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7820U - 手提杯蓋 - Google Patents

手提杯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7820U
TWM647820U TW112206063U TW112206063U TWM647820U TW M647820 U TWM647820 U TW M647820U TW 112206063 U TW112206063 U TW 112206063U TW 112206063 U TW112206063 U TW 112206063U TW M647820 U TWM647820 U TW M64782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ivot
handle
portable cup
opposi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6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志遠
Original Assignee
拓界國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拓界國際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拓界國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206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7820U/zh
Publication of TWM647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782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手提杯蓋,包括:一蓋體;以及一提把,樞設於蓋體的兩相對向的一外側壁。蓋體頂面所形成的一凹槽部樞設有一掀蓋。蓋體之凹槽部設有貫穿該凹槽部的一吸管口,吸管口的周圍設有向下延伸的一加長管壁。

Description

手提杯蓋
本新型關於一種杯蓋,尤其關於一種手提杯蓋的結構。
現有習知的保溫杯、保冷杯以及隨行杯等,其所使用的杯蓋,大都沒有提把,造成攜行上的不便;再者,現有杯蓋,其飲口處有些並無遮覆用之掀蓋的設置,縱然有掀蓋,其打開飲用時,掀蓋無法固定,容易回彈到使用者的臉上;另外,就飲用方式而言,例如直飲、插入細吸管、粗吸管等等,現有杯蓋多無法以一個杯蓋滿足上述的需求,就算可以插入吸管,因為杯蓋飲用處孔徑大小不一,而會有吸管容易晃動、傾倒等問題,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
針對習知杯蓋上述的缺點,本新型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提把及可固定式掀蓋且可供不同粗細吸管穩定插置的手提杯蓋。
根據上述之目的,本新型的一實施態樣是在提供一種手提杯蓋,包括:一蓋體;以及一提把,樞設於蓋體的兩相對向的一外側壁。
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蓋體包含相接續的一下外蓋與一上內蓋,下外蓋與上內蓋之間形成一環形平台,提把樞設於上內蓋的兩相對向的一外側壁。
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上內蓋的兩相對向的外側壁各設有一第一樞軸,該第一樞軸之外端部的兩相對向側各具有一凸耳;提把為一弧形的提把,提把包含一提把本體與分別位於該提把本體之兩端的一樞裝帽,該樞裝帽具有一內端壁,其設有一第一樞孔及分別位於該第一樞孔之兩相對向側的一開槽,第一樞孔及開槽分別配應於第一樞軸及凸耳而相互樞容;樞裝帽的內端壁夾容於凸耳與上內蓋的外側壁之間。
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樞裝帽在相對於該提把本體的一外側位置設有一頂突定位部。
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提把本體的內側面設有至少一卡槽,上內蓋的外側壁設有與該卡槽相對應位置及相對應數量的至少一卡突。
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環形平台在位於兩第一樞軸之間的一位置設有一墊體。
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蓋體樞設有一掀蓋。
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上內蓋的頂面形成有一凹槽部,該凹槽部具有位於相對向的一第一槽口與一第二槽口,凹槽部具有位於相對向的一內側壁,各內側壁在鄰近第一槽口的一相對向位置各設有一第二樞孔;掀蓋具有位於相對向端部的一樞結端與一操作端,樞結端的兩相對向外端壁各具有一第二樞軸,其樞合於上內蓋的第二樞孔。
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掀蓋的樞結端為一圓軸形的樞結端,上內蓋之凹槽部在對應於樞結端的位置形成一弧形凹槽,該弧形凹槽與樞結端相樞容。
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上內蓋之凹槽部的兩相對向內側壁在第二樞孔朝向第一槽口方向的一位置各設有一內擋體,擋止掀開後的掀蓋。
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掀蓋之操作端具有一突板,該突板的底面設有一扣體,上內蓋的外側壁在對應於扣體的位置設有一扣槽,該扣槽與扣體可分離的相扣合。
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上內蓋之凹槽部在鄰近第二槽口的位置設有貫穿凹槽部的一吸管口,掀蓋在對應於吸管口的位置設有一突柱,該突柱可分離的突容於吸管口。
根據本新型的一實施例,吸管口的周圍設有向下延伸的一加長管壁。
依據本新型手提杯蓋,其具有提把,攜行方便;掀蓋可受內擋體擋止定位,不會回彈到使用者的臉部;吸管口的加長管壁,可以穩定不同口徑的粗細吸管,吸管不易晃動傾倒。
有關本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實施例詳細說明當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請參閱圖1至圖5所示,依照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手提杯蓋,係供蓋合於一杯體上,該手提杯蓋包括有一蓋體100與一提把200。其中,提把200樞設於蓋體100的兩相對向的一外側壁。
蓋體100包含相接續的一下外蓋110與一上內蓋120。下外蓋110與上內蓋120之間形成一環形平台130。提把200樞設於蓋體100之上內蓋120的兩相對向的一外側壁。
就蓋體100與提把200的樞合結構而言,其中,蓋體100之上內蓋120的兩相對向的外側壁各設有一第一樞軸121,其外端部的兩相對向側各具有一凸耳122;提把200為一弧形的提把,其包含一提把本體210與分別位於該提把本體之兩端的一樞裝帽220,該樞裝帽具有一內端壁221,其設有一第一樞孔222及分別位於該第一樞孔之兩相對向側的一開槽223,第一樞孔222及開槽223分別配應於蓋體100之第一樞軸121及凸耳122而相互樞容;樞裝帽220的內端壁221夾容於凸耳122與上內蓋120的外側壁之間。當提把200的第一樞孔222與蓋體100的第一樞軸121相互樞合後,並轉動提把200,使得提把200的開槽223與蓋體100的凸耳相互錯位時,即可防止提把200自蓋體100脫落,而穩固樞合。
依此,提把200即可以以蓋體100的第一樞軸121為軸而轉動,可轉動提把200平躺於蓋體100的環形平台130上,或向上豎起,以利攜行。
提把本體210的內側面設有兩卡槽211,上內蓋120的外側壁設有與卡槽211相對應位置及相對應數量的兩卡突123。當提把200平躺於蓋體100的環形平台130上時,兩者的卡槽211及卡突123可相互卡合而定位。
蓋體100之環形平台130在位於兩第一樞軸121之間的一位置設有一墊體131。在提把200呈平躺狀態時,提把本體210係擋止於墊體131上。依該墊體131的高度,使得提把本體210的底緣與環形平台130之間有一間隙,在欲操作提把200向上豎起時,可利於使用者的手指由此間隙向丄施力,克服卡槽211與卡突123的卡合力,而將提把200向上豎起。
提把200之樞裝帽220在相對於提把本體210的一外側位置設有一頂突定位部224。當提把200向丄豎起呈垂直狀態時,提把200的頂突定位部224乃抵頂於蓋體100的環形平台130,而可穩定的保持提把200該豎起垂直的狀態,供使用者穩定攜行。
請一併參閱圖5至圖8,蓋體100樞設有一掀蓋140,以蓋合或掀啟蓋體100所設的吸管口1247。
掀蓋140與蓋體100的樞設結構,在實施上,蓋體100之上內蓋120的頂面形成有一凹槽部124,其具有位於相對向的一第一槽口1241與一第二槽口1242,凹槽部124具有位於相對向的一內側壁1243,各內側壁在鄰近第一槽口1241的一相對向位置各設有一第二樞孔1244;掀蓋140具有位於相對向端部的一樞結端141與一操作端142,樞結端141的兩相對向外端壁各具有一第二樞軸143,其樞合於上內蓋120的第二樞孔1244。
掀蓋140的樞結端141為一圓軸形的樞結端,而上內蓋120之凹槽部124在對應於樞結端141的位置形成一弧形凹槽1245,其與掀蓋140的樞結端141相樞容。
上內蓋120之凹槽部124在鄰近第二槽口1242的位置設有貫穿凹槽部124的一吸管口1247。掀蓋140在對應於吸管口1247的位置設有一突柱146,其可分離的突容於吸管口1247。
依此,掀蓋140乃可以以與蓋體100第二樞孔1244相配應的第二樞軸143為軸而翻轉,而向下蓋合吸管口1247,或向上掀開而敞開吸管口1247。
掀蓋140之操作端142具有一突板144,其底面設有一扣體145;上內蓋120的外側壁在對應於扣體145的位置設有一扣槽125,其與掀蓋140之扣體145可分離的相扣合。當掀蓋140蓋合於蓋體100時,掀蓋140的扣體145可與蓋體100的扣槽125相扣合,而穩定的維持其蓋合狀態;當欲掀開掀蓋140時,則將掀蓋140操作端142的突板144向上扳動,克服扣體145與扣槽125的扣合力,即可將掀蓋向上掀開。
凹槽部124的兩相對向內側壁1243在第二樞孔1244朝向第一槽口1241方向的一位置各設有一內擋體1246,可以擋止掀開後的掀蓋,避免其回彈。
吸管口1247的周圍設有一向下延伸的一加長管壁1248,依此加長管壁1248可穩定的護持所插置之不同口徑之粗細吸管300的管身,使得吸管不易晃動傾倒,提供使用上的方便性及穩定性。
依據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手提杯蓋,其具有提把,攜行方便;掀蓋可受內擋體擋止定位,不會回彈到使用者的臉部;吸管口的加長管壁,可以穩定不同口徑之粗細吸管的管身,吸管不易晃動傾倒,提供使用上的方便性及穩定性。以上所述,確實達到本新型的創作目的。
雖然本新型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蓋體
110:下外蓋
120:上內蓋
121:第一樞軸
122:凸耳
123:卡突
124:凹槽部
1241:第一槽口
1242:第二槽口
1243:內側壁
1244:第二樞孔
1245:弧形凹槽
1246:內擋體
1247:吸管口
1248:加長管壁
125:扣槽
130:環形平台
131:墊體
140:掀蓋
141:樞結端
142:操作端
143:第二樞軸
144:突板
145:扣體
146:突柱
200:提把
210:提把本體
211:卡槽
220:樞裝帽
221:內端壁
222:第一樞孔
223:開槽
224:頂突定位部
300:吸管
為讓本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確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圖1是繪示依照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手提杯蓋的外觀圖。 圖2是繪示圖1所示手提杯蓋的分解圖。 圖3是繪示圖2所示手提杯蓋其中蓋體之第一樞軸與提把之第一樞孔相互樞合的分解放大圖。 圖4是圖1所示手提杯蓋其中提把向上豎起的示意圖。 圖5是繪示圖4所示手提杯蓋其中提把向上垂直豎起並定位的放大圖。 圖6是繪示圖1所示手提杯蓋的縱剖視圖。 圖7是圖1所示手提杯蓋其中掀蓋向上掀起的示意圖。 圖8是繪示圖7所示手提杯蓋的縱剖視圖。
100:蓋體
110:下外蓋
120:上內蓋
121:第一樞軸
122:凸耳
123:卡突
124:凹槽部
1241:第一槽口
1242:第二槽口
1243:內側壁
1244:第二樞孔
1245:弧形凹槽
1246:內擋體
1247:吸管口
1248:加長管壁
125:扣槽
130:環形平台
140:掀蓋
141:樞結端
142:操作端
143:第二樞軸
144:突板
145:扣體
146:突柱
200:提把
210:提把本體
211:卡槽
220:樞裝帽
221:內端壁
222:第一樞孔
223:開槽
224:頂突定位部

Claims (13)

  1. 一種手提杯蓋,供蓋合於一杯體上,該手提杯蓋包括:一蓋體;以及一提把,樞設於該蓋體的兩相對向的一外側壁。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提杯蓋,其中,該蓋體包含相接續的一下外蓋與一上內蓋,該下外蓋與該上內蓋之間形成一環形平台,該提把係樞設於該上內蓋之兩相對向的一外側壁。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手提杯蓋,其中,該上內蓋的兩相對向的外側壁各設有一第一樞軸,該第一樞軸之外端部的兩相對向側各具有一凸耳;該提把為一弧形的提把,該提把包含一提把本體與分別位於該提把本體之兩端的一樞裝帽,該樞裝帽具有一內端壁,該內端壁設有一第一樞孔及分別位於該第一樞孔之兩相對向側的一開槽,該第一樞孔及該開槽分別配應於該第一樞軸及該凸耳而相互樞容;該樞裝帽的內端壁夾容於該凸耳與該上內蓋的外側壁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手提杯蓋,其中,該樞裝帽在相對於該提把本體的一外側位置設有一頂突定位部。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手提杯蓋,其中,該提把本體的內側面設有至少一卡槽,該上內蓋的外側壁設有與該卡槽相對應位置及相對應數量的至少一卡突。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手提杯蓋,其中,該環形 平台在位於兩該第一樞軸之間的一位置設有一墊體。
  7. 如請求項2至6任一項所述之手提杯蓋,其中,該蓋體樞設有一掀蓋。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手提杯蓋,其中,該上內蓋的頂面形成有一凹槽部,該凹槽部具有位於相對向的一第一槽口與一第二槽口,該凹槽部具有位於相對向的一內側壁,各該內側壁在鄰近該第一槽口的一相對向位置各設有一第二樞孔;該掀蓋具有位於相對向端部的一樞結端與一操作端,該樞結端的兩相對向外端壁各具有一第二樞軸,該第二樞軸樞合於該上內蓋的第二樞孔。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手提杯蓋,其中,該樞結端為一圓軸形的樞結端,該上內蓋之凹槽部在相對應於該樞結端的位置形成一弧形凹槽,該弧形凹槽與該樞結端相樞容。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手提杯蓋,其中,該凹槽部的兩相對向內側壁在該第二樞孔朝向該第一槽口方向的一位置各設有一內擋體,擋止掀開後的該掀蓋。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手提杯蓋,其中,該掀蓋之操作端具有一突板,該突板的底面設有一扣體,該上內蓋的外側壁在對應於該扣體的位置設有一扣槽,該扣槽與該扣體可分離的相扣合。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手提杯蓋,其中,該上內蓋之凹槽部在鄰近該第二槽口的位置設有貫穿該凹槽部的一吸管口,該掀蓋在對應於該吸管口的位置設有一突柱, 該突柱可分離的突容於該吸管口。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手提杯蓋,其中,該吸管口的周圍設有一向下延伸的一加長管壁。
TW112206063U 2023-06-14 2023-06-14 手提杯蓋 TWM647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6063U TWM647820U (zh) 2023-06-14 2023-06-14 手提杯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6063U TWM647820U (zh) 2023-06-14 2023-06-14 手提杯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7820U true TWM647820U (zh) 2023-11-01

Family

ID=89720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6063U TWM647820U (zh) 2023-06-14 2023-06-14 手提杯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478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0261B2 (en) Double-spout bottle cover and water bottle
JPH11278523A (ja) 液体用容器の開口口部の構造
US20030102313A1 (en) Universal beverage can cover
US6273299B1 (en) Multi-chamber breakfast cereal dispenser
TWM647820U (zh) 手提杯蓋
US6651833B2 (en) Self sealing cap with spring and post
TWI841356B (zh) 飲料容器蓋體及其容器組合
JP2013112349A (ja) 飲料用容器
JP2001294252A (ja) ノズル付きのボトルキャップ
JP7190536B2 (ja) ボトルキャップおよび片手操作ボトル
JP3001850U (ja) 飲料用容器の蓋
TWM662117U (zh) 杯蓋結構
JPH0650363Y2 (ja) 容器蓋
CN216970349U (zh) 油瓶盖
CN218304392U (zh) 一种翻片式锁合杯盖和咖啡杯
JP3246000U (ja) 飲料容器
JP3242688U (ja) タンブラー
CN211673586U (zh) 一种水壶壶盖
JP3219520U (ja) ミラー付き飲料容器
JPH0454136Y2 (zh)
CN210055497U (zh) 一种防掉盖茶壶
WO2022016791A1 (zh) 一种水箱体及饮品机
JP3017866U (ja) 液体調味料容器
JP2008308215A (ja) 薬液容器
JPH0880776A (ja) カップホル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