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5022U - 海水發電系統 - Google Patents

海水發電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5022U
TWM645022U TW112204189U TW112204189U TWM645022U TW M645022 U TWM645022 U TW M645022U TW 112204189 U TW112204189 U TW 112204189U TW 112204189 U TW112204189 U TW 112204189U TW M645022 U TWM645022 U TW M64502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drainage
seawater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4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峰岩
Original Assignee
沈峰岩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沈峰岩 filed Critical 沈峰岩
Priority to TW112204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5022U/zh
Publication of TWM645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5022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種海水發電系統,設置在海岸區域,設有一堰壩體隔出一海洋區域以及一蓄水區,該堰壩體的預定區域設有引水口,引水口配置有一第一發電機組,當海水從該引水口引入時,恰可推動該第一發電機組的葉輪旋轉,進而使得該第一發電機組進行發電,又該第一發電機組將產生的電力傳送至一電網,由該電網加以輸送;該堰壩體的底部設置排水口,該排水口恰位於該蓄水區底部,再者該排水口設有至少一第二發電機;儲存在該蓄水區的海水從該排水口加以排出,並且推動該第二發電機的渦輪轉動,進而使得該第二發電機進行發電,且該第二發電機將產生的電力傳送到前述的電網,由該電網將取得的電力傳送到民生或者工業用電。

Description

海水發電系統
本新型關於發電系統,特別指一種利用高低位差,利用「引入」或「抽入」海水,推動發電設備之轉軸轉動,並透過轉軸上的齒輪、以及調整齒輪比達到運轉發電之海水發電系統。
已知的海水發電有利用海浪推動壓電裝置,進而產生電能,但是上述系統占用海面,並且要避免船隻接近,會造成如漁民或者航運業者的困擾,如何運用海水進行發電,乃相關研究者積極解決之課題者。
本新型主要的目的在提供一種海水發電系統,採用複合的設計,能透過引入海水(潮汐發電)、或者將海水抽取後,透過海水推動第一發電機組進行發電,另外,發電系統底部設有排水部,且在排水部設置第二發電機組,透過排出的海水推動第二發電機發電運轉,據此,本新型所提供的系統可大幅提升發電效率。
本新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海水發電系統,利用海水取之不盡之優點,發電過程如同人類呼吸,發電過程完全沒有汙染, 進而改善日益嚴重之全球空氣品質及溫室效應,一個抽水的抽水電力耗損,換來多個軸心轉動發電能源。
緣此,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係設置在海岸區域,其包含有至少一堰壩體,該堰壩體高度略低於海平面,該堰壩體將海水區隔出一蓄水區;該堰壩體的上端至少設有一引水管、至少一引水部,前述的引水管一端設有一濾網,且該引水管用於引入海水,該引水管的另一端則連接於該引水部;該引水部於該蓄水區一側設有一第一發電機組,該第一發電機組包含有一第一轉軸、一第一電機,該第一轉軸上設有多個葉片,藉由海水沖擊該些葉片,使得該第一轉軸旋轉,而該第一電機與該第一轉軸加以連接,利用該第一電機內所設置之多個齒輪組進行配速,使得該第一電機激磁發電,且該第一電機與一電網連接,將產生的電能由該電網加以變電、傳輸;該堰壩體的下端至少設有一排水部、至少一排水管,該蓄水區下端與該排水部連接,該排水部與該蓄水區連接處設置有一抽水機,該抽水機將蓄水區的海水經由該排水部、該排水管排出於海中,在該排水部內更設有一軸流發電機,利用該抽水機所產生的水流,使得該軸流發電機運轉而發電,又該軸流發電機與前述的電網連接,並將該軸流發電機所產生的電力加以變電、傳輸;該排水管連接於該排水部一側,該排水管設置有多組水管發電機,利用在該排水管內流動的海水推動該水管發電機,接著 將該排水管內海水排放於海中,該水管發電機與前述的電網連接,將產生的電能由該電網加以變電、傳輸。
在本新型的實施例中,該排水管為連續的彎管,前述的水管發電機設置在該排水管的直管部位。
上述的實施方式是利用引入海水進行發電,進一步的還有一種以抽海水進行發電的技術手段,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其包含有至少一堰壩體,該堰壩體高度高於海平面,該堰壩體將海水區隔出一蓄水區;該堰壩體的上端至少設有一引水管、至少一引水部,前述的引水管一端設有一沉水式抽水機,藉由該沉水式抽水機抽吸海水,該引水管的另一端則連接於該引水部;該引水部於該蓄水區一側設有一第一發電機組,該第一發電機組包含有一第一轉軸、一第一電機,該第一轉軸上設有多個葉片,藉由海水沖擊該些葉片,使得該第一轉軸轉旋轉,而該第一電機與該第一轉軸加以連接,利用該第一電機內所設置之多個齒輪組進行配速,使得該第一電機激磁發電,且該第一電機與一電網連接,將產生的電能由該電網加以變電、傳輸;該堰壩體的下端至少設有一排水部,該蓄水區下端與該排水部連接,該排水部利用位差將蓄水區的海水經由該排水部排出於海中,在該排水部內更設有一軸流發電機,利用該蓄水區之位差所產生的水流,使得該軸流發電機運轉而發電,又該軸流發電機與前述的電網連接,並將該軸流發電機所產生的電力加以變電、傳輸。
透過上述的說明,本新型的優點簡述如下:
1.本新型至少產生兩次以上發電,利用海水取之不盡的好處,在發電過程完全沒有汙染,藉由抽取海水的電力耗損即可讓多部發電機組運轉發電。
2.本新型的結構設置容易,只要避開有海水倒灌、或者海嘯危險區域、地震帶,即可建構進行發電,據此,台灣無需為發電能源發愁,並達到全部綠能發電。
3.本新型主要透過引入或抽入海水進行發電,因此,蓄水區容積相當大,可以供應民生、工業用電。
4.另外,以第一種引入方式的發電方式,其製造成本較高,而已第二種抽入的發電方式,成本較低。
[第一實施例]
100:堰壩體
200:蓄水區
300:電網
11:引水管
111:濾網
12:引水部
13:排水部
14:排水管
20:第一發電機組
21:第一轉軸
211:葉片
22:第一電機
30:抽水機
40:軸流發電機
50:水管發電機
[第二實施例]
101:堰壩體
201:蓄水區
301:電網
11A:引水管
112:沉水式抽水機
12A:引水部
13A:排水部
20A:第一發電機組
21A:第一轉軸
211A:葉片
22A:第一電機
40A:軸流發電機
圖1: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系統圖。
圖2: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引水部的發電示意圖。
圖3: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排水部的發電示意圖。
圖4: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排水管的發電示意圖。
圖5: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系統圖。
圖6: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引水部的發電示意圖。
圖7: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排水管的發電示意圖。
如圖1至圖4所示,是本新型海水發電系統之第一實施例,其包含一堰壩體100,該堰壩體100高度略低於海平面,該堰壩體100將海水區隔出一蓄水區200。
如圖1、圖2所示,該堰壩體100的上端設有多個引水管11、至少一引水部12,前述的引水管11一端設有一濾網111,且該引水管11用於引入海水,該引水管11的另一端則連接於該引水部12;該引水部12於該蓄水區200一側設有一第一發電機組20,該第一發電機組20包含有一第一轉軸21、一第一電機22,該第一轉軸21上設有多個葉片211,藉由海水沖擊該些葉片211,使得該第一轉軸21旋轉,而該第一電機22與該第一轉軸21連接,利用該第一電機22內所設置之多個齒輪組(圖未繪出)進行配速,使得該第一電機22激磁發電,且該第一電機22與一電網300連接,將產生的電能由該電網300加以變電、傳輸。
在前述的實施例,該第一發電機組20能依據需求選用不同大小、不同規格,透過海水沖擊葉片211,利用齒輪組讓第一轉軸21產生轉動產生不同轉速,不同的輸出效果,達到適合的發電方式。該第一發電機組20即是水力發電機,而第一發電機組20的原理、細節構造等皆與水力發電機相同,故不多加贅述。
如圖1、圖3所示,該堰壩體100的下端至少設有一排水部13、多組排水管14,該蓄水區200下端與該排水部13連接,該排水部13與該蓄水區200連接處設置有抽水機30,該抽水機30將蓄水 區200的海水經由該排水部13、該排水管14排出於海中,在該排水部13內更設有一軸流發電機40,利用該抽水機30所產生的水流,使得該軸流發電機40運轉而發電,又該軸流發電機40與前述的電網300連接,並將該軸流發電機40所產生的電力加以變電、傳輸。
前述的軸流發電機40可依照排水部13的空間大小,選用適合的規格,而軸流發電機40的技術與習用結構並無差異性,故不多加贅述。
如圖1、圖4所示,該排水管14連接於該排水部13一側,該排水管14在海床處設置成連續彎管,該排水管14設置有多組水管發電機50,而水管發電機50則安裝在排水管14的直管部位,利用在該排水管14內流動的海水推動該水管發電機50運轉,接著將該排水管14內海水排放於海中,該水管發電機50與前述的電網300連接,將產生的電能由該電網300加以變電、傳輸。
前述的水管發電機50與現有的水管式發電設備相同,因此,原理、細部構造不多加贅述。
如圖1至圖4所示,透過上述結構的介紹,接著介紹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使用方式與可獲得的優點。
1.利用堰壩體100高度略低於海平面(潮汐發電),使得海水從引水管11引入該引水部12,透過海水沖擊第一發電機組20之葉片211,進而帶動第一轉軸21旋轉,使得第一電機22激磁發電。而產生的電能透過電網300加以傳輸。
2.海水沖擊第一發電機組20後,會往蓄水區200一側烙下,透過設置在蓄水區200的抽水機30將海水抽往排水部13,而排水部13內設置有軸流發電機40,受到水流帶動而發電。而產生的電能透過電網300加以傳輸。
3.排水管14將海水排出,並利用安裝在排水管14內的水管發電機50進行發電。而產生的電能透過電網300加以傳輸。
請參閱圖5至圖6,係本新型海水發電系統之第二實施例,第二實施例是從第一實施例所衍生而來,其結構基本相同,包含有一堰壩體101,該堰壩體101高度高於海平面,該堰壩體101將海水區隔出一蓄水區201。
如圖5、圖6所示,該堰壩體101的上端設有多組引水管11A、引水部12A,前述的引水管11A一端設有一沉水式抽水機112,藉由該沉水式抽水機112抽吸海水,該引水管11A的另一端則連接於該引水部12A;該引水部12A於該蓄水區201一側設有一第一發電機組20A,該第一發電機組20A包含有一第一轉軸21A、一第一電機22A,該第一轉軸21A上設有多個葉片211A,藉由海水沖擊該些葉片211A,使得該第一轉軸21A轉旋轉,而該第一電機22A與該第一轉軸21A加以連接,利用該第一電機22A內所設置之多個齒輪組(圖未繪出)進行配速,使得該第一電機22A激磁發電,且該第一電機22A與一電網301連接,將產生的電能由該電網301加以變電、傳輸。
如圖5、圖7所示,該堰壩體101的下端設有排水部13A,該蓄水區201下端與該排水部13A連接,該排水部13A利用位差將蓄水區201的海水經由該排水部13A排出於海中,在該排水部13A內設有一軸流發電機40A,利用蓄水區201的位差所產生的水流,使得該軸流發電機40A運轉而發電,又該軸流發電機40A與前述的電網301連接,並將該軸流發電機40A所產生的電力加以變電、傳輸。
第二實施例基本原理與第一實施例大致上相同,差異僅在於因堰壩區101設置位置高於海平面,因此使用沉水式抽水機112將海水抽往排水部13A對第一發電機組20A進行發電,而透過堰壩體101高於海平面的優點,因此,排水部13A能自然進行排水並由軸流發電機40A運轉發電,因此,從上述可得知從第二實施例同樣能進行綠能發電。
歸納本新型主要優點:
1.透過引入或抽入海水進行發電,因此,蓄水區容積相當大,可以供應民生、工業用電。
2.本新型的結構設置容易,只要避開有海水倒灌、或者海嘯危險區域、地震帶,即可建構進行發電,據此,台灣無需為發電能源發愁,並達到全部綠能發電。
3.另外,以第一種引入方式(潮汐發電)的發電方式,其製造成本較高,而已第二種抽入的發電方式,成本較低。
綜上所述,本新型結構均未曾見於諸書刊或公開使用,誠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懇請 鈞局明鑑,早日准予專利,至為感禱。
[第一實施例]
100:堰壩體
200:蓄水區
11:引水管
111:濾網
12:引水部
13:排水部
14:排水管
20:第一發電機組
21:第一轉軸
30:抽水機
40:軸流發電機

Claims (3)

  1. 一種海水發電系統,其包含有至少一堰壩體,該堰壩體高度略低於海平面,該堰壩體將海水區隔出一蓄水區;該堰壩體的上端至少設有一引水管、至少一引水部,前述的引水管一端設有一濾網,且該引水管用於引入海水,該引水管的另一端則連接於該引水部;該引水部於該蓄水區一側設有一第一發電機組,該第一發電機組包含有一第一轉軸、一第一電機,該第一轉軸上設有多個葉片,藉由海水沖擊該些葉片,使得該第一轉軸旋轉,而該第一電機與該第一轉軸加以連接,利用該第一電機內所設置之多個齒輪組進行配速,使得該第一電機激磁發電,且該第一電機與一電網連接,將產生的電能由該電網加以變電、傳輸;該堰壩體的下端至少設有一排水部、至少一排水管,該蓄水區下端與該排水部連接,該排水部與該蓄水區連接處設置有一抽水機,該抽水機將蓄水區的海水經由該排水部、該排水管排出於海中,在該排水部內更設有一軸流發電機,利用該抽水機所產生的水流,使得該軸流發電機運轉而發電,又該軸流發電機與前述的電網連接,並將該軸流發電機所產生的電力加以變電、傳輸;該排水管連接於該排水部一側,該排水管設置有多組水管發電機,利用在該排水管內流動的海水推動該水管發電機,接著將該排水管內海水排放於海中,該水管發電機與前述的電網連接,將產生的電能由該電網加以變電、傳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海水發電系統,其中,該排水管為連續的彎管,前述的水管發電機設置在該排水管的直管部位。
  3. 一種海水發電系統,其包含有至少一堰壩體,該堰壩體高度高於海平面,該堰壩體將海水區隔出一蓄水區;該堰壩體的上端至少設有一引水管、至少一引水部,前述的引水管一端設有一沉水式抽水機,藉由該沉水式抽水機抽吸海水,該引水管的另一端則連接於該引水部;該引水部於該蓄水區一側設有一第一發電機組,該第一發電機組包含有一第一轉軸、一第一電機,該第一轉軸上設有多個葉片,藉由海水沖擊該些葉片,使得該第一轉軸轉旋轉,而該第一電機與該第一轉軸加以連接,利用該第一電機內所設置之多個齒輪組進行配速,使得該第一電機激磁發電,且該第一電機與一電網連接,將產生的電能由該電網加以變電、傳輸;該堰壩體的下端至少設有一排水部,該蓄水區下端與該排水部連接,該排水部利用位差將蓄水區的海水經由該排水部排出於海中,在該排水部內更設有一軸流發電機,利用該蓄水區之位差所產生的水流,使得該軸流發電機運轉而發電,又該軸流發電機與前述的電網連接,並將該軸流發電機所產生的電力加以變電、傳輸。
TW112204189U 2023-05-02 2023-05-02 海水發電系統 TWM645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4189U TWM645022U (zh) 2023-05-02 2023-05-02 海水發電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4189U TWM645022U (zh) 2023-05-02 2023-05-02 海水發電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5022U true TWM645022U (zh) 2023-08-11

Family

ID=88559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4189U TWM645022U (zh) 2023-05-02 2023-05-02 海水發電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450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9533B (zh) 潮流能增压海水淡化及发电装置
EP1406011A4 (en) WIND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PUMPS
KR101609821B1 (ko) 송수관 설치형 소수력 발전장치
TW201344043A (zh) 水渦輪機
CN106762378B (zh) 一种折叠式潮流能发电与海水淡化一体集群
CN205820944U (zh) 一种利用波浪能的新型海水淡化系统
JP6168269B2 (ja) 流体機械および流体プラント
CN109441691B (zh) 一种尾水管带整流板混流式水轮机
JP2012011355A (ja) 超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WO2010009629A1 (zh) 高效节能型冷却塔用水动冷却风机
CN201068836Y (zh) 无落差长叶柱状水轮机
TWM645022U (zh) 海水發電系統
CN201546883U (zh) 叶轮式海浪发电设备
CN201412259Y (zh) 一种水轮机发电装置
CN106277492A (zh) 一种潮流能直驱的海水淡化杀菌一体化装置
CN201650783U (zh) 高效潜水泵
CN220185266U (zh) 海水发电装置
CN210637183U (zh) 一种具有节能功能的水轮机
CN205013191U (zh) 风能浪能组合多级发电装置
CN106979123A (zh) 一种波浪动力海水发电机系统
WO2012014232A2 (en) Non-conventional source for power production using stagnant water
CN202946300U (zh) 抽水再生发电装置
CN206972425U (zh) 一种基于海水波浪动力的发电系统
JP2005273464A (ja) 海底潮流水車を用いた発電設備及び深層水汲み上げ設備
CN105179145A (zh) 一种带适航调节装置的竖轴潮流能水轮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