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09109111A1 - 具有多个可视标记点的眼病防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个可视标记点的眼病防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09109111A1
WO2009109111A1 PCT/CN2009/000250 CN2009000250W WO2009109111A1 WO 2009109111 A1 WO2009109111 A1 WO 2009109111A1 CN 2009000250 W CN2009000250 W CN 2009000250W WO 2009109111 A1 WO2009109111 A1 WO 200910911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eye
viewpoint
disease prevention
illuminating
eye dise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09/0002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丛繁滋
丛林
Original Assignee
Cong Fanzi
Cong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08100640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1524302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08101374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1721293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g Fanzi, Cong Lin filed Critical Cong Fanzi
Priority to CN2009801078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69895B/zh
Publication of WO200910911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09109111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5/00Exercisers for the eyes

Definitions

  • Eye disease prevention device with multiple visible marking points
  •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y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evice which is controlled by visible marking points. Background technique
  • an eye disease prevention device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by visually marking points, the eye disease prevention device compri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illumination viewpoints capable of controlling a light emission mode thereof and the single or plurality of illumination viewpoints
  • a contro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illumination mode characterized in that:
  • the present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n ey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evice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by visually marking points, wherein the eye disease prevention devic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illumination viewpoints capable of controlling an illumination mode thereof and a plurality of illumination viewpoints A contro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illumination mode, wherein the control device switches between the two states of illumination and non-emission by controlling the plurality of illumination viewpoints in a certain order to define a visual guidance trajectory of the eye disease prevention device.
  • Such environments and devices include, for example:
  • th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is emitted by an incandescent lamp, or a led, or laser led, or oled window, or a liquid crystal window, or directly, or reflected by a diffuse diffusing screen, or visible through a lens, the diameter
  • a luminescence viewpoint or a fiber pattern which can be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program.
  • the control device defines a visible trajectory of the eye disease prevention device b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illuminating viewpoints to switch between the illuminating and non-lighting states in a certain order.
  • the eye yoga movement of the external muscles of the eye and the intraocular muscles may include:
  • the eye yoga movement of the external muscles and the intraocular muscles of the eye is to move the eyeball to the limit in the vicinity of the visible point of the ophthalmological treatment device such as myopia and to maintain the movement for 0.5 to 600 seconds.
  • the pull motion it is more preferable to maintain the pull motion for 1 to 60 seconds, and it is most preferable to maintain the pull motion for 5 to 20 seconds.
  • the five-eye joint image of the visual system is a process of adjusting the ciliary muscle and the iris sphincter by comparing and judging with the empirical data through the synergistic stimulation of the collection and the perspective. This process quickly restores the elasticity and function of the ciliary muscles and lens, rapidly increases the reserve capacity and regulates the reserve, and reduces the scleral pressure as the basis for the rotation of true myopia.
  • the synergistic stimulation of the set and the perspective is derived from the arran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 -- glyph, or glyph, or ", glyph, or convoluted "00", lower convoluted "00” binocular image;
  • the arran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of the binocular image refers to a change in the size of th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of different parts, and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participates in a "" glyph, or "I '.. r glyph, or "" glyph, or counter-rotating
  • th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of the "00" and the lower "00" binocular image is gradually enlarged from the outer side to the inner side, and gradually becomes smaller from the inner side to the outer side.
  • the oled window, or the liquid crystal window is controlled by the microcomputer; the simplest and most preferred is accomplished by the ordinary illuminating viewpoint (large) and the micro illuminating viewpoint (small) in the secondary substructure added in th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 the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stimulation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diameter near the equator of the eyeball from the optical stimulation angle,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length of the axial length,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short-sighted eye axis shortening which is difficult to be solved by modern medicine from an optical angle.
  • the cone cell cluster, the rod-shaped cell plexus and the sclera are both supplied by the choroid, when the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is stimulated and the peripheral visual cells participate in the visual work and the vitality is enhanced, the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cells and the retina can be effectively activated and improved.
  • the choroid or even the scleral blood circulation improve the lack of nutrition in the sclera at the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or promote the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clera, or increase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sclera, and support the eye axis of myopia and other eye diseases from the nutritional and mechanical perspectives. Supporting a variety of fundus diseases to fundamentally revolve.
  • the eye axis of the myopia such as myopia gradually tends to be stereoscopically included: the progressive trend of the length of the eye axis of the hyperopic eye is increasing toward the eye, and the length of the axial length of the myopic eye is gradually shortening toward the eye.
  • the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stimulation can be multiple points, and more preferably a single point.
  • the periodic weak stimuli of the single-point peripheral vis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or eliminate visual fatig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ptical stimulation, effectively improving or eliminat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slanting, upper and lower slanting, and symptoms of presbyopia.
  • the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stimulation refers to an auxiliary stimulus for the purpose of preventing eye diseases in the retina other than the macula region, and is usually selected to surround the macula 30. Outside the region, it is more preferable to stimulate the region around 40° around the macula.
  • the most preferable stimulus is that the image formed by the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stimulation falls near the equator of the eyeball as shown in Fig. 4.
  • the left and right eye illumination viewpoints alternately flash, respectively, which can increase the chance and ability of the affected eye or the weak eye to participate in training, participate in vision, and restore vision.
  • the visual residual of the healthy eye can adjust the visual desire of the weak eye, open the visual pathway, and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ability, compensatory ability and fusion ability of the eye and brain.
  • Fig. 5 is a schematic view showing an example of a double-window ey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pparatu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left and right eye illumination viewpoi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left eye and the right eye respectively flash alternately.
  • the illuminating viewpoints seen by the left and right eyes can be in different phases.
  • the left and right eye illuminating viewpoints alternately flash, respectively.
  • it is more preferable that the illuminating viewpoints seen by the left and right eyes are in the same phase.
  • the left and right eye illumination viewpoints alternately flash, and the time between alternate illumination of the illumination viewpoints should be greater than 40 milliseconds.
  • Fig. 2 is a view showing a perspective view of a light-emitting viewpoint of the eye disease control apparatu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nd a sub-structure minute light-emitting viewpoint and an eyeball node in the light-emitting viewpoint.
  • Fig. 3 is a schematic view showing th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of the eye disease prevention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nd the sub-structure minut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in th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wherein each flashing can simultaneously activate thousands of visual cells.
  • the improvement of blood circulation makes it unnecessary for the activated visual cells and optic nerve cells to enter the inhibition state again due to insufficient blood supply, thereby opening up a rapid treatment path for myopia and amblyopia.
  • the secondary substructure of th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can be realized by the sourc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or by the lens between the sourc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and the eyeball.
  • th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adding sub-substructure is realized by a sourc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wherein a matt film capable of generating diffuse refraction is formed by a light-emitting direction of the sourc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to realize a plurality of clearly distinguishable sub-substructures
  • the tiny illuminating viewpoint, or through the oled window, is controlled by the microcomputer to complete countless clear and identifiable tiny illuminating viewpoints, or through the LCD window to be controlled by the microcomputer to complete countless clear and identifiable tiny illuminating viewpoints.
  • th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adds a secondary substructure, and a special lens is added between the sourc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and the eyeball;
  • the special lens may be a lens between th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and the eyeball in the eye disease prevention instrument such as myopia. It can also be a lens between the illuminating point of view i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yeball.
  • the special lens can be:
  • a matt treatment that produces diffuse refraction through the surface of the lens Or adding a particle treatment that produces diffuse refraction through the lens.
  • a matt film that produces a diffuse refraction through the surface of the lens or a lens film that produces a diffuse refraction.
  • the lens surface is subjected to a matt refraction of matt refraction, and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lens surface is subjected to a meshing treatment, a dropletization treatment, a dropletization treatment, and a sandblasting treatment, and the light transmittance is 60% or more.
  • the size of the t grain can be selected from 0.001 to 1000 ⁇ ⁇ ;
  • the amount of particles can be selected from 0.000001 to 1% of the lens weight.
  • Example 1 representative of myopia prevention instrument such as myopia - double window type eye disease prevention instrument double window type eye disease prevention instrument shown in Figure 5, is the above-mentioned all-round eye yoga movement, visual system five linkage double image, surrounding The representative products of the visual field stimulation, the left and right eye illuminating viewpoints alternately flashing, th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adding sub-substructure and the like, and the five illuminating viewpoint arrangement and control are combined, and have all the function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myopia Suitable for myopia, amblyopia, strabismus, hyperopia, astigmatism, presbyopia, nystagmus, and leopard-like fundus, myopic arc plaque, macular lesions, posterior scleral staphyloma due to poor choroid, retina, and scleral blood flow.
  • Various fundus diseases such as peripheral fundus lesions.
  • Example 2 eyeglass type eye disease prevention device
  • the spectacles-type eye disease prevention device for example, the applicant's two patent applications (200610171381.5 glasses in the visual rehabilitation process of new uses,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and 200710128970.X can be used for treatment, assistance
  • the application of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stimulation can alleviate the occurrence of visual fatigue prevention approxim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stimulation enhances the scleral tensile tension by improving the blood circulation of the retina, choroid and sclera of the corresponding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and provides indirect for the rotation of true myopia.
  • the glasses may also be ordinary glasses, and the eye disease prevention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formed by mounting the visible marker points and control mean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single-point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stimulation of the eyeglass-type eye disease prevention device and the near-distance gaze and hope by this can greatly assist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implicit oblique, the oblique oblique, the presbyopia, and the myopia.
  • the visible marking points are added around the glasses, and visible marking points can be added on the lens or the frame, or small ornaments can be hung on the temples close to the lens.
  • Example 3 TV, computer, game console, electronic billboard
  • the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formed by the peripheral or back illuminating viewpoint can alleviate the occurrence of eye fatigue such as myopia caused by visual fatigue; the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stimulation is used to improve the blood circulation of the retina, choroid and sclera of the corresponding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 Enhance the scleral tensile tension provide an indirect nutritional basis for the rotation of true myopia; use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stimulation to increase the diameter near the equator of the eye by optical means, providing a direct mechanical basis for the rotation of true myopia.
  • Fig. 13 shows an example of forming an eye disease preventing device such as a visible marker poi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mounted on a television, a computer, a game machine, an electronic billboard or the like.
  • a led light source can be used in the periphery, and a small color spotlight that is directed to the wall surface can be selected on the back side.
  • the surrounding led light source can be randomly flash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time order or the brightness changes strongly,
  • the small color spotlights on the back side can be randomly flashed according to the sound effect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or the sound intensity and color can be changed according to the sound effect to form a dynamic effect.
  • the purpose of the dynamic effect is to stimulate the peripheral vision to achieve the above purpose without affecting the target of normal work and study entertainment.
  • the peripheral vision is invisible to the static visual marker point, and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dynamic visual marker point.
  • Example 4 book type eye disease prevention device
  • the book-type eye disease prevention device can complete the visual field-stimulation stimulation of the reflective viewpoint by reflecting the reflective viewpoints with vivid color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book on different pages; or by setting the edge of the book on different pages.
  • the single optotype of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single-line visual acuity chart is set to be a reflective viewpoint optotype with a vivid color to complete the visual field of view of the reflective viewpoint.
  • Example 5 room, compartment wall or cross-section eye disease control instrument
  • Example 6 headset type eye disease prevention instru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多个可视标记点的眼病防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可视标记点进行防治的眼病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近视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2000 年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 表明, 我国学生近视率为: 小学生 20.23% , 初中生 48. 18% , 高中 生 71 .29% , 大学生 73.01 % 。 香港的一项调查显示, 小学生近视率 十分普遍, 小学六年级学生近视率高达 60% , 这比纽约高出一倍; 估 计中学生近视率高达 75% 以上。 台湾学生近视率也很高, 小学生一年 级 12% ,六年级 55% ,中学生三年级为 76% ,高中三年级为 85% 。 国外情况也不容乐观, 例如日本高中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为 57% , 而新加坡华人高中毕业生近视率为 78% ,美国一般人口近视率为三分 之一, 欧洲地区则少一些, 但仍有大量近视人群。 调查显示出令人担 忧的三点, 即近视人数越来越多, 近视度数越来越深, 患近视者年纪 越来越小, 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青少年近视弱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据最新统计, 我国近视眼患者已有 3.5亿人; 美国一般人口近视率约为三分之一。 换 言之全世界有近 20亿近视患者, 并且仍在滚动形成, 数量不断攀升。 我国少年儿童目前弱视发病率接近百分之五, 少儿弱视患者已超过 2000万。
进入人类的大脑信息的 90%以上都来自视觉, 5%来自耳朵, 其余 来自人体的其它器官。 海量信息即时通过眼球进入大脑储入潜意识, 危险时可作为逃生的下意识动作或决断使人脱离险境; 平时可作为灵 感或即兴发挥使人充满智慧。 视力不好则信息模糊, 通路受阻, 提升 视力是给孩子上保险、 添灵感、 增智慧。
然而, 大部分医学专家认为, 近视眼与遗传具有高度相关性, 近 视眼是药物所难以逆转的; 药物、 器械只能对假性近视有一定疗效或 矫正作用, 并且治疗后反弹率高, 真性近视是很难通过药物、 器械治 愈的。 配戴眼镜和手术治疗是可供选择的两种基本方法, 除此之外, 没有长期改变真性近视眼屈光状态的疗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近视等眼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发现现有的 近视 不可治论" 源于传统理论, 并具有如下几方面缺憾。
1、 调节理论有缺憾:
学生每天看书、 看黑板远、 近调节 5、 6个小时, 近视仍然高发, 可见调节理论一定是出了大问题 (薄弱点在于: 眼供血不足, 易产生 视疲劳、 睫状肌痉挛, 使一切调节均告失效) 。 其中, 睫状肌痉挛, 犹如傻瓜照相机的机械调节部分被锈死, 无论其它部分如何运作、 系 统如何下达指令均照不出好照片。 因此, 只凭调节理论设计的近视治 疗仪器注定无效。
2、 不重视视角使视力退化:
除视力表以外, 在近视等眼病的防治链条中几乎从未提及视角, 这是现代医学的最大疏忽。
众所周知, 任何有视力的人都能看到无限远的天空、 太阳、 月亮, 看见几十米以外的大楼, 却有部分视力术好的能够看见无限远的天空、 太阳、 月亮和几十米以外的大楼的人却看不到近在咫尺的手中缝衣针 的针孔。 可见现代医学所重视的距离在这里并不重要, 集合也可以弱 化, 视角是能否看清楚的不可或缺的主要矛盾。 然而, 现有技术想用 次要矛盾 (集合) 解决主要矛盾 (视角) 的事情, 以至于 "近视不可 治" 。
由于没有视角的概念, 几乎所有的市售近光近视等眼病治疗仪器 发光视点的视角均大于 150分角 (以 5米为标准距离, 能看清 5米视 力表上 1.0视标的开口所用视角为 1分角;能看清 5米视力表上最大的 0.1 视标的开口所用视角为 10分角) , 视角越大所遮盖的视网膜面积 越大, 在能看清的大前提下出于节约能量的本能, 并不是所有被遮盖 范围的视细胞都参与工作, 只选与轮廓有关的少部分视细胞参与工作 就能满足视觉需要。 在此过程中, 并没有比日常用眼更多的视细胞被 激活, 而是为了节能更多视细胞受到抑制。
同理,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没有视角的概念, 几乎所有的近视患者 已经养成只看大视角不看小视角的习惯。 对面来人, 只看轮廓不看是 谁; 对面来车, 只看轮廓不看车牌。 由于自认为看不清而主动放弃小 视角视力的使用, 由于用进废退, 由于没有更多的视细胞被激活, 由 于更多视细胞受到抑制, 以至于视力退化。 3、 视觉三联动出现了漏洞:
现有治疗近视的双眼合像仪的理论基础视觉三联动出现了漏洞, 视觉系统应该是五联动。 三联动只有集合变化没有视角变化、 在与经 觉, 因而不支持联动不支持调节 (如同傻瓜照相机在缺乏重要检测信 息时无法完成调节一样。 应改为五联动, 才能顺利完成视觉系统联动 的全过程) 。
4、 弱视治疗没有总体观念:
弱视治疗过程中只注重视细胞的激活, 在被激活的视细胞、 视神 经细胞如何持续工作不再抑制不再废用方面没作考虑, (薄弱点在于: 被激活的视细胞由于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 不得不再度进入抑制状 态) 。 此外, 在视细胞的激活过程中犯了大视角的错误 (市售近视、 弱视治疗仪使用时的视角至少在 150分角以上), 以 于不得不用 "扎 针孔" 、 "串珠子" 等家庭精细目力训练及 "光栅疗法" "后像疗法" 进行补救(缺少: 小视角的超级精细目力训练) 。 以至于疗程长达 2 ~ 3年, 甚至 7 - 8年, 且疗效不佳。
5、 只知形觉剥夺未作相应干预:
现代科学虽已发现: "视网膜功能失平衡: 现代文明的发展, 使 广大青少年的视野多限于书本、 电视机、 电脑、 电视游戏等正前方的 狭窄视野。 Wallman指出: 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形觉剥 夺。 因近距离阅读时只有视网膜中心凹部能获得充足的视觉刺激, 而 视网膜的其它大部分位则缺乏足够的刺激, 大部分视网膜细胞活性下 降。. '用进废退, 及血液供应和代谢水平呈正相关, 是人体内在规律。 通过研究已发现, 近视眼的早期眼底改变中, 周边视网膜呈贫血状态, 色黄白, 即 '非压迫白, 现象" (李美红, 钱金岳, 邵大宝, 近视眼 发生发展的解剖学基础,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0, 18 ( 1 ) , 59 ) 。 但现代医学对 "形觉剥夺" 所造成的 "视网膜功能失平衡" 并没有做 出相应干预, 再加之眼镜光学中心对视野的限制。 从而使近视等眼病 进入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单行道。 同时也使一些眼底疾病在赤道附近 应运而生。
6、 现有眼镜及其使用方法是真性近视不能治愈的重要原因: 具体表现在: 人眼原本像傻瓜照相机一样, 在视近物或远物时, 都可自动将图 像调节到视网膜上, 所以正常眼看远看近都很清楚。 近视最初阶段(假 性阶段) 都是由于视疲劳、 睫状肌对晶状体调节不灵活所引起, 到了 后期即近视的真性阶段, 睫状肌已完全失去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 在 长期看近睫状肌调节不灵活的前提下, 视远物时图像就落在视网膜的 前面, 形成一种模糊的图像。 近视镜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使远物的离 焦像平面回到视网膜上成像。 但是当人们戴着眼镜看近处物体时, 近 物的成像焦平面却落在了视网膜后面而产生了新的离焦, 即视网膜上 形成一种模糊的图像。 学生以看近为主, 每天要近距离的读写十几个 小时。 为了看清近物, 为了弥补眼球在调节方面的不足, 大脑、 视网 膜通过心理和生理上一系列复杂的反映链, 启动了人眼视觉系统正视 化程序对眼球进行调整 (生物本能, 适应需要改变自己) , 眼球则被 逐渐向后调长, 直到近物的焦平面落到视网膜上, 即能看清近物为止。 众所周知, 眼球每向后调长一毫米, 就可抵消眼镜 300 度的调节。 眼 球被调长后, 随之而来的是在视远物时, 图像再次落在视网膜的前面, 再次不清晰, 需要再次配镜, 再次配镜后, 近物的焦平面又落在了视 网膜后面, 为了看清近物, 眼轴又被大脑再次象调傻瓜照相机一样调 长。 如此往复, 不仅加速了眼镜度数的提高、 加速了眼球轴向被拉长、 加速了眼睛视力的下降, 同时还会使戴镜者增加患上其它如视网膜脱 落、 青光眼和视网膜病等眼疾的危险。 因此, 英国科学家呼吁: 近视 镜不是矫正近视的正确方法。 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专家指导组组 长徐广第说: "戴眼镜是目前矫正视力的一种主要方法。 近视眼镜戴着 是为了 '看远,的, '看近,不合理。 "
在理清上述机理过程中, 本发明的研究者非常惊讶地发现了目前 包括中医、 西医、 器.械等任何方法治疗真性近视疗效均不显著的根本 原因。 找到了锁定真性近视病情使之不能回转、 不能后退的根本原凶。 破译了国内外真性近视不可治的不解之谜。 那就是, 现有眼镜及其使 用方法。
众所周知, 任何针对真性近视视力康复的治疗方法, 其目的都是 在于使眼球的轴向长度恢复到正视眼的状态, 使眼球的调节功能恢复 以往的弹性。 其中, 在治疗的过程中, 在使眼球的轴向长度恢复到正 视眼的状态的过程中, 由于眼镜的作用。 由于眼镜对近物成像焦平面 的限定、 及维持原眼轴长度、 阻止眼球恢复的负面作用, 使任何治疗 方法对使眼球的轴向长度恢复到正视眼的状态的努力都成为徒劳。 这 是因为, 如果人们选定的治疗方法是有效的, 眼轴长度就会向正常眼 方向恢复而缩短, 视网膜的位子就会前移而偏离透过眼镜看近物所成 像焦平面, 而形成一种模糊的图像 为了看清近物, 大脑就会通过心 理和生理上一系列复杂的反映链对眼球进行调整, 直至能看清近物为 止。 一旦眼球在大脑的调整下看清了近物, 说明眼轴长度又返回到了 治疗前的状态, 则宣告治疗的失败。
结论是: "近视不可治论" 与眼球无关, 完全是由于上述理论的 缺憾、 疏忽、 未发现、 未干预或眼镜对眼轴长度的限定, 导致的近视 的不可治。 本发明的理论克服了上述理论中的缺陷, 并解决了对近视 等眼病的疗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近视等眼病防治装置可视标记点的布置 与控制, 达到大幅度提高近视等眼病防治装置疗效的目的, 同时给出 近视等眼病防治装置周边视野刺激的新用途。
根据本发明, 提供一种通过可视标记点进行防治的眼病防治装置, 所述眼病防治装置包括: 可以对其发光模式进行控制的单个或多个发 光视点和对所述单个或多个发光视点的发光模式进行控制的控制装 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可视标记点为发光视点和 /或反光视点和 /或折光视点; 所述眼病防治装置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运行于以下模式中的至少 一项:
至少一部分所述发光视点具有发光视点次级亚结构;
和 /或至少一个所述可视标记点对眼球的周边视野进行刺激; 和 /或分别与左眼和右眼对应的发光视点交替闪烁;
, 和 /或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
根据本发明, 还提供一种通过可视标记点进行防治的眼病防治装 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病防治装置包括: 可以对其发光模式进行控 制的多个发光 ¾点和对所述多个发光视点的发光模式进行控制的控制 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以一定顺序控制多个发光视点在发光和不发 光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以限定出眼病防治装置的可视引导轨迹。 本发明在近视等眼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一些贡献在于: 证实现有 的 "近视不可治论" 源于传统理论的六种缺憾。 结果是: 由于理论的 缺憾、 疏忽、 未发现或未干预, 导致治疗的无奈, "近视不可治论" 诞生了。 本发明的另一些贡献在于: 通过理论创新另辟蹊径地提出七 项新理论, 用于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縛, 为近视等眼病防治装置的结构 创新指明方向。 本发明的进一步贡献在于: 通过对近视等眼病防治装 置发光视点在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 视觉系统五联动双眼合像、 周 边视野刺激、 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替闪烁、 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 构等方面的布置与控制, 大幅度提高近视等眼病防治装置的疗效。 附图说明
图 1 为现有技术近视治疗仪的发光视点及发光视点与眼球结点处 所形成的大视角示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眼病防治仪的发光视点及其发光视点中的亚结构微 小发光视点与眼球结点处所形成的小视角示意图;
图 3 为本发明眼病防治仪的发光视点及其发光视点中的亚结构微 小发光视点每闪烁一次可同时激活几百个、 上千个视细胞的示意图; 图 4 为通过瞳孔周边视野刺激所形成的像落在眼球的赤道附近部 位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双视窗式眼病防治仪示例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双视窗式眼病防治仪发光视点和 /或折光视点布局示 例示意图;
图 7 ~ 10为本发明眼镜式发光视点和 /或反光视点和 /或折光视点周 边视野刺激示意图;
图 1 1 ~ 12 为本发明耳麦式发光视点和 /或反光视点周边视野刺激 示意图;
图 13为本发明电视、 电脑、 游戏机、 电子广告牌式发光视点周边 视野刺激示意图;
. 图 14为本发明书本式反光视点周边视野刺激示意图;
图 15 为本发明台灯式发光视点和 /或反光视点和 /或折光视点周边 视野刺激示意图; 图 16为本发明房间、 车厢墙面或横截面式眼病防治仪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给出以下详细说明和几个示例性实施例, 但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说明和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近视等眼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提出七项新理论, 用于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縛。 其中:
1、 提出视力不好源于视觉系统的六种力量不足理论:
a在屈光间质透明方面:
①来源于眼球血液循环动力不足, 屈光间质不透明来源于眼血液 循环动力不足、 代谢产物不能被及时带走, 如: 白内障、 玻璃体浑浊、 飞蚊症。
b在眼轴长短与屈光力相符方面:
②来源于眼内肌调节力不足, 眼内肌的力量不足, 调节不到位, 不能迅速、 及时、 持久的将物像送到视网膜层面上。 如: 近视、 远视、 老花眼。
③来源于巩膜抗拉张力不足, 眼球底部巩膜的抗拉能力不足, 使 眼球在物像落到视网膜后面的情况下, 不是及时调动睫状肌的调节能 力, 而是迫使巩膜向后让位轴向拉长眼轴, 形成高度近视。
c在视路正常方面:
④来源于眼外肌的力量不足, 眼外肌的力量不足, 迅速搜寻、 捕 捉视标的能力不足及注视时定位能力不足, 目光呆滞, 不能迅速及时 的将物像折射的光线指向视网膜中心凹, 或者双眼视觉的舒适、 持久 性不足。 如: 斜视、 弱视、 老视, 及带有隐斜的近视。
⑤来源于视细胞的活力不足, 视细胞的活力不足, 部分, 或大部 分视细胞处于抑制状态。 如: 弱视, 轻度、 中度、 高度近视。
⑥来源于眼脑沟通活力不足, 眼脑沟通的活力不足, 不能将视网 膜所感受的信息及时地转化成大脑所现的清晰的图像。 如: 两眼融合 不足、 立体视觉差。
现代人缺乏运动, 更缺乏眼球运动, 由此导致眼球的气血循环不 畅, 导致急用时视觉系统的六种力量不足。 其中, 眼球血液循环动力 不足是其它五种力量不足在能量供给方面的根源, 即 《黄帝内经》 称: "眼受血而能视" 。 .
在近视等眼病发病的过程中, 可能以某一种力量不足为主, 其他 伴随发生相互制约。 若能全面的系统的提高视觉系统的力量, 则近视 等眼病可迅速回转。
2、 提出周边视野刺激对 "形觉剥夺" 进行干预的理论:
提出周边视野刺激对 "形觉剥夺" 所造成的 "视网膜功能失平衡" 做出干预理论。 从而使近视等眼病走出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单行道。
众所周知, 任何弦都小于直径。 周边视野刺激通过瞳孔在视网膜 的赤道附近部位所形成的像是虚像, 焦平面落到了视网膜外侧。 为了 看清图像眼球将自动形成一种使赤道附近的直径变大的力量。 此力量 在使眼球赤道附近直径变大的同时, 也形成了一种使眼轴的前后长度 缩短的力量。 同时, 由于周边视野的刺激, 周边视网膜上视细胞的启 用所形成的活力的上升, 可同时改善相应部位视网膜、 脉络膜、 巩膜 的血液循环, 增强巩膜抗拉张力。 此两种力量, 可有效地改善周边视 野血液循环、 可有效地使近视眼轴长度缩短、 有效地增加远视眼轴长 度、 有效地使各种眼底疾病从根本上回转。
3、 提出近视、 正视也需小视角精细目力训练理论:
众所周知, 弱视需要精细目力训练: "弱视的精细目力训练: 弱 视儿童进行精细目力训练时就是有意识地强迫弱视眼专注某一细小目 标, 使其弱视眼中被抑制的感光细胞受到刺激, 解除抑制, 从而提高 视力" 。
在现有医学文献中查不到近视眼、 正视眼也需精细目力^练的字 样。 然而, .
徐广第 《眼科屈光学》 第 73页中给出下述表格:
近视度与矫正后的远视力
近视度 (D) 平均矫正视力
2.0 1.0
2.0-4.0 0.9
4.0-6.0 0.8
6.0-10.0 0.6
10.0- 12.0 0.5
12.0- 18.0 0.3 18.0以上 0.2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 尽管通过眼镜已经将所看物体的焦平面调 到了视网膜上, 矫正视力仍然恢复不到正视眼的水平,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以往, 由于治疗上和生活上没重视视角问题、 犯了大视角的错 误, 近视患者的眼底和弱视一样已经有大量的视细胞视神经细胞由于 营养不足而受到抑制, 处于被废弃状态或休眠状态。
因此, 本发明的研究者认为近视也需小视角精细目力训练。
此外, 徐广第在 《眼科屈光学》 第 149页中称 "根据 polyak的测 定结果, 人眼中心凹的中央部每个锥体细胞的直径为 1.0 ~ 1.5 μ ιη。 如 果将群体细胞密集排列, 则锥体细胞间距约为 1.0 μ πι。 这样大小的范 围在结点处所夹之角约为 12〃 以此计算其最佳势力应在 3.0左右。 1980 年我国 22个省市的学生视力调查, 很对省市学生视力达到小数计法的 2.0 (占 24% ) , 3.0以上者亦非少见。 国外报道甚至可高达 6.0 , 只相 当于 9.45" 视角" 。 即按理论计算及视力普查得知人眼的最佳视力不 是 1.0也不是 1.5, 应该是 3.0, 人眼 1.0是环境驯化的结果。
因此, 对于有高视力要求的人群, 完全可以通过精细目力训练, 将视力提升到 3.0或接近 3.0。
4、 提出视觉五联运动理论;
如上所述, 视力不好来源于视觉系统的六种力量不足。 然而, 现 有技术在治疗近视时, 几乎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眼内肌的调节力量 不足上, 这已经使近视治疗的希望变得渺茫。 更不幸的是在设计双眼 合像治疗仪时, 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视觉三联运动" 又出了问题: 视觉不应该是 "三联运动" , 而应该是视觉 "五联运动" : 即同 一物体远近变化移动时将引起: 集合变化、 视角变化、 大脑与经验数 据比对判断、 睫状肌晶状体调节、 瞳孔大小变化等五联运动。
"三联运动" 忽略掉了人眼看近和看远时的 "五联运动" 的第二 条视角变化、 第三条大脑的比对判断。 因此, 现有技术在设计双眼合 像治疗仪时, 将所有的发光视点设计在同一块电路板上并且大小相同 (人眼在看所有视点时没有视角变化) , 以至于在治疗过程中模拟人 眼看近和看远的集合变化照常进行, 不合常理的是模拟看近看远时的 视角没有变化, 此时与经验数据相比对大脑将会产生困惑和 "上当" 的感觉, 因此, 拒绝调节或由于困惑调节力度不足, 疗效没有想象中 那么好。 依 "五联运动" 的自然规律设计产品, 顺应视觉自然过程, 可使睫状肌晶状体的调解与放松有效进行, 可使疗效大幅度提高。
5、 提出眼镜在近视等眼病防治方面的新用途理论
在理清现有眼镜及其使用方法是真性近视不能治愈的根本原因的 前提下, 将用于动物的离焦理论用于眼镜的配制, 在配制眼镜时无论 是在视远物时还是在视近物时 (最好是双屈光眼镜) 所形成的焦平面 都不要落在视网膜上, 而是要时时地落在视网膜由病眼向正常眼恢复 所示方向的那一侧; 即对于近视而言, 通过所戴近视眼镜视物所形成 的焦平面要时时地落在视网膜的内侧, 此时大脑接受到的是一种较模 糊的图俸。 为了看清物像, 大脑就会通过心理和生理上一系列复杂的 反映链对眼球进行调整, 直至能看清物像为止。 一旦眼球在大脑的调 整下看清了物像, 说明眼轴长度和以往相比缩短了一定距离, 如地反 复, 再次降低眼镜的度数, 再次使焦平面落在视网膜的内側, 再次调 动大脑或视网膜的调整力量, 再次使眼轴缩短。 从而, 调动大脑调整 的力量, 使眼轴逐步恢复正常。
注释: 近视等眼病防治装置的使用可加速 "调动大脑调整的力量, 使眼轴逐步恢复正常" 的进程。
6、 提出真性近视可回转的理论:
现代医学在描述真性近视时的关键词是: a调节能力已经丧失; b 眼轴已经拉长; c器质性病变已经形成; 重点在于: d不可逆。
眼轴长度随时可变、 没有年龄限制: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王瑞卿等在 《人眼和动物眼视觉系统发育的正视化过程研究进展》 中 为 "没有年龄限制, 眼轴长度随时可变" 提供了依据, 文中称: "在 脊推动物的眼球生长发育期, 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 其中 环境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当睁开眼后, 外界的视觉刺激对眼球的生长 发育开始发挥精确的调控作用, 眼球壁会向着物像焦点的方向生长, 直至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达到合适的匹配, 此过程被称为 "正视化" 。 正视化作为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将伴随动物一生" (该综述的参考文 献共 30篇, 其中外文 27篇, 中文 3篇) 。 换言之, 哪怕是八十岁的 老翁眼轴长度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长度变 化的速度逐步变緩, 本发明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应用技术手段加速眼 轴长度正视化的进程, 无论是 60岁, 还是近视 1500度 ( 15.0D ) 。 可见, 以往到一定年龄眼轴长度就固定了或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 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现代医学描述的不可逆的真性近视, 只是尚 没有找到有效治疗方法条件下的临时性假说。
7、 提出弱视可迅速治愈, 治愈后不返弹理论:
市售红光闪烁仪仅差毫厘没能攻克弱视快速治疗的这一世界难 题。 专家普遍认为: 红光闪烁仪激活视细胞视神经细胞是治疗弱视的 最佳选择。 然而其疗程一般在 2 ~ 3年, 长者可多达 7 - 8年, 并且其 疗效也不尽如人意。 其深层原因雷同与蛇、 熊等冬眠动物为了在寒冷 的没有充足食物的冬季不被饿死不得不冬眠一样, 同时在外环境没有 改变的情况下, 即便是在冬季把冬眠动物唤醒它也会再次冬眠。 市售 经细胞, 这是教科书中已经定论的东西。 然而在眼球供养没有改善的 情况下, 视细胞不断的被激活, 视细胞又不断的被迫废弃或睡眠, 以 至在弱视的治疗中常常出现开始时进步较快, 过一段时间就出现进步 緩慢或停滞的状态, 即激活与睡眠产生动态平衡的状态。 弱视可迅速 治愈: 借用上述仿生思路逆向思维, 本发明通过可视标记点的布置与 控制手段, 在让眼球充分运动起来的前提下, 在从根本上改善眼球供 养条件的前提下, 在环境能提供给被激活视细胞、 视神经细胞足够的 营养使之持续正常工作的前提下, 可使弱视治疗的时间大大缩短, 使 之近同于视细胞、 视神经细胞被纳米级光波逐步完全激活的时间。
此外, 将精细亚结构引入发光视点: 发光视点每闪烁一次精细亚 结构中众多的数以千计的微细发光视点将同时刺激或激活众多的视细 胞、 视神经细胞, 其工作效率之高是传统方法所无法比拟。 从而, 解 决传统精细目力训练无法达到的: 迅速大量激活精细视细胞难题、 弱 视视力迅速恢复难题。 调动视网膜中心凹部的巨大潜能, 可使弱视视 力迅速提升, 疗程一般只需 2 - 5周。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可视标记点进行防治的眼病防治装置, 所述 眼病防治装置包括: 可以对其发光模式进行控制的单个或多个发光视 点和对所述单个或多个发光视点的发光模式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的可视标记点为发光视点和 /或反光视点和 /或折光视 点; 所述眼病防治装置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运行于以下模式中的至少 一项: 至少一部分所述发光视点具有发光视点次级亚结构; 和 /或至少 一个所述可视标记点对眼球的周边视野进行刺激; 和 /或分别与左眼和 右眼对应的发光视点交替闪烁; 和 /或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过可视标记点进行防治的眼病防治装置,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眼病防治装置包括: 可以对其发光模式进行控制的多 个发光视点和对所述多个发光视点的发光模式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以一定顺序控制多个发光视点在发光和不发光两种 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以限定出眼病防治装置的可视引导轨迹。
根据本发明的近视等眼病防治装置可以包括专门构造或者专用的 近视等眼病防治仪, 也可以包括在设置有可视标记点的与长时间用眼 和专注用眼相关的环境、 装置上构造的眼病防治装置。
这样的环境、 装置包括例如:
眼镜、 耳麦、 头戴饰物;
电视、 电脑、 游戏机、 电子广告牌、 及其屏幕射线保护罩; 书本、 黑板;
台灯;
房间、 车厢墙面或横截面。
所述的近视等眼病可以包括: 近视、 弱视、 斜视、 远视、 散光、 老花眼、 眼震颤, 及由于脉络膜、 视网膜、 巩膜血流不畅所导致的豹 紋状眼底、 近视弧形斑、 黄斑部病变、 后巩膜葡萄肿、 周边眼底病变 等各种眼底疾病。
所述的近视等眼病防治装置周边视野刺激的新用途,是指将周边视 野刺激用于有效地改善周边眼底血液供应、 有效地缩短真性近视眼轴 长度、 有效地增加远视眼轴长度、 有效地使各种眼底疾病从根本上回 转。
根据本发明, 这些可视标记点或者发光视点布置在专用的眼病防 治仪中, 或者布置在相关的环境、 装置中, 并与控制装置相连, 从而 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眼病防治装置。 还可以设置由使用者进行选择的选 择装置, 该选择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 以将使用者的选择提供给控制 装置。 控制装置根据该选择的信号来控制眼病防治装置的操作模式。
这样的选择即可以包括单个模式的选择, 也可以包括预先设定的 连续模式的选择, 即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状况设定一套模式程序, 以 后使用时可以简单选择就能自动启用一系列模式。 所述的可视标记点为发光视点和 /或反光视点和 /或折光视点。 所述的发光视点为由白炽灯、 或 led、 或激光 led、 或 oled视窗、 或液晶视窗发出的, 或直视、 或通过漫散射屏反射、、或透过透镜肉眼 看得见的, 直径在 0.125 ~ 200mm大小的发光视点或宽度在 0.01 ~ 20mm的光纤图案,更优选的是可由微电脑程序控制其亮灭运行轨迹的 发光视点或光纤图案。
所述控制装置, 通过以一定顺序控制多个发光视点在发光和不发 光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限定出眼病防治装置可视的运行轨迹。
对近视等眼病防治装置的可视标记点的布置与控制包括全方位眼 球运动引导模式 (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 、 双眼合像引导模式 (视 觉系统五联动的双眼合像) 、 周边视野刺激模式、 左右眼发光视点交 替闪烁模式, 还可以包括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 (超级精细目力训 练)模式。 此五项布置与控制可单独使用, 更优选的是联合使用。 根 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眼^防治装置可以在次级亚结构模式、 和 /或左 右眼发光视点交替闪烁、 和 /或周边视野刺激、 和 /或全方位的眼球瑜伽 运动中的至少一种内操作。
所述的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 在专利 CN200580024632.0全方位 仿生眼球运动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提高疗效, 引入由可视标记点引导 的抻拉眼外肌、 眼内肌的眼瑜伽运动概念, 通过眼瑜伽对眼外肌、 眼 内肌的抻拉与放松运动, 可快速地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可快速恢复导 致视力不好的视觉系统的六种力量不足, 快速提高集合储备力和调节 储备力, 快速消除视疲劳预防近视等眼病的发生, 为近视、 弱视、 老 花眼的预防, 假性近视、 弱视的快速治疗及眼底疾病的康复提供物质 基础和力量保障。
所述的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在专利 CN200580024632.0全方位 仿生眼球运动的基础上, 引入由可视标记点引导的抻拉眼外肌、 眼内 肌的眼瑜伽运动概念,
所述的抻拉眼外肌、 眼内肌的眼瑜伽运动可包括:
在原专利 CN200580024632.0全方位仿生眼球运动: 上 " t " 、 下 、 左 " ,, 、 右 运动; 右斜上 右 斜下 "、 \ "左斜上 " "左斜下 运动; 集合
运动; 顺时针旋转 "00" 、 逆时针旋转 "00, 运动的基础上, 加 入瑜伽时间的 f既念和力度的概念使原有普通的运动变成瑜伽的抻拉运 动。 更优选的是在上述基础上再加入: 水平分散 " ~ 、 上下分散
" t 1 " « t " 抻拉; 上对旋 «00" 、 下对旋 "00" 等眼瑜伽 特有的抻拉运动。
所述的抻拉眼外肌、 眼内肌的眼瑜伽运动是在近视等眼病治疗装 置可视标记点的带动下或限定下全方位地将眼球运动到极限附近并保 持 0.5 ~ 600秒钟的抻拉运动,更优选的是保持 1 ~ 60秒钟的抻拉运动, 最优选的是保持 5 ~ 20秒钟的抻拉运动。
所述的视觉系统五联动的双眼合像, 是通过集合与视角的协同刺 激, 经由与经验数据进行比对判断, 带动睫状肌、 虹膜括约肌调节的 过程。 此过程可快速恢复睫状肌和晶状体以往的弹性与功能、 快速提 高集合储备力和调节储备力, 减轻巩膜压力为真性近视的回转奠定基 础。
所述的集合与视角的协同刺激, 来源于 "…… " 字形, 或 字形, 或 " , 字形, 或对旋 "00" 、 下对旋 "00" 双眼合像的 发光视点的布置与控制;
所述的双眼合像的发光视点的布置与控制是指不同部位发光视点 大小变化, 其特征在于, 参与 "…… "字形, 或 "I '.. r字形, 或 " " 字形, 或对旋 "00" 、 下对旋 "00" 双眼合像的发光视点, 由外 侧向内侧发光视点逐步变大, 由内侧向外侧发光视点逐步变小;
所述的不同部位发光视点的大小变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实 现:
可以由大小不同的白炽灯或 led灯完成;
也可以通过对白炽灯或 led灯环形遮盖的方式完成;
更优选的是通过 oled视窗, 或液晶视窗由微电脑控制完成; 最简单最优选的是通过普通发光视点 (大) 与发光视点中所增设 次级亚结构中的微小发光视点 (小) 共同完成;
或通过发光视点轮廓的大与发光视点中所增设次级亚结构中的微 小发光视点共同完成。
所述的周边视野刺激, 可从光学刺激角度有效地增大眼球赤道附 近的直径、 有效地缩短眼轴长度, 从光学角度解决现代医学难以解决 的近视眼轴缩短难题。 同时, 由于锥状细胞丛、 杆状细胞丛和巩膜都同时由脉络膜供血, 当周边视野受到刺激、 周边视细胞参与视觉工作而活力提升时, 可有 效地激活和改善周边视野部位视细胞、 视网膜、 脉络膜乃至巩膜的血 液循环, 改善周边视野部位巩膜缺乏营养的状态, 或促进巩膜的正常 生长发育、 或增加巩膜抗拉张力, 从营养学和力学角度支持近视等眼 病的眼轴逐步趋向正视化、 支持各种眼底疾病从根本上回转。
所述的近视等眼病的眼轴逐步趋向正视化包括: 远视眼眼轴长度 的逐步趋向正视眼的增长、 近视眼眼轴长度的逐步趋向正视眼的缩短。
就系统训练而言, 周边视野刺激可以是单点; 更优选的是在赤道 附近的圆周上多点同时刺激; 最优选的是在赤道附近的圆周上多点同 时刺激的基础上, 每一个点都是由上千个微小发光点所组成。 以便形 成更大的缩短眼轴的力量。 图 4示出了通过瞳孔周边视野刺激所形成 的像落在眼球的赤道附近部位。
就日常用眼而言, 周边视野刺激可以是多点, 更优选的是单点。 单点周边视野周期性的微弱刺激, 可从光学刺激角度有效地改善或消 除视疲劳, 有效地改善或消除内、 外隐斜, 上、 下隐斜, 及老视眼的 症状。 增大双眼的集合功能储备、 发散功能储备及调节功能储备, 为 双眼视觉的清晰、 舒适、 持久、 有效提供功能性保证。
周边视野刺激可以是静态的闪烁, 更优选的是动态闪烁或亮度具 有强弱变化的闪烁, 周边动态闪烁或亮度具有强弱变化的闪烁可以充 分调动视网膜周边视细胞的视觉欲望。
所述的周边视野刺激是指对黄斑区域以外视网膜的以防治眼病为 目的的辅助刺激, 通常可选择对围绕黄斑 30。 以外区域刺激, 更优选 的是对围绕黄斑 40° 以外区域刺激, 最优选的刺激是对周边视野刺激 所形成的像落在眼球的赤道附近部位如图 4所示。
所述的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替闪烁、 可增加患眼或弱眼参与训 练、 参与视觉、 恢复视力的机会和能力。 同时, 在左右眼发光视点分 别交替闪烁的过程中, 健眼的视觉残留可调动弱眼的视觉欲望, 打通 视觉通路, 增强眼脑沟通能力、 代偿能力和融合能力。 图 5 为本发明 双视窗式眼病防治仪示例示意图。 其中, 与左眼和右眼分别对应的左 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替闪烁。 为了增加动感, 左右眼所见的发光视点 可以在不同的相位。 所迷的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替闪烁, 为了解决双眼视力参差问 题及迅速融像问题, 更优选的是左右眼所见的发光视点在相同的相位。
所述的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替闪烁, 发光视点交替闪烁之间的 时间应大于 40毫秒。
所述的发光视点可以增设次级亚结构 (超级精细目力训练) , 每 一个发光视点由至少几个、 或几百个、 或上千个微小发光视点组成; 更优选的是由上千个的微小发光视点组成, 发光视点每闪烁一次即可 同时激活几百个上千个视细胞、 视神经细胞,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数 以百倍千倍的提高视细胞视神经细胞被激活的工作效率。 同时, 通过 对发光视点内的无数个由精细亚结构构成的微小视点的小视角注视, 可完成视网膜精细视细胞的唤醒, 提升看小视角视标的分辨能力, 使 棵眼视力和 /或戴镜视力稳步提升。 例如图 2和 3所示。 图 2示出了本 发明眼病防治仪的发光视点及其发光视点中的亚结构微小发光视点与 眼球结点处所形成视角示意图。 图 3 为本发明眼病防治仪的发光视点 及其发光视点中的亚结构微小发光视点的示意图, 其中每闪烁一次可 同时激活上千个视细胞。
加之血液循环的改善, 使得被激活的视细胞、 视神经细胞不必由 于供血不足再次进入抑制状态, 借此打通了迅速治疗近视、 弱视的通 路。
从视觉的角度而言, 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 可以通过源发光 视点实现, 也可以通过源发光视点与眼球之间的透镜实现。
所述的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通过源发光视点实现, 其特征在 于, 通过源发光视点的发光方向贴有可产生漫折射的亚光膜实现由无 数个清晰可辨的次级亚结构组成微小发光视点, 或通过 oled视窗由微 电脑控制完成无数个清晰可辨微小发光视点, 或通过液晶视窗由微电 脑控制完成无数个清晰可辨的微小发光视点。
所述的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 通过源发光视点与眼球之间增 设特殊的透镜实现; 所述的特殊的透镜, 可以是近视等眼病防治仪内 的发光视点与眼球之间的透镜 , 也可以是环境内的发光视点与眼球之 间的透镜。
所述的特殊的透镜可以:
通过透镜表面产生漫折射的亚光处理, 或通过透镜内添加可产生漫折射的微粒处理,
或通过透镜表面贴可产生漫折射的亚光膜, 或透镜表面贴可产生 漫折射的微粒膜处理,
完成单一发光视点内设置无数个清晰可辨的微小发光视点, 或单 一发光视点内设置无数个清晰可辨的微小折 /反光视点, 或单一发光视 点内设置无数个清晰可辨的发光视点和折 /反光视点。
所述的透镜表面产生漫折射的亚光处理, 其特征在于, 透镜表面 的网格化处理、 雾滴化处理、 液滴化处理、 喷沙处理, 透光率在 60% 以上。
所述的透镜内添加可产生漫折射的微粒, 其特征在于, 透镜内添 加的微粒,
可选择任何可以微粉化的可产生漫折射的材料所制成的微粒, 更优选用能产生珠光的微粒;
最优选的是选用即能产生珠光又能产生远近红外线的微粒;
t粒粒径大小可选用 0.001 ~ 1000 μ πι;
微粒用量可选用透镜重量的 0.000001 ~ 1%。
所述的单一发光视点内设置无数个清晰可辨的微小发光视点, 可 以是由表面雾滴化处理、 液滴化处理、 喷沙处理或透镜内添加微粒处 理产生的无数个圆的微小光点, 也可以是由表面网格化处理后产生的 由精细光纤构成的三维菱形立体图案。
图 6 示出了本发明眼病防治仪发光视点布局示例示意图。 当然, 其他布局也在本发明的考虑范围内。
以下给出可以用于实施本发明的部分典型示例。
示例 1、 近视等眼病防治仪的代表——双视窗式眼病防治仪 双视窗式眼病防治仪如图 5所示, 是上述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 视觉系统五联动的双^合像、 周边视野刺激、 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 替闪烁、 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等五项发光视点布置与控制联合使 用的代表性产品, 具足本发明一切功能。 适用于近视、 弱视、 斜视、 远视、 散光、 老花眼、 眼震颤, 及由于脉络膜、 视网膜、 巩膜血流不 畅所导致的豹纹状眼底、 近视弧形斑、 黄斑部病变、 后巩膜葡萄肿、 周边眼底病变等各种眼底疾病。
示例 2、 眼镜式眼病防治装置 如图 7 ~ 10 所示, 眼镜式眼病防治装置, 例如本申请人的两项专 利申请(200610171381.5眼镜在视力康复过程中的新用途、 制备方法及 其使用方法和 200710128970.X可用于治疗、 辅助治疗近视等眼病的眼 镜及其制备方法) 中公开的眼镜, 在不排斥现有专利功能的基础上, 通过在眼镜周边增加可视标记点, 即发光视点和 /或反光视点和 /或折光 视点的途径, 应用周边视野刺激可緩解视疲劳预防近似的发生; 应用 周边视野刺激通过改善相应周边视野部位视网膜、 脉络膜、 巩膜的血 液循环手段, 增强巩膜抗拉张力, 为真性近视的回转提供间接的力学 基础; 应用周边视野刺激通过光学手段增大眼球赤道附近直径, 为真 性近视的回转提供直接的力学基础。 当然, 该眼镜也可以是普通眼镜, 通过安装本发明的可视标记点和控制装置等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眼病防 治装置。 另外, 眼镜式眼病防治装置的单点周边视野刺激及借此进行 的近远的注视和眺望, 对内隐斜、 外隐斜及老视眼、 近视眼的康复会 有很大帮助。
其中, 眼镜周边增加可视标记点, 可在镜片上、 镜框上增加可视 标记点, 也可以在靠近镜片的镜腿上悬挂小型饰物。
示例 3、 电视、 电脑、 游戏机、 电子广告牌
在不排斥电视、 电脑、 游戏机、 电子广告牌现有功能的基础上, 通过在电视、 电脑、 游戏机、 电子广告牌周边或背面增加发光视点的 途径, 在注视电视、 电脑、 游戏机、 电子广告牌的同时, 应用周边或 背面发光视点所形成的周边视野刺可激緩解视疲劳预防近视等眼病的 发生; 应用周边视野刺激通过改善相应周边视野部位视网膜、 脉络膜、 巩膜的血液循环手段, 增强巩膜抗拉张力, 为真性近视的回转提供间 接的营养学基础; 应用周边视野刺激通过光学手段增大眼球赤道附近 直径, 为真性近视的回转提供直接的力学基础。 图 13示出了在电视、 电脑、 游戏机、 电子广告牌等上安装本发明的可视标记点等形成眼病 防治装置的示例。
其中,周边可选用 led光源,背面可选用射向墙面的小型彩色射灯。 周边 led 光源可依时间顺序在不同方位随机的分别闪烁或亮度强 弱变化, ,
背面的小型彩色射灯可依据音响效果在不同方位随机的分别闪烁 或依据音响效果变幻灯光的强弱和颜色以形成动态的效果。 形成动态效果的目的在于, 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娱乐所注视目 标的前提下, 刺激周边视野达到上述目的, 周边视野对静态的可视标 记点视而不见, 对动态的可视标记点非常敏感。
示例 4、 书本式眼病防治装置
如图 14所示, 书本式眼病防治装置, 可通过在不同页面的书本四 角的不同位置变换的设有鲜明颜色的反光视点来完成反光视点周边视 野刺激; 也可通过在不同页面的书本边缘设置的单行视力表的不同位 置的单个视标变换的设为具有鲜明颜色的反光视点视标来完成反光视 点周边视野刺激。
示例 5、 房间、 车厢墙面或横截面式眼病防治仪
如图 16所示, 房间、 车厢墙面或横截面式眼病防治仪为将根据本 发明布置的光源(如 led光源)和相关控制设备安装在墙面上, 从而形 成房间、 车厢墙面或横截面式眼病防治仪。 本眼病防治仪可完成上述 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 周边视野刺激、 发光视点增设次级亚结构等 三项发光视点布置与控制。
示例 6、 耳麦式眼病防治仪
如同 1 1-12所示, 通过在耳麦的适当部位上设置可视标记点, 形成 了根据本发明的眼病防治仪。

Claims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通过可视标记点进行防治的眼病防治装置, 所述眼病防治 装置包括: 可以对其发光模式进行控制的单个或多个发光视点和对所 述单个或多个发光视点的发光模式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可视标记点为发光视点和 /或反光视点和 /或折光视点; 所述眼病防治装置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运行于以下模式中的至少 一项:
至少一部分所述发光视点具有发光视点次级亚结构;
和 /或至少一个所述可视标记点对眼球的周边视野进行刺激; 和 /或分别与左眼和右眼对应的发光视点交替闪烁;
和 /或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眼病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 视点的次级亚结构是指发光视点由至少几个微小发光视点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眼病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 视点的次级亚结构是指发光视点由几百个或上千个微小发光视点组 成》
4. 根据权利要求 2或 3所述的眼病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次级亚结构通过在源发光视点的发光方向贴有可产生漫折射的亚光膜 形成; 或者所述次级亚结构通过 oled视窗实现; 或者所述次级亚结构 通过液晶视窗实现; 或者所述次级亚结构通过在源发光视点前设置透 镜实现。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眼病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 表面进行产生漫折射的亚光处理; 所述透镜内添加有可产生漫折射的 微粒; 所述透镜表面贴有可产生漫折射的亚光膜, 或者透镜表面贴有 产生漫折射的微粒膜。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眼病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 表面进行产生漫折射的亚光处理包括表面雾滴化处理、 液滴化处理、 喷沙处理或者表面网格化处理。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眼病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 内添加的微粒可选择任何可以微粉化的可产生漫折射的材料所制成的 微粒、 能产生珠光的微粒、 能产生珠光又能产生远近红外线的微粒, 并且微粒粒径大小可选用 0.001 ~ 1000 μ ιη或者敖粒用量可选用透镜童 量的 0.000001 ~ 1 %。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眼病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对眼球的 周边视野进行刺激是指对黄斑区域以外视网膜的以防治眼病为目的的 辅助刺激。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眼病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对眼球的 周边视野进行刺激是指对围绕黄斑 30° 以外周边区域的刺激, 或对围 绕黄斑 40° 以外区域的刺激, 或对眼球的赤道附近部位的刺激。
10. 一种通过可视标记点进行防治的眼病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眼病防治装置包括: 可以对其发光模式进行控制的多个发光视点 和对所述多个发光视点的发光模式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 置通过以一定顺序控制多个发光视点在发光和不发光两种状态之间进 行切换 , 以限定出眼病防治装置的可视弓 I导轨迹。
1 1. 根据杈利要求 10所述的眼病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 可视标记点进行控制以限定出可视引导轨迹包括使得可视标记点透过 瞳孔刺激视网膜黄斑区域以外周边区域的周边视野刺激。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或 1 1所述的眼病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发 光视点的切换包括静态闪烁和 /或动态闪烁。 .
13. 根据权利要求 10或 1 1所述的眼病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发 光视点设置在专用眼病 ^治仪中或者在与长时间用眼和专注用眼相关 的环境、 装置等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眼病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 境、 装置包括:
眼镜、 耳麦、 头戴饰物; 电视、 电脑、 游戏机、 电子广告牌、 及 其屏幕射线保护罩; 书本、 黑板、 台灯; 或者房间、 车厢墙面或横截 面。
PCT/CN2009/000250 2008-03-07 2009-03-09 具有多个可视标记点的眼病防治装置 WO2009109111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80107835.4A CN101969895B (zh) 2008-03-07 2009-03-09 具有多个可视标记点的眼病防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4071A CN101524302A (zh) 2008-03-07 2008-03-07 通过对发光视点的修饰可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近视等眼病治疗仪
CN200810064071.2 2008-03-07
CN200810137450A CN101721293A (zh) 2008-11-03 2008-11-03 通过可视标记点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
CN200810137450.X 2008-11-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09111A1 true WO2009109111A1 (zh) 2009-09-11

Family

ID=41055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09/000250 WO2009109111A1 (zh) 2008-03-07 2009-03-09 具有多个可视标记点的眼病防治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69895B (zh)
WO (1) WO200910911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1248A (zh) * 2012-12-20 2013-03-13 玉林师范学院 一种视力保健仪
CN103376823A (zh) * 2012-04-12 2013-10-30 苏兴敏 缓解视疲劳电子文档视觉频面
CN107270144A (zh) * 2017-08-07 2017-10-20 苏州宣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模块
AU2018256620B2 (en) * 2018-01-07 2020-02-27 Tolle, Stephen MR Eye exercise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0009B (zh) * 2019-08-30 2021-09-2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一种针对不同感光细胞动态视觉刺激视标测试系统
CN112657063B (zh) * 2019-10-15 2023-01-31 林纯益 对眼球及其外围组织照明的防近视照明器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3264A (zh) * 2002-02-05 2002-08-14 郭占敏 视力矫正仪
CN2506243Y (zh) * 2001-07-28 2002-08-21 郭占敏 眼睛运动仪
JP2004329795A (ja) * 2003-04-30 2004-11-25 Eye Power Sports Inc 立体映像により視覚能力を測定し訓練する方法と装置
JP2005027759A (ja) * 2003-07-09 2005-02-03 Nikon Vision Co Ltd 眼疲労解消装置
US20050213034A1 (en) * 2002-04-30 2005-09-29 Katsumi Nagayoshi Eye training equipment
WO2005112846A1 (fr) * 2004-05-22 2005-12-01 Harbin Good Sight Bionic Tech Co., Ltd.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s yeux par des procedes bioniques
US7306335B2 (en) * 2003-03-28 2007-12-11 Nikon Corporation Visual training method and visual train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06243Y (zh) * 2001-07-28 2002-08-21 郭占敏 眼睛运动仪
CN1363264A (zh) * 2002-02-05 2002-08-14 郭占敏 视力矫正仪
US20050213034A1 (en) * 2002-04-30 2005-09-29 Katsumi Nagayoshi Eye training equipment
US7306335B2 (en) * 2003-03-28 2007-12-11 Nikon Corporation Visual training method and visual training device
JP2004329795A (ja) * 2003-04-30 2004-11-25 Eye Power Sports Inc 立体映像により視覚能力を測定し訓練する方法と装置
JP2005027759A (ja) * 2003-07-09 2005-02-03 Nikon Vision Co Ltd 眼疲労解消装置
WO2005112846A1 (fr) * 2004-05-22 2005-12-01 Harbin Good Sight Bionic Tech Co., Ltd.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s yeux par des procedes bionique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6823A (zh) * 2012-04-12 2013-10-30 苏兴敏 缓解视疲劳电子文档视觉频面
CN102961248A (zh) * 2012-12-20 2013-03-13 玉林师范学院 一种视力保健仪
CN107270144A (zh) * 2017-08-07 2017-10-20 苏州宣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模块
CN107270144B (zh) * 2017-08-07 2023-05-02 苏州宣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模块
AU2018256620B2 (en) * 2018-01-07 2020-02-27 Tolle, Stephen MR Eye exercise device
US10806659B2 (en) * 2018-01-07 2020-10-20 Stephen Tolle Eye exercis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9895A (zh) 2011-02-09
CN101969895B (zh) 201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9109111A1 (zh) 具有多个可视标记点的眼病防治装置
CN102973397A (zh) 一种基于手持小屏幕完成的视觉训练系统
CN102552000A (zh) 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
CN204995767U (zh) 视力恢复用红光频闪训练仪
CN101822872A (zh) 一种眼近红外光治疗仪
CN103126863B (zh) 视力多功能治疗仪
CN104382729A (zh) 视力矫正训练系统及其方法
WO2022166989A1 (zh) 一种视力训练装置及其方法
CN101001588B (zh) 一种使用仿生态方法治疗近视等眼病的装置
CN203227009U (zh) 一种眼肌锻炼仪
CN112137849A (zh) 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
WO2005112846A1 (fr)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s yeux par des procedes bioniques
CN203001388U (zh) 一种治疗各种眼肌疾病的眼肌锻炼仪
Silva et al. Analysis of the disturbances caused by intraocular forced convection mechanism failure
CN216168714U (zh) 一种视力训练装置
CN101224151A (zh) 一种弱视增视治疗方法及其系统
CN205539783U (zh) 一种采用裂隙镜片制作的去散裂隙组合镜
CN101683298A (zh) 用于突破近视等眼病病理生理心理惯性的视锐度训练系统
CN101721293A (zh) 通过可视标记点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
CN102319167A (zh) 一种治疗各种屈光异常、弱视、眼球移动障碍和眼肌痉挛等疾病的医疗器械
CN202342405U (zh) 一种治疗各种屈光异常、弱视、眼球移动障碍和眼肌痉挛等疾病的医疗器械
CN202061039U (zh) 强化型光热眼肌自动锻炼仪
CN201664403U (zh) 具有视觉训练功能的镜架
CN203017583U (zh) 视力多功能治疗仪
CN114795869A (zh) 以动态眼脑适能提升视力、对比敏感度和立体视觉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980107835.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0971674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DPE1 Request for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filed after expiration of 19th month from priority date (pct application filed from 2004010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0971674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