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6733U - 電源輸入裝置及電源模組 - Google Patents

電源輸入裝置及電源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6733U
TWM636733U TW111207541U TW111207541U TWM636733U TW M636733 U TWM636733 U TW M636733U TW 111207541 U TW111207541 U TW 111207541U TW 111207541 U TW111207541 U TW 111207541U TW M636733 U TWM636733 U TW M63673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ductive
shaft
elastic element
input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75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許榮輝
Original Assignee
勝德國際研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勝德國際研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勝德國際研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75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6733U/zh
Priority to CN202210867649.8A priority patent/CN117438840A/zh
Priority to US17/994,473 priority patent/US20240022033A1/en
Publication of TWM636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6733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0Means for supporting coupling part when not engag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9/00Rotary current collectors, distributors or interrupters
    • H01R39/64Devices for uninterrupted current col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01R31/065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with built-in electric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公開一種電源輸入裝置及電源模組。電源輸入裝置包含蓋體結構及設置於蓋體結構的插頭結構。插頭結構包含第一導電端子構件、第二導電端子構件、第一電性連接構件及第二電性連接構件。第一導電端子構件包含第一端子及第一軸桿。第二導電端子構件包含第二端子及第二軸桿。第一電性連接構件包含導電片及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的一端連接於導電片且另一端抵接於第一軸桿。第二電性連接構件包含一導電環及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的一端或至少局部套設或連接於第二軸桿,且另一端抵接於導電環而能沿環形路徑移動。

Description

電源輸入裝置及電源模組
本創作涉及一種電源輸入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旋轉插頭結構的電源輸入裝置及電源模組。
現有技術電源輸入裝置能通過插頭取得市電。然而,現有技術的電源輸入裝置大部分不具備插頭能同時進行折疊、展開、及旋轉的功能。再者,即便插頭具有折疊、展開、及旋轉的功能,現有技術的電源輸入裝置也無法使插頭隨時處於電性連接的狀態,並且可能也不方便與一些具有不同規格的其它國別的轉接插頭進行轉接。
本創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電源輸入裝置及電源模組。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源輸入裝置,其包括:一蓋體結構,其底部具有一容置空間;以及一插頭結構,設置於所述蓋體結構的所述容置空間中,所述插頭結構能沿一第一旋轉軸線進行導電端子的展開及摺疊,且能沿一第二旋轉軸線進行導電端子的旋轉;其中,所述插頭結構包含:一第一導電端子構件,包含一第一端子及相連於所述第一端子的一第一軸桿;一第二導電端子構件,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構件間隔設置,包含一第二端子及相連於所 述第二端子的一第二軸桿;一第一電性連接構件,包含一導電片及一第一導電彈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的一端連接於所述導電片,並且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接於所述第一軸桿;一第二電性連接構件,包含一導電環及一第二導電彈性元件,所述導電環環繞地設置於所述導電片的周圍,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的一端或至少局部套設或連接於所述第二軸桿,並且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接於所述導電環、而能沿一環形路徑移動。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所採用的另外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源模組,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電源輸入裝置;所述第一端子遠離所述第一軸桿的一端具有一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端子遠離所述第二軸桿的一端具有一第二穿孔;以及一轉接插頭;所述轉接插頭包含一轉接基座及設置於所述轉接基座一側表面的多個轉接端子,所述轉接基座的另一側表面具有一轉接結構,所述轉接結構內側具有一轉接空間,所述轉接結構於所述轉接空間內側設置有兩個轉接彈片,並且每個所述轉接彈片的一端形成有一個固定凸點;其中,所述電源輸入裝置能連接在所述轉接插頭上,且所述電源輸入裝置的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能伸入所述轉接結構的所述轉接空間,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能分別與兩個所述轉接彈片接觸,並且兩個所述轉接彈片的所述固定凸點能分別與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穿孔卡合。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所採用的另外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源輸入裝置,其包括:一蓋體結構,其底部具有一容置空間;以及一插頭結構,設置於所述蓋體結構的所述容置空間中,所述插頭結構能沿一第一旋轉軸線進行導電端子的展開及摺疊;其中,所述插頭結構包含:一第一導電端子構件,包含一第一端子及相連於所述第一端子的一第一軸 桿;一第二導電端子構件,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構件間隔設置,包含一第二端子及相連於所述第二端子的一第二軸桿;一第一電性連接構件,包含一導電片及一第一導電彈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的一端連接於所述導電片,並且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接於所述第一軸桿;其中,所述第一軸桿以及所述第二軸桿皆位於所述第一旋轉軸線上,所述第一端子與所述第二端子進行折疊或展開時,所述第一軸桿及所述第二軸桿以所述第一旋轉軸線為軸線自轉。
本創作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所提供的電源輸入裝置及電源模組,其能通過“一插頭結構,設置於所述蓋體結構的所述容置空間中,所述插頭結構能沿一第一旋轉軸線進行導電端子的展開及摺疊,且能沿一第二旋轉軸線進行導電端子的旋轉;其中,所述插頭結構包含:一第一導電端子構件,包含一第一端子及相連於所述第一端子的一第一軸桿;一第二導電端子構件,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構件間隔設置,包含一第二端子及相連於所述第二端子的一第二軸桿;一第一電性連接構件,包含一導電片及一第一導電彈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的一端連接於所述導電片,並且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接於所述第一軸桿;一第二電性連接構件,包含一導電環及一第二導電彈性元件,所述導電環環繞地設置於所述導電片的周圍,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的一端或至少局部套設或連接於所述第二軸桿,並且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接於所述導電環、而能沿一環形路徑移動”的技術方案,以使得插頭的導電端子無論在任何狀態下(如:進行展開、摺疊及旋轉等操作),皆能保持電性連接的狀態。整體而言,本創作的電源輸入裝置包含有折疊及轉出功能的插頭,並且所述插頭的導電端子(即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能進行360度的旋轉操作。本創作實施例電源輸入裝置的導電端子可以做為連接端子以與轉 接插頭(如其它國別的轉接插頭)做連接。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
100:電源輸入裝置
1:蓋體結構
11:上蓋體
12:下蓋體
13:容置空間
14:蓋板
141:圓形凹槽
142:連接開口
2:插頭結構
21:第一導電端子構件
211:第一端子
212:第一軸桿
213:第一穿孔
22:第二導電端子構件
221:第二端子
222:第二軸桿
223:第二穿孔
23:第一電性連接構件
231:導電片
2311:片狀連接部
2312:片狀延伸部
2313:圓形凸出部
232:第一導電彈性元件
2321:條狀本體
2322:連接端
2323:抵接端
232’:第一導電彈性元件
2321’:第一片體
2322’:第二片體
24:第二電性連接構件
241:導電環
2411:環狀部
2412:延伸部
242:第二導電彈性元件
2421:螺旋本體
2422:延伸桿體
242’:第二導電彈性元件
242”:第二導電彈性元件
25:端子連接構件
251:第一連接部
252:第二連接部
253:軸桿連接部
26:端子固定構件
261:第一固定本體
2611:圓形穿孔
2612:凸出結構
262:第二固定本體
2621:圓形凹陷空間
2622:端子延伸狹縫
L1:第一旋轉軸線
L2:第二旋轉軸線
200:轉接插頭
201:轉接基座
202:轉接端子
203:轉接結構
204:轉接空間
205:轉接彈片
206:固定凸點
圖1為本創作實施例電源輸入裝置的展開狀態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實施例電源輸入裝置的折疊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實施例電源輸入裝置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實施例電源輸入裝置的元件拆解示意圖(一)。
圖5為本創作實施例電源輸入裝置的元件拆解示意圖(二)。
圖6為本創作實施例插頭結構的構造示意圖(一)。
圖7為本創作實施例插頭結構的構造示意圖(二)。
圖8為本創作實施例插頭結構的構造示意圖(三)。
圖9為本創作實施例插頭結構的構造示意圖(四)。
圖10為本創作實施例電源模組的裝配示意圖(一)。
圖11為本創作實施例電源模組的裝配示意圖(二)。
圖12為本創作實施例電源模組的裝配示意圖(三)。
圖13為本創作實施例轉接插頭的底部構造示意圖。
圖14為本創作實施例電源模組的裝配示意圖(四)。
圖15為本創作實施例電源模組的裝配示意圖(五)。
圖16為本創作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的一變化態樣示意圖。
圖17為本創作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的一變化態樣示意圖(一)。
圖18為本創作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的一變化態樣示意圖(二)。
圖19為本創作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的一變化態樣示意圖(三)。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創作所公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創作的優點與效果。本創作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創作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圍。
應當可以理解的是,雖然本文中可能會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或者信號,但這些元件或者信號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或者一信號與另一信號。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創作實施例提供一種電源輸入裝置100,其包含:一蓋體結構1及設置於蓋體結構1上的一插頭結構2。所述插頭結構2能沿一第一旋轉軸線L1相對於蓋體結構1進行導電端子的展開及摺疊。再者,所述插頭結構2能沿一第二旋轉軸線L2相對於蓋體結構1進行導電端子的旋轉。
如圖3至圖5所示,更具體地說,所述蓋體結構1包含一上蓋體11以及一下蓋體12。所述上蓋體11能與下蓋體12裝配以構成所述電源輸入裝置100的外殼。所述蓋體結構1的下蓋體12具有一容置空間13,其用以容置所述插頭結構2。也就是說,所述插頭結構2是設置於蓋體結構1的下蓋體12的容置 空間13中。所述蓋體結構1進一步包含一蓋板14。所述蓋板14的底部形成有一圓形凹槽141,並且所述圓形凹槽141內側具有呈矩形的一連接開口142。在組裝時,所述蓋板14設置於上蓋體11及下蓋體12之間、且位於容置空間13上方,所述蓋板14用以設置於插頭結構2的上方,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
請參閱圖3至圖5並請一併參閱圖6至圖9所示,以下將詳細說明本創作實施例插頭結構2的具體構造,以及各元件之間的連結關係,從而實現導電端子的展開、摺疊、及旋轉等功能。
所述插頭結構2包含:一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一第二導電端子構件22、一第一電性連接構件23、一第二電性連接構件24、一端子連接構件25、及一端子固定構件26。
所述第一電性連接構件23與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電性連接,並且輔助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在進行展開、摺疊及旋轉的操作時,能維持電性連接的狀態。另,所述第二電性連接構件24與第二導電端子構件22電性連接,並且輔助所述第二導電端子構件22在進行展開、摺疊及旋轉的操作時,能維持電性連接的狀態。
所述端子連接構件25及端子固定構件26互相搭配,用以輔助將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第二導電端子構件22、第一電性連接構件23、及第二電性連接構件24,設置於所述蓋體結構1的下蓋體12的容置空間13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插頭結構2是以搭配於蓋體結構1,以構成一完整的電源輸入裝置100舉例做說明,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所述插頭結構2也可以是單獨販售的產品,而與不同的元件搭配使用。
更具體地說,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包含一第一端子211以及相連於第一端子211一端的一第一軸桿212,其中,所述第一軸桿212大致垂直於第一端子211。再者,所述第一端子211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一穿孔213。在本 創作中,所述第一端子211與第一軸桿212彼此一體成型,所述第一端子211為長片狀,所述第一軸桿212為一根圓柱體,並且所述第一穿孔213呈圓形,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
所述第二導電端子構件22與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相鄰地設置。所述第二導電端子構件22包含一第二端子221以及相連於第二端子221一端的一第二軸桿222。所述第二軸桿222大致垂直於第二端子221。再者,所述第二端子221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穿孔223。在本創作中,所述第二端子221與第二軸桿222彼此一體成型,所述第二端子221為長片狀,所述第二軸桿為一多角柱體(如:正四角柱體),並且所述第二穿孔223呈圓形,其與第一穿孔213在位置上互相對應,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
需說明的是,本文中所指的兩個物件(如:軸桿與導電端子)之間大致垂直是指兩個物件之間的夾角為90度、或趨近於90度(如:80度至100度之間),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
如圖6至圖9所示,在電源輸入裝置組裝的狀態下,所述第一端子211與第二端子221彼此間隔設置且彼此平行排列。所述第一軸桿212與第二軸桿222也彼此間隔設置,並且所述第一軸桿212的中心軸線以及第二軸桿222的中心軸線皆位於上述第一旋轉軸線L1上、而與第一旋轉軸線L1重疊。所述第一端子211與第二端子221能進行導電端子的折疊或展開,而分別帶動第一軸桿212及第二軸桿222以所述第一旋轉軸線L1為軸線自轉。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第二導電端子構件22中,所述第二軸桿222是自第二端子221的一端朝遠離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的方向設置,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所述第一端子211及第二端子221能分別用以插接在一轉接插頭上或者一插座的插孔中。
請參閱圖3至圖5、並請一併參閱圖6至圖9所示,所述第一電性連接構件23包含一導電片231及一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所述導電片231具有 一片狀連接部2311及自片狀連接部2311一端延伸形成的一片狀延伸部2312,並且所述片狀連接部2311及片狀延伸部2312大致形成一L型的構造。所述片狀連接部2311相反於片狀延伸部2312的一表面形成有一圓形凸出部2313。
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的一端連接於導電片231,並且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的另一端抵接於第一軸桿212。更具體地說,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具有一條狀本體2321,並且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的兩端分別定義為一連接端2322以及一抵接端232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為螺旋彈簧,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也可以例如為導電條(如導電矽膠條)。或者,如圖16所示,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也可以例如為一片狀結構,其具有一第一片體2321’及與第一片體2321’相連的一第二片體2322’,所述第一片體2321’及第二片體2322’之間具有夾角,以構成V字形的結構。所述第一片體2321’連接於導電片231的片狀連接部2311。所述第二片體2322’抵接於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的第一軸桿212,以提供一彈性接觸力。
在電源輸入裝置組裝的狀態下,所述導電片231固定設置於蓋體結構1的蓋板14上、並且位於所述蓋板14的圓形凹槽141的內側。所述導電片231的片狀延伸部2312自連接開口142朝上蓋體11的方向突出。
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設置於導電片231下方(具有圓形凸出部2313的一側)。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的一端(即連接端2322)用以連接於導電片231的片狀連接部2311、且套在圓形凸出部2313上以進行定位。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另一端(即抵接端2323)用以抵接於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的第一軸桿212,以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產生電性連接。
再者,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螺旋彈簧)的長度方向是沿第二旋轉軸線L2設置。換個角度說,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是設置於第二 旋轉軸線L2上、而與所述第二旋轉軸線L2重疊,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
另外,當所述第一端子211展開或折疊以帶動第一軸桿212相對於第一旋轉軸線L1自轉、或當所述第一端子211繞著第二旋轉軸線L2旋轉以帶動第一軸桿212旋轉時,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的抵接端2323能持續抵接於呈圓柱體的第一軸桿212,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能提供所述第一軸桿212彈性接觸力,並且使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能通過第一電性連接構件23的連接而持續維持電性連接的狀態。另,所述片狀延伸部2312是用以與設置於蓋體結構1內部的電線或電子構件(未繪示)連接,以傳遞電力。
請參閱圖3至圖5並請一併參閱圖6至圖9所示,所述第二電性連接構件24包含一導電環241及一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所述導電環241環繞地設置於導電片231的周圍,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的一端或至少局部套設或連接於所述第二軸桿222,並且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的另一端抵接於所述導電環241、而能沿一環形路徑移動。更具體地說,在本創作實施例中,所述導電環241具有一環狀部2411及自環狀部2411的外緣延伸所形成的一延伸部2412。所述延伸部2412呈片狀,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另外,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具有一螺旋本體2421以及分別自螺旋本體2421兩端延伸形成的兩個延伸桿體2422。所述兩個延伸桿體2422之間具有約80至100度的夾角。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為一扭力彈簧,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
在電源輸入裝置組裝的狀態下,所述導電環241設置於蓋體結構1的蓋板14上、且嵌設於所述蓋板14的圓形凹槽141的內側,並且所述導電環241的環狀部2411環繞於所述導電片231的周圍設置、也為固定不動的元件。
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扭力彈簧)的螺旋本體2421套設於第二導電端子構件22的第二軸桿222,並且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的至少 其中一個延伸桿體2422抵接於導電環241的環狀部2411的內側壁上。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扭力彈簧)能在第二軸桿222自轉時提供其扭力。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是以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的至少其中一個延伸桿體2422抵接於導電環241的環狀部2411的內側壁上舉例做說明,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的至少其中一個延伸桿體2422也可以例如是抵接於導電環241的環狀部2411的底緣(如圖17)、並沿所述環形路徑移動。在本創作的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也可以例如是導電彈片的形式(如圖18);或者,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也可以例如是彈力臂的形式(如圖19);只要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的結構設計能使其一端或至少局部能套設或連接於所述第二軸桿222,並且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的另一端能抵接於所述導電環241、而能沿所述環形路徑移動,皆符合本創作的保護精神,而符合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值得一提的是,在圖18中,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抵接於環狀部2411的位置具有彎折延伸的構造(未標號),以在抵接於環狀部2411的底緣時,產生一結構反力(或一彈性接觸力),以使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能持續抵接於導電環241的環狀部2411底緣。
更具體地說,當所述第二端子221展開或折疊以帶動第二軸桿222相對於第一旋轉軸線L1自轉時,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扭力彈簧)能提供第二軸桿222扭力。再者,當所述第二端子221繞著第二旋轉軸線L2旋轉以帶動第二導電端子構件22相對於第二旋轉軸線L2旋轉時,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的至少其中一個延伸桿體2422能持續抵接於導電環241的環狀部2411的內側壁,並沿著所述環狀部2411所定義的一環形路徑來移動。再者,所述導電環241的環狀部2411能與延伸桿體2422產生干涉的作用。
藉此,所述第二導電端子構件22能通過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42的連接而持續維持於電性連接的狀態。
另外,所述導電環241的延伸部2412用以與設置於蓋體結構1內部的電子構件(未繪示)連接。
如圖3至圖5所示,所述端子連接構件25具有絕緣性,並且所述端子連接構件25具有一第一連接部251、一第二連接部252、以及相連於所述第一連接部251與第二連接部252之間的一軸桿連接部253。
所述第一連接部251包覆於第一端子211與第一軸桿212相連的部分,而所述第二連接部252包覆於第二端子221與第二軸桿222相連的部分。所述軸桿連接部253包覆於第一軸桿212上,並且用以連接第一端子211與第二端子221。藉此,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及第二導電端子構件22能通過所述端子連接構件25的連接、而使得所述第一端子211與第二端子221能共同進行導電端子的展開、摺疊、或旋轉的作業。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211及第二端子221是埋入射出成型的端子連接構件25中。因此,所述端子連接構件25的第一連接部251、第二連接部252、及軸桿連接部253為一體成型的構造,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所述端子連接構件25的第一連接部251、第二連接部252、及軸桿連接部253也可以例如是彼此分離的構造。
另,所述端子連接構件25能用以保持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以及第二導電端子構件22之間的電性絕緣。所述軸桿連接部253的至少部分簍空,以使得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能通過軸桿連接部253的簍空部分持續抵接於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的第一軸桿212上,而維持電性連接的狀態。
如圖3至圖5所示,所述端子固定構件26包含一第一固定本體261及一第二固定本體262。所述第一固定本體261大致呈圓板狀,所述第一固定本體261的中間部分形成有貫穿的一圓形穿孔2611,並且所述第一固定本體261的底面凸出形成有多個凸出結構2612。另,所述第二固定本體262大致呈圓筒狀。所述第二固定本體262的內側形成有一圓形凹陷空間2621。所述第二 固定本體262的底部具有與所述圓形凹陷空間2621連通的兩個端子延伸狹縫2622。
在電源輸入裝置組裝的狀態下,所述端子固定構件26是設置於蓋體結構1的蓋板14上、且位於所述蓋體結構1的容置空間13中,並且所述端子固定構件26能以第二旋轉軸線L2為軸心、相對於所述蓋體結構1旋轉。
更具體地說,所述第一固定本體261設置於蓋體結構1的蓋板14的圓形凹槽141上、且可相對於蓋體結構1旋轉。所述第一電性連接構件23的導電片231是位於第一固定本體261與蓋板14之間、且位於第一固定本體261的圓形穿孔2611上方。所述第二電性連接構件24的導電環241的環狀部2411環繞於第一固定本體261上緣的周圍設置。
所述第一固定本體261的圓形穿孔2611用以提供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螺旋彈簧)穿設於其中,以使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能抵接於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的第一軸桿212。所述第一固定本體261的多個凸出結構2612用以卡合在端子連接構件25上(如卡合在軸桿連接部253上),以使所述端子連接構件25能與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及第二導電端子構件22固定設置在第一固定本體261上、而可以與第一固定本體261進行旋轉的動作。
所述第二固定本體262用以套設於第一固定本體261外側,以使第一固定本體261、端子連接構件25、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及第二導電端子構件22(即插頭模組)能位於所述第二固定本體262的圓形凹陷空間2621中。
再者,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構件21的第一端子211及第二導電端子構件22的第二端子221可以分別由第二固定本體262的兩個端子延伸狹縫2622伸出,並且所述第一端子211及第二端子221能分別在兩個端子延伸狹縫2622中進行展開及折疊的動作。
另外,當使用者對所述第一端子211及第二端子221進行旋轉的 操作,所述端子固定構件26的第一固定本體261及第二固定本體262皆能同步相對於蓋體結構1進行旋轉。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本創作插頭結構2的設計,所述第一端子211及第二端子221無論在進行展開、摺疊、及旋轉作業時,皆能維持電性連接的狀態。
請參閱圖10至圖15所示,本創作實施例也提供一種電源模組。所述電源模組包含如上述實施例所述的電源輸入裝置100及一轉接插頭200。所述轉接插頭200可以例如是其它國別的轉接插頭。所述電源輸入裝置100能用以連接在轉接插頭200上,以使得所述電源輸入裝置100的導電端子不管在任何狀態下都能讓市電透過此結構傳遞到電源轉換裝置中。
所述轉接插頭200包含一轉接基座201及設置於轉接基座201的一側表面(如底面)的多個轉接端子202。所述轉接基座201的另一側表面(如頂面)具有一轉接結構203,所述轉接結構203的內側形成有一轉接空間204,所述轉接結構203於轉接空間204內側設置有兩個轉接彈片205,並且每個所述轉接彈片205的一端形成有一個固定凸點206。
當所述電源輸入裝置100連接在轉接插頭200上時,所述電源輸入裝置100的第一端子211及第二端子221能伸入所述轉接結構203的轉接空間204中,所述第一端子211及第二端子221能分別與兩個轉接彈片205接觸、而電性連接,並且兩個所述轉接彈片205的固定凸點206能分別與第一端子211的第一穿孔213及第二端子221的第二穿孔223卡合,以產生卡榫的效果。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整體而言,本創作實施例的電源輸入裝置100包含有折疊及轉出功能的插頭,並且所述插頭的導電端子(即第一端子211及第二端子221)能進行360度的旋轉操作。本創作實施例電源輸入裝置100的導電端子可以做為連接端子以與轉接插頭200(如其它國別的轉接插頭)做連接。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實施例電源輸入裝置100的導電端子須隨時都具有導電的功能,使所述導電端子不管在任何狀態下都可以讓市電通過本創作的插頭結構傳遞到電源輸入裝置100中。
本創作實施例電源輸入裝置100中的插頭結構2能將市電所取得的電源、通過第一及第二導電彈性元件232、242將電力分別傳導到導電片231及導電環241上。
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232的長度方向是沿第二旋轉軸線L2設置(即螺旋彈簧是通過插頭結構2的旋轉中心)。
在實際應用中,本創作實施例電源輸入裝置100可以做為攜帶型小電流電源輸入裝置,其端子211、221上設計有呈圓形的穿孔213、223。
當端子211、221作為與其它國別的插頭電力連接結構時,其它國別轉接插頭200的轉接彈片205具有與上述穿孔213、223形狀相對應的固定凸點206,所述固定凸點206會進入到端子211、221的穿孔213、223,以作為兩元件(電源輸入裝置100及轉接插頭200)之間的卡榫結構,從而能防止轉接插頭200發生鬆脫的情況。
本創作實施例電源輸入裝置100可以通過上述插頭結構2將市電傳導到導電片231及導電環241上,並且再通過導電片231的片狀延伸部2312及導電環241的延伸部2412分別與電源線連接,以進一步通過電源線與具有電源轉換功能的印刷電路板(PCB)做連接。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創作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電源輸入裝置
1:蓋體結構
11:上蓋體
12:下蓋體
13:容置空間
14:蓋板
142:連接開口
2:插頭結構
21:第一導電端子構件
211:第一端子
212:第一軸桿
213:第一穿孔
22:第二導電端子構件
221:第二端子
222:第二軸桿
223:第二穿孔
23:第一電性連接構件
231:導電片
2311:片狀連接部
2312:片狀延伸部
232:第一導電彈性元件
2321:條狀本體
2322:連接端
2323:抵接端
24:第二電性連接構件
241:導電環
2411:環狀部
2412:延伸部
242:第二導電彈性元件
2421:螺旋本體
2422:延伸桿體
25:端子連接構件
251:第一連接部
252:第二連接部
253:軸桿連接部
26:端子固定構件
261:第一固定本體
2611:圓形穿孔
2612:凸出結構
262:第二固定本體
2621:圓形凹陷空間
2622:端子延伸狹縫

Claims (13)

  1. 一種電源輸入裝置,其包括: 一蓋體結構,其底部具有一容置空間;以及 一插頭結構,設置於所述蓋體結構的所述容置空間中,所述插頭結構能沿一第一旋轉軸線進行導電端子的展開及摺疊,且能沿一第二旋轉軸線進行導電端子的旋轉;其中,所述插頭結構包含: 一第一導電端子構件,包含一第一端子及相連於所述第一端子的一第一軸桿; 一第二導電端子構件,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構件間隔設置,包含一第二端子及相連於所述第二端子的一第二軸桿; 一第一電性連接構件,包含一導電片及一第一導電彈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的一端連接於所述導電片,並且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接於所述第一軸桿; 一第二電性連接構件,包含一導電環及一第二導電彈性元件,所述導電環環繞地設置於所述導電片的周圍,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的一端或至少局部套設或連接於所述第二軸桿,並且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接於所述導電環、而能沿一環形路徑移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源輸入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具有一螺旋本體及分別自所述螺旋本體兩端延伸的兩個延伸桿體;其中,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的所述螺旋本體套設於所述第二軸桿,並且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的至少其中一個所述延伸桿體抵接於所述導電環、而能沿所述環形路徑移動;其中,當所述插頭結構進行導電端子的展開、摺疊或旋轉時,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的所述一端持續連接於所述導電片,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的所述另一端持續抵接於所述第一軸桿、並提供所述第一軸桿一彈性接觸力,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的所述螺旋本體提供所述第二軸桿一彈力,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的所述一端或至少局部持續套設或連接於所述第二軸桿,並且所述第二導電彈性元件的至少其中一個所述延伸桿體能持續抵接於所述導電環的所述內側壁、而沿著所述環形路徑來移動。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源輸入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軸桿以及所述第二軸桿皆位於所述第一旋轉軸線上,所述第一端子與所述第二端子進行折疊或展開時,所述第一軸桿及所述第二軸桿以所述第一旋轉軸線為軸線自轉;並且,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的一長度方向沿所述第二旋轉軸線設置。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源輸入裝置,其中,所述蓋體結構的內部進一步包含一蓋板,所述蓋板位於所述容置空間上方,所述第一電性連接構件的所述導電片固定設置於所述蓋板上,所述第二電性連接構件的所述導電環也固定設置於所述蓋板上。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源輸入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端子連接構件,所述端子連接構件具有一第一連接部、一第二連接部及相連於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的一軸桿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包覆於所述第一端子與所述第一軸桿相連的部分,所述第二連接部包覆於所述第二端子與所述第二軸桿相連的部分,所述軸桿連接部包覆於所述第一軸桿上、且用以連接所述第一端子與所述第二端子,能共同進行展開、摺疊或旋轉。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源輸入裝置,其中,所述軸桿連接部的至少部分簍空,以使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能通過所述軸桿連接部的所述簍空部分持續抵接於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構件的所述第一軸桿。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源輸入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端子固定構件,所述端子固定構件是設置於所述蓋體結構上、且位於所述蓋體結構的所述容置空間中,並且所述端子固定構件能以所述第二旋轉軸線相對於所述蓋體結構旋轉。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源輸入裝置,其中,所述端子固定構件包含一第一固定本體及一第二固定本體,所述第一固定本體大致呈圓板狀,所述第一固定本體的中間部分形成有貫穿的一圓形穿孔,所述第一固定本體的底面形成有多個凸出結構;所述第二固定本體大致呈圓筒狀,所述第二固定本體的內側形成有一圓形凹陷空間,並且所述第二固定本體的底部具有與所述圓形凹陷空間連通的兩個端子延伸狹縫。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源輸入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本體設置於所述蓋板上,所述導電片位於所述第一固定本體以及所述蓋板之間且位於所述第一固定本體的所述圓形穿孔上方;所述圓形穿孔用以提供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穿設於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本體的多個所述凸出結構用以卡合在所述端子連接構件上;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本體用以套設於所述第一固定本體外側,以使所述第一固定本體、所述端子連接構件、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構件、及所述第二導電端子構件共同位於所述第二固定本體的所述圓形凹陷空間中;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能分別由所述第二固定本體的兩個所述端子延伸狹縫伸出,並且進行展開及折疊的動作。
  10. 一種電源模組,其包括: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9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源輸入裝置;所述第一端子遠離所述第一軸桿的一端具有一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端子遠離所述第二軸桿的一端具有一第二穿孔;以及 一轉接插頭;所述轉接插頭包含一轉接基座及設置於所述轉接基座一側表面的多個轉接端子,所述轉接基座的另一側表面具有一轉接結構,所述轉接結構內側具有一轉接空間,所述轉接結構於所述轉接空間內側設置有兩個轉接彈片,並且每個所述轉接彈片的一端形成有一個固定凸點; 其中,所述電源輸入裝置能連接在所述轉接插頭上,且所述電源輸入裝置的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能伸入所述轉接結構的所述轉接空間,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能分別與兩個所述轉接彈片接觸,並且兩個所述轉接彈片的所述固定凸點能分別與所述第一端子的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端子的所述第二穿孔卡合。
  11. 一種電源輸入裝置,其包括: 一蓋體結構,其底部具有一容置空間;以及 一插頭結構,設置於所述蓋體結構的所述容置空間中,所述插頭結構能沿一第一旋轉軸線進行導電端子的展開及摺疊;其中,所述插頭結構包含: 一第一導電端子構件,包含一第一端子及相連於所述第一端子的一第一軸桿; 一第二導電端子構件,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構件間隔設置,包含一第二端子及相連於所述第二端子的一第二軸桿; 一第一電性連接構件,包含一導電片及一第一導電彈性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的一端連接於所述導電片,並且所述第一導電彈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接於所述第一軸桿; 其中,所述第一軸桿以及所述第二軸桿皆位於所述第一旋轉軸線上,所述第一端子與所述第二端子進行折疊或展開時,所述第一軸桿及所述第二軸桿以所述第一旋轉軸線為軸線自轉。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電源輸入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端子連接構件,所述端子連接構件也設置於所述蓋體結構的所述容置空間中、且經配置連接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構件及所述第二導電端子構件,以帶動所述第一端子與所述第二端子共同進行折疊或展開。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電源輸入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遠離所述第一軸桿的一端具有一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端子遠離所述第二軸桿的一端具有一第二穿孔;其中,所述第一穿孔及所述第二穿孔能分別提供一轉接插頭的兩個轉接彈片的固定凸點卡合。
TW111207541U 2022-07-14 2022-07-14 電源輸入裝置及電源模組 TWM636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7541U TWM636733U (zh) 2022-07-14 2022-07-14 電源輸入裝置及電源模組
CN202210867649.8A CN117438840A (zh) 2022-07-14 2022-07-22 电源输入设备及电源模块
US17/994,473 US20240022033A1 (en) 2022-07-14 2022-11-28 Power input device and power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7541U TWM636733U (zh) 2022-07-14 2022-07-14 電源輸入裝置及電源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6733U true TWM636733U (zh) 2023-01-21

Family

ID=86659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7541U TWM636733U (zh) 2022-07-14 2022-07-14 電源輸入裝置及電源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22033A1 (zh)
CN (1) CN117438840A (zh)
TW (1) TWM63673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22033A1 (en) 2024-01-18
CN117438840A (zh)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56673B2 (en)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to an electrical source
US7798825B1 (en) Plug with connecting device
US7632137B1 (en) Power adapter
US10181671B2 (en) Opening/closing plug device
US9871312B2 (en) Foldable plug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US20210265828A1 (en) Cable-winding charger
JP2008086189A (ja) 折り畳み式電気コネクターおよび同器を有する電力供給装置
WO2018119856A1 (zh) 柔性电子装置
US9083106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US20130316553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plug module
CN100438207C (zh) 拆卸式天线装置
TWM636733U (zh) 電源輸入裝置及電源模組
JP2003132990A (ja) 可動プラグヘッド
US20180109046A1 (en) Fuse Structure for a Plug Device
KR200260860Y1 (ko) 접이식 휴대폰 충전기
WO2021057385A1 (zh) 电源适配器
KR100619885B1 (ko) 회전식 플러그가 구비된 어댑터
KR100471150B1 (ko) 버스 포트 접속장치
CN114597724B (zh) 电连接装置及摄影设备
CN218975900U (zh) 可折叠插脚组件及充电器
CN216959381U (zh) 具第二接电角度的充电器
TWM628981U (zh) 具第二接電角度的充電器
TWI810592B (zh) 翹板開關及電子裝置
CN216850425U (zh) 电力插头
JP5972773B2 (ja) コネク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