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0853U - 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及螺桿壓縮機 - Google Patents
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及螺桿壓縮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40853U TWM640853U TW111212601U TW111212601U TWM640853U TW M640853 U TWM640853 U TW M640853U TW 111212601 U TW111212601 U TW 111212601U TW 111212601 U TW111212601 U TW 111212601U TW M640853 U TWM640853 U TW M640853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shaft
- oil
- rotor
- journal section
- compress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及螺桿壓縮機,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包含進油口和出油口、回油口、第一冷卻通道以及第二冷卻通道;進油口和出油口分別設置於軸承座,出油口連通於軸承座的軸承腔;回油口設置且連通於壓縮室,並透過回油管路連通出油口;第一冷卻通道環繞第一轉軸的軸頸段佈置,並沿軸向延伸,第一冷卻通道透過設置於軸承座的第一輸油通道連通於進油口;第二冷卻通道環繞第二轉軸的軸頸段佈置,並透過設置於軸承座的第二輸油通道連通於第一冷卻通道,第二冷卻通道沿軸向的一端連通於軸承腔。
Description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縮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及螺桿壓縮機。
現有的壓縮機機構具體包含輸油管及開設在機殼的出油通道和入油通道,出油通道對應於陰轉子的軸頸段設置,入油通道對應於陽轉子的軸頸段設置,輸油管的兩端分別連接出油通道和入油通道,據此形成以下輸油路徑:自進油孔進入機殼內部,並通過陽轉子的軸頸段、陰轉子的軸頸段和出油通道後流入輸油管,再通過輸油管流回機殼內部。
然而,在上述現有方案中,由於採用陽轉子進油和陰轉子出油輸油路徑,陽轉子和陰轉子的軸頸段設置的油槽均為相對封閉結構,其與軸承座的軸孔之間的接觸區域較長,間隙較小,難以形成良好的油路循環。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主要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至少一種缺陷,提供一種對轉子的軸頸段的冷卻效果較佳,並能夠形成良好的油路循環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主要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至少一種缺陷,提供一種具有上述壓縮機防燒結機構的螺桿壓縮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壓縮機防燒結機構,設置於螺桿壓縮機,所述螺桿壓縮機包含機殼及轉子組,所述機殼具有容納所述轉子組的壓縮室及位於所述壓縮室一側的軸承座,所述軸承座設置有第一軸孔和第二軸孔,所述轉子組的第一轉子和第二轉子分別設置在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上,所述第一轉軸一端穿設於所述第一軸孔,所述第二轉軸一端穿設於所述第二軸孔;其中,所述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包含進油口和出油口、回油口、第一冷卻通道以及第二冷卻通道;所述進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分別設置於所述軸承座,所述出油口連通於所述軸承座的軸承腔;所述回油口設置且連通於所述壓縮室,並透過回油管路連通所述出油口;所述第一冷卻通道環繞所述第一轉軸的軸頸段佈置,並沿軸向延伸,所述第一冷卻通道透過設置於所述軸承座的第一輸油通道連通於所述進油口;所述第二冷卻通道環繞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佈置,並透過設置於所述軸承座的第二輸油通道連通於所述第一冷卻通道,所述第二冷卻通道沿軸向的一端連通於軸承腔。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轉軸的軸頸段外周設置有環形溝槽,所述環形溝槽與所述第一軸孔內周共同定義所述第一冷卻通道;或者,所述第一軸孔內周設置有環形溝槽,所述環形溝槽與所述第一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共同定義所述第一冷卻通道;或者,所述第一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和所述第一軸孔內周分別設置有環形溝槽,兩個所述環形溝槽共同定義所述第一冷卻通道。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外周設置有環形溝槽,所述環形溝槽與所述第二軸孔內周共同定義所述第二冷卻通道;或者,所述第二軸孔內周設置有環形溝槽,所述環形溝槽與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共同定義所述第二冷卻通道;或者,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和所述第二軸孔內周分別設置有環形溝槽,兩個所述環形溝槽共同定義所述第二冷卻通道。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呈階梯狀結構,所述階梯狀結構與所述第二軸孔內周共同定義所述第二冷卻通道,以使所述第二冷卻通道沿軸向的一側開放並連通於所述軸承腔;或者,所述第二軸孔內周呈階梯狀結構,所述階梯狀結構與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共同定義所述第二冷卻通道,以使所述第二冷卻通道沿軸向的一側開放並連通於所述軸承腔;或者,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和所述第二軸孔內周分別呈階梯狀結構,兩個所述階梯狀結構共同定義所述第二冷卻通道,以使所述第二冷卻通道沿軸向的一側開放並連通於所述軸承腔。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冷卻通道沿軸向的長度,為所述第一轉軸的軸頸段的長度的30%至90%;及/或,所述第二冷卻通道沿軸向的長度,為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的長度的30%至90%。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的背向所述第二轉子的一端套設有間隙圈,所述第二軸孔的背向所述第二轉子的一端孔口設置有環形容納槽,所述間隙圈容納於所述環形容納槽;其中:所述環形容納槽的內徑大於所述間隙圈的外徑,以使所述間隙圈與所述環形容納槽的側壁之間形成徑向間隙;及/或,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具有背向所述第二轉軸的臺階面,且所述臺階面較所述環形容納槽的底壁遠離所述第二轉子,所述間隙圈抵接於所述臺階面,以使所述間隙圈與所述環形容納槽的底壁之間形成軸向間隙。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壓縮室具有連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別用以容納所述第一轉子和所述第二轉子;其中,所述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包含兩個所述回油口,所述兩個回油口分別連通於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並透過所述回油管路以並聯方式連通於所述出油口。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壓縮室具有對應於所述第一轉子與所述第二轉子的咬合處的洩漏空間,所述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包含三個所述回油口,其中一個所述回油口連通於所述壓縮室的所述洩漏空間,所述三個回油口透過所述回油管路以並聯方式連通於所述出油口。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壓縮機防燒結機構還包含容調滑塊,所述容調滑塊位於所述壓縮室並與所述第一轉子和所述第二轉子對應設置,所述容調滑塊開設至少一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連通所述回油口及所述洩漏空間。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螺桿壓縮機,其中,所述螺桿壓縮機包含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並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於: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設置有分別對應於兩個轉子的軸頸段的兩個冷卻通道,第一冷卻通道沿軸向延伸,第二冷卻通道沿軸向一端連通於軸承腔,進油口透過第一輸油通道連通於第一冷卻通道,第二冷卻通道透過第二輸油通道連通於第一冷卻通道,出油口連通於軸承腔。透過上述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能夠提供良好的油路循環,有效帶走轉子軸頸段旋轉過程中產生的熱量,降低軸頸段,特別是高壓側軸頸段的燒結、卡死的風險。
體現本實用新型特徵與優點的典型實施例將在以下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能夠在不同的實施例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附圖在本質上是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
在對本實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實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參照附圖進行,所述附圖形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並且其中以示例方式顯示了可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多個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結構、系統和步驟。應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結構、示例性裝置、系統和步驟的其他特定方案,並且可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範圍的情況下進行結構和功能性修改。而且,雖然本說明書中可使用術語「之上」、「之間」、「之內」等來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徵和元件,但是這些術語用於本文中僅出於方便,例如根據附圖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說明書中的任何內容都不應理解為需要結構的特定三維方向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
參閱第1圖,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螺桿壓縮機的結構示意圖。在上述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螺桿壓縮機是以單極螺桿壓縮機為例進行說明的。本新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容易理解的是,為將本實用新型的相關設計應用於其他類型的螺桿壓縮機中,例如雙級螺桿壓縮機等,而對下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做出多種改型、添加、替代、刪除或其他變化,這些變化仍在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螺桿壓縮機的原理的範圍內。
配合參閱第2圖至第10圖,第2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沿第1圖的剖面線A-A所作的剖視圖;第3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的油路循環示意圖;第4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轉子組與軸承座120的裝配結構的側視圖;第5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軸承座120的側視圖;第6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沿第4圖的剖面線B-B所作的剖視圖;第7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第6圖的D部分的放大圖;第8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第7圖的E部分的放大圖;第9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沿第5圖的剖面線C-C所作的剖視圖;第10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轉子組的分解示意圖。以下將結合上述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的各主要組成部分的結構、連接方式和功能關係進行詳細說明。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設置於螺桿壓縮機,例如第1圖和第2圖示出的螺桿壓縮機。具體而言,螺桿壓縮機包含機殼100及轉子組。上述機殼100具有容納上述轉子組的壓縮室110及位於上述壓縮室110一側的軸承座120。上述軸承座120設置有第一軸孔121和第二軸孔122,轉子組的第一轉子210和第二轉子220分別設置在第一轉軸211和第二轉軸221上,上述第一轉軸211一端穿設於上述第一軸孔121,且上述第二轉軸221一端穿設於上述第二軸孔122。其中,第一轉軸211具有對應於第一軸孔121配置的軸頸段2111,且第一轉軸211的上述一端經由第一軸孔121伸入軸承座120的軸承腔123中並與軸承轉動配合。第二轉軸221具有對應於第二軸孔122配置的軸頸段2211,且第二轉軸221的上述一端經由第二軸孔122伸入軸承座120的軸承腔123中並與中軸承轉動配合。
在此基礎上,如第3圖、第7圖至第8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包含進油口310、出油口320、回油口370、第一冷卻通道330以及第二冷卻通道340。具體而言,上述進油口310和上述出油口320分別設置於軸承座120,且出油口320連通於軸承座120的軸承腔123。上述回油口370設置且連通於壓縮室110,且回油口370透過回油管路380連通出油口320。上述第一冷卻通道330環繞第一轉軸211的軸頸段2111佈置,第一冷卻通道330沿軸向X延伸,第一冷卻通道330沿軸向X的一端連通於軸承腔123,且第一冷卻通道330透過設置於軸承座120的第一輸油通道350連通於進油口310。上述第二冷卻通道340環繞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佈置,第二冷卻通道340透過設置於軸承座120的第二輸油通道360連通於第一冷卻通道330,且第二冷卻通道340沿軸向X的一端連通於軸承腔123。
據此,如第3圖、第7圖至第8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能夠在螺桿壓縮機中形成如下冷凍油流通路徑:冷凍油(例如透過注油裝置等)經進油口310進入第一輸油通道350,經由第一輸油通道350進入第一冷卻通道330,第一冷卻通道330中的冷凍油形成環繞第一轉軸211的軸頸段2111的冷卻油路。第一冷卻通道330中的冷凍油經由第二輸油通道360進入第二冷卻通道340,第二冷卻通道340中的冷凍油形成環繞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的冷卻油路。第二冷卻通道340中的冷凍油進入軸承腔123,再經由出油口320進入回油管路380,最後經由回油管路380和回油口370進入壓縮室110實現噴油降噪和對轉子的螺桿部分的冷卻。透過上述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能夠提供良好的油路循環,有效帶走轉子軸頸段旋轉過程中產生的熱量,降低軸頸段,特別是高壓側軸頸段的燒結、卡死的風險。
如第6圖至第10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第一轉軸211的軸頸段2111外周可以設置有環形溝槽2112,上述環形溝槽2112與第一軸孔121內周共同定義第一冷卻通道330。在此基礎上,第一輸油通道350一端連通進油口310,另一端開口於第一軸孔121內周,從而使第一輸油通道350連通進油口310與第一冷卻通道330。據此,流經第一冷卻通道330(即環形溝槽2112)的冷凍油,能夠形成環繞第一轉軸211的軸頸段2111的環形冷卻油路,有效帶走第一轉軸211旋轉時產生的熱量。
配合參閱第11圖至第13圖,第11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螺桿壓縮機在另一實施方式中的轉子組與軸承座120的裝配結構的側視圖;第12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沿第11圖的剖面線F-F所作的剖視圖;第13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第12圖的H部分的放大圖。
如第12圖和第13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中,第一軸孔121內周可以設置有環形溝槽1211,上述環形溝槽1211與第一轉軸211的軸頸段2111外周共同定義第一冷卻通道330。在此基礎上,第一輸油通道350一端連通進油口310,另一端開口於環形溝槽1211的槽底,從而使第一輸油通道350連通進油口310與第一冷卻通道330。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轉軸211的軸頸段2111外周和第一軸孔121內周亦可分別設置有環形溝槽,這兩個環形溝槽對應佈置,且兩者沿軸向X的長度大致相等,以此保證相對封閉,第一冷卻通道330可以由這兩個環形溝槽共同定義。換言之,在符合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的各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第一冷卻通道330可以由設置在第一轉軸211的軸頸段2111外周的環形溝槽,和設置在第一軸孔121的內周的環形溝槽的至少其中之一定義。
如第6圖至第10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外周可以設置有環形溝槽2212,且上述環形溝槽2212沿軸向X一端連通於軸承腔123,環形溝槽2212與第二軸孔122內周共同定義第二冷卻通道340。在此基礎上,第二輸油通道360一端連通第一冷卻通道330,另一端開口於第二軸孔122內周,從而使第二輸油通道360連通第一冷卻通道330與第二冷卻通道340。據此,流經第二冷卻通道340(即環形溝槽2212)的冷凍油,能夠形成環繞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的環形冷卻油路,有效帶走第二轉軸221旋轉時產生的熱量。
如第12圖和第13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中,第二軸孔122內周可以設置有環形溝槽1221,其中環形溝槽1221為沿軸向X延伸的平面溝槽,且上述環形溝槽1221沿軸向X一端連通於軸承腔123,環形溝槽1221與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外周共同定義第二冷卻通道340。在此基礎上,第二輸油通道360一端連通第一冷卻通道330,另一端開口於環形溝槽1221的槽底,從而使第二輸油通道360連通第一冷卻通道330與第二冷卻通道340。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外周和第二軸孔122內周亦可分別設置有環形溝槽,其中環形溝槽為沿軸向X延伸的平面溝槽,且這兩個環形溝槽2212的至少其中之一沿軸向X一端連通於軸承腔123,這兩個環形溝槽對應佈置,第二冷卻通道340可以由這兩個環形溝槽共同定義。換言之,在符合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的各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第二冷卻通道340可以由設置在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外周的環形溝槽,和設置在第二軸孔122的內周的環形溝槽的至少其中之一定義。
如第7圖至第10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外周可以呈階梯狀結構,上述階梯狀結構使得軸頸段2211外周形成的環形溝槽2212沿軸向X一端(背向第二轉子220一端)開放,從而使得環形溝槽2212呈連通於軸承腔123的半開放式溝槽,軸頸段2211外周的階梯狀結構與第二軸孔122內周共同定義第二冷卻通道340,以使第二冷卻通道340沿軸向X的一側開放並連通於軸承腔123。
如第12圖和第13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中,第二軸孔122內周可以呈階梯狀結構,上述階梯狀結構使得第二軸孔122內周形成的環形溝槽1221沿軸向X一端(背向第二轉子220一端)開放,從而使得環形溝槽1221呈連通於軸承腔123的半開放式溝槽,第二軸孔122內周的階梯狀結構與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外周共同定義第二冷卻通道340,以使第二冷卻通道340沿軸向X的一側開放並連通於軸承腔123。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外周和第二軸孔122內周亦可分別呈階梯狀結構,且這兩個階梯狀結構使得軸頸段2211外周和第二軸孔122內周形成的兩個環形溝槽分別沿軸向X一端(背向第二轉子220一端)開放,從而使得這兩個環形溝槽分別呈連通於軸承腔123的半開放式溝槽,第二軸孔122內周的階梯狀結構與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外周的階梯狀結構共同定義第二冷卻通道340,以使第二冷卻通道340沿軸向X的一側開放並連通於軸承腔123。換言之,在符合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的各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第二轉子220的軸頸段2211外周和第二軸孔122內周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呈階梯狀結構。
如第10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第一冷卻通道330沿軸向X的長度L1,可以為第一轉軸211的軸頸段2111的長度L2的30%至90%,例如30%、40%、50%、60%、70%、80%、90%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冷卻通道330沿軸向X的長度L1,在第一轉軸211的軸頸段2111的長度L2中的佔比,亦可略小於30%,或可大於90%,例如25%、95%等,並不以此為限。
如第10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第二冷卻通道340沿軸向X的長度L3,可以為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的長度L4的30%至90%,例如30%、40%、50%、60%、70%、80%、90%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冷卻通道340沿軸向X的長度L3,在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的長度L4中的佔比,亦可略小於30%,或可大於90%,例如25%、95%等,並不以此為限。
配合參閱第14圖和第15圖,第14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螺桿壓縮機在另一實施方式中的部分放大圖,具體放大部分與第7圖大致對應;第15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第14圖中的J部分的放大圖。
如第14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中,環形溝槽的形狀可為一斜面溝槽,第一轉軸211的軸頸段2111可以設置有斜面溝槽2113,上述斜面溝槽2113與第一軸孔121內周共同定義第一冷卻通道33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軸孔121的內周亦可設置有斜面溝槽,或者第一轉軸211的軸頸段2111和第一軸孔121的內周可以分別設置有形狀相匹配的斜面溝槽,並不以此為限。如第15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中,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可以設置有斜面溝槽2213,上述斜面溝槽2213與第二軸孔122內周共同定義第二冷卻通道34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軸孔122的內周亦可設置有斜面溝槽,或者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和第二軸孔122的內周可以分別設置有形狀相匹配的斜面溝槽,並不以此為限。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特徵與上述軸頸段及環形溝槽的特徵相同,在此不做贅述。
在本實用新型中,可依據不同潤滑油需求量,將環形溝槽的形狀設計為平面溝槽或斜面溝槽,亦可以是平面溝槽與斜面溝槽的組合,並不以此為限。
如第3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進油口310與第一輸油通道350之間可以透過限流孔311連通,上述限流孔311的孔徑小於進油口310的內徑,能夠起到限流作用。
需說明的是,上述對於軸頸段2111和軸頸段2211的長度描述,是以軸頸段的長度與對應的軸孔沿軸向X的長度大致相等為例進行說明。換言之,對於轉軸的軸頸段的定義,可以理解為轉軸穿設於軸孔的一段,則轉軸的軸頸段的長度是與對應的軸孔沿軸向X的長度相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轉軸的軸頸段的長度可能與對應的軸孔沿軸向X的長度不相等,則在上述長度比例的描述中,軸頸段的長度,可以理解為軸頸段與對應的軸孔重合的部分的長度,特此說明。
如第7圖和第9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第一轉軸211的軸頸段2111的背向第一轉子210的一端可以套設有間隙圈212,相對應地,第一軸孔的背向第一轉子210的一端孔口可以設置有環形容納槽1212,且上述間隙圈212容納於上述環形容納槽1212。其中,為保證第一冷卻通道330沿軸向X的相對封閉性,可以控制第一冷卻通道330與環形容納槽1212之間的間隙極小,使油經第一轉軸211的軸頸段2111時,部分的潤滑油可旁通至第一轉軸211,從而保證第一轉軸211的軸承充分潤滑,同時亦可保證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的供油量。
如第7圖至第9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的背向第二轉子220的一端可以套設有間隙圈222,相對應地,第二軸孔的背向第二轉子220的一端孔口可以設置有環形容納槽1222,且上述間隙圈222容納於上述環形容納槽1222。在此基礎上,環形容納槽1222的內徑可以大於間隙圈222的外徑,以使間隙圈222與環形容納槽1222沿軸向X的側壁之間形成徑向間隙G1。第二轉軸221的軸頸段2211外周可以具有背向第二轉軸221的臺階面,且上述臺階面較環形容納槽1222的底壁遠離第二轉子220,間隙圈222抵接於臺階面,以使間隙圈222與環形容納槽1222沿軸向X的底壁之間形成軸向間隙G2。透過上述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在保證前端間隙的同時,利用相連通的徑向間隙G1和軸向間隙G2連通第二冷卻通道340與軸承腔123,避免第二轉軸221設置間隙圈222時阻斷第二冷卻通道340與軸承腔123的連通。另外,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間隙圈222的軸向X位置或徑向位置進行調節,從而調節上述徑向間隙G1和軸向間隙G2,以此實現對冷凍油循環流場的流量的整體調節。
如第2圖和第3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壓縮室110可以具有連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上述第一腔室用以容納第一轉子210,且上述第二腔室用以容納第二轉子220。在此基礎上,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可以包含兩個回油口370,這兩個回油口370分別連通於壓縮室110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並透過回油管路380以並聯方式連通於出油口320。
如第3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壓縮室110具有對應於第一轉子210與第二轉子220的咬合處的洩漏空間。在此基礎上,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可以進一步包含三個回油口370,除上述分別連通於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兩個回油口370以外,第三個回油口370連通於壓縮室110的上述洩漏空間,且三個回油口370透過回油管路380以並聯方式連通於出油口320。透過上述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能夠利用連通於壓縮室110的洩漏空間的回油口370的結構設計,實現噴油密封,降低洩漏,提升能效。
配合參閱第16圖至第19圖,第16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兩個轉子與容調滑塊的裝配結構的俯視圖;第17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第16圖的右視圖;第18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兩個轉子與容調滑塊的裝配結構的局部立體放大圖;第19圖中代表性地示出了第18圖中的J部分的放大圖。
如第3圖、第16圖至第19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還可以包含容調滑塊371。具體而言,上述容調滑塊371位於壓縮室110並與第一轉子210和第二轉子220對應設置,其中容調滑閥371開設至少一回油通道372,回油通道372連通所述回油口370及所述洩漏空間230。
具體地,如第18圖和第19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洩漏空間230的截面可以大致呈三角形。其中,第19圖示出的交點j1可以表示第一轉子210與第二轉子220的接觸線的最高點,交點j2可以表示第一轉子210的齒頂與壓縮室110的交線的交點,交點j3可以表示第二轉子220的齒頂與壓縮室110的交線的交點。
在此應注意,附圖中示出而且在本說明書中描述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僅僅是能夠採用本實用新型原理的許多種壓縮機防燒結機構中的幾個示例。應當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絕非僅限於附圖中示出或本說明書中描述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的任何細節或任何部件。
例如,如第3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方式中,是以第一轉子210為陽轉子,且第二轉子220為陰轉子為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的是,在符合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的各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第一轉子210亦可為陰轉子,且第二轉子220亦可為陽轉子,並不以此為限。
又如,如第3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方式中,是以第一冷卻通道330和第二冷卻通道340對應轉子的高壓側的軸頸段進行設置為例說明。應當理解的是,第一冷卻通道330和第二冷卻通道340亦可對應設置於轉子的低壓側的軸頸段,即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亦可用於轉子低壓側的軸頸段的冷卻,實現防燒結、卡死的功效,並不以此為限。
基於上述對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的幾個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以下將對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螺桿壓縮機的一示例性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螺桿壓縮機包含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並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詳細說明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
在此應注意,附圖中示出而且在本說明書中描述的螺桿壓縮機僅僅是能夠採用本實用新型原理的許多種螺桿壓縮機中的幾個示例。應當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絕非僅限於附圖中示出或本說明書中描述的螺桿壓縮機的任何細節或任何部件。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設置有分別對應於兩個轉子的軸頸段的兩個冷卻通道,第一冷卻通道330沿軸向X延伸,第二冷卻通道340沿軸向X一端連通於軸承腔123,進油口310透過第一輸油通道350連通於第一冷卻通道330,第二冷卻通道340透過第二輸油通道360連通於第一冷卻通道330,出油口320連通於軸承腔123。據此,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能夠提供良好的油路循環,有效帶走轉子軸頸段旋轉過程中產生的熱量,降低軸頸段,特別是高壓側軸頸段的燒結、卡死的風險。
以上詳細地描述及/或圖示了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及螺桿壓縮機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於這裡所描述的特定實施方式,相反,每個實施方式的組成部分及/或步驟可與這裡所描述的其它組成部分及/或步驟獨立和分開使用。一個實施方式的每個組成部分及/或每個步驟也可與其它實施方式的其它組成部分及/或步驟結合使用。在介紹這裡所描述及/或圖示的要素/組成部分/等時,用語「一個」、「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個或多個要素/組成部分/等。術語「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開放式的包括在內的意思並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組成部分/等之外還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組成部分/等。此外,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中的術語「第一」和「第二」等僅作為標記使用,不是對其物件的數位限制。
雖然已根據不同的特定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及螺桿壓縮機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認識到可在請求項的精神和範圍內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進行改動。
100:機殼
110:壓縮室
120:軸承座
121:第一軸孔
1211:環形溝槽
1212:環形容納槽
122:第二軸孔
1221:環形溝槽
1222:環形容納槽
123:軸承腔
210:第一轉子
211:第一轉軸
2111:軸頸段
2112:環形溝槽
2113:斜面溝槽
212:間隙圈
220:第二轉子
221:第二轉軸
2211:軸頸段
2212:環形溝槽
2213:斜面溝槽
222:間隙圈
230:洩漏空間
310:進油口
320:出油口
330:第一冷卻通道
340:第二冷卻通道
350:第一輸油通道
360:第二輸油通道
370:回油口
371:容調滑塊
372:回油通道
380:回油管路
G1:徑向間隙
G2:軸向間隙
j1:交點
j2:交點
j3:交點
L1:長度
L2:長度
L3:長度
L4:長度
X:軸向
透過結合附圖考慮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各種目標、特徵和優點將變得更加顯而易見。附圖僅為本實用新型的示範性圖解,並非一定是按比例繪製。在附圖中,同樣的元件符號始終表示相同或類似的部件。其中:
第1圖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螺桿壓縮機的結構示意圖;
第2圖是沿第1圖的剖面線A-A所作的剖視圖;
第3圖是根據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壓縮機防燒結機構的油路循環示意圖;
第4圖是第1圖示出的螺桿壓縮機的轉子組與軸承座的裝配結構的側視圖;
第5圖是第1圖示出的螺桿壓縮機的軸承座的側視圖;
第6圖是沿第4圖的剖面線B-B所作的剖視圖;
第7圖是第6圖的D部分的放大圖;
第8圖是第7圖的E部分的放大圖;
第9圖是沿第5圖的剖面線C-C所作的剖視圖;
第10圖是第1圖示出的螺桿壓縮機的轉子組的分解示意圖;
第11圖是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螺桿壓縮機的轉子組與軸承座的裝配結構的側視圖;
第12圖是沿第11圖的剖面線F-F所作的剖視圖;
第13圖是第12圖的H部分的放大圖;
第14圖是根據另一示例性實施方式示出的一種螺桿壓縮機的部分放大圖;
第15圖是第14圖的J部分的放大圖;
第16圖是兩個轉子與容調滑塊的裝配結構的俯視圖;
第17圖是第16圖的右視圖;
第18圖是兩個轉子與容調滑塊的裝配結構的局部立體放大圖;
第19圖是第18圖中的J部分的放大圖。
120:軸承座
210:第一轉子
211:第一轉軸
2111:軸頸段
220:第二轉子
221:第二轉軸
2211:軸頸段
310:進油口
311:流孔
320:出油口
350:第一輸油通道
360:第二輸油通道
370:回油口
371:容調滑塊
380:回油管路
X:軸向
Claims (10)
- 一種壓縮機防燒結機構,設置於螺桿壓縮機,所述螺桿壓縮機包含機殼及轉子組,所述機殼具有容納所述轉子組的壓縮室及位於所述壓縮室一側的軸承座,所述軸承座設置有第一軸孔和第二軸孔,所述轉子組的第一轉子和第二轉子分別設置在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上,所述第一轉軸一端穿設於所述第一軸孔,所述第二轉軸一端穿設於所述第二軸孔;其特徵在於,所述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包含: 進油口和出油口,分別設置於所述軸承座,所述出油口連通於所述軸承座的軸承腔; 回油口,設置且連通於所述壓縮室,並透過回油管路連通所述出油口; 第一冷卻通道,環繞所述第一轉軸的軸頸段佈置,並沿軸向延伸,所述第一冷卻通道透過設置於所述軸承座的第一輸油通道連通於所述進油口;以及 第二冷卻通道,環繞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佈置,並透過設置於所述軸承座的第二輸油通道連通於所述第一冷卻通道,所述第二冷卻通道沿軸向的一端連通於軸承腔。
- 如請求項1之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轉軸的軸頸段外周設置有環形溝槽,所述環形溝槽與所述第一軸孔內周共同定義所述第一冷卻通道;或者 所述第一軸孔內周設置有環形溝槽,所述環形溝槽與所述第一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共同定義所述第一冷卻通道;或者 所述第一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和所述第一軸孔內周分別設置有環形溝槽,兩個所述環形溝槽共同定義所述第一冷卻通道。
- 如請求項1之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外周設置有環形溝槽,所述環形溝槽與所述第二軸孔內周共同定義所述第二冷卻通道;或者 所述第二軸孔內周設置有環形溝槽,所述環形溝槽與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共同定義所述第二冷卻通道;或者 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和所述第二軸孔內周分別設置有環形溝槽,兩個所述環形溝槽共同定義所述第二冷卻通道。
- 如請求項1之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呈階梯狀結構,所述階梯狀結構與所述第二軸孔內周共同定義所述第二冷卻通道,以使所述第二冷卻通道沿軸向的一側開放並連通於所述軸承腔;或者 所述第二軸孔內周呈階梯狀結構,所述階梯狀結構與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共同定義所述第二冷卻通道,以使所述第二冷卻通道沿軸向的一側開放並連通於所述軸承腔;或者 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和所述第二軸孔內周分別呈階梯狀結構,兩個所述階梯狀結構共同定義所述第二冷卻通道,以使所述第二冷卻通道沿軸向的一側開放並連通於所述軸承腔。
- 如請求項1之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冷卻通道沿軸向的長度,為所述第一轉軸的軸頸段的長度的30%至90%;及/或 所述第二冷卻通道沿軸向的長度,為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的長度的30%至90%。
- 如請求項1之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的背向所述第二轉子的一端套設有間隙圈,所述第二軸孔的背向所述第二轉子的一端孔口設置有環形容納槽,所述間隙圈容納於所述環形容納槽;其中: 所述環形容納槽的內徑大於所述間隙圈的外徑,以使所述間隙圈與所述環形容納槽的側壁之間形成徑向間隙;及/或 所述第二轉軸的軸頸段外周具有背向所述第二轉軸的臺階面,且所述臺階面較所述環形容納槽的底壁遠離所述第二轉子,所述間隙圈抵接於所述臺階面,以使所述間隙圈與所述環形容納槽的底壁之間形成軸向間隙。
- 如請求項1之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壓縮室具有連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別用以容納所述第一轉子和所述第二轉子;其中,所述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包含兩個所述回油口,所述兩個回油口分別連通於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並透過所述回油管路以並聯方式連通於所述出油口。
- 如請求項7之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壓縮室具有對應於所述第一轉子與所述第二轉子的咬合處的洩漏空間,所述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包含三個所述回油口,其中一個所述回油口連通於所述壓縮室的所述洩漏空間,所述三個回油口透過所述回油管路以並聯方式連通於所述出油口。
- 如請求項8之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壓縮機防燒結機構還包含容調滑塊,所述容調滑塊位於所述壓縮室並與所述第一轉子和所述第二轉子對應設置,所述容調滑塊開設至少一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連通所述回油口及所述洩漏空間。
- 一種螺桿壓縮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桿壓縮機包含請求項1至請求項9任一項之壓縮機防燒結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19582.4 | 2022-03-10 | ||
CN202220519582.4U CN217300914U (zh) | 2022-03-10 | 2022-03-10 | 压缩机防烧结机构及螺杆压缩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40853U true TWM640853U (zh) | 2023-05-11 |
Family
ID=82933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212601U TWM640853U (zh) | 2022-03-10 | 2022-11-17 | 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及螺桿壓縮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00914U (zh) |
TW (1) | TWM640853U (zh) |
-
2022
- 2022-03-10 CN CN202220519582.4U patent/CN217300914U/zh active Active
- 2022-11-17 TW TW111212601U patent/TWM640853U/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00914U (zh) | 2022-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64989B (zh) | 一种供油装置、具有其的涡旋压缩机及控制方法 | |
CN102032177B (zh) | 一种全封闭卧式喷油涡旋压缩机 | |
US6422844B2 (en) | Screw compressor | |
WO2020042432A1 (zh) | 泵体组件和压缩机 | |
KR20050018199A (ko) | 용량가변 회전압축기 | |
CN1971050A (zh) | 涡旋式压缩机 | |
BR102013027941A2 (pt) | Compressor do tipo pistão | |
CN112780561A (zh) | 转子组件、压缩机及空调 | |
JP2014009593A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TWM640853U (zh) | 壓縮機防燒結機構及螺桿壓縮機 | |
JPS61126396A (ja) | スクロ−ル圧縮機 | |
CN219754799U (zh) |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 |
JP6705200B2 (ja) |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 |
WO2018049992A1 (zh) | 曲轴、泵体组件和压缩机 | |
JP2010249045A (ja) |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 |
JP2012184709A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CN115126696B (zh) | 压缩机泵体、压缩机及温度调节系统 | |
WO2018147452A1 (ja) |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 |
CN205225741U (zh) | 一种供油装置及具有其的涡旋压缩机 | |
CN210565070U (zh) | 涡旋压缩机的压缩机构和涡旋压缩机 | |
JP2022156586A (ja) |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および冷凍装置 | |
TWI720860B (zh) | 螺旋壓縮機之軸密封及回油機構 | |
JP2017082660A (ja) | 回転式圧縮機 | |
CN206190529U (zh) | 曲轴、泵体组件和压缩机 | |
JPH025919B2 (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