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5266U - 海水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海水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5266U
CN220185266U CN202321223477.7U CN202321223477U CN220185266U CN 220185266 U CN220185266 U CN 220185266U CN 202321223477 U CN202321223477 U CN 202321223477U CN 220185266 U CN220185266 U CN 220185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seawater
water diversion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234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峰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2234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5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5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52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海水发电装置,包含有至少一堰坝体,堰坝体高度低于海平面,堰坝体将海水区隔出一蓄水区;堰坝体的上端至少设有一引水管、至少一引水部,引水管的位于海平面一侧且低于海平面,前述的引水管外侧一端设有一滤网,引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引水部;引水部于蓄水区一侧设有一第一发电机组,第一发电机组包含一第一转轴、一第一电机;第一转轴上设有多个叶片,第一电机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第一电机与一电网电性连接;堰坝体的下端至少设有一排水部、至少一排水管,蓄水区下端与排水部的一端连接,排水部的另一端外接多组排水管,排水管用于外排蓄水区中的海水,排水部与蓄水区连接处设置有一抽水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另一海水发电装置。

Description

海水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高低位差,利用“引入”或“抽入”海水,推动发电设备的转轴转动,并通过转轴上的齿轮、以及调整齿轮比达到运转发电的海水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已知的海水发电大都是利用海浪推动压电装置,进而产生电能,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装置占用海面,并且要避免船只接近,进而造成如渔民等航运业者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战队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水发电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复合的设计,其通过引入海水(潮汐发电)或者将海水抽取后,通过海水推动第一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另外,发电装置底部设有排水部,且在排水部设置水管发电机,通过排出的海水推动水管发电机发电运转,据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置可大幅提升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水发电装置,利用海水取的不尽的优点,发电过程如同人类呼吸,发电过程完全没有污染,进而改善日益严重的全球空气质量及温室效应,一个抽水的抽水电力耗损,换来多个轴心转动发电能源。
技术方案:海水发电装置,包含有至少一堰坝体,该堰坝体高度略低于海平面,该堰坝体将海水区隔出一蓄水区;
该堰坝体的上端至少设有一引水管、至少一引水部,其中:
所述引水管11的位于海平面一侧且低于海平面,前述的引水管外侧一端设有一滤网,该引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引水部,用于引入海水;
该引水部于该蓄水区一侧设有一第一发电机组,该第一发电机组包含一第一转轴、一第一电机,其中:
所述第一发电机组的海拔高度低于所述引水部的海拔高度,且所述第一发电机组的位置与所述引水部的出水口的位置相适应;
该第一转轴上设有多个叶片,借由海水冲击该些叶片,使得该第一转轴旋转,而该第一电机与该第一转轴传动连接,利用该第一电机内所设置的多个齿轮组进行配速,使得该第一电机激磁发电,且该第一电机与一电网电性连接,将产生的电能由该电网加以变电、传输;
该堰坝体的下端至少设有一排水部、至少一排水管,该蓄水区下端与该排水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排水部的另一端外接多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用于外排蓄水区中的海水,其中:
该排水部与该蓄水区连接处设置有一抽水机。
进一步的,该排水管设置有多组水管发电机,该水管发电机与前述的电网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该排水管为连续的弯管,前述的水管发电机设置在该排水管的直管部位。
进一步的,在该排水部内设有一轴流发电机,该轴流发电机与前述的电网连接。
海水发电装置,包含有一第二堰坝体,该第二堰坝体的高度高于海平面,该第二堰坝体将海水区隔出一第二蓄水区,该第二堰坝体的上端设有多组第二引水管、第二引水部,其中:
前述的第二引水管的一端设有一沉水式抽水机,所述沉水式抽水机外设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端设有第二滤网,该第二引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引水部;
该第二引水部的下游设有一第二发电机组,第二发电机组设置在该第二蓄水区一侧,该第二发电机组包含有一第二转轴、一第二电机,其中:
所述第二发电机组的海拔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引水部的海拔高度,所述第二发电机组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引水部的出水口的位置相适应;
该第二转轴上设有多个第二叶片,该第二电机与该第二转轴传动连接,该第二电机与第二电网电性连接;
该第二堰坝体的下端设有第二排水部,该第二蓄水区的下端与该第二排水部的进水口相连,第二排水部的出水口的海拔高于海平面。
进一步的,在该第二排水部内还设有一第二轴流发电机,该第二轴流发电机与前述的第二电网电性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简述如下:
1.本实用新型至少产生两次以上发电,利用海水取之不尽的好处,在发电过程完全没有污染,借由抽取海水的电力耗损即可让多部发电机组运转发电。
2.结构设置容易,只要避开有海水倒灌、海啸危险区域、地震带,即可建构进行发电。
3.通过引入或抽入海水进行发电,因此,蓄水区容积相当大,可以供应民生、工业用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装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引水部的发电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排水部的发电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水管发电机在排水管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排水管的发电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装置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引水部的发电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排水管的发电示意图。
第一实施例中:
100-堰坝体
200-蓄水区
300-电网
11-引水管
111-滤网
12-引水部
13-排水部
14-排水管
20-第一发电机组
21-第一转轴
211-叶片
22-第一电机
30-抽水机
40-轴流发电机50-水管发电机第二实施例中:100A-第二堰坝体
200A-第二蓄水区
300A-第二电网
11A-第二引水管
112-沉水式抽水机
12A-第二引水部
13A-第二排水部
20A-第二发电机组
21A-第二转轴
211A-第二叶片
22A-第二电机40A-第二轴流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4B所示,海水发电装置,其包含一堰坝体100,该堰坝体100高度略高于海平面,该堰坝体100将海水区隔出一蓄水区200。
如图1、图2所示,该堰坝体100的上端设有多个引水管11、至少一引水部12,其中:
所述引水管11的位于海平面一侧且略低于海平面,前述的引水管11外侧一端设有一滤网111,该引水管11的另一端与该引水部12相连,用于引入海水;
该引水部12在该蓄水区200一侧设有一第一发电机组20,该第一发电机组20包含有一第一转轴21、一第一电机22,其中:
所述第一发电机组20的海拔高度低于所述引水部12的海拔高度,且所述第一发电机组20的位置与所述引水部12的出水口的位置相适应;
该第一转轴21上设有多个叶片211,借由海水冲击该些叶片211,使得该第一转轴21旋转,而该第一电机22与该第一转轴21连接,利用该第一电机21内所设置的多个齿轮组(图2中未绘出)进行配速,使得该第一电机21激磁发电,且该第一电机21与一电网300连接,将产生的电能由该电网300加以变电、传输。
在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发电机组20能依据需求选用不同大小、不同规格的发电机组,通过海水冲击叶片211,利用齿轮组让第一转轴211转动产生不同转速,进而达到不同的输出效果,达到适合的发电方式。该第一发电机组20即是水力发电机,而第一发电机组20的原理、细节构造等皆与水力发电机相同,故不再赘述。
如图1、图3所示,该堰坝体100的下端至少设有一排水部13、多组排水管14,该蓄水区200下端与该排水部13的一端连接,所述排水部13的另一端外接多组排水管14,所述排水管14用于外排蓄水区200中的海水,其中:
该排水部13与该蓄水区200连接处设置有抽水机30,该抽水机30将蓄水区200的海水经由该排水部13、该排水管14外排出于海中;
在该排水部13内更设有一轴流发电机40,轴流发电机40与所述电网300电性连接,利用该抽水机30所产生的水流,使得该轴流发电机40运转而发电,并将该轴流发电机40所产生的电能由该电网300加以变电、传输。
前述的轴流发电机40可依照排水部13的空间大小,选用适合的规格,而轴流发电机40的技术与现有结构并无差异性,故不再赘述。
如图1、图4A、图4B所示,该排水管14连接于该排水部13一侧,该排水管14在海床处设置成连续弯管,该排水管14设置有多组水管发电机50,而水管发电机50则安装在排水管14的直管部位,利用在该排水管14内流动的海水推动该水管发电机50运转,接着将该排水管14内海水排放于海中,该水管发电机50与前述的电网300连接,将产生的电能由该电网300加以变电、传输。
前述的水管发电机50与现有的水管式发电设备相同,因此,原理、细部构造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4B所示,通过上述结构的介绍,接着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方式与可获得的优点。
1.利用引水管11的高度略低于海平面(潮汐发电),使得海水从引水管11引入该引水部12,通过海水冲击第一发电机组20的叶片211,进而带动第一转轴21旋转,使得第一电机22激磁发电,而产生的电能通过电网300加以变电、传输。
2.海水冲击第一发电机组20后,会往蓄水区200一侧落下,通过设置在蓄水区200的抽水机30将海水抽往排水部13,而排水部13内设置有轴流发电机40,受到水流带动而发电,而产生的电能通过电网300加以变电、传输。
3.排水管14将海水排出,并利用安装在排水管14内的水管发电机50进行发电,而产生的电能通过电网300加以变电、传输。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5至图6,第二实施例是从第一实施例所衍生而来,其结构基本相同,差异仅在于:第二堰坝体100A设置位置高于海平面,因此使用沉水式抽水机112将海水抽往第二引水部12A,通过水流带动第二发电机组20A进行发电,而通过第二堰坝体100A高于海平面的优点,第二排水部13A能通过自流的方式自然进行排水并借由第二轴流发电机40A运转发电,因此,从上述可得知从第二实施例同样能进行绿能发电。
海水发电装置,包含有一第二堰坝体100A,该第二堰坝体100A高度高于海平面,该第二堰坝体100A将海水区隔出一第二蓄水区200A。
如图5、图6所示,该第二堰坝体100A的上端设有多组第二引水管11A、第二引水部12A,其中:
前述的第二引水管11A一端设有一沉水式抽水机112,沉水式抽水机112外设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端设有第二滤网,借由该沉水式抽水机112抽吸海水,该第二引水管11A的另一端则连接于该第二引水部12A;
该第二引水部12A的下游设有一第二发电机组20A,第二发电机组20A设于该第二蓄水区200A的一侧,该第二发电机组20A包含有一第二转轴21A、一第二电机22A,其中:
所述第二发电机组20A的海拔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引水部12A的海拔高度,所述第二发电机组20A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引水部12A的出水口的位置相适应;
该第二转轴21A上设有多个第二叶片211A,借由海水冲击该些第二叶片211A,使得第二叶片211A带动该第二转轴21A旋转,而该第二电机22A与该第二转轴21A传动连接,利用该第二电机22A内所设置的多个齿轮组(图6中未绘出)进行配速,使得该第二电机22A激磁发电,且该第二电机22A与一第二电网300A连接,将产生的电能由该第二电网300A加以变电、传输。
如图5、图7所示,该第二堰坝体100A的下端设有第二排水部13A,该第二蓄水区200A下端与该第二排水部13A的进水口相连,第二排水部13A的出水口的海拔高于海平面,该第二排水部13A利用位差将第二蓄水区200A的海水经由该第二排水部13A排出于海中,在该第二排水部13A内设有一第二轴流发电机40A,利用第二蓄水区200A的位差所产生的水流,使得该第二轴流发电机40A运转而发电,又该第二轴流发电机40A与前述的第二电网300A连接,并将该第二轴流发电机40A所产生的电力加以变电、传输。
归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
1.通过引入海水或抽入海水进行发电,因此,蓄水区容积相当大,可以供应民生、工业用电;
2.结构设置容易,只要避开海水倒灌或者海啸、地震带等危险区域,即可建构进行发电,据此,中国台湾地区无需为发电能源发愁,并达到全部绿能发电。
3.以第一种引入方式(潮汐发电)的发电方式,其制造成本较高,而以第二种抽入的发电方式,成本较低。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6)

1.海水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至少一堰坝体,该堰坝体高度低于海平面,该堰坝体将海水区隔出一蓄水区;
该堰坝体的上端至少设有一引水管、至少一引水部,其中:
所述引水管的位于海平面一侧且低于海平面,前述的引水管外侧一端设有一滤网,该引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引水部,用于引入海水;
该引水部于该蓄水区一侧设有一第一发电机组,该第一发电机组包含一第一转轴、一第一电机,其中:
所述第一发电机组的海拔高度低于所述引水部的海拔高度,且所述第一发电机组的位置与所述引水部的出水口的位置相适应;
该第一转轴上设有多个叶片,该第一电机与该第一转轴传动连接,该第一电机与一电网电性连接;
该堰坝体的下端至少设有一排水部、至少一排水管,该蓄水区下端与该排水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排水部的另一端外接多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用于外排蓄水区中的海水,其中:
该排水部与该蓄水区连接处设置有一抽水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管设置有多组水管发电机,该水管发电机与前述的电网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水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管为连续的弯管,前述的水管发电机设置在该排水管的直管部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排水部内设有一轴流发电机,该轴流发电机与前述的电网电性连接。
5.海水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二堰坝体,该第二堰坝体的高度高于海平面,该第二堰坝体将海水区隔出一第二蓄水区,该第二堰坝体的上端设有多组第二引水管、第二引水部,其中:
前述的第二引水管的一端设有一沉水式抽水机,所述沉水式抽水机外设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端设有第二滤网,该第二引水管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二引水部;
该第二引水部的下游设有一第二发电机组,第二发电机组设置在该第二蓄水区一侧,该第二发电机组包含有一第二转轴、一第二电机,其中:
所述第二发电机组的海拔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引水部的海拔高度,所述第二发电机组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引水部的出水口的位置相适应;
该第二转轴上设有多个第二叶片,该第二电机与该第二转轴传动连接,该第二电机与第二电网电性连接;
该第二堰坝体的下端设有第二排水部,该第二蓄水区的下端与该第二排水部的进水口相连,第二排水部的出水口的海拔高于海平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水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二排水部内还设有一第二轴流发电机,该第二轴流发电机与前述的第二电网电性连接。
CN202321223477.7U 2023-05-19 2023-05-19 海水发电装置 Active CN220185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3477.7U CN220185266U (zh) 2023-05-19 2023-05-19 海水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3477.7U CN220185266U (zh) 2023-05-19 2023-05-19 海水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5266U true CN220185266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2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23477.7U Active CN220185266U (zh) 2023-05-19 2023-05-19 海水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52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6054B2 (en) Magnus force fluid flow energy harvester
CN103939269A (zh) 大型活塞增压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WO2007073665A1 (fr) Dispositif et systeme de generation d'electricite eolienne
JP6168269B2 (ja) 流体機械および流体プラント
CN210769122U (zh) 多级水力发电装置
RU2459974C1 (ru) Волновая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я
CN204827775U (zh) 一种抽水蓄能水轮发电机系统
CN220185266U (zh) 海水发电装置
CN101413476B (zh) 海底抽排尾水式水力发电系统
CN110805516A (zh) 基于多气室振荡水柱装置的波浪能-风能集成发电系统
RU2347935C2 (ru) Русловая гидро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я
CN102878004B (zh) 一种旋流式水、气联合波能发电方法和装置
CN106277492A (zh) 一种潮流能直驱的海水淡化杀菌一体化装置
CN220815876U (zh) 海水发电装置的精进结构
CN107812733A (zh) 一种水动力光伏电池板清洗刷
CN109989868B (zh) 一种水力发电装置
CN113431728A (zh) 一种使低水头微水量水源产生高效能的发电装置
CN205013191U (zh) 风能浪能组合多级发电装置
TWM645022U (zh) 海水發電系統
CN104632517A (zh) 一种潮流能过滤供水装置
KR19990080155A (ko) 부력과 치차를 이용한 파력발전장치 및 방법
CN109306933A (zh) 海洋流动能气储存装置
CN202451358U (zh) 由圆柱和四棱柱及浮球几何体组成的发电环保机械装置
CN220667709U (zh) 一种冲击式波浪洋流水轮机
CN211692699U (zh) 涡轮机及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