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0747U - 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 - Google Patents
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50747U TWM650747U TW112208393U TW112208393U TWM650747U TW M650747 U TWM650747 U TW M650747U TW 112208393 U TW112208393 U TW 112208393U TW 112208393 U TW112208393 U TW 112208393U TW M650747 U TWM650747 U TW M650747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
- tool head
- tool
- socket
- fuselag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包括機身與工具頭,機身具有一插口且內部設置一馬達,馬達的馬達軸具有一非圓桿的驅動部,於驅動部套設一可沿軸向復位的連結頭,連結頭的周圍具有複數個外凸條;工具頭具有一插座,以插座可拆卸地插入機身的插口固定,插座內具有一套合連結頭的連接筒,連接筒的內壁具有複數個內凸條;當將工具頭結合於機身時,由於連結頭可內縮,因此即使內凸條、外凸條在軸向上相碰,也不妨礙工具頭結合於機身,且後續一旦馬達軸帶動連結頭轉動,連結頭即能落入連接筒內,達到無需對位即可將工具頭的連接筒連結於馬達軸的效果。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與電動工具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工具頭內的連接筒於任何旋轉角度都能順利連結於機身馬達軸的電動工具。
習知的電動工具係於槍型的機身設有馬達及傳動構造,再於機身的前端以螺鎖或扣合的方式可拆卸地連結一工具頭,藉由機身的傳動構造驅動工具頭內的傳動構造,使工具頭的作用端產生旋轉或者往復移動的功能,因此能用於加工物品或者螺鎖物件。
上述現有的電動工具雖能提供不同的使用功能,但由於機身內的馬達與工具頭內分別具有的聯軸元件於連結時,因其構造係凹凸配合的設計,如此一來需要將兩者凹凸配合的部分正確對位,才能使工具頭順利地安裝於機身。然而,這樣的聯軸元件的配合方式,會使得工具頭結合於機身的過程因需要預先對位的操作而較為費時,無法方便且快速地將工具頭連結於機身。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動工具,於機身的馬達軸設有可沿軸向復位的連結頭,使工具頭內的連接筒無論處於何種旋轉角度,都能在工具頭結合於機身的過程中,順利地與機身內的馬達軸連結。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包括一機身以及一可拆卸地結合於該機身的工具頭。該機身包括一機身外殼,該機身外殼具有方向相反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機身外殼於該第一端具有一插口;於該機身外殼內設置一馬達,該馬達具有一馬達本體以及一穿置於該馬達本體的馬達軸,該馬達軸沿一旋轉軸旋轉,且該馬達軸穿出該馬達本體的部分具有一非圓形的驅動部;於該驅動部可滑動地套設一連結頭,於該連結頭的周圍以環繞該旋轉軸的排列方式設有複數個外凸條;該驅動部的自由端具有一擋止件,用以擋止該連結頭;該驅動部的周圍具有一彈簧,該彈簧頂推該連結頭抵靠於該擋止件。
該工具頭包括一工具頭外殼,該工具頭外殼朝向該機身的一側連接一插座,該插座可拆卸地插入該插口固定,該插座具有一筒部;於該工具頭外殼內設置一傳動構造;該傳動構造耦合一露出該工具頭外殼的作用端,該傳動構造具有一連接筒,該連接筒可轉動地設於該筒部內;該連接筒套合該連結頭且於該連接筒的內壁以環繞該旋轉軸的排列方式設有複數個內凸條,該些內凸條與該些外凸條在以該旋轉軸為中心的旋轉方向上卡合。
本創作之效果在於,工具頭以其插座插入機身的插口的結合過程中,由於連結頭可沿著馬達軸的軸向內縮,因此即使工具頭的連接筒的內凸條與機身的連結頭的外凸條恰好在馬達軸的軸向上相對,也不會妨礙工具頭沿該馬達軸的軸向插入機身的插口,且在後續馬達以馬達軸帶動連結頭轉動時,一旦各外凸條能進入相鄰的二內凸條之間,即可使連結頭回復原位而落入連接筒內。如此,將工具頭結合於機身時,
無論工具頭內的連接筒處於任何的旋轉角度都能與連結頭結合,達到不需要正確對位即可快速地將工具頭可拆卸地結合於機身的功效。
100: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
10:機身
11:彈簧
12:機身外殼
121:插口
122:撥桿口
12A:半殼體
13:C型扣
14:馬達
141:馬達本體
142:馬達軸
1421:驅動部
1422:扣槽
143:擋止件
15:轉環座
151:周壁
152:底板
153:軸孔
154:轉環容納部
155:末端容納部
156:C型扣槽
157:周側開口
158:定位凹部
16:轉環
161:轉柄
17:限位塊
171:限位面
18:撥桿元件
181:擋板
182:撥桿
183:勾臂
184:彈片槽
185:彈片
186:凸部
19:連結頭
191:外凸條
192:第一漸尖部
20:工具頭
22:工具頭外殼
221:作用端穿孔
24:插座
241:筒部
242:末端
25:扣塊
26:傳動構造
27:作用端
28:連接筒
281:內凸條
282:第二漸尖部
A:機電部
A1:第一端
A2:第二端
B:握柄部
B1:扳機口
C:電池包
C1:扳機
L:轉動軸
L1:第一轉向
L2:第二轉向
圖1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A為本創作上述較佳實施例拆卸工具頭之分解圖。
圖2B為圖2A中標示2B處的放大圖。
圖3為本創作上述較佳實施例的機身的前視圖。
圖4A為本創作上述較佳實施例的機身的分解圖。
圖4B為圖4A中之馬達的分解圖。
圖5為圖4A中的轉環、撥桿元件與扣塊另一角度的分解圖。
圖6為圖1將機身的撥桿向第二轉向轉至釋放工具頭狀態的俯視圖。
圖7為圖6的7-7方向的剖視圖。
圖8A為圖6的8A-8A方向的剖面圖。
圖8B為圖8A的撥桿向第一轉向轉至鎖定工具頭狀態的剖面圖。
圖8C為再將圖8B的撥桿向第一轉向轉到極限位置的剖面圖。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創作,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請參圖1至圖5以及圖7所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100,包括一機身10以及一可拆卸的結合於機身10的工具頭20,其中:
機身10包括一機身外殼12、一馬達14,以及一轉環16。機身外殼12係以二對半的半殼體12A結合而成,並且包括一機電部A以及一連接於機電部A的握柄部B。機身外殼12於機電部A具有方向相反的一第一端A1以及一第二端A2,第一端A1為機電部A靠近工具頭20的一端,第二端A2為機電部A遠離工具頭20的另一端,機身外殼12於機電部A的第一端A1具有一插口121,並且於周圍靠近第一端A1的一側具有一撥桿口122。握柄部B一端連接於機電部A,於握柄部B接鄰機電部A且朝向第一端A1方向的一側具有一扳機口B1。
馬達14設置於機身外殼12的機電部A內,且位於機電部A內位置較靠近第二端A2的一側,馬達14具有一馬達本體141,於馬達本體141的軸心位置穿置一馬達軸142,馬達軸142沿一轉動軸L旋轉,馬達軸142向第一端A1的方向穿出馬達本體141的部分具有一非圓桿的驅動部1421,驅動部1421的自由端具有一擋止件143。具體而言,係於驅動部1421自由端的周面形成一扣槽1422,擋止件143係C型扣且嵌套於扣槽1422定位;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用結合於驅動部1421自由端的插銷取代C型扣作為所述的擋止件。於馬達軸142的驅動部1421以可沿馬達軸142的軸向滑動的方式套設一連結頭19,由於驅動部1421是非圓桿的形狀,因此可滑動地套設於驅動部1421的連結頭19無法相對驅動部1421旋轉,僅能沿馬達軸142的軸向滑動且被擋止於擋止件143。
連結頭19的周圍以環繞旋轉軸L的排列方式設有複數個外凸條191,各外凸條191係沿馬達軸142的軸向延伸的直條體,各外凸條191靠近第一端A1的端部形成一第一漸尖部192,在本較佳實施例中的各第一漸尖部192的自由端係平面。驅動部1421的周圍具有一彈簧11;具體而言,彈簧11係壓縮彈簧並套設於驅動部1421的周圍,彈簧11
靠近第一端A1的部分抵靠於連結頭19,彈簧11靠近第二端A2的部分抵靠於馬達本體141。當連結頭19受外力施壓而向第二端A2的方向滑動時,彈簧11受連結頭19壓縮而產生回復力,使彈簧11後續可用以推動連結頭19向其可抵靠於擋止件143的位置復位。為了驅動馬達14運作,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100於握柄部B未連接機電部A的另一端可拆卸的結合一電池包C,並於扳機口B1處穿置一分別與馬達14、電池包C電連接的扳機C1;當按壓扳機C1時係由電池包C提供電源而啟動馬達14運作。
請參看圖1至圖5所示,轉環16設置於機身外殼12的機電部A內,且位於機電部A內位置較靠近第一端A1的一側,轉環16係沿轉動軸L的方向定位於機身外殼12內的圓環體,轉環16能以該轉動軸L為旋轉中心旋轉,且馬達14的驅動部1421穿過轉環16的中心;於轉環16的內緣連接複數個環繞且間隔排列的限位塊17;轉環16耦接一撥桿182,撥桿182穿於機身外殼12的撥桿口122,且撥桿182可以轉動軸L為旋轉中心朝一第一轉向L1或一第二轉向L2移動。
請參看圖2A、圖2B及圖6至圖8A所示,該工具頭20包括一工具頭外殼22、一插座24,以及一傳動構造26。工具頭外殼22係殼體並且於前端具有一作用端穿孔221。插座24連接於工具頭外殼22外殼朝向機身10的一側,以插座24插入機身10的機電部A的插口121。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插座24係非圓形的形狀且與機身10的插口121形狀相符。插座24具有一筒部241,筒部241穿過轉環16的中間,且筒部241朝第二端A2方向穿越轉環16的一端具有一末端242,於末端242的周圍連接複數個環繞且間隔排列的扣塊25。
傳動構造26設置於工具頭外殼22內,傳動構造26耦合一作用端27。在本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的作用端27係套筒插桿,且作用端27樞穿作用端穿孔221而露出工具頭外殼22。傳動構造26於方向相反於作用端27的另一端具有一連接筒28,連接筒28係可轉動地設於筒部241內,且連接筒28套合於連結頭19的周圍,於連接筒28的內壁以環繞旋轉軸L的排列方式設有複數個內凸條281,各內凸條281靠近第二端A2的端部形成一第二漸尖部282,在本較佳實施例中的各第二漸尖部282的自由端係平面,該些內凸條281與該些外凸條191在以該旋轉軸L為中心的旋轉方向上卡合。如此,使馬達14運作時能透過連結頭19與筒部241的連結,傳動至傳動構造26而能驅動作用端27旋轉運作。
當工具頭20以插座24插入機身10的插口121的方式,將工具頭20可拆卸地結合於機身10的過程中,由於連結頭19可沿著馬達軸142的軸向滑動而朝第二端A2的方向內縮,因此即使工具頭20的內凸條281與機身10的外凸條191恰好在馬達軸142的軸向上相對,也不會妨礙工具頭20插入插口121而結合於機身10。且當工具頭20結合於機身10時,若連結頭19已受工具頭20的內凸條281壓迫,使連結頭19處於向第二端A2的方向退縮的狀態時,後續一旦馬達14啟動,使馬達軸142帶動連結頭19轉動,只要各外凸條191轉動至相鄰的任二內凸條281之間,連結頭19就會被彈簧11推動回復原位而落入連接筒28內。藉此,可達到將工具頭20結合於機身10時,無論連接筒28處於任何旋轉角度,都能將工具頭20的傳動構造26連結於馬達軸142的效果。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各外凸條191具有的第一漸尖部192係配合各內凸條281具有的第二漸尖部282,在工具頭20以插座24插入機身10的插口121內結合的過程中,只要第二漸尖部282與第一漸尖部
192在旋轉方向上有錯開,就能產生導引連接筒28套入連結頭19的效果。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若將各第一漸尖部192以及各第二漸尖部282的自由端都改設為尖端,這時無論連接筒28處於任何旋轉角度,都能因第一漸尖部192、第二漸尖部282之間相對產生的導引效果而順利套入連結頭19。過程中即使連結頭19有受到軸向的壓力,也能以彈簧11產生緩衝的效果。此外,由於上述的連結頭19可沿著馬達軸142內縮,因此單靠連結頭19可內縮的設計,即具有不妨礙工具頭20與機身10結合時因內凸條281、外凸條191在軸向上對碰而產生阻礙的效果。因此,在本較佳實施例中,亦可不於各外凸條191形成所述的第一漸尖部192,以及/或者亦可不於各內凸條281形成所述的第二漸尖部282,同樣能將工具頭20快速且確實地連結於馬達軸142。
請參看圖1、圖2A、圖2B及圖8B所示,在上述工具頭20已結合於機身10定位的使用狀態下,連接於轉環16內緣的該些限位塊17係位於限制工具頭20的該些扣塊25的位置。意即該些扣塊25於轉動軸L的延伸方向上與該些限位塊17至少部分重疊,各限位塊17限制各扣塊25無法往第一端A1的方向移動,從而將工具頭20固定於機身10。由於係以複數個限位塊17固定複數個扣塊25,鎖定工具頭20的接觸位置不僅限於工具頭20的一側,此種固定限制位置較多的設計使鎖定工具頭20的力量較為平衡,能更穩定的將工具頭20固定於機身10。
請參看圖8A至圖8C所示,上述較佳實施例的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100,當使用者撥動撥桿182向第一轉向L1移動時,可帶動該些限位塊17移動至限制該些扣塊25的位置,將工具頭20鎖定於機身10固定。反之,請參看圖2A、圖2B、圖3所示,需要將工具頭20由機身10拆卸下來時,則是推動或撥動撥桿182向第二轉向L2移動,可帶動該
些限位塊17釋放該些扣塊25,即該些限位塊17與該些扣塊25於轉動軸L的延伸方向上錯開,這時可將機身10的插座24抽出機身10的插口121,使工具頭20脫離機身10。當工具頭20脫離10後,可將另一具有不同功能作用端27的工具頭20裝入機身10的插口121。
請參看圖1、圖2A、圖2B所示,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的機身外殼12形狀為槍型;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整個機身外殼12亦可由上述較佳實施例的槍型改為直桿型,這時機身外殼12不具有握柄部B,扳機C1改為設於機身外殼12的按鈕,電池包C直接設於機身外殼12內。此外,各種具有不同功能作用端27的工具頭20具有同樣的插座24、筒部241及該些扣塊25,且傳動構造26的連接筒28也是可轉動的設於筒部241內,使本創作經由於機身10結合不同的工具頭20可發揮不同的功能。上述將工具頭20結合於機身10時,由於連結頭19係受壓後可退縮的構造,因此無論連接筒28處於任何旋轉角度,連接筒28都能在工具頭20結合於機身10後順利套入連結頭19的設計,除了能應用於本較佳實施例的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100以外,亦可應用於工具頭以扣合或螺鎖等手段可拆卸地結合於機身的其他電動工具。
請參看圖2A至圖5所示,於機身10內可旋轉的設置轉環16的構造,係於機身外殼12內固定一轉環座15,轉環座15位於插口121與馬達14之間。轉環座15具有一圓環狀的周壁151以及一連接於轉環座15朝向第二端A2方向一端的底板152,周壁151的軸心與轉動軸L重合。底板152的中間具有一軸孔153,馬達14的馬達軸142穿過軸孔153,使連結頭19位於向第一端A1的方向超越轉環16的位置。周壁151內具有一轉環容納部154以及一末端容納部155,轉環容納部154的直徑長度大於末端容納部155的直徑長度。轉環16可轉動的耦合於轉環容納部154,工具
頭20的筒部241的末端242伸抵末端容納部155,使該些扣塊25也位於末端容納部155內。
於周壁151的內周面朝向第一端A1方向的一側具有一C型扣槽156,於C型扣槽156嵌設一C型扣13,C型扣13將轉環16於轉環容納部154內。周壁151朝向撥桿口122的一側具有一周側開口157,周側開口157的內、外兩側分別與轉環容納部154、撥桿口122相通,於周壁151外側接鄰周側開口157處具有多個連續設置且環繞轉動軸L排列的定位凹部158。轉環16朝向周側開口157的一側具有一轉柄161。於周壁151的周圍可滑動的設有一撥桿元件18,撥桿元件18具有一擋板181,撥桿元件18遮蔽於撥桿口122的內側,上述的撥桿182連接於擋板181的外側,擋板181的內側連接一對勾臂183,該對勾臂183扣合轉環16的轉柄161,配合該些定位凹部158於擋板181的內側具有一彈片槽184,於彈片槽184設置一彈片185,彈片185具有一凸部186,以凸部186抵觸於其中一定位凹部158,定位撥桿元件18向第一轉向L1或第二轉向L2轉動的位置。
為進一步加強該些限位塊17抵觸鎖定該些扣塊25的壓力,或提供可調整該些限位塊17抵觸鎖定該些扣塊25的力量之功能,請參看圖5所示,於該些限位塊17朝向第二端A2的一側分別具有一限位面171。各限位面171為朝向第二轉向L2的一側相較於朝向第一轉向L1的另一側向第二端A2的方向更為凸出的傾斜面。請參看圖2A、圖2B及圖7至圖8C所示,當轉環16往第一轉向L1方向移動的距離越大,使各限位面171向第二端A2凸出越多的部分與各扣塊25接觸且重疊的部分越多、越深,能使該些限位塊17能將工具頭20的該些扣塊25往第二端A2的方向拉動,以更強的力量將工具頭20鎖定於機身10。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創作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100: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
10:機身
12:機身外殼
121:插口
122:撥桿口
1421:驅動部
19:連結頭
191:外凸條
192:第一漸尖部
16:轉環
17:限位塊
182:撥桿
20:工具頭
22:工具頭外殼
24:插座
241:筒部
242:末端
25:扣塊
27:作用端
28:連接筒
A1:第一端
A2:第二端
B:握柄部
B1:扳機口
C1:扳機
Claims (7)
- 一種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包括: 一機身,包括一機身外殼,該機身外殼具有方向相反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機身外殼於該第一端具有一插口;於該機身外殼內設置一馬達,該馬達具有一馬達本體以及一穿置於該馬達本體的馬達軸,該馬達軸沿一旋轉軸旋轉,且該馬達軸穿出該馬達本體的部分具有一非圓形的驅動部;於該驅動部可滑動地套設一連結頭,於該連結頭的周圍以環繞該旋轉軸的排列方式設有複數個外凸條;該驅動部的自由端具有一擋止件,用以擋止該連結頭;該驅動部的周圍具有一彈簧,該彈簧頂推該連結頭抵靠於該擋止件;以及 一工具頭,包括一工具頭外殼,該工具頭外殼朝向該機身的一側連接一插座,該插座可拆卸地插入該插口固定,該插座具有一筒部;於該工具頭外殼內設置一傳動構造;該傳動構造耦合一露出該工具頭外殼的作用端,該傳動構造具有一連接筒,該連接筒可轉動地設於該筒部內;該連接筒套合該連結頭且於該連接筒的內壁以環繞該旋轉軸的排列方式設有複數個內凸條,該些內凸條與該些外凸條在以該旋轉軸為中心的旋轉方向上卡合。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其中各該外凸條靠近該第一端的端部形成一第一漸尖部。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其中各該內凸條靠近該第二端的端部形成一第二漸尖部。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其中各該第一漸尖部的自由端係平面,各該第二漸尖部的自由端係平面。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其中各該第一漸尖部的自由端係尖端,各該第二漸尖部的自由端係尖端。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其中該彈簧係壓縮彈簧且套設於該驅動部的周圍,該彈簧靠近該第一端的部分抵靠於該連結頭,該彈簧靠近該第二端的部分抵靠於該馬達本體。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其中該驅動部的自由端的周面形成一扣槽,該擋止件係C型扣,且該擋止件嵌套於該扣槽定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208393U TWM650747U (zh) | 2023-08-09 | 2023-08-09 | 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2208393U TWM650747U (zh) | 2023-08-09 | 2023-08-09 | 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50747U true TWM650747U (zh) | 2024-01-21 |
Family
ID=90456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208393U TWM650747U (zh) | 2023-08-09 | 2023-08-09 | 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50747U (zh) |
-
2023
- 2023-08-09 TW TW112208393U patent/TWM650747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781085A (en) | Locking socket wrench extension | |
TWI725573B (zh) | 擺頭工具 | |
TW201634189A (zh) | 多種操作角度之扳手 | |
JP5784975B2 (ja) | 歯科用ハンドピース | |
CN106981778B (zh) | 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TWM650747U (zh) | 可拆卸工具頭的電動工具 | |
US7237457B2 (en) | Screw feeder adapter for a power screwdriver | |
US20050246901A1 (en) | Reciprocating power tool | |
JP3830799B2 (ja) | 電動工具と電動工具のための電源接続装置 | |
US20220388132A1 (en) | Wrench | |
TWM646175U (zh) | 可換頭的電動工具 | |
CN209799588U (zh) | 一种锁芯的连接结构、锁芯结构及锁具 | |
CN220741021U (zh) | 可换头的电动工具 | |
JP3210263U (ja) | クイックリリース・コネクタ | |
CA2547071C (en) | Screw feeder adapter for a power screwdriver | |
CN108262711B (zh) | 可调式扳手 | |
CN211511679U (zh) | 用于清洁工具的手杆转动定位结构 | |
TWI529040B (zh) | Quickly adjust and fix the head angle of the pneumatic tool | |
JP6707720B2 (ja) | ハンドル装置及び穿孔機 | |
TW201334923A (zh) | 具對接轉向握柄結構之扳手 | |
TWI834549B (zh) | 握把可轉向之手工具 | |
TWI827072B (zh) | 可快速退出工具頭之扳手 | |
CN221270995U (zh) | 旋转手工具 | |
KR20120008217U (ko) | 에어 커플러 | |
TW201827178A (zh) | 快拆接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