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7849A - 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 - Google Patents

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7849A
CN112137849A CN202010946558.4A CN202010946558A CN112137849A CN 112137849 A CN112137849 A CN 112137849A CN 202010946558 A CN202010946558 A CN 202010946558A CN 112137849 A CN112137849 A CN 112137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ye
bionic
infrared
tr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65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丛繁滋
丛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7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78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5/00Exercisers for the ey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6Device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such points within cell-life lim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5/00Exercisers for the eyes
    • A61H5/005Exercisers for training the stereoscopic vie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01Apparatus for use inside the body
    • A61N5/0603Apparatus for use inside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body cavi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61N5/0625Warming the body, e.g. hyperthermia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2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heated or cooled
    • A61H2201/0207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heated or cooled he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with further special therapeutic means, e.g. electrotherapy, magneto therapy or radiation therapy, chromo therapy,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2Head
    • A61H2205/022Face
    • A61H2205/024Ey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Light sources therefor
    • A61N2005/0655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8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 A61N2005/0659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infrar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最大的突破点在于为眼底后极,特别是为眼底周边视野可见光、红外双重补光。例如:当红外补光发射源设置在视窗中心时,全方位眼瑜伽运动:在眼球刚刚发现周边发光视点时,可见光为眼底周边视野见光补光,红外线为眼底后极红外补光;在眼球趋向发光视点的过程中,可见光为划过部位的远处、近处周边视野见光补光,红外线为划过部位的近处、远处周边视野红外补光;当眼球的视轴已经指向周边的发光视点时,可见光为眼底后极见光补光,红外线为眼底周边视野红外补光;进而,双重地有效地改善眼底划过部位的近处、远处周边视野血液循环,形成近视远视散光眼轴长度趋向正视化的力量。

Description

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 仪。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近视的发病率居高不下,2000年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表明,我 国学生近视率为:小学生20.23%,初中生48.18%,高中生71.29%,大学生 73.01%。卫生部国卫办医函(2016)487号文件显示:小学生46%,初中生74%, 高中生83%,大学生86%。青少年近视状况日趋严重,形势十分严峻,已经成 为社会民生问题。
中国香港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近视率十分普遍,小学六年级学生近视 率高达60%,这比纽约高出一倍;估计中学生近视率高达75%以上。中国台湾 学生近视率也很高,小学生一年级12%,六年级55%,中学生三年级为76%, 高中三年级为85%。国外情况也不容乐观,例如日本高中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 率为57%,而新加坡华人高中毕业生近视率为78%,美国一般人口近视率为三 分之一,欧洲地区则少一些,但仍有大量近视人群。调查显示出令人担忧的三 点,即近视人数越来越多,近视度数越来越深,患近视者年纪越来越小,给学 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李文博,胡博杰,李筱荣.高度近视的组织学改变研究进展[J].天津医 药,2017,45(06):657-659称:“眼轴低于26mm眼的角巩膜缘处巩膜厚度约为 (0.50±0.11)mm,到锯齿缘下降为(0.43±0.14)mm,赤道部为(0.42±0.15) mm,赤道部和后极部的中间部为(0.65±0.15)mm,视神经周围(0.86±0.21) mm,最终在后极部为(0.94±0.18)mm,视盘筛板处最薄为(0.39±0.09)mm。 高度近视的后部巩膜不均匀拉伸,赤道部到后极部巩膜平均厚度降低。”
视盘(opticdisc):全称视神经盘,也叫视神经乳头,视网膜由黄斑向鼻 侧约3mm处有一直径约1.5mm,境界清楚的淡红色圆盘状结构,称为视神经盘, 简称视盘。这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穿出眼球的部位(此处巩膜厚度最薄是 生理性的),是视神经的始端。
可见,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巩膜被拉长的最薄弱的部位在眼球的赤道 部位,第二个被拉长的薄弱部位是赤道部和后极部的中间部,后极部位的巩膜 是最厚的。
青少年近视、弱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据最新统计,我国近 视眼患者已有3.5亿人;美国一般人口近视率约为三分之一。换言之全世界有 近20亿近视患者,并且仍在滚动形成,数量不断攀升。我国少年儿童目前弱视 发病率接近百分之五,少儿弱视患者已超过2000万。形成弱视的病因主要是高 度近视、高度远视、高度散光等三种屈光不正,以及由三种屈光不正形成的高 度屈光参差、及由高度屈光参差引发的单眼废用性斜视。
徐广第在《眼科屈光学》第57页中称:几乎所有陆地上的野生飞禽走兽都 是轻度的远视或正视(即几乎所有陆地上的飞禽走兽都不得近视、高度远视、 散光、和弱视)。
2017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由此可见,我国的主流眼科也开始重视仿生,开始拿自然界好眼睛的动物 与视力不好的人进行比较了。这是大好事,对提升视力或维持好的视觉功能一 定会有帮助。然而,户内与户外不是视力好坏的全部。好眼睛的动物与视力不 好的人的根本差别,在于用眼习惯——在于食物链中的地位——这是视力好坏 的形成动力。例如:
户外视力不好的动物:棕熊、大象、犀牛等在自己所在地域相对强大而且 吃素的动物,也是在户外,但他们的视力并不好。其原因在于,它们没有需要 好视力的形成动力,这些动物在自己的领地没有任何其他动物敢跳出来把它们 吃掉,不用预防天敌。与此同时,由于这些动物吃素,它们也没有把别的动物 吃掉的欲望,不用发现和追逐其它动物。所以这类动物视力绝大多数都不好。
户外视力好的动物:绝大多数处于食物链下端的动物,或处于食物链上端 的食肉动物,它们或怕被别的动物吃掉,或需要寻找其他动物作为食物,养成 了七种人类没有的独有的用眼习惯(见说明书最下面,对七种仿生视觉训练的 注释),所以他们的视力都非常好。有人说:动物不得近视源于动物不用看书, 用眼距离远。其实,动物再草丛中穿行,植物与眼睛之间的距离并不比看书的 距离远。还有,鸟类动物,在啄食小米的过程中眼睛始终要看着小米的,它的 用眼距离非常近,往往不足2~3厘米,比人类看书的距离要近得多。然而,有 资料称:鸟类的视力是所有动物中视力最好的。
户内好眼睛的人:我们身边真的有好多人,他们躺着看书都不得近视、高度 远视、散光或弱视。
由此可见,室内室外不是视力好坏得决定因素,视觉欲望,用眼习惯,才是 好坏视力的形成动力。
本发明的研究者用了几年的时间,通过静下心来→亲近自然→感悟自然→ 道法自然,找到了自然界好眼睛人或动物不得近视的七个理由。在此,只列举 一个其中最主要(其它理由见说明书最后的七种仿生视觉训练的注释内容)的 理由:所有的动物都怕被别的东西吃掉,它们周边视野用的都非常好,周边视 野有任何风吹草动它们都在留意、都在关注、都在看,怕天敌出现。周边视野 用得好,相应部位巩膜血液循环则好,以至于巩膜发育活力强,或巩膜抗拉张 力强。巩膜发育活力强就不会的高度远视,巩膜抗拉张力强就不会得近视、散 光或旁中心注视性斜视(散光或旁中心注视性及异常视网膜对应性斜视的第一 病灶,在于眼底视网膜中心凹旁边的局部被拉长)。
人与野生动物不同,人从来不怕被周边的别的东西跳出来把她吃掉,只注 重前方要看的目标,周边视野完全可以不管不顾,眼底周边视野得不到应有的 刺激。所以有眼科专家写文章称:近视的初始阶段眼底周边视野已经出现了严 重的缺血的现象(有国外的视频资料称:视细胞与相应部位的巩膜是一个血管 供血)。正因为眼底周边视野血液循环不好,相应部位的巩膜处于一种营养供给 不足的亚健康的病弱的状态。则导致,巩膜发育活力不足,或巩膜抗拉张力不 足。巩膜发育活力不足则得高度远视,巩膜抗拉张力不足则得近视、散光或旁 中心注视性斜视,及其引发的弱视。
户外的太阳光的组分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现有技术认为,短波 长的紫外光,及接近紫外光的蓝光对视觉系统有害,故提出防紫外线、防蓝光 眼镜的概念。并认为可见光中,波长较长的光黄光、红光、红外光更安全,并 且,相同剂量,波长越长越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巩膜发育活力不足所导致的高度远视、巩膜抗拉张力 不足所导致的近视、散光或旁中心注视性斜视,及其引发的弱视问题,在现有 技术200580024632.0和200980107835.4的基础上,通过选用比红光更安全的 穿透力更强的可清理血管内垃圾的红外光,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红外补 光。向眼科界提供一种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 仪。所述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包括:载体;
位于所述载体上的透光罩,或
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和
位于所述载体上的红外发射源;和
位于所述载体上的发声元件;和/或
位于所述载体上的多个可视的标记点;
其中,使用时,红外发射源所发射红外光透过瞳孔照射眼底,并通过所述 发声元件限定不可视的运行轨迹,引导视觉系统,在完成仿生的视觉训练的同 时,完成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红外补光;和/或通过所述可视标记点限 定可视的运行轨迹,引导视觉系统,在可见光完成仿生的视觉训练为眼底后极 及眼底周边视野可见补光的同时,完成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红外补光, 进一步改善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血液循环,在激活视细胞视神经细胞的同 时,促进眼底后极眼轴长度正视化。
所述可视标记点所引领的仿生视觉训练包括:全方位眼瑜伽运动、视觉系 统五联动双眼合像、周边视野刺激训练、视锐度训练、超级精细目力训练、两 眼分别闪烁训练、两个眼睛视窗亮度分别可调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通过下述来实现所 述次级亚结构:所述透镜表面进行产生漫折射的亚光处理;或者所述透镜内注 塑时添加有产生漫折射的微粒;或者所述透镜表面贴有产生漫折射的亚光膜; 或者透镜表面贴有产生漫折射的微粒膜。
所述的可视标记点为发光视点和/或反光视点和/或折光视点;
所述发光视点由白炽灯、发光二极管,或液晶中的至少一个构成;所述发 光二极管在不排斥普通发光二极管的前提下,还可选用含深能级重金属的发光 二极管,或有机发光二极管。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放置于人所处的空间并与人眼之间确定一定的距离时, 至少部分所述多个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周边的极限附近;或者,部 分所述多个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周边的极限附近,部分所述多个可 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的中心附近。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的载体成形为(带暗室的)双视窗头戴眼镜状的形状时, 每一只眼睛的视窗设有7~68个发光视点(或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其 中,视窗的周边设有4~60个发光视点;视窗的中心设有1~8个发光视点。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的载体成形为双视窗大型台式的形状两个眼睛看不同 视窗时,每一只眼睛的视窗设有7~68个发光视点;其中,视窗的周边设有4~ 60个发光视点;视窗的中心设有1~8个发光视点;引导眼球运动到鼻侧极限位 置功能的发光视点是设置在鼻侧与前方主电路板(或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 屏)垂直的附电路板(或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上的。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的载体成形为大型台式机,两个眼睛看同一个视窗时, 视窗内设有16~160个发光视点(或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其中,视窗 的周边设有4~120个发光视点;视窗的中心设有1~80个发光视点。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还包括一发光控制单元,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光 视点在发光和不发光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发光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多个 发光视点的发光顺序限定出所述可视的运行轨迹,完成仿生的视觉训练。
所述载体上用于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补光的红外发射源可选用:红外 发射管、石墨烯透明电加热膜、艾灸条。
所述载体上的红外发射源选用红外发射管时,
所述红外发射源波长选择范围为0.75~1000μm之间;
所述红外发射源波长范围为0.75~15μm之间;
所述红外发射源波长范围为0.75~1.50μm之间。
所述载体上发光视点由电路板上白炽灯或发光二极管构成时,
所述红外发射管设置在视窗的中心;或
所述红外发射管设置在视窗的周边;
所述载体上发光视点由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显示完成时,
所述红外发射管设置在视窗的中心;或
所述红外发射管设置在与人脸距离更近的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的对 面人眼看不到的地方,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通过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 屏漫反射后照射到人眼眼底;
所述载体上的红外发射源选用石墨烯透明电加热膜时,加热膜设置在仪器从 外往里看的所述载体上的透光罩,或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 透光罩上。
所述载体上的红外发射源选用艾灸条时,艾灸条应该设置在仪器远离眼球侧 的每个眼睛的视野中心处,同时,每个眼睛视窗前的电路板的视野中心处应该 留一个孔,以便艾灸条发出的红外光透过电路板上所留的孔,透过透光罩,或 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透过瞳孔照射到眼底为眼底 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补光。
所述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的体现形式为薄体眼镜训练仪,由:可视的 标记点(1)、具有微弱可见光的红外发射管(2)、红外发射管(3)、超声波压电陶 瓷换能片(4)、电路板(5)、电路板中心孔(6)、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 亚结构的透光罩(7)、可用于更换镜片的仪器眼托(8)、可更换镜片(9)、仪器壳 体(10)、仪器遮光罩(11)、遮光罩中心圆孔(12)、调瞳距凸轮(13)、仪器眼球 运动方向跟踪手柄(14)构成;其中,
至少部分所述多个可视的标记点(1)设置于电路板人眼可视范围周边的极限 附近,
所述电路板中间留有10mm-40mm圆孔用于作为看书写作业的视觉通道(6);
所述电路板前设有环形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7);
所述红外发射源可选用: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红外发射管(3)、或设置在透光 罩上的石墨烯透明电加热膜;
外壳体(10)在电路板(5)与透光罩(7)之间形成半暗室用于强化周边视野刺 激及红外哺光;
所述可更换镜片(9),通过可更换镜片(9)每次降低镜片度数25-50度,调动 大脑和眼球正视化眼轴长度的积极性,打开近视快速缩短眼轴长度降低眼睛度 数的通道,和打开远视快速促进眼轴长度生长发育降低眼睛度数的通道;
所述遮光罩(11),用于遮盖外界光线的进入通道构成暗室,并且遮光罩正 中间的小孔(12),使学习用薄体眼镜训练仪转化成具有整体暗室的八种仿生视 觉训练的训练仪;
所述将超声波压电陶瓷换能片(4)视为红外发射源;进而,可简化掉电路板 (5)上所有红外发射管(3),如图2"、图3"、图5"所示,构成超声换能器的红外 功能、声动力“内按摩”功能与仿生视觉训练仪八种仿生训练功能的有机组合。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还包括声音引导单元,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声 元件发出提示患者如何作眼球运动的声音,所述声音引导单元通过发声元件发 出的提示音限定出与红外发射源位置相对应的所述不可视的运行轨迹,完成红 外仿生的视觉训练;或
所述眼球运动方向跟踪手柄(14)系统,声音引导单元,用于对使用者眼球 运动方向跟踪手柄(14)运动方向的对错进行判断,并语音提示对、错或鼓励; 此过程的眼、手、脑、耳的动态配合,可提示试用者的视觉欲望,同时,家长 也可了解孩子的训练情况;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还包括声音引导单元,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声 元件发出提示患者如何作眼球运动的声音,所述声音引导单元通过发声元件发 出的提示音限定出具有微弱可见光的红外发射源的运行轨迹与所述不可视红外 发射源相配合,完成红外仿生的视觉训练。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仿生,另辟蹊径地发现:巩膜发育活力不 足所导致的高度远视、巩膜抗拉张力不足所导致的近视、散光或旁中心注视性 斜视,及其引发的弱视,均来源于人类对周边视野的忽视,来源于眼底周边视 野血液循环的不足。本发明的研究者在在先申请的专利中及已生产的产品中, 试图用可见光通过四种仿生的视觉训练来刺激眼底周边视野改善眼底周边视野 血液循环,解决人类的视力难题。虽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性进展,但治疗近 视方面的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阳光组成成分与现有技术近视治疗仪器 中的可见光相比较,我们惊讶地发现仪器产生的可见光中缺乏阳光中红外线这 一对于改善血液循环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故在原来仿生七种训练的基础上,再次申请专利弥补视力康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的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最大 的突破点在于为眼底后极,特别是为眼底周边视野可见光、红外双重补光。例 如:当红外补光发射源设置在视窗中心时,全方位眼瑜伽运动:在眼球刚刚发 现周边发光视点时,可见光为眼底周边视野见光补光,红外线为眼底后极红外 补光;在眼球趋向发光视点的过程中,可见光为划过部位的远处、近处周边视 野见光补光,红外线为划过部位的近处、远处周边视野红外补光;当眼球的视 轴已经指向周边的发光视点时,可见光为眼底后极见光补光,红外线为眼底周 边视野红外补光;进而,双重地有效地改善眼底划过部位的近处、远处周边视 野血液循环,形成近视远视散光眼轴长度趋向正视化的力量。解决人类忽视周 边视野、周边视野得不到刺激的难题。来改善眼底周边视野的血液循环,来解 决由于巩膜发育活力不足所导致的高度远视、巩膜抗拉张力不足所导致的近视、 散光或旁中心注视性斜视,及其引发的弱视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周边视野发光视点及红外补光发射管刺激眼底部位及全方位眼瑜 伽运动角度示意图;
图2是所述补光的红外发射管设置在视窗的中心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超声换能片设置在中心,补光的红外发射管设置在视窗的亚中 心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超声换能器在中心,周边视野设置发光视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补光的红外发射管设置在视窗的周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补光的红外发射管设置在视窗的周边,超声换能片设置在中心 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超声换能器在中心,周边视野设置发光视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可看书的薄体眼镜形式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正面结构 示意图;
图5是所述薄体眼镜形式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薄体眼镜形式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电路板内环增加超 声换能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薄体眼镜式超声换能器在中心,周边视野设置发光视点的结构 示意图;
图6是所述带遮光罩的薄体眼镜形式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的剖面 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带遮光罩的薄体眼镜形式双重补光的带超声换能片的仿生视 觉训练仪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所述带可更换镜片的薄体眼镜形式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的 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所述带可更换镜片的薄体眼镜形式双重补光的带超声换能片的仿 生视觉训练仪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所述系统中增加的眼球运动方向跟踪手柄实体图
图中:
1.可视的标记点
2.具有微弱可见光的红外发射管
3.红外发射管
4.超声波压电陶瓷换能片
5.电路板
6.电路板中心孔
7.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
8.可用于更换镜片的仪器眼托
9.可更换镜片
10.仪器壳体
11.仪器遮光罩
12.遮光罩中心圆孔
13.调瞳距凸轮
14.仪器眼球运动方向跟踪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巩膜发育活力不足所导致的高度远视、 巩膜抗拉张力不足所导致的近视、散光或旁中心注视性斜视,及其引发的弱视 问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选用比红光更安全的穿透力更强的可清理血管 内垃圾的红外光,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红外补光。向眼科界提供一种可 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所述双重补光的仿生 视觉训练仪包括:载体;
位于所述载体上的透光罩,或
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和
位于所述载体上的红外发射源;和
位于所述载体上的发声元件;和/或
位于所述载体上的多个可视的标记点;
其中,使用时,红外发射源所发射红外光透过瞳孔照射眼底,并通过所述 发声元件限定不可视的运行轨迹,引导视觉系统,在完成仿生的视觉训练的同 时,完成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红外补光;和/或通过所述可视标记点限 定可视的运行轨迹,引导视觉系统,在可见光完成仿生的视觉训练为眼底后极 及眼底周边视野可见补光的同时,完成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红外补光, 进一步改善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血液循环,在激活视细胞视神经细胞的同 时,促进眼底后极眼轴长度正视化。
所述可视标记点所引领的仿生视觉训练包括:全方位眼瑜伽运动、视觉系统 五联动双眼合像、周边视野刺激训练、视锐度训练、超级精细目力训练、两眼 分别闪烁训练、两个眼睛视窗亮度分别可调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通过下述来实现所述 次级亚结构:所述透镜表面进行产生漫折射的亚光处理;或者所述透镜内注塑 时添加有产生漫折射的微粒;或者所述透镜表面贴有产生漫折射的亚光膜;或 者透镜表面贴有产生漫折射的微粒膜。
所述的可视标记点为发光视点和/或反光视点和/或折光视点;
所述发光视点由白炽灯、发光二极管,或液晶中的至少一个构成;所述发光 二极管在不排斥普通发光二极管的前提下,还可选用含深能级重金属的发光二 极管,或有机发光二极管。
如图1-3所示,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放置于人所处的空间并与人眼之间确定 一定的距离时,至少部分所述多个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周边的极限 附近;或者,部分所述多个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周边的极限附近, 部分所述多个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的中心附近。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的载体成形为(带暗室的)双视窗头戴眼镜状的形状时, 每一只眼睛的视窗设有7~68个发光视点(或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其 中,视窗的周边设有4~60个发光视点;视窗的中心设有1~8个发光视点。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的载体成形为双视窗大型台式的形状两个眼睛看不同 视窗时,每一只眼睛的视窗设有7~68个发光视点;其中,视窗的周边设有4~ 60个发光视点;视窗的中心设有1~8个发光视点;引导眼球运动到鼻侧极限位 置功能的发光视点是设置在鼻侧与前方主电路板(或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 屏)垂直的附电路板(或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上的。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的载体成形为大型台式机,两个眼睛看同一个视窗时, 视窗内设有16~160个发光视点(或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其中,视窗 的周边设有4~120个发光视点;视窗的中心设有40~80个发光视点。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还包括一发光控制单元,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光 视点在发光和不发光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发光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多个 发光视点的发光顺序限定出所述可视的运行轨迹,完成仿生的视觉训练。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还包括声音引导单元,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声元 件发出提示患者如何作眼球运动的声音,所述声音引导单元通过发声元件发出 的提示音限定出所述不可视的运行轨迹,完成仿生的视觉训练。
所述载体上用于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补光的红外发射源可选用:红外 发射管、石墨烯透明电加热膜、艾灸条。
所述载体上用于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补光的红外发射源选用红外发 射管时,其波长选择范围为0.75~1000μm之间;更优选的波长范围为0.75~ 15μm之间;最优选的波长范围为0.75~1.50μm之间。
所述载体上发光视点由电路板上白炽灯或发光二极管构成时,
如图1-3所示,所述红外发射管设置在视窗的中心;或
所述红外发射管设置在视窗的周边;
所述载体上用于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补光的发射源拓展为:红光发射 源、红外发射源:其中,红光发射源的波长选择范围为0.63~0.75μm之间; 红外线发射源的波长选择范围为0.75~1000μm之间;更优选的波长范围为 0.75~15μm之间;最优选的波长范围为0.75~1.50μm之间。
所述载体上用于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补光的发射源拓展为红光发射 源、红外发射源时,发光源包括:普通漫反射发光二极管,或小功率激光管。
所述载体上发光视点由电路板上白炽灯或发光二极管构成时,
所述补光的发射管设置在视窗的中心;或
所述补光的发射管设置在视窗的周边;
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载体上发光视点由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显示完 成时,所述红外发射管设置在视窗的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三:所述红外发射管设置在与人脸距离更近的液晶屏或有机发 光二极管屏的对面人眼看不到的地方,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通过液晶屏或 有机发光二极管屏漫反射后照射到人眼眼底;
具体实施方式四:所述载体上的红外发射源选用石墨烯透明电加热膜时,加 热膜设置在仪器从外往里看的所述载体上的透光罩,或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 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上。
具体实施方式五:所述载体上的红外发射源选用艾灸条时,艾灸条应该设置 在仪器远离眼球侧的每个眼睛的视野中心处,同时,每个眼睛视窗前的电路板 的视野中心处应该留一个孔,以便艾灸条发出的红外光透过电路板上所留的孔, 透过透光罩,或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透过瞳孔照 射到眼底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补光。
具体实施方式六:所述载体上用于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补光的红外发 射源可选用:红外发射管、石墨烯透明电加热膜、超声换能器、艾灸条;
所述载体上的红外发射源选用超声换能器时,换能器设置在眼球正前方电路 板的中间位置;
所述超声换能器:超声波频率为500kHz~1000kHz,超声治疗剂量为0.1~ 2.5W/cm2
所述超声换能器:超声波频率为800kHz~1000kHz,超声治疗剂量为0.5~ 0.75W/cm2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还包括一超声控制单元,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超声 换能器在频率、占空比、脉冲重复周期、编码类型和治疗时间等多种状态之间 进行切换,所述发光控制单元依据使用者情况通过控制超声换能器多种参数、 状态及顺序限定出所述超声换能器工作模式,完成仿生的视觉训练;
所述超声换能器,借助超声波的声动力所独有的“内按摩”特性,改变细胞膜 的通透性,刺激细胞半透膜的弥散过程,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 改善细胞缺血缺氧状态,改善组织营养、改变蛋白合成率、提高组织自我修复 机能和再生机能,与双重补光的八种仿生视觉训练融合,构成图2′、图3′、 图5′所示的完整暗室或半暗室的仿生视觉训练,使进一步提高眼球正视化的速 度成为可能。
具体实施方式七:为所述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的结构变形,如图4-7 所示,打破上述双重补光的仿生训练仪眼前的整体暗室状态,电路板开孔、壳 体开孔并变形,构成可看书的薄体眼镜形式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本训 练仪由:可视的标记点(1)、具有微弱可见光的红外发射管(2)、红外发射管(3)、 超声波压电陶瓷换能片(4)、电路板(5)、电路板中心孔(6)、可使发光视点形成 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7)、可用于更换镜片的仪器眼托(8)、可更换镜 片(9)、仪器壳体(10)、仪器遮光罩(11)、遮光罩中心圆孔(12)、调瞳距凸轮(13)、 仪器眼球运动方向跟踪手柄(14)构成。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多个可视的标记点 (1)设置于电路板人眼可视范围周边的极限附近,电路板中间留有10mm-40mm圆 孔用于作为看书写作业的视觉通道(6);所述电路板前设有环形可使发光视点形 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7);所述红外发射源可选用:设置在电路板上 的红外发射管(3)、或设置在透光罩上的石墨烯透明电加热膜;外壳体(10)在电 路板(5)与透光罩(7)之间形成半暗室用于强化周边发光视点刺激及红外哺光的 疗效;所述可更换镜片(9),通过可更换镜片(9)逐步降低镜片度数,以诱导眼 轴长度逐步缩短。现以近视为例:
利用眼的远点,眼在无调节状态时,视网膜中心凹的共轭点称为眼的远点, 也称为调节远点。
以眼的远点在镜片(9)前33厘米(一尺远)距离为例,若想让眼在无调节 状态时,形成视网膜中心凹的共轭点,应该配用比实际近视度数低300度的镜 片(9);若此时更换比实际度数降低325度的镜片(9),则会看到物象是刚刚出 现模糊的临界状态;此时,物象已经离开了视网膜,但离视网膜非常非常近, 物象落在视网膜中心凹前0.083mm处;此过程,可充分调动大脑和眼球物象离 视网膜越近越想看清楚的特性,诱导眼轴长度逐步缩短;此时,再配合周边视 野刺激、红外哺光及八种仿生的视觉训练,扩大眼球赤道直径,增加巩膜抗拉 张力,形成缩短眼轴的力量。两者协同,可快速降低眼睛度数。
一旦33厘米,戴低325度的眼镜能够非常轻松地看到近视力表上的1.0了, 则说明眼镜度数降低了25度,则说明眼轴长度缩短了0.083mm。如此,循环往 复,通过逐步降低可更换镜片(9)的度数(此种镜片用不到10元钱,即可降低 25度或50度眼镜度数),即可打开快速缩短眼轴长度降低眼睛度数的通道。
如此设置,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㈠组成增加:
(A)在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双重补光的基础上,眼球正前方增设超声换能器, 借助超声波的声动力所独有的“内按摩”特性,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刺激细胞 半透膜的弥散过程,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细胞缺血缺氧 状态,改善组织营养、改变蛋白合成率、提高组织自我修复机能和再生机能, 进一步提高眼球正视化的速度;
所述超声换能器,通过驱动模块的正负脉冲信号产生相应的治疗超声波;
所述超声换能器:超声波频率为500kHz~1000kHz,超声治疗剂量为0.1~ 2.5W/cm2
所述超声换能器:超声波频率为800kHz~1000kHz,超声治疗剂量为0.5~ 0.75W/cm2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还包括一超声控制单元,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超声 换能器在频率、占空比、脉冲重复周期、编码类型和治疗时间等多种状态之间 进行切换,所述发光控制单元依据使用者情况通过控制超声换能器多种参数、 状态及顺序限定出所述超声换能器工作模式,高水平地完成如图5′所示的完整 暗室或半暗室的仿生视觉训练。
(B)如图7所示,在仪器前面增加遮光罩(11)用于遮盖外界光线的进入通道, 构成完整暗室,并且遮光罩正中间的小孔(12),使学习用薄体眼镜训练仪转化 成具有完整暗室的八种仿生视觉训练的训练仪;
(C)如图8所示,训练系统中增加眼球运动方向跟踪手柄(14),用于配合图1、 2、3、5、6具有完整暗室的仿生训练仪做眼、脑、手、耳互动训练;并通过其 上面的发声原件发出的不同声音,提高孩子视觉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过程中 的视觉欲望,同时能够使家长知道孩子参与训练的契合程度;
(D)如图4所示,在仪器上面增加一个调瞳距凸轮(13),构成瞳距可调的, 可适用于所有瞳距人群的仪器。
㈡组成减少:
(A)超声换能器,压电换能过程是产生热能的,其本身就是一个持续的红外 发射源。若将超声波压电陶瓷换能片(4)视为红外发射源;则可简化掉电路板(5) 上所有红外发射管(3),构成如图2"、图3"、图5"所示的,超声换能器的红外功 能、声动力“内按摩”功能与仿生视觉训练仪八种仿生训练功能的有机组合。
(B)对于低度数使用者,镜片(9)可以不用,则构成如图6所示的可看书的薄 体眼镜式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和具有完整暗室的为眼底双重哺光的仿 生视觉训练仪一机两用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八: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还包括声音引导单元,用于以一定 顺序控制所述发声元件发出提示患者如何作眼球运动的声音,所述声音引导单 元通过发声元件发出的提示音限定出与红外发射源位置相对应的所述不可视的 运行轨迹,完成红外仿生的视觉训练;或
所述眼球运动方向跟踪手柄(14)系统,声音引导单元,用于对使用者眼球 运动方向跟踪手柄(14)运动方向的对错进行判断,并语音提示对、错或鼓励; 此过程的眼、手、脑、耳的动态配合,可提示试用者的视觉欲望,同时,家长 也可了解孩子的训练情况;
所述红外发射源,选用波长0.75~0.78μm之间的具有微弱可见光的红外 发射管替代上述的发光视点,与不可视红外发射源相配合,在所述仿生视觉训 练仪还包括声音引导单元,完成红外仿生的视觉训练;
即,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还包括声音引导单元,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 发声元件发出提示患者如何作眼球运动的声音,所述声音引导单元通过发声元 件发出的提示音限定出具有微弱可见光的红外发射管的运行轨迹与所述不可视 红外发射源相配合,完成红外仿生的视觉训练。
注释:
㈠红外线、红外线的作用机理及眼损伤
1.红外线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 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 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结果发现, 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 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界。太阳 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 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μm之间。
2.红外线的物理性质:
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 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 热射线。
3.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 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多被表层皮肤吸收, 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
4.红外线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人体对红外线的反射和吸收
红外线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皮肤吸收。皮肤对红外线的 反射程度与色素沉着的状况有关,用波长0.9微米的红外线照射时,无色素 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60%;而有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40%。长 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上)照射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和为浅层皮肤组织 吸收,穿透皮肤的深度仅达0.05~2毫米,因而只能作用到皮肤的表层组织; 短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内)以及红色光的近红外线部分透入组织最深, 穿透深度可达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其他皮下组织。
5.红外线的治疗作用
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 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红外 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 炎症消散。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 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 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红外线照射 有减少烧伤创面渗出的作用。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张 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
6.近红外线对眼的损害
(张骁,等.可见光与近红外线致眼损伤研究进展[J].中国职业医学,2013,40(01):77-79.)
近红外线对眼的损害主要是热损伤效应。红外线通过振动传播,被组织吸收 而使分子运动增加,引起升温效应。按眼球组织对近红外线选择性吸收的特 点,热损伤可分为角膜损伤、晶状体损伤和视网膜损伤。
6.1.红外线引起的角膜损伤
波长较长的近红外线,由于能量较小,无法穿透角膜,而被角膜吸收。近红 外线可使角膜产生灼伤。角膜的神经末梢对温度十分敏感,当角膜表面吸收 100kW/m2的红外辐射时,温度大致为45℃,人眼在1s内即可产生疼痛感[5]。 因此实际上极少见角膜的红外线急性灼伤,即使遇到强红外线源,角膜的损 伤也多限于表面,能够恢复,不会发生永久性损伤。
6.2.近红外线引起的晶状体损伤
波长800~1200nm和1400~1600nm的近红外线可透过角膜进入眼球,房水、 虹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吸收一部分近红外线,使眼晶状体温度升高,中心出 现程度不等的浑浊,严重时导致白内障[21]。
红外线白内障的流行病学调查该损伤效应最早在吹玻璃工人中发现[22],不 久,在钢铁冶炼工、高热炉旁操作工、焊工等工种中也发现“红外线白内障” 病例。1984年,LYDAHL等[23]进行了大量关于玻璃工人和钢铁工人的调查, 对年龄>50岁,且职业接触工龄≥20年的209名玻璃工人和298名对照人群 进行个体红外线作业接触剂量的评价和晶状体检查,结果显示,职业性红外 线作业可增加发生白内障的危险,同年龄组红外线作业工人因白内障视力低 于0.7的风险是非接触组的2.5倍(95%可信区间为1.4,4.4),红外线作业 可加速晶状体老化的进程。DOROZHKIN等[24]对1210名钢铁工人的晶状体 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白内障的发生与工作年限直接相关,工龄为10~ 15年的工人可出现晶状体后囊混浊,15年以上者可见晶状体核的棕色变以及 前囊混浊。卜书琴等[25]对21084名高温作业工人进行了眼部晶状体检查, 发现25名工人的晶状体发生热性白内障,在有晶状体改变的工人中,冶炼工 发病率高,混浊程度也重,工龄长者发病率高。阎文银等[26]的研究发现 红外线辐射接触组工人的红外线性白内障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晶状体混浊的检出率随红外辐射接触工龄的增加而增加,15年工龄以 上组增加更快。
6.3.近红外线引起的视网膜损伤
大剂量的短波近红外线照射可透过屈光间质聚焦于视网膜黄斑部,使黄斑部 的组织温度急骤上升,引起闪光性灼伤。轻度灼伤可造成色素上皮细胞、感 光细胞坏死,色素细胞色素残留,脉络膜的内层(微血管层)损坏,重度灼伤 可造成视网膜内层损坏,最终导致黄斑部变性甚至穿孔。在工业的工作场所, 可见光与近红外辐射接触非常广泛,如电弧焊作业产生的弧光、电气切割、 光源生产岗位、高温加工等岗位产生的强光等。尽管部分岗位为工人提供了 滤光镜等防护措施,但是每年由可见光与近红外辐射引起的视力及眼睛损害 的病例依然很多。我国目前尚未颁布有关可见光与近红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的卫生标准,一方面是可见光和近红外线致眼损伤的效应和机制非常复杂, 尚有许多没有阐明的问题,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探讨,另一方面是人们对可 见光与近红外辐射危害的重视程度还不足,我国缺乏有关职业人群接触现况 的数据。因此,为了保障工人们的健康,在探清可见光与近红外辐射眼损伤
机制的基础上,寻找损伤的剂量-反应关系,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完成。
㈡超声波治病机理及医学超声波检查
1.超声波治病机理
1.1机械效应
超声在介质中前进时所产生的效应。(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是由反射而产生 的机械效应)它可引起机体若干反应。超声振动可引起组织细胞内物质运动, 由于超声的细微按摩,使细胞浆流动、细胞振荡、旋转、摩擦、从而产生细胞 按摩的作用,也称为“内按摩”这是超声波治疗所独有的特性,可以改变细胞 膜的通透性,刺激细胞半透膜的弥散过程,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和淋巴循 环、改善细胞缺血缺氧状态,改善组织营养、改变蛋白合成率、提高再生机能 等。使细胞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细胞的功能变化,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延伸, 松软。
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可软化组织,增强渗透,提高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刺 激神经系统和细胞功能,因此具有超声波独特的治疗意义。
1.2温热效应
人体组织对超声能量有比较大的吸收本领,因此当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 过程中,其能量不断地被组织吸收而变成热量,其结果是组织的自己身体的温 度升高。
产热过程既是机械能在介质中转变成热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即内生热。超声 温热效应可增加血液循环,加速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增强酶活力。一般 情况下,超声波的热作用以骨和结缔组织为显著,脂肪与血液为最少。
1.3理化效应
超声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均可促发若干物理化学变化。实践证明一些理化 效应往往是上述效应的继发效应。TS-C型治疗机通过理化效应继发出下列五大 作用:
1.3.1弥散作用:超声波可以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超声波作用后,细胞膜 对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发生较强的改变。从而增强生物膜弥散过程,促进物质 交换,加速代谢,改善组织营养。
1.3.2触变作用:超声作用下,可使凝胶转化为溶胶状态。对肌肉,肌腱的 软化作用,以及对一些与组织缺水有关的病理改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和 关节、肌腱、韧带的退行性病变的治疗。
1.3.3空化作用:空化形成,或保持稳定的单向振动,或继发膨胀以致崩溃, 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内钙水平增高。成纤维细胞受激活,蛋白合成增加,血管 通透性增加,血管形成加速,胶原张力增加。
1.3.4聚合作用与解聚作用:水分子聚合是将多个相同或相似的分子合成一 个较大的分子过程。大分子解聚,是将大分子的化学物变成小分子的过程。可 使关节内增加水解酶和原酶活性增加。
1.3.5消炎,修复细胞和分子:超声作用下,可使组织pH值向碱性方面发 展。缓解炎症所伴有的局部酸中毒。超声可影响血流量,产生致炎症作用,抑 制并起到抗炎作用。使白细胞移动,促进血管生成。胶原合成及成熟。促进或 抑制损伤的修复和愈合过程。从而达到对受损细胞组织进行清理、激活、修复 的过程。
2.医学超声波检查
医学超声波检查的工作原理与声纳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将超声波发射到人体 内,当它在体内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及折射,并且在人体组织中可能被吸收 而衰减。因为人体各种组织的形态与结构是不相同的,因此其反射与折射以及 吸收超声波的程度也就不同,医生们正是通过仪器所反映出的波型、曲线,或 影象的特征来辨别它们。此外再结合解剖学知识、正常与病理的改变,便可诊 断所检查的器官是否有病。
医生们应用的超声诊断方法有不同的形式,可分为A型、B型、M型及D 型四大类。
A型:是以波形来显示组织特征的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器官的径线,以判定 其大小。可用来鉴别病变组织的一些物理特性,如实质性、液体或是气体是否 存在等。
B型:用平面图形的形式来显示被探查组织的具体情况。检查时,首先将人 体界面的反射信号转变为强弱不同的光点,这些光点可通过荧光屏显现出来, 这种方法直观性好,重复性强,可供前后对比,所以广泛用于妇产科、泌尿、 消化及心血管等系统疾病的诊断。
M型:是用于观察活动界面时间变化的一种方法。最适用于检查心脏的活动 情况,其曲线的动态改变称为超声心动图,可以用来观察心脏各层结构的位置、 活动状态、结构的状况等,多用于辅助心脏及大血管疫病的诊断。
D型:是专门用来检测血液流动和器官活动的一种超声诊断方法,又称为多 普勒超声诊断法。可确定血管是否通畅、管腔是否狭窄、闭塞以及病变部位。 新一代的D型超声波还能定量地测定管腔内血液的流量。近几年来科学家又发 展了彩色编码多普勒系统,可在超声心动图解剖标志的指示下,以不同颜色显 示血流的方向,色泽的深浅代表血流的流速。还有立体超声显象、超声CT、超 声内窥镜等超声技术不断涌现出来,并且还可以与其他检查仪器结合使用,使 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超声波技术正在医学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 科学的进步,它将更加完善,将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㈢散光的病因,及其形成动力: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眼内肌疲劳→调节不到位眼外肌疲劳→集合不到位→物 像落在视网膜后侧面→眼底周边视野局部被拉长→看门框窗框等大视角物体 时出现局部变形→大脑不允许这种假报警现象出现→通过眼外肌对角膜进行 牵拉→以弥补眼底变形缺陷→此时看门框窗框的变形感消失;然而,当人眼看 远处小物体时→光线透过变形的角膜→折射到没变形的视网膜中心凹内→则 出现了前后重影的现象;大脑不容许重影→又将角膜往回调。并且,调节速度 永远跟不上看远看近看大看小切换的速度,因此散光的人视疲劳很重。
㈣与七种仿生视觉训练相关的仪器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功能:
1.全方位眼瑜伽运动:
道法自然:所有动物都怕被别的动物吃掉——眼球会不停地四处张望→通过运动→活血化瘀→血液循环好→无视疲劳→无假性近视→更无真性近视等。将 其逆过来,即可提升视力。
仪器特征:多个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周边的极限附近,及发光视点 控制单元共同完成。
独有功能:全方位眼瑜伽运动,利用人眼趋向光亮的特性,带动眼球做接近运 动极限的全方位的眼球瑜伽运动。在充分锻炼眼外肌的同时,刺激眼底周边 视野,可从根本上改善眼球血液循环,增强病态眼球快速修复的生理机能。
①眼球每天排除的代谢垃圾大于眼球每天能够产生的使屈光间质透明,改善循环动力不足视疲劳;
②改善眼外肌功能,提高眼球的搜索能力、集合能力和定位能力;平衡眼外肌, 改善斜视、散光的外在成因,及改善眼外肌视疲劳。
③发现周边光点时,扩大赤道直径、缩短眼轴长度。趋向光点时,改善划过部位远、近处周边视野血液循环,形成近视远视散光眼底趋向正视化的力量。
2.视觉系统五联动双眼合像:
道法自然:所有动物都是在动态用眼和远近快速移动的用眼,特别是视力最好 的鸟类(人专家要求静态用眼:不能走路看书,不能坐车看书):动态用眼→ 远、近移动速度快→视角变化速度快→视觉系统快速调节能力强→可使物象 时时落在视网膜上。
仪器特征:两个眼睛用平行视轴看到的发光视点都是由几百个上千个微小发光视点构成的小视角发光视点,两个眼睛用集合看到的发光视点是由大视角发 光视点构成。
独有功能:视觉五联动双眼合像,与传统三联动双眼合像相比增加了视角变化、大脑与经验数据比对判断两个环节。从而可有效的带动睫状肌的调节及瞳孔 的大小变化(传统三联动没有视角变化,大脑在进行比对判断时,有上当的 感觉,不进行调节)。
①通过距离和视角的变化,经大脑比对判断,改善睫状肌、晶状体及虹膜以往 的弹性与调节功能
②改善眼内肌引起的视疲劳,减轻巩膜被拉长的压力,消除调节不到位巩膜被 拉长时引起的胀痛感
3.周边视野刺激训练:
道法自然:野生动物怕被别的动物吃掉→周边视野用得非常好→使得周边视野血液循环好→巩膜抗拉张力强(或巩膜发育活力强)→促进眼球正视化→维 持好眼睛状态。
仪器特征:周边视野的发光视点设置在眼球运动极限的边缘,如果眼球一直往 正前方看用余光感受,周边的发光视点的闪烁与旋转,此时,周边视野的物 象刚好落在眼球赤道的外侧,此处,刚好是文献中巩膜最薄弱的部位。
独有功能:周边视野刺激训练,刺激眼底周边视野血循最薄弱部位
⑴对近视而言,
①从光学角度,扩大赤道直径缩短眼轴长度,解决现代医学眼轴长度无法缩短 的难题;
②另外刺激眼底周边视野,周边视细胞参与工作,可从改善眼底周边视野巩膜 血液循环的角度,增强巩膜抗拉张力,逐步缩短眼轴长度;
⑵对远视而言,可从刺激眼底周边视野,改善周边视野血循环角度,增强巩膜 发育活力,促进眼轴向正视方向发育;
⑶对散光、斜视而言,可使眼底局部被拉长的部位逐步正常。消除散光,斜视 的眼底局部病因。
4.视锐度训练、
道法自然:所有动物中鹰的视力最好——鹰能从三千米的高空中→可准确的看到地上啄食的小鸡、奔跑的田鼠和野兔。
仪器特征: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
独有功能:独一无二的视锐度训练,有利于使用者看小视角视标的分辨能力的 提升。同时,依据透镜成像原理,眼瑜伽增视仪发光视点内无数个微小视点 经折射后物象虽然也落到视网膜后,但因其视点小、入射角微小,光椎尖细, 依据焦深原理后焦深被超级延长,不需拉长眼轴即可在视网膜上看清楚成像 在视网膜后的像。因此,不会产生资深眼科专家所担心的,传统治疗仪大视 角发光视点,向后拉长眼轴的现象。
5.超级精细目力训练:
道法自然:鸟类降落前对众多目标的审视,同时观察地面众多目标是否有异常
→迫使眼底众多精细视细胞参与工作。
仪器特征: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
独有功能:超级精细目力训练,眼瑜伽增视仪中的每一个发光视点都是由几百 个上千个微小发光视点所组成。因此,仪器中的发光视点每闪烁一次,可同 时激活几百个上千个视细胞视神经细胞。
对于弱视患者,此训练可高效率的激活视细胞视神经细胞,可免光栅,免光刷, 免后像,免家庭精细目力训练等繁琐训练。同时,超级精细训练还可辅助其 它训练提高效率:
例如:①辅助周边视野刺激训练,上百倍地增加缩短眼轴的力量,②辅助双眼 分别闪烁训练,上百倍地加强眼脑沟通能力。
6.两眼分别闪烁训练:
道法自然:动物两个眼睛分别使用习惯:为了防御天敌→动物养成两个眼睛分 别使用习惯→此习惯有利于左右脑的融合→双眼融合→立体视更好。
仪器特征:由仪器双视窗发光视点设置及发光视点控制单元共同完成。
独有功能:
①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闪烁训练,可增加患眼或弱眼参与训练、参与视觉、恢 复视力的机会和能力。
②同时,在左右眼发光视点分别交替闪烁的过程中,健眼的视觉残留可调动弱 眼的视觉欲望,有助于打通弱眼视觉通路,增强弱眼眼脑沟通能力,有利于 弱眼视力的快速提升、有利于左右脑代偿能力和双眼融合能力。
③两眼分别闪烁,改善眼脑沟通能力不足产生的视疲劳,改善双眼融合力不足 产生的视疲劳。
7.两眼亮度分别可调训练:
道法自然:动物两个眼睛分别使用习惯:为了防御天敌→动物养成两个眼睛分 别使用习惯→此习惯有利于左右脑的融合→双眼融合→立体视更好。
仪器特征:由仪器双视窗发光视点设置及发光视点控制单元共同完成。
独有功能:两眼亮度分别可调训练,正常人一个眼睛是主视眼,另一个眼睛是 附视眼,更不用说屈光参差患者了。传统仪器都是两个视窗相同亮度同时训 练,好眼睛主动参与,弱眼则被动跟随,甚至完全不跟随,进而,导致屈光 参差越来越严重。
左右眼发光视点亮度分别可调,在增加弱眼视窗内亮度的同时启动增加弱视训练力度的程序,使其成为主视眼,有利于弱视视力的快速提升,有利于逐步减 小两眼间的度数差异,有利于逐步消除屈光参差。

Claims (10)

1.一种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所述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包括:载体;
位于所述载体上的透光罩,或
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和
位于所述载体上的红外发射源;和
位于所述载体上的发声元件;和/或
位于所述载体上的多个可视的标记点;
其中,使用时,红外发射源所发射红外光透过瞳孔照射眼底,并通过所述发声元件限定不可视的运行轨迹,引导视觉系统,在完成仿生的视觉训练的同时,完成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红外补光;和/或通过所述可视标记点限定可视的运行轨迹,引导视觉系统,在可见光完成仿生的视觉训练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可见补光的同时,完成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红外补光,进一步改善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血液循环,在激活视细胞视神经细胞的同时,促进眼底后极眼轴长度正视化;
所述可视标记点所引领的仿生视觉训练包括:全方位眼瑜伽运动、视觉系统五联动双眼合像、周边视野刺激训练、视锐度训练、超级精细目力训练、两眼分别闪烁训练、两个眼睛视窗亮度分别可调中的至少一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通过下述来实现所述次级亚结构:所述透镜表面进行产生漫折射的亚光处理;或者所述透镜内注塑时添加有产生漫折射的微粒;或者所述透镜表面贴有产生漫折射的亚光膜;或者透镜表面贴有产生漫折射的微粒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视标记点为发光视点和/或反光视点和/或折光视点;
所述发光视点由白炽灯、发光二极管,或液晶中的至少一个构成;所述发光二极管在不排斥普通发光二极管的前提下,还可选用含深能级重金属的发光二极管,或有机发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放置于人所处的空间并与人眼之间确定一定的距离时,至少部分所述多个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周边的极限附近;或者,部分所述多个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周边的极限附近,部分所述多个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的中心附近;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的载体成形为双视窗头戴眼镜状的形状时,每一只眼睛的视窗设有7~68个发光视点(或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其中,视窗的周边设有4~60个发光视点;视窗的中心设有1~8个发光视点;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的载体成形为双视窗大型台式的形状两个眼睛看不同视窗时,每一只眼睛的视窗设有7~68个发光视点;其中,视窗的周边设有4~60个发光视点;视窗的中心设有1~8个发光视点;引导眼球运动到鼻侧极限位置功能的发光视点是设置在鼻侧与前方主电路板(或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垂直的附电路板(或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上的;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的载体成形为大型台式机,两个眼睛看同一个视窗时,视窗内设有16~160个发光视点(或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其中,视窗的周边设有4~120个发光视点;视窗的中心设有1~80个发光视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还包括一发光控制单元,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光视点在发光和不发光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发光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多个发光视点的发光顺序限定出所述可视的运行轨迹,完成仿生的视觉训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上用于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补光的红外发射源可选用:红外发射管、石墨烯透明电加热膜、艾灸条;
所述载体上的红外发射源选用红外发射管时,
所述红外发射源波长选择范围为0.75~1000μm之间;
所述红外发射源波长范围为0.75~15μm之间;
所述红外发射源波长范围为0.75~1.50μm之间;
所述载体上发光视点由电路板上白炽灯或发光二极管构成时,
所述红外发射管设置在视窗的中心;或
所述红外发射管设置在视窗的周边;
所述载体上发光视点由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显示完成时,
所述红外发射管设置在视窗的中心;或
所述红外发射管设置在与人脸距离更近的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的对面人眼看不到的地方,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通过液晶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屏漫反射后照射到人眼眼底;
所述载体上的红外发射源选用石墨烯透明电加热膜时,加热膜设置在仪器从外往里看的所述载体上的透光罩,或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上用于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补光的红外发射源可选用:红外发射管、石墨烯透明电加热膜、超声换能器、艾灸条;
所述载体上的红外发射源选用超声换能器时,换能器设置在眼球正前方电路板的中间位置;
所述超声换能器:超声波频率为500kHz~1000kHz,超声治疗剂量为0.1~2.5W/cm2
所述超声换能器:超声波频率为800kHz~1000kHz,超声治疗剂量为0.5~0.75W/cm2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还包括一超声控制单元,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超声换能器在频率、占空比、脉冲重复周期、编码类型和治疗时间等多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发光控制单元依据使用者情况通过控制超声换能器多种参数、状态及顺序限定出所述超声换能器工作模式,完成仿生的视觉训练。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的体现形式为薄体眼镜训练仪,由:可视的标记点(1)、具有微弱可见光的红外发射管(2)、红外发射管(3)、超声换能器压电陶瓷片(4)、电路板(5)、电路板中心孔(6)、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7)、可用于更换镜片的仪器眼托(8)、可更换镜片(9)、仪器壳体(10)、仪器遮光罩(11)、遮光罩中心圆孔(12)、调瞳距凸轮(13)、仪器眼球运动方向跟踪手柄(14)构成;其中,
至少部分所述多个可视的标记点(1)设置于电路板人眼可视范围周边的极限附近,
所述电路板中间留有10mm-40mm圆孔用于作为看书写作业的视觉通道(6);
所述电路板前设有环形可使发光视点形成清晰可辨次级亚结构的透光罩(7);
所述红外发射源可选用: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红外发射管(3)、或设置在透光罩上的石墨烯透明电加热膜;
外壳体(10)在电路板(5)与透光罩(7)之间形成半暗室用于强化周边视野刺激及红外哺光;
所述可更换镜片(9),通过可更换镜片(9)每次降低镜片度数25-50度,调动大脑和眼球正视化眼轴长度的积极性,打开近视快速缩短眼轴长度降低眼睛度数的通道,和打开远视快速促进眼轴长度生长发育、降低眼睛度数的通道;
所述遮光罩(11),用于遮盖外界光线的进入通道构成暗室,并且遮光罩正中间的小孔(12),使学习用薄体眼镜训练仪转化成具有整体暗室的八种仿生视觉训练的训练仪。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将超声波压电陶瓷换能片(4)视为红外发射源;进而,可简化掉电路板(5)上所有红外发射管(3),构成超声换能器的红外功能、声动力“内按摩”功能与仿生视觉训练仪八种仿生训练功能的有机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还包括声音引导单元,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声元件发出提示患者如何作眼球运动的声音,所述声音引导单元通过发声元件发出的提示音限定出与红外发射源位置相对应的所述不可视的运行轨迹,完成红外仿生的视觉训练;或
所述眼球运动方向跟踪手柄(14)系统,声音引导单元,用于对使用者眼球运动方向跟踪手柄(14)运动方向的对错进行判断,并语音提示对、错或鼓励;此过程的眼、手、脑、耳的动态配合,可提示试用者的视觉欲望,同时,家长也可了解孩子的训练情况;
所述红外发射源,选用波长0.75~0.78μm之间的具有微弱可见光的红外发射管替代上述的发光视点,与不可视红外发射源相配合,在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还包括声音引导单元,完成红外仿生的视觉训练;
所述仿生视觉训练仪还包括声音引导单元,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声元件发出提示患者如何作眼球运动的声音,所述声音引导单元通过发声元件发出的提示音限定出具有微弱可见光的红外发射源的运行轨迹与所述不可视红外发射源相配合,完成红外仿生的视觉训练。
CN202010946558.4A 2019-09-10 2020-09-10 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 Pending CN1121378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51683 2019-09-10
CN201910855168.3A CN110680687A (zh) 2019-09-10 2019-09-10 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7849A true CN112137849A (zh) 2020-12-29

Family

ID=691079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55168.3A Pending CN110680687A (zh) 2019-09-10 2019-09-10 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
CN202010946558.4A Pending CN112137849A (zh) 2019-09-10 2020-09-10 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55168.3A Pending CN110680687A (zh) 2019-09-10 2019-09-10 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068068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4594A (zh) * 2021-10-29 2022-03-25 安徽中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按摩穴位的近视防控哺光仪
WO2023226607A1 (zh) * 2022-05-24 2023-11-30 深圳市雏鹰视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部智能生物视光仪和眼睛训练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4594A (zh) * 2021-10-29 2022-03-25 安徽中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按摩穴位的近视防控哺光仪
WO2023226607A1 (zh) * 2022-05-24 2023-11-30 深圳市雏鹰视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部智能生物视光仪和眼睛训练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0687A (zh) 202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tein et al. The Ophthalmic Assistant E-Book: A Text for Allied and Associated Ophthalmic Personnel
CN103356367A (zh) 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
CN102973397A (zh) 一种基于手持小屏幕完成的视觉训练系统
CN101822872A (zh) 一种眼近红外光治疗仪
CN112137849A (zh) 可为眼底后极及眼底周边视野双重补光的仿生视觉训练仪
CN104382729A (zh) 视力矫正训练系统及其方法
Peppard Sight without glasses
Tandon Parsons' Diseases of the Eye
CN106963547A (zh) 实时监测智能化弱视遮盖眼罩
CN101001588B (zh) 一种使用仿生态方法治疗近视等眼病的装置
WO2009109111A1 (zh) 具有多个可视标记点的眼病防治装置
RU2280425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глазны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 с помощью аппарата "око-медиус"
RU2606180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и профилактики миопии и спазма аккомодации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игры в бадминтон
CN100586407C (zh) 视力疾病治疗仪
CN101224151A (zh) 一种弱视增视治疗方法及其系统
Pateyuk et al. Physical methods of treatment in ophthalmology
CN113693818A (zh) 增加周边视野刺激的带有激光的仿生近视弱视综合治疗仪
CN101524302A (zh) 通过对发光视点的修饰可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近视等眼病治疗仪
CN101721293A (zh) 通过可视标记点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近视等眼病治疗装置
Mukherjee Ophthalmic assistant
CN212973884U (zh) 一种光热效应式的近视理疗仪
CN116807735A (zh) 增加周边视野刺激的去激光化的仿生近视弱视综合治疗仪
RU2371146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прогрессирующей близорукости у детей, сочетающейся с экстраокулярной патологией в виде воспалительны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 почек
RU2336850C2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рефракционны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 глаз
Noyes A Treatise on the Diseases of the Ey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