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07960U - 左行制“y”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Google Patents
左行制“y”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07960U CN202107960U CN2011201504638U CN201120150463U CN202107960U CN 202107960 U CN202107960 U CN 202107960U CN 2011201504638 U CN2011201504638 U CN 2011201504638U CN 201120150463 U CN201120150463 U CN 201120150463U CN 202107960 U CN202107960 U CN 2021079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idge
- tunnel
- bifurcated
- single file
- stra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4—Road crossings on different levels;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different lev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左行制“Y”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属于两个独立的分叉形拱桥和隧道组合成能使十字路口交通畅通的设施。右转弯桥位于直行拱桥的右侧组成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叉桥组成一个分组桥;右转弯隧道位于直行隧道的右侧组成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叉隧道组成一个分组隧道;分组桥的两个直桥单行段与分组隧道的两个直隧道单行段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优点:减少局部地质变化对整个组合桥的灾害程度,右、左转桥可共用一个桥,右、左转隧道可共用一个隧道,合并车道区段长而不易堵车,直接右转无多余绕行,组合桥下可还道于行人,可使双向六车道的小十字路口全互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使十字交叉路口机动车交通畅通的交通设施,特别是两个独立的分叉形拱桥和两个独立的分叉隧道组合成能使十字路口的直行机动车(以下简称:直行车)和右转弯机动车(以下简称:右转弯车)无交叉占道冲突的交通畅通设施。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国内的城市干道平交十字路口的交通非常拥挤,经常发生堵塞,是全世界各大城市的通病。究其原因,是因为两条道路平交,在交叉点上,两条道路重叠变成了一条道路,两条道路上的机动车辆在节点上只能共用一条道,损失了一半的道路资源。再加上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拥堵是必然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们想到了加宽路面,增加路口行车道的数量,但路面不可能无限加宽。人们又想到了立交桥,但在现有立文桥设计方案中,能使十字路口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无交叉占道冲突的立交桥最小直径在120米以上,不仅修建成本高,而且旧城区双向六车道的十字路口都不能修建,使现在旧城区的十字路口堵车非常严重,有的十字路口经常交通瘫痪。
中国专利200720043390.6《单层全畅通立交桥》公开了一种在十字路口设一个直跨桥和一个环形桥的畅通组合结构联合桥。其缺点:司机在十字路口必须要认清行车标志,一旦没有看清或看清后已不能变道,会导致在变道交叉点即进十字路口处堵车。使该立交桥不能在现有规范的道路上应用。
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公开了一种立交桥,由于该专利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对技术方案的描述很不清楚,但就以说明书附图似乎可理解该网框形立交桥的结构和缺陷为:一、增加了不需要的高度和长度:在远离十字路口的地面支道位置,直行桥从对面的右转弯桥下面穿过后再延续一段桥体才与地面连接,使上层桥的离地面高度很高,增加了桥的总长度,这样使整个桥体又高又长又大,浪费建桥费用,遮挡了城市景观。二、局部损坏导致整体损坏:右转弯桥从右侧地面支道的直行桥和右转弯桥下面穿过后,与左侧地面支道的直行桥的下桥段平接后再与地面连接,也使上层桥的离地面高度很高,增加了桥的总长度,还使全部桥体连接为一个大型整体桥,一但该大型整体桥的局部有地质变化,其局部被损坏就将导致全部大型整体桥损坏。三、整个桥成网框形占用面积太大:立交桥的整体形状为有两条对角线的网框形桥体,要求十字路口没有建筑物的空地圆形最小直径为115米,而在旧城区的双向六车道十字路口,直径达到115米的几乎没有,也就是该说明书附图提供的立交桥几乎不能用于旧城区双向六车道十字路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符合现有左行制交通规范的道路车道排列,在双向六车道的小面积十字路口能修建,两个“Y”字形分叉桥和两个“Y”字形分叉隧道组合成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无交叉占道冲突,离开十字路口的多个车道有较长的合并车道区段而不易堵车的两桥加两隧道组合式交通设施。
本实用新型解决交叉占道冲突点的构思是:把十字交叉路口平面交通的多个冲突点分为三种冲突点:第一种是直行车道和对面的右转弯车道有占道冲突;第二种是四条直行车道分为两组在十字路口中心区域有交叉占道冲突;第三种是右转弯车道与该右转弯车道所到达地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有交叉占道冲突。
解决第一种,直行车道和对面的右转弯车道有占道冲突的技术方案:十字交叉路口相对面的两个地面支道上的直行桥和右转弯桥为一组,每组的上桥端都与同一条地面支道连接。相对直行的两个直行桥是相互独立的,使一个直行桥在跨过十字交叉路口后,经过地面从对面的“Y”字形分叉形拱桥的右转弯桥下穿过,解决了直行车道与对面的右转弯车道的交叉冲突问题。十字交叉路口另一组相对面的两个地面支道下的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为一组,每组的进隧道端都与同一条地面支道连接。相对直行的两个直行隧道是相互独立的,使一个直行隧道在穿过十字交叉路口后,车辆上到地面从对面的“Y”字形分叉隧道的右转弯隧道上面跨过,解决了直行隧道与对面的右转弯隧道的交叉冲突问题。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四个占道冲突点。
解决第二种,四条直行车道分为两组在十字路口中心区域有交叉占道冲突的技术方案:交叉行驶的四个直行车道一组为地上的两个独立的直行桥和另一组地下的独立的直行隧道分别通行,成立体交通,解决了四条直行车道在十字路口中心区域的交通冲突问题。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四个占道冲突点。
解决第三种,是右转弯车道与所到达地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有交叉占道冲突的技术方案:从右转弯桥的接地端下到右侧地面支道上的车辆,上跨右侧地面支道下面的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同理从右转弯隧道的接地端上到右侧地面支道上的车辆下穿右侧地面支道上方的直行桥和右转弯桥。解决了右转弯车道与到达的地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的交叉冲突问题。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八个占道冲突点。
这样,平面交通十字路口的十六个占道冲突点被完全实现了立体交通,全部车辆之间不再有占道冲突点。
本实用新型新功能的构思:为尽量减少本实用新型组合设施占用地面和空间,把行车路线完全可以相同的右转弯车道和该右转弯车道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道,用一个能相反方向行驶的右、左合并桥或隧道,一个右、左转合并桥或隧道的宽度比并排的两个单独右转弯桥或隧道和左转弯桥或隧道的总宽度可减少5.0米右左的宽度。所以,本实用新型不用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右、左转是两个独立桥的方式,而是把右转弯桥或隧道设计成右、左转合并桥或隧道达到减少组合设施占用地面和空间的目的。
为避免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附图提供的大型立交桥在桥体位置有地质变化,对桥体一个局部的破坏而导致整个桥体的破坏,也避免大型立交桥不能用于旧城区双向六车道小型十字路口的问题,把可以不相连接的这种大型立交桥分为两个小型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和两个小型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在地上和地下分别通行。并且把地面还道给非机动车和行人。
本实用新型不仅要解决十字路口的行车线路无交叉冲突问题,还提供在离开十字路口的地面道路上有足够长的合并车道区段,解决合并车道在桥上仅仅只有一个点而产生堵车的问题。十字路口的直行车辆和右转弯车辆不仅要做到没有占道冲突点,还要做到来自不同地面支道的直行车辆、右转弯车辆、左转弯车辆在离开十字路口地面支道上有多个合并车道点的合并车道区段。本实用新型把合并车道区段设在地面,虽然合并车道区段是地面道路划分的规则,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立交桥的结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立交设施的结构能使地面支道可以获得合并车道区段。而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可理解为在离开十字交中心后的多个桥体在一个点合并车道,使直行车辆、右转弯车辆和左转弯车辆在桥上只有一个合并车道点,这种三条车道在立交桥上同用一个合并车道点,很易造成在桥上堵车的后果。而本实用新型用可提供在地面一定长度的合并车道区段进行车道合并,能很好的解决来自不同桥体上的车辆因合并车道点太少太窄而产生的堵车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不仅可解决十字路口各条地面支道的直行车辆和右转弯车辆无交叉占道畅通,还能解决来自不同地面支道上的车辆在一条地面支道上离开十字路口时,有很宽裕的地面作为合并车道区段,相比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只有一个位置合并车道,则本实用新型可成倍减少因合并车道点太少太窄而产生的堵车问题。
本实用新型新结构的构思:
一、右转弯桥不跨过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隧道:用独立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分组桥,右转桥接地端与右侧地面支道连通。从右转弯桥下到右侧地面支道的车辆,从地面跨过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深位置区段完成右转。该右转桥接地端还能与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道连通,左转弯车辆能用该右转弯桥的外侧桥面实现左转,把该右转弯桥变为右、左转两用桥。
右转弯隧道不穿过右侧同向分叉“Y”字开叉桥:用独立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开叉隧道,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分组隧道,右转隧道接地端与右侧地面支道连通。从右转弯隧道上到右侧地面支道的车辆,从地面下穿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的高位置区段完成右转。该右转隧道接地端还能与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道连通,该左转弯车辆能用该右转弯隧道的外侧隧道面实现左转,把该右转弯隧道变为右、左转两用隧道。
二、用独立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一个分组桥,分组桥的两个直行拱桥分别与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的右转弯桥在远离十字路口的地面支道位置进行立体交通。右弯桥单行段的形状是向分组桥和分组隧道的直行桥和直行隧道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延长了右转弯桥长度,从而减少了右转弯桥因坡度需要的桥长要在十字路口占用很大面积的问题,使十字路口对角方向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只需要55米以上,就能满足右转弯桥的需要,也就能满足本实用新型组占用地面和空间小的需要。这就要求相对面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相反方向行车的两个直行拱桥相互独立、不用同一个桥,且有纵向错位,即一个直行拱桥的下桥段直桥接地端与对面那一个直行拱桥的地面上桥段共同起桥接地端之间有间隔距离而不在同一个位置,直行拱桥的下桥段直桥接地端更接近十字路口中心,直桥接地端只要在接近对面直行拱桥的中段高位置区域之前接地面,就为对面直行拱桥让出右侧的上方空间,即让对面的右转弯桥直接在右转弯一侧分叉出右弯桥单行段,实现直行拱桥与对面的右转弯桥在十字路口以外的地面支道上立体交通。只要有分组桥中的两个直桥单行段的部分下桥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的分叉口之中,成直桥单行段部分下桥区段嵌入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分叉口之中的结构,但直桥单行段不穿过对面右弯桥单行段,使该位置的右弯桥单行段下面没有直桥单行段而呈一层桥体的结构。
用独立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分组隧道,分组隧道的两个直行隧道分别与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右转弯隧道在远离十字路口的地面支道位置进行立体交通。右弯隧道单行段的形状是向分组桥和分组隧道的直行桥和直行隧道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延长了右转弯隧道长度,从而减少了右转弯隧道因坡度需要的隧道长要在十字路口占用很大面积的问题,使旧城区小十字路口也能实行车辆不交叉占道畅通。这就要求相对面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相反方向行车的两个直行隧道相互独立、不用同一个隧道,且有纵向错位,即一个直行隧道的出隧道段直隧道接地端与对面那一个直行隧道的地面下隧道段共同进隧道接地端之间有间隔距离而不在同一个位置,直行隧道的出隧道段直隧道接地端更接近十字路口中心,直隧道接地端只要在接近对面直行隧道的中段深位置区域接地面,就为对面直行隧道让出右侧的下方空间,即让对面的右转弯隧道直接在右转弯一侧分叉出右弯隧道单行段,实现直行隧道与对面的右转弯隧道在十字路口以外的地面支道位置立体交通。只要分组隧道中的两个直隧道单行段的部分出隧道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分叉口之中,成直隧道单行段部分出隧道区段嵌入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分叉口之中的结构,但直隧道单行段不穿过对面右弯隧道单行段,使该位置的右弯隧道单行段上面没有直隧道单行段而呈一层隧道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
左行制“Y”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包括两个分叉形拱桥和两个分叉隧道,其特征在于:两个分叉形拱桥都有一个直行拱桥2和一个右转弯桥3,右转弯桥3位于直行拱桥2的右侧,右转弯桥3都在右转弯一侧与直行拱桥2分叉,该分叉部位为分叉点15,使一个直行拱桥2和一个右转弯桥3组成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两个分叉隧道都有一个直行隧道22和一个右转弯隧道23,右转弯隧道23位于直行隧道22的右侧,右转弯隧道23都在右转弯一侧与直行隧道22分叉,该分叉部位为分叉点35,使一个直行隧道22和一个右转弯隧道23组成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
每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直行拱桥2和右转弯桥3有共同起桥接地端4,和共同起桥接地端4到分叉点15之间的两桥并排段14;在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中段高位置区域,右转弯桥3与直行拱桥2分叉;右转弯桥3离开直行拱桥2的高位置区域为分叉段7;直行拱桥2还有一个直桥接地端5,右转弯桥3也还有一个右转桥接地端6;从分叉点15到直桥接地端5为直桥单行段8;从分叉点15到右转桥接地端6为右弯桥单行段13;每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直行隧道22和右转弯隧道23有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和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到分叉点35之间的两隧道并排段34;在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中段深位置区域,右转弯隧道23与直行隧道22分叉;右转弯隧道23离开直行隧道22的深位置区段为分叉段27;直行隧道22还有一个直隧道接地端25,右转弯隧道23也还有一个右转隧道接地端26;从分叉点35到直隧道接地端25为直隧道单行段28;从分叉点35到右转隧道接地端26为右弯隧道单行段33;
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组成一个分组桥,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组成一个分组隧道,分组桥的两个直桥单行段8与分组隧道的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直桥单行段8的部分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分叉口之中,成为双嵌入式分组桥,直隧道单行段28的部分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口之中,成为双嵌入式分组隧道;右弯桥单行段1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与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之间,右弯隧道单行段3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与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之间。
本实用新型右转弯桥3的结构特点使右转弯桥3成为右、左转共用桥,减少组合桥中心区域的占地面积:右弯桥单行段1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与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之间,即右转弯桥3的右弯桥单行段13不穿过、不跨过本右转弯桥3右侧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使右转桥接地端6与右侧的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道连通,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可以直接用该右转弯桥3的外侧作为左转弯桥使用,实现左转弯。也就是相邻地面支道的右转车和左转车可共用右转弯桥3达到各自转弯的目的,只是右转车在右转弯桥3靠两组直桥单行段8和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内侧桥面,而左转车在靠外侧桥面。右转车和左转车共用右转弯桥3实现右转和左转,比用右转桥和左转桥两个桥实现右转和左转更少占用十字路口的地面和空间,成更小形化的组合桥,有利于在更小的十字路口可以使用这种组合桥,也减少建桥费用。
本实用新型右转弯隧道23的结构特点使右转弯隧道23成为右、左转共用隧道,减少组合隧道中心区域的占地面积:右弯隧道单行段3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Y”字开叉隧道21与右侧同向分叉“Y”字开叉桥1之间,即右转弯隧道23的右弯隧道单行段33不穿过、不跨过本右转弯隧道23右侧的同向分叉“Y”字开叉桥1。使右转弯隧道接地端26与右侧的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道连通,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可以直接用该右转弯隧道23的外侧作为左转弯隧道使用,实现左转弯。也就是相邻地面支道的右转车和左转车可共用右转弯隧道23达到各自转弯的目的,只是右转车在右转弯隧道23靠两组直隧道单行段28和直桥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内侧隧道面,而左转车在靠外侧隧道面。右转车和左转车共用右转弯隧道23实现右转和左转,比用右转隧道和左转隧道两个隧道实现右转和左转更少占用十字路口的地面和空间,成更小形化的组合隧道,有利于在更小的十字路口可以使用这种组合隧道,也减少建隧道费用。
本实用新型直行拱桥2的结构特点增加合并车道的长度防止堵车:分组桥的每个直桥单行段8的部分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分叉口之中,但不穿过或不跨过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右弯桥单行段13,该分组桥为双嵌入式分组桥。这样从直桥单行段8的直桥接地端5下桥的直行车辆在地面,与从右侧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右转隧道接地端26出隧道到地面的右转弯车辆合并车道,则可以在地面车道的较长一个区段合并车道,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合并车道点,这样可以解决因合并车道的位点太少太窄而造成的堵车问题。
本实用新型直隧道单行段28的结构特点增加合并车道的长度防止堵车:分组隧道的每个直隧道单行段28的部分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口之中,但不跨过或不穿过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右弯隧道单行段33,该分组隧道为双嵌入式分组隧道。这样从直隧道单行段28的直隧道接地端25出隧道的直行车辆在地面,与从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右转弯桥3的右转桥接地端6下桥到地面的右转弯车辆合并车道,则可以在地面车道的较长一个区段合并车道,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合并车道点,这样可以解决因合并车道的位点太少太窄而造成的堵车问题。
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是指右转弯桥3与直行拱桥2有一段并排,但右转弯桥3在直行拱桥2的中段高位置区域右侧有分叉点15。在分叉点15附近的右转弯桥3和直行拱桥2区段最好有合符交通规范的4.5米以上净高,使其下面能通过机动车辆。右转弯桥3作为机动车辆右转弯使用。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是指右转弯隧道23与直行隧道22有一段并排,但右转弯隧道23在直行隧道22的中段深位置区域右侧有分叉点35。在分叉点35附近的右转弯隧道23和直行隧道22区段最好有合符交通规范的净深空间高度,使其地表上面能通过机动车辆。右转弯隧道23作为机动车辆右转弯使用。
“同向”是指每个“Y”字形叉桥的右转弯桥3与直行拱桥2的分叉方向,和每个“Y”字形叉隧道的右转弯隧道23与直行隧道22的分叉方向都相同。
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整体形状是:一个右转弯桥3和一个直行拱桥2在共同起桥接地端4到分叉点15是并排的,该并排段为两桥并排段14。分叉后的直行拱桥2为直桥单行段8,分叉后的右转弯桥3为右弯桥单行段13。两桥并排段14、直桥单行段8和右弯桥单行段13都可以是直线形或弯曲形,用直线形或弯曲形以实际的十字路口地面支道需要而确定;
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整体形状是:一个右转弯隧道23和一个直行隧道22在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到分叉点35是并排的,该并排段为两隧道并排段34。分叉后的直行隧道22为直隧道单行段28,分叉后的右转弯隧道23为右弯隧道单行段33。两隧道并排段34、直隧道单行段28和右弯隧道单行段33都可以是直线形或弯曲形,用直线形或弯曲形以实际的十字路口地面支道需要而确定;
同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直行拱桥2和右转弯桥3的共同起桥接地端4可以是一个小区域,则直行拱桥2起桥点和右转弯桥3起桥点在相同区域;在这个相同区域中,直行拱桥2起桥点和右转弯桥3起桥点可以是同一位置,或有一定的前后距离。同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直行隧道22和右转弯隧道23的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可以是一个小区域,则直行隧道22进隧道点和右转弯隧道23进隧道点在相同区域;在这个相同区域中,直行隧道22进隧道点和右转弯隧道23进隧道点可以是同一位置,或有一定的前后距离。
直行拱桥2是用于十字路口相对面的两条地面支道通行的桥,直行隧道22是用于十字路口相对面的两条地面支道通行的隧道,“直行”是指机动车辆到达十字路口对面道路的意义,“直行”不是指形状,而是指用途。
右转弯桥3是用于十字路口左行交通制度的右转弯桥,“右转弯”是用途为右转弯的意义。右转弯隧道23是用于十字路口左行交通制度的右转弯隧道,“右转弯”是用途为右转弯的意义。
右转弯桥3的分叉段7是用于来自对面的直行拱桥2的机动车辆从地面穿过通行之用的桥段,分叉段7的高度需要满足下面有机动车辆穿过需要的高度,所以同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右转弯桥3与直行拱桥2最好在满足交通规范的高位置区域分叉。右转弯隧道23的分叉段27是用于来自对面的直行隧道22的机动车辆从地面跨过通行之用的隧道段,分叉段27的深度需要满足上面有机动车辆通行需要的深度,所以同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右转弯隧道23与直行隧道22最好在满足交通规范的深位置区域分叉。
右转桥接地端6最好位于右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点35附近的地面,右弯桥单行段13不跨过右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以便右转弯机动车辆从地面跨过所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右转弯机动车辆在地面与左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直行隧道22内上到地面的直行车辆合并车道,可以有较长的合并车道地面区段,而不是只有一个合并车道点。避免了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要使右转弯车辆与左侧地面支道上来的直行车辆在两个桥的桥体位置合并车道,但在桥上的合并车道点太少太窄而容易产生堵车的问题。
右转隧道接地端26最好位于右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分叉点15附近的地面,右弯隧道单行段33不穿过右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以便右转弯机动车辆从地面穿过所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右转弯机动车辆在地面与左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直行拱桥2下到地面的直行车辆合并车道,可以有较长的合并车道地面区段,而不是只有一个合并车道点。避免了合并车道点太少太窄而容易产生堵车的问题。
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中段设有高位置区域,以便来自左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右转弯车辆从右转隧道接地端26到地面后从其下面穿过,从而实现本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与来自左侧的右转弯车辆能立体交通。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中段设有深位置区域,以便来自左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右转弯车辆从右转桥接地端6到地面后从其上面跨过,从而实现本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与来自左侧的右转弯车辆能立体交通。
分组桥是由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组合结构,作为十字路口相对面的两条地面支道的相反方向行驶的直行车实现直行、和右转弯车实现右转弯的组合桥。分组隧道是由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组合结构,作为十字路口相对面的两条地面支道的相反方向行驶的直行车实现直行、和右转弯车实现右转弯的组合隧道。一个十字路口需要一个分组桥的直桥单行段8和一个分组隧道的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
直桥单行段8和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十字”意义并不限定互相呈90度角交叉,这里的“十字”与十字路口的“十字”含义相同,即“十字”泛指两条道有交叉,不限定交叉角度。所以,直桥单行段8和直隧道单行段28如果有弯曲也仍然视为十字形结构。立体十字形结构的形状是指在十字形结构的上方俯视,直桥单行段8和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但直桥单行段8和直隧道单行段28并不相连接,有上下空间距离,且能满足机动车辆通行。
直桥接地端5的优选位置:双嵌入式分组桥的直桥接地端5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分叉段7下方地面位置。使其直行车辆可从地面穿过分叉段7,则分叉段7的高度能尽量降低,即只要一层桥的高度。直隧道接地端25的优选位置: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直隧道接地端25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段27上方地面位置。使其直行车辆可从地面跨过分叉段27,则分叉段27的深度能尽量减少。
右转弯桥3的优选结构:右转弯桥3的右弯桥单行段13最好是向两个直桥单行段8和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右转弯隧道23的优选结构:右转弯隧道23的右弯隧道单行段33最好是向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和两个直桥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为了延长右弯桥单行段13和右弯隧道单行段33的长度,而满足坡度符合交通规范要求,并尽量少占用十字路口地面、空间、地下位置,而将右弯桥单行段13和右弯隧道单行段33的转弯部分设置成向内凹的弧形结构。这种优选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十字路口对角处建筑物之间只有55米以上,并且双向六车道的小型十字路口,都能修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畅通设施。这就使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旧城市的干道十字路口,实现人们希望的旧城市干道十字路口直行车和右转车无交叉占道畅通。
向内凹弧形的右弯桥单行段13和右弯隧道单行段33最小转弯半径设计:以两个直桥单行段8和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点为中心,右弯桥单行段13是向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内凹的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33是向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内凹的弧形;相对的右弯桥单行段13和右弯隧道单行段33的最短距离长度为L,弧形右弯桥单行段13或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33的最小转弯半径为R,当30.0米≤L≤80.0米的范围内,L和R的数学关系式为:R=L÷4+8。当L=60.0米时,R=23.0米。L越长,说明十字路口面积越大,则转弯半径R可以越大,弧形右弯桥单行段13和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33可承受机动车越快的行驶速度。
在十字路口,由于左行制的左转弯不存在机动车辆之间交叉占道冲突问题,所以左转弯不是本专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地面左转弯可以不用立交桥和隧道,但要与非机动车和行人有交叉占道冲突。为避免该交叉占道冲突,可将右转弯桥3和右转弯隧道23的外侧即右侧扩宽,用于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使用,也就是右转弯桥3和右转弯隧道23成为本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和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共同使用的两用桥或隧道。右转弯桥3和右转弯隧道23的结构没有任何变化,就成为右、左转两用桥或右、左转两用隧道,使本实用新型成为十字路口的四条直行道、四条右转弯道、四条左转弯道完全畅通,没有一个交叉占道冲突点的全互通组合式交通设施,即实现了十字路口全部车道畅通的全互通立体交通设施。但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要达到十字路口全部车道畅通的立体交通,设置了左转弯专用桥,即左转弯桥和右转弯桥是两个立体交叉并排的桥。按照立交桥和隧道设计规范,本实用新型的右、左转两用桥或隧道的最小宽度可以是10.0米,但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的左转弯桥和右转弯桥并排的最小宽度为15.0米。其结果是,单侧实现右、左转,本实用新型减少了5.0米的占地宽度;仅此就一项比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减少了10.0米的占地面宽度。这10.0米的宽度差,使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交通设施可用于几乎任何双向六车道的十字路口,而有很多的双向六车道的十字路口都不能使用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也就是说,使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交通设施比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有更广泛的使用性,使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交通设施能解决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的任何问题外,还能解决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不能解决的更小十字路口的立体交通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边或左边、右面或左面、右侧左侧的“右”“左”是指人站在某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共同起桥接地端4位置,或是某个“Y”字形叉隧道21的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位置,面对两个“Y”字形叉桥1的两个直桥单行段8和两个“Y”字形叉隧道21的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组成的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去判断“右”或“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桥并排段14和两隧道并排段34至少包括两条车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道、桥、隧道至少可通行一辆机动车,但不限定宽度,即可增加宽度并排多辆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行拱桥2是指机动车辆在桥上的行驶方向是直行为目的跨过十字路口的桥,直行隧道22是指机动车辆在隧道内的行驶方向是直行为目的穿过十字路口的隧道。但有水平高度意义的上坡和下坡,所以形状可以是直线形状或弯曲形状,在实际建桥或隧道时,以地面道路的形状为依据确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转弯桥3是指用于右转弯机动车辆使用的桥。左行制的右转桥在直行拱桥2的高位置右侧分叉,使右转弯桥3直接向右转弯的方向转弯,不需从左边地面支道和对面地面支道作多余的绕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转弯隧道23是指用于右转弯机动车辆使用的隧道。左行制的右转隧道在直行隧道22的深位置右侧分叉,使右转弯隧道23直接向右转弯的方向转弯,不需从左边地面支道和对面地面支道作多余的绕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转弯桥3可只作为右转弯使用,也可以作为本右转弯桥3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桥使用,即右转弯桥3可以是右、左转弯两用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转弯隧道23可只作为右转弯使用,也可以作为本右转弯隧道23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隧道使用,即右转弯隧道23可以是右、左转弯两用隧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行制,指机动车辆靠左行驶的交通管理制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叉占道冲突指在十字路口机动车辆之间的交通冲突。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位置区域是指下面能通行机动车辆高度的桥体区段。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深位置区域是指隧道的深度能满足上方地面能通行机动车辆的隧道区段。
本实用新型没有指明是非机动车的“车”或“车辆”是指机动车或指机动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一、把大型交通设施分为四个小型交通设施的组合,减少地质变化的灾害程度: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是连为一体的一个整体大型网框式立交桥,总长度很长,占地面积很大,当在总长度和占地面积内有地质变化,就会对该立交桥产生破坏,导致整个大型立交桥不能使用,该十字路口交通完全瘫痪。而本实用新型把上述的整体大型立交桥拆分为两个独立不相连接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即小型立交桥,和两个独立不相连接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即小型隧道,用这两个小型立交桥和两个小型隧道分别完成十字路口四条道路的右转和直行畅通功能,在相同的行车时速、相同的桥体坡度等技术参要条件下,相比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的大型网框立交桥,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小型立交桥和每个小型隧道比现在的大型立交桥的总长度缩短30-35%,两个小型立交桥和两个小型隧道总面积减少30-50%;基本不占用道路自身以外的地面,以及该地面的地下和地上空间;也就是本实用新型大大减小了局部损坏对整体损坏的程度;这样大大减小了地质变化造成损坏的经济损失,也能使十字路口的交通不会完成瘫痪;总之,本实用新型用大大降低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二、右转弯和左转弯共用右转弯桥或右转弯隧道:右转桥接地端或右转弯隧道接地端与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车道相连通,就可以作为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共用桥或共用隧道。共用桥或隧道的最小宽度比两个独立桥或两个独立隧道的总宽度要减少5.0米右左。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的右转桥和左转桥是都两个独立桥。所以,本实用新型整个组合桥或组合隧道比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减少了10.0米以上的占用地面圆直径。则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更小的十字路口,可使用的范围更广。
三、离开十字路口的车辆有较宽的地面作为合并车道区段:两个小型立交桥,和两个小型隧道独立不相连接,使其离开十字路口的车辆能到达地面再与其它离开十字路口的车辆在地面合并车道,而不在桥上或隧道内合并车道。在地面合并车道可以有很宽很长的合并车道区段,不易因合并车道而堵车。避免了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在桥体上合并车道位置太小太窄而导致的堵车问题。
四、基本同于平面交通原线路而无多余绕行:能使双向六车道十字路口直行机动车道和右转弯车机动道无交叉占道畅通,解决了在十字路口因两条道路平交而产生的堵车、堵塞交通问题。这是一种没有多余绕行线路,在十字路口机动车辆仅有上坡和下坡不同于平面交通,而行车线路基本同于现行有红绿灯的平面道路上的行车线路,不改变人们在平交十字路口的行车方向和习惯,不会在十字路口的通行过程中因多余的绕行而迷失方向,另外修建桥的工程量少于现有的任何全互通立交桥,节约建桥工程费用。
五、双向六车道的小十字路口可用:本实用新型只用两个同向“Y”字形分叉形拱桥和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组合成十字路口的交通设施,就实现了十字路口无交叉占道冲突的完全畅通,比现有绕行的全互通立交桥,和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大量减少了桥的长度,大量减少了占地面积,使其在十字路口地面和空间圆形直径只有55米的城市双向六车道小面积十字路口也能实现立交畅通,即没有交叉占道冲突点,也没有交织段,为解决世界性的城市干道机动车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案。
六、只用一层桥:地面只用一层立交桥。对城市景观影响更小。
七、在十字路口地面实现人车分流,还道于人:在使用本专利设施的十字路口,机动车全部在桥上或隧道下运行,地面上没有机动车,所以在十字路口的地面可供行人和非机动车自由通行,实现了人车分离、还道于民最人性化的交通行式。
八、地面立交桥更小型化:使用本实用新型交通设施的十字路口,直行机动车辆和右转弯机动车辆都从立交桥上或隧道中交通,没有机动车辆从十字路口地面通行,只有行人和非机动车从十字路口地面通行。则地面的立交桥在十字路口只需2.5-3.0米净空高度就能满足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要求。2.5-3.0米净空高度的立交桥比要通行机动车的4.5米净空高度立交桥减少1.5-2.0米净空高度,即可减少30%-40%净空高度,则就可减少30%-40%的桥体长度,使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同向“Y”字形分叉形拱桥的总长度只要380米右左,这使本实用新型的立交桥不会产生两个十字路口之间的道路太短而不能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是:
一、按十字路口地面支道的条数设相同个数、分叉方向相同、互不连接的两个小型“Y”字形立交桥和两个小型“Y”字形隧道: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是连为一体的一个整体大型网框式立交桥,把十字路口各种行车道的全部立体桥连接为一体。而本实用新型用叉口两两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组成一个组合桥,和叉口两两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组成一个组合隧道,组合桥在地上面与组合隧道在地下面两者成立体十字交叉结构,不占用道路自身以外的地面,以及该地面的地下和地上空间,使桥和隧道完全分别立体交通,没有任何交叉占道点。交通设施小型化并不相连接,可以减少局部地质变化对整个十字路口的交通设施造成破坏、使双向六车道的小型十字路口可使用等方面,都优于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式立交桥。也就是说:从单个比较,本实用新型把网框式立交桥拆分为两个小型“Y”字形立交桥和两个小型“Y”字形隧道;从整体比较,两个小型“Y”字形立交桥和两个小型“Y”字形隧道的组合交通设施成占地面积小的十字形,而不是占地面积宽的网框形。
二、把交通冲突点移到远离十字路口的支道位置去立体交通:本实用新型不是在平面交通状态发生交叉占道冲突的位置,即不在十字路口范围内的位置,解决来自不同地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以及右转弯车道之间的交叉占道冲突,而是创造性的把这两类交通冲突点移到远离十字路口的四条地面支道上立体交通解决交通冲突,从而能最少地占用十字路口的地面和空间。本实用新型对十字路口的环形区域地面面积要求大大降低。十字路口直径55米以上的地面和空间就能建成本实用新型的交通设施,实现旧城六车道的十字路口交通畅通,对于解决旧城区小十字路口交通堵塞有开创性的意义。
三、在两对面的地面支道上,直行桥的地面延长车道下穿对面的右转弯桥:相对直行即相反方向直行的两个双向直行拱桥,相互独立、不共用一个桥;即直桥接地端比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的共同起桥接地端更接近分组桥两个直桥单行段和分组隧道两个直隧道单行段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直桥接地端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的高位置区域之前接地,这样直桥接地端留出了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的高位置区段右侧空间,让对面的右弯桥单行段可以直接在右转弯一侧与对面的直行拱桥分叉,两桥分叉使右转弯车辆可直接右转弯而不需要多余的绕行,又能使离开直桥接地端的车辆能从相对面右转弯桥的分叉段下方地面穿过,实现直行车辆与对面右转弯车辆的立体交通,而且只有一层桥的高度。
四、在两对面的地面支道下,直行隧道的地面延长车道跨过对面的右转弯隧道:相对直行即相反方向直行的两个双向直行隧道,相互独立、不共用一个隧道;即直隧道接地端比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共同进隧道接地端更接近分组桥两个直桥单行段和分组隧道两个直隧道单行段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直隧道接地端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深位置区域接地,这样直隧道接地端留出了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深位置区段右侧空间,让对面的右弯隧道单行段可以直接在右转弯一侧与对面的直行隧道分叉,两隧道分叉使右转弯车辆可直接右转弯而不需要多余的绕行,又能使离开直隧道接地端的车辆能从相对面右转弯隧道的分叉段上方地面跨过,实现直行车辆与对面右转弯车辆的立体交通,并且只要一层隧道的深度。
五、右转弯桥的地面延长车道下穿右侧地面支道的直行桥和右转弯桥:右弯桥单行段按右转弯方向直接到达接近右侧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的高位置区域附近接地,其地面延长车道与该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的高位置区域立体交通,就解决了右转弯车辆与右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直行车和右转弯车的交叉占道冲突问题。右转弯车辆不绕行,减少了不必要的交通冲突点。
六、右转弯隧道的地面延长车道跨过右侧地面支道的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右弯隧道单行段按右转弯方向直接到达接近右侧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深位置区域附近接地面,其地面延长车道与该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深位置区域立体交通,就解决了右转弯车辆与右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直行车和右转弯车的交叉占道冲突问题。右转弯车辆不绕行,减少了不必要的交通冲突点。
七、把右转弯桥设计成右、左转弯两用桥:把右转弯桥不穿过不跨过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并且右转桥接地端能与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道连通,右转弯桥就成为右、左转弯两用桥。而不需要两个桥分别作为右、左转弯使用。
八、把右转弯隧道设计成右、左转弯两用隧道:把右转弯隧道不穿过不跨过右侧同向分叉“Y”字开叉隧道,并且右转弯隧道接地端能与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道连通,右转弯隧道就成为右、左转弯两用隧道。而不需要两个隧道分别作为右、左转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同向分叉“Y”字开叉隧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①”意义为下坡进隧道车道,“②”意义为平行隧道,“③”意义为上坡出隧道车道。
图中:1是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2是直行拱桥、3是右转弯桥、4是共同起桥接地端、5是直桥接地端、6是右转桥接地端、7是分叉段、8是直桥单行段、13是右弯桥单行段、14是两桥并排段、15是分叉点、21是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2是直行隧道、23是右转弯隧道、24是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5是直隧道接地端、26是右转隧道接地端、27是分叉段、28是直隧道单行段、33是右弯隧道单行段、34是两隧道并排段、35是分叉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左行交通制度的十字路口,由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分组桥和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分组隧道组成的组合式交通设施。如图1、2、3。
十字形主体结构
十字路口有四条地面支道,两条相对面的地面支道与另外两条相对面的地面支道成十字形结构。两条相对面的地面支道上建有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组成的分组桥,另外两条相对面的地面支道上建有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组成的分组隧道。分组桥的直行拱桥2和分组隧道的直行隧道22的中间隔有地面地成立体十字形结构。
分组桥的结构
一、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结构:每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直行拱桥2和右转弯桥3有共同起桥接地端4,和共同起桥接地端4到分叉点15之间的两桥并排段14;在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中段高位置区域,右转弯桥3在右转弯一侧与直行拱桥2分叉;右转弯桥3离开直行拱桥2的分叉区段为分叉段7;直行拱桥2还有一个直桥接地端5,右转弯桥3也还有一个右转桥接地端6;从分叉点15到直桥接地端5为直桥单行段8;从分叉段7到右转桥接地端6为右弯桥单行段13。
二、分组桥的结构:分叉口两两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组成一个分组桥。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两桥共同接地端4分别与两条地面支道远离十字路口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连通。
三、双嵌入式分组桥的直桥单行段8结构:双嵌入式分组桥的每个直桥单行段8的部分区段跨过十字路口并伸入到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分叉口之中,其直桥接地端5位于接近对面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分叉段7的下方地面。双嵌入式分组桥中的两个直桥单行段8从上向下的正投影成部分并排形,且人占在直桥单行段8某一侧地面看该两个直桥单行段8成立体交叉结构。
四、双嵌入式分组桥的右转弯桥3的结构:在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中,右转弯桥3的分叉段7在直行拱桥2中段高位置区域的右边分叉。适用于左行制交通规则机动车辆从直行拱桥2的右边分道进入右弯桥单行段13实现右转弯。
分组隧道的结构
一、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结构:每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直行隧道22和右转弯隧道23有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和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到分叉点35之间的两隧道并排段34;在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中段深位置区域,右转弯隧道23在右转弯一侧与直行隧道22分叉;右转弯隧道23离开直行隧道22的分叉区段为分叉段27;直行隧道22还有一个直隧道接地端25,右转弯隧道23也还有一个右转隧道接地端26;从分叉点35到直隧道接地端25为直隧道单行段28;从分叉段27到右转隧道接地端26为右弯隧道单行段33。
二、分组隧道的结构:分叉口两两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组成一个分组隧道。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两个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分别与两条地面支道远离十字路口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连通。
三、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直隧道单行段28结构: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每个直隧道单行段28穿过十字路口并伸入到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口之中,其直隧道接地端25位于接近对面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段27的上方地面。同一个双嵌入式分组隧道中的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从上向下的正投影成部分并排形,但侧视该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交叉结构。
四、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右转弯隧道23的结构:在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中,右转弯隧道23的分叉段27在直行隧道22中段深位置区域的右边分叉。适用于左行制交通规则机动车辆从直行隧道22的右边分道进入右弯隧道单行段33实现右转弯。
畅通组合结构
一个双嵌入式分组桥的两组直行拱桥2在地上面,与在地下的一个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两组直行隧道22成立体十字形结构,具体是一组直行拱桥2的直桥单行段8与一组直行隧道22的直隧道单行段28成中间隔有地面的上下层立体十字形结构。上层分组桥的两组直行拱桥2在十字路口中心位置离地面净空高差2.5米。直行隧道22的最大深度区域在十字路口中心位置地下面,最大深度为能保证十字路口中心位置地面的车辆通行为准。
每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直行拱桥2和右转弯桥3的共同起桥接地端4在远离十字路口,分别与一条地面支道的左侧车道连通,每个两桥并排段14分别位于一条地面支道的左侧车道上面,每个直桥单行段8分别从空中跨过十字路口中心后下坡,伸入到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分叉口之间,每个右弯桥单行段13沿本地面支道范围的上空直行,到接近十字路口中心再向右转弯,右转弯后又沿右边地面支道范围下坡。
每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直行隧道22和右转弯隧道23的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在远离十字路口,分别与一条地面支道的左侧车道连通,每个两隧道并排段34分别位于一条地面支道的左侧车道的地下面,每个直隧道单行段28分别从地下穿过十字路口中心后上坡,伸入到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口之间,每个右弯隧道单行段33沿本地面支道范围的地下方直行,到接近十字路口中心再向右转弯,右转弯后又沿右边地面支道范围的地下上坡。
在分组桥上的车辆行车线路
一、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上层的双嵌入式分组桥上直行车的行车路线为:某地面支道----共同起桥接地端4----两桥并排段14[图中的]----直行拱桥2与右弯桥3分叉的中段高位置区域,即直行拱桥2达到4.5米净空高度[图中的]----直桥单行段8[图中的]----跨过十字路口中心,达到2.5米净空高度----直桥接地端5----从地面下穿对面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分叉段7,到达对面的地面支道的离开十字路口车道,实现在十字路口直行。
二、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右转弯车的行车路线为:某地面支道----共同起桥接地端4----两桥并排段14[图中的]----直行拱桥2与右弯桥3分叉的中段高位置区域,即达到4.5米净空高度[图中的]----向右转进入分叉段7[图中的2]----右弯桥单行段13下坡段[图中的3]----右转弯桥接地端6----从地面上跨右侧支道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到达右边地面支道的离开十字路口车道,实现在十字路口右转弯。
三、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左转弯车的行车路线为:某地面支道----左侧地面支道的右转弯桥接地端6的外侧----右弯桥单行段13的外侧----分叉段7的外侧----直行拱桥2与右弯桥3分叉的中段高位置区域的外侧----两桥并排段14----共同起桥接地端4,到达左边的地面支道实现在十字路口左转弯。
在分组隧道内的车辆行车线路
一、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双嵌入式分组隧道内直行车的行车路线为:某地面支道----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两隧道并排段34[图中的③]----直行隧道22与右弯隧道23分叉的中段深位置区域,即地面能通行车辆的隧道深度[图中的②]----直隧道单行段28穿过十字路口中心[图中的②]----直隧道单行段28[图中的①]----直隧道接地端25----从地面跨过对面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段27到达对面的地面支道的离开十字路口车道,实现在十字路口直行。
二、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右转弯车的行车路线为:某地面支道----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两隧道并排段34[图中的③]----直行隧道22与右弯隧道23分叉的中段深位置区域,即地面能通行车辆的隧道深度[图中的②]----向右转进入分叉段27[图中的②]----右弯隧道单行段33上坡段[图中的①]----右转弯隧道接地端26----从地面下穿右侧支道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到达右边的地面支道的离开十字路口车道,实现在十字路口右转弯。
三、使用本实施例的十字路口,左转弯车的行车路线为:某地面支道----左侧地面支道的右转弯隧道接地端26的外侧----右弯隧道单行段33的外侧----分叉段27的外侧----直行隧道22与右转弯隧道33分叉的中段深位置区域的外侧----两隧道并排段34----到达左边的地面支道离开十字路口车道,实现在十字路口左转弯。
实施例2、左行交通制度的十字路口,两个右弯桥单行段为内凹的弧形组合式交通设施。
包括实施例1的全部结构,并且双嵌入式分组桥的直桥接地端5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分叉段7下方地面位置。右弯桥单行段13是向两个直桥单行段8和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以两个直桥单行段8和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点为中心,分组桥的两个弧形右弯桥单行段13相对最短距离长度为L,该两个弧形右弯桥单行段13的最小转弯半径为R,当30.0米≤L≤80.0米的范围内,L和R的数学关系式为:R=L÷4+8。本实施例R=18.0米,L=40.0米,加上两条右弯桥单行段13宽度之和的18.0米,则本实施例的立交桥在十字路口的地上面只占用直径为58.0米的圆形空间区域,就能使该两条支道的直行和右转弯车辆实现无交叉占道畅通。
实施例3、左行交通制度的十字路口,两个右弯隧道单行段为内凹的弧形组合式交通设施。
包括实施例1的全部结构,并且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直隧道接地端25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段27上方的地面位置。右弯隧道单行段33是向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和两个直桥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以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和两个直桥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点为中心,分组隧道的两个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33相对最短距离长度为L,该两个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33的最小转弯半径为R,当30.0米≤L≤80.0米的范围内,L和R的数学关系式为:R=L÷4+8。本实施例R=18.0米,L=40.0米,加上两条右弯隧道单行段33宽度之和的18.0米,则本实施例的隧道在十字路口的地下只占用直径为58.0米的圆形地下区域,就能使该两条支道的的直行和右转弯车辆实现无交叉占道畅通。
Claims (4)
1.左行制“Y”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包括两个分叉形拱桥和两个分叉隧道,其特征在于:两个分叉形拱桥都有一个直行拱桥(2)和一个右转弯桥(3),右转弯桥(3)位于直行拱桥(2)的右侧,右转弯桥(3)都在右转弯一侧与直行拱桥(2)分叉,该分叉部位为分叉点(15),使一个直行拱桥(2)和一个右转弯桥(3)组成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两个分叉隧道都有一个直行隧道(22)和一个右转弯隧道(23),右转弯隧道(23)位于直行隧道(22)的右侧,右转弯隧道(23)都在右转弯一侧与直行隧道(22)分叉,该分叉部位为分叉点(35),使一个直行隧道(22)和一个右转弯隧道(23)组成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每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直行拱桥(2)和右转弯桥(3)有共同起桥接地端(4),和共同起桥接地端(4)到分叉点(15)之间的两桥并排段(14);在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中段高位置区域,右转弯桥(3)与直行拱桥(2)分叉;右转弯桥(3)离开直行拱桥(2)的高位置区域为分叉段(7);直行拱桥(2)还有一个直桥接地端(5),右转弯桥(3)也还有一个右转桥接地端(6);从分叉点(15)到直桥接地端(5)为直桥单行段(8);从分叉点(15)到右转桥接地端(6)为右弯桥单行段(13);每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直行隧道(22)和右转弯隧道(23)有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和共同进隧道接地端(24)到分叉点(35)之间的两隧道并排段(34);在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中段深位置区域,右转弯隧道(23)与直行隧道(22)分叉;右转弯隧道(23)离开直行隧道(22)的深位置区段为分叉段(27);直行隧道(22)还有一个直隧道接地端(25),右转弯隧道(23)也还有一个右转隧道接地端(26);从分叉点(35)到直隧道接地端(25)为直隧道单行段(28);从分叉点(35)到右转隧道接地端(26)为右弯隧道单行段(33);
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组成一个分组桥,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组成一个分组隧道,分组桥的两个直桥单行段(8)与分组隧道的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直桥单行段(8)的部分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分叉口之中,成为双嵌入式分组桥,直隧道单行段(28)的部分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口之中,成为双嵌入式分组隧道;右弯桥单行段(1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与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之间,右弯隧道单行段(3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与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行制“Y”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其特征在于:双嵌入式分组桥的直桥接地端(5)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桥(1)的分叉段(7)下方地面位置;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直隧道接地端(25)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21)的分叉段(27)上方地面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行制“Y”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其特征在于:右弯桥单行段(13)是向两个直桥单行段(8)和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右弯隧道单行段(33)是向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和两个直桥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左行制“Y”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其特征在于:以两个直桥单行段(8)和两个直隧道单行段(2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点为中心,右弯桥单行段(13)是向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内凹的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33)是向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内凹的弧形;相对的右弯桥单行段(13)和右弯隧道单行段(33)的最短距离长度为L,弧形右弯桥单行段(13)或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33)的最小转弯半径为R,当30.0米≤L≤80.0米的范围内,L和R的数学关系式为:R=L÷4+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504638U CN202107960U (zh) | 2010-05-10 | 2011-04-28 | 左行制“y”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167097.7 | 2010-05-10 | ||
CN201010167219 | 2010-05-10 | ||
CN201010167219.2 | 2010-05-10 | ||
CN201010167156 | 2010-05-10 | ||
CN201010167237 | 2010-05-10 | ||
CN201010167097 | 2010-05-10 | ||
CN201010167237.0 | 2010-05-10 | ||
CN201010167156.0 | 2010-05-10 | ||
CN2011201504638U CN202107960U (zh) | 2010-05-10 | 2011-04-28 | 左行制“y”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07960U true CN202107960U (zh) | 2012-01-11 |
Family
ID=44886043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17498.6A Active CN102234971B (zh) | 2010-05-10 | 2011-04-28 | 右行制“卜”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CN2011101175300A Pending CN102234972A (zh) | 2010-05-10 | 2011-04-28 | 左行制“y”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CN20112014498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90255U (zh) | 2010-05-10 | 2011-04-28 | 右行制“卜”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CN20112015046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07960U (zh) | 2010-05-10 | 2011-04-28 | 左行制“y”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17498.6A Active CN102234971B (zh) | 2010-05-10 | 2011-04-28 | 右行制“卜”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CN2011101175300A Pending CN102234972A (zh) | 2010-05-10 | 2011-04-28 | 左行制“y”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CN20112014498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90255U (zh) | 2010-05-10 | 2011-04-28 | 右行制“卜”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4) | CN102234971B (zh) |
WO (4) | WO201114092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4971B (zh) * | 2010-05-10 | 2015-06-17 | 邹世才 | 右行制“卜”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CN102650114A (zh) * | 2012-05-14 | 2012-08-29 | 高健 | 右行制两个变道式“卜”字形单元的组合桥或组合隧道 |
CN102650113A (zh) * | 2012-05-14 | 2012-08-29 | 高健 | 变道式“卜”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CN103469708A (zh) * | 2013-09-18 | 2013-12-25 | 王宝民 | 十字路口信号控制和通行方案 |
CN110080791B (zh) * | 2019-05-14 | 2024-06-14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小直径隧道掘进机 |
CN110322070A (zh) * | 2019-07-05 | 2019-10-11 | 葛志凯 | 道路规划方法和系统 |
CN111622103A (zh) * | 2020-06-08 | 2020-09-04 |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具有限载限速功能的跨渠道公路桥以及限宽墩的浇筑方法 |
WO2022028300A1 (zh) * | 2020-08-03 | 2022-02-10 | 李强 | 城市环绕干道十字立交 |
CN113586079B (zh) * | 2021-08-24 | 2024-02-13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隧道十字交叉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107590A (en) * | 1958-10-20 | 1963-10-22 | Cedeno Arturo Olivero | Traffic intersection |
CN1150611A (zh) * | 1995-11-21 | 1997-05-28 | 彭中 | “π”形互通式立交 |
US5921701A (en) * | 1997-06-25 | 1999-07-13 | Clayton; Robert F. | Traffic interchange |
CN1339633A (zh) * | 2001-09-21 | 2002-03-13 | 刘克勤 | 中速直接转向式立交桥 |
CN2895508Y (zh) * | 2006-02-16 | 2007-05-02 | 张建广 | 复线立交桥 |
CN100473782C (zh) * | 2006-04-05 | 2009-04-01 | 彭振华 | 无红绿灯无障碍的城市立体快速交通道路结构 |
CN201095719Y (zh) * | 2007-07-09 | 2008-08-06 | 易晓俊 | 起降直捷紧凑全能立交桥 |
CN201334628Y (zh) * | 2008-12-23 | 2009-10-28 | 郭关鸣 | 直接左、右转互通立交桥 |
CN102234971B (zh) * | 2010-05-10 | 2015-06-17 | 邹世才 | 右行制“卜”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
2011
- 2011-04-28 CN CN201110117498.6A patent/CN102234971B/zh active Active
- 2011-04-28 WO PCT/CN2011/073438 patent/WO201114092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4-28 CN CN2011101175300A patent/CN102234972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4-28 WO PCT/CN2011/073488 patent/WO201114093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4-28 CN CN2011201449876U patent/CN20209025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4-28 WO PCT/CN2011/073475 patent/WO201114092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4-28 WO PCT/CN2011/073453 patent/WO201114092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4-28 CN CN2011201504638U patent/CN2021079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34971A (zh) | 2011-11-09 |
WO2011140926A1 (zh) | 2011-11-17 |
CN102234971B (zh) | 2015-06-17 |
WO2011140932A1 (zh) | 2011-11-17 |
CN202090255U (zh) | 2011-12-28 |
WO2011140928A1 (zh) | 2011-11-17 |
CN102234972A (zh) | 2011-11-09 |
WO2011140925A1 (zh) | 2011-1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107960U (zh) | 左行制“y”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
CN202265752U (zh) | 右行制四个独立“卜”字形分叉桥的全单层组合桥 | |
CN202595590U (zh) | 变道式“卜”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
CN202107958U (zh) | 右行制共四个独立“卜”字形隧道的全单层组合隧道 | |
CN102650113A (zh) | 变道式“卜”字形分叉桥和分叉隧道的组合式交通设施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2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