道并排段 34; 在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中段深位置区域, 右转弯隧 道 23在右转弯一侧与直行隧道 22分叉; 右转弯隧道 23离开直行隧道 22的分叉区段为分 叉段 27; 直行隧道 22还有一个直隧道接地端 25,右转弯隧道 23也还有一个右转隧道接地 端 26 ; 从分叉点 35到直隧道接地端 25为直隧道单行段 28 ; 从分叉段 27到右转隧道接地 端 26为右弯隧道单行段 33。
三、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直隧道单行段 28结构: 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每个直隧道单行 段 28穿过十字路口并伸入到对面同向分叉 " Y"字形叉隧道 21的分叉口之中, 其接地端 25位于接近对面的分叉段 27的上方地面。 同一个双嵌入式分组隧道中的两个直隧道单行 段 28从上向下的正投影成部分并排形, 但侧视该两个直隧道单行段 28成立体交叉结构。
四、 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右转弯隧道 23的结构: 其立交结构为: 分叉段 27是最深区 段。 右转隧道接地端 26位于接近右边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的深位置区段上方地 面, 右转弯机动车辆从右转隧道接地端 26 到地面, 从地面跨过右边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实现右转弯机动车辆与右边的地面支道的直行车和右转弯车的立体 交通。 其形状结构为: 同一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中, 右转弯隧道 23的分叉 段 27在直行隧道 22中段深位置区域的右边分叉。 适用于左行制交通规则的右转机动车辆 从直行隧道 22的右边分道进入右弯隧道单行段 33实现右转弯。右转隧道接地端 26的地面 延长车道从右边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的上方地面跨过隧道。
五、 畅通组合结构: 两个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两组直行隧道 22成立体十字形结构, 具 体是两组直行隧道 22的两个直隧道单行段 28成上下层十字形结构。 每个同向分叉 "Y" 字形叉隧道 21的直行隧道 22和右转弯隧道 23的共同进隧道接地端 24在远离十字路口分 别与一条地面支道的左侧车道连通,每个两隧道并排段 34分别位于一条地面支道的左侧车 道地下, 每个直隧道单行段 28分别从地下穿过十字路口中心后向上爬坡,伸入到对面同向 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的分叉口之间。 每个右转弯隧道 23的进隧道段沿本地面支道范 围的地下直行, 到深位置区段向右分叉, 再逐渐上行到接近十字路口中心的地下再向右转 弯, 右转弯后又沿右边地面支道范围的地下向上爬坡到地面。
六、 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 浅层的双嵌入式分组隧道内的直行车的行车路线为: 某地面支道… -共同进隧道接地端 24…-两隧道并排段 34 [图中的 0] …-直行隧道 22与右 转弯隧道 23分叉的中段深位置区域, 即地面能车辆通行的隧道深度 [图中的 §] -…直隧 道单行段 28 [图中的 -…穿过十字路口中心 ---直隧道接地端 25—-地面延长车道从对面 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右弯隧道单行段 33的分叉段 27上面跨过--到达对面的地 面支道的离开十字路口车道, 实现在十字路口直行。
七、 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 深层的双嵌入式分组隧道为的直行车的行车路线为: 某地面支道… -共同进隧道接地端 24…-两隧道并排段 34 [图中的 0] …-直行隧道 22与右 转弯隧道 23分叉的中段深位置区域, 即地面能车辆通行的隧道深度 [图中的 §] -…直隧 道单行段 28的前段 [图中的 0] 继续下行… -在十字路口中心下穿另一组直隧道单行段 28 [图中的 §],达到最大深度一-直隧道单行段 28的后段 [图中的 直隧道接地端 25---- 地面延长车道从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右弯隧道单行段 33的分叉段 27上面 跨过… -到达对面的地面支道的离开十字路口车道, 实现在十字路口直行。
八、 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 右转弯车的行车路线为: 某地面支道- ---共同进隧道接 地端 24…-两隧道并排段 34 [图中的 0] - --直行隧道 22与右转弯隧道 23分叉的中段深位 置区域, 即地面能车辆通行的隧道深度 [图中的 §] -…向右转进入分叉段 27…-右弯隧道 单行段 33 [图中的 -…右转弯隧道接地端 26…-右弯隧道单行段 33的地面延长车道从右 边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的上面跨过… -到达右边的地面支道的离开十 字路口车道, 实现在十字路口右转弯。
九、 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 左转弯车的行车路线为: 某地面支道- ---左侧地面支道 同向分叉 "Y" 字形叉隧道 21的右转弯隧道接地端 26的外侧…-右弯隧道单行段 33的外 侧- ---分叉段 27的外侧-…直行拱隧道 22与右转弯隧道 23分叉的中段高位置区域的外侧-- -- 两隧道并排段 34的右侧一 -共同进隧道接地端 24的右侧-— -到达左边的地面支道实现在十 字路口左转弯。 实施例 4、 左行交通制度的十字路口, 右弯隧道单行段为内凹弧形的两个双嵌入分组隧道 的组合畅通隧道。
包括实施例 3的全部结构,并且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直隧道接地端 25在接近对面同向 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的分叉段 27上面的地面位置。 右弯隧道单行段 33是向两个分 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 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以两个分组隧 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 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点为中心,同一个分组隧道向立体十字 形结构中心内凹的两个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 33相对最短距离长度为 L,该两个弧形右弯隧 道单行段 33的最小转弯半径为 R, 当 30.0米 L 80.0米的范围内, L和 R的数学关系式 为: R = L÷4 + 8。 本实施例 R=20.5米, L= 50.0米, 加上两条右弯隧道单行段 33宽度之 和的 20.0米, 则本实施例的隧道在十字路口的地下只占用直径为 70.0米的圆形地下区域, 就能使十字路口的直行和右转弯车辆实现无交叉占道畅通, 地面不要红绿灯指挥交通。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 右转和直行畅通的四个独立 "Y"字形分叉桥的组合桥, 包括四个分叉形拱桥, 其特征 在于: 每个分叉形拱桥都有一个直行拱桥 (2) 和一个右转弯桥 (3), 右转弯桥 (3) 位 于直行拱桥 (2) 的右侧, 右转弯桥 (3) 都在右转弯一侧与直行拱桥 (2) 分叉, 该分 叉部位为分叉点 (15), 使一个直行拱桥 (2)和一个右转弯桥 (3) 组成一个 "Y"字形 分叉桥, 则四个分叉形拱桥成为四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
每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 的直行拱桥 (2)和右转弯桥 (3)有共同起桥 接地端 (4), 和共同起桥接地端 (4) 到分叉点 (15) 之间的两桥并排段 (14); 在同 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 中段高位置区域, 右转弯桥 (3) 与直行拱桥 (2) 分叉; 右转弯桥 (3) 离开直行拱桥 (2) 的高位置区域为分叉段 (7); 直行拱桥 (2) 还有一 个直桥接地端 (5), 右转弯桥 (3) 也还有一个右转桥接地端 (6); 从分叉点 (15) 到 直桥接地端 (5) 为直桥单行段 (8); 从分叉点 (15) 到右转桥接地端 (6) 为右弯桥 单行段 (13);
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1)组成一个分组桥, 四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1)分别组成两个分组桥; 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桥单行段(8)成立体 十字形结构; 在同一个分组桥中, 两个直桥单行段 (8) 的部分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 的分叉口之中, 该分组桥成为一个双嵌入式分组桥; 右弯桥单行 段 (13) 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 与右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 之间。
、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右转和直行畅通的四个独立 "Y"字形分叉桥的组合桥, 其特征 在于: 双嵌入式分组桥的直桥接地端 (5) 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桥 (1) 的分叉段 (7) 下面位置。
、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右转和直行畅通的四个独立 "Y"字形分叉桥的组合桥, 其特征 在于: 右弯桥单行段 (13) 是向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桥单行段 (8) 成立体十字形结构 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
、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右转和直行畅通的四个独立 "Y"字形分叉桥的组合桥, 其特征 在于: 以两个分组桥的两组直桥单行段 (8) 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点为中心, 同一 个分组桥向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内凹的两个弧形右弯桥单行段 (13) 相对最短距离长 度为 L, 两个弧形右弯桥单行段(13) 的最小转弯半径为 R, 当 30.0米 L 80.0米的 范围内, L和 R的数学关系式为: R = L÷4 + 8。 、 右转和直行畅通的四个 "Y"字形隧道的组合隧道, 包括四个分叉隧道, 其特征在于: 每个分叉隧道都有一个直行隧道 (22) 和一个右转弯隧道 (23), 右转弯隧道 (23) 位 于直行隧道 (22) 的右侧, 右转弯隧道 (23) 都在右转弯一侧与直行隧道 (22) 分叉, 该分叉部位为分叉点 (35), 使一个直行隧道 (22) 和一个右转弯隧道 (23) 组成一个
"Y"字形分叉隧道, 则四个分叉隧道成为四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每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的直行隧道 (22) 和右转弯隧道 (23) 有 共同进隧道接地端 (24), 和共同进隧道接地端 (24) 到分叉点 (35) 之间的两隧道并 排段 (34); 在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中段深位置区域, 右转弯隧道 (23) 与直行隧道 (22) 分叉; 右转弯隧道 (23) 离开直行隧道 (22) 的深位置区域为分叉 段 (27); 直行隧道 (22) 还有一个直隧道接地端 (25), 右转弯隧道 (23) 也还有一 个右转隧道接地端(26); 从分叉点(35)到直隧道接地端(25)为直隧道单行段(28); 从分叉点 (35) 到右转隧道接地端 (26) 为右弯隧道单行段 (33);
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组成一个分组隧道, 四个同 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21)分别组成两个分组隧道; 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 行段 (28) 成立体十字形结构; 在同一个分组隧道中, 两个直隧道单行段 (28) 的部 分区段分别位于对面同向分叉 " Y"字形叉隧道(21) 的分叉口之中, 该分组隧道成为 一个双嵌入式分组隧道; 右弯隧道单行段(3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与右侧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右转和直行畅通的四个" Y"字形隧道的组合隧道,其特征在于: 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直隧道接地端 (25) 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 "Y"字形叉隧道 (21) 的分叉段 (27) 上面位置。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右转和直行畅通的四个" Y"字形隧道的组合隧道,其特征在于: 右弯隧道单行段 (33) 是向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 (28) 成立体十字形结 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右转和直行畅通的四个" Y"字形隧道的组合隧道,其特征在于: 以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 (28) 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点为中心, 同一 个分组隧道向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内凹的两个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 (33) 相对最短距 离长度为 L,两个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33)的最小转弯半径为 R, 当 30.0米 L 80.0 米的范围内, L和 R的数学关系式为: R = L÷4 + 8。
PCT/CN2011/073488 2010-05-10 2011-04-28 左行制四个"y"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WO2011140932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67219 2010-05-10
CN201010167156 2010-05-10
CN201010167097.7 2010-05-10
CN201010167156.0 2010-05-10
CN201010167237 2010-05-10
CN201010167097 2010-05-10
CN201010167237.0 2010-05-10
CN201010167219.2 2010-05-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140932A1 true WO2011140932A1 (zh) 2011-11-17

Family

ID=44886043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1/073453 WO2011140926A1 (zh) 2010-05-10 2011-04-28 左行制两个"y"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PCT/CN2011/073438 WO2011140925A1 (zh) 2010-05-10 2011-04-28 右行制两个"卜"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PCT/CN2011/073488 WO2011140932A1 (zh) 2010-05-10 2011-04-28 左行制四个"y"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PCT/CN2011/073475 WO2011140928A1 (zh) 2010-05-10 2011-04-28 右行制四个"卜"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1/073453 WO2011140926A1 (zh) 2010-05-10 2011-04-28 左行制两个"y"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PCT/CN2011/073438 WO2011140925A1 (zh) 2010-05-10 2011-04-28 右行制两个"卜"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1/073475 WO2011140928A1 (zh) 2010-05-10 2011-04-28 右行制四个"卜"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4) CN102234971B (zh)
WO (4) WO20111409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8300A1 (zh) * 2020-08-03 2022-02-10 李强 城市环绕干道十字立交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4971B (zh) * 2010-05-10 2015-06-17 邹世才 右行制“卜”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CN102650113A (zh) * 2012-05-14 2012-08-29 高健 变道式“卜”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CN102650114A (zh) * 2012-05-14 2012-08-29 高健 右行制两个变道式“卜”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CN103469708A (zh) * 2013-09-18 2013-12-25 王宝民 十字路口信号控制和通行方案
CN110322070A (zh) * 2019-07-05 2019-10-11 葛志凯 道路规划方法和系统
CN111622103A (zh) * 2020-06-08 2020-09-04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限载限速功能的跨渠道公路桥以及限宽墩的浇筑方法
CN113586079B (zh) * 2021-08-24 2024-02-13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十字交叉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7590A (en) * 1958-10-20 1963-10-22 Cedeno Arturo Olivero Traffic intersection
CN1339633A (zh) * 2001-09-21 2002-03-13 刘克勤 中速直接转向式立交桥
CN2895508Y (zh) * 2006-02-16 2007-05-02 张建广 复线立交桥
CN201095719Y (zh) * 2007-07-09 2008-08-06 易晓俊 起降直捷紧凑全能立交桥
CN201334628Y (zh) * 2008-12-23 2009-10-28 郭关鸣 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11A (zh) * 1995-11-21 1997-05-28 彭中 “π”形互通式立交
US5921701A (en) * 1997-06-25 1999-07-13 Clayton; Robert F. Traffic interchange
CN100473782C (zh) * 2006-04-05 2009-04-01 彭振华 无红绿灯无障碍的城市立体快速交通道路结构
CN102234971B (zh) * 2010-05-10 2015-06-17 邹世才 右行制“卜”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7590A (en) * 1958-10-20 1963-10-22 Cedeno Arturo Olivero Traffic intersection
CN1339633A (zh) * 2001-09-21 2002-03-13 刘克勤 中速直接转向式立交桥
CN2895508Y (zh) * 2006-02-16 2007-05-02 张建广 复线立交桥
CN201095719Y (zh) * 2007-07-09 2008-08-06 易晓俊 起降直捷紧凑全能立交桥
CN201334628Y (zh) * 2008-12-23 2009-10-28 郭关鸣 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8300A1 (zh) * 2020-08-03 2022-02-10 李强 城市环绕干道十字立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4971A (zh) 2011-11-09
CN102234972A (zh) 2011-11-09
CN202107960U (zh) 2012-01-11
CN102234971B (zh) 2015-06-17
CN202090255U (zh) 2011-12-28
WO2011140928A1 (zh) 2011-11-17
WO2011140925A1 (zh) 2011-11-17
WO2011140926A1 (zh) 2011-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140932A1 (zh) 左行制四个"y"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EP2821549B1 (en) Stacked city road
WO2013007100A1 (zh) 立交桥
CN101387095B (zh) 完全互通式立交桥
CN1149318C (zh) 互通式立体交叉道路
CN102277807B (zh) 两种右转桥的十字路口全畅通十字形组合桥
CN107119518A (zh) 一种十字路口单层无障碍全互通立交系统
CN101962927A (zh) 四个同向拐弯“l”形拱桥的组合结构
CN108797248B (zh) 全路况米字型双层立交桥
CN102234968B (zh) 左转和直行畅通的四个“卜”字形隧道的组合隧道
CN113355963B (zh) 人车全分流匝道紧缩型立交桥
CN110158382A (zh) 人车分离式双层环岛立交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17801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801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