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8164U - 循環吊頂扇裝置 - Google Patents

循環吊頂扇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8164U
TWM648164U TW112205468U TW112205468U TWM648164U TW M648164 U TWM648164 U TW M648164U TW 112205468 U TW112205468 U TW 112205468U TW 112205468 U TW112205468 U TW 112205468U TW M648164 U TWM648164 U TW M64816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blique
ceiling fan
air outlet
guide pa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5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順義
Original Assignee
盈太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盈太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盈太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05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8164U/zh
Publication of TWM648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8164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循環吊頂扇裝置,包括驅動馬達、旋轉元件、吸風元件以及導風元件。旋轉元件包括軸部以及多個扇葉,扇葉之連接端連接於軸部。驅動馬達連接軸部。吸風元件設於旋轉元件之上方。吸風元件包括吸入口,吸入口位於扇葉之入風側。導風元件設於旋轉元件之周圍,導風元件包括第一導流部與第二導流部。第一導流部與第二導流部分別位於扇葉之出風側。第一導流部包括第一斜向導流板與第一出風通道。第二導流部包括第二斜向導流板與多個第二出風通道,這些第二出風通道分別設於第二斜向導流板之上。

Description

循環吊頂扇裝置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循環吊頂扇裝置。
吸頂扇能使室內的部分熱空氣上升,從而使人產生涼爽感。傳統吸頂扇的風流設計是讓風流的方向往下吹(即直吹風流,Straight forward flow),即直接對著人吹風,造成不適感,若是對老人、孩子和體弱多病的人來說,容易引起身體不適。並且,此直吹風流單一方向聚集風流,無法有效讓空氣循環的效果,且如強制風流而非自然風,導致整體空間舒適感不佳。
另外,傳統吸頂扇為了要做出如擺動、旋轉等作動方式,但機構上設計較複雜,且往往擺動作動需要一個馬達,而旋轉又需要另一個馬達,導致多個馬達驅動運作之下,衍生的噪音及震動,反而讓處在吸頂扇環境下的人產生不適感。
因此,為解決現有吸頂扇之不足或缺失,將是業界所要解決之課題之一。
本揭露實施例提供一種循環吊頂扇裝置,透過扇葉、導流板形成的流場流道結構,藉此達成錐狀旋風均勻循環,均勻吹出在整體的空 間,猶如自然風,提升使用感受,並具備較大的風壓,有助於整體空間的循環流動,提升整體環境舒適感。
本揭露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循環吊頂扇裝置,包括一驅動馬達、一旋轉元件、一吸風元件以及一導風元件。旋轉元件包括一軸部以及多個扇葉,這些扇葉之一連接端連接於軸部。驅動馬達連接於軸部。吸風元件設於旋轉元件之上方,吸風元件包括一吸入口,吸入口位於這些扇葉之一入風側。導風元件設於旋轉元件之周圍,導風元件包括一第一導流部與一第二導流部。第一導流部與第二導流部分別位於這些扇葉之一出風側,第一導流部設於第二導流部之上方。第一導流部包括一第一斜向導流板與一第一出風通道,第二導流部包括一第二斜向導流板與多個第二出風通道,這些第二出風通道分別設於第二斜向導流板之上。驅動馬達驅動軸部,使得這些扇葉轉動,以使風流由吸入口被吸入,並經由這些扇葉轉動帶動後之風流,分別由第一出風通道以及這些第二出風通道出風,且由第一出風通道出風之風流沿著第一斜向導流板之出風方向為一第一斜下風向,由這些第二出風通道出風之風流沿著第二斜向導流板為一第二斜下風向。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沿扇葉之入風側至出風側之方向上,各該扇葉之連接端分別與軸部之一軸向呈斜下角度。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旋轉元件包括一固定部,固定部位於軸部之外周側,這些扇葉之一外端分別連接固定部。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一斜向導流板的形狀為一斜下結構。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一斜向導流板與吸風元件之間形成第一出風通道。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二斜向導流板的形狀為一斜下結構。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二導流部包括多個第三出風通道。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二導流部包括多個肋部,這些肋部分別垂直連接於第二斜向導流板之上,且這些肋部之間形成相對應的第二出風通道。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吸風元件包括一環狀風洞部。環狀風洞部設於吸入口之外側。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循環吊頂扇裝置更包括一功能元件。功能元件設於環狀風洞部。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循環吊頂扇裝置更包括一蓋體。蓋體覆蓋於第二導流部之下側。
在一實施例中,上述循環吊頂扇裝置更包括一照明元件。照明元件設於蓋體。
基於上述,本揭露的循環吊頂扇裝置藉由單一顆驅動馬達傳動,就可達成均勻循環風流效果,擺脫傳統必須設置多顆馬達的設計,避免衍生的噪音及震動。
再者,本揭露重新設計的整體精簡結構,透過扇葉、導流板形成的流場流道結構,藉此達成錐狀旋風均勻循環,同時隱藏扇葉,提供薄型的視覺效果與安全的使用感覺。
另外,本揭露循環風流均勻吹出在整體的空間,猶如自然 風,提升使用感受,並具備較大的風壓,有助於整體空間的循環流動,提升整體環境舒適感,有助於整體空間的循環流動。
為讓本揭露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50:導風元件
60:安裝元件
62:支撐架
64:頂部
100:循環吊頂扇裝置
110:驅動馬達
120:吸風元件
122:吸入部
122A:吸入口
124:環狀風洞部
124A:風洞吸氣口
124B:風洞排氣口
126:外殼
128:固定件
130:旋轉元件
132:固定部
134:軸部
134A:表面
136:扇葉
136A:連接端
136B:外端
140:第一導流部
142:第一斜向導流板
142A:第一出風通道
142B:內側
142C:外側
144:中空部
150:第二導流部
152:第二斜向導流板
152A:第二出風通道
154:肋部
156:底部
156A:第三出風通道
160:連接件
162:環狀本體
162A:第一通道
162B:第二通道
164:環體
166:固定件
170:功能元件
180:蓋體
190:照明元件
A:斜下角度
AX:軸向
CA,F1,F2,F11,F12:氣流
D:距離
PA:入風側
PB:出風側
R:旋轉方向
第1圖為本揭露的循環吊頂扇裝置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本揭露的循環吊頂扇裝置的爆炸圖。
第3圖為本揭露的扇葉的示意圖。
第4圖為本揭露的循環吊頂扇裝置的部分剖視結構圖。
第5圖為本揭露的循環吊頂扇裝置的剖視結構圖。
第6圖為本揭露的風扇與導風元件的結構示意圖。
第7圖為本揭露的循環吊頂扇裝置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下文列舉實施例並配合附圖來進行詳細地說明,但所提供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所涵蓋的範圍。此外,附圖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為了方便理解,在下述說明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符號標示來說明。
關於本揭露中所提到「包括」、「包含」、「具有」等的用語均為開放性的用語,也就是指「包含但不限於」。
在各個實施例的說明中,當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的用語來說明元件時,僅用於將這些元件彼此區分,並不限制這些元件的順序或重要性。
在各個實施例的說明中,所謂的「耦接」或「連接」,其可指二或多個元件相互直接作實體或電性接觸,或是相互間接作實體或電性接觸,而「耦接」或「連接」還可指二或多個元件相互操作或動作。
第1圖為本揭露的循環吊頂扇裝置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為本揭露的循環吊頂扇裝置的爆炸圖。第3圖為本揭露的扇葉的示意圖。第4圖為本揭露的循環吊頂扇裝置的部分剖視結構圖。第5圖為本揭露的循環吊頂扇裝置的剖視結構圖。請參閱第1圖至第5圖,本揭露的循環吊頂扇裝置100包括驅動馬達110、吸風元件120、旋轉元件130、第一導流部140與第二導流部150之導風元件50、以及一連接件160,其中除了旋轉元件130可相對於軸向AX旋轉以外,其餘如驅動馬達110、吸風元件120、導風元件50與連接件160為一靜止件。
驅動馬達110作為驅動旋轉元件130之驅動元件,也就是說本揭露係以單一顆馬達作為傳動元件,就可達成循環風流效果,並能降低衍生的噪音及震動。旋轉元件130包括軸部134以及多個扇葉136,這些扇葉136之連接端136A連接於軸部134。驅動馬達110連接於軸部134,驅動馬達110用以驅動軸部134,使得扇葉136能相對於軸部134之軸向AX沿著旋轉方向R旋轉。扇葉136具有一入風側PA與一出風側PB。入風側PA定義為在扇葉136之上方方向,而出風側PB定義為在扇葉136之側面方向以及下方方向,也就是說扇葉136旋轉後之風流會變成側面方向與下方方向結合的斜 下方向,這是由於扇葉136之結構形成的。在一實施例中,扇葉136並非平面,而為曲面。沿著扇葉136之入風側PA至出風側PB之方向上,扇葉136之連接端136A與軸部134之軸向AX呈斜下角度A,斜下角度A不為90度,使得扇葉136之連接端136A在軸部134之表面134A呈現一斜向連結,也就是連接端136A並非與軸向AX平行,以及連接端136A並非與軸向AX呈現90度。扇葉136之連接端136A至外端136B之間的形狀為一曲面而非平面,使得扇葉136旋轉後的風流,因扇葉136的形狀使得風流不是直下吹送,也非平行(沿徑向方向上)吹送,而是斜下吹送之形式。
在一選擇性實施例中,旋轉元件130還可包括一固定部132,固定部132以一定的距離圍繞著軸部134而形成,固定部132位於軸部134之徑向方向上之外周側,且這些扇葉136之外端136B分別連接於固定部132,使得扇葉136旋轉時能較為穩固而降低噪音。
吸風元件120設於旋轉元件130之上方,吸風元件120包括吸入部122與一環狀風洞部124,吸入部122包括一吸入口122A,吸入口122A為在吸入部122之內側形成之多個貫穿孔洞,以作為一空氣入風側。環狀風洞部124位於吸入部122的徑向方向的外側配置,換句話說,環狀風洞部124是做為圍繞在吸入部122外圍的另一個空氣入風側,只是大部分之氣流會先由吸入口122A被吸入。環狀風洞部124可由一外殼126以一定的距離圍繞著吸入部122而形成,外殼126為環狀且上下開口的構件,上下開口的部分即分別做為環狀風洞部124的風洞吸氣口124A和風洞排氣口124B。
此外,在一實施例中,可以透過固定件128,例如肋條(rib)等,將構成環狀風洞部124的外殼126加以固定而圍繞著吸入部122的徑向 外圍。
連接件160設於吸風元件120之下方,連接件160包括一環狀本體162以及一環體164,環狀本體162具有一第一通道162A,第一通道162A的位置與前述吸入口122A的位置相對應,使得氣流能由吸入口122A、第一通道162A的方向流入。環體164以一定的距離圍繞著環狀本體162而形成,且環體164具有第二通道162B,第二通道162B的位置與環狀風洞部124的位置相對應。此外,在一實施例中,可以透過固定件166使得環體164固定並圍繞著環狀本體162的徑向外圍。
導風元件50設於旋轉元件130之周圍,導風元件50包括第一導流部140與第二導流部150。第一導流部140與第二導流部150分別位於這些扇葉136之出風側PB,第一導流部140與第二導流部150分別位於這些扇葉136之外側圍繞。第一導流部140設於第二導流部150之上方。
第一導流部140包括第一斜向導流板142與第一出風通道142A,如第1圖、第4圖與第5圖所示,第一斜向導流板142與吸風元件120之間形成第一出風通道142A。第一斜向導流板142為一環狀體且包含一中空部144。第一斜向導流板142的形狀為一斜下結構,如第2圖所示,沿軸部134之軸向AX的上方側至下方側(如沿著吸風元件120至第二導流部150的方向),第一斜向導流板142之內側142B之半徑至外側142C之半徑逐漸加大,且內側142B至外側142C朝下方(遠離吸風元件120)傾斜,以形成一斜下結構。
第二導流部150包括第二斜向導流板152與多個第二出風通道152A,這些第二出風通道152A分別設於第二斜向導流板152之上。在一 實施例中,第二導流部150包括多個肋部154,這些肋部154垂直連接於第二斜向導流板152之上,肋部154的形狀例如具有曲面或任一形狀,且這些肋部154之間形成相對應的第二出風通道152A。第二斜向導流板152的形狀與第一斜向導流板142的形狀均為斜下結構。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導流部150包含底部156,底部156位於第二斜向導流板152之外側,底部156開槽設有第三出風通道156A,第三出風通道156A例如為一長形開槽。
請參閱第5圖與第6圖,作動方面,驅動馬達110驅動軸部134,使得扇葉136轉動,當扇葉136轉動時,循環吊頂扇裝置100上方的氣流F1會因會扇葉136的旋轉,以使風流F1由吸入口122A被吸入,並經由扇葉136轉動帶動後之風流F1,分別由第一出風通道142A以及第二出風通道152A出風,且由第一出風通道142A出風之風流F11沿著第一斜向導流板142之出風方向為第一斜下風向,並且局部的風流F2會自風洞吸氣口124A吸入並由風洞排氣口124B排出;由這些第二出風通道152A出風之風流F12沿著第二斜向導流板152為第二斜下風向,如第6圖所示,由於扇葉136旋轉造成的風流F1,經由第二出風通道152A出風之風流F12為一邊斜下且一邊旋轉之氣流方向,藉此形成一錐狀(斜下)旋風(旋轉)均勻循環的氣流CA,與此同時,錐狀(斜下)的風流F11在風流F12之上方,形成一保護風流F12之氣流,使得斜下旋轉的風流F12不容易被干擾,而能穩定的提供錐狀旋風均勻循環的氣流。此外,有一部分風流F13能沿著第三出風通道156A出風,風流F12為直下風流,使得風流F12錐狀(斜下)旋風(旋轉)均勻循環的氣流CA之中,有一部分的直下方向的風流F13。由上述可知,透過扇葉 136的形狀與轉動、以及導風元件50來構成流場流道結構,可以達成上述錐狀(斜下)旋風(旋轉)均勻循環的氣流CA,而非直下吹風或水平吹風的型態。
由上述可知,透過扇葉136的形狀與轉動、以及導風元件50來構成流場流道結構,可以達成上述錐狀(斜下)旋風(旋轉)均勻循環的氣流CA,而非直下吹風或水平吹風的型態。
在一選擇性實施例中,循環吊頂扇裝置100可包括安裝元件60,安裝元件60包括支撐架62與頂部64,支撐架62連接於吸風元件120之上,且頂部64連接支撐架62,頂部64例如可安裝於天花板、牆上等,作為吊頂扇,且頂部64與吸風元件120具有一距離D,距離D可依據實際狀況調整,以利氣流吸入。
在一選擇性實施例中,循環吊頂扇裝置100可包括一功能元件170(如第4圖所示),功能元件170設於環狀風洞部124,例如第4圖中功能元件170位於外殼126之外側,但並未限定功能元件170之設置位置,功能元件170例如可依據各種氣候而增設的加熱器,以在氣溫較低的環境或者需要溫度高的空氣循環環境,提供適當溫度的空氣,以便在不同時機提供冷風或熱風。在其他實施例中,功能元件170也可以是加熱器、空氣清淨器、加濕器、負離子產生器中的其中一個或以上。
第7圖為本揭露的循環吊頂扇裝置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請參閱第7圖,在一選擇性實施例中,循環吊頂扇裝置100可包括一蓋體180與一照明元件190。蓋體180覆蓋於第二導流部150之下側,用以覆蓋如第5圖所示的扇葉136,隱藏扇葉136以及其他周邊結構體,使用上可以更為安 心與舒適,提供薄型的視覺效果與安全的使用感覺。
照明元件190設於蓋體180,藉此循環吊頂扇裝置100除了提供錐狀旋風均勻循環空氣流以外,還可以做為照明器具之用,形成二合一的整合風扇燈源裝置,亮度有分段功能,可自行調整。
另外,上述實施方式都是以單一循環吊頂扇裝置來說明。在其他實施例中,較大的空間(如辦公室)可使用兩個或多個循環吊頂扇裝置,除了能提供充足照明外,更有空氣循環對流的效果。因此,本技術領域者可以透過此開示,適當地並列配置多個本申請的循環吊頂扇裝置,透過此配置方式,可以根據所需,對風量與風壓進一步地調整與增大。
綜上所述,本揭露的循環吊頂扇裝置藉由單一顆驅動馬達傳動,就可達成均勻循環風流效果,擺脫傳統必須設置多顆馬達的設計,避免衍生的噪音及震動。
再者,本揭露重新設計的整體精簡結構,透過扇葉、導流板形成的流場流道結構,藉此達成錐狀旋風均勻循環,同時隱藏扇葉,提供薄型的視覺效果與安全的使用感覺。
另外,本揭露循環風流均勻吹出在整體的空間,猶如自然風,提升使用感受,並具備較大的風壓,有助於整體空間的循環流動,提升整體環境舒適感,有助於整體空間的循環流動。
此外,本揭露可增設照明元件,形成二合一的整合風扇燈源裝置。
進一步,本揭露可依據實際狀況增設功能元件,例如加熱器,以便在不同時機提供冷風或熱風。
此外,本揭露也可以安裝在牆上,如同傳統電扇一樣的設置,不只安全,更具備循環風流的效果。
另外,較大的空間(如辦公室)可使用兩個或多個循環吊頂扇裝置,除了能提供充足照明外,更有空氣循環對流的效果。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50:導風元件
100:循環吊頂扇裝置
110:驅動馬達
120:吸風元件
122:吸入部
122A:吸入口
124:環狀風洞部
124A:風洞吸氣口
126:外殼
128:固定件
140:第一導流部
142A:第一出風通道
150:第二導流部
152A:第二出風通道
156:底部
156A:第三出風通道

Claims (12)

  1. 一種循環吊頂扇裝置,包括:一驅動馬達;一旋轉元件,包括一軸部以及多個扇葉,該些扇葉之一連接端連接於該軸部,其中該驅動馬達連接於該軸部;一吸風元件,設於該旋轉元件之上方,該吸風元件包括一吸入口,該吸入口位於該些扇葉之一入風側;以及一導風元件,設於該旋轉元件之周圍,該導風元件包括一第一導流部與一第二導流部,其中該第一導流部與該第二導流部分別位於該些扇葉之一出風側,且該第一導流部設於該第二導流部之上方,該第一導流部包括一第一斜向導流板與一第一出風通道,該第二導流部包括一第二斜向導流板與多個第二出風通道,該些第二出風通道分別設於該第二斜向導流板之上;其中:該驅動馬達驅動該軸部,使得該些扇葉轉動,以使風流由該吸入口被吸入,並經由該些扇葉轉動帶動後之該風流,分別由該第一出風通道以及該些第二出風通道出風,且由該第一出風通道出風之該風流沿著該第一斜向導流板之出風方向為一第一斜下風向,由該些第二出風通道出風之該風流沿著該第二斜向導流板為一第二斜下風向。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循環吊頂扇裝置,其中沿該些扇葉之該入風側至該出風側之方向上,各該扇葉之該連接端分別與該軸部之一軸向呈斜下角度。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循環吊頂扇裝置,其中該旋轉元件包括一固定部,該固定部位於該軸部之外周側,該些扇葉之一外端分別連接該固定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循環吊頂扇裝置,其中該第一斜向導流板的形狀為一斜下結構。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循環吊頂扇裝置,其中該第一斜向導流板與該吸風元件之間形成該第一出風通道。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循環吊頂扇裝置,其中該第二斜向導流板的形狀為一斜下結構。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循環吊頂扇裝置,其中該第二導流部包括多個肋部,該些肋部分別垂直連接於該第二斜向導流板之上,且該些肋部之間形成相對應的該第二出風通道。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循環吊頂扇裝置,其中該第二導流部包括多個第三出風通道。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循環吊頂扇裝置,其中該吸風元件包括一環狀風洞部,設於該吸入口之外側。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循環吊頂扇裝置,更包括:一功能元件,設於該環狀風洞部。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循環吊頂扇裝置,更包括:一蓋體,覆蓋於該第二導流部之下側。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循環吊頂扇裝置,更包括:一照明元件,設於該蓋體。
TW112205468U 2023-05-31 2023-05-31 循環吊頂扇裝置 TWM648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5468U TWM648164U (zh) 2023-05-31 2023-05-31 循環吊頂扇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5468U TWM648164U (zh) 2023-05-31 2023-05-31 循環吊頂扇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8164U true TWM648164U (zh) 2023-11-11

Family

ID=89721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5468U TWM648164U (zh) 2023-05-31 2023-05-31 循環吊頂扇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48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65943B2 (ja) 送風機
KR20180004083A (ko) 공기조화기
JP5828134B2 (ja) 送風装置
KR101533325B1 (ko) 천정 카세트 에어컨 부착용 다익 확산 팬 조립체
CN206369283U (zh) 空调系统及其室外机组
CN108644905A (zh)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WO2021208155A1 (zh) 空气循环装置、空气净化机、空气加湿器
KR20170051107A (ko) 공기조화기
EP3081873A1 (en) Air flow generation device for home use
TWI835664B (zh) 循環吊頂扇裝置
TWM648164U (zh) 循環吊頂扇裝置
CN108826673B (zh) 一种离心风机反置安装的取暖器
CN219865578U (zh) 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JPH059352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1295788A (ja) ファンモータ一体型送風機
CN208939708U (zh) 电机端盖及具有其的电机
TWM614685U (zh) 取暖換氣裝置
JP2012017896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9711821U (zh) 混流风机及取暖设备
TWM529071U (zh) 循環扇的導風盤
CN109405081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TWM628110U (zh) 低噪音送風裝置
CN212803669U (zh) 无叶式冷热吊扇灯
CN214307285U (zh) 取暖器
TWM591599U (zh) 風扇之導風結構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