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8338U - 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 - Google Patents

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8338U
CN217898338U CN202222216088.3U CN202222216088U CN217898338U CN 217898338 U CN217898338 U CN 217898338U CN 202222216088 U CN202222216088 U CN 202222216088U CN 217898338 U CN217898338 U CN 217898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passage
pressure regulating
piston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1608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权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Forev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Forev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Forev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rst Forev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1608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8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8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8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其于活塞与蓄油袋之间的主体组件上设置多个通道,当活塞的压力大于一定值时,压力会将调压阻断件推开,且调压阻断件被推动后会被卡合件卡合而保持被推开,借此会释放压力而会使总控制通道内改为活塞油路通道连通自动回油通道,进而让回油路径畅通,因此活塞的油得以全部回到蓄油袋中。下次重新使用时,蓄油袋的油会经过解除通道而将卡合件推离调压阻断件,如此调压阻断件会回复至原位,而总控制通道内改为阻塞自动回油通道进而阻塞回油路径。本实用新型借此当活塞压力大至一定值后,便会启动自动回油,因此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塞泵,尤指一种用于夹持工具等手工具的活塞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活塞泵中,包含一蓄油袋、一驱动组件、以及一活塞。驱动组件运作时,将蓄油袋内的油抽出,然后对油加压打入活塞,借此能推动活塞移动。
活塞移动的过程中,一旦推抵到欲挤压之物,则活塞内的油压便会上升,并且会随着逐渐挤压而逐渐增加压力,当压力大到设定值的时候,代表活塞已挤压到所需的程度,这时安全阀会被压力推开,此时活塞的油会通过安全通道而回到蓄油袋。
但安全阀开启后,压力会瞬间归零,因此安全阀的开启只是一瞬间,很快就会因为压力归零而再次封闭,因此实际上仅有非常少量的油会经过安全阀而从安全通道回到蓄油袋中,这时要进一步按压卸油杆才能开启回油通道,而使用者需持续按压卸油杆,直到活塞内的所有油从回油通道回流到蓄油袋中,如此才能让油从活塞内流回蓄油袋中,但如此的操作相当不便。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更佳的改善方案,乃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其当油压大于设定值之后,便会自动将所有的油都回流到蓄油袋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其中包含:
一蓄油袋;
一活塞,其与该蓄油袋间隔设置,且具有:
一蓄油腔;
一主体组件,其设于该蓄油袋及该活塞之间,且具有:
一第一主流道,其连通于该蓄油袋;
一第二主流道,其连通于该蓄油袋及该活塞的该蓄油腔;
一第一主流阻断件,其设置于该第一主流道内,且选择性地阻塞该第一主流道;
一第二主流阻断件,其设置于该第二主流道内,且选择性地阻塞该第二主流道;
一自动回油通道,其连通该蓄油袋;
一活塞油路通道,其连通该活塞的该蓄油腔;
一连通通道,其连通该第一主流道;
一总控制通道,其连通该自动回油通道、该连通通道及该活塞油路通道;
一总控制件,其设置于该总控制通道内,且包含一总弹性元件及一总阻断件;该总弹性元件推抵该总阻断件而阻塞该连通通道,并使该活塞油路通道连通该自动回油通道;当该连通通道的压力大于一定值时,会将该总阻断件推开并推动至阻塞该自动回油通道,并使该活塞油路通道连通该连通通道;
一第一调压通道,其连通该连通通道;
一第一控制通道,其连通该第一调压通道;
一第二调压通道,其连通该第一控制通道及该蓄油袋;
一第二控制通道,其连通该第一控制通道;
一调压控制件,其设置于该第一控制通道内,且包含一调压弹性元件及一调压阻断件;该调压弹性元件推抵该调压阻断件以阻塞该第一调压通道;当该第一调压通道的压力大于一定值时,会将该调压阻断件推开而使该第一调压通道连通该第一控制通道;该调压阻断件径向凹设有一卡合槽;
一卡合控制件,其设置于该第二控制通道内,且包含一卡合弹性元件及一卡合件;该卡合弹性元件朝向该调压阻断件推抵该卡合件;当该第一调压通道的压力大于一定值而将该调压阻断件推开至一定距离时,该卡合件被推动而卡合该调压阻断件的该卡合槽,进而使该调压阻断件无法移动至阻塞该第一调压通道;该卡合件将该第二控制通道分隔成互不连通的一解除段及一复位段,该解除段连通该第一控制通道;
一解除通道,其连通该第二控制通道的该解除段及该第一主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活塞泵正常使用时,蓄油袋的油经由第二主流道而到活塞中,且同时蓄油袋的油依序经由第一主流道、连通通道、总控制通道(推开总阻断件)、活塞油路通道而到活塞中,借此推动活塞移动。
此外,此时活塞的油也依序流进活塞油路通道、总控制通道、连通通道而抵达第一调压通道,但初期活塞的压力不足以推开调压阻断件,因此活塞的油不会从第一调压通道移动至第一控制通道中。
但当活塞的压力大于一定值,压力会一路传递至第一调压通道而将调压阻断件推开,而原本抵靠于调压阻断件外壁面的卡合件,便会被推动而卡合于调压阻断件,借此使调压阻断件保持在被推开的位置;而调压阻断件保持推开后,第一调压通道通过第二调压通道而与蓄油袋连通,因此压力被释放,而无法继续推动总控制通道内的总阻断件,故总阻断件改为堵塞连通通道,而活塞油路通道改为连通自动回油通道,因此活塞内的油便可通过活塞油路通道、总控制通道、自动回油通道而回到蓄油袋内。
最后,下次重新使用时,蓄油袋的油经过第一主流道而要到活塞的过程中,蓄油袋的油也会经过解除通道而到达第二控制通道的解除段,并将卡合件推离调压阻断件,如此一来调压阻断件便会被调压弹性元件推动而立刻回复至阻塞第一调压通道,而蓄油袋的油依序经由第一主流道、连通通道到达总控制通道后,会再次推开总阻断件而使总阻断件改为阻塞自动回油通道,借此自动回油通道的路径被封闭而可阻止回油。
本实用新型借由改良现有技术的安全阀的构造,使安全阀在压力大于一定值而被推开后,能被保持在推开的状态,并借此作为开关而使总控制通道内的总阻断件移动而开启回油路径,借此达到自动回油的功能,因此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组件的元件分解图。
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组件的端视剖面图。
图6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组件的上视剖面图。
图9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组件的侧视剖面图。
图12为图11的放大图。
图13至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组件的侧视剖面动作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调压控制件及卡合控制件的元件分解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调压控制件及卡合控制件的上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包含一蓄油袋10、一活塞20及一主体组件30。活塞20与蓄油袋10间隔设置,且活塞20具有一蓄油腔。主体组件30设于蓄油袋10及活塞20之间。
请参阅图3至图9所示,主体组件30具有一第一主流道41、一第二主流道42、一第一主流阻断件43、一第二主流阻断件44、一自动回油通道51、一手动控制通道52、一手动回油通道53、一手动回流阻断件54、一总控制通道61、一活塞油路通道62、一连通通道63、一总控制件64、一第一调压通道71、一第一控制通道72、一第二调压通道73、一第二控制通道74、一调压控制件75、一卡合控制件76及一解除通道77。
请参阅图6、图9及图11所示,第一主流道41连通于蓄油袋10,且经过一些通道(如后详述)而可连通活塞20的蓄油腔。第二主流道42连通于蓄油袋10及活塞20的蓄油腔。第一主流阻断件43设置于第一主流道41内,且选择性地阻塞第一主流道41。第二主流阻断件44设置于第二主流道42内,且选择性地阻塞第二主流道42。第一主流道41、第二主流道42、第一主流阻断件43、第二主流阻断件44为现有技术,因此其详细构造在此不多加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流道41为高压通道,而第二主流道42为低压通道,也就是说,当活塞20的油压变大时,蓄油袋10的油便不会通过第二主流道42而到活塞20,但仍会通过第一主流道41而到活塞20,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8、图10及图11所示,自动回油通道51连通蓄油袋10,且较佳地,自动回油通道51包含一第一前段511、一第一横向段512及一第一后段513,第一前段511连通蓄油袋10,第一横向段512连通第一前段511及第一后段513。手动控制通道52连通自动回油通道51(第一横向段512)。手动回油通道53连通手动控制通道52及活塞20的蓄油腔,在本实施例中,手动回油通道53经过多个弯折的通道531而连通到蓄油腔(如图3所示),但不以此为限,手动回油通道53亦可直线延伸而连通到蓄油腔。
手动回流阻断件54设置于手动控制通道52内,且包含一手动弹性元件541、一手动阻断件542及一卸油杆543,手动弹性元件541推抵手动阻断件542以阻塞自动回油通道51,以阻断自动回油通道51及手动控制通道52的连通;卸油杆543连接手动阻断件542,卸油杆543被按压时,手动阻断件542会被推开而使自动回油通道51连通手动控制通道52(如图2及图10所示)。
请参阅图3至图5、图8、图11及图12所示,总控制通道61连通自动回油通道51(第一后段513)、活塞油路通道62及连通通道63。活塞油路通道62连通总控制通道61及活塞20的蓄油腔,活塞油路通道62较佳为L型,径向地连通总控制通道61,且轴向地连通蓄油腔,但不以此为限。连通通道63连通总控制通道61及第一主流道41与第一调压通道71。
总控制件64设置于总控制通道61内,且控制活塞油路通道62连通自动回油通道51或连通通道63,总控制件64包含一总弹性元件641及一总阻断件642。总弹性元件641推抵总阻断件642而阻塞连通通道63,并使活塞油路通道62连通自动回油通道51。当连通通道63的压力大于一定值时,会将总阻断件642推开,而使总阻断件642被推动至阻塞自动回油通道51,并使活塞油路通道62连通连通通道63。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总控制通道61进一步包含有一容置空间613、一第一开口611、一第二开口612及一延伸段614,容置空间613连通活塞油路通道62,第一开口611及第二开口612位于容置空间613的两端,第一开口611连通该连通通道63,第二开口612连通延伸段614,延伸段614连通自动回油通道51,延伸段614较佳为L型,但不以此为限。
总阻断件642包含有一阻断本体6421及一垫片6422,阻断本体6421及垫片6422可移动地设于容置空间613内,且垫片6422的外周缘可移动地贴合容置空间613的内壁面,因此当垫片6422跟阻断本体6421贴靠在一起时,垫片6422跟阻断本体6421共同将容置空间613分隔成互不相通的两部分;总弹性元件641推抵垫片6422并使垫片6422推抵阻断本体6421以阻塞第一开口611,借此连通通道63便与容置空间613互不相通;但当连通通道63的压力逐渐提升时,首先阻断本体6421会连带垫片6422一同会被推离第一开口611而一同朝向第二开口612移动,这时阻断本体6421及垫片6422仍贴靠在一起而形成阻挡,因此连通通道63仍未与自动回油通道51或活塞油路通道62连通;接着阻断本体6421与垫片6422共同移动至阻断本体6421阻塞第二开口612,这时连通通道63、自动回油通道51及活塞油路通道62三者均不连通;最后随着连通通道63的压力的持续提升,垫片6422会继续朝向第二开口612移动而与阻断本体6421分离,借此垫片6422与阻断本体6421之间形成一通路而让连通通道63及活塞油路通道62连通。
请参阅图3、图7、图9、图13及图17所示,第一调压通道71连通连通通道63。第二调压通道73连通蓄油袋10。第一控制通道72连通第一调压通道71、第二调压通道73及第二控制通道7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通道74连通活塞20的蓄油腔,但不以此为限。
调压控制件75设置于第一控制通道72内,且控制第一调压通道71及第二调压通道73的连通,调压控制件75包含一调压弹性元件751及一调压阻断件752;调压弹性元件751推抵调压阻断件752以阻塞第一调压通道71,借以阻断第一调压通道71及第一控制通道72的连通;但当第一调压通道71的压力大于一定值时,会将调压阻断件752推开而使第一调压通道71连通第一控制通道72。
请参阅图13、图17及图18所示,调压阻断件752径向凹设有一卡合槽7521,且较佳地卡合槽7521为一沿外壁面环绕延伸的环槽,但不以此为限。此外,较佳地,调压阻断件752的一端设有一外环壁7522,外环壁7522可移动地贴合第一控制通道72的内壁面,因此能将第一控制通道72分隔出不相通的两部分,但外环壁7522上贯穿设有一回油孔7523(如图18所示),借此油仅会从回油孔7523通过。
卡合控制件76设置于第二控制通道74内,且包含一卡合弹性元件761及一卡合件762;卡合弹性元件761朝向调压阻断件752推抵卡合件762;请参阅图14所示,当第一调压通道71的压力大于一定值而将调压阻断件752推开至一定距离时,原本抵靠于调压阻断件752外壁面的卡合件762会对应到卡合槽7521而被推动至卡合进卡合槽7521中(如图14所示),借此使调压阻断件752无法移动至阻塞第一调压通道71,且较佳是使调压阻断件752无法移动。
此外,卡合件762将第二控制通道74分隔成互不连通的一解除段741及一复位段742,解除段741连通第一控制通道72,复位段742连通活塞20的蓄油腔。较佳地,卡合件762包含一分隔件7621、一拉回套筒7622及一卡合本体7623;分隔件7621将第二控制通道74分隔成该解除段741及复位段742;拉回套筒7622位于调压阻断件752及分隔件7621之间,且拉回套筒7622的一端固设分隔件7621,且较佳地为穿设螺合;卡合本体7623可移动地位于拉回套筒7622内,且卡合本体7623的一端朝向调压阻断件752而突出于拉回套筒7622,但是当拉回套筒7622远离调压阻断件752地移动时,拉回套筒7622会一同带动卡合本体7623远离调压阻断件752地移动(如图15所示);卡合弹性元件761位于拉回套筒7622内,且朝向调压阻断件752推抵卡合本体7623。
解除通道77连通第二控制通道74的解除段741及第一主流道41。
请参阅图3、图6及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泵正常使用时,蓄油袋10的油经由第二主流道42而到活塞20中,且同时蓄油袋10的油也会依序经由第一主流道41、连通通道63、总控制通道61(推开总阻断件642)、活塞油路通道62而到活塞20中,借此推动活塞20移动。
请参阅图3、图6、图7及图13所示,此外,此时活塞20的油也依序流进活塞油路通道62、总控制通道61、连通通道63而抵达第一调压通道71,但初期活塞20的压力不足以在第一调压通道71推开调压阻断件752,因此活塞20的油不会从第一调压通道71移动至第一控制通道72中。
请参阅图3、图6、图7及图14所示,但当活塞20的压力逐渐上升,压力会一路传递至第一调压通道71而将调压阻断件752推开,而原本抵靠于调压阻断件752外壁面的卡合件762,便会被推动而卡合于调压阻断件752的卡合槽7521,借此使调压阻断件752保持在被推开的位置;而调压阻断件752保持推开后,第一调压通道71通过第二调压通道73而与蓄油袋10连通,因此压力被释放,而无法继续推动总控制通道61内的总阻断件642,故总阻断件642被总弹性元件641推回而改为堵塞连通通道63,而活塞油路通道62改为连通自动回油通道51,因此活塞20内的油便可通过活塞油路通道62、总控制通道61、自动回油通道51而回到蓄油袋10内。
请参阅图9及图15所示,最后,下次重新使用时,蓄油袋10的油经过第一主流道41而要到活塞20的过程中,蓄油袋10的油也会经过解除通道77而到达第二控制通道74的解除段741,并将卡合件762推离调压阻断件752,具体而言,油推动分隔件7621,分隔件7621通过拉回套筒7622将卡合本体7623拉离调压阻断件752;如此一来调压阻断件752便会被调压弹性元件751推动而立刻回复至阻塞第一调压通道71;而蓄油袋10的油依序经由第一主流道41、连通通道63到达总控制通道61后,会再次推开总阻断件642而使总阻断件642改为阻塞自动回油通道51,借此自动回油通道51的路径被封闭而可阻止回油。
本实用新型借此达到当活塞20压力大至一定值后,便会启动自动回油,并且会自动回油直到活塞20内的油全数回至蓄油袋10,而下次使用时,也会重新回复至非回油的状态,因此方便使用。
请参阅图16所示,此外,下次使用时,随着活塞20内的油越来越多而压力增加,活塞20内的油也会从复位段742进入第二控制通道74而将卡合件762推回原位。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控制通道74的复位段742亦可不与活塞20连通,而改为设置一弹性元件将卡合件762推回原位亦可。
此外,必要时,亦可通过按压卸油杆543来手动回油,卸油杆543按压后,手动阻断件542会被推开而使自动回油通道51连通手动控制通道52(如图2及图10所示),借此活塞20内的油便会从手动回油通道53、手动控制通道52、自动回油通道51而回到蓄油袋10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蓄油袋;
一活塞,其与该蓄油袋间隔设置,且具有:
一蓄油腔;
一主体组件,其设于该蓄油袋及该活塞之间,且具有:
一第一主流道,其连通于该蓄油袋;
一第二主流道,其连通于该蓄油袋及该活塞的该蓄油腔;
一第一主流阻断件,其设置于该第一主流道内,且选择性地阻塞该第一主流道;
一第二主流阻断件,其设置于该第二主流道内,且选择性地阻塞该第二主流道;
一自动回油通道,其连通该蓄油袋;
一活塞油路通道,其连通该活塞的该蓄油腔;
一连通通道,其连通该第一主流道;
一总控制通道,其连通该自动回油通道、该连通通道及该活塞油路通道;
一总控制件,其设置于该总控制通道内,且包含一总弹性元件及一总阻断件;该总弹性元件推抵该总阻断件而阻塞该连通通道,并使该活塞油路通道连通该自动回油通道;当该连通通道的压力大于一定值时,会将该总阻断件推开并推动至阻塞该自动回油通道,并使该活塞油路通道连通该连通通道;
一第一调压通道,其连通该连通通道;
一第一控制通道,其连通该第一调压通道;
一第二调压通道,其连通该第一控制通道及该蓄油袋;
一第二控制通道,其连通该第一控制通道;
一调压控制件,其设置于该第一控制通道内,且包含一调压弹性元件及一调压阻断件;该调压弹性元件推抵该调压阻断件以阻塞该第一调压通道;当该第一调压通道的压力大于一定值时,会将该调压阻断件推开而使该第一调压通道连通该第一控制通道;该调压阻断件径向凹设有一卡合槽;
一卡合控制件,其设置于该第二控制通道内,且包含一卡合弹性元件及一卡合件;该卡合弹性元件朝向该调压阻断件推抵该卡合件;当该第一调压通道的压力大于一定值而将该调压阻断件推开至一定距离时,该卡合件被推动而卡合该调压阻断件的该卡合槽,进而使该调压阻断件无法移动至阻塞该第一调压通道;该卡合件将该第二控制通道分隔成互不连通的一解除段及一复位段,该解除段连通该第一控制通道;
一解除通道,其连通该第二控制通道的该解除段及该第一主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控制件的该卡合件包含一分隔件、一拉回套筒及一卡合本体;该分隔件将该第二控制通道分隔成该解除段及该复位段;该拉回套筒位于该调压阻断件及该分隔件之间,且该拉回套筒的一端固设该分隔件;该卡合本体可移动地位于该拉回套筒内,且该卡合本体的一端朝向该调压阻断件而突出于该拉回套筒;该卡合弹性元件位于该拉回套筒内,且朝向该调压阻断件推抵该卡合本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调压阻断件的该卡合槽为一沿该调压阻断件的外壁面环绕延伸的环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调压阻断件的一端设有一外环壁,该外环壁可移动地贴合该第一控制通道的内壁面,且该外环壁上贯穿设有一回油孔。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总控制通道包含有一容置空间、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及一延伸段,该容置空间连通该活塞油路通道,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位于该容置空间的两端,该第一开口连通该连通通道,该第二开口连通该延伸段,该延伸段连通该自动回油通道;
该总阻断件包含有一阻断本体及一垫片,该阻断本体及该垫片可移动地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垫片的外周缘可移动地贴合该容置空间的内壁面;该总弹性元件推抵该垫片并使该垫片推抵该阻断本体以阻塞该第一开口;当该连通通道的压力逐渐提升时,首先该阻断本体及该垫片会被推离该第一开口而一同朝向该第二开口移动,直到该阻断本体阻塞该第二开口,接着随着该连通通道的压力的持续提升,该垫片会继续朝向该第二开口移动而与该阻断本体分离,借此该垫片与该阻断本体之间形成一通路而连通该连通通道及该活塞油路通道。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体组件进一步包含:
一手动控制通道,其连通该自动回油通道;
一手动回流阻断件,其设置于该手动控制通道内,且包含一手动弹性元件、一手动阻断件及一卸油杆,该手动弹性元件推抵该手动阻断件以阻塞该自动回油通道,该卸油杆连接该手动阻断件,该卸油杆被按压时,该手动阻断件会被推开而使该自动回油通道连通该手动控制通道;
一手动回油通道,其连通该手动控制通道及该活塞的该蓄油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回油通道包含一第一前段、一第一横向段及一第一后段,该第一前段连通该蓄油袋,该第一后段连通该总控制通道,该第一横向段连通该第一前段、该第一后段及该手动控制通道。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控制通道的该复位段连通该活塞的该蓄油腔。
CN202222216088.3U 2022-08-23 2022-08-23 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 Active CN217898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6088.3U CN217898338U (zh) 2022-08-23 2022-08-23 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6088.3U CN217898338U (zh) 2022-08-23 2022-08-23 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8338U true CN217898338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43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16088.3U Active CN217898338U (zh) 2022-08-23 2022-08-23 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83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83346A (zh) * 2023-09-27 2023-12-08 石家庄通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pe管材高速混合机及成型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83346A (zh) * 2023-09-27 2023-12-08 石家庄通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pe管材高速混合机及成型方法
CN117183346B (zh) * 2023-09-27 2024-02-23 石家庄通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pe管材热熔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98338U (zh) 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
EP2233377A1 (en) Vehicle braking apparatus
KR20170065830A (ko) 체크밸브
US6960296B2 (en) Oil filter unit with drain valve device
CN102341631A (zh) 电磁阀装置
JP4726749B2 (ja) オイルフィルタ
CA1050390A (en) Control device of a large hydraulic distributor, in particular for public works appliances
TWM635437U (zh)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EP2277753B1 (en) Vehicle brake device
CN217976804U (zh) 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
TWI817670B (zh)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CN117662546A (zh) 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
CN210014049U (zh) 一种分水阀芯
TWM635095U (zh)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EP2988042B1 (en) Timing valve and kick-down valve
TW202411535A (zh)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US11759937B1 (en) Automatic oil return structure for piston pump
GB2394026A (en) Tap connector for a water delivery device
JP2021131130A (ja) 管継手部材および管継手
JP3725044B2 (ja) 減圧弁
TW202409421A (zh) 活塞泵自動回油結構
CN117662549A (zh) 活塞泵自动回油结构
EP0000303B1 (fr) Conjoncteur-disjoncteur hydraulique
JPS642985Y2 (zh)
CN219282523U (zh) 定量出水延时冲洗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