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2711B - 可调式扳手 - Google Patents

可调式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2711B
CN108262711B CN201710002105.4A CN201710002105A CN108262711B CN 108262711 B CN108262711 B CN 108262711B CN 201710002105 A CN201710002105 A CN 201710002105A CN 108262711 B CN108262711 B CN 1082627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base
pivot
hole
ratch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21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62711A (zh
Inventor
王伟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021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627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62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2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62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2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25B23/0007Connections or joints between tool parts
    • B25B23/0028Angular adjustment means between tool head and handl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扳手,包括第一臂和以可旋转关系与第一臂相互组接的棘轮组件,其中棘轮组件包括换向部件和推动部件;该棘轮组件被配置为:当换向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推动部件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使第一臂转动;当换向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推动部件能够在第二方向上使第一臂转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为反方向。通过棘轮组件对第一臂提供扭力,使得第一臂具有类似单向离合器的功能。该可调式扳手还包括第二臂,通过调节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的角度,可切换成扳手型态或螺丝起子型态。

Description

可调式扳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扳手。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调式扳手通常为一体成型的L型,包括长臂和短臂,一般长臂和短臂形成90°的夹角。但由于长臂和短臂之间通过销轴连接,使得长臂和短臂之间的夹角不能调节,因而不能维持特定角度下的使用,限制了该扳手的应用范畴。
还有一些利用枢轴将长臂和短臂连接在一起的可调式扳手,其长臂和短臂的角度可以随意变动。然而,现有的具有换向功能的可调式扳手,为了保证足够的扭力,通常体积比较大,因而不方便在活动空间较小的地方运动,而为了减小体积,又会使扳手扭力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整扳动件与握柄之间的角度,并且同时缩小整体体积及保持足够扭力的可调式扳手。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调式扳手,包括第一臂和以可旋转关系与第一臂相互组接的棘轮组件,其中棘轮组件包括换向部件和推动部件;
棘轮组件被配置为:当换向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推动部件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使第一臂转动;当换向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推动部件能够在第二方向上使第一臂转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为反方向。进一步地,可调式扳手还包括第二臂,第二臂以可旋转关系与棘轮组件相互组接;棘轮组件能够以第一旋转轴向作为轴心而相对于第二臂转动,第一臂能够以第二旋转轴向作为轴心而相对于棘轮组件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第一旋转轴向垂直于第二旋转轴向。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棘轮组件还包括:
第一基座,第一基座具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开设在第一基座的中央位置,以供第一臂贯穿于其中;
第二基座,第二基座组接在第一基座的表面,第二基座具有第二穿孔,第二穿孔开设在第二基座的中央位置,以供第一臂贯穿于其中;以及
外壳,外壳与第二臂相互组接,外壳内部可供第二基座容置于其中,并且外壳远离第二臂的另一端则与第一基座相互组接。
进一步地,第二基座具有多个弧形壁,多个弧形壁自第二基座的表面延伸而出 且围绕在第二穿孔周围,在多个弧形壁之间分别形成有滑槽,以供对应的推动部件置入于滑槽之中。
进一步地,外壳的内部形成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多个弧形壁组入于第一容置槽内,第二基座本体组入于第二容置槽内。
进一步地,外壳具有第三穿孔,第三穿孔开设在外壳的中央位置且与第一容置槽相互通连,以供第一臂贯穿于其中。
进一步地,第一容置槽的内壁形成有多个弧曲面,推动部件能够与弧曲面接触并能够在滑槽内沿弧曲面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容置槽具有多个限位槽,以供对应的换向部件置入于其中。
进一步地,当转动第一基座时,换向部件能够从其中一限位槽转至另一限位槽中,即从第一位置转至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基座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块,第二基座的底面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孔,第二基座以固定孔套接在对应的固定块上,使得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相互组接。
进一步地,多个固定块以环形排列在第一穿孔周围,固定孔的数目和形状与固定块的数目及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第一基座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长槽,以供对应的换向部件置入于其中;第二基座的底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长槽且与第一长槽相互对应,使得第一长槽与第二长槽之间形成通道,以供对应的换向部件在第一长槽与第二长槽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基座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开口开设在第二基座的外侧周围且与第二长槽相互连通,换向部件可选择地移动至露出于开口外。
进一步地,外壳的一侧分别延伸出有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部及第二部之间形成枢接槽,用以供第二臂的一端组装于其中。
进一步地,第二臂具有第一枢接孔,第一部及第二部分别具有贯穿的第二枢接孔,第一枢接孔与第二枢接孔相互对应,以供枢接组件贯穿枢接于其中。
进一步地,第一臂的一端具有枢轴部,枢轴部匹配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及第三穿孔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棘轮组件还包括:
外壳,外壳的内部从上至下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和第三容置槽;
顶盖,顶盖与外壳相互组接,顶盖的一端置于第一容置槽中,顶盖的另一端与第二臂可枢转地连接;
底座,底座与外壳相互组接,并置于第三容置槽中。
进一步地,外壳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槽和至少一个第二限位槽,以 供对应的换向部件置入于其中,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分别位于外壳上的不同高度处。
进一步地,当上下移动外壳时,换向部件的位置能够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之间变换,即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换。
进一步地,推动部件包括第一棘齿件、第二棘齿件、第一棘齿端面和第二棘齿端面;其中,第一棘齿件被安装于第一容置槽中,第二棘齿件被安装于第二容置槽中;第一棘齿端面形成于第一容置槽的下端,并能够与第一棘齿件相配合;第二棘齿端面形成于第二容置槽的上端,并能够与第二棘齿件相配合。
进一步地,当换向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棘齿件与第一棘齿端面配合,使得第一臂能够在第一方向上被带动而发生转动;当换向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棘齿件与第二棘齿端面配合,使得第一臂能够在第二方向上被带动而发生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棘齿件具有第一穿孔,第二棘齿件具有第二穿孔,底座具有第三穿孔,顶盖具有第四穿孔,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供第一臂贯穿于其中。
进一步地,顶盖的一侧分别延伸出有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部及第二部之间形成枢接槽,用以供第二臂的一端组装于其中。
进一步地,第二臂具有第一枢接孔,第一部及第二部分别具有贯穿的第二枢接孔,第一枢接孔与第二枢接孔相互对应,以供枢接组件贯穿枢接于其中。
进一步地,顶盖的另一侧延伸有嵌块,嵌块的外形与第一容置槽相匹配,嵌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槽,以供对应的换向部件置于其中。
进一步地,第一臂的一端具有枢轴部,枢轴部匹配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及第四穿孔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枢接组件为螺丝结构,第一枢接孔及第二枢接孔为螺孔结构。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枢接组件具有头部、多个卡齿及弹簧,头部设置在枢接组件的一端,多个卡齿环列设置在枢接组件的周围,弹簧的二端分别抵持在头部及多个卡齿之间,第一枢接孔及第二枢接孔的形状与多个卡齿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多个卡齿可选择地卡接在对应的第一枢接孔及第二枢接孔内,不同的卡齿使得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能够具有不同的角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臂的形状为内六角型、一字型、十字H型、十字Z型、梅花型、四角型、三翼型、翼形十字型、蛇眼型、单向螺丝型、双六角型、八角型或布里斯托型。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调式扳手还包括第二臂,第二臂与棘轮组件为一体成形。
本发明的可调式扳手通过棘轮组件能够对第一臂(在使用中通常为对工件操作的扳动件)提供足够大的扭力,使得第一臂具有类似单向离合器的功能,能够实现快速拧动。另外,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角度,例如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的角度为90°时,可作为常规的扳手型态,若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的角度为180°时,则可作为类似螺丝起子的型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式扳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式扳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棘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A及图4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式扳手的组合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图2于C-C向的动作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图2于D-D向的动作剖面图;
图7A及图7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可调式扳手的组合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枢接组件的示意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可调式扳手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可调式扳手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可调式扳手的组合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 第二臂
11 第一枢接孔
20 棘轮组件
21 第一基座
211 第一穿孔
212 第一长槽
213 固定块
22 第二基座
221 第二穿孔
222 第二长槽
223 固定孔
224 弧形壁
225 滑槽
226 开口
23 外壳
231 第一部
232 第二部
233 枢接槽
234 第二枢接孔
235 第一容置槽
236 第二容置槽
237 弧曲面
238 限位槽
239 第三穿孔
24 滚珠
25 推动部件
30 第一臂
31 枢轴部
32 扳动部
40 枢接组件
41 头部
42 卡齿
43 弹簧
50 棘轮组件
51 外壳
511 第一限位槽
512 第二限位槽
513 第一容置槽
514 第二容置槽
515 第三容置槽
516 第一棘齿端面
517 第二棘齿端面
52 第一棘齿件
521 第一穿孔
53 第二棘齿件
531 第二穿孔
54 底座
541 第三穿孔
55 顶盖
551 第一部
552 第二部
553 枢接槽
554 第二枢接孔
555 嵌块
556 球槽
557 第四穿孔
56 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所标示之X、Y、Z系相互垂直。
图1至图4B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可调式扳手,该可调式扳手包括:第一臂30、棘轮组件20及第二臂10。棘轮组件20以可旋转关系与第一臂30组接,其中棘轮组件20包括换向部件和推动部件。
其中,棘轮组件20被配置为:当换向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推动部件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使第一臂30转动;当换向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推动部件能够在第二方向上使第一臂30转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为反方向。
第二臂10以可旋转关系与棘轮组件20相互组接。棘轮组件20能够以第一旋转轴向A作为轴心而相对于第二臂10转动,第一臂30能够以第二旋转轴向B作为轴心而相对于棘轮组件2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第一旋转轴向垂直于第二旋转轴向。其中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指的是以第二旋转轴向B为轴心的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
其中,第二臂10的前端具有第一枢接孔11,用以供枢接组件40枢设于其中。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臂也可以与所述棘轮组件为一体成形。
本实施例中,换向部件为滚珠24。棘轮组件20包括第一基座21、第二基座22及外壳23,其中,第一基座21具有第一穿孔211、至少第一长槽212及至少一个固定块213,第一穿孔211开设在第一基座21的中央位置,以供第一臂30贯穿于其中。第一长槽212则开设在第一基座21的表面,以供对应的滚珠24置入滚动于其中。较佳地,可在第一基座21的第一穿孔211的相对二侧分别开设第一长槽212,使此二个第一长槽212相互对应且分别可供滚珠24置入于其中,但不以此为限。固定块213自第一基座21表面凸出,固定块213可以是圆柱体。较佳地,以四个固定块213环形排列在第一穿孔211周围,但不以此为限。
第二基座22组接在第一基座21表面,第二基座22具有第二穿孔221、至少一个第二长槽222、至少一个固定孔223及多个弧形壁224。第二穿孔221同样开设在第二基座22的中央位置,以供第一臂30贯穿于其中。第二长槽222开设在第二基座22的底面且与第一基座21的第一长槽212相互对应。固定孔223开设在第二基座22的底面且与固定块213相互对应,且固定孔223与固定块213的形状及 数目相互匹配。多个弧形壁224自第二基座22的表面延伸而出并且围绕在第二穿孔221周围,这些弧形壁224之间分别具有滑槽225,以供对应的推动部件置入于滑槽225之中。本实施例中,推动部件为滚针25,呈圆柱形,但不以此为限。另外,第二基座的外侧周围开设至少一个开口226,且开口226与第二长槽222相互通连。
外壳23的一侧分别延伸出有第一部231及第二部232,第一部231及第二部232之间形成枢接槽233,用以供第二臂的一端置入于其中。第一部231及第二部232分别具有贯穿的第二枢接孔234,并使第二臂10的第一枢接孔11与第二枢接孔234相互对应,以供枢接组件40贯穿枢接于其中。外壳23内部形成第一容置槽235及第二容置槽236,第一容置槽235的体积较小于第二容置槽236的体积,并且第一容置槽235与第二容置槽236的组成形状匹配于第二基座22的形状,用以供第二基座22组装于其中。
如图5所示,第一容置槽235内壁面形成有多个弧曲面237,以供对应的滚针25滚动接触其面。如图6所示,第二容置槽236具有多个限位槽238,以供对应的滚珠24置入于其中。另外,外壳23具有第三穿孔239,第三穿孔239开设在外壳23的中央位置且与第一容置槽235相互通连,以供第一臂30贯穿于其中。
当棘轮组件20于组装时,先将滚珠24置放在第一基座21的对应第一长槽212中,再将第二基座22的多个固定孔223套在第一基座21的对应固定块213上,使固定块213与固定孔223可通过干涉固定方式,令第一基座21与第二基座22相互组接。即可使第二基座22的第二长槽222对应盖合在第一长槽212上,令第一长槽212与第二长槽222之间形成通道,以供对应的滚珠24在第一长槽212与第二长槽222之间滚动位移,并可滚动露出于第二基座222的开口226外。接着,再将多个滚针25装配在对应的滑槽225之中。
之后,再将外壳23套在第二基座22之上。具体地,将第二基座22组入于外壳23的内部,使得多个弧形壁224及其滚针25可装在第一容置槽235之中,并使滚针25接触于对应的弧曲面237。而第二基座22本体则装在第二容置槽236之中,至少两个滚珠24可通过开口226定位于对应的限位槽238内。如此,即可完成棘轮组件20的整体组装。
最后,再将第二臂10嵌入外壳23之枢接槽233中,使得外壳23之第一部231及第二部232分别位于第二臂10的相对二侧,并以枢接组件40穿设对应的第一枢接孔11及第二枢接孔234,以此将第二臂10枢接在外壳23上,使棘轮组件20和第一臂30能够以第一旋转轴向A作为轴心而相对于第二臂10转动。
如图1及图4B所示,枢接组件40可以是螺丝结构,对应的第一枢接孔11及第二枢接孔234可以是螺孔结构,若要调整棘轮组件20相对于第二臂10的使用角度,即可先松开枢接组件40后,将棘轮组件20调整到所需要的使用角度,再将枢 接组件40重新锁紧即可以第二臂10来操作第一臂30。
第一臂30的一端具有枢轴部31,另一端则具有扳动部32。枢轴部31匹配第一穿孔211、第二穿孔221及第三穿孔239的形状,使得枢轴部31可被枢接于棘轮组件20之中。而扳动部32则可为内六角扳手形状,但不以此为限,扳动部32的形状可以是一字型、十字H型、十字Z型、梅花型、四角型、三翼型、翼形十字型、蛇眼型、单向螺丝型、双六角型、八角型、布里斯托型等。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使用时,转动第一基座21,使得分别位于第一长槽212和第二长槽222中的两个滚珠24相对于外壳23的内壁移动,直至两个滚珠24转至其中两对应的限位槽238中,相应地,三个滚针25分别接触在对应的三个弧曲面237上,且靠近于对应的弧曲面237的其中一端点处。此时,实施者转动第二臂10,即对第二臂10施加扭力,该扭力通过外壳23的弧曲面237及第二基座22的弧形壁224对滚针25发生作用,使滚针25挤压第一臂30,从而对第一臂30施加扭力,带动第一臂30能够在第一方向上转动,而在第二方向上不能转动。
当转动第一基座21,使得两个滚珠24转至另外两个限位槽238中,相应地,三个滚针25靠近于对应的弧曲面237的另一端点处。此时,实施者转动第二臂10,即对第二臂10施加扭力,该扭力通过外壳23的弧曲面237及第二基座22的弧形壁224对滚针25发生作用,使滚针25挤压第一臂30,从而对第一臂30施加扭力,带动第一臂30能够在第二方向上转动,而在第一方向上不能转动。
本实施例通过滚珠24位于不同的位置,使得第一臂能够在不同方向上转动,实现了单向离合器的功能。另外,本实施例中,由于外壳23的弧曲面237具有比常规的弧曲面更大的曲率,因而具有更大的楔角阻碍滚针沿弧曲面的滚动,从而增大了扭力。
如图7A图、图7B及图8所示,本第二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以下仅就相异之处加以说明,其余相同处不再赘述。
枢接组件40具有头部41、多个卡齿42及弹簧43。其中,头部41设置在枢接组件40的一端且露出于第二部232外。多个卡齿42以间隔排列方式设置在枢接组件40的相对二侧边,如图8所示,以侧视图的枢接组件40为中心,将多个卡齿42环列设置在枢接组件40的圆周围。如图7B所示,弹簧43的二端分别抵持在头部41与多个卡齿42之间。另外,第二臂10的第一枢接孔11的形状及外壳23的第二枢接孔234的形状同样匹配多个卡齿42的形状,使得多个卡齿42可以卡接在对应的第一枢接孔11及第二枢接孔234内。
当枢接组件40于组装时,先将枢接组件40的多个卡齿42对准于第一枢接孔11及第二枢接孔234并卡入于其中,而弹簧43的二端则分别抵持在头部41与其中一侧的卡齿42上。由于多个卡齿42与第一枢接孔11及第二枢接孔234相互卡接固定,所以无法调整棘轮组件20相对于第二臂10的使用角度。若要调整棘轮组 件20相对于第二臂10的使用角度,则可先按压头部41,让枢接组件40的多个卡齿42退出第一枢接孔11及第二枢接孔234,并使弹簧43被挤压后弹性变形,从而解除多个卡齿42的卡接状态。接着,将棘轮组件20调整到所需要的使用角度,再释放按压头部41的力量,通过弹簧43的弹性回复力,将多个卡齿42重新卡入对应的第一枢接孔11及第二枢接孔234,再次固定住棘轮组件20与第二臂10之间的使用角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枢接组件40的各卡齿42之间分别以30°的角度相互间隔排列,当操作棘轮组件20相对于第二臂的使用角度时,可以调节第一臂30与第二臂10之间的角度,例如呈现90°、120°、150°或180°,但不以此为限。当第一臂30与第二臂10之间的角度为90°时,可作为常规的扳手型态。当第一臂30与第二臂10之间的角度为180°时,则可作为类似螺丝起子的型态。
如图9-11所示,本第三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以下仅就相异之处加以说明,其余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棘轮组件50包括外壳51、底座54及顶盖55。其中,外壳51与底座54相互组接,外壳51的上半部位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槽511及至少一个第二限位槽512。在本实施例中,将二个第一限位槽511分别开设在外壳51的相对二侧,而二个第二限位槽512同样的分别开设在外壳51的相对二侧,并使并使第一限位槽511的开设位置高于第二限位槽512的开设位置,且第一限位槽511的数目及第二限位槽512的数目不以上述为限。本实施例中,换向部件为滚珠56,当上下移动外壳51时,滚珠56的位置能够在第一限位槽511和第二限位槽513之间变换,即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换。外壳51的内部分别形成第一容置槽513、第二容置槽514及第三容置槽515,第一容置槽513形成在外壳51内部的上半部位,并使第一容置槽513与第一限位槽511及第二限位槽512相互通连。第二容置槽514及第三容置槽515则形成在外壳51内部的下半部位,且第二容置槽514与第三容置槽515相互通连,且第二容置槽514的体积较小于第三容置槽515的体积。本实施例中,推动部件包括第一棘齿件52、第二棘齿件53、第一棘齿端面516和第二棘齿端面517。第一棘齿件52及顶盖55组装于第一容置槽513中。第二棘齿件53被安装于第二容置槽514中,底座54被安装于第三容置槽515中。
再者,第一容置槽513的一端形成第一棘齿端面516,并使第一棘齿端面516的数目及方向匹配于第一棘齿件52。而第二容置槽514的一端同样形成第二棘齿端面517,并使第二棘齿端面517的数目及方向匹配于第二棘齿件53。
第一棘齿件52具有第一穿孔521,第一穿孔521开设在第一棘齿件52的中央位置,以供第一臂30贯穿于其中。同样的,第二棘齿件53具有第二穿孔531,第二穿孔531开设在第二棘齿件53的中央位置,以供第一臂30贯穿于其中。
当滚珠56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棘齿件52与第一棘齿端面516配合,使得第 一臂能够在第一方向上被带动而发生转动;当滚珠56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棘齿件53与第二棘齿端面517配合,使得第一臂能够在第二方向上被带动而发生转动。
顶盖55的一侧分别延伸出有第一部551及第二部552,第一部551及第二部552之间形成枢接槽553,用以供第二臂10的一端置入于其中。第一部551及第二部552分别具有贯穿的第二枢接孔554,并使第二臂10的第一枢接孔11与第二枢接孔554相互对应,以供枢接组件40贯穿枢接于其中。顶盖55的另一侧则延伸有嵌块555,嵌块555的外形匹配第一容置槽513的形状,并且嵌块555开设有至少一个球槽556,以供对应的滚珠56置入滚动于其中。较佳地,可在嵌块555的四个侧边分别开设有球槽556,使此四个球槽556相互对应且分别可供滚珠56置入于其中,但不以此为限。
底座54与外壳55相互组接,且底座54具有第三穿孔541,第三穿孔541开设在底座54的中央位置,以供第一臂30贯穿于其中。而顶盖55具有第四穿孔557,第四穿孔557开设在顶盖55的中央位置且与第一容置槽513相互通连,以供第一臂30贯穿于其中。
当棘轮组件50于组装时,将第一棘齿件52置入于外壳51的第一容置槽513内部,再将顶盖55的嵌块555组入于第一容置槽513内,并使球槽556内的滚珠56先露出在对应的第一限位槽511中。接着,再将第二棘齿件53组入于外壳51的第二容置槽514内,并使底座54组装在第三容置槽515中。如此,即可完成棘轮组件50的整体组装。
最后,再将第二臂10嵌入顶盖55之枢接槽533中,使得顶盖55之第一部551及第二部552分别位于第二臂10的相对二侧,并以枢接组件40穿设对应的第一枢接孔11及第二枢接孔554,以此将第二臂10枢接在顶盖55上,令棘轮组件50以第一旋转轴向A作为轴心而相对于第二臂10转动。
第一臂30的一端具有枢轴部31,另一端则具有扳动部32。枢轴部31匹配第一穿孔521、第二穿孔531、第三穿孔541及第四穿孔557的形状,使得枢轴部31可被枢接于棘轮组件50之中。而扳动部32则可为内六角扳手形状,但不以此为限,扳动部32的形状可以是一字型、十字H型、十字Z型、梅花型、四角型、三翼型、翼形十字型、蛇眼型、单向螺丝型、双六角型、八角型、布里斯托型等。
在使用时,通过上下移动外壳51,使得滚珠56进入不同的限位槽中,比如,向下移动外壳51,使得滚珠56进入位于下方的第二限位槽513中,此时第一棘齿件52与第一棘齿端面516配合,此时实施者转动第二臂10,即对第二臂10施加扭力,该扭力通过外壳51传递给第一棘齿件52和第一棘齿端面516,第一棘齿件52和第一棘齿端面516相互挤压,从而挤压第一臂30,对第一臂30施加扭力,使得第一臂30能够在第一方向上被带动而发生转动,而在第二方向上发生打滑,不能转动。
当向上移动外壳51,使得滚珠56进入位于上方的第一限位槽511中,此时第二棘齿件53与第二棘齿端面517配合,此时实施者转动第二臂10,即对第二臂10施加扭力,该扭力通过外壳51传递给第二棘齿件53与第二棘齿端面517,第二棘齿件53与第二棘齿端面517相互挤压,从而挤压第一臂30,对第一臂30施加扭力,使得第一臂30能够在第二方向上被带动而发生转动,而在第一方向上发生打滑,不能转动。
本实施例通过滚珠56位于不同的位置,使得第一臂能够在不同方向上转动,实现了单向离合器的功能。另外,由于棘齿件与棘齿端面接触面积较大,且只有轴向力,没有其它方向的分力,从而提高了扭力。
以上的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人员在了解了本发明上述的技术构思、具体实施例和功效,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作出诸多的修改和变化。因此,依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从而获得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请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可调式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臂和以可旋转关系与所述第一臂相互组接的棘轮组件,其中所述棘轮组件包括换向部件和推动部件;
所述棘轮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换向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推动部件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使所述第一臂转动;当所述换向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推动部件能够在第二方向上使所述第一臂转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为反方向;
所述可调式扳手还包括第二臂,所述第二臂以可旋转关系与所述棘轮组件相互组接;所述棘轮组件能够以第一旋转轴向作为轴心而相对于所述第二臂转动,所述第一臂能够以第二旋转轴向作为轴心而相对于所述棘轮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旋转轴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旋转轴向;
所述棘轮组件还包括:
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具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基座的中央位置,以供所述第一臂贯穿于其中;
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组接在所述第一基座的表面,所述第二基座具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基座的中央位置,以供所述第一臂贯穿于其中;以及
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二臂相互组接,所述外壳内部可供所述第二基座容置于其中,并且所述外壳远离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则与所述第一基座相互组接;
所述第二基座具有多个弧形壁,多个所述弧形壁自所述第二基座的表面延伸而出且围绕在所述第二穿孔周围,在多个所述弧形壁之间分别形成有滑槽,以供对应的所述推动部件置入于所述滑槽之中;
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多个所述弧形壁组入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二基座本体组入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所述第二容置槽具有多个限位槽,以供对应的所述换向部件置入于其中;
当转动所述第一基座时,所述换向部件能够从其中一限位槽转至另一限位槽中,即从所述第一位置转至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外壳具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三穿孔开设在所述外壳的中央位置且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互通连,以供所述第一臂贯穿于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壁形成有多个弧曲面,所述推动部件能够与所述弧曲面接触并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沿所述弧曲面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块,所述第二基座的底面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第二基座以所述固定孔套接在对应的所述固定块上,使得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相互组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式扳手,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定块以环形排列在所述第一穿孔周围,所述固定孔的数目和形状与所述固定块的数目及形状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长槽,以供对应的所述换向部件置入于其中;所述第二基座的底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长槽且与所述第一长槽相互对应,使得所述第一长槽与所述第二长槽之间形成通道,以供对应的所述换向部件在所述第一长槽与所述第二长槽之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式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开设在所述第二基座的外侧周围且与所述第二长槽相互连通,所述换向部件可选择地移动至露出于所述开口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一侧分别延伸出有第一部及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及所述第二部之间形成枢接槽,用以供所述第二臂的一端组装于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式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具有第一枢接孔,所述第一部及所述第二部分别具有贯穿的第二枢接孔,所述第一枢接孔与所述第二枢接孔相互对应,以供枢接组件贯穿枢接于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的一端具有枢轴部,所述枢轴部匹配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及所述第三穿孔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式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组件具有头部、多个卡齿及弹簧,所述头部设置在所述枢接组件的一端,多个所述卡齿环列设置在所述枢接组件的周围,所述弹簧的二端分别抵持在所述头部及多个所述卡齿之间,所述第一枢接孔及所述第二枢接孔的形状与多个所述卡齿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多个所述卡齿可选择地卡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枢接孔及所述第二枢接孔内,不同的卡齿使得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间能够具有不同的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的形状为内六角型、一字型、十字H型、十字Z型、梅花型、四角型、三翼型、翼形十字型、蛇眼型、单向螺丝型、双六角型、八角型或布里斯托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扳手还包括第二臂,所述第二臂与所述棘轮组件为一体成形。
CN201710002105.4A 2017-01-03 2017-01-03 可调式扳手 Active CN108262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2105.4A CN108262711B (zh) 2017-01-03 2017-01-03 可调式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2105.4A CN108262711B (zh) 2017-01-03 2017-01-03 可调式扳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2711A CN108262711A (zh) 2018-07-10
CN108262711B true CN108262711B (zh) 2023-06-20

Family

ID=62771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2105.4A Active CN108262711B (zh) 2017-01-03 2017-01-03 可调式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627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0257B (zh) * 2020-03-23 2023-03-24 安瑞普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负荷开关/隔离开关防误型操作手柄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9332A (en) * 1994-02-28 1996-04-23 Three Star Enterprises, Inc. Friction clutch hand tool
JPH08115139A (ja) * 1994-10-13 1996-05-07 Komoda:Kk 回転方向切換え機構
US5595095A (en) * 1994-10-13 1997-01-21 Hillinger; George Ratcheting socket wrench with intermeshing gears
CN2340561Y (zh) * 1998-09-23 1999-09-29 陈俊杰 手工工具的转轴制动机构
TW379622U (en) * 1999-04-27 2000-01-11 Huang Shian Du Apparatus for one-way ratchet structure of hand tool
CN1070590C (zh) * 1994-07-12 2001-09-05 株式会社岛野 单向离合器
CN2494737Y (zh) * 2001-09-10 2002-06-12 姜辛初 手动扳手柄
TW538855U (en) * 2002-10-09 2003-06-21 Stanley Chiro Int Ltd Activating structure for changing direction of ratchet wrench
CN2736113Y (zh) * 2004-07-26 2005-10-26 钟正秋 轴承式套筒扳手
DE202006001197U1 (de) * 2006-01-25 2006-03-23 Liao, Yung-Chuan Ratschenwerkzeug
TWI271275B (en) * 2005-11-09 2007-01-21 Proxene Tools Co Ltd Wrench which can change driving head rapidly and can be bended to various angles
CN1910014A (zh) * 2002-08-21 2007-02-07 赞克特-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转矩传递机构
CN200984717Y (zh) * 2006-12-04 2007-12-05 吴智宏 多角度定位的棘轮扳手
CN101214641A (zh) * 2007-01-01 2008-07-09 王加任 棘轮扳手
CN201524983U (zh) * 2009-11-16 2010-07-14 绍兴恒力工具有限公司 螺丝刀
CN202071045U (zh) * 2011-05-05 2011-12-14 余鸿照 棘轮装置
CN202825659U (zh) * 2012-09-29 2013-03-27 陈文江 可调双头多功能快速扳手
CN103492129A (zh) * 2011-01-31 2014-01-01 赖四正 工具的枢轴定位结构
JP2015058516A (ja) * 2013-09-19 2015-03-30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9332A (en) * 1994-02-28 1996-04-23 Three Star Enterprises, Inc. Friction clutch hand tool
CN1070590C (zh) * 1994-07-12 2001-09-05 株式会社岛野 单向离合器
JPH08115139A (ja) * 1994-10-13 1996-05-07 Komoda:Kk 回転方向切換え機構
US5595095A (en) * 1994-10-13 1997-01-21 Hillinger; George Ratcheting socket wrench with intermeshing gears
CN2340561Y (zh) * 1998-09-23 1999-09-29 陈俊杰 手工工具的转轴制动机构
TW379622U (en) * 1999-04-27 2000-01-11 Huang Shian Du Apparatus for one-way ratchet structure of hand tool
CN2494737Y (zh) * 2001-09-10 2002-06-12 姜辛初 手动扳手柄
CN1910014A (zh) * 2002-08-21 2007-02-07 赞克特-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转矩传递机构
TW538855U (en) * 2002-10-09 2003-06-21 Stanley Chiro Int Ltd Activating structure for changing direction of ratchet wrench
CN2736113Y (zh) * 2004-07-26 2005-10-26 钟正秋 轴承式套筒扳手
TWI271275B (en) * 2005-11-09 2007-01-21 Proxene Tools Co Ltd Wrench which can change driving head rapidly and can be bended to various angles
DE202006001197U1 (de) * 2006-01-25 2006-03-23 Liao, Yung-Chuan Ratschenwerkzeug
CN200984717Y (zh) * 2006-12-04 2007-12-05 吴智宏 多角度定位的棘轮扳手
CN101214641A (zh) * 2007-01-01 2008-07-09 王加任 棘轮扳手
CN201524983U (zh) * 2009-11-16 2010-07-14 绍兴恒力工具有限公司 螺丝刀
CN103492129A (zh) * 2011-01-31 2014-01-01 赖四正 工具的枢轴定位结构
CN202071045U (zh) * 2011-05-05 2011-12-14 余鸿照 棘轮装置
CN202825659U (zh) * 2012-09-29 2013-03-27 陈文江 可调双头多功能快速扳手
JP2015058516A (ja) * 2013-09-19 2015-03-30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2711A (zh)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71517B2 (en) Multi-function tool handle
US7509892B2 (en) Palm type spanner
KR20040068965A (ko) 드릴/드라이버 상의 측면 핸들
US20070256525A1 (en) Rotary wrench structure
US20020088312A1 (en) Reversable ratchet wrench with high torsion
US5630342A (en) Ratchet wrenches comprising ratcher gears/rotatable pawls that embody U-jointed, locked socket drive tangs
US20050235785A1 (en) Multi-angle adjusting socket body and improved structure of its tools
TWI697388B (zh) 扭力結構
US7047843B1 (en) Tool coupling device
US11565384B2 (en) Toggler structure for ratchet wrench
US20010035079A1 (en) Multi-functional hand tool assembly with storage handle and multiple tool attachments
EP1438159B1 (en) Fold-away wrench
TW201634189A (zh) 多種操作角度之扳手
US20050109170A1 (en) Sectional adjustable socket tool handle
CN108262711B (zh) 可调式扳手
US20180345462A1 (en) Tool attachment
US7055409B2 (en) Socket wrench for ratchet wheel sockets
TWM483149U (zh) 可單手操作及切換方向之棘輪扳手
US6263768B1 (en) Ratchet tool operatable at a small angle
US11338412B2 (en) Direction controller for a ratchet screw driver
TWM528834U (zh) 具定位裝置的棘輪扳手
CN203109863U (zh) 一种能收纳起子头的螺丝起子
US6851340B2 (en) Screwdriver assembly
TWI623389B (zh) Slider structure
US11504831B2 (en) Orbital hand wren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