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9470U - 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 - Google Patents

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9470U
TWM639470U TW111213805U TW111213805U TWM639470U TW M639470 U TWM639470 U TW M639470U TW 111213805 U TW111213805 U TW 111213805U TW 111213805 U TW111213805 U TW 111213805U TW M639470 U TWM639470 U TW M63947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mproved structure
air pump
base
ai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3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漢忠
Original Assignee
台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13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9470U/zh
Publication of TWM639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947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新型主要揭示一種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其包括一底座、一上蓋、一氣室、二固定板以及一空壓裝置,其中該底座具有一滑塊組以及一滑槽組,利用該滑塊組以及該滑槽組可串聯二個以上之空氣幫浦,以提供較大之出氣量。此外,該空壓裝置中之汽缸、橡帽以及擺臂係分別以定位塊、定位槽、定位銷和定位孔的結構設計來組裝,使其於運作時可防止角度的偏移,進而防止摩擦的損耗,並且於各所述固定板上設有四個防震腳墊的避震設計,使得本新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於增加出氣量的同時,亦能夠保持機器於運轉時的安靜程度仍然優於傳統空氣幫浦。

Description

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空氣幫浦之技術領域,尤指一種用於氣墊床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的技術領域。
床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生活家具,並且,隨著時代的更迭以及科技之日新月異,各式各樣適合於各種不同用途的床亦被開發出來,並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於各式不同的床中,為了提供使用者符合人體工學並於睡眠時感到更加舒適的床,市面上亦出現了一種充氣式氣墊床。此種充氣式氣墊床係透過空氣幫浦將該充氣式氣墊床中的氣筒充氣,使得該充氣式氣墊床於充氣後所產生之支撐力,可以適當的支撐人體的各個部位,也因此所述之充氣式氣墊床之躺臥舒適度係明顯優於傳統之彈簧床,因而,除了日常的使用外,充氣式氣墊床亦廣泛地應用於醫療及照護領域之中。
氣墊床之充氣需要以空氣幫浦來對其進行充氣才能使用,然而傳統市面上可得之空氣幫浦,其通常具有組裝不易、運作時容易產生噪音或異音、長期使用容易因損耗而故障以及出氣量不夠大之缺點。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創作人係極力加以研究創作,而終於研發完成本發明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以克服上述傳統空氣幫浦之缺點,提供氣墊床使用者一容易組裝、運作時不會產生噪音、長期使用不容易因損耗而故障以及可提供足夠出氣量之空氣幫浦。
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其因空壓裝置中汽缸、橡帽以及擺臂 之特殊定位塊、定位槽、定位銷和定位孔的結構設計,使其易於組裝且於運作時可防止角度的偏移,進而防止摩擦的損耗,使得本新型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具有於長期使用下不容易因損耗而故障的優點。此外,本新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不僅於底座上具二進氣管(較傳統空氣幫浦多一個進氣管)和一出氣管,可提供較傳統空氣幫浦較大的氣體進出量,且於底座兩側分別具有一滑塊組和一滑槽組,利用該滑塊組和該滑槽組可將兩個以上之空氣幫浦串聯在一起,以進一步提供較大之出氣量。更進一步, 本新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因設置於其上方及下方之固定板和防震腳墊的避震設計,使得本新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於增加出氣量的同時,亦能夠保持機器於運轉時的安靜程度仍然優於傳統空氣幫浦。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新型提出所述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之一實施例,其包括: 一底座,其一側具有一滑塊組,另一側具有一滑槽組,以及其底部具有一上氣室流道; 一上蓋,係密封地設置在該底座之上; 一氣室,其外側具有二進氣管及一出氣管,以及其內部具有與所述進氣管及該出氣管相通之一下氣室流道,該氣室之該下氣室流道係透過一氣室墊片與該底座之該上氣室流道對合相接; 二固定板,係分別以四個防震腳墊固定於該上蓋之上和該氣室之底部;以及 一空壓裝置,係設置於該底座之內部; 其中,該空壓裝置係包括二線圈、二汽缸、二橡帽以及一擺臂。
在一實施例中,該空壓裝置中之各所述橡帽具有三個定位塊以及各所述汽缸具有三個定位槽,各所述橡帽和各所述汽缸透過所述三個定位塊和所述三個定位槽對合相接。並且該擺臂之兩側各具有二定位銷,以及各所述橡帽具有二定位孔,經由所述二定位銷和所述二定位孔,該擺臂可於其兩側分別與各所述橡帽對合相接。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防震腳墊位於所述固定板和該上蓋之間的部分或位於所述固定板和該氣室之間的部分係呈一上下兩端較寬而中間較窄之沙漏形狀。
在一實施例中,二個以上所述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可以透過該滑塊組與該滑槽組對合而串聯相接。
在一實施例,於所述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中,該底座與該上蓋間設置有一氣密墊片,使兩者可以氣密地相接合。
在一實施例中,於所述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中,各所述汽缸具有一側進氣口以及二第一底部出氣口。
在一實施例,於所述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中,該底座之內部兩側之各側設置有二第二底部出氣口,所述二第二底部出氣口係與相對應之各所述汽缸之所述二第一底部出氣口對合相接。
在一實施例,於所述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中,各所述汽缸之該側進氣口設置有一逆止膜片,以及各所述汽缸之所述二第一底部出氣口各設置有該逆止膜片。
在一實施例中,於所述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中,該防震腳墊係為塑膠、橡膠、樹脂或矽膠材料所製成之軟質結構。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描述本新型所提出之一種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以下將配合圖式,詳盡說明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
參閱圖1A、圖1B、圖2、圖3及圖4,其顯示本新型之一種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10,其包括: 一底座11、一上蓋12、一氣室13、二固定板14以及一空壓裝置15,其中該底座11之一側具有一滑塊組111,另一側具有一滑槽組112,而該上蓋12係密封設置在該底座11之上,其中該氣室13之外側具有二進氣管131及一出氣管132,並透過一氣室墊片134與該底座11之底部對合相接,其中該二固定板14係分別以四個防震腳墊141固定於該上蓋12之上和該氣室13之底部,其中該空壓裝置15,係設置於該底座11之內部。此外,利用該底座11兩側之該滑塊組111和該滑槽組112可將兩個以上之空氣幫浦串聯在一起,以進一步提供較大之出氣量,並且所述固定板14和所述防震腳墊141的避震設計,使得本新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10於增加出氣量的同時,亦能夠保持機器於運轉時的安靜程度仍然優於傳統空氣幫浦。
參閱圖3,圖3所示者為本新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10的空壓裝置15,該空壓裝置15係包括二線圈151、二汽缸152、二橡帽153以及一擺臂154。進一步參閱圖4,該擺臂154具有二磁鐵1541。藉由使所述二線圈151變成一可產生正、負交變磁場之電磁鐵,並可與該擺臂154上之所述二磁鐵1541(永久磁鐵)互相作用,並且所述二線圈151隨著極性變化而交替對該擺臂154產生推斥力或吸引力,使得該擺臂154進行一循環來回的擺動,進而鼓動該擺臂154左右兩側由所述二汽缸152和所述二橡帽153所組成的氣室,完成空氣幫浦進氣和出氣的進行。
參閱圖5,圖5所示者為本新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10的所述汽缸152和所述橡帽153,其中所述氣缸152包括一側進氣口1521以及三個定位槽152S,所述橡帽153包括三個定位塊153B,而所述汽缸152和所述橡帽153係透過所述三個定位槽152S和所述三個定位塊153B對合相接。此種利用所述三個定位槽152S和所述三個定位塊153B的定位結構,於組裝時具有防呆的作用,可避免錯誤裝配,且於空氣幫浦運作時可防止所述氣缸152和所述橡帽153間的角度偏移,進而防止摩擦的損耗,因此具有長期使用不容易因損耗而故障的優點。
參閱圖6,圖6所示者為本新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10的該擺臂154和所述橡帽153,其中該擺臂154具有二定位銷1542以及所述橡帽153具有二定位孔1531,經由所述二定位銷1542和所述二定位孔1531,該擺臂154可於其兩側分別與各所述橡帽153對合相接。此外,透過此種定位結構設計而結合之該擺臂154和所述橡帽153,除了具有容易組裝且可防呆的優點外,亦可進一步防止因摩擦而產生的損耗,所以也進一步強化本新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10於長時間使用不容易因損耗而故障的優點。
參閱圖7A和圖7B,圖7A和圖7B所示者為本新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10的所述氣缸152和所述逆止膜片152M,其中所述氣缸152具有一側進氣口1521以及二第一底部出氣口1522,該側進氣口1521以及所述二第一底部出氣口1522各設置有該逆止膜片152M,用以確保進入本新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10中的氣體以單一方向流動,而不會有逆流的情形發生。
參閱圖8,圖8所示者為本新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10的上蓋12、氣密墊片16以及底座11的分解圖,其中該氣密墊片16係設置於該底座11與該上蓋12之間,以確保該底座11與該上蓋12可以密封性地接合,而使本新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10中的氣體不外逸。
參閱圖9、圖10A、圖10B以及圖11,圖9所示者為本新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10的底座11、氣室13以及氣室墊片134的分解圖,其中該氣室13之外側具有二進氣管131及一出氣管132,以及其內部具有與各所述進氣管131分別對應相通之二下氣室流道133a及與該出氣管132相通之一下氣室流道133b;圖10A所示者為該底座11的下視圖,由圖10A中可以看到,該底座11之內部的左右兩側各設置有二第二底部出氣口114以及上下兩側各側設置有二第二進氣口115,其中所述二第二底部出氣口114係與相對應之所述汽缸152之所述二第一底部出氣口1522對合相接;圖10B所示者為該底座11的上視圖,由圖10B中可以看到,除了所述第二底部出氣口114和所述第二進氣口115外,該底座11之底部設置有上氣室流道113a、113b;圖11所示者為該氣室13之下視圖,其示出了所述進氣管131和所述下氣室流道133a、133b,其中該氣室13之所述下氣室流道133a、133b係透過該氣室墊片134與該底座11之所述上氣室流道113a、113b對合相接。
此外,由圖9中可以看出,該氣室墊片134之左右兩側各包括二第三底部出氣口1342以及上下兩側各包括二第一進氣口1341,其中所述第三底部出氣口1342係依序與相對應之該底座11之所述第二底部出氣口114以及相對應之所述汽缸152之所述第一底部出氣口1522對合相通,且所述第三底部出氣口1342係與對應之該氣室13之該下氣室流道133b及/或該底座11之該上氣室流道113b相連通,其中所述第一進氣口1341係與相對應之該底座11之所述第二進氣口115對合相通,且所述第一進氣口1341係與對應之該氣室13之所述下氣室流道133a及/或該底座11之所述上氣室流道113a相連通。
進一步參照圖1A和圖1B,所述防震腳墊141位於所述固定板14和該上蓋12之間的部分或位於所述固定板14和該氣室13之間的部分係呈一上下兩端較寬而中間較窄之沙漏形狀,以進一步加強本新型所述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10於運作時的避震效果,並且所述防震腳墊141係為塑膠、橡膠、樹脂或矽膠材料所製成之軟質結構。
此外,在一實施例中,本新型之一種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10中氣體的流動方向為:首先,氣體由所述二進氣管131進入所述下氣室流道133a後,經由所述第一進氣口1341和所述第二進氣口115進入該底座11內部,接著進入所述汽缸152之該側進氣口1521,再依序經由所述汽缸152之所述第一底部出氣口1522、該底座11之所述第二底部出氣口114以及該氣室墊片134之所述第三底部出氣口1342流至該氣室13之所述下氣室流道133b,最後由該出氣管132流出。
進一步,在另一實施例中,本新型之一種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10中氣體的流動方向為:首先,氣體由所述二進氣管131進入所述下氣室流道133a後,經由所述第一進氣口1341進入所述上氣室流道113a後,再經由所述第二進氣口115進入該底座11內部,接著進入所述汽缸152之該側進氣口1521,再依序經由所述汽缸152之所述第一底部出氣口1522和該底座11之所述第二底部出氣口114進入該上氣室流道113b,然後經由該氣室墊片134之所述第三底部出氣口1342流至該氣室13之所述下氣室流道133b,最後由該出氣管132流出。
如此,以上敘述係已完整且清楚地說明本新型之一種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必須加以強調的是,上述之詳細說明係針對本新型可行實施例之具體說明,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凡未脫離本新型技藝精神所為之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於本案之專利範圍中。
10: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 11:底座 111:滑塊組 112:滑槽組 113a:上氣室流道 113b:上氣室流道 114:第二底部出氣口 115:第二進氣口 12:上蓋 13:氣室 131:進氣管 132:出氣管 133a:下氣室流道 133b:下氣室流道 134:氣室墊片 1341:第一進氣口 1342:第三底部出氣口 14:固定板 141:防震腳墊 15:空壓裝置 151:線圈 152:汽缸 152M:逆止膜片 152S:定位槽 1521:側進氣口 1522:第一底部出氣口 153:橡帽 1531:定位孔 153B:定位塊 154:擺臂 1541:磁鐵 1542:定位銷 16:氣密墊片
圖1A和圖1B為本新型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的立體圖; 圖2為本新型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的分解圖; 圖3為本新型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的空壓裝置示意圖; 圖4為本新型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的汽缸、橡帽以及擺臂結合之示意圖; 圖5為本新型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的汽缸、橡帽分解之示意圖; 圖6為本新型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的橡帽、擺臂分解之示意圖; 圖7A和圖7B為本新型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的汽缸、逆止膜分解之示意圖; 圖8為本新型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的底座、上蓋、氣密墊片分解之示意圖; 圖9為本新型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的底座、氣室、氣室墊片分解之示意圖;   圖10A和圖10B為本新型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的底座下視圖和上視圖;以及 圖11為本新型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的氣室之下視圖。
10: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
11:底座
12:上蓋
13:氣室
134:氣室墊片
14:固定板
141:防震腳墊
151:線圈
152:汽缸
153:橡帽
154:擺臂

Claims (10)

  1. 一種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其包括: 一底座,其一側具有一滑塊組,另一側具有一滑槽組,以及其底部具有一上氣室流道; 一上蓋,係密封地設置在該底座之上; 一氣室,其外側具有二進氣管及一出氣管,以及其內部具有與所述進氣管及該出氣管相通之一下氣室流道,該氣室之該下氣室流道係透過一氣室墊片與該底座之該上氣室流道對合相接; 二固定板,係分別以四個防震腳墊固定於該上蓋之上和該氣室之底部;以及 一空壓裝置,係設置於該底座之內部; 其中,該空壓裝置係包括二線圈、二汽缸、二橡帽以及一擺臂。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其中,該空壓裝置中之各所述橡帽具有三個定位塊以及各所述汽缸具有三個定位槽,各所述橡帽和各所述汽缸透過所述三個定位塊和所述三個定位槽對合相接。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其中,該擺臂之兩側各具有二定位銷,以及各所述橡帽具有二定位孔,經由所述二定位銷和所述二定位孔,該擺臂可於其兩側分別與對應之所述橡帽對合相接。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其中,所述防震腳墊位於所述固定板和該上蓋之間的部分或位於所述固定板和該氣室之間的部分係呈一上下兩端較寬而中間較窄之沙漏形狀。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其中,二個以上所述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可以透過該滑塊組與該滑槽組對合而串聯相接。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其中,該底座與該上蓋間設置有一氣密墊片。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其中,各所述汽缸具有一側進氣口以及二第一底部出氣口。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其中該底座之內部兩側之各側設置有二第二底部出氣口,所述二第二底部出氣口係與相對應之各所述汽缸之所述二第一底部出氣口對合相接。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其中,各所述汽缸之該側進氣口設置有一逆止膜片。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其中,各所述汽缸之所述二第一底部出氣口各設置有該逆止膜片。
TW111213805U 2022-12-14 2022-12-14 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 TWM639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3805U TWM639470U (zh) 2022-12-14 2022-12-14 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3805U TWM639470U (zh) 2022-12-14 2022-12-14 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9470U true TWM639470U (zh) 2023-04-01

Family

ID=86944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3805U TWM639470U (zh) 2022-12-14 2022-12-14 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94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60532U (zh) 一种面框
CN100482944C (zh) 电磁振动型隔膜泵
TW536587B (en) Check valve
TW201821020A (zh) 單臂式微型氣壓泵裝置
TWM639470U (zh) 改良結構之空氣幫浦
CN107532585B (zh) 小型泵及其所使用的膜片组合体
CN204493148U (zh) 一种装有四钟形连体隔膜的微型气泵
CN103016877B (zh) 设有逆止装置的快速接头
CN218971372U (zh) 改良结构的空气帮浦
CN104481853B (zh) 便携式充气装置
WO2022126447A1 (zh) 麻醉机的风箱组件及麻醉机
WO2022160129A1 (zh) 一种微型制氧机
US20090148319A1 (en) Linear compressor with permanent magnets
KR102290491B1 (ko) 에어 펌프
CN211096853U (zh) 一种麻醉科用麻醉口罩
CN107461316A (zh) 一种压缩机吸排气组件结构
CN111963900A (zh) 一种充气控制器及充气床垫
CN104958170A (zh) 一种经络脉冲气流发生器
CN110608202B (zh) 一种水气混合物负压装置
TWM261605U (en) Air chamber Structure of a pump which may exchange the direction of intake and exhaust
CN112425839A (zh) 一种用于压紧密封的囊体
TWM482371U (zh) 雙向排氣裝置及其雙向出氣結構
KR102290492B1 (ko) 매트리스 장치
WO2024055564A1 (zh) 弹性模块、弹性垫和家具
CN216439261U (zh) 充气式按压止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