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1581U - 標示結構 - Google Patents

標示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1581U
TWM651581U TW112210643U TW112210643U TWM651581U TW M651581 U TWM651581 U TW M651581U TW 112210643 U TW112210643 U TW 112210643U TW 112210643 U TW112210643 U TW 112210643U TW M651581 U TWM651581 U TW M65158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ve
area
cones
transmitting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10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祐銓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10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51581U/zh
Publication of TWM651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158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設於電子裝置上的標示結構,包括蓋板、發光元件以及反光件。蓋板具有一個透光區和一個不透光區。發光元件位於蓋板下方,且與不透光區重疊。反光件具有複數個連續的反光表面,該複數個反光表面中至少其中一個位於該透光區正下方。其中,複數個反光表面構成複數個錐面,或構成複數個半錐面,複數個錐面或複數個半錐面的高度,越接近透光區之中心越高,越接近發光元件越低。

Description

標示結構
本揭露書是有關於一種標示結構,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及其標示結構。
筆記型電腦與獨立式鍵盤都安裝有鍵盤模組。由於主機板上的各式晶片與處理器是筆記型電腦運作的主要核心,筆記型電腦上的鍵盤模組、以及機殼上的許多指示燈與發光標識,都是經由主機板進行控制。相較之下,獨立式鍵盤仰賴自身的鍵盤控制器,處理按鍵觸發時的文數字或功能鍵訊號輸出,以及獨立式鍵盤上的指示燈或發光標識。即使控制單元位在不同電路板上,筆記型電腦與獨立式鍵盤都在面臨薄型化趨勢,這意味著二者的指示燈或發光標識所採用的光學元件與光路架構,都必須不斷的更新與發展。
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設於電子裝置上的標示結構,包括蓋板、鍵盤基板、透光件以及容置結構。蓋板具有一個出光區。鍵盤基板具有一發光元件位於該出光區下方。透光件位於 該出光區與該發光元件之間。容置結構位於該出光區與該鍵盤基板之間,該容置結構具有一凹陷部以及一貫穿孔;其中該凹陷部用於容設該透光件,使該透光件與該發光元件之間具有一距離;該貫穿孔穿過該凹陷部的一底部,並且對準該發光元件;其中,該貫穿孔的深度小於該容置結構的垂直厚度,使該發光元件與該透光件具有該距離提升混光及/或霧化效果。
本說明書的另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設於電子裝置上的標示結構,包括導光板、發光元件、蓋板以及壓克力膠層。導光板具有一個出光面、一個背面和至少一個側面。其中,導光板的背面相對於出光面;導光板的側面與出光面連接;發光元件鄰接導光板的側面。蓋板位於出光面上方,且包括一個標誌透光區和一個不透光區。壓克力膠層貼附於導光板的背面,且與標誌透光區重疊。其中,壓克力膠層與導光板的背面接觸的接觸面積實質大於等於標誌透光區的面積,且小於導光板的背面面積。
本說明書的又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設於電子裝置上的標示結構,包括蓋板、發光元件以及反光件。蓋板具有一個透光區和一個不透光區。發光元件位於蓋板下方,且與不透光區重疊。反光件具有複數個連續的反光表面,複數個反光表面中至少其中一個位於該透光區正下方。其中,複數個反光表面構成複數個錐面,或構成複數個錐面與複數個半錐面,複數個錐面或該複數個半錐面的高度,越接近該透光區之中心越高,越接近該發光元件越低。於一實施 例中,複數個反光表面中最靠近透光區之中心的至少一個中心距離,小於其他反光表面與內側表面的複數個周邊距離。
根據上述,本說明書的實施例是在提供一種設於電子裝置上的標示結構,通過簡單的容置結構、均光結構或反光結構,藉以在不大幅增加電子裝置的厚度的前提下,增加發光元件之出射光的混光或霧化距離,藉以使從標示結構出射的光線產生預期的視覺效果,同時兼顧電子裝置薄型化的需求。
10:電子裝置
100:標示結構
101:蓋板
101a:出光區
101b:蓋板的下表面
101s:蓋板上表面
101O:開口
102:發光元件
103:透光件
103a:入光面
103b:出光面
104:容置結構
104a:凹陷部
104b:底部
104O:貫穿孔
104s:上表面
111:鍵盤基板
111a:按鍵電路
113:微顆粒
20:電子裝置
200:標示結構
201:蓋板
201a:標誌透光區
201b:(蓋板的)底面
201k:不透光區
201s:(蓋板的)上表面
201O:開口
202:發光元件
211:鍵盤基板
221:導光板
221a:出光面
221b:背面
221c:側面
221d:側面
222:壓克力雙面膠
222a:重疊的區域
222b:未重疊的區域
223:擴散板
30:電子裝置
300:標示結構
311:鍵盤基板
301:蓋板
301a:透光區
301b:蓋板的內側表面
301c:透光區之中心
301k:不透光區
302:發光元件
301s:蓋板的上表面
301O:開口
311s:鍵盤基板的底面
324:黏著層
331:反光件
331a-331j:反光表面
40:電子裝置
400:標示結構
431a-431j:反光表面
424:固定件
431:反光件
50:按鍵
H1:距離
H31:中心距離
H32:周邊距離
H33:周邊距離
L1:光線
L2:光線
L3:光線
L4:光線
S2:切線
Logo:預設圖案
K1:厚度
P1:間距
P2:間距
為了對本說明書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第1A圖是根據本說明書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視圖;第1B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設於電子裝置中的標示結構的剖面示意圖;第2A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設於電子裝置中的標示結構的上視圖;第2B圖係沿著第2A圖的切線S2所繪示的標示結構剖面示意圖;第3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設於電子裝置中的標示結構的剖面示意圖;以及第4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又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設於電子裝置中的標示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本說明書是提供一種設於電子裝置上的標示結構,可提供充分的混光或霧化距離,使從標示結構出射的光線產生預期的視覺效果,同時兼顧電子裝置薄型化的需求。為了對本說明書之上述實施例及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複數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
但必須注意的是,這些特定的實施案例與方法,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本新型仍可採用其他特徵、元件、方法及參數來加以實施。較佳實施例的提出,僅係用以例示本新型的技術特徵,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的申請專利範圍。該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可根據以下說明書的描述,在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範圍內,作均等的修飾與變化。在不同實施例與圖式之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元件符號加以表示。
請參照第1A與1B圖,第1A圖是根據本說明書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剖視圖,第1B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設於電子裝置10中的標示結構100的剖面示意圖。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可以是包含一種電腦鍵盤;電子裝置10可以是筆記型電腦或是獨立式鍵盤,或任何配置有鍵盤模組或按鍵模組的裝置。但標示結構100的應用並不以此為限。任何具有可以在其表面提供發光標示圖案或符號的固定 式或可攜式電子裝置或其周邊設備都未超出本案所述電子裝置10的精神範圍。
電子裝置10包括一或多個按鍵50、鍵盤基板111與標示結構100。鍵盤基板111具有按鍵電路111a可隨按鍵50被按壓時觸發而產生按鍵訊號。按鍵50具有鍵帽(未標示)和升降機構(未標示),升降機構可以是剪刀式、蝴蝶式等低行程支架架構,或是高行程的機械式按鍵軸體。一併參考第1A、1B、2A、2B、3、4圖,電子裝置10上可以選擇性的包含標示結構100/200/300/400其中之一或是任意組合位在按鍵50一側。第1A圖的標示結構100/200/300/400僅為例示,各實施例標示結構100/200/300/400的個別詳細結構,請分別參考第1B、2A、2B、3、4圖。第1B、2A、2B、3、4圖的發光元件102/202/302電性連接第1A、1B、2A、2B、3、4圖中的按鍵電路111a,標示結構100/200/300/400不與按鍵50重疊。
標示結構100包括蓋板101、發光元件102、透光件103以及容置結構104。蓋板101可以是設置於電子裝置10外部的外殼、護板或其他板件,其具有一個出光區101a。例如在本實施例中,蓋板101可以是電腦鍵盤的外蓋。出光區101a包括從電腦鍵盤的外蓋(蓋板101)上表面101s沿垂直方向(例如,Z軸方向)向下延伸的開口101O。
發光元件102位於蓋板101下方,且與出光區101a對應。例如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02可以是設於鍵盤基板111之上的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元 件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元件。在本實施例中,鍵盤基板111位於蓋板101下方板,且沿垂直方向(例如,Z軸方向)與蓋板101重疊。發光元件102可以是一種微發光二極體(MicroLED),與位於鍵盤基板111表面的按鍵電路111a電性連接;且發光元件102沿垂直方向(例如,Z軸方向)與蓋板101的出光區101a重疊。
透光件103位於蓋板101與發光元件102之間,並與出光區101a對應。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透光件103可以是一種塑膠透光件。例如在本實施例中,透光件103可以是一種由可透光的矽橡膠製成的橡膠粒(rubber dome),其包括一個面對發光元件102的入光面103a和一個面對蓋板101出光區101a的出光面103b。且塑膠透光件103之中較佳還包括複數個可用來作為光擴散劑的二氧化矽(TiO2)微顆粒113。
容置結構104位於蓋板101與發光元件102之間,且具有一個凹陷部104a以及一個貫穿孔104O。其中,凹陷部104a用於容設透光件103,使透光件103與發光元件102之間具有一個距離H1。貫穿孔104O穿過凹陷部104a的底部104b,並且對準發光元件102。
例如在本實施例中,容置結構104可以是一種由塑膠材料(金屬或其他材料)所製成的不透光殼體或隔板,其具有面對蓋板101下表面101b的上表面104s和一個從上表面104s往靠近發光元件102方向凹陷的凹陷部104a,用以定義出一個用來容置 透光件103的凹室。貫穿孔104O穿設於凹室(凹陷部104a)的底部104b中央,使一部分底部104b鏤空,而使透光件103暴露於外,並面對位於其下方的發光元件102。
在本說明書的另一實施例中,容置結構104可以是一個直接從蓋板101的下表面101b往靠近發光元件102方向凹陷的一個殼體(未繪示),用以定義出凹室。換言之,容置結構104和蓋板101二者可以是一體成形結構,使得容置結構104和蓋板101的下表面101b之間並未保留任何距離(例如,間距P2)。
由發光元件102所發出的光線L1,穿過容置結構104的貫穿孔104O從入光面103a進入透光件103,再穿過出光面103b從蓋板101的出光區101a向外出射。由於容置結構104用於定義貫穿孔104O的側壁具有一定的厚度K1,且容置結構104的底部104b與發光元件102之間通常會保留一段間距P1,使透光件103與發光元件102之間具有距離H1。再加上容置結構104和蓋板101的下表面101b之間也會保留一段間距P2。因此,可以適當的拉長光線L1到達蓋板101出光區101a的傳播路徑,提供額外的混光或霧化距離(例如,距離H1和間距P2)。光線L1除了可以通過透光件103散射進行混光霧化外,還可以通過這些額外的混光或霧化距離充分物化混光,藉產生預期的視覺效果。
請參照第2A圖和第2B圖,第2A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設於電子裝置20中的標示結構200的上視圖。第2B圖係沿著第2A圖的切線S2所繪示的標示結構200剖 面示意圖。在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0可以是一種電腦鍵盤。標示結構200包括鍵盤基板211、導光板221、發光元件202、蓋板201以及壓克力雙面膠222。
導光板221位於鍵盤基板211上方,且具有一個出光面221a、一個背面221b和至少一個側面(例如,側面221c和221d)。其中,導光板221的背面221b相對於出光面221a;導光板221的側面221c和221d分別與出光面221a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221可以是一種使用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光學材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聚環烯烴高分子(cycloolefin polymer,COP)聚合物所構成的光學板材。並且利用例如網版印刷技術或其他可行的方式,在導光板221的背面221b印上複數個微結構(未繪示),用來破壞光線在導光板221中的全反射路徑,使導光板221可均勻發光。導光板221的透光實質上介於85%至95%之間;較佳為92%。
發光元件202鄰接導光板的側面221c和221d。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發光元件202可以是設於鍵盤基板211之上的微發光二極體,與位於鍵盤基板211表面的按鍵電路211a電性連接。如有必要,鍵盤基板211具有一反射表面(未繪製)與壓克力雙面膠222至少局部的重疊。鍵盤基板211本身可以具有足以反射光線的上表面,或者在鍵盤基板211上表面進行噴漆或亮化處理,以便實現該反射表面於鍵盤基板211上。
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蓋板201可以是設置於電子裝置20外部的外殼、護板或其他板件。而在本實施例中,蓋板201可以是電腦鍵盤的外蓋。蓋板201位於導光板221的出光面221a上方,且包括一個標誌透光區201a和一個不透光區201k。其中,標誌透光區201a可以包括從電腦鍵盤的外蓋(蓋板201)上表面201s沿垂直方向(例如,Z軸方向)向下延伸的開口201O。
壓克力雙面膠222是具有高耐熱係數與低孔隙率的一層壓克力膠層,此壓克力膠層包含壓力敏感膠劑,疊置於導光板221的背面221b;導光板221的厚度大於壓克力膠層的厚度,且壓克力膠層在垂直方向上與標誌透光區201a重疊。在工作溫度下壓合、冷卻固定後,此壓克力膠層每100立方公釐的氣泡孔洞數量小於9.8個,使得壓克力雙面膠222透光率實質上介於85%至90之間;較佳為88%。其中,壓克力雙面膠222與導光板221的背面221b接觸的接觸面積,實質大於等於標誌透光區201a的面積,且小於導光板221的背面221b的面積。壓克力雙面膠222與標誌透光區201a對準,且二者在垂直方向(例如,Z軸方向)彼此重疊。由於貼附在導光板221表面的膠層會破壞全反射,使導光板221內光線進入膠層中,如果膠層具有氣泡或孔隙,會造成光線無謂的擴散與霧化,不利於朝向標誌透光區201a出光。選擇壓克力膠層的優點是,壓克力膠層具有較低孔隙率(低氣泡或低孔洞含量)並能耐受高溫,使得壓克力膠層在承受電子裝置20的長期運作高溫之後, 不會因此老化產生氣泡或孔隙,進而提升朝向標誌透光區201a出光的光通量和亮度。
由發光元件202所發出的光線L2,會在導光板221中進行全反射。由於貼附在導光板221表面的膠層會破壞全反射,因此光線會穿出導光板221而向下進入壓克力雙面膠222;繼而,被鍵盤基板211的反射表面所反射而朝上照射,穿過壓克力雙面膠222,再由導光板221的背面221b進入導光板221,之後再從導光板221的出光面221a穿出,並投射至蓋板201的底面201b。其中,一部分的光線L2通過朝蓋板201的標誌透光區201a向外出射,另一部分的光線L2受到不透光區201k的遮擋,藉以在蓋板201的上表面201s顯示出預設圖案Logo。為了增進預設的圖案Logo的亮度,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導光板221的出光面221a和蓋板201的底面201b之間設置一個擴散板223,並且使擴散板223與出光面221a對應(例如,沿垂直方向重疊)。
壓克力雙面膠222具有調整預設圖案Logo的均光效果。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可以通過調整壓克力雙面膠222的尺寸以及形狀來調整預設圖案Logo的亮度。
例如在本實施例中,壓克力雙面膠222可以包括與標誌透光區201a在垂直方向(例如,Z軸方向)彼此重疊的區域222a和未重疊的區域222b。藉由縮減壓克力雙面膠222的未重疊的區域222b的面積,可以使發光元件202所發出的光線L2集中入射至導光板221對準標誌透光區201a的區域,進而提高預設圖案Logo 的亮度。反之,藉由縮減壓克力雙面膠222重疊的區域222a的面積,可以使發光元件202所發出的光線L2分散入射至導光板221遠離標誌透光區201a的其他區域,進而降低預設圖案Logo的亮度。
請參照第3圖,第3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設於電子裝置30中的標示結構300的剖面示意圖。在本說明書的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30可以是一種電腦鍵盤。標示結構300包括鍵盤基板311、蓋板301、發光元件302以及反光件331。蓋板301可以是設置於電子裝置30外部的外殼、護板或其他板件。而在本實施例中,蓋板301可以是電腦鍵盤的外蓋,位於鍵盤基板311的上方。具有一個透光區301a和一個不透光區301k。其中,透光區301a可以包括從電腦鍵盤的外蓋(蓋板301)上表面301s沿垂直方向(例如,Z軸方向)向下延伸的開口301O。
發光元件302位於蓋板301的內側表面301b下方,鍵盤基板311的上方,且與不透光區301k重疊。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302可以是設於鍵盤基板311之上的微發光二極體,與位於鍵盤基板311表面的按鍵電路311a電性連接,且沿垂直方向(例如,Z軸方向)與蓋板301的不透光區301k重疊。
反光件331位於蓋板301的內側表面301b下方,具有複數個反光表面331a-331h。其中至少有一部分的反光表面(例如,反光表面331a、331b、331e和331f)與蓋板301的透光區301a重疊,且鄰接發光元件302。其中,複數個反光表面(例如,反光 表面331a或331e)中最靠近透光區301a之中心301c的至少一個中心距離H31,小於其他反光表面(例如,反光表面331b和331f)與蓋板301的內側表面301b的複數個周邊距離(例如,周邊距離H32和H33)。詳細而言,複數個連續的、朝向不同方向的反光表面331a-331h構成複數個錐面,或構成複數個錐面與複數個半錐面。例如反光表面331a與331e構成最高的錐面、反光表面331b與331c構成最高錐面旁的第一半錐面、反光表面331f與331g構成最高錐面旁的另一第一半錐面,反光表面331i與331d構成發光元件302旁的第二半錐面、反光表面331h與331j構成發光元件302旁的另一第二半錐面。其中,兩個第一半錐面位在最高錐面和兩個第二半錐面之間,其高度最高錐面高於第一半錐面,第一半錐面又高於第二半錐面;換言之,錐面或半錐面的高度,越接近透光區301a之中心301c越高,越接近發光元件302越低。該複數個錐面或該複數個半錐面的高度,越接近該透光區之中心越高。複數個反光表面331a-331h中多數不平行蓋板301或透光區301a,但反光表面331b、331f、331i、331j可以平行蓋板301或透光區301a。通常來說,位於透光區301a正下方的反射表面331a與331e越平行透光區301a,越能提供均勻穩定的向上照明光線,本例特殊之處在於利用不平行透光區301a的錐面或至少二個反射表面來提供光線照明透光區301a。此外,蓋板301可具有反光層反射光線至反射表面331a-331h。
在本實施例中,反光件331係一種反光塊體結構,藉由至少一個固定件(例如,黏著層324)固定於鍵盤基板311的底面311s上。其中,鍵盤基板311的底面311s面對蓋板301的內側表面301b。
由發光元件302所發出的光線L3,藉由反光表面331a-331h的反射,而投射至蓋板301的內側表面301b。其中,一部分的光線L3通過蓋板301的透光區301a(蓋板301的開口301O)向外出射,另一部分的光線L3受不透光區301k遮擋,藉此在蓋板301的上表面301s產生預期的視覺效果。而為了增進標示結構300的出光亮度,在本說明書的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蓋板301的透光區301a(開口301O)遠離反光件331的外側設置一個擴散板223,並且使擴散板223與透光區301a對應(例如,沿垂直方向重疊)。
請參照第4圖,第4圖係根據本說明書的又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設於電子裝置40中的標示結構400的剖面示意圖。標示結構400的結構大致與第3圖的標示結構300類似,差別在於標示結構400中反光件431的結構有所不同。
例如在本實施例中,反光件431可以是一種片體彎折而成的反光摺片,位於蓋板301的內側表面301b下方,並藉由複數個固定件424(例如,卡勾、固定釘、螺鎖件或上述之任意組合)固定於鍵盤基板311的底面311s上。反光件431具有複數個反光表面431a-431j。由發光元件302所發出的光線L4,藉由反光表面 431a-431j的反射,而投射至蓋板301的內側表面301b。其中,一部分的光線L4通過蓋板301的透光區301a(蓋板301的開口301O)向外出射,另一部分的光線L4受到不透光區301k的遮擋,藉此在蓋板301的上表面301s產生預期的視覺效果。與第3圖實施例類似,複數個反光表面431a-431j構成複數個錐面,該複數個錐面的高度,越接近透光區301a之中心301c越高,越接近發光元件302越低。
根據上述,本說明書的實施例是在提供一種設於電子裝置上的標示結構,通過簡單的容置結構、均光結構或反光結構,藉以在不大幅增加電子裝置的厚度的前提下,增加發光元件之出射光的混光或霧化距離,藉以產生預期的視覺效果,並且兼顧電子裝置的薄型化需求。
雖然本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該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30:電子裝置
300:標示結構
311:鍵盤基板
301:蓋板
301a:透光區
301b:蓋板的內側表面
301c:透光區之中心
301k:不透光區
302:發光元件
301s蓋板的上表面
301O:開口
311s:鍵盤基板的底面
324:黏著層
331:反光件
331a-331j:反光表面
H31:中心距離
H32:周邊距離
H33:周邊距離
L3:光線

Claims (10)

  1. 一種標示結構,設於一電子裝置上,包括:一蓋板,具有一透光區和一不透光區;一發光元件,位於該蓋板下方,且與該不透光區重疊;以及一反光件,具有複數個連續的反光表面,該複數個反光表面中至少其中一個位於該透光區正下方;其中,該複數個反光表面構成複數個錐面,或構成複數個錐面與複數個半錐面,該複數個錐面或該複數個半錐面的高度,越接近該透光區之中心越高,越接近該發光元件越低。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標示結構,其中該複數個反光表面中最靠近該透光區之一中心的至少一中心距離,小於複數個反光表面其他者與該蓋板的一內側表面的複數個周邊距離。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標示結構,更包括一擴散片,位於該蓋板遠離該反光件的一外側,並與該透光區對應。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標示結構,其中該反光件係一反光塊體結構,或是由片體彎折而成的一反光摺片。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標示結構,其中該複數個反光表面至少其中二個不平行該透光區。
  6. 一種標示結構,設於一電子裝置上,包括: 一蓋板,具有一透光區和一不透光區;一發光元件,位於該蓋板下方,且與該不透光區重疊;以及一反光件,具有複數個連續的反光表面,該複數個反光表面中至少其中一個位於該透光區正下方;其中,該複數個反光表面構成複數個錐面,或該複數個反光表面構成複數個錐面與複數個半錐面,該複數個錐面包含一中心錐面與至少一外圍錐面,該複數個半錐面包含一中心半錐面與至少一外圍半錐面,該中心錐面的高度大於該至少一外圍錐面的高度,該中心半錐面的高度大於該至少一外圍半錐面的高度。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標示結構,其中該複數個反光表面中最靠近該透光區之一中心的至少一中心距離,小於複數個反光表面其他者與該蓋板的一內側表面的複數個周邊距離。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標示結構,更包括一擴散片,位於該蓋板遠離該反光件的一外側,並與該透光區對應。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標示結構,其中該反光件係一反光塊體結構,或是由片體彎折而成的一反光摺片。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標示結構,其中該複數個反光表面至少其中二個不平行該透光區。
TW112210643U 2023-07-28 2023-07-28 標示結構 TWM651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10643U TWM651581U (zh) 2023-07-28 2023-07-28 標示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10643U TWM651581U (zh) 2023-07-28 2023-07-28 標示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1581U true TWM651581U (zh) 2024-02-11

Family

ID=90823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10643U TWM651581U (zh) 2023-07-28 2023-07-28 標示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515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10470B1 (ko) 휴대용 물품의 정보 디스플레이 소자용 배면광 장치
JP4750831B2 (ja) 導光板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US8118470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EP2664979A1 (en) Illumination module and illuminated keyboard having the same
JP2008282825A6 (ja) 導光板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US7740388B2 (en) Optical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20060221632A1 (en) Signboard using LED light source
US20090016067A1 (en) Optical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JP2010244508A (ja) 発光キーボード
JP2003084140A (ja) 面状光源ユニット
JPH10199316A (ja) 面光源装置
KR20060076220A (ko) 백라이트 시스템
JP2007054481A (ja) 装飾装置及び遊技機
JP3506021B2 (ja) 面照明装置及びこの面照明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8299116A (ja) 機器
JP2004356028A (ja) 押釦スイッチ装置
JP2011113695A (ja) イルミネーション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321331B (en) Keyboard with backlight function
JPH11224519A (ja) 面光源装置
TWM651581U (zh) 標示結構
TWM651580U (zh) 標示結構
TWM648646U (zh) 電子裝置
TWI835522B (zh) 標示結構
US20040174331A1 (en) Backlight module for a data input device
JP3680903B2 (ja) 面光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