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5437U -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 Google Patents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5437U
TWM635437U TW111209156U TW111209156U TWM635437U TW M635437 U TWM635437 U TW M635437U TW 111209156 U TW111209156 U TW 111209156U TW 111209156 U TW111209156 U TW 111209156U TW M635437 U TWM635437 U TW M63543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oil
piston
communicates
pressure regul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9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權亮
Original Assignee
科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科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科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9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5437U/zh
Publication of TWM635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5437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活塞泵的回油結構,其於活塞與蓄油袋之間的主體組件上設置多個通道,當活塞的壓力大於一定值時,壓力會將調壓阻斷件推開,且調壓阻斷件被推動後會被卡合件卡合而保持被推開,藉此會釋放壓力而會使總控制通道內改為活塞油路通道連通自動回油通道,進而讓回油路徑暢通,因此活塞的油得以全部回到蓄油袋中。下次重新使用時,蓄油袋的油會經過解除通道而將卡合件推離調壓阻斷件,如此調壓阻斷件會回復至原位,而總控制通道內改為阻塞自動回油通道進而阻塞回油路徑。本創作藉此當活塞壓力大至一定值後,便會啟動自動回油,因此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活塞泵,尤指一種用於夾持工具等手工具的活塞泵。
現有技術的活塞泵中,包含一蓄油袋、一驅動組件、以及一活塞。驅動組件運作時,將蓄油袋內的油抽出,然後對油加壓打入活塞,藉此能推動活塞移動。
活塞移動的過程中,一旦推抵到欲擠壓之物,則活塞內的油壓便會上升,並且會隨著逐漸擠壓而逐漸增加壓力,當壓力大到設定值的時候,代表活塞已擠壓到所需的程度,這時安全閥會被壓力推開,此時活塞的油會通過安全通道而回到蓄油袋。
但安全閥開啟後,壓力會瞬間歸零,因此安全閥的開啟只是一瞬間,很快就會因為壓力歸零而再次封閉,因此實際上僅有非常少量的油會經過安全閥而從安全通道回到蓄油袋中,這時要進一步按壓卸油桿才能開啟回油通道,而使用者需持續按壓卸油桿,直到活塞內的所有油從回油通道回流到蓄油袋中,如此才能讓油從活塞內流回蓄油袋中,但如此的操作相當不便。
有鑑於此,提出一種更佳的改善方案,乃為此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有鑑於前述之現有技術的缺點及不足,本創作提供一種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其當油壓大於設定值之後,便會自動將所有的油都回流到蓄油袋中。
為達到上述的創作目的,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其中包含: 一蓄油袋; 一活塞,其與該蓄油袋間隔設置,且具有: 一蓄油腔; 一主體組件,其設於該蓄油袋及該活塞之間,且具有: 一第一主流道,其連通於該蓄油袋; 一第二主流道,其連通於該蓄油袋及該活塞的該蓄油腔; 一第一主流阻斷件,其設置於該第一主流道內,且選擇性地阻塞該第一主流道; 一第二主流阻斷件,其設置於該第二主流道內,且選擇性地阻塞該第二主流道; 一自動回油通道,其連通該蓄油袋; 一活塞油路通道,其連通該活塞的該蓄油腔; 一連通通道,其連通該第一主流道; 一總控制通道,其連通該自動回油通道、該連通通道及該活塞油路通道; 一總控制件,其設置於該總控制通道內,且包含一總彈性元件及一總阻斷件;該總彈性元件推抵該總阻斷件而阻塞該連通通道,並使該活塞油路通道連通該自動回油通道;當該連通通道的壓力大於一定值時,會將該總阻斷件推開並推動至阻塞該自動回油通道,並使該活塞油路通道連通該連通通道; 一第一調壓通道,其連通該連通通道; 一第一控制通道,其連通該第一調壓通道; 一第二調壓通道,其連通該第一控制通道及該蓄油袋; 一第二控制通道,其連通該第一控制通道; 一調壓控制件,其設置於該第一控制通道內,且包含一調壓彈性元件及一調壓阻斷件;該調壓彈性元件推抵該調壓阻斷件以阻塞該第一調壓通道;當該第一調壓通道的壓力大於一定值時,會將該調壓阻斷件推開而使該第一調壓通道連通該第一控制通道;該調壓阻斷件徑向凹設有一卡合槽; 一卡合控制件,其設置於該第二控制通道內,且包含一卡合彈性元件及一卡合件;該卡合彈性元件朝向該調壓阻斷件推抵該卡合件;當該第一調壓通道的壓力大於一定值而將該調壓阻斷件推開至一定距離時,該卡合件被推動而卡合該調壓阻斷件的該卡合槽,進而使該調壓阻斷件無法移動至阻塞該第一調壓通道;該卡合件將該第二控制通道分隔成互不連通的一解除段及一復位段,該解除段連通該第一控制通道; 一解除通道,其連通該第二控制通道的該解除段及該第一主流道。
本創作之優點在於,活塞泵正常使用時,蓄油袋的油經由第二主流道而到活塞中,且同時蓄油袋的油依序經由第一主流道、連通通道、總控制通道(推開總阻斷件)、活塞油路通道而到活塞中,藉此推動活塞移動。
此外,此時活塞的油也依序流進活塞油路通道、總控制通道、連通通道而抵達第一調壓通道,但初期活塞的壓力不足以推開調壓阻斷件,因此活塞的油不會從第一調壓通道移動至第一控制通道中。
但當活塞的壓力大於一定值,壓力會一路傳遞至第一調壓通道而將調壓阻斷件推開,而原本抵靠於調壓阻斷件外壁面的卡合件,便會被推動而卡合於調壓阻斷件,藉此使調壓阻斷件保持在被推開的位置;而調壓阻斷件保持推開後,第一調壓通道透過第二調壓通道而與蓄油袋連通,因此壓力被釋放,而無法繼續推動總控制通道內的總阻斷件,故總阻斷件改為堵塞連通通道,而活塞油路通道改為連通自動回油通道,因此活塞內的油便可通過活塞油路通道、總控制通道、自動回油通道而回到蓄油袋內。
最後,下次重新使用時,蓄油袋的油經過第一主流道而要到活塞的過程中,蓄油袋的油也會經過解除通道而到達第二控制通道的解除段,並將卡合件推離調壓阻斷件,如此一來調壓阻斷件便會被調壓彈性元件推動而立刻回復至阻塞第一調壓通道,而蓄油袋的油依序經由第一主流道、連通通道到達總控制通道後,會再次推開總阻斷件而使總阻斷件改為阻塞自動回油通道,藉此自動回油通道的路徑被封閉而可阻止回油。
本創作藉由改良現有技術的安全閥的構造,使安全閥在壓力大於一定值而被推開後,能被保持在推開之狀態,並藉此作為開關而使總控制通道內的總阻斷件移動而開啟回油路徑,藉此達到自動回油之功能,因此方便使用。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創作之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包含一蓄油袋10、一活塞20及一主體組件30。活塞20與蓄油袋10間隔設置,且活塞20具有一蓄油腔。主體組件30設於蓄油袋10及活塞20之間。
請參閱圖4至圖9所示,主體組件30具有一第一主流道41、一第二主流道42、一第一主流阻斷件43、一第二主流阻斷件44、一自動回油通道51、一手動控制通道52、一手動回油通道53、一手動回流阻斷件54、一總控制通道61、一活塞油路通道62、一連通通道63、一總控制件64、一第一調壓通道71、一第一控制通道72、一第二調壓通道73、一第二控制通道74、一調壓控制件75、一卡合控制件76及一解除通道77。
請參閱圖6、圖9及圖11所示,第一主流道41連通於蓄油袋10,且經過一些通道(如後詳述)而可連通活塞20的蓄油腔。第二主流道42連通於蓄油袋10及活塞20的蓄油腔。第一主流阻斷件43設置於第一主流道41內,且選擇性地阻塞第一主流道41。第二主流阻斷件44設置於第二主流道42內,且選擇性地阻塞第二主流道42。第一主流道41、第二主流道42、第一主流阻斷件43、第二主流阻斷件44為現有技術,因此其詳細構造在此不多加贅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主流道41為高壓通道,而第二主流道42為低壓通道,也就是說,當活塞20的油壓變大時,蓄油袋10的油便不會通過第二主流道42而到活塞20,但仍會通過第一主流道41而到活塞20,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圖8、圖10及圖11所示,自動回油通道51連通蓄油袋10,且較佳地,自動回油通道51包含一第一前段511、一第一橫向段512及一第一後段513,第一前段511連通蓄油袋10,第一橫向段512連通第一前段511及第一後段513。手動控制通道52連通自動回油通道51(第一橫向段512)。手動回油通道53連通手動控制通道52及活塞20的蓄油腔,在本實施例中,手動回油通道53經過複數彎折的通道531而連通到蓄油腔(如圖3所示),但不以此為限,手動回油通道53亦可直線延伸而連通到蓄油腔。
手動回流阻斷件54設置於手動控制通道52內,且包含一手動彈性元件541、一手動阻斷件542及一卸油桿543,手動彈性元件541推抵手動阻斷件542以阻塞自動回油通道51,以阻斷自動回油通道51及手動控制通道52的連通;卸油桿543連接手動阻斷件542,卸油桿543被按壓時,手動阻斷件542會被推開而使自動回油通道51連通手動控制通道52(如圖2及圖10所示)。
請參閱圖3至圖5、圖8、圖11及圖12所示,總控制通道61連通自動回油通道51(第一後段513)、活塞油路通道62及連通通道63。活塞油路通道62連通總控制通道61及活塞20的蓄油腔,活塞油路通道62較佳為L型,徑向地連通總控制通道61,且軸向地連通蓄油腔,但不以此為限。連通通道63連通總控制通道61及第一主流道41與第一調壓通道71。
總控制件64設置於總控制通道61內,且控制活塞油路通道62連通自動回油通道51或連通通道63,總控制件64包含一總彈性元件641及一總阻斷件642。總彈性元件641推抵總阻斷件642而阻塞連通通道63,並使活塞油路通道62連通自動回油通道51。當連通通道63的壓力大於一定值時,會將總阻斷件642推開,而使總阻斷件642被推動至阻塞自動回油通道51,並使活塞油路通道62連通連通通道63。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總控制通道61進一步包含有一容置空間613、一第一開口611、一第二開口612及一延伸段614,容置空間613連通活塞油路通道62,第一開口611及第二開口612位於容置空間613的兩端,第一開口611連通該連通通道63,第二開口612連通延伸段614,延伸段614連通自動回油通道51,延伸段614較佳為L型,但不以此為限。
總阻斷件642包含有一阻斷本體6421及一墊片6422,阻斷本體6421及墊片6422可移動地設於容置空間613內,且墊片6422的外周緣可移動地貼合容置空間613的內壁面,因此當墊片6422跟阻斷本體6421貼靠在一起時,墊片6422跟阻斷本體6421共同將容置空間613分隔成互不相通的兩部分;總彈性元件641推抵墊片6422並使墊片6422推抵阻斷本體6421以阻塞第一開口611,藉此連通通道63便與容置空間613互不相通;但當連通通道63的壓力逐漸提升時,首先阻斷本體6421會連帶墊片6422一同會被推離第一開口611而一同朝向第二開口612移動,這時阻斷本體6421及墊片6422仍貼靠在一起而形成阻擋,因此連通通道63仍未與自動回油通道51或活塞油路通道62連通;接著阻斷本體6421與墊片6422共同移動至阻斷本體6421阻塞第二開口612,這時連通通道63、自動回油通道51及活塞油路通道62三者均不連通;最後隨著連通通道63的壓力的持續提升,墊片6422會繼續朝向第二開口612移動而與阻斷本體6421分離,藉此墊片6422與阻斷本體6421之間形成一通路而讓連通通道63及活塞油路通道62連通。
請參閱圖3、圖7、圖9、圖13及圖17所示,第一調壓通道71連通連通通道63。第二調壓通道73連通蓄油袋10。第一控制通道72連通第一調壓通道71、第二調壓通道73及第二控制通道74。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控制通道74連通活塞20的蓄油腔,但不以此為限。
調壓控制件75設置於第一控制通道72內,且控制第一調壓通道71及第二調壓通道73的連通,調壓控制件75包含一調壓彈性元件751及一調壓阻斷件752;調壓彈性元件751推抵調壓阻斷件752以阻塞第一調壓通道71,藉以阻斷第一調壓通道71及第一控制通道72的連通;但當第一調壓通道71的壓力大於一定值時,會將調壓阻斷件752推開而使第一調壓通道71連通第一控制通道72。
請參閱圖13、圖17及圖18所示,調壓阻斷件752徑向凹設有一卡合槽7521,且較佳地卡合槽7521為一沿外壁面環繞延伸的環槽,但不以此為限。此外,較佳地,調壓阻斷件752的一端設有一外環壁7522,外環壁7522可移動地貼合第一控制通道72的內壁面,因此能將第一控制通道72分隔出不相通的兩部分,但外環壁7522上貫穿設有一回油孔7523(如圖18所示),藉此油僅會從回油孔7523通過。
卡合控制件76設置於第二控制通道74內,且包含一卡合彈性元件761及一卡合件762;卡合彈性元件761朝向調壓阻斷件752推抵卡合件762;請參閱圖14所示,當第一調壓通道71的壓力大於一定值而將調壓阻斷件752推開至一定距離時,原本抵靠於調壓阻斷件752外壁面的卡合件762會對應到卡合槽7521而被推動至卡合進卡合槽7521中(如圖14所示),藉此使調壓阻斷件752無法移動至阻塞第一調壓通道71,且較佳係使調壓阻斷件752無法移動。
此外,卡合件762將第二控制通道74分隔成互不連通的一解除段741及一復位段742,解除段741連通第一控制通道72,復位段742連通活塞20的蓄油腔。較佳地,卡合件762包含一分隔件7621、一拉回套筒7622及一卡合本體7623;分隔件7621將第二控制通道74分隔成該解除段741及復位段742;拉回套筒7622位於調壓阻斷件752及分隔件7621之間,且拉回套筒7622的一端固設分隔件7621,且較佳地為穿設螺合;卡合本體7623可移動地位於拉回套筒7622內,且卡合本體7623的一端朝向調壓阻斷件752而突出於拉回套筒7622,但是當拉回套筒7622遠離調壓阻斷件752地移動時,拉回套筒7622會一同帶動卡合本體7623遠離調壓阻斷件752地移動(如圖15所示);卡合彈性元件761位於拉回套筒7622內,且朝向調壓阻斷件752推抵卡合本體7623。
解除通道77連通第二控制通道74的解除段741及第一主流道41。
請參閱圖3、圖6及圖12所示,本創作之活塞泵正常使用時,蓄油袋10的油經由第二主流道42而到活塞20中,且同時蓄油袋10的油也會依序經由第一主流道41、連通通道63、總控制通道61(推開總阻斷件642)、活塞油路通道62而到活塞20中,藉此推動活塞20移動。
請參閱圖3、圖6、圖7及圖13所示,此外,此時活塞20的油也依序流進活塞油路通道62、總控制通道61、連通通道63而抵達第一調壓通道71,但初期活塞20的壓力不足以在第一調壓通道71推開調壓阻斷件752,因此活塞20的油不會從第一調壓通道71移動至第一控制通道72中。
請參閱圖3、圖6、圖7及圖14所示,但當活塞20的壓力逐漸上升,壓力會一路傳遞至第一調壓通道71而將調壓阻斷件752推開,而原本抵靠於調壓阻斷件752外壁面的卡合件762,便會被推動而卡合於調壓阻斷件752的卡合槽7521,藉此使調壓阻斷件752保持在被推開的位置;而調壓阻斷件752保持推開後,第一調壓通道71透過第二調壓通道73而與蓄油袋10連通,因此壓力被釋放,而無法繼續推動總控制通道61內的總阻斷件642,故總阻斷件642被總彈性元件641推回而改為堵塞連通通道63,而活塞油路通道62改為連通自動回油通道51,因此活塞20內的油便可通過活塞油路通道62、總控制通道61、自動回油通道51而回到蓄油袋10內。
請參閱圖9及圖15所示,最後,下次重新使用時,蓄油袋10的油經過第一主流道41而要到活塞20的過程中,蓄油袋10的油也會經過解除通道77而到達第二控制通道74的解除段741,並將卡合件762推離調壓阻斷件752,具體而言,油推動分隔件7621,分隔件7621透過拉回套筒7622將卡合本體7623拉離調壓阻斷件752;如此一來調壓阻斷件752便會被調壓彈性元件751推動而立刻回復至阻塞第一調壓通道71;而蓄油袋10的油依序經由第一主流道41、連通通道63到達總控制通道61後,會再次推開總阻斷件642而使總阻斷件642改為阻塞自動回油通道51,藉此自動回油通道51的路徑被封閉而可阻止回油。
本創作藉此達到當活塞20壓力大至一定值後,便會啟動自動回油,並且會自動回油直到活塞20內的油全數回至蓄油袋10,而下次使用時,也會重新回復至非回油的狀態,因此方便使用。
請參閱圖16所示,此外,下次使用時,隨著活塞20內的油越來越多而壓力增加,活塞20內的油也會從復位段742進入第二控制通道74而將卡合件762推回原位。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控制通道74的復位段742亦可不與活塞20連通,而改為設置一彈性元件將卡合件762推回原位亦可。
此外,必要時,亦可透過按壓卸油桿543來手動回油,卸油桿543按壓後,手動阻斷件542會被推開而使自動回油通道51連通手動控制通道52(如圖2及圖10所示),藉此活塞20內的油便會從手動回油通道53、手動控制通道52、自動回油通道51而回到蓄油袋10中。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蓄油袋 20:活塞 30:主體組件 41:第一主流道 42:第二主流道 43:第一主流阻斷件 44:第二主流阻斷件 51:自動回油通道 511:第一前段 512:第一橫向段 513:第一後段 52:手動控制通道 53:手動回油通道 531:通道 54:手動回流阻斷件 541:手動彈性元件 542:手動阻斷件 543:卸油桿 61:總控制通道 611:第一開口 612:第二開口 613:容置空間 614:延伸段 62:活塞油路通道 63:連通通道 64:總控制件 641:總彈性元件 642:總阻斷件 6421:阻斷本體 6422:墊片 71:第一調壓通道 72:第一控制通道 73:第二調壓通道 74:第二控制通道 741:解除段 742:復位段 75:調壓控制件 751:調壓彈性元件 752:調壓阻斷件 7521:卡合槽 7522:外環壁 7523:回油孔 76:卡合控制件 761:卡合彈性元件 762:卡合件 7621:分隔件 7622:拉回套筒 7623:卡合本體 77:解除通道
圖1係本創作的側視圖。 圖2係本創作的元件分解圖。 圖3係本創作的主體組件的元件分解圖。 圖4及圖5係本創作的主體組件的端視剖面圖。 圖6至圖8係本創作的主體組件的上視剖面圖。 圖9至圖11係本創作的主體組件的側視剖面圖。 圖12係圖11的放大圖。 圖13至圖16係本創作的主體組件的側視剖面動作圖。 圖17係本創作的調壓控制件及卡合控制件的元件分解圖。 圖18係本創作的調壓控制件及卡合控制件的上視剖面圖。
10:蓄油袋
20:活塞
30:主體組件

Claims (8)

  1. 一種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包含 一蓄油袋; 一活塞,其與該蓄油袋間隔設置,且具有: 一蓄油腔; 一主體組件,其設於該蓄油袋及該活塞之間,且具有: 一第一主流道,其連通於該蓄油袋; 一第二主流道,其連通於該蓄油袋及該活塞的該蓄油腔; 一第一主流阻斷件,其設置於該第一主流道內,且選擇性地阻塞該第一主流道; 一第二主流阻斷件,其設置於該第二主流道內,且選擇性地阻塞該第二主流道; 一自動回油通道,其連通該蓄油袋; 一活塞油路通道,其連通該活塞的該蓄油腔; 一連通通道,其連通該第一主流道; 一總控制通道,其連通該自動回油通道、該連通通道及該活塞油路通道; 一總控制件,其設置於該總控制通道內,且包含一總彈性元件及一總阻斷件;該總彈性元件推抵該總阻斷件而阻塞該連通通道,並使該活塞油路通道連通該自動回油通道;當該連通通道的壓力大於一定值時,會將該總阻斷件推開並推動至阻塞該自動回油通道,並使該活塞油路通道連通該連通通道; 一第一調壓通道,其連通該連通通道; 一第一控制通道,其連通該第一調壓通道; 一第二調壓通道,其連通該第一控制通道及該蓄油袋; 一第二控制通道,其連通該第一控制通道; 一調壓控制件,其設置於該第一控制通道內,且包含一調壓彈性元件及一調壓阻斷件;該調壓彈性元件推抵該調壓阻斷件以阻塞該第一調壓通道;當該第一調壓通道的壓力大於一定值時,會將該調壓阻斷件推開而使該第一調壓通道連通該第一控制通道;該調壓阻斷件徑向凹設有一卡合槽; 一卡合控制件,其設置於該第二控制通道內,且包含一卡合彈性元件及一卡合件;該卡合彈性元件朝向該調壓阻斷件推抵該卡合件;當該第一調壓通道的壓力大於一定值而將該調壓阻斷件推開至一定距離時,該卡合件被推動而卡合該調壓阻斷件的該卡合槽,進而使該調壓阻斷件無法移動至阻塞該第一調壓通道;該卡合件將該第二控制通道分隔成互不連通的一解除段及一復位段,該解除段連通該第一控制通道; 一解除通道,其連通該第二控制通道的該解除段及該第一主流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其中該卡合控制件的該卡合件包含一分隔件、一拉回套筒及一卡合本體;該分隔件將該第二控制通道分隔成該解除段及該復位段;該拉回套筒位於該調壓阻斷件及該分隔件之間,且該拉回套筒的一端固設該分隔件;該卡合本體可移動地位於該拉回套筒內,且該卡合本體的一端朝向該調壓阻斷件而突出於該拉回套筒;該卡合彈性元件位於該拉回套筒內,且朝向該調壓阻斷件推抵該卡合本體。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其中該調壓阻斷件的該卡合槽為一沿該調壓阻斷件的外壁面環繞延伸的環槽。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其中該調壓阻斷件的一端設有一外環壁,該外環壁可移動地貼合該第一控制通道的內壁面,且該外環壁上貫穿設有一回油孔。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其中 該總控制通道包含有一容置空間、一第一開口、一第二開口及一延伸段,該容置空間連通該活塞油路通道,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位於該容置空間的兩端,該第一開口連通該連通通道,該第二開口連通該延伸段,該延伸段連通該自動回油通道; 該總阻斷件包含有一阻斷本體及一墊片,該阻斷本體及該墊片可移動地設於該容置空間內,且該墊片的外周緣可移動地貼合該容置空間的內壁面;該總彈性元件推抵該墊片並使該墊片推抵該阻斷本體以阻塞該第一開口;當該連通通道的壓力逐漸提升時,首先該阻斷本體及該墊片會被推離該第一開口而一同朝向該第二開口移動,直到該阻斷本體阻塞該第二開口,接著隨著該連通通道的壓力的持續提升,該墊片會繼續朝向該第二開口移動而與該阻斷本體分離,藉此該墊片與該阻斷本體之間形成一通路而連通該連通通道及該活塞油路通道。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其中該主體組件進一步包含: 一手動控制通道,其連通該自動回油通道; 一手動回流阻斷件,其設置於該手動控制通道內,且包含一手動彈性元件、一手動阻斷件及一卸油桿,該手動彈性元件推抵該手動阻斷件以阻塞該自動回油通道,該卸油桿連接該手動阻斷件,該卸油桿被按壓時,該手動阻斷件會被推開而使該自動回油通道連通該手動控制通道; 一手動回油通道,其連通該手動控制通道及該活塞的該蓄油腔。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其中該自動回油通道包含一第一前段、一第一橫向段及一第一後段,該第一前段連通該蓄油袋,該第一後段連通該總控制通道,該第一橫向段連通該第一前段、該第一後段及該手動控制通道。
  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其中該第二控制通道的該復位段連通該活塞的該蓄油腔。
TW111209156U 2022-08-23 2022-08-23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TWM635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9156U TWM635437U (zh) 2022-08-23 2022-08-23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9156U TWM635437U (zh) 2022-08-23 2022-08-23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5437U true TWM635437U (zh) 2022-12-11

Family

ID=85786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9156U TWM635437U (zh) 2022-08-23 2022-08-23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54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7670B (zh) * 2022-08-23 2023-10-01 科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7670B (zh) * 2022-08-23 2023-10-01 科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35437U (zh)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US9204994B2 (en) Discharge device
JP2009530095A (ja) 流体投与ポンプ
WO2006025902A1 (en) Botox® needle injector
CA1050390A (en) Control device of a large hydraulic distributor, in particular for public works appliances
CN217898338U (zh) 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
TWI817670B (zh)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TWM635095U (zh)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WO2004094770A3 (en) Downhole pump
TWI820886B (zh)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CN217976804U (zh) 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
US10589301B2 (en) Check valve with nonlinear force load for HVLP spraying
CN117662546A (zh) 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
TWM648654U (zh) 自動回油結構
US3845778A (en) Automatic drain valve
KR102357069B1 (ko) 바이패스 및 압력 조정 밸브
CN220268047U (zh) 自动回油结构
US9464723B2 (en) Timing valve and kick-down valve
CN117662549A (zh) 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
US20170284551A1 (en) Water Pump with Check Valve
CN113398384B (zh) 无针注射器防高压锁死结构及方法
JPS6241073B2 (zh)
JPH0110520Y2 (zh)
JPS5815759A (ja) 燃料噴射ノズル
KR102074520B1 (ko) 노즐 막힘 방지 푸쉬 펌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