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7817U - 一种负载保持阀及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载保持阀及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17817U CN211117817U CN201922219090.4U CN201922219090U CN211117817U CN 211117817 U CN211117817 U CN 211117817U CN 201922219090 U CN201922219090 U CN 201922219090U CN 211117817 U CN211117817 U CN 2111178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load
- conical
- valve
- pil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载保持阀及工程机械,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该负载保持阀包括阀套、主阀芯、先导阀芯及第一弹性件,阀套内设置有密封座,密封座将阀套的内部分隔成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先导阀芯、第一弹性件及主阀芯设置于第一通道内,第一弹性件分别与先导阀芯及主阀芯抵持,密封座上设置有连通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的泄油孔,第一通道远离密封座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负载油口,先导阀芯设置有锥形阀头,锥形阀头穿过泄油孔至第二通道并与泄油孔的孔口抵持密封,主阀芯与第一通道的内侧壁滑动密封,主阀芯与负载油口抵持密封并与密封座及先导阀芯围成保持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载保持阀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负载保持更加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负载保持阀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负载保持阀在实际应用中,主阀芯通过先导阀芯的保持油路对负载油口进行密封,从而实现负载保持。
目前,市面上的负载保持阀所配置的先导阀芯存在密封性能较差的问题,导致保持油路易泄露,负载保持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保持阀,其能够提升先导阀芯的密封性能,提升负载保持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其能够提升先导阀芯的密封性能,提升负载保持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负载保持阀,包括阀套、主阀芯、先导阀芯及第一弹性件,所述阀套内设置有密封座,所述密封座将所述阀套的内部分隔成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先导阀芯、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主阀芯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先导阀芯及所述主阀芯抵持,所述密封座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及所述第二通道的泄油孔,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密封座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负载油口;
所述先导阀芯上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有锥形阀头,所述锥形阀头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穿过所述泄油孔至所述第二通道,所述锥形阀头的外侧壁与所述泄油孔的孔口抵持密封;
所述主阀芯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侧壁滑动密封,所述主阀芯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负载油口抵持密封,所述主阀芯靠近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的端壁与所述密封座及所述先导阀芯围成保持腔。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阀头包括圆锥段及受力段,所述圆锥段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圆锥面,所述第一圆锥面与所述泄油孔的孔口抵持密封,所述受力段的一端与所述圆锥段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受力段远离所述圆锥段的一端穿过所述泄油孔至所述第二通道内,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朝靠近所述主阀芯的方向推动所述圆锥段,以使所述第一圆锥面与所述泄油孔的孔口脱离接触,以使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保持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主阀芯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密封座的一端围成负载腔,所述负载腔与所述负载油口选择性连通,所述主阀芯靠近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的端壁凹设有第一导滑道,所述第一导滑道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负载腔连通,所述先导阀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靠近所述主阀芯运动,以密封所述第一导滑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滑道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主阀芯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的端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先导阀芯靠近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远离所述锥形阀头的一端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导滑道内并与所述第一导滑道的侧壁滑动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主阀芯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圆锥面,所述第二圆锥面与所述负载油口抵持密封,所述第二圆锥面的两侧分别衔接所述主阀芯的侧壁与所述端壁。
进一步地,所述负载保持阀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先导柱塞、支座及顶杆,所述支座设置于所述先导柱塞与所述密封座之间,所述支座与所述先导柱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支座上贯穿设置有第二导滑道,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先导柱塞靠近所述支座的一端的端壁接触,所述顶杆远离所述先导柱塞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导滑道与所述锥形阀头的端壁接触,所述先导柱塞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壁滑动密封,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顶杆运动,以使所述顶杆朝靠近所述主阀芯的方向推动所述锥形阀头。
进一步地,所述先导柱塞远离所述支座的一端的端壁凸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端壁与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密封座的一端接触,所述凸块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壁围成信号油腔,信号油腔对应的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信号油口。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与所述密封座及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侧围成泄油腔,所述泄油腔对应的所述第二通道的侧壁上开设有泄油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所述的负载保持阀,所述负载保持阀包括阀套、主阀芯、先导阀芯及第一弹性件,所述阀套内设置有密封座,所述密封座将所述阀套的内部分隔成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先导阀芯、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主阀芯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先导阀芯及所述主阀芯抵持,所述密封座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及所述第二通道的泄油孔,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密封座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负载油口;所述先导阀芯上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有锥形阀头,所述锥形阀头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穿过所述泄油孔至所述第二通道,所述锥形阀头的外侧壁与所述泄油孔的孔口抵持密封;所述主阀芯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侧壁滑动密封,所述主阀芯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负载油口抵持密封,所述主阀芯靠近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的端壁与所述密封座及所述先导阀芯围成保持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载保持阀,其先导阀芯上远离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有锥形阀头,锥形阀头远离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穿过泄油孔至第二通道,锥形阀头的外侧壁与泄油孔的孔口抵持密封。通过锥面与孔口实现先导阀芯与密封座的线密封,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面密封形式,避免了现有面密封形式中存在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面的平整度改变而导致无法较好密封的问题,具有更可靠的密封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载保持阀的有益效果包括: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负载保持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保持阀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先导阀芯的剖视图。
图标:100-负载保持阀;110-阀套;111-密封座;1111-泄油孔;113-第一通道;1131-负载油口;1132-负载腔;1133-保持腔;115-第二通道;1151-信号油腔;1152-信号油口;1153-泄油腔;1154-泄油口;120-主阀芯;121-第一导滑道;123-连接孔;130-先导阀芯;131-锥形阀头;1311-圆锥段;1313-受力段;133-导杆;140-第一弹性件;150-先导柱塞;151-凸块;160-支座;161-第二导滑道;170-顶杆;180-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保持阀100,应用于工程机械的负载保持,该负载保持阀100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并具有更加稳定可靠的负载保持能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保持阀100包括阀套110、主阀芯120、先导阀芯130、第一弹性件140、先导柱塞150、支座160、顶杆170及第二弹性件180。
阀套110内设置有密封座111,密封座111将阀套110的内部分隔成第一通道113及第二通道115,第一通道113远离密封座111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负载油口1131,负载油口1131用于连通负载,第二通道115远离密封座111的一端通过一个堵头密封,密封座111上贯穿设置有泄油孔1111,第一通道113与第二通道115通过泄油孔1111连通。先导阀芯130、第一弹性件140及主阀芯120依次设置于第一通道113内,第一弹性件140的两端分别与先导阀芯130及主阀芯120抵持。
主阀芯120在第一弹性件140的作用下与负载油口1131抵持密封,并且,主阀芯120的外侧壁与第一通道113的内侧壁滑动密封,主阀芯120远离第一弹性件140的一端与第一通道113远离密封座111的一端围成负载腔1132,当主阀芯120朝向靠近密封座111滑动至某一位置时,负载腔1132与负载油口1131连通,实现负载解除。
主阀芯120靠近第一弹性件140的一端的端壁凹设有第一导滑道121,第一导滑道121远离第一弹性件14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123,连接孔123的另一端延伸至主阀芯120远离第一弹性件140的一端的端壁上,第一导滑道121通过连接孔123与负载腔1132连通。
请结合图1及图2所示,先导阀芯130上远离第一弹性件140的一端设置有锥形阀头131,在第一弹性件140的作用下,锥形阀头131远离第一弹性件140的一端穿过泄油孔1111至第二通道115,锥形阀头131的外侧壁与泄油孔1111的孔口抵持密封。先导阀芯130靠近第一弹性件140的一端设置有导杆133,导杆133远离锥形阀头131的一端用于插入第一导滑道121内并与第一导滑道121的侧壁滑动密封。
主阀芯120靠近密封座111的一端与密封座111及先导阀芯130共同围成保持腔1133,保持腔1133依次通过第一导滑道121及连接孔123与负载腔1132连通。在实际应用中,当锥形阀头131通过泄油孔1111插入第二通道115的一端受到朝向主阀芯120的外力作用时,锥形阀头131带动导杆133朝向第一导滑道121运动,当导杆133远离锥形阀头131的一端插入第一导滑道121后,导杆133的外侧壁与第一导滑道121的内侧壁滑动密封,即导杆133了阻断第一导滑道121与保持腔1133的连通,此时,锥形阀头131与泄油孔1111脱离接触,第二通道115与保持腔1133连通。
在实际应用中,当锥形阀头131在第一弹性件140的作用下与泄油孔1111的孔口抵持密封时,保持腔1133与负载腔1132的油压平衡,负载油口1131被主阀芯120密封而与负载腔1132隔断,该状态即为负载保持阀100的负载保持状态。在此状态下,由于锥形阀头131的外侧壁呈锥形面,即锥形阀头131与泄油孔1111的孔口为线密封,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面密封形式,此线密封形式的密封效果更加稳定可靠,从而负载保持状态更加稳定可靠。
当锥形阀头131远离第一弹性件140的一端受到朝向主阀芯120的外力作用时,锥形阀头131与泄油孔1111的孔口脱离接触,即第二通道115与保持腔1133连通,保持腔1133内的液压油通过泄油孔1111流入第二通道115,实现对保持腔1133的泄压。并且,导杆133插入第一导滑道121后将第一导滑道121密封,即负载腔1132与保持腔1133阻断连接,因此,随着保持腔1133的泄压进行,当负载腔1132的液压作用于主阀芯120的压力大于保持腔1133内的液压与第一弹性件140共同作用于主阀芯120的力时,主阀芯120朝向靠近密封座111的方向运动,负载油口1131打开进行卸载,即为负载解除状态。
本实施例中,锥形阀头131包括圆锥段1311及受力段1313,圆锥段13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圆锥面(图中未示出),第一圆锥面与泄油孔1111的孔口抵持密封,受力段1313的一端与圆锥段1311远离第一弹性件140的一端连接,受力段1313远离圆锥段1311的一端穿过泄油孔1111至第二通道115内,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朝靠近主阀芯120的方向推动圆锥段1311,以使第一圆锥面与泄油孔1111的孔口脱离接触,以使第二通道115与保持腔1133连通。
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先导柱塞150设置于第二通道115内,其外侧壁与第二通道115的内侧壁滑动密封,其远离密封座111的一端凸设有凸块151,凸块151的端部与第二通道115远离密封件的一端设置的堵头接触,凸块151的侧壁与第二通道115的内侧壁围成信号油腔1151,信号油腔1151对应的第二通道115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信号油口1152。
支座160设置于第二通道115内,并处于先导柱塞150与密封座111之间。支座160与先导柱塞15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80,第二弹性件180处于压缩状态。支座160相对于第二通道115固定,其上贯穿设置有第二导滑道161,第二导滑道161由支座160靠近先导柱塞150的一端延伸至支座160靠近密封座111的一端,支座160与密封座111以及第二通道115的内侧壁共同围成泄油腔1153,泄油腔1153对应的第二通道115的侧壁上开设有泄油口1154。
顶杆170的一端与先导柱塞150靠近密封座111的一端接触,顶杆170远离先导柱塞150的一端穿过第二导滑道161与锥形阀头131的受力段1313的端部接触。顶杆170用于在先导柱塞150的作用下推动锥形阀头131,以使泄油腔1153与保持腔1133连通。
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将负载保持阀100由负载保持状态切换至负载解除状态时,通过信号油口1152向信号油腔1151内输入液压油,随着液压油的输入,信号油腔1151内的液压逐渐升高。当信号油腔1151内的液压作用于先导柱塞150的压力大于第二弹性件180的对先导柱塞150的作用力时,先导柱塞150朝向靠近支座160的方向滑动,第二弹性件180被压缩,先导柱塞150滑动的同时推动顶杆170,顶杆170同时推动先导阀芯130的圆锥段1311与泄油孔1111的孔口脱离接触,并朝向主阀芯120继续运动,以使先导阀芯130的导杆133插入第一导滑道121内将第一导滑道121密封。
当需要将负载保持阀100由负载解除状态切换至负载保持状态时,停止向信号油腔1151输入液压油,在第一弹性件140及第二弹性件180的作用下,先导柱塞150复位,其凸块151重新抵持堵头。先导阀芯130的圆锥段1311与孔口重新抵持,先导阀芯130的导杆133退出第一导滑道121,负载油口1131通过负载腔1132与保持腔1133连通,负载油口1131的液压油通过连接孔123以及第二导滑道161进入保持腔1133,保持腔1133内的液压逐渐升高,当保持腔1133内的液压与第一弹性件140对主阀芯120的作用力大于负载腔1132的液压对主阀芯120的作用力时,主阀芯120朝向远离密封座111的方向滑动并重新抵持密封负载油口1131,实现负载保持。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负载保持阀100的密封性能,主阀芯120远离第一弹性件14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圆锥面(图中未示出),第二圆锥面与负载油口1131抵持密封,第二圆锥面的两侧分别衔接主阀芯120的侧壁与端壁。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保持阀100,通过先导阀芯130上设置锥形阀头131实现与密封座111的线密封,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面密封形式,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负载保持更加稳定可靠。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包括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保持阀100,该负载保持阀100,通过先导阀芯130上设置锥形阀头131实现与密封座111的线密封,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面密封形式,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负载保持更加稳定可靠。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能够实现更加稳定可靠的负载保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负载保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套、主阀芯、先导阀芯及第一弹性件,所述阀套内设置有密封座,所述密封座将所述阀套的内部分隔成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所述先导阀芯、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主阀芯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先导阀芯及所述主阀芯抵持,所述密封座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及所述第二通道的泄油孔,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密封座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负载油口;
所述先导阀芯上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有锥形阀头,所述锥形阀头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穿过所述泄油孔至所述第二通道,所述锥形阀头的外侧壁与所述泄油孔的孔口抵持密封;
所述主阀芯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侧壁滑动密封,所述主阀芯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负载油口抵持密封,所述主阀芯靠近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的端壁与所述密封座及所述先导阀芯围成保持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保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阀头包括圆锥段及受力段,所述圆锥段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圆锥面,所述第一圆锥面与所述泄油孔的孔口抵持密封,所述受力段的一端与所述圆锥段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受力段远离所述圆锥段的一端穿过所述泄油孔至所述第二通道内,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朝靠近所述主阀芯的方向推动所述圆锥段,以使所述第一圆锥面与所述泄油孔的孔口脱离接触,以使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保持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保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芯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远离所述密封座的一端围成负载腔,所述负载腔与所述负载油口选择性连通,所述主阀芯靠近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的端壁凹设有第一导滑道,所述第一导滑道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负载腔连通,所述先导阀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靠近所述主阀芯运动,以密封所述第一导滑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保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滑道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主阀芯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的端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保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芯靠近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远离所述锥形阀头的一端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导滑道内并与所述第一导滑道的侧壁滑动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保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芯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圆锥面,所述第二圆锥面与所述负载油口抵持密封,所述第二圆锥面的两侧分别衔接所述主阀芯的侧壁与所述端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保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保持阀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内的先导柱塞、支座及顶杆,所述支座设置于所述先导柱塞与所述密封座之间,所述支座与所述先导柱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支座上贯穿设置有第二导滑道,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先导柱塞靠近所述支座的一端的端壁接触,所述顶杆远离所述先导柱塞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导滑道与所述锥形阀头的端壁接触,所述先导柱塞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壁滑动密封,用于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所述顶杆运动,以使所述顶杆朝靠近所述主阀芯的方向推动所述锥形阀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保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柱塞远离所述支座的一端的端壁凸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端壁与所述第二通道远离所述密封座的一端接触,所述凸块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壁围成信号油腔,信号油腔对应的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信号油口。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保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与所述密封座及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侧围成泄油腔,所述泄油腔对应的所述第二通道的侧壁上开设有泄油口。
10.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负载保持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19090.4U CN211117817U (zh) | 2019-12-11 | 2019-12-11 | 一种负载保持阀及工程机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19090.4U CN211117817U (zh) | 2019-12-11 | 2019-12-11 | 一种负载保持阀及工程机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17817U true CN211117817U (zh) | 2020-07-28 |
Family
ID=71691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19090.4U Active CN211117817U (zh) | 2019-12-11 | 2019-12-11 | 一种负载保持阀及工程机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1781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79365A (zh) * | 2021-01-19 | 2021-06-01 | 龙工(上海)精工液压有限公司 | 一种挖掘机用负载保持阀 |
CN114658941A (zh) * | 2022-04-07 | 2022-06-24 | 深圳市英维克智能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 连接器及其母端 |
-
2019
- 2019-12-11 CN CN201922219090.4U patent/CN21111781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79365A (zh) * | 2021-01-19 | 2021-06-01 | 龙工(上海)精工液压有限公司 | 一种挖掘机用负载保持阀 |
CN112879365B (zh) * | 2021-01-19 | 2022-10-14 | 龙工(上海)精工液压有限公司 | 一种挖掘机用负载保持阀 |
CN114658941A (zh) * | 2022-04-07 | 2022-06-24 | 深圳市英维克智能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 连接器及其母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117817U (zh) | 一种负载保持阀及工程机械 | |
US4881573A (en) | Female hydraulic coupler with push-connect and lever disconnect | |
US4249572A (en) | Self-relieving fluid coupling | |
KR102665128B1 (ko) | 수형 또는 암형 퀵 커플링 요소 및 그 요소를 포함하는 퀵 커플링 | |
US8910659B2 (en) | Hydraulic valve device | |
US10544869B2 (en) | Valve | |
CN216142768U (zh) | 电液控比例换向阀 | |
US2484102A (en) | Valve seat | |
CN201973001U (zh) | 液压缸活塞杆锁紧器 | |
NO335182B1 (no) | Trykkbalansert kopling med delt hus | |
HU181670B (en) | Hidraulic lifting apparatus with built-in device damping stroke | |
CA2746100C (en) | Compact cartridge coupling | |
CN203517105U (zh) | 一种带保护功能的自动连接快换接头 | |
CN109780285B (zh) | 高压加氢机用拉断阀中的阀芯密封结构 | |
NO335971B1 (no) | Blindelement for hydraulisk undervannskobling | |
US6170383B1 (en) | Piston bypass valve | |
CN103453255B (zh) | 一种带保护功能的自动连接快换接头 | |
MY188796A (en) | Multiple piston pressure intensifier for a safety valve | |
CN209245532U (zh) | 一种母端接头组件和冷却板 | |
CN111156216A (zh) | 带有整体式机械先导单向阀及电液比例控制的多路阀 | |
CN113137254B (zh) | 阀芯组件和双向锁 | |
CN211901128U (zh) | 带有整体式机械先导单向阀及电液比例控制的多路阀 | |
CN215444096U (zh) | 阀芯组件和双向锁 | |
CN113202832A (zh) | 一种负载保持片式多路阀 | |
CN210290305U (zh) | 负载保持阀和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