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17731U - 一种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217731U CN217217731U CN202220716621.XU CN202220716621U CN217217731U CN 217217731 U CN217217731 U CN 217217731U CN 202220716621 U CN202220716621 U CN 202220716621U CN 217217731 U CN217217731 U CN 2172177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watering
- pipe
- drainage
- contro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包括铺设于园林地面下方的渗水管网、园林浇灌水管网和浇灌水箱,渗水管网的出水接入园林内的景观水池,浇灌水箱的进水口通过相应进水管连接景观水池,浇灌水管网的进水口连接浇灌水箱,浇灌水管网设有浇灌水泵,园区内至少部分雨水集水井的出水接入渗水管网,种植区域的土层中埋设有湿度传感器,其信号输出接入相关浇灌水泵的控制端,浇灌水箱设有水位传感器,其信号输出接入进水水泵的控制端,园区可以设有统一的智能给排水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园林雨水的自动排水、蓄水、渗透并可自动浇灌,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够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和节约用水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属于园林浇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园林的浇灌通常采用人工浇灌方式或半自动化浇灌方式,人工浇灌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手持移动浇灌水管对园林内的植物进行浇灌,半自动化浇灌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定期控制固定设于园林种植区域内的浇灌水管(设于地面或通过支架支撑距地面一定的高度)对所在区域内植物进行浇灌,但无论是采用人工浇灌方式还是采用半自动化浇灌方式,对于指定区域内的植物的浇灌水量都是通过浇灌人员的工作经验来确定,往往实际的浇灌水量与植物生长所需的最适宜水量(不同植物的喜水性不同)有很大差距,不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且均需要人工参与,人力成本大。另外,传统的园林浇灌用水大多采用市政水,耗水量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园林的自动排水和自动浇灌。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包括铺设于园林地面下方的渗水管网、园林浇灌水管网和浇灌水箱,所述渗水管网的出水接入(例如,通过相应的输水管道连接)园林内的景观水池,所述浇灌水箱的进水口通过相应进水管连接所述景观水池,将景观水池的水引入水箱,所述浇灌水管网设有浇灌水泵,园区内至少部分雨水集水井的出水接入渗水管网,根据实际情况,应尽可能多地将雨水集水井的出水接入渗水管网,包括全部雨水集水井。
也可以将其他适宜水质的水源出水(例如,园区废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接入渗水管网。
所述园区地面通常可分为渗水地面和不渗水地面,所述渗水地面通常可以为种植地面或透水路面,所述不渗水地面通常包括不透水的路面和活动场所地面,其中不透水地面多为为硬质地面。
园林内可以设有若干雨水集水井,用于收集地面雨水径流或建筑物的雨水排水,通常,可以在硬质地面或其旁边设置雨水集水井,可以在雨水排水通道末端设置雨水集水井,也可以在其他场所设置雨水集水井。
园林的雨水集水井的出水可以通过相应的地下连接管道接入所述渗水管网。
优选的,所述园林浇灌水管网包括多个浇灌水管,园林的每个种植区域内至少设有一个所述浇灌水管,所述浇灌水管上并联有若干个浇灌水支管,若干个所述浇灌水支管在相应种植区域内均匀分布,各所述浇灌水支管上均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浇灌喷头,每个所述浇灌水管上均设有所述浇灌水泵。
优选的,园林的种植区域的土层中埋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接入相关浇灌水泵的控制端(例如,园林的给排水智能控制中心,和/或,浇灌水泵的控制柜/控制装置)。
可以依据浇灌管网的具体设置,在园林的每个种植区域的土层中均埋设有一个或多个湿度传感器,各种植区域的土层中埋设的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接入设于相应种植区域内的浇灌水管上的浇灌水泵的控制端。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水泵,所述浇灌水箱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接入所述进水水泵的控制端(例如,园林的给排水智能控制中心,和/或,进水泵的控制柜/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浇灌水箱的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所述水位传感器依据所用具体传感器的要求设置,用于检测水箱内的相关水位信息(例如,所述浇灌水箱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水位信息)。
优选的,所述浇灌水箱设有补水口,所述补水口通过补水管连接市政供水管网,所述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门。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渗水管网设有渗水管,所述渗水管分组设置,同组渗水管包括一个渗水管或者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渗水管,所述渗水管的管壁上密布有内外贯穿的渗水孔。
所述渗水管通常是水平设置的,依据水流需要,可以略带倾斜,倾斜角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通常不大于8°。
可以依据具体的场地进行渗水管的分组,通常,可以在一块平整的区域下设置一组渗水管,也可以依据集水井等的实际分布,设置多组渗水管。
不同高度的区域下的渗水管,通常可以分为不同的组。
优选的,同组的多个所述渗水管等间距分布(相邻渗水管之间的间距相等,且不为零),或者零间距分布(相邻渗水管贴在一起)。
不同组渗水管可以通过组间连接管道连接,和/或,不同组渗水管的出水接入相同的景观水池等,由此形成相应的管网。
同组渗水管之间以及不同渗水管组之间的组网(管网连接)方式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置。
优选的,所述渗水管的外壁上包覆有土工布。
多个所述渗水管可以等间距分布,也可以是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渗水管的外壁贴紧接触。
优选的,所述渗水管为单壁波纹渗水管。
优选的,所述渗水管网铺设在沙层内。
优选的,所述沙层的下方铺设有砾石层。
优选的,所述沙层的上方铺设有土基层,所述土基层为压实的回填土层,所述土基层的上方铺设有种植土层或透水路面。
可以依据现有技术设置各电控/电动装置(例如,进水水泵,浇灌水泵等)的控制装置,可以设置园区统一的给排水智能控制中心进行给排水的全面控制,也可以设置各电控/电动装置的专用控制柜或其他形式的控制装置,或者同时设置统一的给排水控制中心和相关各电控/电动装置的专用控制柜/控制装置。具体控制方式可以依据相关装置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可以依据相关水泵的控制要求以相关水位高度或土壤湿度等传感信号为依据进行相关给水泵或排水泵(例如,进水水泵,浇灌水泵等)的自动(智能)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园林的自动排水,在雨天时,降水可以通过集水井送入以及从渗水管管渗入所述渗水管网,通过所述渗水管网快速排放至所述景观水池存储和利用,避免园林内积水,同时,可以通过相关装置/管道的设置使渗水管内保留一定的水,或者通过渗水管网的出水口阀门控制,使所述渗水管网能够存储一定的水量,在晴天时,所述渗水管网内的蓄水可以缓慢地向外渗透,补充园林种植区域的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使园林的种植区域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减少园林浇灌用水,节约水资源;
2)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园林的自动浇灌,当园林的某一种植区域内的土层中埋设的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湿度达到预设的湿度下限值时,控制所述浇灌水泵启动,对该区域内的植物进行自动浇灌,一次浇灌量可以由系统依据土壤湿度及相关种植区的植物特性等因素计算获得,或者预先人工输入设定的浇灌量,或者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湿度达到预设的湿度上限值时控制所述浇灌水泵停止,从而实现对园林的各种植区域内的植物的自动浇灌,浇灌过程实现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参与,可有效节约人工成本;
3)埋设于园林的各种植区域的土层中的湿度传感器预设的湿度上下限值,可以根据相应种植区域内种植的植物的喜水性灵活设定,从而保证浇灌水量符合相应种植区域内植物生长所需的最适宜水量,有利于各种植区域内的不同植物的健康生长;
4)所述浇灌水箱内的浇灌水主要来自于排放并存储在所述景观水池内的水,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可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和节约用水成本,当所述浇灌水箱内的水无法满足园林浇灌所需的用水量时(能够从所述景观水池抽取的水量有限时),可以向所述浇灌水箱内补充浇灌用水,不影响园林的正常浇灌作业;
5)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沙层的设置,利用沙粒间的微小间隙,可以提高所述渗水管网周边环境的渗水能力和含水量,既有助于在雨天时提高园林的渗水和排水能力,又有助于在晴天时方便所述渗水管网内的蓄水对外渗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尤其适用于园林排水和浇灌使用,包括铺设于园林地面下方的渗水管网、园林浇灌水管网和浇灌水箱1,所述渗水管网的出水口连接园林内的景观水池2,使渗入所述渗水管网内的水可以排放至所述景观水池内存储和利用,所述浇灌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伸入所述景观水池内,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位于所述景观水池内的水位以下,以使所述浇灌水箱可以从所述景观水池内取水,所述浇灌水箱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浇灌水管网,用于将所述浇灌水箱内的水输送至所述浇灌水管网用于园林浇灌,所述浇灌水管网设有浇灌水泵3,用于为浇灌用水提供动力。
集水井的井盖为格珊式井盖,呈格珊状,其边框(周边边缘)采用与井口企口(井口上用于放置井盖的企口结构)配套的结构,集水井的底部设有沙层,沙层的上方设有砾石层,砾石层的顶面与井盖的底面之间留有间距,集水井的出口位于集水井侧壁的近底部区域,出口的上沿位于沙层的下部,地面积水经井盖初步过滤后进入集水井,然后依次经过砾石层和沙层的过滤,从集水井的出口流出。
所述集水井的侧壁上设有挡住整个出口的出口滤网,所述出口滤网由一层或多层滤网组成,根据出口的大小及滤网的承压能力,出口滤网还可以设置格珊式骨架,所述滤网固定在格珊式骨架上(例如,周边通过环形压板夹紧在格珊式骨架的边框上,环形压板可以通过螺丝紧固在格珊式骨架的边框上并将滤网夹持在环形压板和边框之间),通过出口滤网层的过滤,进一步保证了出水的过滤效果。
所述集水井的出口的内端(内端端口处)可以设有用于嵌装所述出口滤网的企口结构,所述出口滤网的边框采用与相应企口结构配套的结构,并可以通过预埋在集水井侧壁相应部位的螺栓及配套螺母固定住。
所述集水井的出口的外端可以设有管道接口(连接用的短管),用于连接相应的地下连接管道,通过地下连接管道将出水接入渗水管网。
所述浇灌水箱的进口侧可以设有过滤装置,例如在浇灌水箱的进口侧通过竖向挡板隔离出一个小的过滤区,过滤区的中部设置过滤层,进水口位于过滤层的上方,过滤层有多层滤网组成,滤网为硬质滤网,或者在滤网下面设有硬质格珊支板或孔板支架,竖向挡板的底边与水箱的箱底之间留有构成水流通道的间隙,进水经过滤层后流入水箱的主体部分。过滤层的选择应适应于浇灌水管网对水质的要求。
所述园林浇灌水管网优选包括多个浇灌水管4,园林的每个种植区域内至少设有一个所述浇灌水管,所述浇灌水管上并联有若干个浇灌水支管,若干个所述浇灌水支管在相应种植区域内均匀分布,各所述浇灌水支管上均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浇灌喷头,以实现对种植区域内植物的均匀浇灌,每个所述浇灌水管上均设有所述浇灌水泵,方便独立控制。
园林的每个种植区域的土层中优选均埋设有湿度传感器5,各种植区域的土层中埋设的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接入设于相应种植区域内的浇灌水管上的浇灌水泵的控制端(图中未示出),以便于根据各种植区域内的土壤湿度控制相应种植区域内的浇灌水管网进行自动浇灌。埋设于园林的各种植区域的土层中的湿度传感器预设有湿度上下限值,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湿度达到预设的湿度下限值时,控制所述浇灌水泵启动,对该区域内的植物进行自动浇灌,当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土壤湿度达到预设的湿度上限值时,控制所述浇灌水泵停止。各种植区域埋设的湿度传感器可以根据相应种植区域内种植的植物的喜水性灵活设定,从而保证浇灌水量符合相应种植区域内植物生长所需的最适宜水量,有利于各种植区域内的不同植物的健康生长。
各种植区域的土层中埋设的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某一种植区域内埋设的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湿度传感器在相应种植区域内均匀分布,且同时接入相应种植区域内的浇灌水管上的浇灌水泵的控制端,当多个所述湿度传感器中有一个检测到土壤湿度达到预设的湿度下限值时控制相应的浇灌水泵启动,当多个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土壤湿度全部达到预设的湿度上限值时,控制相应的浇灌水泵停止。
所述进水管上优选设有进水水泵6,为所述浇灌水箱从所述景观水池内取水提供动力,所述浇灌水箱的内壁上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接入所述进水水泵的控制端,用于依据所述浇灌水箱内的水位控制从所述景观水池内的取水。所述进水水泵可以依据现有技术设定为延时自动停止,或者所述水位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一个设于高位,一个设于低位,当位于低位的所述水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信号时,控制所述进水水泵启动,当位于高位的所述水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信号时没控制所述进水水泵停止。
所述浇灌水箱的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所述水位传感器设于所述浇灌水箱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通常所述浇灌水箱的进水口设于所述浇灌水箱的上部,所述浇灌水箱的出水口设于所述浇灌水箱的下部,所述水位传感器设于所述浇灌水箱的内壁上。
所述浇灌水箱优选设有补水口,通常设于所述浇灌水箱的顶部,所述补水口通过补水管7连接市政供水管网,所述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门,用于当所述浇灌水箱内的水无法满足园林浇灌所需的用水量时(能够从所述景观水池抽取的水量有限时),可以通过所述补水管向所述浇灌水箱内补充市政用水,不影响园林的正常浇灌作业。
所述进水管上优选设有过滤器8,用于对从所述景观水池的取水进行过滤,避免水中的杂物堵塞后序管网和设备,造成故障。
所述渗水管网优选包括多个平行的水平渗水管9,所述渗水管网通常铺满园林的全部区域,以提高园林的排水能力。所述渗水管的管壁上密布有内外贯穿的渗水孔,便于水在所述渗水管内的渗进和渗出,所述渗水孔在所述渗水管上优选呈矩阵规则排列、均匀分布,以保证所述渗水管的各部位的渗水能力均匀。
所述渗水管的外壁上优选包覆有土工布(透水性土工布),用于所述渗水管与周围环境的隔离,既可以避免所述渗水管的周围环境物质(土、沙或杂物)进入所述渗水孔导致所述渗水孔和/或所述渗水管堵塞,又不影响水在所述渗水管内的渗进和渗出。
多个所述渗水管可以等间距分布铺设,也可以是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渗水管的外壁贴紧接触铺设,还可以上述两种铺设方式混合间隔铺设,可以依据园林所在地区的季节降水总量、园林原有的排水处理能力和园林内易积水区域的分布情况灵活选择铺设方式。例如,园林所在地区的季节降水总量不大、园林原有的排水处理能力较强,可以选择所述渗水管等间距分布铺设的方式;园林所在地区的季节降水总量较大、园林原有的排水处理能力较弱,可以选择相邻的所述渗水管的外壁贴紧接触铺设的方式;无论园林所在地区的季节降水总量、园林原有的排水处理能力如何,对于园林内易积水区域均优选采用相邻的所述渗水管的外壁贴紧接触铺设的方式,以提高该区域的排水处理能力,避免园林内积水。
所述渗水管优选为单壁波纹渗水管,管壁呈波纹状,所述渗水孔位于管壁的波谷处,管壁的波峰可对所述土工布和所述渗水管周围周围环境物质(土或沙等)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所述渗水孔不易堵塞,可有效保证所述渗水管的通畅。
所述渗水管的一端作为出水端(或称出水口),另一端封闭或不封闭,优选封闭,多个所述渗水管的出水端可以并联在一个出水管上,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伸入所述景观水池内,方便各所述渗水管内的水汇流统一排放。
通过所述渗水管网的铺设可以实现园林的自动排水,在雨天时,降水可以从园林地面渗透至所述渗水管网内,并通过所述渗水管网快速排放至所述景观水池存储和利用,避免园林内积水,同时,所述渗水管网能够存储一定的水量,在晴天时,所述渗水管网内的蓄水可以向外渗透,补充园林种植区域的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使园林的种植区域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减少园林浇灌用水,节约水资源。
所述渗水管网优选铺设在沙层10内,利用沙粒间的微小间隙,提高所述渗水管网周边环境的渗水能力和含水量,既有助于在雨天时提高园林的渗水和排水能力,又有助于在晴天时方便所述渗水管网内的蓄水对外渗透。
所述沙层的下方优选铺设有砾石层11,可以对所述渗水管网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避免下沉,另外,所述砾石层还可对从所述渗水管网向下渗出的水进行过滤,从所述渗水管网渗出的水在下渗过程中,可以在所述砾石层内进行硝化反应脱氨脱氮,避免污染地下水。
所述沙层的上方优选铺设有土基层12,所述土基层为压实的回填土层,压实程度应适度,以在有效避免长期渗水导致的地面凹陷或塌陷等问题的同时,保证具有相应的透水/透气能力。
所述土基层的上方可以铺设有种植土层13或透水路面14,形成透水地面,所述种植土层中种植园林植物,所述透水路面作为园林内的道路,依据园林规划,所述透水路面可以采用透水砖路面、嵌草砖路面、嵌砂砖路面、砾石路面或透水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方便雨水和积水的下渗。
所述砾石层的下方可以铺设非压实的回填土层或者为原土基(未被开挖的原土)15,便于保水。
由此,对于典型的种植区和透水路面区域,园林自下向上可以包括非压实的回填土层、砾石层、沙层、压实的回填土层以及种植土层或透水路面,所述沙层内铺设所述渗水管网,沙层下方不设非压实的回填土层时,可以直接铺设在原土基上。
对于种植区,渗水管的埋设位置通常应避免乔木等具有粗大根系的植物的根系范围,例如,位于相邻两排树木之间地下的一定深度,或者位于扎根较浅的草本植物下方的一定深度,或者位于不种植植物的区域,例如,种植区内的小路下面。
对于地面为不透水地面的区域,例如,不透水的硬质道路或活动场所,由压实的回填土层构成的所述土基层的上面设置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层,所述硬质地面层可以为混凝土路面或硬质铺装路面等(包括其硬质基础,由于地面要求的承载能力高,土基层的压实密度通常应高于种植区的土基层的压实密度,透水/透气能力低,由此可以位于沙层上面的所述土基层和硬质地面层一并称为不透水面层。
所述不透水面层优选设有若干竖向贯穿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上端管口露在所述不透水面层的表面,所述导水管的下端管口位于所述沙层内,地面径流/积水可通过导水管直接流入沙层,沙层的积水可渗入渗水管。
所述导水管的下端管口可以包裹有透水的土工布或丝网。
所述导水管的上端管口可以包裹有透水的土工布或丝网。
所述导水管的上端管口设有透水的盖子,所述盖子采用不锈钢、塑料等硬质材料,盖子顶面(或顶面的主体部分)呈网格状或分布有若干通孔,相对包裹土工布而言,这种盖子比土工布结实耐用,并可以更换,适应于有人走的路面。
不透水地面上可以设有与所述导水管对应的微型集水井,所述微型集水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下的地漏等适宜构造,设有顶口和底口,顶口上设有透水盖(或称格珊),导水管从微型集水井的底口插入微型集水井,其上端管口位于微型集水井的腔体内。这种设置方式能够适应于广场、路面等使用强度较大的场所,并利于清理和维护。
可以依据使用场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导水管上端管口的过滤和保护方式。
这种装置主要依靠重力实现水的流动,应合理设置各部分的高度,以满足水流需求,依据现场条件,可以在适宜部位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水泵,依满足水位抬升需求或水流动力需求。
可以依据需要设置阀门,例如,可以在渗水管网的出水口设置出水控制阀门,根据实际需要开启或关闭。
可以在景观水池设置水池排水管和排水泵,以便在需要时将多余的排入河流等。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外,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于园林地面下方的渗水管网、园林浇灌水管网和浇灌水箱,所述渗水管网的出水接入园林内的景观水池,所述浇灌水箱的进水口通过相应进水管连接所述景观水池,所述浇灌水管网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浇灌水箱,所述浇灌水管网设有浇灌水泵,园区内至少部分雨水集水井的出水接入渗水管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园林的种植区域的土层中埋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接入相关浇灌水泵的控制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水泵,所述浇灌水箱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接入所述进水水泵的控制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过滤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网设有渗水管,所述渗水管分组设置,同组渗水管包括一个独立设置的渗水管或者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渗水管,所述渗水管的管壁上密布有内外贯穿的渗水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的外壁上包覆有土工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同组的多个所述渗水管等间距分布,或者零间距分布。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为单壁波纹渗水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网铺设在沙层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沙层的上方铺设有土基层,所述土基层为压实的回填土层,所述土基层的上方铺设有种植土层或透水路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16621.XU CN217217731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16621.XU CN217217731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217731U true CN217217731U (zh) | 2022-08-19 |
Family
ID=82844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716621.XU Active CN217217731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21773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18504A (zh) * | 2022-12-06 | 2023-04-07 | 盐城市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 | 一种基于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输水方法 |
-
2022
- 2022-03-30 CN CN202220716621.XU patent/CN21721773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18504A (zh) * | 2022-12-06 | 2023-04-07 | 盐城市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 | 一种基于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输水方法 |
CN115918504B (zh) * | 2022-12-06 | 2024-01-05 | 盐城市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 | 一种基于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输水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49844B (zh) |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 |
CN106869237A (zh) |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蓄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1161053A (zh) | 一种住宅区生活污水和雨水收集处理用于屋顶种植系统 | |
KR20160022632A (ko) | 식생 성장 촉진 및 비점오염물질의 저감 제거를 갖는 빗물 정원 시설의 시공 방법 | |
CN112575877B (zh) | 一种园林绿化工程及施工方法 | |
CN210580202U (zh) | 一种绿化带结构 | |
CN217217731U (zh) | 一种给排水智能控制装置 | |
CN106717413B (zh) |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灌溉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519582A (zh) | 城市河道生态护坡监测系统 | |
CN112982072B (zh) | 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及蓄排水方法 | |
CN212583068U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绿化屋顶 | |
CN114592574B (zh) | 一种智能景观排水方法及排水装置 | |
CN205124593U (zh) | 灌溉渗水管及用于边坡生态恢复的节水灌溉系统 | |
CN216787384U (zh) | 一种用于雨水收集循环再利用的雨水花园 | |
CN108625452A (zh) | 一种海绵城市可组装式聚氨酯水景观生态自循环系统 | |
CN108086438A (zh)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新型绿地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13374026A (zh) | 一种西南丘陵地区坡地路带沟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 | |
WO1992004823A1 (en) | Soil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 | |
CN212561003U (zh) | 一种绿化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 | |
CN210658597U (zh) | 一种海绵城市景观用下沉绿地结构 | |
CN114600745A (zh) | 一种边坡截水灌溉系统和方法 | |
CN215561617U (zh) | 一种基于透水混凝土层的生态社区系统 | |
CN209429196U (zh) | 一种混凝土铺装路面雨水收集和绿植灌溉组合系统 | |
CN217232140U (zh) | 一种快速疏散水源的地下管网 | |
CN217232132U (zh) | 一种新型排水渗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