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8193U - 螺桿滑台模組 - Google Patents

螺桿滑台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8193U
TWM648193U TW112206210U TW112206210U TWM648193U TW M648193 U TWM648193 U TW M648193U TW 112206210 U TW112206210 U TW 112206210U TW 112206210 U TW112206210 U TW 112206210U TW M648193 U TWM648193 U TW M64819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lide
screw
groove
proof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6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進勝
黃偉銘
Original Assignee
全球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全球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全球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06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8193U/zh
Publication of TWM648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8193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By Low-Temperature Treatments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螺桿滑台模組,包括線性軌道體、螺桿、滑座及複數個滾珠。螺桿設於線性軌道體。滑座滑設於線性軌道體,並包括滑座本體、二內防塵件、二端蓋及二端防塵件。滑座本體包括穿槽、二卡扣槽、第一滾珠循環通道及第二滾珠循環通道,螺桿穿設於穿槽,二卡扣槽分別開設於穿槽之相對二端。二內防塵件分別包括本體部及卡扣部,卡扣部自本體部朝徑向延伸。二內防塵件透過卡扣部分別卡扣於二卡扣槽。二端蓋設於滑座本體之相對二端。二端防塵件設於二端蓋。第一滾珠滾動於第一滾珠循環通道。第二滾珠滾動於第二滾珠循環通道。

Description

螺桿滑台模組
一種螺桿滑台模組,特別是具有內防塵件的螺桿滑台模組。
螺桿滑台模組可以應用於車床、磨床、自動化裝置、製造設備等工作機台。然而,習知的螺桿滑台模組僅在端部或側部設有防塵件,較不易清除進入滑座內部的灰塵或異物,隨著時間累積在滑座內部的灰塵或異物將可能導致螺桿滑台模組損壞。
有鑑於此,根據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螺桿滑台模組,包括線性軌道體、螺桿、滑座及複數個滾珠。螺桿設於線性軌道體。滑座滑設於線性軌道體,並包括滑座本體、二內防塵件、二端蓋及二端防塵件。滑座本體包括沿長軸方向穿設之穿槽、二卡扣槽、第一滾珠循環通道及第二滾珠循環通道,螺桿穿設於穿槽,二卡扣槽分別環狀地開設於穿槽之相對二端。二內防塵件分別包括本體部及卡扣部,卡扣部自本體部環狀地朝徑向延伸,並可相對於本體部彈性變形。二內防塵件透過卡扣部分別卡扣於二卡扣槽。二端蓋分別設於滑座本體沿長軸方向相對之第一端及第二端。二端防塵件分別設於二端蓋。複數個第一滾珠滾動於該第一滾珠循環通道,以於螺桿與滑座循環滾動。複數個第二滾珠滾動於第二滾珠循環通道,以於線性軌道體與滑座循環滾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二內防塵件分別包括組裝凸部,穿槽包括 組裝凹部,組裝凸部自本體部一側凸出,並對應組設於組裝凹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二內防塵件分別包括頸部,頸部自卡扣部沿長軸方向延伸並漸縮。
在一些實施例中,二內防塵件的頸部具有複數個開槽,複數個開槽繞著長軸方向環狀地排列於頸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二內防塵件及卡扣槽之外徑略大於穿槽之外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二內防塵件分別包括刮刷部,朝與卡扣部之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凸出,並對應螺桿之螺紋。
在一些實施例中,滑座更包括二側防塵件,分別設於滑座本體平行長軸方向位於穿槽之相對側的第一側及第二側,且二側防塵件的至少一部分位於線性軌道體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二側防塵件分別沿與滑座本體平行之方向延伸,並分別覆蓋二端防塵件之側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二側防塵件延伸超過二端防塵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二端防塵件分別包括孔部及防塵凸緣,防塵凸緣自第二孔部之周緣沿長軸方向延伸。
在一些實施例中,防塵凸緣往長軸方向漸縮,以覆蓋局部之孔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更包括另一滑座,滑設於線性軌道體,另一滑座包括另一滑座本體、另二內防塵件、另二端蓋及另二端防塵件。另一滑座本體包括沿長軸方向穿設之另一穿槽、另二卡扣槽、另一第一滾珠 循環通道及另一第二滾珠循環通道,螺桿穿設於另一穿槽,另二卡扣槽分別環狀地開設於另一穿槽之相對二端。另二內防塵件分別包括另一本體部及另一卡扣部,另一卡扣部自另一本體部環狀地朝徑向延伸,並可相對於另一本體部彈性變形,另二內防塵件透過另一卡扣部分別卡扣於另二卡扣槽。另二端蓋分別設於另一滑座本體沿長軸方向相對之另一第一端及另一第二端。另二端防塵件分別設於另二端蓋。另複數個第一滾珠滾動於另一第一滾珠循環通道,以於螺桿與另一滑座循環滾動。另複數個第二滾珠滾動於另一第二滾珠循環通道,以於線性軌道體與另一滑座循環滾動。螺桿上具有相反方向之二螺紋槽,滑座及另一滑座分別對應其中一螺紋槽組設,使滑座及另一滑座沿長軸方向分別朝相對側移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更包括另一滑座,滑設於線性軌道體,另一滑座包括另一滑座本體、另二端蓋及另二端防塵件。另一滑座本體包括沿長軸方向穿設之另一穿槽及另一第二滾珠循環通道,螺桿穿設於另一穿槽。另二端蓋分別設於另一滑座本體沿長軸方向相對之另一第一端及另一第二端。另二端防塵件分別設於另二端蓋。另複數個第二滾珠滾動於另一第二滾珠循環通道,以於線性軌道體與另一滑座循環滾動。螺桿上具有單一方向之螺紋槽,滑座及另一滑座連動組設於螺紋槽,使滑座及另一滑座沿長軸方向朝同側移動。
綜上所述,根據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螺桿滑台模組,當將內防塵件沿著長軸方向卡扣至卡扣槽時,內防塵件之卡扣部頂抵穿槽的內壁,而使卡扣部產生彈性變形,以讓內防塵件卡扣至卡扣槽。如此,透過內防塵件可以彈性變形的卡扣部,能夠輕易地將防塵件卡扣至滑座內,便 能提供滑座內部清除灰塵或異物的功能。
1:螺桿滑台模組
10:線性軌道體
11:軌道槽
30:螺桿
31,32:螺紋槽
50:滑座
51:滑座本體
51A:第一端
51B:第二端
511:穿槽
511A:第一側
511B:第二側
512:卡扣槽
513:組裝凹部
514:組裝槽
515:內循環槽
516:內循環通道
517:外循環槽
518:外循環通道
52:內防塵件
521:本體部
522:卡扣部
523:組裝凸部
524:頸部
5241:開槽
525:刮刷部
53:端蓋
54:端防塵件
541:孔部
542:防塵凸緣
55:側防塵件
56:循環件
561:迴流彎道
57:迴流件
58:第一滾珠循環通道
59:第二滾珠循環通道
70:第一滾珠
80:第二滾珠
X:長軸方向
圖1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螺桿滑台模組的立體圖。
圖2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螺桿滑台模組的分解圖。
圖3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螺桿滑台模組的剖面圖。
圖4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內防塵件的示意圖。
圖5為根據一第二實施例內防塵件的示意圖。
圖6為根據一第三實施例側螺桿滑台模組的局部示意圖。
圖7為根據一第四實施例端防塵件的示意圖。
圖8為根據一第五實施例端防塵件的示意圖。
請參閱圖1至圖3。圖1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螺桿滑台模組的立體圖。圖2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螺桿滑台模組的分解圖。圖3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螺桿滑台模組的剖面圖。螺桿滑台模組1包括線性軌道體10、螺桿30、滑座50、複數個第一滾珠70及複數個第二滾珠80。
線性軌道體10的左右側分別設置有軌道槽11,在此,以各設置一條軌道槽11為例,但不限於此,亦可以根據設計需求,在二側分別設置二條以上的軌道槽11。
螺桿30的相對之二端分別設於線性軌道體10的二端,並以平行於軌道槽11地設置。
滑座50滑設於線性軌道體10,並包括滑座本體51、二內防 塵件52、二端蓋53及二端防塵件54。滑座本體51包括沿長軸方向X(即X軸)穿設之穿槽511、二卡扣槽512、第一滾珠循環通道58及第二滾珠循環通道59。螺桿30沿著平行於長軸方向X之方向穿設於穿槽511,二卡扣槽512分別以長軸為中心環狀地開設於穿槽511之相對二端。在第一實施例中,卡扣槽512之外徑略大於穿槽511之外徑。
圖4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內防塵件的示意圖。由圖4可見,二內防塵件52分別包括本體部521及卡扣部522,卡扣部522自本體部521以長軸為中心環狀地朝徑向延伸,並可相對於本體部521彈性變形。二內防塵件52透過卡扣部522分別卡扣於二卡扣槽512。舉例來說,當欲將內防塵件52卡扣至卡扣槽512時,將內防塵件52沿著長軸方向X推入穿槽511,由於內防塵件52之外徑略大於穿槽511之外徑,卡扣部522將頂抵穿槽511的內壁而產生彈性變形,持續將卡扣部522往穿槽511施力,當卡扣部522抵達卡扣槽512時,卡扣部522不再受到穿槽511之內壁的頂抵而恢復,並容納於卡扣槽512中。
再次參閱圖2及圖3,滑座50包括二循環件56,滑座本體51包括組裝槽514,二循環件56分別設於二組裝槽514,在本實施例中,循環件56係對應組裝槽514的數量設置其中,各循環件56包括迴流彎道561,滑座本體51包括內循環槽515及內循環通道516。在本實施例中,二迴流彎道561、內循環槽515及內循環通道516形成第一滾珠循環通道58。透過第一滾珠70滾動第一滾珠循環通道58,並於螺桿30及滑座50間循環滾動,使滑座50於螺桿30上移動。進一步地,螺桿30可包括螺紋槽31,在本實施例中,螺紋槽31與內循環槽515對應形成供第一滾珠70滾動的通 道,但不限於此,螺桿30亦可以不設有螺紋槽31。此外,圖2中省略了第一滾珠70,並於圖3中示出。
二端蓋53分別設於滑座本體51沿長軸方向X相對之第一端51A及第二端51B。二端防塵件54分別設於二端蓋53。螺桿30穿過二端蓋53及二端防塵件54,而透過端防塵件54可以避免螺桿30上或螺桿30外的灰塵或異物進入端蓋53內。
由圖2可見,滑座50包括複數個迴流件57,迴流件57分別設於滑座本體51的第一端51A及第二端51B,滑座本體51包括外循環槽517及外循環通道518,在本實施例中,外循環槽517、迴流件57及外循環通道518形成第二滾珠循環通道59。透過第二滾珠80滾動於第二滾珠循環通道59,並於線性軌道體10及滑座50間循環滾動,使滑座50滑動於線性軌道體10上。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外循環槽517與軌道槽11對應形成供第二滾珠80滾動的通道,但不限於此,線性軌道體10亦可以不設有軌道槽11。
具體來說,螺桿滑台模組1的內防塵件52可以透過彈性變形的特性,輕易地卡扣至滑座本體51內,使用者僅需要沿著長軸方向X對內防塵件52施力並推進穿槽511內,便能使卡扣部522彈性變形並卡扣至卡扣槽512。如此,除了透過端防塵件54防止灰塵或異物,即使灰塵或異物進入滑座本體51內,也能夠透過內防塵件52得到防護。
進一步地,請再次參閱圖1,在本實施例中,螺桿滑台模組1設有二個滑座50。另一滑座的結構與滑座50的結構大致相同。惟,螺桿30於相對端分別具相反方向之二螺紋槽31、32,即有左旋之螺紋槽及右旋之 螺紋槽。二滑座50分別對應其中一螺紋槽組設,如此,二滑座50可以分別沿長軸方向朝相對側移動,以根據需求讓組裝於滑座50的裝置往不同方向移動。此外,舉例來說,若是採用往相同側移動的二個以上之滑座來移動較大型物件,使大型物件跨設於複數滑座上,通常可於其中之一滑座設置滾珠於滾珠通道中滾動便能帶動其他滑座移動。因此也僅需要針對設有滾珠的滑座設置防塵手段。然而,本實施例的二滑座50由於分別朝相對側移動,因此皆需要設置滾珠於滾珠通道中,而為了避免滾珠通道受外部灰塵或髒汙影響,透過內防塵件52可達到良好的防塵效果。
進一步地,內防塵件52除了達到防塵的效果外,還可以減少或避免增加滑座50的整體長度。舉例來說,常見的滑座是透過將防塵件設置於外側來提供防塵的效果。若欲提升防塵效果,多會在外側再疊加更多機構,因此會使得滑座的尺寸增加,也使得滑座在固定長度的螺桿上的可移動行程減少。然而,透過將防塵件組裝於滑座內部的可利用空間,便可以在不增加滑座的尺寸下,達到防塵的效果。因此,在本實施例中,透過將內防塵件52組裝於滑座50內,達到防塵效果的同時,也有效地利用滑座50內部的空間,減少滑座50的尺寸並增加或避免減少滑座50的移動行程。
此外,如前所述,由於滑座50不限於往相對側移動,若是採用往相同側移動的二個以上之滑座來移動較大型物件,使大型物件跨設於複數滑座上,通常其中之一滑座僅需要設置第二滾珠循環通道59即能在另一滑座的帶動下移動。舉例來說,以圖1而言,當在二滑座將以同方向移動的態樣下,螺桿30一端設置有螺紋槽31另一端可以為平面,或是設置與螺紋槽31相同螺旋方向之螺紋槽。而在設有螺紋槽31的一端設置如前所述 的滑座50。在另一端則設置不具有第一滾珠循環通道58,而是僅具有第二循環通道的另一滑座。藉此,只需於一個滑座50設置第一滾珠循環通道58,即可透過設有第一滾珠循環通道58的滑座50帶動另一個滑座沿長軸方向移動。進一步地,由於另一滑座是被滑座50帶動所移動,因此不需要設置第一滾珠循環通道58,由於沒有另外的第一滾珠70滾動於螺桿30與另一滑座之間,亦不需要在另一滑座內設置內防塵件。
請繼續參閱圖2並同時參閱圖4。對於各別的滑座50來說,二內防塵件52分別包括組裝凸部523,穿槽511包括組裝凹部513。以滑座本體51的第一端51A之組裝凹部513為例,組裝凹部513自滑座本體51的第一端51A開設並延長軸方向X延伸連通至卡扣槽512。組裝凸部523自本體部521一側凸出,並對應組設於組裝凹部513。當欲將內防塵件52卡扣至卡扣槽512時,將組裝凸部523對應組裝凹部513,並施力將內防塵件52推入於穿槽511中,透過組裝凸部523及組裝凹部513的配合能夠防止內防塵件52於穿槽511中旋轉,而影響組裝過程的流暢性。
二內防塵件52分別包括頸部524,頸部524自卡扣部522沿長軸方向X延伸並漸縮。請參閱圖2,以滑座本體51的第一端51A側為例,第一端51A側的內防塵件52之頸部524係朝第二端51B側延伸並向中心漸縮,當將內防塵件52推入穿槽511時,漸縮之斜面將頂抵穿槽511之內壁,而使卡扣部522彈性變形。
二內防塵件52分別包括刮刷部525,朝與卡扣部522之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凸出,並對應螺桿30之螺紋。如此,除了透過內防塵件52防止灰塵或異物進入,在滑座50移動的同時,還能透過刮刷部525清除螺 桿30之螺紋上的灰塵或異物。關於內防塵件52的結構具有多種實施態樣,其他內防塵件52的實施態樣容後詳述。
再次參閱圖1至圖2。在第一實施例中,滑座50更包括二側防塵件55,二側防塵件55沿著長軸方向X設置,分別設於滑座本體51平行長軸方向X位於穿槽511之相對側的第一側511A及第二側511B,且二側防塵件55的至少一部分位於線性軌道體10上。以第一側511A為示例,側防塵件55的一部分緊靠於第一側511A上,而另一部分則延伸彎折緊靠於線性軌道體10上,以如圖1所示封閉滑座50與線性軌道體10之間相接的位置,避免灰塵或異物從空隙進入。
進一步地,二側防塵件55分別沿長軸方向X延伸,延伸至與二端防塵件54切齊,並分別覆蓋二端防塵件54之側面,以封閉二端防塵件54與端蓋53相接的位置,避免灰塵或異物從空隙進入。關於側防塵件55的結構具有多種實施態樣,側防塵件55的其他實施態樣容後詳述。
關於內防塵件52的結構具有多種實施態樣,請參閱圖5。圖5為根據一第二實施例內防塵件的示意圖。在第二實施例中,二內防塵件52的頸部524具有複數個開槽5241,複數個開槽5241繞著長軸方向X環狀地排列於頸部524,以將頸部524間隔為複數個頸段。當將內防塵件52推入於穿槽511中,每一頸段頂抵於穿槽511之內壁皆會分別產生彈性變形。如此,提升了內防塵件52彈性變形的自由度,使用者能施以較小的力來卡扣內防塵件52。進一步地,由於內防塵件52透過複數個頸段提升了彈性變形的自由度,故亦可以由強度較強或較硬的材料製成。
關於側防塵件55的結構具有多種實施態樣,請參閱圖6。圖 6為根據一第三實施例側螺桿滑台模組的局部示意圖。在第一實施例中,二側防塵件55分別沿長軸方向X延伸至與二端防塵件54切齊,但不限於此。在第三實施例中,二側防塵件55沿長軸方向X延伸超過二端防塵件54,進一步提升側防塵件55的覆蓋範圍,增加對灰塵或異物的防護效果。
為了提升端防塵件54的防塵效果,端防塵件54的結構具有多種實施態樣。請參閱圖7。圖7為根據一第四實施例端防塵件的示意圖。二端防塵件54分別包括孔部541及防塵凸緣542。孔部541係作為油孔,防塵凸緣542自孔部541之周緣沿長軸方向X延伸,以形成呈空心圓柱狀的防塵凸緣542圍繞孔部541。如此,避免灰塵或異物在徑方向上從孔部541進入如圖1及圖2所示之端蓋53。
在第四實施例中,示例了呈空心圓柱狀的防塵凸緣542,但不限於此。請參閱圖8。圖8為根據一第五實施例端防塵件的示意圖。防塵凸緣542沿長軸方向X延伸並向內漸縮,形成呈空心圓錐狀的防塵凸緣542,以覆蓋局部之孔部541。如此,除了在徑方向,亦可以在軸方向上同時提供防止灰塵或異物進入如圖1及圖2所示之端蓋53的效果。
10:線性軌道體
11:軌道槽
30:螺桿
31:螺紋槽
50:滑座
51:滑座本體
51A:第一端
51B:第二端
511:穿槽
511A:第一側
511B:第二側
513:組裝凹部
517:外循環槽
518:外循環通道
52:內防塵件
521:本體部
522:卡扣部
523:組裝凸部
524:頸部
525:刮刷部
53:端蓋
54:端防塵件
55:側防塵件
56:循環件
57:迴流件
59:第二滾珠循環通道
80:第二滾珠

Claims (13)

  1. 一種螺桿滑台模組,包括:一線性軌道體;一螺桿,設於該線性軌道體;一滑座,滑設於該線性軌道體,該滑座包括:一滑座本體,包括沿一長軸方向穿設之一穿槽、二卡扣槽、一第一滾珠循環通道及一第二滾珠循環通道,該螺桿穿設於該穿槽,該二卡扣槽分別環狀地開設於該穿槽之相對二端;二內防塵件,分別包括一本體部及一卡扣部,該卡扣部自該本體部環狀地朝徑向延伸,並可相對於該本體部彈性變形,其中,該二內防塵件透過該卡扣部分別卡扣於該二卡扣槽;二端蓋,分別設於該滑座本體沿該長軸方向相對之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及二端防塵件,分別設於該二端蓋;複數個第一滾珠,滾動於該第一滾珠循環通道,以於該螺桿與該滑座循環滾動;以及複數個第二滾珠,滾動於該第二滾珠循環通道,以於該線性軌道體與該滑座循環滾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螺桿滑台模組,其中,該二內防塵件分別包括一組裝凸部,該穿槽包括一組裝凹部,該組裝凸部自該本體部一側凸出,並對應組設於該組裝凹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螺桿滑台模組,其中,該二內防塵件 分別包括一頸部,該頸部自該卡扣部沿該長軸方向延伸並漸縮。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螺桿滑台模組,其中,該二內防塵件的該頸部具有複數個開槽,該複數個開槽繞著該長軸方向環狀地排列於該頸部。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螺桿滑台模組,其中,該二內防塵件及該卡扣槽之外徑略大於該穿槽之外徑。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螺桿滑台模組,其中,該二內防塵件分別包括一刮刷部,朝與該卡扣部之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凸出,並對應該螺桿之一螺紋。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螺桿滑台模組,其中,該滑座更包括二側防塵件,分別設於該滑座本體平行該長軸方向位於該穿槽之相對側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且該二側防塵件的至少一部分位於該線性軌道體上。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螺桿滑台模組,其中,該二側防塵件分別沿與該滑座本體平行之方向延伸,並分別覆蓋該二端防塵件之側面。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螺桿滑台模組,其中,該二側防塵件延伸超過該二端防塵件。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螺桿滑台模組,其中,該二端防塵件分別包括一孔部及一防塵凸緣,該防塵凸緣自該孔部之周緣沿該長軸方向延伸。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螺桿滑台模組,其中,該防塵凸緣往該長軸方向漸縮,以覆蓋局部之該孔部。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螺桿滑台模組,更包括一另一滑座,滑設於該線性軌道體,該另一滑座包括:一另一滑座本體,包括沿該長軸方向穿設之一另一穿槽、另二卡扣槽、一另一第一滾珠循環通道及一另一第二滾珠循環通道,該螺桿穿設於該另一穿槽,該另二卡扣槽分別環狀地開設於該另一穿槽之相對二端;另二內防塵件,分別包括一另一本體部及一另一卡扣部,該另一卡扣部自該另一本體部環狀地朝徑向延伸,並可相對於該另一本體部彈性變形,其中,該另二內防塵件透過該另一卡扣部分別卡扣於該另二卡扣槽;另二端蓋,分別設於該另一滑座本體沿該長軸方向相對之一另一第一端及一另一第二端;及另二端防塵件,分別設於該另二端蓋;其中,另複數個第一滾珠,滾動於該另一第一滾珠循環通道,以於該螺桿與該另一滑座循環滾動;其中,另複數個第二滾珠,滾動於該另一第二滾珠循環通道,以於該線性軌道體與該另一滑座循環滾動;其中,該螺桿上具有相反方向之二螺紋槽,該滑座及該另一滑座分別對應其中一該螺紋槽組設,使該滑座及該另一滑座沿該長軸方向分別朝相對側移動。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螺桿滑台模組,更包括一另一滑座,滑設於該線性軌道體,該另一滑座包括:一另一滑座本體,包括沿該長軸方向穿設之一另一穿槽及一另一第二滾珠循環通道,該螺桿穿設於該另一穿槽; 另二端蓋,分別設於該另一滑座本體沿該長軸方向相對之一另一第一端及一另一第二端;及另二端防塵件,分別設於該另二端蓋;其中,另複數個第二滾珠,滾動於該另一第二滾珠循環通道,以於該線性軌道體與該另一滑座循環滾動;其中,該螺桿上具有單一方向之一螺紋槽,該滑座及該另一滑座連動組設於該螺紋槽,使該滑座及該另一滑座沿該長軸方向朝同側移動。
TW112206210U 2023-06-16 2023-06-16 螺桿滑台模組 TWM648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6210U TWM648193U (zh) 2023-06-16 2023-06-16 螺桿滑台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6210U TWM648193U (zh) 2023-06-16 2023-06-16 螺桿滑台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8193U true TWM648193U (zh) 2023-11-11

Family

ID=89721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6210U TWM648193U (zh) 2023-06-16 2023-06-16 螺桿滑台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48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52278B1 (ko) 리드스크류식 이동장치 및 그 이동체
US7845251B2 (en) Roller screw having plural circulating devices cooperating with plural helical grooves
EP1327786B1 (en) Linear actuator
US4886375A (en) Dust-proof cover for linear guide
GB2253675A (en) Ball screw
KR20180073605A (ko) 볼 스크류 기구
US5013164A (en) Constant pressure preload linear guide bearing apparatus
JP6570114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TWM648193U (zh) 螺桿滑台模組
DE19680488C1 (de) Schraubgetriebe mit einer Wälzringmutter
KR20200068528A (ko) 분리 가능한 리니어 가이드 모듈
US20150027257A1 (en) Ball screw
US20180259045A1 (en) Screw feeding device and actuator using same
JP2575896Y2 (ja)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KR101999467B1 (ko) 롤링안내장치
CN220073896U (zh) 螺杆滑台模块
KR200491874Y1 (ko) 볼 스크류
JP5237934B2 (ja) 転動装置用シール部材、転動装置
KR102300420B1 (ko) 볼나사
CN113260805B (zh) 滚珠丝杠装置
US20240060533A1 (en) Ball spline assembly and ball reflow component thereof
JPH05126148A (ja)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ツト
CN106838182B (zh) 快速离合的滚珠丝杠
KR200491302Y1 (ko) 안전 보호 기능이 구비된 볼 스크류
US20010026651A1 (en) Rolling element spacer in rolling guide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