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1869U - 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 - Google Patents

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1869U
TWM651869U TW112209569U TW112209569U TWM651869U TW M651869 U TWM651869 U TW M651869U TW 112209569 U TW112209569 U TW 112209569U TW 112209569 U TW112209569 U TW 112209569U TW M651869 U TWM651869 U TW M65186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conductivity
layer
high thermal
heat dissipation
leak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9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正雄
Original Assignee
頎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頎權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頎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09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51869U/zh
Publication of TWM651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186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包括絕緣膜片層、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與散熱器。絕緣膜片層,其中央區域為一膜片開口。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其本體貼近於熱源且位於晶片本體之上面。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其設置於絕緣膜片層之上面,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之中央區域為第一開口。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其設置於該絕緣膜片層之下面,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之中央區域為一第二開口。散熱器設置於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之上面,散熱器之底部具有一凸台,且凸台上具有複數個儲存凹槽。

Description

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
一種散熱結構,尤指一種用於對晶片本體上之熱源進行散熱之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
按,目前常見之各式電子元件均朝向微型化方向研發設計,惟各式電子元件因縮小化及效能大幅提升等諸多因素,亦伴隨著容易於實際運作過程中產生高熱,影響整體運作效能。因此,必需利用習知微均溫板進行散熱。習用電子裝置的散熱結構由散熱片設置於電子元件上,再利用風扇單元導引氣流至機殼外部。但由於機殼內部之各元件排列緊密,發熱源散發的熱量無法有效地往外排出,造成機殼內部產生溫升效應,加上熱量不斷累積的惡性循環下,若機殼內部的溫度無法保持在正常範圍,會影響整個電子裝置運作的可靠度及使用壽命,且會造成漏電的問題與超頻時溫度過高的問題。此外,為提高較好的散熱效率,需使用較高導熱係數的高導熱係數材料層,但高導熱係數材料層相變時外溢會導致主機板短路問題,且熱源發熱位置不均勻也會造成的散熱不穩定現象。
此外,在逐步進入後摩爾定律時代後,晶圓代工大廠的發展重心,也逐漸從過去追求更先進奈米製程,轉向封裝技術的創新。由於高度性能計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HPC)晶片的需求正在急遽增加,因此,數據中心和雲端計算基礎架構變得至關重要,尤其是可支持新的高性能技術的AI和5G設備。但這些設備面臨的挑戰是,該設備及其多核心架構的高效能,將會附帶有高寬頻密度和低延遲的問題。而異質整合成為HPC晶片需求飆升的因素,並為3D IC封裝技術打開嶄新的一頁。矽通孔技術(TSV)實現Die與Die間的垂直互連,通過在Si上打通孔進行晶片間的互連,無需引線鍵合,有效縮短互連線長度,減少信號傳輸延遲和損失,提高信號速度和帶寬,降低功耗和封裝體積,是實現多功能、高性能、高可靠性且更輕、更薄、更小的晶片系統級封裝。由於3D TSV封裝工藝在設計、量產、測試及供應鏈等方面還不成熟,且工藝成本較高,且 3D TSV封裝技術的內部封裝的問題會使高導熱材料層產生泵出(Pump out)現象,進而影響晶片的整體效能。
是以,如何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之問題與缺失,即為相關業者所亟欲研發之課題所在。
本創作提供一種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尤用於對一晶片本體上之一熱源進行散熱,該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包括絕緣膜片層、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與散熱器。絕緣膜片層,其中央區域為一膜片開口,該絕緣膜片層設置於該熱源之上面。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其本體貼近於該熱源且位於該晶片本體之上面,其中該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設置於該膜片開口。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其設置於該絕緣膜片層之上面,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之中央區域為一第一開口,其中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之兩側面具有黏性。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其設置於該絕緣膜片層之下面,該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之中央區域為一第二開口,其中該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之兩側面具有黏性。散熱器,其設置於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之上面且黏合於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該散熱器之底部具有一凸台,且該凸台上具有複數個儲存凹槽,其中該凸台的厚度為0.1~10毫米且該儲存凹槽的深度為0.01~1毫米。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凸台之尺寸大小對應於該第一開口之尺寸大小。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膜片開口、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每一邊尺寸都對應的比該熱源之每一邊尺寸大0.1~1毫米。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絕緣膜片層之邊緣與熱源極性位置具有一個斜角,以進行辨識安裝方向,並具備拉手,以進行撕下此絕緣膜片層的施開著力點。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由上至下為一第一背膠層、一第一泡棉層與一第二背膠層所組合而成。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由上至下為一第三背膠層、一第二泡棉層與一第四背膠層所組合而成。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些儲存凹槽之每一個之外形為方形。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些儲存凹槽之每一個之外形為圓形。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些儲存凹槽之每一個之外形為六邊形。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更包括一絕緣固化膠、絕緣膏或絕緣泥,其設置於該熱源旁之該晶片本體上的小零件上,且位於該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與該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之周圍以包覆起來。
綜上所述,本創作所揭露之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能夠達到以下功效: 1. 降低因為零件電路導電而造成高導熱係數材料層組裝時的漏電風險; 2. 解決3D TSV封裝技術的內部封裝會使高導熱材料產生泵出(Pump out)的問題; 3. 解決高功率晶片在運作時降頻的問題; 4. 解決超頻時溫度過高的問題; 5. 解決重複性測試時散熱不穩定的問題;以及 6. 提昇高導熱係數材料實際運用上的可靠度。
底下藉由具體實施例詳加說明,當更容易瞭解本創作之目的、技術內容、特點及其所達成之功效。
為能解決現有散熱結構漏電且散熱不足的問題,與3D TSV封裝技術的內部封裝的問題會使高導熱材料產生泵出(Pump out)現象,創作人經過多年的研究及開發,據以改善現有產品的詬病,後續將詳細介紹本創作如何以一種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來達到最有效率的功能訴求。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四圖、第十圖至第十一圖,第一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立體示意圖。第二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立體分解示意圖。第三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剖視圖。第四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之第一實施態樣圖。第十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結構之實施方法之一示意圖。第十一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結構之實施方法之另一示意圖。如圖所示,在本創作實施例中,熱源120為一晶片或金屬蓋(Lid)或集成散熱器(IHS)。然而,在晶片本體110表面通常可能會一些因為內部電子零件而引起的漏電情況,本創作實施例提出一個解決方案能夠有效解決漏電問題。以下將進一步說明。本創作之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100尤適用於對晶片本體110上之熱源120進行散熱。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100包括絕緣膜片層130、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150、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160與散熱器170。絕緣膜片層130之中央區域為一膜片開口130A,該絕緣膜片層130設置於該熱源120之上面,並且絕緣膜片層130之邊緣具有至少一裝設孔,以進行裝設或對位,如第十一圖所示,並且絕緣膜片層130可以在其它實施例中改變形狀,做相對位置的貼裝孔,其中絕緣膜片層130可以是橡膠海綿、泡棉、防火材料或可壓縮性材料。此外,如第十圖所示,絕緣膜片層130之邊緣(靠近熱源120之極性位置)具有一個膜片斜角130B做為辨識,以進行辨識安裝方向,並具備拉手,以進行撕下此絕緣膜片層的施開著力點。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其本體貼近於該熱源120且位於該晶片本體110之上面,其中該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設置於該膜片開口130A,並且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可以是液態金屬層,但不以此作為限制。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150,其設置於該絕緣膜片層130之上面,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150之中央區域為一第一開口150A,其中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150之兩側面具有黏性,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150可以是橡膠海綿、泡棉、防火材料或可壓縮性材料,但不以此作為限制。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160,其設置於該絕緣膜片層130之下面,該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160之中央區域為一第二開口160A,其中該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160之兩側面具有黏性,並且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160可以是橡膠海綿、泡棉、防火材料或可壓縮性材料,但不以此作為限制。散熱器170,其設置於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150之上面且黏合於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150,該散熱器170之底部具有一凸台172,且該凸台172上具有複數個儲存凹槽172A,其中該凸台172的厚度為0.1~10毫米且該儲存凹槽172A的深度為0.01~1毫米。
值得注意的是,凸台172之尺寸大小對應於該第一開口150A之尺寸大小。膜片開口130A、第一開口150A與該第二開口160A之每一邊尺寸都對應的比該熱源120之每一邊尺寸大0.1~1毫米。此外,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150由上至下為一第一背膠層151、一第一泡棉層152與一第二背膠層153所組合而成。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160由上至下為一第三背膠層161、一第二泡棉層162與一第四背膠層163所組合而成。上述之第一泡棉層152與第二泡棉層162除了本身之泡棉材料以外,也可以橡膠海綿、防火材料或可壓縮性材料製作而成。
須注意的是,挺同時參照第二圖至第七圖,第五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散熱器之第一實施態樣圖。第六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散熱器之第一實施態樣圖。第七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散熱器之第一實施態樣圖。關於本創作之散熱器170,其底部具有特殊的結構,以下將進一步說明。散熱器170之底部具有一凸台172,且該凸台172上具有複數個儲存凹槽172A,其中該凸台172的厚度為0.1~10毫米且該儲存凹槽172A的深度為0.01~1毫米。值得注意的是,凸台172之尺寸大小對應於該第一開口150A之尺寸大小。膜片開口130A、第一開口150A與該第二開口160A之每一邊尺寸都對應的比該熱源120之每一邊尺寸大0.1~1毫米。凸台172之作用可以讓多個儲存凹槽172A更貼近於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也就是在組裝或封裝時能夠更緊密接觸。如第五圖至第七圖所示,散熱器170之凸台172之該些儲存凹槽172A可以是方形、圓形、六邊形凹槽或其它多邊形外觀,但並不以此為限,只要是複數個儲存凹槽都是本創作之精神所在。例如,在本創作之第二圖之實施例中,散熱器170之該些儲存凹槽172A之每一個之外形為方形之例示性實施例,以此作為說明且在本創作實施例中的儲存凹槽172A的深度為0.01~1毫米。其餘像是六邊形(第五圖) 、圓形(第六圖)或階梯狀(第七圖)的儲存凹槽172A為同理可證。本創作實施例之散熱器170可以為鳍片式散熱器,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實作情況下,散熱器170也會使用其它固定件來與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100進行結合固定。在半導體封裝製程中,散熱器170可透過此工業用接著劑來與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來進行表面黏合。以上所揭露之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100可以防止液態金屬側漏,且本創作實施例中能夠解決解決超頻時溫度過高的問題。
再者,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100更包括絕緣固化膠180,絕緣固化膠180設置連接至散熱器170與晶片本體110之間,且位於該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150與該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160之周圍以包覆起來。絕緣固化膠180會如同一個擋牆的角色功能,可以防止液態金屬側漏。絕緣固化膠180(此為絕緣層,其也可以是絕緣膏、絕緣泥或工業用接著劑)可以是橡膠海綿、泡棉、防火材料或可壓縮性材料。進一步來說,當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超過攝氏60度(或超過45度時,另一實施例)開始融化時,因為有絕緣固化膠180之擋牆的功能,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所融化後之液態金屬會流向至儲存凹槽172A裡面,進一步來說,複數個儲存凹槽172A能夠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這些融化掉的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因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會因使用時的溫度而會產生相變化,如固態變成液態 (濃稠液態或膠狀) ,但其在相變化時其體積會有增加1.01~1.05倍之變化。所以利用水庫的特性,在晶片上的絕緣固化膠180、絕緣膏或絕緣泥使用儲量圍堵方法,讓其多餘的量儲存於所欲之處(耐高溫的泡棉層或複數個儲存凹槽172A),可期在晶片在溫度變化時有預量使用。為提高較好的散熱效率,需使用較高導熱係數的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本創作實施例防止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相變時外溢量所導致主機板短路問題,也能解決熱源發熱位置不均勻所造成的散熱不穩定現象,讓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的高導熱性能能夠發揮出來。由以上說明可知,本創作之目的在於解決高導熱介面材料(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因為無黏性或低黏度,容易發生溢流或泵出(pump out)的現象發生。
接下來,請參考第八圖與第九圖,第八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位於絕緣膜片層之下之示意圖。第九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位於絕緣膜片層之上之示意圖。在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中,可以將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位於絕緣膜片層130之下,如第八圖所示。在本創作之更一實施中,可以將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位於絕緣膜片層130之上,如第九圖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請參考第十二圖,第十二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另一實施例剖視圖。由於3D TSV封裝工藝在設計、量產、測試及供應鏈等方面還不成熟,且工藝成本較高,且 3D TSV封裝技術的內部封裝的問題會使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140產生泵出(Pump out)現象,進而影響晶片的整體效能。從第十圖可知,在透過將散熱器170底部之凸台172製作成複數個儲存凹槽172A,之後再用絕緣固化膠、絕緣膏或絕緣泥密封住或是用工業用接著劑密封住,可有效解決3D TSV封裝技術的內部封裝的問題。
綜上所述,本創作所揭露之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能夠達到以下功效: 1. 降低因為零件電路導電而造成高導熱係數材料層組裝時的漏電風險; 2. 解決3D TSV封裝技術的內部封裝會使高導熱材料產生泵出(Pump out)的問題; 3. 解決高功率晶片在運作時降頻的問題; 4. 解決超頻時溫度過高的問題; 5. 解決重複性測試時散熱不穩定的問題;以及 6. 提昇高導熱係數材料實際運用上的可靠度。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即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述之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 110:晶片本體 120:熱源 130:絕緣膜片層 130A:膜片開口 130B:膜片斜角 140: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 150: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 150A:第一開口 151:第一背膠層 152:第一泡棉層 153:第二背膠層 160: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 160A:第二開口 161:第三背膠層 162:第二泡棉層 163:第四背膠層 170:散熱器 172:凸台 172A:儲存凹槽 180:絕緣固化膠、絕緣膏或絕緣泥
第一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三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剖視圖。 第四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之第一實施態樣圖。 第五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散熱器之第一實施態樣圖。 第六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散熱器之第一實施態樣圖。 第七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散熱器之第一實施態樣圖。 第八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位於絕緣膜片層之下之示意圖。 第九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位於絕緣膜片層之上之示意圖。 第十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結構之實施方法之一示意圖。 第十一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結構之實施方法之另一示意圖。 第十二圖係為本創作的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之另一實施例剖視圖。
100: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
110:晶片本體
120:熱源
130:絕緣膜片層
130A:膜片開口
140: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
150: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
150A:第一開口
151:第一背膠層
152:第一泡棉層
153:第二背膠層
160: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
160A:第二開口
161:第三背膠層
162:第二泡棉層
163:第四背膠層
170:散熱器
172:凸台
172A:儲存凹槽

Claims (11)

  1. 一種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尤用於對一晶片本體上之一熱源進行散熱,該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包括:一絕緣膜片層,其中央區域為一膜片開口,該絕緣膜片層設置於該熱源之上面;一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其本體貼近於該熱源且位於該晶片本體之上面,其中該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設置於該膜片開口;一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其設置於該絕緣膜片層之上面,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之中央區域為一第一開口,其中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之兩側面具有黏性;一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其設置於該絕緣膜片層之下面,該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之中央區域為一第二開口,其中該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之兩側面具有黏性;一散熱器,其設置於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之上面且黏合於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該散熱器之底部具有一凸台,且該凸台上具有複數個儲存凹槽,其中該凸台的厚度為0.1~10毫米且該儲存凹槽的深度為0.01~1毫米。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凸台之尺寸大小對應於該第一開口之尺寸大小。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膜片開口、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之每一邊尺寸都對應的比該熱源之每一邊尺寸大0.1~1毫米。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絕緣膜片層之邊緣具有至少1個以上安裝對位孔位,以進行安裝或對位。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絕緣膜片層之邊緣與熱源極性位置具有一個斜角,以進行辨識安裝方向,並具備拉手,以進行撕下此絕緣膜片層的施開著力點。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由上至下為一第一背膠層、一第一泡棉層與一第二背膠層所組合而成。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由上至下為一第三背膠層、一第二泡棉層與一第四背膠層所組合而成。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些儲存凹槽之每一個之外形為方形。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些儲存凹槽之每一個之外形為圓形。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些儲存凹槽之每一個之外形為六邊形。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更包括一絕緣固化膠、絕緣膏或絕緣泥,可以是橡膠海綿、泡棉、防火材料、可壓縮性材料..等,其設置於該熱源旁之該晶片本體上的小零件上,且位於該高導熱係數熱介面材料層、該第一柔性材料複合層與該第二柔性材料複合層之周圍以包覆起來。
TW112209569U 2023-09-06 2023-09-06 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 TWM651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9569U TWM651869U (zh) 2023-09-06 2023-09-06 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9569U TWM651869U (zh) 2023-09-06 2023-09-06 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1869U true TWM651869U (zh) 2024-02-21

Family

ID=90824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9569U TWM651869U (zh) 2023-09-06 2023-09-06 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518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9618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thermal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10100612A1 (en) Liquid cooling device
WO2014117495A1 (zh) 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及芯片封装方法
CN109637983B (zh) 芯片封装
TW556469B (en) IC package with an implanted heat-dissipation fin
US20140291832A1 (en) Integrated cooling modules of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1796206B1 (ko) 그라파이트 점착제층 방열패드
TWM452595U (zh) 薄型散熱裝置與使用該薄型散熱裝置之裝置結構
WO2023071583A1 (zh) 芯片模组、电路板以及电子设备
TWM626519U (zh) 均溫散熱裝置之結構
TWM417597U (en) Structure of heat conducting body
CN111615746A (zh) 电力电子模块及制造电力电子模块的方法
TWM651869U (zh) 高導熱係數材料的防漏散熱改良結構
TWI660471B (zh) 晶片封裝
CN220895498U (zh) 高导热系数材料的防漏散热改良结构
TWI447974B (zh) Led封裝結構
US1150202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chip package module
TWM637755U (zh) 防漏散熱結構
CN218788369U (zh) 防漏散热结构
TWM629562U (zh) 防漏散熱的改良結構
US20240055417A1 (en) Electronic package structure
CN218183783U (zh) 防漏散热的改良结构
TWM574264U (zh) 水冷式固態硬碟裝置
TW202022301A (zh) 水冷式固態硬碟裝置
US20230209768A1 (en) Structure of uniform-temperatur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