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5188U - 綠建築結構 - Google Patents
綠建築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35188U TWM635188U TW111204859U TW111204859U TWM635188U TW M635188 U TWM635188 U TW M635188U TW 111204859 U TW111204859 U TW 111204859U TW 111204859 U TW111204859 U TW 111204859U TW M635188 U TWM635188 U TW M635188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uilding structure
- water
- green building
- container
- green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揭露一種綠建築結構,為一種藉由魚菜共生之原理使建築物的牆體可產生負離子並種植植栽之綠建築結構,綠建築結構係設置於建築物外圍或內部,包括綠牆結構、集水裝置與給水裝置;藉此,本創作藉由將種植有植栽之容器綁設於鋼筋水泥牆內之鋼筋的硬體設計,使容器結合流道與鋼筋水泥牆外部進行連通,加上在鋼筋水泥牆表面設置溝槽連接流道與容器,讓灌溉水由上而下進行澆灌,確實達到不使容器裸露於鋼筋水泥牆外部而防止其掉落並砸傷行人的憾事,且於空氣中產生負離子氣體,以及防止陽光直接照射而碳化等主要優勢。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綠建築結構,尤其是指一種藉由魚菜共生之原理使建築物的牆體可以在空氣中產生負離子並可種植植栽之綠建築結構。
按,現今常見以景觀植栽作為建築物或建築工地之外牆裝飾,其中作為外牆裝飾之綠牆結構主要係於外牆上裝設有一固定架,再將各種具有相異花色或造型的植栽相互連接以排列出一整面供欣賞的花牆或植物牆,進而達到環境綠化或美化的目的;一般來說,此種花牆或植物牆所設置的地點皆在建築工地之外部且鄰近道路旁,常會因為施工或車輛所帶起的落塵或其他的物質混合於空氣中而影響到周遭的空氣品質,因此,大多的綠牆結構都具有淨化空氣與防止陽光照射的功用,且設置在綠牆結構上的植栽也可達到去除空氣中之雜質或髒汙的作用;然而,一般設置於綠牆結構上的植栽,甚至是種植植栽的花器都是直接以吊掛方式掛設於綠牆結構上,當發生花器吊掛不牢靠或地震等事件時,種植植栽的花器容易掉落而有砸傷工地人員或路過之民眾等憾事;因此,如何藉由創新的硬體設計,有效防止種植植栽之花器裸露於綠牆結構的外部而導致掉落並砸傷人員之憾事,是建築物之牆體結構等相關產業的開發業者與相關研究人員需持續努力克服與解決之課題。
緣是,創作人有鑑於此,並藉由其豐富之專業知識及多年之實務經驗所輔佐,而加以改良創作一種綠建築結構,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藉由魚菜共生之原理使建築物的牆體可以在空氣中產生負離子並可種植植栽之綠建築結構,主要係藉由將複數個分別種植有至少一植栽之容器綁設於鋼筋水泥牆內部之鋼筋的硬體設計,以使種植植栽的容器結合對應的流道與鋼筋水泥牆外部進行連通,加上在鋼筋水泥牆表面設置由上而下的溝槽連接流道與容器,讓植栽生長所需要的灌溉水可以從鋼筋水泥牆的上方由上而下進行澆灌,確實達到不使容器裸露於鋼筋水泥牆外部而防止其掉落並砸傷行人的憾事,且可有效吸收空氣中的塵埃或霾害,並可於空氣中產生負離子氣體,以及防止陽光直接照射而碳化與減少室內溫熱與節能減碳等主要優勢者;此外,本創作亦可藉由魚菜共生之原理,使用集水槽收集由溝槽而來的灌溉水以飼養魚隻,再藉由泵浦之設計將灌溉水抽取至設置於鋼筋水泥牆上方的給水槽內而由下進行植栽之灌溉,確實達到水產養殖(Aqucaculture)與水耕栽培(Hydroponics)的互利共生之生態系統。
根據本創作之目的,提出一種綠建築結構,綠建築結構一綠牆結構、一集水裝置,以及一給水裝置;綠牆結構係至少包括有複數根鋼筋、複數個容器、複數個流道、一包覆體,以及複數個溝槽;複數個容器係固定於鋼筋上,其中每一容器內部係對應開設有一容置空間;複數個流道係對應與容器之容置空間相互連通;包覆體係包覆鋼筋與容器,其中容器之容置空間係經由流道而由包覆體之第一端面暴露;複數個溝槽係垂直設置於包覆體之第一端面,其中每一溝槽係對應與每一流道相互連通;集水裝置係包括有一
連接溝槽的集水槽、一泵浦,以及一連接泵浦之引水管;給水裝置係包括有一連接引水管的儲水槽,以及一連接儲水槽與溝槽之導引口。
在本創作的一個實施例中,鋼筋與另一鋼筋之間係藉由至少一第一固定件固定。
在本創作的一個實施例中,容器係藉由至少一第二固定件固定於鋼筋上。
在本創作的一個實施例中,容置空間係用以種植至少一植栽,植栽所需之灌溉水係由設置於流道上端部之溝槽進入容置空間內,再由容置空間流出至設置於流道下端部之溝槽。
在本創作的一個實施例中,集水裝置之集水槽係接收來自流道下端部之溝槽的灌溉水,且泵浦係將集水槽內之灌溉水打入引水管內。
在本創作的一個實施例中,集水槽內係用以飼養至少一魚隻。
在本創作的一個實施例中,給水裝置之儲水槽係接收來自引水管之灌溉水,並經由導引口傳遞至設置於道上端部之溝槽內。
在本創作的一個實施例中,包覆體係為一水泥灌漿後固化而成之水泥牆。
在本創作的一個實施例中,流道係於包覆體之水泥灌漿前於容器之開口設置一蓋體所形成。
在本創作的一個實施例中,蓋體係接觸並覆蓋開口,且蓋體遠離開口之一端面係由包覆體之第一端面暴露。
在本創作的一個實施例中,蓋體遠離容器之一端面係與第一端面共平面。
在本創作的一個實施例中,綠牆結構係可進一步包括有一包覆溝槽之圖案層。
藉此,本創作之綠建築結構主要係藉由將複數個分別種植有至少一植栽之容器綁設於鋼筋水泥牆內部之鋼筋的硬體設計,以使種植植栽的容器結合對應的流道與鋼筋水泥牆外部進行連通,加上在鋼筋水泥牆表面設置由上而下的溝槽連接流道與容器,讓植栽生長所需要的灌溉水可以從鋼筋水泥牆的上方由上而下進行澆灌,確實達到不使容器裸露於鋼筋水泥牆外部而防止其掉落並砸傷行人的憾事,且可有效吸收空氣中的塵埃或霾害,並可於空氣中產生負離子氣體,以及防止陽光直接照射而碳化與減少室內溫熱與節能減碳等主要優勢;此外,本創作之綠建築結構亦可藉由魚菜共生之原理,使用集水槽收集由溝槽而來的灌溉水以飼養魚隻,再藉由泵浦之設計將灌溉水抽取至設置於鋼筋水泥牆上方的給水槽內而由下進行植栽之灌溉,確實達到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的互利共生之生態系統。
(1):綠建築結構
(10):綠牆結構
(11):鋼筋
(111):第一固定件
(12):容器
(121):容置空間
(122):第二固定件
(123):開口
(13):流道
(131):蓋體
(14):包覆體
(141):第一端面
(142):木板模
(15):溝槽
(16):圖案層
(20):集水裝置
(21):集水槽
(22):泵浦
(23):引水管
(30):給水裝置
(31):儲水槽
(32):導引口
(F):魚隻
(P):植栽
(W):灌溉水
第1圖:本創作綠建築結構其一較佳實施例之整體結構示意圖
第2圖:本創作綠建築結構其一較佳實施例之植栽設置示意圖
第3圖(A)、(B):本創作綠牆結構其一較佳實施例之整體結構形成示意圖
第4圖:本創作綠牆結構其一較佳實施例之整體結構運作示意圖
第5圖:本創作綠牆結構其一較佳實施例之植栽設置示意圖
第6圖:本創作綠建築結構其一較佳實施例之集水裝置設置示意圖
第7圖:本創作綠建築結構其一較佳實施例之給水裝置設置示意圖
第8A圖:本創作綠建築結構其二較佳實施例之整體結構與植栽設置示意圖(一)
第8B圖:本創作綠建築結構其二較佳實施例之整體結構與植栽設置示意圖(二)
為利 貴審查員瞭解本創作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創作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創作於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首先,為了更瞭解本創作,將簡要地說明「魚菜共生」之基本概念,「魚菜共生」又稱為「養耕共生」或「複合式耕養」,指的是結合水生動物的排泄物與水中的有機質,經過分解過濾後形成植栽可以吸收的無機鹽後供應給植栽生長,同時植栽的根系把水淨化後便可再供給給水生動物使用,是一種結合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的互利共生生態系統;在魚菜共生系統中,由於池子裡的水帶有魚的排泄物而含有氮或氨等成分,若直接排入河川或土壤中,將會造成環境的負擔,不過,若使將這些廢水拿來種植植栽,例如:蔬菜等,反而可以提供其養分,而且利用蔬菜等植栽淨化水質後又可以回到魚池中再利用,因此,魚菜共生系統可以有效避免水質惡化,形成魚幫菜、菜幫魚的良性循環;接著,請參閱第1圖與第2圖所示,為本創作綠建築結構其一較佳實施例之整體結構示意圖,以及植栽設置示意圖,其中本創作之綠建築結構(1)係設置於一建築物(圖式未標示)之外圍,以作為該建築物之
外牆使用,其中該綠建築結構(1)係至少由一綠牆結構(10)、一集水裝置(20)與一給水裝置(30)所組合而成,而該綠牆結構(10)係至少由複數根鋼筋(11)、複數個容器(12)、複數個流道(13)、一包覆體(14)、複數個溝槽(15)與一圖案層(16)所組合而成;藉此,本創作之綠建築結構主要係藉由將複數個分別種植有至少一植栽(P)之容器(12)綁設於鋼筋水泥牆內部之鋼筋(11)的硬體設計,以使種植該植栽(P)的容器(12)結合對應的流道(13)與鋼筋水泥牆外部進行連通,加上在鋼筋水泥牆表面設置由上而下的溝槽(15)連接該流道(13)與該容器(12),讓該植栽(P)生長所需要的灌溉水(W)可以從鋼筋水泥牆的上方由上而下進行澆灌,確實達到不使該容器(12)裸露於鋼筋水泥牆外部而防止其掉落並砸傷行人的憾事,且可有效吸收空氣中的塵埃或霾害,並可於空氣中產生負離子氣體,以及防止陽光直接照射而碳化與減少室內溫熱與節能減碳等主要優勢。
請一併參閱第3圖(A)、(B)至第5圖所示,為本創作綠牆結構其一較佳實施例之整體結構形成示意圖、整體結構運作示意圖,以及植栽設置示意圖,其中該綠牆結構(10)係至少由複數根鋼筋(11)、複數個容器(12)、複數個流道(13)、一包覆體(14)、複數個溝槽(15)與一圖案層(16)所組合而成,而該等鋼筋(11)係可依據該綠牆結構(10)之設計而藉由至少一第一固定件(111)以各種形式綑綁並固定之,該第一固定件(111)係可例如但不限定為鋼絲,經由該鋼絲固定後的鋼筋(11)即可作為該綠牆結構(10)內部的支撐件,以避免該綠牆結構(10)倒塌。
該等容器(12)係固定於該等鋼筋(11)上,其中每一該容器(12)內部係對應開設有一容置空間(121),且該容器(12)係藉由至少一第二固定件(122)
固定於該等鋼筋(11)上,其中該第二固定件(122)係可例如但不限定為鋼絲;也就是說,當建築人員在以該第一固定件(111)綑綁該等鋼筋(11)的同時,即可在該等鋼筋(11)之縫隙中設置該等容器(12),並以該第二固定件(122)將該容器(12)綑綁並固定於該鋼筋(11)上;此外,該容器(12)係可例如但不限定為一用以種植至少一植栽(P)之花器或花盆,該容器(12)之材質可為陶上、塑膠或防氧化的材料所組成,且該植栽(P)係種植於該容器(12)內部所對應開設之容置空間(121)內,其中該植栽(P)係可例如但不限定為一蔬菜植栽。
該等流道(13)係對應與該些容器(12)之容置空間(121)相互連通。
該包覆體(14)係包覆該等鋼筋(11)與該等容器(12),其中該包覆體(14)係為藉由一水泥(圖式未標示)對該等鋼筋(11)與該等容器(12)灌漿後固化而成之水泥牆,亦即該包覆體(14)係為一鋼筋水泥牆,而該容器(12)之容置空間(121)係經由該流道(13)而由該包覆體(14)之第一端面(141)暴露;也就是說,當該包覆體(14)之水泥開始灌漿前,必須先於該等鋼筋(11)之外部依所欲形成之鋼筋水泥牆的型式、高度或寬度架設複數個木板模(142)後開始灌漿,而該等流道(13)係於該水泥灌漿前對應於該容器(12)之開口(123)處設置一蓋體(131)所形成,由於該蓋體(131)係接觸並覆蓋該容器(12)之開口(123),故該包覆體(14)之水泥不會填入該容器(12)之容置空間(121)內,由於該蓋體(131)遠離該容器(12)之一端面係由該包覆體(14)之第一端面(141)所暴露,亦即該蓋體(131)遠離該容器(12)之一端面係與該包覆體(14)之第一端面(141)共平面(如第3圖(A)所示),因此,當該包覆體(14)之水泥固化並拆除該等木板模(142)後,即可將該蓋體(131)取出,以於該容器(12)與該包覆體(14)之第一端面(141)
之間形成該流道(13)(如第3圖(B)所示),而該等植栽(P)即可由該流道(13)種植至該容器(12)之容置空間(121)內(如第5圖所示)。
該等溝槽(15)係垂直設置於該包覆體(14)之第一端面(141),其中每一該溝槽(15)係對應與每一該流道(13)相互連通;也就是說,在水泥灌漿前,必須在該等木板模(142)與該等鋼筋(11)之間空出一條由上而下設置的縫隙,並於水泥灌漿時禁止水泥進入該縫隙內,而當該等木板模(142)拆除且水泥固化成該包覆體(14)後,即可於該包覆體(14)之第一端面(141)形成一道由上而下貫通並連接每一該流道(13)的溝槽(15);也就是說,請再一次參閱第4圖所示,當該植栽(P)所需之灌溉水(W)由該包覆體(14)之上端部向下流動時,該灌溉水(W)係先經由該溝槽(15)進入該流道(13)內,再由該流道(13)流入與該流道(13)相連通的容置空間(121)內,而該容置空間(121)內的灌溉水(W)滿出後,該灌溉水(W)則會順著該流道(13)溢出至連接的溝槽(15)內,之後再流入下一個容器(12)的容置空間(121)內,最後該灌溉水(W)則會由設置於該包覆體(14)最下方的溝槽(15)流至該綠牆結構(10)的下端部,當該容器(12)的容置空間(121)內種植有該等植栽(P)時,該溝槽(15)即可由上而下提供所設置的植栽(P)生長所需要的灌溉水(W)。
請再一次參閱第3圖(B)中之放大圖所示,其中該圖案層(16)係於該等木板模(142)自該包覆體(14)拆除後設置於該包覆體(14)之外端部以包覆該溝槽(15),其中該圖案層(16)係可例如但不限定為磨石子層,且該圖案層(16)係與該包覆體(14)接觸,而該圖案層(16)亦包覆以空腔形式呈現之溝槽(15),其中該等植栽(P)生長所需要的灌溉水(W)係從該溝槽(15)由上往下澆灌。
請一併參閱第6圖所示,為本創作綠建築結構其一較佳實施例之集水裝置設置示意圖,其中該集水裝置(20)係至少由一集水槽(21)、一泵浦(22)與一引水管(23)所組合而成,其中該集水槽(21)係連接該綠牆結構(10)之溝槽(15),以接收來自該溝槽(15)之灌溉水(W),而該泵浦(22)係將該集水槽(21)內的灌溉水(W)打入該引水管(23)內,以由該引水管(23)傳遞至位於該建築物上方的給水裝置(30)之儲水槽(31)內;此外,該集水槽(21)係用以飼養至少一魚隻(F),其中該魚隻(F)係可例如但不限定為吳郭魚、錦鯉魚或寶石魚等其中之一種魚類或兩種以上之組合,依據魚菜共生之原理,本創作係可在無土壤之環境中建立該魚隻(F)、該等植栽(P)和微生物的循環鍊,其中該魚隻(F)透過排泄物為該等植栽(P)提供營養,該等植栽(P)吸收養分後實現水質過濾,而微生物對該魚隻(F)的排泄物進行分解,為植物提供養分。
請一併參閱第7圖所示,為本創作綠建築結構其一較佳實施例之給水裝置設置示意圖,其中設置於該包覆體(14)上端部之給水裝置(30)係至少由一儲水槽(31)與一導引口(32)所組合而成,且該導引口(32)之二端部係分別連接該儲水槽(31)與該溝槽(15)。
請一併參閱第8A圖、第8B圖所示,為本創作綠建築結構其二較佳實施例之整體結構示意圖,以及植栽設置示意圖(一)與(二),其中本創作之綠建築結構(1)係設置於一建築物(圖式未標示)之內部,該建築物之內部可以為天花板或牆壁,本創作一實施例中,綠建築結構(1)係使用於該建築物之天花板,而與上述設置於建築物之外圍的結構相同之處,於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中,透過該等植栽(P)可吸收噪音或阻擋聲波的傳播路徑等方式來消減聲
波的能量,而達到降低噪音的功效,以保持上下樓層的安寧,再者,於室內種植該等植栽(P)也可降低室內溫度,同時保持室內自然涼爽。
此外,本創作對於建築物的抗震能力有一定的輔助功效,當綠建築結構係設置於建築物外圍時,如第2圖所示,綠建築結構係以垂直於地面的方式設置,而如第8A圖與8B圖所示,綠建築結構係以水平於地面的方式設置。因此,當發生地震時,於建築物所產生的龜裂走向與綠建築結構設置的方向一致的情況下,由於建築物係由水泥等硬體結構所組成,而綠建築結構相對於建築物較軟,龜裂現象會產生斷層作用,而到達一定的抗震效果。
也就是說,本創作之綠建築結構(1)的運作程序如下:首先,當該給水裝置(30)之儲水槽(31)由人工存放或來自該集水裝置(20)之欲澆灌該等植栽(P)之灌溉水(W)後,該灌溉水(W)即可由該導引口(32)進入該溝槽(15)內;接著,該灌溉水(W)可經由該溝槽(15)進入該流道(13)內,並流入與該流道(13)相互連通的容置空間(121)內,以提供種植於該容置空間(121)內之植栽(P)成長所需的水分;接續,由該容置空間(121)溢出之灌溉水(W)即可順著該流道(13)而流入與之連接的溝槽(15)內,再流入下一個容器(12)的容置空間(121)內;之後,該灌溉水(W)再由設置於該包覆體(14)最下方的溝槽(15)流入該集水裝置(20)之集水槽(21)內;最後,再由該集水裝置(20)泵浦(22)將該集水槽(21)內的灌溉水(W)打入該引水管(23)內,以由該引水管(23)傳遞至位於該建築物上方的給水裝置(30)之儲水槽(31)內,本創作之綠建築結構(1)係可依據上述之運作程序而達成循環式的互利共生生態系統。
由上述之實施說明可知,本創作與現有技術與產品相較之下,本創作具有以下優點:
1.本創作之綠建築結構主要係藉由將複數個種植有至少一植栽之容器綁設於一水泥牆內部之鋼筋的硬體設計,以使種植植栽的容器結合對應的流道與鋼筋水泥牆外部進行連通,加上在鋼筋水泥牆表面設置由上而下的溝槽連接流道與容器,讓植栽所需的灌溉水可以從建築物的上方由上而下進行澆灌,確實達到不使容器裸露於水泥牆外部而防止其掉落並砸傷行人之憾事,且可有效吸收空氣中的塵埃或霾害,並可於空氣中產生負離子氣體、防止陽光直接照射而碳化,以及減少室內溫熱與節能減碳等主要優勢。
2.本創作之綠建築結構亦可藉由魚菜共生之原理,使用集水槽收集由溝槽而來的灌溉水以飼養魚隻,再藉由泵浦之設計以將灌溉水抽取至設置於建築物上方之給水槽內而進行植栽之灌溉,確實達到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的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綠建築結構,的確能藉由上述所揭露之實施例,達到所預期之使用功效,且本創作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專利,則實感德便。
惟,上述所揭之圖示及說明,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非為限定本創作之保護範圍;大凡熟悉該項技藝之人士,其所依本創作之特徵範疇,所作之其它等效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創作之設計範疇。
(1):綠建築結構
(10):綠牆結構
(15):溝槽
(20):集水裝置
(21):集水槽
(22):泵浦
(23):引水管
(30):給水裝置
(31):儲水槽
(32):導引口
(P):植栽
Claims (12)
- 一種綠建築結構,係設置於一建築物之外圍,該綠建築結構(1)係至少包括有:一綠牆結構(10),係至少包括有:複數根鋼筋(11);複數個容器(12),係固定於該些鋼筋(11)上,其中每一該容器(12)內部係對應開設有一容置空間(121);複數個流道(13),係對應與該些容器(12)之容置空間(121)相互連通;一包覆體(14),係包覆該些鋼筋(11)與該些容器(12),其中該容器(12)之容置空間(121)係經由該流道(13)而由該包覆體(14)之一第一端面(141)暴露;以及複數個溝槽(15),係垂直設置於該包覆體(14)之第一端面(141),其中每一該溝槽(15)係對應與每一該流道(13)相互連通;一集水裝置(20),係包括有一連接該些溝槽(15)的集水槽(21)、一泵浦(22),以及一連接該泵浦(22)之引水管(23);以及一給水裝置(30),係包括有一連接該引水管(23)的儲水槽(31),以及一連接該儲水槽(31)與該溝槽(15)之導引口(32)。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綠建築結構,其中該鋼筋(11)與另一該鋼筋(11)之間係藉由至少一第一固定件(111)固定。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綠建築結構,其中該容器(12)係藉由至少一第二固定件(122)固定於該些鋼筋(11)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綠建築結構,其中該容置空間(121)係用以種植至少一植栽(P),該植栽(P)所需之一灌溉水(W)係由設置於該流道(13)上端部之 一溝槽(15)進入該容置空間(121)內,再由該容置空間(121)流出至設置於該流道(13)下端部之溝槽(15)。
- 如請求項4所述之綠建築結構,其中該集水裝置(20)之集水槽(21)係接收來自該流道(13)下端部之溝槽(15)的該灌溉水(W),且該泵浦(22)係將該集水槽(21)內之該灌溉水(W)打入該引水管(23)內。
- 如請求項5所述之綠建築結構,其中該集水槽(21)內係用以飼養至少一魚隻(F)。
- 如請求項5所述之綠建築結構,其中該給水裝置(30)之儲水槽(31)係接收來自該引水管(23)之該灌溉水(W),並經由該導引口(32)傳遞至設置於該流道(13)上端部之溝槽(15)內。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綠建築結構,其中該包覆體(14)係為一水泥灌漿後固化而成之水泥牆。
- 如請求項8所述之綠建築結構,其中該流道(13)係於該包覆體(14)之水泥灌漿前於該容器(12)之一開口(123)設置一蓋體(131)所形成。
- 如請求項9所述之綠建築結構,其中該蓋體(131)係接觸並覆蓋該開口(123),且該蓋體(131)遠離該開口(123)之一端面係由該包覆體(14)之第一端面(141)暴露。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綠建築結構,其中該蓋體(131)遠離該容器(12)之一端面係與該第一端面(141)共平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綠建築結構,其中該綠牆結構(10)係進一步包括有一包覆該些溝槽(15)之圖案層(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204859U TWM635188U (zh) | 2022-05-11 | 2022-05-11 | 綠建築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204859U TWM635188U (zh) | 2022-05-11 | 2022-05-11 | 綠建築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35188U true TWM635188U (zh) | 2022-12-11 |
Family
ID=85786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204859U TWM635188U (zh) | 2022-05-11 | 2022-05-11 | 綠建築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35188U (zh) |
-
2022
- 2022-05-11 TW TW111204859U patent/TWM635188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04246926B2 (en) | Greening system | |
KR101275615B1 (ko) | 폭포, 자연석, 수목, 식물을 활용한 자연축경식 명산 및 그의 조성방법 | |
CN108283080A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自浇灌生态树池 | |
CN108207400A (zh) | 一种高层建筑立面绿化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3307968U (zh) | 一种建筑物顶部承重墙中长根植物栽植结构 | |
CN108755593A (zh) | 一种用于边坡防护的植生混凝土预制构件及施工方法 | |
JP2000262150A (ja) | 緑化用コンテナ | |
JP2008092924A (ja) | 高保水ラス網パネルを利用した枠建式建造物施肥土、灌水及びビル壁面緑化建設工法。 | |
CN206308584U (zh) |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 |
TWM635188U (zh) | 綠建築結構 | |
CN217217731U (zh) | 一种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 | |
CN103334517B (zh) | 一种建筑物顶部承重墙中长根植物栽植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6851549U (zh) | 一种行道树树池盖板 | |
CN202890063U (zh) | 一种立体养殖温室大棚 | |
KR20200106251A (ko) | 보강판을 갖는 에너지 저감형 생태방틀 | |
CN209151697U (zh) | 一种园林工程坡面绿化结构 | |
CN209693551U (zh) | 一种屋顶埋管式轻型花坛 | |
CN100531558C (zh) | 一种建筑小区立体绿化方法 | |
CN113756149A (zh) | 一种透水生态树池过滤储水系统 | |
CN208563516U (zh) | 一种屋面垂直流生物滞留池 | |
CN207252336U (zh) | 大棚种植系统 | |
CN207092008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墙 | |
CN207659813U (zh) | 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结构 | |
JP2012023992A (ja) | 建築物に敷設する立体庭園 | |
CN206128467U (zh) | 屋顶花园排水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